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护理常规(通用8篇)
【观察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及血氧等变化,如出现高热、咳嗽加剧,应注意是否有结核播散。
2.对咯血病人,要密切观察有无窒息先兆表现,一旦发现应及时抢救(详见咯血护理)。
3.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护理措施】
1.发热 结核病一般午后低热,应加强休息,如出现高热应按高热护理。2.盗汗 结核病多在夜间出现盗汗,应及时擦身,勤换内衣裤,注意保暖。3.轻症及恢复期病人 不必限制活动;有高热及咯血者应卧床休息。
4.饮食宜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优质高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病灶愈合。多食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及蔬菜等。
5.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知识,并给予病人帮助与支持,使其坚持正规治疗,建立良好的修养心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对做特殊检查,应提前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其产生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检查,如胸腔穿刺抽液。
6.按时、按医嘱给予抗结核药。要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化疗的意义,用药时的注意事项,还要注意观察病人服药情况,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7.注意消毒隔离 ①餐具使用后先煮沸再擦洗,剩余饭菜煮沸后弃去。②用具、便器、痰具用后消毒。③痰液入纸盒或纸袋,焚烧处理。④病室、被褥、书籍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日光曝晒。
【健康教育】
1、不随地吐痰,到公共场所要戴口罩,咳嗽、打喷嚏应轻捂口鼻。
2、尽可能与家人分床、分食。
3、定期随访,有利调整治疗方案。
结核性胸膜炎
【观察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血氧及神志的变化。痰液的性质。2.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3.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4.胸闷、胸痛症状有无改善。【护理措施】
1.给予舒适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卧、患侧卧位。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3.必要时给予吸氧,保持鼻导管的通畅。4.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6.协助医生抽胸水,做好抽水后的护理。7.遵医嘱给予抗结核和抗炎治疗。8.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常规。【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有意识的调整呼吸,避免剧烈咳嗽。2.指导病人避免体位忽然改变而引起疼痛。3.督促和指导病人每天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
4.坚持有规律长期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胸片。5.注意营养,避免疲劳,预防呼吸道感染。
咯血
【观察要点】
1.观察咯血颜色和量、持续时间及频率。
2.病人的呼吸、血压、血氧、脉搏、心率、神志、尿量、皮肤及甲床色泽。3.窒息的先兆症状 咯血停止、发绀、自感胸闷、心慌、大汗淋漓、喉痒有血腥味及精神高度紧张等情况。
4.有无易引起咯血的基础疾病,如支气管、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等,询问有无咯血史、有无不良嗜好。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交谈。及时清除血污物品,保持床单元整洁。
2.心理护理,耐心做心理疏导,使其放松身心,配合治疗,教会并鼓励病人将血轻轻咯出。
3.一般病人静卧休息,使少量咯血自行停止。大咯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头侧向一边,有利于健侧肺通气,对肺结核病人还可防止病灶扩散。
4.保证静脉通路通畅,并正确计算每分钟滴速。5.准确记录出血量和每小时尿量。
6.应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械。如止血剂、强心剂、呼吸中枢兴奋剂等药物。此外应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氧气筒或氧气枕、电动吸引器等急救器械。
7.应用药物并观察疗效
(1)止血药物:咯血量较大者常用脑垂体后叶素18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泵入10ml/h(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及孕妇禁用),可用立其丁1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泵入10ml/h,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
(2)镇静剂:对烦躁不安者常用镇静剂,如地西泮5-10mg肌注。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
(3)止咳药:大咯血伴剧烈咳嗽时可用止咳药。8.大咯血者暂禁食,小咯血者宜进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避免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多饮水及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给缓泻剂以防诱发其咯血。
9.窒息的预防及抢救配合
(1)应向病人说明咯血时不要屏气,否则易诱发喉头痉挛,引起出血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将造成呼吸道阻塞。应尽量将血轻轻咳出,以防窒息。
(2)准备好抢救用品如吸引器、鼻导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包告等。(3)一旦出现窒息,开放气道是关健一环,上开口器,立即清除口腔、鼻腔内血凝块,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内的血液及分泌物。
(4)迅速抬高病人床脚,使成头低足高位。
(5)如病人神志清楚,鼓励用力咳嗽,并用手轻拍背部帮助支气管内淤血排出。
(6)如病人神志不清则应迅速将病人上半身垂于床边并一手托扶,另一手轻拍患侧背部。
(7)清除病人口、鼻腔内之淤血。用压舌板刺激其咽喉部,引起呕吐反射,使能咯出阻塞咽喉部的血块,对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及舌钳协助。
(8)如以上措施不能使血块排出,则应立即用吸引器吸出淤血及血块,必要时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镜直视下吸出血块。气道通畅后,若病人自主呼吸未恢复,应行人工呼吸,给高流量吸氧或按医嘱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
【健康教育】
1.遵医嘱服药,治疗原发病。
2.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戒烟、酒、忌辛辣,保持大便通畅。3.适当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避免剧烈咳嗽。
4.出现痰中带血丝、剧烈咳嗽、胸部不适等咯血先兆,应保持镇静,患侧卧位,头侧向一边,不要因害怕咯血而不将血咳出,但避免过分用力咳嗽,在家中则由家属送往医院抢救与诊治。
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要点】
1.内出血的征象 如BP下降,脉搏增快且细滑、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虚汗、头晕、黑矇、神志淡漠等,若有出血立即与医生联系。
2.呕血、黑便的颜色、量、性状并记录,必要时留取大便潜血标本送检。3.皮肤黏膜、甲床颜色、肢体温度。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静脉充盈程度及尿量的变化,注意听取病人的不适主诉,随时与医生联系。
【护理措施】
