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如何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价值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价值(精选8篇)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价值 篇1

摘要:新常态下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许多医院也更加重视法治建设,把遵纪守法、创建廉洁医院、提升员工廉洁从业意识作为医院经营管理核心任务之一。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趁势而上,树立科学的审计观念,把服务相关利益者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进医院内部审计转型,持续提升内部审计的影响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新常态内部审计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135-0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化了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逐渐形成了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了监督合力和实效。国务院也出台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完善审计制度、加强审计工作做出重大部署,表明审计工作已步入新常态。内部审计作为医院重要的监督部门,如何切实把握好审计工作新形势新方向,适应新常态,更好地参入医院经营决策管理,服务于医院发展大局,有序推进依法治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公益性的公立医院,比一般性的企业有着更多的国家卫生方针政策和相关的财经规章制度,如医疗服务收费政策、医保控费政策、政府采购行为、经济合同、医院“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等等,都需要内部审计从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方面全程参入,以保证医院重大经济事项相关流程合法、合规,防范医院潜在的经营风险。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在医院中地位不高,发挥的作用有限,许多公立医院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是因为医院等级评审的要求或者国家审计制度的要求,再加上医院领导大都是医学专家出生,重业务,轻管理,在设立之初就对内部审计的定位不清楚,而医院内部审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医院僵化的人事体制也导致外部优秀的审计人才很难进入医院,一些医院内部审计或成为摆设,主要是完成一些形式上的工作,与国家对内部审计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差距。

新常态下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许多医院也更加重视法治建设,把遵纪守法、创建廉洁医院、提升员工廉洁从业意识作为医院经营管理核心任务之一。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趁势而上,树立科学的审计观念,把服务相关利益者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进医院内部审计转型,持续提升内部审计的影响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一、内部审计要有所作为,赢得信任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4号)明确提出了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卫生部令51号)也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汇报。但是实际工作中主要领导直接领导审计部门比例并不高,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大打折扣。内部审计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既然审计制度给予内部审计较高的定位,审计工作人员要相信自己能够实实在在地有所作为,赢得院领导尤其是主要负责人的信任,把审计工作做到实处,让全院职工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二、树立科学的审计观念

内部审计是医院治理、内部控制长效机制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医院加强基础管理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许多医院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有限,会计理论、内部审计业务水平不高,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滞后,在审计方法、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管理方面缺乏创新。许多业务局限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资金检查,自然不能做出较好的业绩。

医院内部审计应该借鉴一些企业的经验,建立以风险为导向、内控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现代医院内部审计模式,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主动性、时效性和建设性功能,在促进医院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完善内控制度、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

三、把服务相关利益者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内部审计涉及的工作面非常广,而且内部审计部门人员人数一般有限,在工作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将有限的精力用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把服务医院相关利益者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结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关联性,分析内部审计不同相关利益者的需求或期望。医院党政领导班子、重点职能科室以及外部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围绕党政领导班子、重点职能科室以及外部审计等重要利益相关者开展审计工作,推动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促使医院组织机构运营高效。

1.为医院管理层服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要切实有效发挥在医院治理中的作用,首要任务是促使医院党政领导班子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制定好医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实施细则,包括决策范围、程序、责任等,运用法治思维和治理方式,落实依法决策和科学决策,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医院治理水平。同时以制度的形式加强对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防控廉政风险,解决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决策中存在的机制不够完善、程序不够严密、事项不够清晰和责任追究缺乏依据等问题。

2.为重要职能部门服务,参入医院重大经济事项审计监督。内部审计一项重要的职责是参入医院大额物资采购的招标、比选、询价的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内审人员应该认真学习和传达《政府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的文件精神,指导总务科、设备科、信息科根据目录及限额标准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并严格依照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实施。对于非政府采购目录或采购限额标准以外的物质或服务,内审人员应督促物资采购部门严格参照我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制定医院内部采购流程,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院内招标、比选、询价活动,组织院内专家团队进行评标或议价,遴选合格的供应商和合格的产品,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审计监督,让整个采购活动都处于监督之下,防范合规风险,服务医院发展大局。

内部审计还要开展基建、修缮项目审计,内审人员应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通知》(卫规财发[2009]39号)、《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文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管理办法》,加强医院基建、修缮工程的造价管理,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内部审计还要从审计内容和审计程序方面进行规范,包括报审工程项目是否履行院内立项审批手续,报审工程项目是否具有经项目主管部门会审的施工图纸,项目合同或协议条款是否合规、合法,手续是否完备,所套用定额、取费标准是否符合规定,项目竣工结算所报送的资料是否真实、全面、合法,结算编制是否规范等等。对于大型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也可以委托外部造价咨询公司进行审计,但内部审计要对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

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内审人员首先全面了解本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和实施的情况,并对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风险进行测试与评价,找出风险点,开展专项审计,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日常审计工作,抽查各类原始凭证,审计各类费用及开支是否执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集中控制的原则,审计审批权限是否符合规范的流程,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及时入账,通过内部审计,防范财务风险。

开展物价收费检查,规范收费行为。制定好《医院物价自查初步方案》,组织医务科、财务科、信息科、医保办、设备科、药剂科物价管理小组成员对药品、耗材、医疗服务收费进行了自查,尤其重点查看物价收费中容易出现的活动编码收费问题、手术分解收费、无相关诊断收费、病历医嘱与住院费用清单不符等情况,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相关科室并进行了整改。同时要不断学习和了解物价收费政策的变化,及时做好引领和推动工作,加强与政府物价管理部门沟通,服务临床科室。

3.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是指内部审计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构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配合。

外部审计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虽然具有不同的目的,但是它们执行的许多审计程序是一致的,审计范围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因此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必要时可以相互利用对方的工作成果。虽然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目标有时不一致,但是通过沟通与合作,使审计工作更加顺畅,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另外,外部审计作为专业的审计机构,有其自身技术上的优势,加强与外部审计的沟通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可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同外部审计机构及人员进行沟通,以确认需要双方合作的事宜及合作的具体内容。如注册会计师与政府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需要内部审计提供有关经营活动、内部控制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而内部审计应在医院管理层的支持与监督下配合外部审计工作,以提高外部审计效率,提高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减少外部审计成本。

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评价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审计师需要考虑外部审计提供服务是否具有独立性,外部审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及方法是否适当,外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和内容是否达到内部审计的要求等等。如果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既定标准,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外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包括外部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督促相关科室进行整改,提升医院合规建设水平。

四、科学定位内部审计职责,积极推进医院内部审计转型

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咨询职能是相互支持、互为基础的一个整体。内部审计师必须拥有财务或审计方面专业背景、医疗方面工作经验、调查技能和必要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深入对组织经营活动的了解,将财务报表背后“商业”信息转化为领导经营决策的依据,提高医院经营决策的合规性和科学性,承担起医院经济管理方面咨询师的工作。所以内审人员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履职能力,医院也要创造条件为内审人员提供多元化培训的机会,特别是加强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工程技术、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内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内部审计在对重大经济事项监督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咨询意见,通过医院管理层采纳和实施,保证其按预期的方向发展,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胜任力、正直和忠诚是内部审计的精髓,内部审计师只有达到这些要求,才能被其他部门和上级领导看做是审计专家,并且得到认可和尊敬。也只有这样,内部审计在医院的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真正成为医院价值增值的管理工具。

