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策略探讨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竞争策略探讨(精选8篇)

企业竞争策略探讨 篇1

首先,小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在经营目标、战略筹划和领导者素质三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定位和提高。

目标决定了努力的程度,不同的目标下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策略会有不同,面对竞争的韧性和选择也会不同。战略筹划则是实现目标的步骤分解,是目标在现实市场中的具体化。但小企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往往在于领导者本身的素质,包括创业追求、经营思想和能力以及自我不断提升等方面。保持危机感和持续的事业冲动是推动领导者和企业提升的原动力,同时避免过分乐观、自负或是松懈和精力的转移。竞争就是淘汰,对小企业尤其如此。动态的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要求领导者不断提高经营思想和能力水平,滞后就意味着企业混乱和危机的开始,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经验既可能成为竞争的助推器,也可能成为绊脚石,

其次,产品策略方面要对市场进行准确细分和定位,生产出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产品。

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市场推广上难以做大的投入,在竞争中的对抗能力也有先天的不足,这就要求小企业在竞争的第一步――产品选项和市场定位上就打好基础,产品的竞争环境和技术先进性不能不做考虑。小企业不仅要在销售推广上分析市场,更要在产品开发、成形前分析市场,以取得产品本身的先天优势,这样就可能大大减小日后推广的阻力,提高沟通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产品选项时可划定三个原则:

1.细分市场下的空缺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并且有极大的现实性和消费稳定性;

2.在该细分市场上,虽有同类产品但无领导性晶牌,即晶牌空缺,这样可大大降低进入成本,为迅速取得市场份额提供可能和便利:

3.技术含量要高,与同类产品对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而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适销对路的营销就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它起始于消费者需求,也就是市场需求,满足于市场需求。“适销对路”这一概念应该时刻存在于经营者的脑海中,只有有了适销对路的产品,下面的工作才能展开。

企业竞争策略探讨 篇2

发挥自身的优势

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的格局下, 中小企业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劣势, 找到参与竞争的机遇与挑战, 是制定竞争战略的前提。按照波特的竞争理论, 企业能够长时间维持优于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 所依赖的根本基础是持久性的竞争优势。波特认为,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提供具有某种特殊性的东西, 则它就具有了有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经营差异性。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无论是处在什么样的行业, 都有其天然的优势。 (1)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 项目投资少, 上得快, 见效快, 很多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 具有除规模经济以外的成本优势, 如原材料、劳动力、管理成本、产易成本。 (2)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 层次少, 机制灵活, 能形成高效率的市场反应机制。有的小企业甚至可以达到“三天出小样, 五天成批量, 七天上市场”的效率。 (3) 从一定角度讲, 中小企业进入障碍低, 转换成本低, 少量资金就可以进人某行业, 产品易于模仿, 中小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强, 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 (4) 容易形成小而专的生产模式。在中小企业中, 价值链充分细分, 形成真正的专业化生产, 企业间协作性强生产的产品往往是传统产品、小产品、但大型企业又不愿意生产的, 或是容易忽视的产品, 形成专业生产的优势。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相对大企业而言, 中小企业的劣势也是相当明显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 因其规模小, 它们不具有与大企业正面抗衡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市场营销能力、生产能力。从另一个角度看, “船小也易翻船”。中小企业的规模小, 实力弱, 势单力薄, 所经营的范围和市场面相对狭小, 一旦这些经营领域的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市场萎缩, 就容易造成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中小企业所拥有的资金相对较少, 资信水平较低, 因而造成整个中小企业筹资能力差, 严重地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扩展, 也影响对技术的投入、对优秀人才的吸引, 影响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

选择集中型战略

集中战略是指企业在详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 选定一个特定目标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把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集中在该市场上进行, 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市场地位。通过实施集中战略, 企业能够划分并控制一定的产品势力范围。在此范围内其他竞争者不易与其竞争, 所以市场占有率比较稳定。通过目标细分市场的战略优化, 企业围绕一个特定的目标进行密集性的生产经营活动, 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和顾客, 能够比竞争对手提供更为有效的商品和服务, 以获得以整体市场为经营目标的企业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集中战略最突出的特征, 是企业专门服务于总体市场的一部分。要实施集中化战略, 企业最重要的是通过市场研究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一种产品的整体市场之所以可以细分, 是由于消费者或用户的需求存在差异性。引起消费者需求差异的变量很多, 实际中, 企业一般是组合运用有关变量来细分市场, 而不是单一采用某一变量。概括起来, 细分消费者市场的变量主要有四类, 即地理变量、人口变量、心理变量、行为变量。以这些变量为依据来细分市场就产生出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和行为细分四种市场细分的基本形式。比如, 娃哈哈在市场细分中就是按人口变量中的年龄进行细分, 从大众化的保健品市场中细分出了一个儿童保健品市场。细分之后, 企业决策者接下来的工作就是, 通过市场定位找到本企业的市场切入点。一个理想的市场定位, 应该是: (1) 足够大。该市场要大到能够满足一个企业生存所需的规模和购买力; (2) 足够深。该市场要深到足以使得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发展无空间之忧; (3) 足够相称。企业的能力和资源与为该市场提供优质服务所需之条件相称。集中型战略与其他两个基本的竞争战略不同。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别化战略面向全行业, 在整个行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集中型战略则是围绕一个特定目标进行密集型的生产经营活动, 要求能够比竞争对手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

