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歌教学设计(共12篇)
1、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表达上小学的愉快心情。
2、和同伴一起尝试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表达上小学的愉快心情
活动难点:能够根据歌曲的内容,创编相关的表情和动作
【活动过程】
一、引出歌曲。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关于小朋友上学校的歌曲,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二、第一次倾听歌曲录音
师:歌曲里的小朋友上学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三、第二次无伴奏清唱歌曲。
师: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用简笔画画出相应的内容(太阳、花儿、小鸟,背着书包的“我”)
四、教师唱歌,请幼儿为歌曲伴奏。
1、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如拍肩、跺脚、拍手等,和着音乐节奏为歌曲伴奏,感受歌曲的节奏。
2、引导幼儿在每一句的第一小节拍手表示,感受歌曲的四个乐句。
3、幼儿用“啦”为歌曲伴奏,教师唱歌,幼儿哼唱“啦”,感受歌曲的旋律。
五、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跟着教师演唱1~2遍。教师用黑板上的简笔画提示幼儿学唱歌曲,记忆歌曲内容。
1.着重认识与无锡小吃、美景、特产有关的汉字。
2.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诱发学生主体识字积极性。
3.在交流中识字,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
图片、油面筋、酱排骨盒子、泥人一对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太湖美》。同学们,这首歌赞美的是什么地方?我们现在生活在无锡,无锡就是我们的家乡。
2.出示“家乡”,齐读。
3.家乡就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二、初读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家乡歌》,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家乡歌》录音)
2.请你边读边想:家乡什么多?
3.生答,师贴词卡。(生齐读:小吃多、美景多、特产多。)
你们说了其中的一种,谁能把三种连起来说?(指名说完整)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尝家乡的美食吧!
三、学习词语
(一)品美食
1.你们看,这是我们无锡吃小吃最有名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
(出示图片,指名读词:皇亭美食、穆桂英美食。)
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借助拼音识字是个好方法。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也是一种识字的好方法。)
2.出示图片、词卡:桂花芋头、玉兰饼、开洋馄饨、小笼包。
(指读、开火车读)
哪些同学读得好,老师把词卡送给他。谁来读?
(1)桂花芋头
吃过的同学请举手,你在里面吃到了什么?(桂花、红糖、芋头)桂花芋头还是用红糖烧的,真是———(出示:又甜又糯)
(2)玉兰饼
(1)你看这个“饼”字,左面是个食字旁,食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出示:又香又脆)
(2)看到“玉兰”你想到了什么?(出示玉兰树图片)
玉兰花开时,洁白如玉。你猜猜,玉兰花和玉兰饼有什么联系呢?(相传清朝时,无锡孙记糕团店创制的这时候啊,正值玉兰花开,所以就取名玉兰饼了。)
(3)开洋馄饨
你知道无锡的馄饨和外地的馄饨区别在哪里吗?(开洋)
(1)开洋,就是晒成干的虾仁。放了虾仁,馄饨就———(出示:味道鲜美)
(2)仔细看“馄饨”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有食字旁,因为它们也是食物。)
(4)小笼包
(1)你知道“笼”为什么是竹子头吗?小笼包放在竹笼上蒸的,所以“笼”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个“龙”,是个形声字。掌握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你就能更好地识字了。小笼包味道如何?
(2)你是怎么吃的?
3.说话练习:家乡的美食真多呀,有__、__、__、__。我最喜欢吃__,因为__。(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二)赏美景
1.出示图片、词卡:蠡园、梅园、鼋头渚、太湖、蠡湖公园,师简单介绍。
(1)蠡园
传说我国春秋时期的范蠡和西施曾居住在这里。
范蠡:不仅足智多谋,智慧超群,做生意也很厉害,是一名杰出的商人,后人称他为“商圣”。范蠡的“蠡”和蠡园的“蠡”是一样的,记住了吗?
西施: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哦!
当年范蠡和西施就住在蠡园。(出示图配字)
过渡:离开蠡园,让我们走进———
(2)梅园
梅园是中国民族资本家荣德生、荣宗敬兄弟建造的(出示图)。
荣氏兄弟热爱学习,创办了“读书处”,鼓励学生勤奋好学。
荣氏兄弟很孝顺母亲,为纪念母亲,他们在园中修建了一座“念劬塔”,告诉后人要永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过渡:无锡坐落在太湖之滨,想要欣赏太湖的美景,一定要去———
(3)鼋头渚
(1)“渚”是水中间的一小块陆地。看一看,这水中间的一小块陆地有点像什么?猜一猜,为什么叫鼋头渚?看看“鼋”字,再看看这幅图。你们看它的地形,这里的巨石凸入湖中,多像一只神龟昂起了头啊!猜猜看,哪个字代表神龟的意思?
(2)出示:“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郭沫若
在这幅图中,你看到这句诗了吗?出去旅游时,也要观察、了解,这样你就能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语文了。(指名读、齐读。)
“佳绝处”意思就是景色最美的地方,这句诗告诉我们太湖景色最美的地方在哪里?———(鼋头渚)(指名背)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爬爬山吧!
(4)锡山
锡山顶上有座塔叫———“龙光塔”(出示图片,齐读。)
(5)惠山
惠山脚下有座寺庙叫———“惠山寺”(出示图片,齐读。)
惠山寺旁有一座寄畅园,清朝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曾经六次来到这里。我们来看看,这座园子多美呀!
(6)清名桥
我们学校在古运河畔,河上有一座单孔的石拱桥,体现了无锡劳动人民的智慧。(出示:清名桥)
清名桥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比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年纪还要大呢!这么多年来,它还在为运河两岸的人民服务。
过渡:我们的家乡有这些古色古香的小桥,还有许多现代化开放式的公园,我们刚刚在歌谣中读到了———
(7)蠡湖公园
(1)“蠡”字你刚才见过吗?
(2)蠡湖公园是一个免费的开放式公园,无锡政府为民造福,是市民休闲的好地方。那里的什么最有名?(百米高喷、摩天轮,出示图,读词。)
无锡像这样的开放式公园还有许多,你去过哪个公园?说一说它的名字。
(三)买特产
过渡:吃完美食,欣赏了美景,别急着回家,我们还得去买些无锡的特产呢!
