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实施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劳动教育的实施(精选8篇)

劳动教育的实施 篇1

总体原则:

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充实劳动教育内容,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强化课程考核,促进劳动教育及其活动落到实处。

适用范围:

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

课程内容设置:

(一)课程定位与学分管理

1、《劳动教育》课程定位

《劳动教育》中的劳动定位为公益实践性质,是以学生行政班级为基本单位组织开展的集体性的劳动教育活动,课程内容分为理论教育和劳动实践(体力或脑力)两部分。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相关内容

将现行的20xx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公益劳动》更名为《劳动教育》课程,由“理论教育”和“劳动实践”两部分组成;在现行的20xx版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公共课程模块”中增加《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修课要求为必修。

3、学时与学分设置

本科生《劳动教育》课程1.5学分,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教育”为12学时,劳动实践为36学时;

专科生《劳动教育》课程1学分,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教育”8学时,“劳动实践”为24学时。

4、修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测评实施办法

将现行的《青岛滨海学院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测评实施办法》中综合测评成绩计算公式修改为:综合测评分=德育成绩×30%+学业成绩×40%+体育成绩×10%+美育成绩×10%+劳动成绩×10%。

(二)教学内容与实践安排

教务处负责组织编写《劳动教育》教材(讲义),制订课程标准,组织开展理论教育;学生处负责制订《青岛滨海学院学生劳动实践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劳动实践。

1、理论教育

形式:课堂理论教学。

学时:本科生:2学时/第1―5学期,1学时/第6―7学期;专科生2学时/第1―3学期,1学时/第4―5学期。

安排时间:每学期第一周。

教育内容:组织开展国家相关法律、劳动知识、劳动安全、劳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学习劳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讲解学期劳动计划与安排等内容。通过组织动员教育,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自觉遵守劳动安全法规。

2、劳动实践

形式:集体性的劳动(体力或脑力)教育活动。

学时:本科生:6学时/第1―4学期,4学时/第5―7学期;专科生6学时/第1―2学期,4学时/第3―5学期。每次劳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次按1学时计算。

安排时间:每学期,在“理论教育”课后即可实施。

教育内容:以学院(部)为主导,由班主任、辅导员或学生干事指导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和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如校园环境卫生清洁、学雷锋活动、校内外公益劳动、服务校级或学院(部)级大型活动(迎接新生活动、校园招聘会、校内学术会议、校内展览会、运动会、校内植树绿化、公共设施维护、校内防台风及台风后救灾等);也可用智力帮助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社区等完成产生价值的活动或项目,如:分析、统计、调研、设计、决策、组织、运筹等(详见《青岛滨海学院学生劳动实践实施方案》)。

教学组织管理:

任课教师:

《劳动教育》任课教师由班主任、辅导员或学生干事担任。学校统一组织岗前培训,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计划安排,落实课程内容。

任课教师每学期制定《劳动教育》教学计划,拟定教学目标,规划劳动任务等。(《<劳动教育>教学计划表》见附1)

在实施中,针对劳动任务特点,任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特点和个别差异等情况,妥善分工;在劳动前进行安全教育,明确劳动纪律及安全措施;任课教师按照教学规范做好学生考勤工作。学生要按照教学要求积极参加劳动,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劳动任务,每次劳动后要及时进行总结。

每学期课程教学结束,任课教师要对整个学期《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填写“《劳动教育》教学总结表”,分享交流教学心得,对学校完善《劳动教育》提出意见建议。(《<劳动教育>教学总结表》见附件2)

课程考核:

“理论教育”部分由教务处负责组织考核,实行“卷一”方式考核,试题从试题库中抽取。

“劳动实践”部分由学生处负责组织考核,实行“卷二”方式考核。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详见学生处制订的《青岛滨海学院学生劳动实践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的所有考核结果要按照教务处的相关要求适时录入正方教务管理系统。

其它要求:

教务处、学生处、各教学学院(部)等相关单位每学期必须将劳动教育及其实践活动列入本单位的工作计划。

学校各职能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和协助教学学院(部)组织好学生进行集体劳动,学校将此项工作列入二级单位年度考核内容。

劳动教育的实施 篇2

一、惩罚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在心理学的学派中, 对惩罚有较深入研究的是以斯金纳、格思里为代表的联结主义学派, 他们是继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之后继续研究学习及其内部规律的心理学派。

在谈论惩罚时, 桑代克早期的观点是:凡是一种刺激—反应的联结产生的是满意 (奖) 的反应, 则学习者乐于重复这种反应;反之凡是这种联结引起的是烦恼 (惩) 的反应, 则学习者力求避免这一反应。这就是对学习行为影响极其深远的效果律。