在目标市场选择上, 要善于利用大企业的市场缝隙。大企业有着不可避免的劣势, 如变得自满而不思进取、依照常规处理而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轻易改变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满足于现有客户而不愿开发新客户, 对利小的市场不屑一顾。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大企业留下的市场缝隙大做文章。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长岛总一郎通过对几百家企业的诊断提出了“市场缝隙战略”。他认为, 在多变的市场中永远存在着市场的“盲点”, 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围绕“寻找市场缝隙”而展开, 总是可以发现机会, 找准市场突破口的。应当在大市场、在大的市场需求中不断淘沙, 精心寻找市场的细小需求, 实施差异化, 通过专业化的生产经营, 向市场提供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在大型企业的夹缝中寻求对自己有利的位置。这种有利的市场位置在西方称之为补缺基点。没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在低层次的过剩供给中是很难生存的, 与其在过剩的供给中艰难地挣扎, 倒不如去寻找市场差异、创造市场差异, 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占领市场的有利地位。即所谓“拾市场之遗, 补市场之缺”,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观念。

灵活的产品开发策略

集中型战略, 最终要通过向市场提供特殊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中小企业势单力簿, 不可能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去开发全新技术的产品, 但可以借势开发, 用模仿和跟随的策略达到满足需求、开拓市场的目的。

中小企业要眼睛盯着大企业, 紧紧跟着大企业, 通过对现有产品和现有技术的仿制、改进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 可以使企业节约研究开发和营销方面的费用, 降低投资风险和市场开发风险。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完全使市场饱和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都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 使得技术模仿成为可能。模仿创新战略对于技术水平较低, 没有能力进行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较为适用。很多企业也正是从模仿其他企业技术开始的。在模仿的基础上掌握被模仿产品的技术诀窍, 再进行产品功能或外观或性能等方面的改进, 使本企业产品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具体的方法有:

复合叠加策略。它通过两种或多种现有产品或零部件、元器件及技术有机复合, 从而开发出一种新的产品, 是小企业较常采用的一种新产品开发策略, 具有开发风险小、投资小、见效快、成功率高等优点。

多功能化策略。主要致力于增强产品功能。根据技术需要, 或以某产品为基础, 把其他技术功能有机地结合于这一技术产品中, 以扩大原来产品的技术功能, 或把不同的技术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发明创造新的产品。

仿创结合策略。通过消化吸收集团内外厂家同类产品的优势, 加以杂交变成自家产品, 再打入市场。

移植嫁接策略。把其他地区、其他行业的现成装备、工艺、产品结构等技术, 移植嫁接到本企业的产品上来, 使其在老产品的基础上长出新技术、新功能的“枝芽”, 成为具有“原理相同, 功能各异”的一种新产品。

系列开发策略。在同一产品中进行横向和纵向系列开发, 从而派生出由低到高、不同规格、不同档次的同类型系列产品。如开发款式、容量、尺寸、包装、颜色、功能不同的系列产品, 以增加产品的新式样、新用途、新花色,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栖息依附策略:小企业栖息依附大企业, 从形式上讲, 产品依附为主要形式, 即小企业开发产品要靠向大企业, 栖息依附于大企业的产品之上, 力争使自己的产品成为大企业产品直接或间接的零部件、元器件, 或大企业产品功能的补充与延伸。同时原材料依附、劳务依附也不可忽视。小企业采取横向联合栖息依附的开发策略, 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生产技术协作, 解决生产技术关键, 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低成本营销策略

战略的实施, 需要有战术的配合。在产品开发之后, 中小企业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低成本进行市场推广的问题。在市场推广中, 中小企业不可能动不动就一掷千金去作广告, 进行全国性的狂轰滥炸。但可能运用各类营销技术、营销战术, 以较低的成本打开市场。

一是集中一个地域。中小企业在市场开拓中, 要在全国市场的各个地域全面开花, 几乎是不可能的。集中一个区域市场, 进行精耕细作, 是集中优势资源战胜对手, 取得市场优势的有效手段。华龙方便面在开拓市场中就推行了集中化的区域营销策略, 与中国革命时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根据地策略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一个“根据地”是公司所在的河北, 很快又进军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几个省份。1997年推出“小康家庭”, 开始开发东北等几个市场。实行这一策略的原则是:选择竞争对手防御最薄弱的地区;选择目标消费者最集中的地区;选择本企业最为熟悉的区域。

二是借势营销。所谓借势, 是指企业及时地抓住广受关注的社会新闻、事件以及人物的明星效应等, 结合企业或产品在传播上欲达到之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相关活动。企业必须整合本身的资源, 通过具有吸引力和创意性的活动或事件, 使之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议题, 因而吸引媒体的报道与消费者的参加, 进而达到营销的目的。它通过把握新闻传播的规律, 通过制造、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并通过精心的策划和操作, 让某一事件得以广泛传播, 从而达到期望的传播效果。大寨核桃露的推广, 就是大寨搭车“申奥”, 借申奥广泛的影响力使大寨集团的整体品牌迅速传播, 并带动新产品“大寨核桃露”上市销售。