1.出示图片、词卡:大浮杨梅、水蜜桃、油面筋、酱排骨、惠山泥人。
2.分别说一说。(颜色、形状、味道)
()的大浮杨梅(酸酸甜甜,又红又圆)这是大浮杨梅,谁能赞一赞?
水蜜桃无锡的水蜜桃汁水很多,老一辈无锡人吃水蜜桃,是用吸管插进熟透的桃子中吸汁水的。我们现在吃的时候是先撕开薄薄的皮,一口咬下去,味道怎样?阳山的水蜜桃不仅我们爱吃,外地的人也爱吃,就连外国朋友也喜欢呢!真是———(出示卡片:驰名中外)
油面筋你吃过哪些用油面筋做的菜?
()的酱排骨(美味、汁多味鲜、色泽酱红)只要是无锡人,家家都会烧酱排骨。酱排骨味道如何?你们知道哪家店的酱排骨最有名?
()的惠山泥人(可爱、胖乎乎、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过渡:带了这么多好吃的,我们去买点纪念品吧!(出示惠山泥人图。)惠山泥人是一种民间艺术。它有许多的造型,你们看。(出示形态各异的泥人图)出示:栩栩如生。
出示实物泥人阿福:女的叫阿喜,男的叫阿福,你看,他们笑得———(生自己说)
看到他俩,我们仿佛看到无锡人民幸福生活的情景。
我们了解了家乡———小吃多、美景多、特产多,家乡这么美好,我们当然要为它唱赞歌!(板书:歌)一起读课题:家乡歌。
四、游戏环节,加深巩固
家乡有这么值得我们骄傲的事物,你会帮它们归归类吗?
哪些同学拿到了词卡?请你赶快上来,看看这些词卡该贴在哪里。其他同学当小老师,看看他们分得对不对。
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些词语。(生齐读)
五、用无锡话读《家乡歌》
我们生活在无锡,无锡就是我们的家乡,让我们用无锡话来读读《家乡歌》吧!
六、小结
听着同学们用吴语读着《家乡歌》,会让特别多的人爱上我们的家乡无锡。谁能当小导游介绍一下家乡呢?(指名说)
1.配《太湖美》音乐,学生诵读。
2.你把这首儿歌记住了,以后可以向更多的人介绍我们的家乡。
【教学后记】
《家乡歌》是科学认读课程中的一节课,认读即认识汉字。认字是指对汉字(词)形体的整体的辨认,“认”是视觉的观察,“读”是口头的发音。“认”“读”互相作用,互相促进,达到整体认识一个一个的汉字或者一个一个的词语甚至是一个一个的短句。
科学认读,是一种特殊的识字方法,它是在儿童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其自身的兴趣,基于汉字固有的形象、有趣的特点,认识汉字;它是一种以生活为基础、以图画为背景、以字所联系的词语为单位的整体阅读。因此,“在生活中学习汉字,以生活为背景学习汉字,将识字与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成为我们探索“科学认读”识字活动的宗旨。识字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在积累词语中识字、在反复朗读中识字。这就使得科学认读课不是一般意义的语文课,它是一节活动课。
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首先,我借助情境,顺其天性,有情趣地引导学生认读。从一首充满浓郁无锡风的歌曲《太湖美》导入,悠扬的乐曲,吴侬软语将学生带入“家乡”这个情境。其次,利用儿歌识字。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段学生有着无穷的魅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我把和无锡相关的认读材料编成了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儿歌,通过自读初步认识汉字,让学生对家乡留下一个总的印象。然后,我将整个活动贯穿于一个“品美食,赏美景,买特产”的情境中,学生们以小主人的姿态当好小导游,大大激发了他们认读的兴趣。再次,在游戏中识字。低年段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有限,但对游戏活动情有独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把识字与游戏融为一体,使学生们在游戏中调整学习状态,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也达到了识字的目的。低年段学生不仅仅喜欢在情境中学习,不仅仅喜欢游戏,他们还喜欢听故事。在活动中,我把相关的传说故事、历史故事、人文景观等穿插其间,“玉兰饼”的来历,“蠡园”的传说,“清名桥”的悠久历史,诸如此类,学生们在故事中认读的同时,对于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最后,家乡的“赞歌”也就水到渠成地生成了。
另外,儿童认读的对象是汉字。我们要从汉字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进行教学。比如说,我在教学“饼、馄、饨”的时候,这些字都带有食字旁,跟食物有关,而且,这些发现都是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发现的,学习的成就感就这样萌芽生发。
积累词语、读句子识字。科学认读来源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也要回归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了适量的说话练习。比如,说说家乡的美食。我用“家乡的美食真多呀,有__、__、__、__。我最喜欢吃__,因为__”的句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读。用“()的大浮杨梅,水蜜桃(),()的酱排骨,()的惠山泥人”,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说,思维的扩散使得认读变得更加有意思起来。
学生认读决不能死记文字符号,而应借助实物、场景或图片、音乐等手段把他们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使学生们在认读字词的同时,能看到词的色彩,听到词的声响,闻到词的味道,感受到词的温度。我们学校参与了国家级科学认读课题的研究,在科学认读的实践中发现,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学习形式,也确实大大提高了识字量,积累了词汇和语汇。
1.小朋友上学以后读了很多有趣的书,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老师要再和大家分享一本好书,书名叫《小魔怪要上学》。(映示书名)先让我们看看封面吧。
3.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想读吗?还记得我们听故事的要求吗?(仔细看、认真听、用心想、大胆说,坐端正)
4.下面就让我们打开书,这是扉页,它像一扇门,带领我们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走近小魔怪的一家。
二、分享阅读
1.(播放第一、二、三、四页图和录音)看看,小魔怪在想什么?
2.过渡:是的。这些小小的黑黑的符号是标点、是文字,它们深深地吸引了小魔怪。那小魔怪看到这本书会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一看吧。(播放第五、六页图和录音)
3.引导:看看图,观察一下小魔怪一家的表情和动作,你能把他们表演出来吗?(教师指导表演方法:在小组里分配好角色,表演的时候想一想小魔怪和爸爸妈妈还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先在小组里表演,然后请一组同学到台上来表演)
4.过渡:是啊,小魔怪想上学读书的愿望太强烈了。他坚持要上学,读书。(教师板书:上学读书)面对倔强的孩子,小魔怪的爸爸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播放第七、八页图和录音)
5.引导感悟阅读方法和阅读的力量:小魔怪变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那你知道小魔怪是怎样读书的呢?这就是小魔怪读书的方法。你有自己的读书方法要与大家分享吗?
