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就业后创业的重要意义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先就业后创业的重要意义(精选6篇)

先就业后创业的重要意义 篇1

http://blog.china.com.cn/art/show.do?dn=luochuanyin&id=1050009&agMode=1&com.trs.idm.gSessionId=A193EAE776EA2398D49F0BF6294FF938 类别:职业教育 | 浏览(421)| 评论(2)2009-08-19 06:30

标签:就业无差异曲线大学生经济价值效用

目前,自主创业的观点已在大学生中流行,但是大学生对于创业时机的选择,却与社会上的一些看法大相径庭。

据中新网,有创业经历的学生中69.58%都选择了在校期间就创业,有16.18%的学生选择毕业当年创业,只有14.24%的学生选择毕业5年内创业。但是有71.99%的受访企业认为大学生应在毕业后先工作一段时间再创业,有14.10%的受访企业认为大学生可在离校前就着手创业项目,而对于毕业后马上开始创业持支持态度的企业只有8.38%。

这里面涵盖着大学生先就业后创业的科学依据。

一、为什么要先就业后创业

大学生多在20到25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要求独立地、有主见地处理自己的事情,依赖父母的心理逐渐消失,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明显增强,同时又处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和突变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开发潜力、发展创造力的最佳时期,大学生因此而被确认为最佳的创业群体。

目前自主创业的就业方针给大学生演变成了广阔空间,国家从各个层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帮助,设立“高校自主创业指导站”“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无偿资助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

另外还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工作。人事、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开设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窗口,汇编并发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服务指南,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资金贷款、人才招聘、项目交流等服务。

但是目前还培养不出比尔·盖茨。据对中南大学的调查,如果你有机会创业,最大的困难是自身能力不足占68%,相关社会配套服务不够占67%,资金短缺的占66%,缺乏胆量的占63%。从问卷调查和走访的情况统计分析,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等,这些无一不反映出大学生创业知识的缺乏,有理想抱负但缺乏经验。

另外,调查大学生的创业企业发现,影响企业成败因素中,“自身能力、资金条件、市场环境”这三个选项的选择比例超过了3成,其中大学生创业能力不够,被学生认为是自己创业失败的最大原因。

美国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设计出了一个由五个阶段构成的终生学习创业模式:

第一阶段,创办企业的职业意识、基本技能、经济基本常识;第二阶段,创办企业的兴趣和能力意识;第三阶段,创造性地运用职业技能和企业能力;第四阶段,建立企业;第五阶段,长期发展,重新定位。

这些不同阶段可以在不同的时期展开,其中前三个阶段与学校创业教育和先就业后创业的实践经验有关。就业为创业提供了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实战的基本能力。

二、先就业后创业的模型分析

对任何一个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来说,经济需求和发展需求占有同等的位置,因此从个人的效用最大化来说,不同的就业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就业效用,增加不同的经济价值或发展价值。

自主创业的发展需求和经济需求是人们一种主观评价的满足状态,所以可以有无差异曲线来衡量它,如果用横轴OJ表示大学生追求的经济价值,纵轴OD表示大学生追求的发展价值,可以画出大学生自主创业满足状态的一簇就业无差异曲线W1W2。

在图中,AB是大学生先就业后的自主创业,它与无差异曲线W2切于F

点,表明在F点实现了他的最大就业效用;HG是大学生无就业的自主创业,它与无差异曲线W1切于E点,表明在E点实现了他最大的就业效用。

由于F点在W2上,E点在W1上,而W2表示的安全满意程度更高,因此,相

对于无就业的自主创业,先就业后自主创业的发展需求可能存在较大的空间,经济价值和发展价值明显超过无就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所显示的就业无差异双曲线是弧度会更平坦,远离圆点,其所涵盖的就业效用也可能达到是最大。

