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教学一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职英语教学一(精选8篇)

中职英语教学一 篇1

为拓展中职学生的就业渠道,C语言课程的学习必不可少。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功,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入门语言,主要培养学生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下面我就谈一下几年来C语言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入门教育的关键.培养学习兴趣很重要。由于多数中职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语言.因此需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中职学生基础不扎实及本课程枯燥深奥的特点。教师应采取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并演示实用性的程序,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如给学生讲解“水仙花数、猴子吃桃、翻译密码、判断素数”等问题,并让学生用编程软件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运行C程序,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乐趣;另外,可以通过一些影片向学生介绍一些lT人士的经历和成功经验,增强学生学习C语言的信心和动力。

二、选择适合中职教育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中职学生普遍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教材内容要强调基础性,语言表达力求通俗浅显易懂,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以编程应用为驱动,通过案例和问题引出知识重点,重点讲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穿插讲解相关的语言知识,使教学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选择的教材尽量符合初学者的要求。

C语言最主要的教学方式除了教师上课就是让学生上机实践。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感觉“能看懂”“能听懂”。却不动手实践,仍然掌握不了知识,更谈不上运用。在上机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所讲知识,许多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在组织学生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作业,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让其真正当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总之。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动手编写程序和上机运行程序。

中职英语教学一 篇2

笔者从事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已近二十年, 深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也只有先找出了原因, 才能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一、原因

1、教材原因。

翻开现行初中数学教材, 我们发现, 在内容上进行了大胆的调整, 难度和广度明显降低, 部分在高中学习中常用到的知识——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 分数指数幂, 解析几何初步等, 都放到高中阶段补充学习, 因而初中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 却加重了高中数学的份量。相对而言, 高中数学一开始, 概念抽象, 定理严谨, 逻辑性强, 叙述规范, 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 知识难度加大, 体现了“起点高, 难度大, 容量多”的特点, 从而加深了教与学的难度。

2、学生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讲, 绝大部分学生之所以选择中职, 也是由于自身文化课基础薄弱, 特别是数学, 很大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得很, 学起来困难重重, 有些学生从初二开始就对数学不感兴趣, 慢慢“掉队”, 越学越没兴趣, 但一遇到困难就逃避, 就想偷懒, 看不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认为数学“没有多大用处”, 因而学习起来提不起劲。

3、教师原因。

多年来, 许多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擅长的是“一本书, 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讲授, 强调打基础教师就例题讲例题, 学生做习题练解题, 机械模仿, 死记硬背, 很少与专业、与生活、与社会联系, 很少去讲数学的精神, 数学的价值, 数学结论的形成与发现过程, 数学对科学技术进步所起的作用等内容, 这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片面化, 狭隘化, 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证明和计算”, “数学只不过是一个考试科目”, 没兴趣。

当然, 原因还有很多方面, 我认为, 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 找出了主要原因, 在教学中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我在强化初中数学内容的梳理过程中, 特别首先注意加强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根据学生实际, 适当降低数学内容的统一性, 淡化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以够用, 实用为原则, 最好的是能编出校本教材;另一方面, 我重在下面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二、措施

1、拓宽数学知识, 懂得数学价值, 激发自身的潜能。

马克思早就指出, “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一科学论断在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不断得到验证, 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 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的结合, 使得数学从幕后走到台前, 成为一门关键性的普遍适用的技术, 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 使用数学的能力成为现代化人必须具备的七大能力之一。在教学中, 我抓住时机, 巧妙地向学生介绍这些, 激发其自身的潜能, 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 有逻辑, 更要认识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有许多非逻辑的因素, 数学来源于实践, 应用于实践, 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 数学为其他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思想和方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提高学数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密切相关。近几年来, 我在教法和 (学生的) 学法上狠下功夫, 通过“情景设置-—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框架。多角度, 多层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境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 图文并茂, 声象并举, 能动会变, 形象直观, 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 激起学生的各种感观的参与, 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效果好得很。我在教《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 把印度国王与中国智者对奕编辑成动漫故事, 学生在嘲笑不懂数学的印度国王的同时, 学好了本节知识, 也认识到不学数学是不行的。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 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 学生通过探索, 发现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 深刻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

