教学设计结课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结课(通用8篇)

教学设计结课 篇1

一、辅导目标

(一)知识:认识结课的涵义、技巧以及原则等基本知识;

(二)能力:培养结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二、辅导资源

专著、文献、网络图书馆、教学技能学习的平台及微格教室。

三、辅导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等,在课堂中灵活、恰当地运用结课技巧及原则。

四、学生分析

辅导对象为在读本科三年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辅导对象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具备课堂教学的基本素质。学生经过六学期的专业理论学习、一学期的教学技能学习,以及一学期的无教师指导下的微格训练,已基本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及微格训练经验。

第二,缺乏真实的课堂教学经验。首先,由于前一学期的微格训练缺乏辅导教师的系统指导,未能及时获取自身微格训练表现的反馈和评价信息,所以缺乏对自我教学形象的客观认识;其次,由于缺乏真实课堂情境下的教学经历,所以缺乏对真实课堂和学生的掌控技巧和应变能力。

五、辅导过程

(一)组织示范观摩

围绕结课技能,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课堂教学片段(如“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二框),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观摩。观看录像后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分析,取得共识。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理论知识,也获取了初步的感知。1.观摩微格教学示范录像

(1)教学示范录像片段的选择。在选择示范录像时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水平高,二是针对性强。示范的水平越高,学生的训练的起点就越高;针对性越强,结课技能的展现就越具体、越典型;

(2)提出观摩教学示范录像片段的要求。在观看示范录像片段时,辅导教师要先提出具体要求,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可观看录像前提要求,也可边观看边提。提示时要画龙点睛,简明扼要,不可频繁,以免打扰学生的观看和思考。2.组织学生讨论、模仿

(1)谈学习体会。轮流发言,谈观后感,如录像中结课技能运用的优劣、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对照录像,总结自己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之处,取长补短;

(2)集体讨论。互相交换的意见,总结要点,做好记录。辅导教师也可参与讨论,重点指导;(3)要点模仿。示范的目的是便于学生进行模仿。心理学和社会学认为,通过模仿,个体能习得众多复杂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学生在观看录像时,就已萌发着内心模仿的冲动。这里讲的模仿,主要是指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重点模仿。此外,辅导教师可亲自进行正反两面的示范,以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结课技能。

(二)指导备课 1.组织学生钻研结课技能

(1)充分备课,熟悉教材。熟悉教材是流畅教学的前提,如果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及透彻,甚至出现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就无法顺利进行日常教学;

(2)根据指定的章节,钻研结课技能。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重点要考虑结课技能如何在课堂上的运用。对结课技能的钻研是正确运用先决条件,辅导教师要正确引导学习者检索和阅读结课技能的相关理论知识,联系教材,把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2.学生备课

(1)在钻研教材和结课技能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可参考附表一;(2)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互相交流备课的情况,适当修改教案;

(3)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熟悉教材,并与结合教学技能备课。辅导教师在给学生指定章节时,还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分析,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从而更好地结合教学技能进行备课。

(三)角色扮演 1.角色扮演的意义

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训练教学技能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每位学生都要扮演相应的角色——教师和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它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实战经验,从而使微格训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角色扮演的要求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不要打断学生的模拟教学过程,让教师扮演者独立处理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培养教学技能,必须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和训练,否则就难以使学生内化教学技能。微格训练中的角色扮演,给学生提供了踏上讲坛的机会,使他们能把备课时的想法、设计和对结课技能的理解,通过自己在模拟课堂中呈现出来,同时被录像。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听课者,变为主动的授课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微格训练的优势。

在模拟课堂中,教师扮演者和学生扮演者由同一小组的学生轮流担任。每节模拟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为了使“角色扮演”的效果更佳,在微格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角色扮演前,辅导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有关角色扮演者的要求;(2)尽量减少走动,以及减少模拟课堂上其他无关人员,避免干扰模拟课堂的顺利进行;(3)教师扮演者和学生扮演者都要完全代入角色。前者要把自己当成专业教师,把自己置身于课堂教学的真情实境之中,按照教学设计有序地进行模拟教学,训练结课技能;后者要充分表现学生的特点,自觉进入特定情境。也可让学生扮演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如常答错题的学生、爱捣乱的学生,以培养“教师”的应变能力。

(四)反馈评议

反馈评议阶段,首先分别轮流介绍自己的教学目标、结课方法、结课过程等,然后播放微格录像,全组成员和辅导老师共同观摩。观看录像后进行评议,如时间不允许,可在模拟课堂中同时进行评议。首先由教师扮演者本人先分析自己观看后的体会,检验备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及自我感觉;然后由全组成员根据每一项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评议,可参考附表二。

评议过程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 学生自评

(1)照镜子、找差距。由教师扮演者分析技能应用的方式和效果,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列出优、缺点。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之处。自己评价不理想,可向辅导教师申请重新进行角色扮演和录像。指导教师可根据实际条件和情况,决定是否重新录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组织讨论、集体评议

(1)根据课堂评价标准给出总分,进行定量评价;(2)以教育理论和教学理论作指导,详细分析优、缺点,进行定性评价;

(3)提出建设性意见,告诉学生如何才能表现得更好。辅导教师要注意引导,营造一种积极讨论的学术氛围。3.辅导教师评价

学生是非常重视对辅导教师的,辅导教师的意见举足轻重。因此,辅导教师的评价应准确、全面、客观。要衷心肯定学生的优点,将准学生的不足,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提升意见。要注意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平等、耐心,切忌居高临下。

(五)修改教案,反复训练 1.学生修改教案

根据录像,参考示范录像和结课技能理论,对照评议结果,针对自身的不足之处,修改教案。2.再循环或总结

是否再循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课时安排而定。如果情况允许,可根据评议结果,进行二次微格训练,重复上述过程。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项技能是交织在一起的,任何单项的教学技能都不会单独存在。如训练结课技能,重点研究结课的技巧和原则。但结课过程必然用到语言技能,还可能用到提问、板书、演示等技能,只是对这些技能暂不考虑,只重点考虑结课技能的应用情况。因此,当各项教学技能都经过训练并达到一定水平以后,辅导教师应安排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只有对教学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最终才能形成综合的课堂教学技能。

六、注意问题

(一)仪表风度。这包括了辅导教师的外貌、气质、衣着、举止、精神状态等。辅导教师仪表端庄、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的人,能给以学生严谨治学、公正严明、责任心强的形象。作为辅导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

能获取学生的尊重和信服。

(三)口头表达能力。即指辅导教师能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和建议流畅地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感染力、音质、音色、音量、音调等。

