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精准识别政策宣传(共11篇)
一、一出三不出
“一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具备下列条件的,必须列为2017年脱贫户退出。即:201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3保障,饮水安全和生活用电问题已经解决;不因患重大疾病、长期慢性病等大额医疗费用支出而返贫的贫困户。
“三不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不能作为2017年的脱贫户退出。一是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没有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没有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家庭; 二是虽然享受了扶贫政策,但尚未明显见效的家庭; 三是当年新识别或返贫的贫困户原则上不能退出。
二、四进七不进
“四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作为今年新增或返贫对象评定为贫困户: 一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未达到国家现行扶贫标准的农户; 二是因缺资金有子女无法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农户;
三是无房且自己无能力修建的农户,或具有一套常住房已经存在安全隐患,自己却无力修建的农户;
四是因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病等,扣除各类政策救助后,自付医疗费仍然很高,导致家庭处于国家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户。
“七不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不能评定为贫困户。一是2017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农户;
二是2014年以来购房或修建新房,或高标准装修住房(不含因灾重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国家统征拆迁房)的农户;
三是家庭拥有或使用享受型轿车、船舶、工业机械及大型农机具的农户;
一、精准识别的概念及内涵
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六个精准”中最基础的一环,是精准扶贫中最重要的子概念,直接关系到精准扶贫的最终成效。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较大程度上借鉴了广东省“规划到户”和“责任到人”的“双到”扶贫经验。[3]关于精准扶贫的概念,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2013]25号文件)已经给出的明确定义,即精准识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而关于精准识别,无论是政府文件还是学术界都尚未给出明确的定义。精准识别概念及内涵的界定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笔者基于前期对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的实地调研和系列访谈,以及对精准扶贫的综合性理解,尝试对精准识别的概念进行定义。所谓精准识别,就是以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政策为指导思想,按照统一的标准,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有效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村、贫困户,进而掌握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为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提供科学依据,为后续的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具体而言,精准识别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识别的方法要精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识别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到贫困人口识别的质量。二是识别的内容要精准。这里识别的内容既包括贫困人口本身,还包括贫困人口的致贫成因分析。三是识别的过程要精准。贫困人口识别是不断由模糊向清晰,由抽象向具体,由宏观向微观转化的动态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确保符合相关流程,为识别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提供技术保障。三层含义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对象是目的,只有做到对象精准,才能有的放矢;方法是工具,没有引入科学合理的识别方法,就无从做到精准,也就无法找到真正的目标;过程是保障。精准识别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必须从程序上予以组织保障,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能因扶贫主体的态度、观点等主观因素改变而改变。
二、现行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概况及其特征分析
2015年与中央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的22个省区大多出台了“1+N”精准脱贫系列文件,即一个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文件,加上若干个配套文件。在这些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各省区结合具体的扶贫开发实践先后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准识别方法,并形成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贵州省摸索出的“四看法”精准识别体系,即通过“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等措施甄别脱贫对象,主要通过观察法来识别贫困户的显性资源,为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提供科学依据。甘肃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9871”识别法,即:“9不准”直接排除法、8项定性指标问卷判断法、7项定量指标综合积分排序法和1次民主评议,甘肃省的识别方法既有定性排除又有定量计算。宁夏将贫困人口识别细分为十步法:户申请、组提名、入户查、村初评、乡复核、县审批、三公示、一公告、系统管、动态调,宁夏的识别方法更多的是强调过程控制。云南省创新提出“七评法”的精准识别模式,即一评住房、二评生活、三评生产、四评劳力、五评健康、六评教育、七评负债,云南的识别方法更多的是强调过程控制,以及程序上的合理性。四川省总结出精准识别“十步工作”法,即宣传发动、普遍调查、规模控制、农户申请、初步公示、听取意见、深度核查、民主评定、公示公告,该省的识别方法与宁夏有相似之处,识别过程十分清晰。安徽省摸索出来的“六看六必问”精准识别法,通过看房,看粮,看劳动力强不强,看有没有读书郎,看有没有病人睡在床,看有没有恶习沾染上;问土地,问收支,问子女,问务工,问意愿,问党员干部、左邻右舍、能人大户等措施,精确甄别和确定扶贫对象。安徽省的识别方法比较详尽,看与问相结合,识别过程相对深入。客观而言,不同省区的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契合了各地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不断借鉴学习其他省区的经验,体现了各自的特点,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是这种成效还有待时间来检验。结合本文提出的精准识别概念的3层含义,上述各省区贫困人口识别方法的相关信息见表1。
说明:上述“√”表示具有这个特征,而没有打“√”则不具有该特征。
综上所述,这些贫困人口识别方法体现了以下特征:(1)从识别内容来看,由于房产、土地等自然资本,以及存量资本等易于观察和测量,各省区现有的识别方法均强调通过对这些存量型自然资本的识别来达到识别贫困人口的目的,较少涉及到对具体的、微观的、具有差异性的致贫原因的分析,因此,识别内容偏现象轻原因,分布上有所失衡。(2)从识别方法来看,多数识别方法相对粗略,获取的信息不精确或不完整。这些方法主要通过观察和问询等定性方法,较少借助定量模型或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刻画贫困的深度指标或致贫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因此,识别方法偏定性轻定量,识别精度上难以深入。(3)从识别过程来看,除贵州和安徽外,其余各省区的识别过程都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逻辑性强,流程清晰,尤其强调通过村民参与、民主评定、结果公示等方式尽可能实现贫困人口之间,以及政府与贫困人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保证贫困人口识别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三、现有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存在的不足
精准识别作为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的1号工程,是国家推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具有扶贫攻坚任务的省区先后摸索出若干贫困识别方法或机制,无论从识别的广度,还是识别的精度,较以往的贫困人口识别有很大进步。然而,如果从信息获取、制度设计、衡量标准以及识别手段来看,这些方法普遍存在着信息获取显性、总量规模控制刚性、贫困测度标准单一、识别手段粗放等不足,这些识别方法距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还有较大差距。由于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时间短,目前有关精准扶贫,尤其精准识别的学术性研究偏少,多数研究停留在对各地区精准识别方法的经验介绍,没有引入相应的理论支撑。[3]加之地方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内容杂,也没能及时反思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从扶贫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息维度,贫困人口总量确定与个体波动之间的控制维度,贫困人口识别标准的单一维度,以及识别手段偏定性观察轻定量分析的模糊性维度等视角对我国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扶贫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管理学原理告诉我们,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的依据是信息,信息的完整性、精准性以及时效性直接制约着贫困人口识别的质量。一定意义上讲,精准扶贫首先要实现扶贫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息精准。实际识别过程中,由于入户调查的指标设计的限制、家庭统计制度不健全、贫困户个人资产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贫困人口的错选漏选问题普遍存在。其中,政府部分与贫困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影响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贫困人口的标准是以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年的经济标准来测度,而农民的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5]除转移性收入外,其他收入形式均属于隐性的私人信息,由于政府部门很难获得贫困户的可靠且真实的收支信息,这也是传统的扶贫开发将扶贫对象瞄准于区域(县和村)而不是瞄准于个体(贫困户)的重要原因,因而导致传统扶贫模式具有明显的漏出效应。[6]另一方面,当前的贫困人口识别主要集中于房屋、土地、劳动力等存量型自然资本。受识别范围广、识别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因素制约,关于贫困人口的脱贫意愿、主观需求、技术技能及社会资本等增量型隐性信息的调查往往被忽略,从而形成了扶贫主体(政府)与客体(贫困户)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7]继而制约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有效实施。
2.贫困人口总量控制与个体波动之间的矛盾