企业竞争策略探讨 篇3

当年Windows火了以后,很多人问,再开发操作系统还有前途么?然后,乔布斯的Mac OS给出了答案。

当年Nokia火了以后,很多人问,再做手机还有前途么?然后,乔布斯的iPhone又一次给出了答案。

当年INTEL火了以后,很多人问,再做芯片还有前途么?然后,AMD给出了答案。

当年iOS火了以后,很多人问,再开发手机系统还有前途么?然后Android给出了答案。

当年Yahoo火了以后,很多人问,再做互联网还有前途么?然后,Google给出了答案。

当年Google火了以后,很多人问,再做互联网还有前途么?然后Facebook给出了答案。

当年Blog火了以后,很多人问,再做Blog还有前途么?然后Twitter给出了答案。

小企业能不能与大企业竞争、生存并壮大?上面的答案已经够有说服力。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一些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到较高水平是竞争的必然现象,此类行业,中小企业难以与大规模企业进行竞争,生存难度大。这些产业的特征是:规模经济十分明显,移动壁垒较高,大企业的优势(资本,技术,人力,品牌)紧密地对应着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比如,石油勘探,钢铁冶炼,复杂工程机械制造。通常来说,工业品类型行业中有较多这样的行业,而消费品类型中这样的行业并不多。

同时,还要关注的是行业的特征,行业的稳定性及结构变迁的快慢(考虑行业外部刺激因素),行业是否有很多在竞争或需求等层面有显著差异的细分市场,如果有,则对中小企业而言就是很大的发展机遇;如果一个行业比较活跃,产品更新快,下游需求变化快,产业结构经常发生变迁,则中小企业将有更大的机会,如信息高科技产业。

以下六种竞争策略,可助力中小企业在行业大鳄包围下分取一杯羹,甚至于吃肉吃鱼。

改变价值组合,创新行业盈利模式

从消费者或客户的角度,选择购买甲企业的产品而不选择其他企业的产品,一定是他认为因为甲企业产品提供的综合价值高于其他企业。事实上,需要两方面的契合才能实现销售,一方面是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背后的价值组合,另外一方面是客户或消费者在多个品牌间选择产品时候考虑的点,即关键购买要素。对中小企业而言,如果能深入了解客户所需,将产品/服务背后的价值组合进行重新界定,则有可能开创出蓝海,实现远超越大企业的快速增长。

定位及精耕于某细分市场

中小企业可以将面对的市场进行科学地细分,找到增长比较快,竞争不是很激烈的细分市场,然后将自身的资源聚焦,专注于此细分市场,所有的战略、营销、研发运营等都围绕如此,便可以在此细分市场上拉近与大企业的竞争力差距,谋求快速增长,而后,再逐渐拓展其相邻的“细分市场”,逐步做大。事实上,此方法对一些行业而言,屡试不爽。现在很多的知名企业也是通过此手段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

近10年前,印刷企业还不是那么多,产能过剩还不明显的情况下,某福建的印刷企业没有做通用产品,而是通过对行业的分析与判断,认为商业票据这个细分市场将是一个未来之星,商业票据市场的特点是利润较高,增速快,但营销门槛高,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印刷龙头企业对这个市场关注不足。此公司通过将营销资源聚焦于商业票据市场,实现了销售快速提升,用销售的利润更新了机器设备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并投资进行了研发,逐渐形成了商业票据行业的相对竞争优势。享受了多年的高增长与高盈利。

区域化本土化经营

大企业大多经营区域比较宽,全国性的或泛区域经营,资源必然是多区域之间的共享。这种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选择通过突出区域化本地化的优势来与大企业进行竞争。这种策略对很多行业而言是个不错的选择。

笔者接触的一家建机制造企业就是很好的案例,这家企业地处浙江,而中国建机龙头企业三一、中联、徐工等的生产基地及管理中心距离浙江都有一定的距离。此浙江建机企业就充分发挥“区域化本土化”优势,关注本地客户的需求特征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尤其是一些细节),加强与客户的深度沟通及客情关系管理以掌控客户界面,对区域内的市场变化,行业政策变化,竞争变化快速反应,将竞争对手打个措手不及,在浙江及周边区域构建起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打造高效价值实现系统

虽然大企业的综合实力强,但中小企业只要策略得当,资源配置效率高,一样可以打造高效的价值实现系统,可以更快地推出成功的新产品,可以将生产成本控制得更低,可以将生产交付周期压得更短,更快地实现销售与回款,更快地响应客户的需求变化。

2011年笔者接触到了一家山东的中型白酒企业,自2007-2011年营收复合增长率是行业增速的两倍多,超过了洋河,郎酒的增速。这家企业有一个秘诀就是,内部运营要求高效率,且低成本。董事长对企业运营效率指标的监控与管理非常严格:对新包装新品的上市采取了严格的项目管理方式进行控制,精确到了天;内部的核算也力求精细,远超过同规模的中小型白酒企业;在总经理办公会上对关键成本驱动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不断制定提升方案。

充分发挥文化、组织,人才管理的灵活性优势

小公司,文化可塑性强,发自最深层次的生存危机感可以让内部员工更加团结,组织凝聚力与执行力强,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并重。读稻盛和夫的书,就能感受到经营哲学及文化对企业的意义。在京瓷的创立期,从小企业发展到世界500强,稻盛做人做事的理念为公司的经营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由于规模小,在人才上,也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采取各种手段吸引与激励人才。笔者接触到的上海的一家小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引入几个技术专家及营销精英时采用了直接股权激励的方式,后来的几年间,引入的专家和精英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卖掉企业或战略合作,收获双赢

