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2024-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精选9篇)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篇1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直接参与各种生产实践,每个班组都可以说是企业的一个细胞,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的基本单位,企业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通过班组来具体落实,安全生产更是如此。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在生产现场,只有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好了,才能确保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在河南煤化集团各项工作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安全生产是基石,抓好生产一线班组的安全建设是前提。因此,班组的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班组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营造班组安全文化氛围、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构建班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打造本质安全型班组。

一、完善并落实安全生产“双基”制度,是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的前提 安全生产“双基”制度是保证班组工作安全的重要组织措施,安全工作的开展最终要落实到执行规章制度上来,使所有员工都自觉规范自身的安全操作行为。制度的落实要分解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制度的执行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要对待班组的“人”上下功夫,把员工带好、管理好,引导他们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理念。一要使他们遵章守纪,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按照上级的要求出色的完成生产任务。二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工作活力,充分调动班组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不断增强班组的凝聚力;三要积极协调、疏导班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处理好可能出现的矛盾。要人性化的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就要发挥每个班组成员的作用,使人人都能参加班组管理,人人做班组的“安全员”,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班组自主管理”氛围。

落实班前会制度,主要内容就是宣讲好当天作业的相关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搞好预防、预控安全记录。目的是在进入作业现场前,集思广益,相互提

醒,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班组长的管理能力。是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的基石

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不但要做到督促班组成员学习安全知识,还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做好预先危险性分析。不少班组成员存在逞能、麻痹、不在乎、冒险等心理,班组长必须对症下药,该教育的教育,该关心的关心,对于当天精神状态不佳者,应慎重派遣工作任务,避免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无小事,不能“亡羊”才去“补牢”。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常常谈及这样一个话题,即“影响安全行为的异常心理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心理疲劳。疲劳意味者劳动者生理、心理机能下降,心理疲劳会造成人体无力感、注意力失调、感觉紊乱、记忆和意识衰退等,心理疲劳往往是通过身体疲劳来体现的。二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从心理上讲,环境影响的主要是人的情绪和行为,这种情绪又会影响职工对企业工作的态度,进而影响安全生产。三是职业紧张。实际上为职业压力,不单纯是指工作量大而造成的时间紧张而是指精神和心理紧张。这种紧张往往是在正常情况下清楚事故状态下的处理程序和补救措施,一但遇到非正常情况或事故时惊慌失措,失去了判断和处理的时机。

三、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是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的关键

意识催生行动,行动产生结果。安全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系数的高低。安全责任的落实要全员参加,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的同时,也能提高个人的责任感,通过对安全的认识,知道自己所担负责任的大小,通过完善的责任制度去体现企业所倡导的“事故处理及时、责任追究严肃”、“谁受益、谁管理、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管理理念。对职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是让职工了解和掌握安全法律法规,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增强职工安全意识的主要途径,是保证安全生产,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

四、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地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一岗一责制,以便使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职责明确、功过分明,从而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工作同班组成员连结、协调起来,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建立班组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抓好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目标责任的分解,把安全生产的目标落实到每个职工的身上,对安全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实施定期定量考核。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把企业安全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的基本途径。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班组安全之魂,执行班组岗位安全责任制是班组安全的基本保证。

五、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在现场

班组是生产现场的作业主体,班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作业前的安全教育,要讲明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预先对“危险源点”进行辨识和预防,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每个人都要当安全员。要订出现场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要求,现场安全管理不但要求制度全,而且要求标准高。健全的制度,必须严格地执行,才能发挥作用。班组成员只有遵守现场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才能保证现场各项安全工作落在实处。奖罚明、严考核。班组应制订现场安全考核标准,每月班组长在考核中严格按标准进行,坚持实事求事,做到一丝不苟,达到奖优罚劣。

六、搞好班组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篇2

一、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化工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同时建立健全与本单位实际生产特点相符的安全管理制度,它们包括安全综合管理、安全是技术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事故及紧急应变管理等等。在各项制度建立中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为重中之重,需要我们不断的对所建立的制度进行审查和改进。

为了把安全生产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上,还需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建立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形成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查安全,公司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制度,遵守制度,每逢节假日,自觉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带领广大职工查隐患、保安全。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使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健全和完善安全台帐

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因为存在易燃易爆产品,所以在此类企业检修过程中安全台帐、安全票据则显得更为重要。

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台帐主要指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维护台帐、各类作业票据的管理,其中明火作业许可证、设备内作业许可证、高处作业许可证是检修作业中不可或缺的票据。在进行此类作业时,因为存在爆炸、化学品灼伤、中毒、高空坠落的危险,所以在作业前必须经过安全管理部门的现场检查、检测和审查,领取相应的作业票据后方可作业。

在安全作业票据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票据的内容、审批流程往往容易形式化,或者有与实际不符的要求,或者审批时间漫长,工作效率低下,这将是安全台帐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

安全台帐是我们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安全措施实施的凭证之一,我们应该通过有效的形式,重视安全台帐的建立和完善,确保检修正常生产的进行。