参考文献:

[1] 刘新.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J].中国内部审计,2015(12)

[2] 夏青.内部审计职业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联性[J].中国内部审计,2011(10)

[3] 郭旭.达成利益相关者期望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访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主席安东?范?维克[J].中国内部审计,2015(5)

[4] 严晖.《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释义[J].财会月刊,2004(9)

[5] 中国农业银行驻湖南省分行审计特派办课题组.突出内审优势推进审计转型积极搭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监督的科学平台[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3)

(作者单位: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130)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价值 篇2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央在正确认识和理解新常态的基础上, 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适应和应对新常态。但是从当前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来看, 对新常态下内部审计的作用定位、价值实现, 缺少统一的认识和明确的发展构想。为了促进内部审计的顺利发展, 必须及时发现内部审计与企业在新常态下发展需求不适应的各种问题, 包括审计理念、审计思路以及具体的审计方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对上述问题及时修正, 用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来定位和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

一、经济新常态下对内部审计产生的影响

在市场改革的作用下, 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党中央迅速做出适应新常态变化的战略, 促进了宏观调控、结构升级和各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也迎来了深刻的变革, 这种变化也作用在内部审计上, 主要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第一, 大型国有企业在新一轮的改革中主要采用稳健发展的原则, 大都通过压缩投资、控制成本和改革创新增加内生动力来谋求发展。这里控制人工成本是各大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内部审计作为管理部门, 在控制成本的大背景下, 很多企业减少了审计工作资金投入, 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影响;第二, 企业审计资源逐渐变少, 选择对象难度较大。随着改革的不断进展, 很多国有企业的资本逐渐从竞争中消退, 控股企业数量不断减少, 审计对象大幅度下降,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量受到影响;第三, 审计内容不断扩展, 企业审计风险不断增加。在改革过程中有很多企业为了分散风险, 开始向集团化发展, 企业生产方式开始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 经营管理和业务复杂程度不断增加, 上述改变既加大了审计难度, 同时也提升了内审风险。

二、目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内部审计缺少权威性和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一把手工程,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直接向本企业一把手汇报工作,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各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都由主管经营或财务的副职领导兼管, 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上都大打折扣。由于设置的独立审计机构较少, 个别企业还存在审计部门领导兼任其他不相容岗位职务的现象, 审计人员也存在既开展审计工作同时还负责法律事务、招标管理等业务的情况, 严重地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 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不强, 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发展需求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的改变, 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道德修养有了严格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内部审计的方法, 还要掌握相关的法律、会计等理论。但是从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审计能力来看, 普遍存在业务能力不足、审计方法落后、审计管理缺少创新、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缺乏审计工作进展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不能清晰掌握企业内部实施的战略方针, 不关注领导干部提及的核心问题, 员工内部交流和沟通存在障碍, 各部门关系较僵化, 给业务进展造成了很大阻力。除此之外, 由于专业技能人才缺失, 很多内部审计机构不得不聘请社会人员进行内部审计, 给内部审计工作造成了很大风险, 同时产生了大量费用。

3. 内部管理水平低下, 不能深入开展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普遍存在审计操作不规范和审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不能满足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主要包括: (1) 不能认真按照审计形式履行责任, 不能充分发挥审计准则价值, 导致很多规章制度都流于形式; (2) 项目设置较随意, 不能制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目标, 审计工作质量较差, 审计管理控制不严, 审计存在较大风险; (3) 由于审计前工作准备不充分, 导致审计工作随意性较大, 不能对审计控制重点问题实施审计, 覆盖面不全、不能突出重点; (4) 审计效率不高, 审计实效性不强, 项目审计不到位, 很多审计工作底稿较零散, 记录不清晰, 审计结论不明确; (5) 审计证据来源不明, 数据不齐全, 不能保证审计相关性和可靠性, 不能给审计报告提供参考, 审计分析较肤浅, 审计报告层次紊乱, 审计参考性不大。

4. 内部审计范围较小, 影响了内部审计各项职能发挥

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和资金审计, 忽视了绩效审核。个别单位甚至只进行资金审计, 不进行过程跟踪审计和固定资产审计, 不能深入到单位大型工程的投资和维修中实施审计, 项目招标和项目预算、决算等过程未进行审核, 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意识不强, 不能积极进行审计控制评价, 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一些审计单位虽然发现了审计问题, 但不能对其全面分析, 无法保证制度和执行的同步进展, 没有形成系统、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一些部门甚至不能给企业内部审计提供指导, 难以实现管理阶层的需求。

三、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措施

内部审计的发展必须与新常态、新标准和新准则结合, 建立健全审计新制度, 对内部审计行为进行规范, 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同时还要创新审计服务工作, 将企业整体目标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由“专家经验”向“风险评估”转变, 实现审计方式事中和事后控制并存, 开始由“抽样审计”向“全面审计”转变。认真进行审计监督和服务, 关心企业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 协同不同部门积极做好审计方案, 推动公司审计治理向规范化发展。

1. 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和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

转变审计理念, 改变企业内部原有的审计机制, 指导内部审计人员从过去的评判模式向风险预警告知转变, 充分发挥管理审计功能, 推动企业利用压缩、创新机制等增加企业效益。

实施管理和考核创新。开展量化考试和考核评价, 组织审计组长和审计人员进行双向选择, 同时在审计工作结束后, 进行总结和评议等工作。除此之外, 还要在审计方法和审计方式上创新。当前,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审计工作迫在眉睫, 如何利用好企业现有的数据, 通过挖掘、筛选基础数据获得有价值的审计线索, 对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至关重要。

2. 从提高内部审计服务职能进行创新

第一, 从微观角度上查找问题, 从全局和战略上分析问题, 更好地给领导提供决策。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进行常规审计工作实现的一种职能。虽然在日常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仅仅对企业中的单笔资金和业务进行审计, 审查的是局部问题, 但是审计人员要善于突破这种限制, 运用全局和战略观点去分析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最根本的问题。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发展, 单纯的事后审计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必须科学、合理、及时准确地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第二, 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内部审计咨询。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目标实际上与企业的工作目标最终是一致的, 而且审计目标是为了企业目标实现服务的, 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关注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和中心工作。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中不但要发现问题提出管理建议, 同时还要主动帮助其他部门分析问题的成因, 以及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

