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思教学设计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桥之思教学设计(精选9篇)

桥之思教学设计 篇1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①上网收集关于各种桥的资料。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③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二、教材分析

《桥之思》是北师大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散文诗,作者樊发稼。本文阐述了人们对桥直观上的认识和由此产生的联想。全诗语言优美,凝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心桥”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全诗共三节,分别写桥的功能、材料及样式,描述造型优美的桥,联想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建的心桥。本课以“桥之思”为题引发人的思考,让人们领悟到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可贵。课文内涵丰富,从桥的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

三、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阅读有关桥的信息和文本内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部分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无形的桥”的含义,体会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珍贵。

四、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情境激趣、品读感悟、拓展升华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课堂,实现生生互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桥之思》这篇课文,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掌握了字词,谁来谈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㈡、情境导入:

师:谁来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桥?(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百度搜索58C%25E6%25A1%25A5%2Fxgtupian%2F1%2F0&W800&H600)桥在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他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看了一座座造型优美的桥,著名作家樊发稼有了怎样的遐思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桥之思》。(板书课题)㈢、品读感悟:

师:首先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标注自己读书的体会。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师:下面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在头脑中整理一下自己读书的体会,然后说说你有哪些体会和疑问。(生汇报质疑)

师:大家的体会很深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完成表格,并汇报: 1.建桥的材料有哪些?除了书中介绍的几种,还有那些?说一说。2.桥的样式是怎样的,模仿书中的句式回答。(用“有„有„有„”句式说一说你见过的桥)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3.无论什么材料,什么样式的桥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那就是()(生齐说)理解“沟通、交流”。“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这句话在文中哪节出现过?是什么写法?(首尾呼应)4.桥给人带来了什么?(方便)举例说明。

师;桥除了给人带来方便外,还有什么作用?自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回答。(生:给人美的享受)。

师;你从文中哪两节体会出桥的美?(生:前两节)自由读这两节,想一想文中具体写了那两种桥?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理解“回旋别致”。这个词换成“弯弯曲曲”好不好,为什么?(看课件,体会桥的回旋别致,百度搜索com%2Findex.php%3Fdoc-view-13103.html&W826&H599)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远离喧闹,漫步于回旋别致的小桥上,聆听着鸟鸣,嗅着淡淡的花香,欣赏着碧波粼粼的湖水,身心多么愉悦呀!(听音乐生闭眼想象,百度搜索http://)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有什么感觉?(生:仿佛漫步于美丽的九曲桥上,欣赏着湖光山色,心情舒畅极了。)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指导读描写九曲桥的语句)

师:和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什么桥?(生:巍峨雄伟的立交桥)理解“巍峨雄伟”。谁能读出立交桥高大雄伟的感觉? 师:瞧,巍峨雄伟的立交桥呀!桥上霓虹闪烁,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多么繁华,多么壮观!(看课件,美丽的立交桥图片。百度搜索how%2F1%2F73%2F3870735k814d541b.html&W1024&H708)师:无论是九曲桥,还是立交桥,都给我们美的享受。一座体现了古代艺术的典雅,一座彰显了现代艺术的壮观。它们让我们领略了古今时代的变迁,感受到了美。

师:下面我们共同欣赏造型多姿的桥。(课件欣赏各种的桥。百度搜索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fmq=&z=0&word=%C7%C5%B5%C4%CD%BC%C6%AC&s=0)生:谈一谈欣赏后的感受。带着喜爱、赞美之情读第二部分。师:诗歌前两节与后一节形成了怎样的结构关系?(生:分总式结构)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领略了各种各样桥的风采,它们尽管材料不同,但都是路的一部分,因此称为“路桥”。作者由路桥想到了人与人之间有一座特殊的桥,它看不见,摸不到,那是一座什么桥呢?自由读第三部分回答下面问题。

1、2、无形的桥靠什么构筑?