卖掉企业或直接和行业龙头采取换股等方式进行战略联盟合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很多行业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到了一定阶段时中小企业的存活空间被大幅压缩,逆势而为需要的能量及投入是很大的,有可能入不敷出。通过战略合作,引入大企业进来后,很可能将大幅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与竞争力,改变企业的竞争位势,让企业焕发出第二春。

浅析企业竞争的服务营销策略论文 篇4

摘 要:服务营销是企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要素。企业营销的出发点是消费者而不是企业本身,营销的重点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服务而不是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本文针对目前企业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服务差异化、有形化、标准化及品牌化等服务营销策略。

关键词:服务营销 营销理念 竞争力

一、服务营销对企业的影响

商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的今天,服务竞争必将取代商品竞争和价格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服务作为产品的附加利益可增加产品的整体价值,使产品身价倍增,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服务营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企业营销人员是联系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是企业对外交流的窗口,企业服务质量的高低与营销人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企业对外的服务营销工作要靠企业通过内部营销,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来实现,这就产生了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带动了营销人员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二、企业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1.服务营销理念不明确

服务营销的重点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服务而不是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但目前大多数企业仍然是以自己为中心,还没有完全做到以顾客为中心,站在顾客的角度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2.提供的服务存在趋同性

服务的趋同性是指没有对服务市场进行细分,对各类消费群体只提供同一种服务。实际上,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其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应该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并针对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

3.服务品牌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够强,重视短期利益,缺乏对品牌发展的长远规划。全球化发展使企业竞争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企业应由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战略转变为以发展到培育品牌为中心的品牌经营战略。

4.服务人员素质较低

许多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没有达到要求,对服务工作的理解仍存在很多误区,如有些服务人员不了解顾客的心理,过分的热情反而导致了顾客的反感等,这就大大影响了企业的服务质量。

三、企业服务营销策略

1.服务有形化

服务有形化是指企业借助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有形要素,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产品尽可能地实体化、有形化,让消费者感知到服务的存在,提高消费者消费服务产品的利益过程。首先,企业可以采用定量的方法,将其服务的内容更直观地呈现给消费者,从而提高服务的有形度。如服务历史、服务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员工人数、服务的价格和数量等。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展示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实体,生动具体地向消费者宣传企业形象。第三,企业借用他人之口进行宣传,以提高服务的可信度。

2.服务标准化

服务主要靠人的行为来完成,由于受不同服务人员素质和能力差异的影响,企业很难保证向顾客提供标准如一的服务。因此,企业应尽可能地把一些常规工作标准化,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具体做法有:

(1)从方便消费者出发,改进服务流程,使其合理化;

(2) 明码实价地标明不同档次、不同质量的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

(3) 改善服务设施,美化服务环境,如设置座椅,放置书报杂志,张贴有关材料等;

(4)规范服务人员的言行举止,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气氛等。另外,除了服务人员的工作标准化外,组织中其他的机构都应有适当的客户服务准则,确保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以统一的形象面对顾客。

3.打造服务品牌

企业通过建立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富有企业文化内涵的服务品牌,能够提升商品品牌的价值和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企业树立服务品牌应做到以下几点:

(1)服务的迅速性。即企业响应顾客的灵敏度和迅速性。企业解决顾客问题的时间越短越好,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建立信息快速反馈通道,同时建立一支强大的顾客服务队伍,为迅速解决顾客问题提供保证。

(2)服务承诺的一致可靠性。顾客对服务的满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承诺及执行结果,因此,企业对顾客的承诺必须严格执行。

(3)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企业应重视服务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如建立服务质量追究制度,检测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等。

4. 实施内部营销

企业首先做好内部营销是做好服务营销的前提。首先,要创建和培育企业文化和服务文化。通过文化的渗透,强化企业每个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建立起高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各种物质和激励措施满足其需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最后,建立双向的信息沟通渠道。一方面使员工能清楚知道他们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也使管理人员能及时地了解到员工的情绪、意见和建议,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各自对内、外部顾客的服务任务。

5.顾客接触点管理

所谓接触点管理,即指抓住与客户接触的“关键时刻”,并使这些同顾客接触的关键时刻变为客户满意的时刻。企业在服务营销中应注重的典型的“关键时刻”,包括营销人员向顾客做市场调查,售前业务人员为顾客作咨询介绍,售中销售人员把产品或服务交付给顾客及售后维修人员登门为顾客解决问题等。实际上,服务营销包括了从顾客产生需求到顾客需求满足为止的全过程。服务接触分为高接触的服务和低接触的服务。高接触的服务是指顾客出现在服务现场直接与顾客见面,为顾客服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低接触的服务越来越多,并开始占据服务内容的重要位置。管理者应该结合自己所处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的竞争战略来确定与顾客服务接触的时间和地点。

参考文献:

1[美]雷蒙德・P・菲斯克.互动服务营销[M].机械工业出版社,

2王红.服务营销与企业经营战略[J].统计与决策,,8

提升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论文 篇5

2.2资源竞争分析。通过资源竞争分析,明确企业有哪些有价值的资源可以用于构建核心竞争力,如果有,具体应该怎样应用。

2.3竞争对手分析。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能够让企业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平时要留意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和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对手的动态。

2.4市场竞争分析。对市场的理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如果对市场把握不准,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机。

