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动机的课程设计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电动机的课程设计(共7篇)

关于电动机的课程设计 篇1

课程名称:步进电动机驱动器的设计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4/06/11

目 录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书.............................................................................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1 1.2、课程设计的内容...........................................................................1 1.3、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2 第二章 电器元件图的设计.........................................................................2 2.1、元器件清单…….....................................................................2

2.2、绘制简单电路图…....................................6 2.3、添加元件库和元件.......................................................................8 第三章 电气原理图设计...........................................................................12 第四章 元器件封装设计...........................................................................13 第五章 PCB图设计...................................................................................14 第六章 课程设计体会...............................................................................18 6.1、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8 6.2、心得体会....................................................................................18 附录1.........................................................................................................19 附录2......................................................20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书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实习,使学生掌握设计电路原理图、制作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库、电气法则测试、管理设计文件、制作各种印制电路板、制作印制板封装库的方法和实际应用技巧;使学生掌握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掌握电路板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胜任实际PCB板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电气原理图(SCH)设计系统。

2、电气原理图元件库编辑。

3、印制电路板(PCB)设计系统。

4、印制电路板元件库编辑。

1.2、课程设计的内容

(一)原理图(SCH)设计系统

(1)原理图的设计步骤;(2)绘制电路原理图;(3)文件管理;(4)生成网络表文件;

基本要求:掌握原理图的设计步骤,会绘制电路原理图,利用原理图生产网络表,以达到检查原理图的正确性的目的;熟悉文件管理的方法。

(二)原理图元件库编辑

(1)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

(2)原理图元件库绘图工具和命令;(3)制作自己的元件库。

基本要求:熟悉原理图元件库的编辑环境,熟练使用元件库的常用工具和命令,会制自己的元件库。

(三)印制电路板(PCB)设计系统

(1)印制电路板(PCB)的布线流程;(2)设置电路板工作层面和工作参数;(3)元件布局;(4)手动布线;

(5)电路板信息报表生成。

基本要求:熟悉PCB布线的流程,熟练设置电路板的工作层面和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规范的对元件进行布局。掌握自动布线和手动布线的方法,并会对布线后生成的信息报表进行检查,以达到修改完善PCB的目的。

(四)印制电路板元件库编辑

(1)PCB元件库编辑器;

(2)PCB元件库绘图工具和命令;(3)制作自己的PCB元件库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熟悉印制电路元件库的编辑环境,熟练使用元件库的常用工具和命令,会制作自己的元件库。

1.3、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

按照学号顺序根据给定的电气原理图样本图绘制原理图和PCB图。

共4个题目(见教材):

1、数据采集卡的设计

2、直流调速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3、步进电动机驱动器的设计

4、直流无刷电动机驱动系统的设计

第二章 电器元件图的设计

2.1、元器件清单

2.2、绘制简单电路图

(1)原理图设计过程

原理图的设计可按下面过程来完成。设计图纸大小首先要构思好零件图,设计好图纸大小。图纸大小是根据电路图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而定的,设置合适的图纸大小是设计好原理图的第一步。

设置protel99 se/Schematic设计环境包括设置格点大小和类型,光标类型等等,大多数参数也可以使用系统默认值。

旋转零件用户根据电路图的需要,将零件从零件库里取出放置到图纸上,并对放置零件的序号、零件封装进行定义和设定等工作。

原理图布线利用protel99 se/Schematic提供的各种工具,将图纸上的元件用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符号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原理图。

调整线路将初步绘制好的电路图作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使得原理图更加美观。

报表输出通过protel99 se/Schematic提供的各种报表工具生成各种报表,其中最重要的报表是网络表,通过网络表为后续的电路板设计作准备。

文件保存及打印输出最后的步骤是文件保存及打印输出。(2)新建一个设计库

1)启动Protel99 se,出现以下启动界面,如下图所示。

(2)选取菜单File/New来新建一个设计库,出现如下图2.4对话框。

Database File Name处可输入设计库存盘文件名,点击Browse...改变存盘目录。

(3)选取File/New...打开New Document对话框,如图,选取Schematic Document建立一个新的原理图文档。

2.3、添加元件库和元件

在放置元件之前,必须先将该元件所在的元件库载入内存才行。如果一次载入过多的元件库,将会占用较多的系统资源,同时也会降低应用程序的执行效率。所以,通常只载入必要而常用的元件库,其它特殊的元件库当需要时再载入。添加元件库的步骤如下:

(1)双击设计管理器中的Sheet1.Sch原理图文档图标,打开原理图编辑器。

(2)点击设计管理器中的Browse Sch选项卡,然后点击Add/Remove按钮,屏幕将出现如图所示的“元件库添加、删除”对话框。

(3)在Design Explorer 99LibrarySch文件夹下选取元件库文件,然后双击鼠标或点击Add按钮,此元件库就会出现在Selected Files框中,如图所示。

