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认识(精选13篇)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0~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为下节课学习6和7的加减法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论。因此将本节课作如下设计:
1.通过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游戏引入新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各方面能力。
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新知时,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中同学们打扫卫生的画面,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自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要向图中的小朋友们学习,做一个爱护教室、讲卫生、爱劳动的好学生。然后找出图中是6和7的人或物。接着通过计数器和直尺,让学生知道6和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6和7。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对于6、7的认识就更加丰满了。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用不同方法数数、摆、拨珠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掌握6和7的组成。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6和7的组成。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计数器 6个彩球 学生准备 小棒若干 7张圆形纸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1、魔球游戏。(出示6个带有0~5序号的彩球)
师:智慧老爷爷听说大家学习非常努力,为了表扬同学们,特意制作了6个彩色的知识魔球,谁能将这6个知识魔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呢?(请学生上台将6个知识魔球根据数字的顺序进行排列)
2.引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想得到美丽的知识魔球吗?那我们一起来努力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初步感知。(课件出示教材39页主题图)
(1)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打扫教室)教师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思想教育。
(2)找一找,图中哪些人或物体的数量可以用6或7来表示?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学生认真寻找,数一数,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3)交流汇报:教室里有6张桌子、6名同学、7把椅子、7个人。预设 生1:我是这样数的,教室里有5名同学在打扫卫生,又进来了1名同学,一共有6名同学。(请学生上台来示范数,教师用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让全班同学跟着数一遍)生2: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个人,从外面走进来1名同学,一共是7个人;也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是7个人。
生3: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椅子。
(4)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各是多少。
(学生数数,进行汇报)小结:6个点子,6个人物,还有我们刚才数的6张桌子、6名同学都可以用6来表示。而7个点子,7个人物,还有我们刚才数的7把椅子、7个人都可以用7来表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自然数的增加过程,感受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做好准备。
2.拨一拨,摆一摆,认识6和7。(1)拨一拨。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数得很认真,那你们想不想知道6和7是怎么来的呢?(想)出示计数器,让一名学生拨出5颗珠子,提问:如果想用珠子表示6,应该怎样操作呢?如果想用珠子表示7,接着又应该怎样操作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5添上1是6,6添上1是7)
(2)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如上图),提问:你知道5的后面应该填什么吗?6和7分别在什么位置呢?
(3)摆一摆:请你试一试,用6根小棒能摆成你喜欢的什么图形?用7根呢?
3.画一画,找一找,灵活运用。
(1)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示6和7。
(2)用刚学会的数6和7来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6和7来表示?
4.比一比,明确大小关系。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0~5,今天又认识了6和7,同学们知道谁大谁小吗?
提问:(1)5和6相比,谁大谁小?
(2)6和7相比,谁大谁小?
(3)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会用“>”和“<”比较下面算式的大小吗?
5○6
6○5 6○7
7○6 5.辨一辨,区分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金鱼图,教师读题让学生填写。
①从左边数第6缸有()条鱼。
②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鱼的鱼缸。从左边数,有6条鱼的是第()缸。
③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缸,再数一数鱼缸里有()条鱼。
(2)学生完成后,同桌之间议一议。(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汇报: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的,教师用课件展示结果。
(4)游戏活动,加深认识。
①请第2行右边的第6名同学挥挥手;请第4行左边的6名同学起立。
②请第3行左边的7名同学挥挥手;请第6行右边的第7名同学起立。小结:数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用来表示数量:几;其二是用来表示次序:第几。
设计意图:6和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再与全班同学交流评价,既认识到基数与序数的区别,又明确了易错问题。然后借助游戏加深认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把整节课推向高潮。
6.写一写,掌握字形结构。
(1)组织学生观察6和7,说说字形像什么,课件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2)引导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出6和7。提醒学生坐姿要端正,眼与书之间要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指导)(3)点评比较谁写得好。
7.涂一涂,说一说6和7的组成。
(1)6的组成。
①课件出示圆片图,先让学生涂一涂,再拿出学具分一分。
师:请同学们拿出6张圆形纸片,把它们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小组讨论有几种分法,并用学具演示,学生汇报,老师在课件上演示)
②总结分法。③提问:看到这些分法,同学们发现了什么?(2)7的组成。
组织学生拿出7张圆形纸片分一分,看一看有几种分法。
(学生活动后,教师总结分法)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分一分,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
三、应用,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43页2题。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练习。2.完成教材43页3题。
(1)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2)适当引导学生区别“6只”和“第7只”,加深学生对基数和序数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练习紧跟课本教学内容,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加深对6、7意义的理解。
3、作业:教材43页4题。
四、回顾全课,畅谈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关于6和7的哪些知识?