由于我国扶贫开发的主要特点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毕竟政府的资源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对全国贫困人口进行总量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当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7017万人的总体规模是以直接延伸到每一个县的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贫困村按照大村抽样100户,小村抽样50户左右进行入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后测算出的法定数据。各省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总数就是根据这个法定数据按照不同比例测算出来的,通过建档立卡构建贫困人口数据库,从而形成信息被锁定的贫困人口总量控制。而在具体的识别过程中发现,一个贫困村的贫困信息锁定之后,收入略高于贫困线以上的贫困户,或者其他没有被识别的部分农户因病、因灾、因残、因学等因素致贫或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但是该部分贫困人口却不能及时进入到全国的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造成信息锁定与个体波动之间的矛盾,从而遗漏了部分应该被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为后续的致贫或返贫问题埋下了隐患。
3.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偏定性观察轻定量分析
识别方法是影响识别质量的重要微观工具。通过梳理各省区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可知,目前已有的识别方法大多采用观察、询问等定性方法,该类方法大多主观粗略、简单易行,所获取的信息大多数是静态的、局部的、模糊的、碎片的,无法识别出真实的贫困人口,也无法揭示致贫因子之间的作用机理和数量关系,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识别。一方面,传统扶贫政策习惯于对扶贫目标、工作任务作抽象概况或者定性描述,扶贫方式大水漫灌,具体执行过程中难以将其进行量化实施。另一方面,即便量化了扶贫任务或脱贫人口数量,但由于获取定量数据的成本高,计算分析过程复杂,执行人员的技能受限,定量描述在具体识别过程中会受到执行人员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排斥。实际上,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级政府(扶贫主体)扶贫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贫困户(扶贫客体)个体之间致贫成因也存在着差异性。贫困现象的一致性和致贫成因的差异性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客观矛盾,只有借助定量分析技术,科学获取真实的有关扶贫开发的指标数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挖掘致贫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才能找出其规律性,才能科学合理地配置扶贫资源。
4.贫困人口识别的经济标准与道德标准之间的矛盾
由于我国贫困人口的判别是以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年为标准,属于经济层面的指标,传统扶贫政策的制定也主要着眼于提高贫困农户的增收能力。贫困是一个具有复合性、多维性、动态性的概念,经济维度仅是其中的视角之一。大量实际经验表明,贫困人口的脱贫主要是依靠贫困户自身的个人道德、内在素质以及脱贫意愿等,毕竟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而已有的识别机制中大多没有考虑道德标准。一方面,长期以来传统扶贫过程中“等,靠,要”形成的惯性思维引致部分贫困户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守诚信以及沾染不良嗜好等,极大地损害了扶贫开发的既有成效。另一方面,由于执行道德标准过程中的主观性、隐蔽性以及测度的成本较高,现行的贫困人口识别大多没有将由于存在不端品行而致贫或返贫的人群进行有效剔除,将其排除在贫困人口范围外,这就为提高识别精度,降低扶贫成本,减少返贫风险埋下了隐患。
四、完善现行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的对策建议
1.整合多维数据,消除非对称信息
贫困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心理等多维因素,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独等致贫成因广泛存在于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中,并且这些致贫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传导,加深贫困治理的复杂性。因此,在识别贫困人口的过程中,应该综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平台等信息技术,整合省域范围内的金融部门、民政部门、农业部门、气象部门、工商部门以及扶贫办等不同行业的相关信息,并将数据框架划分为户级、村级、县级数据结构,嵌入大数据云平台,从而精准锁定每个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8]一方面,借助这个信息平台,借鉴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可持续生计理论中的5种生计资本划分,可以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等不同维度评估贫困人口的真实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全面动态地收集贫困人口包括收入情况、身体状况、劳动力状况、学历水平、技术技能等多维信息,形成集查询、追踪、考核于一体的大数据扶贫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从而消除扶贫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避免因贫困人口识别过程中的数据碎片化、信息静态化导致的贫困人口边界模糊,识别不精准现象的产生。此外,将识别出的贫困户基本信息全部生成“二维码”进行管理,实行定期的动态更新并对外公开,实现贫困户进入退出机制的动态管理,从而显著提高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的工作效率。
2.创新扶贫政策,动态识别贫困户
我国扶贫开发的显著特点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扶贫政策是影响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变量。当前,我国贫困人口总体规模仍旧偏大,分布范围偏广,区域差异性明显。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六省区贫困人口均超过500万,其中,贵州贫困人口高达623万人,西藏、甘肃、新疆、贵州、云南五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5%,全国重点县和片区县的贫困发生率平均高达22.1%。显然,既有的扶贫政策难以兼顾到各种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和致贫成因的差异性。因此,现行的精准扶贫政策,尤其是精准识别政策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到机动灵活,既要把真正的贫困人口识别出来,更要把处于贫困线边缘的人群纳入到贫困人口识别范畴,减少未来返贫现象的出现,降低再次扶贫的成本。同时要定期启动(如2年一次)贫困人口的再次识别机制,确保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的动态性,[8]从而弥补贫困人口遗漏的缺陷,同时还可以获取返贫现象的相关信息,为将返贫率作为衡量各省区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依据做好铺垫。
3.紧扣精准内涵,推广应用定量法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精准”二字的含义即为精密和准确。传统的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大多采用观察、问询等定性方法,贫困人口的识别过程相对抽象、过程孤立。识别的对象大多是静态指标,如房屋结构、土地面积以及劳动力数量等,无法真实揭示这些自然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等背后的隐性信息、量化关系以及动态变化。由于定性识别方法所获取的内容抽象、信息模糊、关联性差,因地因户因人施策变成一句空话。因此,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必须借助定量方法精密分析目标人群,而不是仅以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年的标准一刀切,通过引入概率分布科学预测贫困人口分布的波动区间,增大贫困人口的识别范围,提高捕获贫困人口的精准程度。另一方面,借助计量分析方法、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及主体建模方法等定量技术准确测量各类人群的贫困程度,剖析致贫因子之间的量化关系和作用机理,为贫困户科学制定脱贫策略。由于这些定量分析方法对扶贫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发挥这些定量分析方法还必须加强扶贫工作队伍的文化素质建设,提高扶贫工作人员的定量分析技能,做好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以有效提高识别精度夯实人才基础。
4.注重经济标准,扶贫还须先扶德
贫困人口的自身素质是制约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因。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术界都注意到提高贫困户自身素质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性,其内容大多集中在智力层面和精神层面,如“扶贫必先扶智”,以及“扶贫必先扶志”已成共识。长期以来,扶贫开发习惯于从经济层面强调农民增收能力,客观上忽略了农村地区贫困人群精神层面的道德建设。经验表明,无论是区域贫困,还是个体贫困,只要道德建设没有跟上,精准扶贫始终面临着道德风险的严重威胁,已有的扶贫成果也只会是昙花一现。从区域贫困方面来看,如长期接受国家扶贫政策援助的贫困县始终无法脱贫,或者客观上已经脱贫主观上却不愿“摘帽”的福利依赖。从个体贫困方面来看,经过扶贫开发脱贫后的贫困户中,部分农户因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却染上赌博酗酒、好逸恶劳、不务正业等陋习再度返贫。因此,精准识别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重视道德建设,必须强调“扶贫还先扶德”的理念。[10]具体而言,贫困人口的识别过程中通过村民参与、民主评议、社会监督的方式,将喜欢大操大办、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不守诚信以及沾染不良嗜好的贫困户排斥在贫困人口范畴之外,然后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公益组织,开展“乡村道德讲堂”活动,对具有道德风险的贫困户进行道德意识培育,帮助他们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从而减少道德风险对贫困人口识别效果的潜在冲击。
五、结论
贫困治理一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当前,精准扶贫战略已成为我国政府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其中,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事关精准扶贫的最终成效。本文不同于既有文献偏重于对精准扶贫经验的介绍,而是尝试对精准识别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界定,并从识别方法、识别对象、识别过程三个维度对6省区贫困人口的识别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既有的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总量控制与个体波动的结构性矛盾、识别方法的定性化以及识别标准的单一化等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国勇,邢溦.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2015,(08).
[2]汪三贵,王姮,王萍萍.中国农村贫困家庭的识别[J].农业技术经济,2007,(01).
[3][4]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5]白慧芳,曲直,吕之望.基于收入构成的农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6]廖腾芳.农村贫困与非对称信息致贫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2,(03).
[7]郑瑞强,曹国庆.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5,(08).
[8][9]李大江.贫困人口识别与动态监测工作机制研究——基于湖北省恩施州的实地调查[J].经营管理者,2013,(14).
家庭情况真实性承诺书
我郑重承诺:本人在这次贫困人口核实中,所提供的家庭信息真实有效,如有虚假,我自愿放弃享受扶贫帮扶政策,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我本人承担。
特此承诺!