3、数学建模+应用数学, 任重道远。

在学生认识了数学的价值, 激发了学生数学的兴趣的基础上, 我便着手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 这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 我利用多媒体技术, 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 解决问题, 把应用问题的渗透和平时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积极参与, 充分认识到现实世界是数学的源泉, 更是数学应用的归宿。数学问题的概念很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 大多数都是有着实际背景。因此,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网上更多地查阅, 了解数学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 理解数学方法的来龙去脉, 掌握数学应用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 提高对数学“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用于生活”的认识, 使学生应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同时, 我结合教学任务, 不同年龄阶段, 不同专业, 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应用问题于数学中, 学中用, 用中学, 如几何类模型——测量、绘图、计算等;经济类模型——利息, 经济图表的识别、分析、绘制、折扣、利润、成本等;专业知识类模型——科学规划、劳动力利用、工期效益, 合理施肥, 最短线路;日常生活类模型——分期付款, 保险, 彩票, 储蓄, 最少材料等, 特别注意选择一些能较好体现数学抽象过程的材料, 紧扣抽象过程的关键步骤, 用自己已有的数学模式 (如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表等) 去解决此类问题, 最后用其结果来阐述这个实际问题。另外, 我还结合自身的条件, 加强数学实践课教学, 更让学生写数学小论文等, 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我们息息相关, 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所学知识不够用时, 便会再次激发自身的潜能, 产生浓厚的兴趣, 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当然会克服困难、主动、自觉地去学习。

中职英语教学一 篇3

关键词:“一本书原则” 尝试 效率

“一本书原则”也叫“聚焦读书法”,即在一定时间内只读一本书。通过“一本书原则” 学好英语的成功案例很多,其中,新东方的强浩老师就是得益于此方法。他无论走到哪里,始终怀揣一本《新概念英语3》,随时诵读,花了九个月时间,将《新概念英语3》每篇文章各背了100多遍,从一位英语很差的人成为新东方的优秀讲师。复旦大学葛传椝教授,高中肄业,但是他花了十几年时间研究了一本书——《牛津字典》,不仅把英语学好了,还从《牛津字典》中挑出了二十几处错误,并把这些错误抽出来给牛津大学写了一封信,于是一夜之间声名鹊起,被复旦大学破格聘请为教授。

想想这些事例,再看看目前中职学生的英语现状,现在的学生似乎英语学了好多年,但大多浅尝辄止,没有根植于心的内涵,没有一篇随时拿出来熟背的文章。鉴于此,笔者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运用“一本书原则”学习法,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英语教学尝试。

一、灌输理念,培养认同感

语言学习的成效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坚持源于认同,唯有认同这一理念,才能让学生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毅力。为此,笔者在第一阶段灌输理念,培养认同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认同这样做,理论上可行,实践上易操作,目标也能达成。

1.视频冲击

视频观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平台,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很有震撼力。例如新东方强浩老师的励志视频就很不错,强浩老师不仅列举了一些得益于“一本书原则”学习法的成功案例,也总结了自己背诵《新概念英语3》100多遍,成功学好英语的秘诀——“精”字诀、“慢”字诀,更把语言学习上升到三个境界:手中有书、心中有书、人书合一。最后以他学生的案例,充分肯定英语学习“一本书原则”的可行性。这个视频对学生很有冲击力,可以放在初期观看。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分阶段、视情况、不定期地播放相关视频,激励一下,帮助学生保持高昂斗志,很有实效。

2.案例鞭策

因为读透一本书而获得成功的学者很多,平时可以介绍一些这样的成功案例,起到良好的鞭策作用。如:著名教授易中天曾执著于《三国演义》20载而出《品三国》,卖出200万册,成为了出版界的奇迹;人们所熟知的于丹教授更是因为读透《论语》,并在《百家讲坛》讲述不同于他人的见解心得而名扬于天下;著名红学家刘心武也是对《红楼梦》如痴如醉多年。北京农业大学吴仲贤教授的“一本书理论”英语学习法,使他成为英国文学大师。让学生明白,要是一件事值得去做,那就得把它做好,世间道理如此,英语学习也一样。

二、教学尝试,培养成就感

鉴于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笔者选用了《新概念英语2》,作为拓展教材。《新概念英语2》的特点就是文章短小精悍,便于记忆。第一阶段开展洗脑风暴,第二阶段紧接着动员学生学习强浩老师,牢记“精”字诀、“慢”字诀,把每一篇文章背上100遍。

1.目标制定

三年计划,目标制定从大到小,由粗入细,针对学生特点,务实可行,一学年20篇,每学期10篇,越到后来篇数越多,记忆难度加大,所以计划一周一篇,三周一复习,以落实巩固为第一目标。以Please Send Me a Card为例:

Postcards always spoil my holidays. Last summer, I went to Italy. I visited museums and sat in public gardens. A friendly waiter taught me a few words of Italian. Then he lent me a book. I read a few lines, but I did not understand a word. Every day I thought about postcards. My holidays passed quickly, but I did not send cards to my friends. On the last day I made a big decision. I got up early and bought thirty-seven cards. I spent the whole day in my room, but I did not write a single card!

