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一生作文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母爱一生作文(通用12篇)

母爱一生作文 篇1

记得我第一天上幼儿园,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爸爸和妈妈带着我向幼儿园走去,那时,我还是一个不太懂事的小女孩,以为爸爸妈妈带我去游乐园玩,等填好表格,妈妈把我带进托儿班时,我才知道我要上学了,于是我撕心裂肺地痛哭,叫喊着妈妈,幼儿园老师说的话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眼睛直盯着爸爸妈妈。谢天谢地,爸爸妈妈终于停住脚步了,他们一定是改变主意了,我想。可他们只是回头看了我一眼,那一眼里包含着很多很多,有爱,有担心,还有舍不得。天哪!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我哭得震天响,几乎把整个幼儿园的屋顶给掀翻了,这时窗户外面出现了一个脑袋瓜,原来是爸爸啊!我拼命想挽留爸爸,可爸爸也马上转身走了。现在想起来,如果当时爸爸妈妈留下了,那么我就会一直依赖着他们,粘着他们,永远都跨不出今天独立的一步了。

爸爸为了让我们过上安逸的生活,每天干活非常辛苦,他还经常教导我和姐姐做人的道理,“孝敬长辈要摆第一位”这句话一直滋生在我的心中。

母爱一生作文 篇2

阅读下面材料, 按要求写作。

陈玉蓉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无法医治, 最终可能导致死亡。为挽救儿子的生命, 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 无法捐肝救子。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 陈玉蓉从医院出来后, 当晚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每天走10公里。在随后的7个多月里, 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走破了四双鞋子, 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剐, 剐了又长。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 奇迹出现了:脂肪肝没有了。医生感叹:“从医几十年, 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 更何况还是重度的。”

2009年11月3日, 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她赋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陈玉蓉的颁奖词是:

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 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 她就舍出血肉, 付出艰辛, 守住信心。她是母亲, 她一定要赢, 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一定有自己的切身感受, 也有自己对生活中“母爱”的观察与思考。请围绕以上材料, 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

二、思路拓展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美谈, 孟郊的《游子吟》用“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来歌颂母爱, 史铁生用《秋天的怀念》来歌颂母爱, 更有歌曲、舞蹈、绘画、影视等多种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

母爱犹如一江剪不断的春水, 流动的是游子心中永远的思念;母爱犹如一丘数不尽的细沙, 沉淀的是长年堆积的牵挂;母爱犹如夜空中那颗北斗, 指引的是迷路羔羊回家的方向。

母爱, 是你生病时的探望与呵护, 她使你在黑暗里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增强你战胜病魔的决心;母爱, 是你顿挫时的鼓励与支持, 她使你在绝望中感受到无私的胸怀, 鼓舞起你继续前行的信心;母爱, 是你得意忘形时的棒喝, 她使你在骄横无比时感受到严厉的目光, 保证你正确前进的方向。

母爱是雨, 带走烦躁, 留下清凉;母爱是风, 吹走忧愁, 留下愉快;母爱是太阳, 带走黑暗, 留下光明。母爱是最伟大的, 不管你快乐、沮丧、痛苦、彷徨, 它永远轻轻地走在你的路上, 悄悄地伴着你的一生。

三、相关素材

1. 有关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 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 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 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 就是母亲, 最美好的呼唤, 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2. 有关母爱的谚语

妈妈你在哪儿, 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英国)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 空的, 唯有母亲才是真的, 永恒的, 不灭的。 (印度)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 母亲就是上帝。 (英国)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 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法国)

没有无私的, 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 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英国)

四、范文赏析

拿什么回报您, 我的母亲

郝伊凡

今生, 我所有的幸运都是因为可以成为您的女儿!

——题记

小时候, 总会羡慕您的柔柔长发;长大后妈妈的柔柔头发转为缕缕银丝, 因为您把乌黑的长发给了我。

小时候总会渴望有妈妈那样明亮的双眸;长大后, 妈妈的双眸染上了沧桑, 因为您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小时候, 总会趴在妈妈挺直的背上;长大后, 妈妈的腰弯了, 因为您把挺直的背给了我。

妈妈啊, 亲爱的妈妈, 我该拿什么回报给您呢?是劳累一天回家后热腾腾的饭菜, 还是为您捶捶背呢?可是我却对不起您, 非但没能让您高兴, 还在您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初三的时候, 我的成绩下滑很快, 我怕您不高兴, 所以回家后就对您说考得很好, 您的脸上是那么幸福的笑容, 可这笑容却让我惭愧得想哭。我瞒了您很多次, 直到那次家长会, 老师告诉了您我的情况, 您脸上的微笑变得暗淡, 您的眼神那么无助……那一刻, 我知道我错了, 错得离谱。您没有骂我, 只是独自离开了学校, 留给我的只是一阵沉默和您那瘦弱孤独的背影。我好想上去拉住您, 告诉您, 我再也不会了;但是我害怕, 害怕我会更伤您的心。

回到家里, 您的眼里含着泪水, 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女儿, 妈妈让你上学, 是为了让你圆我的梦啊!不管你考得好不好, 都要诚实地告诉我。考不好妈妈不会伤心, 但你骗妈妈才是最让我伤心的啊!”

妈妈啊妈妈, 我伤害了您, 但您却用宽容原谅了我!我该拿什么回报您呢?

每天早上起床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为我祈祷, 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我做饭;每天心里想的, 嘴里念叨的都是我的成长!妈妈, 我保证, 从今天起, 我会用我最大的努力去回报您给我的爱!

我不会再伤害您, 我会用我的心去靠近您, 我相信, 心灵触角的互扣灵犀会让我回报您的爱。

我不会再误解您, 我会用相信理解去靠近您。我相信, 两双理解的眼神会让心灵的距离更近。

我会用我的爱去回报您。我相信, 爱与爱的交融会让爱更甜蜜!