承 诺 人(签字并按手印):
第一书记(同上):
村支书(同上):
包户干部(同上):
年 月 日
附件2
自主创业意愿书
我有 方面的技能,愿意在 方面自主创业,发展 产业。目前缺乏(资金、场地等),恳请县、乡政府给予帮助。我将发奋图强,稳定增加收入,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申 请 人(签字并按手印):
第一书记(同上):
村支书(同上):
包户干部(同上):
年 月 日
附件3
自愿就业承诺书
我愿意在县、乡镇政府安排下劳动就业,保证无正当理由绝不随意放弃就业机会。如果发生上述情况,自愿放弃享受当年的扶贫帮扶政策,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我本人承担。
承 诺 人(签字并按手印):
第一书记(同上):
村支书(同上):
包户干部(同上):
年 月 日
附件4
干部帮扶责任书
为贯彻落实中省市县要求,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特签订帮扶责任书。
一、结对帮扶对象情况
镇(街)、中心 村 贫困户。去年其家庭年人均纯收入 元。家庭住房(是/否)危房、(是/否)通生活用电、(是/否)通自来水、(是/否)参加大病保险、(是/否)有上学子女。
二、我的帮扶计划
等,帮助其家庭早日脱贫。
我承诺:贫困户不脱贫,帮扶不脱钩。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2018年全年的经济工作划出重点,其中,“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成为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
“精准脱贫”作为未来3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要求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互联网要解决的不单单是脱贫的问题,更要带给贫困户脱贫的能力与机会。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各互联网大佬也一同讨论了“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这个主题,在国家不断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农业互联网企业要能够扎根农村,踏踏实实帮助农民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增收,才能达到脱贫攻坚的最终目的,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脱贫攻坚在于激发内生动力是相符的。
激发内生动力,自力更生拔“穷”根
李斌大爷,今年66岁,内蒙古商都县袁家村人,老两口与儿子一家全年收入都靠家里的10亩大白菜,靠天吃饭而且没有什么好的销售渠道,每年的微薄收入根本不够家里的开销,更别说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了,常年生活在贫困线边缘。商都县政府贯彻中央脱贫攻坚精神,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同时,还要激发贫困户自身动力,让贫困户能够自己赚钱,找到工作机会。
商都县政府与农业互联网企业社员网于2017年6月签订“农产品上行+农业大数据精准扶贫”合约,社员网会为商都县符合质量相关要求的农产品通过线上大宗交易或者零售交易上行,同时帮助商都县农副产品的打造当地品牌,提高知名度,通过扶持深耕当地农业的龙头,重点帮助当地贫困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建立农产品的大数据,实现商都县政府农业大数据扶贫目标。
贫困边缘户是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群体,主要指的是年人均纯收入在国家脱贫线上下摆动、处于相对贫困状况的农户。从结果看,贫困边缘户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占比还比较高。
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笔者发现贫困边缘户主要由三部分农户构成:一是在贫困户系统内且已脱贫但效果不明显的农户,二是本已稳定脱贫但因突发情况导致家庭经济再度困难的农户,三是在进行贫困户识别时,家庭人均纯收入略高于当贫困线标准,未被纳入贫困户的农户。
贫困边缘户相对集中在年老体弱农户、残障失能人口农户和有长年患病人口的农户。其共同特点是家庭多数成员劳动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就业难度大,收入不稳定,抗风险实力弱。
农村贫困边缘户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心理失衡严重。部分农户由于当年收入水平比政府划定的贫困线标准略高,没有被识别为贫困户,他们的发展境地和纳入精准扶贫的贫困户相差不大,却不能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红利,引发出心理不平衡。二是悲观情绪严重。残障失能户、大病和长期慢性病户、产业遭遇灾难户对家庭发展前景悲观失望,破罐破摔、得过且过情况比较突出。三是增收难度比较大。由于政策帮扶受限和贫困边缘户自身原因,这部分群众打工无去处、种养无技术、经商无本钱,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增收几乎不可能。贫困边缘户的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成效,影响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甚至会影响社会大局的稳定。
帮助农村贫困边缘户发展经济,持续增加收入,把日子过好过红火,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重要任务之一。明确乡村干部帮扶贫困边缘户责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贫困边缘户增收长效机制。为此建议:
建立贫困边缘人口技能培训机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议涉农部门牵头,以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制定贫困边缘人口技能培训计划,定期入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进行农村创业指导。县级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对贫困边缘户中年轻群体职业教育,对于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进,集中上课与送教上门结合,使之掌握一定的谋生技能。力争通过2—3年时间,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边缘人口进行一次全覆盖式培训,以此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建立贫困边缘人口有效就业机制。建议出台一些对于贫困边缘户就业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吸纳贫困边缘人口就业,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人士以来料加工、订单收购方式,组织贫困边缘人口从事手工工艺品加工、农产品简单加工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对有能力和意愿开办便民商店、网店,需要资金扶持的,比照贫困户帮扶政策,由银行提供小额贷款,财政负责贴息。
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激励机制。贫困边缘户稳定增收,离不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党委、政府要研究出台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对村集体企业吸纳贫困边缘人口就业的,享受国家相应优惠政策;鼓励农村贫困人口以现金、实物、土地入股村级集体企业,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分红。
以政治素质把标尺。政治上不合格、不可靠,本领再大也不能用。党的好干部标准,必须把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坚持党中央部署什么、强调什么就重点考核什么。要看大是大非面前的表现,在党作出重大问题和原则性问题上,是否能够坚持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坚决维护,都是检验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尺度。要看重大关头面前的表现,比如今年的X疫情阻击战、防汛救灾,就是重大关头的重大考验,其中以钟南山为代表的一批能人志士、担当有为的好干部脱颖而出。要看利益诱惑面前的表现,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面对金钱等诱惑时,保持定力、把握原则,始终做到“守身如玉”,经得起考验。
以干事实绩论成效。坚决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解决群众急忧愁盼的实际事项中,破解一道道科技创新、项目攻关、经济发展、化解风险等高质量发展中的“拦路虎”,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坚决不吃政绩“大锅饭”,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方式,聚焦到人和事,从“具体事”中评出优秀、称职、不称职不同的等次,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分工安排,看干部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做成了什么工作,对干部进行精准辨别。坚决不做虚功、挂空挡,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出现的问题,不能以开会发文、台账记录、督查检查当作成绩来“交账”,而应当把敢于直面问题、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干部的“成绩单”,检验真伪、区分优良。
根据《宁南县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指导意见》,我乡按照《宁南县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和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一、落实工作保障、广泛宣传动员
县精准帮扶工作会议后,我乡立即组织召开了党政联席会,研究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建立了独立办公室,明确2名业务人员到办公室工作。充分利用干部职工会,党员说事会、小组长会等平台,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等进行了学习传达。同时,通过召开群众会、驻村干部走村串户、镇工作信息平台、党务村务公开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为了加强学习力度,我乡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精准扶贫“十子歌”、快板表演等。强化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二、当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1330户5091人和8个贫困村识别的建档立卡工作。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4个县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282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驻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15个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326户1250人的贫困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林泉镇和15个村(社区)的“1+7”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3、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在稳定粮烟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产业扶持办法,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建立了清塘村575亩烤烟东部试验站,林泉镇惠鑫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林泉社区、增坪村、山海村共300亩核桃基地,新水村500亩蔬菜基地,周寨村、营脚村共1000亩的大葱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协调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提高收入。目前,共流转土地3975亩,群众在基地务工收入共240余万元。通过县“122工程”的实施,目前正在实施清塘村林下养殖黑土鸡6000羽,共覆盖贫困户30户和困难农户60户,周寨村王沟养羊项目500只,覆盖贫困户25户。林泉镇新水村2013年脱毒马铃薯优质薯种植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覆盖农户265户,可使农民增加收入30万元。
4、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到营脚、增坪等村组织农民培训2期1289人,职业院校到新水村举办培训班1期60人,农民讲师培训10次600余人,计划输送60人到职中学习培训。
6月15日上午,市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鸿俊组织召开局班子扩大会议,专门研究驻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并对驻村工作队提出具体要求。
市安监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朱玉柱首先向与会同志汇报了市、县扶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和近期驻村工作开展情况,与会同志集思广益,对驻村帮扶工作提出了积极性建议。
孙鸿俊要求全体与会同志,尤其是局班子成员,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对待驻村帮扶工作,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要想尽一切办法,动员一切力量,完成局驻村帮扶任务。要落实每月第一周周六驻村帮扶日制度,班子成员要带头到入村入户了解贫困户所需,拿出帮扶措施和实际帮扶行动,让贫困户得到实惠,早日脱贫。尤其对目前的贫困户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孙鸿俊对驻村工作队提出了“严、细、实”工作要求,要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摸清底数,要严格执行识别标准,切不可弄虚作假,确保每户都要走到,弄清致贫真实原因,把工作做扎实,落实精准识别要求,为下步结对帮扶打好基础。
河源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
2016年5月
目录
1、什么是精准扶贫?
2、总书记对精准扶贫提出了哪些工作要求?
3、胡春华书记对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4、张文书记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5、什么是分散贫困人口?
6、帮扶分散贫困人口的措施主要有什么?
7、联络员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8、分散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是什么?
9、联系帮扶干部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10、分散贫困人口的识别原则和程序?
11、我市贫困人口是怎样识别出来的?
1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有哪些?
13、分散贫困人口核查工作程序有哪些?
14、产业帮扶政策主要有哪些?
15、就业服务政策主要有哪些?
16、生活保障政策主要有哪些?
17、教育资助政策主要有哪些?
18、医保救助政策主要有哪些?
19、金融扶持政策主要有哪些? 20、资产收益政策主要有哪些?
21、分散贫困人口的问责措施有什么?
22、分散贫困人口的三年脱贫规划应怎样制定?
