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通报范文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火灾事故通报范文(推荐8篇)

火灾事故通报范文 篇1

源自课本:化工企业火灾防护

一、化纤厂化纤布存放不当引起的火灾事故

1995年2月14日,新乡市某化纤纺织厂存放的约40万m化纤坯布突然起火,因为发现火情早,扑救

及时,未造成重大损失。

(一)事故经过

1995年春节前,新乡市某化纤纺织厂在停用的整经车间,临时存放两垛未打包的约40万m化纤坯布。一垛直接堆放在车间中间的地面上,另一垛约7万m堆放在车间东北角,由于怕墙角潮湿和遭鼠害,在地面上加设了20 cm高的垫木,又铺上一层塑料布,布堆上方盖了一层破化纤布。

2月14日13时20分左右,车间东北角的这堆化纤布突然起火,火焰顺着布堆南侧向西侧及平面盖布上蔓延,人们对此一无所知。一直到浓烟顺着排气扇孔窜到室外时才被人发现。由于正是上班工作时间,人们听到“救火”的喊声从四面八方赶来扑救,并向市消防队报警。14时10分左右火被扑灭。

(二)事故分析

事故发生后,市消防支队及该厂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调查分析。该临时仓库原是整经车间,电源和暖气管均被切断,不存在电火花和受热的自燃因素;库房周围无明火作业,事发前门窗关闭较严,不存在飘落火源;事故当日晴天无雷,化纤布吸湿性差,堆垛不大,下有垫木,通风良好,不存在雷击或其他自燃因素,而且也无人为纵火痕迹。调查组根据着火的迹象、存布时间、堆放方式和化纤布的特性等又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化纤本身吸潮性差,在纺织整个过程中由于设备工艺的高速摩擦,在纱支和布面上积累了很高的静电荷,很不易导除,职工在落布或推布时经常受到电击。经测试,有些布面的静电荷高达数千伏甚至上万伏,在存放这些带静电荷的布匹时,人们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为防霉烂和遭鼠害,在地板上加设了20 cm高的垫木,垫木上又铺了一层塑料布,致使布匹与地面形成绝缘,布匹上积存的静电荷无法导除。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所积累的静电能点燃布边和布面上吸附的细小飞絮和纤维绒毛。经现场调查分析和模拟试验,确认造成这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带静电荷布堆表面出现很高的电荷密度,又由于中午人静,老鼠出入活动频繁,接触布堆时发生强大的刷形放电,从而引燃布堆

浮层(由罩静电作用吸附)的细小短绒飞絮。

(三)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这起化纤布火灾事故,最后确认是由静电原因导致的。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静电。静电的特点,一是电压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量虽然不大,但由于带电体的电容变化很大,所以静电电压有时会达到很高的数值;二是静电能量不大,但足以引燃许多易燃物质,因为有些易燃物质的最小着火能量比静电的能量小得多,所以静电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很大;三是有静电感应,静电场中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表面感应起电;四是尖端放电,在带静电物体的尖端由于电场强度很高,使附近的气体电离而放电;五是静电屏蔽,空腔导体在静电场中,其空腔内的电场强度为零,或在外表面接地的空腔导体的空腔内有电荷时,外部电场强度为零。静电有三方面的危害:静电火花可引起火灾和爆炸;静电放电能使人受到电击而引发二次事故,如跌倒、坠落等;静电妨碍生产,影响产品质量,如使半导体组件破坏,造成使用这些组件的电子装置误动作、发生故障等。

为防止此类事故重复发生,该厂在化纤布的存放上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一是在织机和验布机上装设接地线,从工艺上消除静电的积累;二是储存中应在垫木上合理地设置接地装置,使布包和堆垛中积存的静电荷导除到地面;三是修好的坯布要及时打包入库,不要零存乱堆,以防不测。采取这些措施后,对保证化纤布储存的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制药厂药渣管理不善引起的爆炸伤亡事故

1992年5月18日,湖北某制药厂皂素车间因药渣管理不善,发生重大燃烧爆炸事故,当场烧死10人,重伤1人,轻伤2人。

(一)事故经过

某制药厂皂素车间生产的是避孕药中间体皂素,它以120﹟工业汽油作溶剂,提取黄山药、川地龙两种植物中的皂素并浓缩加工。为了去掉植物废渣中含有的残留汽油,将药渣放入蒸发罐中进行加压、加温处理,两小时后,将药渣排放到空地上自然挥发6-8小时,使药渣中残留汽油基本除净。由于药渣是用汽油浸泡过的木质纤维,很容易燃烧,为此,当地农民每天将该厂排出的约一吨半的药渣拉回家中做烧柴用。

5月18日7点30分,有14名农民随着上班的职工一起进入堆放废药渣处装运废渣。当班工人告诫农民,药渣刚从罐中排出,自然蒸发残留汽油时间太短,劝阻他们不要装运。但农民急于早装运完回家收麦子,就是不听劝阻,强行哄抢。在挖装药渣过程中,使现场空气中的汽油含量很快达到了爆炸极限。8点02分,一农民打火吸烟,当即引起爆炸和燃烧,导致火灾。经过工厂消防队和全厂职工的全力扑救,大火很快被扑灭,现场留下了死难者横七竖八的尸体,惨不忍睹。

(二)事故分析

造成这起爆炸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挖装药渣现场空气中的汽油含量达到爆炸极限,同时挖装药渣的农民打火吸烟,从而导致爆炸和火灾事故的发生。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是,制药厂对药渣处理管理不善,任凭农民任意挖装药渣,没有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

(三)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事故发生后,省、市政府及制药厂领导组成事故调查组,经调查认定,这起事故属于非生产性爆炸燃烧事故,但制药厂也负有一定责任。在妥善处理伤亡人员的同时,调查组对厂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也进行

了检查,并提出建议和制定措施。

(1)改进药渣处理方法。1988年5月该制药厂曾发生过药渣燃烧爆炸事故,当场炸死农民1人。因为事故是由于农民将药渣拉回家的途中吸烟引起的,当地法院认定制药厂无责任。但制药厂并未重视事故教训,导致此类事故又一次发生。为杜绝类似悲剧的重演,必须对药渣处理工作进行彻底的整改:一是对药渣中残留汽油的蒸发处理要加强检验,达不到标准的药渣,决不允许从蒸发罐中排出:二是合格排放的药渣必须根据天气变化确定充足的时间,使残余汽油充分挥发。同时为消除隐患和有利于节约,药渣可作为工厂燃气锅炉的燃料,自行消化,不得再向农民处理。

(2)消除生产工艺中的不安全因素。使用120﹟工业汽油做溶剂对安全生产来说是一个大隐患,建议制药厂尽快研究开发一种不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代替汽油作溶剂提取剂,从生产工艺上彻底消除不安全的因素。

(3)药渣排放处理与生产车间严格隔离。这起事故是在消防队和职工的及时扑救下,才免于使与火墙仅1 m之隔的两个汽油储罐产生连锁反应。为万无一失,必须严格执行防火标准,进一步妥善处理好排渣处

与汽油储罐的距离和位置。

(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皂素车间为一级防火防爆单位,但农民可以随便进出,甚至在现场随便吸烟,说明安全管理极为松懈。因此,必须认真吸取教训,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加强职工自我防护意识,动员全厂职工切实查隐患,促整改,堵漏洞,加强群防群治,确保生产安全。

