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研讨发言稿(共8篇)
一、“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孔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们党历来重视修身,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倡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修身是成长进步之基,是工作事
业之本。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我们常说权利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就能为民谋福,用错了就会损害人民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实践证明,只有严以用权,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拥护,反之,则会被人民和历史所唾弃。我们财政干部身处管钱管物第一线,尤其要把秉公用权作为底线,时刻做到公私分明,确保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
建设创业型大学背景下的创业教育探索
(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少平)
福州大学围绕国家特别是福建本省经济发展需要, 确立了走有区域特色的创业型强校的办学理念, 努力建设具有较强学科相对优势, 体现教学研究型办学特色和开放式办学格局的东南强校。学校探索出建设创业型大学区别于传统大学的办学特色, 一是科学研究上强调更加专业的学科背景, 其中创新与应用是关键;二是政产学研高度融合, 这也是建设创业型大学的重要一环;三是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核心, 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四是要整合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这是创业教育的发展灵魂。在此基础上, 学校探索出了具有福州大学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致力于能够培养引领产业发展的创业型人才;以价值观培育、系统化课程、多元化实践、双师型教师、科技型引领、开放型资源、创业型文化为驱动, 形成“学习、创新、创业、再学习、再创新、再创业的良性循环”;实现大学生创业“成功部分人、带动一批人、影响多数人”的目标。
具体举措包括:建设“创业型大学”, 强化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探索人才培养改革, 强化创业型人才培养区域化定位;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整合校内外资源, 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加大投入, 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来助力大学创业教育实践。
高校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服务
(浙江万里学院党委书记蒋建军)
美国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帝蒙斯指出, 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 并由此引申至相关方法、技能、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归结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要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兼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主要职能。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有20余年的发展史, 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一是由高校团委等学务部门开展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二是由就业服务和学生工作部门合力, 从解决学生“就业难”角度着手, 为毕业生创造更多更合适的就业机会;三是各高校正努力从学校整体出发, 上升到人才培养的高度,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梳理, 对于高校创业教育来说, 应制定整体发展目标, 而不应该单纯的以结果为导向, 仅重视学生创业率指标, 这将对我们全面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合理性”概念, 将合理性分为两种, 即价值理性 (相信的是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 强调的是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 而不管其结果如何) 和工具理性 (即指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 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 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 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有机结合起来, 将创业教育作为学校发展决策的一个重要变量, 校级领导主动承担创业教育责任, 建立相对独立的创业教育工作团队, 打造创业型的行政组织体系, 完善基于创业精神培养的教学效果评价和控制体系。
浙江万里学院正在尝试构建落地学校发展实际的双螺旋创业教育模式——通过将学科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 即在开展学科专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通识课、专业核心课、模块实践课等课程的基础上, 将创业基础概论、创业技能课程、创业实践模块层层融入到专业教学课程中, 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 传递创业思维,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 面向准备创业和创业过程中的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与服务, 是检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效的有力杠杆, 是实现推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最终目标。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 创业指导与服务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矛盾:首先, 政府政策话语中的高起点与现实选择中低收益的矛盾;其次, 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独立性与创业人才培养的协同性之间的矛盾;第三, 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功利性与创业服务中的公益性之间的矛盾。因此, 我们应跳脱出高校来解决矛盾, 需要构建“健全政府驱动、完善高校推动、建立社会拉动”的三维联动体系。政府通过完善创业政策、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保障等举措,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学校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机制、培养创新创业师资、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等措施, 充分发挥高校的培育功能;社会通过营造创业文化、提供融资渠道、引导创业舆论等方式, 充分发挥社会的支持功能。回归高校, 需要做到整合社会资源, 为学生提供合适场地;落实创业支持经费, 鼓励学生尝试创业;分享创业经验, 指导学生创业实践。
Q&A
提问:高校开展创业教育, 特别是课程教学方面, 怎样解决师资体系不健全和指导群体经验较为匮乏的问题。
陈少平:主要从三个模块来解决:一是校内模块, 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是基础, 在日益完善的课程体系基础上, 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 通过让教师参加培训、加强考核等方式提升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校外模块, 充分整合校友资源, 邀请知名学者、企业家和青年创业者等不同群体的典型代表人物担任授课、指导教师, 分享创业一线实践经验;三是实践模块, 联合当地政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 助力大学生创业。
蒋建军: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三个基本问题, 教材、教师、教法, 其中教师是关键。目前我国的高校并不存在完备的“创业学”专业, 因此任何学科背景的教师只要有意识有决心, 从创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性和共性出发, 深入钻研, 都有希望成为创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创业教育与实践关系紧密, 但国内创业实践方面存在短板。创业教育教师就像教练, 首先要保证自身具有创新意识, 充分学习和掌握创业教育的基本理论, 才能在教学和指导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要告诫学生, 创业最重要的是要创新, 不要模仿。
专题二:公益创业理论与实践
公益与创业教育:孕育“道德人”和“经济人”的双重基因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刘帆)
1759年,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阐述了人性不同于经济人的三个方面, 分别是同情心、正义感和行为的利他主义倾向, 这种理论思想后来被发展成“道德人”理论。1976年,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经济人”假说, 认为利己心是支配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动机, 也是进行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 体现为两个市场基本主体, 消费者追求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带给自己满意程度最大化,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在“道德人”和“经济人”之间的对立难以消除, 需要建立使“道德人”和“经济人”能够协同起来的创新制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我国实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能够较为完善地解决效率问题, 而社会公平问题依靠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解决, 而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那么有没有一个更新的社会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社会企业”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社会企业”, 顾名思义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模式, 通过商业的模式和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 达成某种社会目标, 使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都能持续发展, 是介于传统非营利组织和盈利性企业之间的运营模式。举例来说, 2004年, 年仅26岁的Salman Khan创立了可汗学院, 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 利用网络传送的便捷与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 将每节长度约10分钟左右的课程, 通过网络在线传播, 是一种在线教育新兴的体验模式。这是以公益思想为目标, 通过商业的模式解决即时分享教育资源, 公益创业的典型案例, 也是慕课的起源。
公益创业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重要环节。公益创业教育目标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企业家精神, 尤其是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唤醒社会关注意识, 普及社会创业知识, 提升社会创业技能,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夕阳再晨公益创业项目
(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何绍森)
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2015年1月22日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的一家民办非营利组织, 是北京市唯一一家由学生成立的省级社会组织。我认为公益创业项目兼顾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是以社会效益为衡量标准, 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型创业模式。夕阳再晨项目的主要内容是科技助老。下面我将项目的背景、模式及盈利方案、现有成果及社会影响、财务规划及前景向大家做具体介绍。
众所周知, 到2015年, 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16亿, 我国正式步入老龄社会, 老龄化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但人们却认为老人是无用的受助者, 老人面对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和产品也一筹莫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我们志愿组织成立了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我们通过科普服务、文娱联欢、老少互助等模式, 满足老人沟通陪伴、展示自我、情感寄托等多方面的需求。夕阳再晨项目通过政府和媒体支持, 加强项目自身的宣传力度;参与各类创业大赛, 保证项目平稳运行;项目使用学校的场地并接受学校老师的指导, 也接受企业、基金会的扶持。我们现在通过孵化助老团队、打造企业公益形象、进行人才培训以及养老助老资源的对接, 整合助老服务资源。开发APP软件, 为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水平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控、商品购买以及生活服务等多样化服务。同时, 提出“夕阳再晨公益云”概念, 通过精准多元的云服务、合理高效的云孵化、个性定制的云聚集、多域认知的云体验, 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精品文化生活圈、高校特色的助老团队、科技助老产品咨询以及个性化订制等服务。
目前, 夕阳再晨团队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8个城市服务27个社区, 拥有1000多名志愿者, 服务老人累计到达5000多名;通过标准化模式, 将经验推广至全国高校, 建立了27个服务队;在公益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公益品牌, 是科技助老公益领域的践行者。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项目进行了报道。
项目发展前期, 存在社区合作难, 志愿者力量不足、流动性强, 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后期存在志愿者专业水平不够、对老人市场及产品研发不足、资金流建立不完善等问题。我们采取了寻求政府帮助, 完善志愿者培训体系, 加强市场调研分析, 优化资金使用效益, 提高项目资金转化率等办法, 困难一一得到了解决。
我们希望夕阳再晨项目未来能够联合更多的高校和企业, 完善服务体系, 覆盖更多社区, 研发推广更有实效的产品, 服务更多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Q&A
提问:夕阳再晨项目作为公益项目, 怎样保证运营团队的持续性?