2、你能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或感受吗? 板书设计:
6和7的组成
数数:0、1、2、3、4、5、6、7。
比较:5<6,6<7。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 充分挖掘数学素材
学生只有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并被广泛运用于现实世界, 才能切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 应用于生活, 学以致用。例如:刘老师教完6、7认识时中间插入了让学生用“6或7”说一句话, “一星期有7天”“我家有6个人”“我有6个圆片”等内容, 这样就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从数学现实出发,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背景, 建构自己的知识。如果忽视了学生的数学现实, 其后果是要么学生不能理解新知识, 要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这些都是与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目标相背离的。例如:刘老师讲到本课的重难点第几和几个时, 课本安排了金鱼图, 通过看数来理解第6或7和6个或7个。学生难以区别和理解。刘老师采用学生横竖排座位游戏找出第6或7和6个或7个, 学生在这项活动中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既区别和理解了第几个和几个, 又改变了学生看图做题这种枯燥的学习形式,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从心理特点出发, 精心创设认知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发现关系, 寻找规律。只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创造性地学习, 既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同时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发展。如刘老师出示课件“直尺图”时, 问:“你从直尺图上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学生有了自主权, 立即各抒己见, 有的说“一共有8个数”, 有的说“6的前面是5, 后面是7”, 有的说“和6相邻的是5和7”等。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直观而深刻地掌握了自然数增加过程, 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既直观又节约时间, 培养了学生数感,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本单元是学生在系统学习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一、利用数数与读数,关注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
学生在数数、读数和写数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一旦学生对数学符号有了清晰的概念,学生对6~10数字的读、写,以及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序数)就轻松多了。这就是说,我们要在建立数字与数量的表象上多下工夫。
正确地数数是学习数学的开始。初入学的儿童,由于接受学前教育的状况不一样,因而数数的能力也不一样,根据学生实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而且在培养学生数数能力方面,应立足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主题图,排除非本质属性,把观察的重点放在数量的共性上,尽量从主题图上的人数、桌子数、蝴蝶数、鸽子数以及主题图下面的点子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6~10的数。如,教室里有6个学生、6把椅子,6张桌子,这种数与量的对等性都可以用6个点子图来表示,这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开始。同时,为了方便记忆与书写,我们就用数学符号“6”来表示。接着,再让学生观察这个数字“6”像生活中的什么?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学生将会说出“6”字像个哨子、“6”字像个小茨菰……。同样,认识7、8、9、10的数时也可如此。如,“7”字像镰刀,“8”字像葫芦、“9”字像气球,“10”字由“1”和“0”组成。当学生从数物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数后,继续组织学生把这个数再次回到摆一摆的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巩固所建立起来的数的表象与数的概念。最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与之相关的数量,说一说。如,6本课本,6个玩具,6辆轿车等。要注意的是,在数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序的数数。如,从上数到下;从下数到上;从左数到右;从右数到左。在数物品时,每件物品都必须数到,并且只能数一次。如果每件物品都数到,最后数的那个数就是物品的总数量。
二、利用直观教具与学具,加强数序教学
数的大小比较首先是建立在数的顺序基础上,教材编排无论是“6、7的认识”还是“8、9的认识”,首先安排的是老师和学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然后是数点子图、最后抽象出数学符号,即数字;接着安排摆小棒、摆、▲或摆小花;再接着是计数器上拨珠子以及直尺上认识数序;最后抽象出的点子图与相应的数学符号的大小比较。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从活动中、从图形中、从表象中抽象并建立“6和7”、“8、9”以及“10”这些数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5添上1是6,6添上1是7;6比5大1,7比6大1,让学生直观地发现5和6、6和7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感悟这些数的顺序及大小关系。比如,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让学生边观察,边数一数,这是几颗珠。然后问:“再拨一颗是几颗?”拨到5颗时,问学生:“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也可以先拨出几颗珠,问:“去掉一颗珠是几颗珠?”学习直尺上的数也一样,0、1、2、3、4、5后面依次是几,讲完之后可以安排找“数”的游戏:6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与6相邻的数有哪些?从而加深学生对“6和7”,“8和9”以及“10”的数序和大小方面的强化。