(4)然后点击OK按钮,完成该元件库的添加。

对于添加元件,由于电路是由元件(含属性)及元件间的边线所组成的,所以现在要将所有可能使用到的元件都放到空白的绘图页上。

通常用下面两种方法来选取元件。

1.通过输入元件编号来选取元件

做法是通过菜单命令Place/Part或直接点击电路绘制工具栏上的按钮,打开如 10

图所示的“Place Part”对话框,然后在该对话框中输入元件的名称及属性,如图所示。

Protel99se的Place Part对话框包括以下选项。

(1)Lib Ref 在元件库中所定义的元件名称,不会显示在绘图页中。(2)Designator 流水序号。

(3)Part Type 显示在绘图页中的元件名称,默认值与元件库中名称Lib Ref一致。

(4)Footprint 包装形式。应输入该元件在PCB库里的名称。

放置元件的过程中,按空格键可旋转元件,按下X或Y可在X方向或Y方向镜像,按Tab键可打开编辑元件对话框。

2.从元件列表中选取添加元件的另外一种方法是直接从元件列表中选取,该操作必须通过设计库管理器窗口左边的元件库面板来进行。

下面示范如何从元件库管理面板中取一个与门元件,如图所示。首先在面板上的Library栏中选取Miscellaneous Devices.lib,然后在Components In Library栏中利用滚动条找到AND并选定它。接下来单击Place按钮,此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随鼠标移动的AND符号,按空格键可旋转元件,按下X 或Y可在X方向或Y方向镜像,按Tab键可打开编辑元件对话框。将符号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后单击鼠标左键使其定位即可。

第三章 电气原理图设计

确定起始点和终止点,Protel99就会自动地在原理图上连线,从菜单上选择“Place/Wire”后,按空格键切换连线方式,自动连线、任意角度、45°连线、90°连线,使得设计者在设计时更加轻松自如。只要简单地定义Auto Wire方式。自动连线可以从原理图的任何一点进行,不一定要从管脚到管脚。

连接线路所有元件放置完毕后,就可以进行电路图中各对象间的连线(Wiring)。连线的主要目的是按照电路设计的要求建立网络的实际连通性。要进行操作,可单击电路绘制工具栏上的 按钮或执行菜单Place/Wire将编辑状态切换到连线模式,此时鼠标指针由空心箭头变为大下字。只需将鼠标指针指向欲拉连线的元件端点,单击鼠标左键,就会出现一条随鼠标指针移动的预拉线,当鼠标指针移动到连线的转弯点时,单击鼠标左键就可定位一次转弯。当拖动虚线到元件的引脚上并单击鼠标左键,可在任何时候双击鼠标左键,就会终止该次连线。若想将编辑状态切回到待命模式,可单击鼠标右键可按下Esc键。

放置接点在某些情况下Schematic会自动在连线上加上接点(Junction)。但通常有许多接点要我们自己动手才可以加上的。如默认情况下十字交叉的连线是不会自动加上接点的。如图所示。

要放置接点,可单击电路绘制工具栏上的 按钮或执行菜单Place/Junction,这时鼠标指针会由空心箭头变成大十字,且蹭还有一个小黑点。将鼠标指针指向欲放置接点的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即可,单击鼠标右键可按Esc键退出放置接点状态。

第四章 元器件封装设计 元器件封装设计步骤:

(1)执行File/New/Pcb Library 命令。在设计窗口中显示一个新的名为“PcbLib1.PcbLib”的库文件和一个名为“PCB Component_1”的空白元件图纸。

(2)执行存储命令,将库文件更名为“PCB Footprints.PcbLib”存储。(3)点击PCB Library 标签打开PCB 库编辑器面板。

(4)现在你可以使用PCB 库编辑器中的命令添加,移除或者编辑新PCB 库 中的封装元件了。

(5)使用PCB元件向导来进行元器件的快速绘制,执行Tools/New Component 命令或者在PCB 库编辑器中点击Add 按钮。元件向导自动开始。点击Next 按 13

钮进行向导流程,选择不同的封装,根据器件PDF文档中尺寸的描述进行编辑可以迅速的完成相应器件的绘制。

(6)手工创建元件封装,在PCB 库编辑器中创建和修改封装使用一套和在PCB 编辑器中使用的一样的工具及设计对象。任何东西,如角度标识,图片目标及机械说明,都可以作为PCB 封装存储。

第五章 PCB图设计

(1)新建PCB文件

(2)绘制一张双面PCB板

(3)加载网络表,并分析改正其中的错误

(4)加载完成后在PCB文档中进行布局

(5)布局完成后手动进行布线

(6)布线完成后进行DRC检测

第六章 课程设计体会

6.1、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可以说问题不大,但是如果不细心就会很难纠正,找不到错误原因。

比如说在画原理图的时候,原理图画完了,可是用ERC一检测,有好几百个错误,不如有的重名、端口没有接好、漏写了端口名称等等各种问题。但都被我通过查资料或者问同学一一解决了。在封装的时候又遇到了很多问题,好多封装号不清楚,把封装号填完后,又是一些小错误接踵而来,但最终还是完成了这份课程设计的作业。

6.2、心得体会

通过这些天对这个课程设计的投入学习,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确切的说应该是经验,因为在课堂上面你是发现不了这些问题的,只有经过自己的实际学习才能发现这些问题。对于protel的认识起步比较早,但是从本次课程设计当中学习到了很多以前还很模糊的东西,在课程设计当中中碰到了一些比较难的问题,自己不畏困难,专心研究,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实在最后解决不了的就去请教学长和上网搜查资料。以及周围同学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为将来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础。

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学到了关于protel软件的安装、电子线路原理图的设计、电路原理图元件库文件的设计、电子线路PCB电路板设计、PCB元件封装库设计。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今后的所用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以后的时间里要进一步的去学习和思考,对protel要有近一步的认识,更好能熟练地掌握各种操作此软件。但是,本次课程设计对我是受益颇深的,让我学习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附录1

关于电动机的课程设计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推崇,也受到了所有意图提高自身能力的学习者的关注。网络课程的开发为学习者提供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学习的全新思路。