三、吉林辽源中心医院特大火灾

(一)事故经过

辽源市中心医院是当地最大的医院,其门诊部、住院部、办公楼连在一起,呈现“口”字型,总共四层,一、二层是门诊,三四楼是住院处。辽源市中心医院是一所花园式医院,也是当地最大的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占地面积61630m,建筑面积26063m,分为5个区域和1处综合楼。其中1至3区始建于1962年,为3层砖木结构楼,建筑面积10323m;4区为住院部,始建于1987年,为4层砖混结构楼,建筑面积3600m

222

2,共有床位568张;5区为环廊园林门诊房,建于2002年,钢结构,面积53401m;综合楼9层,建筑面2。

2积6800m。2005年12月15日16时许,辽源市中心医院发生停电,恢复供电后,随即出现火情,而医院相关人员没有及时采取报警、紧急疏散医患人员等有效措施,致使火情扩大。经过辽源市和从长春、四平等地赶到的消防官兵5个多小时的扑救,大火于15日22时左右被扑灭。此次火灾造成37人死亡、46人重伤、49人轻伤,烧毁建筑面积5714平方米,大楼北侧第四层(顶层)烧毁,三楼部分过火;南侧一至四

层基本烧毁,直接财产损失821万余元

(二)事故分析 这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起火部位为医院门诊楼东侧2层的配电室,初步调查认为与医院的电器设施安装质量以及当日值班电工的操作有关。这次火灾的起火原因是配电室电缆短路时高温电弧和金属喷溅粒子引发了电缆沟内的可燃物。铠装电缆的终端处没有按照电器安装的有关规定做好终端处理,终端施工工艺粗糙,降低了电缆绝缘强度,导致电缆漏电、放电甚至短路。电缆沟内剥去了铠装护套层的电缆芯线与多根铠装电缆混合交叉敷设,电缆、电线不设固定支架,直接交叉、重叠,电缆在挤压扭曲等外力作用下造成绝缘强度降低。配电线路中的过流保护装置(熔丝、空开)设置不当,甚至采用铅导线替代熔丝,使保护作用降低。电缆存在质量问题也是引发事故的原因之一。

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中心医院配电室及部分电器设备改造工程中存在施工质量不合格,没有组织检测验收就直接投入使用,特别是购置、敷设了质量不合格的电缆,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报警晚,延误了灭火时间;中心医院没有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措施;龙山区公安消防科对中心医院消防安全监管不力;市卫生局对中心医院消防安全工作监督检查不到位等。

在“12?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中,有的科室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无一伤亡,而有的科室则发生了严重的伤亡。这从另一侧面证实了普及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面对突如其来的重特大灾难事故,掌握紧急自救、互救知识的人,安全就可以得到保证。对于医院、学校、剧场、体育馆等特殊场所或人员密集处,要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以便发现安全工作的盲区并加以重点改进,提高本质安全。同时,要将安全工作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安全责任制要做到细化到岗,责任到人,严格管理,严密防范。以人为本、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认识预防事故的重大意义,始终如一地把住防火关,不让一处隐患蔓延,不让一处失火,要做到这几点,就须做到时时防,天天防,处处防。

四、辽阳市庆阳化工厂爆炸

1991年2月9日19时30分,辽宁省辽阳市庆阳化工厂二分厂TNT生产线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7人死亡,重伤13人,轻伤94人,硝化房全部炸毁,附近其它厂房设施均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达2000万元。

(一)事故经过

国营庆阳化工厂二分厂是生产TNT炸药的生产线。1991年2月9日,硝化工组当日一班(白班)的生产不正常,曾在上午8时10分停机修理,15时开机生产。开机后,硝化三段十一号机产品凝固点温度(74.60℃)低于工艺规定的温度(74.65℃),于16时10分停止投料,在本机内循环。

16时30分,二班接班。分厂生产调度就上述情况请示分厂领导同意后,转下道工序,并恢复投料。此间,硝化三段六号和七号机硝酸阀出现泄漏情况,致使二号至七号机硝酸含量高于工艺规定指标。仪表维修工姜某(已死亡)对泄漏的硝酸阀进行修理,并于17时修好,19时刚过,负责看管三段二号至五号机的机工牛某从各分离器中取样送分析室化验。这时,各硝化机温度均在规定范围内。19时15分左右,该名机工从分析室送样返回机台,发现硝化三段二号机分离器压盖冒烟,随即打开了分离器雨淋和硝化机冷却水旁路门进行降温,然后即去距工房30米远的仪表室找班长。班长张某告诉机工回去打开机前循环阀,并随即带领仪表工张某、焦某(二人均已死亡)来到工房南大门打开了备用水阀,同时告诉看管稀机的李某停止加料。此时,牛某返回机台打开了机前循环阀。在下机台时,班长张某又让牛某打开安全硫酸阀,牛某返身回去将安全硫酸阀打开一周,再下机台时,发现分离器压盖由冒烟变为喷火。这时张某也看到了火,火势迅速蔓延,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硝化机发生剧烈爆炸。

(二)事故分析

①事故的直接原因

a.设备和生产上的原因

2月9日,二班硝化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硝化三段六号机、七号机硝酸加料阀泄漏,造成硝化系统硝酸含量增高和硝化物的最低凝固点前移(由四号机前移至一机),致使发生事故的二号机反应剧烈。从硝化机温度略高表明,机内的硝化反应并不充分。硝化物被提升到分离器之后,继续进行反应,而分离器内又没有搅拌和冷却装置,反应不均匀,局部过热,从而造成分离器硝化物分解冒烟。分离器压盖冒烟后,一种可能是由于继续进行剧烈的硝化反应,局部过热加剧,硝化物分解燃烧,分离器由冒烟变喷火。另一种可能是,由于高温、高浓度的硝硫混酸与使用了不符合工艺要求的石棉绳(也可能是油或其他可燃物)接

触成为火种,使分离器由冒烟变为喷火。

b.人为因素

这起爆炸事故是在生产出现异常情况,即硝化三段二号机分离器冒烟,而后变为喷火,火势扩大而引起的。对于在生产中出现这种异常情况,如何进行处置,应采取哪些措施、工厂《岗位操作与技安防火守则》中有明确规定。可是,二号机操作工牛某和当班班长张某,在处理二号机分离器冒烟到起火的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岗位操作与技安防火守则》的要求去做。虽然在分离器冒烟之后,先后采取了打开分离器雨淋、硝化机冷却水旁路水阀、机前循环阀、备用水阀和安全硫酸阀,以及停止加料等措施降温,但没有与仪表工共同检查进泄水阀是否好使,尤其是在分离器起火之后,没有采取切断该设备与其他设备的联系,打开分离器废酸循环阀及硝化机安全开关往安全池放料的关键性措施,却撤离了现场,致使火势蔓延,导

致爆炸。

②事故的间接原因

a.设备老化、工艺落后

庆阳化工厂这条TNT生产线是国内惟一尚存的卧式生产线,存在搅拌不均匀,反应不完全,易产生局部高温过热等问题,在发生异常情况时,不易控制和处理,硝化机分离器没有自动放料装置。庆阳化工厂在1974~1988年间,曾先后8次向上级有关部门打报告,要求对这条生产线进行更新改造,但该问题一直

没有得到解决。

b.生产秩序不正常,劳动纪律涣散 二分厂于1990年年底停产,1991年2月1日恢复生产。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生产、工艺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停车和单机停料频繁。对此,企业领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认真研究并采取措施解决。同时,二分厂中断夜间干部值班制度。夜班生产的劳动纪律松弛,工人脱岗问题严重。事故发生当晚,一

工段工人7人脱岗(其中1人因病)。

c.企业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培训教育不够。工人技术素质低,遇到异常情况时,不能