不是每一朵花都可以代表爱, 只有玫瑰做到了。不是每一座山都可以代表雄伟, 只有珠穆朗玛做到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无私奉献, 自己有母亲做到了。

回报吧!给天下每一个母亲, 给每一个爱您的人!

妈妈啊妈妈, 亲爱的妈妈, 我会用我的一生的努力回报您, 续写您生命的传奇!

希望我的来生, 生生世世永远可以成为您的女儿。

——后记

微笑一生,幸福一生 篇3

心理学的两种理论

小时候妈妈总是说:一个人要是能常常笑笑,就会心情愉快,有再多的烦心事也不怕。

老师也说:保持微笑,露出七颗牙,然后就心情愉快,天天快乐。

果真如此吗?难道微笑真的有如此魔力吗?

人类的情绪反应,迄今仍然是科学研究中的谜团。科学家将其归结为三个历程:知觉、生理和感觉。不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究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又约束谁,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复。

先笑,所以人才快乐,还是因为快乐才笑?这问题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没有回答。

100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一项理论,认为“个人的生理变化直接随着刺激事实的知觉发生,生理变化的感觉即是情绪”。换句话说,是先有了一个刺激(比如微笑),这个刺激引起了个体的生理变化(比如人因此在身体内产生一些让人开心的激素),然后再由这种生理变化引起人的情绪反应(比如人可能会因此而心情快乐一整天)。

詹姆斯说:我们因为哭泣而伤悲,因为打斗而愤怒,因为战栗而恐惧。

詹姆斯的理论很有趣,它颠覆了人们长期以来对情绪的认识。不过正因为它是如此与众不同,甚至与人们平时生活中的情绪经验都不符,所以尽管詹姆斯本人地位崇高,仍然有许多人对他提出了抨击与非难。例如美国的心理学家康南就曾经提出:每个人的生理变化虽然都差不多(例如激动时会面红耳赤,悲伤时会掉眼泪等等),但情绪体验却不一样,没理由说某种生理变化必然会引起人的情绪反应。而且再说了,生理变化是可以通过外力(例如药物刺激)达到的,它也并不必然伴随着某种情绪反应。

詹姆斯与丹麦心理学家郎奇的观点相似,被称为“詹郎二氏情绪理论”,而康南则与另一位心理学家巴德共创了“康巴二氏情绪理论”。这两种理论的争吵无休无止,迄今也没有什么结果。

两者其实是个圆

不过不管怎么说,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还是更倾向于把人际关系和情绪反应描绘成一个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人的自我情绪体验,是由他的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如果在一开始就抱定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那么自然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体验;如果可以人为地制造出一些刺激,然后再通过已知的外界刺激—生理变化—情绪反应模式进行转化,自然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因为要马上面临一次重要的面试而心情忐忑,不妨对着镜子默念“你能行,你可以胜任”;

如果一个人被紧张而烦躁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妨暂停片刻,抬眼望望窗外,再给自己泡一杯清茶,让心情放松下来;

如果一个人被堵在车流中无法脱身,而他马上就要面临一个重要会议时,不妨闭上双眼,轻轻呼几口气,让氧气消弭自己躁动的心;

不管怎样,遇到麻烦事的时候,人都可以尝试着把嘴角弯起,露出牙齿,给自己一个微笑。

古龙说,一个人只要还能笑,就表示他还有勇气;只要有勇气,就能活下去。

心理学家说,一个人只要能微笑一天,就能给自己一天好心情;一个人要是能微笑一生,他自然会幸福一生。

编辑/芦淼

现代孝道故事——母爱一生 篇4

从她知道她的腹中有了一个“你”的存在之时,她就不再为了自己而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俊美还是残疾,母亲,都是这样度过她伟大而平凡的一生,无一例外。

零岁那年,母亲刚怀上我,便查出心脏病。医生建议打胎,母亲摇头说不,她用生命作赌注,给了我新生。

1岁那年,清贫的生活使母亲奶水不足,每天她抱着我到3里外的一个村子,找人喂奶。

2岁那年,据说我还常常尿湿被褥,母亲不厌其烦为我换洗。

3岁那年的一个深夜,我突然发高烧,父亲不在家,母亲抱着我一口气跑到10里外的乡医院。至今我仍无法想象,母亲当时是怎样一刻不停地抱着我跑完那十余里崎岖不平山路的。

4岁时,我偷拿了别人的东西,遭到母亲一顿打,母亲只打过我这一次,打得毫不留情。

5岁那年的一个冬夜,母亲为一个上门讨饭的老人煮了两个鸡蛋。那时的鸡蛋是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上一次的奢侈品,母亲说:“娃,人有难处时帮一把,心里踏实些。”母亲厚道的话,使我明白---拥有爱心,人活着才会踏实,有意义。6岁时邻居王伯杀了头猪,送来半斤肉,于是,晚饭桌上便多出一盆肉菜。当时,吃晚饭不点灯,昏暗中母亲“误吃”了一块肉,即刻又吐出来,放到我的碗中。我一直清楚记得那肉的形状、大小及别人无法知道的滋味。

7岁时,我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告别这个世界。家乡一位老赤脚医生说须用螳螂卵做药引。此物多生于高高的树梢。寒冬腊月,母亲持一竹竿出门了。回来时,母亲一头乱发,脸上有几道血痕,手中紧紧攥着一把螳螂卵。

8岁时,母亲卖掉惟一的嫁妆---手镯,送我上了小学。

9岁那年的冬天格外冷,母亲拆掉自己的毛衣,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改织了一套毛衣裤,温暖了那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也就在那个冬季,因为寒冷和劳累,母亲落下病根,以后每个寒冷的日子,病痛都与母亲形影不离。

