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2024-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精选5篇)

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篇1

——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在喜迎党的九十周年生日之际,张家界易程天下环保客运有限公司党总支被湖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近年来,环保客运公司党总支在各级各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公司党总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企业党建的实际,以创新思维探索新途径,组织引领企业党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公司经营生产,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突出企业党建实际,抓素质基础。

1、用良好机制激励企业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党员意识。针对企业党员流动性相对大,存在“隐形”党员等特点,通过探索和努力,找到一套可行的机制与办法,使公司党员愿意公开亮化身份,积极主动参加党组织活动,勇于担当,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一是在招聘员工时对党员实行优先录用;二是对党员管理实行动态维护;三是对党员实行各种方式的特别关怀与措施;四是党员实行挂牌上岗;五是参加各种党建活动实行补偿保障机制;六是注重培养党员责任感、使命感。

2、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公司党员的素质建设。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思想动员,完善学习制度。一是加强领导模范带头,在每次总经理例会时,都要预留一部分时间集中学习新的政策和经典著作等,做到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常抓“三会一课”制

1度,抓党员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三是建设“线上线下”两个学习阵地,大力拓展学习的平台;四是围绕生产需要,加强员工内部培训;五是利用各类培训学习机会外派员工进行学习培训。

(二)、用心关爱员工,抓保障基础。

公司党总支历来注重抓保障来稳定“人心“,通过开展一系列关爱员工行动,让员工意识到党组织是核心,是大家贴心的服务者。一切党建工作都是与员工紧密结合,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主要采取一是实施“两学、两带”促“两帮”,满足员工需求;二是充分发挥兼职政工员桥梁纽带作用;三是扎扎实实做实事,实行内部帮扶制度和具体行动温暖员工,关爱员工。

(三)、以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服务生产,抓工作基础。

除了认真完成落实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等创先争优的规定动作外,党总支创新方式,结合公司实际积极开展企业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开展了:一是全面开展优质服务车、岗、站场示范性评比活动;二是开展“对照优质服务示范人员找差距”活动;三是全线推行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工作方法;四是开展“啄木鸟计划”活动;五是认真 做好党团服务小组建设。

(四)、塑造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抓企业形象基础。公司党建工作着力宣传,抓企业形象基础,通过狠抓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搞好渗透结合,形成合力。以党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繁荣带动党建工作发展。一是恨抓内刊《环保快车》建设,强化对内对外宣传;二是建设诚信务实的企业文化氛围。

面对荣誉,环保客运公司深知任重而道远,将继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通过抓企业党建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主要目的,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篇2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9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跃居全世界第二位, 经济实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改善。从中共中央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之前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党和人民都很好的完成了计划内要完成的任务, 每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都很好地反映了当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明确了当时最需要实现的目标。最近党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使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从党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进一步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同时要求扩大内需, 实现由原来的投资、出口带动经济发展转变到由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发展。在这个经济发展的转变中, 扩大内需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学者对于扩大内需这方面的问题近几年有着丰富的研究:国内学者孟好和吴丽红 (2010) 认为要扩大内需, 要从消费的角度来认识, 将中国的消费分为高、中和低三个不同收入水平类型, 根据各个阶层的实际情况分析, 认为短期考虑扩大内需的重点应放在扩大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上;而长期目标则放在提高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 并确保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合理分配。学者郑喆 (2010) 认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内需不足, 同时提出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传统、社会保障覆盖率和水平较低以及城镇就业形式严峻, 并针对需求不足的原因提出刺激消费来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

二、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及路径分析

(一) 扩大内需的必要性

通过对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学习,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国家扩大内需面临的问题、正确的途径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十二五”规划的思想指导下, 我们知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方法, 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就是要把原来的由“出口”、“投资”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成为由“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协调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这种转变方式增加了一个重要因素, 即“消费”, 因此消费就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环节。如果能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 那么就能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变, 从而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所以, 扩大内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但是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却远远赶不上发达国家, 甚至在“金砖四国”中, 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也不及其他三国。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 目前发达国家居民消费率在60%以上, 美国更是高达80%, 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57.5%, 全球平均为61.5%, 中国大概是在40%左右, 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平。正是因为中国的消费率处在一个偏低的水平, 再加上经济的发展需要消费的带动, 所以中国才需要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经济又快又好转变。