举例说明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搭建了什么桥。

3、这样的桥有什么作用?它又称什么桥?没有这样的桥会怎么样?(课件播

面,百

索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F%B9%D5%F0%BE%C8%D4%D6%CD%BC%C6%AC%CD%BC%C6%AC&in=23036&cl=2&lm=-1&pn=2&rn=1&di=42191457915&ln=2000&fr=&fm=result&fmq=***53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2&-1&di42191457915&objURLhttp%3A%2F%2F%2Fn%2F41510%2F1.jpg&fromURLhttp%3A%2F%2F%2Fk%2F69%2F107%2F41510%2F&W1024&H759)(课件情感朗读课文第三部分)㈣、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中国的桥文化渊远流长,路桥好建,心桥难搭,希望大家能用尊重、谅解、信任、关注去搭建一座座心灵的桥。所谓“海纳百川,有容纳大”也是这个道理。本文作者由路桥想到了心桥,那桥引发了你那些思考呢?(生自由谈一谈)大家说的不错,愿你们今后能了解更多的路桥,架起更多的心桥,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世界变得更和谐美好!(配乐齐读全文。百度搜索http://mp3.baidu.com/d?song=%D6%C2%B0%AE%C0%F6%CB%BF&singer=%B1%B4%B6%E0%B7%D2&album=&appendix=&size=2097152&cat=0&attr=0)㈤、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做一名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你想到的桥画一画或写一写。附板书设计:

桥之思

路桥、心桥

美好和谐

六、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热爱语文,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因此我在教学《桥之思》一课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采用图文结合、品读感悟、拓展升华、朗读体验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鉴于学生对各种造型的桥的认识有限,课前让他们通过观察家乡周边的桥,上网查阅资料等各种方式了解桥,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与心桥有关的故事,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借助课件的辅助,欣赏各式各样的桥,领会桥的功能,感受桥的魅力,珍视心桥的可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在认识桥的环节中,借助网络资源展示形式、材料不同的桥,让学生用精确的语言,仿照书中的句式进行语言的训练。学生对身边桥的夸赞,对自己收集资料的展示与讲解,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辽宁省

学校:海城市南台镇新昌小学 职称:小学高级

姓名:王瑶

桥之思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和谐教学, 多元发展”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在教学活动中, 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设计策略】在“和谐教学”观的指导下,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创设语言环境和情感渲染, 运用适度的课件资源和练习, 引导学生从对语言的感悟上升到“心灵之桥”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 力求达到教学中多因素的和谐共生。

【教学目标】 (1) 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 理解了“心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练习为桥梁,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无形的“心桥”。借助图片课件,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心桥。通过古今名桥、家乡的桥、心桥的三组图片的展示, 引发学生的思考。 (3)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明白“心桥”能使世界变得更和谐、美好。让我们共同构筑人世间美好的“心桥”, 让世界更美好!

【教学重难点】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 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 温故知新

1.课件导入,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导入) 同学们, 在我们的生活中, 桥无处不在。这些造型优美的桥, 引发了作者樊发稼无限的思考, 今天, 我们要继续学习他写的散文——《桥之思》。请同学们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桥, 一边回顾课文内容。 (播放课件)

2.复习第一、二小节, 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哪些思考

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这篇散文的第一、二小节, 老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这两小节分别告诉我们, 桥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 (生个别回答, 师板书)

板书:桥之思;材料、形式、基本功能、美的享受……

[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桥的世界, 不知不觉地使学生既复习了一二小节的内容, 又引出新课,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练习引路, 品读感悟

(一) 多形式朗读, 初步理解第三小节的意思, 明白作者由桥思考了什么?

(过渡) 这些桥都是有形的桥 (板书:有形) , 世界上还有一种无形 (板书:无形) 的桥,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桥呢?作者由桥思考了什么?今天, 我们就继续学习这篇散文的第三小节。

1.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

(1) 生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2) 个别朗读;

(3) 男生读;

(4) 女生读;

(5) 全班读。

2.初步理解第三小节的意思。

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你们读了几遍课文了, 对这段话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谁来说说, 桥引发了樊发稼哪些思考?

(1) 生畅所欲言。

师相机把握:A.理解“珍视”的意思。

B.举例说明“心桥”是如何架构在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的基础上的。

C.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2) 再朗读理解第三小节。

[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 读中悟情]

(二) 以练习为桥梁,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无形的“心桥”。

借助图片课件,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心桥。

1.为了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心桥”的含义, 这里有一道语文练习, 请你们结合平时阅读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试着做一做。

(1) 完成练习。 (出示练习)

A.老师为我们架起了 ( ) 长桥, 让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B.《草原》一文中, 老舍的草原之行就是架设在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 ( ) 之桥;

C.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为大陆和台湾架起 ( ) 之桥;

D.1972年2月21日, 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周恩来总理紧握着的手, 就是架在中美两国之间的 ( ) 之桥。

(2) 生口头交流。

(3) 展示完成的作业。全班齐读。比比看, 谁填得更准确。

(4) 每个同学选择其中一个例子在小组里讨论, 说说你对“心桥”的理解。

(5) 生自由选择交流。师相机把握。生交流“D”时, 出示有关尼克松访华图片及相关的资料, 帮助学生理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心桥”的意思。

2.“心桥”是多么重要!多么值得珍视呀!樊发稼就是由桥想到了心桥, 想到心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 民族与民族之间, 国家与国家之间。心桥还存在于哪些地方?谁能再举其它例子说一说?