3. 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能否恰当履职, 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保驾护航, 良好的审计环境至关重要, 因此各企业应注重给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第一, 各企业一把手要亲自抓内部审计工作, 定期听取内部审计工作汇报, 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第二, 各企业要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明确相应的职级、工作权限, 配备相应的专职审计人员, 拨付必要的审计经费, 保证审计业务顺利开展。第三, 共享审计成果。创新审计方法和机制后, 为了发挥其作用, 可以实现审计成果共享, 将审计取得的成就应用到各项工作中, 扩展成果利用, 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内部审计中,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除此之外, 还可以根据工作需求, 引入短期流入人员, 节省费用资金的前提下, 保证内审工作的顺利进展。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进行探索, 提出了审计性思路, 根据经济新常态变化趋势, 合理定位企业审计位置, 实现审计成果从量化向经济价值提升转变,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措施。为了提升内部审计价值, 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 显示内部审计工作取得的新成效。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兵.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

[2]任剑欣.企业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 (3) :194-195.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价值 篇3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作用

一、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特点

1.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经济新常态简单来说就是经济结构对称态,也就是说经济能够在结构对称的条件下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经济新常态并不是针对经济总量,而是针对经济结构,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对称状态,在这样对称的基础之上再发展经济,在经济新常态当中,发展和增长是相辅相成的。经济新常态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但是经济新常态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的风险渐渐浮出水面。

2.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低迷,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

1.服务促进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情况,可为企业改善管理、挖掘潜力、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审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需要对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把控和监督,同时还需要确保企业能够实现顺利发展,并且尽可能的创造出最大的经济价值。

2.预防保护作用

内部审计有助于强化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堵塞管理漏洞,减少损失,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管,从而使其能够快速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3.推动发展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作用还在于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全方面的长足进步和发展,使其能够在百舸争流的市场竞争中占取一席之地。现阶段,由于我国的会计制度并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很多企业的领导人和责任人便抓住这一巨大漏洞,大肆敛财、收受贿赂,给国家和单位内部带来巨大的经济、财产的损失,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彻底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

4.评价鉴证作用

内部审计是基于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经营管理分权制的产物。随着企业单位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增多,对各部门经营业绩的考核与评价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内部审计,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和意见,起到评价和鉴证的作用。

三、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具体措施

1.强化对内部审计的重视

在经济新常态中想要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首先就需要企业的领导人和责任人能够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现在有很多领导人将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快速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上面,忽视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因此,企业的管理当局要赋予内部审计机构足够的权力,使之与其承担的责任相配比,以形成足够的管理性权威,便于内部审计行使权力和履行责任,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同时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尤其是需要号召所有从事审计行业的人员学习国家出台的各项经济方针政策,积极开展针对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研讨活动,鼓励员工在活动中集思广益,积极发言,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现更好发展建言献策。

2.加强内部审计的行业自律与引导

在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之后需要企业内部强化各项组织领导工作,真正将内部审计工作和作用的理论研讨结果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比如说企业内部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团队建设,全面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在选用人员的时候需要注意选择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且拥有多年从事审计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并且在审计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定期组织其进行绩效考核,尤其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状况和审计能力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于在考核中表现优秀的审计人员,电力企业可以通过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晋升空间作为嘉奖来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全心全意,更好地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样,对于没有通过考核的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再教育、再学习,如果仍旧未能通过考核则予以转岗。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经济新常态和经济体制不断深入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公司各方面工作都实现了新的进步与发展,而这些进步和发展还有赖于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通过发挥其监督、审核还有管理的作用帮助公司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办公方法,特别是对企业进行强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使其能够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取较大的竞争优势,扩大自身的上升空间,因此还需要积极探索其他的途径和办法来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要从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向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转变,要使审计从防御为主向积极控制为主转变,最终实现以审计为主体的监督向审计组织协调、整合监督资源的大监督体制转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利猛. 云南省省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D].云南大学,2015.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价值 篇4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审计制度的日渐完善,审计在社会发展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发动的“审计风暴”席卷全国,将审计作为公众监督政府的有力武器,作为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公众信誉度的一种手段。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发展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和日益突出受到了阻碍,使政府审计未能有效地在其中发挥应有的审计监督作用,导致监督难度加大。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阶段,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审计为社会公众服务,如何更好地用审计架构起公众与政府彼此信任的桥梁成为需要紧迫解决的课题。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发展的“新常态”时期,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推动着企业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国有企业的产权重组,将是大势所趋。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明晰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做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推近国有企业在新常态下有更佳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国有企业审计的经济学视角,分析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国有企业审计的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常态 国有企业审计 经济学分析

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国有企业迎接新挑战

党中央在新周期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新变化的重新战略判断,提出“新常态”这一概念深刻揭示了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特征。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新常态”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基础。这就要求企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治理机制,打造公司治理的“新状态”,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同样处在“新常态”这一环境下的国有企业,必然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

国企该如何应对这一“新常态”?国务院目前发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给予明确要求和清晰表述,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具体要求。《意见》指出国有企业审计改革要积极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固有资本配置结构要调整,国有企业审计产权归属要明晰。国有企业委托人及代理人要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其基点是要为公众服务。国有企业审计的目的在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揭露经济风险、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国有企业审计不仅要重视单个企业的风险、效益,也需要关注行业整体的风险、效益。

国有企业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就需要进一步开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在制度体制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效果。基于改革中的重难点问题,应从实际出发,累积经验,优化政策,循序渐进推动改革。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提高企业效率为重点,努力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国担当着重要核心载体的角色,是党执政的强大经济基础,更是我们党实现经济社会管控的重要组织手段。所以,国企主动适应新常态,必须保证国企党的建设同国资国企改革同步推进,更要有新境界、新能力、新作为和新作风。

二、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审计的经济学分析

(一)国有企业审计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1.审计委托代理理论简介

委托代理理论最初是由一些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了深入研究和解决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激励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即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来激励代理人。罗斯(Ross.S,1973)提出:“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了”,这形成了现代意义的最早期委托代理理论的概念。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当委托人赋予某一个代理人一定的权利时,委托代理关系就此开始建立。但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目的和追求的利益各不相同,这必会产生两者的利益不协调问题。因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获取的信息是有差异的,因此委托人是不可能完全有效监督代理人的,委托人难以有效判定代理人是否倾尽其最大努力去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并且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制度限制,代理人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性采取机会主义的“ 搭便车”行为, 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在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经济人假设下,代理人利益与委托人利益之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差异,代理人极可能为追求自己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

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正是审计活动产生的理论基础。现代契约理论中指出,企业是由一系列的契约组成的,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正是契约理论的分支。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委托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委托人似乎在委托关系中处于劣势端,不能获得比代理人更多的信息。而代理人很可能凭借着自己的信息优势做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因此委托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采取多种措施手段对代理人的工作进行监督,例如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来制约代理人的行为或者是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对代理人的工作进行评价、监督,审计就在这种发展趋势中诞生。

