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农村资金规定(精选8篇)
为贯彻执行南京军区及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联合下发的《南京战区人防工作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1994〕联字第1号)规定,以及江苏省人防办公室、财政厅、物价局《江苏省地方人防建设资金雉规定》(苏防办字〔94〕第155号),经市政府同意,现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徐州市地方人防建设资金筹集规定。
一、人防建设资金筹集范围
根据国家关于人防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单位及个体工商户共同负担的规定,我市市区(含规划区、开发区)及省级人防重点城市邳州市、新沂市(规划区范围内)地方人防建设资金包括:
1、地方财政安排的人防建设经费,指列入市财政预算,由市财政部门拨给同级人防办公室用于人防建设的经费。
2、企业(含中央、省内外驻徐企业)缴纳的人防建设资金,指按国务院规定应由企业承担的人防建设资金。
企业包括:(1)国有企业;(2)集体企业;(3)三资企业;(4)股份制企业;(5)私营企业;(6)部队兴办的企业。
3、实行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缴纳的人防建设资金。
4、个体工商户应的人防建设资金。
5、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经费,指按规定应建而未建防空地下室的建设单位应向人防办公室缴纳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由市人防办公室用于统一修建防空地下室。
中央、省、市和外省市驻徐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驻军、座落在市区范围内的铜山县机关和所属企事业单位及外资、合资、独资项目均执行上述规定。
6、人防平战结合收入,批国家规定的工程使用费收入,下属单位上交收入和有偿服务收入。
二、人防建设资金筹集标准
1、市(含县级市)财政应按国家要求,在地方年财政预算中适当安排人防建设经费,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防建设需要再相应增加。
2、徐州市区企业和实行自收自支以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人防建设资金按上年末职工在册人数每人每年3元。邳州市、新沂市每人每年缴纳12元。列入各单位的生产成本或经营费用。
3、个体工商户每户每年缴纳60元。
4、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缴纳的易地建设费。按规定应建“满堂红”防空地下室而未建的单位,按“满堂红”面积,徐州市每平方米2400元。邳州市、新沂市每平方米20元。
其他民用建筑按地面建筑总面积,徐州市每平方米24元,邳州市、新沂市每平方米20元。
三、人防建设资金筹集办法
1、市(含县级市)财政每年安排的人防建设经费,列入当年预算,核拨同级人防办公室。
2、企业、实行自收自支以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缴纳的人防建设资金,由人防办公室委托征收部门按各单位上年末职工在册人数开出委托收款(劳务)凭证,实行划拨。
个体工商户应交纳的人防建设资金,由人防办公室委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征收。
3、按规定应建而未建防空地下室的建设单位,在领取规划建设许可证前,必须向人防办公室足额交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经人防办公室签证后,由规划部门核发规划建设许可证。凡不按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或缴纳易地建设费的,规划部门不得发给规划建设许可证。
4、人防平战结合收入由人防办公室负责收取,收取标准执行省有关规定。
四、加强人防建设资金管理
1、市(含县级市)人防办公室是人防经费的主管部门,上述各项人防经费由人防办统一收取。筹集的人
防建设资金,由人防办公室按国家规定实行预算管理,各项开支统一列入年度财务计划,经市(含县级市)人民防空委员会和上级人防部门审批后实施。各级人防办公室要坚持专款专用,并对经费使用效果负责。
2、人防工程使用费是人防战备建设的专项资金,免缴各种税金。
3、人防建设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各代收单位代收的人防建设资金,应按月转存财政专户列“人防建设资金”专存。人防建设所需经费亦通过财政专户统一支出。
4、人防建设资金,必须使用全省统一票据。各缴款单位必须主动、足额、按时上缴人防建设费。
5、邳州市、新沂市人防建设资金筹集工作,由该市人防办公室按上述规定执行。
贾汪区规划区范围内除市属企业仍归市人防办执收外,其余由贾汪区人防办公室按本规定征收。
6、按省有关部门规定,贾汪区人防办按年度筹集的人防建设资金总额(不含财政安排)为基数,缴徐州市人防办公室3%全部上缴省人防办公室统一安排使用。
7、过去筹集人防建设资金的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有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8、本规定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实行,由徐州市人防办公室负责解释。
(兰州市人民政府第129次常务会审议通过,20xx年3月21日印发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的管理,做好委托代理工作,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根据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甘肃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甘肃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牧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意见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包括按村或村民小组设置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撤村后代行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社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成立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
第三条农村集体“三资”归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所有,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侵占、平调、挪用。
农村集体资金是指农村集体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
农村集体资产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投资资产、农业资产、存货及无形资产等。
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规定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草地、荒地、荒滩、荒坡、水面、滩涂、建设用地等资源。