尽管网络课程在促进学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问题也同样层出不穷,很多学习者信誓旦旦地准备通过网络课程为自己充电,结果却常常无疾而终,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最终对网络课程失去信心。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网络课程设计者对提高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关注不够。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缺少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从而不能很好地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提高只有贯穿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才能保证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有效地进行。网络课程既是网络学习的载体,又是网络学习环境的核心。就目前的网络课程开发的整体情况来看,基本上还停留在单一、静态地组织课程内容,缺乏个性化学习机制,不能满足各种类型学习者学习需要这一状态。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从技术上寻求突破、研究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外,通过合理地设计课程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动机,激发其继续深入学习的热情也尤为重要。

很多学习者怀抱着热情希望通过网络课程汲取知识,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更多的是枯燥地接受学习,慢慢的网络课程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网络课程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却收效甚微。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真正获取到内化的知识,才能使网络课程学习得到预期的效果。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20世纪末以来,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人们对终身学习思想的广泛接受,网络教育迅速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动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研究基于教学设计理论,使网络课程从设计的角度达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的目的。

网络课程的教学有很多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独特特点,例如:课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学习资源的共享性等。但是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方面,由于网络课程缺乏有效的课堂监管机制,教学过程缺乏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因此,个体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以至于最终影响学习的最终效果。

网络课程在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方面的设计尤为重要,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发挥网络课程应有的作用,解决了这个问题,网络课程本身会更加适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更广泛地应用于学校教学、继续教育、公司员工培训之中。最终建立全民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开放式的教育网络,构建合理的终身教育体系。

.本文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通过对教育技术相关期刊的收集,大量借鉴了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了现有的网络课程,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其设计经验和方法,为论文提供了实践依据。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三)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教育心理学学者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二是以马斯洛和抗布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关于提高网络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很多策略。设置与学习者相关的课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多样呈现刺激;提供及时、频繁的反馈;鼓励互动,建立社区归属感;争取学习者工作场所的支持。

而教学设计领域的学习动机理论,主要包括三个理论:凯乐的ARCS学习动机设计理论,沃特科沃斯基的TC动机设计模式,斯皮策的动机情境观。以ARCS动机设计理论为例,它认为人类的学习动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好奇心、成就感、自我效能感、意志努力。

总之,国外对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在研究方法取向上既重视实证研究又重视理论探讨,在研究内容领域上日趋丰富和深化。

2. 国内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对中国期刊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网络课程+学习动机”作为关键字对近十年论文题名进行检索,发现仅有一个搜索结果。网络课程相关的论文有3297篇,其中关于网络课程设计的为652篇,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文章仅有114篇。关于学习动机的相关论文共有3477篇,其中与网络相关的研究搜索到57篇。

笔者同样在万方数据库中对网络教学设计和学习动机进行了搜索,图1、图2为近几年的研究趋势。

从对两图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对学习动机的研究远远多于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但毋庸置疑,两者的研究都是必要的,本研究将其结合到一起,旨在为此领域提供新的视角,为网络课程设计有效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理论依据添砖加瓦。

二、研究概述

(一)网络课程设计相关概念

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活动系统,包含有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要素。

教学过程设计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前、教学始、教学中和教学后四个阶段进行系统考虑,形成最佳教学方案的过程,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效益,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为首要任务。

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从网络课程的应用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课堂的教学,网络课程学习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方式;另一种是网络课程学习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

(二)学习动机

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为的驱动力。众所周知,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动力,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是个体发动并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从自发性和目的性来区分,可以分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受外部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学习动机。例如:获得优秀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受到教师与父母的表扬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外在因素。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因内在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动机。例如:为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满足求知欲、兴趣与爱好乃至自尊自信而努力学习。

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研究表明: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成绩越好,而且网络学习中动机水平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要比在传统面授学习中高。

三、在线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学习者既是教学的对象(客体),又是教学活动中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是由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逐步体现出来的。

网络课程学习活动的实施,是建立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之下,学生作为网络课程学习的主体,其主要的学习形式是利用资源自学。所以,要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对内容选择的权利。

对在线的学习者进行分析是为了设计符合学习者个体特征的合适的教学,是研究开展前的必要准备。只有了解了学习者学习的心理状况和知识基础,才能在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有的放矢,从而使网络课程真正能促进学习者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因此,在线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网络课程设计的成败。要使学习者在学习结束时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则需要对学习者在学习中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便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加以考虑和解决。

本文研究的基础是学习者选择进行网络学习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动机,可能是因为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或者是由于自身的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

四、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提高学习动机的途径

影响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己的情绪和爱好等。因此,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本身是个复杂的问题,故此为了课题研究的方便,仅从网络课程设计者的角度来对青少年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研究,将影响学习者学习动力的各种因素,尽可能地融入到网络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一)引起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

网络课程的教材具有多媒体化的特点。即教学信息是以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组织起来的,使学生通过全方位的感官接受信息,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课程教材多媒体化的特点可以使其在引起学习者学习兴趣上优于传统教学。但通常网络课程的设计者更多地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课程的开发,而很少考虑到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否成功,没有从学习者的角度去设计网络课程,如果没有得到学习者的注意,或者在使用时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就会降低网络课程的自主性和使用的有效性,很多学习者没有继续学习下去,没有看到网络课程的许多内在优势,从而直接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影响了学习者自身的发展。

(二)学习任务与学习者密切相关

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要让学习者在学习开始之前就认识到自己能够从此网络课程中学习到什么,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教学目标的编写是必要的。

学习目标的设置要按照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而提出。在所调研的网络课程中,大多数都有学习目标模块的设置,而且很多网络课程也指出了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部分。但大多没有考虑网络课程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差别或不同,在目标方面主要考虑的依然是如何教,而没有转换角度去考虑学习者如何学。目标呈现大多使用较为抽象的专业用语,诸如: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该了解什么、掌握什么等等表述,很不利于学生理解,进而影响了学习目标呈现作用的有效发挥。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