(四)综合分析能力。在微格训练中,辅导教师要对学生微格训练的表现提出独立的见解,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并且说理透彻、分析全面、条理清晰。

(五)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主要要求辅导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理解透彻,回答准确等。善于处理微格训练中突发的情况和问题。

(六)人际交往能力。在微格训练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平等、友好的形象,适当处理师生关系,收放自如。

(七)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对于辅导教师来说,自我控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遇到学生的怀疑或批评时能够克制、容忍、理智地对待,不致于因情绪德波动而影响微格训练的进行;另一方面,辅导学生要有耐心和韧劲。

(八)工作态度。辅导微格训练要具有责任心、上进心和进取心,努力把工作做好,并尝试寻求突破和创新。

七、资源共享

(一)参考书目: 1.荣静娴 《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2.张学敏 《课堂教学技能》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周勇 《说课听课与评课》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4.万伟 《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二)网络学院教学技能学习的平台及相关教学网站

附表一:教案范例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案(结课技能)篇二:《开花和结课》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

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本课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而本节课文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花的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述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解剖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自学能力;

2、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过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创意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情感目标:

1、认同花、果实和种子对被子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爱护花、珍惜一草一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花的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难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并且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而且愿意动手实验,对自己的作品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对于开花 和结果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并不感到新奇。如果在课前能展示各种花,并提出“开花与结果有什么关系”,会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握了学生的这一心理,我设计了视频导入,并在教学中设计动手实验、科学探究、创意作品制作及展示各种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在美的享受中学习知识。

学法指导: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正确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的基本功。因此在本节的第一个活动----花的解剖实验之前,先跟学生一起了解实验仪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和解剖顺序,并分析这样做的原因,将实验习惯与实验方法教学渗透其中。在重难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又引导他们使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探索和记忆。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附:达标检测题:

1、一朵桃花的什么被虫吃掉,这朵花就结不出桃子()

a、花丝 b、花瓣 c、雄蕊 d、雌蕊

2、玉米开花如果遇到连绵阴雨,果实产量就会降低。下列哪项解释可作为玉米 产量下降的原因()。

a、风大,气温低,花粉不成熟 b、花粉被雨水冲落,影响风力传粉 c、阴雨,子房不能发育 d、风大、气温低,影响昆虫传粉

3、一个番茄或西瓜里都有很多种子,是因为番茄或西瓜的一个雌蕊中有很多()。a、子房 b、柱头 c、胚珠 d、花丝

4、人们常用“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的谜语来猜花生。在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由什么结构发育来的()a、珠被、受精卵、受精极核 b、子房壁、受精卵、受精极核 c、子房壁、珠被、受精卵 d、珠被、受精卵、受精极核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为了了解鲜花的结构,本课设计了解剖花的活动。在本节课结束之前,又鼓励学生利用解剖之后的花制作了各种图案进行展示,并陈述利用了花的哪些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以及整个造型的创意。通过展示,激发了学生对美的深入理解,以及创造美欲望。

2、注重学习方法教学。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正确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的基本功。因此在本节的第一个活动----花的解剖实验之前,先跟学生一起了解实验仪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和解剖顺序,并分析这样做的原因,将实验习惯与实验方法教学渗透其中。

3、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

“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知识平时难以观察到,很难想象。因此通过展示图片,对子房的结构层次性与果实的结构层次性进行对照,引导学生思考子房与果实各部分结构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使学生掌握子房发育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将抽象的知识、平时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形象化,培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篇三:结题汇报课教学设计

结题汇报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所任学科:数学

授课年级五年一班 授课内容:《百分数的认识》 2013-4-18 《创造性地使用小学数学教材的实践研究

课题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堂好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而更应该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教学不应该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不应该“统一化”,而应当致力于“多样化”,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又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用教材”不仅让学生学到书本所呈现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学习、陶治情操,并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将孩子的学习引向课外,使孩子的学习走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主要成果: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集体教研,共同备课,极大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学生发展为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学生的体验。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使我们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创造教育理论实践。

(二)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学会交流,具备问题意识

大多数学生能从情境中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能全班一起交流,且在生活中也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学会应用

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培养了团队精神

在共同合作交流中,增进了师生之情,同学之情,更切实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意义,能解决一些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进球率、合格率、折扣等实际问题。百分数实际上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百分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因此在数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百分数意义,并能正确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和社会的联系。

成果展示重点:

1、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学会交流,具备问题意识 大多数学生能从情境中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能全班一起交流,且在生活中也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学会应用

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会用百分数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合作解惑的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搜集百分数材料。

3、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自主探索 1.初步感知百分数

师: 喜欢踢足球吗?愿意看足球比赛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片段!(播视频)师引导如果说你有一支足球队,你就是主教练的话,在一场十分重要的比赛中间,你获得一个很宝贵的罚点球的机会,你会按照什么标准来安排罚点球的球员呢?

(学生各抒己见)得出:作为主教练肯定考虑到他这场比赛的表现,还要考虑到他以前罚点球是的成绩是怎么样的。2.观察这张表格,你会安排几号球员去罚球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汇报)

师:看来用上百分数能帮我们解决派谁来主罚的问题了,一开始不太好比,罚球总数不一样,进球数也不一样,但是我们用上百分数,换成分母相同的数就容易比较了。

二、联系实际,理解意义。1.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百分数,小组内说一说这些百分数可能代表什么意思,派有代表性的汇报。

(展台展示,学生介绍)

百分数在我们身边非常的多,从刚才大家汇报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已经知道了百分数的一些知识量,谁能说说你对百分数有了哪些认识。

方法: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百分数的有关信息。2.为什么叫百分率呢?(来做一道题)为什么叫百分比呢?

方法:学生通过练习明确百分数的意义及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

同学们会写了吗?到黑板前写一写,想象一下,他们可能表示什么意义?哪些写的好?哪些写的不好呢?在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

写完的同学,自己再多写几个,算超额完成任务。

三、延伸拓展,灵活运用

咱们用上刚刚学的百分数说一句话,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你写了几个好不好!

