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精选8篇)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 篇1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这本书。简要谈谈自己的体会: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地区与地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区力的竞争,综合区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

1、要掌握某种教学技能,必须领会这种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应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这本书,要掌握某种教学技能,必须领会这种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应范围,了解其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这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其次,技能总是在练习与应用中形成和发展的。

2、就技能的来源而言,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它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个体经验与人类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教学技能需要学。教学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样,熟练运用要经过选择活动方式和练习。练习:第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练习的结果;第三要反复练习。教学技能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经过科学训练而掌握的。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要特别提到的是,各种教学技能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有些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如场面控制、活动调节、诊断与评价、及时确认等教学技能,更应当受到重视。

4、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反思。“反思被广泛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说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反思具有自觉性、针对性、过程性、广泛性、创造性、超越性等特点。

5、教师要主动建构经验的意义。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经验系统的变化。也就是说,学习者经过学习,其经验系统得到重组,转化或者改造,这一学习结果是学习者经由主动构建而获得。

6、教师的教学技能在一定文化脉络中习得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在学校的组织环境中逐步习得的。学校里教

师之间交往与沟通,工作中的合作与切磋,实践中的观摩与互动,都是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 篇2

一、鼓励学生养成搜索学习资源的习惯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 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 会为学生找来地理地图资源, 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地图资源中的知识。久而久之, 学生养成了被动的学习心理:学生不愿意主动地收集地理资源, 只愿意用等、靠、要的方法学习知识。同时, 这种教学方法也让学生逐渐失去了收集资源的能力。当学生必须要收集学习资源时, 学生会发现不知道去哪里收集地图资源, 从而让学习的过程变得很艰难。因此, 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学习资源的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

以高中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地理地图。有些学生刚开始不知道如何收集资源, 后来发现应用百度等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出需要的地图;当学生面对大量的地图时, 有些学生不知道应当应用哪些地图学习, 经过一边学习, 一边分析比较, 学生们会发现如果要研究自然环境, 就需要研究水文地理地图, 而不能研究行政地图。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会发现, 如果一味地应用百度搜索工具搜索资源, 学习效率会降低, 此时可用浏览器收藏夹功能收藏一些质量佳的地理资源网页。比如高中学生如果想做地理习题, 就可以收藏地理学习网;如果学生想收集地理图片, 可以收藏专业的地理图库。

高中地理教师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学习资源的习惯, 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积极思考的习惯。学生只有愿意主动地学习, 在学习中尽可能地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 才能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提高思维水平

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学生的思维水平不高, 当学生收集到一堆学习资源时, 既找不到学习的方向, 又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学习。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仍然以高中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节课为例。有些学生收集了一堆地图资源、数据资源以后, 不了解应当如何看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一名地理教师应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看图1) :

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从这一幅图上, 是不是能够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食品加工业、服装制造业、电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业的发展情况呢?学生通过观察工业发展和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 很快就能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情况。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 那么是否能够应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其他地区制造业发展的情况呢?学生经过思考, 便能理解地理学习要点:找到要学习的方向→将学习的目标分类→分类整理学习的资源, 数据罗列成表格, 然后用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应用对比的方法找到地理规律, 得到地理结论→论过案例论证验证地理结论的正确性。

当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以后, 教师就可让学生自主地收集地理资源、学习地理知识, 从而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三、强调学生掌握专业地理应用技能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 很多学生背诵了大量的地理知识, 却没有掌握专业的地理技能, 技能的缺乏给学生带来学习的障碍。比如很多学生表示他们不懂得如何看地理地图、不知道如何从地理地图中找到地理资源信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训练。有些地理教师曾问:“我们曾在地理课堂上教过学生画地图, 可是他们依然不会这项技能, 要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呢?”这些地理教师未意识到绘制地理地图的要点, 就是引导学生具备标准化的思想。