(生个别交流) 生答:个人与个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

师点拨:哦, 这就知识的长桥, 友谊之桥, 这就 ( ) 的长桥……

师再次点拨: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 民族与民族之间, 国家与国家之间。那么这里的“。”可以换成什么符号呢?

3.指导品读排比句 (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 民族与民族之间, 国家与国家之间) 。

小结:“心桥”虽然无形, 但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而“心桥”虽然无形, 但构建“心桥”也要有一定的基础, 这基础就是尊重、谅解、关注、信任。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诚心, 每个人都可以能成为一个构建“心桥”的专家。这样的桥越多, 我们的世界就越和谐, 越美好。这个和谐、美好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4.指导读第三句话

可见, 希望世间的“心桥”越架越多。这是樊发稼的心愿, 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 有感情地把整个小节读一读。

[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 教师通过精巧的练习, 图片课件, 创设情境, 化难为易, 适时引导, 层层深入, 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理解了 “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

三、课外延伸, 开拓视野

形态各异的桥, 引发了作者无限的思考。老师请你们看几组的图片, 看看它们也引起了你的哪些思考呢?

古今名桥:赵州桥、现代化杨浦大桥;家乡的桥:新桥、旧桥

心桥:我校手拉手活动, 胡锦涛与金正日会谈

他们引发你哪些思考呢?

[ 设计意图:通过古今名桥、家乡的桥、心桥的三组图片的展示, 引发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通过“桥”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祖国强大、人民的智慧;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国家与国家的友好相处。使学生的语文学习, 由课内到课外拓展延伸, 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做到既学文, 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的感情。]

四、总结学法, 学以致用

今天, 我们通过“反复读课文”, “抓重点词理解”以及“结合课外资料帮助阅读理解”等方法, 学习了《桥之思》的最后一段, 理解了“心桥”的含义, 明白了“心桥”能使世界变得更和谐、美好。让我们共同构筑人世间美好的“心桥”, 让世界更美好!。

[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学法指导, 并加以总结, 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 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五、作业超市 (二选一)

1.搜集相关的资料, 了解家乡桥的历史和故事, 了解最新的建桥技术, 与同学交流。

2.你喜欢什么样的桥呢?假如你是一位设计师, 你会建造一座什么样的桥?把你想到的桥写下来。

[ 设计意图: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 安排难易适中, 梯度明显的可选择性的作业,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 有弹性地选择完成,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桥之思:无形的桥 篇3

可是,殊不知,在我们当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桥,那就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这是一座无形的桥。这座无形的桥,既不是水泥材质的,也并非石头的,更不是木质的,它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信任和谅解构建的。

◎爱心是无形的桥的基石

曾经有一首歌这样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人人都需要爱,人人都要有爱。爱是千里冰封上的一团火种,爱是黑暗夜里的一盏明灯。对于教师来说,爱孩子更是责无旁贷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确实教育需要爱,教育呼唤爱!作为教师,只有心中有爱,才能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心灵之桥。

那是我教的第三个三年级了。我们班的一个叫马丫(化名)的孩子,是单亲家庭而且家庭条件不好,有时候甚至都吃不上饭。我有时候发现她在一边看着别人吃午饭,就索性给她买两袋方便面来充饥,每次我都像妈妈一样拉过她的小手送给她。时间长了,只要我了解到我们班里的某个孩子有什么困难,只要我能帮助的都尽力去帮。更让我欣慰的是,他们的成绩在我的悉心呵护下直线地上升,好人好事也层出不穷。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们知道回报老师了:午睡的时候,不知道是谁悄悄地把我的床给铺好了;夏日的早晨,讲桌上偶尔会有几束漂亮的野花;寒冷的冬天,还会有一个热乎乎的电热宝呢……正是爱心这座桥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收获了至纯至诚的感动。

◎心与心的沟通,不仅仅需要爱心,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信任是无形的桥的脊梁。作为一名教师,面对这群稚气未脱的孩子,更要充满信任。他们年龄虽小,但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早已有了自己的思想,有对待身边事物的客观认识和看法。教师应肯定他们有时对待问题的独到见解。教师对待学生的这种信任是师生之间坦诚相待、推心置腹的基础。在多年的从教中,我深深地知道,信任对一个孩子有多么的重要!