写超过10个(含10个)的女生请举手 写超过10个(含10个)的男生请举手 思考:是谁的人数多,谁就获胜了吗?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

五、课外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请你收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比 百分率篇四:结合所学课程,任选教材中的一节课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回答

结合所学课程,任选教材中的一节课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回答如

下问题: ①在本节中你是怎样调研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 ②学

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是什么?③展示基于学生的认知脉络而设计的系列问题。

问题1:在本节中你是怎样调研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 答:以《免疫调节》这一节为例。我是这样调研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的:首先假设 情景,让学生回忆并进行分析注射甲流疫苗能预防哪些疾病,患过甲流的患者短期内是否还

会患甲流,为什么?我们时刻生活在细菌、病毒等包围之中,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未患病又是

为什么?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进行汇总从而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和障

碍点。问题2: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是什么? 答:学生的起点:通过举例:细菌(病毒)等浸入人体,人体体内的相关组织器官通过

一系列的反应,然后将其清除的过程就是免疫调节 ;然后进一步通过举例并进行比较分析

引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并通过讨论总结出各自的特点。由于结构决定功能,因此特异性免疫必须依赖其特定的结构基础——免疫系统,利用多媒体展示免疫系统的各个

器官、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学生的障碍点: 体液免疫核细胞免疫的本质和细胞免疫的本质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一系

列不同动态应答反应的过程,是微观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学生难以理解,成为学生

学习的障碍点。

问题3:展示基于学生的认知脉络而设计的系列问题。

利用以上问题逐步引导,层层推进,让学生理解免疫调节的原理、结构基础、有那几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机理。

在学习疫苗的概念 和预防接种时: 为什么我们缺乏对甲流病毒的免疫力?因为我们体内缺乏相应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怎样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呢?接种疫苗。ppt展示图片,学学生叙述过程,并比较图一和图二的区别。他通过分析让学生得出二次免疫的特点及记忆细胞的重要作用。篇五:结课艺术

结课艺术[转载] 高明的教师都特别讲究恰到好处的结课艺术:或者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者留下悬念,引人遐思;或者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者新旧联系、铺路搭桥??课堂教学结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李如密:《试论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载《浙江教育科学》,1990(3)。)总的来说,教学结课的方式很多,以下只是最常见的几种。1.自然式结课

这种结课方式可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来形容:教师所讲一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落地,下课的铃声也正好响起。这种方式看似自然而然,不讲究任何技巧,实际却往往只有那些教学艺术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教师才能驾驭,因为这种结课方式要求教师精于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2.总结式结课

这种结课方式是教师常用的方法,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和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总结可以由教师做,也可先由学生做,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

教学设计结课 篇2

俗话说:“编筐编篓, 重在收口。”在历史教学中, 导入固然重要, 但结课同样不可忽视, 否则会让学生产生“虎头蛇尾”的感觉, 甚至使整节课功亏一篑。那么, 历史教师该如何演好“收场戏”呢?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历史教学中的结课方法。

一、总结归纳结课法

总结归纳结课法即教师在课的结尾部分用表格、口诀或诗歌等多种形式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这有助于学生把握教学重点, 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如, 在“海内存知己”一课结课时, 笔者运用了下列歌诀:“新罗与唐朝, 往来频繁忙。各国留学生, 新罗人最多;唐朝进口物, 首位新罗货;新罗商人迹, 遍布南与北;唐喜朝音乐, 朝爱唐诗歌;历法与选官, 新罗仿唐朝。”这既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点评结课法

点评结课法即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教学结尾处提出一些有争议或学生感到迷惑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讨论, 并由教师进行点评, 以发展学生思维, 把学生学习引向深入的结课方法。如, 在教完“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一课后, 笔者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及楚汉之争的性质?学生从前课所学内容可以知道: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制定了不少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政策, 但学习完本课后, 他们又认识到:秦始皇统治时期, 徭役繁重, 赋税沉重, 刑罚严酷。这时, 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秦始皇到底是有功还是有过?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我及时点评, 对秦始皇的功过予以准确评价, 并引导学生对楚汉之争的史实进行分析, 这样既使学生熟练掌握了所学内容, 又培养了他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比较结课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较”是认识事物和进行有效识记的重要方法。在历史教学结尾处, 教师可适时运用比较结课法, 即引导学生就一些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比较, 这样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史实。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结课时, 笔者引导学生就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主要战场及战况、战争的性质及影响、战后战胜国如何瓜分“胜利”果实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这样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尔虞我诈的腐朽本质, 进而明白: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野心和行径是导致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这样结课, 既对学生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又发挥了历史教学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

四、首尾照应结课法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常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 则可引导他们用本课所学内容解开新课导入时设置的悬念, 这种结课方法既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又照应了新课导入, 从而使一节课的教学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如, 在讲授“光武中兴”一课前, 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进行导入:当今中国确实存在腐败现象, 那么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否也有这种现象?执政者又是如何对待腐败的?当讲完相关史实后, 笔者又联系当前反腐倡廉斗争的实际对本课进行了小结, 这种结课方法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又使学生认识到读史使人明智的作用, 同时也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形象刺激结课法

语文教学中的结课艺术 篇3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人类的全部艺术”。而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审美教育的情感性也就必然决定了它的艺术性。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语文教师运用艺术的思维,大胆构思,精心设计,将知识、艺术、能力三位一体,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语文教学重在课堂教学过程。开课也好,结课也罢,都应该讲究艺术性。通常,我们多重视开课艺术,认为好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扣人心弦。其实,结课艺术也是至关重要的。好的结课,能后发制人,画龙点睛。虽然,结课只占很少的时间,又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它也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否完整,是否连贯。如果草草了事,匆匆收尾,那只能给人留下虎头蛇尾的遗憾。而精彩的结课,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引发学生无穷的回味,余音绕梁,情形在目,不知不觉中,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扩充,并延伸到课外。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这种教学效果是多少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啊!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语文结课艺术方法较多,笔者曾尝试了归纳式、悬念式、激情式、评论式、比较式、迁移式等几种,收获颇丰。

1、归纳式结课

这是语文教师最常用的一种结课方法,也是最为平实的一种。在一堂课或是一篇课文结束后,教师运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对这节课或是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再一次地强调重点,进一步地突出中心,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如在讲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总结课文:“回顾课文,作者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先总说,后分说;分说时,先说主要的‘四个讲究,再说次要的‘三个注意,这样条理清楚,详略分明,重点突出,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这样的结语,提纲挈领,便于学生由粗到细,化繁为简,主次分明地把握文章。如能借助板书演示,并配以重音强调,那效果更好。

