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庆典讲话稿(共11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讲话稿,讲话稿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你知道讲话稿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祠堂落成庆典讲话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祠堂落成庆典讲话稿1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宗亲乡贤: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xx,xx,xx不辞辛苦来到这里,与我们一同见证大xxxx氏宗祠的落成典礼于清明祭拜,也非常感谢很多远在外地的x氏宗亲能在百忙之中专程赶回来参加这一场盛会,更感谢各位乡贤父老对x氏宗祠的建设完工所给予的大力关注与支持。
作为x姓一员,我曾于xx年参加了在武汉江夏区举办的“世界x氏宗亲总会x届x次恳亲大会”,随后又参加了xx、xx举行的“xx氏宗庙”、“固始x氏大祠堂”落成庆典及大型晚会,来自海内外的xx多名x姓精英齐聚一堂,盛况空前。
走遍天涯路,最爱家乡水。亲历这一场盛会,更引发了我对家乡的思念,对修建xxxx氏宗祠的一些想法:x姓作为当今中国大陆第x大姓氏、台湾岛第x大姓氏、海外华人中第x大姓氏,一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荣勤勉的传统,是否可以通过在家乡修建x氏宗祠,从而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第一:传承x氏宗亲文化,弘扬x氏千古芳德,为x氏宗族提供一个祭祀先祖、举办宗族事务、修编宗谱、议决重大事务的重要场所;第二:振兴天门x氏宗亲文化、密切xxxx氏联系,吸引遍布国内的xxxx氏宗亲积极回到家乡参与新农村的建设、积极改善xxx父老乡亲的生活品质?
出于这样的想法,兄弟xx热情很高,马上打电话,xx也积极响应,于是基本思路定夺,终于在xxx、xxx诸位乡里热心人士共同沟通了这一思路,大家都很认同并支持,在各位的大力协助下,今天x氏宗祠终于能够以崭新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我感到非常欣慰,也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xxx、xx等各位的辛勤努力与无私奉献。
x氏一脉,源远流长,天下x姓,就是一家。希望我们的x氏祠堂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价值,为家乡带来美好的变化,为我们的子孙带来长效的激励,从而让x氏一脉更加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最后我以一首小诗与大家分享:
豫朝楚暮又何为?浪迹海涯x岭堆;更有椿楦崔我辈,笃行树德学吃亏。
祝父老乡亲,各位前辈、兄弟姊妹及后生身心康健、智慧人生。谢谢大家!
祠堂落成庆典讲话稿2
各位宗亲、各位来宾:
上午好!
在这个欢歌笑语、天降吉祥的美好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xx村xx祠堂落成大典、共同缅怀祖先业绩、畅谈宗族渊源,共商兴族大业。我作为x公后裔女婿,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此次盛典,借此机会,我代表x村所有的姑娘及女婿,向x堂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光临庆典的各地来宾、各位宗亲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在祠堂建设过程中慷慨解囊、捐资捐物、献计献策的各界人土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恭祝x祠堂弘扬远宗之功德,仰仗圣地之潜光,发扬光大,源远流长、福泽绵延,世代隆昌,奕代流芳、日月同辉。
xx祠堂的落成,是我们x氏家族的一件特大喜事,集中地反映了xx公后裔承先启后、枝繁叶茂、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精神面貌,也充分体现了宗亲孝悌友爱、团结奋斗、风雨同舟、开拓进取的坚强意志,为x氏族谱增添了新的篇章,这既是x氏宗亲全体人的功绩,也是举国族人共有的光荣,身为柳树堂村的姑娘及女婿我们也感莫大的自豪与骄傲。
今天,我和各位一起见证了祠堂的辉煌壮观,领略了x氏家族丰富的.文化底蕴。祠堂圣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群山依偎,绿树环村,吸天地精华,纳八方祥瑞,设计雄伟壮观,做工精雕细琢,凝聚了尊祖敬宗的虔诚情怀,反映了血脉相承的执着信念,体现了繁衍生息的跳动脉搏,凝结着真挚深厚的乡情亲情,上承一德,展宗门之雄姿,展先祖历史风采,下传诒谷,现石氏之雄厚,给后代启迪智慧。虚怀若谷方是大宗之本色,厚德载物才显大家之风范,自强不息当是我们x氏后辈之争取,繁荣昌盛实乃大众之所愿!身为女婿代表,我们将借x氏祠堂落成契机,广泛传播x氏深厚文化,全力传承先祖厚德,树远大之志向,立长久之心愿,同所有的石氏宗亲一道,坚守“念祖念宗念先贤,同咏同心同发奋”的理念,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励精图治、为建设昌盛、富强的石氏宗门作出自已应有贡献!
最后,值此20xx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谨代表x氏姑娘及女婿给所有宗亲及来宾拜年个早年,祝各位事事如意、岁岁平安、人人长寿、家家发财!
祠堂落成庆典讲话稿3
各位父老宗亲、兄弟姐妹们、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这春和景明、鲜花盛开的季节,在这缅怀先贤、祭祀祖宗的清明时节,我们满怀激动的心情,欢聚在一起,参加xxx氏祠堂的初次庆典,对此,我表示热烈的祝贺!新建祠堂,是我玉浦x氏族人盼望已久的心愿,现在终于就要实现了!
“追根溯源修家谱,继往开来建宗祠”。修建祠堂,不单是为了拜祭、缅怀先祖,颂扬先祖功德,同时它也将是我们玉浦x氏家族文明友孝,兴旺发达的象征。有了祠堂,就有了供奉祖先,祭祀祖宗的场所,有了祠堂,也就有了团结宗族和联络亲情的纽带。祠堂的落成是我们x家人的共识,也是我们亲如一家、血脉相连的象征。今天,我们借祠堂庆典之机相聚一堂,既是祭祀祖宗,更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宗亲聚集谈心、交流沟通的好机会,我们今后在百忙之中常回家看看,为宗族兴旺献计献策。
在这里我谨代表我们x氏已出嫁的女儿们,向修建祠堂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兴建祠堂从动议到初步建成历时二载,其间,设计、拆迁、募资、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们心智和汗水。同时,我也向建设祠堂出资出力,添砖加瓦的所有宗亲族人们表示感谢!各位宗亲的热心支持,积极出资才是建设祠堂的根本所在。
祠堂主体、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全部完工,预计需要xx多万元。我xxx氏一族群策群力,各家各户积极响应集资,无私奉献,捐资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目前统计已达xx多万元。要完成本族的建祠大业,资x尚有很大缺口,仍需广大宗亲慷慨解囊!我们作为x氏儿女一员,责无旁贷,也决心投入其中,共同集资捐款,为祠堂建设出一份力!在此,我愿捐出人民币x元,敬献我绵薄之力。
开弓没有回头箭!尊敬的各位长辈、亲爱的各位兄弟姑爷、各位姐妹们。今天,我族续谱建祠的大幕已经拉开,在这个舞台上,人人是主角,个个是英雄。让我们团结起来,以蓬勃之气,进取之志,奉献之心,创新之举,务实之风,把这项追本溯源,弘扬祖德,凝聚族亲,扬我族威,展我风采,激励后人的大事做实做好。
可以预见不久之后,就在蕴育我玉浦x氏世代宗族的这片富饶美丽的沃土之上,一座古朴大方、气势恢宏的x氏宗祠,拔地而起,x碧辉煌,光耀于天地之间,重聚亲族之力,再畅和顺之风,福延后代,庇佑子孙,惠泽乡里。而这一部玉浦x氏全体
宗亲共同建设祠堂的奋斗史,也将在我们x氏家史上,写上最辉煌的一页,流传百世!最后,衷心祝愿玉浦x氏建祠大业圆满成功!