但是有人就提出疑问——外部强化是否能完全解释所有的学习行为呢?认知派认为, 学习既然是一个认知加工的过程, 那么奖励和惩罚同样, 也需要认知与加工后才能作用于学习行为。显然, 强调内部动机是认知学派的重要理论基础。

虽然各个学派在惩罚教育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无论是关心结果的联结派还是注重过程的认知派, 有一点是达成了一致, 那就是惩罚的作用, 只是在方式方法上以及影响程度上需要做进一步的验证。

二、学校教育中对惩罚的误解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 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也可以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从而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1. 惩罚并非体罚, 体罚之害使“惩罚”蒙上阴影。

曾经据《中国教育报》报道, 在“关于惩罚的认同度”的调查中, 有7%的教师和35%的家长认为惩罚就是体罚, 而那些持否认态度的教师和家长在遇到“麻烦”时, 惩罚的手段也未脱离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范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规中明确规定, 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但体罚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段是有些老师的不二选择。笔者在百度上输入“体罚”二字, 瞬间出现了5521个来自于全世界各个地区的视频, 辱骂、罚站、罚跪为轻量级, 甚至出现脱裤打屁股、在脸上刻字甚至棍棒相加的超级惩罚手段。

无疑, 这种惩罚在学校教育中的泛滥是致命的, 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这种惩罚方式摧毁了孩子的人格系统, 这种带有报复性和故意性的惩罚对于学生的内心影响是终身性的。这种体罚不是惩罚, 而是残害。

2. 惩罚不是学校教育的高压线。

真正好的教育不是无视孩子的天性, 而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孩子去体验、分辨人性的善恶、人格的积极与消极, 从中学习如何面对人生的重重苦难, 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心智, 完善人格。教育的本质是引导, 而不是过于靠外部的压力, 剥夺孩子的犯错的权利。科学的教育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包括犯错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该为他们的自由“买单”, 孩子有犯错的自由, 那么教育也有责任让他们在自由中茁壮健康地成长, 而这个责任可以由惩罚来体现。

三、学校教育中实施惩罚教育的真谛

1. 爱是惩罚教育的不二法则。

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对爱的定义独树一帜:爱, 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换言之, 付出爱的努力, 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 自己也同样获益。

教师实施惩罚的前提是学会对学生“真爱”。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美好感情, 爱的本质是平等的, 是无条件的, 是一种完整的接纳。同时, 爱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必经之路。爱的需求有两种, 一是施爱的需求, 二是被爱的需求。爱是提升学生自我价值最快的途径, 也是教育的起点。惩罚要从这个起点出发, 再回到这个起点。爱的有无是由被爱者决定的, 如果老师的惩罚从爱出发, 没有让学生体验到是一种爱, 那么学生对惩罚的理解就会偏颇, 惩罚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惩罚的职责是保护爱的实施, 是爱的真正体现。教育家巴特尔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 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了的春风, 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2. 让惩罚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犯错是人们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有人甚至认为它才是学习的真谛, 只有在犯错中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才能降低对犯错的焦虑, 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 要给学生自我申述的机会, 因为老师的判断不会总是正确的。

与此同时, 犯错被允许, 但犯错后的行为修正更加重要, 惩罚的目的不是要伤害学生, 而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成功, 在爱的大背景下, 惩罚就能够被大家接受和认可, 惩罚就会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3. 爱的教育同样需要惩罚。

学生都是一个需要被尊重价值并保护权利的主体的人, 他期待在科学引导、正确影响下健康成长。面对学生错误, 应该参考以下几个程序来进行。

首先, 确定是否与该学生建立了相互信任的爱的关系。其次, 依据对学生的了解与分析, 对其错误进行归因。再次, 运用心理学知识, 判定学生是在什么层面对错误无法进行修正, 如果是在习惯层面, 那么就要从改变学生的行为感受开始进行心理干预。如果是观念层面, 那么要实施思想教育或惩罚进行惩戒。惩罚是阻断力量不是动力, 在这个惩罚的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尊上进的情感需求, 刺激学生从内部进行自省, 只有当惩罚与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结合时, 才能变成动力, 从而“知耻而后勇”。最后, 惩罚是一种手段, 不是目的, 判定惩罚是否有意义, 要看目的与行为是否一致, 如果没有达到惩罚效果, 那么, 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作出改善。