23、分散贫困人口2016年度工作计划怎样制定?
一.什么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贫困对象实行精准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致贫方式。其中:精准识别是前提,精准帮扶是关键,精准管理是保障。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二.总书记对精准扶贫提出了哪些工作要求?
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提出了“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和“四个一批”的工作要求。
“四个切实”是指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六个精准”是指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五个一批”是指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三.胡春华书记对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春华书记在2016年3月22日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一是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二是落实五级党政一把手抓扶贫;三是精准脱贫要切实到户到人;四是形成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合力。
四.张文书记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张文书记在3月31日的全市扶贫开发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是中央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市今后三年的头等大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12.6万农村贫困人口与与全市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这是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并同时指出,要按照省定标准、实事求是、群众公认、程序齐全的原则,全面识别好精准扶贫对象。
五.什么是分散贫困人口?
分散贫困人口是指在我市相对贫困村外,同样经过户申请、村评议、镇核查、县认定等程序,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的有农村户籍的家庭。
六.帮扶分散贫困人口的措施主要有什么?
帮扶分散贫困人口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户一法,对症下药;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原则,推动扶贫政策、资源、资金、措施、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使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重点落实好“八到户”:一是产业帮扶到户,二是就业服务到户,三是社会保障到户,四是教育资助到户,五是医保救助到户,六是危房改造到户,七是金融扶持到户,八是资产收益到户。
七.联络员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联络员是由我市各级帮扶分散贫困人口单位派出的,主要负责联系分散贫困人口脱贫工作的人员。主要职责有精准
识别、建档立卡、制定三年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帮扶项目、完善电脑录入、定期跟踪回访和当地扶贫部门联系工作等。
八.分散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是什么?
到2018年,实现有劳动能力的分散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预计7365元)及以上并稳定脱贫,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人口全部纳入低保,确保相对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九.联系帮扶干部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按照有关要求,对可开发的贫困户,可以按照干部职工与贫困户“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各种形式,进行挂钩联系。联系帮扶干部的主要职责有:深入调查摸底、核实建档立卡、摸清帮扶需求、找准致贫原因、落实帮扶举措、全程代办服务、确保稳定脱贫。十.贫困人口的识别原则和程序?
在符合2015年末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家庭成员长期居住破旧泥砖房(茅草房)优先、家庭成员有残疾人或长年患重病的农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等原则的前提下。按照以下程序申报贫困人口。
1.由农户对照申报条件填写申请表,向行政村村委会提出申请。
2.由行政村村委会组织对提出申请的农户的家庭居住
条件、收入和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进行核实,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在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公示7天,群众无异议后在农户申请表出具初审意见,造册汇总后报所在镇政府审核。
3.镇级人民政府组织对各村上报的相对贫困户情况进行核查,在农户申请表上加具审查意见,并以村为单位按有劳动能力农户和没有劳动能力农户进行分类造册统计上报所在县扶贫办。
4.县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核查组对各镇报送的相对贫困农户和人口数量真实性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报县级人民政府确定。县级人民政府将确定的相对贫困农户数和相对贫困人口数,报市扶贫办备案。十一.我市贫困人口是怎样识别出来的?
我市各地在贫困人口筛查中,还采用了以下识别办法,甄别各地贫困户。坚持“四看”、“五优先”、“六进”、“七不进”,确保精准识别到位。“四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优先”即:五保户和低保户优先、无房户和危房户优先、重大疾病和残疾户优先、因病返贫和因灾返贫户优先、因教和因老致贫户优先。“六进”即:一是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孩子未成年的农户要进;二是不符合五保条件的孤寡农户和单亲家庭要进;三是家庭主要劳动力长期生病、不能从事基本劳动 的农户要进;四是家庭人口有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口的农户要进;五是住房不避风雨的农户要进;六是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农户要进。“七不进”即:一是近三年内新建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或在城镇购买商品房的农户不能进;二是子女有赡养能力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农户不能进;三是家庭拥有小汽车或大型农机具的农户不能进;四是直系亲属有属于财政供养人员的农户不能进;五是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不能进;六是对举报或质疑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农户不能进;七是有劳动能力但好吃懒做、打牌赌博导致贫困的农户不能进。
十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有哪些?
在贫困户的识别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最重要的评判指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调查户在调查期间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综合。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构成有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其中: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财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支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十三.分散贫困人口核查工作程序有哪些?
帮扶单位与分散贫困户所在村对接后,首要工作是开展对
村原申报初步认定的贫困户进行核查确认。主要工作程序有:核查公告—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确认—汇总上报,相关内容请参考市扶贫办《关于印发核查贫困户相关表格的通知》(河扶办[2016]40号)。
十四.产业帮扶政策主要有哪些?
1.扶持贫困户至少发展1项以上特色优势种养殖业或从事农产品加工、服务及其他产业。
2.建立产业帮扶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奖补,或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贴息、补助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
3.对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建设户均3千瓦的贫困户户用光伏电站,实现受益贫困户稳定增收。
十五.就业服务的政策主要有哪些?
1.优先安排一定比例贫困劳动力在道路养护、园林维护、山林看护、治安巡逻、城管交通、环卫保洁、安全管理等公益性岗位中就业。
2.优先吸纳本村或当地贫困劳动力在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项目建设中就业。
3.优先照顾当地贫困人口在创业致富带头人创办的各类企业或创业孵化基地中就业。
十六.社会保障政策主要有哪些?
1.贫困人员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其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按政策规定落实财政补贴。
2.妥善解决一次性趸缴问题,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3.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成员,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十七.教育资助政策主要有那些?
1.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的免学费范围从目前的9年扩大到12年,就读普通高中给予免除学费。
2.落实享受现有国家及省的济困助学政策,并逐步提高资助标准,十八.医保救助政策主要那些?
1.提高贫困人员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75%左右)。门诊普通疾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50%以上。
2.各级财政对其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给予全额补贴。
3.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十九.金融扶持政策主要有那些?
1.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础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的信用贷款,缓解贫困户生产资金困难。
2.设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贴息基金及风险补偿基金。
3.大力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对贫困户保证保险保费予以补助
二十.资产收益帮扶政策有那些?
1.投入扶持资金参与各类产业项目或购买商铺、物业等,折股量化给被扶持的贫困户并按股分红。
2.依法自愿流转土地经营权,以土地、房屋、农业设施及扶贫到户资金项目等资产作价入股,按股分享经营收益。
二十一.分散贫困人口的问责机制有什么?
把分散贫困户的脱贫人口纳入年度扶贫考核指标,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对帮扶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措施不力、工作失职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问责。
二十二.分散贫困人口三年脱贫规划应怎样制定? 联络员进村与村两委对接后,5月底之前,按照贫困户的核查程序,全部重新确认贫困对象。掌握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按照“八个到户”要求,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最好能明确每一类别甚至每一户贫困户的脱贫时间表,确保列入建档立卡范畴的贫困户在2018年底前实现全面脱贫。同时,在单位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应当对分散贫困人口所在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帮扶,整体提高当地村民生产
生活水平或改善村民自我发展条件。
二十三.分散贫困人口2016年度工作计划怎样制定?