第四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按照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加强服务的要求,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保证农村集体“三资”合理使用和保值增值,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第五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应坚持依法、民主、公开、受益的原则,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农村集体“三资”占有、出售、收益、抵押、担保、退出、继承和分配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体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益。
第六条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市县财政部门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的保障、农村财会人员的从业资格认定和继续教育等工作;市县民政部门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公开、公示工作;市县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日常业务指导以及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负有组织领导责任;乡镇人民政府(含涉农街道,下同)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第二章委托代理
第七条为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在保证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审批权“四权”不变和自愿的前提下,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制度。
第八条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整合资源,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要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配备熟悉农村政策、具有财务会计知识、具备一定财务管理能力的专门人员,配置相应的办公设施,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有固定工作场所、有专职业务人员、有适当工作设备、有稳定经费保障。
第九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与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签署委托代理协议,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依据委托代理协议履行代理服务职责。代理工作接受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指导。
第十条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应建立由县乡政府领导,纪委、监察、财政、审计、农业、民政等相关单位配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积极参与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第三章农村集体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规范财务收支管理。农村集体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各种补贴、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一事一议”筹资、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必须纳入农村集体经济核算。集体资金支取实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中心“双印鉴”监管制度。不得坐收坐支、白条抵库,严禁私设小金库以及公款私存。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结合村级收支实际,确定备用金数额。
第十二条规范财务开支审批权限和程序。村级支出必须严格执行经办人签字、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审核、村委会负责人审批、村出纳报账制度。村主任审批权限实行限额制,超限额支出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根据本村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确定财务审批权限(限额标准),并报乡镇备案,由乡镇监督实施;应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强化办公费、差旅费、报刊费等非生产性开支管理。
第十三条规范财务岗位管理。制定乡镇代理会计、村出纳、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岗位职责,实行账、款分管,支票、财务印鉴分管。乡镇代理会计与村出纳每月核对现金、银行存款余额,村出纳应定期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定期盘点库存现金,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账实相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办企业之间要严格界定管理职责及往来核算关系。
第十四条加强财务票据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外财务结算使用国家税务、财政部门监制的合法票据,内部财务往来收支结算业务统一使用由省级财政部门监制的收付款凭据。建立票据领用登记销号制度,严禁使用自印或自购的票据。
第十五条规范村级财务公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每年1月份公布当年财务收支计划,每月公布各项收支及资产负债增减变动情况,年末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情况;依据会计资料,对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账目,每月逐笔逐项向全体成员公布;重大事项、涉及村民利益的敏感事项要及时公开。公开内容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务监督委员会签字后,报乡镇审核加盖印章后方可公开。公开内容要真实、及时、全面、细致。
第四章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资产台帐制度。农村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设施等固定资产,要按资产的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资产台帐的内容包括:资产的名称、类别、数量、单位、购建时间、预计使用年限、原始价值、折旧额、净值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要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承包、租赁期限等。农村集体资产发生变动和处置时,必须经过村务监督委员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处置必须采取公开协商或公开竞价方式进行。