记得有一次,我又像往常一样检查学生们的家庭作业。学生们各个都迅速地拿出了自己做好的家庭作业,可是只有王龙(化名)胆怯地坐在班级的一个角落里。当我检查到他那里的时候,他唯唯诺诺地站了起来,小声地说:“老师,我……我……我的作业落家了。”此时,其他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他肯定没完成,在说谎呢!”我当时抚摸着他的头,和蔼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那就明天拿来,好吗?”他深深地点了一下头。霎时间,我偷偷地看见他脸像个红苹果似的,慢吞吞地坐下了。其实当时我已经有答案了,但是我对他更多的是期待,是想用信任来给予他动力,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第二天,他真的把作业交上来了,同时也递上了一份道歉信。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了。

这就是信任带给我们的惊喜!它就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无形的心桥,有了它就很容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主人翁责任感。凭借这种信任,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的热情高了,课上发言的多了,搞小动作的少了,学风浓了,班风正了。

◎良好的学风固然重要,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谅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谅解是无形的桥的擎天柱。纵观历史长河,古有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唐朝李世民不计前嫌并重用魏征而成就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世人传为佳话……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事业呢?

古人尚能如此,再看看我们伟大的祖国不是也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和谅解了日本曾对我们的无理吗?在日本大地震的时候我们一样发扬了人道主人精神伸出了援助之手,这又何尝不是体现了谅解的巨大魔力!

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同样,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小学生在一起是很容易闹矛盾的,我们适时地教诲他们从小就要学会谅解他人、宽容他人,小则可以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大则会使他们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为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为了我们的社会更和平,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在彼此的心里都建起一座心灵与心灵相互沟通的无形之桥吧!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常河营乡中心小学)

桥之思教学设计 篇4

1、认会课文中10个生字,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4、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整理、收集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教学重点

1、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阅读“开卷有益”里的文章,收集有关桥的资料,了解家乡的桥的历史和故事。

(第二课时)

导入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桥的资料,了解家乡的桥的历史和故事,谁能讲一讲你的收获呢?(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谈体会)桥以他独特的魅力,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歌颂桥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樊发稼的一首有关桥的散文诗--《桥之思》。板书课题。

一、初读全文

学生自读全文,思考从诗中读到了什么?把你感兴趣的词句勾画下来。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我们从整体中感知了课文,同学们读懂这么多真了不起,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一小节,听的同学思考一下第一节都介绍了哪些桥的样式?

(生反馈:木桥、石桥……独木桥、斜拉桥……)板书:样式

2、那么这些桥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生反馈:石头、木头……)板书:材料

3、这么多样式的桥都有些什么功能呢?

(生反馈。)引导说全后,板书:功能

4、再将第一节读一读,说说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什么关系?结合我们的板书谁能说说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首尾呼应,这一节介绍了桥的样式、材料和功能。)

三、学习第二小节

1、从你们的朗读,我们听出了桥的确给人带来了很多方便,那各种各样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有些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走进课文读一读,找一找,好吗?

(生反馈:美的享受)板书:美。

2、谁能来读读第二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从文中哪些词句听出了桥的美?分别用“--”和“.”在文中标出来,并记在你们的日积月累本上。

(抓住重点词语“碧波粼粼”、“回旋别致”、“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1)、碧波粼粼是什么意思?它是形容桥的吗?那为什么从这个词上你体会到了桥的美?(碧波粼粼的湖面美更衬托了桥的美。)

(2)、请同学们再默读一下这一小段,你认为还有那些词语表现出了桥的美来?

(生反馈:回旋别致。板书:回旋别致。师:什么意思?弯弯的小桥不同于其他的桥。图示,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这种弯弯的、特别的、精致的风格使它更加美丽了。)

(3)、你还从那些词句读出了桥的美?

(生反馈:巍峨雄伟。板书:巍峨雄伟。师:巍峨雄伟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桥的巍峨雄伟?生读。

他读出桥的巍峨雄伟了吗?谁还想来读一读?师指导个别读,全班读。)

3、全班一起将第二段朗读一遍,说说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美的享受。)

四、学习三小节

1、这么多美丽雄伟的桥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他从这些有形的桥想到了什么?我们一起看第三小节,带着问题到文中去画一画,读一读。

(生反馈:无形的桥--心桥。)板书:无形的心桥

2、这种无形的心桥是怎样构筑的呢?它存在于哪里呢?