(三)学习过程中使学习者保持信心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非线性的。即学习内容不是以线性的从易到难或从前到后的方式组织,而是以超链接的方式呈现信息。网络课程就是学生通过网络实施的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在网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协作性等活动的总和。而网络课程的这种特点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迷失的现象。

现有网络课程虽为学生提供了形式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有利于自主学习,但是对于这些内容和资源缺乏组织,对学习者如何去学,按什么步骤去学则很少设计,学生只能以浏览者的角色来学习课程。这样不利于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能力的发展,容易使学习者对学习失去信心。而有效地交互可以不断提示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态,与教师、同伴的讨论可以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大多数网络课程只注重学习内容的灌输,而忽视了课程的合理设计,其直接结果就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无法完成深度学习,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四)完成任务时使学习者认识到自己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教学实施一般是在师生分离的状态之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是面对面进行的。学习过后自己到底得到了何种程度的发展是学习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评价系统此时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评价方面,统计结果显示,当前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评价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测试评价和课后习题的方式,有些网络课程堆积大量的模拟题、测试题、历年考试题,就像一个题库。而对于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多元互动评价、作业展示交流评价以及以电子学习档案形式的学习活动记录、作业记录、笔记和测试记录等数字化评价,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类功能模块不仅设计实现率极低,其应用率更是低得可怜。

五、结论

本文提出了可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若干方法,即:设计的页面、内容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教学目标的编写符合规格,让学习者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与自己密切相关;使用良好的交互形式以及合理的框架结构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信心,使学习得以延续;完成任务时使学习者认识到自己得到了应有的发展,评价系统中的自评和他评给学习者以恰当的反馈,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持续。

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分析,根据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进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方法,为提高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找到了有效途径,而且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网络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了理论支持。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使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魏淑华,张大均.国外网络学习动机研究的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7,(4).

[2]陈晓萌.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科教文汇, 2009,(8)

[3]陈芳.学习动机理论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0,(01).

[4]李肖霞,刘丽丽基于ARCS动机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软件导刊,2010,(1).

[5]吴鹏泽.远程学习者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02).

[6]陈庚,安玉洁,李亚春,郐红艳.远程学习者特征研究的现状[J].中国远程教育,2005,(11).

[7]吴薇娜.浅谈网络学习中如何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J].计算机教育,2009,(10).

关于电动机的课程设计 篇3

摘要:本文基于学生学习动机和认知的视角,提出项目课程设计应让学生感知到兴趣和价值、让学生感知到他们有能力完成项目、让学生以学习为目标而非以成绩为目标。另外,只有配合教师采用基于学生的积极学习的教学实践,才能让学生投入到思考中。

关键词:学习动机,认知,项目,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95-04

在职业教育领域,项目教学法已经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各学科的不同课程中。项目成为能搭建教室和真实工作环境的一座桥梁,把学生带入真实的、解决问题的环境中。项目来源于日常工作中,是整合了跨领域知识的有意义的教学单元。需要学生搜寻信息,进行分析,并了解相关法律、政策、制度环境,用新技术协助,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学生需要花较长时间积极参与项目,在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然后自己探寻答案,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价值的。因为项目涉及较宽泛,所以项目教学能促进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结,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项目教学的优势毋庸置疑。随着项目教学的深入实践,学生对基于项目的学习也越来越熟悉。于是在项目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比如,如何在一个时间跨度长、有一定复杂度的项目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关注他们的项目学习过程和思考过程,而不是项目的结果?怎么让学生真正理解一个项目,而不仅仅是为了分数?这涉及学生的心理动机和思考过程等心理因素,在项目开发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开发出一个让学生感觉有趣并且有意义的项目。

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复杂的、模拟真实的工作项目,使他们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能力。所以在开发项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考虑如何使学生投入并活跃在这些思考活动中。教师在项目教学中的工作正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本文介绍项目课程设计中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思考的因素,学生和教师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为设计出更有意义的项目课程提供参考。

一、项目课程设计中的问题

(一)认识的误区

一般认为,项目课程能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这能促进学生去检验他们的知识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然而,事实显示,学生不会必然的在任务中去用他们的知识,相反,如果此任务涉及高水平的认知过程,学生会排斥这样的项目任务,并且会通过谈判或偷工减料等办法来简化任务,减少思考的过程。虽然学生会对项目感兴趣,并且也拥有相关知识,但不表示他们一定会自觉自愿地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所以,如果学生不愿意投入努力去获得信息、找到解决方法,仅仅提供给学生项目机会是没有用的。而且教师在项目教学中的不正确指导,也常常会减少学生思考的机会。所以,教学项目只有在老师的支持下,促进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思考的主动性,才能发挥作用,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

(二)项目课程设计的误区

好的项目课程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因为它能把学生带进真实的问题环境里,促进学生与他 人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去获得并利用信息、概念、原理,并形成计划、步骤、方法,因此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提高学生的思维、学习和实践能力。

但现在已经开发的学习项目中,很多项目过于以工作为中心,过于强调真实性,站在工作角度和专家角度去设计项目。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去充分理解学生学习动机和所需的知识,也没有从教师的知识、课堂组织的复杂性去开发项目。有学者提出,在课程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心理因素。项目设计如何能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思考性?如何给教师以支持,提高他们项目教学的执行力?我们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思考的角度来看项目课程设计,并分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