实施教育戏剧的做法 篇3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高祥荣、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天虹在《外国中小学教育》第6期上撰文认为,教育戏剧是将戏剧应用于学校课程教育的一种统称,即把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获取知识,在相互交流中观察发现、创新思维。目前,我国的教育戏剧还处于尝试和起步阶段,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探索和实践。第一,教师多组织学生观摩优秀经典的戏剧戏曲,让学生熟悉戏剧艺术,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课程,让戏剧走进校园。第二,将戏剧从艺术学科渗透到其他学科,以戏剧的结构、要素来构思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方法,除了语文、历史课程外,数理化课程也可以运用戏剧元素。如上物理课时,教师可以以科学家牛顿为例,讲述万有引力等力学规律;上化学课时,可以让学生扮成各种化学元素,相互争论谁的作用大,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公式的理解。第三,完善教育设施,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场地,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包括对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的成效评估。第四,教育戏剧的教案可以设置成“模块+课件”形式,即标准化和灵活性相组合教案范本,供不同层次的学校和教师选用。

nlc202309090655

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4

(一)一、单项选择题

1、课程具有几种典型的定义,以下不属于的是()A、学习科目或教材 B、培养人的计划 C、一切学习活动 D、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2、西方曾出现过许多课程模式和有特点的教育方案,其中较为著名的有()A、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直接教学模式 B、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伊斯科普课程

C、以上两项全是 D、只有B选项

3、“在地方人民政府举办幼儿园的同时,主要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园。”这一幼儿教育的发展方针是在哪一年提出来的?()

A、1979年 B、1956年 C、1968年 D、1988年

4、陈鹤琴将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称为()A、“五指活动课程” B、“活教育体系” C、“整个教学法” D、“做中教,做中学”

5、“教师创设环境的过程中,一直在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让幼儿参与玩具、材料的投放。”这是在遵循什么原则()

A、发展适宜性原则 B、安全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开放性原则

6、作为带班老师一般要能够制定以下几种工作计划()A、班级学期、月计划、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计划

B、班级学期、月计划、周计划、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计划、具体活动计划 C、班级学期、月计划、周计划、具体活动计划

D、班级学期、月计划、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计划、具体活动计划

7、“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属于()领域的内容。A 科学 B 社会 C 健康 D 语言

8、以下是几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其中是属于实践类的是()A、游戏法 B、描述法 C、范例法 D、演示法

9、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包括()A、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B、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C、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D、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小结部分、结束部分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幼儿园常用的直观手段的是()A、游戏直观、操作直观 B、电化教具直观、语言直观 C、实物直观、模具直观 D、动作直观、实物直观

11、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内容不包括()A、教育活动评价 B、幼儿发展的评价 C、教育设施评价 D、幼儿听说能力的评价

12、()是中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专家,他依据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理论”。

A、陈鹤琴 B、张雪门 C、张宗麟 D、陶行知

1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涵是以()为手段,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A.艺术 B.语言 C.音乐 D.美术

14、()目标关注活动结果。A.生成性 B.预设性 C.行为性 D.过程性

15、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内容 B.教育目标 C.教育手段 D.教育评价

16、社会要求与()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A.幼儿生理心理发展需要 B.教育机构 C.政府 D.父母

17、主体活动性原则要求幼儿园教育以活动为主,并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这里的活动主要指()A.教师预设的活动 B.幼儿主动积极的活动 C.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 D.幼儿自选的游戏活动

18、一个正方形能不能变成两个图形?怎样做?教师让幼儿试一试。此例运用了()。

A.示范法 B.游戏法 C.观察法 D.操作法

19、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A.购买大型玩具 B.安装塑胶地板 C.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 D.选择较清静的场所 20、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

A.同龄人 B.社区人员 C.家长 D.教养员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活动计划可保证教育过程的连贯性

B.制定计划时要分析下一阶段教育任务的执行完成情况 C.制定教育活动计划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对幼儿进行评估 D.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要遵循全面照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22、充分考虑幼儿之间的“智力类型”的差异体现了()A.科学发展性原则 B.思想教育性原则 C.趣味直观性原则 D.主体活动性原则

23、下列属于抽象表达的是()A.朗诵 B.表演 C.绘画 D.创造性游戏

24、教师给幼儿讲了小马过河的故事,问幼儿:“在回家的路上有小水坑挡住了去路,你该怎么办?”这体现了()A.趣味直观性原则 B.思想教育性原则 C.启发探索性原则 D.艺术创造性原则

25、教师教《粗心的小画家》“画只螃蟹四条腿,画只鸭子小尖嘴,画只小兔圆耳朵,画只大马没尾巴”时,依次出示小画家画的动物图片,此例运用了()A.演示法 B.练习法 C.记录法 D.讨论法

26、运用范例法正确的是()A.范例越多越好 B.教学范例越大越好

C.范例难度高于幼儿实际水平D.范例要色彩鲜艳,形象突出,具有典型性

27、在《金色的房子》故事教学中,教师教育幼儿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体现的原则是()。A.科学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思想教育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8、语言类方法的特点是()A.便于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B.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 C.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不利于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

29、教师在确定了“认识青蛙”的活动目标后,又因为幼儿对蚯蚓更感兴趣而做了调整,这种做法反映了()A教师太随意,不负责 B教育目标要及时调整 C要科学分解教育目标 D教育目标要涵盖全面

