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制度相关司法解释
第八十五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九十条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
《民法通则意见》
121.公民之间的借贷款,双方对返还期限有约定的,一般应按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出借人随时可以请求返还,借方应当根据出借人的请求及时返还;暂时无力返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分期返还。
122.公民之间的生产经营性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生活性借贷利率。如因利率发生纠纷,应本着保护合法借贷关系,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有利于生产和稳定经济秩序的原则处理。
123.公民之间的无息借款,有约定偿还期限而借款人不按期偿还,或者未约定偿还期限但经出借人催告后,借款人仍不偿还的,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应当予以准许。
124.借款双方因利率发生争议,如果约定不明,又不能证明的,可以比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125.公民之间的借贷,出借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不予保护;在借款时将利息扣除的,应当按实际出借款数计息。
《合同法》
第二百条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第二百零六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第二百零七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第二百零八条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第二百一十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第二百一十一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法民发[1991]21号
(1991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502次会议讨论通过)颁布日期:19910813 实施日期:19910813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应按照自愿、互利、公平、合法的原则,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限制高利率。根据审判实践经验,现提出以下意见,供审理此类案件时参照执行。
一、公民之间的借贷纠纷,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借贷纠纷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纠纷,应作为借贷案件受理。
二、因借贷外币、台币和国库券等有价证券发生纠纷诉讼到法院的,应按借贷案件受理。
三、对于借贷关系明确,债权人申请支付令的,人民法院应按照民事诉讼法关于督促程序的有关规定审查受理。
四、人民法院审查借贷案件的起诉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应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
五、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债务人原住所地或其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法院应要求债权人提供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受理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诉讼。
在审理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借贷关系明确的,可以缺席判决;事实难以查清的,裁定中止诉讼。
六、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七、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条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八、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借贷双方对约定的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本意见第6条规定计息。
九、公民之间的定期无息借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贷经催告不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
十、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应认定为无效。借贷关系无效由债权人的行为引起的,只返还本金;借贷关系无效由债务人的行为引起的,除返还本金外,还应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给付利息。
十一、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对双方的违法借贷行为,可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三款及《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试行))第163条、164条的规定予以制裁。
十二、公民之间因借贷外币、台币发生纠纷,出借人要求以同类货币偿还的,可以准许。借款人确无同类货币的,可参照偿还时当地外汇调剂价折合人民币偿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利息的,可参照偿还时中国银行外币储蓄利率计息。借贷外汇券发生的纠纷,参照以上原则处理。
十三、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对债务的履行确有保证意思表示的,应认定为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十四、行为人以借款人的名义出具借据代其借款,借款人不承认,行为人又不能证明的,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十五、合伙经营期间,个人以合伙组织的名义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合伙人共同偿还;借款人不能证明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借款人偿还。
十六、有保证人的借贷债务到期后,债务人有清偿能力的,由债务人承担责任;债务人无能力清偿、无法清偿或者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
借期届满,债务人未偿还欠款,借、贷双方未征求保证人同意而重新对偿还期限或利率达成协议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无保证人的借贷纠纷,债务人申请追加新的保证人参加诉讼,法院不应准许。对保证责任有争议的,按照《意见》(试行)第108条、109条、110条的规定处理。
十七、审理借贷案件时,对于因借贷关系产生的正当的抵押关系应予保护。如发生纠纷,分别按照民法通则第八十九条第二项以及《意见》(试行)第112条、113条、114条、115条、116条的规定处理。
十八、对债务人有可能转移、变卖、隐匿与案件有关的财产的,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责令提供担保等财产保全措施。被保全的财物为生产资料的,应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财产保全应根据被保全财产的性质采用妥善的方式,尽可能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十九、对债务人一次偿付有困难的借贷案件,法院可以判决或调解分期偿付。根据当事人的给付能力,确定每次给付的数额。
二十、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协商以债务人劳务或其他方式清偿债务,不违反法律规定,不损害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应予准许,并将执行和解协议记录在案。