熟练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五、新疆独山子10·28石化油罐特大爆炸事故

独山子区北距克拉玛依市约160公里,东距乌鲁木齐市260公里左右,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已有百年的石油开发史和71年石油加工史,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2006年10月28日19时16分左右,安徽省防腐工程总公司在对独山子在建原油储罐进行防腐作业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现场作业

人员13人死亡,6人受伤。

(一)事故经过

10月28日下午七时二十分,中哈原油管道末站新疆独山子在建“十万吨原油储罐”忽发闪爆,适时正值安徽某防腐队现场作业,二十余名漆工瞬时身碎肢离,无一全尸。有目击者称当时罐顶跃空过百米,数里外的门窗亦有嗡嗡响动之声。此罐为“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2号原油储罐,主体建设于月前刚刚完工,招标承建单位——中国石油吉林化建。目前事故原因初步确定为,防腐油

漆中的有机物挥发导致。

(二)事故分析

经“10·28”特大事故调查组调查,这起事故直接原因为:安徽省防腐工程总公司在对在建原油罐浮顶船舱内进行防腐作业时,使用非防爆照明灯具,电线严重老化,多处接头和绝缘损坏;作业时没有按规定安装机械通风设施,致使使用的防腐漆料和稀释剂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挥发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在舱内大量积聚,遇照明设备产生的电气火花发生爆炸。

六.江苏射阳化工厂爆炸事故

2006年7月28日8时45分,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盐城氟源化工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工商核准拟用名)1号厂房(2400平方米,钢框架结构)发生一起爆炸事故,死亡22人,受伤29人,其中3人重伤。发生事故的1号生产厂房(投资约800万元)由硝化工段、氟化工段和氯化工段三部分组成,硝化工段是在原料氟苯中加入混酸二次硝化生成2,4-二硝基氟苯;氟化工段是在外购的2,4-二硝基氯苯原料中加入氟化钾,置换反应生成2,4-二硝基氟苯;氯化工段是在氯化反应塔中加入上述两个工段生产的2,4-二硝基氟苯,在一定温度下通入氯气反应生成最终产品2,4-二氯氟苯。

(一)事故经过

2006年7月27日15时10分,首次向氯化反应塔塔釜投料。17时20分通入导热油加热升温,19时10分,塔釜温度上升到130℃,此时开始向氯化反应塔塔釜通氯气,20时15分,操作工发现氯化反应塔塔顶冷凝器没有冷却水,于是停止向釜内通氯气,关闭导热油阀门。28日04时20分,在冷凝器仍然没有冷却水的情况下,又开始通氯气,并开导热油阀门继续加热升温,7时,停止加热;8时,塔釜温度为220℃,塔顶温度为43℃;8时40分,氯化反应塔发生爆炸。

据估算,氯化反应塔物料的爆炸当量相当于406 kg TNT,爆炸半径约为30 m,造成1号厂房全部倒

塌。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组织抢救伤员、疏散群众,市、县消防队迅速赶赴现场进行灭火扑救,环保部门立即对现场周围大气、水和土壤进行连续监测。28日13时大火扑灭,由于对地面水采取了措施,据当地环保部门监测,没有造成大的污染。目前,江苏省人民政府已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损失

情况和事故责任展开调查。

(二)事故分析

①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在氯化反应塔冷凝器无冷却水、塔顶没有产品流出的情况下没有立即停车,而是错误地继续加热升温,使物料(2,4-二硝基氟苯)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并最终导致其分解爆炸是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② 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a.该项目没有执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在新建企业未经设立批准(正在后补设立批准手续)、生产工艺未经科学论证、建设项目未经设计审查和安全验收的情况下,擅自低标准进行项目建设并组织试生产,而且违法试生产五个月后仍未取得项目设立批准。

火灾事故通报范文 篇2

一、构建高校宿舍火灾事故树

1.事故树分析方法简介。事故树分析又称故障树分析, 是安全系统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属性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依据, 以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2.事故树分析的步骤。该步骤主要为:确定顶上事件→确定分析系统→调查事故及原因→确定控制目标值→构建事故树→定性及定量分析→制定安全对策。

3.构造高校宿舍火灾事故树。根据近年来宿舍火灾伤亡事故的各类原因, 笔者假设出某高校宿舍发生一起火灾的原因, 构出火灾事故树。如图1所示。

X1为蜡烛致火;X2为烟头致火;X3为蚊香致火;X4为人为纵火;X5为线路老化短路;X6为大功率电器短路;X7为雷击;X8为其他意外短路;X9为发现不及时;X10为报警系统失效;X11为喷淋系统失效;X12为通风系统失效;X13为设施设置不合理;X14为消防供水不足;X15为失效;X16为误操作;X17为不会使用消防设施;X18为人员安全意识淡薄;X19为管理机构不合格;X20为规程执行不合格;X21为应急预案不合格;X22为消防演练不合格;X23为宿舍人员密度大;X24为安全通道警示欠缺;X25为安全通道过窄;X26为安全通道过长;X27为安全出口数量不足。

二、事故树定性分析

该事故树共包含13个或逻辑门、1个与逻辑门、27个基本事件。即只要一个事件发生, 便可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 宿舍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很大。

1.事故树最小径集。利用布尔代数法可以计算出, 该事件树有58个最小割集, 2个最小径集, 因此采用最小径集便于分析问题。

得到的2个最小径集分别为

2.结构重要度分析。

对当前事故树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时, 可采用下式计算:

式 (1) 中, I (i) 为基本事件Xi结构重要度, ni为基本事件Xi所属最小径集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Xr为第r个最小径集。

将上式P1, P2带入上式, 有

3.结果分析。

(1) 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有58个, 最小径集有2个, 说明导致顶事件的途径有58个, 而控制其不发生的途径只有2个, 因此学生宿舍容易发生火灾。

(2) 从结构重要度上看, X10的结构重要度最大, 对顶事件发生影响最大;次之是X18, …, X27;最后是X1, …, X17。因此, 如果X10事件能得到控制, 则顶事件发生几率将会大大减小。

(3) 根据最小径集的定义知, 只要控制P1, P2中任一个最小径集, 火灾事故就不会发生。但由于这两个最小径集所包含的基本事件都比较多, 因此实施难度比较大。

三、防止宿舍火灾事故的对策

1.合理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和排烟系统等。

2.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合理布置消防设施, 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和更新。

3.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等的畅通, 严禁任何阻碍安全通道的行为。

4.加强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教育, 并通过演练提高大学生自救逃生能力。

5.加强大学生宿舍管理, 严查违禁大功率电器和劣质电器。

6.完善宿舍消防规章制度及责任制度, 加强对宿舍管理人员的消防教育和考核。

火灾事故通报范文 篇3

关键词:火灾事故;事故证据;收集;事故调查

引言

火灾事故调查是消防安全事业中的关键工作,专业性较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为了做好火灾事故调查,收集证据是必须要做的工作。提高消防火灾事故调查水平,应当充分重视火灾事故调查的取证工作,认真分析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取证中的难点、把握取证原则、提高取证水平、并以证据为依据,查明火灾原因、确定火灾性质、划分和处理火灾责任者、提高调查结果的公信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发展。