为了突破本节教材难点,区别“6和7”,“8和9”以及“10”,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即区分几个和第几。在解决教材提供的第40页“金鱼图”的问题时,可以先进行一个“我说你做”的游戏,帮助学生区分基数和序数。如,请每个小朋友伸出5个手指,让学生从大拇指开始数,数到第5个手指头时问:第5个手指是什么手指?这里的5个手指和第5个手指相同吗?请第一横排的7名学生站起来先报数,然后让左边的第6位同学举起手,再让左边的6位同学举起手。提出问题:“刚才两次举手的人一样吗?”都是6,为什么不一样呢?使学生体会到第几是表示次序,指的是一个人。几个表示的是数量,指的是6个人,即总数。在此基础上,再来解决第40页“金鱼图”中的问题,这样既直观又容易理解了。
三、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数的组成方法
教学6~10数的组成时,教材安排给小圆片涂色,在涂色过程中体验6的组成,然后填出6的五种组成形式。而7和8数的组成教材编排则是把“7个
10的组成则直接放手让学生“先用
其“放”的过程体现在直接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后直接填数。
详细介绍:《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对此,谈一谈我在执教《6和7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做法。
学生们已经有了1-5的数的认识基础,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学具摆出6和7。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想象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来表示,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这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分小组动手操作并结合游戏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一个个新知识,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同更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取得较好的效果。结合班级学生的座位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把这个重点突破。达到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目的。但从叫学生回答问题时根据他们座位对应的做法,在我看来是对基数序数的渗透,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麻烦。他们并不理解老师这么叫的意图,而且也不熟悉自己的组里的位置,因此在课堂上浪费了不少的时间,最终有部分学生也没弄清楚“6位同学”和“第6位同学”的本质区别。我想在本环节中,我应该减少这样叫学生的次数,但可以先让6位同学全体站起来,在弄清基数的基础上,再强化序数的概念,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有了层次性,掌握也会更扎实。在做书中的练习从左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右数第5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等,由于时间的关系,练习的太少,致使这个环节没有落到实处,在课后反馈中发现学生掌握不够扎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愿学、乐学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还有关键的`一点是要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在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动手操作中感觉学习的乐趣。为了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在动手操作的环节中,让学生先数出小棒的根数,然后用小棒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摆出小船、房子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在写数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在书写时,总有一些学生觉得书写很枯燥,所以在这里通过幻灯来观看6和7的书写,激发了学生书写6和7的乐趣。
不一会儿, 课代表芳芳把课堂作业按时送到办公室, 我照常批改起来, 改着改着, 一道“看图列式”题, 渐渐引起了我的重视。 (如下图)
同学们就和商量好的一样, 答案大致相同:“4+3=7 (只) ”, 批改到最后也只有2人做对, 几乎“全军覆没”。
“咦!这是为什么呢?”上课时, 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空前高涨, 正确率极高, 怎么会出现那么多错误呢?我越想越感到疑惑, 于是, 喊来几位学生问个究竟。几位学生连连说, 老师你不是说了吗, “跳下、摘掉、拿走”等就用减法;那么这题是小鸟飞来呀, 所以用加法计算:4+3=7 (只) 。
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个教学片段:
树上有7只小猴, 跳下来5只
师:谁能把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生:树上有7只小猴, 跳下来5只, 树上还剩几只小猴?
师:板书:75 (板书)
师:你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7-5= (板书)
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算吗?
生1:从树上跳下来, 所以用减法算。
生2:跳下来就是减少了, 减少用减法算。
师:对!同学们理解很到位!像从原数里“跳下、摘掉、拿走”等具有减少的意思, 就用减法计算。
原来学生是这样想的呀?只利用个别词语“飞来、又来了”, 就判断用什么法计算?我一时哭笑不得, 陷入深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应用与拓展”,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于是, 我重整旗鼓, 推翻原来的教学思路, 重新备课、上课。
教学片断如下:
出示: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只小鸟, 飞来3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树上原来有几只小鸟?
师:你能把发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吗?
生:飞来3只鸟, 现在一共有7只, 树上原来有几只小鸟?
师进一步说明:7只是原来树上的小鸟只数和飞来小鸟只数的总数, 飞来3只是其中一部分, 树上原来有几只是另一部分?
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数, 求另一部分?用什么法计算?
生:用减法呀!
师:怎么列式?
