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特点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采访特点(共11篇)

采访特点 篇1

一、采访主题

二、采访对象及提问

三、采访方法:

现场观察和个别访问相结合

四、背景资料准备

采访计划:

1,记者赶到汉墓出土地进行现场观察,出土盛况、文物实景;

2,采访现场考古部门负责人或专家,听取专业解释。

调查纲目(问题):

1,文物何时、何地、何人最先发现?

2,汉墓的具体年代?墓主是谁?什么身份?

3,墓中有些什么文物?数量多少?有什么价值?

4,和以前出土的汉墓相比,有什么异同?

5,该处汉墓的出土有什么意义?

6,其他补充性的考古专业知识。(视临场情况待问)

并写出简要的报道策划方案。

3、春运报道策划方案

报道主题:直击中国铁路春运

报道目的:在公众与铁路部门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化解乘客与铁路间的矛盾,在春节临近时营造欢乐、祥和的过节气氛。

报道时机:选择农历腊月二十七、八铁路春运的最高峰进行直播

报道内容:铁路系统的紧张忙碌、回家乘客的焦急情绪、中国铁路春运的历史回顾、专家对铁路春运的理性分析等等

报道思路:分动态报道和静态报道两种,静态主要报道各大铁路枢纽(包括各大火车始发站、中转站、终点站的购票、乘车、调度情况),动态报道则以记者的体验式采访为线索,报道铁路春运过程中的情况。

报道方式:采用动静态结合的报道方式,选择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南京、成都等地的火车站进行多点共时直播,由各路记者现场出镜报道。选择北京到广州、上海到成都的纵横两条铁路线,由乘车记者进行亲历式报道。其间穿插演播室主持人对专家及政府官员的访谈,并适当穿插相关的背景资料。

报道规模:受报道内容的限制以及日常新闻播出的限制,本次直播报道虽然历时两天,但不准备采用不间断的连续报道方式,而是采取分时段直播,如选择列车出发、到达,开始、高峰、结束等几个时段进行集中直播。

报道范围:报道范围涉及全国铁路春运,但可以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铁路枢纽来实现全国范围的覆盖。

2、节目编排如下:

1、无障碍通道有障碍

2、某小区居民反映,物业在大热天就收取暖费

3、延庆观众反映,延庆两条公交车线路莫名其妙停运,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4、小区旁建起加油站,带来安全隐患

5、小区内建起了淘宝网

6、石景山区发放帮困助学金

7、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交通违法告知通知书开始投递发放

8、北京启用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系统,车辆经过不停车,就可测出是否超载

9、京郊农村赤眼蜂成了害虫的克星

10、背景:赤眼蜂灭害有原理

11、昌平区长出酷似葫芦的柿子。

12、平谷大峡谷景区今年夏天接待游人创新高

采访特点 篇2

具体说来, 广播新闻采访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呢?

一、采访是报道的依据

新闻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领域, 事实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第二性的, 离开事实的新闻便是空中楼阁, 将这两者的顺序倒置也必然导致新闻自身的毁灭。因此, 发现、探求、挖掘事实, 并从中提炼具有新闻价值的精华,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采访, 就成为新闻的基础, 报道的依据。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 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采访是记者的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实践过程, 是记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

二、采访是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是新闻自身的属性, 无真实就无新闻。记者只有深入实际, 耳闻目睹, 才能辨别事情的真伪, 掂出事实的分量。闭门造车, 道听途说, 是新闻工作的大忌。比如前些年某新闻单位报道了“天外来客”的新闻, 后经调查, 原来是一块人造冰。这就是道听途说的结果。这些假新闻的出现, 不仅严重损害了党的新闻事业的声誉, 也给实际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

三、采访有助于深化报道

任何新闻都只能反映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事物、事件、人物等, 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 也不可能是静止的, 采访有助于了解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联系, 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 从中掌握事物的本质, 并发现新的线索, 以使报道深入。有的记者习惯于跑“衙门”, 从文件、表报中找新闻。这固然是获取新闻的一条重要渠道, 但仅此还远远不够。如果能根据文件、表报提供的线索进行实地采访, 那么, 报道的深度有可能大大增强。

四、采访有助于新闻的生活动泼

新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只有通过采访, 才能如实地反映多彩的现实生活。广播提倡目击式新闻, 增强报道的立体感, 这样, 采访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的记者满足于死材料, 但死材料出不了活新闻。这是当前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另外, 广播新闻经常采用现场音响作为素材, 这当然更是非采访不能获得的。

广播是“不要纸张, ‘没有距离’的报纸, 它的传播是建立在现代电子技术基础上的。同报刊相比, 广播的优点是传播迅速, 影响广泛, 感染力强, 较少受空间和听众文化水平的限制;缺点是一瞬即逝, 不留痕迹, 不便保存和反复研读。这就要求广播记者在熟悉和掌握新闻采访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扬长避短, 掌握和运用自身的特点与规律, 以使采访取得预期的效果。

广播采访的主要特点是:

1. 时间紧迫。

新闻采访 (特别是事件性新闻的采访) 都具有较强的时间性, 而广播新闻具有更强的时间性。原因就在于, 同报刊相比, 广播新闻的更新周期快, 它不仅需要广播昨日和今日的新闻, 还常常需要广播发生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之前的新闻。比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目前每天有24次新闻节目, 消息随采随发, 远比报刊新闻的时效强。目前, 发生在国内的重大新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能在当日播出, 这就要求广播采访有更强烈的时间观念以及突击采访的能力。

2. 连续性强。

广播新闻一般要求反映迅速, 篇幅短小, 这就决定了它不宜于作长篇大论的结论性报道, 而宜于随着新闻事件的进展作连续性报道。我国的广播电台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3. 采录音响。

广播新闻除了大量使用文学 (通过播音员变成语言) 体裁外, 还常常采用一些具有广播特点的形式, 如录音新闻、录音访问、录音特写、现场报道等, 这就需要采录音响。音响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体现新闻的主题思想并被采录下来的声音, 它是录音报道不可缺少的新闻素材, 因此采录音响便成为广播采访的又一特点。同其他新闻采访一样, 广播采访应该像选择典型事实那样精心选录典型音响。典型音响有两重含义, 一是新闻事件所特有的音响, 比如, 打电话的声音在今天的世界上极为平常, 但宇航员在太空打电话的声音就能引起亿万人的兴趣。这就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音响。音响是一种无形的语言, 它往往能够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比如, 广播电台在重大节日、重要的群众集会、游行时, 经常采制录音新闻, 其中的掌声、口号声、欢呼声、锣鼓声等等, 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主题。

4. 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随新闻事件的发展同步播出的一种广播形式, 它是广播电台经常采用的一种新闻体裁。现场报道要求广播记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口述给听众, 而不再经过写稿、录制等中间环节。现场报道的采访主要依靠广播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的耳闻目睹, 因此需要比一般记者具有更为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同时需要具有出口成章的表达能力和较好的音色。现场报道也需要事前的采访, 但所得素材通常只作为背景材料使用, 以作现场报道本身的说明、铺垫或引伸。

采访特点 篇3

关键词:新闻采访;角色定位;采访权具体来讲,记者的角色定位指的是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身份,采取合理的采访方式,要让被采访者接受报道。记者的权利指的是在将自己的职责严格履行下去的基础上,对有利于报道的规范进行享有。简单来讲,新闻记者的权利和义务通常由角色定位和采访权体现出来。因此,人们需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1新闻记者角色的新内涵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现代新闻节目日趋成熟,对新闻记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那种模式下,新闻记者只是完成采访工作,播音员来完成报道工作,那么就可以了解到新闻记者主要是将那些新闻采访进行报道的。近些年来,传媒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技术设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那么新闻记者往往将现场报道和现场直播的方式应用过来,以便促使新闻节目的时效性、真实性以及现场感得到增强。那么就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机结合节目现场采访和节目播出。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记者需要第一时间站在镜头之前,同时将主持人和播音员的作用发挥出来。这样就给现代新闻记者赋予了一个新的内涵,新闻记者除了要单一进行新闻报道之外,还需要语言发声、语言调整以及播讲等等,在采访提问的基础上,评述和分析新闻事件,将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给挖掘和发表出来,那么就对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新闻记者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的矛盾

新闻记者的工作职业性质以及其他的一些附加权利都是其职业角色所决定的,但是对于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来讲,需要其积极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并且对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承担。因此,在对自己的职业要求进行履行时,就可能会有矛盾存在于其和社会角色之间,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

(1)记者角色定位错误。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大部分的新闻记者都将自己单纯的作为一名记者,完全客观中立地进行新闻报道,没有及时地加入到社会管理中来,将事件真相客观准确地报道出来,向公众尽可能地还原新闻事件的全貌。在这一个过程中,新闻记者只是一个叙述者,针对任何事情,都不会发表自己的建议,以此来力求真实客观地进行报道。但是,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种角色定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那就是报道事件产生的结果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有矛盾存在于基本人权以及绝对客观之间;针对这种情况,新闻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就可以将自己定义为一名参与者,把自己融入社会事件中,担负起社会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机地联系新闻报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记者角色的越位。除了上面一个问题,记者角色的越位也是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所采取的采访方式、语言习惯以及对人态度等都与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不相符合;新闻记者往往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产生了忽略,对自己的作用过分强调,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程度的干预作用,甚至新闻信息的价值趋向都由自己引导,这样就存在着严重越位现象。特别是近些年来,新闻记者的角色越位问题日益严重。众所周知,新闻记者的社会职能就是对正确的信息进行传播,以此来对公众舆论进行合理地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客观、公众以及全面都是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3新闻记者的采访权和职责义务