衷心祝福玉浦x氏子孙兴旺发达!
仁者、智者——我们衷心爱戴的乐山先生,
各位尊敬的前辈和领导,
各位亲爱的老师和同学: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我们欢聚一堂, 庆贺中国学前教育界共同的前辈, 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卢乐山先生95岁华诞, 见证先生大作《卢乐山口述历史——我与幼儿教育》 (以下简称《口述史》) 的首发, 并就如何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讨论。
卢先生从教育世家的天津一路走来, 学贯中西的她和以她为代表的前辈学人在60年前 (1952年) 开创了北师大的学前教育学科, 并通过北师大学前教育学科为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每每坐到先生的面前, 每每在先生家吃完“谈话午餐”后走在去给学生上课的路上, 我都心绪难平, 因为我在先生闪烁着思想光辉的淡定言谈中, 一次次地看到了这样一位半个多世纪如一日在中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耕耘的思想大师, 这样一位对中国学前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并蕴含道德文章于其中的学前教育宗师。可以说, 她跨越了中国学前教育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变、从变到再变的百年历程……跨越了新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崭新的、坎坷的、螺旋上升的60余年发展历程。作为中国学前教育百年, 特别是新中国学前教育60年改革与发展历程的推动者和见证人, 卢先生本人不仅仅是一部北师大学前教育学科历史的缩影, 也是新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历史进程的缩影……
我是卢先生的学生, 是先生学生的学生。捧读今天首发的先生的《口述史》, 我就像一个唯恐被先生打不及格的学生, 迫不及待地想在先生的书中, 在众多名字中找到自己的名字, 在看不清面孔的合影照片中我找到除了自己难有他人认清的自己的面孔……当然, 找名字和照片的“走马观花”“快速扫描”之后, 我一遍遍仔细品读先生的大作。真的感觉到, 《口述史》像是先生在闲庭信步中娓娓道来的、一则回味无穷的中国学前教育漫话, 像是先生在大师挥毫中轻松展开的一幅意蕴深刻的中国学前教育画卷……《口述史》一书淡定的语言和朴素的史实的背后有着博大精深的内容:它让我们追溯了先生对学前教育和儿童发展关系、学前教育和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与论述;回顾了先生对学前教育普遍规律的深度思考、对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懈追求;重温了先生学前教育思想中蕴涵的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祖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并一次又一次地感受了先生字里行间渗透着的对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如何做人、做学问的用心琢磨, 对一批学前教育工作者如何对国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有所作为的深层思考, 对年轻学子在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殷殷希望……
看到台下我的学生, 穿着毕业典礼服装的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 她们也是我学生的学生, 是卢先生的第五代传人, 是北师大学前教育学科在她60周岁时将要送走的又一批长大了的学子。昨天下午是教育学部为他们举行的毕业典礼, 今天上午是学校为他们举行的毕业典礼。两场隆重的、庄严的、激动人心的毕业典礼之后, 今天下午是我们学前教育研究所 (系) 为她们举行的不同于往年的更为隆重的、庄严的、激动人心的毕业典礼——今天晚上就会有同学离校, 明天、后天同学们会陆续离开母校, 我们在这里为即将远行的我们的孩子们送上他们在北师大“最后一刻”的“最后一课”——国宝级的学前教育大师卢先生的95周年华诞和2012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欢送会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同学们盼着有机会和卢先生拍张照片, 盼着得到卢先生的亲笔签名一生珍藏, 盼着得到卢先生的指点和祝福……“90后卢先生”和出生在1990年以后的“90后大学生”, 五世同堂, 其乐融融, 薪火相传——可以令卢先生和我们北师大学前教育学科骄傲的是, 又有一批本科生、一批硕士生、一批博士生在卢先生95岁华诞之际, 带着北师大“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神韵, 带着北师大教育学部“崇教爱生、求真务实”的气质, 带着卢先生和以卢先生为代表的前辈学人开创的、北师大的学前教育使命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祝愿同学们把卢先生开创的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也祝愿同学们在国家重视学前教育的大好时光里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
我们共有一个家, 北师大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共有一根脉, 学前教育学科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血脉。作为卢先生的学生, 我们无比荣耀;作为卢先生事业的接棒者, 我们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我们深知“责任重于泰山”, 我们学前教育研究所的全体师生愿意在学前教育成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时刻, 承担起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使命。也请先生放心, 我们会不断努力以不辱使命, 不辱自先生手中一路交接过来的接力棒。
关键词:祠堂;对联;番禺;番禺祠堂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75-02
祠堂不仅是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村民心中、生活中最亲近的公共空间场所。祠堂的原始功能体现在作为祭祀、教育、宗族法治、与婚庆嫁娶密切相关的场所上,它是封建社会宗法家族制长期发展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社会制度的改变,祠堂于当今社会的地位不再显赫。它依然作为记录着宗族历史的辉煌的载体而保存于今天;但许多曾经美轮美奂的祠堂建筑却淹没在高楼大厦中。祠堂的传统功能不再如往昔,可我们都知道它蕴含的建筑、历史、文化、风俗等内涵及相关的传统风俗活动,是我们珍贵的历史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番禺祠堂众多。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建县的番禺区,历代建有祠堂(世人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2028座,至今保存了644座,现存比较完整的祠堂有368座,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有1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有16座。主要分布在沙湾、石楼、化龙、石碁、钟村、南村、新造等镇街。
番禺著名的四大祠堂分别为:沙湾镇的留耕堂、石楼镇的善世堂、南村镇的邬氏大宗祠(俗称光人堂)、大石镇的敦叙堂(巳毁)。这些众多的祠堂都是番禺区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现在已是中外游客游览、考察、凭吊的热点。游览番禺祠堂,不仅可以观赏到珠江三角洲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而且可以寻觅到当地名人许多动人的故事。
番禺古祠堂最早建于元代。到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民间的祠堂建筑进入繁荣时期,到处祠堂林立,牌楼高耸,番禺绝大部分祠堂均始建于该朝。到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为防范明朝将领郑成功从海上进攻,采取禁海移民政策,令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绝大部分的祠堂被拆毁。到乾隆嘉庆年问(1736~1820年),由于禁海移民政策的取消和经济发展,番禺又兴起一轮修建祠堂的风气。