生:列式为:7-3=4 (只)
于是, 我顺势引导学生重新建构模型, 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数, 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也就是说“总数-一部分=另一部分”。
此时, 学生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 一名学生总结说:凡是求部分数, 就用总数减去另一部分, 这时, 学生这才真正明白了减法意义。
这个月,宝宝开始会“说话”了,经常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而且许多声音依稀可辨,如ba、da、ka,喊叫时他的声调有高有低,鼻音也出现了。他开始用舌头与嘴来取乐,还知道用声音来吸引你的注意,比如故意咳嗽。他知道自己的名字,你叫他时他会转向你。你要抱他时,他会迎着你伸出双臂。他的独立性也已经有所表现,因为他想自己吃饭了。他开始模仿一些简单的事情并乐此不疲。
你可以这样做
给宝宝看镜子中的自己,同时指着镜子里的他大声地念他的名字,让他获得自我的概念。平时也要多叫他的名字。
跟宝宝说话的时候,要这么跟他说:“那是梅梅,这是你。”
抱着宝宝四处走时,把看到的东西讲给他听。
模仿宝宝发出的声音。
给他提供便于手抓的食物,鼓励他自己吃。
大运动能力
宝宝在趴着时已经能用单手支撑起自己的体重,能不用依靠地坐着,仰面躺着时能自然地抬起头。抱着宝宝让他站立时,他能笔直地站立,腿部已经能支撑起全部的体重。宝宝也能够自如地翻滚,能够较大范围地移动自己的身体,这会让他很有成就感。
你可以这样做
宝宝仰躺时,把一些颜色鲜艳或会发声的玩具放在他够不着的地方,鼓励他抬头看。
在宝宝的对侧放上一个他喜欢的玩具,让宝宝翻滚过去抓。
把宝宝放在膝盖上轻轻摇晃他,或抱着他滚一滚,帮助他训练平衡能力。
精细运动
宝宝能更准确地抓住一样东西,并且是用手指去抓。他能把一样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能在手里有东西的时候再去抓另一样东西。他能用玩具敲击桌子,自己用勺子吃饭也越来越准确了。他能自己吃一些简单的食物,比如饼干之类。
你可以这样做
在他面前放一盘食物,让他自己吃。开始的时候让他用手指抓着吃,慢慢地改为让他用勺子吃。
给他准备一些便于用手指拿着吃的食物。
为帮助他提高抓东西的技巧,可以把奶酪块、胡萝卜等手指食物越切越小,小到他刚刚能够抓起来。
给他两块积木,让他对着敲一敲。
测试与观察
测测他的深度感知能力
方法:这么大的宝宝已具有深度感知能力。把宝宝放在一张离地面约45厘米高的沙发或矮桌上,让宝宝在上面移动。家长要在一边保护,别让宝宝滑倒或摔跤。
反应:宝宝爬到沙发或桌子边时会停住,不再往前移。这表明他已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平面与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超过界限就会摔下来。
测测他的视觉能力
方法:在宝宝身体侧面放一个玩具,看他对稍稍偏离视线的视觉刺激会不会有所反应。
反应:宝宝会调整自己的姿势,如扭头或低下脑袋,以便能清楚地看到玩具。
观察他是不是斜视
方法:让宝宝坐直,保持他头部端正。让一个大人拿着手电在宝宝的前方晃动,让宝宝注视正前方的手电筒。
反应:观察宝宝两眼的光点是否都在瞳孔中央,如一只眼在中央,另一只眼在瞳孔中央外侧为内斜视,反之,在瞳孔中央内侧为外斜视。
交往与互动
宝宝开始想方设法吸引你的关注,他对大人的情绪也变得敏感起来了,能看懂大人表扬或批评的态度。他还能用哭闹、叫喊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跟宝宝玩藏猫猫游戏时,他会非常感兴趣,并能参与到游戏中去。
你可以这样做
用身体来表达你的爱,鼓励宝宝多触摸,并利用一切机会与宝宝互相触摸。
如果宝宝开始咿呀学语,你可以学他发出的声音,然后再发出别的声音,等他回应,使他认识到声音的沟通作用。
在适当的时候用坚定的语调说“不”,让他了解否定的意义。
半岁的里程碑
该加辅食了!
宝宝满6个月后,不管是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粉喂养,都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营养需求了,这时必须给宝宝添加泥糊状食物,食物的种类和次数要逐渐增加。除营养米粉、蛋黄外,还可以添加菜泥、果泥、肉泥、肝泥、鱼泥等。还可以让宝宝吃些磨牙饼干,以促进牙齿发育。不过,即使添加了泥糊状食物,也要保证宝宝每天母乳或配方奶的摄入量,因为奶类仍然是这个月龄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
他生病多起来了!
