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孝文化的现代转化(精选8篇)
儒家孝文化的现代转化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孝”文化在当代社会依旧有它极强的`生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孝”文化的分析,来探讨在现代社会如何实现有效转化,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作 者:安宝珍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山西,临汾,041004刊 名:晋阳学刊 PKU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年,卷(期):“”(1)分类号:B82-055关键词:孝 转化 精神文明
1 孝在儒家文化语境中的地位
1.1 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儒家人伦精神的内核是“仁”, 仁的含义相当丰富, 在儒家伦理规范中它对一个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论语记载中有一段樊迟问仁, 被诸多学者看为是孔子仁的思想的经典解读。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仁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就是爱人。为什么要爱人, “天地之性, 人为贵”, 仁的思想其精义是注重人的价值, 表现出一种人本主义倾向, 以人为本, 重视人的生命价值, 尊重人的人格尊严。那爱什么人呢, 孔子认为, 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儒家所说孝。“仁者, 人也, 亲亲为大。”首先对自己的父母孝, 然后再推及它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如此这般推己及人, 则全社会的“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从而达到爱人的要求。这就是践行“仁”的第一步。也就是说, 当一个人具有了“仁”的品质时, 他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人。那么想要做到仁, 其出发点或者说其根基就是孝。所以说, 孝是仁的基础和本质。
1.2 孝乃人类百行之首
“夫孝,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天地之经, 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 因地之利, 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 其政不严而治。”孝乃人必之根本, 为人行孝是天经地义之事。人类的精神生活始于孝慈之心。不仅如此, 孝还是无所不在、适用于社会一切领域、指导人类一切行为的、普遍而永恒的终极性法则:“居处不庄非孝也, 事君不忠非孝也。”[5]“夫孝, 置之而塞于天地, 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 推而放诸东海而准, 推而放诸西海而准, 推而放诸南海而准, 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如果说孝的意义仅仅局限在家庭的内部, 那么他的作用就太有限了。儒家认为, 孝虽然始于事亲, 然而它能超越家庭, 拓展为对一个君主, 一个国家的忠诚之心。这就是孝与忠的内在一致性。一个仁的思想应用到政治学的领域, 就是孔子所提出的德治, 后经孟子的发展, 成为了较有详尽的仁政说。
1.3 孝与道德风尚
“其为人也孝悌, 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一个在家里孝敬父母的人, 在社会中却好犯上作乱的是很少见的。一个人存有孝悌之心, 就是存有一颗爱人之心, 那么这样的人在思想道德上多数也是仁爱和和顺的。“爱亲者, 不敢恶于人;敬亲者, 不敢慢于人。”人人皆有一颗仁孝之心, 则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些宽容和睦, 少些磨擦与纷争, 因为爱自己父母的人, 懂得如何爱别人, 如何关心他人, 善待他人。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孝的文化, 树立仁孝的榜样, 则对国家的稳定团结, 精神文化的提高, 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先王有至德要道, 以顺天下, 民用和睦, 上下无怨。……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夫孝, 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孝是一个社会的道德基础, 是教育产生的摇篮。孝起始于侍奉自己的父母, 而推而广之, 到政治上, 孝就是忠于自己的君主, 然而孝最终的目的, 还是自我修养的提升, 与独立人格的树立, 讲到最后, 就是儒家所说的“仁”。
2 儒家孝的内在之意
说到孝, 很多人马上想到了“君叫臣死, 臣不敢不死;你叫子亡, 子不敢不亡。”仿佛这是对古代臣和子在忠和孝的典型写照。即对君主和父母之命的绝对服从。这就引出了在行孝道途径上的第一个问题。
2.1 供养父母
《诗》云:“哀我父母, 生我劬劳”。父母抚养子女含辛茹苦, 历尽艰辛, 子女成人后当思鸟兽反哺之情, 尽心尽力供养双亲、照料双亲, 使父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得到满足, 这是儒家孝论最基本的要求。“往而不可还者亲也, 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 而亲不待也。”青山不老, 韶光易逝。俟至子女成人, 父母年事已高, 在世之日有减无增。子女养亲应有紧迫感, 安身处世应以奉养好双亲作为基本价值尺度。因此, 曾子提出了一入仕原则: 父母在时, 子女应“不择官而仕”。“故吾尝仕为吏。禄不过钟釜, 尚犹欣欣而喜者, 非以为多也, 乐其逮亲也。既没之后, 吾尝南游于楚, 得尊官焉, 堂高九仞, 榱题三围, 转彀百乘, 犹北向而泣涕者, 非为贱也, 悲不逮吾亲也。故家贫亲老, 不择官而仕。若夫信其志、约其亲者, 非孝也。”官位虽低, 俸禄虽薄, 但能供奉双亲, 人生价值已得到实现; 如果一定要等到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之时才想起奉养双亲, 那是一种不孝行为。
2.2 行孝要发敬心于内, 尊礼教于外
孟子认为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几希”之别就在于人类有道德观念。孔子云:“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供养双亲仅是人伦之孝的初始要求, 只有建立在忠心敬爱血缘情感之上的养亲, 才是真正合乎孝道的, 否则与禽兽生理本能并无性质之别。何为敬? 曾子自释云:“君子之孝也, 忠爱以敬, 反是乱也。”[敬的基本含义为忠心之爱, 敬亲是指建立在敬爱之心基础上的血缘情感。敬亲是养亲的伦理尺度, 敬亲基础上的养亲才是合乎人伦孝道的。《盐铁论·孝养》载:“周襄王之母非无酒肉也, 衣食非不如曾析曰也, 然而被不孝之名, 以其不能事其父母也。”周襄王位居九五之尊, 天下为家, 应有尽有, 但仍蒙受“不孝”恶名, 其原因就在于周襄王之孝只是一种“养口体”之孝, 而不是“养志”之孝。《孟子·尽心》篇讲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曾析曰嗜羊枣, 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 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 姓所同也, 名所独也。’”曾析曰喜食羊枣, 曾子因而忌食羊枣, 以示对父敬爱。这种行为虽然已趋极端, 但却恰恰说明曾子追求的是一种基于血缘之爱、内心之情基础上的精神境界, 而不是与禽兽略无差异的“养口体”之孝。行孝也会有一个社会规范, 就是儒家一直强调的“礼”。“生, 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2.3 顺从与争谏
孔子的弟子曾参是个出名的孝子, 《孔子家语》中记载了一则曾参“行孝”的故事及孔子对其的教导。曾参在瓜地除草, 不小心把瓜根斩断了, 其父大怒, 把他打的昏死过去, 曾子醒后“欣然而起”进于其父:“向也参得罪于大人, 大人用力教参, 得无疾乎?”退而就居, 援琴而歌, 今其父闻之, 知其体康。在这件事情上, 曾子对父亲可谓顺从体谅至极, 然而孔子对此事是怎么品价的呢?孔子曰:“小捶则待过, 大捶则逃走, 故鼙叟不犯不父之罪, 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参事父, 委身以待暴怒, 殪而不避, 既身死而陷父开不义, 其不孝孰大耶。女非天子之民焉?杀天子之民, 其罪为若。”从孔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 孔子在违与弗违上的看法。儒家认为父母之命, 子女在尊从时也要分情况, 见其不对, 可善言相劝, 劝而不听, 从而无怨。对于某些特殊情况, 当父母的行为违反了仁、义、礼的要求时, 子女不但不应该无违, 相反, 应该起而争之, 这样才可以免陷父母于不仁不义之境, 帮助父母改正错误, 从道行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也是儒家的权变思想的应用。因此, 儒家思想中, 孝并不意味着对父母无条件地绝对服从, 而是从内心中的敬爱, 敬爱也要服从仁义之礼。后来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则出自于班固的《白虎通义.三纲六纪》。这些思想都是经后人改造, 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实非儒家孝的思想的原义。孝经中有记载:曾子问:“敢问子从父之令, 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父有争子, 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 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 臣不可以不争于臣。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 又焉得为孝乎?”