二十一、被执行人无钱还债,要求以其他财物抵偿债务,申请执行人同意的,应予准许。双方可以协议作价或请有关部门合理作价,按判决数额将相应部分财物交付申请执行人。
被执行人无钱还债,要求以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抵偿债务,申请执行人同意的,应予准许;要求以其他债权抵偿债务的,须经申请执行人同意并通知被执行人的债务人,办理相应的债权转移手续。
关键词:公司司法解散,解散标准,法律问题
一、公司司法解散概述
(一) 公司司法解散概念
我国的公司解散有三种:自愿解散、行政解散和司法解散。自愿解散是指公司根据自身的意愿来解散公司的行为。行政解散是指公司因其违法行为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公共秩序而被行政主管机关强制解散。司法解散是指法院依据利害相关人的申请, 依照相关的法律和事实做出裁决, 强制解散公司的行为。
1933年美国最早制定了司法解散制度, 英国、德国、日本等随后制定了该制度。我国1993年《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的自愿解散和行政解散, 但并未规定司法解散制度。2005年重新修订《公司法》, 正式采行了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新《公司法》第183条建立了公司司法解散制度, 由于规定过于抽象, 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 》以下简称《司法解释 (二) 》。
(二) 公司司法解散影响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有效解决公司僵局和公司压迫等问题。首先, 该制度是对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的保护。通常公司董事会由公司大股东操控, 有时存在恶意的打压中小股东的情况, 公司司法解散此时起到维护中小股东权益的作用。其次,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是价值平衡与协调的产物。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并非简单的将解散公司的请求权赋予股东, 而是需要以谨慎的态度来权衡相关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后, 公司司法解散有利于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化进程[1]。
强制解散公司有利有弊, 我们看到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积极影响时也不能忽视它消极的一面。首先, 公司司法解散会使增社会失业人口增加, 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其次, 公司司法解散不利于保障债权人权益。公司解散时进行清算, 债权人只有在公司缴纳了职工工资、社保费用、法定补偿金和所欠税款后才能进行受偿。最后,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浪费社会资源, 公司在设立、运行过程中建立的商业资本、信誉等会在解散后消失。
二、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法律问题
(一) 解散标准模糊
虽然我国《公司法》第183条对司法解散的标准做出规定, 《司法解释 (二) 》第一条进一步解释说明了司法解散的适用情形, 但解散标准还是过于模糊。
183条规定里的“公司经营管理严重困难”、“股东利益受损”、“其他途径不能解决”, 不同法院间的理解不同, 在司法实践中的执法尺度也不同。《司法解释 (二) 》第一条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实践可操作性, 但学界此仍有不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司法解释 (二) 》第一条是有关受理条件的规定, 只有同时满足规定条件才受理, 但事实上法官并未将《司法解释 (二) 》第一条第一款理解为受理条件;也有学者认为《司法解释 (二) 》第一条是“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细化标准。在一些案件中, 法官确实承认这一细化标准并将此作为判断是否应予解散公司的实体标准[2]。
(二) 替代措施有限
由于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救济成本过高, 因此很多国家在立法中都倾向于采取一些替代性的救济措施。在我国, 主要有回购股权和法院责成召开股东大会两种替代性手段, 但第二种方式几乎都以失败告终。也就说我国在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上的替代性措施有限。
(三) 公司司法解散的恶意诉讼
司法解散诉权是中小股东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 但也应当防止股东滥用此请求权。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个别股东滥用解散请求权, 甚至恶意诉讼的情况。有学者提出, 有少数股东有时并不排除在维护自己利益之外, 出于不正当的目的追求不合理的利益而提起诉讼, 例如以较高的谈判价格向控股股东出售股权, 因此,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 应当谨慎辨别少数股东起诉的目的是否具有正当性。
三、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完善
(一) 细化公司司法解散的标准
首先, 要做到细化公司司法解散的标准, 就要明确解散事由。英国以成文法和普通法的判例制度对公司司法解散的事由进行了“列举加概括”式的规定, 德国法采取概括式立法模式, 日本、美国运用了列举式的立法模式, 我国台湾地区采用概括式规定。我国可以向这些国家 (地区) 学习立法经验, 通过列举式和概况式规定司法解散的事由。其次, 扩大“公司经营严重困难”的具体形态。有学者提出《司法解释 (二) 》第一条第一款既不是对公司司法解散案件受理条件的普遍性规定, 也不是对公司法183条的进一步细化, 因对很多法院在实际操作中对许多提出解散的公司的诉求予以拖延或不予受理。该规定就是基于这一情况而强调, 在公司已经出现了法律规定的任一的情况下, 法院应当受理而不能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这是对受理案件中特殊案件的专门强调, 并不意味着不满足此规定的案件就不予受理, 更不代表应当根据此规定判决是否解散。
(二) 确立公司解散的替代性救济机制
综上所述, 我国应借鉴他国、地区的立法经验, 建立相关替代措施。如股份强制回购, 我国《公司法》在第75条规定了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 当公司陷入僵局并进入到公司司法解散程序时, 法院可以强制公司或其他股东以市价购买发生争议的股份。但一般情况下, 难以协商确定股份回购价格, 可由法院在采取委托中介机构以评估的方式确定股份收购价格。再如规定法院判决强制公司分立制度。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分立可以不经过清算程序, 公司分立后争议各方可以分开经营, 但一般公司分立必须由原公司做出分立决定或决议并签订分立协议, 而此时的公司难以形成有效分立决定或决议。此时法院可以以判决代替公司做出分立决定, 同时通知债权人和公告, 履行债权人保护程序[3]。
(三) 建立防止股东滥用诉权的措施
我国没有防止股东滥用诉权相关制度以防止司法解散诉讼现象的恶性膨胀现象。建立诉讼费用担保制度和败诉股东的赔偿责任制度可以有效防止股东滥用诉权, 但由于小股东财力有限, 该制度可能会阻碍股东诉权的行使。因此要能建立有条件的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即只有被告能证明原告是恶意诉讼才可以要求原告提供诉讼费用担保。
四、总结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有利有弊, 虽然经过学术界和司法部门的无数次讨论和修改, 它仍是一个不太成熟的体制, 制约着公司司法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我国可以向英美等国家借鉴立法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完善我国的司法解散制度。
参考文献
[1]覃远春.“公司僵局及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之研究”, 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8年第9版.