2、悬念式结课

结课,不仅仅是一堂课的收束,也可以是另一堂课的序幕。悬念式结课就是适用于容量较大的、一堂课不能结束分析的文章。在一课结束时,为避免割裂文意,保持原作品的完整性,并能深入探讨文意,教者可就下一堂课要学习的内容,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和建议,设下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继续关注课文。如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一文,在用一堂课具体“感受悲”、“探究悲”后,可这样结课:“幽径悲剧不仅是幽径上的藤萝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人性的悲剧。作者悲愤的不仅仅是美丽的藤萝的毁灭,而是新时期社会上的一些愚民对美的漠视和践踏。在常人看来,藤萝只是一株植物,被毁很正常,我们也早已司空见惯。但作者却含泪带哭,悲愤万分,他是不是真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没出息?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让我们透过精炼、通俗、雅致的语言,去感受那一份纯粹的优美和丰厚的文化底蕴。”适当的设问,巧妙的过渡,既顺理成章地引出下堂课的内容,又留有悬念,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有效地延续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激情式结课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惠多斯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情式结课,即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也就是教者在结束课文,总结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后,运用充满激情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种优美的、亲近融洽的诗情意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振奋他们的精神,引起他们的共鸣,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氛围的熏陶,自觉走进文章,走近作者,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同学们,宇宙浩渺广阔,奥秘无穷,它的神秘面纱还没有完全揭开,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着你们去探索,还有很多新奇的事物等着你们去挖掘。努力吧,同学们,广博的宇宙正在等着你们,无限的空间正在欢迎你,未来是属于你们的,未来掌握在你们手中。”这是说明文《宇宙里有些什么》的结语,热情鼓舞,诚挚号召,学生的主体意识强烈,使命感鲜明,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4、评论式结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不仅如此,教师更要适时培养学生的赏鉴能力,及时地引导学生辨伪去妄,要“让学生从读书中求得真道理”(叶圣陶)。受时代、阶级的制约,某些古文和外国文学作品常常会暗含一些消极、片面的东西,因此,在结束课文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评价,正确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在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世外桃源是作者陶渊明虚构的一种美好的社会。它与当时黑暗现实鲜明对照,是人民群众反剥削压迫、反战乱的反映,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小国寡民的社会只是作者的空想,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而且桃源中人对剥削、战乱只是躲避、退让,不去抗争,这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阶级的局限性。”在教师明确的爱憎态度的评论下,学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也不断加强。想学生之未想,说学生之未说,并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评判事物,这样的教学才更有意义。

5、比较式结课

比较式结课通常用在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学的结束阶段。教者扣住文章的思想、结构、语言等方面内容,有所侧重地与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或某一单元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概括出它们的相似点、不同点,从而更清晰、更准确地把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并总结出同一题型的解题规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在学习《醉翁亭记》这篇课文时,为更好地把握欧阳修的思想境界,可将《醉翁亭记》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比较,引导学生:“这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同中有异的。《岳阳楼记》提出‘先忧后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则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崇高的,积极向上的,为我们所取的。但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之处:《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有不为外物左右的胸襟,既在规劝滕子京,又在勉励自己,精神境界崇高。而《醉翁亭记》中‘颓然乎其间,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苦闷的情怀。不只欧阳修,很多古人在游记散文、写景散文中都有所流露。”通过比较,文章特点鲜明,大小之处,宏观囊括,微观显现,情感理解更充分、更透彻,使人印象深刻,学有所用。

6、迁移式结课

从现代教育论的观点看,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而迁移式结课正好顺应这一方面的潮流。即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多设计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实践中,触类旁通,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指导学生更好地生活。如统筹方法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方法,也是指导生活的有效方法之一。虽然作者通过设例子、配图表清楚而浅显地讲解了,但学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并运用于生活。那么就再用一道实践题来检验、巩固。“早晨5点半起床,穿衣需2分钟,洗漱需5分钟,整理书包需2分钟,跑步、煮饭各需10分钟,烧开水15分钟。用统筹方法合理安排,实际操作一下,看看哪种安排最合理,最省时?”这样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题,学生兴趣盎然。活动中,理论指导实践,动中取乐,乐中收益,知识更牢固。事实证明:通过实践校验、巩固的知识,才更有价值,更具生命力。

古人曾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一课之妙,在于结语。但现实生活中“善始者实繁,能善终者盖寡”。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迫切呼唤教育工作者“善始善终”。让我们重视结课,讲究方法。学无止境,探索也永无止境。就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共勉,为课堂教学的优化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英国的筵席上,最美味的佳肴总是放在最后,留给人们一个无限余甘的回忆。

微格教学之结课技能 篇4

“开好头,结好尾,中间不断似流水” 结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编筐编篓, 全在收口”,许多优秀教师都很讲究恰到好处地“结课”。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显示出了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但有些教师经常忽视“结课”这一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或听到铃声,道一句“今天就到这了”后下课;或提前完成了教学内容在等待中听到铃声悄然离开;或兴之所止,一拖数分钟仍“恋恋不舍”;更有甚者,能一节课后再上满10分钟“加时课”。因而,很有必要研究一下结课的艺术。

一、化学技能的作用和功能 1.结课的重要作用

梳理知识,突出重点,总结规律,画龙点睛; 开阔视野,激活思维,启迪智慧; 留下悬念,诱发兴趣,鼓励创造。结课技能的功能

(1)桥梁功能;(2)导行功能;(3)概括功能;(4)反馈功能;

(5)延伸功能;(6)训练功能(7)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评价活动。

二、化学结课技能的构成要素

导入是“起调”,结束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必须做到善始善终。课堂教学的结尾,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同农民收割庄稼一样,将学生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进行系统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给出信号; 2.提示要点; 3.检验学习结果 4.应用巩固; 5.拓展延伸。

四、化学结课技能的类型

三、化学结课技能的方式和方法 1.化学结课的常用的结课方式(1)延伸式(2)悬念式

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师一般都深知:“下课是一节课的结束,但最忌的却是真的结束了。”所以,他们在“结课”时常常使用设立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尤其对上下两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均有密切联系时,更适用于悬念式结课。如,在“葡萄糖”一节的教学中对葡萄糖的性质进行解析后,提出“葡萄糖的结构式中有醛基的存在,那么蔗糖、麦芽糖结构中有无醛基,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呢?留待下节课学习”。学生一定想知道这里的奥秘,急切地等待下一节课,并在课下预习,研究验证实验,为上好下节课做好铺垫。

(3)实验验证式(4)总结回味式

在一堂课结课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以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可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用于总结的语言不是对所讲述的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应有所创新,总结可由教师做,也先启发学生做,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和叶希波夫认为:“通过总结学生在课上听学习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有帮助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一节课的结束工作做得认真,合理而灵活,就会使学生感到一节课的完整性。总结回味的方式,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化。(5)图表对比式(6)自由复习式 2.结课方法

大多数教师在导课方面十分下工夫,掌握了很多技巧,而对结课却不是十分重视。往往是一堂课前40 分钟分分精彩,而最后五分钟平淡无奇,草草结尾。象这样的“虎头蛇尾”屡见不鲜,实在可惜。我们为什么不能“凤头豹尾”呢?