(二) 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

理解了扩大内需的真正原因, 我们才能更好的正视这个问题。扩大内需, 就是扩大国内居民消费, 扩大国民对于各种产品的需求量。人们对于各个产品的需求加起来也就是整个市场需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市场是由无数种商品交易构成, 而对于每一种商品而言, 它的需求数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可以用以下这个函数式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中Q为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I为消费者个人收入, T为消费者偏好, P为该商品的价格, Ps为该商品替代品的价格, Pc为互补品的价格, E为对价格的预期, Qu为买者的数量, C为其他因素。也就是说影响人们对市场各种产品的需求因素主要有:个人收入、商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偏好、预期等变量。如果居民个人收入增加, 那么居民就有更多的钱用来买东西, 对商品的需求量也自然会增加;假如商品的价格下降, 根据某一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价格越低, 需求量越高, 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同时, 若某一商品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降低, 那么消费者就会选择替代品和互补品, 从而导致了该商品的需求量下降;消费偏好也影响着商品的需求量, 如有的消费者在选择饮料的时候, 一部分消费者会偏爱可口可乐, 如果偏爱可口可乐的人越多, 那么可口可乐的需求量就大;如果消费者对未来的经济预期好, 也就是说比较乐观, 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消费, 从而使得某些商品的需求量上升。

(三) 扩大内需的路径分析

从这些影响变量中我们可以看出, 影响居民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个人收入, 我们可以从个人收入的角度, 来看看如何能扩大内需。按照中国居民收入的高低, 可以把中国消费者分为高级、中级和低级三个不同层次的消费阶层, 其中中级消费阶层的人数是最多的;高级和低级消费阶层虽然人少但是高级阶层的消费能力是最强的, 他们当中的人财富占有率是很高的;而低级消费阶层的人们往往是生活很贫困的, 由于收入水平很低, 他们很少消费。

根据各个消费阶层的收入水平不同,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扩大国内需求水平。

首先, 扩大中等收入消费者们的消费需求。中等收入人群在中国占得人口比重最高, 所以真正能够扩大内需的主力军就在中等收入群体, 由于中等收入群体庞大的人数基数和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的主要潜力责无旁贷的落在此类群体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 就是要挖掘这个群体的消费潜力, 除了原有的城市中等收入群体以外, 近几年大中城市里的外来打工人员和广大农村中有消费实力的农民, 都可以看作是中等收入阶层的潜在力量。企业和厂商应该多开发一些适合中等收入消费者的产品, 最大限度的满足这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其次, 提升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虽然高收入人群的总人数不多, 但是在扩大内需的时候, 我们还是要重视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因为高收入人群的财富占有率很高, 因此他们虽然占总消费人数的比例不高, 但对扩大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不可忽视。要扩大内需, 这部分群体需要在保持原有消费水平下, 缓和的提高消费水平。不应该对高收入消费者征收消费税, 这样会打击高收入人群的消费积极性。

最后, 对于低收入人群, 因为个人收入的有限, 因此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 主要是提高这部分人群的收入水平, 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 调整这部分人的收入合理分配, 收入有了保障和提高的前提下, 扩大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水平。还可以从扩大低收入人群对生活必须品的需求量为突破口, 以此扩大这类人群的消费需求。