1.活动性出血期,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平稳后指导病人适当床上活动,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2.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进低温流质,72小时后可进无渣半流质;恢复期宜进软式,少食多餐,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出血严重时,用静脉留臵针或内腔较大的针头建立静脉通路快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留取血标本,以备交叉配血。按时完成输血、输液的总量,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4.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出血时头偏向一侧,床头备吸引器。5.注意保暖,出血期禁用热水袋,以免加重休克。
6.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特别是使用垂体后叶素。观察有无腹泻、腹痛、心悸等不良反应,严防外渗。
7.行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时,应备好抢救物品、药品,并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及观察。
8.做好心理护理,出血期安慰病人,消除恐惧、紧张情绪。【健康教育】
1.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预防、治疗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
2.指导病人合理饮食避免再出血,应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的规律,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饮料等。
3.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戒烟酒,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学会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 出现呕血或黑便时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活动;呕吐时取侧卧位以免误吸;立即送医院治疗。慢性病者应定期门诊随访。
肝硬化
【观察要点】
1.肝性脑病先兆表现,如情绪、性格、行为等改变。2.出血倾向:如呕血、黑便、皮下出血等。
3.观察利尿剂使用效果,保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观察尿量,监测腹围体重。【护理措施】
1.肝功能代偿期不能重体力劳动;失代偿期应减少活动、睡眠充足;感染或出血时,卧床休息。
2.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低脂、低盐软食,避免粗糙食物,肝功能明显减退或有肝性脑病先兆应给予低蛋白质饮食,腹水严重者,应严格限制水、纳摄入、给予低纳或低盐饮食,水<1000ml/d。
3.静脉或肌肉注射时,注意速度要慢,拔针后按压3分钟,防止皮下出血;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口服药应研碎服用,行口腔护理等操作应动作轻柔,以免引起出血。
4.记录尿量,控制入量。【健康教育】
1.病程长、症状复杂多变,常有悲观情绪。应经常与病人交谈,指导有关保健知识,教会病人如何自我护理。
2.出院时指导病人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有节制,防止便秘及增加腹压,避免应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定期检查B超、电解质。
肝性脑病
【观察要点】
1.观察肝性脑病的先兆症状,如扑翼样震颤,性格改变,情绪反常,精神萎靡,睡眠失调等。
2.观察有无出血、黄疸、腹水、肝臭等原发病的情况。【护理措施】
1.烦躁者加用拦床架,去除假牙、发卡,修剪指甲,加强安全防护,防止意外损伤,昏迷期按昏迷病人处理。
2.加强饮食护理,危重期禁用蛋白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供给足够热量和足够维生素,清醒后逐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开始20g以下,以后每3-5天增加10g,并不断调整,病人完全恢复后每天每千克体重可摄入0.8-1.0g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佳(如豆制品),病情稳定后可适量摄入乳制品,肉类蛋白质应尽量少摄入。限制钠盐输入,每日2g左右。
3.清洁肠道,减少产氨,出血时使用生理盐水洗胃,低压灌肠,忌用肥皂水灌肠,宜用乳果糖80ml,加生理盐水200ml灌肠,改变肠道的pH值,必要时一天多次反复灌肠处理。
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及感染,忌用热水袋。5.有腹水时按肝硬化腹水病人护理常规。【健康教育】
1.做好危重病人家属及清醒后病人的心理护理,讲解控制蛋白质饮食与肝性脑病的关系,让他们了解治疗饮食的重要性。
2.及时介绍病因与诱发因素,应合理饮食,不能滥用损肝药,保持大便通畅,每日2-3次软便。避免各种感染,戒烟酒,防止复发。
病毒性肝炎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厌食、厌油、恶心、呕吐、便秘、腹泻。2.皮肤及巩膜 黄染、瘀斑、尿色、蜘蛛痣、肝掌、黄疸迅速加深。3.疼痛:肝区叩痛、压痛。
4.重型肝炎病人 有无明显的出血倾向(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点、黑便);腹水;尿色、尿量。肝昏迷前驱症状,如有无意识错乱,行为异常,烦躁等。
5.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对病人心理状态的了解。【护理措施】
1.按感染性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①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脂、适量蛋白质,保证足够热量、禁酒。③排便的护理:多吃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④皮肤护理:观察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完整。
2.症状护理
(1)恶心、呕吐:①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心理刺激。②协助病人采取坐位,如病情不允许,可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边,避免呕吐物误呛入呼吸道;呕吐后做好洗漱工作,保持舒适。③呕吐频繁者可暂时禁食,予静脉补液及补充营养。④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及有无因呕吐引起的水、电解质失衡。
(2)黄疸、瘙痒:①保持皮肤完整性:每天可用温水清洗或擦洗;选择清洁、柔软、吸水性强的布制衣裤,减轻皮肤瘙痒;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②合理饮食,卧床休息,戒烟酒。
(3)发热:①降低体温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②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尽量减少病人的不适。③足够的热量和水分,以保持体液平衡。④定时测体温,了解发热的原因、诱因及发热的伴随症状。⑤观察有无因体液丧失而出现的低血容量症状,特别是药物降温后,病人大量出汗,易发生虚脱。⑥给予安慰,解除病人的顾虑,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4)意识障碍:①保持安静的环境,病室温、湿度适宜。②体位: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卧位。颅内压增高者宜取头高脚低位,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③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氧疗以防脑缺氧。④加强病情的动态观察:定时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对光反射、危重病人应设专人护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⑤加强基础护理:皮肤、口腔、排便排尿护理。⑥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⑦注意病人安全,使用安全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药物治疗的护理