三、有针对性开展安全培训与教育

现代化的化工生产企业往往涉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各种特种设备,生产环节存在多样的危害因素,所以对此类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则要求更加严格。

除正常进行的三级安全教育外,我们应该根据化工厂的生产特点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必需的安全知识培训。比如,烧碱厂必须要进行空气呼吸器使用、防毒面具使用培训,同时为防止毒气泄漏进行应急救援和疏散知识培训;氧气厂则要针对气体泄漏进行防火防爆知识讲解,同时介绍冻伤的预防和前期治疗知识。

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我们不应该一味的追求内容全面采取“灌输”的方法,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尽量增加互动环节,多提问,多举事例,引领员工思考问题,确保培训效果。

四、隐患整改

隐患整改要实行“闭环管理”,即对某一管理行为的全程进行持续关注和促进,而并不是只发现问题不解决问题,主要强调行为的完整性。

化工生产由于涉及有毒有害危化品、高温高压的特种设备,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当发现因患问题时及时通知隐患部门,制定整改措施并尽快实施,以防止此类事故发生。但这就是我们往往容易忽视的一点,即事故隐患在检查时发现了,也提出了,但却不注重后期的追踪整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整个整改环节没有形成一个“回路”,即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同样,我们在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也同样适用这个“闭环管理”。

五、开展生产现场科学管理

生产现场要实行“5s”科学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该管理活动是从日本企业引进的一项比较成功的管理方法。整理指工作现场,区别要与不要的东西,只保留有用的东西,撤除不需要的东西;整顿指把要用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进行管理:清扫指将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保持工作现场无垃圾,无污秽状态;清洁指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使工作人员觉得整洁、卫生;修养指通过进行上述4S的活动,让每个员工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做到“以厂为家、以厂为荣”的地步。比如对废弃物的处理、设备的地位、档案的颜色管理、现场的卫生清洁都属于“5s”管理的范围。

“5s”管理本质是生产现场的规范管理,通过科学的“5s”管理不但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减少浪费、推进标准化建设、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同时也具有改善管理、预防事故的作用。

六、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作业程序

化学品生产企业生产过程应该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流程、行为、动作都应该建立标准化作业程序,它的每一个控制参数的改变都可以从作业程序中查到,如开车启动程序、超压处理程序、异常停车处理程序等等,而不是人为随意的去改变它。

当由于某些原因建立的标准化作业程序不能适应当前的作业要求时,我们则要及时加以更正和完善。

七、事故管理全面化、科学化事故管理包括事故档案建立、事故统计分析、事故处理追踪三个方面。

事故档案建立主要是对事故发生时及事故发生后救援、处理的过程的记录;事故统计分析主要是为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对事故原因的具体分析;事故处理追踪指责任人处理情、再教育况追踪、各种预防措施落实情况追踪。

另外,未遂事故人们认为它没有直接的损失,往往忽视它的危害,却不知未遂事故其实是伤亡事故的最大杀手,特别是危化品生产企业要非常重视未遂事故的记录、分析、处理。

有效科学的事故管理可以让我们从以往的教训中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八、保证应急救援体系的充分性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化工产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应急救援体系,保证事故发生时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各方面损失。应急救援体系的充分性包括救援知识的培训、定期的演练、内容的更新、设施的保障等。

但在实际的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及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各类预案都有严格编写,指挥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也都有罗列,内容俱全,实地的检查却大相径庭,没有定期的演练、通讯设施无法保障、联系方式不及时更新等等,不能保证应救援体系的充分有效性,以至于在事故发生时无法最快的进行反应,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结语

在我国工业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薄弱,管理水平欠佳,同时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地方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造成我国各个发展领域,特别是诸如煤矿、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频发,这种状况亟待改善。希望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各类管理方法,全面科学地对危化品生产企业进行管理和指导,特别是后期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为员工、企业减少更多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基础新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崔政斌徐德蜀邱成著

[2]、《化工安全技术与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周忠元陈桂琴著

全面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 篇3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贯彻《指导意见》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对待小煤矿要正视两个基本事实。一个是从我国资源条件出发,从我国生产力水平出发,从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能源供给出发,无论过去、现在和可以预期的将来,小煤矿都是煤炭工业的组成部分,并占据煤矿数量的绝对比例,不可能全部消失。另一个是小煤矿是安全事故的重灾区,占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2/3以上,而生产工艺落后、职工素质差、管理薄弱是事故多发的直接原因。因此,既然客观需要一部分小煤矿的存在和发展,那么对这些小煤矿就必须纳入依法办矿、正规开采、规范管理、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第二,进一步明确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责任。《指导意见》既有对小煤矿本身安全基础管理7个方面的33条规定,也有对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的7项要求。各地必须依据《指导意见》,对每项规定应由哪个部门、哪个单位、哪个人负责落实、在什么时间内落实、落实到什么程度等,逐一加以明确、责任到人,定期督促检查。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牵头做好责任落实和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做到每项规定都有人抓、有人管、责任落实。