6.过渡:听了你们的方法,相信小魔怪会改变得更多。其实,自从小魔怪上学后,变化的不仅仅是小魔怪,还有小魔怪的爸爸妈妈。你看——(播放第九、十、十一页第一节录音)
7.引导:我想知道,是什么故事会让小魔怪的爸爸妈妈害怕得浑身发抖呀?听到什么故事他们会大笑呢,什么故事会让他们哭泣呢,你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讲吗?
8.听完了这么精彩的故事,天也黑了,小魔怪也回来了,(播放十一页第二节、十二、十三页图和录音)引导观察、指导理解:看看小魔怪的表情,太害怕了。他害怕什么?他的爸爸妈妈会吃了他的小伙伴们吗?为什么?
9.让我们看看结果吧——(映示十四页图片)引导观察比较:你看到了什么?
10.(播放第十四页录音)设疑:为什么他们小心地不把长长的牙齿露出来呢?
11.你还记得小魔怪的爸爸妈妈开始是什么样子吗?是什么使他们改变了呢?转眼,到了晚上——(播放第十五页录音)
12.总结:多么可爱、多么聪明的小魔怪啊!我们相信,在小魔怪的努力下,他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变得更加和气,更加文明,更加善良,更加可爱。
三、感悟阅读的力量、享受阅读的快乐
1.故事读完了,在这个故事里,你喜欢谁啊?为什么?
2.是啊,小魔怪的爸爸妈妈以前“从来不陪小魔怪玩游戏”,每天“想的都是明天吃什么”,可是后来,他们脾气变好了,学会了制作糕点,还和人类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嬉闹。小魔怪也从每天大喊大叫,变得不再跺脚,从难过、讨厌家里的一切变得快乐,感到了幸福。这是多大的变化啊!你们知道是什么让他们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吗?
3.原来,读书有这么大的作用呀!儿童阅读专家王林读完这个故事后也说(映示封底)编者把他的话放在了书的封底,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4.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平时在家也常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映示学生亲子共读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谁?是啊,多么温馨,多么幸福的画面啊。带着我们走进了书的世界,让我们每个人的心也跟着温暖起来了。
5.我看到你在读《弗洛格的成长故事》,你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6.总结:是啊,从大家的表达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和小魔怪一样的心情:上学真好,读书真好。(教师板书:好)。
四、写绘拓展
后来的小魔怪会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呢?他还会讲哪些故事给爸爸妈妈听呢?你有想和他们分享的故事吗?把它画下来,推荐给小魔怪,相信他一定会很喜欢。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着老师或音乐哼唱。
2、激发幼儿上学的积极性。
3、能随着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上学歌》。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稳定幼儿的情绪。
活动准备
《上学歌》光盘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播放歌曲《上学歌》,教师伴随歌曲做动作,吸引孩子的注意。
二、基本环节
1、教师给幼儿读歌词。
2、根据歌词提问:
“歌曲里面有谁?要去干什么?”
“高兴么?为什么高兴?”
3、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4、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做简单的动作。
5、对于情绪不稳定的幼儿,教师要走近并带动他一起唱。
6、幼儿熟悉歌曲后,跟着光盘唱。
三、结束环节
让小朋友集体边唱边做动作表演。
三、延伸环节
提高:“小朋友我们上幼儿园该怎么办?”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幼儿的入园情绪,但对于极个别的幼儿没有调动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刚入园的幼儿认识上存在不足,孩子并不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和环节进行,活动进行到一半,开始我行我素地到处乱跑,以致教学秩序非常乱。
1、熟悉学生情况,建立课堂常规。
2、通过学唱《上学歌》,培养学生听音乐与唱歌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指导学生听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表现《上学歌》活泼愉快的情绪。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绪,能通过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情绪,能自编动作表现出音乐的情绪。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培训。
1、老师先讲今后上音乐课的要求。手平放在腿上,两脚平放在地上,不要乱动,背要挺直,有利于正确的发声。书放在乐椅的扶手上,今后带一只笔一块橡皮,不要在带其他东西。要爱护音乐书这个朋友。再请学生自己说一说今后应怎样表现。
2、发声动作应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全体起立,跟教师练唱小乐段,感受正确发声方法的运用。
3、进教室的要求: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节奏自编动作边做边走到自己的位置。
听音乐练习将学生带到教室外练习,看谁做的好。
二、新授。
1、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学,高兴吗?那谁能说一说你的这一天是怎样过的,你都经历了那些事。”“好,接着,我们来听一首”快乐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看图,这一段表现了小朋友早晨起来的情景,请生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边听边用动作表现。
“早晨起床后应该做什么?”“上学去”“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路上看到什么景色?”
