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科教学计划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班数学科教学计划(推荐11篇)

中班数学科教学计划 篇1

贾秀兰

一、情况分析

数学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中班幼儿的年龄大约在5岁左右,本学期仍是新生,没有上过幼儿园,他们一直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因此他们在数学的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及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以上情况,本学期将对幼儿有针对的进行教学组织和设计,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象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究和思考能力。我们将关注班里所有幼儿的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

二、教育目标:

1.认识1~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目测树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势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

3.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4.学习用各种几何体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

5.学习概括物体的两个特征;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6.学习按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7.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8.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9.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学习区分和说出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学习按指定方向运动。

10.幼儿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量的差异、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三、具体措施:

1.教师根据数学计划按时开展数学活动。

2.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探索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操作,探索。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数学知识。

4.结合游戏活动,操作,巩固数学知识。

5.结合操作卡片,帮助幼儿学习上,理解数学知识。

6.家长配合教师,共同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数学知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内容

第一周我身上的数

第二周和数字朋友做游戏

第三周举卡片

第四周我长大了

第五周漂亮的月饼盒

第六周拼彩旗

第七周不一样的蛋糕

第八周量布做围巾玩具有多少第九周几个朋友在一组

第十周图形变变变

(一)第十一周数字口袋找朋友

第十二周大大小小的水果

第十三周拾落叶

第十四周分树叶

第十五周打扮活动室

第十六周图形宝宝

第十七周图形变变变

中班数学科教学计划 篇2

关键词:游戏教学,中班,数学,动研究

一、前言

近年来,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的出台, 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教育目标及幼儿在各领域、各年龄阶段的发展任务, 使学前教育“有法可依”。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念在发生变化, 教学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 游戏教学就是其中一种为大家所认可的教学方法。本文就是在数字认知教学中, 采取了游戏教学法, 研究该教学方法对中班幼儿数字认知的促进作用。

二、游戏教学

1.游戏教学的内涵。关于游戏教学的内涵, 很多专家学者有丰富的研究。周建平 (2002) 认为, 就游戏的内在精神而言, 教学可以成为游戏。教学作为游戏, 它是自成目的的、对话的、生成的、体验的。[1]彭海蕾 (2004) 认为, 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模式应具有探究性、交往性、形象性、生成性、多样性等特征。[2]丁海东等 (2007) 认为, 教学游戏化是利用游戏的手段, 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使幼儿虽在教学中却产生在游戏中的体验。通过教学游戏化, 严肃的教学氛围会变成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 枯燥的教学活动会变成有趣的、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 会变幼儿的被动学为主动的“我要学”。[3]

2.游戏教学的作用。周建平 (2002) 认为, 教学作为游戏, 有助于实现人文关怀, 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有助于使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彭海蕾 (2004) 认为, 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目的是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以培养儿童的情感、意志、灵感、直觉等主体人格特征。[2]徐美娥 (1996) 认为, 开展角色游戏对幼儿获取知识, 开拓视野, 发展思维, 锻铸个性, 培养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实现社会化发展目标都大有助益。[4]崔银淑 (1997) 全面总结了游戏教学的作用:游戏活动能成功的引起幼儿注意;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游戏活动形式活泼, 能够增强幼儿的识记效果;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好方法;游戏活动对智力发展较差的幼儿有明显的教育效果[5]。窦艳辉等 (2010) 则认为电脑游戏被应用到了幼儿教学领域, 对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6]。

3.开展游戏教学的策略。关于如何开展游戏教学, 许多研究者也做了很好的总结。周建平 (2002) 认为, 走向游戏教学, 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抛弃严格的计划, 崇尚教学自由, 转变教材观念。[1]彭海蕾 (2004) 则认为, 在游戏指导中应采用师生互动的策略。[2]万中等 (2013) 则讨论了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如何通过干预游戏, 从而提高幼儿游戏中教师支持性行为的有效性。[7]

从文献研究的情况看, 游戏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 目前游戏教学在学前幼儿教育领域的研究更多停留在理论上;在大、中、小各个年龄段, 针对具体五大领域的教学实践的研究还不多。因此, 幼儿园教师在具体五大领域的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 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教学实践。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课题是:中班幼儿对7以内数的认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通过游戏教学, 促进中班幼儿对数字的认知, 并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建议。研究采取行动研究法, 通过三轮的行动研究, 不断完善游戏教学的设计。