经济学同样提供了形成审计理论基础的条件。经济学随着社会变革而不断发展,并且与许多相关学科融会贯通,使其理论体系愈加完善。如经济学中,关于“理性人”的假设,其本质上是基于哲学中关于“人性本恶”的观点提出的。“人性本恶”理论认为由于人的自私自利本性,其自身的内在动力,不足以使其自觉地履行义务、遵守规则。由此产生的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每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自私自利的!”即每个人在有限理性的情况下都会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都分别追求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各自不同的追求目标导致两者在行为上产生差异,因此委托人希望借助外部力量对代理人形成监督和制约,审计无疑就成为了一项有效地手段。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表明了审计始终处于这样的委托代理关系之中,一方面委托人将自己的财产委托给管理者即代理人进行管理,同时又授权审计人员对代理人任务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代理人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尽可能全面而且有效地信息,对财产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收益、风险、损失等情况了如指掌,来评价自己的管理工作履行情况,但委托人由于其处境的特殊性,无法获取与代理人对应的信息,使得委托人对代理人的工作不能恰当的进行评价。这时候审计的作用即是作为公正独立的第三方使得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对称,保证代理人所提供信息的真是有效性。

2.委托代理关系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

在现代国有企业审计关系中,审计服务的对象“实际委托人”缺位,由此产生道德风险。因为审计的服务对象“实际委托人”实质上是社会公众,并且此时的审计结果具有外部性和公共性的特点以及实际委托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较高的交易成本,这直接造成了实际承担并支付审计费用的对象就变成了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并不大可能选择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同时有可能通过审计费用或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施加限制,因而审计关系的本质就变成了由被审计单位作为买方在市场中为自己选择会计事务所对自己的财务报表、经营成果等进行评价。这个市场本身就缺乏一定公正性,被审计单位会尽可能选择自己满意或能够做出对自己有利评价的会计事务所,而会计事务所很少有选择委托人的实力,尤其是当前的会计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规范并不完善。而在这样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对监督者——会计事务所影响最大的就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它可以有权决定会计事务所的选择。因而会计事务所为了自己本身的利益,可能会更倾向于维护管理当局的利益,违背股东、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会计中介组织就会产生扭曲正常的委托代理关系的道德风险。

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通过“收买会计原则”使得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道德风险进一步加深。被审计单位依法在规定时点披露自己的财务信息、经营成果,这些信息与市场上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密切相关,并且有可能存在利益上的冲突,因此被审计单位通常会采取“有预定偏向的做账方式”在粉饰财务报表。这时候会计事务所通常会有两种选择:一是拒绝,二是被收买。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拒绝审计又会损害会计事务所自身的利益,是不符合市场游戏规则的,剩下的只有收买。

3.委托代理关系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

阿克劳夫(1970)提出的旧车市场模型为逆向选择理论产生奠定了的理论上的基石。他指出:“在旧车市场上,逆向选择的产生是由于买方和卖方对于有关车辆质量信息了解的不对称性”。卖方了解车的真实的质量情况,而买方不知道,他只知道这类车的平均质量水平,因此他只愿意支付一个平均质量的价格。这样就会导致高于平均质量水平的车因为价格太高卖不出去退出市场,而质量较低的车就会充斥了汽车市场。这样会导致汽车市场上的质量会不断下降,买方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随着下降,最后较高质量的车退出市场,留下的却是价格低廉并且质量低下的车。

由此可知,在审计市场中被审计单位将审计业务委托给聘请的会计事务所后就失去了对审计过程的实际控制权,会计事务所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并且收取相应的审计费用,这时被审计单位可能就会用审计费用对会计事务所形成制约。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第一层次需求是生理需求,即要吃饭、穿衣等,只有在第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如果注册会计师追求高水平的审计质量,不仅会增加审计成本降低会计事务所的收益,还会在会计市场上因为“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则而失去市场份额。因此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会计事务所必然会放弃追求高水平质量审计,选择通过简化审计程序获得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审计市场就出现了和旧车市场一样的“逆向选择”问题。

4.委托代理中的监管弱化问题 当前中国审计大环境下约束机制不完善、监督环节力度不够、惩罚机制不落实等问题,导致注册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的违规违法行为不易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也很能行使实质意义上的处罚,因此不能对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事务所形成有效地监督和制约。

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很难突破,前期在会计师事务所改制过程时加入资合的成分,这使得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然而与会计师事务所两权合一的形式大相径庭的公司制主要采取的是两权分立的形式,由此造成组织形式和运作过程中的冲突。在这种制度下,会计师事务所的所有者只以出资额为审计赔偿承担有限责任。当违规所得大于违规成本时,此时注册会计师违规可能性更大,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并且如果注册资本越低,注册会计师出现审计赔偿时限额也就越低,就越有可能发生违反道德风险的情形。

(二)国有企业审计特定的委托代理产权关系

国有企业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审计则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物,并且受托公共经济责任的存在则是国有企业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当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财政收入也会相应的成倍增长,国家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的权力制衡和防止管理人员腐败,客观上要求强化财政监督。不但要监督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且要求监督财政收支的有效性,以便节约财政资金、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公众对于受托经济责任了解的逐渐深化,对所有者的角度来说,过去那种单纯只需要受托者对其管理的财务资源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负责是远远不够的,所有者还要求其对支出的效益性负责。否则,受托经济责任就是不完整的。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比较严重的现状是产权归属不清晰,利益分配界定难。经济新常态下,出资人及投资份额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而不断的变化,产权界定已成为收益分配的核心问题。从审计情况看,对企业不同来源资产所有权的界定、企业专项基金形成资产产权归属的界定及投资方式形成的资产产权界定等,审计并无相关政策依据做出衡量,造成利益分配界定难。

在国有企业审计中,国有企业审计存在着多重的委托-代理关系。首先,国家代表公众委托政府管理企业,然后政府委托经营者经营企业,或是说政府受托代管企业,最后经营者受托代理经营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双方是各级政府或人大与管理使用资金的部门、单位和项目执行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委托代理关系明显存在两个层次:一是政府与资金分配管理部门。政府作为委托人,部门作为代理人。二是分配管理资金的政府组成部门与具体项目负责人或项目单位。部门作为委托人,组成具体项目单位或负责人作为代理人。但由于我国存在特殊的审计体制,国有企业审计则表现特定委托代理关系,为审计机关受政府委托对政府自身行为(包含对政府组成部门、项目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进行监督,对社会民众负责。近年来,也出现部门单位委托审计机关对其管辖的资金进行审计的情况。

三、新常态下深化国有企业审计的建议

(一)完善激励制度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一般情况下,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信息不对称,国有企业审计对于制止和防范财务信息失真、国有财产流失具有重要作用。虽让它也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但它对于缓解和调节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新常态下,要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设计适当的激励机制,引导代理人去追求委托人的目标,使其行为符合委托人的利益,从而实现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协调兼容。设计适当的激励机制,就是改变传统政府行政制度下责任划定模糊不清的状态,由过去的制度约束向明确的绩效指标考核转变,改变以往试图仅仅通过规章制度、规则等方式来约束、控制违规行为的发生,进而采用一系列的绩效考核指标来评价国有企业的绩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极大地激励政府组织内部的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和成本意识。政府部门为改进自己的绩效、赢得公众的信任,开始重视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着手制定绩效指标,发展和使用绩效评估技术。