(1)药物知识:干扰素通过作用于细胞表面产生抗病毒蛋白质,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干扰素应冷藏保存。
(2)用药观察:①观察疗效的持久性和复发率。②不良反应:ALT反跳、发热、低血压、全身不适、恶心、腹泻、肿痛、乏力等,初期可有流感样症状、暂时性脱发、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等。③血管状况的评估与护理:观察局部有无外渗及红肿等静脉炎的发生。
(3)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如出现高热、黄疸等应暂时停止使用。
4、心理护理 多与病人交谈疾病的治疗情况及愈合、预后,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教育】
1.急性肝炎 多为甲型、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手、水和食物这三种方式,生活中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食贝壳类要煮熟吃,不能生吃。
2.慢性肝炎 主要为乙型、丙型肝炎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随访病情,坚持按医嘱用药。应避免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饮酒、精神刺激等因素,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也增加肝脏负担。
3.随诊 一旦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不适等症状加重,应到医院就诊。
急性细菌性痢疾
【观察要点】
1.腹泻的次数、性状、颜色、气味,有无里急后重。呕吐物的性状、颜色。2.腹痛性质,持续时间。
3.全身情况 有无口干、舌燥、眼眶下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生命体征:T、P、R、BP。
【护理措施】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饮食由半流渐过度到软食以高热量、易消化、清淡流质,忌牛奶,恢复期易予以少渣、软饭。
2.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培养三次阴性。
3.急性期卧床休息,呕吐后协助洗漱。肛门及肛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擦洗并用凡士林涂抹肛门。
4.报感染性疾病卡。【健康教育】 不暴饮暴食。不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不进食未经合格烹调制作的食物。饭前、便前、便后要洗手。
高热
【观察要点】
1.热型及伴随症状,有无寒战、黄疸、皮疹、皮肤黏膜出血等体征的出现。2.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
3.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的疗效。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4.皮肤黏膜、口腔状况。睡眠、饮食、大小便。精神、心理状态。【护理措施】
1.休息 高热时绝对卧床休息,烦躁惊厥者应用护栏。
2.饮食 宜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进食,多补充水分,促进血液循环、皮肤与肾脏的排泄。
3.检测 定时测生命体征、白细胞计数、尿常规,有无发热、热型变化、感染表现,培养的标本,采集时间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抗生素停用5天后。
4.降温护理 体温在39。C以上者,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年老体弱者不宜连续使用退烧药,以防出汗过多导致虚脱;熟悉退烧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剂量,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降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
5.口腔护理 根据口腔PH及黏膜状况,选择合适的漱口液。5.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注意全身皮肤的清洁。【健康教育】
鼓励病人多喝水。衣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注意个人卫生。
流行性出血热
【观察要点】
1.发热 热型以稽留热和驰张热多见。
2.全身中毒症状 表现为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毛细血管损害表现:三红(面、颈、胸部位潮红),皮肤黏膜出血(瘀斑、鼻出血、便血)。
3.胃肠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肾脏损害:蛋白尿和管型。低血压休克表现:尿量减少,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
【护理措施】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昆虫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
2.高热时给予冷敷,不宜乙醇擦浴,防止加重出血。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皮肤及口腔清洁。
3.发热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少尿期给予低脂、低蛋白、低钾食物,多尿期要多饮水,增加蛋白质和钾的摄入。
【健康教育】
1.防鼠、灭鼠,应用药物、机械等方法灭鼠。
2.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防止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食品。
1 护理人员素质要求
①接受过传染病护理的专科培训具有国家承认的相应学历。②健康的身心:负责传染病的护士应配合并参加各种医疗卫生服务, 如:对传染病的筛选、预防接种等。③护士必须有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经验, 还应了解各种传染病发生、发展及传播规律, 而且应对疾病流行保持高度敏感性,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预防疾病蔓延。还需不断更新知识, 了解传染病流行预防护理最新信息。④敏锐的观察力及护理评估能力。护理人员通过视、触、叩、听及各种诊断仪器等方式了解服务对象身心情况。以正确判断其健康问题, 提供所需的护理服务。⑤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服务态度。护士必须对工作热忱, 有同情心, 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 一视同仁, 有爱心、耐心、责任心, 不歧视传染病患者, 并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 专科护理技术性强
传染病属于专科护理:①传染病隔离及消毒, 防止疾病扩散及交叉感染;②做好各种传染病的标本采集, 并及时送检, 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③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④做好病情的观察, 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治疗及护理效果, 有无并发症等。
3 常见传染病护理常规
3.1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①甲、戊型肝炎按消化道隔离, 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有条件时, 按病原学分型分室收治;②患者使用的食具, 大小便器和排泄物, 均按规定消毒。接触乙、丙、丁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要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③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精神、食欲及疲乏程度, 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的颜色;黄疸消退情况;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 消化道有无出血等;④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需卧床休息, 慢性肝炎注意劳逸结合, 要避免过度劳累;⑤合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 适当补充维生素;⑥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瘀血瘀斑等早期出血征象, 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注意观察尿量, 准确记录出入量, 定期测量腹围、体重。保持室内清洁, 定时通风, 重症患者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定期消毒, 加强口腔护理, 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3.2 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