四、游戏教学的实施

(一) 第一次游戏教学的实施

1.目标及计划。教学目标及实施计划按照既定的研究设计进行。

2.教学过程及教学观察情况。在第一次游戏教学过程中, 教师设计各种各样的汽车, 让幼儿按汽车的种类进行分类, 把汽车送回相应标志的停车场。然后设计游戏给汽车加油, 幼儿手上备有若干油桶图片, 让幼儿对每一类汽车进行点数, 然后放上相应数量油桶给汽车加油, 这环节主要复习6以内的点数。然后第7号加油站的汽车还没有加油, 教师利用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方法引导幼儿学习7的点数。在操作环节中, 让幼儿选择一辆自己喜欢的汽车, 并为车辆编车牌号码。在活动中, 首先教师准备这些材料比较费劲, 而且也不能让这些材料充分地使用, 活动环节不够简单, 新授部分不能突出学习;在操作环节,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子, 对车子进行编号码, 大部分幼儿都没有按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方法进行点数, 幼儿对第二点目标掌握不好;幼儿操作结束后, 教师让幼儿互相进行检查, 然后我们开着汽车上路结束游戏, 发现教师未能很好关注每位孩子。

3.反思。在第一次教学过程中, 发现《停车场》游戏活动过程中的操作材料上汽车种类太多了, 孩子关注不在点数上, 而在汽车的外观上。部分孩子没有掌握点数方法, 操作结束后应让幼儿共同检查。

(二) 第二次游戏教学的实施

1.目标及计划。在原来目标的基础上, 通过《停车场》游戏的改进, 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点数上。使幼儿能手口一致点数7以内数量, 并要求幼儿能看图点数, 编出车牌号码。

2.教学过程及教学观察情况。在第一次的活动后反思, 对活动作出了修改。《停车场》游戏的操作材料上做出7种颜色的立体小汽车, 分别摆放在地上。教师创设情境:“来到汽车城”, 引出幼儿学习兴趣, 孩子们被地上7种颜色的汽车所吸引, 教师让幼儿按颜色把汽车分别送到相应颜色标识的停车场, 孩子们积极性很强。然后教师让幼儿一起点数停车场里每种颜色汽车的数量, 教师出示相应数字表示。为新授部分的游戏《编车牌号码》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重点让幼儿学习7以内的点数方法, 指导通过看图来点数图片里物品的数量就能编出车牌号码。让幼儿选择一辆自己喜欢的颜色的汽车进行编号码游戏, 结束后让个别幼儿出来分享自己汽车号码及编号过程。通过对活动过程的改进, 发现还缺少孩子的活动参与性与主动学习性。在一起点数停车场每种颜色的汽车数量时, 教师统一让幼儿一起跟着教师点数, 不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在操作环节孩子很快能完成。

3.反思。在活动过程中的复习部分还得体现孩子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对汽车摆放还得进行调整以利于孩子进行点数。点数过程存在小班化, 根据中班孩子的认知特点, 5以内数字可以进行目测, 6和7才需要进行点数。操作环节还需要一个提升环节, 进行两次操作, 在第一次操作后, 进行第二次自主的操作学习。

(三) 第三次游戏教学的实施

1.目标及计划。在原有教学目标基础上, 强化6和7的认知;同时, 在复习环节提高孩子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2.教学过程及教学观察情况。第三次的游戏教学, 在游戏《停车场》的操作材料上做出7种颜色的立体小汽车, 分别摆放在地上。教师创设情境:“来到汽车城”, 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孩子们被地上7种颜色的汽车所吸引, 教师让幼儿按颜色把汽车分别送到相应颜色标识的停车场, 并引导幼儿要摆放整齐, 方便其他汽车都能停进来, 方便进行点数。新设游戏《看谁最快找到数字宝宝》, 给每位孩子准备一筐7以内数字, 让幼儿听教师指令, 对5以内停车场数量进行目测, 然后以最快速度在自己框里找出相应数字举起来, 看谁最快最准确。到6和7时, 教师邀请个别幼儿出来, 引导幼儿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一起进行点数, 并让其他孩子一起找出数字来表示。新授部分制作《编车牌号码》课件, 要求幼儿根据课件图片里物品的数量编出号码。在游戏《编车牌号码》中, 分了两次操作让幼儿进行点数:第一次操作让幼儿根据汽车上已有的图片进行编号码, 第二次操作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来编号码。

3.反思。第三次教学, 按不同难度分了两次操作, 使教学重难点更加突出, 幼儿对1~7内的数尤其是6和7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可见游戏教学能有效提高中班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另外, 每次游戏活动中都让孩子有均等的参与机会, 让孩子出来分享自己的方法, 也让孩子学会互相检查, 所有游戏教学也能有效提高孩子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五、建议

1.游戏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比如在第一次教学过程中, 《停车场》游戏中五花八门的汽车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 弱化了点数方法的教学。因此, 在游戏教学方法应用的过程中, 游戏的设计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 避免“喧宾夺主”现象的发生。

2.游戏设计的重点要放在教学重难点的解决上。比如, 游戏《编车牌号码》在设计时1~7的点数方法面面俱到, 实际上对于中班的学生其认知的难点是数字6和7。因此, 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 游戏的设计应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游戏教学,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游戏教学要关注孩子的参与性。每一个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都希望能参与到游戏当中, 但是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因此, 在游戏教学的设计中, 应尽量设计集体参与的活动;对于孩子喜欢的教学游戏, 不妨重复几次, 让更多的孩子都能参与进去。

参考文献

[1]周建平.游戏教学观论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05) :56-59.