(1)画龙点睛,总结回味。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提出要求,划出重难点。可采用列表、画图、写提纲、穿关键词等形式。这样一结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理性的认识,便于学生记忆及课下的复习。教师要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地指出该掌握的知识点。切忌拖沓冗长,过于重复,不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最后结课,我是这样设计:

用投影仪逐步叠加的形式打出复习小节:

这样通过列表的形式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都穿在一起,简洁明了,系统性鲜明,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

(2)巧设悬念,欲擒故纵。

这种方法是教师以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出发点,通过做趣味小实验或对学生反馈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与下节课有关的某些问题。既巩固了本节的知识,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却戛然而止,颇有:“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的意境。学生带着悬疑,对下节课有了期盼,也就为下节课教学顺利进行奠定了情感基础。学生急于打开心中的谜团,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预习。同学之间也免不了谈论一番,搜集或查找课外资料也是必然的。所有的这些都是教师所期望学生做的,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又避免了教师硬性布置而造成的逆反心理。更为重要的是为下节课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例如:在讲完分子一节设计的结语是:今天,我们学习了分子的知识。认识了分子的存在,了解了分子的性质,理解了分子的概念,学会了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呢?分子很小,它能不能再分呢?为什么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会发生变化,它是怎样变成新的分子的呢?这些问题的解答尽在下节课——原子。学生立刻就对原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会促使他们认真地预习、同学之间热烈地讨论,无形中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输顺畅。这种悬疑式结课形式切不可泛泛而用,教师一定要具体章节具体分析,制定悬疑点, 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扩展延伸,学以致用。

教学实践证明:很多学生在课内接受教师传授的化学知识并未出现太大的困难,但在独立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却感到无从下手,茫茫不知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每堂课中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结语中将知识扩展延伸,增加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完空气一节,可设计的结语: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你如何收集一仓库里的空气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纷纷举手发言。在他们的回答过程中适时加以纠正、引导,最后由一名学生完整准确的回答结束了这堂课。又如:在讲解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后,设计了带领同学们“走进”农民的蔬菜大棚去认识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利与弊的结课形式;“碳酸钙”结束后,带领学生吟诵于谦的“石灰吟”来体会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钙之间的转化。“常见的盐”结束后,我们一起配制波尔多液给葡萄树喷洒。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自己不再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明确了化学的任何知识都是为了解决我们生产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了他们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意识。这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4)自主复习,形成知识。

把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针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去活动,调整一节课在大脑皮层储存的知识表象,使它们更加清晰深刻,以尽量减少在接下来的其它学科的学习中淡化本节所学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结课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这与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大相称的。

四、化学结课技能的注意事项

我们在听化学教师的课时,时常会留下“美妙引入,草草收场”的遗憾。据多方面了解,这种“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现象司空见惯:拖堂有之,匆匆走出课堂有之,最后十来分钟闲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空度时光”有之,演砸了哭鼻子的也有之。这些现象告诉我们“结课”不可小示,应在下面几个方面要认真等待。

(1)“草草收场”的原因与对策

一是师生互动时间没有把握好,就某个问题讨论时间过长这不是不可以;二是某几个设问对学生估计不足或冷场或过分热烈;三是自己借题临场发挥太多;四是某个实验失败或有关设备“卡壳”,发生故障;五是身体、情绪等方面原因或其他突发事件等。

思想不重视,平时较随意,在“结课”前又无法有效调整,缺乏灵活性,表面上是反映出时间调控、安排的问题,事实上却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位老师的教育机智素养和点拨功底,还有处理偶发事件的水平等。教学过程中这样那样地出些小问题是不怕的,45分钟不够了或多余了也是无可非议的,但关键是如何巧妙调整,有效把握,灵活多样,恰当弥补。

(2)“结课”欠缺的完善设计

总体来说,按前面所述的三类结课类型:一是紧扣中心的归纳总结型;二是延伸拓宽的承上启下型;三是释疑探究的灵活迁移型等。它们有的起到了归类小结、系统网络、提炼规律的作用,有的具有复习深化、开阔视野、指导应用的效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组织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解题能力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每堂课知识,学生的特点重视“结课”设计,有的放矢,灵活运用。

可以说,这个环节教师在备课时都会考虑,都有设计,但是教学只的偶发事件是不可预料的,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可就是由于某种因素难以完成“拖堂”或“冷场”,这需要我们临场应变,巧妙“救急”,稳妥“急刹”或适当补充。此种情况建议采用如下方式:

①当时间来不及时。第一采用归类式。点出提纲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归类小结,或列表让学生去填表整理,或留一部分让学生自己去补充完整,不要拖堂、也不必非要讲完不可,这样做效果或许比你硬邦邦坚持讲完要好。

〖案例6〗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第1课时,后10多分钟安排学生练习,老师讲评,最后师生回顾配平步骤、方法、原则。本来要归纳配平注意点,时间已差不多,你就说:请同学们自己去体味配平注意点并归纳。

第二采用续解式。“结课”常有随堂练习和讲评,时间来不及了,可让学生课后解或请学生一题多解或确定哪种最佳?课后举一反三,完善解题步骤或方法,让学自己体会。

〖案例7〗“酯”学完后,可比较羧酸与酯,书写有关同分异物体,如,C4H8O2,但有时需考虑羟基醛,可让学生去续解。第三,思考式。来不及讲课了,灵机一变,马上将有关内容转化成思考题,让学生去思索、拓展、深化,这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案例8〗“硝酸”这一节,新教材没有介绍硝酸工业制法,有一位老师作为知识介绍了一道计算题,但内容多,时间紧,她即把该题以思考题的形式留给学生,快速“结课”:NH3催化氧化制取HNO3,理论上为什么NH3与HNO3是1:1(物质的量之比)。

·第四,悬念式。钟声一响,紧急“刹车”,马上“结课”:这个问题究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即设计悬念,让学生余味无穷。

〖案例9〗金属冶炼方法,讲了“电解法”后钟声响了,即可设置悬念:还有还原法、加热法且听下节课分析,问:钨冶炼为何宜用,铁轨焊接常用铝,古代辰砂炼汞又是怎么回事?

·第五,动手式。有时某个实验还未完成或来不及做或失败,可以告知学生,课后去实验室试验,或思考有关问题。对于其他学科,可能播放图片或资料来不及了,可以让学生抽空再打开看一看课件,或留下有关实物、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或去调查、观察、分析。

〖案例10〗“氯气”这一节上完,可引导学生回家动手试试:将两种不同类型的家用消毒剂混合有什么现象和危害?