第三,制定实施细则,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将《指导意见》的一些原则规定进一步细化、具体化,逐项逐条落到实处。制定实施意见,既要有总体部署和要求,也要有逐条的可操作性规定。对若干重要问题,如完善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建立技术管理体系、确保生产系统完善可靠、落实“一通三防”、水害防治措施、加强现场管理和质量标准化建设等,可以专门研究出台一些具体的规定。也可以总结推荐一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搞得好的做法和经验,将其上升为普遍的要求和规定。

第四,组织开展一次贯彻情况的全面检查。各地要作出安排,在今年内对各产煤市县、各小煤矿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情况,组织开展一次大检查,逐矿找出在安全基础管理上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限期整改、停产整顿、复查验收直至关闭的措施。尤其是对存在无风或微风作业、以掘代采、多头作业、劳动组织混乱、以包代管、超能力生产、瓦斯监控系统运转不正常等问题的小煤矿,要责成立即进行停产整顿;对在规定期限内整顿不到位的,要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坚决予以关闭。

第五,与相关工作紧密结合,总体推进。各地要把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与深入贯彻落实《煤炭法》、《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起来,与提高装备水平、加强职工培训结合起来,与扎实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防治结合起来,把各项要求统一到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上来,协同推进、相互促进。

为有效应对煤炭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促进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当前煤炭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对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再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应对煤炭产能过剩。当前煤炭产能过剩的趋势愈益显现、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能力在3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仍占煤矿总数的42.9%,在建煤矿中30万吨/年以下的仍占到82.9%。要继续贯彻我委会同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安监总局等7部门去年印发的《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坚持总量调控、关小上大、有进有退、产能置换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一方面要继续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兼并改造中小煤矿;另一方面要继续贯彻国务院统一部署,扎实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工作,全面完成煤矿整顿关闭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确定的今年工作任务。

对《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省区市到2010年小煤矿控制目标,要按照鼓励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原则,充分利用煤矿生产能力复核所掌握的各煤矿开采条件、生产系统、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资源储量等基本情况,把开采条件复杂、生产系统不完善、技术装备水平低、资源储量小的煤矿作为进一步实施整顿关闭、资源整合的重点,把2010年小煤矿数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产煤市(县、区)。各产煤市(县、区)要进一步分解到各乡、镇。对目前存在的30万吨/年及其以下的所有小煤矿,都要有明确具体的分类处理意见和实施进度安排,确保实现到2010年全国保留1万处小煤矿的目标。

第二,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依法清理在建项目。各地要认真贯彻我委等5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十一五”期间一律停止审批(核准)新建30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新投产煤矿原则上3年内不得实施改扩建和提高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对3万吨/年及以下的在建项目要责令立即停止施工;具备资源整合条件的可纳入整合范围或进行扩能改造,否则必须提请关闭。各地要像抓安全生产一样,对违规建设项目保持一种高压态势,坚决予以查处。针对煤矿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管理混乱的问题,各地要将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权限,一律上收到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并抓紧制定完善管理办法,把改扩建和技术改造纳入依法从严管理的轨道。

第三,加强煤矿生产能力管理,严禁超能力生产。各地要按照国家3委局批复生产能力复核结果的要求,加快核准下达各煤矿生产能力、换发新版煤炭生产许可证的进度。要督促各煤矿按照登记能力调整年度生产计划,上半年生产进度超过核定能力的,下半年必须压下来,全年不得突破。今后,新建、改扩建和技术改造煤矿必须严格按批准的设计能力施工,并在竣工验收合格后,作为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合法生产煤矿当地质和生产技术条件发生变化,致使生产能力相应发生变化的,必须由具备资质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依照《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进行核定,经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查确认后,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做出变更登记。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督促煤矿严格按核定能力组织生产,加强监督检查。发现超能力生产的,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予以严肃查处。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篇4

夯实安全基础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摘要:供电企业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并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来抓.近些年来,各供电企业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这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呢?笔者认为,除了从管理上找原因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安全基础不牢.因此,夯实安全基础是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作 者:杨东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至星源电力有限公司,641500期 刊:农村电工 Journal:RURAL ELECTRICIAN年,卷(期):2010,18(6)分类号: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篇5

宁夏石化公司张少刚杨学刚

摘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根基,因此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于推进公司全过程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就此方面展开阐述,探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方法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夯实基础 三基建设 安全生产责任制 激励和考核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

实践证明,凡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规,在认真负责地组织生产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工伤事故和职业性疾病就会减少。反之,就会职责不清,相互推诿,而使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无人负责,无法进行,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就会不断发生。因此,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意义重大。

二、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是关键。

首先,企业的经营者、决策者等上层领导人员,必须对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高度的认识和重视,支持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指派专业人员制定各级领导、各岗位人员在本职工作中应负的安全责任,即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要制定违反制度的奖励和考核办法,对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不能够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进行考核。

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在全公司要不漏岗、不漏人,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实现部门职能分解落实到每一人头,分厂各项管理职责逐级落实到班组、到岗位,实现全员参与管理,从而促进各专业部门职能在全公司的高效落实。

分厂和车间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结合本岗位实际,首先由专业人员根据各领导、各部门及各类人员的分工,他们在本单位安全生产方面应负的责任,来制定出各自具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和配套的奖惩细则,其次,单位领导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执行,还应该制定相适应的奖惩考核制度。