[2]彭海蕾.论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践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5) :87-91.

[3]丁海东, 韩云龙.论游戏与教学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12) :50-52.

[4]徐美娥.角色游戏教学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J].教育评论, 1996, (04) :85.

[5]崔银淑.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 1997, (01) :59-60.

[6]窦艳辉, 张义兵, 袁丽, 王秋荣.电脑游戏在幼儿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南京市部分幼儿园教师的调查[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18) :8-11.

中班数学科教学计划 篇3

一、设计数学教学活动的原则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活动方案时需要教师系统地、有目的地进行组织和设计,在具体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已有发展水平。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已有水平。如果设计的活动高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那么这个活动很难“同化”到孩子的知识结构中;如果设计的教学活动低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或者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那么这个活动就是无效的。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亦如此。

2、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数学是一门自成体系的学科。在活动设计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个学年甚至是这个学期,幼儿需要掌握理解哪些数学概念。这些概念,哪些是比较容易让他们接受的,哪些是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教师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根据正在进行的主题进行设计。

3、设计的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经验的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知识本身。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让孩子有机会自己探索,操作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思考,自己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既要考虑到他们的即时需要、他们的兴趣点和发展的可能性,又要使他们在经过活动中的思考和探索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明确了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现在可以具体落实到活动方案了。一般在教学活动方案中会出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操作材料和幼儿的已有经验,在这里就不具体展开。

(一)教学活动目标的设计。

教学活动目标的确立可以明确活动的教育方向,引导活动过程的设计。在数学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上,我们可以从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目标等三个方面来制定。认知目标既数学方面的需要幼儿理解或掌握的目标;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既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及爱思考会主动动脑筋解决问题的目标;操作技能的目标既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比如会摆弄材料等。在设计原则中已经提到,数学是自成体系的,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孩子在数学方面的已有经验进行设计。比如在《我来做围巾》中,我们设计了目标1、探索用实物测量物体面积的方法。2、体验用数来解决问题的快乐。在小班我们的孩子已经认识了各种形状,并且知道一个正方形(手工纸)可以通过折叠变成两个长方形或者四个小正方形,但是用小的面积测量大的面积没有尝试过。考虑到幼儿有这个折叠手工纸的前期经验,因此设计的目标1,这是认知目标。对于目标2,让孩子们知道数学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是情感目标。当然还有一些隐性目标,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

教师是引领幼儿步入数学殿堂的引路人,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将直接影响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的设计方案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是行之有效的呢?

1、各个环节架构围绕目标,层层递进。

在设计活动环节时,老师心中要铭记这次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成这个大目标,在活动中可以化成哪些小目标,这样每个环节围绕一个小目标进行,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最终达成大目标。比如在“我来做围巾”中第一环节让幼儿说说见过的围巾及其形状,巩固了所学到的各种形状并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们设计了小熊开围巾店需要小朋友帮助的情景,让幼儿自己动手探索用实物测量面积的方法。通过第二环节,小朋友开始疑惑:同样面积的布为什么两个朋友量出来围巾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这样自然过渡到了第三个环节,让孩子们交流各自的测量方法,从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即角对角、边对边的剪裁才是最节省布料的方法。这个环节也是幼儿自我检验、自我纠错的过程。

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环节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这些环节是否能达成活动目标,各环节的过渡是否自然,还要考虑到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的数学经验是否能迁移到生活中去。“数学基础知识来自于现实生活” ①所以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环节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孩子的知识迁移,看看他们是否会把这些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去。

2、设计的数学教学活动形式是孩子以游戏情境为主。心理学家指出探索、操作和活动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内驱力。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中班的孩子能一下子接受吗?答案是否定的。“学前儿童的数学教学计划,应给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去探索、自由的操作,并由儿童来发现。” ②因此我们在确定了环节的架构后就要考虑每个环节中的设计各种情境,让幼儿游戏和操作。中班的孩子动手和整理能力还不是很强,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方便操作的材料,如:在“我来做围巾”中,先以小熊要送围巾给朋友,邀请孩子们一起来参与的情景吸引幼儿,再通过围巾模板,在“布料”上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作品完成后,教师又引导孩子发现:同样的布做同样的围巾,怎么会做出来的围巾数量不同,逐步引导幼儿发现角对角,边对边的裁量方法最节约最科学。这样,在情境游戏中,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当然,数学活动的目标可能在一个教学活动中100%的达成,我们也可以把这些目标延伸至日常活动中,让孩子在生活中加以巩固。

参考书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金浩主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4

《5以内的序数》

中山幼儿园教师:常喜梅

一、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念。特设计了这次数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习序数词“第几”。