(生反馈:尊重、谅解、关注、信任。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板书:尊重、谅解、关注、信任

3、同学们听老师将这一节朗读一遍,思考讨论一下,我们与同学之间,与父母之间、与老师之间有没有这样一座相互尊重、谅解、关注、信任的心桥?我们的国家民族之间呢?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师范读。生讨论汇报。)

4、将你们的想法或讨论的结果写一写好吗?

(生写句练习。师上位指导。)

5、同学们都写得非常好,老师很受感动,其实这就是一座心桥,这样的桥不仅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无形的心桥吧!齐读第三小节。

五、总结

同学们,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设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

六、作业

1、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积累背诵。

2、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桥。

桥之思教案 篇5

第一部分:

看到桥想到桥是路,桥也是路,看似重复,其实是更进一步的补充说明,桥是作为路的延伸,也是没有路的地方的路。从不同的方面说。

可以问:桥都有哪些基本功能?

回答:沟通、交流――这也是这首诗的一个关键词语。板书

沟通、交流:三层含义

路面的沟通――第一部分

情趣的沟通――第二部分

情感的沟通――第三部分

四段围绕着各种各样的桥,用两种方式来说明,一种是列举,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桥,列举时一般不超过3、4个。特点是直接点出事物。而此处桥的列举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古老到现代。

一种是排比,不仅写出了桥的名称,还抓住了桥的特点。我在备课时,想到这里是一个排比,但是应该再问一个为什么这里要用一个排比,什么意思。排比句子可以做一个句式练习――比如文具盒。我的文具盒里有各种各样的笔,有需要灌钢笔水的钢笔,有更换笔芯的圆珠笔,有需要铅芯的自动铅笔,有需要使用转笔刀的铅笔。

第二部分:

引申平地有桥,城市乡村也有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桥。

第三部分:

无形的桥是用什么搭建的?

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

桥之思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简析:

《桥之思》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诗。课文阐述了人们对桥的直观上的认识和心智上的联想,图文对照,表达了我们对美好“心桥”的赞誉,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本课以“桥之思”为题,说明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课文内涵丰富,从桥的基本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文中语句较长,每小节中都有几个长句,但语言朴实,富有哲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时刻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桥之思》时需给学生充分地观察、了解这些桥的机会,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展示各种各样的桥,或让学生搜集一些图片,反复地朗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了解这些桥。同时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心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2、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信息和文本内容,培养学生搜集、整

理的能力。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无形的桥”的含义,体会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可贵。

四、重点、难点

(1)、诗歌的第三小节是理解的重点,抓其重点词句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

(2)、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无形的桥”即“心桥”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它的重要性,人人都应该去构建这样的桥。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关于桥的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北京的桥》,导入新课

师:听着这优美的歌曲,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桥之思》。板书课题:桥之思。“之”是的的意思。“思”就是思考。桥之思就是由桥引起的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做到准确、流利。同时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朗读,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自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勾画出课文中出现的桥的名称。

4、生答出课文中的11种桥。

(三)、精读课文,感受品悟

1、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一节,读后回答问题。

(1)有哪些材料的桥?

(2)有哪些式样的桥?

(3)你认为桥的作用是什么?

2、第一段中使用了一种修辞方法,你们找到了吗?(排比句)指导朗读这一句话。

3、师:像这样的桥还有很多,那么让我们一起看一下第二小节,谁想给大家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两种桥?

4、师:谁来读一下描写九曲桥的句子。课件出示九曲桥的图像。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九曲桥的特点吗?(回旋别致)。(回旋别致,什么意思?弯弯曲曲的小桥,常见于公园中,供游人悠闲休息。)

5、师:谁来读一下描写立交桥的句子。课件出示立交桥的图像。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立交桥的特点吗?(巍峨雄伟)。(巍峨雄伟,什么意思?非常壮观。)

6、师:立交桥和九曲桥各有各的特点,那你喜欢哪一种桥呢?你能美美的把你喜欢的桥读一读吗?注意啊,要把你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读出来。生练读。谁能第一个充满的自信的读一读?