由于先就业后创业追求是一种创业能力的追求,相对具有刚性;这意味着如果两个人作为自主创业追求所实现的价值相同的话,那么先就业后创业追求实现价值较大的那个人满足水平会更高,就业效用也会更大。

三、先就业后创业的重要意义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只要不是单纯的主观愿望,环境的多变性直接影响需要的多变性;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在某一特定的情境或场合下,总有某一种需要处于优势地位,这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是主导需要,其影响行为的强度最大;因此,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先就业后创业涵盖了不同的需求,经济价值和发展价值,跨度超过无就业的自主创业者。

事实上,调查也发现,尽管创业大学生的百分比连2%都不到,但是有60.85%的大学生认为有机会就要创业,有14.37%的大学生认定自己一定要创业,考虑创业的大学生比例较之前两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说明创业的想法正在大学生中逐渐得到认可。

由于大学生没有先定的本质,人的本质只能在社会活动中创造、形成、显现,而这个创造、形成、显现的过程又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为了寻求自身的创造、形成、显现,或是自身工作持久的生命力;它要通过社会中的人与人的社会不断的相互作用,在时间的无限推移中展开。

大学生先就业后创业这种行为就是通过对自身本质的不断塑造、展露,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对自己进行自我超越和修正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给大学生带来生存和发展,同时体现大学生适应环境生存价值的变化。

因此,先就业后创业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就业,正是有较高的发展价值追求和经济价值回报,同时对自身生存能力的选择,固将创业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创业,正是大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又是大学生对社会超越的途径,从而可以从自身的创业行为中找到自身的社会价值。

只有当大学生对社会不断解释,从而获得对人和社会的不断理解时,社会历史实践才会以不同于过去的向度、深度、速度、规模展开,从而人的本质塑造和显现才有了新的可能性和实现途径;正是因为社会理解是人对自身生命活动的意义阐释、澄明,而这种阐释和澄明最终指向刻画大学生的自身发展。

先就业后创业的重要意义 篇2

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项专门的政治教学活动, 其功能的发展与变化是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步的。并且, 它在大中专学生生涯之路中的作用也正经历着一个由浅入深, 由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就业指导功能的加强、范和围的扩大, 都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大中专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关系, 同时也反映了社会, 特别是人才市场对大中专院校学生就业指导需要的变化和发展。

一、中职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原因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普遍存在“专业选择盲目、就业时盲从”的现象, 所以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工作。有时即使找到工作, 也会在短时内被淘汰甚至自行离职。深入研究不难发现:一是就业观念陈旧, 择业的主动性差, 存在等、靠、望的心态, 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二是缺乏坚韧的性格品德, 吃不了苦, 受不了罪;三是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超出了正常的理性范围;四是个人性格特质不能很好融入社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职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消极影响。

二、当前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认识和重视不到位。

(1) 就业指导的内容单一, 就业指导时间过于集中。就业指导工作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是一个涉及到法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它需要科学安排才能做到指导的专业化、个性化, 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但大部分中职学校由于没能认识到就业指导的特点, 因此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2) 就业指导的形式不灵活。工作方法较为单一, 除了讲授外很少有其他灵活形式的教学方法。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不能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 只满堂灌输理论, 不能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等方法, 与学生互动少, 学生的实际训练机会少, 因此学生不感兴趣, 教学效果差。

2. 就业指导缺乏全程化服务意识。

我们现在的就业指导仍停留在“阶段式”的就业指导层面, 还属于“临阵磨枪”型, 只是到毕业时踢出临门一脚, 把教育对象仅锁定为应届毕业生, 工作重点仅仅停留在毕业生的择业指导上, 距离“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 在指导工作中, 缺少专业的指导人员。

就业指导课的教师, 要有丰富的理论和就业实践的经验, 同时还要求教师对用人单位和人才需求有较深入的理解。但目前, 大多数学校从事就业指导课的教师不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均远未达到要求, 大多数就业指导教师都是半路出家, 依靠书本自学有关就业指导的知识, 致使教学水平参差。