2、能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1、有5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5个,如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等。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5只不同的小动物,有5节车厢的火车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拿着小鸭子木偶向小朋友问好:嗨!小朋友们早上好!)你们认识我吗?嗯,我是小鸭子。我今天带来了几个伙伴和你们一起玩好吗?教师带着表情逐次出示小动物后说;小动物的队站的太乱了请小朋友给小动物排队好吗?(从左到右排列)

(二)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1)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贴上1—5的数字。)幼儿活动:数出楼房的层数,贴上1—5的数字,按照刚才排好的队送小动物回家。(2)教师边操作边提问,让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住在楼房里,什么动物住第几层。

幼儿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回答,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4)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幼儿活动:幼儿抢答。

(三)、幼儿操作游戏,了解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坐火车游戏。送小动物上火车的小朋友先数数火车有几节车厢,再送小动物上火车,每种小动物坐一节车厢,然后说说“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教师叫一位幼儿上板操作教师加以指导并评说。(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教师小结。

A: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对!你的操作方法是;从左往右排列的。B:小结:我们数第几第几要看是从哪边数起,开始数的那一个叫第一。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排列位置也不同。

(四)、游戏“排队”。

讲解示范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幼儿游戏。(3—4遍)

(五)活动结束。

幼儿园中班学科教学计划 篇5

1、知道有事情可以向朋友倾诉,保持愉快心情。

2、了解倾诉是一种让别人了解自己使人快乐的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照片:不合群的孩子

活动过程

一、了解遇到高兴或者不高兴的事情等各种情况都可以向别人倾诉。

1、幼儿迁移自己的经验,为哭泣的幼儿想解决办法。

出示图片:哭泣的孩子

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上有谁?他怎么了?

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怎么才能让他不哭呢?”

2、引导幼儿展开讨论,想出多种方法去帮助图片上的小朋友。

3、让幼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的情感体验,知道把不高兴的事情,

放在心里是很难过的,而且还容易生病。

知道倾诉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倾诉的人也可以是不同的。

小结:大家可以把自己高兴的、不高兴的、难过的、愉快的等等很

多很多事情告诉别人。你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朋友、老师,告诉你想告诉的一切人。

这样大家可以了解你、帮助你,还可以分享你的快乐或者帮你解决问题。

二、尝试向同伴倾诉,体验倾诉和倾听的感受。

1、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找一个朋友,也可以是老师,互相说一件你想说的事情。

(让幼儿两两尝试倾诉,体验与人交流的愉快。)

2、现在你有什么感觉呢?说的人有什么感觉,听的人有什么感觉呢?

小结:大家认真地说,认真地听,与同伴讲述自己心中的事情。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分析

通过本册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班数学教学主要有数的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习4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简单测量活动等。

二、教学要求:

在数学过程中,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关系,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能力,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五、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1、物体分类《学习分类》、《区别上下、远近》

2、《区别前后、左右》、《认识1和许多》、《分组游戏》

3、《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比较轻重、厚薄、粗细》

4、《学习排序》、《认识2和3》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认识4和5》

6、认识梯形、三角形、认识圆和椭圆形

7、填图形、图形变换,认识6

8、认识7和8,复习8以内的数

9、认识9和10,认识1——10的数序

10、学习1——50的数的认识

11、学习1——10的倒数

12、学习2的组成及加减法

13、学习编应用题——2的加减

14、学习3的组成及加法,口编应用题

15、学习3的减法和口头减法

16、学习4的组成和加减法

17、学习4的应用题

18、复习分类,图形等知识

19、学习2,3,4的加法及口编应用题 20、总复习

六、教学措施:

案例:《空间对应》(中班数学) 篇7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对数、量、形和时间的研究较多, 而空间概念对于幼儿和教师来说都是新鲜的, 充满挑战性, 需要大家不断去探索和尝试。因此, 我选择空间位置与对应这一内容, 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把对空间方位的认识贯穿其中, 共同挖掘出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环环相扣的多种新的游戏和内容, 加深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

二、课题名称

《空间对应》 (中班数学) 。

三、活动目标

(1) 在游戏中培养发展幼儿的空间概念。

(2) 在活动中激发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发展幼儿智力。

(3) 让幼儿们感受合作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体验。

(4) 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四、活动准备

(1) 教具方面:磁性动物卡片、相应图片、磁性图形卡片、磁性标志。

(2) 知识方面:幼儿有过找方位位置方面的练习, 有过和同伴合作的经验, 竞争意识较强。

(3) 熟悉儿歌:

A:嗨嗨, 我的汽车就要开。

B:往哪儿开?

A:请你猜, 猜一猜?