现在我们看到的番禺的祠堂绝大部分是清代建筑,但用了不少明代遗存的建筑材料,如红砂岩石构件,短、粗、古朴的木构件等,所以,这些祠堂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从建筑材料上可以反映明清历史的演变过程。而每个祠堂命运的演变则都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剧。
祠堂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大课题,因为笔者能力所限,本文仅尝试以笔者长期生活所在地——广州市番禺区内主要的祠堂为例,从祠堂对联这个很小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作一些简浅的探讨。本文仅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对联,以祠堂的木刻对联为主,很多祠堂并没有对联,或者年久失修,对联难以辨认,有的祠堂是贴上去的纸对联(可能是一年一换的),也没有收录。
祠堂自古以来就是教书育人的文化之地。古时候,宗族在古祠堂内办私塾,以祠堂的名义奖教奖学,为参加科举的秀才提供学习住宿的场所,而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灰塑、绘画、对联、门楣等也颇具文化气息和内涵。特别是祠堂的对联,内容涉及较广,蕴涵着深深的人文气息。“祠堂的联语是宗祠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从内容看,这类对联一般有与宗祠直接相关的反映家族渊源和迁徙、寄望于家族兴盛、劝导族中子弟等类,二是即时即事类对联,如在宗祠中举办祭祖、吉庆、丧葬活动时所用对联。”[1]《番禺日报》曾报道过钟村镇韦涌村方氏大宗祠:“方氏大宗祠可谓沈博绝丽,里面挂满了许多文辞优美,韵味悠长的对联。从前座步入后座,一幅幅对联将你引入曾经的繁华历史里,不禁要感叹年代的更迭交替及岁月的源远流长。”[2]有的祠堂的对联,更是大家手笔。如沙湾何氏大宗祠(留耕堂)就有很多心学大儒陈白沙的手笔,如牌坊上原来有陈白沙①所题“荫德远从祖宗种;心田留与子孙耕”的对联,下联“心田留与子孙耕”别出心裁,另有一番意境,并又因此故名留耕堂。
除了大门题额和正厅的堂号之外,仪门上的匾题以及大门和正堂、寝堂各处的对联也是表达纪念性的重要方式,实际上,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字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既记录着浓缩的家族历史尤其是给家族带来光荣的典故,也是家族理想的表达和知书达礼的象征。
不同的祠堂其对联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愿也各有差异。据笔者统计,大部分对联强调的是整个宗族的共同愿望和价值观,不仅有对祖先的尊崇,还表露出对族人的殷切期盼,渴望着族中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光宗耀祖等。如小谷围街南亭村关氏宗祠“先辈创业维艰厚泽乡闾恩垂久远;子孙守成不懈宏扬祖德族系绵长”;南村镇邬氏大宗祠“礼义继宏才(,)厚泽远培开大业;文章昭显德(,)名贤毓秀衍丕基”;沙湾镇福涌村陈氏祖祠“古祠存浩气祖扬礼智仁创绩建功辉后代;今杰振雄风宗树德才勤勇臻康加富耀先贤”;钟村镇韦涌村方氏大宗祠“源自方山显赫六桂流芳远;仰思承直光耀万代余荫长”。有的则主要强调整个宗族的共同历史渊源,如化龙镇山门村李氏大宗祠“龙门世泽;鹿洞儒宗”;石碁镇大龙村阙里南宗“脉承麟里;派衍龙溪”;石碁镇石岗西村胡氏宗祠“苏湖世泽;淮海家风”。有的对联则是家族迁徙历史的记录,从对联的内容中可以读出历代对家族历史的续写,如沙湾镇东村李忠简祠“一代儒臣开胜地;千年庙食砥中流”、“菊坡门下传心印;淳佑朝中展壮猷”。有的对联则希望宗族和睦,不同房派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如钟村镇屏一村通表郭公祠“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长江分万派总是同源”。很多对联开门见山,直书祖先的辉煌历史,引以为豪,如南村镇板桥村黎氏宗祠“一门五名宦,四代七乡贤”;②石碁镇大龙村孔尚书祠“圣德千秋颂;宗贤万世昌”;③石碁镇傍东村古氏大宗祠“一朝国宝;三世乡贤”。
其实番禺祠堂的对联非常多,笔者根据手头收集的资料粗略统计一下,仅石楼镇的祠堂就有约五十条,如果都记录下来,完全可以出一本对联集,但很多对联是今人新作,个人认为历史价值不高,但笔者暂时难以分辨对联是否新造,还需再行考证。因为笔者能力所限,本文成文仓促,所摘录的对联不多,本文仅摘录其中一部分(附后),作为典型例子进行浅陋的分析,并期待今后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更希望能得到各位方家同行的探讨和指导。
注释:
①陈白沙:即陈献章(1428年—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生于明宣宗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卒于孝宗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终年73岁,因曾在白沙村居住而人称“白沙先生”,广东新会都会村人(即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著作后被汇编为《白沙子全集》。陈白沙是岭南唯一诏准从祀孔庙之学者,享有“岭南第一人”、“广东第一大儒”盛誉。他用圭峰山的硬朗茅草制成茅龙笔,其书法字体苍劲有力,别具风格。
②板桥黎氏宗祠又叫“永思堂”,位于南村古镇区西北部的板桥村,是纪念抗清名将、爱国诗人黎遂球的祠堂。黎遂球,字美周,自幼聪慧,曾师从陈子壮,檀诗文、山水,诗书画技冠当时,被誉为“黄牡丹状元”。
③石碁镇大龙村的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为孔子三十八世孙、唐朝广州刺使、岭南节度使,兵、礼二部尚书孔癸戈的专祠。
参考文献:
[1]罗方贵:《柳州宗祠现状调查概说》,《广西地方志》2008 年第 4 期,第 69-70 页。
[2]宋玉萍:《番禺方氏大宗祠》,番禺日报,2007 年 5 月 27 日 A1 版。
在这艳阳高照,暧风醉人的美好时刻,我王姓族人汇聚一堂,共同缅怀我祖业绩,庆典祠堂复建,畅谈宗族渊源,共商兴族大业。
曾几何时,我王姓先人,为了光大门风,振兴家族,繁衍子孙,辞别亲人,离开故土,辗转来到了这片土地,落脚生根,开始了新的生活。
段庄一脉,记载清楚,从我先人荣桂起,就有后人设牌立轴,供奉早晚。特别是逢年过节,全体族中男人,先向神轴牌位敬香叩首,然后才成群结对,向坟头祭拜,代代相传,不敢废怠。
同宗族人也在这朝拜中,一代一代延续着,开创着王氏家园,繁荣着宗族家丁,创造着家族辉煌,文人武将,贤俊豪杰,代不乏人,实为段庄之旺族。
岁序更新,年复一年,同宗一脉的血肉亲情就在这种朝拜中愈结愈亲。追本溯源,寻根问祖。一种最原始、最朴素的,对生命、对历史的思考,时时引发着人们对先祖来源的叩问,对宗族后人的寻访。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脉流向何方。
六十甲子一轮回,转眼到了公元一九八五年,社会和谐,国运昌隆。在春暧花开的时节,我族有识之人,王有仓,王贵堂,王丁戌等人,相聚一起,共话家事,决定对我段庄王姓宗谱进行一次大接续,对沁州宗亲进行一次大寻访。在对宗谱进行审视中,发现我祖荣桂门下有三子,老大老二都有后人,唯有老三没有一丁。又联系到老人口传,我祖荣桂是从黑峪沟来的。是不是老三后人留在黑峪沟呢?在续谱的同时,也在寻找亲人。
家族繁荣,天助之功。在族谱修续完成之时,也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黑峪沟就是我祖荣桂落脚之处。也是三子及后人生活之地。至此,我族繁衍龙脉已清。
今天,由我辈能人,在先祖落脚之地,建祠立位。缅怀功德,砥砺后人。这是我王氏宗族一大盛事。在此,我代表段庄宗亲,致以深深的谢意,并献上诚挚的祝福。
追本溯源,畅叙亲情,今天,我们的祖先,在冥冥中牵引着,指导着,在这里相见。握手言欢,畅谈同宗之谊,对面相叙,共商兴族大业。
今天,我们站在先人牌下,仰视先人伟绩,铭记先人功德,传承先人遗志,共举先人事业。并可以欣慰的告诉先人,他的后人已经走到了一起,手拉在了一起,心连在了一起,世世代代,永不分开。
主持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宗亲、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一、隆冬时节,这里气氛却如同春风扑面,春意盎然。今天是个三喜临门的好日子,让我荣幸的为大家报来一桩桩喜事:
第一桩喜事,我们XXX氏举行宗祠修建竣工庆典,预示着宗族的兴旺发达,更是为地方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我们身为存善后人,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在这里我代表X氏宗亲向前来参加宗祠落成庆典的各级领导、族中各支、以及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向那些不远千里拜祖朝宗的宗亲表示亲切慰问!