三、如何搞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 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

要充分认识到科学、规范、系统地开设就业指导课, 对学生个人来说, 是其成长、成才和顺利踏入社会的客观需要;对学校来说, 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成功地把毕业生"销售"给用人单位;应该真正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把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教师。因此, 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较强、技术较全面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这也是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与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

3. 明确教学内容, 加强教材建设。

就业指导课程目标的体现和作用的实现, 还取决于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就业指导课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职业观的教育;就业观的教育;就业政策的指导;择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就业心理、就业信息和程序法规的指导。

4. 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

力求教学形式的灵活创新,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 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 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 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 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

必须认识到, 只有从职业规划教育入手, 才能真正创新就业指导。中职的教育应重视并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和从业观,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违约率高的问题,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就业率,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摘要:文章阐述学校可以采取的就业指导方式有:把企业要求作为重要参考、强化学生技能、倡导学生自主创业等等。中职校要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 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为学生铺设广阔的就业之路。

关键词:就业指导,中职生

参考文献

[1]徐志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出版社.2009, 8.

[2]郭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和内容[J].宜宾学院学报.2004, 4.

[3]方友实.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4.16.

先就业再创业 篇3

2001年毕业后,刘艳认识到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家境贫寒缺少资金,找不到创业启动资金,必修通过打工积累启动资金。她先在杭州打工,在异乡尝尽了打工的辛酸,在2002年上半年返回徐州。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当时缺少周转资金,几乎每隔2~3天就要骑着自行车去市内的批发市场进货,每次单程骑车要2.5个小时,凌晨就要出发,说实话一个女孩子确实挺害怕的,到了市场还要和人家讨价还价,真是一言难尽!后来生意渐渐有了一些起色。

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要成立自己的食品厂,要注册自己的公司。多次向家乡政府寻求支持,跑来了贷款,加上开店所赚的钱,终于建成了自己的食品厂,2002年下半年在淮海食品城注册了徐州今喜多食品商贸有限公司。公司起步阶段举步维艰,生产的食品档次太低,市场没有打开,资金周转不畅,重重困难接踵而至。很多时候身心俱疲欲哭无泪,很多时候想到了放弃,但是发家致富造福家乡的信念鼓舞她迎难而上。搞市场调查,确定生产方向;多方学习,改进食品工艺;诚信经营,努力拓宽市场,科学管理,团结员工,形成合力。企业走出了低谷,2006年创办铜山金对河食品有限公司,现有固定职工60余人,公司资产总额达500余万元。

对先就业后择业的看法 篇4

现在的中职生在毕业时都面临就业和择业的问题。暂不说你所学的专业和你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对口?或者说在你将来人生中你可能从事多种工作涉及多种行业,而其中必定有最适合你发挥才能的工作或岗位,或者你从事时间最长的工作或岗位。一个中职生在毕业走出学校走入社会时,首先就会遇到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你的工作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二是社会对你的接纳程度。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刚刚毕业走入社会的中职生,如果不是在学校就早早涉足所学专业的实习或参加相关企业单位的工作锻炼,仅凭毕业时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能胜任工作的,更不用说人际关系和其他方面的能力了。所以就我个人观点,中职生应该先选择就业。然后不断提高自己,再考虑择业问题。

现在的中职生已不是当初的天之骄子。中职生就业难这是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造成中职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样的,分析中职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

1.中职生就业观束缚于传统观念,就业市场化意识薄弱。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中职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同时,社会缺乏创业氛围。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在商界脱颖而出;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不愿作长期投资。中职生缺乏创业观和市场化观念,如果换个思维,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