B:往×××家开。

A:快快请你上车来

五、活动过程

1. 热身游戏

(1) 分成两组, 形成组队概念。

“今天, 我们×队和×队有一个小小的比赛, 你们想不想赢?” (黑板上分别贴出队标, 以便于比赛评价展示)

(2) 热身运动:我说你做。

方法:按要求做动作, 如左、右、前、后等, 幼儿用转身击掌的方式表示。

层次:由慢———快———加数字 (如左拍三下等) ———反动作。

2. 游戏第一关:捉迷藏

(1) 宣布进入游戏第一关——捉迷藏。

(2) 出示磁性动物:嘟嘟牛、宝宝兔、贝贝羊和胖胖猪, 分别放入黑板所示“田”中的四个小窗格中, 作为第一次游戏的提示图。

(3) 介绍游戏方法及规则

教师出示一个大“田”, 告诉幼儿:“这儿有4个小房间, 刚刚4个小动物就分别藏在这其中的一个房间里, 根据提示图猜猜他们分别躲在哪个房间?并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依次指出房间, 两队举手快者抢到发言权, 并做好评价工作。

(4) 变换形式, 第二次游戏。

人手一个磁性动物, 更换提示图中动物的位置, 教师任意指定一个房间, 所指房间对应位置上的小动物说明被找到了, 幼儿则应迅速高举相应的磁性动物。师幼检验并评价。

(5) 和同伴交换动物, 再次游戏。

3. 游戏第二关:110小警察

(1) 宣布游戏开始。

“让小动物躺椅子下休息一下, 并拿出旁边的图形宝宝, 进入游戏第二关。”

(2) 介绍游戏方法及规则。

“我们手上的图形宝宝找不着家了, 请110小警察帮帮忙, 根据提示图 (贴到黑板上每组对应的位置) 送他们回家, 好吗?”

第一次游戏:提示图按颜色分。第二次游戏:提示图按形状分。数数计时, 比赛哪组又快又好。

4. 评价游戏

(1) 计分, 发奖品 (奖品为椅子下的磁性动物) 。

(2) 游戏:乘车回家。

“汽车来了, 我们也该和小动物一起回家了, 这里有4辆车, 每辆车都指定了一个房间中的小动物上它的车, 根据提示图, 请你带小动物上车回家。”

集体念儿歌, 上车, 教师做好检验。

五、实施后的反思

1.整个活动气氛热烈

教师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充满竞争的氛围, 幼儿参与机会均等, 环节紧凑, 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分组比赛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游戏中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并有效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效果好。

2.细节数字化

活动中, 教师多次利用顺数和倒数的方式提醒幼儿引起注意或提高效率。如利用顺数计时, 比赛哪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利用倒数提醒幼儿准备时间马上到了, 加快步骤。总之, 教师非常注重细节数字化, 时刻让幼儿沉浸于数的海洋里, 有利于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的培养。

3.把纪律也纳入比赛的一环

因为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 幼儿们激情飞扬, 情绪极其高涨, 很容易喜形于色, 因此如何“收”住幼儿, 就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 在活动中, 我亦把纪律作为比赛的一环, 这样, 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会使幼儿将自律和他律发挥到极致。新《纲要》中指出, 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 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社会行为和规则, 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本活动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点。

4.人人参与评价

新《纲要》提出:“教师只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是与幼儿共同成长的。”所以, 在本次活动中, 当幼儿出错时, 我首先把问题抛给他们, 下放评价的主动权, 每个幼儿都是“小评委”“小教师”, 大家一起说、评, 人人参与, 情绪高涨, 效果良好。

中班数学科教学计划 篇8

【关键词】小组活动数学学具适应需要

中图分类号:G613.4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中班的幼儿正是处在对数学的敏感期,他们对数字、数量、空间感等充满好奇,就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却一定是学习(包括已有经验的练习和新经验的获得),这种自发的无意性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在实现其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它的教育功能。在此,我们将游戏材料界定为被用于幼儿游戏的一切物品,包括专门为幼儿游戏而制作的玩具以及认可日常物品或自然材料。”我们应当利用这个敏感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与活动,把理性的数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在对幼儿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教育的教学目的、内容、要求进行统一融合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让幼兒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从学习中感知、体验、积累数学知识与经验。

目前,幼儿园数学活动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游戏三个环节组织实施,结合我园区级小课题《中班数学小组活动中学具运用的研究》(2009X150)的研究,发现小组活动以其自主性与小范围性的特点成为了数学活动中幼儿操作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形成数概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所创设的数学学具又是整个数学活动关键与精髓,它的选择与使用对于孩子数知识与数经验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小组数学学具的设计和投放中根据幼儿在不同水平和能力设计的游戏,有效地使幼儿积极快乐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使学具操作活动成为幼儿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养成良好数学心理品质的重要助力。