1消防火灾证据收集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通常情况下,火灾的发生都比较突然,证据的收集较为困难,且火灾证据包括很多种类,会受到客观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证。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依据。以证明效力为区分,可以将火灾事故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两种,其中直接证据是可以单独、直接运用的,如言词证据,间接证据则需要同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才能证明火灾事故的部分情节。证据问题是火灾事故调查的核心内容,火灾事故调查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而展开的。通过火灾事故取证,事故调查人员才能深入分析火灾事故原因。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消防火灾事故调查的取证问题存在一定难度:首先,现场经过火灾之后,由于严重破坏,混乱不堪,难以搜寻;其次,引发火灾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使得火灾事故证据的类型也相对丰富,如事故相关人的证言、现场的燃烧痕迹和残留物,等等;最后,因为火灾事故中大部分的物证都经过火灾燃烧,事故调查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借助相对先进的取证、保存设备,才能更好地将所需要的证据提取并保存起来。上述因素都在客观上增加了证据收集、提取的难度。要重视并克服这些困难,切实提高取证工作效率,维护火灾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消防火灾证据收集的措施分析

2.1消防火灾证据收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火灾证据的收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火灾事故证据的准确性,为火灾事故的调研提供第一手资料,收集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火灾事故调查结论的准确与否,往往会引发争论。证据在火灾事故调查中起决定性作用,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取证的专业性很强。为了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必须坚持以下三点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与主观相对,是指人们不以特定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本来属性。证据是在火灾事故发生过程而出现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客观性是证据有效的基本特征。在火灾事故调查取证中,调查人员要坚持客观立场,避免主观臆断,公平、公正、科学地开展此项工作,使证据能够全面、客观、真实地反应客观事实,切实提高证据的有效性。(2)关联性原则。关联是对各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状态的描述。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而证据就是证明这种逻辑关系的客观实际。通过对相关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能够找到事故原因、明确火灾性质、界定事故损失。(3)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即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为了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调查人员就必须要严格遵循法律标准和相关程序来收集、提取、保存和认定证据。唯有如此,证据才能成为火灾事故案件的定案依据。

2.2查明所需要证据的类型

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证据收集过程中会面临着多种选择,为了提高火灾证据收集工作的效率,简化工作人员的工作,尽快地处理好火灾事故,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需要的证据的类型。根据我国现有消防法律法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受灾人陈述、火灾责任人的供述和辩解、技术鉴定结论、现场勘查笔录、视听资料等八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火灾发生的原因越发复杂,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必须更加细致。要尽可能全面地搜集、调查、提取和认证证据,使之为火灾事故调查提供充分的佐证。

2.3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收集

火灾事故发生很突然,灭灭火灾和抢救人员、物资行动经常会破坏火灾现场,导致现场无法得到很好的维护,这给证据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取证包括询问相关人员、环境勘查两大关键部分。其中,在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时,调查人员要帮助被讯问者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维护证词法律效力的重要责任,并根据被询问对象的陈述制作《询问笔录》;现场勘查主要按照环境勘查、初步勘查、细项勘查和专项勘查四个步骤进行,应认真收集、发掘确定起火点痕迹物证、起火源物证、起火物证及其他有关证据,并在这一过程中核对与火场环境有关的证人陈述,提纯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4火灾证据收集的一般步骤

(1)明确调查任务:火灾发生后,立即成立火灾现场勘查小组,展开火灾调查。(2)分析已知证据:对火灾现场发现的证据进行详细的研究。(3)提出调查假设:在室外及在毗邻建筑相关位置勘查,看有没有室外纵火的可能。(4)收集保全证据:对现场进行反复勘查搜集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妥善保管。(5)审查运用证据:综合物证人证。

3如何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3.1采取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

现场勘查与访问同样重要,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做好调查工作。很多工作人员要么只做现场勘查、要么只做调查访问,降低了火灾事故调查的工作效率。通过调查访问,为现场勘查提供一定线索,缩小勘查范围,利于发现证物或痕迹,为分析案情提供参考;而现场勘查则是工作人员利用科学的调查方法与手段,在火灾现场对相关人证、物证进行鉴别、查找,这也是一个发现、提取、研究证据的过程。

3.2加强火灾调查的装备配置

装备作为火灾调查的必备工具,对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关系。以现代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火灾现场画图及勘查笔录等方式相比,可让人对火灾现场产生更直观的理解,便于确认火灾发生原因。尤其在鉴定疑难电气火灾事故原因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加入,比如宏观分析法、金相分析法、成分分析法、剩磁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模拟试验法等。

3.3完善火灾损失统计工作

以当前火灾事故收集与调查工作中计算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科学性、精准性,不能发挥统计数据的真实意义。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火灾损失统计的规范性,加快修订有关价格签证的法规,规范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3.4提高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的综合素质

火灾事故调查作为一项专业性、技術性较强的工作,而当前在消防部队中,基本有95%的火灾调查人员为兼职,责任大、事情多,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火灾调查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专业素质低、职业素质低等问题凸显,给火灾事故调查的权威性、严肃性带来一定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安消防机构负有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的重要责任。收集证据是摆在消防火灾事故调查中最基本、最细致、最复杂的基础环节。通过收集、提取、分析火灾事故证据,才能查明火灾发生的真实原因,为依法处理事故责任者和弥补事故损失提供重要依据。当前,我国的火灾事故调查取证方面存在人员业务技能、技术装备、调查手段相对滞后于实际工作需要的问题,制约了火灾事故调查事业发展。公安消防部门应当正视这一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策略解决问题,改变在当今社会普遍反映的火灾案件调查证据单薄、法律效力不强,事故定论简单草率的现状,推动我国消防安全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晓疆.浅谈火灾事故证据的收集与火灾事故调查工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1-01

[2]汪清波,黄泉生,黄友银.关于火灾事故调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2003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10-01

1-10月份火灾事故通报 篇4

今年1-10月份,全州共发生火灾562起,死12人,伤9人,受灾413户,烧毁建筑32871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5866629元。与上年同期相比,起数上升10.4%,死亡人数上升71.4%,受伤人数下降76%,直接财产损失下降26%。发生重大火灾2起,直接财产损失655240元。发生重大火灾2起: 2月12日,图们市的延边龙铁石化有限公司因外雇民工违章作业发生火灾爆炸,烧毁建筑1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1万元;2月17日,敦化市的吉林福敦木业有限公司枝桠材堆垛发生火灾,烧毁枝桠材2300吨,直接财产损失34万元。最近,随着天气转冷,城市用火、用电、用气量大增,农村秋收结束后粮食和秆棵堆垛增多,居民住宅火灾、农村堆垛火灾多发,已进入了一年一度的火灾事故多发期。二是消防安全责任制在有些地方和单位还没有彻底落实。有些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存在侥幸心理,安全措施不落实,消防组织、规章制度、设施建设流于形式。个别单位无视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擅自违法操作。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没有仍非常淡薄,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能作用不强,不能够建立科学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和有效开展消防安全巡查、检查,消防安全培训,火灾隐患整改以及自防自救等工作。三是全民消防意识淡薄。居民家庭用火、用电、用气量逐年增多,家庭装修采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增加了家庭发生火灾的因素。不少居民群众对这些可能导致火灾的因素熟视无睹,思想麻痹,缺乏消防安全知识意识,导致家庭火灾频发。四是消防监管难度加大。随着企业改制和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各种经济成份大量涌现,油、气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储存、使用越来越广泛,诱发重特大火灾的因素也日益突出,消防安全监管的难度日益加大。五是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近几年来,我们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历史欠帐多,消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仍然比较滞后,相当一部分新建、扩建、改建的道路和小区没有按规划安装公共消防栓。六是农村消防工作有待加强。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篇5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为落实《消防法》切实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确保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1、成立以总经理为总指挥、副总经理为副总指挥,公司防火领导小组成员为组员的预案指挥部。指挥部通常设在值班室、生技部。

2、在紧急情况下,总指挥确定顺序为:总经理、分管领导及副总经理、办公室、生技部负责人。

3、成立以各部(科室)义务消防员为基本的消防队。

二、处置原则及方法

(一)处置原则:沉着冷静、消于初期、忙而不乱、先人后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财产的损失。