7、师:听出美了吗?{享受到美了吗?}(如果读得不好让生评,好的话你觉得的她读的好在哪里?谁还想读?好师评:读得多美啊,我仿佛亲眼看见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巍峨雄伟的立交桥。

8、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认识的这些桥都是有形的,看得见的。这些桥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考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节。

9、(生读)这种无形的桥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指导读好第三小节第一段。

10、这无形的桥存在哪里呀?学生读: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

11、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桥吗?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12、是啊!这样的“心桥”不仅存在于心灵和心灵之间,也存在于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无形的心桥吧。(课件出示“握手”“问好”“互帮互助”等“心桥”的画面)

13、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的世界就会越和谐、越美好。(板书:和谐美好)。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课文给我们展示了两种桥,一种是有形的,一种是无形的,你觉得人类更需要哪一种桥呢?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五)合理想像,画桥写桥

师:课前老师让每一名同学画了一幅自己喜欢的桥,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画的桥再仔细看一看,在旁边写出设计说明或感受。

(六)、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这节课我们认识

了很多的桥,但是还有更多的桥需要我们去设计和建筑,希望同学们能设计出更多的桥,同时老师更希望你们能建造出更多架设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七、板书设计

《旅游法规》教学之思考 篇7

一、《旅游法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理论教学过多, 学生兴趣不高

当前, 绝大多数高校《旅游法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理论为主, 侧重于法学理论阐述, 存在观点陈旧、部分名词解释不清、缺少全面而又典型的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这对于非法学专业的旅游专业学生而言, 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 上课边听边记。过多强调理论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 绝大多数上课睡觉, 打不起精神, 不断丧失学习的兴趣, 学习效果自然不太理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 从课程内容来看, 现有的旅游法规行政性指令较多, 理论化程度较高, 内容抽象, 难以理解。第二, 从教师素质来看, 绝大多数教师要么是旅游管理专业人员, 要么是法律、法规专业人员, 前者懂旅游, 但没有法律实践, 后者懂法律, 但没有旅游实践, 教师普遍缺乏双师素质。

(二) 教学内容过杂, 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 市面上所能见到的高校旅游法规教材数量不下百余种, 课程的名称也不尽相同, 有《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法教程》《旅游法规》《旅游法规常识》等, 但这些教材的内容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条文阐述, 基本上都谈到了旅游法概述、导游法规、旅行社法规、合同法、饭店法规、交通法规、安全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正当竞争法、税法、保险法、公司法、食品安全法等内容。在传统的旅游法规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不分主次地将以上所有法规进行讲解与灌输, 对学生的要求与考核也主要看理解、背诵了多少法律条文, 很少从就业的角度重视政策法规素质的培养与重点旅游法规的讲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第一, 由于旅游法的缺位, 我国尚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法律法规体系, 《旅游法规》课程多为通用性法律条文及单行法规聚合而成, 使得旅游法规课程内容庞杂, 组织上缺乏有力的内在逻辑性线索。第二, 高校对《旅游法规》的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认为只要与旅游相关的法规都应该是授课的内容。实际上, 只有与旅游直接相关的法规才应该是讲授的内容和重点。

(三)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效果有限

对于高校教学来说, 每门课程的教学都有属于自己的课程方法体系, 而对于《旅游法规》来说, 课程方法显得单一, 不成体系。当前《旅游法规》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举例法, 即讲一条法律条文, 举一个例子。这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可取性, 但不能做为全部教学方法;因为:一方面, 目前教师举的例子的素材大多存在陈旧、不典型、缺乏现实依据等问题, 另一方面在具体分析和应用时完整性不够, 不能够做到有头有尾, 常常是事情起因有, 但具体的处理程序和处理结果没有, 课堂运用时难免会出现主观臆断, 缺乏严肃性。没有好的教学方法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不可能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旅游法规知识, 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主要是旅游法规师资群欠缺。当前许多学校的旅游法规教师基本只有一到二人, 由于课业较重, 很少进行教学方法的研讨, 在课堂教学上仅凭教师个人经验进行教学, 在方法上显得特别凌乱, 并且这些方法也缺乏科学性和延续性。

二、对《旅游法规》教学的建议

(一) 强化实践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1) 院校要加强和旅游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旅游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旅游法规》课程存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在理论上明晰诸多旅游法规存在的目的与意义, 更在于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旅游法规》课程要加强实践教学。旅游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 为学生提供见习学习的机会, 使其能迅速了解各工作过程中所需的政策法规, 充分认识到课程的实际意义;同时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 使学生获得最实际和新鲜的行业信息, 各工作环节的掌握便于理解和把握政策法规。