三、扩大内需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 中国扩大内需存在的问题

第一, 居民预期收入不乐观。无论是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水平还是高等或者低等收入阶层消费水平, 前提条件是人们愿意消费。但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消费者不愿意消费, 这个原因可能是消费者对居民收入预期不好。一方面, 由于消费者对收入预期不稳定, 在面对下岗问题、应付退休养老制度改革、房价的一直攀升和子女教育费用等问题时, 很多消费者不敢消费、不愿意消费, 他们积攒资金的倾向比较大, 消费都比较谨慎。另一方面, 目前居民的收入来源多只能通过固定工资, 居民的直接投资渠道少, 证券市场尚不规范且风险较大, 导致居民储蓄仍以银行存款为主。大部分居民将收入更多的愿意存入银行, 而并不是去消费, 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需求的速度也相应较慢。这是扩大内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第二, 收入差距过大。根据居民收入水平不同分为高、中、低三个消费阶层说明,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还是显著存在的。其中高级和低级收入水平的差距也很明显, 说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从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可以看出, 现期收入差距过大, 也是导致消费需求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2009年, 中国基尼系数已达到0.47, 且呈继续扩大的趋势。这说明, 中国的收入分配已经进入了差距过大的区间, 社会上出现分配不公、贫富分化现象, 虽然还没有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 但差距的不断扩大成为扩大内需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使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由于高收入消费阶层的收入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 而平均消费倾向低, 这样必然带动全国居民的消费倾向的下降, 使消费需求不旺。

(二) 政策建议

第一, 增加居民收入, 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通过收入分配的结构性调整和更大范围内的再分配, 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加大投入, 强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做到应保尽保;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收入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 企业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机制。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 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征管等措施, 缩小收入差距, 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

第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 要扩大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尤其是要加大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 早日建立起全社会人员参加的社会保障体系, 使中国居民“生有所依、病有所治、老有所养”, 使中国不论城镇还是农村居民的生活都能得到切实保障。其次, 应在医疗保险、人身保险、失业救济等方面增加扶持力度,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有利于居民解除后顾之忧, 对自己未来的消费支出有稳定的预期, 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促进居民消费的稳定增长。伴随经济环境的变化,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由治理通货膨胀转向刺激需求、调整结构、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 支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内需的扩大。而扩大内需需要投资与消费双拉动, 但是, 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对拉动经济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投资需求属过渡性需求, 扩大投资需求可以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 在长期中则收效甚微, 而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 保持旺盛的消费需求才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保证。

第三,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创新农业技术, 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优化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 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提升农民的消费需求和能力。同时, 加大对农村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 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村消费环境,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为农民的消费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与此同时,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速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创造方便农民就业的社会环境,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想方设法开辟农民增收的各种渠道。

参考文献

[1]、王小刚, 李钢.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探析[J].兰州学刊, 2010 (1) .

[2]、柯跃进.萨伊定律与扩大内需[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 .

[3]、孟好, 吴丽红.从消费角度看我国扩大内需的途径和建议[J].百家论剑学刊, 2010 (1) .

[4]、郑智峰.扩大内需的支点: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全[J].经济观察学刊, 2010 (1) .