②时间还有多余时

第一,采取讨论式。学生配合较好,上课顺畅,时间多余,安排学生练习是一种方式,但也可以临时想出某个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充分发挥“余热”。

〖案例11〗浓H2SO4特性讲完后,“可用浓H2SO4干燥的气体、制取的气体”的小结一般在整理H2SO4用途时归纳,时间多余即可提前让学生讨论,然后书写有关方程式。

第二,采取预习式。安排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下节课内容,适当点拨指导,或在教室网络中调出有关科普知识或相关内容让学生阅读。(这种方法要早作些准备,下载有关资料备用)。

〖案例12〗“氮族”预习,氮的氧化物有多NXOY有少种?氮的价键结构(离子键及单、双、叁键)有哪些?“盐粒炸弹”N5+(34个电子),你怎样认识它的结构?

第三,联实式。引导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或某个特例或增加、补充有关实验、模型等。

〖案例13〗碱金属“Na2O与 Na2 O2 ”在分析对比有关结构、性质后,再讨论相互转化、制取及有关问题后,还有时间,临时联想到医院急救为何用KO2(超氧化钾)更好?(即让学生比较Na2O2与、CO2、KO 2与CO 2反应的系数)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 篇5

摘 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初中生物课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学习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生命基础知识。一堂生动的课,也应该讲究教学结构的安排。它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而且更应该讲究教学结构的安排,结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结课艺术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的提出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工农业生产,与有关应用科学,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一堂课的结束承接下一堂课的开始,结课的恰到好处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的意义

讲课如同写文章一样,结构布局非常重要。生物教学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及其特殊的课程目的,初中生物课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学习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生命基础知识。一堂生动的课,也应该讲究教学结构的安排。它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而且更应该讲究教学结构的安排,结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而生物的教学可把最重要的、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压轴”,同时给学生以启发引导,让他们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主动地求索知识的真谛。

二、结课的方法与功效

课堂结课是新授课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

1.在宏观方面把握生物课堂教学的方法

(1)承前启后。知识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对于知识性较强的生物课堂,例如,《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这一节,可在总结中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通过结课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此外还可以设计课后练习、实验操作、问题探讨等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2)实践培养。新课结束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这一节中,由于课标的调整,从原来的理解水平降低到了解水平,结课时就可以提出相应的实践活动,在课外完成知识的巩固,这样不仅提高了知识的运用巩固,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质疑问难。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一些技能训练,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2.在微观教学中体现结课的功效

(1)归纳总结。新授课内容结束后,归纳本节的内容,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

例如,学完“尿的形成和排出”后,教师可归纳本节知识要点:肾小球通透性、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的差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与原尿、原尿与终尿,肾动脉中血液与肾静脉中的血液;点明排尿的意义。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零碎分散变为集中,同时也可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条理、完善。

(2)首尾呼应。课堂教学,应该首尾衔接自然,不偏不倚,进而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在设计新课导言时,应采取提出学生感兴趣但又不能解答的问题来引入,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反映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能使整堂课前后照应,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3)讨论比较。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通过分析进行讨论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点和不同点,找出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相同点,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清晰牢固。

(4)达标巩固。课堂练习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结束或部分教学内容结束时,都可以适时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又可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获得下面或下节课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的调整信息。达标巩固不仅包括实验操作、习题训练,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比较、做题组测验、解题竞赛、上讲台练习。做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并使教学情况得到及时反馈,从而做到查漏补缺。

(5)设置悬念。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间的联系,在某些课结尾,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人的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来自于神秘感、好奇心,一节课内容结束后,教师不妨来一个“悬念”结尾,悬念的来源就是下一节课中的知识,以引导学生主动去预习。

例如,在讲“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之前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像鲁滨孙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存活最长的办法是:①先吃鸡,然后吃玉米。②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为了弄个清楚,自己会迫不及待地去提前预习。这样就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6)冶情励志。在某些课堂“收尾”时,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生平事迹,赞扬名人的思想品质或推崇名人的治学精神,给学生树立起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巧妙地寓政治思想教育于本课“收尾”教学之中。

例如,讲“探索生物的奥秘”时,联系我国明代杰出植物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的辉煌事迹:他常常是肩背药筐,“东西南北中”,江湖田野山村处,搜罗百氏,访采四方,用了27年时间付出大半生心血,完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巨著――《本草纲目》,还可简介我国现代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的事迹。

又如,讲“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时,简介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生平事迹:他从小就活泼好动,喜欢采集昆虫,制作生物标本,对动物进行解剖、分类,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在“贝格尔”号上长达五年的环球科学考察,收集大量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和证据,经大量观察研究分析,终于成功地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在世界上引起极大的反响,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通过实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从古至今,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必须付出辛勤劳动,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学习,报效祖国。

三、问题与对策

1.科学准确性

结课要以科学为指导,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材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不可信口开河。

2.主体明确性

结课应从教材内容出发,紧扣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或从重点、难点点拨,或从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予以引导,针对性强,不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3.结尾启发性

结课应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语言精炼干净利落。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思维火花,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收效良好。

4.设计趣味性

在设计结课时,应在“趣”字上下工夫,尽可能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学生乐学。切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

5.方法多样性

结课有法,但无定法。它要求教师匠心独运,既要知常又要晓变。因此,在设计结课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的难易,学生的特点等各方面情况,形式要新颖,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结课时,各种方法可以综合利用。

总之,结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结课也是艺术,应结合生物教学的特殊性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结课 篇6

说课是指教师就教材某一节具体的内容面向同行的教师讲清楚自己的内容分析,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过程。它不同于上课,也不同于备课,上课面对的是学生,备课面对的是教师自己,在内容上,上课主要是具体的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而备课主要是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问题。显然说课不同上述两者,简单理解说课就是面向同行讲清楚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过程,并接受同行的批判。

一.说课的内容。根据课堂的要素一般将说课按照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环节来进行。

1.说教材

⑴说教材首先要说的就是本节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我的专业,物理为例,就是阐述清楚本小节的内容在这一章中的以及本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这内容包括了知识上,方法上,思想原理等方面的。以人教版中学物理选修一中的加速度这一节内容为例。加速度这一节是出现在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最后一节,其前一节是速度,加速度是在对物体运动的描述速度上进行的更深入全面的描述,加速度定义时所用的方法也是对速度学习室方法的迁移与类比,而加速度后下一章是将匀变速直线运动,也是以加速度这个概念为基础的。从全书来看,加速度这一节是连接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就是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和第四章牛顿运动运动定律的过渡。可见其在教材中的重要性。在方法上要明确图像法对于今后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理解变化率的思想在物理概念中的普遍性。