①一般护理:尽量安排住单人房间, 室内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 根据病情给予适合的体位, 加床栏, 防止坠床。②饮食根据病情发展阶段而调整, 发热期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低血压休克不能进食可给予静脉营养, 少尿期限制蛋白质饮食, 给予低钾、低盐饮食, 多尿期的后期酌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注意补充含钾的食物;恢复期应少量多餐, 给予高营养饮食。③发热期护理:绝对卧床休息, 禁忌搬动, 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 发热末期要注意血压、脉搏、尿量情况, 及时送检尿标本, 发热时可于体表大血管处进行冷敷, 不宜用酒精擦浴, 协助患者洗漱, 保持皮肤、五官的清洁。④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注意保暖, 室温保持在20℃左右, 可加盖棉被, 毛毯等, 严密观察并记录脉搏、血压、意识状态、皮肤温度及24 h出入量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以利于快速补充血容量和静脉用药。⑤少尿期护理;严密观察尿量,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严格限制液体摄入量, 一般应限制钠盐及钾盐。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早发现并发症。导泻患者应注意大便次数、量、性质, 并准确记录。有消化道出血禁用导泻疗法, 协助患者做好床上排尿、排便护理。遵医嘱正确使用利尿剂, 观察并记录利尿效果。⑥出血倾向时护理:密切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尿血、便血、呕血、咯血。如出现剧烈头痛、视力迷糊、血压增高应考虑有颅内出血。进行注射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注射后针眼部位压迫时间延长, 以防出血和血肿。
3.3 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关键词:传染科 感染 护理 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34-02
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症状的危险度主要受人群中的血液性传染疾病的流行率的影响,尤其传染科病房护理人员在护理行为中更容易发生职业感染。为了探讨传染科护理行为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相应的处理对策,为临床提供预防措施,使该类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得到充分保证[1]。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院传染科发生护理感染的护理人员病例资料27例,通过针对性研究,对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应的预防及处理对策进行总结。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间我院传染科发生护理感染的病例资料,本组共27例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2.5岁;护理年龄1~22年。
1.2 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院传染科发生护理感染的护理人员病例资料27例,对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应的预防及处理对策进行总结。所有患者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确诊后,并给予相应的临床治疗。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根据病情,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药品。
2.根据病情给予监测护理。
3.持续心电监测,定时观察记录神志、瞳孔、面色、心律及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气道湿化和适当吸氧,持续监测氧饱和度。对人工气道病人,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
5.留置导尿,维持各引流管通畅,准确记录24h出人量。
6.根据医嘱确定饮食种类、方式。
7.熟悉病情做好基础、生活及心理护理。
8.建立、保留静脉通道,备齐急救物品、药品。
9.及时留送检验标本。
10.严密观察病情,认真做好记录。病情如有变化,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11.根据病情确定各种监测仪报警上下限。
12.对使用呼吸机病人,严密观察记录各种参数,发现报警,及时处理。
13.按医嘱设定电脑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参数,根据病情需要作及时调整。
2012上半年传染科护理组围绕医院护理部总体工作目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方面:
1.根据《湖南省关于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案》和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2012年)》的要求,拟定适合本科室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完善优质护理细节管理工作。
2.目前,我科已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今年上半年优质护理服务住院病人为550人次。并尝试将护士工作站前移到病房,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的治疗护理及生活需求。
3.为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我科积极创造条件,配备微波炉、老花镜、电吹风、轮椅、雨伞等便民措施,保证每个病室都配有坐便椅,安装纱窗,添置两台晾衣架,保证病人有张舒适的床,一个安静的休养环境。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变,方便病友的衣食住行,从而推进优质护理,并开展护理延伸服务,包括病人出院电话随访等,深化优质护理。
4.为加强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促进优质工程的顺利进行,科室增加温馨提示,配备了健康教育报架,供病人随时查阅,组织护患沟通的ppt授课,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水平,从细微之处体现对患者的关爱。
5.护士长检查督促各护理组长优质护理的落实情况,护士长不定期不定时去病房检查,从查现场、查病人、查护理记录、查温馨提示牌、查规范等各方面全方位督导改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6.将科室优质护理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积极与其他科室交流学习。上半年共发放优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74份,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4%。
二、护理管理方面:
1.配合护理部开展庆祝“5.12”护士节系列活动:评选出医院优秀护士易玉英,选派优质情景剧《优质护理,感动服务》及双簧《傻子卖鸡蛋》参加“5.12”护士节晚会,获得好评。
2.护士长积极借鉴其他护理管理者的先进经验,结合护理管理培训班所学 1