何绍森:夕阳再晨公益项目有非常完善的管理体系, 所以无论是创始人还是参与者都会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开展工作, 例如每逢周四晚上, 27所院校的所有志愿者会准时上传志愿服务新闻稿, 我们会统一将数据信息录入统计。通过一系列制度规范, 保证项目的稳定平稳发展。
专题三:创业与社会资源的整合
协同创新, 构建辽宁高校“大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沈阳工业大学科技园书记刘敬东)
辽宁共有116所学校, 在校大学生1000多万, 有1000多名教师专门从事创业教育工作, 10年来辽宁也一样从教材编写、课堂进入、实践平台搭建等一步步走向了创业新领域。目前全国就业指导中心有三个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基地, 辽宁是其中一个。通过培训活动, 一批导师在成长。
创业教育辽宁模式, 一是靠政府发力, 我们动员省政府多个部门齐抓共管;二是靠教育部门和社会多个部门齐心来做;三是靠高校老师奋力作为。
作为教育部门或高等院校承担创新创业的责任, 然而单纯靠我们自己是不行的, 五年来, 教育部门和省内11个厅局共建了多个平台。通过合作出政策, 出项目, 出基地, 出专家。和省科技厅合作, 共建大学生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厅合作, 直接把政策作用于大学生创业。和省妇联合作, 2010年启动辽宁省女大学生创业基地。和省工商联合作, 省工商联青年创业者协会全程指导我省大学生创业。
我们促进了高校资源整合, 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向深水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培养几个企业家、几个老板, 而是培养一代人的创新创业精神。我们现在力抓的是百千万——把百场报告送到大学校园;三年内培训千名导师, 导师要带出像样的学生创业团队;促动万名大学生投身创业。专家进校园活动拉动了全省近24.7万名大学生参与到创业中来。通过举办50多期大讲堂活动, 直接把风投、创业精英送到大学生身边, 直接对接和落地。
立足产业整合资源扶持大学生创业
(浙江省杭州市高新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科长胡晓辉)
杭州市高新区于2002年成立, 作为国家首批高新区, 在物联网、互联网和网络基础产业三大重点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 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园是杭州市较早开展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核心区块, 于2008年6月正式挂牌启动。园区占地140亩, 累计集聚大学生创业企业1700余家, 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万余人, 2013年被评为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地方政府如何为大学生创业开展服务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第一, 集聚政府资源, 营造良好氛围。第二, 整合园区资源, 抓好企业集聚。政府挂牌, 市场运营, 整合园区空间资源, 完善园区内部服务, 做到政府宏观指导与市场专业服务相结合, 真正实现创业园区“空间集聚”和“服务聚焦”双重功能。第三, 对接高校, 共享创业平台。和省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加强沟通, 吸引毕业生来园区创业, 积极扶持在校生创业项目就地孵化。第四, 依托产业资源, 加强创业支撑。加强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 提供更多信息, 帮助大学生打开经营思路, 整合人脉资源。缓解资金困难, 用市场运营模式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难题。
创业企业如何选择投资人
(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秘书处成员、华图政信总经理沈涛)
创业投资是向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以期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后, 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分为天使投资 (种子阶段和孵化阶段) 、风险投资、夹层资本、过桥资本 (均为成长阶段或扩张阶段) 和私募股权投资 (多为企业筹备上市阶段) 。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和现有规模, 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可存在合作伙伴、园丁、教练、情人和婚姻五种不同的关系。而优秀的投资人需要具备保障资金投入、彼此尊重信任和整合可用资源等特征。回归到大学生创业, 成功的大学生创业就是多种社会资源的整合, 要将资金、场地等有形资源和人脉、渠道、创业指导等无形资源有机结合, 跨越单一资源平行的整合, 从无论是规模还是发展阶段, 进行多方位、跟随性的资源整合。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是两个主体, 双方要彼此尊重与信任并且双方应建立良好的了解, 这样才能寻找到有利于企业发展, 也有利于投资人的共赢合作。对于创业团体选择投资人时, 应选择有丰富经验、充足资金链并且团队协调能力优秀的天使投资人, 这有利于项目的快速孵化。
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作为投资人, 由多家企业投入资本, 通过大赛的方式实现对优秀创业项目的投资。基金在约定时间内不分红、不溢价, 通过初期的天使投资帮助大学生完成创业梦想。从2012年设立基金至今, 共有1300余所高校的3600多个项目进行申报, 涉及文化创业类、移动互联类、生态环境类等多样化的创业项目, 其中注册公司已达800多家。在评选投资和运营管理方面, 我们秉承“选得好, 投得准, 跟得紧”工作理念, 通过全国范围内的专家评审, 优先投资资金紧缺的项目, 寻求项目接力资本, 紧跟项目发展态势等方式, 保证基金的稳定良好发展。希望基金能在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的支持下, 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这个平台吸纳全国更多优秀的项目。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和投资人进入到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平台中来, 做好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的对接, 帮助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专题四:创业课程教学实践与前瞻
创业课程教学体系与学科边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汉慧)
我从07年开始讲创业课, 既给本科生上课, 同时也给MBA的学生上创业管理的课程。教了这么多年, 我感到创业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有很大差异。
新创企业必要的资源, 组织架构、管理控制和正常的企业是不一样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大量是在生存和死亡的边缘, 他们面临着这么多不确定性。我们的老师给他们讲管理学、经济学, 和他们有很大差异。我们要考虑创业学的学科边界。管理学是研究什么?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这是管理学的核心话题。管理学研究如何可以大规模生产, 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创业学却不是的, 创业学是研究从零到一的问题, 从没有到有, 就是这么简单。这里面很难用到管理学、经济学的知识。当你用到管理学的时候, 公司已经很大了, 用到经济学的时候你的公司更大了。所以在真正的初创期, 管理学、经济学等几个专业的知识是很难给创业课的学生进行补充。因为他是挖掘项目, 项目怎么样识别, 怎样进入这个行业, 这个行业需要什么, 我们老师却没有告诉学生。教这么多年以后, 我发现创业学和管理学、经济学, 界限在明显的分离, 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是有天然的区别, 我给MBA上课的学生, 我问得很多问题, 如果这中间有老总, 他的解读和职业经理人不一样, 因为职业经理人花得不是自己钱, 老总呢, 他花的每一分钱的自己, 他都要想我该不该花, 怎么花, 能力的体现就不一样。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无数学者的贡献让我们发现一个成功企业的成长规律——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衰败期。但是我们的创业在这里找不到, 我们最多在孕育期, 创业学就是在孕育期之前, 我们的创业基础连孕育期都不是。创业学和管理学的话题是不一样的。
今天上午很多老师在探讨, 互联网+育是不是我们创业教育的春天, 我觉得是的。因为在互联网上可以打破学校学习、交流的实践界限。为什么互联网这么长时间了, 实际上我们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呢?一个问题是互联网抹杀了情感责任。老师和学生有爱, 交流过程中相互激发。我相信互联网未来会有解决的途径, 只是现在还没有探索到。未来的校园一定是智慧型校园, 教师会基于学生的兴趣, 也会基于在线数据、云计算, 这些都有可能我们未来智慧校园的展现。创业未来一定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同时课程的设置和技术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王华)
我校从2008年开始, 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了人才培养的方案, 纳入了教学主渠道。
先说创业教育的理念。为什么从课程抓起?因为我们从事的是教育工作。学校培养的是人, 是高素质的公民。既然是育人, 基本要素自然是课程。课程教学是进行育人最主要的环节, 也是关键环节, 也是育人质量保障的前提, 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教育必须要由课程进行普及。课程质量好不好, 直接影响到创业教育的质量。课程如何进行设计、实施就要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特点、不同的资源。不是一定要做高科技类型的创业, 只要是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项目, 就值得鼓励。
课程设计与开发最基本的五个要素是课程目标、内容、媒介、活动、评价。把课程五个要素揉和在一起, 需要教学设计。关于创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我总结了两个观点:一个是课程观, 一个是教学观。创业教育具有开放性、实践性, 这就要求创业课程必须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我们讲创业, 一定是怎么做, 怎么样做得更好, 在创业活动中应该采取哪些程序, 依据这个思路来细化课程内容, 而不是纯理论教学。同时还要有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观。创业一定是活动, 在活动中要以行动为导向, 在做中学, 而不是光听老师讲。先让学生做, 做的过程中老师再进行指导, 在知识点、技能点、素质方面的进行引导。“做中学”是职业院校的要求, 我想本科院校也有必要推行这个理念, 像陶行知先生讲的一样。