宝宝6个月以后,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会逐渐消失,而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又没发育成熟,不能很好地抵抗病毒和细菌进攻,所以宝宝6个月以后变得爱生病了。家长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保证宝宝获得充足的营养,并注意卫生,多到户外活动,以提高宝宝的自身免疫力。不要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以防传染疾病。
他可能会缺铁!
6个月以后,宝宝体内铁的储存量已不能满足他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不及时补充富含铁的营养物质,宝宝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所以要给宝宝添加强化铁的米粉或是肝泥等铁含量较高的泥糊状食物。
他长得不那么快了!
盐场小学 张帅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正确地读、写6、7并会用这些数。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出6、7怎样表示物体的个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通过认数、数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受到关心集体、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走进咱班的教室,发现今天咱们教师特别干净,这一定是今天值日生的功劳。现在老师带领大家去另一个教室看一下,这个教室里的同学都在做什么。
展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谁可以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师:你可以告诉老师有几个学生呢? 展示PPT,用点子图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数的非常准确,这里我们可以用6个点来代表6个学生,也可以用数字6来代表6个学生,现在我们用小棒来摆一下。师:数一数,图中还有数量是6的人和事物吗?(桌子)
所以6还可以表示什么?
师:大家仔细观察,除了同学还有谁在大扫除?
师:现在6名同学加上一位老师,所以教师里一共有几个人? 师:7个人我们用7个点来表示(黑板上贴上圆点,贴7)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5、6、7是什么关系,谁大谁小? 展示PPT 师:现在我这里有5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再添上一个是?
这里有一把直尺,6和7应该在哪里? 师:刚才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6在哪里?(6的前面是5,后面是7,相邻两数是5和7)
师:我这里有三个数,我先拿5和6,谁可以比较一下大小?(用磁性教具在黑板上演示)5<6,6>5 师:我拿6和7,谁可以比较大小? 6<7,7>6
二、认识基数、序数
师:老师家里养着几缸小金鱼:大家数一下,一共有几缸鱼? 生回答
师:从左数第7缸有几条鱼?(指名回答)
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首先数一下,哪个鱼缸是第7缸呢?那这个鱼缸有几条小鱼?
师: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指名回答)
要想知道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我们要先把每个鱼缸都数一下,看一下每个鱼缸有几条鱼,然后再看一下有7条鱼的鱼缸排第几?
师:现在小组讨论一下,第7缸和7条有什么不同
总结:当我们说第几个的时候,表示的是位置;几个时,表示的是数量。
三、6和7的书写
师:你知道6和7的样子吗?像什么?(6像口哨,7像锄头)在黑板上画“日”字格,边画边讲解
师:6的书写: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画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绕圈向上,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虚线。
7的书写: 靠近上线,从左上角到右上角,再斜折到下面,在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让学生在书中描红练习。抽生板演,学生评价,及时纠正。【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学生们已经有了1-5的数的认识基础,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学具摆出6和7。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我出示了计数器。也许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当我用计数器数数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涨。这也是我教学本课的一个小小收获,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直观接触!借助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觉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想象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来表示,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先做书中的练习从左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右数第5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提问的太多,使后面的游戏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际上这个游戏的部分应该是这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没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而且后面在最后教学6和7的书写时,没有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写,有点遗憾。
一、 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
册第42、43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5及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会用这几个数表示事物的个数,也体会到能用它们表示事物的位置顺序,而且还会比较它们的大小。“6和7的认识”要让学生体会6、7的意义,体会数学符号的价值与作用,为形成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创造条件。
二、 说教法
1、发挥主题图背景的作用,理解6和7的意义。
6和7都是抽象的,要认识它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让6和7与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对应起来。教学中,注意发挥好第42页主题图的作用。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说一说劳动场面,再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找到可以分别用6和7表示的事物,再用圆片、小棒摆6和7,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从这许多的6个事物和7个事物中抽象出6和7,使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事物,那些可以用6、7表示,帮助学生理解6和7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用数表达、交流,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2、引导学生参与,领悟数的顺序。
理解6和7的意义,让学生找数量是7的事物时,实际上已经
为数序的学习埋下了伏笔(6个学生加上1个老师是7个人,6张课桌加1张讲台是7张桌子,6把椅子又搬来1把是7把椅子……),初步感知数序;摆圆片、摆小棒以及在计数器上拨珠,都蕴涵着6比5多1,5比6少1;在直尺上看一看、指一指、认一认,使学生感受到7的前面是6,6的后面是7,进而领悟到数不仅可以表示事物的个数,还可以表示位置顺序,这样让学生经过多次接触相关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体验、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几”和“第几”的区别。
3、创设情境,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事先找到年龄分别为5、6、7岁的三个学生,让他们来比较年
龄的大小,进而得出5、6、7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理解大小关系的同时加深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三、 说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3页的内容,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
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认识6和7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并能用6、7表示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感受保护环境、讲卫生、爱集体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
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出示0~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读数。
(二) 导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棵数,并猜一猜我们今天
要学习什么,从而揭示课题:6和7的认识。
(三) 新授
1、教学6、7的意义。
(1)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分别有多少?