⑵要以新课程标准中教学三维目标为指导方向,结合教材本节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行具体的三维目标,教学要求的设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时一定要具体,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能反映老师备课的精心。

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根据学生,学校的实际状况,将文本课程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以及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开发与创新的过程。

⑷要理清教材的线索及思想主线以及教材在处理本节知识时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并弄清楚重难点。并说明自己对于重难点的理由。

2.说教法

这里要讲出的主要是你在本节课中所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及其理由。也就是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这些可总结如下。

⑴要说出本节课所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比如采用发现式教学法,所依据的就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与此同时要说清楚教学方法与学生要采用的学习方法之间的联系。因为一定的教学方法总是要配合于一定的学习方法,要体现学生是主体。

⑵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多种方法的采用就是要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情况的不同而所灵活采用的原则。但同时要避免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要注重效率,要借鉴“奥卡姆剃刀”的原理选择教学方法,即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同样的目标。

⑶特别要讲出自己对于本节知识的重点讲解,难点的突破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理论依据。

3.说学法

这一环节主要是讲学生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

⑴学法针对的是学生在学习本节的教学内容时所要采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这里的学习方法并不是学生自己单独的想出来的方法,而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学习理论,在自己的教学方法的配合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并且教师要讲清楚这种学习方法的特点以及其操作。

⑵教师要讲清楚自己的教学方法如何来配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使二者融合起来,达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并最终使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4.说教学过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说教学过程是是说课的核心部分。在这其中始终要关注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两个问题。教师在说教学过程时一般包括通过哪些教学环节,采取哪些教学手段,怎样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并且说清楚各环节所依据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重点要说明教材知识的逻辑顺序,知识点的展开,各教学环节之间是如何衔接和过渡的。并且要说明不同阶段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互动等。也要讲清楚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评估,要对可能出现的状况有对策分析。这一说课环节要尽量刻画出课堂教学的轮廓。

二.说课应注意的问题

1.说课与备课,讲课之间的混淆。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学设计来讲,说课更不能像讲课那样,将同行当做课堂上的学生,对其进行讲课。

2.说课中相关理论依据的应用。在说课进行分析问题时要注意教育理论的运用,避免“就事论事”,想当然,凭感觉来说明理由。让自己的说课停留在低水平层次。但是对理论的依赖也不能过犹,这样会不及。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多的理论使得说课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而且给人一种说教的感觉。

3.说课与评课相结合。说课固然要让说课者来发言,但是评课也是不可能缺少的。说课面对的是同行,说课就是为了在同行的批判中来改进自己教学设计的不足。如果缺乏评课,那就是走走形式,使得说课的价值大大折扣。

4.教学目标避免求多,求大,求全。有些教师在进行说课时盲目的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一一进行罗列,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殊不知反而没有了重心,学生也不可能掌握得了。这种现象下暗含的是对评委们的迎合态度。

5.学法太多,太注重形式。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是通过整个一系列的课程来完成的,而不是指望着一节课来完成几学期来完成的任务,而且没有考虑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状况,教育学原理与学习方法的相互融合。

6说课教师照本宣科,没有充分的体现教师的创造性.。

7.对学生的分析往往过于主观化和形式化。对于学生的分析趋于陷入某种套用的模式。基本上是相互抄袭,而没有意识到学生固有经验是随着时代而不同的。

结课是一堂课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及时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扩展,延伸,迁移,最终使得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全面认识。根据课程的不同以及学生的水平可以有多种结课的方式。

1.总结,归纳,概括式结课。这种结课的方式是最普遍的。在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教师将本节的内容进行一个简要回顾,对学生是一个回顾和巩固。但是这种方法使用比较普遍正说明了它的弊端,这种方法强调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但不会让学生多思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于老师来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弊端并不表示它没有用。这种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和其它方法结合起来,相互弥补弊端。

2.悬念式结课。一般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有悬念性的问题,即跟本节课内容有关,但用本节课知识难以解决的,让学生产生疑惑。为下节课做心理准备,促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3.延伸式结课。这种的结课方式也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结束的,但是这种问题基本是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来思考的,与下节课内容基本没有关系。比如说可以提一些本节课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问题,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课本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或者可以是一些跟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将是更加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的习惯。

4.比较式结课。这种结课方式是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来实现的,通过比较发现其中的异同点,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可以使得学生积极地思维起来,并且也一并复习了旧知识,使得新旧知识之间有了联系,也便于学生的记忆。发现其中的不同点可以使学生避免混淆二者。

其实结课的方法很多,只要老师积极思考总会发现那一些特别的方法。结课方式更多的时候是好几种方法的综合应用。通过发挥各种方法的长处可以更好的达到效果。这也正是结课艺术性体现的地方。

用心

爱心

语文教学中的结课艺术 篇7

“教亦多术矣, 运用在乎人。”语文结课艺术方法较多, 笔者曾尝试了归纳式、悬念式、激情式、评论式、比较式、迁移式等几种, 收获颇丰。

1、归纳式结课

这是语文教师最常用的一种结课方法, 也是最为平实的一种。在一堂课或是一篇课文结束后, 教师运用准确、精炼的语言, 对这节课或是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再一次地强调重点, 进一步地突出中心, 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如在讲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 可以这样总结课文:“回顾课文, 作者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先总说, 后分说;分说时, 先说主要的‘四个讲究’, 再说次要的‘三个注意’, 这样条理清楚, 详略分明, 重点突出, 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这样的结语, 提纲挈领, 便于学生由粗到细, 化繁为简, 主次分明地把握文章。如能借助板书演示, 并配以重音强调, 那效果更好。