30、不属于讲述法运用要点的是()

A.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讲述,及时给予鼓励 B.讲述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C.讲述要用儿童化语言让幼儿听懂 D.幼儿讲述时教师要多加指点

31、教师让幼儿摸一摸、尝一尝认识“冰是滑溜溜、凉丝丝的”,此例运用了()A.讲解法 B.观察法 C.练习法 D.谈话法

32、教师分别把勺子放进盛水和牛奶的杯子里,验证“水是无色的”。此教学活动片断运用了()。A.演示法 B.示范法 C.范例法 D.欣赏法

33、教师逐一出示纸盒做成的三辆汽车,引导幼儿思考纸盒还能做什么。此例采用的是()

A.讲解示范法 B.观察与范例相结合 C.操作练习法 D.观察与谈话相结合

34、教师利用饮料瓶、烟盒、瓶盖等废旧物品装饰布置活动室,这遵循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A.参与性原则 B.开放性原则 C.经济性原则 D.发展适宜性原则

35、()是中国化、科学化幼儿教育的奠基人。A 陈鹤琴 B陶行知 C 张雪门 D 泰勒

36、教师与家长沟通最简便、最经常、最及时的方法是()。A 家长会 B 亲子活动 C 家访 D 个别交谈

37、故事角、积木角、戏水区、自然角等属于()活动。A 生活活动 B 游戏活动 C 教学活动

38、老师的微笑、点头、抚摩、搂抱、蹲下与幼儿交流,属于()。A 言语的沟通方式 B 非言语沟通方式

39、可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运用的方法是()。A 演示法 B 观察法 C 示范法 D 欣赏法

40、()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种因素的差异和变化,机智、灵活、富有创造性地组织活动。A趣味性 B灵活性 C启发性

41、通过口头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保持持久的注意力的语言是()A、启发诱导语 B、激情激趣语 C、评价勉励语

42、察言观色是教师的()技能 A、演示 B、观察 C、评价

43、()原则是指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A、科学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思想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44、幼儿表现能力的培养,首先的任务是培养()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创造力

45、屈、伸、转等动作属于()A.原地动作 B.行进间动作 C.基本活动技能动作 D.体操动作

46、为歌曲编配动作,这是幼儿()的体现。

A.音乐理解力 B.音乐表现力 C.音乐创造力 D.音乐想象力

47、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时间,大班一般不超过()分钟。A.10 B.20 C.30 D.35

48、教师说出秋天,要求幼儿接一句表明秋季特征的短句如“树叶枯黄”等,这游戏属于()A.实物游戏 B.图片游戏 C.口头游戏 D.情景性活动游戏

49、认识10以内序数,这是()的教育内容。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50、活动室、活动角、活动区的各种教育活动属于()A.集体教育活动 B.自选教育活动 C.个别教育活动 D.幼儿自发活动

二、多选题:

1、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A、健康领域的教育内容 B、科学领域的教育内容

C、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 D、语言领域的教育内容 E、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包括:()

A、年龄发展的适宜性 B、个体发展的适宜性 C、文化的适宜性

3、五领域教育活动模式是指:()

A健康活动 B社会活动 C科学活动 D艺术活动 E语文活动

4、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A、口语类 B、直观类 C、活动类 D、评价类 E、环境陶冶类

5、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A动作和行为练习B、口令信号法 C、感知体验法 D、情景表演法

6、幼儿在园的活动分为()。

A、一日活动 B、游戏活动 C、教学活动 D、实践活动 E、生活活动

7、组织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一般有()。

A、集体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区角活动 E、游戏活动

8、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设计与编排应从()入手。A、从兴趣入手 B从经验入手 C、从教材入手 D、从联系入手

9、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是()

A.依照相关的政策法规 B.遵循教育的总目标 C.反映社会的要求 D.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 E.幼儿的兴趣

10、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作为起点进行设计()A.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过程 B.可以用的环境和材料 C.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D.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 E.他人的活动方案

11、区角活动中的探索区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自然角 B.建筑区 C.表演区 D.益智区 E.沙地区

1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A.广泛性和启蒙性 B.趣味性和游戏化 C.综合性和整合性 D.随机性和潜在性

1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类型主要有()

A.预先设计 B.整体设计 C.反思设计 D.临时设计 E.分段设计

14、生活课程具有哪些特点?()A、综合 B、体验 C、自然 D、真实

15、在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包括在语言领域中的?()A、普通话 B、理解能力 C、感知能力 D、表达能力

16、在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包括在社会领域的? A、创新能力 B、社会交往 C、品德行为 D、个性特征

17、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B.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D.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18、下列评价中,属于对学前儿童科学发展评价的是()。

A.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 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