10岁那年,我调皮贪玩,两门功课不及格,母亲没有骂我,只说:“以后好好学。” 11岁那年,我再次让母亲蒙受了耻辱,期终考试后的家长会上,班主任将成绩单按好坏顺序逐一送到家长手中。当着众人的面,母亲最后一个领到通知单。回到家,母亲把我叫到眼前,说:“娃,娘不懂文化,可你不能不懂哇。”

13岁,我到离家20里的中学念书,每个周末,母亲瘦弱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校园,为我送来干粮和一把皱巴巴的毛票。

14岁,一场大火使家中一贫如洗,母亲走东家、串西家,东拼西凑,起早贪黑,支撑起整个家,没让我退学。

15岁,母亲病重。从学校赶回家,看到病容憔悴的母亲,我手足无措,哭了。母亲说:“不哭,你啥时见娘哭过。”

16岁,母亲送我进了县高。

17岁,母亲开始让别人为我捎粮和钱,她怕自己的样子让我在同学面前难堪。

18岁,高考给我当头一棒,我万念俱灰,在床上一躺三四天,母亲来到床边说:“娃,娘不懂什么大道理,可娘知道,只要自己不倒下,啥道走不通呢?”母亲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疙瘩。

19岁,我报名参军,送别时,许多为儿送行的母亲落了泪,惟有我的母亲没哭。她说:“放心去吧,穿上军装就是部队的人了,莫想家,好好干。”

20岁,我荣立三等功。接到喜报时,母亲落了泪。21岁,我入了党,母亲又哭了。

22岁,我考上江南一所美丽的军校。如今我已从军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许多个宁静的夜晚,我都会想起远方的母亲,想起母亲瘦弱的身影。

母亲,您在家乡还好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您将一日日衰老,您头上的白发会一根根增多。但是,儿行千里,走不出您浓浓的化不开的爱,也离不开你厚实的母性和温暖呵。

母爱一生作文 篇5

海曙外国语学校 林欣玥

叶的一生短暂,可又充满光彩。

仰望初日的大树上的新芽,一个个身上披满了珍珠似的雨珠,你,长在最高的枝头上,正享受着明媚的阳光,倾听着小鸟的歌声。

夏天来了,你有了几分成熟,嫩绿的小芽已经变成了碧绿色的如绿宝石般散发着光彩的成熟色彩,你依然站在最高的位置,享受着全面的阳光。

秋天,一阵阵冷风吹来,你依旧牢牢地抓住枝头,一只只秋虫来啃咬你的身体,你还是不怕,你原来碧绿的身体已经变得枯黄。身上布满了星星点点的小洞,又是一阵风,你实在支撑不住了,落了下来。

我把你捡了起来,你的半边身子已经开始腐烂了,上面布满了坑坑洼洼的小黑点,你半边身子下半部是墨绿色,布满小洞,上部分如豹子皮一般的黄色上带着黑点,颜色很奇怪。

你的未来应该怎么度过?我想了很久,我小心翼翼地把你放回了大树母亲的根旁,就让你落叶归根的这种方式来报答你的母亲吧!

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从空中飘落下来,树干上已经布满了积雪,银白色的雪如同一件冰冷的白袍子,你躲过了寒冷迎来了春天。

我又来到放下你的地方,你已经残缺不齐,几乎大半个身子已经被大树母亲吸收了,你的小半个身子全是蛀虫的牙印,均为黑色,星星点点的枯黄让人不禁怜悯起来了……

你,在春日发芽,夏日成熟,秋日枯黄,东日离去。每个生命都不正是这样的吗?各种生命都有光彩的时候,也有悲伤的时候,只要有离去,就会有诞生,我觉得我当时的叹息是不是多此一举了呢?

感动一生作文 篇6

打开CD,一首悠扬的歌曲——《年少》倾泻出来。我闭上眼睛,静静倾听,回想已逝去的青春,那幅人生中最华丽的篇章……

“生活的单调,成长的烦恼,填满了记忆的些许无聊,弹吉他的风潮,写诗歌的浪潮,不过是心血来潮,半途而废的爱好……”

曾记否,那似水流年,乐以忘忧?

可还记得,我们曾编过的手链?那五彩斑斓的绳子,编织的不仅仅是饰品,更是青春的回忆。可还记得,我们曾追过的电影?不仅仅是因为它扣人心弦的情节,帅气的男主角,温柔的女主角,还因为,它的某一处画面,某一句话,出动了我们的心扉。可还记得,我们曾看过的小说?我们随着它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揪心,一起感动。可还记得,我们曾爱过的偶像?屋子里贴满他的海报,课桌上刻上了他的名字,就连听到他的消息,看到他的照片,都会兴奋不已。

青春的种种,快乐得让我们忘记了忧伤。其实,只要你愿意逝去的青春仍可以再找回来,那过去式一直会是现在进行时,就像歌的前奏,未完待续。

“初恋的心跳,初吻的味道,都是些泛黄的学生情调。青春期的预告,叛逆期的低潮,异性相吸多照意见不和唱反调……”

曾记否,那如水漫堤,无形有迹?

还记得你的第一次心动吗?还记得你与他(她)的第一次相见吗?没有特殊的场景,也没有音乐伴奏,可他(她)就是这样来到了你的身边,走进了你心里。你可曾为他(她)茶不思饭不想过?你可曾每天都在念叨他(她)的名字,向别人炫耀他(她)的种种好?甚至,你可曾对他(她)倾诉过自己的心声?呵呵,这都是青春的必经之路,我们都必须走过。他(她)是我们编织的最美丽的梦,瑰丽了我们整个世界。可是,梦终究是梦,梦终究会醒。那些青涩的回忆。那些莫名的小心思,只是我们书写青春最美丽的一笔。青春的种种,都是属于我们的秘密。青涩的回忆,向天上片片繁星,从不被时间忘记。可是,它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我们应当去追求永恒。就像歌的高潮,

“许多的脸,傻傻笑,静悄悄,谁的暗号迎风奔跑,转眼不见掉,夜空的烟火,划过了我的年少……”

再睁眼,泪水不知何时已爬满了脸庞,那点滴的感动,像绚丽的`歌曲,永远不会消失。而我们只有怀揣青春之梦,勇往直前!