[2]尚海明, 彭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立法的完善”, 载《商业研究》, 2014年第449期.
关键词:立法借鉴;法律移植;见义勇为
一、美国
美国有部专门法律叫做《好撒玛利亚人法》,是为好人做好事量身定造的。它规定陌生人对受伤者进行紧急医疗抢救中出现的失误,给予法律责任赦免。
二、加拿大
“无论习惯法如何规定,自愿且不求奖励报酬的个人,不必为施救过程中因疏忽或不作为所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 这是加拿大安大略省2001年颁布的《见义勇为法》 中的一条规定。在加拿大, 制定见义勇为的相关法律是为了打消施救者担心的因施救不当而惹上官司的顾虑,以防止他们事后成为被告。
三、法国
法国则偏向于惩罚在紧急情况下见死不救的人。法国刑法规定, 当他人遇到危险而没有提供救助,可被处以6年监禁和相当于7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新加坡则站在保护施救者立场上制定相关法律条款。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 3倍的处罚。行为严重者则以污蔑罪论处。
四、新加坡
新加坡则完全站在保护施救者权益的立场上。惩罚机制规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影响恶劣、行为严重者,则以污蔑罪论处。该规定实施以来,新加坡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公民在实施见义勇为时也免去了顾虑和担忧。在新加坡,见义勇为已经借由道德的法律化上升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法律义务。
其实我国可以借鉴欧美及新加坡等国的相关法律,制定有关条例,加大对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者的保护力度。一方面,加强对助人者的保护,制定“好心人免责条款”等,使助人者不会因为紧急情况下施救而成为被告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必要时由政府承担助人者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而带来的无法预知的后果,在这里还要说明的一点,个人认为助人为乐并不是就等于法律免责,只有在重大过失或是故意的情况下导致损失的发生,施救者还是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其中的免责条款是针对一般过失而言的。另一方面,加大对被助者诬陷助人者行为的惩处力度。其次,加强对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行为的司法保护。严格举证责任,在事实无法认定、证据存在疑点的时候,判决尤其应当谨慎。英国法学家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 —好比污染水源。” 不只是有保护助人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许多国家目前还有强制“助人的法律。”当然在我国这势必会引发“见危不救”是否应立法的强烈讨论。国外这些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在哪些情况下,发现“危难”的人,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受困人,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如果将来我国将“见危不救”列入法律调整范围之内的话也可以借鉴他国这方面的立法。
不可否认的是,要使雷锋精神的保障机制得以实现,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也紧密相关。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如果只是每年的雷锋日去鼓励大家行善,对于转型中的社会道德的建设与发展,那也只会是隔靴搔痒而已,我们要从制度的根本上去直视问题所在,并找出解决之道。使我们的民族出现更多的“雷锋”,尊重珍惜“雷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之江新语[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刘忠和,杨丽坤.新形势下雷锋精神100问[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3]刘忠和,杨丽坤.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4]《雷锋精神永放光芒》编辑委员会.雷锋精神永放光芒:雷锋精神论坛文章汇编[G].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
[5]石军玲.雷锋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6]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雷锋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张仲国,王丽娟,李新仓.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8]戴焰军.论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雷锋精神[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3).
[9]罗文章.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与永恒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3).
[10]罗文章.让雷锋精神焕发出时代风采——雷锋精神时代化问题研究[J].红旗文稿,2014(4).
[11]黄中平.雷锋精神时代化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2012 年“雷锋精神论坛”综述[J].求是杂志,2014(11).
[12]宋萌荣.论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3).
[13]程瑛.同心同德共建中华——学习雷锋精神[J].伦理学研究,2013(2).
[14]唐凯麟.社会主義新型人际关系的光辉展现——雷锋精神探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8).
[15]陈晋.从人格角度谈谈雷锋[J].新湘评论,2012(9).
[16]徐惟诚.要研究雷锋成长的道路[J].前线,2015(4).
[17]徐惟诚.社会深刻变动中的道德建设[J].求是杂志,2012(3).
[18]郑小九.雷锋精神:制造的,还是生成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
[19]田居俭.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J].求是杂志,2013(19).