(二)建立国有企业外部监督机制

新常态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过去那种查处违纪违规为主的国有企业审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应对国有企业审计的思路进行调整,要将国有企业审计的工作重心由合法合理性转移到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上来。

经济新常态下通过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委托人通过加强监督,获取代理人所掌握的内部信息,降低其讨价还价的能力,可以抑制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动机。进一步加强社会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等专项审计中的作用,应该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间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从而能更加有效的监督国有企业。社会审计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经济决策合法性与效益进行评价,从而改善国有资源管理并保值增值。通过大量实践发现,要求社会审计部门完善制度出具的审计报告与国家审计局之间可以相互共享,这一决策不仅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审计资源也适当避免国有企业的重复审计监督现象。

国有企业外部监督机制指国家审计机关通过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很显然审计机关在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有企业非完整的市场行为,不仅模糊了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发展的作用界限,而且引发了许多现实问题及理论争议和实践分歧,并影响着市场经济国家对国有企业外部监督结构的选择。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外部监督机制有助于:第一,解决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引发的矛盾。国有企业存在着多重的委托代理关系,国家代表公众委托政府管理企业,政府委托经营者经营企业,或是说政府受托代管企业,经营者受托代理经营企业。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上和目标上的不一致产生了两对矛盾:政府政治目标、社会目标与国有企业经济目标的矛盾;政府政治目标、社会目标与政府官员个人利益目标的矛盾。第二,解决委托者和代理者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问题。在国有企业代理关系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相比在掌握企业信息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由此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代理问题应运而生:审计机关监督国有企业财务信息,既可以直接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能据以奖惩国有资产经营者,减少国有企业经营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新常态下对于完善国有企业审计的外部监督机制,可以采取一下手段:第一,完善法律,加强政府审计对国有参股企业进行审计监管的法律保障。目前,法律没有对政府审计如何对国有参股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样不利于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的三项“功能”,进一步深化审计工作,审计机关要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按照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要求,高度关注中央和地方有关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内部管理、相关政策、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有效抵御金融危机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 “预警 ”功能,揭示企业经营风险,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国家审计要发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预警”功能,有责任更早地感知风险,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抵御风险的建议,从事后补救逐步向事前防控风险的审计理念转变。充分发挥“揭示”功能,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有序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审计的目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以查错纠弊为出发点。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下的国有企业审计的目标思路应及时调整,即促进党和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落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充分发挥“防范”功能,促进企业规范运行,保证经济平稳发展。国有企业审计要逐步改变局限于对国有企业实施检查的观念,切实加强服务意识,注重发挥“防范”功能。第二,健全政府审计,发挥政府审计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审计监督作用,是政府审计机关全面履行其法律职责的重要途径。明确职能,重点发挥政府审计对其他监督部门的再监督。政府审计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实现监督:首先,明确政府审计的使命是保证整个企业的安全和效率,以使所有股东的整体利益最大化,进行改制国有企业的效益审计;其次,改变政府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树立“政府服务人民”的新理念,尊重非国有股股东权益。加强审计创新,研究针对国有控股企业审计的新途径、新方法,找到政府审计和非国有股股东的利益共同点,从而使政府审计在保障国有产权利益的同时,也能对非国有股股东权益产生积极的保障作用。

(三)适应新常态、积极创新求发展

作为国家经济中不可或缺力量的国有企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愿景的引领下,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下,为进一步激发市场蕴藏活力,再次掀起国企再改革的高潮。如何做好在新常态下的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是现阶段政府审计的重头戏。

一是正确认识新常态,为审计监督全覆盖打好基础。经济发展新常态,可能会长期存在。这就要求国家审计部门在制订审计规划和年度计划时,根据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把常规审计与主题审计相结合,年度项目计划与中长期计划相结合,实现项目策划全覆盖。利用目前已搭建起审计对象数据库,建立起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轮审办法,使经济责任审计由离任审计向任中审计转变。

二是加大监督力度切实发挥审计作用,搞好审计项目统筹规划。强化各类专项资金审计,确保各项资金拨付到位、合理使用。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最大限度地防范财政投入风险。

三是积极创新审计方式方法。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广泛的运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审计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主要特征的风险导向审计成为现代审计的主要方法。加强审计系统的硬、软件建设,促使审计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与企业会计管理现代化水平同步发展。当前审计部门应积极配备必要的电脑设施,并组织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同时应加快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引人企业审计,努力实现审计手段的现代化和办公条件自动化。同时,坚持实行“面上收缩,点上深人,以点带面”的企业审计工作方法。坚持把企业财务审计、其他项目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运用企业内部控制评审与审计抽样技术的现代审计方法。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稳定好就业 篇5