3、直接听第二段,请生边听边做动作表现。
“那么在上学途中,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4、学唱《上学歌》
①教师范唱歌曲,请学生跟琴用“Lu”模唱歌曲。
②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③跟琴唱歌词,注意情绪,要活泼欢快。
④歌曲处理。
“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连贯舒展“小鸟说:早早早”轻松、亲切、富有弹性“我去上学校……爱劳动”情绪饱满、富有激情、节奏明快。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坚实有力,表现出决心。
⑤请同学根据歌词给歌曲编舞蹈。
5、分别听“来学习”、“做游戏”、“放学了”、“静静睡”,并请生边听边根据乐曲情绪、表现的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6、完整复听乐曲,并做动作。演奏到“上学歌”处齐唱,做动作。
教学反思:
《上学歌》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用活泼愉快的情绪去演唱歌曲,并配上合适的动作进行表演,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动情的范唱打动学生
《上学歌》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简单易学,因此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性格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前导入,我用动情的范唱在加上合适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学习歌曲的热情和欲望。
2,以讲故事的方式理解歌曲内容
歌曲所唱的内容非常生动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
让他们从小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的课,这样他们就能在强烈的兴趣的支配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很快学会歌曲的歌词。
3,创编动作加深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歌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太阳”,“花儿”,“小鸟”,让学生自己创
编动作,来表达歌词的含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歌词,记住歌词,加深印象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不足之处
1,歌曲最后一句“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这一句含义学生是不够理解,在下次教学过程
中应深刻挖掘一下,解决这一难点
《峨眉山月歌》是诗人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 而此诗所表现出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自由驰骋的境地。全诗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处, 共十二字, 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 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 秋高气爽, 又形容月色之美, 信手拈来, 自然入妙。月只“半轮”, 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 即今青衣江, 源出于四川省芦山县, 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 “入”和“流”言月影映入江水, 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末句笔锋一转, “下渝州”点明行舟将到的地点, 也意味着船行很远了, “思”的情绪也就产生了。全诗运笔清新, 风神别具, 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
小学生没有丰厚的文学积淀, 教学古诗不能枯燥地分析、机械地背诵, 也不可“深挖”式地鉴赏。诗重感情, 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美学”的理念———古诗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还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综合艺术, 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 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古诗的美学价值, 引导学生快乐地学, 美美地学。学生永远是课堂中最活跃的因素, 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中应当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他们的好奇激发学习的欲望, 放飞想象, 品读语言, 做到有感情诵读, 在读中悟情, 在读中生情, 在读中入境。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悟诗的意境,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 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大意并且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 想象意境,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同学们已经会背许多首古诗, 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 出示课件介绍作者
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 在我国历史上他被称为诗仙。李白幼时随父迁居四川, 后长期在各地漫游。今天, 我们一起欣赏李白的诗歌《峨眉山月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家乡时所作。
2. 理解题目意思
(1) 板书:峨眉山月歌。
(2) 齐读课题。
(3) 理解题目中“歌”的意思。 (歌颂)
(4) 李白歌颂什么呢? (峨眉山的月亮)
3. 学习《峨眉山月歌》
(1) 课件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 学生小声读读诗歌, 读准生字字音。
(3) 诗歌都有韵律、节奏, 你能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吗?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4) 圈画诗中地名。
这首诗一共28个字, 可是却有5个地名, 这在万首唐诗绝句中是少见的, 谁能找到告诉大家。
(5) 交流五处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6) 除了地名, 还剩下16个字, 他们的意思是什么呢?
自学, 同桌交流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7) 交流自学词语情况。
(8) 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意:秋天的夜晚, 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 月影映入平羌江, 又伴随我顺流而下。我连夜从清溪出发, 向三峡方向驶去, 想念友人却见不着, 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9) 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 看图体会意境, 年轻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 同学们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 李白有一句诗: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在李白的眼中, 月亮就是朋友。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因为有了月亮的相伴而不再寂寞、孤单, 但是, 当月亮落下西山, 李白失去了最后的朋友, 他思念着、想念着。李白思念的是谁呢?
(10) 小结:峨眉山月, 是家乡的月, 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 他这一走, 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 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 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对友人的思念。
(11) 看图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三、拓展补充
(1) 关于思念朋友的古诗很多,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朋友的诗句?
(2) 出示诗句, 在音乐声中诵读。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孟浩然)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四、齐唱《峨眉山月歌》 (结束)
教学评价:
谢冕先生在《诗论》中说:“我以为诗的欣赏的第一步是要读懂, 要弄懂字面上的意义。”教学《峨眉山月歌》时, 我让学生先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再把整句诗连起来解释, 通过这种犹如串起“珍珠琏”的方式, 有效降低了学生理解古诗的难度,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欣赏诗歌, 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重要的一点是能走进诗歌的意境。在教学本诗时, 我借助创设的情境, 引导学生展开适当的想象, 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把诗歌中的文字变成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的情感, 从而提高学生感知语言形象的能力, 领会了作者的情感。
虽然只是教材体系中诵读欣赏的部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仍以其独到魅力,值得语文教师带领学生仔细玩味。笔者在教学中紧扣咏雪与送别两个关键词,以“既是送别,为何要咏雪”为主问题串起全诗,引领学生深入诗歌的字里行间,充分感知本诗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领悟“风光多奇丽,离别也豪情”的美好意境,完成一次开阔视野、荡涤胸怀的边塞之旅。以下是笔者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趣
1.唐朝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里程碑,“文人入幕,投笔从戎”,这一时代精神决定了大批文人离亲别友,从马背上去索取功名。于是,出现了一种特定内容的诗歌,就是边塞送别诗。这些边塞送别诗超出了一般送别诗仅叙个人情谊的狭小范围,往往将个人的际遇与对事业的追求结合在一起,具有雄壮开阔、激昂慷慨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其中的一篇佳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了解作者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岑参曾两度出塞,从军多年。他的诗歌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词采瑰丽,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二、初读诗歌
1.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从音韵节奏方面初步体会边塞送别诗的感情特征。
2.根据诗题,诗歌可分为哪两部分?既是送别,为何要咏雪?(抛出主问题,但此处不要求作答。)
三、细读诗歌
1.自由诵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并概括塞外雪景的特点。
学生回答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茫茫边塞,强劲的北风呼啸而来,干枯的白草被吹倒伏地。刚到八月时节,鹅毛般的雪片却已漫天飘洒,纷纷扬扬落在山峦上,落在树梢上,落在大漠中……整个边塞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由此句看出:塞外的雪来得早,下得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雪飘飞,积满枝头,仿佛一夜春风吹过,千树万树梨花盛开,形成一片洁白的世界,使人产生春意盎然的错觉。由此句看出:塞外的雪景开阔壮丽。
2.齐读送别部分,思考:这部分如何表达惜别之情的?联系具体语句说说。
学生回答示例: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描写饯别场面,表现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帐中摆开筵席,且歌且舞,开怀畅饮,饯别之意,难舍之情,一齐迸发。同时,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给边塞的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雄壮的豪气。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担忧。
四、研读诗歌
1.既是送别,为何咏雪?二者之间有何联系?
小结:咏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塞奇异瑰丽的风光中,在漫天飞雪的背景下,送别也染上了雄浑豪迈的色彩。景为情用,情因景胜!