(2) 配备双师型教师。旅游法规实践教学离不开双师型教师。教师不仅要懂法理, 更要有旅游行业实践经验 (最好有相关法律实践经验) 。解决好这个问题, 一方面可以提高旅游专业人员的法律素质,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法律专业人员的旅游专业素养。当然, 旅游法规教师自身也应努力学习旅游及法律知识, 增强政策法规敏感性。一方面要勇于实践, 在日常教学的同时做好企业一线的具体业务实践;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旅游行业的新政策法令, 注重理解, 以便于融入自己的课堂, 使学生们不仅获得理论知识, 而且获得实践体验, 增加学习兴趣。

(二) 突出教学重点, 明确教学目标

《旅游法规》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 (一般为一个学期) 讲完所涉及的所有内容是不太可能的。因此, 《旅游法规》教学必须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笔者的从教经验和旅游从业经历, 我们可以将旅游法规分为三类:第一类, 导游人员法规、旅行社法规、旅游投诉法规、旅游安全法规等专门的旅游法规为教学的重点;第二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保险法等与旅游紧密相关的法律是教学的次重点;对于这两部分内容应精讲, 细讲, 讲透;第三类, 食品安全法、反不当竞争法、公司法、税法等与旅游有一定关系的法律可以精讲、少讲、点到为止。

旅游法规教学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我国旅游行业中各种旅游法规的基本内容, 并能够运用旅游法规中的规定解决日常在旅游行业中出现的问题, 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同时, 能够做到知法、懂法、按法办事。我们培养的是有一定法治意识及素养的守法者, 而不是培养执行者或者实际应用法律的工作者。

(三) 丰富教学方法, 做好师生互动

改革传统的教学, 丰富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把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除了传统的举例教学法以外, 高校教师还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1) 问答式教学法。主要包括师问生答、师问师答两种方式。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可以采用师问生答的方式, 如何为合同, 导游人员有哪些权利等。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一般采用师问师答, 如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是什么?申办旅行社的程序?等。这种教学方法, 可以避免教师一讲到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法。利用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因此, 案例选择的好坏成为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案例选择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案例必须是新的, 是与不断调整更新的法规配套的;二是案例要有针对性, 必须和所要讲述的内容完全一致。比如, 讲到导游人员的义务时, 拿出一个最近发生在某地导游骂游客的案例, 请同学们分析导游人员违反了哪些导游法规, 应受到什么处罚。

(3) 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让学生或者教师在模拟情景中扮演特定的角色, 按照教学过程进行演练, 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引进情景模拟法,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旅行社设立程序时, 可以让学生扮演旅行社经营人员到旅游局、工商局、税务局办理相关手续, 使学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讲到旅游安全法规时, 利用多媒体展示某地酒店刚发生的火灾事故, 请同学们讨论旅游安全的重要性, 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等问题。

(4) 启发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是指在传授学生知识时, 不是直接给学生概念, 而是利用情景问题的设置, 让学生自己按照一定的方法思考, 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的教学方法。如讲到旅游投诉的概念时, 不是直接说出定义, 而是举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旅游者因买到假货而对导游及旅行社进行投诉的例子, 由这个例子教师小结出一个定义, 然后提问学生得出的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在这个过程中, 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反应, 把学生中不同的观点全部写在黑板上逐一分析, 最后得出一个完整的定义。这种方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当然, 任何一种方法都只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 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应坚持多元化原则, 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场景、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学科的方法。

摘要:《旅游法规》是旅游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具有理论性强、跨学科等特点。近年来, 通过专业教师的不懈努力, 在教学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也存在理论教学过多, 学生兴趣不高;教学内容过杂, 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效果有限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强化实践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突出教学重点, 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 做好师生互动。

关键词:旅游法规,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子文.旅游法规教程[M].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2]田勇.旅游法规与政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初中数学快乐教学之思考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快乐教学;学生

人们常以“寒窗苦读”形容人发奋读书的情景,又以“十年寒窗”形容读书学习的艰辛与漫长,由此可见,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目前,虽然国家一直强调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激烈的社会竞争和考试压力使得师生不敢有所懈怠,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倍感疲惫。因此,寻求快乐教学的方法成为各教育工作者的积极追求。快乐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以学为乐,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学习知识,提升学习效率,还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提升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据此,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了初中数学快乐教学的有效方法,希望能为当前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一、以生为本,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孔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其学习兴趣,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及学习动机。课堂导入环节是教学的重要阶段,教师可在导入时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平方差》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初中学生增强好胜的特点设计这样的导入环节:这里有几道数学乘法题,52×48,73×67,101×99,看看哪位同学能最先口算出它们的计算结果?问题一出,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纷纷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但要么难以计算出结果,要么所算结果错误。如何快速算出这类题目呢?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看看是否有规律可循,并适时引出本堂课的所学内容——平方差。据此,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从而可以身心愉悦、满怀期待地参与接下来的教学。