一、抵御经济下行促消费是最关键的手段:消费支撑了生产也解决了就业,而消费中那些良性的大消费比如大众化的住房、装修、汽车、家电、通讯、家具、医疗、健身、旅游和中高收入阶层个性化消费中的别墅、游艇、房车、私人飞机、高尔夫、狩猎等消费是我们应该抓住的重点,我们要向发达的西方国家看齐,用全民的终端高消费来支撑GDP,打出政策组合拳,即增加有现实需求的公共产品投资拉动经济,也大力促进老百姓的终端消费升级、消费品种拓宽来托经济的底,让企业投资范围更广一些、竞争不那么激烈,感觉在中国继续发展还大有奔头,如果大家不思进取,节衣缩食,刚性开支,企业没了投资空间,GDP只会越做越小,稳定就业都将成为一句空话。笔者认为目前各级政府为稳定住房价格、打击房产投机采取的限购、限贷措施是正确的,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不能长期下去,不能误伤守法经营的开发商和让房地产业上下游的56个行业无辜躺枪,笔者最近调查走访了几个装修大市场和家装施工单位,商家们望穿秋水、客人寥寥无几,感觉到他们在这个冬天很难挨得过去。笔者建议政府要充分调查研究,反思土地财政的利弊与平衡点,尽早拿出房地产业发展的长效管理办法,让这个关系到大几千万人就业,中国资本介入最深、最贴近居民终端消费、产业关联度最大、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8亿城镇人口人均住房面积仅40平方,与美国人均住房面积90平方差距很大,尚有近3亿的农村人口要逐步向城镇转移,房产又是先导消费,老百姓改善了住房后首先是进行装修、买车、装空调、换家电、家具、家纺、添置娱乐、健身器材,甚至要捎带游艇、房车和私人飞机消费,进一步带动城镇的医院、商场、写字楼、公园、娱乐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其拉动消费的体量非常大,每年少说也有二、三十万亿,确实是中国再发展的一张大牌)以及经济规模总量的行业能够继续轰轰烈烈地发展下去,推动中国的人均GDP向3万、4万美金迈进、在笔者看来只要管好地方政府、开发商、购房人三者的利益分配关系,多在供给端、交易端想办法,住房价格就能稳得住,我们在控地价(有的人口并不太多的二线城市一年的卖地收入接近2000亿,地价占了房价一半以上甚至个别地方面粉价贵过了面包价,是房价推高的主要原因)、限暴利、打投机上要多做文章,让房价随着经济发展缓慢上涨,我们即要让房地产轰轰烈烈地大消费来拉动处于困境中的中国经济,让老百姓的收入曲线向上抬头,又要通过税收以及其它一些行政手段包括长效管理机制来消除房地产业的暴利,让房价趋于理性,最终通过中国以房地产业为龙头的传统产业炉火熊熊、供需很好对接,以智能制造、新能源、信息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弯道超车、不断崛起来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让老百姓收入提高的幅度超过房价上涨的幅度最终来降低房价收入比,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改变开发商拿地靠竞价拍卖、价高者得的状况,卖地采用先竟价、后摇号的方式,竟价选定摇号入围者时要剔除掉最高报价,排列靠前的几名再参与摇号,中了签后他的原报价就是他的中标价;推行这项政策也许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发生了冲突,需要更高一级的政府监督、管控。2.政府推地的底价应当仅是他的动迁成本和管理费,每年上涨幅度不允许超过12%;3.所在地可售房屋积压超过前两年平均8个月销售量时政府不允许再推地;4.实行每套房屋卖房网签登记,政府发准售证时对每套房建立一个销售本,有楼面地价、开盘价、成交价及开盘、成交时间,开发商卖房时必须把信息上传到当地政府的透明售房网上,开盘后半上涨超过6%时网签就不能成交,也办不了产权证;5政府在现有公务员队伍中进行调节,大力充实房地产业的管理团队,根据开发商产品的毛利率累进收税,可以通过开发商自报、社会咨询机构审核、人民群众和其他开发商共同监督、政府建管、审计部门抽查对开发商的拟销售产品毛利进行测算,分级定档确定不同的所得税征收税率;鼓励开发商底价走量;在住房二级市场的管理方面:如果本地区商品房(包括二手房)一年之内平均涨幅达到了12%,次年二手房的五年之内转让的差价收益要相应增加12%的所得税税负;如果涨价的势头再遏制不住,可以加大购房首付比例、大幅增加银行贷款利率、延长交易差价免税期限和再加大转让差价税负等手段进行处置;促进住房升级消费方面:(1)经济低迷,缺的就是中高收入阶层在国内的大消费,有人愿意多买房如同有人愿意多买车一样,求之不得,住房是大消费,繁荣以后能够带动无数的小消费兴旺,政府应当取消限购,大力推动二套房、三套房的消费信贷,完全取消新房、二手房的交易契税;合理降低购房首付比例,购买一定面积的住房后可以随迁户口,通过货币拆迁、共有产权、特殊贷款支援等支持低收入者改善住房条件,化解商品房库存,鼓励人们小房换大房(购买100平方米以上大房,每增加30平方贷款利率优惠8%)和旅游度假房;对基本空关的旅游度假房物业费按 3 折收取,并成立托管公司帮助异地购房者解决后顾之忧;(2)鼓励外籍人士、归国华侨在中国买高档房投资移民,投资额大的对其子女就业进行照顾;(3)认真做好普查,加强新建住房等基本数据的统计工作,真正弄清存量房有多少,引导开发商少盖库存已经很大的小户型房,减少资源浪费,真正做好房地产业的供给侧改革(4)政府出资入股,协助开发商将难以消化的库存房改为老年公寓和廉租房,帮助部分房地产企业转产、改行,资本投入到其它短板行业中去;(5)对农民的宅基地、土地、林地、水域的经营权进行确权登记,基本用途不改变,允许向城里人中长期租赁经营.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加快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速度,购房与户口迁移同步实施;(6).对高档住宅的建设可以采用客户自选户型订购的方式,滚动分期开发,开发商取得土地后不允许倒卖土地,但可以适当延长建设周期 ;(7)节约土地资源,少占农民耕地建房,做到拆旧房建新房,通过阶段性地拆除本地区最老旧的住房来改善城市面貌和提高老百姓的住房标准,每个城镇每年拆除旧房量不低于存量房总量的1.5%;(8).银行信贷大力支持老百姓住房改善性消费,个人既可以抵押贷款,也允许亲戚、同事第三方担保贷款。

二、经济减速阶段织好保障网、合理收入分配很重要:经济上行财富分多、分少矛盾并不突出,因为大家都有钱赚,经济下行必然会使一部分企业破产、倒闭,一些人没有了饭碗,这时的收入分配就显得很重要,蛋糕小了大家都要能吃上一口。中国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收入分配,向富人多征税,在中国年收入12万以上的高收入调节税就应当加大,年收入30万以上应当是极少数的人,对演员、球星、歌星、广告代言人、股市上套现的原始股东属地化管理,按各项收入总额累进征税,中国不能成为富人逃税的天堂。要通过提高被雇佣阶层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最困难群体适度发放消费券,调整农民、产业工人、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的收入分配关系降低基尼系数(为了更好地把握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分配情况,各个地方可以参考当地出租车驾驶员、饭店服务员、物业保安的平均收入标准制定工资收入差别,差距不能过大),让衣食无忧的公职人员多消费、低收入群体有钱消费来提高整个社会的购买力,改变经济不断紧缩的状况,让缺乏订单、缺少顾客、处于缺氧窒息状态下的中小企业和商家尽可能多地活下来;让有效就业的人更多一些。

三、经济减速阶段更要加快一系列的改革来促进就业: 一是解决资本脱实进虚问题,根本的手段是实行税收调节、打击资本投机。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精兵简政、减轻了企业税、费,解决好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税负高、土地缺、技术工人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大、消费拓展难的问题;以促进全民在国内消费为抓手,让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大都有10%左右的净利润,社会资本就会自然而然地涌向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企业的金融资本也就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二是加快股票市场改革,清除垃圾股,让资源配置到优质企业中去,中国股市不能是亿万富翁的“造富机”,新股上市小股东三年、大股东五年内不能减持股票,不允许连续空心涨停恶炒股票(有的股连续50多个空心涨停,让大家追逐泡沫,着实污染了市场),打击过度的市场圈钱以及造假欺诈、投机行为,保护中产阶层的财富不受侵犯、让资本供给效率提高并切实培育好橄榄型的中产阶层消费群体,真正将中国的股市搞成老百姓闲钱投资的好渠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推进器”;

三是按照国家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方针去踏踏实实地开展工作,在去除僵尸企业、过剩产能、低效投资、债务杠杆的同时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消费热点,解决好下岗人员的安置,要深入研究、对症下药,打出政策的组合拳来充分挖掘投资、消费、出口的新潜力,让民营企业的再投资找到新的着力点,使经济平稳运行,确保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让供给侧的改革能够顺利推进;