这篇文章一共只有十来句话,一天三至四句,三天完成背诵,后三天通篇背诵,周日可以达到心中有书。当然,具体学期篇数最好以学生自定为主,教师设上限和下限,因为学生自设篇数,可以跟他的诚信挂钩,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动自己。

2.具体实施

充分利用学生手机不离身的特点,运用现代化便携工具——手机,来背诵英语短文。首先,让学生在App Store用手机免费下载《新概念英语》这个应用软件。这个软件有真人朗读、双语翻译、词汇解释、语言点详解及习题练习,可以保证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需求。

其次,为了保证学生每天能完成三四句的背诵任务,组织学生两两合作,互相督促,相互背诵。

再者,课前全体背,或随机地叫几个同学给大家示范背诵,作为上课的一种热身活动,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另外,本人与学生一起背诵,大家相互比一比,学生背一篇,教师背二篇,学生背《新概念2》,教师背《新概念2》和《新概念3》各一篇,给学生树立榜样。

最后,不仅能从头往下背,还能随机地从一篇文章的中间抽一句,往下背,看谁背得快、背得熟,也可以在几篇文章中抽一句,大家接着往下背。目标是烂熟于心。

3.阶段强化

背书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但当有竞争的时候,压力也会转变成动力。一开始几篇,学生觉得很轻松,也很积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惰性就会随之暴露,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坚持,熬过这一阶段,习惯才会养成。因此,这时候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增加背的遍数,当一遍文章背了30遍以上,遗忘的速度就会下降,具体到每一天,至少背5遍。以后与其他文章一起,每天再复习,增加遍数。

二是把每一篇文章当做第一篇看待。一般而言,第一篇文章不太会忘记,因为每次从它那儿开始背,也就是说这篇文章的遍数比其他文章多。

三是背了三篇,留一周时间复习,把这三篇文章再一起背上几十遍。要坚信背了100遍以上,再也不会忘记这一经过实践验证的事实。

4.心得分享

每当心中有书时,自豪感油然而生,告诉大家学会分享。每个人的背书方法可以不一样,可以相互切磋、交流。

体会一:对于一篇只有十几个句子的文章而言,可以分三段,一天一段,每一段背完后,尤其记住开头和结尾,等到三段全部背完后,根据每段的头尾,把整篇文章串起来。接下来几天,加以巩固。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不容易丢失句子,方便联结。即使有一段时间没有复习,也可以根据每段的头尾,串起所有句子。

体会二:根据文章内容,联想记忆。根据“一本书原则”,一次就专攻一篇文章,不管怎么背,核心是大量增加遍数。当遍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就不会忘记。

体会三:两人对背。背到卡住的地方,让对方帮助提醒。这样多次以后,自然也就把整篇文章背下来。

如此等等,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背书方式并坚信“一本书原则”,等到心中有大量的文章以后,效果自然体现出来,要知道,想输出,必须先有输入。

三、推而广之,培养语用感

推而广之,背书如此,语言学习的其他领域也可按“一本书原则”操作。在高三年级复习教学中,笔者把英语词汇和语法总复习教学也按背诵《新概念英语2》的方法进行了尝试。

1.词汇记忆

中职学生的词汇量,也是一大棘手的难题,笔者在教学中也尽量运用“一本书原则”,在记忆遍数上下工夫。

首先,本人选用一本高中词汇手册,将所有的词汇输入电脑,将词汇按100个一组进行编组。

其次,按两天一组进行记忆,一周三次,一学年五轮次。

另外,在准确率上,只要求每次尽力记忆就行,自己尽力了,即使第一次准确率只有50%,第二次、第三次直至第五次,每一次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尤其是最后二轮次,熟悉的单词已经不用记忆,只需要标出,记忆重点只需要定位在少量还未记住的词语上。

这期间,教师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保证学生记忆的连贯性。一般而言,第一轮记忆,学生比较认真,等到第二轮和第三轮,惰性就体现出来,这时就需要教师采取方法,保证学生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比如,可以把每一次的词汇记忆成绩登记下来,这样可以纵向比较,及时发现学生的记忆波动情况;也可以公布成绩,横向比较,让学生私下较劲。

2.语法复习

中职学校高三英语语法知识运用方面的教学,历来耗时长,收效低。在实践中,笔者就是围绕一本语法复习用书展开教学。

首先,改变过去用几个月时间详细地讲解、练习。现在用同样的时间,把它分几轮来复习。第一轮,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语言知识点梳理一遍,让学生对整个语言知识体系有个全局了解,这样便于前后连贯,融会贯通。

其次,接下来的轮次,让学生重复做每一章课后所附的二三十道练习题,直至彻底搞懂做题依据,通过解题理解语法规则,通过熟悉规则去应用解题。

最后,用少量的其他综合练习进行验证,查漏补缺。围绕一本书,避免了以往一知半解地大量解题,耗时耗力,有效性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实践表明,挖十“坑”不如挖一“井”,与其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不如把花费在多本书上的时间和精力集中花费在一本书上,提高学习效率。“一本书原则”的秘诀,就是用心专一。性痴者志凝,志凝者事成。