(二)处置方法

1、当得到报警信号经实地查看证实是火灾初发时:

(1)事发部门领导立即组织本部门义务消防员和其他同志采取各种手段扑救,争取将火情消灭在初发期。

(2)安全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派员到现场,并及时向领导报告和做好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3)火灾消除后,安全部门要做好现场保护,调查火灾发生原因,事发部门及时总结教训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当发生火灾,且有蔓延趋势时:

(1)指挥部成员立即到指挥位置,组织人员疏散、财物的抢救。1

(2)迅速向“119”报警,并观察火势蔓延方向和现场情况,向火场救灾指挥部报告。

(3)发出人员疏散紧急命令,并利用广播、电信、电话系统宣传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应注意事项,并立即组织义务消防人员赶赴现场扑救。

3、疏散方法:

楼层消防队员维持消防电梯前的秩序,必要时配备应急照明灯,为疏散人员指引方向。所有疏散人员应保持镇静,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疏散人员在消防楼梯上应靠右边依次下楼,右手扶楼梯把手,左手搭在前一人肩上紧接而下,严禁挤、推、抢道、防止发生伤人事故。

三、各类人员职责

(一)火场总指挥职责:

1、组织设立火场指挥部,了解火场情况。

2、确定一名副手到总机房负责通讯联络,确保通讯畅通,提高通讯效率和准确性。

3、确认火灾类别等级。根据着火地点的燃烧物品、着火空间、范围,判断火灾类别、等级(在短时间内有能力自救的,可视为初级火情,火势超出初级火情的程度或火势虽小,但周围有易燃易爆物品,可能引起爆炸和火势蔓延的,应视为中级以上火情)。

4、根据火灾类别和等级确定是否向公安消防“119”报警,是否需要疏散人员,向各部门下达指令,明确分工。

5、组织灭火抢救队伍,以各部门义务消防员为主体扑救火灾,救护伤员,抢救物资等。

6、公安消防队员到场后,及时取得联系,听从消防人员指挥。

7、火灾扑灭后,组织人员保护现场,清点人员、物资,做好善后工

作。

(二)生技部安全职责:

1、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并根据火场情况向总指挥提供有效的扑救方案。

2、按总指挥指令负责现场指挥,组织义务消防员和就近职工投入救人灭火、抢救物资,疏散员工。

3、立即派人向火场运送灭火器材。

4、根据灭火需要,确定是否起用消防灭火系统。

(三)保卫科职责:

1、组织人员维护好火灾现场的秩序。

2、指派专人在门口迎候消防车的到来,并指引就近停靠消火栓,指引火灾现场,向火场指挥员和公安消防部门提供有关区域的建筑结构和电气管道的架设布置情况。

3、布置做好火灾现场警戒工作,防止有人趁火打劫及发生其他治安问题。

(三)保安警卫职责:

1、接到报警后迅速指挥无关人员、车辆撤离通道和停车场,消除消防障碍,保证通道畅通。

2、维持现场秩序,迎接消防车的到达,并指明消火栓位置和指挥部位置。

3、确定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4、如在巡逻时发现火情,对初级火灾,先切断电源,运用消防器材,全力进行扑救,并向安全部门报告。

四、火灾事故的紧急处置方法

1、立即报警:

一旦发现初起火灾或重大火灾苗头,首先发现的人员必须立即报告,起火地点的部门人员迅速采取灭火措施扑灭火灾,同时将情况迅速报告安全部门。

2、各部门接到火灾警报后,立即携带灭火器材,或就近取灭火工具赶赴现场,按分工扑灭火灾,抢救伤员,转移和保护现金等贵重物品。

3、安全等专职人员,接到报警或发现火情后,尽快切断电源,关闭阀门,迅速控制可能加剧火灾蔓延的部位,以减少火灾蔓延的因素,为迅速扑灭火灾创造条件。

4、指挥部要迅速查明情况,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抢救和转移现金、帐务、凭证、帐册等贵重物品。如紧急情况,而又无法抢救时,要组织人员立即撤离,以免造成更大的伤亡。

5、在灭火、抢救财产和疏散人员时,安全人员要提高警惕,防止有人混水摸鱼趁火打劫。在灭火中,要注意观察着火部位和火的颜色、气味等情况,要保护好现场,尤其是着火点,为查明火灾性质、着火原因打下基础。

五、火灾报警电话:119。

云南化工有限公司

火灾事故案例 篇6

一、事故经过:

5月8日早7时,建井处安装队一段副段长刚某主持班前会,布置了当天工作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7时10分开始入井。钳工组长刘某等6人负责加固第二部胶带机头,他们来到井下第一部胶带机与第二部胶带机搭接处的作业地点后,6人作了分工:王某、郭某处理第一、第二驱动装置减速机的油窗;组长刘某和张某划线;电钳工赵某用电焊加固机头运输架,电钳工张某用风焊切割钢板。当切割完12块钢板时,11点开始吃午饭。30分钟后继续施工。张某割掉机头大角之后,将风焊递给赵某割钢板。赵割了大约200mm,张提出换赵,赵刚站起来,就发现平台下残留的胶末、胶带条起火。正在一旁干活的张某先用木板,接着用沙箱的砂子灭火,赵想用灭火器,但不会用没有打开。这时组长刘某、张某用木板扑打,火势越来越大。他们感到喘不出气,便撤向7.6m绞车处,遇到矿方2名工人,这2名工人马上给井调度室汇报,随即这6名工人由二水平主运道撤离现场并由副井升井。

火势蔓延产生的火风压波及到井下二水平生产采区和三水平井底、地面主控室,死亡80人(其中包括救灾指挥的矿总工程师、机电副总工程师和9名救护队员),伤23人。矿调度室接到灾情报告后,局矿开始事故抢救,调动8个救护小队入井探查,引导人员撤离。事故当天的17时左右,除遇难人员外,其余人员安全升井。5月11日,残火全部扑灭。

二、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工人在井下安装胶带运输机,用气焊切割钢板时,飞溅火花引燃作业地点附近残留的胶末、胶条,由于灭火措施不力,导致运输机胶带起火。

2、主要原因

这起事故是该矿务局建井工程处在小恒山矿施工时发生的。由于不具备反风条件,工人避灾路线不清,无防火门,防火设施欠缺,灭火措施不力,安全管理混乱,从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反映了局、矿、建井工程处各级领导缺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具体表现在:一是井下电、气焊安全措施制度不完善,审批不认真。二是缺乏防火灭火意识,防火措施不落实。第一部胶带机交付使用时就没有铺设供水管路,没有防尘防灭火系统。三是生产采区缺乏抗灾能力,工人没有配备自救器。四是工程验收不符合国家规定,没有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第一部胶带机移交使用时,没有正式验收安全设施。五是在事故发生初期,抢险救灾有失误。六是使用非阻燃胶带,造成火势扩大蔓延。

三、防范措施:

1、立即开展全局性的安全思想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增强安全意识,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落到实处,以落实好安全第一责任者的责任,带动部门、区域、岗位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2、立即开展全局性安全大检查,查领导安全思想,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查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查企业不安全隐患,找出问题积极整改,抓质量标准和安全管理水平工作。

3、加强安全、技术、安全法规的培训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特别针对煤矿队伍流动性大和安全素质不高的实际问题,强化职工培训教育,做到持证上岗,持证指挥。

4、建立健全并完善“通防”系统,编制并落实灾害防治预案,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