在XX小组的热心捐赠下,在XX村委会、XX镇政府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成立了扶贫济困的“XX基金会”,通过本基金会的建立,进一步发扬团结统一的乡族精神,传承爱乡奉献的美德,联络乡情乡谊,建设和谐陂角,促进内外沟通,带动其它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第二桩喜事。
2018年到来之际,备受瞩目的XX村新农村建设首期工程暨文化室落成庆典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XX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XX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它的建成承载着XX若干群众的梦想。凝聚着建设者的心血,凝聚着上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XX的父老乡亲向岀席今天庆典仪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感谢。今后随着文化广场落成使用,必将极大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必将推动XX事业更好更快向前发展,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们再次挥动热情的双手,献上我们最热烈的掌声。
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这个激动人心的庆典上,我们怀着感恩的心,站在这宽敞明亮的文化室前面。下面我们要请出XX村老书XXX同志致词:
刚才X书记对三项庆典表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也对以后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期望,谢谢X书记的发言。
三、我们村有位很热心的书记,他非常关心村民的生活,时常急民之急,解民之忧。他就是我们的XX书记,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X书记:(致词)
感谢X书记的精彩致词!
四、下面要进行的是第剪彩仪式,为文化室的落成剪彩.请主席台上的所有嘉宾起立,移步至彩带前(就位)同志们;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请嘉宾开始剪彩 请鸣炮
请剪彩嘉宾回到原来的座位
多谢各位嘉宾为文化室落成剪彩.五、朋友们,我们期待更多热心人士投入到XX的文化建设中来,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的光临(掌声)我宣布:庆典仪式至此结束, 祝现场所有来宾身体健康.万亊胜意,春风得意.家庭幸福
大家上午好,岁逢甲午,时值初秋。
我们今天在此举办盛大的始祖雕像开光、祠堂落成庆典仪式,实乃我金氏家族有史以来的一大盛事。
在这里我们首先缅怀已故的 金焕田先生。
是他的两册村史,激活了我们金氏族人休眠已久的一颗慎终追远明德归心之心。
才有今天这一伟大的创举。
今日这怀抱鹿固村,手抓两颗印,前后玉带缠身,左右龙虎相偎,紫气日日早凌,金霞天天润身之风水宝地,祥云鸟瞰、金风助兴。
我金氏族人从全国各地云集在此,感恩我们的历代祖先。
今天来参加庆典议式的有县政府的领导,有乡政府的领导,有村支部,村委会的全体领导,有从北京来的全国著名的书法家李半之院长,有来自市里的何存田部长、有省作协李再新主席,有来自内蒙以及从全国各地来的金氏亲人,还有我们的临村乡亲以及来自不同岗位的我们的朋友。
在此我代表金氏祠堂筹建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对以上的各位领导,各位亲人,各位乡亲,各位朋友,表示忠心的感谢。
此时此刻我们还有 好多在外的亲人,他们因为某些客观原因不能亲临现场,但他们都不止一次的纷纷打来电话表示祝贺。
我们在此同样表示忠心的感谢。
金家祠堂占地5亩,祠堂设计分三期建成,今天是弟一期工程的祠堂大殿落成庆典,大殿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高14米,五七九举,五彩两下昂建筑。
整个大殿建筑面积三百平米,飞檐走壁,画栋雕梁,殿中的佛龛内安放了汉白玉金魁始祖雕塑。
东西墙上绘制了东支荣、西支荣。
在祠堂的东墙上镶嵌了家训与古人传下来的辈份取名用字。
祠堂内的`后墙画上了金鹿固村村史传说图誌。
在祠堂的外墙上,东边镶嵌了大殿纪文碑,西边墙上镶嵌了祠堂正殿工程负责人一览碑。
祠堂的汉白玉栏杆底坐上面放置了捐款人花名功德碑。
大殿工程直至目前总投资1167203.4万。
截至7月底共收到捐款总数1092855元。
下差74348元,我们的财务总管,金明伟先生专门作了收支明细表,张贴在祠堂的墙上。
有兴趣者可以去看看。
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我们金氏家族六百余年来的光辉杰作之一,它的建成是我们族人的骄傲。
它完成了我们几代族人的夙愿。
整个工程从筹划到今天两年余。
我们收到了来自美国、北京、深圳、内蒙、我省各个地方364位族人捐款。
当然还有些鹿固的任姓,刘姓的族人,还有些我们的朋友和关心我们工程的领导。
作为工程的组织者,我在这里代表金氏祠堂筹委会所有成员对大家的鼎力相助表示真诚的感谢。
尤其是这五个捐拾万元的族人,从工程用款角度出发,你们就是祠堂的脊梁。
是你们支撑了祠堂的建设。
另外我还要说明一下年过七旬的华宝斋老板金补鈞,和我们的企业家金向花老总,数次上内蒙访亲续谱,动员捐款,是他们一直和我们共同费神思索、研究商量,共同承担责任。
工程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他们不辞劳苦的工作。
还有金凤,只有他那朴实的文才和负责任全心身的工作,我们的网上才能及时的发布我们的信息,对我们祠堂建设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还有关心我们祠堂建设的鹿固藉的领导和乡政府的领导,是在他们的关心关怀下,我们的工程才顺利完成。
尤其是我们的村支委、村委会,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给了我们很多的方便与关心。
在这里我再一次表示感谢。
这是我们祠堂建设的起点,往后的工作还很多,二期、三期工程还在等待着我们,我相信,我们的年轻人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大殿是我们金氏族人的一颗孝亲敬祖的心,大殿是我们金氏族人用一百多万人民币堆起来的大殿,所以务请大家要珍惜大殿,爱护大殿,尊敬大殿。
吾之先祖一家四人自明朝至今繁衍生长,创基立业,金氏族人男女老少已有近万余人,远至大洋彼岸的美国、英国,近至眼前的鹿固,遍布世界各地,大多居住在山西、陕西、内蒙,为国为民勤奋劳作,功勋卓著,为金氏争光争辉,耀祖光宗。
这些一切都是我们历代先辈们重本笃亲,光前育后之教导的结果。
所以我们所取的一切荣誉归于金氏家族,一切荣誉归于我们历代祖先优良的教导。
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的根在这里,祖根在这里。
大家一定常回家看看,寻根祭祖,把根留住。
为缅怀先人之功德,以励后昆,在此庆典之际。
美文为酒,宣纸作烛,表前贤之伟绩,进后生之敬陈。
如今祠堂大殿落成、祖像灵位安放告妥。