2.5无差异竞争。所谓无差异竞争是指企业在其他方面都不重视,只强调一项,那就是价格,也就是打价格战。

2.6差异化竞争。差异化竞争与无差异竞争相反,是指企业不依靠价格战,而是另辟途径,出奇招取胜。

2.7标杆竞争。所谓标杆竞争是找到自己有哪些地方不如竞争对手,在超越竞争对手的时候设立标杆,每次跳过一个标杆,再设新的标杆,这样督促自己不断进步。

企业竞争策略探讨 篇6

AMT 能源与资源行业线咨询顾问鄢帆,孙浩

摘要:结合发电企业自身的特点,分析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发电企业的发展状况,从建设“以人为本”的优秀企业文化,以知识管理、成本管理及财务管理和完善的制度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和工业流程中的技术创新三方面,对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出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字: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新的电力体制下,发电市场由垄断性行业向竞争性行业结构过渡,厂网分开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随着近几年发电装机容量的大幅度上升,以及管理上的创新和新技术的引进使得发电侧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实质是看谁赢得持续的领先优势,这就要求企业以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长期制胜之本。因此,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发电企业急需关注的问题。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1.1来源

由于电力产品的不可存储性和无差异性,使得发电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发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蕴含于企业文化之内、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企业独具的难以被其它企业模仿和替代的,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电力市场竞争环境中能够取得主动,自动适应外界变化,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资源、能力和制度的集合、组合和整合。

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两个来源:所拥有的独特的战略性资源和独特的能力。

战略性资源是指发电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对其竞争优势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客观的存量资产。发电企业的经营资源,包括资金、设备、地理资源、关系资源,以及所拥有的品牌声誉、专利技术等等,都可以成为战略性资源。

能力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存在于企业员工和职能机构中的、主观的行为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如企业文化、企业学习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技术开发能力等,也包括企业成员个人或团体拥有的各种技能。如战略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技术管理能力,以及在基本活动中的各种组织能力和个人技能,都可成为这里所说的发电企业的能力。

1.2影响因素分析

从其来源分析,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受以下因素影响: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员工起着约束和激励作用。只有全体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才能激励员工为之奋斗,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从而保障核心竞争力的连续性和不可模仿性。同时,企业文化影响着员工的价值观和工作理念,从而影响着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取向和立足点。

2.企业制度

发电企业制度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影响,体制决定机制和模式,制度决定效率和效益。其影响还表现在产权关系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上。设计什么样的制度,来最有效地激励和约束电厂厂长或经理的经营行为,以充分实现股东和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成为现代发电企业运营的重要前提。

3.管理能力

发电企业的本质是资源、能力和制度的有机整合,以创造顾客价值的组织形式。使各种资源相协调,各种能力相配备,各种制度相兼容,这之间起纽带作用的就是管理。管理是发电企业业务有序整合、高效运行、价值创造的根本保障,是形成和发挥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手段。

4.技术能力

发电企业的技术能力是蕴涵在企业内部人员、信息、设备和组织等要素中的所有知识的总和,它所反映的是企业内在的潜力,包括技术吸收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技术能力通过发电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对企业的产品成本和差异化方面的优势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发电企业的竞争地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2.1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长期以来,发电企业垄断经营,企业生产平稳,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程度较高,企业应变能力较弱:而且,发电企业相对于所处地方的一般企业而言,经济效益较好,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优厚,从业员工长期生活和工作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之中,普遍存在一种疏于创新和开拓的“惰性”。员工出于减小风险的考虑,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缺乏对整个组织的责任感。而面临电力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传统文化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时需要建设适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企业文化。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观念,并建立以诚信与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概括和提炼富有个性、特色的企业精神。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的中心,从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素质入手,通过深入挖掘员工的资质和潜能,使员工在追求自身价值和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迸发出巨大的潜力和智慧,凝聚为推动集团公司发展的强大力量。而电力行业是服务于公众的行业,员工必须有着艰苦奋斗、共事合作、务求实效和真诚服务的开拓精神和强化约束的自觉精神。

其次,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融入员工的绩效与激励之中,更好的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向用电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将企业文化与沟通机制相组合,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并为打造学习型的组织打下基础;修订与企业文化不相符的制度,实施绩效管理,彻底消除员工的懒散思想。

最后,适时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电力体制的改革使得传统利益的丧失和寡头竞争格局的形成,要求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那么企业必须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适时地创新。

2.2加强信息化建设

发电企业是一种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产品即产即销的特殊企业。信息化是管理好这种特殊性质企业的必然要求。但是面临“同网、同质、同价”的市场环境,发电企业不仅仅是提高自己内部的管理水平,加强计划、经营、生产、财务等环节管理,更应该以经济分析和成本管理为目标,在对大量生产、经营、交易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和控制基础上,应用最新技术和分析方法,实现生产经营指标动态分析、投入产出比较、报价方案评估选择等功能。

一方面,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部分发电企业建立了各种适应生产管理的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往往是根据职能进行划分,并按照各自的系统带有专用数据库,信息共享的功能差,缺乏必要的信息整合,形成了一个个孤立运作的信息孤岛,造成大量的冗余信息。现阶段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是将众多孤岛式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将分散孤立的各类信息变成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快捷流通与共享。这就要求发电企业在开发各类信息系统时,应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按照轻重缓急、效益优先的方法,有计划、分阶段的逐步进行。