中职英语教学一 篇4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 繁衍(yǎn)媲(pì)美 B 耿(gēn)介 魅(měi)力 .... C 困窘(jiǒng)模(mó)拟 D 粗糙(cāo)昭(zhāo)示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心甘情愿 一塌糊涂 B 忐忑不安 战战兢兢 C 无上光荣 情不自禁 D 一笔钩消 大现身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B 校园四周树木繁茂,使我走投无路....,赞叹不已。C 一代又一代中国学者以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传播文明的种子。

D 机器佣人殷勤地为主人做这做那,真像一个忠心耿耿....又聪明乖巧的仆人。

4.选出与例句运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她做事丝毫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比喻)

A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B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C 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A 网络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即使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令网迷们心痛不已。

B 小明的年龄恰巧比他父亲的小一倍。C 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

D 电子计算机在运算速度方面有着人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6.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人的一生难免要遭受挫折,如果遭受了挫折就灰心丧气,那他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B 因为非典型肺炎极易传染,所以医务工作者仍然临危不惧,忘我地奋斗在“抗非典”的第一线。

C 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读书环境,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D 我们学习,不仅要接受前人创造出来的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7.选出不属于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 举例子 B 打比方 C 拟人 D 列数字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B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C 要写好说明文,我们首先要学会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D 便条的格式包括: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四部分。9.《我的母亲》的作者是()A 朱自清 B 郁达夫 C 鲁迅 D 老舍 10.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A 莫使金樽空对月 B 会须一饮三百杯 C 千金散尽还复来 D 人生得意须尽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电子计算机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运算速度方面,它有着人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最近我国研制成的“银河”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10亿次运算,利用它可以解决那些要花费成千上万人的一生才能精确计算的极为复杂的问题。同时,也只有利用计算机才能控制各种快速运动的复杂系统。但是,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里,人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人体拥有一台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大脑。

人脑,大约只有1500克重,体积只有1500毫升左右,所需能量不到2.5瓦,但却有140亿到150亿个细胞,这个数目是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倍。目前,最好的电子计算机——巨型机比人脑要重上万倍,消耗的电能也要多上万倍,但它的“记忆”和“思考”能力却远不及人脑,可靠性也比人脑差得多。

人脑有很强的记忆力,并且善于思考。人类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联想和回忆,能够一边思索旧问题,一边解决新问题;遇到出乎意料的情况时,人能够随机应变,妥善处理,电子计算机就缺乏这种创造性思维。至于人脑能利用视、听、味、触等感觉器官的信息,综合地感知外界的复杂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更是电子计算机所 的。

13.这三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A 电子计算机的起源。B 电子计算机的优越性。C 人脑与电脑的区别。D 人脑的优越性。14.上述文字综合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A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B 列数字 举例子 分类别 C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D 列数字 作比较 分类别 15.文章结尾处的横线上应填的成语是()A、望洋兴叹 B、闻风丧胆 C、望尘莫及 D、无所不至

三、指出下面这份请假条在格式上存在的问题。(共12分)

请假条

王涛

上周末我在回家的路上淋了雨,受凉引起高烧、咳嗽,经过两天治疗有所好转,但医生建议继续治疗三天。不能上课,特此请假,请老师批准。

此致 敬礼

12月6日

这份请假条在格式上存在的三处问题是:(1)(2)(3)

四、作文(共40分)

以“难忘的 ”为题,将题目补全,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一、(每小题3分,共36分)B D B A D B C D D C A B C A C

三、(共12分)

中职英语教学一 篇5

摘要

针对目前在中职学校存在的手机管理难问题,本文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希望改变校园内手机使用的现状,让中职学生远离手机的雾霾,真正还中职课堂一片晴空!

关键词手机雾霾,中职课堂,晴空

在我校智能化管理的模式下,虽然学校的管理出现了好的现象,但伴随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审视智能化管理的运行过程中,我认为关于中职学生的手机管理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手机管理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如何从根本上刹住手机上瘾的毒害引导学生合理文明地使用手机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就是我在班级手机管理的实践中所做的尝试与思考。

如何确保学生合理使用手机,而不是无节制地使用手机是学生手机管理的难点所在。

现在的中职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在初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鉴于此我首先做了一个调查。要想解决手机管理问题,就必须要掌握一下学生平时都利用手机干什么,每天花多长时间在手机上,每月的手机开销费用。通过问卷调查我了解到,一部分好成绩的同学是用手机查找和学习相关的资料,或是课余读一些好文章,关注一些新闻。其他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利用手机玩qq,上微信聊天,痴迷于网络游戏,看电子书,而且不分时间、场合地玩手机。白天在教室玩,晚上在宿舍玩,课堂上什么也听不进去,玩累了就趴着睡觉。了解了这一现状之后我开始思考解决手机管理问题地方法。