围绕三年总体规划,按照工作进度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好今年的工作计划。主要要做好以下事项: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权责明确,落实到人。
2、进村后的首要工作是进一步识别、核准贫困户,确保对象真实,并在省新时期精准扶贫信息平台予以修正。
3、分析每一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因戸而异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并安排帮扶责任人,责任人要细化帮扶到户的措施,写明用什么项目实现增收,何时可脱贫。
4、重点优先落实兜底扶贫政策,实现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贫困户应保尽保,初步完成今年脱贫任务。在此基础上,争取可开发的贫困户能脱贫20%以上。
内容提示:
贫困村退出
标准
贫困村退出标准及条件
贫困村退出以行政村为单位,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
2%以下。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有一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通客运班车,农村饮用水符合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基本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等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基本实现通宽带等。统筹考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因素。
《省扶贫办关于贫困村退出标准有关指标解释的指导意见》,对贫困村退出具体指标作出了解释:
1.贫困发生率
——贫困发生率降至
2%以下
指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比率下降至
2%以下。
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为该户有相对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包括安全饮用水);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有救助;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有符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的安全住房。
2.基础设施建设
——有一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
指贫困村与外部连接的一条出口道路实现硬化,路线通
至贫困村村委会(或学校),或穿越贫困村村委会所在的居民聚居区域,或通至贫困村村委会所在的(或某个人口较多的)
居民聚居区城边缘并与其内部的一条道路连接。路面类型为
沥青路面、水泥路面或其他硬化路面。路面宽度原则上不低
于
3.5
米,对于工程艰巨、地质复杂、对环境影响大、交通量小、占用耕地较多或通至人口较少行政村的路线,路面宽度应不低于
3.0
米。
——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通客运班车
指客运班车或公交化运营车辆通达贫困村,或距离客运班车或公交化运营车辆运行起、终点或中途停靠站点在两公
里以内的贫困村,视为贫困村通班车。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
客流情况,可采用开行隔日班、周班、节日或赶集班、学生班、电话预约班、网络预约车、按需灵活发班等固定或者非固定的模式。
——农村饮用水符合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要求。
农村饮用水符合(《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水农〔2004〕547
号)的有关规定。水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水量达到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
升;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
分钟;供水保证率不低于
90%。
——基本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指贫困村通电率达到
100%,户户通电率达到
100%。
3.基本公共服务
——广播电视户户通
指以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三种技木覆盖方式,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服务到户的新型广播电视覆盖务体系。在有线电视网络通达的地区,以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方式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在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农村地区、边远地区,以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或“直播卫星+地面数
字电视”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节目,鼓励群众自愿选择。
——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指贫困村有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体广场、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
——有标准化卫生室。
指贫困村卫生室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加》(国卫基层发〔2014〕33
号)规定:村卫生室房屋建筑规模不低干
平方米,服务人口多的应适当调整建筑面积。村卫生室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公共卫
室和药房等。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低于
名的比例配备村卫生室人员。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国家标准基础上通当提高。
——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
指贫困村卫生室有至少一名村医拥有《乡村医生执业证
书》或《执业医师资格证》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
——基本实现通宽带
指贫困村实现光纤通达(移动、联通、电信有一家实现光纤通达即可),有能力为农村家庭提供
兆以上的宽带接入。
4.其他
统筹考虑贫困村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收入等因素。
贫困村退出
程序
第一步:调查核实。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按照贫困村退出计划,对预退出贫困村进行入村调查、摸底核实,确定符合退出标准的贫困村名单。
第二步:予以公示。对符合退出标准的贫困村,在乡(镇)所在地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
天。
第三步:公告退出。公示无异议后,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后公告退出,于次年
月前在建档立卡贫困村
中销号。
贫困
户识别
标准及识别程序
及识别程序
根据《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124
号)的精神,做好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
办法。
第二条
识别原则
(一)坚持标准。
严格坚持国家扶贫对象识别标准。
(二)综合考量。综合考量扶贫对象的生活现状、家庭财产、致贫原因等。
(三)民主评议。坚持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四)群众认可。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识别结果经得起群众检验。
第三条
识别标准
(一)严格执行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扶贫对象识别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以上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基本依据,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整户识别。(2018
年收入标准不低于
3208
元)
(二)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因素
1.不愁吃。口粮不愁,主食细粮有保障。
2.不愁穿。年有换季衣服,经常有换洗衣服。
3.义务教育。农户家庭中有子女上学负担较重,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
4.基本医疗。农户家庭成员因患大病或长期慢性病,影响家庭成员正常生产生活,需要经常住院治疗或长期用药治疗,刚性支出较大,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
5.住房安全。农户居住用房是
C、D
级危
房的,虽然人均
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
第四条
识别方法
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推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即一进:包村干部、村级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对全村农户逐家进户调查走访,摸清底数。二看:看房子、家具等基本生活设施状况。拥有家用轿车、大型农机具、高档家电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三算:按照标准逐户测算收入和支出,算出人均纯收入数,算支出大账,找致贫原因,对贫富情况有本明白账。四比:和全村左邻右舍比较生活质量。家庭成员有财政供养人员、有担任村干部的,家庭成员作为法人或股东在工商部门注册有企业的,在城镇拥有门市房、商品房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五议:对照标准,综合考量,逐户评议。拟正式推荐为扶贫对象的,必须向村民公示公告,获得绝大多数村民认可。六定:正式确定为扶贫对象的,由村“两委”推荐确定,乡镇党委、政府核定。
第五条
识别程序
第一步:初选对象。在农户本人申请的基础上,对拟推荐的扶贫对象,按照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时间不少于
天(下同)。
第二步:乡镇审核。经第一次公示无异议后,乡镇政府对初选对象进行审核。乡镇必须对初选对象逐户核查,做到不
错不漏。对确定的扶贫对象名单,必须要有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包村干部、村委会主任、村党组织书记、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六签字”,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
第三步:县级复审。经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市、区)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内公告。
第六条
建档帮扶
第一步:数据录入。在县(市、区)扶贫办指导下,乡镇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贫困户信息录入全国扶贫业务管理子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
第二步:数据核查。省市县扶贫部门对录入系统的扶贫对象信息与行业部门进行分级比对,对不符合扶贫标准的扶贫对象进行甄别、清退。
第三步:结对帮扶。在省市政府指导下,各县(市、区)应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帮扶责任人。
第四步:制定计划。在乡镇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结合贫困家庭实际和需求,制定帮扶计划。
第五步:填写手册和明白卡。在县(市、区)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
第七条
数据管理
(一)建立管理平台。对扶贫对象要建档立卡,实行精细化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省市县乡有信息平台。要完善精准扶贫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对接共享,做到贫困底数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脱贫责任清、脱贫进度清。
(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对经过帮扶确已达到脱贫标准的,通过程序,及时退出;对因各种原因致贫返贫的,按照程序及时纳入,落实好扶贫政策,切实做到应退尽退、应扶尽扶。
(三)明确管理责任。各级要加强信息管理队伍建设,明确专人,专职专责。村级在数据采集时,要做到不落一个指标、不错一个数据。乡级在数据录入时,不误填一个数据,发现原始数据错漏要及时加以纠正,对各类别扶贫对象做到准确标识。县级要指导基层搞好数据核查,依据基
础信息分配好扶贫资源。县以上扶贫部门要搞好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要规范数据的发布及其与行业部门的协作,保护好扶贫对象隐私权,确保数据安全。各市县可结合实际,制定本级实施细则。
贫困
户
退出
标准
贫困户退出。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为该户有相对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
育,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有救助;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有安全住房。
贫困
户
退出程序
第一步:民主评议。由村“两委”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民主评议会,按照贫困户退出计划,初步拟定贫困户退出名单。
第二步:核实认可。贫困户退出名单经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核实(没有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行政村经村“两委”核实),得到拟退出贫困户认可。
第三步:公示公告。退出名单经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后,在村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
天。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并于次年
责任编辑:张友华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知识 1.什么是精准扶贫?
答:通过科学有效程序对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等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整合各种扶贫资源,落实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帮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管理,从而引导各类扶贫资源向扶贫对象倾斜,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是新时期新常态下的一种科学扶贫方法。
2.我国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一有、两不愁、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3.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指的是什么?
答:(1)扶持对象精准;(2)项目安排精准;(3)资金使用精准;(4)措施到户精准;(5)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6)脱贫成效精准。
4.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指的是什么?
答:(1)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2)切实做到精准扶贫;(3)切实强化社会合力;(4)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5.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指的是什么? 答:(1)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2)产业扶持到村到户;(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4)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5)易地扶贫搬迁到村到户;(6)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
6.精准扶贫中要重点解决好哪四个关键?
答:精准扶贫中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四个关键问题。“扶持谁”,就是精准识别、锁定对象。“谁来扶”就是细化任务、明确责任。“怎么扶”就是找准路径、对症下药。“如何退”就是做到脱贫精准。
7.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指的是什么?
答: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8.什么叫“一有、两不愁、三保障”?
答:“一有”指有稳定收入来源;“两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
二、精准识别与精准退出 9.贫困人口的识别标准?
答: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同期国家扶贫标准(2013年2736元)。吃、穿发愁,教育、医疗、住房没有保障。
10.贫困村的识别标准?
答:我县贫困村识别标准执行国家贫困村“一高、一低、一无”的识别标准。“一高”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低”即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一无”即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11.贫困户认定的程序有哪些?
答:认定贫困户需要经过5个步骤:农户申请—村民主评议—村公示公告—镇审核公示—县审核公告。
(1、农户向村委会提交申请;
2、村委会收到农户申请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产生初选名单;
3、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对初选名单签字后在村里张榜公示;
4、乡镇对各村上报名单进行审核,将结果返回各村再公示;
5、再次公示无异议后,乡镇将名单报县扶贫办审核认定,并在全县公告贫困户名单)
12.哪几种人不能被认定为贫困户?