二、基于学习动机和认知的项目课程设计

在项目课程设计时,应考虑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项目课程学习中的学生动机是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并促使其完成项目的内部动力。这包括三个因素:学生是否觉得项目是有趣的和有价值的;学生是否感知到他们有能力投入并完成项目;学生是否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分数。

(一)让学生感知到兴趣和价值

在项目课程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价值感,会影响学生对项目学习的投入程度。在这些情况下,学生的兴趣和感知价值被提高:

1.任务是各不相同的,并且包括新的元素

兴趣往往是以认知参与为代价的,越让学生觉得新鲜、特别的任务,越需要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完成,学生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迷惑,这不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动机。

2.问题是真实的并且有价值的

虽然解决真实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我们没有发现有系统的文献研究,表明哪些问题是学生真正觉得有价值、有兴趣、愿意为之工作较长时间的。老师和课程设计者们往往是从学生的课余爱好里收集学生的兴趣点,并把它整合到课程设计开发中。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对必须理解和概念相关的项目问题才感到富有教育。

3.问题是有挑战性的

面临挑战时,学生通常愿意付出他们认为合理的努力去获得成功,而一旦任务更困难或者耗费大量时间时,学生会用最少的努力完成任务,而不是试图付出更多去理解、学习。如何促进学生去完成较困难的任务,并在较长时间的任务完成中,维持学习兴趣是问题的核心。已经有研究提供了答案,如目标设置、提供反馈机会,鼓励学生继续工作,建立团队工作的社会标准等。

4.任务是有终止的,能产生一个结果

有闭环结构的任务,能产生真实效果的任务,更能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兴趣。但是,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这个环境里产生的问题和获得的成果都接近真实状况,而不是学校里的纸上谈兵?项目课程设计需要在提升学生知识宽度和深度上有所进步,并且能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endprint

5.学生能选择工作完成的方式

很多研究者认为,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和控制,对于促进学生的项目学习动机很关键。项目课程设计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和控制关于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例如,学生能够选择项目问题、活动,决定如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用什么资源,如何分配责任等。在设计项目问题和方法的时候,要考虑到让学生感觉有自主权。

6.有合作的机会

项目课程中如果有合作的机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态度。但同时要注意到,团队工作会减少个人独立思维,容易让个人依赖他人,减少了个人的责任和独立思考,即所谓的群体效应。有学者发现,如果工作团队人比较少的时候,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动机。和他人合作,要求学生能够讨论想法,清晰交流,系统考虑备选方案,监督自己的理解过程,和其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这些自我导向的学习涉及大量的复杂认知,帮助学生发展并使用这些复杂的认知来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是很重要的问题。

(二)让学生获得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知和信念。学生面对一个课程项目,越有感知能力,就越有信心投入到项目中,进行思考活动。考虑到完成一个课程项目,学生需要获得信息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思考,也需要使用工具和技巧,需要学习、认知、解决问题,跟踪过程,也需要看到错误和失败的过程,并将之作为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能力差的证明。有这样几个因素可能影响学生的感知能力。

第一,学生需要足够的与任务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特定技能。如果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经常被所缺的知识打断,或者先入为主,排斥改变,会阻碍学生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提高理解能力。第二,学生需要有信息技术的能力。在长期复杂的项目学习中,如果学生缺乏必备的知识,或者问题太难,或者解决方案太难,学生可能会产生挫败感。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但如果学生认为新技术太难,反而会成为学生的一个负担。第三,学生需要有能力用认知和元认知的技能去计划、系统预测、测试预测、根据预测解释证据、决定解决方法。认知技巧包括储存信息,监督过程,评估信息单元,把信息从一种形式翻译为另一种形式。认知技巧能使学生管理复杂性,当步骤和程序增加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增加了,学生需要跟踪过程,保持关注问题而不是被过程中的元素迷惑。例如,实验室工作的研究表明,学生经常关注如何处理过程而不是他们应该学习什么。基于项目的学习中,至少有两种类型的元认知。第一是策略型元认知,关于即时的控制和认知的规则,在工作过程中,关注活动的目标。没有这个策略的学生很难时刻维持思维上的努力。另一个是战略型元认知,控制更大的思维单元。学生投入到看上去没有联系的元素中,进行有目的的思考。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一段长的时间里聚集在工作上,控制和引导自己的活动。将思考和认知投入长期的目的,这是典型的战略元认知。第四,要把学生对错误的感知考虑进去。错误如果被认为代表失败,那错误是有害的。但当错误被认为是一种有意义的、解决问题的尝试的时候,错误意味着促进努力的动机。事实上,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把错误视为失败的老师和学生很难在项目学习中成功。

基于以上分析,要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设计项目课程时必须考虑如下因素:

学生已有的知识;鼓励学生使用认知和元认知技巧;项目能帮助学生持续目标控制,把错误作为学习的一部分。项目设计本身不是唯一影响学生动机的因素,在激发并维持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这一点上,教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三)让学生以学习而不是以成绩为目标

教学过程管理会影响学生在完成项目时采取学习目标还是成绩目标。当教师强调分数或成绩的时候,不鼓励冒险,用标准固定答案的时候,极端控制要求学生对工作负责的时候,项目会引发学生的焦虑,且很难消除。因为项目中的任务是复杂的,有内在的不确定性,以及一定的风险性,学生可能担心得不到好的评价,难以实现项目任务。

项目教学有赖于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许多教师强调正确答案、分数、竞争和公开的比较,而不是面向掌握和理解。结果,学生不愿意冒险,担心犯错,更少用认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获得对问题的理解。