第十七条要合理界定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严禁资产体外循环。对国家投资、社会捐赠、农村集体和农民出资出劳等多渠道筹资建设形成的产权不清的资产,按照有利于管理维护、有利于发挥效益、有利于维护稳定、有利于促进发展的原则,明晰产权。国家无偿投资形成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使用的资产,原则上全部界定为农村集体资产。对各级政府部门和乡镇在农村直接实施项目且形成资产的,要在竣工验收后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第十八条建立健全资产清查制度。每年进行一次资产清查,重点清查核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账款、账物相符。
第十九条建立健全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经营制度。农村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等方式处置时,要制定具体方案,明确资产的名称、数量、用途、承包期限、租赁方式、出让条件和价格以及是否招投标等事项。对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的资产,要明确经营管理责任人的责任、经营目标和奖惩措施等。农村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经营时应当签订书面经济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并向全体成员公开。重大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须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备案。
第二十条工程项目完工后必须实施竣工决算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签订项目建设合同时,应约定“工程造价的结算必须由上级审计部门审定后方可进行款项结算”条款,充分发挥审计的预警作用。工程完工后要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备案,以保证对项目、资金的全面监督。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力量,开展对工程项目的审计,所需经费列入县区财政预算。
第五章农村集体资源管理
第二十一条建立健全资源登记制度。凡法律规定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地等资源,应当建立集体资源台账,逐项记录并建立文档。台账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名称、类别、坐落、面积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农村集体资源,还应登记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个人)的名称、住址,承包、租赁资源用途,承包费或租赁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农村集体资源属性发生变动时,对有关事项要全面记录。
第二十二条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农村集体所有且没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经营的土地等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采取公开协商或者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以公开协商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由双方议定;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应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中标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的承包、租赁集体资源方案应交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并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备案。重大事项应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第二十三条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实行合同管理。合同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注明经营责任、资产增值保值和收益上缴标的等。承包、租赁产生的收入归农村集体所有,纳入账内核算并定期公开。承包、租赁合同及有关资料要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备案。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要求,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和登记管理。
第二十四条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归农村集体所有,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增加集体积累、集体福利和公益事业等方面,用于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得用于发放村干部报酬、支付招待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留归农村集体的土地补偿费要纳入“公积公益金”科目核算,严格实行专款专用。
第六章民主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五条农村集体“三资”民主管理与监督的主要形式是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和审计监督。
第二十六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形式、程序和内容,公开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账目,接受全体成员监督。
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应当及时提供财务资料,并指导、帮助、督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财务公开。
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对财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公开时间的及时性、公开形式的合理性、公开程序的规范性进行审核。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农村集体“三资”民主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实施。
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农业和审计部门要依法做好具体审计工作。
市级农业、民政、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民主管理工作的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
第二十七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下列监督权:
(一)有权对公开的内容提出质疑;
(二)有权委托村务监督委员会查阅审核有关财务账目和台账;
(三)有权要求农村集体负责人对农村集体“三资”有关问题进行解释或解答;