2.联系你阅读过的送别诗,与本诗做个比较,感受边塞送别诗“风光多奇丽,离别也豪情”的突出特点。
五、拓展阅读:
自主阅读岑参的另一首诗《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思考交流两个问题: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此诗如何体现“离别也豪情”的风格的?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③,送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酒家垆(lú):酒家。
六、总结
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联系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描绘边塞奇异风光,或壮丽开阔或苦寒恶劣,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抒发慷慨激昂情怀,无论军旅生活还是惜别场面,其内核是炽烈的爱国精神;语言运用遒劲有力,想象浪漫,意境宏阔,风格豪迈。】
教学目标
★了解山区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象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方法
1、想象,以读代讲。
2、抓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学生说名称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山村的孩子们一起去看了他们在上学路上的青皮核桃、酸枣等等,老师相信大家在课下也充分读了书,了解了孩子们在上学路上的情景。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扮演山村的孩子们,带领老师这个城里人一起去看看在你们的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分享你们的乐趣,行吗?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轻声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把答案用直线画在书上。
你们一共描述了哪几个季节上学时的情景?这几个季节的上学路上你们分别都做了些什么?
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
夏天上学,走一路,蹚一路溪水。
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
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
过渡:你们充满快乐的上学路上真让老师向望啊!快带老师去看看吧!我们先去看看春天吧!
三、阅读课文,深入理解
春夏秋冬的顺序有学生来定。
1、第一段:春天
(1)请大家轻声读第一段,说说春天在上学路上有哪些乐趣?
板书:春天
理解: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
板书:看 野花
(2)提问:走一路,能看到一路野花,说明花怎么样?
预设:说明花多。
提问:都有哪些花啊?
预设:蒲公英、二月兰(课件演示蒲公英和二月兰的图片)
对比:黄的是蒲公英,紫的是二月兰。
蒲公英是黄的,二月兰是紫的。
这样写突出了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黄色和紫色,花可真多啊!
(3)过渡:我们置身于花海之中,一边走,一边看,弄得“满身香”。
师:想想你有没有“弄得满身香”的时候?
预答:有,喷香水的时候„„
(结合生活实际联想满身香的感觉)
师:那在这儿香味从哪来啊?
预答:从花中来,花散发出来香味熏的满身香。
(4)师:闭上眼睛想象你就走在布满鲜花的上学路上,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那种感觉该有多好啊!
设想如果你走在这样的上学路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发挥想象,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孩子们上学时开心、高兴的心情)
把这种喜悦的心情读出来吧。
学生练习读课文。
2、第二段:夏天
(1)春天花多,那么夏天又有什么特点呢?
师:赶快去看看,默读课文,带老师看看夏天上学路上你们有哪些快乐?
板书:夏天
生:夏天上学,走一路,趟一路溪水。
板书:趟 溪水
(2)师:什么叫“趟”啊?请大家站起来示范一下。
(3)夏天很热,老师每天坐车上班都汗流浃背的,还觉得很没意思,但是你们却能趟着溪水,你们觉得怎么样?
预设:又好玩,又凉爽。
(4)师:请学生个别读,读出高兴的感觉,其他同学评价,能不能感受到他内心快乐的心情?(2~3个人)
师:同学们感受到他快乐的心情了吗?谁能让大家真切的感受到你快乐的心情,勇敢的举起你的小手,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3、第三段:秋天
(1)师:春天走一路,看满眼野花,夏天走一路,听泉水叮咚,那么秋天怎么样?请你们快带我看看你们秋天上学的路吧!秋天上学的路有趣吗?
板书:秋天
生:有趣,能吃野果。
板书:吃 野果
(2)吃野果怎么有趣了?
预设:因为我们剥核桃会把手指弄得像黑炭条一样。
师:为什么剥核桃手指就变黑了?
预设:因为剥的多了。
师:看来你们在上学这一路一直在剥核桃吃,那你们知不知道剥皮的过程中会流水,这水流在手上就会变黑,洗也洗不掉?那你们为什么还非要吃呢?
预设:因为核桃太好吃了!
师:这核桃可真好吃啊!老师都馋了!除了青皮核桃,我们还能摘酸枣吃。快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摘酸枣的?
我们摘酸枣吃,哪棵树上的红,就摘哪棵树上的。
提问:为什么哪棵树上的红,我们就摘哪棵?
预设:因为红的好吃。
提问:那青的怎么办?就扔了是吗?
预设:等它红了再吃,“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
师:看来你们真不愧是山里的孩子,特别了解大自然!而且你们有这么多选择余地,证明你们山里的枣树真(多)啊!
4、第四段:冬天
(1)师:山村的小朋友们,老师跟你们一起上学,春天看一路野花,真香!老师跟你们夏天一起上学,趟一路溪水,真爽!秋天我们吃一路野果,真好吃!那冬天呢?花谢了,叶枯了,野果也没了。那冬天上学路还有趣吗?
(学生互相读,交流想法)
板书:冬天
师: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生:冬天上学可以滑着冰去,很好玩。
板书:来 滑冰
师:你们是为什么可以滑冰?
预设: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
师:看来,在你们眼里小溪成了长长的大滑梯。那我们是怎样滑的?
预设: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
师:还有其他的滑冰方式吗?
预设:躺着划,两个人一人站一人蹲,拉着滑„„
师:你们滑冰的方式可真多啊!看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让老师体会到滑冰的方式特别多?
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还有哪很有趣?
预设: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
师:为什么“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
预设:两边的景物飞快地向后移动,好像坐在汽车上一样;闭上眼睛看不见景物,听见耳畔嗖嗖的风声,感到速度特别快,就像坐飞机。
(2)师:山里的孩子们,你们滑冰真有趣啊!为什么你们到了学校为什么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同桌讨论)
(因为路上的景色太迷人了,同学们太开心了,不知不觉中快乐的时光就过去,好像一眨眼学校就到了,有些恋恋不舍。愿意在这么有意思的上学路上多停留一会儿,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
四、总结写法,进行仿写
1、过渡:山里的孩子们,你们带着老师走过了春夏秋冬的上学路,这一路走下来,老师觉得你们的上学路真有趣呀!就像一首(歌)一样!让我们在回顾一下这首歌,看看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展示课文的每自然段的首句,让学生找出特点。预设:句式相同。
师:那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语句又有什么关系?