我今天谨以果品佳肴之仪,顶礼焚香,致祭于始祖像前,缅怀始祖先人,告慰列祖列宗!愿历代祖先有灵,福佑我们金氏族人人丁兴旺,经济发达,人才辈出。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所有宗族亲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劳动中,生活中官运亨通,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关键词:潮州祠堂,建筑特色,文化价值观念
广东潮州位于粤东边角地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较为偏僻和闭塞,潮州地区具有浓厚的宗法文化,而宗族观念已经根植于社会民众内心。从明代中期宗族礼仪庶民化后,潮州地区开始迅速兴起修葺祠堂的浪潮,潮州城乡地区更是宗族祠堂遍布。祠堂主要用来祭奠先祖,各种婚丧寿喜等事件或者是族内较为重要事务都会在祠堂进行,祠堂是办理重要事件的场所,亦可以称为家族主要的社交场所。同时,在祠堂中,族长具有较高的权力,相当于封建道德中严肃的法庭庭长。此外,部分宗祠内部还建有学习场所,隶属于族内的族人子弟可以在宗祠学习场所中进行学习。祠堂是不同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祠堂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建筑地址和装修工艺等都与地区文化特色和宗族文化心理有着密切关联。而潮州祠堂里涵盖着潮州地区民众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等,充分表现着潮州民众内心深处的文化心理。作为潮州地区宗族祖先祭祀和家族活动的重要场所,潮州祠堂建筑的结构格局和建设规模以及装修工艺等都体现着潮州地区的人文理念和思想价值观念,涵盖着潮州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
一、探索潮汕祠堂的历史发展进程
根据相关文史记录,广东潮汕在唐宋时期已经开始建造祠堂,具有悠长的发展历史,但在唐宋时期,祠堂主要是为了颂扬诗人韩愈在潮州地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经过宋元时期后,我国潮汕地区贵族或者官员等的家中都设立有祠堂,主要用于祭奠先祖,但是当时庶民是无法擅自兴建祠堂的。在明朝中后期后,庶民才获得兴建祠堂的权利,而自此之后民间便兴起修建祠堂之风。
从唐宋发展至民国时期,潮阳地区民间所兴建的祠堂数量已经高达两千多座,并且城乡地区祠堂分布较密,仅潮阳县城兴建的祠堂便有110座,在普宁地区大长陇一乡,兴建的祠堂就有55座。其中,祠堂包含有宗祠、祖祠、外祖祠、书房祠以及多姓合祠等。在潮汕地区,通常情况下,每个姓氏都至少拥有一座祠堂。宗族子孙开始增多后,逐渐离开原居住地并在其他地区重新建造房屋,并逐步形成新型村落,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就形成房祠。潮汕祠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在发展过程中,宗族祠堂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俨然成为当前潮州地区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风俗习惯传统的重要部分,对于促进中原文化和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探讨潮州祠堂建筑的基本理念
(一)祠堂的选址
作为宗族日常社交的重要场所和中心,祠堂受到各宗族内部人员的普遍重视,而各宗族为了保障家族拥有良好的运气,在祠堂建造选址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视。在进行宗族祠堂选址的过程中,通常都会让风水大师先勘察地形,并分析地形风水是否有利于家族发展。其中更将祠堂风水的好坏直接当作宗族兴衰的标准,之所以如此重视祠堂的选址,是因为家族人员在祠堂中寄托着光宗耀祖和家族兴旺的意愿。在祠堂建造过程中,通常会将祠堂设置在中心位置,而各个居民建筑则以祠堂作为中心点向四周扩筑,其中居民建筑按照尊者居中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然后再层层展开建筑。实际上,潮州祠堂大多数都处于村落中轴线南段,而村落中的居民建筑则多向祠堂左右北方向分布。通常情况下,潮州建筑都是以坐北朝南方向设计的,而祠堂则处于中轴线的南面。对于村落来说,祠堂发挥着指导和领头的作用,受到潮汕民众的普遍重视。因此在进行宗族祠堂选址时需要格外重视,以促进家族的迅速发展。
(二)祠堂的规模
从唐宋时期开始,潮州地区便开始出现了宗族祠堂,而潮州宗族祠堂通常情况下规模相对较大。潮州地区许多乡镇祠堂建筑总面积和建筑格局较为庞大,部分区域更是斥巨资来建设祠堂,可见祠堂在潮州地区的重要地位,其中规模庞大且较为典型的代表有潮安县的“从熙公祠”和“林氏家庙”以及南澳县的“康氏宗祠”等。而汕头市潮南区的“胡氏祖祠”的规模更是庞大,具备着雄壮的气势。潮州祠堂规模如此庞大,由此可见潮州地区对祠堂的重视,以大来营造着庄重而威严的氛围,不由得令人心生敬畏之情。潮州宗族祠堂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就非常注重其建设规模,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宗族祠堂的规模代表着家族发展的进程和经济实力,许多官宦贵族宗族在建设祠堂过程中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潮州地区村落也不例外,可见宗族祠堂在潮州地区社会民众中所占据的地位是何等崇高。同时,宗族祠堂规模的庞大还能够继承和传扬宗族思想价值观念和地区人文理念,在促进社会发展上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三)祠堂的建筑原材料
潮州地区民众在建设祠堂时,不仅重视祠堂的所在地址和建筑规模,还注重宗祠的建筑材料。他们在修建之前,都会对祠堂原材料进行严格筛选,选择精良的原材料进行建筑以保障祠堂经久不衰。譬如胡氏祖祠是在明朝洪武年间建成的,有悠长的发展历史,直到如今,祠堂的建筑依然良好,而祠堂中所使用的材料——楠木栋梁更是建筑中的精良材料。潮州祠堂建筑在选用建筑材料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结合宗族祠堂的建筑风格和结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潮州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实际上,潮州地区民众之所以耗费大量精力和财产兴建祠堂,主要是因为祠堂能够宣传宗教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而这些思想价值观念显示在祠堂的碑记或者楹联中。潮州地区的碑记和楹联记载着宗族祖先的丰功伟绩,以激励后族子孙不断奋进。宗族祠堂中的楹联都饱含宗族的期许和愿望,在宣传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祠堂的结构特点