再说创业教育的策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从2008年开始, 创业教育经过了从无到有, 从不完善到完善, 从没有体系到体系化的过程。创业教育课程, 以共选课为切入点,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 我们总结为普及化创业教育。到2010年这门课程完全普及, 同时开发了一系列相关课程。2010年以后, 我们发现真正的创业教育更多要和专业结合在一起, 所以将创业教育与学校33个专业紧密融合, 就是融合化创业教育。在融合、普及的过程中, 仍然有一部分特别想创业、愿意创业的学生。给这些学生搭建空间, 201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创业管理专业。2008年普及化, 2010年融合化, 2012年专业化, 现在是三化并进的创业教育体系。到2014年,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如何提升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质量
(新锦成教育集团副总裁张景岫)
高校创业教育可分为意识、能力、实践三步, 分别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教育、面向部分学生的选修教育、面向有创业意向的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在线网络课程是解决高校创业教育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翻转课堂是关于在线教育的最新研究和实践。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这种授课方式能够克服在线教育的不足, 可以发挥老师的优势, 课程顺序转变为先学后教, 用先进的技术改变原有的学习环境, 由讲授的学习环境变成互动的学习环境, 这也符合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借助翻转课堂, 能够以较低成本讲授标准内容, 让老师最大限度的发挥引导作用, 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 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决高校师资瓶颈问题, 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陈毅达书记在研讨会上指出,全省文艺事业处在一个蓬勃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省文联的各个文学口要形成合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为作家们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积极推进福建小说事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希望作家能够潜心创作,用生活养心,用心灵成文,开放叙事,大胆创新,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让福建小说走向全国。
研讨会上,曾章团社长对《福建文学》今年的一系列小说行动计划进行了介绍和动员。
同时,与会作家还对鸿琳的“梨城系列小说”进行了深入研讨。鸿琳的“梨城系列小说”——《梨城叛徒》《寻找慈恩塔》《告密者》三部小说,先后在《福建文学》上发表,均被《中篇小说选刊》《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各大选刊转载,影响颇大。作家们以这三部小说为切入点,探讨鸿琳小说创作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由此展开对自身写作的冀望和要求,同时就福建小说的特色及如何寻求新突破、实现新发展作交流发言。在此我们辑录各位作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这次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征求到8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都很实在。在此,我作为主要负责人,结合今年和今后的民政工作发个言。
一、以民为本,突出抓好今年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夯实民生保障基础。
1、城乡低保: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和低保标准调整机制,从2009年1月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240元,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全面开展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工作,精心安排和有效组织实施,推动专项救助向低收入群体延伸。对重病重残人员、高龄老人、孤儿和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计划生育特困户给予重点保障,切实做好临时救助工作,着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临时性困难。积极创建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AA级单位。
2、医疗救助:结合我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实施,逐步放开病种限制,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完善医疗救助方式,健全工作机制,简化救助程序,增强救助时效。进一步规范对艾兹病、结核病、精神病的救助。协助做好救助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工作。
3、灾害救援:切实做好春荒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全面落实《灾民救助卡》和“一通卡”发放管理制度,确保灾民生产、生活秩序安定。加强灾情信息管理,确保灾后24小时内各项紧急救助措施落实到位,提高对灾害信息的上集、传递、整理、分析测算水平。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范实施《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做到第一时间救灾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物资到位。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治疗。扎实抓好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加大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与管理;加强救灾款物管理,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继续做好“两属两户”政策性农房保险工作。
4、五保供养:进一步丰富五保供养“恩施模式”内容,继续开展以“强化管理、规范服务、完善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福利院提档升级活动,保证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不低于70%。将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1800元、1300元,散居孤儿补助标准从目前人年平1200元提高到1500元。开展农村福利院购买服务试点工作,落实五保对象供养调标经费和福利院公益经费预算,确何新的供养标准及时足额到位、社会化发放。将艾滋病和结核病孤老患者纳入五保,实行分散供养,按照年人均1300元的标准给予救助。
5、慈善捐赠:上半年完成慈善协会的换届工作。广泛开展以安老救孤、帮残济困、赈灾助医等项目救助活动。继续开展经常性社会捐赠、“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月活动。
6、双拥优抚:进一步完善优抚安置保障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以庆祝建国60周年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拓展双拥工作领域,丰富活动内容,切实做好新一轮国家级、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农村居民新型合作医疗和1至6级伤残军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机制。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努力解决优抚对象的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问题。坚持抚恤补助经费社会化发放,确保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优待经费及时足额发放到人。适时适当提高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标准。切实加强光荣院、烈士纪念建筑物等优抚事业单位基础设施建设。
7、退伍安置:进一步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坚持就业安置与自谋职业相结合,以自谋职业为主的安置办法,退役士兵安置率达到100%。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工作。
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稳步推进军休干部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抓好“和谐军休家”、“和谐军休家庭”的创建工作及“老战友手牵手”扶贫帮困工程。
(二)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提升基层民主自治水平。
1、村民自治: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认真开展“村(居)务公开日”活动,创新“1+4+X”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模式。开展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回头看”活动,加强新任村干部能力培训,巩固换届选举成果,提升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水平。
2、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大投入,建立社区保障机制。着力推进城市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建设,力争绝大多数社区服务用房面积达到350平方以上。广泛开展人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3、行政区划:认真做好恩施—利川、恩施—宣恩、恩施—咸丰三条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联检工作。全面深化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及时调处边界纠纷,确保边界地区和谐稳定。