(1)新闻记者的采访权。简单来讲,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指的就是他们对新闻信息自由搜集的权利。新闻记者就是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采访报道,但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却是对信息进行搜集。也就是说,新闻记者要想履行自己的采访权,就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自由采访是新闻记者的权利,可以自主采集新闻信息。同时,为了保证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新闻记者需要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社会和公众:首先是在報道事实过程中,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中立客观地报道,将更加准确的信息提供给社会公众。其次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需要将新闻知识和新闻背景给提供出来,对大众舆论进行合理地引导。另外,对政治社会开明自由进行介绍和阐述,对社会法律正义进行有效地维护。在这些要求下,新闻记者就需要合理行使采访权,认真履行采访责任。因此,广大新闻记者就需要深入到第一线基层之中,对相关情况进行具体了解,如果有人干预到了这个过程中新闻记者的采访行为,那么就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权造成了妨害。因此,新闻记者享有的首要权利就是采访权。具体来讲,为了保证新闻记者可以正常享有社会权利和职业权利,那么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政府的合法权益不受新闻记者自由新闻采访活动的影响,那么就不能够限制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

(2)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通过笔者的研究和调查发现,新闻事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记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主要变化体现在这些方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新闻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就在于新闻记者。因此,新闻记者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新闻媒体工作者来讲,必须要履行守法义务。所以,新闻记者就需要结合具体要求来遵守相关的法律制度。具体而言,新闻报道的真实可靠性的维护是新闻记者最重要的职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新闻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记者权利义务带来了一定的改变;记者的权利和义务通常由角色定位和采访权来体现的,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对于新闻记者来讲,需要找准自己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履行相关的责任义务,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促使新闻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新闻采访中记者的角色定位与采访权,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参考文献:

[1] 李娜,贾都督.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与采访权的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3,28(15):188189.

[2] 孟旭舒.新闻采访中记者的语用角色定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26(19):192193.

[3] 袁雪梅,李嘉,王亮.新闻采访中记者的角色定位[J].中国地市报人,2013,19(10):103104.

[4] 田林.浅谈采访中记者的角色定位[J].新闻传播,2012,26(15):111112.

采访作文500字 难忘的采访 篇4

而邱世淼的《空瓶子找工作》在构思上更胜一筹。

为了让大家得到写作的真正秘诀,刘老师开始课堂上当众采访邱世淼与刘润松。

刘老师先问邱世淼:“你这样好的构思,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呢?”

邱世淼沉思片刻,慎重地说:“是看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产生的这个灵感。刘老师高兴地对大家说:“多读书胸中自富,这本书可是我们的寒假作业呀,大家都读过了吗?”有的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刘老师趁机再点化:“书不但要读,还要思考,可以被仿写,这就是我们读书和写作之间的关系。”

我也在心里感叹:”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但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啊。“

老师又问刘润松:”那你的《猪八戒减肥》结尾灵感从何而来呢?“

刘润松只想了一秒钟,不假思索地说:”我是看了一篇童话后产生的灵感。“

老师笑着对我们说:”看见了吧,读书与不读书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采访身边的一位党员-采访稿 篇5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峥嵘岁月,红色征途

——记我身边一位老党员的光荣征程

采访时间:2010年1月6日 采 访 者:马佳

采访地点: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采访对象: 李贯章

59岁

1969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 1973年3月 退伍

现任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后勤保障处处长

1970年9月份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龄40年

曾多次获得单位先进个人称号

1月6日,星期三下午,趁着课余时间我抽空前往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采访一位有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怀着一份忐忑、揣着一份兴奋我走进了后勤保障处办公室,见到了这位年过半百,带着眼镜,稍显疲惫,但依旧埋头工作的老师。表明了来意之后,他放下了手中的笔,欣然接受了我的采访,侃侃而谈。

“您是在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加入的中国共产党,是不是更有特殊的意义?”“恩”,他点点头,似乎边回忆着当初的情景,边若有所思的说,“是啊,一晃都40年过去了,但当年的入党申请书上的每一字每一句我都记得清清楚楚,还有入党宣誓的那份激动和荣耀。。。说到这,他有些激动,但从他脸上的表情还有眼睛中闪动的光芒,我完完全全能够体会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位全心全意服务,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为国家奋斗一生的重要意义。当初,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苦练杀敌本领,坚决完成任务,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祖国,绝不叛离军队。而加入党组织,更是我对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的承诺和保证,是我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无限忠诚。”此时此刻,我也为这位退伍军人的精神和灵魂感到震撼,热血沸腾。