第一章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司法的概念,司法的功能,司法制度的概念和范围,法律职业的概念和特征,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司法效率。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司法和司法制度的概念
司法的概念 司法的功能 司法制度的概念 司法制度的范围 司法公正 司法效率 司法独立 司法改革 司法考试
第二节 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职业的概念 法律职业的特征 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 法律职业道德的特征
第三节 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严明纪律,保守秘密 互相尊重,相互配合 恪尽职守,勤勉尽责 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第二章 审判制度与法官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审判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法院的性质、任务、设置和职权,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审判制度,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审判组织的组成和职责,法官法关于法官制度的主要规定,法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官职业责任的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审判制度概述
审判制度的概念 我国审判制度的特征 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 主要审判制度
第二节 审判机关
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 人民法院的设置和职权 人民法院的业务机构 审判组织
第三节 法官
法官的条件与任免 法官的权利与义务 法官的考核和培训 法官的等级 法官的奖励和惩罚 法官的辞职和辞退 法官的保障和退休
第四节 法官职业道德
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法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忠诚司法事业 保证司法公正 确保司法廉洁 坚持司法为民 维护司法形象)
第五节 法官职业责任
法官执行职务中违纪行为的责任 法官执行职务中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第三章 检察制度与检察官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检察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任务、设置和职权,检察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检察制度,检察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检察官法关于检察官制度的主要规定,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检察官职业责任的规定。
第四章 律师制度与律师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律师制度的概念、特征,我国律师管理体制,律师事务所的性质和分类,律师的概念,律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征和依据,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律师执业的条件、程序、限制性规定和基本原则,律师事务所的设立和管理制度,律师收费制度,律师业务范围,律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执业律师的权利义务,律师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律师职业责任的规定,法律援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律师制度概述
律师制度的概念 我国律师制度的特征 我国律师管理体制
第二节 律师
律师的概念 律师的业务范围 执业律师的权利和义务 律师执业的资格条件 申请律师执业证书的程序 律师执业的限制性规定 律师宣誓制度 律师执业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律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的性质 律师事务所的分类 律师事务所的设立 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制度 律师收费制度
第四节 律师职业道德
律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律师职业道德的依据 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忠于宪法、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依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注重职业修养,自觉维护律师行业声誉;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尊重同行,公平竞争,同业互助;关注、支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律师的执业职责
第五节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
执业前提 执业组织 律师业务推广行为规范 律师与委托人或当事人的关系规范 律师参与诉讼或仲裁规范 律师与其他律师的关系规范 律师收费规范 律师与所任职的律师事务所关系规范 律师与律师协会关系规范
第六节 律师职业责任
律师执业中违纪行为的处分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执业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七节 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 法律援助对象 法律援助范围 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援助申请和审查 法律援助实施
第五章 公证制度与公证员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公证制度的概念、特征,我国公证管理体制,公证机构的概念及性质,公证员的概念,公证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依据。
理解:公证业务范围,公证机构设立的原则、条件和程序,公证员的条件与任免,法定公证制度,公证机构的管理制度,公证执业责任保险,公证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公证员的权利义务,公证的程序,公证的效力,公证职业责任的规定。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83年9月2目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 根据l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的决定》修订 根据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6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2001年10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 2010年l2月6日修订后重新发布)法发[2010]53号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
(2009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法发[2009]6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的决定》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
(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6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
(2009年9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2004年6月1日第十届第十三次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办公会讨论通过 2004年6月21日发布施行)高检发[2004]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
法律援助条例
(2003年7月21日国务院令第385号公布 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2013年2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2004年3月19日)
律师执业管理办法
(2008年7月18日司法部令第ll2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
(2004年3月20日第五届全国律协第九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试行 2009年l2月27日第七届二次理事会修订)
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
(2008年7月18日司法部令第111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2005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9号公布 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公证员执业管理办法
(2006年3月14日司法部令第l02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A. 此2万元属于协商收费,不违反规定
B. 其中1万元张某用于交通费用,应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
C. 违反律师统一收费的规定和律师不得向法官行贿的规定