4、地名管理:进一步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地名樗的维护和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机制,加强地名数据库质量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户牌设置,加快地名规划编制、地名网站和地名文化建设,为恩施市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出新贡献。
(三)进一步加强社会行政社会福利管理,增强民政公共服务能力。
1、社会组织:积极培育发展公益类、服务类及基层社会组织,大力推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向规模化发展。严把“入口”关,确保社会组织登记合格率达100%。抓好乡镇办转制事业单位及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年检工作。开避孕药以社会组织的培训活动,加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2、社会福利:加强社会福利机构设施建设,继续争取国家、省州加大对市儿童福利院“蓝天计划”项目、市光荣院院民着力完善养护、教育、康复、特教和技能培训功能,城市“三无”对象集中代养率达到50%以上。对城市孤儿,从2009年1月起,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40元给予全额补助;对农村福利院孤儿,按照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800元给予补助;对一般农村散居孤儿,按照每人每年1500元的标准予以救助并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对艾滋病、结核病致孤儿童,按照每天月200元(生活150元、抚养服务费50元)给予救助。继续实施“明天计划”、“重生行动”。力争2009年全市具有手术适应证的贫困家庭唇腭裂患儿都得到手术治疗。大力推进殡葬改革,提高殡仪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力争保持火化率的基本稳定。抓好清规戒律节期间的安全、文明祭祀活动。进一步提升流浪人员救助管理水理,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以婚姻管理带动婚姻服务,不断提高登记质量和服务水平。依法规范收养登记。
3、养老服务: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第301号令,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要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建设老年公寓。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要完善农村老龄服务组织,深化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创建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二、以身作则,履职尽责把工作做好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我深知,民政工作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时刻把自已的举动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坚持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清清白白做人,公道正派做事,清廉正直为官,上不愧党、下对得起人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稿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蒋成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外语组的老师们: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本次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研讨会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作为一名大四学生,对我院的教学工作有一定得了解的同时,深深体会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好的教学方法无疑是教学工作的催化剂,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快捷的获得知识。今天,我就学院的教学状况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首先,我院教学状态基本良好,细节之处有待提高。
我院在《北方民族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引下,认真落实培养计划,对英语、日语两个专业的教学各有特色,师资力量的培养,教授、博士、讲师的比列逐渐扩大,外教的引进,无疑对学院的教学起着砥柱中流的作用,老师专业课精彩的讲解,耐心的解答,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基本技能,外教生动有趣的课堂实践,外语文化节的实际锻炼,使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中学习,在活动中实践。可是,我们也看到,实践操作的舞台不足,载体形式不够多样,又比较拘于形式,许多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得不到真正实施或者实施力度不大,学生的理论知识还是得不到有力的锻炼,学了忘记,应付考试等现象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缺乏锻炼的载体平台以及专业老师的指导。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给学生多提供实际操作锻炼的平台,如办好外语文化节,一系列的外文歌
曲大赛,外语戏曲大赛,外语配音大赛,口译大赛等专业性大赛为使学生体会在枯燥的课堂中体会不到的外语魅力,从而提高外语运用能力。此外,应选派专门老师指导,在各类比赛中,给每位晋级的参赛选手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提高比赛档次,一来增强外语文化节的感染力和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而来提高外国语学院在全校的影响力,逐步形成专业特色,吸引外院学生参加,促进全校外语教学。
其次,导师制度初衷美好,实施过程有待优化。
导师制是大学教育教学的优良传统,利用班导师,可以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克服学习困难,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我院的导师制度,出发点是有优越性的,因为导师多为专业知识渊博的资深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能够正确引
导学生,提供专业上的答疑解惑。但是,由于和学生相处时间不足,学生活动繁多,课业繁重等原因,导师制度目前尚未发挥出其优势。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把学生从较多和专业无关的活动中拉回来,从繁重的课后作业中解脱回来,寻找有责任,有耐心的班导师,悉心辅导,教学相长。
最后,学生实习的平台的搭建有待解决。
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深感实习是专业知识走向社会得以运用的纽带和过渡,可是目前的实习情况是不容乐观的,体现在很多实习岗位和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大,实习时间短,技术含量低,实习保障不足,学生意见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权利要求学院为每一个学生的前途未来着想,充分寻找锻炼平台,联系实习单位,签订长期实习或工作协议,定期输送专业性人才,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再者,应为实
习学生提供应有的保障,很多实习
生的环境艰苦,路途遥远,工作劳累,应该给予一定得保障,抚慰学生心理。对此,学院可以设立相关实习管理部门和专项实习基金,为实习生做好实习分配,实习管理和后勤保障服务。
总的说来,学院的教学在各方面有很多优点,也存在不足,作为学生,我相信我的师长、我的领导,会充分利用优点和长处,为全院学生的未来前途考虑,同时弥补不足,完善制度,认真实施,为全院的教学工作作出新的篇章!教学研讨会发言稿1
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高庄则中心小学 杨乃表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我有幸作为发言人。我就数学教学中的点滴经验体会与大家共商,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
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同时,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法最适应学生的特点。
1、在课前努力钻研教材,与同科目教师交流、讨论,准备一些适宜全体学生的练习题,力争在每堂课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收获。
2、想办法把一些书面语言转换为学生易懂的地方语言,把一些抽象的定理和概念转换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具体
直观的教学模型。
二、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向40分钟要质量。
1、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让每位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
2、实施分层教学,对尖子学生在培养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中间学生注重培养分析题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训练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对学困生多抓基础训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后深入学生实际,抓好辅导工作。
1、课后经常走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和学生谈心,努力作好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能对我敞开心扉,谈谈他们在课堂上的得失,从而
做好辅导工作。