3 儒家孝文化在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严峻现实下存在的合理性
3.1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新形势
3.1.1 养老问题形势日益严峻
随着我国农村进入老龄社会步伐的日渐加快。我国农民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 我国65岁以上农村人口已达5 938万, 据专家预测, 它还将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而且越是城市化速度快的省份, 其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就越快, 老龄化水平也程度不同地表现得较高。农村老年人口所占比例的持续上升, 直接导致了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增大, 养老形势不容乐观。1964年中国老年供养系数为11.4%, 1982年上升到12.9%, 1990年达到13.5%。根据预测, 2000年将达到15.60%, 2020年23.77%, 2040年42.70%, 2050年将达到48.49%的高水平。
3.1.2 土地养老保障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人多地少, 根据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的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3 hm ,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加之城市化过程中耕地消失的速度快于农业人口消失的速度, 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显得更是脆弱。特别是在土地征收过程中造成的农民失地、失业现象所产生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将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 从而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1.3 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困境
随着我国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城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领域转移到了工业生产领域和服务领域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对农村的老人养老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它削弱了家庭的赡养功能。同时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成功推行和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 “四二一”式家庭所占比例渐增多, 这也加重了子女的赡养负担。2个子女甚至要面对4个老人的赡养义务, 这无疑也加大了农村养老的难度。
3.1.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
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根据《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规定,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基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 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但是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 有些地方甚至在实施中还进一步把“个人交纳为主”改为“全部由个人交纳”。这就使得现阶段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鼓励性储蓄, 因而也就不可能强制农民参加。制度上存在不稳定性, 保障覆盖面小。保障水平过低 目前全国适龄人口的参保率相当低, 覆盖面非常狭窄, 使得保险的互济性很差。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困难, 使人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下降。
3.2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 全世界的文化在互相的交流中不断地更新与借鉴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历史洪流的洗礼, 在不断的磨练中, 弃除糟粕, 提取精华, 创新发展, 逐渐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和政治制度。儒家孝文化也是如此, 以前一些过度的教条化内容在新的文化交流中慢慢淡去, 留下的是不断开放的, 创新的新的孝文化。“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等等对人性禁锢的思想被人们所淘汰, 但养老, 敬老, 爱老, 谏老等有益的思想被作为精神传统永远地留了下来, 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深深地溶入了我们华人的血液之中, 成为儒家文化的一个代表与象征, 不断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新人。鉴于当今农村社会养老的新的形势, 可以看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 老年人口越来越多, 尤其对于农村社会来说, 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较差, 工作生活的保障不完善, 收入不稳定, 就业机会少, 单个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少, 而需要承担的养老义务却越来越重, 传统的土地养老在土地严重破坏的今天, 己无力再担负养老的历史重任。这些都让我们不禁思考, 在增加国家资金投入, 政府机关协助, 企业单位分担等硬性经济政策外, 在文化的建构上, 我们能做些什么。
首先, 宣传儒家孝文化, 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尊老敬老之风, 有利于建立城乡有别, 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 多层次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社会体系。家庭个人与国家在养老保险上的互济。促进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形成多种筹资渠道, 分担国家的经济负担。使农村的老人老有所依, 老有所养, 是每个人共同的愿望。然而, 国家的投入与社会保障间资金的缺口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就决定了在我国, 仅靠国家, 是不可能解决农村养老保障的问题的。社会个人也要成为养老保险的中坚力量。儒家孝文化首先强调的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养老义务, 父母在家, 子女不远游。就是为了能让子女尽赡养义务。在社会大力弘扬儒家孝文化, 对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 加强社会稳定, 有效地利用家庭养老的力量, 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次, 大力弘扬儒家孝文化, 有利于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 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以减轻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负担。