三、教师的角色

项目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得信息的渠道,创造学习机会;支架式教学,使任务更具可管理性,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运用学习和元认知过程;诊断问题,提供反馈,评估整体结果。教师需要创造一个建设性的环境,提出问题并管理过程,确保工作按照有序有效的方式进行。

当前人们关心的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检验并扩展思维,发展出更灵活更有意义的思维方式。所以当前的研究重点已经从研究学生个人的差异转移到研究教学环境和老师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老师通过聚集于学习而不是成绩来创造一个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这个环境鼓励探究、冒险、思考。单单提升兴趣和价值来创造学习的动机,并不能导致学生更多的认知投入,只有配合教师采用基于学生的积极学习的教学实践,才能让学生投入到思考中。在履行这些角色的时候,教师需要大量的支持。许多老师很难履行这些角色,是因为他们的教学知识和理念没有基于学生的动机和认知,严重依赖课本教学,基于固定步骤的教学过程管理。

(一)教师的知识和信念

和学生一样,一些老师也对项目没有完整的概念。他们关于项目的概念和过程的知识不够,使得他们不能提炼出项目的相关概念,识别项目的中心思想并同其他相关概念相区别,或者识别不出可以与其他科目进行整合的知识。需要帮助教师理解项目内容,使之能帮助到学生。除了需要理解项目的概念,老师还需要有相关的教学知识,才能充分理解学生,对项目活动进行解释、举例、分类等,才能进行支架式教学,逐步让学生去自己探索。

往往老师对于自己的角色认知和项目教学方法的要求是对立的。教师经常把学习作为一个获得信息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积极的知识建构过程,他们经常把动机简单的作为一个发展积极态度的问题,而不是提高认知参与的过程。这样,他们经常选择一些令学生感到有趣的任务,但很少注意到,应该如何把学生获得的认知目标,与以前的知识整合,项目如何影响学生的思考和学习作为目标。endprint

(二)教师的课程组织过程

为了成功实施项目教学的授课过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意识到并且检验自己的构想,发展并使用学习策略。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如预测策略、差异事件等,能帮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项目。但事实上,实施这些教学策略很难,即使教师很认同这些方法,很多教师仍然更熟悉那些讲授、背诵的教学情境,也更愿意重视正确的答案,而不是产生假设、预测、数据收集、分析这样的过程。学生自己需要有许多学习技巧、问题解决方法和元认知策略,才能从项目学习中受益。对于那些不太会用学习策略的学生而言,老师的支架作用就非常重要了,教师自身也需要相关知识去帮助学生学习。

基于项目的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在项目开始前,了解学生对问题的了解程度,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掌握学生的理解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能给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的诸如日记和笔记本记录、档案评估,诊断性的面谈,检验学生的讨论,教师需要获得这些技术来诊断学生的理解。

基于项目的教学使学生投入到高水平的、复杂的学习活动中,这些活动通常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唯一的解决方案,这给教师的管理增加了难度。高水平的认知任务是和低完成度、高错误率伴随的,这些因素延缓了课程的进度,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增加了无序的可能。结果,教师经常感到有压力,以至于会简化材料或暂停问责。教师如果屈服于这些压力,那么项目教学的效果会实现不了。

项目课程设计不能盲目追求真实性,过于强调以工作为中心,而应该基于学生学习动机和认知的视角,让学生感知到兴趣和价值、让学生感知到他们有能力完成项目、让学生以学习而不是以成绩为目标。同时配合教师采用基于学生的积极学习的教学实践,才能让学生投入到思考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认知目标,帮助学生意识到并且检验自己的构想,发展并使用学习策略。

(责任编辑:陈向阳)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project curriculum design should make the students aware of the interest and value, let them perceive their ability to complete the project, and make them take learning as the goal rather than scores. In addition, only by cooperating with the teachers to use the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can make the students reflect on their learning.

关于电动机的课程设计 篇4

----在线测试系统

这次课程设计我做的是章节自测系统,主要是服务于学生进行阶段性自测和练习。系统分为练习和测试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各分若干专题。系统中采用的技术主要有:JDBC数据库连接技术、和MVC三层架构利用My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虽然系统的基本功能都已实现,但还是存在系统不稳定等多个问题尚待解决。这个系统主要是我自己开发的,但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很大帮助。我正在做系统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有的是知识存储不足,有的是考虑不够周全,之所以能够顺利实现基本功功能,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大力相助。事实证明,只靠自己是不能顺利完成一套功能完整的系统的,必须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

开发一套系统,最重要的是细心,并不是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但也要充分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和现实意义,不管什么系统,只用运用到实际应用中,才具

有先现实意义。所以在准备工作中要正确分析社会需求了解现实应用,画出流程图,把大体框架做好,然后再逐一细化。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做到步步扎实,作为一个程序编程人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现实为依据,让自己的每一行代码都能实现自己的意义。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课程上的知识得到实际应用,还有编程的基本习惯和开发系统时应注意的流程。

主要功能及规格分析

1.1 登录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

欢迎页面

系统安全登录

管理员或普通用户功能选择

1.2 在线考试系统的主要实现功能要求

用户修改登录密码

让用户选择考试科目

从试题库中随机出题给用户

根据随机出的题做出用户的考试页面

保存用户的答案

给用户的试卷评分

查询用户成绩

1.3 在线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

浏览整个系统中的各种用户(超级用户、普通用户)