根据潮州地区祠堂的相关资料显示,潮州祠堂建筑结构布局大多是选用贝灰砖木结构,使用单檐硬山式布局,并采用粉墙黛瓦灰色调作为建筑用色。潮州地区居民建筑大多是两厅一庭两进室与三庭两厅三进室的结构格局,其中一进是指门厅,二进是指祭堂,三进是指寝室,除此之外大型祠堂中还包含有书斋、戏台、火巷等其他建筑物,而祠堂中所有建筑都围绕着中轴线展开建设,并且处于中轴线上的建筑物逐级抬高,而门厅和祭堂以及寝室有着较大的高低差异。这种高低差异设置不仅有利于雨季排水,还符合祠堂建筑建设的理念要求,前后高差主要是为了凸显祠堂的庄重和威严,表达一种尊卑有序和尊祖敬宗的思想理念。前后高差使得子孙进入祠堂祭奠时始终低头上爬,以营造尊重和敬畏的氛围。在潮州地区,宗族祠堂象征着崇高的宗族权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宗族祠堂包含了封建迷信的陈旧思想观念,但是宗教祠堂对于继承和传扬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有着较大的促进意义。潮州地区宗族祠堂代表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潮州祠堂在建筑风格和建筑结构上都独具特色,其装修工艺更是精美,具有艺术鉴赏价值和文化考究价值,对于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扬和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三、宗族祠堂建筑装修工艺
根据宗族祠堂相关数据和资料显示,当前潮汕地区的祠堂建筑数量相对于其他地区较多,近代潮汕地区许多祠堂建筑都是华侨投资建设的,并在近代社会中获得迅速发展。目前潮汕地区民众在祠堂建筑装修和工艺上所花费的经济费用最多,在兴建祠堂的过程中还要花费大量精力来装饰建筑。潮州地区祠堂在建设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视装修工艺的,在进行装饰工艺取材的过程中,通常会根据地方的发展特色和人文理念选择特色鲜明的材料,不同的装饰材料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和思想价值观念。潮汕地区的装饰工艺会充分结合祠堂建筑的特点展开装修,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也会根据宗族祠堂的特色进行选择。潮汕地区兴建的祠堂不仅表达着民众对于宗教礼制的大力推崇,还体现着社会民众的宗族情感和文化价值观念。潮汕祠堂建筑在近代所采用的装饰技法主要有浮雕、镂雕、沉雕以及圆雕等,并且还将多种装饰技法结合使用。而祠堂中所装饰的各种题材包含有飞禽走兽和神仙故事等,在装饰色彩上更是煞费苦心。潮州地区宗族祠堂采用精美的装修工艺,不但展示了装饰工艺的精湛技艺,而且还展示了潮州地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及中原文化,是当前潮汕地区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习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宗族祠堂还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上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祠堂建筑装修的工艺充分体现了潮州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风俗习惯,已然成为宣传思想价值观念和人文理念的重要工具,受到潮汕地区民众甚至是广大社会民众的普遍欢迎。
四、结语
总而言之,潮州地区素有“中原文化典橱”的荣誉称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中原传统民族文化和人文理念逐渐成为潮州经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潮州地区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潮州祠堂建筑的结构和规模以及装修工艺等都体现着潮州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人文理念。作为潮州地区的重要建筑物,宗族祠堂在传扬潮州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上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潮州祠堂建筑特点有助于解读潮州地区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杜龚.潮州石雕“国”纹样的文化解读[J].美术观察,2015(06).
[2]李小军.潮州木雕与漆画技艺的关系及演进特征探析[J].装饰,2015(07).
[3]李哲扬.潮州传统大木构架建构方式考察(上)[J].古建园林技术,2015(01).
[4]廖春花.潮州古城区的地方性表述[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05).
[5]郑振强.潮州文化与潮州工艺[N].潮州日报.2012-08-02(C02).
[6]潮州市文物旅游局.潮州太平街义兴甲巷:古街通千秋[N].中国文化报.2011-04-13(005).
2013年3月,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理事长陈凯联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中华遗嘱库”,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的遗嘱登记和保管服务,用一整套合乎法律规定的程序,确保遗嘱的真实性。目前,登记中心预约的老人已经排到了2016年。
在此之前,陈凯是一名成功的商业律师。2007年开始进入被称为“死亡沙漠”的继承法领域。之所以有这样的比喻,是因为这个领域不被社会关注,相关的法律服务和研究都比较薄弱,相关案件占民事案件不到4%,但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纠纷却特别多。
陈凯认为,中国还是人情社会,走向法庭的还是很少一部分。90%的案件通过调解解决,但调解过程中会有很多波折。“这种纠纷对家庭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不仅破坏这一代的和谐,下几代的联系都会断掉。我始终说这是家庭不能承受之重。”接受慈传媒《中国慈善家》采访时,他认为,对每个人来说,写好遗嘱是对家庭的责任。
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他观察到,国外更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他们认为,父母的财产应由父母来安排,而中国人觉得,父母的财产天经地义就是儿女的。国外家庭之间的关系更纯粹。“遗嘱对国民的心理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遗嘱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尊重人权,这就是走向民主和法治的第一步。”