一、开展辩论会,明确手机使用的利弊

利用语文课之便,我在全班开展了一次大型的辩论赛。辩论赛的主题是“中职学校手机进校园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我当主持人,选派两组辩论成员展开辩论。这次辩论赛的目的就是让全班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然后产生深刻的认识。对于任何行为只有从思想深处意识到其利弊,才能真正从行为上去执行、去完善、去改正。在辩论前,学生们通过个各种途径都搜集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在辩论的过程中,几位同学表现都很精彩。围绕各自的观点振振有词。我在他们发言时记下关键的思想点。辩论的结果是正方胜利,手机进校园是弊大于利。辩论结束后,我很坦诚地跟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我对学生说:“这是一个手机普及的时代,现在的你们可谓是人受一机。但把手机带进校园,在方便大家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刚才大家对这一问题也辩论过了,也都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中大部分同学自控能力差,手机像大烟一样在侵蚀着一部分同学的灵魂,他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那么该如何进行手机管理呢?”这样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二、师生讨论,共同制定手机使用规则

我先把学生辩论过程中而想到的手机使用规定草案提了出来,经学生讨论后形成正式规定。

1.允许同学们使用手机,但所有同学在上课期间均不得使用手机。

2.每个同学都应自觉管理好自己的手机,理性使用手机。

3.在教室后墙悬挂手机袋,自认为不能理性使用手机的同学,请自觉把手机放入袋中;而自认为能确保自己理性使用手机的同学,则可自由保管手机。

4.如果有同学没有把手机放在袋子里而又违规使用手机,老师有权将手机没收,直至学期结束时归还。

三、变革课堂教学方法,老师放大招

以上三点是从学生的自身方面来采取的措施,那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老师来说该如何做呢?我认为学校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和变革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严格课堂考核以及把手机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工具。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这句话要作具体分析,但是学生为什么会被手机吸引无法自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如果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那么他们肯定会从中受益,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使他们从对手机的迷恋中走出来。

四、正确引导,家长配合也很关键

要想使学生能好好利用手机,除了以上的三个措施之外,笔者认为家长的配合也是相当关键的。如果家长能好好引导,那么学生肯定不会过多的沉迷于手机。

综上所述,在手机在中职课堂屡禁不止的大环境下,如果学校管理者、班主任、任课教师能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我认为肯定会改变校园内手机使用的现状,让中职学生远离手机的雾霾,真正还中职课堂一片晴空!从而在这样的一个良好环境下,让缺乏自信心的中职学生们奋力拼搏,追逐梦想,拥有青春无悔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刘月岩心理健康教育[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中职英语教学一 篇6

【教学目标】

认知:职业理想的内涵好特点,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关系。

能力:结合个人分析自己职业理想的缺失或存在问题。提高比较与鉴别、综合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感悟确立职业理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教学重点】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教学难点】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组织教学】学生起立。师生互致问候。检查出勤。【复习提问】

1、职业内涵?

2、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课首案例导入】:用技术创造中国第一的工人———杨建华 [分析讨论]:

①杨建华最初的的职业理想?

“我要成为最棒的铆工”——“铆工大王”——“蓝领专家” ②“铆工大王”创造了那些工作奇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近百个“中国第一”的一线工人 ③在普通工人岗位上,他创造了那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归纳总结]:只要有理想并付出努力,一线工人同样可以创造效益并实现人

生价值。【新课讲授】

§1.2 职业理想的作用

一、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1、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方向和目标)[自选案例故事1]:

在撒哈拉沙漠腹地有一个小村庄叫比赛尔,它紧邻一块仅有1.5平方公里的绿洲。为艰辛的生活所迫,村民们曾一次次试图离开那里,但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他们都一次次地返回了原地。1926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肯•莱文带着极大的困惑来到了这里。他收起了指南针等设备,雇佣了一个比赛尔人带路,想看看他们究竟为什么走不出沙漠。他们准备了足够用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上路了。第11天的早晨,他们面前出现了那块熟悉的绿洲,他们又回到了比赛尔。此时,肯•莱文明白了--比赛尔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没有指南针,又不认识北斗星。后来,肯•莱文教比赛尔人认识了北斗星。比赛尔人沿着北斗星指引的方向,只用了三天,就走出了沙漠。如今,已经比赛尔已经成为旅游胜地,那里有一座纪念碑:“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沙漠中找不到方向的人只能徒劳地转着圈子;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也只会无聊地从复着自己平庸的生活。对沙漠中的人——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对现实中的人——新生活从确立目标(理想)开始。[归纳总结]:职业生活也是从选定方向确立目标(职业理想)开始。

2、作为奋斗动力的职业理想

[案例分析] P20(读读想想:中职生当上了汽车总装车间主管)[讨论问题]:小杨是怎样当上了汽车总装车间主管的?