知识,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弹性排班,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力。
3.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护理质量,使工作有条理、有次序,在科室全面推行9S管理,21:30准时熄灯,开源节流,护士奖金增幅明显。
4.每月常规召开全科护士会议,及时传达护理部文件精神,反馈上月工作情况,布置当月工作重点。并给护理人员一个交流的平台,鼓励她们参与管理,为科室建设献言献策。
5.培养护士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床头交接班,及时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将专科护理做精。
6.落实仪器设备管理,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
7.每月全科护理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严格垃圾分类,规范消毒隔离管理。已完成科内棉絮阳光暴晒的消毒工作及传染科护理人员健康体检工作。
三、护理质量控制:
1.每月由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进行全科护理质量检查,按护理质量分析评价标准,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反馈、整改和评价,并由护士长向护理部做好上报工作。科室拟定奖惩制度,由护士长将每月检查结果汇总,导入绩效考核,与效益工资挂钩。
2.护士长坚持贴近临床,一日五查主动深入病房,尤其是下班前重点检查各班职责落实、优质护理开展情况、护理安全隐患,注重卧床重危病人的管理,并按规范和实际情况详细记录。每周一晨会,护士长对上周工作总结,布置本周工作任务。
3.坚持每月召开护理月质量分析会,从护理部查房、护士长督查、满意率测评、护患沟通会等方面对全科护理质量存在问题进行汇总,进行分析,寻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完善和调整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4.护理质量达标情况:基础护理合格率95%;一级护理合格率95%;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病房管理合格率95%。
四.护理安全:
1.坚持护士长每周晚夜班及节假日查岗,以保证护理安全。制定《传染科重点药物观察制度》及《传染科安全用药管理制度》,杜绝重点高危操作环节的安全隐患。
2.认真落实护理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每月组织讨论,客观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分析讨论,并将典型案例进行现场报告,警示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3.护理安全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①落实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的制度。
②落实跌倒、坠床报告制度与措施。
③落实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4.对未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继续实行专人带教。
五、护理队伍建设:
1.每月对五年内的护士进行操作培训和考核,将护理部各项护理操作技术项目所拍摄成的录像,供全科护士观看、学习,激发年轻护士努力学习、开拓进取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理论和操作水平。
2.按照年初制定的三基培训计划,上半年对全科护理人员分别组织了2次护理理论考试,共计23人次参加,合格率达100%。
3.科室鲍文娣、彭珍在护理部组织的考核中,屡获佳绩。为充分挖掘潜力,增加工作热情,评选一名最佳进修生丁艳,奖励一百元。
4.上半年护士长共外出学习培训两次,积极授课,言传身教,并把先进的管理理念推广。已圆满完成年初工作计划制定的科内授课安排:
1月鲍文娣讲授《肝硬化的护理》
2月丁艳讲授《心力衰竭的护理》
3月田芬讲授《常用消毒隔离知识》
4月唐杨讲授《动脉血气分析技术》
5月彭珍讲授《肝硬化腹水的护理》
6月吴丽讲授《护理职业形象塑造及护患沟通的技巧》
讲课稿内容新颖,采取ppt形式,生动具体、内容丰富,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5.按照年初制定的护理导师安排及要求,由科内业务技术精湛的易玉英组长进行护理查体示范,人人考核过关,将专科护理做精,带动科室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
六、实习带教工作:
1.上半年共接收本科及大、中专院校护理实习生近百名,并分别进行了入科教育:介绍病室管理的基本内容、病室环境、规章制度及教学目标等。
2.经常关心和了解实习护士的思想状态、工作表现、服务态度、组织纪律及日常生活、学习情况,并听取其他老师及病友的反映,及时反馈整改,使实习护士能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
3.在技术操作上要具体指导,严格训练,要求操作正规准确。凡护生参加的各项操作,带教老师应带领护生进行操作前讨论,明确操作的步骤、方法以及有关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时放手不放眼,操作完毕要进行小结和追踪观察,使护生了解和掌握病人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
4.实施理论授课与教学查房,及时反馈效果并记录,理论授课每周1次,教学查房每月1次。科内护士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轮流授课,精心准备、逐步分析讲解;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图文并茂、授听互动,使学生对专科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易掌握。上半年共批改护生的护理病历、个案护理分析8例。
下半年工作愿景:
1.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强化基础护理和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2.按医院护理部部署要求,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规范管理,认真梳理,寻找差距,立即行动,改进完善。按照PDCA管理方法,重视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积极筹备迎检相关事宜。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加强对重点环节管理。在全科组织学习解读最新《临床护理实践》。
3.按照卫生部护理岗位管理要求,分层次培训护理人员,尤其是年轻护理人员,以提升护士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护理团队的工作能力。
4.继续开展各种形式护理查房,提高专业水平。护士长应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学识能力,护理导师须切实履职,指导和帮助低年资护士处理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传染科临床护理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
5.护士长应注重管理的人性化、制度化、科学化,善于授权,鼓励创新,给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护士一个理想的平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护士长巧用激励机制,凝聚护理团队精神,打造高素质的护理团队。
传染科护理组
泄泻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病位在脾胃,婴儿腹泻可参照本病护理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一)喂养史,卫生习惯。
(二)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
(三)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四)辨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证。二、一般护理
(一)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大便培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
(三)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用清水洗净、擦干。