案例二

一、事故经过

 7月9日零点班接班后,9号车司机赵东芳下井与维修工修理9号车,凌晨1时多,经试车仍不能正常运行。赵因无活可干便步行到1150计量室,遇见12号车司机王培元在拉完9车矿石之后因感冒头晕在计量室休息。王培元得知赵东芳的车未修好,便将12号车借给赵东芳,这时约是凌晨2时。当赵东芳拉完第7车矿石后,看到车上温度表已达到170℃,便驾车到1138-1118水平的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不到10分钟,大约凌晨4时40分再次启动后,发现发动机右后脚下面着火,就取下车上的灭火器灭火,没有灭掉,就跑到5号车范玉江处,两个各拿了一个灭火器灭火(有一个灭火器是空的),但火还是灭不掉。赵东芳又跑到一工区找灭火器,一工区值班员许发礼说“灭火器是空的”。5时20分,许发礼在帮助灭火过程中,向矿调度室调度员夏学军作了电话汇报。赵随后找了两个水桶,与13号车司机刘永宏、5号车司机范玉江提水去灭火,因火势很大,用水灭火也不起作用。赵东芳又跑到1118维修硐室内找灭火器未找到,赵就让硐室内的岳小军向计量室打电话(但未打通),尔后赵又返回现场,试图让铲运机铲断水管用水灭火,但因铲运机司机不在而未成。这时赵东芳看到巷道内烟很浓,并感到头痛无力,便摸着巷道走到了1150中段休息片刻后,乘罐车出井,约7时到地面,再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卡车着火时,1118中段作业点共有施工人员59名。7月9日5时30分,临夏二建六队值班长孔有理在1118中段5号溜井焊钢模时,发现有烟从溜井上面下来,就跑到6号道,待一会6号道也进来烟后,即组织人员往2号道有通风井的地方跑。当时有人提出硬冲1118-1138斜坡道,他就制止他们不要去,但仍有好多人不听制止跑往1118-1138斜坡道,造成17人死亡,2人重伤。其余40人相继撤离到FV1通风井处而脱险。

二、事故原因

(一)井下运输安全管理不严,车辆检查维修质量达不到安全要求,埋下火灾隐患。9号车司机赵东芳与12号车司机王培元违反规定私自换车,使12号车辆长时间连续工作,造成发动机周围温度过高,而且该车检查、维修质量差,油管接口渗油,因而埋下了火灾隐患。

(二)司机操作不当引发火灾,不立即报警延误灭火时机。司机赵东芳,发现卡车显示达到170℃的警戒温度后,未按停车不熄火、用叶轮扇风冷却的规定操作,而是停车熄火,在温度没有降到安全界限的情况下再次启动,因电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形成火灾。起火后,赵东芳没有立即报告,在数次试图灭火不成的情况下又离开现场出井,也没有向任何部门报告,延误了灭火的时机。

(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火灾发生时人员撤离无人指挥。掘一工区主管设备副主任王奇峰,违反拖车时设备主任必须到现场指挥的规定,在家中电话同意上一班值班班长安排当班值班长干拖车的工作,事故发生时值班员不在现场,人员撤离工作无人指挥,致使一部分作业人员盲目进入灾区。

(四)未按规定制定和实施矿井灾害预防和应急计划,防火安全措施不落实。现已查明,98年以后矿井没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过灾害预防和应急计划,防灭火安全措施达不到要求,井下巷道安全标志设置不符合规定。火灾发生时,矿调度室没有立即向公司调度报告,对事故的扑救和人员的撤离缺乏有效的指挥和调度,井下通讯联络不畅通,多处灭火器材不能使用,事故地点附近无消防栓和其他消防设施,地面消防车因外部尺寸过大进不了井筒,待拆卸了梯子后才入井灭火。

(五)外包工程施工队,未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在该矿承包工程的四个施工队安全管理松懈,没有严格按照矿山安全法规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缺乏应急和安全撤离等应有的知识,部分作业人员因选择了错误的避灾路线而伤亡。

(六)金川公司领导对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矿山安全法规重视不够,对事故隐患的整改和查处力度不强,安全生产管理不严,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一个原因。

三、防范措施:

(一)加强法制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抓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把安全生产 法规、制度、措施、规程等落实到每个基层和每个作业人员,形成有效预防事故的管理机制。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完善包括通风系统、通讯系统和防灭火系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配备必要的救护、急救装备和器材,按规定设置矿山安全标志,以增强抗御灾害和事故的能力。

(四)要依法编制和实施以防止火灾事故为重点的矿山灾害预防和应急计划,及时检查和治理事故隐患,防止火灾事故的再次发生,切实做好各类事故的防范工作。

(五)加强对外包施工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企业要对外包施工队的安全资质进行审查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的清理整顿,安全资质达不到要求的不准承包工程;承包施工队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依法培训作业人员,对安全管理松懈、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要限期停产整顿,愈期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取消其承包资格,对达不到培训规定的作业人员不准上岗作业。

案例三

一、事故经过:

建安公司负责更换小青矿副井压风管路及排水管路工程,2004年5月5日十九时在更换到距地面350m处时,作业人员郭××、申××、张××在罐帽子上,朱××在上层罐内,闫××、朱×在下层罐内,上层罐内有两台焊机、两瓶乙炔、两瓶氧气,由朱××负责开关乙炔、氧气,焊工申××在上面施焊,由于施焊产生的火花落入上层罐内引起乙炔瓶着火,朱××关乙炔瓶开关没关住,于是郭××带着搬子从罐帽上下来关乙炔瓶开关,也没关住,他们就一同爬到罐帽上,用电话联系把副罐拉到地面平台,此时火就大了起来,与此同时小青矿井下安检员杨××发现有浓烟进入井下,感到情况特殊,就及时向调度汇报,矿调度立即通知有关领导及有关单位人员赶赴现场灭火,通过全体人员的齐心奋战,用灭火器把火扑灭,避免了一次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并把乙炔瓶、氧气瓶拖运到井棚外安全地点。

此次事故烧坏两台电焊机、两个乙炔瓶及两个氧气瓶及胶管。副罐上层罐内层涮的油漆几乎全部烧掉,外层涮的油漆也掉了一半。如果气瓶爆炸后果不堪想象。

二、事故原因:

这是一起典型的没按措施作业、因违章作业造成的重大未遂事故。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一是乙炔瓶泄漏;二是在罐上烧火焊产生的火花散落在漏气的乙炔瓶上,引燃乙炔。

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施工现场没有灭火器、沙箱、洒水桶。

2、施焊时没有接火工具。

3、氧气瓶、乙炔瓶放在一起(而且是4个瓶子)。

4、施焊前没有人检查所使用气瓶的气密性。

5、安检员没在施工地点监督检查。

三、防范措施:

1、认真检查各工程是否有安全措施及施工人员是否按措施作业。

2、认真检查气带和气瓶有无泄漏现象、气瓶安全帽是否齐全完好。

3、施焊时气瓶的数量和间距要符合规定。

4、施焊时要有足够防灭火器材。

5、作业现场要有专职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

6、必须有安检员在施工地点监察,否则不准施工作业。

火灾事故通报范文 篇7

一、变电站火灾特点

(一) 变电站特点

变电站建筑由于自身结构上的特殊性, 以及相关设备的运行特点, 使得变电站对防火工作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高电压、高电流、高负荷的工作环境, 一旦出现电力问题, 加之其在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大量使用金属材料无形之中增加了变电站火灾发生的机率。为了保证电力的稳定输送, 变电站通常情况下会处于长时间运行的状态, 长时间的运行不仅增加了电力设备维护保养的难度, 也在一定程度加重了火灾事故的危害。