添加管理员和普通用户

浏览并添加考试科目

浏览并添加题库

管理员修改登录密码

1.4在线阅卷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

浏览系统中考试科目

根据考试科目进行试卷批改

实现客观题的自动批改

实现主观题的人工批改

2、功能需求和用例分析

2.1系统功能需求:老师可以在网上完成一个考试从题目设计,试题录入,考试安排,考试实施,考卷批

改,分析统计;考试数据,其它数据要求储存在数据库上;考试数据的存放和处理可以实现对学生公开(学生自测成绩可自己查看)也可以实现非公开,需要一定的安全性保障。

2.1.1考生:

(1).分布式的,从考试客户端连接到考试应用服务器,在任何地方进行身份确认,从而完成考试

(2).考生可以登陆后修改自己的密码

(2).题目具有一个稳定性和随机性,试卷生成方式主要有两种(随机自动生成、固定试题、)

(3).考生提交试卷后可以得知考试结果并且知道哪里出错。

2.1.2老师:

(1).提供一个功能全面的考试管理客户端,可以进行考试的设计和安排功能

(2).对考生进行身份管理

(3).对考试进行监控

(4).保存考试结果,供老师进行分析和察看。

2.2 用例描述:

帐户管理

用例名称:帐户管理

参与者:

超级用户

功能描述:1.查看学生详细信息

2.添加和删除学生用户

3.添加和删除教师用户

考试管理

用例名称:考试管理

参与者: 超级用户

功能描述:1.设置考试题型

2.设置考试分值

3.设置考试时间和难度级别

4.设置题目显示方式(全屏显示所以题还是一屏一题)

5.设置出题方式(随机出题还是固定试题)

题库管理

用例名称:题库管理

参与者:

超级用户

功能描述:1.题库分类和题型管理

2.添加和删除、修改试题

3.试题成批倒入

在线阅卷

用例名称:在线阅卷

参与者:

超级用户

功能描述:1.查看学生是否交卷

2.系统对照题库答案给出考试成绩.开始考试

用例名称:开始考试

参与者:

普通用户

功能描述:提示普通用户输入参数,系统将进行随机抽题,然后进入考试界面

修改密码

用例名称:修改密码

参与者:

普通用户

功能描述:用户为了安全起见可以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

考试记录用例名称:考试记录

参与者:

关于电动机的课程设计 篇5

论文 关键词: 项目导向法 应用过程 推广意义

论文 关键词:项目导向法应用过程推广意义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征,在于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实践能力强,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将设计师构思转化为方案图和施工图,是当前建筑企业对高职类建筑设计人才的具体岗位要求。建筑设计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就是依据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将设计院实际工程项目引入教学,旨在使课程内容贴近生产实践第一线,结合具体项目的设计特点、设计过程、设计规范组织生产型实践教学,一步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与施工图绘制,使之具备设计岗位所需职业技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项目导向法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项目指以设计生产一线具体的、具有实际价值的课题为教学任务,它满足以下条件: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在这里,不再以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二、选取项目导向课题的原则

通过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岗位技能的详细调研分析发现:企业希望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再选取项目课题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项目课题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项目导向法教学法针对企业实际设计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项目课题应具有涵盖性,设计课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应涵盖教材内容,并且包含建筑设计专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最新技术。

3、项目课题应具有问题性,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启发学生思考与研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在项目课题的选取上摆脱了以往“大而空”的虚拟设计题目,而采用学生毕业后将最多遇到的大量性实际项目如住宅、会所、办公建筑等题目,以利于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胜任岗位需要。

三、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一)分解项目课题,关联知识点

由于项目课题综合性较强,因此教学中应分解课题,形成具体任务。课题的分解主要基于实际生产工作过程,形成“原理掌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具体模块,每一个模块都体现一个学习目标,最终通过这些具体模块的完成达到总的培养目标。分析每一模块所关联的知识点,建立在设计任务解决基础上的知识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化学习。

该阶段的重点是对每个模块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详细分析,将项目案例与每一个专项技能培养结合起来,并由教师通过课堂与施工现场对应教学,推动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建筑技能的掌握。

(二)优化教学过程,以项目导向驱动问题解决

教师提出具体项目课题,并以工程设计实例讲授原理规范,使教学实例更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通过对项目课题的逐步深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再以评图过程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加强师生、同学间的交流,从而循序渐进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关于电动机的课程设计 篇6

1.1课程设计理念

结合学生情况、教学资源等实际,课程设计上力求达到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以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为课程设计的依据,按照企业实际药物分离纯化生产过程进行教学,依次讲授基本原理、萃取技术、蒸馏技术、色谱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固液分离技术、固相析出技术、干燥技术和电泳技术。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涉及一些工程计算等工程性比较强的内容,学生可以把这些知识作为兴趣课后学习,而在课堂上要精选分离纯化基础原理、技术等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并且适当引入新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减少知识的抽象性,多采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的形式,探索现场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要为学生学习和掌握技能奠定必要、足够的理论基础,同时注意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不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完整性,在淡化理论的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1.2积极引导启发鼓励

学生认识不到课程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未来职业的具体工作过程不了解,意识不到课程内容在以后工作中的作用。适当给学生介绍药品生产工作岗位的具体任务流程,同时建立生产工艺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在整个制药过程中的关键性地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课后时间与学生接触,多去理解学生的感受,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建议。

1.3合理导入适当拓展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不仅要选用合适的教材,还要提前了解学生相关知识基础和理解接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观察学生反应,以合理的速度引导学习,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绪论作为教学的开始,是该课程的第一堂课,其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师后续的教学,也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绪论中对整个课程的导入很关键,以后讲授每个章节时对章节的导入也很重要,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相比,教材的内容总是滞后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师要关注最近研究进展,把学科发展前沿的技术介绍给学生。还可以自己的科研经验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例如薄层色谱是实验室广泛应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其原理、操作在课本中都会有详细的介绍,但在实际科研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课本里面学不到的,教师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出来,传授给学生。另外还要补充一些GMP的相关知识,从整体上介绍药物从研发到制成成品的过程,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1.4方法多样合理搭配