以教师引导学生绘制地图2为例, 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 地理地图的绘制是有标准的。首先, 学生要学会应用比例尺的方法标注自己绘制的区域;其次, 学生要学会应用标准的方法绘制地图, 图2中展现的就是“凸高 (指数值高) 则低 (如山谷, 低压槽, 寒流) ”, “凸低 (指数值低) 则高 (如山脊, 高压脊, 暖流) ”的绘制方法, 只有应用这种方法绘制地图, 观看地图的人才不会产生理解性的歧义;学生要了解地图中每种颜色代表的意义, 不能在绘制地图时随心所欲地乱用颜色。此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标准的绘图符号、掌握标准的图形标注方法。当学生具备了标准化的思想以后, 便能在实践中提高绘图技能。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 篇3

一、问题分析

根据对新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到新教师在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两方面的信心较足,欠缺比较大的是解读课标和教材的能力、教育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

(一)要解决的问题

1. 聚焦新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具体问题

新教师要掌握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以及各个年级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教学要求。理解单元或章节教材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 学会将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通过序列化模块学习校本研修,增强新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能力,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提升教学技能的具体行为,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解决问题的疑难点

1. 新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比较薄弱

新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自主性强,但创造性不够,教学实践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增强新教师的发展动力,激发内需,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

2. 新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

新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科研思路不宽、动手能力差的情况普遍存在,需要新教师打破自我封闭的意识,围绕小专题研究进行理论学习,案例学习,同伴相互学习,研究主题落实在课堂上,落实到实践上。

二、拟定解决思路

新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积极的、优化的、上升的过程,是分阶段、有层次、有侧重的延伸、拓展过程。要推动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层递过程,我们将新教师的教学技能问题放回它所处的系统中来思考,运用理念“1=n,n=1”,进行系统思考,与各项教学技能整合,修正新教师的局限思考,探索并推行了基于校本的培养新教师教学技能的序列化模块学习的运行机制,其技术路线是:

(一)需求分析,主题生成

对新教师的需求作分析。一是客观需求分析,按照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与特点,分析其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与需要提高的内容。二是主观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访谈,详细了解新教师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提高的内容。根据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从教师的困惑与问题中提取培训的主题,我们精心设计序列化模块学习的主题、目标和内容,克服了学习中随意、低效的弊端。

(二)主题驱动,自我研习

教龄5年以下的新教师参加模块学习,每次学习前按主题内容计划做好专题准备,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学习《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文章,提前做好学习积累和案例分析,为模块学习的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智慧的碰撞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深度汇谈,案例研究

新教师组建成模块学习的研修共同体,每周的星期一下午第三节是模块学习时间,运用启发式讲授、世界咖啡、案例研习、经验学习、现场培训、拓展训练等多种培训形式,创造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围绕《青年教师“二次成长”》校本研修培训教材的其中一讲的主题进行深度汇谈,每次的模块学习基本上安排约4位老师做中心发言人,其他老师作简单发言。立足课堂教学,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探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带有共性的、有研究价值的热点问题和案例,畅谈教学感受,倾诉教学困惑,研究解决方法,开展热烈的思维碰撞,实现思维启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个性发展。

(四)多层反思,实践提升

新教师在模块学习深度汇谈后,要进行深度思考,多层反思,做好个性备课,通过教学实践形成体验式学习圈,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实现做中体验,自我超越。开展小专题研究,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处,积极寻求个性化发展。

三、实施与改进过程

(一)第一阶段实施

1. 过程描述

第一阶段的模块学习内容包括:“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师生间的合作与交往”“教学活动的反馈及调整”“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教学内容的建构”“开放课堂的创设”。12位新教师组建成的模块学习研修共同体,4位老师围绕“交流台”的提纲做中心发言人,其他老师作简单发言。通过序列化模块学习,让新教师广泛阅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教学杂志,研读教育教学专著,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领会本学科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共享学习心得,正确应对课改新形势,夯实理论基础。

模块学习案例1:如何创设开放课堂

模块学习交流提纲:1. 什么是开放课堂?创设开放课堂的主要途径有哪些?2. 如何提高教师对开放课堂的引导能力?3. 结合实际,谈谈创设开放课堂的有效策略。4. 举例说明创设开放性课堂时如何把握好“放”与“收”的分寸。