“那作为一名老党员,对党您有何深刻的认识呢?”他稳稳情绪,说道:“其实一个共产党员的最起码的要件就是“学习”。从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主席到现在的胡总书记,无不教育和提醒我们广大党员要‘学习’,一个不懂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理论、不懂将之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最新动态,是不能被理解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一个没认真研读过党章不了解党的历史、党的宗旨、党的组织、党员的权利义务的人是不配成为一名党员的。所以,我时刻学习党的理论和章程,并且与时事相结合,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的执政党,它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今天,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又面临者巨大的挑战。在这个历史时期,更凸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适时地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这些理论上的新突破必将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精神,适应了时代发展进步的需要,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中国共产党诞生八十多年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把历史推向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作为学校的后勤保障处处长,工作一定十分繁杂和忙碌,那您又是如何在工作中时刻保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呢?”老党员笑了笑,“恩,的确我的工作很苦很累很杂,365天可以说没有一天可以睡个安稳觉,小到教室里的一盏日光灯,大到学校大规模的扩建,甚至全国学校后勤工作会议的开展,我都必须一一过目,考察,审核。家里人有时都感叹,芝麻大点的官,都能忙成这样,不过他们都还算支持和体谅。因为,我知道,无论官衔的大小,工作的多少,我都必须严肃谨慎,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对学校负责,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苦和累又能算得了什么,更何况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对得起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想必,这就是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在平凡工作中真实体现,而不是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我接着问道,“现在国家机关中出现了很多腐败分子,严重地触犯了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对此,您又有何见解?”可能这敏感的话题让他瞬时严肃起来,“由于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许多党员在政府各部门任职,党要求所有在政府部门任职的共产党员要模范地遵守行政纪律,这也属党的纪律的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模范地遵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这也是党的纪律的要求。党员在党内有充分的民主权利,既是党的纪律的执行者,又是党的纪律的制定者。党的任何一项纪律都是在党员或者通过其代表进行充分自由讨论和批评的基础上制定的,它既符合党的根本利益,也集中体现了大多数党员个人的意志。坚决拥护党的纪律,是党的每个组织和党员的重要责任是铁的纪律;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保证是纪律。党要实现自己的领导,完成各个时期的任务, 必须有统一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有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党中央统一指挥下的统一行动。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提高思想外,还要坚持严格的纪律,这样才能防止和克服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上各自为政的无政府主义现象,制止那些公开或变相抵制、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言行;纪律是党内同不良倾向作斗争的武器,是保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党的纪律督促党员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行事,这就有利于党员保持共产主义思想的纯洁性,抵制剥削阶级各种腐朽思想作风的侵蚀,保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克己奉公、与群众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优良传统,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内反对腐败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容忍腐败分子留在党内,就会使整个党衰败。对经不起考验的党员,首先要满腔热情地进行教育。但经验证明,仅仅靠教育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必须从严治党,严肃执行党的纪律。对那些败坏党和人民事业的腐败分子,必须采取清除的方针,一经发现立即处理,有多少清除多少,决不姑息养奸。只有这样,党才能坚强有力,担负起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责任。”

为了不耽误处长繁忙的工作,短暂的访问也进入到了尾声。我边感谢老党员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采访,边腼腆地介绍自己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正接受校党组织的考核,老党员语重心长地嘱咐道:“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党未来的接班人,祖国未来的希望,要把长期参加学习作为一种任务,把提高素制裁能力作为一种责任,把取得实际效果作为衡量目标,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思考,党性修养,实践锻炼。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武装自己,牢固树立共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争取早日加入光荣的党组织。”他主动握住我的手,慈祥地笑着,“好好努力,你,一定可以!”

采访稿 篇6

南京银杏湖休闲度假区于江宁区谷里银杏湖大道520号,占地约十五平方公里,分为游乐区、生态休闲区、高尔夫球场和酒店别墅区,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以生态为主题的游乐度假区。游客只要花一张门票的钱就可以玩遍整个生态园、游乐园、水世界等所有项目,包括暑期开放的夜公园,真正的物超所值。

2.给我们介绍一下从宣城过去的路线?

银杏湖位于南京的南边,距离宣城大约130公里,可驾车走沪渝高速,转宁芜高速,进入银杏湖大道沿指示牌行驶抵达。

园区在南京地铁S1正方中路站、3号线的秣周东路站,均有免费接驳车,往返接送游客。

3.景区目前的发展规划?

景区有两句广告词:阳光、森林、空气、水,欢乐、健康、迎幸福。打造的是适合全家人一起玩的乐园,即形象的“大手牵小手”,集生态、游乐于一体。

老年人可以在生态区爬爬山、散散步、做做深呼吸,经过多年的环境保护开发,景区负氧离子保有量达到8000个单位。

年轻人和孩子们可以去游乐园玩,高达60米的跳楼机、还有大摆锤、海盗船、摩天轮等项目,将刺激进行到底。这里还有世界上最长的梯形吊桥,全长220米,落差20余米。中国龙造型的激流勇进项目,几十米高的黄金龙盘卧在高处,十分壮观。夏天,我们也有水世界、黄金沙滩,直接把大海摆到了内陆。

4.那么多游乐园景点,你觉得大家选择银杏湖的理由是什么?

一票畅玩,游乐园、生态园、水世界,从早玩到晚。让游客感觉到物超所值。我们景区大而且全,区别于其他游乐园的是我们在游乐设施之外,以生态环境为主要特色。

一张大门票进园,你可以玩到所有的游乐设施、可以畅游生态区各个景点、可以畅玩水世界、可以观看各类精彩演出、可以从早玩到晚上。

5.介绍一下银杏湖景区的几大功能区

游乐区有20多个大型游乐设备,有惊险刺激的项目如中国龙·中国梦、旋风大摆锤、过山车、跳楼机、峡谷城堡漂流等等,也有适合低龄儿童的双层旋转木马、摩天轮、青花陶瓷咖啡杯等等,安徒生童话剧场里面有四幕玩偶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国王的新衣、美人鱼、丑小鸭;我们的恐龙谷里面有成群的恐龙,在光电感应技术下,是会动会叫的;