一生相伴的铃声 篇7

记忆中的铃声是刺耳的, 让人扫兴, 那是一种铁块撞击出来的声音。读小学时学校的挂钟其实就是挂在树上的一个大铁块, 历经着风雨与时间的敲打。记得上课前老师用力击打, 断断续续的声音在操场上晃晃荡荡地响起来, 直入我们玩得兴奋的耳朵里, 百般无奈地暂时告别青青的草地。负责敲钟的是一位看门老人, 总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不肯提前一分钟下课或者延误两分钟上课。慈祥的老人总摸着我们的头说, “呵呵, 小鬼们, 长大了就懂得了,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而严厉的老师总是批评我们踩着铃声磨磨蹭蹭地走进教室。

后来看钟的老人走了, 有调皮的小孩常用砖块去敲打出不屈不挠的声音, 总能让我们开心一阵子。后来学校换了一口真正的类似于铃铛的大铁钟挂在那里, 敲打出来的“铛铛……”的声音真是好听。

读中学时, 有了电铃响彻整个校园, 却失去了金属声音的质地。有些老师还丝毫不去理会, 提高嗓音与铃声相抗衡, 竟然比起铃声更持久。我们在质疑这铃声的意义时, 下一节的铃声的响起宣告我们质疑的毫无疑义。好在有了学生时代的经历, 自己下课从不拖泥带水的。

其实学生年代记忆最深的除了满满的课程表外, 就是那短暂的课间的铃声了。只是当时的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总是讲, “还没讲完, 铃声就响了”。而我们总是期盼着下课的铃声, 一颗稚嫩的心都在期盼罗大佑歌声里的童年,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着游戏的童年。”

我那坎坷一生本色一生的父亲 篇8

我出生在武汉解放的炮火声中,母亲刚生下我就感染伤寒去世。姨妈怪罪于父亲,认定是他欺骗了比他小14岁的母亲,带她离开家庭遭受磨难,才26岁就夭折了。

时任湘江文工团团长的父亲正带领团员进入刚解放的长沙,他把刚领到的军大衣袖筒剪下来,把我塞在里面,抱着我离开了医院。这个袖筒就成了我的第一件“衣服”。

在我成年以后,才知道父母这段艰难的往事。我的父亲刘斐章是贵州兴义人,20世纪初,贵州有何、王、刘三大家族,我们刘家便是其中之一。我伯祖父当过贵州的督军兼省长,是个军阀。祖父为贵州派驻北京的国会议员,但40多岁就过世了。伯祖父垮台后,家道中落。在清华大学读书的父亲没毕业就前往日本留学,在那里加入了我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回国后他先加入左联再加入共产党。

父亲从30年代初开始主要从事革命戏剧活动。1937年上海“8·13”事变后,他担任救亡演剧队第八队队长(后改为演剧六队),率领这支戏剧轻骑,行程万里,宣传抗日救亡。1946年,他和另外三位演剧队长,在重庆受到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接见。

我的生母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进步青年,她心甘情愿地参加演剧队跟随父亲。为了他们的结合,田汉先生还赠诗一首:“十年推剧阵,百战人将老,前路尚多艰,且种同心草。”

因为文工团的工作太忙,大人们在台上排练,我就在台下爬着玩耍,父亲托一个同事的母亲照看我。爱抽烟的老奶奶常捡起地上的烟头来抽,我也学着把烟头塞到嘴里,结果染上了肺病。父亲四处求医,为了找一种稀有的药物,他还去托了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王首道。我体质一直比较弱,为此父亲自责了一生。

父子事耕桑

我4岁时,父亲重新组建家庭,我不但多了姐姐,又添个妹妹。父亲对子女很严厉,但又不乏幽默。他带我们去看戏,讲故事,讲笑话,不知不觉在我们心里种上了一些乐观的种子。

父亲常说:“人第一个要学会的就是劳动。”我从小就开始干家务活。周末,父亲先让我帮他擦自行车,接下来的工作是剥花生仁、糊火柴盒。我上初中时,国家经济情况不好,家里常吃些南瓜、面粉糊糊。父亲每月有两斤油和一点面粉,他却总是把油送给机关的困难职工。一次父亲看见我的脸浮肿,说恐怕是营养不够。他要继母想办法多买点骨头炖汤,但他油还是照样送人。我家有一个花园,没有种花而是种南瓜,父亲教我如何下底肥,如何给花授粉,我们的南瓜获得丰收,机关评比还得了第一,我和父亲都很开心。

父亲从没打过我。记得读初一的时候,我外语不及格,父亲发现我骗他说早上起来读外语其实在看小人书,他气极了狠狠地将拳头朝墙上击去,吐出一句话:“真是恨铁不成钢啊!”我呆呆地站在他面前,什么话也不敢说,因为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父亲对我发这么大的脾气。他缓和下来,拉着我的手说,他年轻的时候,因为英语不好,整整补习了一年才考进清华大学。那时他没有钱也没有住的地方,全靠朋友接济,一天有时就只能吃一个烧饼。父亲这次发脾气和谈话给我很深的印象,学习也变得比较自觉了。

父子更兼师友情

我高中毕业,“文革”开始了。父亲很快就被“揪”了出,成为“走资派”、“文化特务”、“叛徒”。因为被发现留着我生母坟地证明,他又藏着“变天账”,是“地主阶级孝子贤孙”。他已60岁,经常被“红卫兵”打得几天起不来床。后来,我们全家5口人下放到4个地方,几年都不得团聚。我曾去干校看望父亲,他消瘦、话少,干活比我当知青更重更累,他笑着说,现在他对批斗已经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又说“何处黄土不埋人”。我不知这笑声中含着多少苦涩,也不知这苦涩中还有多少幽默。