都是先概括说这个季节的特点,然后围绕这句话具体地来写。这种写法叫做先概括后具体,这句话叫概括句。
2、这四个概括句是按照春夏秋冬山村中的不同特点来写的,那么,谁能够仿照这个句式,写一写我们身边春夏秋冬的上学路?
出示:春天上学,走一路,()。
四、总结拓展
山区的孩子们,跟你们走过春夏秋冬这一路,老师真开心呀!感谢你们细致又耐心地带领和讲解,你们真是最聪明的孩子!
板书设计
徐家店九年一贯制学校
田凤娟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2.知道怎样和同学、老师打招呼,做到礼貌待人。3.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喜欢上学。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愿意做个小学生的情感,喜欢上学。2.学会和老师、同学交往。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歌曲《上学歌》、课件、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播放歌曲《上学歌》,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击掌打出节奏或做律动,创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感受上学的快乐。
二、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师:亲爱的同学们,热烈欢迎你们成为我校的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新朋友——田老师。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门有趣的课程,大家猜一猜是什么课程?
2.师:同学们说对了,你们是怎么知道这节课要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是看课程表知道的?还是班主任告诉的?
3.师:同学们真聪明,上小学了,就是和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不一样啊,不但不需要老师看护,而且还会自己看课程表了,你们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聪明的你们叫什么名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击鼓传花”。
4.课件出示击鼓传花游戏的玩法:老师击鼓,同学们传花,鼓声停,花在谁的手中,谁就站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
5.师:同学们玩得开心吗?刚才在游戏中老师认识了很多同学,但是还有一些同学没有介绍自己,下面在小组中介绍一下自己吧。
6.师:同学们,以后我们不仅是朋友,而且还是一家人,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一年级 一 班。请同学们大声说:(课件出示)我是一年级 一班的学生,我爱我的班级,我爱我的老师,我爱我的同学。
三、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师:为了向往已久的小学生活,同学们和家人一定在开学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谁来说一说你和家人都做了哪些准备?(指名说)
2.师:上学前,家人给我们准备了新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还给我们讲了很多上学的有关事项。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我们就会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现在同学们表现得就非常好,看,同学们坐得多端正,你们都是一群好学生!
3.师:同学们,还记得开学第一天是谁送你来上学的吗?在路上你都遇到了谁?在学校你看到了谁?你是怎么和他们打招呼的?你是怎么和家长告别的?(指名说)
4.创设各种情境,师生、生生合作表演互相打招呼。课件出示三种情景:
情境一:上学路上,遇到上幼儿园时的小伙伴。情境二:早晨,在校门口或进教室时看见学校老师。情境三:早上,爸爸或妈妈送我们来学校后和他们告别。5.同桌自由选择上述其中一个情境分角色表演。6.邀请几组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7.师:同学们,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学生!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认认真真工作的老师,他们教我们知识,陪伴着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非常值得我们尊敬!身边的小伙伴就是我们的同学,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同学之间要互敬互爱。
四、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师:作为你们的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我很高兴认识你们这样一群有礼貌的好孩子。作为对你们的鼓励,我现在要发给每位同学一本新书。(发道德与法治教科书)
1.学生自由看教科书。师:同学们喜欢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吗?除了这本,你还收到了哪些教科书?(指名说)。这么多的教科书和练习本,我们应该怎样用?怎样往书包里放?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指名说)
2.组织学生开展整理书包比赛,看谁整理得好,师生共同评价。师:书本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能帮我们学习知识,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书本等学习用品。但是有一名小学生他是这样做的„„
3.(播放课件)用课件展示小明由于不爱护自己的书本,一本新书从崭新变得破旧不堪的过程。书伤心地哭泣着寻求帮助。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这本可怜的书?
4.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要怎么保护新书,并展示自己包了书皮的书本。
5.课件展示几种包书皮的材料和方法,同时,教师演示用废旧包装纸、报纸、宣传画册、挂历等材料包书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怎样包书皮了吗?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为我们的新书“穿新衣”吧,这个学期结束时,我们再来比一比谁的书本保护得最好。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一年级发的这些新书和上幼儿园时发的书本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
师:除了学习的书本不一样,上学了,我们的生活还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6.课件展示升国旗、大课间操、过六
一、戴红领巾、读书节、运动会、科技节等反映小学生活的照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师:同学们,看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师:小学生活这么有趣,这么美好,但是仍然有一些同学不适应小学生活,他们有的早上因赖床而上学老迟到,有的不想来上学,有的上学带零食等。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烦恼吗?如果有,可以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帮忙想办法赶走这些烦恼。
7.师生共同给愿意说出自己烦恼的同学出主意,解除他们的烦恼。
师:烦恼没有了,我们就会更加愉快地学习生活,精彩的小学生活正等待着同学们去慢慢体会呢,老师祝愿每位同学都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五、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以下是谷歌总部规划的亮点:
顶棚将室内外融合
谷歌将启用这种非传统的顶棚,建筑物的内外区分因此变得模糊。半透明的顶棚将覆盖每个办公点,确保有充足的自然光线。这些顶棚也将把建筑物从“墙壁、窗户和屋顶等传统建筑元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零售区还是工作间?
顶棚结构抬升于地面之上的部分,下方的公共环形绿道将允许自行车和行人穿过大楼通行。大楼下方几层将开设咖啡店和其他商店。
社区公园还是办公室?
谷歌员工将可以在户外工作,而公众也可以在公园中玩耍,或者提供志愿园艺服务。
自行车道还是发电厂?
这是一面用太阳能面板制成的顶棚,它既可以发电,也可供骑自行车的人避雨。
停车场还是公园?