(小杨在老师们的引导下,认识到„应当„为自己定下目标„。七年后,26岁的小杨被派任„,成为一线蓝领的佼佼者。——如果对与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树立了实事求是、定位准确的职业理想,并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中职生就能成才,能为国家自贡献己的力量。)

[归纳总结]:实事求是、定位准确的职业理想就是我们奋斗的动力。[自选案例故事2]:

1952年7月4日清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位34岁的妇女跳入太平洋海水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要是成功的话,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这名妇女叫弗罗伦丝•查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全身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了。她仍然在游着。15个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冷,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离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几十分钟后——从她出发算起是15个小时55分钟之后——人们把她拉上船。又过了几个小时,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能看见陆地,也许我能坚持下来。”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查德威克一生中就只有这么一次没有坚持到底。两个月之后,她成功地游过同一个海峡。因为在浓雾中看不到目的地,查德威克第一次横渡卡塔林纳海峡因此遭遇了失败。如果那天没有大雾,她就不会丧失信心而放弃最后的努力。

[归纳总结]:人生追求成功的过程和横渡海峡其实是一样的,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要确定一个清晰可见的目标,因为目标是人奋勇向前的动力源泉,目标引导我们发挥潜能。

[名言警句] 德国戏剧家、戏剧理论家莱辛说:“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人走得快。”

二、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略讲)

1、有明确职业理想的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自选案例故事3]: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思考,11岁时在家乡看到端午节龙舟比赛中桥塌人亡的悲惨情景,暗下决心:长大一定学造桥。从此,他处处留心桥,观察桥,15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学习。在五年里,他记录了二百本笔记,约900万字,摞在一起,足有一人多高。他学成以后,就为人民造桥。1937年,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中国桥梁建筑史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铁路公路两用桥。茅以升的名字和我国许多新建大桥一起,永远留在祖国大江南北。他实现了个人的职业理想,也实现了为人民造福的宏愿——为人民造福,推动了中国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归纳总结]: 树立职业理想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解决我国结构性就业难的现状。也就是改变那种“许多人没事干,许多事没人干”的就业现实。众多从业者的成功也就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2、职业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的基础。

(1)社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想象,是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的希望和憧憬。

(2)社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核心,它影响和制约着职业理想。人的社会理想

也是通过具体的职业理想的确立和职业活动实现的。[自选案例故事4]: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学习医术,另外对美术也很感兴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和祖国山河的破碎状况,感到唤起民众的觉悟,比医治人民的身体更重要。从此弃医从文,拿起战斗的笔,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宣战,成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中国人民的觉醒,增加革命意识。(课后阅读分析P22读读想想:从制作人员到总监)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两者关系)

1、务实的规划才能把理想变成现实

①目标脱离实际,目标没有落到实处——志大才疏,一事无成 ②树立理想——落到实处——做好规划实现规划——理想变现实

2、规划的过程是提高自己的过程

①规划过程中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并挑整自我、提高自我。②为走向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做准备。

③强化职业意识,巩固和完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职业观、择业观、成才观。④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并规范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课堂小结】

1、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2、务实的规划才能把理想变成现实

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的比喻:“实现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宽敞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作业】

P23“学以致用”

1、思考人生

①理解“有志者事竟成”

②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能照搬照抄别人的规划吗?为什么? ③应如何通过职业在社会中生存、并发展?

2、社会调查

访问事业有成的本校毕业生,体验职业理想的作用 【板书设计】

§

1、2.职业理想的作用

一、职业理想对人生的发展作用

1.职业理想的含义: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 2.职业理想——奋斗动力

二、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有明确职业理想的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职业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的基础。

三、职业生涯与职业理想的实现

1、务实的规划才能把理想变成现实

中职英语教学一 篇7

关键词:情境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一、中职学生及学情分析

在中职从事语文教学的几年时间里, 我发现学生虽然大多是因为文化基础课 (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 成绩不理想而选择来到中职学校学习, 但真正被称为“笨”的学生并没有几个。相反, 他们大多在很多事情上的反应灵活, 对一些新鲜、有趣的知识的吸收是积极主动的, 他们的动手能力强, 思维活跃, 参与积极性高, 喜欢自己的专业, 只是对课本上的内容习惯“偷懒”。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早期没有培养学生良好且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二是应试教育“优胜劣汰”的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打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情境教学法的意义与价值

情境教学法是由江苏首批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 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核心, 教师将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感受进行提炼、加工后影响学生, 通过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方式, 力图将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转为具体形象的情境, 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他们理解教材, 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中达到课堂教学目的。不难看出, 它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十分契合的。所以,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 一是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二是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增强他们的实际感受;三是能更好地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 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

三、情境教学法的实践

下面我就以《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 谈谈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

1. 分析文本, 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展示了贾府的主要人物, 第一次正面描绘了贾府环境, 主人公宝黛的感情也在此回初见端倪。故本课的内容较多, 信息量也较大。考虑到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面对这么多的信息量, 学生不易把握文本的重点, 这种情况下更不要说完成教学目标了。所以将课文内容人为地划分为了三个部分, 每个课时完成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和解读, 将每个课时的学习任务单一化。同时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第一, 学生能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二, 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法掌握课文第一至六段的内容, 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 把握作者塑造王熙凤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方法。教学重点设定为分析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教学难点为我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情境教学法,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第一至六段的内容。