(四)中药灌肠法,配取相应的中药汤剂,药物温度控制在36℃-37℃之间,药量按2ml/kg一次保留灌肠。
(五)敷贴疗法,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糊状药饼,根据患儿证型取一人份,放置于患儿脐部,外以医用胶贴固定,每次贴敷6-8小时,每日一次。
(六)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2.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
3.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囟门凹陷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饮食护理
(一)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
(二)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三)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四)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
(五)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饮,少量多餐。
(六)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脾胃负担。
四、情志护理
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五、给药护理
(一)中药汤剂宜温服。
(二)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
六、临证(症)施护
(一)风寒泄泻证,避免冷风,注意保暖,忌食生冷瓜果。
(二)湿热泄泻证,本证变化较快,要密切观察大便的性状和次数,注意患儿的神志表情,四肢温湿度,口渴饮水和小便情况,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师。
(三)伤食泄泻证,严格控制饮食,发病后禁食12-24小时,禁食油腻和生冷瓜果。
(四)寒湿泄泻证,注意腹部保暖,或用艾条神厥以温中散寒
(五)脾虚泄泻证,加强饮食护理,可食稀饭烂面,少进荤食,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不宜过饱;注意腹部保暖。
七、并发症的护理变证
(一)伤阴证:喂药宜少量频服,防止呕吐。
(二)伤阳证
1.重点观察全身情况,如: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及温湿度、脉象、血压等。并注意小便情况,记录尿量。
2.见有虚脱证候,要注意安静,保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八、健康指导
(一)注意乳儿饮食及餐具卫生,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
(二)推荐适宜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再夏季断奶。
(三)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腹部受凉。
肺炎喘嗽病护理常规
肺炎喘嗽是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病位在肺。小儿肺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科参照本病护理。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表现。
一、护理评估
(一)发热、咳嗽、精神等状况。
(二)X线、血常规等检查。
(三)有无鼻煽、发绀、三凹征。
(四)辨证:风热犯肺证、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正虚邪恶证。二、一般护理
(一)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变换体位。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怕背部,促使痰液排除。
(四)咳嗽气促,或痰多难咯者,可给予雾化吸入疗法。
(五)口服中药困难者可选择中药灌肠法,根据不同证型,配取相应的中药液体(辨证汤剂)。
(六)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呼吸、咳嗽、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
2.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140次/分或间歇脉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饮食护理
(一)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发热患儿可适度多饮水。
(二)阴虚肺热者,可给予牛奶、鸡蛋、瘦肉、鱼类及蔬菜。
(三)脾虚大便稀溏时,可用山药、红枣等温补食物。
(四)肺虚不足者,可食梨汁、橘子汁以助养肺生津止渴。
四、情志护理
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
五、给药护理
中药宜温服或频服,药后可给予热粥、热汤以助药性,微汗而出。
六、临证(症)施护
(一)风热犯肺证,患儿须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受凉,药后注意出汗和体温升降情况以及神志、呼吸、脉象,及时做好记录;凡体温超过39℃者,立即采取降温措施,预防惊厥发生。
(二)痰热闭肺证:患儿宜高枕静卧,不得随便变换体位,严重喘憋应立即吸氧,并向医生汇报,每隔三十到六十分钟测量生命体征,做好记录及抢救准备;喉间痰多,呼吸困难者,加强祛痰措施。
(三)毒热闭肺证: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巡视或安排专人守候,重点观察高热、惊厥、呼吸、腹胀情况,做好记录。
(四)正虚邪恶证(肺脾气虚证与阴虚肺热证):对肺炎病灶不易吸收的患儿,在医生指导下,背部肺俞穴拔火罐。
七、并发症的护理
(一)心阳虚衰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发热患儿多饮水。2.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内陷厥阴
保持安静,经常变换体位。随时巡视,观察病情变化。
八、健康指导
(一)冬春季节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疾病。
(二)指导患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所注意的事项。
(三)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患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偏食,保持大便通畅。
小儿哮喘病护理常规
小儿哮喘多因体质不足,痰伏于肺,或素有夙根,每遇气候变化,饮食改变或接触花粉、异物、气味而诱发。常有喷嚏、流鼻水、鼻痒、喉痒、咳嗽等先兆症状;有刺激性咳嗽及白色泡沫痰,多次屡发的呼吸困难,伴喘鸣音以夜间为重;哮喘发作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出汗、青紫、面色苍白,甚至神志不清。
一、护理评估
(一)发热、咳嗽、精神等状况。
(二)X线、血常规等检查。
(三)辨证:寒喘证、热喘证、寒热夹杂证、虚喘证。二、一般护理
(一)观察患者的诱发因素,如接触烟气、油味、花粉等,寻找过敏原,加强预防措施。
(二)观察患儿咳嗽气喘轻重、痰液性质、颜色、排吐难易以及发热、畏寒、胸闷、便秘等症状,做好记录。
(三)发作严重,出现喘促汗出、肢冷、脉细等虚脱现象,应立即吸氧,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四)哮喘发作时避免精神刺激,防止哭闹过度加强病情。
(五)呼吸困难者,采取间断吸氧,或肛塞喘立平药栓,洋金华雾化吸入。
(六)给以清淡低盐饮食,严禁过敏原食物。
(七)哮喘发作时,可配针灸、耳亚、拔火罐,以控制症状。
(八)观察患儿的面色、神志、痰液性质,做好护理记录
三、饮食护理
(一)注意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蛋、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
(二)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酸甜及鱼虾等海鲜食物。
四、情志护理
家长应积极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关心体贴,使之情绪稳定,精神愉快。
五、给药护理
(一)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
(二)服药后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六、临证(症)施护