D. 如果张某在案件办结之后当事人进行结算,多退少补,应当允许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检察官从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B. 检察官从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不得在原任职的地区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C. 检察官从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D. 检察官从人民检察院离任后其配偶、子女不得担任该检察官原任职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8. 肖某系某人民法院法官,下列有关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肖某不得担任事业单位的职务
B. 肖某的配偶与肖某不得在同一人民法院担任法官
C. 肖某的子女不得担任肖某所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D. 肖某在办理案件中,接受了当事人的请客送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有权要求肖某回避
9. S市T律师事务所W律师曾经担任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3月退休,4月取得律师资格,领取律师执业证书。在执业过程中为了扩大律师事务所的案源,W律师实事求是地向当事人介绍现任S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庭长、审判员都曾是自己的下级,在职时曾经对他们多方关照,现在也是有求必应,凡是S市法院管辖的案件,尽管推荐过来,保证可以维护其合法权益。W律师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A. 曾担任法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两年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B. 与本案审判人员在非办场所接触
C. 利用新闻媒介或其他手段炫耀自己,招揽业务,排斥同行
D. 在代理案件之前及其代理过程中,向当事人宣传自己与有管辖权的执法机关及其有关执法人员有特殊关系
10. 何某是某市人民法院的一名审判员,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何某与其妻(审判员)一起审理某案件
B. 何某之外甥女被确定为助理审判员
C. 何某的弟弟(律师)担任何某所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
A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C《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D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
2、“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是()的重要精神。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第二次全体会议 D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3、下列关于安全生产费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 B.安全生产费用可不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C.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
D.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对因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4、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参加保险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不参加工伤保险 B.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
C.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D.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不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5、全民守法首先是遵守宪法,总书记()时提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A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B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C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D2013年11月12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6、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施()制度。A.审批 B.登记 C.淘汰 D.监管
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A.安全警示标志 B.安全合格标志 C.安全使用标志 D.安全检验检测标志
8、公司债券持有人对公司享有()。A.资产受益权 B.债权
C.重大决策权 D.选择管理者权
9、转为公司股权的债权应当符合下列哪些情形?()
A.债权人已经履行债权所对应的合同义务,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或者公司章程的禁止性规定
B.经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或者仲裁机构裁决确认
C.公司破产重整或者和解期间,列入经人民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或者裁定认可的和解协议。D.以上均正确
10、下列关于安全生产费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 B.安全生产费用可不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C.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
D.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对因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11、我国各类公司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 B.资本具有股份性 C.设立程序的一致性 D.集团性
12、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
A.行业标准 B.地方标准 C.企业标准 D.车间标准
13、下列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法的表述,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 B.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
C.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D.检查及处理情况可不记录在案
14、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司法行政机关
1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A.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B.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目标 C.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记录 D.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
16、公司债券持有人对公司享有()。A.资产受益权 B.债权
C.重大决策权 D.选择管理者权
17、一个自然人可以投资设立()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A.3 B.2 C.1 D.不受法律限制
18、煤矿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的事项 A.工伤保险 B.社会保险 C.工伤社会保险 D.失业保险
19、党和政府带头守法,国家公职人员模范守法,全体人民积极守法,这体现了()。A全民守法的主体具有多元性 B全民守法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C全民守法的实施方法具有系统性 D全民守法具有政治性
20、有关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
B.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也不得撤离作业场所 C.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D.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1、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其认购的股份,并按照()的规定缴纳出资。A.登记部门 B.法律 C.公司章程 D.证监会
22、关于分公司和子公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分公司具有法人资格 B.分公司公司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C.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 D.子公司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3、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应当由()负责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
A.政府部门 B.建设单位 C.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行业组织