本课程理论深奥抽象,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在教学中如果仅用语言和板书进行讲述,缺乏形象直观的展示,学生会对很多知识点理解困难,对学习失去兴趣。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各种图片、动画、影像资料,比传统教学方式更为直观。它能使复杂、抽象的理论简单化、形象化,还能解决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开阔学生眼界、拓宽知识面。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实验室条件很难跟上先进仪器设备的发展,也不可能具备所有的制药机械,借助多媒体可以将新技术、新设备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展示完整的工艺流程,加深印象。但多媒体包含知识量大,授课速度快,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多媒体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在用多媒体授课的同时用板书将知识点进行归纳,适当提问,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控制授课节奏,给学生留出消化和吸收知识的时间。教学方式有很多种,要合理搭配,取长补短。

1.5适当举例激发兴趣

教材编写通常采用的是学术用语,如果整节课都进行原理性知识的讲解,很多学生会感到迷茫,课堂气氛会陷入枯燥、沉闷的状态。应该适当调整方式,联系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及先进性。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为课堂教学增加活跃的气氛,也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积极性。在讲授每章节的内容时,为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其求知欲,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情景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在讲授膜分离时,让学生看到实验室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滤纸过滤;在环境保护方面,让学生了解如何用液膜法处理废水;为学生介绍在进行海水淡化时用到的电渗析技术;也给学生介绍海带(生物膜)富集碘的原因。

1.6重视实验校企结合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在实训实践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但目前受实训学时和条件的限制,实验内容的安排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给出的步骤按部就班的操作,无需思考就能得到结果,这种实训模式不利于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在开展实训之前要鼓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过程,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近年来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迅速渗透到生产中的各个领域。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企业岗位职责要求和最新的分离纯化技术信息之外,教师还应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组织学生参观药品生产企业,让学生参与药品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了解书本和实际生产上的差距,弥补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开拓学生眼界。

1.7过程考核发挥导向作用

传统的考核结果往往只考虑期末卷面成绩,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忽略学生在平时课堂中的表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学生期末总成绩(百分制)=期末考试卷面成绩(50%)+课堂出勤及回答问题表现(20%)+小论文撰写(10%)+实训操作(20%)。考核方式从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不仅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小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查阅文献资料,设计一个具体的方案,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另外要求学生对课程有所反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小结

关于电动机的课程设计 篇7

不喜欢在教室听教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点, 更喜欢边动手边学习, 这门课程近几年也在积极探索将课程的理论知识融入一个项目任务中去, 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 到社会中去找作业。从而培养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

1. 课程改革思路

首先将原有的针对书本知识点的大纲全部推翻, 收集行业、企业各岗位要求, 查找出发动机电控技术能完成的培养目标, 并进一步整理, 归纳出课程标准, 并将整个课程划分为8个项目, 每个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常见的电控系统维修项目, 并利用我系学生创业团队—东亚汽车维修有限公司选取出符合本项目需要的工单, 作为学生的作业, 让学生在项目中找到解决方法, 反过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需要的理论基础。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并最终让学生小组对抗, 选出最佳方案在故障车上进行故障排除, 让学生自己的方案付诸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工单选取

一个项目中的工单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选取工单的主要标准就是本项目内的, 并且工单的发放要按由简到繁的顺序发放, 先布置简单故障案例, 教师给定故障原因范围, 再进一步发放复杂的多种可能的工单。

3. 编写学习任务书

由于课程知识点比较杂而多, 学生拿到工单的时候往往不知如何下手, 教师在这个时候需要给一定的指引, 将用到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整理归纳, 以习题的形式下发, 学生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在课下先完成学习任务单的内容。再完成排除故障的解决方案。

4. 课堂进行小组对抗争取奖励卡

在课堂上学生首先对学习任务单的知识进行汇报, 随机选取两个小组对抗, 其他组的同学可以随时提问, 最后教师通过几个讨论题将知识点高度总结。课堂上第二部分是学生汇报设计的维修方案, 首先一组学生可以主动汇报, 汇报完其他组同学觉得自己的方案更好可以进行对抗, 最终选取最佳方案。在对抗后小组互相查漏补缺, 让维修方案更加可行。获胜的小组得到一个奖励卡, 拿到奖励卡可以参与东亚汽车维修有限公司进行故障车维修 (故障车虚伪本工单的故障) 。其他组同学则在我系师生共同研发的一汽整车试验台上进行模拟故障排除。在此过程中通过竞标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 师生共同建立维修日记

项目结束后, 师生要共同建立一个班级的维修日记, 详细记录维修车辆信息、故障现象、故障维修步骤及维修心得, 以便在日后的维修中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6. 发现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整个学期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就是故障车辆和本门课的项目有时对应不上, 故障车进厂和学生学习项目距离时间有时会很长, 所以计划发展多个实习地点, 建立一个可以互相沟通的故障车网络平台。教师将需要故障车信息发到网络平台、实习地有对应车辆和教师联系, 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故障车辆维修计划,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维修厂维修故障车。达到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结语

教学活动如果一成不变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那教学注定是失败的, 在高等教育中只有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改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 才能让学生掌握受用一生的技能。

参考文献

[1]张琳琳.以“工程任务课程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 (03) .

[2]朱仁宏.创业团队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 (10) .

上一篇:兔年下一篇:14-15一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