陈凯的父亲并没有给他留下任何遗嘱,只留下一句话—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在他大学刚毕业那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当时距离他领第一个月的工资还差6天。“如果他再能坚持一段时间,等我领到人生的第一份工资,给他买一份礼物,对他和对我来讲都是不一样的。”后来参加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想,要是父亲在的时候,还能给他一些指导,但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陈凯认为,遗嘱库在用于遗嘱存放的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在制定国家政策,比如遗产税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此外,他更为看重的是,遗嘱库可以成为中国人家庭传承的博物馆。500年后,当所有人进入城市,乡村不复存在的时候,遗嘱库就成为大家追溯祖先的祠堂。“每个人的祖先可能是普通人,但是他对生活的感悟,是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贺卫方知道他要做这件事,帮他到哥伦比亚大学复印了一份英文版的胡适遗嘱。陈凯记得,其中提到,胡适从大陆离开的时候,有100多箱书籍没有带走,留在北大图书馆。胡适在遗嘱里声明,这些书还是他的,等到北大的自由精神回归的时候,再捐赠给北大。陈凯觉得,每个名人的遗嘱汇聚起来,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精神财富。
陈凯的微信签名中,有一句《钱氏家训》里的话—“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利在天下,就会聚拢天下的能量。”陈凯说。
大家好!孟冬初寒月,渚泽蒲尚青。今天,正值二零一七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我们沈氏宗亲欢聚一堂,欢庆河西岸沈氏宗祠修建落成典礼。这是我们江南沈氏宗亲的一件大喜事,预示着宗族的兴旺与发达,也为地方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我们作为沈氏宗亲,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在这里,我向河西岸沈氏宗祠的修建落成表示最最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沈氏宗祠落成庆典的各级领导、各地宗亲代表、族中各支代表以及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俗语说: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追本溯源,乃为人本分。我们江南沈氏家族和全国沈氏家族,源于同宗,开基于华夏上下,立族于大江南北,折射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一脉相连,历史悠久,情同手足,互敬互爱,荣辱与共。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文档中,可以查找到沈氏历代祖先的斑斑足迹。沈氏先祖曾经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中,持久地独领风骚,指点江山,演绎过无数壮观的历史画卷。
筹建祠堂,是我们沈氏宗族盼望已久的心愿。自2010年设想筹建宗祠以来,我们整个宗族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在七年多时间里,集全族之力筹资1100余万元,修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新祠堂。从奠基到竣工历时七年多,应该说工程建设非常不容易。在宗祠的建设过程中,理事者不负众望,联络宗亲,制定方案,筹措资金,督促建造,劳心劳力。理财者凡事具细,精心打点,钱尽其用。智者尽其心,艺者尽其才,劳者尽其力,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各个宗亲对先祖圣德的深情。在这里,我要向为修建宗祠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宗亲们表示感谢,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眼前这座规模宏大、施工精良的宗祠。
各位宗亲,沈氏一脉,源远流长。我们同是沈氏后裔,身上都有肩负传承沈氏优良传统及振兴沈族的历史使命。通过祭祀祖先、敬祖教悌,利用姓氏血缘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形成内部的同心力和凝聚力,激励后一代奋发向上树立远大志向。对构建和谐社会、为海内外宗亲寻根问祖、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兴建宗祠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宏伟伟业!最后,我祝愿今天落成典礼胜利举行,沈氏宗亲同脉同心同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镇代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师生们:
你们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热烈祝贺我镇石窝镇中心小学60周年校庆暨新教学楼落成庆典活动,这是我镇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件盛事,它凝聚着各级领导的期望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与支持。倾注着全镇父老乡亲和全校教职工的心血。在此,我代表石窝镇党委、政府对今天前来祝贺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关心支持我镇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全镇父老乡亲、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石窝的教育事业,日新月异,成就辉煌。在上级领导的关注,社会各界人士、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一年一台阶,成效显著。每一个学校到有新项目,每一个学期都有新的变化。校园越来越亮丽,教师工作越来越勤快,学生学习越来越有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今年我镇考上玉林高中4人,考上北高60多人,创历史新高。这成绩的得来,是在座的领导、嘉宾、教师、同学、石窝镇人民的心血凝成的。我作为镇党委书记再次感谢你们。
今天,石窝中心小学新教学楼的落成,又为石窝教育增添新的新景,为石窝教育谱写新篇。我期望:在新的环境中,我们的教职员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全体同学们要珍惜大好时光和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德才兼备、敢攀文化高峰的一代新人,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材。再创石窝的新辉煌。
宗祠的文化精髓
祠堂作为宗族社会的标志,是徽州历史发展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理论渊薮和文化精髓深深地烙刻在徽州的每一处村落。徽州祠堂最初源于华夏民族的“家庙”与“宗庙”礼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和“仁”的道义精髓。翻阅徽州宗祠史,儒家文化的斑斑印记镌刻其中,尤以朱熹所著的《家礼》堪称代表。朱熹原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是儒学的集大成者。徽州宗祠巧妙地融汇了程朱理学思想,秉持经学、儒学一以贯之,兼具巫觋、傩礼、祭祀等远古风尚,凝聚于宗祠文化之中。