(一)寒喘证,应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被咳嗽气喘,汗后及时擦干,在温暖环境更换衣物。
(二)热喘证,注意心率脉象变化;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夏季炎热,室内采取降温措施;痰粘厚不易吐出,及时服化痰药物,以促进排痰。
(三)寒热夹杂证,参照寒喘证,热喘证护理。
(四)虚喘证,多晒日光,增加活动量,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七、并发症的护理
(一)肺气虚弱
1.进行适当的锻炼和户外活动,多接粗新鲜空气和阳光。2.避免吸入烟尘和刺激性气体。
(二)脾气虚弱
1.避免受凉,防止感冒。
2饮食起居有节制,勿食过咸及生冷之品。
八、健康指导
(一)居室内禁放花、草、地毯等。
(二)忌食诱发患者哮喘的食物,如鱼虾等。
(三)避免刺激气体、烟雾、灰尘和油烟等、(四)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
(五)避免受凉及上呼吸道感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护士共12名, 30岁~45岁3名, 20岁~30岁8名, 20岁以下1名;本科学历6名, 大专5名, 中专1名;副主任护师2名, 主管护师2名, 护师2名, 护士6名;工作时间15年以上2名, 10年~15年2名、5年~10年3名、5年以下5名;已婚已育7名, 已婚未育2名, 未婚3名。在护理部的指导下, 护士长组织了为期1年的共情护理培训。
1.2 方法
(1) 采用头脑风暴法 (又称智力激励法或自由思考法) 激起护士对共情护理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运用循证方法查找相关知识, 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再通过护士、护士之间以及护士、患者之间进行现场情景模拟训练, 或与患者互换角色, 听取患者讲述自己内心感受, 不断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 (2) 护士培训前后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 IRI-C) (台湾修订版) 》进行问卷调查, 共22个条目, 4个维度, 即观点采择、想象力、共情性关怀和个人痛苦。各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 由“不恰当”至“很恰当”分别赋0~4分, 反向题则相反计分, 总分越高说明共情能力越强。
1.3 主要应用场景
1.3.1 住院当日的共情护理
每天上班时护士之间进行仪表互查, 要求每位护士的仪表应端庄整洁。当患者入院时, 接诊护士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优雅的举止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为患者介绍病房环境、护士、医生等基本情况, 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及相关人员, 减少陌生感, 消除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
1.3.2 住院过程中的共情护理
(1) 摆脱以护理操作为中心, 而把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 提高观察能力。如患者焦急的眼神、无奈的叹息、欲言又止的表情等, 都可反映患者的感受的细节。护士应通过观察这些细微的非语言行为, 及时采取有效沟通方式, 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入院后第一次给患者做健康宣教时, 更多地考虑患者的状态, 如果患者情况好, 可先简单介绍现阶段的注意事项, 以及一些隔离措施使用的目的, 尽量减少因为护士戴手套操作等隔离措施加重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患者病情较重时以不打扰患者休息为原则, 多介绍一些治疗效果的病例, 增强患者的信心。认真倾听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对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地给予解答。 (2) 专业性地触摸是人际沟通时比较亲密的动作, 护士应适当应用。如当患者有忧伤、害怕等情绪时, 适当触摸可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怀。传染科患者具有传染性, 患者会有被人嫌弃的感觉, 我们可以给予患者一些专业性的触摸, 让患者有被理解接受的安全感, 同时能减轻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 (3) 做好换位思考。在与患者沟通时, 不要先入为主, 学会换位思考, 以如果我是患者的角度来感受其经历, 感受其悲伤、快乐、愤怒。护士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审视护理工作表现、态度及行为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进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态度, 提高护理质量。
1.3.3 出院随访的共情
有一种语言是世界通用的, 那就是微笑[3]。护士的微笑能传达待人真诚、关心理解、善良友好的讯息, 容易让对方在交流中自然放松、缩短距离, 产生共情和同感, 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传染病多数为慢性病, 长期疾病的折磨, 经济的压力, 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 让患者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通过创建相关QQ群等形式, 如肝友QQ群, 让患者出院后有渠道进行患者之间的沟通, 以及患者与护士之间的沟通, 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共情是一种具有动力特征的情感力量, 能激发内化的道德原则变成实际行动[4]。作为一名传染科护士, 每天所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传染病患者, 而疾病发生涉及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 对于患者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 不能要求每位护士都有亲身的经历, 但护士可以通过学习培训而体察到这些感受。这样, 就能提高对患者处境的同情和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从而充分发扬医学人文精神的宽容、理解、尊重、同情、公正、自主等原则, 使医学真正成为一门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充分发挥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职业优势, 使共情护理的运用成为患者身心康复的增强剂。
3.2 共情是一种态度, 更是一种能力, 作为态度, 其表现为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尊重;作为能力, 其表现为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 并把这种理解、关切、温暖与尊重的感情表达出来。Alligood认为治疗性的共情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能力, 本文通过共情护理培训, 能明显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 并能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减轻对护理工作的厌倦感。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共情护理能力培训在传染科的应用。方法 采用头脑风暴法及循证理论进行理论知识学习, 运用情景再现培训护士在实际工作时的共情能力, 培训前后采用人际反应指针 (IRI-C) 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培训后护士共情能力问卷总得分明显提高, 显示护士的共情能力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结论 共情护理能力通过培训是可以提高的, 也是临床护士应该掌握的一门技术。
关键词:共情护理,培训,传染科,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孟潮译.当事人中心治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9-29.