(2) 引导学生将数的物体的数量用学具表示出来。摆好后,跟
同桌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用点子图表示出6和7。
(4)用6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再添上一根,用7根小
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
(6)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7”这两个数来表示。
2、教学数序
(1)师拨计数器,边拨边问。拨到5颗珠子后,问:“有几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珠子?”指着第6颗珠子问:“这是第几颗珠子?再拨1颗,有几颗珠子?”指着第7颗珠子问:“这是第几颗珠子?”
让学生在拨、想、说、议中理解5添上1是6,6添上1是7。
(2)出示直尺图(写上0、1、2、( )、4、5、( )、( ))。
要求学生根据数序填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全班一起
读一读直尺上的数,开展快速问答游戏。
3、比较数的大小。
请三名同学(年龄分别为5、6、7岁),让学生比较他们的年龄
大小,然后出示点子图(5、6、7),让学生根据点子图来验证5、6、7的大小。
4、教学基数和序数。
(1)课件出示金鱼图。
师:左数第6瓶有几条金鱼?有6条金鱼的是第几瓶?第7瓶有
几条金鱼?
(2)游戏:请9名学生站成一排,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①右边的6个同学手牵手。
②左边第7个同学跳一跳。
5、教学6、7的写法。
(1)师在黑板上范写。
(2)书空写“6”、“7”,再在书上描红。
(四)练习
1、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五)小结
关键词:甘肃省 自然保护区 森林火灾 启示
2011年6月7日12时许,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境内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王沟保护站取宏土沟发生了雷击森林火灾(以下简称6·7森林火灾)。这是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连城实验林场)自1951年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一起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43.02hm2,因这场森林火灾发生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引起了中央领导和国家森防指领导及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7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一定予以重视,组织好火灾扑救工作。国家森防指接到重要批示后立即召集会议,就火灾扑救提出了五条具体要求。甘肃省省长和兰州市委书记分别作出明确指示,要求现场指挥部想尽一切办法,组织一切力量,尽快控制火势,同时要注意科学扑救,确保人身安全。主管副省长亲临武警甘肃省森林总队指挥室坐镇指挥。兰州市市长亲赴扑救现场,指挥扑救工作。对于此次火灾,各级领导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统一部署,划分责任范围,及时控制了火灾蔓延范围。因此,积极总结此次火灾的灭火经验,并针对其中凸显出来的主要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有效减少火灾事故,加强连城自然保护区防火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
1 成功扑灭6·7森林火灾的主要经验
1.1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统一部署,积极制定应急处理方案是扑灭火灾的重要前提。在接到森林火灾紧急通知之后,省林业厅、兰州市委、市政府、武警甘肃森林总队及市林业局,永登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立即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成立“6·7森林火灾扑救前线指挥部”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根据当地的地形情况和森林生长分布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火灾处理方案,有重点、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开展森林灭火工作,同时还连夜调动了消防部队、森林武警、驻地部队等各方力量,积极投入灭火工作,有效地控制了火势的进一步扩大;相关单位、连城管理局紧急调用扑火所需物资;各级部门积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大缩短了灭火周期,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部门联动,全力以赴是彻底扑灭火灾的关键。省市县乡有关单位和部门针对连城自然保护区的特点,采取联合灭火,重点出击的方式,整体出动,迎难而上,全程奋战在火灾现场,针对森林火灾重点区域进行集中安排,有效控制了火势,同时根据自然区的地势特点采取高低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灭火,缩短整个救火工作的准备时间。此外,其他相关服务部门如医疗、卫生、公安、通讯等部门也积极开展后援工作,保障了火灾扑灭工作的顺利进行。县水务局、窑街煤电公司、大唐连城电厂等单位紧急架设的六级泵站将水泵到了沟下的六个水池,满足了森警用便携式森林消防泵取水灭火的需要。管理局紧急购买9台水泵将水输送到各个火点,为清理余火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节省了人力。