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公司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创造和谐,好的管理和制度都要靠人去贯彻和落实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能,因此,要培养和任用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大胆启用那些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挑重担的优秀员工,补充到安全管理人员的队伍中去。

对基层单位的班组长进行HSE风险防范方面知识的培训,使班组长不仅会管生产、管业务,而且懂得一定的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事故致因理论和海因里希法则、冰山理论等HSE方面的知识。

如果把企业的组织结构比作成金字塔的话,那么班组就是金字塔的根基,俗话讲:“根基不稳,地动山摇”,无论多好的制度,若是落实不到班组都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制定和落实班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安全责任制能否做到全员覆盖。

班长要在班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中发挥关键作用,因为班长最熟悉本岗位的职责,安全专业人员要主动与班长沟通,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和教育,与“三基”工作有机结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组织员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培训和教育,让员工明白安全生产,不仅是安全管理人员和领导的事,每个岗位员工身上都有责任,真正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同时强调“三基”工作建设,重视基础工作,基层建设和基本功训练,狠抓责任落实,大力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将日常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放到突出位置,严格上岗前的培训和考试,重视在岗安全教育,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严格操作规程,克服工作随意性大,将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降到最低。同时积极推行安全生产承诺制度,组织员工签订HSE承诺书,让每一名员工都明确自己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遵守制度、规定,让员工感受到安全的责任和压力,时时想到安全,随着公司HSE承诺制度的开展,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供了基础保证,同时公司把各单位签订HSE承诺书的情况作为了检查考核的指标,可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为使岗位责任制考核落到实处,各部门要根据管理岗位和操作岗位的不同特点,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检查考核表》,相关职能部门要跟上指导。公司可以委托质量安全环保处对各单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各单位负责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检查过程中,对安全环保责任制贯彻和落实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做的差的单位进行批评和考核。

最后,在推动进程中,要贯彻运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既要稳扎稳打,又要追求持续改进。让推行岗位责任制的过程成为全员全过程参与管理的过程,成为提高全员素质的过程、培养规范化标准化良好工作作风的过程,成为促进部门职能完善、部门职能系统履行的过程,成为从根本上提高基础管理水平的过程。各级领导、安全专业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基础工作、基层建设和基本功训练,狠抓落实责任制,推动企业向实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完善安全长效机制,力争事故为零、伤害为零的奋斗目标。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篇6

1.专业管理的理念与策略

理念:近几年随着马鞍山电网基建项目、老旧设备及综自改造工程大幅度增加、智能化设备的投入以及“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实施, 对现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监督人员的安全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困境下如何能确保人身、设备、电网不发生安全事件, 确保公司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公司经研究首次推出岗位人员安全等级认定的思路, 以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把岗位安全进行分级, 给人员定位, 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确保相应岗位人员具备胜任其岗位的能力, 实现安全生产不留“死角”。

策略: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公司相继出台了《岗位人员安全等级认定办法和实施细则》, 成立了常设机构, 制定了工作推进计划。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生产考试、模拟操作、认定审核三个专项工作组。成立了7个专业认定专家组, 编制了3000余道复习题, 安全等级认定考试每年进行两次, 从组织和内容上保证活动的推进。安全认定等级分为3级, 1级为第二种工作票许可人、负责人、签发人;2级为第一种工作票许可人、负责人、签发人;3级为基层工区的领导班子成员及安全管理人员、机关部室安全负责人及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对于1级和2级认定的一般员工, 在原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专家组认定环节, 通过认定专家组的现场拷问和高一等级人员、班组长、工区、机关领导工作评价的综合考核, 对通过者才能持证上岗, 同时不定期对2级人员进行复评。3级认定人员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对他们的认定内容, 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为主, 认定重点是辨识工作危险点的能力和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的水平。此等级的人员不仅要通过公司统一组织的安全知识考试和专家组认定, 还必须通过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进行的安全资格培训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才能持证上岗。

2.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范围:机关部室安全生产、营销、基建安全负责人及安全监督管理人员;集体企业分管安全生产领导;基层工区安全第一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营销班组及生产班组人员。

目标:通过建立和健全岗位人员安全等级认定的准入和评价机制, 以提高公司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 规范引导员工按工作规程、安规去作业、去操作, 杜绝违章, 防控人身事故的发生。

3.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1) 管理指标:

①公司、工区及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和培训记录情况;

②各工区和班组针对不同专业安全生产技能培训计划和记录情况、“两票三制”执行落实情况、劳动防护用品和电气绝缘工器具正确使用和保管情况;

③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辨识、分析、作业安全表现情况;

④管理人员安全资格教育培训、认证考试情况;

⑤定期点评和分析机制执行情况。

(2) 业绩指标:

①不发生全口径人身重伤、死亡事故;

②不发生1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恶性误操作事故;

③不发生五级及以上电网、设备、质量事件;

④不发生公司负主要责任及同等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

⑤不发生有人员责任的火灾事故;