2、悬念式结课

结课, 不仅仅是一堂课的收束, 也可以是另一堂课的序幕。悬念式结课就是适用于容量较大的、一堂课不能结束分析的文章。在一课结束时, 为避免割裂文意, 保持原作品的完整性, 并能深入探讨文意, 教者可就下一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和建议, 设下悬念, 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 促使学生继续关注课文。如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一文, 在用一堂课具体“感受悲”、“探究悲”后, 可这样结课:“幽径悲剧不仅是幽径上的藤萝的悲剧, 更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人性的悲剧。作者悲愤的不仅仅是美丽的藤萝的毁灭, 而是新时期社会上的一些愚民对美的漠视和践踏。在常人看来, 藤萝只是一株植物, 被毁很正常, 我们也早已司空见惯。但作者却含泪带哭, 悲愤万分, 他是不是真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没出息’?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人们常说文如其人, 让我们透过精炼、通俗、雅致的语言, 去感受那一份纯粹的优美和丰厚的文化底蕴。”适当的设问, 巧妙的过渡, 既顺理成章地引出下堂课的内容, 又留有悬念, 启发学生思考、探究, 有效地延续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激情式结课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惠多斯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情式结课, 即是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也就是教者在结束课文, 总结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后, 运用充满激情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为学生创设一种优美的、亲近融洽的诗情意境, 激发学生的热情, 振奋他们的精神, 引起他们的共鸣,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氛围的熏陶, 自觉走进文章, 走近作者, 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同学们, 宇宙浩渺广阔, 奥秘无穷, 它的神秘面纱还没有完全揭开, 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着你们去探索, 还有很多新奇的事物等着你们去挖掘。努力吧, 同学们, 广博的宇宙正在等着你们, 无限的空间正在欢迎你, 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未来掌握在你们手中。”这是说明文《宇宙里有些什么》的结语, 热情鼓舞, 诚挚号召, 学生的主体意识强烈, 使命感鲜明, 令人振奋, 催人奋进。

4、评论式结课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不仅如此, 教师更要适时培养学生的赏鉴能力, 及时地引导学生辨伪去妄, 要“让学生从读书中求得真道理” (叶圣陶) 。受时代、阶级的制约, 某些古文和外国文学作品常常会暗含一些消极、片面的东西, 因此, 在结束课文时,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 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评价, 正确引导学生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如在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时, 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世外桃源是作者陶渊明虚构的一种美好的社会。它与当时黑暗现实鲜明对照, 是人民群众反剥削压迫、反战乱的反映, 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小国寡民的社会只是作者的空想, 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 而且桃源中人对剥削、战乱只是躲避、退让, 不去抗争, 这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阶级的局限性。”在教师明确的爱憎态度的评论下, 学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他们的识别能力也不断加强。想学生之未想, 说学生之未说, 并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评判事物, 这样的教学才更有意义。

5、比较式结课

比较式结课通常用在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学的结束阶段。教者扣住文章的思想、结构、语言等方面内容, 有所侧重地与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或某一单元课文进行对照比较, 分析概括出它们的相似点、不同点, 从而更清晰、更准确地把握它们各自的特点, 并总结出同一题型的解题规律,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在学习《醉翁亭记》这篇课文时, 为更好地把握欧阳修的思想境界, 可将《醉翁亭记》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比较, 引导学生:“这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同中有异的。《岳阳楼记》提出‘先忧后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则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崇高的, 积极向上的, 为我们所取的。但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之处:《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主张‘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要有不为外物左右的胸襟, 既在规劝滕子京, 又在勉励自己, 精神境界崇高。而《醉翁亭记》中‘颓然乎其间’, 多少含有寄情山水, 排遣苦闷的情怀。不只欧阳修, 很多古人在游记散文、写景散文中都有所流露。”通过比较, 文章特点鲜明, 大小之处, 宏观囊括, 微观显现, 情感理解更充分、更透彻, 使人印象深刻, 学有所用。

6、迁移式结课

从现代教育论的观点看, 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而迁移式结课正好顺应这一方面的潮流。即在课堂教学结束时, 教师多设计出一些练习题, 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在实践中, 触类旁通, 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指导学生更好地生活。如统筹方法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方法, 也是指导生活的有效方法之一。虽然作者通过设例子、配图表清楚而浅显地讲解了, 但学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 并运用于生活。那么就再用一道实践题来检验、巩固。“早晨5点半起床, 穿衣需2分钟, 洗漱需5分钟, 整理书包需2分钟, 跑步、煮饭各需10分钟, 烧开水15分钟。用统筹方法合理安排, 实际操作一下, 看看哪种安排最合理, 最省时?”这样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题, 学生兴趣盎然。活动中, 理论指导实践, 动中取乐, 乐中收益, 知识更牢固。事实证明:通过实践校验、巩固的知识, 才更有价值, 更具生命力。

古人曾云:一篇之妙, 在乎落句;一课之妙, 在于结语。但现实生活中“善始者实繁, 能善终者盖寡”。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迫切呼唤教育工作者“善始善终”。让我们重视结课, 讲究方法。学无止境, 探索也永无止境。就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共勉, 为课堂教学的优化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课思路初探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课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精心设计了每节课的引言,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然而,却很少有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结尾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一节课“虎头蛇尾”,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由此可见,对于每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固然重要,但结尾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结课的一般思路。

一、巧妙设问,拓展结课

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可将学生的思维再次推向高潮,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时,最后结课可以这样安排:“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方法?你们有什么困惑?你们还有什么新的数学发现?你们对自己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二、承前启后,悬念结课

数学有着严密的逻辑系统,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后面的知识则是前面知识的扩展和深化。教师在结课时,可以借鉴说书人经常说的“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渴望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例如,在讲完二次函数的性质时,可设置这样的悬念问题:“我们能不能借助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本章开头的应用问题呢?要知情况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进而为二次函数的应用的教学埋下伏笔。

三、创设情境,励志结课

在某些课堂结课时,可以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生平事迹,赞扬名人的思想和治学精神,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样板,也可以创设情境,巧妙地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学习了点、线、 面、体这节课时,可以播放影片,并提出问题结课。

1.请同学们来看阅兵的一个片段,从中找到本节课所学知识。他们谈到:每个军人看成一个点,一排军人看成一条线,整体从上面看是一个面,整个一个方阵看成一个体;军人的白手套看成一个点,在摆动的过程中形成一条线等。

2.在观看完影片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有的说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感到无比骄傲;有的说希望自己能够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此时,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学习态度的正面引导,将本节课推向高潮。

四、求同存异,比较结课

许多数学概念既相关又相异,结课时可将教学内容中形式相似、相近或相异的概念、原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各自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清晰牢固。例如,讲分式联系分数,讲相似联系全等,讲二次函数联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研究方法,得出研究函数的一般思路:定义—图像—性质—解析式—应用。

五、动口动手,达标结课

在新课结束后,可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一些课堂练习,或适时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来进行课堂总结。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在结课巩固练习的设计上要突出重点、难点,做到从易到难、层层深入,一般不超出所授课的知识内容。运用的形式可以是习题训练,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比较、做题组测验,进行解题竞赛,还可以让学生上黑板练习等。

除此之外,还有整理学法、游戏活动、总结归纳、启发激励、讨论加深、口诀结局、欣赏结课、谜语结课等结课方式。总之,结课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创设结课佳境,彰显课堂精彩,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上一篇:村官创业个人心得体会下一篇:感恩节活动流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