二、融游戏于教学,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所谓寓教于乐,即在玩乐中学习,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好方法。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游戏教学法,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体验成功之喜悦,提升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有奖游戏教学情境:课前,教师准备好精美的糖果,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答对者就能获得一份糖果。问题如下:姐姐比妹妹大两岁,谁能猜出他们的年龄?问题刚提出,学生们议论纷纷,眉头紧锁。这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等式,在不知道姐姐和妹妹具体年龄时,可设姐姐为x岁,妹妹为y岁,则有方程式x-y=2。接下来,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有的说x=3,y=1;有的说x=4,y=2;有的说x=7,y=5……一时众说纷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每猜对一次都能获得一份糖果,大家的答题热情高涨。此时,教师适时提问:“这个方程有多少个解?”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无数个,老师快发糖,哈哈哈……”满堂欢笑。在这样的游戏教学中,学生于玩乐中开动脑筋,不仅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获取了知识,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也日渐高涨了,学习也就成了一件好玩的事情。

三、开展探究性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而,初中数学教师应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假设、推理验证以及交流探讨进行数学学习,获取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的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进行性质探索。如让学生自主动手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并画线c交两平行线于d、e两点,标出8个角,同时要学生指出图中的同位角,量出角的度数,把所得结果按照同位角、角的度数、数量关系汇总后列出来。通过动手实践探究,学生最终推导出这样的结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强了,并于付出中收获了知识和快乐。

四、实施赏识教育,让学生尽享成功的喜悦

赏识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给予学生称赞,欣赏学生的优点,不仅能使学生增加自信心,还能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好地成长。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巨大的精神潜能,满足其自我肯定的心理,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使之轻松愉悦地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赞赏和鼓励,以促使学生将数学学习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例如,对于数学学习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可称赞其思维敏捷,见解独到;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从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进步程度等方面加以称赞,以使学生在充满包容、关爱、欣赏、赞美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尽享进步与成功之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抚摸、微笑、点赞等行为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以使快乐教学大放异彩!

五、结语

总之,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应是一个生动、活泼、愉悦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教师只有在課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环节,巧用教学方法,活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才能让学生插上快乐的翅膀,在数学知识的天空中愉快地翱翔!

参考文献:

[1]霍玉生.把快乐带进初中数学课堂[J].学周刊,2016(31).

[2]尹桂红.初中数学采用快乐教学法的研究[J].才智,2014(22).

桥之思教学设计 篇9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事实上,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中学师生的一个难题,由于初始阶段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上中学后多数同学还没有作文兴趣,作文时无事可叙,无景可绘,无情可抒,内容没有生活的反映和鲜活个性。为了改变学生作文的这种现状,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尝试。

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积累生活材料。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关注现实,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用一双爱美的眼睛有意识地去关照现实生活,要尽其所能地把作文教学与七~九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具体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要指导学生调动人体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去感知和体悟美,以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冲动。学生们的心灵中有了真切的感受之后,再引导他们欣赏生活中的真、善、美,去审视人世间的假、丑、恶。有了这样的积累与体验后,学生就能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写出他们的生活,倾吐他们心中的真情。

二、多读多看,积累文化知识,借鉴写作技巧。

写作离不开观察,也离不开阅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上狠下功夫,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两个目的。一是经过广泛的阅读,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继承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从这些丰富的精神食粮中汲取养分来滋养学生枯瘦的灵魂,充实空乏的大脑。二是在阅读积累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范文在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及情境描写上的成功经验,指导学生作文技巧实践,启发他们联系实际生活,借鉴大师们的写作技巧,这正如古人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过有目的阅读积累,日久成习惯,脑子里装的东西多了,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法可学,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

三、引导与鼓励相伴,建立写作信心

居里夫人说过:“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所以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信心,作文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作文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则出于作者发现自己的写作潜力,作文要注重鼓励的意义就在这里。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在培养和保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方面,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态度和恰当的评价方法。我们知道,学生的作文,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获得好的评价,哪怕有

上一篇:走出幼儿教育的误区下一篇:幼儿园美术教案:手提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