答:不是农村户口的;家里有人吃财政饭的;有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上班拿工资的;家里有当老板、当包工头、开商店、开饭馆获得稳定收入的;老人有子女而且子女有赡养能力的;家里有汽车(价值在5万元以上且能正常行驶的)和大型农机具的;在城镇买了商品房的;拆、并户家庭的等等。
13.精准识别中“四清、五评、六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四清”即贫困人口和人口结构清、贫困原因清、贫困程度清、有无脱贫能力清。“五评”即农户自评、群众互评、专班测评、张榜公评、集中确评。“六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五看有无病怏怏、六看有无啥家当。
14.贫困户档案要实行规范化建设,“八必进档”的内容有哪些? 答:贫困人口状况及精准脱贫明白卡、贫困户自评申请书、群众互评记录、专班测评记录、精准扶贫“五评”审核表、贫困户脱方案、干部帮扶承诺书、扶贫手册。15.致贫原因有哪些?
答: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其它。
16建档立卡信息数据整改的“三一致”指的是什么?
答: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数据、纸质档案、贫困实际情况“三一致”。17.贫困户能得到哪些帮助?
答:有一本政府发放的扶贫手册,有一名以上结对帮扶干部,有一套符合贫困户实际情况的帮扶计划,能享受一系列扶贫到户政策。
18.贫困户脱贫的标准是什么?
答:贫困人口脱贫以户为单位,脱贫标准为“一有两不愁三保障”。
“一有”就是贫困人口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同期国家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力争达到所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两不愁”就是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一日三餐有保障,有应季衣被,家庭成员不存在挨饿受冻现象。“三保障”就是保障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教育保障:适龄家庭成员无因贫困辍学现象发生。住房保障:贫困户享有安全保障住房。基本医疗保障: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大病医疗救助。
贫困人口脱贫不得单纯以收入作为衡量是否脱贫的唯一标准,必须同时考虑“两不愁”、“三保障”指标。
19.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的程序有哪些?
答:第一步:民主评议。由村“两委”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民主评议会议,按照贫困人口脱贫计划,初步拟定贫困人口脱贫名单。第二步:核实认可。贫困人口脱贫名单经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核实,得到拟脱贫贫困人口认可。第三步:公示公告。脱贫名单经拟脱贫贫困人口认可后,在村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公示无异议后,公告脱贫,并于次年1月前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销号。贫困人口脱贫验收,实行“一普查二抽查三核查”。乡镇对村申报的脱贫人口进行普查,县开展抽查比例原则上每乡镇不低于20%、市抽样复查比例原则上每县不低于10%,省级核查比例原则上每个核查区域不低于5%。
20.贫困户脱贫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1)贫困户退出确认书;(2)贫困户家庭可支配收入清单;(3)贫困户精准脱贫评估验收表;(4)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会议记录。(5)贫困户脱贫审核确认情况公示(含公示照片)、关于审核确认脱贫户的报告;(6)脱贫户退出名单公示(含公示照片)。
21.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后能否继续享受脱贫攻坚政策? 答:能够继续享受,但不能享受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22.贫困村出列的标准有哪些?
答:(1)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不含当年返贫户)。(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70%以上。(3)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4)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达到“九有”标准(“九有”:即有主导产业、有经济收入、有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和卫生文化等服务设施、有硬化的通自然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广电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
23.贫困村出列的程序有哪些?
答:第一步:村级申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驻村工作队民主评议对本村按照脱贫标准进行自查核实,向镇人民政府申请本村出列。第二步:脱贫初选。镇(区)根据脱贫规划,对拟脱贫出列的贫困村进行摸底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形成脱贫贫困村初步名册,向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提交贫困村出列验收申请。第三步:县级制定贫困村出列验收方案。按照贫困村出列验收标准进行预验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全面核查贫困村脱贫情况,形成贫困村出列验收报告向市级提交申请,由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验收。
24.贫困村出列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内容应包括“十有”:(1)有贫困村出列申请;(2)有分户精准扶贫政策清单;(3)有贫困村统计年报(可支配收入、集体经济收入);(4)有出列评估验收表;(5)有民主评议会议纪录;(6)有贫困村精准扶贫政策清单;(7)有乡镇初审意见;(8)有市、县核查意见;(9)有关于确认贫困村出列的报告与批复;(10)有贫困村出列名单公示。
三、驻村帮扶
25.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职责是什么?
答:一是建强基层组织;二是推进脱贫攻坚;三是开展结对帮扶;四是宣传落实政策;五是提升治理水平。
26.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1)帮助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扶贫对象;(2)帮助制定和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计划;(3)帮助宣传和落实扶贫政策;(4)帮助引进和实施扶贫项目;(5)帮助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扶贫;(6)帮助加强和改进班子建设。27.扶贫工作队干部要做到哪“六个不准”?
答:(1)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2)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3)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包括土特产);(4)不准抹牌赌博和参与公款娱乐消费;(5)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的事情;(6)不准侵害群众利益。
28.派驻单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派驻单位是扶贫工作队帮扶工作的责任主体,承担对工作队组织领导、管理服务和保障支持等重要职责。主要任务有:组织领导、结对帮扶、资金帮扶、落实政策、协调服务等。
29.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要实现哪“两个全覆盖”?
答:驻村单位的所有党员干部要参与帮扶,所有贫困户要有党员干部结对。
30.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的职责是什么?
答:一是定脱贫计划;二是选发展项目;三是送惠农政策;四是参与贫困户发展项目建设并填写扶贫手册。
31.帮扶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扶持一个主导产业;(2)引进一个发展项目;(3)培训转移一批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4)解决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突出问题。
四、产业扶贫
32.我县当年脱贫的贫困户可享受哪些产业奖补政策?
答:根据贫困户脱贫产业发展情况,对通过发展产业年增收达到1万元以上(含)的预脱贫对象,将其所发展产业纳入项目备案并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予以奖补,奖补项目和标准为:
(1)种植业:贫困户通过发展新品种、新模式创新增收和调整种植结构增收脱贫的,每户一次性补贴2000元;
(2)养殖业:贫困户通过新发展或扩大养殖规模增收脱贫的,每户一次性补贴3000元,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增收脱贫的,每户一次性补贴4000元;
(3)加工及服务业:贫困户通过开办小型加工厂或开办小商店等服务项目增收脱贫的,每户一次性补贴3000元;
(4)发展旅游:贫困户围绕景区开发旅游产品增收脱贫的,如休闲采摘、农家乐等,每户一次性补贴5000元;
(5)发展电商:贫困户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创收达1万元以上增收脱贫的,一次性补贴网费3000元;
(6)其他产业:贫困户发展其他产业脱贫的,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带来稳定收入,增收达到标准的,一次性补贴3000元。
33.产业奖补如何申报?
答:个人申请(由当年脱贫对象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村委会及扶贫工作队初审并公示→报镇(区)审核→报县审批(由县扶贫办会同相关部门联合认定)→社会公示(对当年脱贫对象的项目及补贴资金,在各村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资金拨付(县财政局通过一卡通发放补贴资金)。
五、金融扶贫
34.扶贫小额贷款的扶持对象和支持重点有哪些?
答:重点扶持具备就业创业潜质、技能素质、一定还款能力和守信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用于发展家庭种养殖业、家庭简单加工业、家庭旅游业、购置小型农机具,以及参与当地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投资等增收创收项目。对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在明确帮扶责任和帮带机制并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增收脱贫合同的前提下,金融机构给予积极支持。
35.扶贫小额贷款的扶持方式和标准是什么?
答: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10万元以内、3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信用贷款,金融机构根据贫困户贷款项目生产周期和贷款对象综合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及规模;贷款利率按当年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基准利率执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根据其带动贫困户户数等因素,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30万元、2年期限以内的贷款支持,贷款利率按当年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基准利率上浮不超过20%执行;新型经营主体应向合作银行提供不超过贷款总额50%的抵押担保;合作银行可按此标准设置抵押。
36.扶贫小额贷款的如何贴息?
答: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额贴息,对新型经营主体给予实际利息支出的50%贴息,凡未按期还贷的不予贴息。
37.扶贫小额贷款的申报程序有哪些?
答:贫困户申请→村镇县审核→承贷银行受理和调查→承贷银行根据审查和调查情况按有关贷款程序发放贷款→贷款人按时付息还本。
38.扶贫小额贷款申报贴息程序有哪些?
答: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申请→村镇审核→镇承贷银行代为申报→县承贷银行核实→县扶贫办审定→委托承贷银行拨付到户。
39.开展扶贫小额贷款股权化投资工作,新型经营主体需提供哪些资料?
答:(1)新型经营主体的营业执照、章程,需行政许可经营的还需有关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并提供上的财务报表及本期的财务报表;(2)新型经营主体法人代表的身份证、户口薄,股东(成员)身份证、户口簿,承贷银行的开户证明,在金融机构近半年的账户流水;(3)新型经营主体成员或股东同意接纳贫困户扶贫贷款投资入股分红的决议;(4)新型经营主体成员或股东同意为扶贫贷款担保的协议;(5)新型经营主体与镇政府签订的扶贫小额贷款合作协议书和与贫困户签订的投资分红协议书;(6)新型经营主体对贫困户投资入股资金提供的反担保相关资料,包括保证人身份证、户口薄及个人连带保证承诺书、新型经营主体成员个人信用担保承诺书;(7)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申报审批表;(8)县扶贫办出具的扶贫小额贷款股权化投资放款通知书。
六、就业创业
40.贫困户开展就业创业可享受哪些政策?