2.中职生面试技巧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求职技巧训练。由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人们一直都很少关注到求职技巧这一领域,就像没有被微波信号覆盖的“盲区”一样被人遗忘。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是一样,我们学校对求职技巧同样没有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重视,根本不存在求职技巧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学生一毕业就被国家分配到企事业单位工作,无需要理会什么求职技巧,只要学好书本知识即可,不需要掌握求职的技巧的知识。虽然到了市场经济的今天,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的情况经过几年,但求职技巧的训练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3.中职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与结构性失衡,中职教育质量难以保障。我国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扩大供给的问题,而是如何扩大有效供给的问题。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上,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某种商品的供求平衡,而在中职教育市场上,价格机制很难奏效,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其原因在于供应主要由政府控制。政府垄断中职教育造成“市场失

灵”与结构失衡,中职教育的个人投资回报率没有达到均衡点,私人中职教育投资收益率过高,致使中职教育有效供给不足,中职生内在质量下降,国有中职出具名不符实的文凭,这是中职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4.中职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中职职业指导工作没有市场化。当前,中职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首先,一些中职的专业设置过窄过细,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较窄,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机会就少。其次,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材陈旧,与时代脱节,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模式等方面与社会的需求有着较大差距,使人与职匹配产生错位,形成了结构性就业矛盾,影响了中职生的就业。最后,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就业指导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就业指导过程过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职生的就业。

面对中职就业困难的这一现象,我们中职生要早日做好就业准备。个人认为中职生在毕业时最关键是找一份低保工作,解决自己的基本问题,不要成为社会上的“啃老族”。在工作中可以锻炼工作经验。然后再考虑就业问题。

没有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的“先就业后择业”结果只能是“瞎就业”。我们就业要“超越找工作”,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要有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的概念。

首先,国即将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你只要找到工作,你的生活就不成问题。所以,中职生不要把眼睛紧紧盯在“谋生”“糊口”上面。要知道,没有多少学历的民工都能找到工作,为什么中职生还找不到工作呢?关键的问题是 们中职生不愿意。

其次,一个人一辈子只在一个单位做一个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多次面临职业转换的情况。因此,中职毕业不能指望一步到位地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有步骤地过程。们可以先从小处着眼,慢慢累计自己,然后就有可能达到自己的职业理想。

“先就业后择业”和“先择业后就业”形式上看来没有太差的差别,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不同。“先就业后择业”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们是在现有可供选择的情形中进行选择,他们会随波逐流,他们没有什么目标。“先择业后就业”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是事前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然后选择一个合适地地方开始自己的职业,他们主动为下一次职业变动做准备,总是在自己准备好以后,变动自己的职业。

中职生在找工作之前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自己的职业理想、工作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根据这些方面情况再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当前社会就业情况,制定一个中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线路图。只要心中有了理想,那些你过去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他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帮助你就愿意去做,而那些资待遇好职业过去可能会选择的工作你也可能会因为它对你的职业生涯没有帮助而放弃。

可以看出先就业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一个与自己专业相符的工作,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锻炼工作技能和经验。

2、有一份基本的收入,可以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并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有一个初始的舞台,可以让你在这个舞台上接受学校没有的知识技能培训、人际关系锻炼、业务水平提升。在你工作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后(完全因人而异),你的各方面能力和经验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时,你再审视你是否在现在的单位继续工作或是择业?那时你的经验会给你择业提供帮助。因为许多单位在录用新人时都会提出“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的条件,而你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其实人的一生可能从事一种工作或职业,也可能从事多种工作或职业。现在的社会已经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是否能够驾驭这些机会,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所以说,对于一个既没有工作经验和能力又没有其他技能的中职生来说,先就业是比较实际的。所谓骑马找马,一个优秀的骑士是不愁找不到好马的。

“先就业后择业”不能绝对化 篇5

眼下,又进入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聘求职的一个高峰期,而当某些学生面对不太满意的就业去向犹豫时,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常常向他们传授“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劝他们先干着,以后找到满意的工作再跳槽。
 