24、下列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赔偿责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B.拒不承担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C.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未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后,仍不能对受害人给予足额赔偿的,应当继续履行赔偿义务
D.受害人发现责任人有其他财产的,不能直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2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A.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B.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C.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D.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A.安全警示标志 B.安全合格标志 C.安全使用标志 D.安全检验检测标志
27、关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
B.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
C.危险物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告知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D.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
28、关于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B.只有国务院才有权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C.地方政府有权制定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D.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都有权制定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29、“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是()的重要精神。A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C《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D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 30、关于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B.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C.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无须听取工会的意见 D.工会依法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31、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全体发起人()。
A.认购的股本总额 B.实收股本总额
C.认购的股本总额和实收股本总额中较大的一个 D.认购的股本总额和实收股本总额中较小的一个
32、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A.认购的股本总额 B.实收股本总额
C.认购的股本总额和实收股本总额中较大的一个 D.认购的股本总额和实收股本总额中较小的一个
33、下列关于强制生产经营单位消除事故隐患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采取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 B.可以口头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
C.情况紧急时可以不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直接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
D.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采取停止供电措施无须提前通知生产经营单位
3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A.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B.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目标 C.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记录 D.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
35、按照是否发行股份可以将公司分为()。A.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 C.有限公司和无限公司 D.人合公司和资合公司
36、有关公民信用记录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强阳光记录,全部公开透明
B在惩戒与隐私保护之间保持平衡,避免公民信用记录被违法利用。C信用记录事项应当不分标准,一视同仁,D任何国家机关都有权采集公民信息。
37、下列关于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职责履行说法错误的是()。A.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B.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 C.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为其保密 D.无须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
38、下列有关安全生产规划的说法,正确的是()。A.仅需国务院制定安全生产规划 B.仅需地方政府制定安全生产规划 C.安全生产规划无须与城乡规划相衔接 D.安全生产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相衔接
39、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施()制度。A.审批 B.登记 C.淘汰 D.监管 40、下列表述中与全民守法精神相符的是()。A法律虚无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思维 B有一些人利用“特权”违背法律行事
C以侥幸心理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利用种种手段逃避法律制裁 D公民积极主张和捍卫自己拥有的法定权利
41、“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是()的重要精神。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第二次全体会议 D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42、有关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
B.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也不得撤离作业场所 C.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D.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3、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享有下列哪项权利?()A.资产受益 B.参与重大决策 C.直接支配公司财产 D.选择管理者
44、对公益诉讼等积极守法行为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与全民守法无关
B加重了司法机关工作难度 C是全民守法的重要体现 D频繁诉讼地方经济建设
45、关于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B.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C.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无须听取工会的意见 D.工会依法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46、下列关于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并非所有生产经营单位都必须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B.危险物品的生产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C.危险物品的生产单位可以没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D.注册安全工程师按专业分类管理
47、党和政府带头守法,国家公职人员模范守法,全体人民积极守法,这体现了()。A全民守法的主体具有多元性 B全民守法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C全民守法的实施方法具有系统性 D全民守法具有政治性
48、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应当由()负责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
A.政府部门 B.建设单位 C.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行业组织
49、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职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B.自愿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C.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D.应当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50、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享有下列哪项权利?()A.资产受益 B.参与重大决策 C.直接支配公司财产 D.选择管理者