1.3 以人为本,科学有序扑救是避免伤亡的成功范例。到了7日下午,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各级部门及时转变灭火思路,安排一部分灭火人员紧急撤回,以防止出现人员伤亡情况。待天气变回正常后,再组织灭火人员开展扑救工作,并进一步充实了应急扑火队伍。8日凌晨,指挥部利用夜间特别是凌晨温度低,相对湿度大,风小,火势弱,蔓延速度慢的有利时机组织森警和现场扑火队伍,集中优势力量,奋力灭火,全力向3个火点发起了总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截止8日10时,火灾现场的3个主要火点明火全部扑灭。
2 “6·7”森林火灾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上存在麻痹侥幸、作风上存在松劲应付情绪。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大的森林火灾,上上下下普遍存在着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森林防火期期间,全局上下对森林防火工作十分重视,基本上做到了抓得狠、声势大、力度强。但森林防火期过后,这种高度重视的态势自上而下明显下降,尤其是基层一线的人员,不仅麻痹侥幸,而且松懈、应付情绪抬头,表现在上山巡查次数、时间明显减少,导致巡护容易形成盲区和死角。
2.2 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现代化扑火手段低,发生火灾后快速反应能力差。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各保护站防火器具装备大多停留在“一截树丫一把刀”“一双赤手一铁锨”为主的落后阶段,通讯联络、组织指挥系统等设施也都跟不上火情发展的需要。防火办、各保护站都没有配备车辆,发生火情后不能迅速到达现场,就不能在第一时间控制火情,容易使小火酿成大灾。
2.3 基础设施薄弱,没有专业的扑火队伍,扑救大火的能力不足。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只有一支20人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主要由机关各科室人员组成,平时各有各的工作,只有在发生火情时临时召集,每年虽进行演练,但扑救工作主要采取人海战术、使用铁锨、二号工具等极为原始的扑火工具,扑火效率低下。加之没有先进的扑火机具,面对大火束手无策。专业扑火队伍武警甘肃森林总队兰州大队驻地离保护区约200km,最快到达现场需要3.5小时,导致火情蔓延。
2.4 防火办人员短缺,造成本次扑救森林火灾器材损失较多。由于防火办人员短缺,也未曾经历过如此较大的森林火灾,在物资运到火场时,因现场没有防火办人员,就没有指定专人保管物资,只是给拉运的司机做了交代;在防火器材使用上没有指定懂技术的专人使用,致使防火物资器材丢失和损坏较多。
3 关于加强和改进森林防火工作的建议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公路网覆盖全林区。建议对林区40条331.71km林区道路进行新修和改造,使保护区主要沟岔道路畅通,确保发生火灾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二是消防水池遍布全区。在林区主要沟岔修建消防水池780多个,确保发生火灾时有充足的水源。三是修建防火带1200km,确保发生火灾时不火烧连营。
3.2 组建专业扑救队,确保小火不蔓延。通过此次火灾,笔者认为组建专业的森林消防队伍势在必行,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应积极向上级部门反应,争取支持,组建一支30-40人的专业森林消防队,平时都应该深入下去,熟悉辖区内的山川河流、村屯道路、林木草场情况。一旦发生火灾,可以沉着应对,防止束手无策,切实做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
3.3 储备充足的扑火物资。通过扑救此次火灾,连城管理局的扑火物资比较短缺,应积极争取资金,购买一批先进的,现代化的扑火物资,确保发生火灾时有充足的设施设备,争取在最短时间扑灭火灾。
3.4 加大关键时期的巡查。护林员除了平时的巡山检查外,要以6·7森林火灾引以为戒,在雷雨天气过后,及时巡山检查,密切监测雷电可能引发的火情,以尽快处置,确保不发生雷击森林火灾。
3.5 提高防火办人员素质,确保森林防火工作正常开展。指定专人分别从事森林防火工作的宣传教育、火源管理、专业扑火队伍建设管理和培训,防火器材的维护保养和管理等工作,并为防火办配备必要的交通、宣传、通讯、照相等器材。防止形成文件多、安排多、实际工作虚的多、应付的多、走过场多的怪圈。确保森林防火工作落到实处。
3.6 建立健全防火指挥应急机制。为保证火灾发生时,救火队伍能以最短的时间、最全的准备、最好的状态赶赴救火一线,有关部门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系统的防火指挥应急机制,以保证整项灭火工作的高效稳定进行。同时,还要建立起明确的领导责任制,提高领导效率,减少灭火时间。通过本次实战经验,各级管理部门进一步明确了其火灾处理职责,强化了其责任意识,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其火灾应急处理能力,为今后自然区的防火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陈晓江.火灾回风巷建防火密闭墙的启示[J].山东煤炭科技,2012(04).