1974年,父亲在左联的老朋友陈沂来看望他,陈沂曾是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长(后为上海市委副书记),是当时湖南“革委会‘副主任、省军区司令杨大易的老上级,他拍着胸脯为我父亲“担保”,父亲才得以摘掉“专政对象”的帽子。父亲说陈沂自己也被打成右派,却如此乐观,应该向他学习。

我听出父亲这话是对我讲的,因为我找不到工作,只能在码头当临时工。身体也不好,时不时咳血,四处看病买药,情绪非常低落。年迈的父亲也陪着我到处找医生,一次他硬是顶着寒冷的北风,骑车四处为我寻找老中医。后来我因大吐血住院,父亲来守护我,70岁的他还整夜不睡。看到他坐在我床前,我心里便感到很愧疚,可他还给我讲笑话。

暮年父子难分离

1978年,父亲彻底平反恢复职务、党籍。妹妹上了中专,我考进了大学。父亲像年轻了20岁,拼命工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下洞庭重建岳阳褛,上衡山修复南岳臣庙,他还是全国剧协常委、省政协常委文化组组长。1987年他完全离休,省政协一再挽留也被他拒绝了。对他来说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反差”。每天打太极,看书、写字、浇花、散步,关心国家大事。父亲本是谈锋甚健,85岁后他听得多说得少了,年纪越大越不再喜怒于色,但他对祖国取得的每一个成就和胜利感到高兴还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的。继母因癌症病逝后,父亲身体也大不如前,可他不愿意住到子女家里,宁愿一个人过日子。

90岁时,父亲突发奇想,要将一生经历写出来。妹妹反对,说轻轻松松过日子多好。但他一定要有精神生活。父亲花了2年时间完成了近30万字的自传,父亲说没有遗产留给我们,住房也要捐给“希望工程”,想让老家的穷孩子能多一个人上学,但他这本书却是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

去年有一天,父亲反复问我什么叫上网、在线,病毒。我也尽力给他解释。他听完后说,10岁的他离开故乡去北京,一路跋山涉水,在武汉才平生第一次看见汽车。他感叹这百年的巨变,也许自己真的老了。说完他闭上眼,仿佛进入到一个冥想的空间里,忽然,他睁开眼,似乎恢复年轻的状态,说:“到100岁时我再去北京,和老朋友聚一聚,去看奥运会。”

一生的朋友作文 篇9

四,五岁时,我早已抱着漫画书看了,我看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九岁时,我发现了更能吸引我的书——小说。从此,我的书柜中便多了一位朋友。

每当我拿起书本,就好似进入了书的王国,即使再大的声响也无法把我从王国中拉出来。

当我读完一本书时,总会不禁想起莎士比亚说过的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生作文 篇10

黄昏的光拂过老人安详的容颜,摇椅吱嘎吱嘎的哼着苦涩的歌,咏唱着阴郁与心酸,寒鸦孤寂的盘旋在枯树间,落叶叹息着离别,老人也缓缓阖上了眼……别了,和风,别了,暖阳,别了,海与山,风和月……

小凡,江南水乡的一个男孩子,如其名,平平凡凡,他也没什么抱负与理想,只想按着父母的意愿,考个大专,当个普通的上班族,拿着工资养家糊口,最后坐享齐人之福,儿孙满堂绕膝来……

锋利的芦苇尖划过少年略为细腻的皮肤,小凡缓过神,嗤笑一声,觉得自己想的挺多,远处传来阿姆亲切的叫唤声,炊烟袅袅又变得热闹,他开心的哼着曲儿奔向村子

小凡背上行囊,斗志昂扬,本来他是打算这样平平凡凡的过完一生,但他不甘心,打算和朋友一起去城里创业,以后也有向子孙骄傲的资本。可是后来在黑暗的社会囚笼四处碰壁,慢慢的,棱角被磨平,他退缩了,他累了,不想继续了,他灰溜溜的回到家乡,缩在屋子里,怕出去被人戳着脊梁骨骂,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的。

后来父母介绍了一个老实忠厚的姑娘结了婚,生了娃,再后来拿着退休工资,日日和老婆子唠嗑那些有的没的,然后小凡也变成了老凡了,他也确实过上了当初所想的生活……

最后的最后,老凡安详的去了,恍惚间似乎又回到了儿时去戏班看戏,戏子在台上唱着心碎离别歌,每一出戏被精心安排,翻过一折又重头,这些故事无止休,满座衣冠皆老朽,只道最是人间不能留……他朦胧的看见阿姆躺在篾席上,拂着蒲扇,招呼着让他过去,他抬起脚,迈了过去。

一生只追化纤梦 一生只为化纤情 篇11

她,就是我国化纤元老之一、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委会高级顾问、纺织部部级专家李瑞。2009年,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举荐批准,李瑞获科技部等十几个部委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个人)最高荣誉奖。

潜心科研 硕果累累

上世纪50年代,李瑞被国家公派到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纺织学院留学。1958年,同在列纺留学的首届化纤老学长、原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院长、我国著名高分子和辐射化学军工专家张石玉在毕业临别时给李瑞留下了一句终身铭记的赠言:“继续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此后,这句话成为李瑞在化纤科研和科技管理工作岗位上的座右铭,推动着她不断地开拓创新、勇攀高峰。

1961年,她被选为莫纺系优秀学生代表,以全优毕业证书和论文,成为世界“无均聚物接枝改性纤维素纤维”前沿学科的杰出代表。其硕士毕业论文“粘腈纶”—莫纺纶(MTILON)的研究成果,1963年孙桐、李瑞、罗果文联名在苏联《高分子化合物》杂志No.1上发表。她一直引以为荣的是大学生中唯一被导师选中的论文作者,能在孙桐学长辅导下,并与其他两位化纤研究生武荣瑞、吴美琰学长一道出入实验室,探讨破解难题。