5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执政党带头守法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B执政党在全民守法建设中仅仅是监督者而不是参与者。C是党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的体现 D执政党带头守法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52、证明标准()
A.是法院调查证据所应达到的要求 B.与证明责任没有关联
C.是法律要求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 D.是法院裁判可考虑可不考虑的因素
53、下列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全民守法建设中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A吸收中华民主传统文化精华中的法治基因,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形成。B封建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不符,应当摒弃。C专制集权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不能学习。
D古代社会十分落后,文化思维与现代是难以合拍。
54、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A.认购的股本总额 B.实收股本总额
C.认购的股本总额和实收股本总额中较大的一个 D.认购的股本总额和实收股本总额中较小的一个
55、下列关于强制生产经营单位消除事故隐患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采取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 B.可以口头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
C.情况紧急时可以不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直接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
D.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采取停止供电措施无须提前通知生产经营单位
56、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其认购的股份,并按照()的规定缴纳出资。A.登记部门 B.法律 C.公司章程 D.证监会
57、按照是否发行股份可以将公司分为()。A.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 C.有限公司和无限公司 D.人合公司和资合公司
58、关于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B.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C.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无须听取工会的意见 D.工会依法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59、关于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B.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C.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无须听取工会的意见 D.工会依法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60、下列有关全民守法内涵表述错误的是()。A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B全民守法是实现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C全民守法是全体人民基于内心信仰而积极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社会状态 D全民守法仅仅体现为行为上遵守法律
61、党和政府带头守法,国家公职人员模范守法,全体人民积极守法,这体现了()。A全民守法的主体具有多元性 B全民守法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C全民守法的实施方法具有系统性 D全民守法具有政治性
62、关于分公司和子公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分公司具有法人资格 B.分公司公司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C.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 D.子公司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63、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A.认购的股本总额 B.实收股本总额
C.认购的股本总额和实收股本总额中较大的一个 D.认购的股本总额和实收股本总额中较小的一个
64、下面有关全民守法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全民守法与经济健康发展的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B多元参与、释放社会活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C而多元参与的前提是依法参与,只有形成全民守法的局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才有可能。D缺乏守法意识、无视法律权威无法形成积极有效的多元参与,相反只会形成混乱。
65、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法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但未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A.可以给予撤职处分 B.责令限期改正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 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土地征收活动的是失地农民的噩梦, 原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收走, 配套的补偿却极不合理。具体来说存在补偿原则不清、标准过低、方式单一等问题。
( 一) 征收补偿原则不清
众所周知, 原则对于一项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以及价值取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 基本上没有规定征收补偿的相关原则, 这与宪法限制公权力保障人权的基本功能不相适应, 是非常遗憾的事。另外《物权法》http: / /baike. so. com/doc/5374574. html、《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等也没有具体规定土地征收的补偿原则。这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确实存在差距,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对补偿就确定了公平补偿原则。日本宪法第二十九条也确定了正当补偿的原则”。
( 二) 征收补偿标准偏低
《土地管理法》有征收补偿的相关规定, 并且经过多次修改将标准提高了一些, 但是与飞涨的物价特别是房价相比法律规定的标准依然太低。如《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就规定了补偿费用的问题, 之后也具体规定了每种费用的计算方法。但是仔细分析发现该条第六款将补偿总和限定在30 倍以内, 这个规定的合理性遭到质疑。例如, 一亩地收成较好时一年可挣3000 多元, 30 倍也就是9 万元, 即使按照该条第七款的规定提高补偿标准估计最多15 万元。但这块地被征收后卖给开发商估计就有几百万。这极易造成被征地农民的逆反心理, 严重不满补偿费用从而引发不良后果。
( 三) 征收补偿方式单一
从《土地管理法》可以看出, 我国土地征收的补偿以货币安置为主, 由于征地使得农民被迫放弃其熟悉的农耕劳动, 谋生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这一单一的补偿方式不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的长远之计。为此国土资源部发布了相关指导意见, 提出在原有补偿方式的基础上增设另外四种渠道, 此四种渠道如果能贯彻实施确实可以起到一定效果, 但是由于缺乏相关配套设施, 其执行效果并不明显。
二、健全征地补偿机制
征地补偿作为土地征收的重要环节, 作为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 直接决定着农民土地被征收后能切实得到的补偿, 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也是产生纠纷最多的问题。为此亟待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使农民的权益在制度上得以保障。
( 一) 确立合理的补偿原则
为了弥补我国法律的缺憾, 首先应该在宪法中明确征收补偿的原则, 为其他法律的修改完善以及征收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原则指导。其次, 结合各国经验和我国实际, 具体可以采用公平补偿的原则。所谓公平指的是能够平等地看待被征收者遭受的损失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公共利益的重要性。美国联邦大法官霍姆斯也指出: 该原则的重点应该是补偿“所有权人所失去的, 而不是征收者所得到的”。此外, 该公平补偿标准还应该是完全补偿和适当补偿的结合。完全补偿是希望补偿可以尽量多地包含被征收者所失去的。适当补偿则是为了防止被征收人凭借自己的土地漫天要价、妨碍土地征收活动的正常进行。将这两个原则结合而成的公平补偿原则既能切实地保证土地征收所要求的公共利益, 又能尽最大的可能弥补被征收人的损失, 从而减少纠纷, 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