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篇3

朱龙生(中共泰州市委书记、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把泰州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2005年,我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2.3亿元,年均增长13.1%;财政收入突破100亿,达到114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2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3.5%,名列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第57位。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关键,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根本目的。第一,必须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十一五”是泰州加快发展、快速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牢固确立抢抓发展机遇的意识和奋力赶超的理念,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始终坚持加快发展、全面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扩大全市的经济总量,提高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快速崛起、后来居上”。第二,必须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发展。“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延续和发展“十五”时期的增长势头,就必须坚持快中求好、好中求快,推动速度、质量并重的高效发展。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发展手段和目的、发展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实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基础上的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创新是发展之魂。要大力营造有利于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破解新难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努力使泰州成为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社会。深入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充分释放一切活力和潜力,为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和动力源泉。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着力形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切实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按照各地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鼓励沿江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支持腹部地区特别是黄桥老区和里下河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第五,必须坚持富民优先,和谐发展。坚持把富民优先作为泰州发展的鲜明导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总量增长相称。积极鼓励民众创业致富,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困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姚建华(中共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近年来﹐我们坚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沿江开发的重要指导思想,把沿江开发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抓手,为实现“苏中崛起、后来居上”和“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把集约发展体现在资源的合理使用上。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编制了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建立了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明确了开发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标准,出台了环境保护的具体强制性控制指标,切实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长期发展与短期利益的关系,做到既重速度、更重水平。二是把加快发展体现在招商引资的成效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和项目落户。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沿江开发园区在建投资额超1000万美元(或1亿元人民币)的项目45个,在建投资额超1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11个。我们将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沿江开发的重中之重,同时更加强化招商选资,提高项目层次和档量,注重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投资强度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落户沿江,力争每年都有3-5个基地型、旗舰型、龙头型大项目落户,坚决杜绝低质外资进区,努力延续和扩大沿江开发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三是把统筹发展体现在工作思路的创新上。在近年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推进沿江开发,就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用新的体制和机制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使沿江开发不仅成为集聚先进生产要素的平台,而且成为创新、创业的平台。不断创新投入机制,加快构筑投融资平台,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开发新机制。继续完善重大项目洽谈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在建项目“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沿江开发中的各类矛盾和困难。积极探索联动开发的新机制、新路子,促进沿江两岸经济融合、资源融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使联动园区真正成为全省沿江开发的示范区和先导区。四是把全面发展体现在沿江与全市域经济的共同增长上。我们在发挥沿江地区的优势地位和核心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带动腹部地区的开发开放,促进全市经济共同发展。在沿江开发的引领下,全市七个省级开发园区发展势头强劲,潜力无限,一大批规模企业迅速成长,遍布全市。下一步,我们将以沿江开发为契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加快医药、机电、化工、船舶四大优势产业发展,真正把泰州建成以规模经济和自主创新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王守法(中共泰州市委副书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组织工作努力做到指导思想相统一、总体目标相一致、工作部署相协调。一要把组织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服务科学发展上,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提高干部,用科学发展的实践锤炼干部,切实增强他们引领新一轮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要把组织工作的切入点放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坚持围绕和谐发展配班子、选人才,着力打造和谐的领导班子,建设和谐的干部队伍。既从政治上、工作上培养爱护干部,又从生活上、思想上关心引导干部,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位干部创新创业的潜能。三要把组织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进务实创新上,自觉地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积极稳妥地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善于将现代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人力资源开发等现代理念和手段运用到工作中来,努力使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李国华(中共泰州市委常委):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宣传思想工作各项任务决策、部署、落实的全过程。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力度,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头脑,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坚定性。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意识,把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摆在首位,不断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当前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化解“疑点”,破解“难点”,不断推出有价值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为泰州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三是进一步营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我市各地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大力宣传我市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新举措,总结推广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好经验、好典型。要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营造崇尚科学发展、自觉科学发展、加快科学发展的浓烈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促进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

陈国华(中共泰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确立科学的执纪理念和工作思路。一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强化服务发展的自觉性,坚决克服查案执纪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错误倾向。坚持服务发展的主动性,把防治腐败寓于改革和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力求服务发展的科学性,实现反腐倡廉工作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二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准则。力求执纪监督人性化,实施人性化办案,做到依法执纪、文明办案。把改革探索中出现的问题,与违纪违法、腐败现象区别开来。坚持执纪为民,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三要把工作创新作为第一追求。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提出更加全面有效地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新思路新办法,发挥查办案件在治本方面的作用。

周家新(中共泰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泰州建设得更加美好,我们必须大兴服务之风。一要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志气。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百折不挠的斗志,保持一股子闯劲、一股子拼劲、一股子韧劲,保持满怀干事创业的热情、攻坚克难的豪情、无私奉献的真情,以良好的机关作风引领整个社会风气。二要始终保持不断创新的勇气。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切实解决制约机关服务效能的体制性障碍。三要始终保持争先创优的锐气。真正把服务贯穿于加快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机关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对于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发展要素、给基层创造发展空间的事情,都要主动、积极、自觉地去做,努力形成“定了干、干必成、成必优”的良好氛围。