⑥不发生六级及以上信息系统事件;

(3) 目标值:

不发生因为公司、工区、班组安全生产技能教育培训不到位引起的人身、电网、设备和信息安全事件。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说明

岗位人员1级认定流程:新任职员工、转岗人员在工作岗位试用满一年后, 根据班组长对其一年内安全技能表现情况进行人员推荐, 推荐后的人员由相应班组所在工区对其进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两票三制、专业技能和现场模拟操作技能等内容考试, 考试通过人员上报公司安监部进行审核批准, 同时需提交公司专业认定专家组进行认定, 认定方式为现场拷问加2级及以上人员和班组长对申报人员平时的安全表现、业务技能的综合评价, 认定通过后才能持证上岗。对未通过人员进行再次教育培训考试, 对2次不能通过者一年将取消1级认定资格。

岗位人员2级认定流程:2级岗位人员必须由1级人员晋级而来或是平级认定, 他们是公司生产一线各项现场作业的中梁砥柱, 安全责任重大, 所以对认定2级岗位人员自身的安全知识水平和生产业务技能要求比较高。班组首先对需要认定2级岗位的人员自行组织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试, 对考试通过者上报所在工区。工区组织对上报人员进行工区层面侧重的现场安全生产规程的培训和考试, 通过者才统一上报公司安监部, 没有通过者重新进行培训教育考试。公司安监部根据各工区上报的人员统一组织公司层面安全教育培训考试, 公司各专业技术骨干对笔试通过的人员再进行模拟操作考试, 考试合格后经专家组进行认定, 认定方式为现场拷问加3级及以上人员和工区、机关部室对申报人员平时的安全表现、业务技能的综合评价, 认定通过后才能持证上岗。同时每年不定期对持有2级上岗证但现场开票数量少甚至没有的人员进行复评, 对不满足要求的人员直接降级处理。对专家组认定2次不能通过的人员不予晋级或降一级处理。

岗位人员3级认定流程:3级岗位人员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必须由2级人员晋级而来或平级认定, 他们承担着重要的管理任务, 每年由公司安监部统一组织安全教育培训考试, 主要针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等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以及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内容进行考试, 考试通过后同样需要由专家组进行认定。同时为了提升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适应能力, 达到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的要求, 每年认定通过人员还需要参加地方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 并经安全资格考试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对两次不能通过者, 年度绩效考核直接记入C档。

2.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设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分管生产、基建、营销副总经理”。设工作办公室“主任:安监部负责人;副主任:人资部负责人;成员:各专业部门安全管理人员”。

3.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主要依照《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考核办法》和《月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岗位人员进行评价考核。将各岗位人员现场作业安全表现、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 纳入安全工作绩效考核和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范围。

三、评估与改进

1.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纳入评先评优:按照公司相关考核办法, 对各级人员和部门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发现或消除重大隐患、风险防范得当、安全工作开展得力并无违章记录、不发生各类安全事件等作为公司各类评先评优的依据。

以奖励提高晋级积极性:为了鼓励现场人员层层晋级, 公司对各认定等级人员实施奖金系数差异化、安全生产风险奖励差异化以及工作票执行数量质量差异化进行奖励, 不同人不同等级、不同等级不同薪酬, 通过薪酬激励措施大大提高了人员晋级的积极性。

严格优胜劣汰:对认定人员安全表现差、工作质量不高的人员实施降级淘汰制。

2.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认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虽然已出台, 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准入和认定的实施细则并严肃执行。

(2) 由于公司实训基地还未建立, 所以在执行现场模拟操作的环节还不能充分体现各岗位的工作特性, 不能充分体现岗位人员的安全业务技能水平。

(3) 目前实施的岗位人员安全等级的认定范围比较小, 只覆盖了生产类层面, 其它非生产类如交通运输、物业管理等公司涉及的各个领域的安全管理工作都需要进行人员安全等级认定。

3.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1) 进一步完善岗位人员安全等级准入和认定实施细则, 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进行人员安全等级认定, 对多次不能考核通过的人员给予待岗处理。

(2) 建立岗位人员认定智能管理系统, 将所有认定人员的考试、考核积分、工作评价录入数据库, 建立档案, 让每一名员工都可以登录系统, 查看自己的成绩, 做到公开透明。

(3) 扩大公司岗位人员安全等级认定的范围, 逐步实现对非生产类专业的安全等级认定工作。

(4) 针对不同专业提炼现场作业风险辨识和防范措施的技巧, 以提高生产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意识和风险辨识能力, 从生产作业的源头进行风险辨识和预控, 以达到主动认识风险, 主动去防范风险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钱家庆.供电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实务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2]游建川.供电企业作业现场安全风险辨识和控制手册[M].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篇7

与其它试水于市场的融合模式不同,文化与科技的跨界融合已步入了深度阶段。如果细数当今时代受互联网冲击最大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必当会名列前茅。文学、影视、游戏、音乐等传统文化领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或主动或被动地纷纷迈向数字化时代。而VR、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新兴互动模式,也为文创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新机遇。