生态是园区最大的特色,这里有四季盛开的各种花卉,如数万株茶花、数万株月季花、5百万株杜鹃花、千年银杏林、2公里长的樱花隧道、数万株红枫、几万颗黑松等等,有珍贵的十八罗汉松、有国外整颗进口的橄榄树等等,有多个湖泊均为一类水质,如天鹅湖、铭珠彩湖、爱情湖,动植物种类更是异常丰富:天鹅、野山羊、羊驼天然放养,白鹭、野鸡、野兔等随处可见。高尔夫球场依靠绝美的环境,是27洞国际标准球场,高水准高品质的管理服务成为南京独具特色的球场。

银杏湖别墅酒店是四星级休闲度假酒店,多为湖景、山景别墅,秉承山体、阳光、自然、纯生态的发展理念,极具特色。6.银杏湖游玩景点这么多,哪些是最值得推荐的?

采访特点 篇7

1 我国现在进行新闻采访的现状

1.1 提问的时候, 抓不住重点

在平时进行新闻采访的时候, 提问方式是比较多的, 怎样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提问, 对于提问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记者本身的素质达不到要求, 并且采访的经验也比较少, 这样才提问的时候, 便会显得比较的盲目, 提出的问题, 本身的针对性会比较差, 找不到问题提问的关键。此外, 还有些记者进行问题提问的时候, 具体程度不够, 提问的问题也太过于笼统, 这样, 采访对象在回答的时候, 准确度会比较的差, 所以, 在采访的时候, 记者必须抓住重点, 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采访, 更好的和被采访对象进行交流。比如说采访的时候, 可以选择聊天的方式, 这样被采访者很容易感受到记者的人情味, 采访效果也会比较的出色[1]。

1.2 准备的时候不够充分

在进行新闻采访的时候, 若是记者在事前并没有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那么采访的时候, 效果便没有保证, 在采访开始之前, 记者并没有针对采访对象以及采访的内容展开一系列的准备, 那么很容易在采访的时候出现脱离采访中心以及氛围不够融洽的情况。比如说在进行法律采访的时候, 若是记者并没有详细的了解新闻事件, 那么采访的时候很容易将自身的主观情绪带入进去, 这样不但会导致采访的新闻真实程度不够, 还会导致事件双方出现严重的不满, 甚至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出现。

2 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技巧的运用

2.1 应该做好准备工作

记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 想要保证采访的效果, 首先便必须做好采访方面的准备。并且这个环节对于整个采访过程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时候也会将采访前的准备称为静态的采访。通过实践, 我们能够发现, 记者不同, 在采访的时候, 使用的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在实际采访的时候, 这些记者都必须做好准备方面的工作, 在准备的时候, 需要进行知识、理论、心理等方面的准备, 若是这些方面记者没有做到位, 那么在采访的时候便很难将客观事实反应出来, 若是记者本身的知识准备没有到位, 在采访的时候, 便很难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由此可见, 在采访开始之前, 必须认真仔细的做好准备方面的工作。此外, 在开始采访之前还应该对电子采访设备进行检查, 因为新闻采访主要是通过声音和画面来讲信息传递出去, 但是, 电子设备在使用的时候, 很容易出现故障, 我们不能够保证电子设备每时每刻都正常的运转, 若是出现问题和疏忽, 那么很容易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出现, 所以, 在采访开始之前, 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给采访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2]。

2.2 观察的时候必须仔细

新闻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的, 但是, 很多新闻记者本身便是刚毕业的学生, 在采访的时候, 采访经验比较缺乏, 在到采访现场之后, 不会动脑思考, 只是一味的进行拍摄, 这样会导致记者拍摄到的信息价值比较小、信息量小, 并且个性缺乏, 很难在采访的时候, 找到事情的本质。对于记者而言, 在采访的时候, 必须仔细的进行观察, 并用最快的速度, 找到最具备价值的信息, 必须真正的做到眼疾手快。所以, 记者在采访的时候, 必须将思考和观察真正的结合在一起, 找到那些真正具备新闻价值的内容, 从做好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新闻事件的报道。

2.3 善于提出问题

在新闻中, 最生动的往往是一些细节, 这样记者在采访的时候, 必须重视事件细节的挖掘, 给以后的报道提供大量的素材。新闻最重要的便是其真实性的体现, 只有从具体事件出发, 才能够更深层次的进行事物内在的挖掘, 找到更好的素材。若是仅仅具备一些质量一般的数据和事件, 那么通过这些素材很难写出出色的新闻, 这便要求记者应该善于进行问题的提出, 并且提问的针对性也应该比较强。此外, 记者应该根据采访人的不同, 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一般情况下, 若是提问全局性比较强的问题, 那么可以找相关的领导或者工作人员进行提问, 想要得到真实情况, 那么可以找一些普通的干部, 若是问题的知识性比较强, 那么可以找相关的专家来进行提问。