(四)有权逐级反映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八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资产、资源对外投资、合作经营的,投资价值要经具备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确定,并报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和县区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备案。
第七章违规行为处理
第二十九条有关责任人员未按规定履行或者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农村集体“三资”损失,经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应追究其责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镇及乡镇以上纪检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其赔偿;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收支款项,或者收入不入账、公款私存、设立“小金库”,隐瞒、截留、坐支集体收入;
(二)以虚报、冒领等手段套取、骗取农村集体“三资”;
(三)违反规定处置农村集体“三资”,或者擅自用农村集体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损害集体利益;
(四)在农村集体资金使用、经济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立项以及资产资源承包、租赁等经营活动中暗箱操作,没有实行公开招投标,为本人或他人谋取私利;
(五)不按规定实行民主理财,阻挠、干扰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经济审计和监督检查;
(六)侵占、截留、挪用、哄抢、私分、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农村集体“三资”。
第三十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和委托代理服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农村集体“三资”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对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各县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六章 募集资金管理 第一节 总体要求
6.1.1 本指引所称募集资金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发行证券(包括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股、增发、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公司债券、权证等)以及非公开发行证券向投资者募集并用于特定用途的资金。
6.1.2 上市公司应当审慎使用募集资金,保证募集资金的使用与招股说明书或募集说明书的承诺相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募集资金的投向。
公司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并在审计的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进行鉴证。
6.1.3 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负责建立健全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并确保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应当对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使用、变更、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应当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申请、分级审批权限、决策程序、风险控制措施及信息披露程序作出明确规定。
6.1.4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通过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或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实施的,公司应当确保该子公司或受控制的其他企业遵守其募集资金管理制度。
6.1.5 保荐机构在持续督导期间应当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事项履行保荐职责,按照《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及本章规定进行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的持续督导工作。
第二节 募集资金专户存储
6.2.1 上市公司应当审慎选择商业银行并开设募集资金专项账户(以下简称“专户”),募集资金应当存放于董事会决定的专户集中管理,专户不得存放非募集资金或用作其他用途。募集资金专户数量不得超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个数。
公司存在两次以上融资的,应当独立设置募集资金专户。同一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应当在同一专户存储。
6.2.2 上市公司应当在募集资金到位后一个月内与保荐机构、存放募集资金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商业银行”)签订三方监管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公司应当将募集资金集中存放于专户;
(二)募集资金专户账号、该专户涉及的募集资金项目、存放金额;
(三)公司一次或十二个月内累计从该专户中支取的金额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或该专户总额的20%的,公司及商业银行应当及时通知保荐机构;
(四)商业银行每月向公司出具银行对账单,并抄送保荐机构;
(五)保荐机构可以随时到商业银行查询专户资料;
(六)保荐机构每季度对公司现场调查时应当同时检查募集资金专户存储情况;
(七)保荐机构的督导职责、商业银行的告知及配合职责、保荐机构和商业银行对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方式;
(八)公司、商业银行、保荐机构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九)商业银行三次未及时向保荐机构出具对账单或通知专户大额支取情况,以及存在未配合保荐机构查询与调查专户资料情形的,公司可以终止协议并注销该募集资金专户。
公司应当在上述协议签订后及时报本所备案并公告协议主要内容。上述协议在有效期届满前提前终止的,公司应当自协议终止之日起一个月内与相关当事人签订新的协议,并及时报本所备案后公告。
保荐机构应当及时在每季度现场检查结束后向本所提交检查报告。
第三节 募集资金使用
6.3.1 上市公司应当按照发行申请文件中承诺的募集资金投资计划使用募集资金。出现严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的情形时,公司应当及时公告。