所谓健康老龄化就是实行科学的方法, 推迟、延缓衰老, 健康地进入老年, 并在老年余寿阶段使躯体、社会、经济、心理和智力五种功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状态, 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缩短带病时间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岁月。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 身体的抵抗力与机能都在快速衰退, 成为了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老年人便成为人们心中的“弱者”。然而, 对老人来说, 痛苦的与其说是贫困的经济, 疾病的身体, 还不如说是孤单的晚年。农村家庭的特殊情况决定, 大部分的农村子女外流务工, 有的甚至留下孩子给老人照顾, 这样无疑给老人的生活雪上加霜。无子女在侧的寂寞与孤独, 对他们来说才是最痛苦的。病了无人照顾, 有的甚至生活难以自理, 这样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 享受健康晚年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农村社会宣扬儒家孝文化, 树立孝的榜样, 对孝的行为予以褒奖, 这些都有利于在农村社会中形成一股浓郁的家庭关爱之风, 子孝母慈, 共享天伦。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另一方面, 他们仍然是有效人力资源, 特别是将来科技信息时代, 这类资源的内涵储量是不可低估的。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点。但是, 开发和利用这类资源需要一个前提, 那就是健康老龄化。
摘要: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 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农村人口的7.35%;农村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关系全局的重大社会问题, 如何赡养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 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还关系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实现问题, 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问题。人多保障少, 成为了当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两难问题。为了让更多的农村老人老有所依, 老有所养, 社会和个人在养老中都要共同担当这个重任。“孝”是儒家仁爱精神的基础所在, 人口老龄化严重的今天, 提倡尊亲重孝, 敬老养老, 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儒家,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台北文致出版, 1980.
[2]孟子.孟子[M].台南文国书局, 1984.
[3]曾子.孝经[M].台湾商务印书馆.
关键词:孝文化;价值内涵;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093-02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不断壮大,同时大学生主体意识越来也强烈。为此,加强大学生的孝文化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儒家伦理之孝文化的价值内涵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之精髓。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和优良传统道德中,“孝”占有特殊的地位。《孝经》则把孝视为“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本”。孝文化对我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起了提纲契领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不竭动力。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分为爱亲和爱众,爱亲是爱众的前提和基础。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是关于孝的观念、规范及孝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孝文化体现了家族社会的思想认同和责任认同,它确立了古代子女对待父母的思想基础。孝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但是孝文化具有超越时代的特性,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具有适用性,父母永远在为孩子无私的奉献,孝敬父母是每一个人的必要品质。孝是人伦道德的核心理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孝本意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是老字省去右下的形体与子组合而成,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体现了对孝的认同与遵循,孝对大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二、儒家伦理之“孝文化”的“三位一体”实践路径
(一)家庭孝文化教育。孝文化是家庭伦理的范畴,与社会相互联系之后扩及到社会中去,所以家庭对孝文化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孝文化教育,家长不可掉以轻心,过度溺爱孩子是不会收的效果的。现在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在高压力的生活节奏下大学生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孝文化教育让大学生懂得感恩和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真爱自己,回报父母和社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成为孩子学习孝文化的榜样。孝顺自己的父母,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告诉孩子如何孝敬父母,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孝文化教育看似简单,内涵却是很丰富,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是父母的命根子,都是娇生惯养的,可是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娇生惯养不应定适合这个社会。但是培养孩子孝道意识会让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因此父母要理智地爱孩子,培养他们的孝道意识和孝道行为,让他们学会感恩和担当。
(二)学校孝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大学课堂作为孝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孝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容和表达形式是不一样的,中国孝文化形成于小农时期,其内容难免有些不合时宜,大学教育要教会大学生辩证地看待孝文化,抓住孝文化的精髓。大学课堂教育的内容要加入孝文化的元素,培养健全的大学生人格。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孝文化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对人具有感染作用,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充溢在校园之内,可以使大学生的心灵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染,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通过这种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使大学生对于感恩和责任有所感悟,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社会实践是锤炼个性和塑造人格最为有效的途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实践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孝文化也是一样,重要的是要去践行,这样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学校因此应多组织活动去关爱一些需要关爱的人,教会大学生学会感恩。