2、批改作业时,每周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面批一次,使他们和老师进行面队面交流,并对他们当天的学习及时做检测,做好查缺补漏。
通过这三十多年的教学,我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工作中有时还是存在“懒”字挡道的现象。
给学生的家庭作业批阅不及时,甚至有时不批阅。集体辅导的多,个别辅导的少,使一些懒惰的学生夹在其他学生中间滥竽充数,对不太清楚的知识没有得到及时补救。
二、教学中有时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周口市民政局)
政府法制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基础。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明确要求用10年左右时间建设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既为政府法制工作开拓创新提供了契机和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近30年来先后采取了许多政策进行扶持。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新农村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任务及目标。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必然涉及到诸多利益和法律关系,迫切需要政府法律服务工作及时有效地跟进,因此,全方位做好政府法制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三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是各级政-1-
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政府法制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大力规范行政行为,严格实施规范性文件审查,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政府法制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不断增多的新近城市化地区,城市和农村基层群众自治需要进一步加强衔接;规模日益扩大的城市流动人口,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直接参与基层事务和公共事业管理的民主权益需要进一步得到保障;村民的选举权和对社会的参与面需要进一步扩大;有关法规修订工作需要加快进程;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还不够强,多头执法、执法不严、执法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忽视执法程序的现象比较普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务需要拓展和规范;这些问题,必须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以改革创新精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政府法制工作应在以下五个方面服务三农:
一、继续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进展,首先在部分县(市)区,乡镇进行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研究符合我市实际的法治政府标准条件;不断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建立依法行政定期报告制度,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受政府委托,定期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和上一级政府报告依法行政情况,政府各部门要定期向本级政府报告依法行政情况;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参与行政决策程序,主动在行政决策机制中发挥作用;在行政管理方式改革上有所创新,充分发挥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新型管理方式的作用,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是确保法制城乡统一的重要手段。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切实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确保在法定权限内制定规范性文件。认真研究规范性文件内容,加强与文件起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不断提高规范性文件审查质量和效率。各级政府法制机构要加强对同级部门制发规范性文件的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水平。同时,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对报审、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做到应备尽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有效期、统一发布、异议处理等制度,探索实行规范性文件评估、定期清理机制。认真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并及时纠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三、行政复议是提高行政机关执法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渠道。目前,随着社会的 发展,广大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普遍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得到广大农村群众的一致认可,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积极作用,是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加强政府内部监督,提高执政能力、促进政
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力争把行政争议化解在行政程序中。研究探索处理敏感性、社会矛盾集中案件的应急预案,妥善处理重大复杂案件,促进社会稳定。二是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机制。坚持并完善现行行政复议方法。对复杂案件,逐步实行行政复议庭审、听证等制度。推行协调和解制度,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和谐统一。三是进一步增强行政复议决定书说理性,提高行政复议实效。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对行政执法的指导作用。对通过行政复议发现的不规范执法行为,要向有关部门反馈意见,促进部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对不按规定参加行政复议、具体行政行为被认定违法、拒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是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方式。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方式。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做好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进一步细化标准,扎实推进。实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重心下移,逐步向中心镇、重点镇延伸。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规范执法文书的格式和内容。严格执法人员资格审查,强化执法证件管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抓好依法行政考核工作,制定出台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办法,健全行政执法考核评价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努力避免执法不当或执法过错等行
为。
五、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是政府法制工作的组织保障。高度重视政府法制人才队伍建设是政府法制工作服务三农的重要保证。注重提高政府法制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及时完善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培训方案。充实高层次人才,优化队伍知识结构。切实抓好学习培训,加强对政治理论和法律、经济、历史、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修养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整合资源,制定计划,丰富学习培训形式,特别是通过举办培训班,切实提高学习培训的实效。加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对政府法制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展一些前瞻性、系统性的政府法制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考。
申景奇:发挥金融一体化先导作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金融业的先导作用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打破京津冀各自“一亩三分地思维”实现协同发展,实现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金融业具有先导作用。通过金融创新,基于传统的金融机构,嫁接创新的金融模式, 合理分配金融资源,可以实现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市场的融通。
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目标。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根本目标,是以高度的经济一体化、紧密的政策协调、一致的政治承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京津冀现代都市金融圈,或京津冀金融区,或现代区域金融系统。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只能走循序渐进的道路。总的工作思路:以资金为纽带,政府、市场和组织作为三个抓手,再造金融功能,重建金融生态,整合金融基础设施,实施金融信息化战略;以金融功能为纽带, 加强京津冀金融合作,发挥政府作用,整合金融资源,构筑大金融发展新格局。