学成归国后,她在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合成纤维研究实验室,并担任主任,重点研究维纶和维氯纶,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1965—1974年,合纤室迁至牛栏山北京维尼纶厂,彼时,在北京市纺织局李昭局长的领导下,维纶、维氯纶国产化和产业化事业蒸蒸日上,并以此带动了全国九个维纶厂国产化建设。李瑞在该厂腈纶筹建组从事腈纶国产化,首发亚砜一步法合作研制获成功,成为中国碳纤维原丝第一人。

1975年,李瑞在该厂涤(丙)纶长丝筹建组继“四大化纤”成套技术引进投产后撰文建言,首发高速纺“引进单机自主开发发展多品种”,率先用地方外汇建成北京涤(丙)纶实验厂。

在化纤局科技处工作期间,李瑞先后主持了科委“六五”天津“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涤纶”工业化项目、“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与焦风娥共同管理—“化学纤维新品种”项目等共计10个品种、16个项目,生产转化率和得奖率高达70%以上。由她建议组织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超前规划导向发展,推广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几十项技术覆盖率达80%以上。例如,由她主持鉴定的宜兴合纤厂(现华亚)与上海合纤所合作研究PBT纤维成果,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至2004年共生产产品3600吨。在李瑞和各级政府支持之下,该厂快速发展,终成百强企业。该厂所在的新建镇也因此于2007年获评“中国化纤纺织产业名镇”。在郑旭东董事长的领导下,20余年来,该厂坚持高起点,以创新为主导,先后申请自有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专利14项,特有专利近40项,并已率先建成国内最大(30万吨)FDY(26头)生产基地,差别化率达70%,在该行业民企中(占65%以上)迅速崛起,并成为产业升级的典型代表。2008—2009,该厂获评中国化纤竞争力10强企业之一。

1978年,为响应国务院康世恩副总理“发展丙纶”解决穿衣问题号召,受部党组和化纤局令吾副局长委派用纺织部留成外汇和技改费,李瑞与化工部印德麟、中石化韩淑君学长一起牵头组织,参加四部委纺织、化工、中科院、中石化联合攻关的项目:1986年,“聚丙烯降温母粒”PROMAX获得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聚丙烯丙纶级牌号70218和70226树脂的研制”项目作为我国唯一自主开发且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合成纤维品种,并于1986年、1987年先后荣获中石化和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CR技术成果均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仅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就以此为技术基础累积,为企业多创经济效益达1亿元以上。

1992年,李瑞受到刘衡副部长委派代表中国纺织总会协助列项管理国家经贸委、教委、中科院“细旦、超细旦丙纶长丝及制品的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学、研”首选项目,在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温家宝、宋健、周光召亲自关心下迅速取得了成果。她将普通纺提高到高速纺,将细旦提高到超细旦水平并开发涤丙两用,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其中,南北协作组东华大学和广东富华获1994年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发明金奖,中科院化学所和北京涤(丙)纶实验厂1996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7年国家经贸委“八五”国家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奖,并将“一条龙”开发加以推广应用,推动了细旦、超细旦、涤丙纶差别化率由15%提高到25%,2009年达到了46%;2010年达到210万吨。首创PROMAX技术及抽丝技术设备成套出口泰国,走出国门。2015年正值康世恩副总理诞辰100周年和令吾老革命96周年,中国化纤第一人李瑞、宜兴化纤人及其创新团队“告慰革命先贤”向党、国家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谁抢占了自主创新的先机,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高端智库人才李瑞则用自己的实践为这句话做了一个鲜明的注脚。多年来,她组织参加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发明专利1项,先后发表新技术、新品种、新领域论文70多篇(国际4篇),并获社科类优秀奖和特等奖各1项,合著《聚丙烯树脂的加工和应用》等著作5部,专著1部。

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有李瑞以及像她一样献身于纺织工业的广大同仁,在纺织部历届部长领导下我国的化纤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化纤产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8.5万吨(占世界化纤产量的不足3%),增至2009年的2726.0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3.0%),足足增长了近96倍;1998年起,我国化纤工业已连续17年位居世界第一生产大国,2014年化纤产量达4108万吨,同比增长5.3%,占纺织的五分之四,占世界三分之一。我国纺织工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国家的新兴支柱产业。而我国也已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的第一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自1994年已连续21年位居全球纺织服装出口首位,2014年占其世界贸易额的37%。2014年,中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量已超5000吨,约占世界60%,总产值67000亿元,出口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

殚精竭虑 推进产业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研成果只有应用于生产实践并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才能够真正地推动一个国家不断发展进步。”这是李瑞秉承的一个信条,她始终为此而殚精竭虑,上下求索。

1980年,为支持改革开放前沿,在广州化纤局总工程光炳主持的首届全国化纤学术年会上,李瑞做了“丙纶赴美、日考察报告”。会后,她应中科院广州化学所邀请,前往新会县“小鸟天堂”进行调研交流,并无偿调拨了一台VC403纺丝机,以支持新会丙纶行业的发展并连创八个行业第一。此后,2007年,中山市(现江门市)新会区获评“中国化纤产业名城”。这是我国首座化纤产业名城,也是一个将葵乡打造成近百亿规模的化工、化纤、纺织、服装、高技术产业“航母”的奇迹。

为瞄准世界前沿,赶超世界先进水平,1985年起,李瑞向何正璋副部长建议发起北京国际化纤会议,并组织、参与了1~3届,至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已胜利召开了21届。