6.3.2 除金融类企业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得为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以买卖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上市公司不得将募集资金用于质押、委托贷款或其他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投资。
6.3.3 上市公司应当确保募集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防止募集资金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联人占用或挪用,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关联人利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获取不正当利益。
6.3.4 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后全面核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际使用募集资金与最近一次披露的募集资金投资计划当年预计使用金额差异超过30%的,公司应当调整募集资金投资计划,并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最近一次募集资金投资计划、目前实际投资进度、调整后预计分投资计划以及投资计划变化的原因等。
6.3.5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出现下列情形的,上市公司应当对该项目的可行性、预计收益等重新进行论证,决定是否继续实施该项目: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涉及的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搁置时间超过一年的;
(三)超过最近一次募集资金投资计划的完成期限且募集资金投入金额未达到相关计划金额50%的;
(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出现其他异常情形的。
公司应当在最近一期定期报告中披露项目的进展情况、出现异常的原因以及调整后的募集资金投资计划(如有)。
6.3.6 上市公司决定终止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应当尽快、科学地选择新的投资项目。
6.3.7 上市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自筹资金的,应当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鉴证报告及独立董事、监事会、保荐机构发表明确同意意见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方可实施。
公司已在发行申请文件披露拟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且预先投入金额确定的,应当在置换实施前对外公告。
6.3.8 上市公司可以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不得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
(二)不得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的正常进行;
(三)单次补充流动资金时间不得超过六个月;
(四)单次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不得超过募集资金金额的50%;
(五)已归还前次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如适用)
(六)不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证券投资;
(七)保荐机构、独立董事、监事会单独出具明确同意的意见。6.3.9 上市公司用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应当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在二个交易日内公告下列内容:
(一)本次募集资金的基本情况,包括募集资金的时间、金额及投资计划等;
(二)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三)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及期限;
(四)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预计节约财务费用的金额、导致流动资金不足的原因、是否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行为和保证不影响募集资金项目正常进行的措施;
(五)独立董事、监事会、保荐机构出具的意见;
(六)本所要求的其他内容。
补充流动资金到期日之前,公司应将该部分资金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并在资金全部归还后二个交易日内公告。
第四节 募集资金用途变更
6.4.1 上市公司存在下列情形的,视为募集资金用途变更:
(一)取消原募集资金项目,实施新项目;
(二)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主体;
(三)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
(四)本所认定为募集资金用途变更的其他情形。
6.4.2 上市公司应当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变更募集资金用途议案后,方可变更募集资金用途。
6.4.3 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审慎地进行拟变更后的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确信投资项目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能够有效防范投资风险,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益。
公司变更后的募集资金用途原则上应当投资于主营业务。6.4.4 上市公司拟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应当在提交董事会审议后二个交易日内公告下列内容:
(一)原项目基本情况及变更的具体原因;
(二)新项目的基本情况、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和风险提示;
(三)新项目的投资计划;
(四)新项目已经取得或尚待有关部门审批的说明(如适用);
(五)独立董事、监事会、保荐机构对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意见;
(六)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说明;
(七)本所要求的其他内容。
6.4.5 上市公司拟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为合资经营的方式实施的,应当在充分了解合资方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慎重考虑合资的必要性,并且公司应当控股,确保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有效控制。
6.4.6 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用于收购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资产(包括权益)的,应当确保在收购完成后能够有效避免同业竞争及减少关联交易。