[2]邱玉芳, 杨辉, 宋丽萍.护士共情能力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7, 21 (7) :1890-1892.
[3]蒋晓华, 何平, 李俊蕾.对有焦虑情绪的地震伤员实施共情护理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8) :107-108.
【关键词】传染病;护理;护理道德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38-02
一引言
护理道德是指医护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医疗护理时应遵守的社会关系行为准则。一般而言,传染病因具有传染性,会导致护理工作更具威胁性且病人心理状态更加恶劣。因此,这就要求传染病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护理道德,能够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并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帮助病人早日痊愈。因此,护理道德的优劣对传染病护理的意义重大。
二护理道德对消毒隔离所起的作用
护理道德对消毒隔离所起到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传染病会使得患者成为传染源,所以任何一位传染病患者对其他人的健康都存在威胁。而传染医院或者传染科更是聚集着不同类型的传染病患者,加大了疾病传染的危险性。因此,日常工作中,为防止传染疾病大幅度蔓延,传染病护理人必须依据标准配制相应浓度的消毒液,并按时更换消毒液,此外还需及时处理不可循环利用的医疗用品;为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传染病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中及时清洁双手;为确保医疗器械的无菌性,医护人员必须保证各项医疗操作的规范性,无论是否被监督都能保证工作质量,从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可见,传染病护理工作十分繁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难以估计的后果。而高水平的护理道德能够让护理人员尽职尽责,保证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从而维护人们的健康;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能够让传染病护理人员懂得如何控制疾病传染,帮助病人康复,保护敏感人群,以防治结合的形式促使社会安定。且只有护理人员具备高水平的护理道德,其专业知识才能发挥相应作用。
三护理道德对患者心理所起的作用
传染病患者因为疾病的特殊性,因而除去身体的折磨,他们还承受巨大的心里压力。传染病患者通常内心焦虑且空虚,担心自己会遭到他人异样目光或者嘲讽,也担心自己无法同亲人接触,更担心自己会因为失去自由。传染病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同病人接触最为密切,其护理道德会对患者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患者的情绪很容易因为护理人员的态度而发生变化,例如若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态度亲切、仪表庄重,患者就会因此产生安全感,信任医生和护理人员,配合治疗疾病;反之,患者就会因为护理人员态度恶劣,服务生硬而情绪败坏,心理负担增大,从而不利于疾病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应该遵守护理道德在工作中能够做到设身处地,理解患者内心承受痛苦和压力,关爱患者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同时,传染病护理人员还需明白不同的病患在治疗过程中其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因而在為病人服务时需要注意病人心理特征,为其提供针对性服务,通过鼓励、欺负、温馨疏导等方式让病患持有良好的就医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由此可得知,医护人员的护理道德能够直接影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四护理道德对护理工作所起的作用
现阶段,医学模式以及医疗服务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能够更好地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其中,护理工作也在这一发展形式中成为了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区域。如今,人们随着经济的繁荣,医疗技术的发展,对身体健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使得护理工作涵盖的范围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包括基本的护理工作还包括保护生命、疾病预防、促进健康等方面的工作。因此,护理人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形式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准,还需要具备相应护理道德,这样才能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以及社会健康。特别是传染病护理人员,他们所工作的区域比较特殊,其工作的优劣对传染病的控制以及社会健康影响重大。而且,传染病护理人员一直直接接触传染病患者,这导致他们受感染的机率会高于普通人员。因此,传染病护理人员在爱岗敬业的同时还必须有为工作献出生命的觉悟。所以,传染病护理人员必须拥有高水平的护理道德,懂得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将为职业献身的理念作为核心思想,如此才能够自居遵守操作规范,同时加强思想品质和自身修养的建设,提高交流能力,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让病人以健康的心态参与治疗,使其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