四是培养工匠精神,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在各行各业培养有一大批耐得住寂寞、手艺精湛的工匠大师在为我们的企业精雕细琢产品,我们的大学、职业教育机构要主动适应形势,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政府与各行业协会一起对行业内的技术能手颁发荣誉证书,提高他们的待遇。对解决就业人口多,又是细分行业龙头,在经济下行中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要通过财政补贴、债转股、债务展期、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帮扶,尽量避免企业大规模裁员和破产倒闭。

五是经济下行期大力补短板、为明天的发展做好弹药准备,为什么别人的人均GDP能做到40000万-50000美金,我们却停在了几千美金的级别上,说明我们的短板还很多,我们的企业没有理由一蜂窝地涌到国外去投资,解决别人的就业,我们有核心技术的短板;高端制造业上的短板,科技、教育上的短板;生活、生产服务业上的短板;现代高效农业的短板以及老百姓高品质生活上的短板,都得补,问题是政府要利用好政策促进、税收调节、资本市场扶持等手段引导好各路资本、人才及时进入这些短板行业。

六是在政策制度的“软件”上制定好的游戏规则,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包括建立电商诚信经营的管理细则)、产学研对接、国家公关大平台合作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公平公正招投标,选择最优秀的企业承接工程和提供产品服务(向奥凯电缆那样的劣质产品进入地铁、高铁对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我们必须扎好制度防范的篱笆),优胜劣汰、减少行业地区垄断,努力保护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尽快让提供优质产品的企业发展壮大、长盛不衰,今天的中国太需要华为、联想、比亚迪、中车、海尔、美的、格力那样的优质企业撑台面了,关键是我们要深耕好培育他们发展壮大的土壤;

七是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更注重精细化发展,提高我们的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国家统计部门要加强信息收集,去伪存真、掌握准确的数据及时发布,为企业投资提供参考。建立健全各个行业的协会组织,补贴专业报社,利用每年的行业峰会为企业沟通需求信息,减少盲目投资;行业协会每个季度都应对本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政府的决策部门,政府倾听企业呼声,通过调查了解作为样本的上市公司的经营及盈利变动情况,掌握企业最新发展动态,为企业排忧解难,力求将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工商部门利用年审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各行业产能的匹配度,为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宏观指导、政策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国家和地方发改委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要加强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性,有量化的、最贴近民生和老百姓消费品质提高的指标。比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多少平方,老旧住房拆迁重建占存量房的百分比,中高收入家庭私人飞机、游艇、房车拥有量多少等,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根据中国经济结构和其他各方面的短板为企业投资、生产指出发展路径,同时要求各地区根据比较优势确定功能定位、错位发展,不要一哄而上、乱拉投资、重复建设。

八是适度地量化宽松货币,即减轻了负债企业的负担、部分化解债务危机,又促进了投资与消费,同时切断地下钱庄、变相洗钱渠道、限制移民、国外购房,管控好宝贵的外汇资源,鼓励老百姓在国内消费。

九是大力鼓励生二胎,解决人口老龄化、发展经济劳动力不足问题,根据目前二胎出生率较低的情况,出台一些补贴生二胎的政策,依我看,二胎生出来先给个8000元补贴,以后托幼、上学费用都可以减免,在一些二胎指标未完成,自然人口增长缓慢的地区可以有条件地放开三胎生育。

十是既然我们确定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发展经济中地方政府的角色最好是当配角,只制定规则做好监管与服务,要搞也仅搞些国防、民生和企业层面解决不了的事,大钱由他化,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非常容易出问题,且资源并不一定能够得到优化配置。许多城市去年卖地收入颇丰,开发商靠边站,地方政府忙得不亦乐乎,大上地铁,修马路、街道出新搞的都是没有现金流回报的公共产品,笔者真担心今年把钱花完了明年又该怎么办?有的城郊把农民请上了楼,大片的土地荒废了几年待价而沽,一头是开发商盖了大量的房屋卖不出去,另一头又实行了房屋限购、限贷,真让人匪夷所思。

十一是充分认识我们的优势,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中国建立了庞大的工业制造产能,集群度好,许多产品数量都是世界第一,我们有里程最长、最完备的高铁、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国土和近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我们的城市、乡镇都发展得很现代,每年有700多万大学生进入劳动者行列,只要我们把软件做好、与硬件、市场联动,必定会吸引大量的外国资本来中国投资,像改革开放之初那样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优势补掉我们的短板,帮助我们二次腾飞并带动我们老百姓的充分就业。

十二是产业要迈向中高端,经济要成功转型,传统产业此刻也必须是供需对接、炉火熊熊,否则接续不了。如果要很好地解决就业,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一个都不能少,如今的特朗普把传统制造业回流美国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价值 篇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常态,国有企业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凝聚改革共识,激发改革活力,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加强宣传引导上下功夫。一是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加大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的力度,帮助职工了解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创新改革的目的、发展的方向,引导职工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统一到企业的发展、创新和改革上来,大胆探索转型期特点,积极挖掘转型期新动力,努力创造转型期新亮点,实现企业与个人共赢。二是组织干部职工原原本本、融会贯通地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普及宪法和劳动法,引导职工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增强宪法法律意识,争做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模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在注重文化引领上下功夫。一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并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调动职工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精心设计、搭建职工参与活动的载体和平台,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道德实践活动和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个人、文明家庭、示范岗等活动,坚持从细小的、具体的事抓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三是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与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劳动竞赛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搭建职工“展示才干、成长成才”的平台,引领和吸引职工勤奋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勤学技能,苦练绝活,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

在创新手段方法上下功夫。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和QQ群、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等平台,以声、色、光、影等多种现代化手段,用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好声音”,传播正能量,激发职工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建立职工思想动态定期分析制度,有选择性地确定政治思想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运用“民情意见箱”等手段,采取岗位谈心、入户家访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与职工进行互动交流,拓宽职工思想诉求通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三是建立心理疏导室,帮助职工减压,提升职工心理素质,促进职工身心健康。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价值 篇7

(一) 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部审部门的定位不准确、职能划分不清晰, 因此其作用发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和国有事业单位基层内部的审计部门机构设置不完善, 审计人员配备不足, 使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据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几乎都设立了审计机构, 职能是为本单位提供服务。然而, 从实践来看并不理想, 虽然部分单位设立了单独的内审部门, 但是这种独立也只是形式层面的, 没有实质意义, 而且财政上受到限制, 根本无法发挥其原有的作用, 更不用说权威性和威慑力。在内部审计实践中, 通常会受到本单位利益诉求的局限, 迫于内部压力, 通常很难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立场上进行公正性的评价。