(三)社会孝文化教育。充分利用先进的典型事例激励大学生。典型事例是真实可信的,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激励。榜样示范作用巨大。社会可以通过表彰先进来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定位,把先进典型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前进的动力,从而增强自己感恩尽孝的意识。大众传媒具有及时性和受众面大等特点,所以在大学生的孝道文化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孝文化教育可以利用媒体进行,一方面宣传正面的孝道思想,比如宣传片、文化讲坛、感人事迹等,让大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另一方面对于不孝敬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让大学生对于不正确的行为有所认识。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大学生以孝文化准则来要求自己,自觉践行孝道,将来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儒家伦理之孝文化的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严重影响。传统社会是小农经济,父母的生产和生活经验让子女对父母崇拜和敬畏,对父母的尊敬和敬佩是内心油然而生的。现在是网络发达的社会,父母的知识不足以适应这个社会,对父母的崇拜以及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家庭关系甚至越来越疏远。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强调自己的独立性,同时功利性思想倾向严重,利益至上,家庭观念淡漠。这些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孝意识的培养。如果在大学生教育中能够融入孝文化教育的内容,增强学生对家庭和父母的责任和爱,将会对个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黑格尔对中国文化曾作过这样的论述:“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孝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也是知识的传承者,对于孝文化的弘扬和践行应当发挥正能量。
(一)“健全人格”的培养。任何个体的发展都要以人格的培育和完善为基础,传统的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培育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文化支撑作用。孝敬父母在整个道德体系中具有主体作用。《论语·学而》中讲:“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可见仁的根本在于孝悌,爱父母之后才会爱及其他人。不少企业在招聘人才已经把是否讲究孝道作为一个考核标准,这说明高校校园应该把孝道教育纳入大学生的人格培育和完善的过程中。孝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健康。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快节奏生活的社会,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成熟和完善时期,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偏弱,加之父母的娇生惯养和溺爱,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便失去信心,极端一点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孝经》告诉人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让他们懂得孝敬父母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迎接困难和挫折,拥有积极和健康的心理,用自己的努力奋斗来回报父母。
孝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孝敬父母就是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以及无私的奉献,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就是要培养感恩意识,推己及人,不仅感恩父母还要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同时孝敬父母也要承担起对于父母的责任,赡养父母,这也也是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二)“传统美德”的实践继承。孝文化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和国民品性也起了巨大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超越性,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它的精神是永恒的,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大学生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可以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可以说,中国社会是一个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百事孝为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这些古训,至今仍为人们所熟知,甚至作为人生的哲理,孝文化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所应承担的职责。
(三)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和谐文化。从孝的起源与本义看,中华孝文化是构建中华社会人伦和谐的产物。中华孝文化的社会稳定作用首先表现在个体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上,以此来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和睦。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孝文化是其根基。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弘扬孝道。尊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社会越发展,物质财富越充足,孝道的践行就越困难。人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努力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陪伴自己的父母,这是社会环境使然,给予父母的大多只有物质上的,然而父母真正需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关怀。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孝顺父母还要尊敬父母,犬马也能养,父母也可以养,但两者的区别之一就是“敬”字。大学生要学会孝敬父母,身体力行,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染身边的人去孝敬父母,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总之,加强大学生的孝文化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协力合作,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孝道观念和意识。加强孝文化教育也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热爱社会和他人的良好品质,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孝文化,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历史历史哲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232.
〔2〕〔4〕黄友珍.感恩教育: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J].教育学术月刊,2009,(6).
〔3〕翟惠根.当代大学生感恩缺失及矫治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08,(7).
企业文化是以尊重人的人格和价值、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摄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创造和接纳新的价值观念、新的眼光、新的精神,结合当代先进的管理策略,为职工构建的一套价值观念和环境氛围,它体现了一个公司的价值观。