将金融服务观作为大金融格局的理论指针。创建全新特色的大金融格局,实现各方平行站位,优势互补。将金融服务观作为新格局的理论指针。坚持 “服务至上”,引领区域金融发展新潮流,强调服务型理念的树立,以服务引领金融发展新潮流,还金融本来面目。金融业是一个服务业,金融业的发展动力在于提升服务品质,以服务好坏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的最终目标,作为建设金融中心的核心指标。金融创新———金融效率———金融服务观,凡是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金融改革都是值得肯定的。
搞好风险管控设计,防范金融风险。北京市金融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北京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和支持能力远超天津市和河北省。京津冀的金融合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京津冀地区资金分布极端不平衡,区域资金回报率和成本差异显著。地区分治的银行业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金融资本的快速流动,削弱了金融资金对经济发展的“输血”功能。只有加强更深层次的金融合作,才能更好推动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当然,京津冀金融一体化意味着金融风险的增大,因此需要搞好风险管控设计,防范金融风险,要把金融要素市场、金融主体、后台服务、金融创新等多方面与各方协调起来,自觉地搞好金融体系改革的中后期管理工作,围绕着经济提速的核心点, 实现京津冀三地大资本市场的共荣、共进和共安。
陶晓峰:推进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发展规划。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关键在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找准定位,避免功能重叠与过度竞争,实现有效协作。京津冀特殊的行政区划特点决定了三地金融协同发展需要顶层设计引领,需要协同发展规划落地。具体而言,就是在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实施战略,明确各地发展金融业的目标定位与整体规划,并严格监督相关规划的落实情况。在金融业发展规划上,应以北京为金融中心,以天津、河北为辐射地区和后台区域。具体而言,北京应继续扩展作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国家金融信息中心、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中心的功能,负责对全国和区域内重大项目和企业进行支持,并对周边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辐射。天津第二产业发达,拥有国际港口,应以发展产业金融为重点,创新金融服务,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好互动。河北作为京津金融业务的辐射区域, 要有效承接京津的金融产业扩散,为京津提供金融后台支持,以此促进当地金融业发展。
完善金融协同发展的法规制度。仅有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是不够的,还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金融协同发展法规制度。一旦协同发展出现矛盾或分歧, 必须依靠完备的法规制度来解决。因此,应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京津冀三地共同研究制定适于区域金融发展的法规制度,例如,为解决地方保护问题,可弱化行政区划概念,参照欧洲一体化的有关规则,制定反对地方保护、反对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方面的区域性法规制度。
建立金融协同发展的协调机制。要在京津冀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间建立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积极推动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在地方政府层面,可在中央政府的组织下,建立三地首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定期对话协商机制,对京津冀经济金融协同发展方面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定。在金融监管机构层面,可在“一行三会”的组织下,借鉴“长三角”金融合作以各省市人民银行统筹的经验,由人民银行建立京津冀金融合作协调机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同参与,统筹制定区域内金融发展、金融监管的有关政策。在金融机构层面,可借鉴“长三角”商业银行区域金融合作的经验,在同业拆借、资产处置、银团贷款、股权投资等方面加强合作。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各地金融机构可统一服务内容、标准、形式,使京津冀各地客户可享受统一便捷的金融服务。
建设有利于协同发展的金融互联互通体系。金融要素在区域间的无障碍流动,有赖于信用体系、支付清算体系、信息共享体系等金融体系的互联互通与优化完善。在信用体系方面,应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充分采集与整合三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数据资源,结合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尽快建立区域内信用评价数据库,提高金融资本流动的决策效率和安全性。在支付清算体系方面,应研究建立区域内同城化支付清算系统,推进京津冀金融IC卡“一卡通”工程,实现资金在三地的便利流通,真正做到三地间金融结算的“无缝对接”。在信息共享方面,应统一数据统计口径、统计标准与统计内容,明确信息分享、使用的原则与要求,必要时搭建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为金融机构的跨区域业务提供良好的信息保障。
王爱俭:发展京津离岸金融市场的对策建议
共建京津离岸金融市场,推进京津金融一体化, 不仅有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而且有益于扭转中国金融业南北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从目前世界首屈一指的离岸金融中心“泽西”的经验看,司法体系、监管体系和专业能力是撑起成功的离岸金融市场的三块基石。天津、北京在发挥比较优势,同心合作共建离岸金融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围绕三块基石做功课,在 “立法、规划、人才、资金”四个方面下功夫,为共建离岸金融市场创造良好的土壤和环境。
出台法规政策,夯实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制度基础。首先,结合离岸金融市场运行特点,出台共建京津离岸金融市场的指导意见。其次,探索建立京津离岸金融市场的协同监管机制,合作建设基础牢靠、反应灵敏的离岸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离岸金融风险预警、风险处置和突发事件应对的协调机制。
坚持规划先行,编制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发展规划。首先,争取国家出台促进津京共建离岸金融市场的相关规划,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下的配套措施。其次,力争将此项工作纳入天津、北京两市的“十三五规划”之中。最后,天津、北京需要组织精干力量,编制京津离岸金融市场的战略发展规划, 明确该离岸市场建设的定位、路径和周期,力争将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建成“培育两市创新共同体、实现金融产业规划对接”的窗口和里程碑。
秉承市场导向,确保京津离岸金融市场互惠共赢。首先,综合改革创新区(或自贸区)建设过程中, 在京津毗邻的北京一侧地区,选取某个区域(实施封闭管理),使之成为京津共建离岸金融市场的一个平行部分,使该地区享受与天津综合改革创新区(或自贸区),尤其是在发展离岸金融方面相同的优惠政策。 其次,支持津京银行业机构在创新区(自贸区)内建立以国际业务为定位的分支机构,开展离岸金融创新, 以专业能力和定制服务提升京津离岸金融市场活力。 最后,坚持共同投资、按投资比例共享收益的原则,两市可以约定在共建离岸金融市场过程中,可以在一个时期内(如10年内)都不从离岸金融市场分取投资收益,待该阶段过后(10年后)投资收益两市按比例分成,成立一级财政、一级金库、计划单立,收益上缴由两市共同组成的财政部门统一监管,全部用于离岸金融市场等京津金融创新共同体的滚动开发。
坚持协商互访,解决共建离岸金融市场重大问题。为协调解决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建设过程中一些涉及省市、省部之间关系的重大问题,建议将此项工作纳入京津两市领导定期协商和不定期互访机制中。近期,可积极推动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合作共建市级层面的优惠政策出台,使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内的金融机构及专业服务企业同等享受天津、北京两市的相关优惠政策,还需要考虑设立“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合作基金”,用以解决京津两市共同建设该离岸金融市场的政府资金支持和补贴的长期问题。在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建设中,要落实“互通信息、互接项目、互派干部、互设代表、互介商资、互搭平台”等六个互动。
拓展金融功能,赋予京津离岸金融市场丰富内涵。京津金融合作,应坚持市场导向,以金融开放和产品创新激发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活力。两市需要依托自贸区建设优势,深化金融制度创新,稳步扩大金融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和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第一,在未来的综合改革创新区(或自贸区内),率先开展利率市场化试点。第二,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允许区内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业务。探索离岸人民币回流机制,允许区内企业开展离岸人民币贷款业务和债务融资,额度不纳入外债指标管理。允许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可按规定在境内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对区内注册的属于同一集团的关联企业,实行外债额度总额管理。企业境外融资不调入境内使用的,额度不纳入外债指标管理。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第三, 鼓励境内外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离岸业务机构,简化离岸账户审批流程,探索金融机构账户管理新模式,发展信贷、保险、证券、基金、信托、货币、同业、黄金和衍生品等多种离岸业务。第四,支持符合一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双向投资境外证券期货。第五,参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建设扩容,力争承接“新三板”更多功能,提前研究“新三板之国际板”的发展蓝图,使京津金融市场成为未来海外科技企业赴中国内地上市融资的前沿阵地。第六,依托京津科研资源优势,加强国际金融协同创新,预先研究离岸、在岸业务分账式管理等内容,使京津离岸金融市场成为国内机构了解国际金融创新的桥梁。