统一的停车场将位于大楼下方,取代户外停车场。建筑规划要求恢复包括湿地在内的原生生态系统。
可重组的大楼
在这个名为Charleston South的建筑物内部,各建筑物区块如同家具,可以重新移动组合。从理论上讲,某一个团队的办公室将可以装载到车辆上转移至总部的另一位置,具体取决于这一团队将与哪些其他团队合作。
(编辑/唐馨)
一、看图写话
拿到新教材, 图文并茂, 引人入胜, 充满好奇的小朋友早已被课文中五颜六色的插图所吸引。第一学期, 开学初, 我就让学生每天写一句话, 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或问家长, 先是给书上的插图配话, 每学一课之前, 让学生绘声绘色地给书上的插图配音 (读自己写的话) , 学生兴致很高……有一天, 我对大家说:“小朋友们, 你们能不能自己画, 自己写?”鼓了一番劲以后, 学生兴致更高,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画画、写话, 有的是从美术书上找的画, 自己加工、剪辑, 有的是从课外书上模仿来的画, 有的干脆剪贴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 在图画下面配上内容相关的话。在无拘无束状态中, 一句句妙趣横生、情真意切的话就“蹦跳”出来。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 “每天写一句话”对学生写话是一种量的积累, 这种积累终会导致质的飞跃。
二、想象写话
小学生处在充满奇异幻想的时期, 处在富于无限想象的思维发展阶段, 教师应让“想象”这支美丽的思维花朵进入孩子们的写话中。为了开拓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奇思妙想的空间, 真正让想象为写话导航, 其方法有:看动画想象、看玩具想象、看图画想象、读课文想象等。
例如, 《坐井观天》一文, 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 说:朋友, 你是弄错了。不信, 你跳出井口看看吧!”这段话, 留给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根据这段话设计一个训练, 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 展开丰富的想象, 想一想, 说一说, 小鸟飞走以后, 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如果跳出来了, 它会看到些什么?会怎么说?在教师的点拨下, 学生畅所欲言, 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的心底流露。有个孩子这样说道:一天有个人到井边来打水, 这时青蛙就跳进了木桶出了井口, 眼前的一切让它惊呆了, 看!远处是蓝蓝的、高高的天空, 天空下面是一座座相连的山;近处是一片片碧绿的小草, 小草丛中盛开着一朵朵漂亮的小花, 怎么和我在井底看见的完全不一样, 我要搬家!”我随机说道:“孩子们, 你们编的故事真美, 要是能把它写下来, 就更棒了!试试看吧!”一节课下来, 多数孩子能比较出色地把自己编的故事写下来。我抓住时机, 给予赞赏和鼓励, 孩子们“写话”积极性更高了。
三、日记写话
学完了汉语拼音, 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些作家的故事。告诉他们, 当作家要写好多好多的东西, 他们写的东西叫作品。不仅大人可以当作家, 许多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作, 还出版自己的专集呢!我拿来了几本小学生的作品集, 读给孩子听, 让他们翻看, 他们好羡慕。之后, 我又告诉他们, 我们上学了, 学习了语文, 也能够写好多好多的作品, 将来也能出自己的作品集。我们现在就开始写!我亲自为他们挑选了印有各种卡通图集的日记本, 并教他们在封面上端端正正地写上“我的作品”。
第一次写日记, 有的学生问我:“老师, 写什么呢?”我告诉他:“想写什么, 就写什么。”因为是学生学习写话的起步阶段, 我为学生设计了绘画日记这一形式。第一行写×月×日星期×, 天气可以画相应的图像, 晴天就画太阳, 阴天就画一朵云, 如果下雨就在云下面画上雨丝, 再接着写“我想说的话”。刚开始要求不要太高, 想写什么都行, 一两句也行, 但一定是真实的。下面是“我的画”, 让学生想办法把日记本打扮得美一点, 画上自己喜欢的内容。刚开始有的学生图文不配套, 但画上画, 确实给日记增色不少。这种“画”对日记起到装饰之用, 目的也正在于把对画画的兴趣迁移到日记中来。慢慢地我们可以把学生从装饰“画”, 转移至内容“画”中去。有的小朋友会动脑筋把图文的内容结合得很恰当。书面表达一般有两种, 一是画画表达, 二是文字表达, 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画”与“写”。如果让一二年级的学生纯粹练“写”, 因为词汇少, 积累还不多, 显得比较困难。但对“画”, 学生具有天然的兴趣, 因此, 有了“画”的介入, 学生的写也会兴趣盎然。
第二种日记形式则为情境日记, 即有意识地创设游戏、图画、童话等情境, 让学生体验情境, 然后写上几句话。它是一种寓教于乐、直观形象的写话训练形式, 不但能解决孩子写日记无话可说的烦恼, 还能充分调动孩子写话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平日里, 教师有意地创设游戏情境、实物情境、角色情境和童话情境, 使学生在充满玩乐、充满美、充满爱的情境下, 写下一段话。情境日记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日记的兴趣, 主要是在于指导学生“写什么”, 如何创设一段趣味浓浓的情境或择取生活中的片断作为日记的内容。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日记:“今天我到外婆家玩, 我很高兴。”多么空泛!因此, 通过情境日记, 让学生感觉日记所要记、可记的内容能随手拈来, 时时处处皆文章。
四、口语交际写话
口语交际课是语文课, 所以它承载着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口语交际课主要是用来提高口头语言水平,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同时也涵盖了写的内容, 也是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的一次历练。
例如, 二年级上册有一堂口语交际课, 设定的内容为:秋天多美啊, 我们建议组织一次秋游吧!咱们商量一下到哪儿去, 干什么?做哪些准备, 再向教师提出建议。由于条件不允许, 学校没同意安排秋游。于是, 我把这次内容设计为:“要不要秋游”作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课。在引出话题以后, 就安排了“七嘴八舌”“校长访谈”“家庭对话”“递交申请”四个环节。在“七嘴八舌”环节, 让学生就到底“要不要秋游”各抒己见, 想到什么说什么。“校长访谈”环节要求和“校长”进行直接对话, 关于要不要秋游的话题。“家庭对话”环节, 家长”要阻止孩子秋游, 孩子要说服家长, 最后“递交申请”环节, 要求向校长递交一份向往秋游的申请。强烈要求秋游的孩子, 洋洋洒洒写下了很长的一段理由。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是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 而且口头语言, 书面表达也都得到了训练。
口语交际的许多话题都是写话的好材料, 学生都是在洋溢着快乐的情景中写话, 语言也特别的丰满。低段的写话训练是由说到写, 说写结合的路子。我认为写话训练的重点不在写而在说, 说的有条理, 富于想象, 表达了真情童趣, 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而口语交际课为写话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所以, 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课过后, 我们都会有一次写话的练习。
五、阅读教学写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无疑是培养学生练习写话的一块肥沃土壤。它不仅使学生享受美, 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主要渠道。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导航”作用, 把教材作为写话题材的来源, 灵活运用, 充分发挥, 内外结合, 消除低年级学生畏惧写话的心理, 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培养语感, 发展语言能力。
1.在“背”字上下工夫