这一次的模块学习,语文科的方老师、张老师、数学科的黄老师、体育科的陈老师围绕模块学习主题进行了中心发言,方老师的发言提出开放性课堂包括“学习内容多元化、教学形式民主化、学生学习个性化”,设计开放性课堂要把握好“课堂角色的变化、教案作用的变化、重点内容的变化、实施过程的变化”四个变化。黄老师以《四边形的认识》为例,谈了如何创造条件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的课堂。陈老师谈了创设开放课堂的主要途径和有效策略。张老师在模块学习中交流了“什么是开放课堂”,如何创设开放课堂,包括课前拓展、开放课堂资源、课后的延伸,要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创造、去实践。张老师既谈了对开放课堂的理论认识,又结合自己的教学课例《邮票齿孔的故事》《找春天》分享学习的心得。其他参与模块学习的老师也参与了分享,交流了自己对开放课堂的认识,要呈现内容的开放、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和学习成果的开放,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现场学习气氛比较浓厚,发言比较积极。

2. 现象分析与评价

通过一年的序列化模块学习,新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课堂教学,加强学习了三笔字、普通话、计算机运用等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较快掌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各项技能。初步掌握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检查)辅导、考试等教学常规工作,养成自觉钻研业务的良好习惯,在讨论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我们发现大多数新教师只是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新教师是否能真正结合课例与学习的内容进行教材的钻研和理解、教学设计、双边活动的实施方案、作业的布置、考查方式等进行潜心研究?教学理论还不够丰富,教学视野还不够开阔,没有做到深刻反思自己,找出差距,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模仿与创造,如何超越自己。新教师的发言还是比较肤浅,缺乏深度和广度、厚度。培训效果在知识获取、态度变化方面效果较强,但技能习得、能力提高、行为转变方面效果一般。

(二)第二阶段实施

为充分发挥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在第二阶段的模块学习,我们加强世界咖啡这个方式在培训中的运用,增加行为示范、现场培训等培训形式,达到有效的互动,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以促进新教师的持续发展。

1. 过程描述

第二阶段的模块学习内容包括“学科教学语言的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精心设计板书板画”“教学突发事件的应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的灵活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的即时性评价”“教学的激励性评价”“教学的终结性评价”“教学的反思和课题研究”“课堂观察研究”。营造一个安全、平和的环境,让新教师针对模块学习的主题展开对话,建立一个充满生机的集体汇谈网络,创造集体智慧。先由4位新教师组成1桌,针对一个主题,坐在桌旁侃侃而谈,一共3桌,通过几轮的流动汇谈,除了桌主外,其他人均可在每轮时间截止时,自由选择其他组,参与交流,侧重知识分享、关系建立和价值创造。

模块学习案例2: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的灵活使用

模块学习交流提纲:1. 举例说说怎样根据学生需要设计作业。2. 反思总结作业批改方式,比较其利弊。3. 结合自己的作文批改方式,谈谈如何提高作文批改的实效性。4.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对学习的评价功能,一位老师应用了“错题本”的小策略,就是让学生把每次的错题收集起来,经常复习。您认为这样做如何?新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流动汇谈,围绕主题主动交流,气氛热烈,激活了新教师自主学习与主动反思的内在需求,形成自我完善的意识,培养了自我提升的能力。

2. 现象分析与评价

世界咖啡,让新教师发表各自的见解,意见互相碰撞,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至于深度汇谈,新教师能够用新的视角来看教学,产生更富有远见的洞察力,对过去的教学行为做出理性的审视和评判,揭示行为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和意识,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进一步提升。

四、反思与收获

新教师进行了2年的序列化模块学习,是我们在校本培训的方式、内容、管理、资源等方面进行的一些新的思考和探索,力图走出一条针对性强、效率高、重实践、重发展的校本培训之路。主要有以下3点收获:

(一)关注新教师在培训中所学的内容的转化提升

强化教学技能培训,是建立在对实践的反思和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上的,关注新教师在培训中所学的内容的转化提升,关注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关注新教师将所学的内容有效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实践智慧。新教师参加了本校6项教师个人立项课题研究,执教了多节课题研讨课,动笔撰写反思,将自己对教学的认识结合自己的课例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近3年,12位新老师参加教学竞赛、论文评比共获奖34人次,不断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参与合作互动分享的培训方式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的序列化模块学习,以参与合作互动分享为方式,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世界咖啡是在热情友好、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实现集体参与和分享的活动,深度汇谈使新教师在模块学习研修共同体中探索教学问题,鼓励每个人的投入或贡献,吸收多元文化,接受不同观点,共同审议不同的观点和深层次的问题,收获、分享共同成果,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世界咖啡可以与讲授法、传递法、团队建设法等各种培训方法综合运用,使教师校本培训更有效。

(三)课程设计是发展的、动态的、开放的

学校编写了以专业情意、专业能力与专业实践为板块的具有课程结构体系的《青年教师“二次成长”校本培训教材》,设计了序列化模块学习的培训目标、内容,开发“海实云平台”校本培训资源库,为新教师的自主学习与提高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 篇4

俗话道:“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倒。”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专业发展导引》、《课堂教学专题研修》和《教师的教学技能》等书籍,我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这本书尤为感兴趣。通过学习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这本书以后,我感触很深,也掌握了许多技能,还充分认识到这些技能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利于自己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这本书分为五章,分别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指导学生探究的技能;引领学生合作的技能;指导学生评价的技能;指导学生规划人生的技能等方面给老师们提供了帮助,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反思。

书中第一章关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从概述,操作要点,有效策略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共鸣。尤其是“把课堂与生活对接”讲到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能克服课堂教学脱离实际,克服学习与环境背离的弊病。珍惜“生活闯入课堂的突发事件”,它虽会打破预设的课堂走向,但它可能成为可贵的教育资源。这些看似与预定的教学目标无关,但却能引起学生的兴奋和关注,有助于生活向课堂靠拢,尤其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把课堂融入生活;“打造快乐的课堂”讲到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自主学习更应该是快乐的,打造快乐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指导自主学习的特殊任务。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

另外,书中还讲到“习惯是终身学习的保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意识到,习惯是经过长期训练逐渐养成的,不是短时间可以获得的;习惯包括行为还包括倾向、社会风尚。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这是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

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具体操作如下: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2.营造参与合作的心理氛围;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4.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5.适时地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调控,注意发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及时指导。

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自信心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因为自信心能帮助一个人发挥更大的潜能,相反,自卑感却常常成为人们实现目标的最大障碍。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努力就会进步,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只要有了希望和努力就会成功。

另外,学习的个性化指导也非常重要。自主学习的主题是学生,学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也应该是个性化的指导。教师指导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她们的困惑,并指导她们解决。即:1、具体有序型孩子的困惑;

2、抽象有序型孩子的困惑;3 抽象随意型孩子的困惑;

4、具体随意型孩子的困惑。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创造自己的学习模式和指导方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效果才是有效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一)合作学习不能走形式。

是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但是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怎样的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倾听别人的见解,并从中知道解题思路的多样化呢?在一次劳动给学生分工中给了我启发,于是我给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分工,让他们有次序的发言。这样的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伴,并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学生感到了与伙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习成功的体验。

合作学习讲究所有成员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而献技献策,大家共同活动。这样大大地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合作交流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是,首先是自己去面对,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当自己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时,才会去求别人帮助,与他人合作。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思考的话,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丧失。因此,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前,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进行独立的学习之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见解,形成统一的意见,正确的认识,并在活动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在如:“认识图形”一课,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把其中的一个面描下来,观察一下,再想一想,看看是什么图形,给它取个名字,然后再通过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在交流中认识了几种图形。