C.学前儿童科学方法及能力的评价 D.学前儿童科学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19、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

A.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B.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

C.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20、在创编科学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

A.趣味性 B.开放性 C.活动性 D.科学性 E.规则性

三、判断题

1、()幼儿科学教育的重点在于让幼儿多掌握科学知识。

2、()幼儿来园后、离园前的自由活动时间里,主要是集体活动。

3、()教育活动中,最好几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4、()因为幼儿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所以幼儿园教育等同于小学教育。

5、()教师需要给予幼儿以鼓励、支持、宽容、理解、尊重。

6、()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7、()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国际教育界带来了革命的启示。

8、()如果一项活动能使处于中上等水平和能力的幼儿主动完成,此项活动就是有价值的。

9、()由于活动区的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游戏,因此游戏的内容、材料都不需要教师提前准备。

10、()五大领域在幼儿身心发展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11、()幼儿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新和创造性的工作。

12、()为了让幼儿感觉到幼儿园活动的快乐,教师应多顺从幼儿。

13、()为了发展幼儿的秩序感,玩过的玩具应放回原来的位置。

14、()多元智能课程的核心是注重全面发展。

15、()由于人与人之间有着很大的个性差异,因此每个人具有的优势智能是不同的。

16、()陈鹤琴提出的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主张,仅适用于当时的国情,对我国目前幼儿教育工作没有什么价值。

17、()自由游戏活动是幼儿的交往活动,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8、()在幼儿园阶段必须训练幼儿书写文字的技能。

19、()蒙氏教育中强调,教师应直接指出幼儿的错误以帮助他们尽快改掉错误。

20、()教育目标评价是上级行政部门对幼儿园工作的检查评价标准,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1、()健康包涵身心层面的健康。

22、()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是智力发展正常。

23、()有利性是高级水平的幼儿健康行为的重要特征。

24、()“初步掌握刷牙方法。”,从表述方式上看,这属于教育目标。

25、()幼儿基本体操主要包括徒手体操和模仿操两大类。

26、()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生活教育和健康教学活动。

27、()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活动器械和自由开展活动,这种户外体育活动的类型属于集体封闭式。

28、()科学活动比较注重幼儿的小组活动、个别探究活动,这就意味着集体教学没必要了。

29、()科学的内涵应包括科学态度、科学过程与方法、科学知识三要素。30、()教幼儿按物点数要注意到幼儿有从手口不一致到手口一致的过程。

31、()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是小班的主要观察活动形式,是观察的基本类型。

32、()向幼儿解释长方体可以这样说长方体有六个面,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33、()教师应该顺应、支持幼儿提出问题,并准确判断和利用其教育价值,及时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34、()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是按物点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群点数。

35、()科学活动比较注重幼儿的小组活动、个别探究活动,这就意味着集体教学没必要了。

36、()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让幼儿获得全面的认识。

37、()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能力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38、()幼儿学习6的组成可以这样表述:5加1合起来是6,4加2合起来是6„

39、()儿歌就是幼儿歌曲。

40、()音乐的基本功能是审美的功能。

41、()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总目标是分别从认知,情感态度,操作技能这三部分提出来的。

42、()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是选择教育内容的依据。

43、()由于幼儿园经济条件差,所以创设环境时必须考虑经济性原则。

44、()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就是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45、()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关系属精神环境创设。

46、()幼儿园环境是专为教师提供的。

47、()科学发展性原则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只强调活动结构科学合理。

48、()观察法只适合在幼儿园进行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

49、()运用练习法时方式要多样。50、()幼儿园封闭的环境利于搞好教育。

51、()幼儿园墙饰的位置要高于幼儿伸手可触的位置,只让幼儿观赏不让幼儿参与操作。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ADAC 6-10 BCAAB 11-15 DBCCB 16-20 ABDCC 21-25 CADCA 26-30 DCCBB 31-35 BABCA 36-40 CBBBB 41-45 BBABD 46-51 BCDBD

二、多选题

1、ABCDE

2、ABC

3、ABCDE

4、ABCDE

5、ABCD

6、BCE

7、ABCD

8、ABCD

9、ABCD

10、BCDE

11、ADE

12、ABCD

13、ACD

14、BCD

15、ABCD

16、BCD

17、ABD

18、ACD

19、ABC 20、ACDE

三、判断题

1-5××√×√ 6-10√√××√ 11-15√××√√ 16-20 ×√××√

素质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实施 篇5

我叫郑曾洋,中文本科学历,2002年被聘为中学一级教师,2003年被评定为郾城县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转换教育思想,认真学习新课标,大胆探索新的教法、学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我取得了一点成绩。下面就简要回顾以下我在课改之路上的浅浅足迹。

一.坚持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坚持把“空间”还给学生,以学生的主动探知代替教师的苦心讲解。为此我构建了有助于提高语文素质(包括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活动框架:

1.开展课上2分钟讲话活动。具体操作:按学号顺序,每次一人,无一例外。先由教师命题:如《自我介绍》《我的座右铭》《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等;还有讲一则成语故事或是一则笑话。到初初二练习讲话由教师命题变为同学命题;然后加大难度,进行即兴发言的训练。

同学们对2分钟讲话非常热心,每个同学都认真谁备,所下的功夫不亚于一次口试。因为这是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是培养锻炼自己胆量和技能的机会。有一个最怵讲话的同学,每次轮到他格外投入,把讲稿背得滚瓜烂熟,提前在实里“演习”,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主动找讲话好的同学帮自己找毛病,不断地改进讲话的口气、语态、和表情,进步很快。

2.一分钟改病句活动。具体做法是:每节课在2分钟讲话结束后,由另一名同学将他课前抄在黑板上的病句加以简要评析,每课一人,轮流进行。这项活动的作用是:一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能培养学生纠正病句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经过训练,同学们掌握了常见病句的类型有及纠正方法。许多同学的作文语病现象也较以前大为减少。

3.3分钟朗读训练。具体操作:每课一人,轮流进行,或朗读全文(短文)或朗读片断。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好语调和节奏,还要读出感情。通过朗读训练,一是培养读书习惯,在熟读中掌握文章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艺术;二是通过带表情的朗读,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决不能安照应试教学那样把一篇文章“肢解”后,让学生去默字词,去背课后练习答案。语文课应该是语言艺术美的欣赏课。只有注重朗读教学,激发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质。

这种课上朗读活动又延伸到课外的阅读活动,班里许多同学订阅了《读者》《散文》等刊物,把一些精彩的诗文抄录下来,不时朗诵,品味;不少同学还在作文中模仿运用。由于加强了朗读训练,同学们书面表达能力也有的较大的提高。

4.写一种全新的“刊物式”的课外笔记。具体操作: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笔记本,根据自己的志趣为自己的“刊物”起个名字,如“霞光”“小溪”“启明星”“七色花”“丑小鸭”等。然后根据我规定的四项基本内容再设计“栏目”。这四项内容是: A每日摘抄一句格言或警句;B每周写一篇观察日记或“放胆文”,选材、题目及体裁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即写什么都行,只要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特别欢迎写新鲜的东西;C每周写一篇由老师命题的小作文;D每周写一篇读后感。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创造性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栏目,如“人生启迪”“社会广角”“校园风景”“书海漫游”“美的欣赏”“幻想天地”“快乐创作”“开心果”“小幽默”等等。加上精心绘制的彩色插图,确实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这些“刊物”式的课外笔记,从设计绘画到撰文书写都由每个同学独立完成,他们既是记者又是编辑。每周平均写2千字,一个学期3万余字,一本写罢再写一本,一本比一本厚,一本比一本精彩,个别习作特长生到初三上学期已写到20万字。

课外笔记的写作,不仅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而且对提高同学们其他方面诸如文化艺术素质、意志毅力等心理品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摘抄格言警句一项,能促使同温室们从自己喜欢的格言中,体悟人生的哲理,寻找生活的指针,以鞭策自己,塑造自我。课外笔记第二项内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在这里,同学们既可以有生活的速写,对生活的见闻加以评论,也可以进行高层次的文学创作。全班三分之二同学都写了科幻小说,有的还写了解童话、寓言、小品,还有不少同学做了诗歌、散文的创作尝试。

5.开展课余剪报、做读书卡的活动,以培养治学的良好习惯。具体操作:要求每人准备一个剪报本,准备活页的卡片;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剪报,如何做读书卡,学会积累资料。每学期检查一次,并将成绩列入语文成绩的评估之中。不少同学由于坚持剪报、坚持做读书卡片,促进了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养成了积累知识的习惯,学会了积累知识的方法。

二.开设并上好活动课程 活动课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上好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每周用4课时指导学生学习统编教材,挤出1课时搞活动,如开展讲话训练、朗诵训练、文学欣赏与创作等多项语文活动。通过组建文学社、读报小组等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增加主体活动的广度和力度,使课内课外相辅相成,协调并进,形成“大语文”的学习环境。

一堂成功的活动课,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素质。如我搞过2节“争当小编辑,学做主持人”的活动课。先让学生在课外笔记本上为少年朋友或学龄前儿童编一套8分钟的广播节目稿,然后在活动课上以小主持人的身份现场表演。结果全班同学都写了1千多字的广播节目稿,形式新颖,加上自己配置的音乐,很有点“现场直播”的味道。

活动课的开设,打破了应试教育的桎梏,它陶治了学生情操,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三.加强学法指导