眼下,又进入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聘求职的一个高峰期,而当某些学生面对不太满意的就业去向犹豫时,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常常向他们传授“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劝他们先干着,以后找到满意的工作再跳槽。这6字“真经”有它的道理,但是在实际中,也不能把它绝对化,因为这种做法可能让诸多用人单位“受伤”。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届大学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忠诚度偏低,留存率在一些单位仅有30%,超过一半的人声称在第一个单位呆的时间不会超过3年。用人单位花了很大力气培训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一旦有了更好的单位,不容分说就跳槽的情况屡见不鲜。用人单位的损失之大可想而知。一位人力资源总监尖锐指出,“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是产生这个问题的一个根源。学校老师传授的就业“真经”竟成了用人单位的“最恼”。

若是为了矫正一些大学生心高气傲,对工作过于挑拣,强调一下“先就业后择业”并无不妥;但是把它绝对化,搞得理直气壮,就是走偏了。况且当“就业率”成为考核高校的一大指标,“被担当”了重任的老师们催着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就不难理解了。

显然,不当强调“先就业后择业”,会使大学毕业生难有职业忠诚度;而反过来说,缺乏忠诚度的行为,会导致一些公司、企业减招甚至拒招应届大学毕业生(已有这方面的实例),将可能进一步加剧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所以实事求是讲,这6字“真经”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视。

大学生毕业后应该先就业再择业 篇6

倒是如果在求职择业上不能摆脱传统观念束缚,认为读了大学,手握文凭,就应做个“白领”;除了“白领”的位置,其他一切岗位都不屑一顾。又或者对报酬收入、福利待遇的期望值过高,不是高薪职位就概不考虑,总之是走进了只想高就不愿低就,那才是是作茧自缚,会自误其事。

先就业”有啥干啥,有业先就,未必就是大材小用;既有真才实学,在一个岗位上尽心尽力,用自己的才智把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同样也是才尽其用。更不必说,寻找就业的空档,先建立短期职业发展目标,然后建立长期职业生涯,乃是一条既符合当前利益又符合长远利益的发展之路,又有什么不好?放低身段从基层做起,从蓝领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养精蓄锐,才能在以后的择业中拥有足够的底气。

哪怕与我们最初所想的职业要求相去甚远,但是正所谓英雄有用武之地,是不是英雄姑且不论,总要有个可以立足的地,总比一直待字闺中不知郎君何处好吧。至少有了用武之地后向着自己理想工作前进,也比一无所有时可能大得多,因为这个时候你可以说用了一定工作经验了。

大学刚毕业,没有择业的资本和条件,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能够胜任什么样工作,所以我们必须先就业再择业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由于现实情况的严峻,先择业比先就业必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的成本,加重家庭的负担。因此考虑到家庭的因素,我们应该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种能更有效缓解家庭压力的方式。

先择业必然会因为对社会不成熟的认识而付出大量时间和心理上的成本。所以我们应该脚踏实地,首先寻求一份能使自身独立的职业,并在社会中成熟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在实践中重新探究自身的规划,反驳点:

1、入错行,步步错,干了一辈子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就业也好,择业也好,从来就没有一次就成功的,只要我们认清两点:

1、本职工作精益求精

2、实事求是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哪怕第一次就业我们碰上了自己不适合的工作,也不等于就是死胡同到底,相反,在不喜欢不适应的工作上你都做到最好,那么哪位上司不希望有这样的下属呢,不是就为自己的择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吗~

2、遇上不喜欢的工作,日复一日应付,人生没有价值和意义:

请问这是他工作态度有问题还是就业错了。哪怕我们不喜欢本职工作也不应该用应付心态,否则就算你择到再完美的职业也只会丢失饭碗而已。

3、先就业再择业总是一山望着一山高,不断跳槽,最后就是瞎就业,就业压力成本更高: 对方辩友,那我还说您择业就只会挑三拣

四、眼高手低、守株待兔、错失良机呢。先就业并不等于不断跳槽当“临时工”。任何事物都有优劣两面,在劣势上我们无法估量非理性的就业择业何者付出成本更重,因此我们更应该去探讨理性的就业和择业上何者更有优势。明显,先就业是一种退一步,虚怀若谷,养精蓄锐的做法,为自己积累经验和实力,才有能力固守理想实现择业。比起企图一步到位,循序渐进不是更好吗~

4、骑驴找马的心态

骑驴找马至少还走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总比守株待兔徒劳无功好吧。再说了,通过就业,调整认知,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一步一步实现择业,何错之有?