首先介绍一下日本的企业文化,日本是一个单民族的国家,社会结构长期稳定统一,思想观念具有很强的共同性。同时,日本民族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侧重“和”、“信”、“诚”等伦理观念,使日本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处理。这些决定了日本企业文化以和亲一致的团队精神为其特点。“和”被日本企业作为运用到管理中的哲学观念,作为企业行动的指南。而日本又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岛国,但它并不封闭守旧,革新精神强,大量吸收西方文化中重视科学技术和理性管理,并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巨大的生产力。
第一、日本企业文化是以团队精神为特点的。使企业上下一致地维护和谐,互相谦让,强调合作,反对个人主义和内部竞争。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才能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达成一致。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一样,成员和睦相处,上级关心下级,权利和责任划分并不那么明确,集体决策,取得一致意见后才做出决定,一旦出了问题不归咎个人责任,而是各自进行自我批评。日本的企业对职工实行终身雇用,年功序列工资制,所以日本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非常强。日本人很讲究“忠”和“孝”,日本人的“忠”与“孝”与中国人的理解不太一致。日本人的“企业精神”、“集体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忠”和“孝”的价值基础上。
第二、因为日本传统的整体结构就是一个“家”的联合,其顶端是皇室。日本的家文化与中国人明显不同,它注重的是财产“家”文化,而不是血缘“家”文化。因此,日本人家族主义更具有社会意义,推行家族主义的管理方法容易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而员工在这个“家”中取得自己的地位不是靠血缘关系,而是靠忠心和能力。而与此相对比,中国的企业文化则过多的体现出一种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上级作的指示必须无条件达成,从而过多的束缚了员工的自主创新力,员工来上班的性质就变成了给老板打工,上班的目的只是为了赚取应得的工资,因此员工没有了干劲,这一桎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而日本的企业文化是让员工有家的归属感,你来上班是为了给这个大家庭尽一份力,各自有各自的职责,因此员工有了干劲,企业就充满了活力。
第三、日本企业关注顾客利益,强调服务质量。例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强调努力做到能使顾客得到真正的满意、彻底实现“顾客第一”。松下有一句名言:“客户是我的亲家”,把每天所经营的商品看做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女儿。所以,请顾客购买商品,就等于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自己的商店与老主顾的关系是新亲家的关系。宝贝女儿的婆家就是老主顾。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格外注重客户的利益,对服务质量要求高。
第四、日本企业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能力提高,但需以服从集体为前提。封建社会表现为对天皇的忠心不二,现代社会则更多地表现为服从企业利益。总之,群体精神和武士道精神的结合,使日本企业的发展深受其益。日本企业往往比较重视集体的力量,强调团队合作。日本企业文化同时又强调人才的作用,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我国企业对人才重视不够。即使引进了人才,也没有合理的机制留住人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日本的很多企业之所以在全球享誉盛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企业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很大部分吸收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果能够吸收其精华,那么对于建设现代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儒家文化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庸、忠、孝、悌等范畴,这些不仅可以作为一个企业的文化,也是人们做人的标准。企业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关于人,儒家思想有大量论述,中心思想是个“仁”字。孔子很注重“人”与“人际关系”,主张提升人的地位,强调人的作用。儒家文化重人、重信、重义、重情,企业文化应把诚、信、义、恕、让等伦理原则贯彻到从商经营中,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铸造团队精神,搞好协作,设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爱员工,重视“感情投资”,使其产生“报效企业”的感情和信念。
“和为贵”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儒家文化对人际之间的协调、和谐非常重视。我们知道,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其内部和谐融洽,同心协力,这就是一种凝聚力、向心力,是一种团队精神和无形的力量,它对外与社会公众、与顾客和谐相处,“和气生财”,这也是一种竞争能力。现代管理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营造这种内外关系和谐协调的局面。而儒家“和为贵”的思想正是反映了管理文化的本质,正是企业文化建设所要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儒家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自然与社会三者的和谐统一。儒家不仅要求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且主张在自然与社会之间建立动态平衡,以求人类社会得以和谐均衡地发展。人虽“最为天下贵”,但其行为必须有“度”,要控制在自然与社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儒家的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战略具有极强的时代价值。
举个例子,Google公司亚洲区总裁李开复所带领的Google公司就充分发挥了这种儒家思想,Google内部的组织形态是一种非框架、非结构、非固定的状态,但是竟然实现了非常的效率,实现了高度的稳定,不能不说是一个管理奇迹,产生这样一个奇迹的背景,还是Google所处的这个个性解放向网络渗透的时代成就了他的伟业。
在企业的价值观、道德观方面,Google坚持“你可以挣钱而不必做坏事”,但在公司内部每个人都必须努力成为一个“极具创新精神、值得信赖、行事正直,而且极大地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人”。与百度不同,Google提供的搜索结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PageRank是唯一的衡量标准,金钱购买排名在Google绝对无法想象,搜索结果的公正性至高无上。
在给予员工独立性的同时,Google也提供非常优厚福利待遇。在北加利福利亚,有四幢大厦构成的Google总部,有玩具、宠物,有“堆积如山”的免费午餐和晚餐,有吃不完的免费冰激凌,有游泳池和排球场,甚至还有专门的女按摩师,Google员工还有20%的工作时间被要求用来做各项运动,善待聪明的员工保持他们的体力和智慧,运动成了Google发展的新推力,这正是Google的大智慧。这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主张提升人的地位,强调人的作用。
再举一个国内企业的例子,就是北京汇通汇利公司的董事长胡小林。该公司主营壁挂炉销售。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推崇《弟子规》,全公司上下都要做到会背,不仅要做到背,而且把它作为做人的准则,和与客户打交道的标准。
该公司经常举办学习讲座,给会背《弟子规》并写出力行心得的员工发放奖励金、鼓励信;寄奖状给他们的父母;举办好人好事表彰大会;遇到问题时与员工谈心,讲解《弟子规》如何落实在工作生活中。其实方法是多样的,但最主要的是领导带头做,使整个公司形成上下一致的伦理道德理念。
另外,为了把《弟子规》与企业管理制度结合在一起,胡小林把现行的管理制度都调出来,各个部门的考核、评比、流程、奖惩,特别是跟人打交道的制度,都调出来,用《弟子规》衡量,这些制度哪些对,哪些不对?逐一调整。以至于汇通汇利员工很明确地对《中外管理》讲:公司的企业文化都在《弟子规》里!