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发,取长补短,逐渐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学会了自学,学会了合作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师应该参与合作学习中。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但是也不能忽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得有关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准备。和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进行交流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

作为组织者、指导者,还要让学生认真地倾听对方的思路和想法,学会比较、分析,使合作有序的进行,成为有效的学习。

我在学生活动过程中,首先积极的旁观,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时,积极地听、看,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教学中的各种情况,设想下一步怎样去组织学生学习。其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究热情更高。第三是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的能力,注意指导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和睦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这样,把学习和探究的空间流给学生,课堂就会成为学生的天地,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快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为了交流学习的伙伴。(四)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意见。

我们要解放自己的 思想,放开学生的思维,提倡方法多样化。我认为只要是学生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

其实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应该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更加关注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对学生来讲,某种方法可能不是最简单的、最直接的、最优化的,但是应该是最适合他们个人的。我们相信,学生通过学习,在同学和老师的影响下,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

(五)合作学习要有价值。

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有开放性„„这就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想到的问题或感兴趣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

教师技能培训学习心得 篇5

在得知选修课里有教师技能培训课之后,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门课。选择师范院校,就应该突出自己的优势,积极培养自己的教师技能,为今后向教师方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次上选修课就深深的被大家的来上课的热情所感动,也被这门课新颖的形式所吸引。

首先老师大致介绍了一下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大致上课流程,这也加深了我们对教师的理解。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和老师尽情的交流自己的想法,有些同学敏捷的思考获得老师的赞赏。在认真听课的同时我也在积极思考,课下和同学交流了自己的想法。

每次上课前,都会有同学在讲台上进行讲课的展示,我一方面十分羡慕他们可以站在上面那么得心应手,另一方面也默默努力,积累自己的能力。

通过选修余心武老师的这门课,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技能,更多的是从中学到了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有的品质,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热情耐心的回答学生的问题,带给我们感动和触动。老师在课堂上不仅帮助我更进一步的明确了教师这个社会角色的重要性,更让我知道一名优秀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也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教师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争取做一名跟的上时代的,有思想有方法有创新的优秀老师。

教学技能的学习心得 篇6

在构成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和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就是为学生组织的没有学生,教学活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有了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不然就只能是一种自学。

由于教学过程被看作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就成为了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师的角色也就有了新的含义——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站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是围绕着促进学生发展、推动学生学习而展开的。从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行为。指导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反对教师无视学生主体性的强制与灌注。

1、讲授是指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必须运用语言,但这只是讲授的一个条件,关键是讲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学习这一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

2、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这种交流互动最主要、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

3、班级内的讨论是班级成员之间的又一种互动方式,他们交流观点以形成对某一问题一致的理解、评价或判断。作为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讨论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为话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意见交换、经营共享、言语交流而求得共同理解和问题解决的活动。

4、板书技能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

5、演示,是指教师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运用板书板画或字化媒体,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和动作示范等一类行为方式。

论教师教学技能的养成 篇7

关键词:教师,教学技能

一、教师教学技能概念界定

在教育心理学上“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而教师教学技能则是指教师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 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 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特定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它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两个方面。其目的是通过这些教学技能的运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

二、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思考和建议

(一) 学校方面

1、学校管理

(1) 必须建立和完善教师的职业准入机制。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 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并形成完备、有效的岗前培训机制。用严格的专业资格准入制度保证教师教学技能的初始水平。[1]

(2)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现代教育管理“由重视对教育管理过程的监督为主转到以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为主的管理。”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的最高追求, 人的最终目标是追求人的自身价值的体现。如内部激励, 就是把教书育人当做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做, 而不是仅仅待它为一项谋生的工作,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把教书育人当做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一项神圣的使命。

2、校本培训

学校应不定期的开展教师培训活动, 采用校校合作、示范教学、观摩教学、以老带新、请教育专家、名师做讲座、报告等方法和手段, 进行经常性的教学技能检查和评比。校本培训重在培养教师实际教学能力, 包括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此外, 在培训过程中, 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纳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1]