2.4 在最短的时间内, 进入到新闻现场中去, 保证新闻的实效性

记者才进行新闻采访的时候, 真实性以及实效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 在采访的时候, 想要获得一首的资料, 便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新闻现场,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获得的信息真实性比较强, 特别是对于那些实效性比较短的时间, 更是如此。比如说交通事故, 若是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 记者没有很及时的进入现场, 那么便很难全面的认识这个交通事故, 在报道的时候, 新闻报道价值会大大降低。所以, 新闻记者应该及时的联系现场人员, 了解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和救援的相关工作, 通过多种手段来获得新材料。这便需要记者必须比较及时的了解整个事件, 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新闻现场中去, 必须在现场封锁之前到达, 这样才能够通过询问和观察, 获得真实度比较强的资料, 新闻本身的价值才有保证[3]。

2.5 顾及采访对象本身的心理情况

一般情况下, 记者在采访的时候, 言行举止以及对采访对象的态度会给采访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便要求记者必须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 进行良好形象的树立。但是现在, 很多普通人的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面对采访的时候不再恐惧, 而是更加懂得将自己的言论说出来。所以, 在进行采访的时候, 新闻记者必须全面的对采访对象的心理进行估计,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信息的挖掘, 得到更多有价值的新闻资料。

3 结论

新闻采访本身便是一门技术, 在采访的时候, 记者必须重视采访技巧的运用, 在挖掘新闻的时候从多个方位和角度进行, 这样才能够保证挖掘的新闻价值更好。此外, 在采访的时候, 记者还应该重视自身经验的累积和素质的提高, 这样在采访的时候, 才能够更加恰当的运用各种采访技巧, 从整体出发, 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和效率。

摘要: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 新闻采访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但是在实际采访的时候, 怎样能够将采访技巧使用进去, 提高采访的效率保证采访的效果, 是很多记者都面临的重要问题。在采访开始之前, 记者应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合理的将采访技巧运用进去, 从而提高采访的实际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新闻采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探讨了新闻技巧运用的手段, 希望能够切实提高新闻采访的实际效率。

关键词:新闻采访,现状,技巧运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先芳.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研究分析[J].科技传播, 2014 (17) :47, 51.

[2]张龙梅.关于新闻采访技巧的几点思考[J].新闻传播, 2011 (9) :71.

“付费采访”之弊端 篇8

付费采访降低了记者的采访报道能力

从目前新闻业付费采访的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新闻来源向记者索取采访费,并将之作为接受采访的首要条件,如很多演艺界明星不见金钱不采访,这在目前的付费采访中属于最多的一种类型;二、记者或媒体主动给信源付费,以期获取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以各大媒体的有奖征集新闻线索为代表;三、新闻来源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接受采访,记者或媒体以金钱引诱信源,最通常的表现是信源出卖自己或他人隐私;四、新闻来源和记者之间达成的一种常规性、定型化的合作,双方心照不宣地进行信息与金钱的暗地交易,以通讯员和记者之间达成默契、在发稿和取酬方面互相合作这一形式为代表。从这四种形式来看,没有一种付费采访是真正考验记者的采访技能的,相反促使记者躲在金钱的背后,堂而皇之地将金钱作为自己偷懒的借口。

在传统新闻时期,记者的采访工作主要体现在搜集线索、展开采访、整理事实并写出完整稿件。黄远生曾经将记者的能力归结为“四能”,即脑能想、脚能走、耳能听、手能写。付费采访出台后,记者能否采访到新闻,特别是对某些重要事件能否采访到独家新闻,已经与记者的职业素养无关,金钱的有无和多寡才是记者报道能否完成和完成质量高低的关键。

在这样的情况下,记者的采访技巧明显退化:一、采访手段变少。付费采访大多采用观察、交谈等简单手段,其他的如体验采访、多点采访、隐性采访等采访行为方式无法展现。二、采访质量偏低。在付费采访中,采访时间均有限制,以群体采访为主。如果是单独采访的话,时间更少。如2002年6月,报社出资5万元,仅能采访人气组合F4半小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者如果准备不够充分的话,很难有所发挥,至于反映的事物是否完整就更难说了。三、采访范围变窄。付费采访发生之前,被采访对象往往会首先设置采访范围,比如能提问什么,不能提问什么都有规定,很多情况下使得记者的预先设想落空,采访效果可想而知。四、采访活动减少。当能够轻轻松松地通过通讯员和热线获取新闻时,记者当然乐得躲在办公室,这无疑助长了记者的偷懒习性,不利于媒体和记者本人的发展。

付费采访的出现,还改变了记者的竞争模式。在这之前,记者们比拼的是新闻敏感力、采访技巧、努力程度,在付费采访中却是赤裸裸的金钱竞争。记者们不再考虑如何利用自己的职业素养去获取有较高质量的稿子,因为这些都有了前提:金钱。长此下去,必将使得记者的采访报道技能大幅度下降,新闻稿件的质量自然也会直线下落。

付费采访侵害了受众的知情权

“新闻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实,它具有不依赖于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而向整个人类社会呈现的性质,而新闻传播不得不依赖于‘报道’这一主观形式”。①在大众传媒时代,普通民众对于某一特定事项信息的知晓,更多的也是依赖于媒体的信息发布。从表面上来看,采访报道只是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专利,实际上它是民众知情权落实的主要途径,是保证受众知情权的前提。作为公众知情权的延续,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只要不妨碍公民和政府的相关合法权益,不超出宪法和法律明文规定不予报道的范畴,任何被采访对象都不应该、也不能进行刻意回避。面对记者,被采访对象有义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有这样,才可能让记者全面、客观地了解整个事件的真相,从而更好地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它是整个社会新闻活动能够正常开展的基础。