“聚族而居”“安土重迁”的意识犹如血脉之源,铭刻在每一个徽州人的心中。徽州宗祠成为游子思归、守望相助的精神寄托,是“崇孝”“尊礼”“祭祖”“寻根”的场所,发挥着劝慰人心、教化宣导、轻利重义的作用。徽州宗祠萃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维八德”,糅合了逸彩古朴的地域特色,形成了以“忠”“孝”“节”“义”为代表的宗祠文化。
徽州宗祠祭祀中既有外神祭祀,又有主神祭祀,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集中展现。每逢元旦吉时,中堂高悬祖先挂像,燃爆竹迎喜神;上元节时,神庙内张灯演剧;二月二,以鸡豕鱼菽迎土地神,祀于中庭;二月十五,祀越国公;清明日,插柳条,蒸粉饼,扫祖坟;立夏日,祀祖荐新;六月六,祀田祖于田坊;中元节,荐新稻,罗列时馐素食,迎城隍;中秋日,聚于宗祠赏月,品西柚,步月达旦;冬至日,焚香告祖。可见,徽州宗祠不仅要祭祀本族先祖,每遇节庆之日,亦需祭文昌、祭灶神、祭门神、祭土地神等。此外,恰逢婚庆、诞子、嫁女、张榜、出殡等人生大事,亦需入祠拜祭先祖,告慰圣贤。
徽州宗祠除有严苛的祭祀名目外,还有祭祀组织、祭祀礼仪、祭祀歌谣、祭祀戏剧等。宗祠祭祀往往是盛大的集体活动,由族长邀集,全村上下共同参与。族长除商榷要事、公告布施、奉祀享祭外,还要安排在祠堂戏台上举行与祭祖有关的曲艺活动,如“七月中元节祀祖,设盂兰盆会;闰岁则于是月演剧,名目连戏”。祁门新安乡洪家村敦化堂古戏台、叶源村聚福堂古戏台等祠堂古戏台,保存完好,遗留至今。
宗祠的瑰宝:女祠与庶母祠
徽州祠堂集徽州文化、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徽派建筑于一身,用凝重、肃穆的格调诠释了徽州人对“家”与“族”的认知。徽州宗祠品目繁多,既有宗祠、家祠、支祠、房祠等主体祠堂,还有女祠、庶母祠、专祠、行祠等特殊形式的祠堂,从而构成了分类奉祀、布局缜密的格局。
女祠是徽州祠堂系谱中的一大特色。徽州女祠大多坐南朝北或坐东朝西,与宗祠、男祠的朝向恰好相左。较具代表性的有歙县潭渡黄氏宗族的“黄氏享妣专祠”、棠樾鲍氏宗族的“清懿堂”、呈坎前罗氏宗族的“女祠”、休宁县黄村黄氏宗族的“女祠”以及祁门县渚口倪氏宗族的“庶母祠”等。女祠的产生与徽州地域文化有关,徽州社会大多“女主内、男主外”,成年男子婚后需留有子嗣,方可跋涉千里,或考取功名为官,或外出经营为商;女子则留守家中,以孝德侍奉公婆,以耕读传家教育子女。据歙县潭渡黄氏宗族所遗留的《潭渡黄氏族谱》记载,潭渡“黄氏享妣专祠”就是为告慰母慈所立。
明清以降,“奉男主,不祔女主”的现象为之一变,徽州宗族祠堂既奉男主,亦奉女主。据歙县《桂溪项氏族谱》的《供奉神主龛室规》所载,“寝室之制,龛座三间,中为正寝,左右昭穆,始祖以下五世考妣,聿开巨族,泽利后人,神主供奉正中,永不迁动”。休宁县《茗洲吴氏家典》的冬至祭始祖图中,左为“始祖考牌位”,右为“始祖妣牌位”。徽州宗祠中亦有单列祭祀的女祠,清懿堂就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女祠。清懿堂修筑于清嘉庆年间,是棠樾鲍氏家族为祭祀本族女辈先祖所建,与祭祀本族男辈先祖的敦本堂迎面相对,可谓是“乾坤相对、天地相合”,堪称棠樾“双璧”。清懿堂由棠樾盐商巨子鲍启运建造,祠宇架构宏大,装饰炫美典雅,与男祠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庶母祠亦是徽州祠堂系谱中的瑰宝。众所周知,封建礼法极重嫡庶之辨,以正名分。程颐有云“庶母不可祔祠堂,其子当祀私室”,这一原则被徽州世族奉为准则。然而,徽州望族大户之家“三妻四妾”极为普遍,倘若庶母不祔祠堂,子嗣则祀私室,无异于“孤魂野鬼”。每当蒸尝时祭,庶母之子虽大富大贵,却不能在祠堂中祭祀母亲,甚感悲戚。为纾解庶子孝心,徽州有不成文之例规,倘若庶母之子或博取功名、或致富财阔、或嫡母无子,可由庶母之子向祠堂缴纳一定的“入主费”,其母神主即可入祠享祀。尽管徽州各地的诸多宗族家规中,专列有庶母神主“不可祔祠堂”的规定,但休宁县的《茗洲吴氏家典》就载有“庶母不可入祠堂,若嫡母无子而庶母之子主宗祀,亦当祔嫡母之侧”。由此观之,嫡母神主与男祖先的神主一样,共同奉祀在祠堂内;而庶母神主亦可入祠祭祀,但必须居嫡母之侧。
虽然在几近苛刻的条件下,庶母享有了入主祭祀的“权利”,但却仅能享受一代,庶子亡故后,其后人便须将庶母牌位迁出。
祁门渚口倪氏庶母祠是目前可见的庶母祠之一。贞一堂本为倪氏宗祠,庶母祠旁及其右,它的修造与一段尘封往事有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元宵节,倪氏宗祠因舞龙燃放鞭炮惨遭烈火而焚,“柱折梁倾,玉石俱碎,付之一炬”。族人见此,面面相觑,惊愕不已。富商大贾倪尚荣向全族倡言,“吾族虽贫,而子孙繁衍,众志成城,出资出力,各尽乃心”,遂首捐巨赀,议复重建,族众翕然。倪尚荣携全族之力,两阅寒暑,未待大局甫成之日,却不幸作古。其侧室金、王二氏承夫遗愿,以纺织资独担两廊、石池工程,竟成亡夫遗愿。金、王二氏之举,全族敬佩至深,倪氏家长撰有颂扬碑,立于贞一堂天池左右。即便如此,按族规,二氏亡故后,仍不能进贞一堂。倪氏宗族为旌表其功,遂在侧旁建庶母祠,以奉祀金、王二氏神主。
宗祠的臻品:呈坎宝纶阁
“祠堂高耸郁云烟,松柏苍苍不记年。最爱土风犹近古,苏公族谱范公田。”祠堂的伟岸雄风、恢弘气势,令人赞叹。徽州呈坎村的宝纶阁堪称是徽州祠堂建筑的臻品,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宗祠建筑。
呈坎罗氏源出江西豫章(今江西南昌)罗秋隐和罗文昌一脉,唐末迁至龙溪,遂易名呈坎,乃是呈坎始迁祖。明万历年间的罗应鹤,历任御史、大理寺丞、保定巡抚等要职,深得万历皇帝赏识。罗应鹤为供奉圣旨及收藏御赐珍品,扩建罗氏宗祠,置宝纶阁。
罗氏祠堂处于呈坎村的中心,居于最高处,选址完全遵从“龙脉”“水口”“明堂”等风水因素的要求,将人、自然与宗法联系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人法自然”的思想。罗氏祠堂的建造呈现出内繁外简、格局规整的特点,主体分为三进:第一进为仪门,第二进为大堂,第三进为寝殿,两进之间则为天井。宝纶阁位于罗东舒祠(罗东舒,罗氏宗族先贤,宋末元初著名学者、诗人)的后寝,可谓是整个祠堂建筑的精华部分。跨过第二个天井,映入眼帘的便是宝纶阁。宝纶阁的主体建筑和第二个天井之间以青石板栏杆相隔,青石板上刻有各种花纹,多以几何图案为主。在纵长的青石板栏杆之间,附有4道短台阶,每道台阶的望柱头上均刻有浮雕石狮,其森严气势不言而喻。站在青石板上,厚重、壮观的宝纶阁建筑尽在眼前。
宝纶阁的阁顶和屋檐均采用徽派建筑手法,两层圆弧形屋顶、向上飞扬的檐角饰以青砖,体现出丰富的空间感。与其他古村落建筑不同的是,宝纶阁的木质外檐之下是几十根方形石柱;而在方形石柱之后,又有几十根木质圆柱屹立,两层柱子共同支撑起纵横交错的横梁。这些纵横交错的横梁之上均有彩绘图饰,图案似波斯地毯,又似中式花格子布,虽然历经百年,光彩依旧绚丽夺目。在横梁与柱子的榫卯接口处,附有精雕细琢的莲花木雕、镂空替木和斗拱雀替。值得一提的是,斗拱雀替上面有数个如盛开莲花般的木质花雕,其底部则刻有“似龙非龙”的纹饰。
宝纶阁除了正殿中间的9个开间之外,两侧还有两个楼梯间。透过楼梯间不仅可以俯瞰整个宝纶阁的精美构造,还可以眺望呈坎村的全景,山、水、人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柔和的山水画卷。
【祠堂庆典讲话稿】推荐阅读:
祠堂举办庆典活动10-12
祠堂落成典礼讲稿05-31
祠堂承诺书07-16
搬家乔迁庆典讲话稿10-07
10年庆典讲话11-01
公司周年庆典讲话稿06-25
开业庆典讲话材料06-17
农村结婚庆典女方家长讲话稿06-22
美容院周年庆典讲话稿05-23
开业庆典政府领导讲话稿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