(二) 变电站火灾危险性

雷击天气、电气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电力线路接触不良以及设备问题等情况的出现, 都会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 从而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变电站火灾的危险性, 引发灾难性后果。

(三) 变电站火灾致灾后果

变电站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不仅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与资源的浪费, 火灾发生的过程中, 电力设备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 极易发生漏电, 导致人员伤亡。

二、变电站火灾事故勘察方法

(一) 火灾事故调查原则

变电站火灾事故调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为了保证其顺利开展, 需要以相关原则为指导, 切实有效地推进调查工作的开展, 以降低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难度, 提升调查工作的效率。为此变电站火灾事故在调查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要以快速、有效、科学、准确作为自身的指导原则, 对火灾事故发生经过进行快速梳理, 采用有效地调查方法确实推进火灾调查工作的开展, 在调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为了能够明细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需要以科学精神为指导, 对火灾事故现场的残留物、烟尘分布情况进行准确记录, 通过对变电站火灾事故现场的科学分析, 提升火灾调查工作的准确性, 推动调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 火灾事故调查重点

为了提升变电站火灾事故调查的效率, 降低调查工作的难度, 需要我们立足于现阶段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实际, 对调查工作的重点进行梳理, 因此在火灾事故调查的过程中, 要将现场勘验与调查询问相结合、注重环境勘验、初步勘验、细项勘验、专项勘验等“四个勘验步骤”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注重痕迹物证提取鉴定、收集气象资料等相关证据。

(三) 火灾事故调查方法

通常情况下, 为了全面了解变电站火灾事故的发生情况, 需要安排一定的调查人员成立火灾事故调查小组, 对火灾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收集与分析。通过对变电站相关技术人员、值班人员以及相关火灾事故目击人员的走访与调查, 能够对火灾的发生时间、火灾事故发生的地点以及火灾事故事故发生以后的相关处理工作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与整合, 同时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 了解火灾事故发生时, 变电站系统的天气情况。从而能够对变电站火灾事故的起火点、发生时间以及火灾发生的原因进行初步确认, 能够帮助火灾事故的分析人员确立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重点, 减少火灾事故分析工作的压力与难度, 为下一步工作的科学高效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进行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现场的勘验。

为了保证火在事故分析工作的准确性, 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对火灾事故进行环境勘察、初步勘察以及细项勘察活动, 对变电站系统火灾发生原因进行确定。对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环境勘察, 一般要对变电站的地理位置、建筑分布与结构设计、相关电力设施等情况进行详细研究, 通过这种方式还原变电站火灾事故发生的经过, 初步判定火灾发生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们以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110k V变电站火灾事故为例进行说明, 在对其进行环境勘察的过程中, 了解到福贡县110k V变电站位于福贡县北郊, 作为怒江西电东送的主要枢纽, 其有着2x10000k VA的电力容量, 并有着多条输电线路, 为周围多个地区提供电力供应, 由于福贡县110k V变电站处于郊区, 其周围并无其他建筑物, 且人口密度较小。而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 福贡县110k V变电站建筑主体为混凝土, 在其主控楼西侧发现烟熏痕迹, 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则未发现烟熏痕迹, 因而基本断定火灾事故首先发生现在主控楼西侧。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 以及对主控楼西侧的建筑结构进行勘察, 基本可以排除人为放火的可能性。通过对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的环境勘察, 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缩小火灾事故排查的范围, 提升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分析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对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的初步勘察。在完成环境勘察的基础上, 火灾事故的分析人员要对火灾事故的起火点进行初步调查。在大多数情况下, 为了保证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初步勘察的准确性, 会对起火点主要的建筑结构、内部设置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对着火痕迹的观察, 对起火点位置进行确定, 为了保证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 还需要对烟灰的扩散分布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 对相关设备在火灾后呈现的状态进行分析, 从而进一步确定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着火点的位置。为进一步明晰着火原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例如在对福贡县110k V变电站主控楼西侧位置进行初步勘察的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及时与变电站设计施工单位取得联系, 对西侧建筑结构、相关设备种类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主控楼西侧建筑结构着火痕迹、烟尘分布情况以及相关金属设备的扭曲情况进行科学分析, 从而对火灾事故的首发位置进行判定。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的初步勘察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起火点位置的确定, 从而能够进一步确定引发火灾的原因, 推动了火灾事故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对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进行细项与专项勘验。

在对变电站系统初步勘察的基础上, 对起火点进行细项与专项勘验, 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确定引发火灾的原因。对变电站系统进行细项勘验, 需要对起火点范围内的相关变电设备进行细项处理, 对绝缘材料的状态、设备的燃烧痕迹以及设备燃烧后的残留物进行收集, 通过对变电站相关设备燃烧后状态以及痕迹的分析对引发火灾的原因进行确定。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降低细项勘验的难度, 提升勘验的准确性, 需要对变电站的重点设备进行全面勘验。例如在对变电站开关柜以及互感装置进行勘验的过程中, 需要对开关柜、互感装置的状态进行分析, 一旦发现有熔断现象, 就需要对熔断部位进行仔细观察, 对造成熔断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变电站火灾事故专项勘验, 通常情况情况电缆桥架变压器端以及主控值班室的电脑数据的勘察需要以专项勘验的方式进行, 如下图所示: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电缆桥架变压器以及相关数据的快速勘验, 促进变电站火灾事故分析工作的顺利实现。

(四) 变电站火灾事故原因认定

通过对火灾事故调查方法的科学高效使用, 实现变电站火灾现场的重点调查, 从而大大提升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效率与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能够对变电站火灾事故发生时间、起火地点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 进而实现变电站火灾事故发生原因的判定, 火灾事故原因判定工作的开展能帮助变电站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应对火灾事故, 减少火灾带来经济损失, 保证变电站的健康平稳运行。

三、变电站火灾预防措施

(一) 变电站防火性能评估

变电站防火性能评估的实现, 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理清变电站火灾事故预防工作的重点环节与核心要求, 保证火灾预防工作的有效展开。为了提升变电站防火性能评估的准确性, 使其为能够科学全面的反映变电站自身对火灾的预防与处理能力, 就需要我们从变电站火灾特点以及发生原因入手, 进行防火性能的科学评估。对变电站主体建筑设计的合理性、相关电力装置的安装流程以及电流电压的时事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估, 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升防火性能评估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保证变电站火灾事故预防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根据相关标准, 进行消防设备的装配

为了保证变电站火灾预防的科学性, 提升变电站消防灭火的能力, 需要对相关消防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装配。从实际情况来看, 现阶段变电站灭火设备一般使用气溶胶灭火以及超细干粉灭火两种设施, 两种灭火设备具有各自的技术优势与应用范围。因此在进行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预防的过程中, 要根据变电站系统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的进行气溶胶灭火以及超细干粉灭火两种设施的选择, 最大程度的发挥灭火设备的作用, 提升系统火灾事故的处理效率, 降低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针对于变电站系统绝缘介质存在的问题, 需要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使用阻燃、耐火绝缘涂料, 从而增加系统自身的防火性能, 降低火灾事故发生机率。