2. 结合学情, 创设情境。

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时, 考虑到所教班级学生的专业为旅游服务与管理, 我特别创设了参观游览贾府这样一个情境:以第一人称林黛玉的视角和口吻作为本堂课的导游, 同时将课文的文本作为导游讲解词, 提前将学生分为四个参观小组, 然后以游客的身份跟随教师的讲解进入课文的学习中。相比于以前生硬的讲解, 这种新颖的方式使得我能以更加自然的方式介绍有关《红楼梦》和作者曹雪芹的知识点以及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 能在自然又充满新鲜感的情境设定中, 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文本阅读;再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看, 是在无形中加强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同感, 从而能将语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充分发挥了语文的工具性。

3.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是为了将学生吸引到文本中, 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在学生进行文本第一至六段的阅读时, 我除了将需要正音、正义的字词在黑板上标注出来, 还将小组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演示在大屏幕上, 并告知学生只有共同完成了小组任务才能参与到最后一道奖励题的竞答中, 进一步激励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并积极思考问题, 同时能建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文化基础, 我设定的问题不仅要突出教学目标, 还要简单易懂, 这样一来既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又能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从而慢慢建立、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逐渐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状态。我给四个小组分配的任务和奖励题分别设定如下:

第一参观小组: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我”进贾府的心理状态。

第二参观小组:“我”眼中的贾府如何“与别家不同”,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第三参观小组:“我”在外祖母贾母院中见到了哪些人?“我”分别怎么称呼他们?

第四参观小组:其中哪个人物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我”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将人物的性格展现给读者的?

奖励题:结合文中语句和第四参观小组的题目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几个方面, 对该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小结。

在分析王熙凤这个任务性格时, 我先将学生分析出来的各个小点进行归纳, 但不做更多的点评和讲解, 而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转身提问学生是否对该人物充满好奇感, 从而让王熙凤“登场” (播放影视作品中的片段) , 将书中文字塑造的抽象人物具象化, 让学生不仅去感受经由文字描写所产生的对人物形象的想象, 还能直观地去感受由演员表演出来的具体人物情态、动作, 这时再由我对王熙凤这个人物进行总结, 学生接受和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就变得更加容易了, 也易于学生去学习和掌握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方法, 甚至进一步地能实际运用到日常写作中,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也就在无形中达到了。

4. 教学反思,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完成《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课时的教学后, 我也进行了教学反思:使用情境教学法的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回答问题积极踊跃, 对人物的把握和理解也很准确。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也基本达到了。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在品鉴文中语言时, 缺少指导学生去仔细赏析文字蕴含的丰富内容。及时总结本课时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以便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这样才能更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中职一年级写作训练序列设计 篇8

别字连篇,卷面潦草,病句成堆;思路混乱,文理不通,不知所云;笔下无物,认识浅薄,无病呻吟:这就是当今中职生作文的常见病。该病覆盖面之广,祸害之深,让人痛心疾首。但是,反观今天中职校的作文教学现状,语文老师不是淡化作文,就是随意放任,无序无效。这难道就是作文教学的应有之道吗?

写作,不仅是写成一篇文章,也是一种生存的技能,更是一种生命的创造。

中职作文教学,不是为了培养文学创作人才,而是为了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汉语言文字,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中职作文教学,应当有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序列,它是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序列。

中职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些核心的要素,这些要素能与学生能力的发展相适应相促进。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尝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设计了一条中职一年级的写作训练序列。具体如下:

一、教学内容

中职一年级的学生作文训练,必须紧扣学生作文现有水平,抓住作文训练的根本。为此,我们降低标准和要求,设计了“一体两翼”的作文训练序列。

一体即说话训练。说话即口头作文,把话说通说好,写成文字,自然就是流畅的段落篇章。而且从牙牙学语开始,每个人每天都在说话,学生对说话训练就不会有畏惧感。故而,中职一年级的作文教学,以说话训练作为突破口,每天训练,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两翼即基础翼和实践翼。基础翼是识字、书写、背诵范文、加强阅读,实践翼是片段练习、思维训练、写札记。这是整个中职阶段的基础工程。

二、教学序列

(一)一体训练——一学年(先易后难先放后收)

在中职一年级阶段,一体训练也即说话训练贯穿始终。利用每堂课前的5分钟时间,进行说话训练,学生按照座位号顺序轮流进行。命题式说话训练与自助式说话训练相结合,事先准备与即兴训练相结合,搭建一个合理有序的说话训练序列。它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耗时少,收效快,简便易行。

说话训练忌随意无序,要认真做好计划与安排,体现训练的有序合理。因此,一个学年的说话训练,可以尝试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