[2]美玉.火灾和防火减灾研究计划[J].安防科技,2013(10).
[3]田艳辉.由某火灾谈防火卷帘的设计与应用[J].山西建筑,2010(33).
[4]董永锋.地铁消防灭火及防火设计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9(04).
[5]贾传圣,张飞.低压电气火灾的预防与预测[J].科技传播,2013(09).
据《羊城晚报》消息, 2012年6月8日, 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在微博上呼吁设立“语文节”。他说:“年年高考, 先考语文, 可见其重要。建议将每年6月7日定为语文节, 每个中国人在这一天都要想想自己是否会写文章会说话吗。在当今, 以下五种人该以反思的形式过语文节:一是语文工作者包括教师记者编辑等, 二是各级各类官员, 三是各级各类所谓发言人, 四是翻译, 五是为人父母者。我感觉这五类人中会语、会文者少!”
——认识“6”和“7”
设计意图: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它又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发生。《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引导幼儿对周边环境中的数、量、形、空间和时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依据中班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以“破解密码”为游戏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来认识数字“6”和“7”的中班数学活动《破解密码》。
“喜羊羊”是幼儿非常喜爱的卡通形象,所以,活动就以“喜羊羊”为幼儿带来神秘的保险箱,请幼儿帮忙打开尾主线,通过两种神奇盒子的展示,破解密码,获得礼物为游戏环节,使幼儿认识了数字“6”和“7”。本活动不仅学习内容有着循序渐进的关系,也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让幼儿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教学目标:
在游戏中感受“6”和“7”的数量及实际意义,并能熟练地按数取物。
教学难点:
点数“6”和“7”,感受其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具:自制保险箱一个,神奇的盒子两个。
2.幼儿操作材料:信封7封(每封信贴有数量相同的实物卡片和卡点,内装有与之匹配的数字“1~7”。)
3.环境布置:喜羊羊毛绒玩具及《喜羊羊与灰太狼》音乐磁带,糖果若干;实际卡片、点卡、数卡若干摆放于教内。
4.经验准备:数字1~5的点数与取物,一一对应10以内数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位客人——喜羊羊,它遇到了困难,它有一个漂亮的保险箱,里面装着许多好东西,它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打开保险箱,可这个保险箱需要用密码打开,而密码就藏在这两个神奇的盒子里。”(出示保险箱和盒子)。
二、回忆旧知识,复习巩固数字1~5。1.教师打开第一个盒子,请部分幼儿拿出信封,观察实物卡片和点卡的对应情况并点数。
2.请幼儿打开信封查看密码。(实物卡片和点卡数量是多少,里面就有数字几)找到数字1~5。
“1”物品有一个,点卡数量是一个,并一一点数确认,总结密码第一个数是1,并逐个按顺序在黑板排列好。
(教法统一,分别找出后几位密码2、3、4、5、)
三、探究新知,初步感知数字“6”和“7”,学习点数6、7和6、7的形成。1.教师打开第二个盒子,请幼儿观察实物卡片和点卡都是6和7的信封,总结密码最后两位数是6和7。
2.比较实物卡片和点卡“5”和“6”,让幼儿观察发现5添上1是6。
(教法统一,比较后发现6添上1是7)3.教师与幼儿一同点数并认读“6”、“7”。4.反复点数数字“6”和“7”。
师:密码终于被我们破解了,它就是1、2、3、4、5、6、7。(带领幼儿逐个认读)哇!保险箱里有这么多好玩的,看一看有什么?(教师出示数量6或7的实物卡或点卡请个别幼儿点数);呀!还要这么多好吃的糖果(请每位幼儿按要求取6颗糖果或7颗糖果。)
小结:数字“6”和7除了可以表示6颗糖果、7颗糖果,还可以表示许许多多数量是6,是7的物品。
四、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6”、“7”的数量。
寻找发现:按数取物1~7
五、活动延伸。
游戏“找朋友”,将实物卡片,点卡、数卡点数并匹配,认读数字。
点数(实物、配对)取物 形成
【6和7的认识】推荐阅读:
《6和7的认识》教案09-18
6和7的认识 教学设计07-07
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设计05-25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06-26
学前班认识数字6教案06-30
10的认识和组成教案06-16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06-28
对培训的认识和建议09-22
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