1990年,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后,李瑞受部长委派率纺织工业部第一个代表团顾丽霞、仲琪和郭曼丽出席俄加里宁第五届国际化纤会议,并发表论文。回国后,她提出发展“特种化纤”和“粘胶长丝连续纺工艺”的建议很快被部领导采纳,并牵头参加了纺织部“顶层设计”选项、选点、选择技术路线等工作,同时立项支持推动产业化。“间位芳纶1313”先后在烟台氨纶、广东新会彩艳和苏州圣欧投产,形成近万吨能力,居世界第二。此项目于2009年、2010年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其产品用于军工和民用特种防护品等,并已出口创汇,打破国际垄断,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粘胶连续纺长丝在保定天鹅投产后,全国已形成2万吨能力,国产化占45%。

谋篇布局目标高远

自1987年纺织部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以来,李瑞连任五届委员,并为国家发展战略“顶层设计”,找准“切入点”,制定“发展技术路线图”,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言献策。也正是在这个位置上,她的宏观把握水平与决策能力及卓越的组织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999年,为总结和传承中国化纤事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她以追求真理、不计名利、执着和社会责任感的精神,在退休后花费5年时间,回顾、搜集、整理所亲历的化纤行业知识、科技和技术创新成就,新著14篇力作,为“十二五”建言献策。千辛万苦、八方助阵编辑了180万字的专著《中国化纤工业技术发展历程—赤子的答卷》,以中、英、俄三国文字摘要,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并走出国门,作为献给新中国60华诞最珍贵的礼物。该专著及她的业绩展板“留学报国,振兴中华”在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由欧美同学会主办的“学子之路-留苏同学历史图片实物展”展出。俄罗斯中国年会展移至黑河永久性展出。

多年来,李瑞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曾任九三纺织直属支社主委,并多次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离退休干部局推荐参加经贸委、国资委举办的参政议政活动以及征求如何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意见座谈会,同时出任国资委纺织离退休干部局“保先”学习活动验收组组长。

2001年,杜钰洲部长派,李瑞、毕国典、孙瑞哲代表化纤和纺织学术界组成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代表团出席了香港亚洲第六届纺织服装学术会议。

2005年,她应邀任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由东华大学环境学院承担的“21世纪纺织行业所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及对策”项目评审组组长,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007年,李瑞与朱明儒代表纺织学术界应邀参加了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组织的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评审工作并任评委举荐,支持行业对李嘉禄和周华堂教授提名。

2010年,她应邀出席了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东华大学承办的“东方科技论坛”—生物质纤维和生化原料研讨会。2011年她被选为国资委中直机关纺织离退休干部局侨联五位委员之一,连任三届继续贯彻党建带侨建,为引智、引资、引技,中外交流再做贡献。

改革开放35年来,李瑞曾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1~5届)秘书长、常务副主任,会同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积极组织了23届全国化纤学术年会,努力开展学术科技活动,推动化纤工业科技进步。为配合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实施“十一五”和准备制定“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化纤行业整体竞争力,相继于1999年、2002年、2004年、2007年组织了昆明、海南、成都、青岛四届学术年会,并发现举荐高端领军科技学科人才如中石油胡杰总工、中石化王玉庆主任、东华大学王华平院长、天津工业大学肖长发副校长、纺织部研究院院长赵强、中国纺织设计院周华堂院长、吉林化纤集团董事长王进军等担任化纤专委会副主任,举荐蒋士成、郁铭芳和孙晋良院士、专家等为荣誉委员,提升了政、产、学、研、用,集成创新水平。在十一五发改委国债项目大力支持下,她推动了“三高”高性能芳纶、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高强高模维纶、芳砜纶、聚苯硫醚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实现了产业化,并先后有五种特纤六个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附加值共混海岛超细纤维以及功能纳米纤维;绿色生物质原料玉米制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PTT纤维、聚乳酸纤维和蓝色海洋生物质海藻纤维及绿色取代CS2工艺溶剂法再生纤维素纤维等项目的中试和产业化。

在李瑞的支持和帮助下,有多家企业走上了创新发展的道路。

其一,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集成和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AN基碳纤维工程化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和配套系统。2010年,“千吨规模T300级原丝及碳纤维国产化关键技术与装备”获得了“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1年,该公司获得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化纤行业‘十一五’技术突破奖”。2013年9月,中复神鹰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干喷湿纺GQ45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科技成果鉴定。同月,中复神鹰的SYT45高性能碳纤维被列为“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公司现有产能PAN基原丝10000t/a,碳纤维4200t/a,其中干湿法占半数。

其二,北京同益中特种纤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国内最早开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研究,并率先实现仟吨“孚泰”级牌产品定型生产。十余年来,公司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不断发展成为国内高性能纤维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目前公司已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近40项,项目负责人冯向阳领军与东华大学等合作,获得国务院颁发的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其三,海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纺织材料开发、纤维生产和新产品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化纤企业,在董事长欧阳文咸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导向下,他的“中国合伙人”中国化纤专委会委员张联京率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公司专注于高科技生物基纺织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拥有一流的管理和技术团队以及国内最先进的柔性生产体系,为国内外纺织产品品牌提供各种优质差别化原料,已成功自主开发出全世界唯一一条舒弹丝工业化生产线,并拥有该专用生产线全套生产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该公司获全球第二的化工、纺织产品开发商美国杜邦公司的授权与合作,基于Sorona?原料率先成功开发推广生物质舒弹丝短纤维的全球市场。

作为全球短丝纤维生产中唯一一种可再生生物质纤维制成的弹力纤维,舒弹丝中玉米提取成份占30%。相比石化纤维,生产同样数量的舒弹丝可减少30%的能源消耗和63%的碳排量。而且,这是一种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绿色环保纤维。