( 二) 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
一方面, 在公平原则的指导下, 现有的补偿范围需要有所扩大。具体说应该得到补偿的除了土地的现有价值外还应该包含土地的预期价值、被征收者因土地的缺失造成的间接损失、生活负担等。另一方面, 在补偿标准的问题上, 比较英国、德国和美国的征地补偿制度可以发现他们的补偿标准都和市场价格有密切的联系。虽然这几个国家土地私有制的土地产权拥有方式与我国有所不同, 我国采用的是国家和集体所有制, 但我国目前以土地的原有用途作为补偿标准的这一做法确实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为此我们可以借鉴这几个国家的经验, 在确定标准时适当考虑土地的市场价格、被征收土地所处的地段、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征收土地的前后用途等因素。
( 三) 采取多样化的征收补偿方式
我国目前采取的货币安置方式已经不足以缓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被征收人带来的冲击。如前所述, 国土资源部的相关指导意见由于制度的缺陷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为此, 可以考虑建立相关的配套设施来帮助该文件顺利实施, 另外由于该文件法律效力较低, 可以在位阶较高的法律如《土地管理法》中建立相应的制度, 增强其权威性。最后, 政府应提供相应的帮助, 如提供免费的职业教育, 在社会保障方面更照顾这些农民, 让他们的生活少些后顾之忧等。总之多样化的补偿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被征地者当前的经济问题, 还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从而得到人们更多的支持。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土地征收活动越来越频繁。土地征收之后, 如何对土地所有者给予合理的补偿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稳定团结, 因而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试图探究我国补偿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
关键词: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补偿原则,征收方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禁止产制度;比较;分析
一、禁治产制度概述
(一)禁治产制度介绍
禁治产制度,是指通过宣告而使某些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民事行为能力受限制,从而使他们所作的民事行为全部或部分归于无效。此被宣告人为禁治产人。禁治产人的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只有通过有关机关宣告始得发生效力,故受此宣告之人即禁治产人应为成年自然人。这些人或者精神上存在某种障碍,或者长期沉溺于某种不良嗜好,如酗酒、赌博和吸毒等不能自拔,故而行事时,尤以在为财产处分行为时无法为一个正常成年人所应为之判断。所以应禁止他们的民事行为,主要是财产处分行为即所谓“治产”发生效力。
(二)禁治产制度与相似制度的比较
禁治产制度从本质上说也是属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然而它又有着自己不同于其他的本质属性。
1.禁治产制度与我国成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
第一,二者具在主体范围上具有一定的同一性。尽管相对于禁治产制度中所说的心神丧失与精神耗弱而言,我国《民法通则》中所采用的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但这仅是概念词语的使用不同而已。心神丧失与精神耗弱在本质上都属意思能力欠缺,两者的区别只在于欠缺程度上的不同:“即全然欠缺意思能力,为精神丧失;非全然欠缺意思能力,不过其意思能力不甚完全,为心神耗弱者。”民法通则把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确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确认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分别可与精神丧失和心神耗弱相对应。
第二,二者的主体范围有差异。在罗马法以及将其发扬光大的欧洲民法典中,禁治产制度的主题范围除了包括上述二者共有的心神丧失和精神耗弱以外,还包括浪费人、酗酒、吸毒及生活放荡等。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将这个范围再加以扩大。
第三,二者的法律后果不同。依据禁治产制度宣告为禁治产人的主体主要丧失了自己的财产处分权,但基于其个案差异还可以具有部分为其他民事行为的行为能力,而我国的成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却直接剥夺了精神病人的所有行为能力,包括财产行为能力、婚姻能力、遗嘱能力、收养能力、为监护人的能力,甚而剥夺了本人的政治权利(选举能力)。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禁治产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有着明显的不同。而且参考我国部分教授学者制订的民法典,我国当前的这一制度仍然被大部分人认可。
2.禁治产制度同监护制度
第一,二者的相同之处是,两者的立法意图都是为了在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特别是他们的财产权的同时,也保护他人的交易安全。无论是禁止其对财产进行管理、处分,还是由监护人行使监护权,都是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弱势群体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从这一点来说,盛行于二百多年前的禁治产制度与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民事监护制度有着共同的目的和愿望。
第二,禁治产人制度只针对成年人,不包括未成年人。是非正常状态下的成年人由于精神、心理、健康和不良嗜好等原因,导致心智丧失,因而需要限制其
对财产的管理权。我国监护制度中作为被监护人的,除成年的精神病患者外,还有未成年人在内。并且这些未成年人可以是心智健全的,为使其合法利益免遭
侵害,法律规定由其监护人代为进行民事活动。
第三,禁治产制度中所涉及的成年人的范围不仅仅限于精神病患者,还包括浪费人、酗酒、吸毒及生活放荡等。我国现行监护制度中作为被监护人的成年人,只能是精神病患者。
第四,禁治产制度中的主要内容是限制行使财产权,即被宣告为禁治产人后,就丧失原本所应行使的、对自己财产的管理、使用、处分的权利。直到宣告禁治产的原因被消灭、法院撤销对其宣告后,禁治产人才能恢复其财产上的民事行为能力。我国监护制度中主要内容,是要由监护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进行管教、保护,在被监护人对国家、集体和他人造成损害时,监护人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五,禁治产制度只限制了当事人的财产行为能力,其人身行为能力并没有被限制。就是说禁治产人在丧失了对财产管理权的同时,其所进行的身份上的
行为如结婚、收养等依然有效,这与该法的立法本意是一致的。我国监护制度中,作为被监护人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财产上的民事行为能力和人身上的民事行为能力将同时受到限制。特别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所进行的身份上的行为如结婚、收养等行为无效。
二、禁治产制度的价值分析
禁治产制度之所以得到各国民法的确认,乃是由它具有的以下价值决定的:
首先,禁治产制度能够实现对意思自治的適当、必要限制。民法实行意思自治原则,充分赋予每个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自由性和自主性,“意思自治的真谛,是尊崇选择。”但是,也应该看到,意思自治旨在强调民事主体不仅要依靠自己的独立行为参与民事活动,为自己获取民事利益,而且要对自己的自主民事活动的后果负责。如果过分强调意思自治,把意思自治推向极端,就可能导致对某些民事主体自主行为的过分放纵而失去必要的限制,加大某些民事主体失控行为的风险。禁治产制度能够实现对意思自治的适当、必要限制。
其次,禁治产制度能够实现自然人在财产上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意思能力在质上的对应和平衡。即根据每个自然人是否有意思能力以及意思能力是否存在欠缺的不同状况,决定其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以及其民事行为能力是否应受到限制。禁治产制度作为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涵盖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全部,而是仅限于自然人的财产行为能力上,不涉及人身行为能力。
第三,禁治产制度能够实现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意思能力在量上的合理衔接。根据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无以及是否存在欠缺决定其民事行为能力的有无,只解决了民事行为能力的定性问题,同时,还应进一步解决其定量问题,即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数量多少和范围宽窄问题。禁治产制度禁止和否定意思能力欠缺之人享有处分和管理自己财产的行为能力,通过对他们财产行为能力的限制,实现了自然人财产行为能力与其意思能力在数量上和范围上的合理衔接。
作者简介:
张婧(1990~)女,汉,山西文水人,辽宁大学,2013级法律硕士(非法学)在读。
张君(1991~),汉,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辽宁大学,2013级法律硕士(非法学)在读。
【法律制度相关司法解释】推荐阅读:
财务管理制度相关法律09-21
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09-23
公司的法律制度05-26
物业管理法律制度07-28
航空运输责任法律制度05-27
第三税收法律制度06-18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建设10-11
财政法律制度第四章10-14
规章制度法律审查表11-06
法律法规规范管理制度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