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训练途径。小学低年级的四册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课文背诵。这些课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又行文优美, 生动形象, 琅琅上口, 题材涉及到多个领域。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熟读成诵, 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 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 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抒发自己的感情, 从而发展自己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 要重视背诵的指导, 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 加强背诵检查的力度。对规定背诵的课文和片段, 都要不折不扣地反复训练, 一抓到底, 毫不含糊。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以外, 部分能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句段也要熟读成诵,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累语言。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 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 多背诵一些好文章, 有利于培养记忆能力, 更有利于积累语言, 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2.在“读”字上花时间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优美, 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初读、精读过程中, 老师可用有声有情的范读来引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还可采用同桌读, 小组读, 分角色读, 找小伙伴读等多种形式来增加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 使学生感到新鲜, 读有收获, 从而愿意主动去读。当学生反复地愉快地诵读时, 文本中的语言材料往往已经得到了积累和内化。
如《识字1》 (第三册) 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 又描写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 三组词语排列有序, 合辙押韵, 读来上口。
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进行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画面。接着屏幕展示与词语相对应的秋景图片, 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大自然实际, 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最后, 指导学生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让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在师生的一呼一应中, 在清脆稚嫩的童声中, 学生读得有情, 读得有味, 更在图文结合中积累了语言。
除了朗读课文, 我们还可以就类似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 人教版的配套读物《小学语文同步阅读》紧跟教材, 里面的文章大多和教材同一主题。每学一篇课文, 就配套设有两到三篇文章。如《秋天的图画》是一幅美丽的秋景图, 描绘了秋天的果园和田野, 但文中对秋景的描写不是很多, 于是我们利用《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以及其他相关书籍, 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 多方面多角度去了解秋天, 积累更多描绘秋景的语句。
另外, 也可在教材的空白处超越文本, 拓展阅读, 如学习了关于春的古诗《春晓》和《村居》后, 我除了让学生背诵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咏柳》和《春夜喜雨》, 还让他们去搜集朗诵描写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在实践中, 学生读得多了, 词语积累得也多了。日积月累, 在说话、写话时就可呼之即出, 信手拈来。
3.在“仿”中活运用
语言能力的形成大都经过由吸收到模仿再到独创的过程。摹仿是儿童的天性, 在人教版教材中, 有许多诗歌内容浅显, 语言生动活泼, 琅琅上口。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 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就会发现每个学生其实都可以成为诗人。如学习了儿歌《四季》 (一册) 我请学生学学书上的样子写写, 于是就有了:百花盛开, 它对青草说:“我是春天”;青蛙呱呱, 它对池塘说:“我是夏天”;落叶飘飘, 它对大地说:“我是秋天”;北风呼啸, 它吹着哨子说:“我就是冬天”。
又如, 学习了《春雨的色彩》 (二册) , 我请学生仿照课文, 写写《秋雨的色彩》, 学生写道:秋雨是黄色的, 你瞧, 秋雨洒在树叶上, 树叶枯黄了;秋雨落在桂花树上, 金灿灿的桂花盛开了;秋雨飘在菊花丛中, 金黄的菊花开得更艳了。
六、观察后写话
我们经过对“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的不断深入研究, 要真正实现低年级学生自主写话,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玩中观察。有位老师在上低年级写话教学中, 选用了“吹泡泡”。先让学生玩一玩, 并在玩中观察,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再想一想、写一写。有一位学生写道:“五颜六色的泡泡一个跟着一个活蹦乱跳地跑了出来, 在阳光下飘呀, 飘呀, 有时像串串葡萄, 有时像颗颗珍珠……它们飞上天空, 好像要去找白云姐姐玩呢!”还有位学生写道:美丽的泡泡飞呀飞, 从屋内飞到屋外, 看到了绿绿的大树, 黑黑的泥土, 还看到了小朋友在操场上踢球……”看到孩子那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的写话, 使我们得出启示:学会观察是引导学生写话的源泉。
2.生活中观察。一位二年级老师在上课时, 课堂上一只蝴蝶飞进教室, 老师没有阻止孩子们对蝴蝶这位不速之客的好奇和注意, 而是利用这只蝴蝶, 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学生写出了《课堂上的小捣蛋》《一只美丽的蝴蝶》等精彩的写话。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 内容不限, 可长可短, 非常灵活。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写话练笔的机会, 还促使他们留心周围的事物, 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3.方法引路。大千世界, 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 学生写话则往往空洞无物, 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 而是他们在观察时, 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 缺少发现。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其观察方法主要有:
(1) 观察要抓特点。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 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 捕捉它们的特点。这样, 才会使写出来的语言鲜活、生动。
(2) 观察要有顺序。小学生写话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事物而造成的。如果观察有顺序, 就能为今后习作做到有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结语
以上的种种写话教学策略, 无非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学生“想写”“乐写”, 提高写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写话兴趣必能促进写话水平的发展。二是如何让学生明确“写什么”, 使学生“有的写”, 对写话的本质有更多的感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一句话始, 运用图画, 童话, 童诗, 结合阅读教学, 口语交际, 日记尝试。一定能培植学生“想写”的意识, 激发“乐写”的兴趣, 培养“善写”的能力, 促进低段学生写话水平的提升, 唱好小学作文“打桩歌”!
参考文献
[1]何艳.让低年级写话教学“活”起来[J].小学教学研究, 2010, (11) .
[2]徐瑛.低年级写话教学三大要素[J].教育科研论坛, 2010, (01) .
[3]吴永兵.小学低年级写话的几种有效途径[J].小学教学参考, 2009, (24) .
【上学歌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上学歌教案反思01-09
上学了教学设计12-26
我上学了教学设计01-10
大卫上学去教学反思01-04
《我上学了》的教学设计06-28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1-10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1-13
学校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例12-29
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教学工作总结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