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法的改革。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教法的改革,强化学法指导,力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每学期的语文起始课,我都讲语文的重要,再讲如何学习语文的科学方法。每次期中考试前,我都让学生自己出一份试卷,出题前我把出题的原则和方法教给学生。许多同学在课外笔记上以《这次考试我出题》为题写了自己第一次出试卷的感受。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一次“特殊的作业”,既新鲜又有趣,体会到了“答题难,出题更难”。通过出试卷,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梳理知识,分析总结,锻炼了思维能力,真正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再如作文教学的改革,我把“命题”的“大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命题;我还把批改作业的“专利”交给学生,指导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每次作文后先由小组讨论,大家评议,轮流写评语,搞评析。同学们在参与批改作文的活动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改作文,如何写文章,而且学到了如何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悟到了“熟能生巧”“坚持就是胜利”等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人生哲理。

四.对学生语文成绩评估的改革。

传统的应试教学用一张考卷评定学生的成绩,评定学生的语文水平,显然有很大的片面性,是不科学的。应试教育的许多弊端都由此而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语文教学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决不单看一、二张试卷,而是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这种评估的改革,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能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注意学习的激情、意志、毅力等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评估分为“听、说、读、写”4大项,每项又分若干条,如“读”一项就有各种文体文章的阅读以及文学作品的鉴赏,还有“速读”“默读”能力的测定。此外,还有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养成或掌握程度的评定,如作业完成情况,这些都进行分数量化,最后综合为语文学习的成绩。这样分项评分,有助于老师掌握学生语文水平,学生也能便于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花开花落,春去冬来。几年来,我所担任的班级的语文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学年人均习作量达5万字以上,有10多人在市级报刊上发表了习作近20篇,语文学科竞赛、演讲比赛中有10多人次获奖,其中市级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2人次。

由于大胆探索,积极改革,我所教的实验班应试成绩(指每年的期中期末统考)均高于非实验班。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也促使学生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这种“全面加特长”的丰硕成果,正是贯彻落实课改精神的结果。

郾城区商桥一中

郑曾洋

争做课改浪潮的弄潮儿

郾城区商桥一中

赏识教育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 篇6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受教育者的优点,能使受教育者自尊、自爱、自强,从而主动地学习、奋斗并取得成功。

赏识教育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顺应时代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顺应学生心理的成熟过程,以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是一种最具有活力的教育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使其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力量,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成功和最佳发展的一种教育过程。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来实施赏识教育加以论述。

一、赏识教育的作用

赏识教育具备精投人、低消耗、高效益、优产出的功能,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

1、赏识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实现着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服务的人的活动。

从教育的本质可见,要实现教育的目的,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社会发展规律;二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赏识教育正是遵循和体现了上述两种规律,它在教育过程中,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各方面的具有创造性的有用人才。它遵循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着重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学中引人激励机制;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使教师接近学生,走近学生心灵;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培养其自信,激发其活力,让学生找到好感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求知欲、上进心、创造性;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努力,愉快地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获得知识技能,锻炼辩证思维。由于它能够把教育的思路、方法、手段紧密地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不断体现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的原则,而且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而能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有效实现教育的目的,成为一种善待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

2、赏识教育更符合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当代学生,生活在国泰民安改革开放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背景下,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法显露出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他们有理想,有抱负,积极进取,乐于创新,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感情丰富,求知欲强,渴望独立,有一定主见;另一方面,他们也富于幻想,对事物的期望值太高,因而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冲击,特别是面对来自学习、考试、分数、名次、升学、就业等等的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诸如固执、任性、依赖性强、思想波动大、感情用事、自控力差、做事缺乏信心和责任感,看问题片面等等。

因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种本能的烦闷,尤其对保姆式、警察式、监工式的教育、管理比较反感,对空洞抽象的说教非常厌倦,他们渴望尊重、理解和友谊,希望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地翱翔,愉快地学习,幸福地成长。针对学生的这些特征和心理需求,教师只有通过富有人情味的赏识教育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指导学生,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才能激励其求知欲和上进心,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切忌生硬地强制学生去这样做或那样做。同时,要注意创造一种宽松的育人环境,对学生成长中的不足,不能讥讽挖苦,而应承认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鼓励性评价(表扬与奖励)比否定性评价(批评与惩罚)的效果好。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只有赏识学生,才会使学生树立信心,并使他们感到生活的美好,懂得人情的可贵。因此,赏识教育更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需求。

3、赏识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活力,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的。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由于赏识教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以赏识学生为出发点,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长处和进步,以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潜能,把每个学生视为一片有待于开发和进一步开发的土地,视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以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态度;善于尊重学生的意见,使他们不唯书,不唯上,敢于突破古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因此,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心理实验结果表明:一个缺乏激励的人,其能力仅能发挥出20一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到80%以上。