(1) 能力训练。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处在主导地位的教师应该具备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计划、实施、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等环节所需的所有技能。因此针对课堂教学基本能力的训练, 学校要更多的提供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的机会。[2]

(2) 观摩、分析训练。主要指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摩和分析, 教师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 不断吸取其有益的成分, 博采众长。还应组织教师之间进行相互观摩、交流讨论、研讨等活动, 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 取长补短, 以提高教学技能。

3、硬件、软件支持

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与学校硬件、软件配套设施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学校必须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和设备,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教师的电脑配备、多媒体教室的充足、微格教室的配备、电子白板、MOOC、微课等来方便教师顺利的展开教学和提高其教学技能。

(二) 教师自身

1、加强练习教学基本功的力度, 提高教学技能水平。第一, 教学外功。即“三笔一话”、简笔画、口语能力。第二, 教材处理能力。恰当的剪裁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要求, 做熟练掌握知识重点、难点, 还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第三, 教学设计能力。指课堂教学程序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教学方法、学法的选择的恰当性。第四, 组织教学的能力。建立课堂教学常规, 并根据学生特点, 及时调整教学秩序, 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3]

2、改变教育观念, 端庄教学态度。就是说教师必须克服其职业倦怠, 把自己的角色从一个教书匠转变为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者。应从思想上热爱教师岗位, 把教学的重点落到教书育人,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

3、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即对教学活动进行“思考”和“再思考”, 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对该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学生接受及掌握的情况, 存在的问题及授课后的感受进行记录与反省, 并对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总结, 将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教案上, 以利于日后教学借鉴, 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三) 评价体系

完善和改进学校教学评价体系。为了提高教师技能, 教学评价应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重视动态性评价, 推行多元化评价标准, 加强教育成果、成效的评估而不仅仅是注重教育投入评估。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评价过程, 在评价主体方面上允许一线教师、学生和教学研究者参加教师教学技能评价过程,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技能评价过程, 在教师教学技能评价中重视学生的评价, 了解学生的需要。还要做好教学技能评价的总结与反馈工作, 重视每次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反馈, 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总结

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中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教学技不仅能能帮助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采用、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环节中得心应手、提高效率, 而且对学生兴趣的提升, 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技能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终身学习、提升的过程, 不单单靠职前专业的师范教育就万事大吉了, 职后的技能培训, 对教师获取最新教育理念, 尝试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方法, 加强教师队伍交流等是必不可少的。当然, 教师的自身觉悟, 学校环境, 行政管理等方面都对教师教学技能养成有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阿拉坦巴根.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有待提高——从教学技能比赛谈高校教学管理[J].管理观察, 2008.

[2]胡灵敏.关于教师教育问题的研究——“教师技能训练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报告[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2.

教师教学技能的强化策略探析 篇8

关键词:教师;教学技能;策略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综合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核心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教育的实施。这些都有赖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所谓教学技能,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运用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主要包括选择教材内容与教法手段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营造教学氛围和调控教学情绪的能力、讲解与示范能力、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的能力等。教学技能不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简单行为特征,而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文化内涵,还要不断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强化。

一、强化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

这里所说的教学设计包括理论学习,同时也有实践锻炼。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并加以实施,进而进行评价和修改,直到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的过程。在对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的强化中,要注重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要强化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每个知识点、知识单元在整体结构中都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教材,编写出合理的教学大纲,把握每个知识点及单元的重难点,安排合理的教学时数,以实现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思想、意志、情感等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弄清楚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及其他隐蔽因素,挖掘课后学生自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知识扩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生活。只有对教材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才能从总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要强化教师的教学进程意识。教师在对教材分析后,要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就是教学决策,也就是依据课程设计教学。教师要对整个课程的教学进程和每节课的教学进程进行整体设计,突出重点,解决难题。教学过程设计得好坏,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在课程设计中,要把握好课程的整体结构,明确课程目标,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强化教学进程意识,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按照一定的进程来安排一定的教学内容,而是要强调教学进程的系统性,强调课程的系统性与教学系统性的有机结合。在这个结合过程中,既要强调对进程的整体把握,也要强调对进程的系统调节。就具体的一节课来说,进程意识就是一节课的结构意识。这个结构意识不只是一个时间进程的概念,还是课程资源合理而科学开发利用的活动机制,既要强调时间效益,也要强调资源利用的效率。