自由说话专题:让学生自由构思,任选话题,可以先写好说话稿,轮到的学生可以照稿子念。没有束缚,放开限制,只要学生能张嘴说话就好。

格言警句专题:要求学生就自己喜欢的一句格言或一段话进行推介并加以简单的评述。

好书推荐专题: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介绍给大家,要求简述该书的大概,并陈述两条自己喜欢的理由。

历史人物专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或者上网查阅相关历史人物的传记,对人物的生平贡献等进行简介并评述,如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

现实人物专题:要求学生以自己生活中碰到的人物为观察对象,可以是老师同学,可以是父母亲友,可以是商贩行人,只要能抓住人物的一两个特点进行描述即可。

社会热点专题:要求学生根据社会正在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有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成理,让人信服。

以上专题训练,基本上按照先易后难先放后收的顺序进行安排,能够体现黎锦熙先生所倡导的“非作文的作文”的理念。

(二)基础翼——上学期(多头并进夯实基础)

基础翼的多头并进,就是在中职一年级上学期阶段,实施写字、认字、范文背诵、加强阅读四方面的基础训练,是整个中职写作学习的基础阶段。

1.写字训练

书写,是作文的基本技能。书写相对工整的文字,是初中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但事实上中职学校的相当多的学生,其书写水平不敢恭维。因此,学校组织编印书法校本教材,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书法训练,每周一节课书法指导训练,要求学生上交2张书法习作。字写工整了,学习态度人生态度也端正了。

2.认字训练

认字,本不应该安排到相当于高中阶段的中职生来训练,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必须能认识3500个字。然而,事实是一篇普通的文章,有的学生还认字不全,无法通读。因此,生字教学,还得进行。当然,其载体除了语文课本以外,可以引进传统蒙学读物,如《弟子规》《千字文》等,既可以进行生字教学,又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当然,这样的做法很是无奈,但必须得做。

(三)范文背诵

根据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中的观点,一个学生至少熟读古文200多篇,方能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巴金先生,就是小时候熟背《古文观止》,这为他一生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一定的文本及语言图式,学生是无法培养起基本的写作能力的。但是,走进中职校的学生,基本是被重点高中筛选后的基础较差的学生,问他们能背起什么文章,大多是摇头或者是小学课本里背过的几首古诗。为此,可以编选文质兼美各体兼备的名家范文,选文既要适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激起他们的自信或者审美趣味,又要琅琅上口,易于学生背诵。为了促进背诵,可以举办班级或者年级背诵比赛。当这些文章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时,学生就掌握了学习写作的最基本的范式。

(四)加强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除了上好阅读课外,可以介绍一些阅读方法,同时把读与写札记结合起来,不动笔不读书。哪怕只是一点小的感悟小的体会,都可以记在自己的札记本里。日积月累,读写互动,实现读写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举办相关的讲座,邀请本土作家介绍经验,举行各种读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当然,语文老师本身必须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才能为学生的读书树立一个好的标杆。

三、实践翼——下学期(注重训练突出思维)

(一)片段训练

当学生基本通过了书写关,有了一定的说话训练,积累了一定的文章范式,就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项的片段训练。片段训练是作文教学的核心要素,上可以成篇,下可以缩句,形式上可以小于等于或者大于文章中的段落。能够写好一个片段,也就容易写好一篇文章。教师可以选取课文或者经典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进行专题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片段的特点构成要素,主旨句、过渡句、总结句的安排特点与变化形式,内容写作上的一面两面多面。多数学生能够比较自如地进行片段写作,就可以指导学生全篇文章的写作了。

(二)思维训练

作文是思维结果的呈现形式,没有思维也就没有作文。思维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常见的思维方法,如多角度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法,一分为二思维法,等等。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应该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进行写作活动,自觉运用相应思维方法去观察思考自己周围的世界,写札记,说话训练,片段训练,都必须加以运用。因为思维的不同,学生所看到的世界就会异彩纷呈,笔下的文字自然活色生鲜。

(三)札记训练

黎锦熙先生认为,札记优于作文。所谓札记,可以包括所有的课外写作形式,日记读书笔记,一条美文,一个心得,可以一篇,可以一段,可以一句,形式不拘内容多样。这种写作,学生自主性强,题材和体裁均不受限制,只要自己感兴趣,都可以写,甚至可以配上插图,以美化自己的札记本。当然,教师对于札记写作,也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检查,写的内容必须是有感而发,切忌无病呻吟。

四、几点看法

作文训练是个累活,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能力与习惯的形成,没有师生的共同付出和努力耕耘,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是基础与自信都存在欠缺的中职生。

作文训练是个慢活,必须循序渐进,盈科而后进,任何的骄躁懈怠,都可能无功而返。

作文训练是个细活,既需要教师对学生训练的细致计划和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敏锐觉察,也需要学生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深入思考,在阅读写作感悟中,日积跬步,才能到达千里之外。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资助,课题编号:FZJJ20130400046)

上一篇:第一次做红烧鱼的作文下一篇:中科软公司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