所以,赏识学生对发挥其聪明才智十分重要。如果我们继续延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任其制约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发散性思维,学生就只能是某种思想技术的奴隶,对老师说的不去分析思考,长此下去,我们的学生就会变成思维呆板、不敢创新、不善思考、不会用自己大脑的人,这又如何去担负起富国强民、建设国家的重任呢?因此,要落实“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我们应从长计议,尽快采用激发学生活力的赏识教育,不断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方法的革新,以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有用人才,来完成祖国腾飞、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4、赏识教育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

在赏识教育中,只要教师去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帮助学生,用自己宽厚的爱来赏识自己的学生,相信他真行、真棒,那么,学生定会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机和活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定势,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只有去赏识学生,才能拉近师生距离,从而建立起关爱为本、友情至上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育的目的才会更容易实现,教育的效果也才会更好。

二、实施赏识教育的有效方法

1、赏识教育的前提,是对学生应具有真诚的爱、科学的爱

冰心老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换句话说,即世上没有坏孩子、差学生。无论哪个学生,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必定能发现其自身具有的长处。

即使其做错了事,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字。在爱的情感支配下,才能发现优点,欣赏优点,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出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俗话说:是锥子总会出头的。但如果锥子是放在铁盒子里,而不是布袋子中,它能脱颖而出吗?人的成长同样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无论父母,还是教师,对孩子都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满意时捧上天,成天夸个不停;不理想时,一见孩子就厌烦,气不打一处来。应自始至终充满爱。但爱不是纵容,不是无原则的迁就。爱的内容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断丰富、扩展。科学的爱、真诚的爱应该是包藏着热爱、理解、尊重、信赖、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在内的复杂的情绪体验。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当做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会对其具有情感;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才会增强情感。爱得越深,责任心就越强,教育办法也就越多。真正的爱需要学习,需要在实践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

2、赏识教育强调正面强化,但要讲究分寸

现代西方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很重视对孩子的肯定。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就给予表扬鼓励。他们认为,对于孩子来说,骄傲也会使人进步。表扬经常化,双方都很欣然接受。所以西方的儿童往往显得大方自信。但在中国的一些家长、教师看来,被表扬可能是一种潜在危险,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加剧孩子的不安。要善于发现优点、欣赏优点,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l)不要虚假表扬。表扬和鼓励要求发自内心,要让儿童感到他们是值得表扬的。不要故意去讨好。当孩子发现成人在故意讲好话,会产生抵触情绪。(2)不要笼统表扬。那种不着边际的空泛表扬并不会在孩子心中产生喜悦和激动效应,只会产生疑惑。(3)不要事事表扬。要让孩子逐步体验做事本身的愉快,学会自我肯定,而不是一味希冀得到别人的赏识。(4)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鼓励孩子对自己的行动作出恰当的评价。

3、赏识教育同样强调严格,必要时也有批评处罚

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实施 篇7

一、教师应更新教育思想,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有效实施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 是教师应更新教育思想、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意识到小学语文承担着从基础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它是所有学科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因此, 小学语文教育应以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为指导, 努力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通过语文的学习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实现自我发展, 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进而实现教会学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技能的目标。另外, 教师还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不断发现学生、努力提高学生智商的同时,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商。不但要把学生培育成为四有新人, 而且要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从而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同时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科学的思想、先进的头脑、高尚的品格及渊博的知识, 最终用其追求真、善、美的精神来培育追求真、善、美的一代新人。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方式方法

传统应试教育的重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 必须将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要求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及主动精神,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还可通过师生相互交流及小组学习的方式, 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并使他们能够分享学习经验, 进而相互启发。

三、教学方法要新颖, 要灵活多样

语文教师必须大胆尝试, 勇于探索, 留心学习和不断借鉴那些最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好方法,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可以尝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 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 教学效率自然也会提高。另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 不拘一格地设计板书。

“教无定法”, 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培养学生素质的思想, 就会使教学内容在巧妙教学方法操作下, 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苦学”为“乐学”。

四、推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必须加强语文课外阅读和语文课外活动

教师可利用适当的机会, 组织学生到阅览室读书、看报, 做笔记, 写体会, 交流读书心得, 也可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书带到学校, 成立小小图书室, 或办阅读角, 从而加强课外阅读, 使学生拓宽知识面, 开阔眼界。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外活动, 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如组织精短故事会、笑话演讲赛、诗歌朗诵会、课文片段的表演、小记者活动交流会等, 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更活跃的学习活动空间, 让学生在自讲自评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 讲求教学艺术, 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把思想教育融于知识教学, 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生活, 学会创造。

中学体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篇8

【关键词】中学体育素质教育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 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体现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 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础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步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采用单向俱乐部制。各俱乐部又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造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課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

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有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

上一篇:《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反思下一篇:蓝蓝的天2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