近期发布的《2016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已集聚了近3.7万家企业、近384万从业人员,产业规模达到5939亿元,同比增长22.9%。但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0.7%,侵权盗版仍是制约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盗版或非授权软件会对文化创意产业,甚至整个创新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文创产业以创意输出为主,因此对网络安全的需求较高。非授权软件会对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网络风险,尤其是拥有无形资产的文创企业。另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科技的普及,软件已成为文创产业本身的重要输出方式之一。因此,软件作为文创企业的战略资产,需要得到更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建立有效的软件资产管理系统(Software Asset Management, SAM)对文创产业的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至关重要,软件资产管理已成为文创产业在跨界融合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保护伞。

良好的软件资产管理能为文创产业规避风险、扫清雷区。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不仅会使文创企业自身面临法律风险,且会为企业的信息安全埋下隐患。IDC研究表明,未经授权的软件使用比率越高,遭受恶意软件的侵害就越严重。大多数恶意软件都会给用户的网络安全带来威胁,进而导致重要数据丢失、外部恶意攻击和系统故障等,而这些损失对于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文创企业来说都会造成足以致命的危害。

2015年,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公司平均发现的数据安全事件比2014年增加了500%(普华永道,2016),一个公司平均每7分钟就遭受一次网络攻击(IBM,2015),而使用盗版或未许可的软件是网络风险爆炸性增长的重要原因。为了帮助企业应对软件许可相关的挑战,最小化潜在的网络风险,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制订了一套历经市场检验的最佳软件资产管理(SAM)实践,包含各个公司在软件资产管理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共分为四步。

首先,软件评估:企业必须了解公司内的网络情况,评估所使用的软件是否获得了正确的授权;其次,匹配业务需求:将其目前及未来的业务需求与正确的软件许可模式进行匹配。而对于文化创意企业来说,公司的业务领域、战略发展方向、以及跨界融合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其最适合的软件许可模式;第三步,设定制度和流程:操作层面需要能够支持企业业务的 IT 基础架构,管理方面则需要支持软件资产管理的管控流程;最后,企业内部整合:确保软件资产管理整合入企业,并为整个企业业务提供支持。

BSA | 软件联盟亚太区高级总监苏理义(Tarun Sawney)在近期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就强调了软件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互联网和软件应用既带来了不计其数的机遇,也同时增加了网络的复杂性和安全隐患。软件帮助企业大幅提高了效率,但不恰当的使用会导致信息泄露和关键数据丢失。因此企业需要对其管理软件的方式进行升级,从而降低风险,最大化发挥软件的潜能。这就意味着企业应建立强有力的、符合ISO标准的软件资产管理实践和制度,并确保其软件得到合法、完整的授权许可。当企业遭遇恶意攻击时,IT管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有效地抵御可能发生的危机。这个问题已经不在于是否会发生,而是何时会发生。” 苏理义先生目前主要负责BSA亚太地区市场合规及维权活动的开展与推进工作。

当今数字化环境风云变幻、危机四起,软件资产管理(SAM)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安全保障,因此也将成为其必然选择。软件资产管理能帮助文创企业降低网络风险,从而进一步充分利用前沿信息技术,为跨界融合文创产业营造一个良性的创新环境,培育多元融合生态。

安全基础台帐管理制度 篇8

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基础台帐,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各类安全基础台帐对于企业领导、安技部门掌握安全生产各种情况,准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一、安全基础台帐应分级管理,安技部门设专人管理,车间(部门)、班组明确有人专管。

二、建立严格的安全基础台帐管理制度,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和严肃性。有关车间(部门)应认真填写,数据真实准确,严禁随意涂改,如发现有随意造假者,对造假者进行严肃处理。

三、主要安全基础台帐(包括原始资料)

1、安全组织、机构、人员类。

2、安全宣传教育类。(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全员定期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教育等)。

3、安全检查类。(厂级、车间、班组检查、专项检查等)

4、安全奖惩类。

5、各种伤亡、事故类。

6、职业安全卫生设施类。

7、各种尘毒、物理性危害监测类

8、接触有毒有害员工登记、体检、职业病类。

9、安技措施费用提取使用类。

10、各种设备安全状态类。

11、消防类。

12、危险建筑类。

13、安全标志、标牌类。

14、特种作业培训、考试、发证类。

15、“三同时”审批手续类。

16、安全值班记录类

17、危险作业、高处作业、动火作业、动土作业等审批手续类。

18、劳动保护用品计划、采购、发放审批手续类。

19、保健食品类。

20、各种统计、分析报表类。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篇9

发布时间:2007-7-20 该信息来自于:大庆油田电力集团

发表评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 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 大庆油田电力集团 胡伟琦 于治国 姜志福

【摘要】:本文针对石油电力企业如何做好HSE管理体系工作进行了论述,通过目标管理、建立健全HSE机构和网络、完善制度和落实职责,提出了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安全管理理念。开展危害辨识、培训活动以及建立安全监督机制、应急救援体系和企业安全文化,实现本质安全。