《弟子规》给汇通汇利带来的不仅是与客户关系的良性循环,还对胡小林本人的管理方式带来影响,使他反思公司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胡小林说自己曾经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员工,稍严重的就记过扣奖金。《弟子规》说,“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胡小林开始反省自己的方式。渐渐地,他能够做到要发脾气时压一压,等情绪平静下来,再和员工心平气和地沟通。汇通汇利建立的是“人本位”的合作型企业文化,从企业尊重爱护员工做起,培养员工之间的关爱、协调、互助,从而自发地共同营造这样的企业文化。
以上两个公司的例子都有效地把儒家文化渗透到企业文化中,那么如何才能把儒家文化与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相融合?日本企业文化中强调经济利益和报效祖国、社会责任相结合。我国国内公司尚未真正把民族使命、社会使命作为公司使命的重要方面。若单纯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必然不能实现可持续的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在发展之处,就应肩负社会责任,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在这一点上中国海尔公司比较成功。它的愿景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突出了公司的民族责任、历史使命。
日本企业文化强调人才的作用,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我国企业对人才重视不够。即使引进了人才,也没有合理的机制留住人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公司应建立配套的合理的培训机制、奖励机制、晋升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同时,要注意从精神上、物质上培养员工的忠心。具体措施如合理授权;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拉大薪酬差距激励员工;注重员工精神利益;多组织公司聚会、旅游等活动等。
日本企业非常注重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多流于表面,未真正渗入每个员工心中。所以无法形成认同感、归属感,无法用企业精神指导人的行动。企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必须要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并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其渗入到每个员工心中并指导其行为。
黄林2008301510052电气五班
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风靡全球。人们发现,精神文化就像企业机体的神经中枢和潜意识,是其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企业竞争,实质上将是文化竞争。长久以来,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和核心的传统文化,已牢固地沉淀于中华民族的心理,形成长盛不衰的传统美德、人格价值及品行修养,激励着我们承担起人生责任、社会责任及时代使命。
儒家思想倡导道德文化的合理化,它指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是因为天生就有良知,有仁爱之心,有道德本性。“三纲”、“五伦”及“八德”,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它赋予整个社会严谨的“人伦”理念,强调人际关系秩序化,推行道德伦理、社会规范以及各种礼节,主张建立一个用礼治调节法治的德治社会。儒家思想还要求人们“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约束管制生命个体的言语行为,遵守严明的礼制,安于君臣、父子、尊卑的地位,不僭越,不逾矩,以实现那种“天人合一”的社会状态,和谐而安宁。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与儒家思想有极大的渊源。对此,我们不妨探个究竟。企业文化,说大就大,说小可小。大到包括群体意识、思维方式,小到一个人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它是全员价值、需求与行为的共同写照,所有人都要参与滋育。他们的人生观——生活目的及价值,职业观——个人工作的意义,企业观——企业存在的理由。三者集合,共同构成企业价值观。企业应当整合不同观念,形成统一的道德理念及规范,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文化本质是向善向上的,它塑造的是一个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开拓创新、恪尽职守、思路开阔、协作分工的团体。《孟子·尽心上》中有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作为一个企业人,不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忠诚敬业,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诚实守信,是人人所希望见到的。《礼记·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企业所追求的诸如此类关于人的精神品格和品行修养,无一不是儒家思想的延伸、发扬和创新。
企业文化的力量非常巨大。许多事实证明,优良的企业文化至少有:
1、规范力——约束人,从心理上行为上促使员工遵章守纪;
2、导向力——号召人,引导人们把个人理想凝集成企业同一目标;
3、凝聚力——团结人,人际关系和谐有序,内聚力强,员工精诚合作;
4、激励力——鼓舞人,提升员工成就感与责任感,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无可否认,儒家思想也有其局限性和狭隘性。在其群体意识范畴里,人与人有着严明的层别,社会具有严格的等级化,下一层必须听从于上一层,上一层拥有决定下一层的生死权。在这种金字塔式的人文思想的影响下,权力绝大程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常常致使人治代替法治,官僚主义易于泛滥,各种指令、信息及行动自上而下进行传递、贯彻和实施,下一层处于被动局面。这对于凸现企业文化的力量,发挥团队优势,是一大障碍。如何辨证对待儒家思想,取之精华弃之糟粕,是至关重要的。
文明空前发展,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仍旧牢牢根植于人的内心,企业经营管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十分深远。一个企业的文化,只有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其精神源泉和
现代中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凭借血缘亲情关系而建立的家族企业,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其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儒家文化重视血缘与宗法等级关系,倡导仁义,这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和在企业外部形成良性的合作竞争环境,以适合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
作 者:程文 CHENG Wen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1;遵义师范学院,美术系,贵州,遵义,563002 刊 名: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UNYI NORMAL COLLEGE 年,卷(期):2007 9(5) 分类号:B222 关键词:仁义 中庸之道 人性化管理 企业文化★ 儒家文化与东亚现代化
★ 观念、技术、制度与节约型社会的论文
★ 中国与世界作文800字
★ 疫情与中国梦作文
★ 我与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 环保融投资运营问题与发展对策思考
★ 通讯联谊活动:融德育与作文为一体
★ 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 读书与中国梦初中生作文