树立人才意识,吸引精英聚首京津离岸金融市场。受过扎实训练、具备国际视野的银行家、律师、会计师、咨询顾问、风险管理人员、金融研究人员是京津离岸金融市场专业化服务的保障。需要在人才集聚上下大工夫,出台法规政策,提高综合改革创新区(及自贸区)对全球人才(尤其是周边人才)的吸引力。
马立:借力天津自贸区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
借力天津自贸区,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有内容,大有可为。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降低外商投资准入门槛。鼓励投资京津冀区域的境外投资者在天津自贸区注册,从而减少对其资质要求、股权比例、业务范围等准入限制;鼓励外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在天津自贸区发起管理人民币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
构建对外投资服务平台。鼓励京津冀区域的企业和个人在天津自贸区成立机构,确立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合作,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项目,减少对外投资的外汇管制。
增加银行保险机构类型。鼓励京津冀区域的民间资本到天津自贸区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允许开办外币离岸业务;鼓励京津冀区域的保险机构到天津自贸区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
推进金融产品全面创新。鼓励京津冀区域的金融机构在天津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试行资本项目限额内可兑换,自主开展直接投资、并购、债务工具、金融类投资等交易;鼓励京津冀区域的企业借助天津自贸区的分支机构到境外发行本外币债券,减少审批和规模限制,所筹资金根据需要调回使用;鼓励京津冀区域的单位和个人到天津自贸区开户,按照规定双向投资于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实现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
提升金融租赁发展水平。鼓励京津冀区域的企业到天津自贸区共同建设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设立中国天津租赁平台和中国金融租赁登记流转平台,推进租赁资产登记、公示、流转等,允许融资租赁企业开展主营业务相关的保理业务和福费廷业务, 支持租赁业境外融资,鼓励各类租赁公司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使用范围。
建立国际航运融资中心。鼓励京津冀区域企业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业,共同在天津自贸区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运融资中心;鼓励京津冀区域的航运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等航运服务中介机构在天津自贸区设立营业机构并开展业务。
完善专利仓单交易功能。鼓励京津冀区域企业和个人开展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及保险、风险投资、信托等金融服务,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机制;鼓励京津冀区域的期货交易所在天津自贸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业务, 扩大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品种,拓展仓单质押融资等功能,推动完善仓单质押融资所涉及的仓单确权等工作。
促进科技金融快速发展。鼓励京津冀区域的地方政府共同出资,与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形成合作机制,联合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机构在天津自贸区共同成立创投基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市场。
推动交易市场区域联合。鼓励京津冀区域的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交易市场、排污权交易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天津自贸区内开展合作,促进交易市场区域一体化。
高岚华:组建京津冀金融联合体
建立公共政策联合体。京津冀作为全国最大、 综合性最强、示范带动作用最突出的深化改革试验区,在政策设置上要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为了使政策设计更加贴近三地的实际,三地要作为一个政策靶点出现。一是联合组建金融研究院。吸收三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建树的实际工作者,尽快组建强有力的金融研究机构,广泛借鉴国内外金融创新的有益经验,全面结合经济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有效需求, 深入探求新形势下金融支撑的着力点和发力点,为国家制订京津冀一体化金融政策超前研究、系统研究、细化研究,共同争取最大的政策空间、发展空间和利益空间。二是联合组建金融政策联动机构。京津冀要打造高效的金融服务运行体系,必须打破金融壁垒,取消歧视性政策,实现协同发展区内各经济主体的平等对待。要取消跨区限制,实现三地资金的自由流动;要取消规模限制,把三地作为一个信贷区域对待;要保持高水平的存贷比,使自有储蓄资金不致外流;要共同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建设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产业体系。三是联合组建金融规划谋划体系。三地要自觉摒弃“一亩三分地” 观念,树立大局意识和大区意识,统筹谋划京津冀金融格局,尽快制订一体化金融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方向、目标、重点和任务。
建立机构创新联合体。一是组建京津冀投资银行,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基础上,根据经济规模和资金需求,京津冀三地政府可按3∶3∶4比例出资筹建。二是组建进出口银行,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基础上,京津冀三地政府出资与国外有实力、有影响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资,在天津自贸区筹建进出口银行,开放离岸金融和资本账户,吸收更多的国际资本支持京津冀的国际贸易。三是组建京津冀产业发展基金,并保持相应的资金规模,确保产业转型和产业创新的资金需求。四是组建京津冀产权交易中心,高水平设计好OTE柜台交易规则,有效盘活现有资产特别是闲置资产,实现资产证券化。五是组建京津冀结算平台和清算平台,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六是在天津自贸区组建京津冀金融服务中心,使国际金融更好地与国内金融接轨。七是组建京津冀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把大量自由的民间资本导入正常流通渠道,通过制度创新使民间资本和民间可变现财产转化为投资,支持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
建立体制保障联合体。一是要搭建政府间合作平台,构筑合作体系,进一步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形成上下左右互联共通的推助格局,发挥行政资源对金融经济的促进作用。二是要建设国际一流的信用体系和信用平台,放大金融的信用效应。三是要健全和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足、用在刀刃上、用出最大成效。四是要打造良好的金融秩序,使资金和资本流动各行其道、畅通无阻、 井然有序。
李铁:建立京津冀一体化金融平台的建议
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要求,而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京津冀一体化金融平台,是实现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方案设计。京津冀金融一体化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案,就是由京津冀三方共同建立一个依托于互联网的金融平台。平台以机构对机构的形式出现, 将三地所有金融机构的牌照都挂在网上;另一部分是企业部分,这部分企业名单可以由政府提供一部分,还有各家机构通过授信审批的而没有资金放款的企业。通过平台京津冀三地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直接对接。对于加入金融平台的企业和金融机构, 都要收取一定比例的诚信保证金,保证金可以固定一个数额。
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第一,平台建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建立是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建议由三地协商联合成立,由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愿加入。互联网金融平台只通过收取费用维持运营,而不承担其他银行经营方面的风险。当然,这个平台也可由京津冀三地政府投资成立。第二,风险控制。京津冀三地金融一体化发展中的风险,仍然由各机构自我控制。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一体化银行平台不提供任何风险承诺。第三,监管。京津冀三地金融业务监管,建议仍实行属地化管理,即以原机构为主,但要突破一些限制,如三地间金融机构设置问题,三地间银行业务开展问题,三地间银行业间的结算。其中,三地的金融机构设置比较关键,要允许天津、河北的银行到北京设立分支机构。
三点建议。第一,加快京津冀三地金融机构整合。建议由京津冀三地所有银行发起成立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银行,可以由北京银行、天津银行、河北银行发起,其他在三地设有机构的银行自愿参加。或者指定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出面组建。银行可以实际注册,但在目前情况下,可以以互联网金融为依托采用银团的形式组成,不需要实际注册,只是需要投资时,有机构与客户对接。第二,加快京津冀三地企业资源整合。目前北京的信贷资源已经相当紧张,而津冀两地均显不足。天津和河北大量企业贷款难。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可以让三地企业共享三地金融资源,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调剂资金余缺,对接资金供求。第三, 加快三地金融从业人员交流。北京、天津拥有大量的金融从业人员,对于人员的整合,可以通过具体的业务来实现。如:北京的许多银行对河北的项目感兴趣,自然就会组织人员到河北去开展业务。而银行间也需要通过一些业务的对接,实现人员的沟通与交流。