江正保(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人大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一要在促进加快发展上理清新思路。通过常委会审议、组织代表视察等形式,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切实加强对城市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增强城市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要在推动民主法治建设上务求新作为。切实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加强对“五五”普法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增强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促进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实施。三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上作出新贡献。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在人大工作中更好地反映民声、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利。

陈骏骠(泰州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瞄准“国家级园林城市”目标,为我市又快又好地发展打造更靓、更美的城市明片。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老城区、老居住区和城郊结合部的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和提高老城区人居环境质量;二是要加快环城河绿地及城市河道两岸绿化建设步伐,早日建成“双水绕城、水绿交融”的城市特色风景;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各类绿地的建设和养护管理水平,加大文物古迹保护力度,提升城市环境和景观整体质量;四是要加强区域乡土适生树种的培育和应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生态群落。

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篇4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公交又快又好发展

随着公交企业快速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信息化调度建设滞后,形不成统一的实时监控管理,科学调度水平与企业发展不适应;欧Ⅲ车辆大量增加,修保技术力量与修保需求不适应;车辆动态变化与车辆动态管理、强化资产管理的需求不适应;劳动力管理手段与劳动用工的现实变化不相适应等等.这一切给传统的公交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由经验管理型向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转变,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公交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 者:郭智 Guo Zhi  作者单位: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刊 名:城市公共交通 英文刊名:URBAN PUBLIC TRANSPORT 年,卷(期): “”(7) 分类号:U4 关键词: 

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篇5

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职工自愿组合的群众性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旨在维护企业和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工会组织发挥着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现今,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框架下,如何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对于各级工会组织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特殊意义,也是当今时代的根本要求。具体就邮政系统而言,加强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是服务现代邮政又快又好发展的有力保证。

一、工会组织在现代邮政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邮政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现代邮政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邮政薪酬体制的改革,邮政企业的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邮政企业的发展前景急需得到维护,邮政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急需得到保护。邮政工会作为党委和行政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协调劳动关系,促进职工和行政双方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切实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团结、稳定的重要部门。因此,加强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既紧迫又必要,是提高邮政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邮政企业发展活力、推动现代邮政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由此可见,邮政工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好自身建设,履行好自身职能,对现代邮政又好又快发展,让员工树立全局意识和长远观念,服务于现代邮政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

二、如何加强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在飞速变革的现代社会中,在邮政企业迅速发展的大潮中,邮政工会

组织要有效地发挥自身作用、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富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最大程度地实现和维护好邮政职工的根本利益。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改善邮政工会组织现存的薄弱环节,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提高企业各方对工会的重视度

坚持党委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发挥其强制约束力,从而为邮政企业工会工作的积极开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有效的法律保障;其次,党委和行政要重视工会组织的作用,明确工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发展现代邮政中的任务,并增强和加大对工会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使邮政工会真正实现从福利型到参与型、从活动型到维护型的转变,以适应现代邮政发展的需求。再者,帮助广大邮政职工认清工会的性质和角色,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工会组织这一途径,表达自己的意愿,维护自己的权益,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力军作用。

(二)加强机制建设,特别是邮政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要确保工会在邮政企业里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保证这一组织完善、健全,这样才能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一个稳固的平台。因此,工会必须要适应现代社会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逐步改变地位形式化、维权行为不到位、对邮政职工缺乏吸引力等现状,推动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不断完善自身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巩固其组织基础,突出其在企业中的地位,提高其工作效率,增强其影响力和向心力,使工会这一沟通桥梁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要加强邮政工会干部队伍