第三,要强化教师的教学模式意識。教学设计必然要涉及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必然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来表现。所以,强化教学模式意识,要准确把握不同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掌握不同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和技术。创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灌输教学等都有各自的操作方法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各种模式的优势。教学模式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模式中,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强化模式意识,实际上是要强化教师对不同教学模式的优点进行重新选择整合的意识,要强化教师对各种教学模式的功能进行再开发利用的意识,更是要强化教师对教育资源、教育智慧和教育思想进行开发、创新的意识。

二、强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技能

教师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教学行为来进行,要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必须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技能进行强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要强化教师的教学组织技能。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由教师的教学组织技能所决定。我们习惯把组织教学当做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保证课堂教学秩序。从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来看,教学组织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教学不再是以维护课堂教学秩序为目标,而是为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因此,组织教学的技能不再是过去的管理模式和约束模式,而是平等的对话模式,是以教师的教学艺术来唤起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这里有两种行为技能需要加强训练,一是如何与学生平等对话,二是如何使教学富有艺术感染力。平等对话重点是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这取决于自己的角色意识。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中,首先心中要有学生,对学生充满关爱,对每个学生负责。这种角色意识的形成,需要对教师加强民主思想的强化、职业责任感的强化和教学价值观的强化。角色意识的强化有助于角色行为的形成。只有在内心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在教学中才能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才能使教学走向平等和民主,使学生获得尊重感。

组织教学的技能,尽管有很多种行为方式,但关注学生的行为技能和平等对待学生的行为技能却是最有效的教学组织技能。当然,作为教师,更高层次的组织教学的行为技能则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包括讲和问的艺术、引和帮的艺术、静和动的艺术等。这些构成了一名教师教学艺术行为技能体系,也就是如何讲、如何问、如何引领、如何帮助、如何让学生静心听和思、如何让学生主动做等。如果一名教师把民主的教学行为技能和艺术的教学行为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加以有效利用,就会全面增强其教学组织技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文化环境。

第二,要强化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运用和组织语言的技巧和方法。教师的素质和学问主要是靠语言表达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所研究的一切问题,最终都必然回归到教师教学语言上来,如果一名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不高,那么就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学语言以其功能划分,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常规教学组织性语言,引入新问题的引领性语言,分析问题的逻辑性语言,概括问题的整合性语言,探索问题的启发性语言。我们在常规组织性语言技能的训练上,要把重点放在语言的规范和创新上,要依据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组织语言。引入新问题的引领性语言技能训练,要考虑新问题与老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联系的关键环节,形成准确的认知方向和深刻的理解水平,还要考虑新问题表述的外在语言形式,即用准确、简单而有方向性语言提出要解决或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新旧联系,注意新问题的引领性和指向性,让学生一听就知道,这需要教师有坚实的语言文化功底。分析问题的逻辑性语言技能更是教师内功的体现。只要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教师就会发现自己存在的语言问题,就会意识到自己所讲的内容和问题没讲明白,没有按逻辑关系分析透彻。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就是注意分析问题的语言技能,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所讲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阶段性概况是否准确和科学等,抓住这些要素进行经常性训练,持之以恒,就可以练就高超的教学语言技能。概括问题的整合性语言技能训练的重点是提高教师理解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上,理解和概括能力不提高,只训练外在的语言组织形式是不可能高度概括地表达相应思想内涵的。探索问题的启发性语言技能的强化核心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

教师教学技能的强化是多方面的,而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和教学行为技能的强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只有加强对教师的设计技能和行为技能训练,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

上一篇:天猫双十一发货规则介绍下一篇:中秋节赏月的优美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