付费采访严重干扰、否定了记者正常的报道权。首先,它将记者人为地划分出三六九等,有无付费和付费的多少成了被采访人提供信息多少的标准。在“龙马大战”中,除了一些大媒体能够免交采访费之外,其他的媒体都被一一划分等级,并需交纳数目不等的采访费用,原本属于公众的新闻资源划出了等级分明的地块。记者能否采访到新闻事实,付费是前提,记者的报道权依附到了金钱之下。其次,付费采访使得只有少数媒体享有发布信息的权力和可能性,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更多的媒体失去了这一机会,更多的记者被拒绝于采访报道大门之外。再次,部分媒体为了获取独家报道,不惜主动向信源付费,买断其信息发布权,从而剥夺了其他媒体和记者的正当采访权益。

付费采访侵犯了记者的采访报道权,使得人们得到信息的渠道更单一,在无形中又侵犯了普通民众的知情权:一、面对更少的信息发布渠道,接触到该信息的民众数量无疑更少。二、削弱了受众的选择权。当一件事情只能由一两家媒体进行报道时,受众无形中就丧失了选择的自由,主动寻求变成被动接受。三、付费采访使得本来可以由很多媒体从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展示的事情,只能通过某一家或几家的有限视角进行报道,普通民众了解的事实全面性、立体感降低。

“由于每家媒体和每名记者的不同立场、兴趣爱好和知识背景,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完全可能有不同的方式,而公众对某一事件的全面和正确了解,恰好需要从各媒体的不同视角和不同侧面报道中获得。”付费采访“实际上就会造成渠道单一的局面,从而有害于公众的知情权”。②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民认为,记者的采访权实际上就是受众的知情权,向媒体收费就等于向百姓收费,是不尊重百姓的表现。“知情权是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基础,也是保护自己多种权益不受侵害的有效手段”。③付费采访侵害了记者的采访报道权力,变相地剥夺了人们的知情权。

付费采访损害了新闻的本质

从最初的“有偿新闻”到今日的付费采访,记者和媒体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角色转换。有人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在媒体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有限的新闻信息已经处于卖方市场,新闻信息的价格自然从无到有、水涨船高,在某种程度上信息就是金钱。很明显,这种说法是新闻商品化的另一种表现,严重损害了新闻的本质。

首先从新闻传播的过程看。新闻传播大致经过了解事实、信息加工及信息传播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决定了最终传递到受众中的新闻是否真实。采访是新闻真实性的第一道保证,是新闻传播的基础。采访能不能客观全面、能不能深入详细,决定了记者能不能够准确地把握事实。付费采访给记者设置了人为障碍,不利于记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事实。它使得少数个体打着“稀缺”的名号公然垄断了新闻资源,如果付费采访得到推广,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采访成本激增。任何一个个体在面对记者或媒体时,都可以说“先付费,后采访”,这将迫使媒体和记者不得不选择那些成本低的事实进行报道,无疑会使得新闻不断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新闻终将不成为新闻,最终损害包括信源在内的所有公民以及媒体自身的利益。

其次,付费采访有损专业精神,有违记者职业道德,一方面容易导致业内不公平竞争和信息流向被人为地控制,另一方面也容易让记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发生动摇。1974年,台湾省发布《报业道德规范》,在第一部分“新闻采访”中指出,付费采访实质上是想垄断信息,与记者的职业道德不符,记者应当“不以恐吓、诱骗或收买方式收集新闻”。④此外,从目前付费采访个案来看,需要付费的大多是娱乐、体育等新闻,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消息几乎无需付费。如果付费采访成为采访的主流,容易造成记者纠缠于小节,不分好坏地抓取新闻,大卖社会新闻,而对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重要新闻重视程度不够,过多压缩要闻,让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等充斥版面和时段,丧失“耳目喉舌”的功能,最终沦落为“娱乐化”小媒体。付费采访还使得媒体的注意力从关注全体社会转移到少数名人、名事、名物上,弱势群体将被忽视,媒体的公正性被削弱,社会公器的作用消失。

再次,从社会影响方面来看。付费采访容易造成新闻业商业化的表象,让人误以为商业原则同样适用于新闻业,不利于新闻业的良性发展。目前有些报纸片面地将商业行为搬进新闻报道中来,片面地套用“顾客是上帝”,提出受众是上帝,受众的需要就是媒体的追求,把卖点定位于部分读者身上,而忽视了新闻的社会效应。部分媒体因为无法支付昂贵的采访费用,甚至臆造新闻。有的媒体则与被采访对象展开合作,一方面被采访对象向媒体主动爆料,让媒体获取新闻,而媒体给被采访对象的回报则是虚假的宣传。新闻业发展应当遵循公益性原则,付费采访却简单地将商业化原则推及到新闻业当中,强力构建“一切东西都可以用钱收买”的观念,使得新闻变成商品,改变了新闻的本质。它会在客观上鼓励消息来源不见金钱不开口,为了获取更多的钱,甚至撒谎或者夸大其词。这无疑破坏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败坏了新闻的品质。