【关键词】:科学管理方式;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近几年统计,我国平均每 天发生各类事故造成约300人死亡,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等于两个三峡工程。要发展就要生产,要生产就有风险,如何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由被动变主动,由事后处理到超前预防,由“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是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发展企业的前提,也是保证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协调、顺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下面对如何搞好石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谈几点看法。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企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内容之一的安全管理工作却远滞后于其发展的步伐。石油电力企业在管理上虽不同于电力行业,但其法规的严肃性、设备的复杂性、操作的高危性及管理的统一性是相同的,其生产特点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时时刻刻强调安全、重视安全,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科学管理,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文件氛围。石油行业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并创建了“领导干部生产要害部位承包制”、“岗位责任制”、“三标班组”、“班前安全讲话”等一系列安全工作法,作为石油行业的电力企业在借鉴其经验的同时,根据HSE管理体系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将安全管理工作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是奠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石

(一)实施目标指标管理、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发挥安全网络作用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证石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即安全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层层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和理顺安全管理的关系,形成一级管一级、一级抓一级,在企业内部不能有任何一个游离在外的无上级主管的单位。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安全网络,充分发挥每个环节的作用。如果将企业比喻成“参天大树”的话,那么它的根基就应扎在很深的泥土中,它的根系没有断裂的环节,牵一发而动其全身。安全工作也是这样,领导的指令应牵动下级的每一个人,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网络的有效性,从而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使安全管理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落实安全职责

统计表明,电力企业90%以上的事故都由于违规造成的,每次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都是与某些领导及员工不落实职责有关,所以要根据人员和机构不同,制定适用、有可操作性的安全职责。领导和一般员工的安全职责不同,安全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安全职责也不同。所以,制定并完善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是安全工作的保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职责,层层抓、层层管、层层分解,把职责落实到每个岗位。使其各负其责,各行其力。相关部门应对安全职责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起一套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给员工包括领导设置一只“隐形眼睛”,让其始终有一种被人监督的感觉。

(三)落实安全规章制度

电力行业的规程和标准是健全和严细的,是用经验甚至是鲜血写出来的,只要认真遵守是安全和可靠的,真正认真地落实和执行是保证安全生产关键。各级各类的安全规章制度是确保企业安全的基本保证,有了科学的、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才能有安全秩序,才能完成制定的安全目标。企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应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法规和上级颁发的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的精神和原则,以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及国家财产安全为最终目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先进、有效的手段对安全法规及上级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发挥,制定出各自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后,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不能一成不变。要以严肃、认真、谨慎的态度,经过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对不符合实际的条款进行修订,删除或增添新的内容,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使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更符合实际,促进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主管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要组织和带领各相关部门,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从基层班组开始,逐环节地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执行不力和没有执行的,对严重违反制度的现象和行为要给予警告和惩处。要经常性地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和培训,使之深入人心,人人遵守。

二、开展扎实有效的危害辨识工作是保证安全生产各项决策的基础,是预防、削减和控制风险的关键

电力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旋转设备多、易触电等特点,危害辨识工作至关重要,也是有效控制风险的关键。危害辨识不能走过场,应组织专业技术及有经验的人员来进行,辨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安全管理的成败,重大安全隐患没有识别出来,是最终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所以,危害辨识评价的结果能够指明安全管理的方向,使安全工作有重点。传统的安全管理往往是发生了事故后,采取事后的防范措施,危害辨识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对事故的起因进行研究,达到超前控制风险的目的。针对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油系统火灾,天然气、氢气爆炸,触电等重大危险,电力企业每年都应对发、输、变、配电设备检修、运行、工程施工、工程设计及其辅助活动所涉及的危害进行辨识,从现场、工艺、环境、法律法规等不同角度全面查找危险源,从班组、车间、队(所)直至机关,逐级辨识评价,从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入手,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辨识,细化到每一台设备、每一项活动,对原有危害进行更新和补充,经过科学分析、评价,最终确定重大危险源,并根据技术可行性和财务状况确定优先解决项,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对优先解决项制订管理方案,通过检查、评审、整改,使各项风险处于受控状态,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打下可靠的基础。根据辨识结果,编制“岗位风险识别卡”和“岗位作业指导卡”,发放到每位员工手里,让风险有效控制在基层的各项作业中。

三、视培训为对员工最大的爱护,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是预防各类事故的基本手段

电力伤害事故是仅次于交通事故的第二大事故高发行业,究其原因,人的意识问题是其要因,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认为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投入,这完全是错误的。现代安全管理要求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把安全教育摆到重要位置,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月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板报、电视、录像、警示牌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使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为搞好培训工作,培训主管部门应制定培训计划和能力评价标准,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综合能力评价,对不适合岗位的人员进行调整或再培训。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员工的业务及安全培训,经常性的开展安全知识考试,通过培训,使员工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参与。各级领导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的保证措施,常抓不懈,并以身作责,带头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注重安全操作技能的提高,不能将安全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把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技能放在重要位置,经常性地举办多次职工技能大赛,使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岗位安全要求相适应,不仅要通晓本岗位的安全规程、安全须知,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在培训中严格培训纪律,严把教育培训质量,严守考核上岗制度。培训后进行效果评价,形成员工个人考评记录,建立培训档案,作为竞聘上岗的依据。