一、小组活动中的学具材料本身都有暗示性

小组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之一,学具材料在激发幼儿操作兴趣与主动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在小组活动中我们需要大量使用学具材料,材料除了一些定向课程中所提供的精美的智能学具外,一般日常使用的学具分两类,一类是我们与幼儿共同收集的内含数学功能的玩具与日常生活用品,另一类是教师自制的学具。在使用学具和玩具时,老师考虑学具要有趣味性、美观性,同时考虑如何通过学具和玩具调动幼儿思维积极性。有一种小鱼玩具,也就是鱼尾巴接上第二条鱼的嘴巴(可以接出很长的一截),幼儿很喜欢玩,经常一个接一个地把它们连成长长的一条,在设计学具中把这种常见的玩具利用起来教小朋友排序,幼儿能够在尝试首尾相连等不同情况下学会了不同的排序队列。小组活动时老师就跟小朋友一起玩,把小鱼按一红一绿的规律连接起来,然后让小朋友看看是老师连接的好看,还是小朋友连接的好看,他们都说是老师连的好看。老师就让他们观察比较,为什么老师连的好看,启发他们说出“一红一绿一红一绿”,他们很快又发现,小朋友连接的颜色太乱了。这时,老师又说你们能不能不让它乱,而像老师这样来玩呢?这一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没红、黄颜色的幼儿问:“老师,我用一个白的一个蓝的行吗?”“我用一个绿的,一个红的行吗?”老师鼓励他们去试一试,然后又肯定了他们的创造,他们高兴极了。然后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幼儿谁能和老师连的不一样?谁能跟我们以前连的不一样?谁能连出更好看的来?孩子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又被向前推了一步。从两种颜色同样个数,到两种颜色不同个数,三种颜色排序等,不断的尝试进行。还有瓶宝宝找帽子、扣纽扣、雪人排队、毛毛虫等材料,都是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制作具有引导作用指引幼儿进行操作的。

二、小组活动中的学具适应幼儿学习的一般特征,同时兼顾个别需要

在小组活动中投放学具材料时必须做到适时、适度和适量,做到三个结合:序列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多样性与多功能性相结合;滚动性与随机性相结合。其中序列性要求学具的内容必须由浅到深,方法由简到繁,操作的时间由短到长,层次性就是围绕同一教育内容,投放多种层次的材料,两者相结合可以使材料既可适应幼儿学习中的一般特征,又可顾及个别特征,使幼儿保持长期稳定的兴趣。

在进行关于分类的小组活动时,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形状、颜色、大小各异的图形卡片,要求按不同的特征分类;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图形片,如颜色不同,而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片,这样分类时没有干扰,就显得简单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则提供雪花片、纽扣等实物进行分类。再如按物体长短排序时,我们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宽窄不一的纸条,而且数量较多,长短距离较小;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铅笔、游戏棒等材料,且材料的数量少,长短距离大……只有让每个幼儿进行适合自己层次的操作,数学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

三、小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具的投放

在小组活动中有的材料是收集回来的如茶叶罐、饮料瓶、薯片罐、牙膏盒等,将材料进行装饰,在药瓶子、瓶盖上贴上数字或不同数量的实物图片,让幼儿帮瓶子找瓶盖按相同的数量进行匹配,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来获得长短、粗细、大小等知识,引导幼儿学习排序、分类、点数、计数等数学方法。这一类材料它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如吸管既可以让幼儿穿成项链手环,然后数一数有几根,还可以按颜色分类或可以比较粗细、长短,这一类低结构材料它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的创造力提出了挑战,使幼儿既获得成功又满足了创新的需要,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皮亚杰说“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因此教师在幼儿小组活动中通过提供活动目标明确的学具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操作材料对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李季湄、冯晓霞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2.《幼儿园数学教育》张慧和张俊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幼儿园中班语言学科教学计划 篇9

中班语言教学计划

一、班况分析:

夏日炎炎,我们迎来了新的一个学期,我担任中班的语言科教育教学,在此我对本班幼儿的情况做一个概述,我班有16个幼儿。他们在语言各方面上有一定的基础,如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与交谈中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还有着爱看图书的好习惯。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现状,依据新《纲要》的指导精神,既要符合幼儿的基本现况,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我制定以下计划: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说普通话,且能用适当的语言与他人交谈。

2、能集中精力注意地、耐心地听他人讲话。

3、能在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且语句要连贯。

4、会正确地书写自己的名字和认识同伴的名字。

5、会独立阅读图书并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建立良好语言常规,帮助幼儿认识语言的多样性。

2、幼儿能大胆地运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且语句通顺、流畅。

3、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的前书写技能。

难点:

1、使本班幼儿在语言各方面的距离拉近。

2、让每一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都能运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

3、克服心理的障碍,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现自我。

四、措施:

1、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吸引幼儿与幼儿之间自由轻松地交流自己的想法。

2、以游戏的口吻、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幼儿有兴趣的参与活动。

在中班开展想象画教学初探 篇10

一、兴趣——从“心田”源源流出

在传统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方便管理,往往喜欢用同一的绘画工具、同一的绘画方法来要求所有的幼儿完成学习任务,其结果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最终必将导致幼儿绘画的从众性,切断了孩子创造的源头。因此,我们从“横向绘画创作”和“纵向绘画创作”这两方面着手,让幼儿不断地产生新鲜感,既了解绘画多样的表现手法,更保持了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横向绘画创作”是指同一主题或想象画,幼儿可以自行选择绘画工具和绘画手段加以创作。如中班下学期的主题活动《大树和小花》,需要和孩子们一起布置主题环境。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油画棒、水彩棉签、油画笔、水粉颜料、饮料瓶、绘画刷等多种绘画工具,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喜爱自由选择绘画工具,运用不同的绘画手段创作《大树和小花》。于是有的幼儿选择了油画棒,用水粉重叠法画了一棵有着深浅树冠的大树;有的幼儿选择了油画笔,将画纸一折为二,创作了一幅对印画;还有的幼儿索性拿起装有颜料的饮料瓶洒出点点繁花,画出的作品极丰富想象;有些绘画基础较好的幼儿,甚至先后创作了几幅不同风格的作品,充分张开了幼儿想象的翅膀。接下来,我们组织孩子高层次的“纵向绘画创作”,就是要求幼儿选择不同的绘画工具,采用多种绘画手段完成一幅主题画或想象画。孩子们从这个绘画工具换到那个绘画工具,从这种绘画方法到那种绘画方法,个个都显得十分兴奋,沉浸在想象与创造的激情中,画出了一幅幅风格迥异的作品,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流淌着孩子们创造的甘泉。

二、欣赏——在眼中五彩缤纷

欣赏点亮孩子的眼,用孩子的经验,用孩子所能够理解的语言去评论画家的画,赋予这些名画以新的生命力,提升孩子的创新能力,欣赏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儿童的审美敏感性。通过欣赏,能让孩子大胆地表述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对画面的理解,然后将这些知识迁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创作出全新的作品。

比如花是孩子们生活中一个熟悉的事物,每种花都有不同的形态、色彩,蕴含社会与人生意义。孩子们欣赏了各种各样的花进行交流时,我们追随孩子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寻觅生活中对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情。在和孩子们讨论凡·高的《向日葵》时,我选择了孩子所能够理解的生活中的语言创编了一个生活中的故事,赋予了向日葵以新的生命。这样的美术欣赏使作品走进了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生活进入了作品,使他们在生活中越发喜爱花,激发他们创造生命之花装点美丽的世界。

三、指导——让小脑筋开动起来

幼儿创造思维的启发体现在具体的指导中,指导不是如何画,而是启发和引导,让幼儿的小脑筋动起来。我们把范画作为让幼儿了解课题的一种手段,出示以后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待幼儿让想象作画时,把范画收起来,避免使之成为幼儿参照的对象,避免养成依赖性。在示范时,也不只是单单对范画的示范,而是在启发引导幼儿讨论的同时,结合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加以示范。这样幼儿既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又不会被范画框住了思维,如绘画活动《春姑娘》,我们把学画春姑娘作为重点,先示范,摆一摆春姑娘飞舞的造型和美丽飘逸的柳条裙,然后让幼儿画自己心中的春姑娘,果然,每个幼儿的画面都显得丰富多彩:有的画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有的画春姑娘和自己手拉手跳起了舞;还有的画了春姑娘侧面飞舞的动作……孩子们画的春姑娘都各有特点。

四、技能——情感世界的个性外化

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情感,情感的表达有各种方法。而美术表达的情感最富创造力、想象力、震撼力和个性化倾向。而要达到这种层面,就需要一定的技能去支撑和表达。我们主要对幼儿进行了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的训练。首先是技巧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们摒弃以往以临摹为主的技巧训练方法,而是通过观察、讨论、演示和示范,让幼儿掌握事物的基本特征和绘画规律,然后举一反三,进行绘画创作。如《有趣的长颈鹿》,老师分别制作了可活动的长颈鹿的身体和头部,通过演示,让幼儿知道只要变换身体和头部的位置,就可以画出形态各异的长颈鹿。同样,画人物时,只要变换四肢的形态和服饰,就可画出不同的人来。

其次是色彩运用的训练,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在幼儿美术活动中,除了必要的技能训练外,对色彩的认识及运用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形状和色彩的结合对于创作绘画是必需的。

最后,学习深浅色的辨别和运用,如《向日葵》,将向日葵画好后,只选一种颜色涂,通过涂色时的深浅处理以及各种花纹的装饰来丰富画面,让幼儿知道,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一种颜色也能画出漂亮的画来。其次,改革单一的色彩观,只要想得到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去画,如画蓝色的太阳、红色的动物、绿色的人脸……让幼儿在不断感受一个多彩世界的同时,学习色彩的运用,并大胆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

在绘画教学活动中,我们努力建立这样的观念:“绘画是我们的语言,你想说什么可以把它说出来”,让幼儿了解这句话的含义,鼓励幼儿的创作,不要求每个幼儿都能很好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要求“人人一样”,但要让每个幼儿都能大胆地表述,“我画的是……”一张或许你看不懂的画中,闪现的是幼儿创作的火花和心中的快乐。当孩子创作出一幅自己的绘画作品时,他所完成的是一次和画家一样的创造活动,尽管创造的结果不同,但创造的本质是相同的。我们并不期待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画家,但我们可以努力让每个孩子学会像画家一样创作自己的作品。