(二) 内部审计专业人员缺乏, 专业水平低

在具体工作中, 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要求非常的多, 而且是多方面的, 尤其是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然而, 在实际内审过程中, 有些工作人员根本不了解会计方面的法律知识, 或者一知半解, 难成大事。事业单位存在这样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只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的建设才能更好的发挥内审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功能。此外,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人员的素质、业务技能参差不齐, 内审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结构组成不合理, 多为财会专业出身, 只是进行短期的学习就拿到审计资格上岗, 未经专门的培训。由于内审知识比较贫乏, 加之工作经验少、实践能力差, 因此审计工作难见成效, 从财务基础、管理的视角进行审计, 而非从专业审计角度出发进行审计, 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和效率, 甚至形成了严重的审计风险。

(三) 内审业务范围相对较小

调查发现, 国内部分事业单位审计过程中, 依然只是单一的资金收支情况审计, 重视资金收支情况审计, 忽略对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的相关审计。部分内审单位仅仅是单一的进行资金收支方面的审计, 固定资产以及投资方面的风险与审计工作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即便有所涉及, 也难见其效。很多事业单位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不能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意见和方案, 与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差距较大, 难以满足高级管理层的需要。

二、适应经济新常态, 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要适应经济新常态, 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检查作用, 其根本出发点还是从自身出发,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队伍以及内部审计制度;提升自身的工作价值、规范审计行为, 不断创新以更好的适应经济趋势的发展。同时也要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好充分的条件, 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和横好地发挥作用。

(一) 严格审计程序, 内部审计规范化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把内部审计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促发展、促效益、促管理、强内控上, 另一方面明确工作重点和要求, 严格执行工作程序, 克服审计盲目性。行政事业单位通过“三个结合”, 关注财经制度执行、内控制度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一是, 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二是, 微观审计与宏观结合, 综合分析, 找出倾向性问题及原因, 提出针对性解决建议;三是, 对内部审计问题坚持治标、治本, 既要处理审计问题, 又要究其原因, 规范被审单位经济行为和管理水平, 从根本上推动被审单位各项工作水平提高。

(二) 加快审计工作转型, 强化审计独立性

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之前的事后审计监督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行政事业要在内部审计的工作中还原其应有的独立性, 主管部门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否则必然会

严重阻碍下属事业单位正常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要侧重突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要与其他部门实现“相对独立”, 必须要与相关的纪检、财务以及监察部门分设, 消除行政隶属关系, 实现在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下, 内部审计机构能够独立地行使内部审计职能, 直接受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与领导, 只有如此才可以理顺体制上的关系。

(三) 准确定位审计职能, 发挥审计的服务职能

在平常的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抱着在正确中找错误的工作态度, 缺少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 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进入审计工作, 导致了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形成一种相对立的关系。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审计过程中, 与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以及被审计部门管理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 调动被审计部门人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将审计工作定位在服务只能上, 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 强化监督检查, 提高基层内部审计质量

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审计质量监督检查, 强化基层内部审计质量标准要求, 促进基层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 建立相对完善的基层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一是要加强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的制定。审计部门应结合基层内部审计的实际审计工作, 加强结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管理, 制定基层内部审计工作量化考察监督制度和基层内部审计优秀审计工作先进者评选办法, 指导基层内部审计机构根据本单位的工作目标, 有针对性的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实现基层内部审计工作指导的制度化、规范化, 确保基层内部审计质量。二是要对基层内审项目从审计方案、审计复核、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 规范基层内部审计过程和审计程序, 避免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规范性, 防范内部审计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不断强提高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促进基层内部审计事业稳步发展, 促使基层内部审计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平稳发展, 必须致力于在新经济常态下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战略目标和实际经营活动有机融合, 提高管理层决策水平,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生动力和抗冲击力, 内部审计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 2015 (02) :56-57.

[2]李连华.内部控制理论结构[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3.9:33-34.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医院内部审计的价值 篇8

关键词:民营医院;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当中,医院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医疗改革政策,切实执行医疗改革制度的重要场所,体现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民营医院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不断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提高民营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民营医院要使自身处在市场不败之地,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重要内容,对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要素,对医院的风险评估环节、信息沟通环节等方面的管理,保护医院财产的安全,打造出有特色的、有竞争实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民营医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加强医院的内部审计,是民营医院加强财务管理的要求。随着医院的体制改变,实行院长责任制,内部控制与财务规章制度常被混淆,内部管理体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不能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会计信息反映的内部控制信息残缺不齐,因此,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有效管理医院的内部控制具有必要性。

第二,加强医院的内部审计,有利于保护医院的财产安全及经济利益。内部审计可以使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控制或减少不合理的财务收支,对徇私舞弊等违纪违法行为,及时地发现和制止,保护医院的根本利益不受到侵犯,避免医院的财务遭到意外的损失。

第三、有利于医院各项工作的协助合作。医院财务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财务管理规范有序,直接影响到医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财务审计工作又是对财务工作的稳定运行的保障,对医院整体管理的制度化提供最基础性的作用。

2 在新形势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

首先,在新形势下,民营医院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年收入大于300万元或拥有300张床位的医疗单位绝大部分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及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医院管理意识中,没有将财务内部审计作为财务内部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忽视会计审计对医院的重要作用。即便有的医院设置了这一岗位也是没有独立行使对内部审计职能,对一些违章操作也是听之任之,使得医院的财务内部管理漏洞大,安全系数低。

其次,财务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低,不能满足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公正性和客观性及专业技能的要求都存在较大的距离,严重影响医院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和工作效率。

3 加强民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途径分析

民营医院要体现为社会服务,赢得大众的口碑,体现出民营医院的独特魅力,在医院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营造良好的医院环境,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民营医院的整体效益,做到有制可循,有章可依。

3.1 提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民营医院常常认为是自己的单位,只要盈利维持就达到目的。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认为可有可无,造成整个医院的良好控制环境基础缺失,会计、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强化管理层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度,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积淀医院环境,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监督医院的经济行为,严格审批医院的各项开支,保护医院的资产不外流,各个部门的沟通信息形成良性循环。长期下来,民营医院的整体竞争力就会得到充分地壮大。

3.2 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努力学习新的财务制度及审计的相关知识,对民营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予以了解熟悉,熟练掌

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对计算机的操作运用,充分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端正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态度,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对内部审计的结果负责,公正、客观地评价医院的经济利益。

3.3 规范内部审计取证及审计流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取证是基础、也是关键的步骤。全面、真实的原始材料,是内部审计准确无误地定论出民营医院评价结果的保证。内部审计不但要参照会计账簿的内容,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加以抽查考核,防止内部会计对事项的隐瞒或篡改,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规范或钻空子等问题,避免出现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取证过程不全面、不真实。

4 结束语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也得到了不断的规范和法制约束,内部审计工作的涌入,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培养审计人员的素质,系统化地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治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民营医院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永仙.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02).

[2]郑大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05).

[3]赵平.浅谈拓宽医院内部审计领域的思路[J].现代医院,2010(10).

作者简介:

上一篇:2024团委宣传部工作计划书下一篇:乡综治宣传月活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