四、建立高效的安全监督和评审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适宜、充分和有效发展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管理工作的人本化、理性化、系统化正日趋完善,按照“三个观念”“四个转变”的要求,监督、检查、落实、整改工作,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管理集中体现“严、细、实”,杜绝走马观花现象。安全管理部门与监督部门应严格对施工及作业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通告责任单位及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加大安全奖惩力度,考核情况以通报的形式公开。对缺乏积极性,安全工作松懈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处罚,对及时发现和处理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奖惩分明,增强员工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安全管理向良性循环的方向稳步开展。监督部门应充分发挥现场监督作用,采取重大项目派驻监督、一般项目兼职监督、临时项目巡视监督的方法,使安全工作在基层得到有效的监督。通过有效的监督和评审机制,使企业安全管理指标逐年提高。安全监督检查不能走马观花,要有针对性。以往检查都是检查组一群人,指指点点,转一大圈,象征性的挑几个问题,失去了安全检查的目的。监督检查应会用不同的“检查表”来增加检查的实效性。检查表的种类很多,企业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来自行制定。有专项检查表,日常检查表,节假日期间检查表等,重点部位重点检查,不同情况填写不同的“检查表”,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是降低事故状态下生命财产损失的有效保障

(一)建立应急体系的指导思想与框架设计

电力企业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各种事故、灾害种类不同,情况复杂,突发性强,应急活动又涉及高层管理到基层人员各个层次,从公安、医疗到环保、交通等不同领域,这都给应急日常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带来了许多困难。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应急体系和实施规范有序的标准化运作程序。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构成。

管理机构是指维持应急日常管理的负责部门;功能部门包括与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如公安、医疗等单位;应急指挥包括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应急救援活动场外与场内的指挥系统;救援队伍则由专业和自愿人员组成。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4个基本机制组成。应急救援必须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行动,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统一号令,步调一致。分级响应是指在初级响应到扩大应急的过程中实行分级响应的机制。扩大或提高应急级别的主要依据是事故灾害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能力。属地为主是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及以现场应急和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公众动员机制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法制建设是应急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构筑集中管理的信息通讯平台是应急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建设,要保证所有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畅通、准确;物质装备要实现快速、及时供应到位;人力资源保障包括专业队伍和志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培训教育;应急财务保障应建立专项应急基金,以保障应急管理运行和应急反应中各项活动的开支。

(二)制订应急响应程序

针对突发的紧急情况,企业应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中应急响应程序尤其重要。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报警、应急启动、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几个过程(见图2)。事故发生后,报警信息应迅速汇集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警时应做好详细记录和联系方式。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判断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通知应急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后响应关闭。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应急指挥中心应迅速通知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质、装备等),调派现场指挥协调人员和专家组等。同时,救援队伍要及时进入事故现场,积极开展人员救助,事故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如果事态无法有效控制时,应向上级救援机构请求援助。救援行动完成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应急响应结束后,应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按规定程序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三)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的目的一方面是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对预案的缺陷进行诊断;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应急救援体系的反应能力、救援能力以及协同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检验和提高应急救援体系的实战能力,各级应急指挥中心都应制定相应的演练计划并有效实施。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对演练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解决,以便通过持续改进,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六、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管理,以安全管理丰富安全文化内涵,将安全文化作为杜绝事故的屏障

先进的安全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和“合成剂”,还可以是“缓蚀剂”,可以激发员工反“三违”,凝聚大家同心协力除隐患,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主要是想通过创造一种人人重视安全的环境氛围,使全体员工能够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熟悉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其相关领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立在“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基础上,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坚持发展这一第一要务,体现先进性、导向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二是坚持重在创新,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对现有的安全文化进行整合、提炼和创新,突出电力系统的特点;三是坚持重在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阵地建设,以安全文化建设带动和推进员工队伍观念和安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绩效水平。

企业安全文化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利用精心制作的安全宣教室,敲响员工心底的安全警钟,通过对以往发生的事故统计和分析,加上警醒的图片和发人深思的文字,起到了教育培训的作用;在醒目的位置悬挂安全警示标语,提醒员工时时注意安全、勿忘安全;采用安全讲演、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答题等方式调动广大员工的思想积极性;制作“安全提示卡”,让外来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清楚自己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在运行岗位上设立亲情专栏,上面张贴每名员工的“全家福”照片,并伴有亲切的安全寄语,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想到亲人期盼他们回家的嘱托;在员工通勤车站设立安全文化长廊,把安全理念、警句和格言等内容展示在员工下班的路上,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了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开展“100-1=0”和“99+1=0”的观念讨论,让员工知道“100-1=0”(100名员工中如果有一名安全素质不过关就整体不过关)和“99+1=0”(员工如果有99次操作是正确的,有一次不正确就意味着零)的真正含义。

安全是员工权益的保障,是企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执政为民的要务,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应超越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用创新的安全文化理念去塑造每一位员工,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形成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上一篇:2024年文秘高考试卷下一篇:汽车展开幕文艺晚会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