①芮必峰姜红:《新闻报道方式论》

②《中国青年报》,2003年1月10日

③顾理平:《新闻法学》

电视新闻采访稿 篇9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 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

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曾长时间从事多种画报的编辑和舞台美术设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1957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断了他的创作,直到20多年后的1979年,才又重新创作讽刺漫画。其时,“小丁”早已是花甲老人,然而,他竟真正来了个“青春焕发”,不断有新作问世。1980年后,出版了《〈阿Q正传〉插画》、《丁聪漫画系列》、《古趣图》、《今趣图》等等,新近又推出了《绘图双百喻》。这本书系陈四益先生写文,丁聪作画,原是《读书》杂志每期都登的图文,为该书作《序》的有王蒙、严文井、王朝闻、方成4位。此书虽系以古文形式写成,却句句道着今事,难怪读者如潮。

当我拿出《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请丁老签名时,丁老笑着说:“你别看这《辞典》上有我的名字,这只是挂个名哩。也别看我总是第一,因为我这个‘丁’字笔划最少嘛!”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书上题字。写完我一看,他还真写上了“挂名顾问丁聪”呢。大家都说丁老太谦虚了。p接着,我们又谈到怎样才幽默、如何才能引人发笑。丁老笑嘻嘻地说:“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作报告讲反腐败,人们觉得正常,不可笑;如果一个贪污受贿的人在台上大讲其反腐败,便产生了令人发笑的效果。但是,仅仅令人发笑是浅薄的,真正的幽默,是让人笑过之后要思考,想过之后要叹息,甚至要哭。幽默与讽刺,必须在笑声中藏着善意的机锋,去刺破恶,而且化解恶,这样才算是成功的。”

谈及丁老的笔名“小丁”,丁老的介绍是:小丁,简单好记、易写,国民党时期,不是成天抓壮丁吗?小丁,表示不是“壮丁”,是一个小男丁,亦即小人物之意。谈笑间,尽管丁老如一个小字辈一般欢快、活跃,我们还是尊称“丁老”,因为,怎么说也是面对一位80高龄的长者。

丁老绝无龙钟老态,更没有垂暮之年的情绪。他的创作是那么丰厚,当然是与他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及至技巧磨炼有关,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

采访记录卡 篇10

1.您的工作时间?

2.您在春节仍然坚守岗位累吗? 3.您有什么遗憾吗?

寒假期间老师安排我们采访心中的榜样,我要采访的这位阿姨在春节依然坚守岗位,是我心中的榜样。节后一天,我来到妈妈单位,现场采访了这位黄阿姨。

我开始了提问:“阿姨,您好!您在春节仍坚守岗位,我想采访一下您,好吗?”阿姨热情地接待了我,说:“好的,可以呀!”我好奇地问:“请问您的工作时间是几点到几点?”阿姨微笑地回答:“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我点头,又问:“您在春节坚守岗位,工作辛苦吗?”她回答:“当然。每天要接待前来反映问题的用户,首先要耐心倾听用户的问题,然后做好解释工作,有些问题还要想办法处理好,这样用户才能带着问题来满意而归呀!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但想到能帮用户解决问题,立马不觉得辛苦了。”“恩。”我敬佩地说,“最后一个问题,请问您有什么遗憾吗?”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就是没能照顾家人,没能多陪陪他们。”在这一刻我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个舍小家为大家的微笑。

采访外星人 篇11

原来呀,外星人要光顾我所在的城市,在市民们的推荐下,我担任了特邀小记者,接受了采访外星朋友的光荣任务。第一次和外星人见面,不给这位天外来客留下好印象怎么行!

来到市中心广场,只见广场上围满了手捧鲜花的市民,他们急切地等待着外星人的到来。

就在这时,只听“呼”的一声,一个银灰色的飞碟降落在广场中央。人们跑过去,围住从飞碟上下来的一个人,将手中的鲜花献给了这位远道而来的朋友。

我走上前,向外星人问候:“您好!欢迎您来到地球,我是特邀小记者赵雨夕。”外星人也很有礼貌地说:“您好,赵雨夕!我初次来到地球,对它还不太了解,但是,我知道地球这个蔚蓝色的星球是非常美丽的!”“是的,但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它的话,也许过不了几年,你们外星人就看不到这么美丽的地球了。”我略带伤感地说:“噢,对了!为了使你们这些外星朋友能永远看到一个美丽的地球,也使人类能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正在开展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我兴致勃勃地和外星人谈起了关于环保的话题。

我问外星人:“我们地球人通过‘旅行者’1号飞船向你们发去的唱片和图片收到了吗?”外星人点点头说:“正是收到了你们的礼物,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灿烂的历史文明,才促成了我们的地球之行。”

我又向外星人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如外星小朋友是怎样学习的,在你们星球有哪些有趣的事情等等,外星人一一做出了回答。

上一篇:三十年同学相聚主持词下一篇: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