建设,不断完善其工作方法,通过政治、业务、文化学习和定期考核,提高邮政工会干部的工作水平和整体素质;加深工会干部及广大工会工作者自身对工会工作的认识与热爱,要求广大工会干部端正态度,严守纪律,增进团结,改进作风,要稳定工会干部队伍,鼓励广大工会干部找准位子,演好角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贴近职工、深入职工、了解职工、团结职工,更好地与职工进行交流、沟通,聆听职工的倾诉,当好职工的娘家人,做到大爱无疆。要提高邮政工会干部处理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的能力,努力化解在现代邮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职工与企业间的各种矛盾。

(三)从多渠道、多方面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

作为一股强大的社会中间力量,工会组织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立场就是:以人为本,心系广大职工,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首先,要建立长效机制,从邮政职工的长远利益出发,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提高邮政职工的收入和各项待遇,为职工生活提供稳定的物质保障,切实了解职工的实际困难,为广大职工办实事,为广大职工排忧解难,使各种维权和爱心救助机制得到充分的落实;第二,积极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生活需求,建立好“职工之家”和“职工小家”,为职工提供文化娱乐的场所和设施,并不定期地组织各种文体和竞技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宣扬企业文化的同时,营造一种温暖大家庭的气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强化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第三,维护职工的政治权益,促进民主建设,增加邮政职工参与企业议事、民主监督的机会。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为企业的发展积极献策献计,推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第四,充分

发挥工会的“大学校”作用,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各种业务学习和培训,开展业务竞赛和岗位练兵,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建设一支有水平、有技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学习型邮政职工队伍,使面对未来的邮政企业永远充满活力。

三、加强发挥工会作用对现代邮政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邮政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其经营方式、用工方式、分配方式等方面正在向朝着多样化转变,于是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也日益复杂化。工会作为直接联系职工的组织,责无旁贷,只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问题,结合现代邮政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时机,切实履行好“维护、建设、参与、教育”这四项职能,协调好广大职工的利益关系,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的大环境,才能推动邮政改革的稳步前进,保证邮政事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一)努力实现工会组织自身的改善与提升

首先,各级邮政工会应该认真贯彻党和国家针对邮政体制改革提出的各项政策方针,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识大体、明大局,明确现代邮政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抓住重点,坚定信心,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到改革进程当中,为邮政改制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氛围。

其次,邮政工会要加强与职工的沟通,积极宣传邮政改革方案,及时为职工提供有关邮政改革发展的各项信息,帮助广大职工认识到现代邮政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给予职工以足够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鼓励职工以长远的目光看问题,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而集大众之力共同维护企业利益,推动现代邮政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第三,邮政工会组织要以职工为中心,促进局务和科务的进一步公开和职代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如职工信箱、领导和职工谈心、工会干部和职工面对面交心等途径,深入了解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关心职工的思想状态,第一时间向党委和行政反映群众的困难及要求,及时协调劳资关系,尽量将各种矛盾消化在苗头状态,从而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维护现代邮政的发展。

第四,各级邮政工会组织要扩大互相交流,加强与兄弟工会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汲取兄弟工会组织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完善自我,同时也增进彼此间的传统友谊,促进邮政大家庭的共同进步。

(二)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全方位提高职工的意识

各级工会直接面对企业职工,因此应该努力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根据不同阶段邮政企业的不同发展要求,在职工中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第一,工会要大力宣传邮政系统劳模和先进人物的爱岗敬业精神,强化广大职工的时代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让广大职工把思想统一到邮政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上来,使他们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得以充分的激发,从而去努力学习,扎实工作,千方百计促进邮政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第二,强化广大职工“顾客就是上帝”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把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放在首位,创建邮政文明服务窗口,提升邮政服务水平。通过创新竞争机制,鼓励职工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实干的作风,塑造现代邮政企业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第三,帮助广大职工认清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增强职工自身的维权意识,引导职工正确地对待劳动关系,在认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学

会用合理的方法提出愿望与要求,争取自己的正当和合法权益;特别是有困难的职工,可以积极寻求行政和工会组织的帮助。只有职工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他们才能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邮政生产工作当中去,不断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成绩。

上一篇:反义词歌教案设计下一篇:总工会关于职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