(三) 不断推进变电站火灾预防制度的建设

为了提升变电站对突发火灾的处理能力, 需要根据变电站系统自身的实际情况, 进行消防组织与建设,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为了提高变电站系统的消防工作, 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全面的故障管理制度, 建立严密的消防管理组织架构, 并且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提高基层组织的执行力。为了进一步扩大消防安全管理的范围, 在内部应该组织火灾安全领导小组, 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 彻底贯彻执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在外部可以建立联防体系, 与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基层组织建立防火岗位责任制, 实现群联群防, 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 共同参与到防火工作中来, 切实加大防火安全管理的力度。另外, 变电站系统还应该建立一支自己的专职消防队伍, 开展专业的培训技能, 提高实战能力, 在发生火灾时, 能够第一时间参加抢救, 减少因火灾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因此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进行变电站系统消防队伍的科学建设, 进一步充实消防队伍的人员配置, 转换传统的消防人员培养模式。相关部门要进行广泛的宣传, 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消防队伍的建设之中, 充实消防队伍, 逐步提升消防队伍质量, 满足消防需求对消防人员数量的要求, 为变电站系统火灾的科学高效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

从事变电站系统灾事故预防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及时进行工作与管理观念的转变, 积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更高的工作要求。为此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 从思想意识方面重视起火灾事故处理在变电站开发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意义。同时相关部门加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处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使得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 自觉配合火灾处理工作的开展。为了保证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处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就需要我们对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处理工作内容进行合理规划, 制定科学的火灾处理方案。要根据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处理工作的复杂难易度进行划分, 在此基础上进行处理方案的科学制定。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处理工作的实际, 最大成的保证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处理方案能够满足变电站工作的需要, 进行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处理标准的界定, 构建变电站系统火灾处理模式。

摘要:本文旨在从变电站火灾分析与处理的角度出发, 在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对变电站火灾事故个案进行全面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实现变电站火灾事故预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以期最大限度的降低变电站系统火灾事故风险。

关键词:变电站,火灾事故,火灾分析,预防

参考文献

[1]胥海丰.变电站系统发生火灾事故的分析及处理[J].当代青年月刊, 2015 (3) :201-201.

“KT”轮机舱火灾事故的思考 篇8

一、火灾事故经过和勘察情况

6月8日18∶40时(东九区)航行至30°00′2″N,128°50′8″E处,机舱值班大管轮发现左主机后增压器有少量烟雾,即电话通知驾驶室降低螺距角以减速降低主机负载,即降螺距角由8格降至2格。刚挂好电话,该处突然燃起大火。大管轮立即再用电话通知驾驶室,机舱失火。驾驶室值班大副立即按响了全船应急总电铃;值班机工、大管轮立即用泡沫灭火机对着火处进行灭火。由于火势过于凶猛。大管轮在集控室按下左右主机脱排按钮,并迅速关闭燃油舱所有速闭阀和回油阀后,招呼机工分别从机舱左右通道撤离至机舱门口。

18∶43时,由于火势失控,船长在明确机舱无人后,传令采用二氧化碳封舱灭火。即封堵机舱所有通风口与水密门,关闭机舱排风机,开启二氧化碳系统灭火。此时全船失电(推定左主机停车)。应急电源启动。

18∶45时,利用应急电源,由GMDSS系统向RCC发出遇险求救信号,并通过岸台向公司值班室报告。

18∶50—18∶52时,“KT”轮用VHF与中远集团公司所属“子牙河”轮取得联系,通报遇险情况,要求提供救助。

19∶25时,“子牙河”轮成功靠上“KT”轮左舷,并立即提供4组消防水带,“KT”轮船员将消防水带分成四组以不同角度向机舱喷水达10分钟,后改向烟囱壁、加工车间机舱壁、地坪喷水强行降温。

20∶30时,轮机长开机舱门,发现左主机附近仍有明火,遂加大窒息力度和降温强度。

21∶00时,大副穿戴探火设备,进入机舱,用高压水枪对左主机附近强行压火,同时在上层甲板向机舱灌水,并对烟囱壁和加工车间地坪继续降温。此时有船员发现右烟囱仍有热浪和浓烟,经轮机长确定,右主机仍在慢速转动。

22∶30时,公司与上海救捞局联系,派出“华安”轮前往拖救。

22∶50时,轮机长穿戴从“子牙河”轮借来的探火设备下机舱,成功关闭右主机。此时,机舱内已无明火,但为了防止意外,继续采取降温窒息措施。

23∶20时,机舱内海水浸至主机一半,火势完全扑灭。

23∶30时,“子牙河”轮离开“KT”轮。

6月10日00∶30时,“华安”轮靠上“KT”轮,“KT”轮终止漂流状态,在“华安”轮拖带下于6月11日20∶20时抵达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1号码头。

经上海渔港监督局事故调查组三次到现场进行勘察并召开了三次事故分析会议,发现左柴油机主机第12缸下燃油总管(后端)回油钢管卡套接头脱开8毫米。机舱集控室内,主机操作控制台中应急停车按钮未动用过。根据勘察,该火灾事故机舱设备、仪表、设施等修理费用损失约200万元人民币,所幸全船76名(包括加工部)船员无一伤亡。

二、事故后的思考

从“KT”轮机舱火灾事故发生情况以及笔者出海经历体会,感到应使事故起到警示作用和教育作用,这也是笔者正在思考的问题和撰文的初衷,提出如下拙见:

1.要进一步提高职务船员和普通船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特别是渔船船员,肩负着船舶操作和渔业生产的两副重担,更要注重提高船舶机舱管理经验,加强防范意识。

事实上,“KT”轮轮机日志上,曾记载过卡套节脱落现象。因当时未酿成火灾,未能引起机舱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视作正常现象,终至发生火灾事故。

2.要进一步加强职务船员和普通船员对船舶消防、救生等专业知识的教育和操作技术的应用训练。同时制定各种异常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演练,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KT”轮火灾发生时,机舱人员对火情的起因没有正确判断。当时起火源是在左主机后第12缸下柴油机燃油总管回油管卡套接口处崩脱,燃油喷出至该处周围增压器,排气支管、膨胀节等高温热源处产生油烟(闪点是70℃),产生爆燃,形成主体喷射状油气火,是无法用手提泡沫灭火器扑灭的。火势向机舱抽风通道口方向蔓延发展并迅速扩大,机舱人员未能及时在集控室控制面板上按下紧急停车按钮,以迅速切断燃油供油系统。虽然关闭了燃油舱速闭阀,但左主机仍在运转,机带燃油输送泵仍然把存留在燃油管内的燃油输送至着火点处,造成火势失控。虽经封舱灭火、高压水枪强行压火等措施,左主机附近的明火足足烧了2个小时,造成严重损失。而右主机直至火灾发生后4个多小时才关闭。这些都是机舱人员缺乏消防常识,采取措施不当,以及对突发事件缺乏应急能力所造成的后果。

3.要重视对老龄船舶检修和加强管理力度。我国远洋渔业作业船舶绝大多数是买的外国退役二手船。“KT”轮是1975年11月完工的,至事发已有27年船龄了,各种设备、运行系统均已老化,固定安装在主甲板右侧的应急消防泵是由独立柴油机驱动,引水源来自机舱消防泵。在值班人员撤离机舱后,启动应急消防泵后无出水,故没有发挥作用。造成火灾事故柴油机主回油管从卡套节处崩脱,主要就是因为卡套节长期使用过程中,金属材料屈服强度降低,产生塑性变形,加之主回油管长期承受柴油机震动,导致卡套节崩脱距离达8毫米,使大量带有压力柴油喷洒到高温区引发火灾。笔者也曾在国内进口二手船上工作过,经常发生由于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发生故障以及机舱内海水管路内壁管腐蚀裂等情况。因此,对老龄船必须多加关注,缩短修理周期。机舱操作人员更要加强管理力度,加强巡查,以防患于未然或及时发现问题、消除故障,以保证船舶运行安全,更好地投入渔业生产,获得相应的效益。

上一篇:我和表妹玩下一篇:幼儿园教师如何正确批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