此外,信息化建设的更长期更艰巨的任务则是日常应用和维护和升级。发电企业在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以便在制度上保证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和作用发挥。系统运行后,建立有效的系统日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支持工具对系统的运行性能及时评价,及时进行系统的升级和改进。

另一方面,推进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根本。发电企业要加强员工的信息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理论知识各创新意识,大力培养和引入一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化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信息化机制,为员工提高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其具有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的知识结构。

发电企业管理能力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为发电企业设定经营轨道和战略方向;二是提高发电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三是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四是使产品市场化。发电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以及领导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和管理激励等各类管理职能都应该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展开,生产、营销、财务等各个管理领域都应该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充分调动利用各种资源和能力,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

结合我国发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遵循以下思路:

1.引入知识管理的观念

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使企业的竞争已经从资源、资本、技术转变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

而知识管理,就是用集体的知识和智慧对知识进行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从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中挖掘出能够为组织获取财富、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最有效的开发、配置和利用知识资源。首先要建立学习的平台,创建学习型组织,用网络结构取代金字塔结构,实现结构的扁平化,提高知识交流的质量;其次建立知识分享机制,创建分享知识的文化与氛围,以促进企业的知识共享;最后是建立企业的知识数据库,构建网络,为知识的交流提供平台。

2.加强成本管理以及生产管理

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强化成本管理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发电企业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观念,从源头入手,加强基建、燃料、物资、检修、资金等重点环节成本控制,打造成本领先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厂与电网的关系建立在购售电经济合同、并网协议、调度协议等契约关系上,为适应这种环境,发电企业加强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千方百计提高机组可靠性和经济性,保证电能质量,更好地适应上网机制的需要。

3.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

当前我国大多数发电企业存在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组织机构庞大、人员臃肿、信息不畅、效率不高、管理成本高昂,使企业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挑战,迫切需要进行组织制度创新。

发电企业要建立产权清晰的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优化产权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同时,要根据效能、效益、效率的原则,建立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经营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除此之外,发电企业还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变革组织,使企业组织结构保持柔性和适应性,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针对发电企业的工作流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领域:

1.发电设备运行检修技术

研究掌握超临界、超临界机组、空冷机组、燃气轮机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大型核电机组、小型分散式发电装置的控制运行、检修和管理技术;研究热电联产运行控制和维修技术;研究应用先进的设备状态监测诊断装置,推广应用无损、无障碍的检验手段;研究应用老机组寿命评估、大机组寿命管理及延寿技术;特别是现有200MW、300MW机组延寿问题;研究应用先进检修工艺和方法,提高检修质量和工艺。

2.发电厂自动化技术

研究电厂厂级自动化系统的实现方式,实现电厂各种状态监测系统和运行性能优化系统的信息集成;应用现代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研究电厂辅助系统的集中监控,研究现场总线技术在机组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3.发电环保技术

开发研究简易脱硫技术,研究脱硫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喷雾干燥法脱硫、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改造电除尘器,提高除尘效率和运行稳定性;研究不同煤质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和相应技术措施;跟踪研究布袋除尘器的制造、运行和检修技术;研究粉煤灰和灰渣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按不同水质要求进行水的重复利用,研究工业废水的集中处理工艺和技术,提高重复利用率;研究开发全厂实时水平衡管理系统,研究冲渣水系统的合理运行方式,降低总耗水量。

4.利用新能源

研究风力发电场的运行控制技术;光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应用可行性和关键技术。联合有关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燃料电池在分散式电源、小区域热电冷联供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垃圾发电、沼气发电等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研究垃圾发电的运行方式和副产品有效利用途径及垃圾发电烟气净化技术。研究生物质能源产品,即燃料乙醇的生产工艺及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总结

电力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为了适应这一大趋势,发电企业一定要摆脱以前垄断经营下的旧的思维模式,抛弃等、靠、要的思想。为了能在未来的电力市场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发电企业必须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应具备企业

干散货航运企业竞争策略研究 篇7

一、干散货航运市场特点

(一) 航线集中

由于大宗干散货的货源地和消费地相对集中, 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几条运量大且货量稳定的航线, 比如澳洲到日本、韩国和中国的铁矿石航线, 澳洲、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地到日本、韩国和中国的煤炭航线, 美湾到日本的散装粮食航线。

(二) 船舶供给类似完全竞争市场

干散货航运市场对于新的市场进入者来说, 进入壁垒相对较低, 新进入者可以通过购置船船舶成为船东, 或通过光租、长期期租等形式成为船舶实际经营者, 从而形成了干散货航运企业规模不等、数目众多的局面。此外, 干散货航运企业数目众多, 干散货航运市场的经纪业务历史由来已久, 供给信息的交流和传递既迅速又便捷, 交易的透明度高, 船舶供给类似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环境。

(三) 航运需求类似寡头垄断市场

干散货市场货源提供者-货主的集中度非常高。例如, 铁矿石需求大部分来自于钢铁企业, 澳洲两拓和巴西淡水河谷控制了全球70%以上矿砂资源。货主的高度集中、船东分散, 决定了货主对干散货运输市场的谈判力和控制力高于船东。加之, 很多大型的干散货货主拥有和扩大自有船队, 成为航运市场的参与者, 进一步加大了货主在航运市场的影响力。