王学龙:全面推动京津冀金融服务一体化
寻求合作切入点,全面推动京津冀金融服务一体化。首先,在金融市场方面实现支付结算系统、产权交易市场以及票据市场等一体化,进而实现整个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其次,在金融机构合作方面推动金融资源的一体化。在现有框架下,可以从同业拆借、异地委托贷款、银团贷款等银行资产业务入手,通过签订协议,在资金保证、定价机制、贷款安排、信息沟通等方面达成一致,为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提供渠道。再次,应积极鼓励区域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跨地域参股、组建跨区域商业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 进而提高区域内商业银行的整体实力。第四,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助力京津冀金融合作一体化。京津冀金融资源整合需要构建统一的征信体系,为金融机构跨区域选择客户提供信用信息,推动跨区域业务的开展。人民银行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管部门,三地人民银行借助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东风,力求使征信体系更完整、信息更准确,共同培育面向整个区域的现代化信用服务业。
摘要:确定金融的优先地位和优先方向,从顶层设计入手,发展先导性金融体系;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金融资源整合与创新刻不容缓,区域金融发展应当分工明确,金融创新链与产业链、项目链应实现高效连接;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京津冀一体化金融平台,是实现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借力天津自贸区,共建京津离岸金融市场,推进京津金融一体化,不仅有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而且有益于扭转中国金融业南北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发挥金融一体化先导作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美国公司杂志(Inc)每年推出的Inc.500排名,对入选Inc.500的企业创业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快速成长企业的成长过程多表现为不同的成长轨迹,其中有计划性也有随机性,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Mamis, R.A.(1997)对进入1996年度Inc.500的企业创业者开展的调查结果发现,35%的企业创业者并无计划快速成长。人们关于企业成长的一些常见的、甚至有些约定俗成的观点都值得进行认真推敲。这些观点主要有:想或计划成长,才会成长;没有商业诀窍,便无法成长;如果公司是一个成长性的公司,公司的经营者一定知道并且了解;一旦公司快速成长,必须引入专业化的管理;如果成长对创业者或经营者不重要,公司就不会成长;快速成长的背后往往有正式的计划;大企业是小企业成长的样板;企业成长后创业者或经营者不容易处理好与家庭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样涌现了一大批快速成长企业,考察其中部分企业,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我国企业成长的一些复杂现象。
产业分布不集中。阅读Inc.500企业的数据资料,会明显地感受到快速成长企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服务业等发展速度很快的行业,而且这种行业聚集的特征有不断强化的趋势。《当代经理人》杂志公布的“2002年中国成长企业百强”资料显示,成长企业的行业分布非常分散,涵盖综合类、机械类、建材类、食品类、纺织类、服装类等25个行业,传统行业如综合类、纺织类、服装类等,占到了相当的比率,行业差异不明显。
企业寿命短。据统计,中国的集团公司平均寿命只有7-8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更短,只有2.9年。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开展的大规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私营企业的平均存活期已达到7.02年,企业寿命比以前有所延长,与国外私营企业相比寿命仍然偏短。
“聚堆”但不合作。调查显示,我们快速成长企业虽然没有明显的产业聚集特点,但在地区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小企业发展在东西部地区之间、不同省市之间不平衡。聚集在一起的企业之间合作开展得并不活跃。2000年,我们曾经在天津市开展了万户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就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情况调查,在回答该问题的4257家企业中,有81.91%的企业回答没有与其他企业开展过合作。
企业裂变。因为裂变而使企业做不大,是困扰许多创业者的一大难题。企业刚做到一定规模就产生裂变,裂变出许多竞争对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积蓄起来的资源不是被企业占有,而是被企业中的个人(不管是创业者、高层管理者还是一般的员工)占有,进而威胁企业的成长。企业资源的个人占有是许多快速成长企业裂变的主要原因。
“红红火火不赚钱”——快速成长企业成长的非对称现象
这些现象背后的东西可能是什么?我认为更多的是非对称性的问题。快速成长企业的成长非对称性主要是针对企业成长的“质”和“量”而言,“量”主要表现为企业经营资源的增加,即销售额、资产规模、利润等;“质”主要表现为变革与创新能力,指经营资源的性质变化、结构的重组等,如企业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前些年涌现的初期快速成长的明星企业,如沈阳飞龙、巨人集团、三株药业、秦池集团等等,几乎完全依靠广告与促销的拉动,组织的子系统之间严重失衡,组织资源过分集中。这本身就是非对称,是目前不少快速成长企业所采用的策略。
快速成长企业的成长非对称问题表现在许多方面。销售收入与利润增长的非对称情况在快速成长企业群体中就比较普遍。在创业初期,迫于生存压力,企业一切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这样做的本质是单纯以获取资金为中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导向。企业的全体成员只是重视成果,而不重视过程;只重视所得,而不重视成本。以致于企业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都在快速增长,但利润却没有增长反而却可能下降甚至亏损,“红红火火不赚钱”。考察Inc.500企业,这种现象也很明显。
企业成长与管理能力增强之间的不对称同样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快速成长显然会使顾客和竞争对手数量的增加,会吸引各种组织(包括管制机构)的注意力,同时也需要获取更多的资源,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似乎“突然间”变得多而且杂乱,开始创业者(往往也是经营者)会加大时间投入以“救火”,但终会因为精力和能力的限制而不得不在组织内部设立各种职能部门和机构。但是,企业的规模急剧扩大,短时间内无法在内部培养和选拔出职能部门所需的全部称职人员,企业不得不招聘新的员工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部门设立了,人员到位了,却没有相应的职责分工和计划控制系统,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与“救火式”的管理方式融合在一起,增加了企业整体管理的复杂性。
从企业成长的动态过程分析,管理能力方面又会进一步表现出专业管理(或称行政管理)与创业管理的不对称。伊查克·麦迪思在其所著的《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识别出影响企业成长与演变的四种关键因素,分别是执行(Perform)、行政管理(Administer)、创新或创业能力(Entrepreneurship)和整合(Integrating),这四种要素在企业成长阶段所表现出作用程度不同,见图1。该图描绘的是企业创建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非理想状态,即使这样,仍能看出创业能力与行政管理能力同时发挥作用对企业成长的好处,对企业成长来说,青春期与盛年期往往也是最好的时期。行政管理与创业管理能力的不匹配往往是造成企业成长波动甚至衰退的主要原因。
管理和创业是一体两面, 不懂得管理的创业家,不能存活很久; 不懂得如何创新的管理者,也不会存活很久。
企业成长的非对称问题首先反应出的是成熟企业与新创建企业管理模式之间的冲突。从近些年的管理实践来看,两者有相互融合的趋势(见图2)。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成熟企业注重学习新创建企业经营实践中表现出的优势,新创建企业为了谋求稳定的发展,也在走大公司曾经走过的道路。但粗略分析就可以发现,两者在管理模式上不可能实现互换,对新创建企业来说,在追求规模扩张并增强实力的同时要避免染上“大企业病”,大企业也无法真正像管理小企业那样管理,两者相互学习的过程是否会摸索出对各自都有好处的管理模式?是否可能寻找到一个适当的结合点?值得探讨。
上述思考具体来说是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是否能够融合的问题,或者说是创业能否管理以及传统管理工作能否更具有创业特征的问题。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与创业成功取决于天赋的观点相悖。传统管理(也称一般管理或行政管理),是基于指导大公司成长和发展为核心的理论,以追求稳定和秩序,强调计划和控制,主要服务于工业社会的管理理论,多项研究表明与创业管理有明显的差异。德鲁克认为创业是可以组织、并且是需要组织的系统性的工作,管理和创业是一体两面,不懂得管理的创业家,不能存活很久;而不懂得如何创新的管理者,也不会存活很久。如果能够融合,那么融合的途径可能有哪些?从企业家角度分析,企业家转变为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再创业、借助委托代理机制在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建立起合作的平台,都可能成为融合途径,但现实中也都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学术界目前已经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如内部创业、公司创业、管理转型及再创业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