一、儒家“仁”文化的内涵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在《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9次之多,其中“仁者,爱人”非常明确的点明了“仁”是孔子伦理学说的最高目标,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最终极的根源。孔子赋予了仁以丰富的内涵,他几乎把一切好的品德都归结到“仁”中去。所谓“仁”,按他的解释, 便是“仁者,人也。”儒家认为,人首先要有一颗温暖、亲爱、感恩、谦让、善良的心,即仁心。仁作为人的最高德性,是在人与人、人与万物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其根本意义是爱。仁从“亲亲”开始,推广到“爱人”,最终推到“爱物”,表现为由近及远、由个体到全体的逐渐展开的过程。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通过企业领导者主动倡导和精心培养,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员工文化素质,以及蕴含于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产品之中的某些物化精神的总和。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会通过树立企业精神、价值观念,无形中使全体员工认识到把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引导员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努力探索研究,实现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使企业充满活力,形成企业的独特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现代企业的竞争虽然表现为质量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但从根本上归结为人才的竞争,但如何创造一个让人人都能发挥自己才能的氛围,如何使员工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执行力?通过实践发现,光靠物质的激励已远远不够,还要从企业文化着手。通过建立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导向力的企业精神,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才能支持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支持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因此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观念整合。是企业的性质和主要核心竞争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企业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企业文化是一种生产力。”
三、“仁”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启示
现代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决定企业兴衰的根本。我国著名企业海尔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建立80/20、赛马不相马等制度,使企业能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的意见,并能在具体行动中以身作则,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但在一些企业,由于受到落后管理思想的影响,人要么被当做“机器”,要么被视为企业的经济负担,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压抑。原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在总结失败教训时就提到,他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巨人文化只是停留在空洞的宣传口号上,而没有变成员工的实际行为。以上案例表明,尊重关心每一位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点,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企业管理中,矛盾总是不断发生的。企业中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上级与下属、各级管理人员之间、工人之间的矛盾。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由于各自所处的地位的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的不同,对一些问题所了解的广度和深度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不同,因而,对一些问题的评价也就不同,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特别是在发生个人之间带有感情色彩的纠纷,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儒家文化主张从反思自身开始,进行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因此,儒家“仁”文化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有利于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增进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感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在企业中形成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的气氛,有利于创立一个以爱心换取被爱、以奉献换取真情的良好人际关系环境,从而使企业全体员工不断增强无私奉献精神,知恩报德精神,有利于形成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形成尊重人爱护人的良好风气,企业必须建立充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我们可以在制度化的刚性管理中适当的引进亲情、友情、温情的内容,这样就把科学管理引向文化管理,实现现代管理的质的飞跃,进而带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企业家只有实行人性化管理,铸造团队精神,全面认识、尊重广大员工的人格和自尊心,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切实解决一些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问题,促使企业上下团结一致,才能激发全体员工潜能,才能齐心协力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只有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友好融洽的工作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和组织的活力。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建设优良企业文化的有力思想武器,有利于维系企业员工的良好人际关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 儒家文化的内涵
我国从古至今都把儒学当成国家的文化传统, 把儒家思想当成我国正统的思想。古代皇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让儒学占据了官学的主导地位。儒家文化的基本内涵有以人为本、致中和、天人合一、义以为上、内圣外王。
1.1 以人为本
儒家文化的以人为本, 作为我国文化一大特色, 侧重点在于人和人间的关系、人和社会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方面的修养问题。把仁当成思想核心, 仁者爱人, 要求从无私角度出发, 舍己爱人。孔子曾说“人弘道, 而非道弘人”, 意思就是说人作为万物的中心, 要相信价值的源头在于人心。人只要肯努力, 就一定可以成才。
1.2 致中和
儒家思想里的中庸之道是重要的一个原则。中指做事情的度, 能够不偏不倚, 这才是满足和谐的根本。和指事物和谐的状态, 是最高理想追求。在儒家思想里, 它强调的是自然和谐、人同人之间和谐、人自身身心能够和谐、人与自然能够和谐。有句古话“天时不如地利, 而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这个意思。中与和要联系在一起。
1.3 天人合一
通过天人合一的思想, 能够反映出儒家文化的天道观念。儒学文化, 讲究“究天人之际”, 把“天人合一”当成追求的最高境界, 不仅仅局限在人同自然的关系上, 也需要站在人和天这个有机整体之上进行思考。“知天命”和“畏天命”的命题就需要人们做到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儒家著名思想家孟子曾说“存其心、养其性, 所以事天”。孟子讲求人与仁的统一, 只要人能够保存住本心, 能够涵养住善性, 那么就做到了人同天道的相融合一。孟子的这种思想被当成了“仁民爱物”的名言, 说明治理国家者需要仁爱自己的人民, 爱惜万物, 不能追求过多的物质而损坏了民众利益。