(四) 周期性波动

干散货航运业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高, 对经济周期反应敏感。由于造船周期等因素, 船舶供给的增加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市场需求增长时, 市场无法通过迅速增加供给来满足需求的变化, 导致需求旺盛时, 市场对供给不足反应过度继而形成过量的造船需求, 在市场低迷时, 过剩订单转变为实际运力作用于航运市场, 抑制了航运市场的反弹或反转。

二、干散货航运企业可采用的竞争策略

干散货航运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 都会面临市场政策变化、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变革性技术出现等外部经营环境因素的影响。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借助变革技术、价格竞争、创建标准等将有利于航运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一) 系统化的大客户管理

干散货航运企业大客户管理是指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培育、维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战略意义的大客户。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烈度.柏瑞图提出了“二八”原理, 即80%的利润是由20%的大客户创造的, 因此, 大客户是是为企业带来高收益、低成本的客户, 是愿意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 维系及发展大客户的忠诚度是航运企业的重大课题。

干散货航运企业可以通过对客户租船历史记录、租船频率、租船的需求做深入的数据分析来对其进行识别与定位;通过大客户营销体验中心, 如通过制定累计租船奖励基金的形式, 给予市场运价基础上的优惠运价, 激发后续租船行为;通过对大客户的系统管理, 如提供项目组式的团队服务, 来解决整个运输服务全部流程、环节遇到的任何问题, 以便提高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个性化的服务来维护大客户的关系。

(二) 不断强化的成本管理

干散货航运企业降低成本的方法包括:第一, 选择订造节能环保、设备易于管理的船型, 降低油耗成本和日常的船舶维护保养成本;第二, 通过提高船舶的营运率, 缩短船舶的非生产时间来降低营运成本;第三, 船舶的折旧是干散货航运企业固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运企业所投资的船舶的船价高低直接影响折旧, 从而影响船舶的利润及初始投资的回收。干散货航运企业可以利用航运市场周期性特性, 在市场低位优化船队成本结构, 摊薄船队的整体折旧, 以低成本作为基础获取竞争优势。

(三) 持续不断的差异化服务改进

干散货航运企业可以以系统化的大客户管理的分析和数据为依据, 采取细分市场的差异化管理, 在船舶选型上, 准确地了解货主的需求, 提供专门定制的运输服务, 通过差异化服务获取超额利润及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 通过多种形式, 密切上下游的合作关系

大型航运企业的成本比货主船队低。货主船队运货至目的地后回指定港, 货物的单向性导致货主船舶空放, 成本上升, 航运企业则可以选择最近的装货港再次装载货物。因此, 专业化的干散货航运企业与货主自有船队相比仍有一定的优势。干散货航运企业可以助力此优势, 以股权投资、合营合作、期租、包运等方式加强与货主的合作结盟, 以期通过创造互利共赢的局面来维系和稳定与货主企业的客户关系。

(五) 成为行业服务标准的创造者

企业竞争策略探讨 篇8

[关键词]电大 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龚辉(1963- ),男,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副教授,从事教学管理研究。(贵州贵阳550004)

[中图分类号]G47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178-02

近几年各高校之间在生源、师资、学科领域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大学必须拓展自身资源和能力,形成能够应对激烈竞争环境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争得一席之地。

一、电大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于1990年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该理论强调,面对严峻和复杂的竞争环境,企业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更要放眼内部,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他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核心竞争能力。据此,广播电视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应理解为:面对激烈的高等教育办学竞争环境,电大通过利用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会,运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拓展自身资源和能力,不断积累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特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具体来说,电大核心竞争力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一是使电大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电大所独有的、高人一筹的、有特色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能力;三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动态调整能力。

二、构建电大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电大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办学方面具有独特性,必须在办学中寻求差异化机会,考虑在专业建设、资源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在办学竞争中扬长避短。

(一)正确选择办学定位

置身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激烈的办学竞争环境中,电大办学定位是电大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战略抉择,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分析从而进行正确选择。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各级各类高校的函授教育、远程教育相继发展,冲击着我国的成人教育市场,为电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长期在办学待遇上的政策落差和弱势地位以及办学定位不明确等因素,使得电大在办学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近几年教育部确定电大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将电大发展定位于“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两大领域,明确了电大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历史使命和地位。

经过27年的发展,电大已经形成了以多媒体应用为特点的三网合一、三级平台互动的网络化数字化教学环境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探索并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模式,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技术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和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电大系统统一完整的办学体系及其“五统一”,是电大办学资源的凝聚力和系统控制力的重要表现。然而电大系统各层级之间没有产权关系,各层级电大接受当地政府行政领导和上级电大办学管理,一些基层电大在地方教育资源整合中丧失了独立建制,加之以利益为导向等种种原因,系统的办学资源正在分化,系统的控制力受到来自内部的干扰。电大办学赖以生存的系统正在面临考验。

联系各级电大办学的实际情况,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看,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巩固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电大适应经济和社会需求,开拓办学的最有战略意义的发展领域。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可以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尤其在今后5年,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电大的办学定位主要选择之一必然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也是电大办学的新增长点。