“虽然我已经年近八旬了,但我还有梦!我的梦不是老年人常有的含饴弄孙天伦之乐,我的梦离不开中国化纤。40年前,我梦想着中国中小学生有一天能穿上石油化工化纤涤纶长丝制作的校服,现在,这个梦已经实现了。如今,我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我国的汽车、火车、飞机、航天、新能源风力发电这些行业什么时候能够用上新型高性能特种纤维以及什么时候我们能穿上石油替代转基因玉米、甜菜、壳聚糖、速生材等农林海洋作物做的衣服……”谈到自己的梦想,李瑞依然雄心不减当年,仍奔走在“十三五”—为化纤发展强国事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言献策征程上。

为克服化纤产业“同质化、产能过剩”、“三高”比例偏低以及“资源、能源、环境”三大瓶颈,李瑞建言“十三五”:第一,确定材料创新(轻型化、高分子化、复合化),特别将化纤新材料及其复合材料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首位。届时中国纺织工业产值将超十万亿。化纤新材料由12.8万吨发展到30万吨。第二,将以农、林(牧草、海洋、沙漠、动、植物)为原料的可再生生物质化工化纤、塑料放在与可再生能源同等重要的位置,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可再生生物质化纤新材料由60万吨发展到106万吨。第三,将环境“末端”治理逐步提升到主动的“源头”治理,发展绿色工艺技术及设备、绿色产品及品牌、绿色标识及标准、绿色GDP。国家应整合优势资源(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中具有系统工程和交叉学科的复合型高端人才行业、产业专家智库进行“顶层设计”,军民融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质增效、发挥品牌效益,“政、产、学、研、用、金” 融合创新,同时科技人文并重,努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改革创新制度、培养创新教育人才,重视创新思维,尊重知识产权和创新经济利益分配,努力争取在2015—2030年间实现将中国化纤工业由第一生产大国变成新材料化纤生产强国的目标。

甘愿一生育桃李 篇12

从一九八八年至今,已有二十四个春秋,这么多年来我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人民教师应有的敬业精神和爱心去温暖每个学生稚嫩的心,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怀着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在教书育人的百花园中,尽一个园丁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小学班主任面对6 ~ 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下面就谈谈我的体会: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一要树立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 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即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 第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干部树立威信; 第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 第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充公利用表扬这一工具

虽然为建设这个班级花了不少心思,但是在此过程中,有一两个纪律表现差的学生总是我行我素,效果不太明显,给班级学习风气的好转带来了较大的阻力。因而,我工作中更加注意与家庭和学校配合,借力使力。主要收获是: 能让大多数学生快乐地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教书又育人; 每天给孩子一些笑脸; 做到了不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怒; 规范学生行为; 掀起学习的热潮,完善自我形象,在学习中同学们能互相帮助。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基本上做好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四、把学生位置摆正

书上说: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点不错,学生好比一个铁盒子,不是要你去一拳砸扁它,而是要你细细地去找到那把对号的钥匙,去开启他们的心扉。你先得把学生研究透,各个年龄段、各个层次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都不一样,你要知道他做些啥、想些啥、怎么让他们接受你的教导。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启发引导。其实,学生到学校来,谁都想成为好学生,他们对老师充满了尊敬和依赖,只不过因为智力的差异和自制力水平的不同,导致良莠不齐,我们就要因材施教,好比有的人,他是种田能手,你非要让他去钻石高尖新技术,怎么可能呢! 教师的心态要放宽一些,任意拔高要求无异于揠苗助长,得不偿失。学生们年纪小,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尽量多鼓励他们多表扬他们,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批评和表扬的时候掌握好火候,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受到赞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良性循环。例如,我有一个学生好打架,批评了几次都不管用,我想,看这样子油盐不进了,不能做小炒,给他加把糖吧,就让他们去找好事做,比如帮值日的同学扫扫地,捡捡地上的纸等等。每次周会,我都对他的点滴小事给予表扬,从那后,再也没时间打架了,经常找好事做,我再在班上一表扬,同学们一羡慕,他就天天乐滋滋地像换了一个人。

五、用爱心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我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认识到对学生必须倾注真诚的爱心,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对好学生要爱,对“后进生”更要爱。“后进生”往往由于心灵受过创伤或各种诱因影响而表现较差,他们受到的批评多,表扬少,因此比较自卑,对学习缺乏信心,这时就更需要教师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中的火———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

接上届新班时,我班里有个学生的,听前任班主任说,该生父母离异,无人管教,养成逃学的毛病,老师稍一批评他,第二天他就不到校了,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不来上学,我多次到他家找,动员他上学,可没效果,于是每天下班后,不管天气怎样,我都必须去他家一趟,苦口婆心地劝说、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开学的第一天,这个同学在姥爷的陪伴下出现在教室门口,看着他怯怯的样子,我连忙把他拉到座位上坐下,全班同学以掌声欢迎他重新回到班集体中。从此以后,我经常与他谈心,处处关心照顾他,课堂上多提问,课下耐心辅导,并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课。同时,发动全班同学主动接近他,帮助他,每当他在学习上有进步时,她都及时给予表扬。值得高兴的是,这名同学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希望,他每天按时上学,从没旷过一天课,各方面表现很好,学习上也有所进步,他姥爷激动地对我说: “你真是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每年教师节,看到孩子们自编的一首首小诗,真的使人激动,并为之自豪。

多年来班主任工作让我确信,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凉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用“情”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心和诚意。

以上是我的一点点经验,近二十年的班主任生涯,我都是这样做的。我所教的学生在各种竞赛中频频获奖,我也多次获优秀指导奖。曾光荣地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所教班级也曾被评为县优秀班级。在五年级两次县抽测中,班成绩名列全县前列,全镇两次名列第一,受到家长和领导的好评。

总之,我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也是家长和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通往“教育家”的路程还有很远很远,我不过是一个永远前行的拓荒者。20余年的历练,已使我不畏艰难、迎接挑战,20余年的教育生涯,也让我懂得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上一篇:暑期的复习计划指导下一篇:必修1氯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