5、先就业再择业会增加大学生的不诚信度:

择业失败不也一样会出现跳槽一样会增加所谓的不信任。恰恰是为了避免这种不信任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我们更应该通过就业,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规划是否合理,并尽快进行调整,避免出现公司以及我们个人的成本过重。而择业,却还一味沉浸在幻想里,难道不更可怕吗?

6、先就业再择业会导致大学生自身能力退化:

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观点。我们说知识不是力量,运用知识才是力量。先就业正是在干实事中成长,在干实事中学习。比起只思考不行动,何者更能锤炼自身?

7、就业难只是一个时期的特殊现象,对方辩友请不要对社会失去信心:

我方从未对社会失去信心,正是因为我们对社会充满信心,看到如今社会人才济济,才更感自身不因坐等理想垂青,更因主动追寻。因此我方坚持先就业再择业!

8、放弃思靠,仓促就业,是一种逃避不负责任的态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对方辩友是对先就业的优势始终避而不谈,用盲目就业全面替代了就业。那您择了业也要小心,千万别就业呀,毕竟万一你选择错了怎么办?跳槽啊,企业成本啊,对大学生的不信任啊,人生一步错步步错啊,这些罪名可就都落在了择业身上了呀。9,未雨绸缪,凡事要先做好计划:

没错,凡事要先做好计划,但焉知计划赶得上变化否?我们始终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才是真理,我们先就业,就是为了抛弃象牙塔里的眼高手低,脚踏实地与社会接轨,为自己积累社会资本,才能在择业的时候拥有选择权。

问题:

1、请问您认同实践是认知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说法吗?

(认同,所以我们有实习)

实习和正式员工所做的工作和接受的压力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您又如何能用实习打杂的生活来判定您的正式工作,产生的偏差不就直接导致您择业失败了吗?择业失败后怎么办?再择业? 谁来为您一次次择业失败买单呢?企业还是父母?

4、对方辩友今天的逻辑显然是有问题的,有准备不是抄袭,就像盲目就业不是先就业一样,以偏概全,对方辩友是妄图给我们扣上一顶绿油油帽子。我到想请教对方辩友了,您要如何做到择业不盲目?完毕

对方辩友在一辩说先就业就是频繁流动跳槽,请问如何证明其因果关系?这是必然的吗?

对方辩友的逻辑我们着实不明白,怎么先就业就等于盲目,择业了就没有风险呢?

人力资源学老师说过,人才是在流动中才有价值,微软副总裁李开复跳槽到Googl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你觉得一个大学生刚毕业,去找工作的时候选择权在大学生手上还是在企业手上。(大学生可以选择要不要任职)

简而言之,也就是说您认为要什么职位的选择权在大学生手上是吗?您真强悍,无视超过700万的毕业军,天下在您手,职位要有就有。再请教对方辩友了,3、您觉得像国家教育部倡导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是错的吗?

(缓和就业压力不应该由个人来承担压力)

也就是说您认为国家教育部所做的倡导是害了超过700万的大学毕业生咯~

再请教对方辩友了,您说我们先就业会造成企业的成本增加,那我想问问您怎么看待李开复、俞敏洪一类的企业家向广大学生发出“先就业再择业”的劝告呢?他们是为了自找苦吃吗?

上一篇:学习雷锋征文演讲稿与学习雷锋树新风的国旗下演讲稿下一篇:512护士节奉献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