(二)夯实系统办学基础

从中央电大到省、市、县电大以及教学点的多级办学系统,遍布全国城乡的网状结构式的教学组织,以多媒体应用为特点的三网合一、三级平台互动的网络化数字化教学环境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是电大多级办学、分级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协调、共同发展的系统组织效应,也是电大发挥系统办学规模效应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前面所述的种种原因,系统办学的组织资源正在分化,系统的控制力受到来自内部、外部的干扰,构建电大核心竞争力所依托的办学基础正面临冲击。因此,夯实系统办学基础是构建电大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电大系统的各级办学机构是事业统一体,也是利益共同体。单纯以招生指标、发证等手段维护系统统一,是不能在外力干扰下持久产生系统向心力的。因此,上级电大首先要有市场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下级电大是电大“四个面向”的前沿阵地,是电大占领办学市场的战略要地;其次,在遵守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下,采取协议或合同等方式,明确各级电大在办学发展中的责权利。尤其在利益划分中,要充分考虑对下级电大办学投入的补偿,以此鼓励和帮助下级电大的不断发展,从而赢得整个系统的发展。再次,要有积极为下级电大办学服务的运行体系。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供应、完善的人员培训服务、高效的网络平台支撑及其设备维护服务,加强各级电大的合作关系,以此增强系统凝聚力。

(三)打造真正的开放教育

构建电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使系统开发的教育资源共享。在已经共享中央电大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消除电大子系统之间教学资源流动的障碍,真正实现全系统的教学资源共享,带动整个系统办学质量的提高,实现系统的和谐发展。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个性化服务,即要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教学双方的交流、为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和保障。从学生角度看,由于学习的基础、背景、环境、目标等不同,学习需求各不相同。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支持服务应针对每位学习者的特点与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媒体,提供多种形式的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要的实时交互导学与答疑,给予学习者不同考核形式的选择余地(笔试与网考、开卷与闭卷),实现以个性化服务为特质的开放教育。

(四)强化特色专业体系

根据巩固学历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电大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培养的人才应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适应办学定位和达到培养目标,在专业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构建电大核心竞争力亟须解决的问题。

电大现有的远程开放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是合作高校根据自身学科和专业优势设定的。这些教学内容虽具有较强的学科性,但在以各类不同的成人为对象的远程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会出现一些不适应。为提高电大远程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必须重视专业建设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要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一方面,上级电大要善于根据各类不同教育对象及社会需求,根据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相对超前进行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科学设计和调整,有针对性地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形成专业特色和专业群优势。另一方面,要发挥基层电大组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坚持电大“五统一”的前提下,给予基层电大一定范围内的教学内容选择的自主权,可以结合当地的社会需求,选择在省开、自开课中采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教材,以增强专业教学内容的地方特色。

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尤其要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的设计与完善,既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充分利用电大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员实践能力。因此,除了在校外、校内实践基地开展专业实践、实训教学外,还可以采用将专业实践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网络联通,使学员在实践过程中能随时提取真实的、动态的信息,从而做到实践过程、实践结果和实践感受的真实性;在网络仿真实践教学系统中,以任务驱动性的方式,实现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任务驱动学习模式,驱动学员“步步高升”进入更高难度的实践活动。

(五)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

利用现代化的远程教学平台和系统网络整合和传送直播课堂、网上视频直播和双向视频系统教学资源,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教学课程,形成电大系统具有相对优势的远程教育资源。全国电大高速连接的校园网,实现了各级电大之间及其教师与学生的实时和非实时交互。管理信息可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快速传递。随着教育部批准“依托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电大远程教学平台网络将更为先进,功能将更为完备,更加有利于远程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然而,与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办学定位、有关专业理论的完善相比,电大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尤其在构建网络仿真实践教学系统资源方面的滞后比较严重。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充分满足教育对象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要形成、积聚电大办学特色,必须在教学资源建设上形成和拓展独有的优势。因此,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办学定位、有关专业理论的发展,在已有电大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及时更新、补充和调整教学资源,形成动态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系统。对于网络仿真实践教学系统资源的建设,一是采取系统内教师和技术人员协作或借助社会力量的多种方式,加大开发网络仿真实践教学资源的力度;二是为学员在实践过程中能随时提取真实的、动态的信息,做到实践过程、实践结果和实践感受的真实性,采用将专业实践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网络联通的形式,延伸、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满足专业实践、实训教学需要。

(六)建设优秀的远程教育队伍

具有创造性思维、竞争性意识、热心为学习者服务的电大人,在电大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中,起着主导作用。为此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队伍。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有了重大转变,由“教学”改为“导学”,教师在“导学”上下的功夫深与浅、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发展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因此,有必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交流“导学”经验,聘请职业教育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校讲学,与校外实践基地、大型企业等有关单位签订教师轮训培养协议等措施,建设一支优质教师队伍。除此之外,教务部门、考务部门、学籍管理部门、教材资源中心、收费部门、教学点辅导员,必须树立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管理就是服务,在服务中完善管理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必须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技术支持服务队伍,从软件、硬件两方面保证远程教育教学的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在正确的办学定位指引下,通过充分发挥系统办学的规模优势、专业建设、开放教育、资源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突出的自身特色,不断在办学竞争中取得、积聚比较优势,才能形成和提升电大的核心竞争力,使电大在持续的办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新斌,王东江,等.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探讨[J].天津电大学报,2006(3).

[2]别敦荣,田恩舜.论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路径[J].复旦教育论坛,2004(1).

[3]江西电大教育现状调研课题组.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上一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研究下一篇:宝葫芦的秘密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