中班数学科教学计划 篇11

关键词:藏族,高中生,数学,学习

从我校藏族高中毕业生整体高考成绩看, 令人欣慰, 升学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但就数学学科而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研究分析藏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 对于提高藏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具有积极意义。

一、藏族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通过我校课题小组的调查发现, 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数学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

通过调查中发现, 有近76%的学生对数学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畏难情绪, 认为数学太难、太枯燥, 功夫虽用了不少, 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久而久之, 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 甚至厌弃对数学学科的学习。

2. 数学学习中有自卑羞怯心理。

很多藏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自卑羞怯心理, 尤其是女生。其主要表现为, 课堂上不敢发表意见, 不敢提问质疑, 担心出现错误会丢面子, 由此存在的疑难会越积越多, 最后直至对学习内容的完全不理解。此外, 还有较大比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够, 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总是依赖于教师, 且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 缺乏耐心和毅力。

3. 数学学习方法失当。

许多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 采用机械性记忆的方法, 背记一些概念、法则、定理。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记忆, 但如果缺乏必要的理解领悟, 单纯依靠机械记忆, 则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且由于对知识内涵的不理解, 往往会记忆较慢, 而遗忘较快。此外, 如果对记忆的知识结构、类型不加分析整理, 毫无逻辑顺序地记忆, 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杂乱无章的, 无法保持长时记忆, 不利于知识的获取。

二、藏族高中生数学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对于藏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笔者及研究小组成员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分析, 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数学基础薄弱。

由于文化、语言及环境等因素的差异, 使得藏族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比如与汉族学生相比, 其数学元认知水平较低, 即个体对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以及得到的自我体验等水平较低, 直接影响了数学学习效果。再如, 就学习的环境条件而言, 藏族学生小学或初中阶段主要在家乡就读, 同学们居住分散, 且交通不便, 因此小学和初中阶段大都实行的是寄宿制。在寄宿制学校, 教师既要教学生学习知识, 而且还要负责对学生日常生活起居的管理, 虽然工作极为辛苦, 但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 无疑会影响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语言障碍。

语言是师生沟通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内地西藏班教师主要是汉族教师, 师生之间的语言表达方式、认识和思维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师生在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数学学科性质要求教师语言要严谨、准确、逻辑性强, 但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于藏族学生而言, 学生很难准确理解, 甚至会出现错误或笑语。语言障碍对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产生了极大影响, 是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又一重要原因。巴桑卓玛认为:“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相对的封闭性、落后, 尤其语言对数学思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藏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藏语———汉语———数学语言互相对译的双重障碍, 使得在汉语数学教学中造成理解数学概念、定理、法则时发生歧义或误解”。[1]

3. 心理因素制约。

研究表明, 藏族学生在学习情绪与意志方面有其特殊性。一方面, 藏族学生具有刻苦勤奋、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 在基础差、学习成绩不好的情况下能奋发图强, 立志赶上。另一方面, 在情绪的稳定性与意志的坚持上表现为情绪波动大, 易受外界的干扰, 在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情况下, 他们容易失去信心, 甚至终止学习。[2]这也是造成藏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藏族高中生数学学习中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

针对藏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我院课题小组通过研究认为, 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上述问题。

1.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加强与学生交流沟通的目的是消除语言表达上的意义障碍, 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要求教师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广泛的接触、交流和沟通, 深入了解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以及他们的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只有这样, 才能发现师生的对译错误、发现学生易于产生的认识误区、发现学生的兴趣点, 有的放矢, 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策略, 使学生准确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 杜绝对译错误, 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 广泛的接触、交流和沟通, 还可以使教师对学生发出的信息做出准确、及时的反馈, 从而将学习中的问题解决在萌芽中。

2. 巩固数学基础知识。

藏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底子差、思维反应较慢, 跟不上大纲教学进度, 一旦知识上出现漏洞, 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导致数学认知的大滑坡。鉴于此, 我们拟采用分层教学来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所谓分层教学, 即通过摸底检测, 按照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分成不同的若干等级, 然后把同一等级的学生编成小组, 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时间, 由主管教师来进行阶梯性分级辅导。其任务是学习和巩固以往的数学基础知识, 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为数学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 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则在以后的学习中, 必将遇到更大困难,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反而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 培育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提高藏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主要还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 激发内在学习兴趣。主要通过制订目标、合理奖惩、榜样示范等激发学生兴趣, 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第二步, 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 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 使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 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独立思考习惯。第三步, 启发探究。主要通过启发诱导, 鼓励学生阐释自己的观点, 倾听他人的意见, 学会交流、思考、质疑、纠正、总结, 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以上策略,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概言之, 解决藏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主旨, 我们将不懈探索下去, 力求全面提升藏族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巴桑卓玛, 史宁中.藏、汉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差异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3) .

上一篇:创卫健康教育工作方案下一篇:介绍电脑1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