1.4 义以为上
我国儒学文化的价值论就是义以为上, 这也是我国儒商管理的价值观念。义讲的是人道德上的价值。利指的是人的功利价值。义和利的关系, 孔子有“君子义以为上”的见解。义以为上就是重视义, 轻视利, 具体在追求社会权势和物质利益过程中, 做到以义取之, 而非以利取之。“不义的富和贵, 对我来讲就是浮云”、“君子爱财, 用之有度、取之有道”。
1.5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里的内圣, 指个人修养上的要求, 把达到圣、仁的境界当成最终目标;外王指的是社会政治教化上的要求, 把实现仁政、王道当成最终目的。儒家思想里的个人修身不单单要求有个体修养, 还需要紧密联系个体修养和其对社会国家的义务责任。
2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带来的启示和运用
企业的文化属于观念形态意识的价值观, 它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慢慢形成, 是广大企业员工信守价值观念、经营宗旨、道德行为的综合反映, 根据儒家思想文化, 对现代企业文化做出以下方面的启示和运用。
2.1 根据人性、人情而治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管理地位, 儒家理论核心就是施行管理以及人的管理。人是管理的对象, 人又千差万别, 为此需要在人本性上入手分析, 根据人性本能特点, 提出相关管理手法。不管什么类型的管理活动, 都需要人, 人是管理对象, 要进行管理, 必须分析人本性。把人当成企业管理活动核心, 尊重企业员工的尊严、价值、地位, 使员工创造性、主动性得到调动。对于现代企业文化, 需要借鉴以及引用儒学文化经典管理经验, 学习因人性而治理的观念, 进行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时, 考虑充分人性原本的特点, 认真把握员工的整体共性, 根据员工性格特点, 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依人性、人情进行不同管理方式的选择, 努力协调企业里面外面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关系, 注重对企业员工团结合作、相互尊重方面的培养, 要有创新主义精神, 发挥出企业员工的能力和个性, 让企业的文化建设能够顺利地开展下去。
2.2 以民为邦本的文化观念
儒家思想关注“民为邦本, 固本宁邦”, 通过关心、激励企业员工, 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做到对物的高效实用, 取得有效的企业经营业绩。现代企业文化方面, 需要借鉴儒家文化里民本思想, 做到以人为本, 关注人力资源的利用以及开发, 善待人才、尊重人才, 把企业的员工当成企业最珍贵的财富。对于自身方面, 需要有“吾日三省吾身”以及“正人先正己”的思想主张;对待他人, 要把握“爱人”的思想核心, 关心他人、关心集体, 己所不欲, 不要施于别人。个人的利益需要服从社会的利益以及集体的利益。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员工就会有集体主义观念, 能够以集体利益为重, 处理好集体同个人之间的关系。不管是领导与企业员工, 还是企业员工与员工, 都需要做到相互支持、相互尊重, 构成平等、友爱、互助、团结的良好关系。
2.3 把天人合一当成企业文化基础
儒家文化讲求天人合一, 要求人和自然之间要和谐、要尊重、顺应自然规律, 不能违反自然规律。当人有所作为时, 爱天爱地, 有所作为的同时也能和其和睦相处, 不会对他人以及天地造成损害, 然后做到人与人、人与天地自然、人与自身素养方面的和谐统一。现代世界, 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很快, 工业化进程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以及更多的物质, 但工业化的进程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枯竭、人性的异化。进行生态康复和治理, 需要借助于科技以及法制的进步, 加上道德观念方面的塑造, 重视起“天人合一”, 避免人们走人歧途。例如, 日本著名企业松下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光明正大、奋斗向上、顺应同化、企业报国、友善一致、感激报恩、礼节谦让, 由此可见, 松下企业文化有种天人合一的浓浓情结。现代的社会金钱至上、竞争激烈, 人们缺少对生命、对价值取向、对自身心灵方面的反省, 有时会出现心灵的困境、价值导向的迷失、对物质的过度沉溺。借助于儒家文化思想的人文智慧、精神风格, 给带来精神的调解良药, 帮助现代企业走出文化上的困惑、精神上的迷失, 平稳现代企业领导人员的紧张浮躁心态, 让人们开发出自身潜藏的力量。
2.4 把内圣外王当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
现代的企业需要把人才当成根基, 企业管理人员做到了正确的用人、识人, 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儒家思想强调用“贤人”来治理国家的作用, 儒家文化讲求“能者在职, 贤者在位”, 把德才兼备当成使用人员的标准。思想家孔子曾说“贤人治政”, 贤人需要在自身方面有优秀的品德, 然后做到知人善任, 做到人们的心悦诚服。21世纪以来, 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企业人才间的竞争。只有人才才能决定企业未来的成败, 这也是现代人们的共识。企业文化要想促进企业的管理工作, 就需要对人员进行管理, 做到人尽其才、知人善任, 现代企业只有能够发现、培养并且留住优秀人才, 才能使自己处于市场中的不败之地, 赢得自己企业的生存壮大。
2.5 把诚信当成企业生存之道
诚信是一个企业的商业信誉或者说是企业信誉, 它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人无信不利, 商无信不富”。一个企业有了好信誉, 就会有好的企业形象。我国商业里把一诺千金、诚信不欺当成重要的一条原则。这需要企业家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先义后利、遵守道义、不做亏心买卖、童叟不欺、不取不义财。例如, 北京同仁堂药业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 它做到了坚守诚信、秉承传统, 同仁堂的员工都坚守着“炮制虽繁必不省人工、品味虽贵但不省物力”的堂训, 然后经久不衰, 成为医药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单位。这种优秀企业文化让同仁堂占据了市场中的有利地位。
3 结语
我国儒学文化对现代人们的影响深远, 它也给现代企业文化建立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需要现代企业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 吸收儒学文化经典, 摒弃其中糟粕。具体运用过程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 结合好实际情况和儒学文化, 科学合理地运用儒学文化, 让它成为推动企业进步的巨大力量。
摘要:儒家思想作为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 对我国文化领域里的所有方法都有深远的、广泛的影响, 并且融入到了我国民族文化结构中, 能够体现出我国的民族文化精神。可以把儒家思想文化精华的部分加入到现代企业文化之中, 使两者之间巧妙地融合。本文先是分析了儒家文化的内涵, 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了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带来的启示和运用。
关键词:儒家文化,现代企业文化,启示,运用
参考文献
[1]黎敏.论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4) .
[2]杨红.试论儒家思想现代价值及其对学术的影响[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1) .
【儒家孝文化的现代转化】推荐阅读: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智慧07-17
企业文化儒家文化12-02
儒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07-03
论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1-02
儒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07-22
儒家伦理思想的利弊10-01
儒家的政治伦理阅读答案10-13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1-20
世界文明冲突中的儒家文明07-21
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