答:(1)提供职业介绍。通过举办经常性的“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大篷车”、“精准扶贫专场招聘”等活动,帮助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2)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在全县61个贫困村分三年(2016年一2018年)开展“充分就业行政村”创建活动,确保所有贫困村3年内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3)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对贫困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的,可在创业地申请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每人不超过10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并在两年内给予财政贴息(第一年全额贴息,第二年贴息2/3);(4)农家乐创业补贴。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新开办(2015年1月1日以后)农家乐创业,带动就业3人、正常经营半年以上的,每户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5)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贫困劳动力免费参加各类就业技能培,同时给予培训期间每人每天8元的生活补贴。培训专业有缝纫、月嫂、计算机应用、美容美发、餐厅服务、电工电子、叉车、种养殖、花卉苗木等。
七、教育扶贫
41.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教育阶段可享受哪些资助政策?如何申领? 答:对建档立卡学前教育贫困幼儿,每生每年补助生活费1000元。申领程序:贫困家庭向幼儿就读幼儿园提出申请并递交资料→填报《钟祥市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申请表》→幼儿园组织评审并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教育局、财政局复核验章→县财政局将资金拨付到幼儿园→幼儿家长签字领取。
42.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可享受哪些资助政策?如何申领? 答:严格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按小学每生每学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学年125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申领程序:贫困家庭向学生就读学校申请并递交资料→填报《钟祥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学校组织评审并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教育局、财政局复核验章→县财政局将资金拨付到校→学生家长签字领取。
43.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普通高中阶段可享受哪些资助政策?如何申领? 答:免除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学费,按每生每年2500元的资助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申领程序:贫困学生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并递交资料→填写《钟祥市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学校组织评审并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教育局、财政局复核验章→县财政局将资金拨付到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学生资助卡发放补助资金。
44.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参加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可享受哪些资助政策?如何申领? 答: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学年2000元。申领程序:贫困学生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并递交资料→填写《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补助资金申请表》)→学校组织评审并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教育局、财政局复核验章→县财政局将资金拨付到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学生资助卡发放补助资金。
45.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参加高等教育阶段可享受哪些资助政策?如何申领? 答:优先为有需求的贫困大学生办理每年8000元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实行首年入学给予2000元的财政资助。申领程序:贫困学生向就读高中学校提出申请并递交资料→填写《钟祥市大学贫困新生受助申请表》→学校评审并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教育局、财政局复核验章→县财政局将资金拨付到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学生资助卡发放补助资金。
46.什么叫雨露计划?
答:雨露计划是扶贫部门实施的一项教育培训计划。通过扶持、引导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资源优势,是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的有效途径。
47.雨露计划的资助对象?
答:雨露计划资助的对象是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当年接受本地和异地中、高等职业教育,且在国家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学籍管理系统注册正式学籍的学生。中等职业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等;高等职业教育指全日制普通大专、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等。(因学迁出等原因导致户口和父母不在一起的学生同样享受扶持政策)。
48.雨露计划资助的金额是多少?
答:雨露计划一学年补助金额为5000元,分春秋两个学期申报、发放,每期2500元。(2017年9月1日以前为每学年3000元)
49.雨露计划如何申报?
答:湖北省从2017年春季开始,全部使用手机下载雨露百事通进行申报。在雨露百事通上填报相关信息并上传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后即申报成功。
50.雨露计划资助资金如何申领?
答:贫困学生网络申报→县扶贫部门网络审核→村级公示→县级财政部门通过一卡通直补到户。
八、易地扶贫搬迁 51.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应符合什么样条件?
答:纳入全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中有搬迁意愿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贫困户:(1)生存环境差、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且水土、光热条件难以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要,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地区的建档立卡搬迁人口;(2)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薄弱,工程措施解决难度大,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的地区建档立卡搬迁人口;(3)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划定的禁止开发区或限制开发区及地方病严重、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建档立卡搬迁人口;(4)大中型水库(大型湖区)和“以水为生、以船为家”缺乏生产生活资料的建档立卡搬迁人口;(5)其他确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建档立卡搬迁人口。
52.搬迁对象认定程序有哪些?
答:搬迁对象的认定程序有:贫困户申请→本村群众评议认可→村(驻村工作队)把关→村公示公告→镇审核→县审批。
53.卡外同步搬迁的农户如何享受政策?
答:卡外同步搬迁农户确需同步搬迁的,所需建房资金由当地政府统筹相关资源、农户自筹资金予以解决,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可与卡内贫困户一并统筹规划设计,但不得享受卡内贫困户建房补助。
54.“易地”如何把握?
答:所谓“易地”就是住户必须搬离原址,原地拆旧建新不能算易地搬迁。原则上讲是指搬离原址,在新的地方安家。
55.易地扶贫搬迁需严守哪三条红线? 答:严守“人均25平方米”面积红线,5人户及以上不超过125平方米;严守“建新必须拆旧”红线;严守“搬迁不得举债”红线。
56.我县安置住房建设设计图纸和户型有什么规定?
答:我县所有新建安置住房原则上都要按县住建局提供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住宅设计图集》进行建设。全县统一按照25、50、75、100、125平方米5种户型进行建设。
57.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来源有哪些?
答: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劵、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易地扶贫搬迁政府补助资金专项贷款、群众自筹等。
58.安置房建新拆旧是如何规定的?
答: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必须建新房拆旧房,实行土地复垦、生态修复。为确保安全,旧房拆除由乡镇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搬进新房后,拆除旧房允许有过渡期,但从交钥匙之日起时间不得超过1年。
59.易地扶贫搬迁户原有的生产资料如何利用?
答:搬迁后,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承包土地、林地等相关生产资料承包权、使用权、收益权、继承权等继续享有。鼓励、支持承包人“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或用于参股专业合作组织。
60.贫困户搬迁后的社会保障关系怎么办?
答:贫困户搬迁后,搬迁群众与安置地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等社会保障政策。
61.我县对进城(镇)安置是如何规定的?
答:对有进城入镇意愿、有健康劳动力、有一定发展潜能和经济实力的建档立卡搬迁户,鼓励进城镇购房安置。补贴标准:进县城购房按人均不超过25㎡、2000元/㎡进行补助;进镇按人均不超过25㎡、1300元/㎡进行补助。进城入镇都不得举债购房。安置房源为符合面积控制标准的有合法手续的城镇商品住房。
62.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产权是如何界定的?
答:除建设的一人户居住的公租房和集中在福利院建设的安置房产权归集体所有外,其余的安置房产权归搬迁户所有,但五年内不能交易和转让。
63.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能否自行扩建?
答:贫困户搬迁入住,国家验收完毕,搬迁户脱贫后,按规划进行扩建。
64.搬迁对象锁定后,人口若有变化住房面积如何处理? 答:搬迁对象一经锁定,住房面积必须增人不增、减人不减。65.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怎样使用?
答: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由县人民政府统筹用于:(1)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建设补助;(2)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新拆旧奖励补助;(3)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后续帮扶脱贫;(4)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安置的购房补助;(5)专项扶贫资金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66.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如何管理?
答: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按照“谁申请、谁审核、谁使用、谁负主体责任”的原则,明确资金使用责任。(1)县财政部门负责公共预算安排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以及贷款贴息资金的监管;(2)县发改部门会同县财政部门负责中央预算内投资的监管;(3)县国土部门会同县财政部门负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土地出让收入的监管;(4)县金融机构负责专项建设基金和贷款资金的监管;(5)县扶贫办负责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全程运行监管。
67.我县的易地搬迁安置方式有哪些?
答:以就业和增收为核心,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就近就地,适度规模,实行“五靠近”(靠近中心村、靠近集镇、靠近生态旅游区、靠近产业园区、靠近城区)。也可以通过分散建房安置、插花和投亲靠友安置、进城及进镇购房安置等,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满足搬迁对象多元化需求。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均实行“交钥匙工程”,统一规划、统一筹建、统一质量安全监管、统一分配。
九、危房改造
68.哪些对象可以享受危房改造补助政策?
答: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以下简称四类重点对象)。补助对象的确定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住房安全问题。
69、危房改造如何申报?
答:农户申请→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公示公告→乡镇审核→县级审批。
70、危房等级如何鉴定,补助标准是什么?
答:农村危房分为C级和D级,根据《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要求,C级危房是指部分承重结构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需修缮加固;D级危房是指承重结构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必须拆除重建。严禁过度评估,不得将C级危房评定为D级。补助标准依据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不同情况合理确定。原则上,C级危房改造,四类重点对象当中的特困户补助不超过10000元,困难户不超过8000元;D级危房改造,四类重点对象当中的特困户补助不超过30000元,困难户不超过20000元;改造方式和贫困类型相同农户补助标准应基本统一。
十、健康扶贫
71.我县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包括哪些人?
答:包括五类群体:(1)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农村低保户;(3)农村五保户;(4)农村特困优抚对象;(5)农村重度残疾人。
72.医疗保障扶贫对象资格如何认定?
答:(1)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县扶贫办负责认定;(2)农村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农村特困优抚对象由县民政局负责认定;(3)农村重度残疾人由县残联认定。
73.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如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答:(1)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农村特困优抚对象和农村重度残疾人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全免(由财政部门通过专项资金给予全额资助);(2)2017年开始,一般贫困户自也免缴城乡居民医保。
74.医疗保障扶贫对象门诊补偿有哪些优惠?
答:(1)医疗扶贫对象普通门诊就诊的报销比例为50%,每年每人补偿500元封顶;(2)在村卫生室就诊的每日次补偿15元封顶;(3)在镇卫生院就诊的每日次补偿20元封顶;(4)将27种门诊重症纳入了医疗扶贫对象门诊大病报销范围,按病种给予每人每年500-2000元门诊医疗费,包干使用。门诊重症患者在镇卫生院及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按实际发生费用的70%补偿。
75.医疗保障扶贫对象住院补偿有哪些优惠?
答:参保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1)经民政部门和残联核准的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特困优抚对象、农村重度残疾人员不设住院起付线;(2)住院补偿年封顶线为10万元,意外伤害补偿封顶线为5000元(计入年封顶线);(3)住院分娩定额补助200元,有产科并发症的纳入住院补偿范围,但不再享受定额补助;(4)错过缴费时限出生的新生儿(即当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随已参合父母自动纳入当农村居民医保报销范围,所发生费用与其父母合并计算,直到当年一人最高封顶线;(5)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急性白血病、终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耐多药肺结核、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22种重大疾病取消起付线,实际补偿比例为70%,具体标准按照省级相关文件执行;(6)将9类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新农合支付诊疗项目范围。
76.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大病保险如何赔付?
答: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1.2万元降至0.5万元;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其中0.5万元以上至3万元部分支付55%;3万元以上至10万元部分支付65%;10万元以上部分支付75%。参合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属一般疾病的,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为每人30万元;属意外伤害的,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为每人2万元。
十一、残疾人保障扶贫
77.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可以享受哪些扶持政策?
答: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县全面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即: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可申报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二级的残疾人可申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同时申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标准全省统一,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
78.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申报补贴程序和准备资料有哪些? 答:申领程序:贫困残疾人自愿申请→村核对登记、上报→镇(区)残联初审→县残联复核→县民政局审批→发放补贴。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需提供下列材料:①本人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②第二代《残疾人证》复印件;③本人《最低生活保障证》复印件;④本人农商银行账户复印件;⑤1张近期一寸登记照片;⑥填写《湖北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审批表》。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需提供下列材料:①本人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②第二代《残疾人证》复印件;③本人农商银行账户复印件;④1张近期一寸登记照片;⑤填写《湖北省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申请审批表》。
十二、社会保障兜底
79.什么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答: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乡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80.什么是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答: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又称为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中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人口而制定的一种社会救助标准。
81.我县采取什么方法认定农村低保对象?
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入户调查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原则,坚持宜粗不宜细、就低不就高原则。按照“以算为主、以评为辅”方法来认定农村低保对象。
82.什么样的对象可以申报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
答:持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农村低保。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农村居民,可以申请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已满六十周岁的老年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经伤残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视为无劳动能力。个人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为无生活来源。
83.如何申请农村低保?
答:申请低保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或者其代理人以户主的名义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经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受申请人委托,村民委员会可以代其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经办机构提交低保书机申请及其相关材料。
84、申请农村低保应当履行什么义务?
答:(1)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书面声明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并签字确认;(2)履行授权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3)承诺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完整。
85.申请家庭哪些情形下不纳入保障范围?
答:(1)货币、存款、债券、股票、债权的总值人均超过当地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2倍的;(2)拥有私家车、营运性车辆(残疾人功能性补偿代步车和两轮电动代步车除外)、船舶、工程机械以及拥有大型农机具的;(3)家庭近三年内购买电脑、空调、钢琴、金银珠宝饰品等高档非生活必需品以及名贵宠物、名贵手表等奢侈品或经常在高档餐饮娱乐场所消费的;(4)有经营性店面或近三年内购买明显超过其生活基本需求的高档商品房,非拆迁原因购买商品房、自建住房超过当地人均住房面积的,或将私有房产出租,租金收入超过当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5)家庭成员为公司、企业、合作社注册股东的;(6)从事个体经营且缴纳税费的;(7)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有赡养、扶养、抚养能力但未履行义务或转移、放弃个人资产的;(8)子女择校就读、自费留学的;(9)家庭成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在校学生除外)且身体健康,无正当理由不就业的;(10)子女与父母(包括岳父母)户口单列,子女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或者子女经商、从事工程承包等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父母原则上不得纳入低保范围;(11)户口在本县,家庭成员长期外出不归或因婚姻关系,不在本县生活的;(12)拒绝配合家庭收入调查或隐瞒家庭真实收入,提供虚假证明的;(13)群众反映强烈,明显不符合低保条件,居民委员会民主评议认定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不属实的。
86.2017年我县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的保障标准是多少? 答:2017年,我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线为4500元/人.年;农村五保供养保障标准为7512元/人.年。
87.哪些人可以单独申请低保?
答:以下两类人群可以单独申请低保:一是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二是脱离家庭、在宗教场所居住三年以上(含三年)的生活困难的、经宗教团体认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部门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
88.民主评议程序有哪些?
答:(1)宣讲政策;(2)介绍情况;(3)现场评议;(4)形成结论;(5)签字确认。
89.低保家庭收入评估项目包括哪些方面?
答: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90.界定低保重点救助对象的标准是什么?
答:(1)老年人,是指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员。(2)重度残疾人,是指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由当地残联认定的重度残疾的残疾人。(3)重病患者,是指纳入当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或职工大(额)病医疗保险范围的患者。
91.哪些低保对象可以增发低保金? 答:低保家庭中的下列人员,可按不低于本地低保标准20%的比例增发补助金。(1)高龄老人;(2)未成年人;(3)重度残疾人;(4)重病患者;(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生活困难人员。
92.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如何资助?
答:对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实行全额资助,由民政部门向医保部门代缴。2017年资助标准为150元/人/年。
93.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有哪些医疗救助政策?
答:一是全额资助参加新农合;二是享受基本医疗救助。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各种补充医疗保险陪付后,住院治疗按累计自付合规费用的70%救助,年救助最高不超过6000元;三是享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各种补充医疗保险陪付和基本医疗救助后,其住院治疗累计自付合规费用超过2万的,实行分段按比例救助:2万以上5万以下的部分,按60% 救助;5万以上的部分,按70%救助。年救助最高限额5万。
十三、扶贫资金管理
94.什么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答: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由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农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
95.专项扶贫项目必须瞄准哪些对象?
答:专项扶贫项目必须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等实施的专项扶贫项目,必须采取签订脱贫到村到户责任书、建立切实可行的利益联结机制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
96.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主要用于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支持农村扶贫对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脱贫致富,实现减贫目标。具体包括支持扶贫对象发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帮助农村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等。
97.专项扶贫项目的审批管理程序是什么?
答:专项扶贫项目实行“镇村申报、县审批、市备案、省备查”的管理程序。专项扶贫项目一经备案,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变更的,必须按原监管程序报审。各镇、村应根据扶贫规划、计划,建立专项扶贫项目库,项目库实现动态管理。
98.扶贫项目报账需提供哪些资料?
答:扶贫项目报账需提供资料主要包括:项目报帐申请单、项目竣工验收单、工程发票(部分须附缴税证明)、村民代表会议纪要、项目实施方案、专业部门编制的工程预算表、决算表、工程施工合同书、中标通知书、贫困户受益情况明细表、效益评估报告、现场照片、公示公告照片等。
99.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公开公示的内容有哪些?
【贫困户精准识别政策宣传】推荐阅读:
贫困户有什么优惠政策07-18
贫困户退出验收方案06-07
帮扶贫困户脱贫方案09-12
贫困户年度脱贫计划10-02
贫困户动态管理原则11-26
贫困户帮扶人工作总结05-31
教师对贫困户帮扶总结06-30
癌症贫困户申请书范文10-20
一对一帮扶贫困户计划11-20
贫困证明参考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