公司应当披露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进行交易的原因、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及定价依据、关联交易对公司的影响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6.4.7 上市公司拟对外转让或置换最近三年内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对外转让或置换作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组成部分的情况除外),应当在董事会审议通过后二个交易日内公告下列内容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一)对外转让或置换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原因;
(二)已使用募集资金投资该项目的金额;
(三)该项目完工程度和实现效益;
(四)换入项目的基本情况、可行性分析和风险提示(如适用);
(五)转让或置换的定价依据及相关收益;
(六)独立董事、监事会、保荐机构对转让或置换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意见;
(七)本所要求的其他内容。
公司应当充分关注转让价款收取和使用情况、换入资产的权属变更情况及换入资产的持续运行情况。
6.4.8 上市公司改变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的,应当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在二个交易日内公告,说明改变情况、原因、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造成的影响以及保荐机构出具的意见。
6.4.9 单个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完成后,上市公司将该项目节余募集资金(包括利息收入)用于其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应当经董事会审议通过、保荐机构发表明确同意的意见后方可使用。
节余募集资金(包括利息收入)低于50万元人民币或低于该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额1%的,可以豁免履行前款程序,其使用情况应当在报告中披露。
公司将该项目节余募集资金(包括利息收入)用于非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补充流动资金)的,应当按照第6.4.2条、第6.4.4条履行相应程序及披露义务。
6.4.10 全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完成后,节余募集资金(包括利息收入)占募集资金净额10%以上的,上市公司使用节余资金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独立董事、监事会发表意见;
(二)保荐机构发表明确同意的意见;
(三)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节余募集资金(包括利息收入)低于募集资金金额10%的,应当经董事会审议通过、保荐机构发表明确同意的意见后方可使用。
节余募集资金(包括利息收入)低于300万元人民币或低于募集资金净额1%的,可以豁免履行前款程序,其使用情况应当在报告中披露。第五节 募集资金管理与监督
6.5.1 上市公司会计部门应当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设立台账,详细记录募集资金的支出情况和募集资金项目的投入情况。
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至少每季度对募集资金的存放与使用情况检查一次,并及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检查结果。
审计委员会认为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存在违规情形、重大风险或内部审计部门没有按前款规定提交检查结果报告的,应当及时向董事会报告。董事会应当在收到报告后二个交易日内向本所报告并公告。
6.5.2 上市公司当年存在募集资金运用的,董事会应当对募集资金的存放与使用情况出具专项报告,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出具鉴证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董事会的专项报告是否已经按照本指引及相关格式指引编制以及是否如实反映了募集资金实际存放、使用情况进行合理保证,提出鉴证结论。
鉴证结论为“保留结论”、“否定结论”或“无法提出结论”的,公司董事会应当就鉴证报告中会计师事务所提出该结论的理由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在报告中披露。保荐机构应当在鉴证报告披露后的十个交易日内对募集资金的存放与使用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并出具专项核查报告,核查报告应当认真分析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上述鉴证结论的原因,并提出明确的核查意见。公司应当在收到核查报告后二个交易日内向本所报告并公告。
6.5.3 上市公司以发行证券作为支付方式向特定对象购买资产的,应当确保在新增股份上市前办理完毕上述募集资产的所有权转移手续,公司聘请的律师事务所应当就资产转移手续完成情况出具专项法律意见书。
6.5.4 上市公司以发行证券作为支付方式向特定对象购买资产或募集资金用于收购资产的,相关当事人应当严格遵守和履行涉及收购资产的相关承诺,包括实现该项资产的盈利预测以及资产购入后公司的盈利预测等。
6.5.5 独立董事应当关注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况是否存在重大差异。经二分之一以上独立董事同意,独立董事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出具鉴证报告。公司应当积极配合,并承担必要的费用。
2.严格执行现金管理规定。现现金收付业务,必须当面点清、一笔一清;大额现金收付应换人卡把复点;日终现金库存账实核对无误。现金调拨遵守流程,严禁虚假调拨或通过个人账户调节尾箱库存;严禁网点或者柜员之间私自调剂现金(重要单证)余缺; 严禁收入现金不按规定及时入账; 严禁收付现金逆流程操作;
3.严格执行重要单证管理及重要物品管理规定。领用重要单证双人交接、核对无误后当日入账;重要单证调拨不得只移交账务不移交实物;日终重要单证和重要物品应做到账实相符;不准违反单线传递原则办理钥匙和密码交接;不准擅自手工签发需机打单证;不准违反规定办理印鉴卡更换手续;
4.严格执行柜面印章管理规定。柜面印章做到“谁保管、谁使用”,营业期间上锁保管、固定存放;临时离岗,人离章收;不得分人用印;在领取、分发、启用、交接、停用、上缴和销毁等环节,均应在登记簿记载。不准在空白凭证、空白报表、空白公文纸上预先加盖各类会计专用印章; 不准柜员之间串用会计印章,不准超出规定范围使用会计印章;不准滥用会计印章、重要单证、会计凭证违规办理客户资金证明、业务回单等业务;
5.严格执行资金进出关口控制规定。对汇划、同城、现代化支付、大小额支付等资金进出渠道操作的规范性进行把控,客户资金支付必须要有依据,加强支付印鉴审核;加强来账管理。特别关注汇划来账、同城来账业务中收款人名称、账号错误的疑问报文必须经查询、查复方可入账。
6.严格执行产品签约和票据管理规定。对电子银行、理财类产品、支付结算等产品,注意审核签约客户身份及提交资料的真实性,规范填写产品签约协议内容,对客户身份和产品签约的真实性要进行重点核查,确保签约真实。严禁受理票据不辨真伪、不核对印鉴。
7.严格执行尾箱管理规定。普通柜员必须与柜员主管或现金柜员办理尾箱(包)交接手续。现金柜员尾箱应严格落实日始双人开箱,日终双人清点、双人封箱、双人交接制度;
8.未经总行和省分行批准,严禁代销各类理财产品,严禁第三方驻点销售,严禁将我行客户擅自推荐给第三方机构;严禁理财产品“飞单”销售。
9.认真执行上门服务申报、审批制度;严格上门收款流程操作,上门服务人员与柜面人员交接清晰,上门收送款登记簿记录正确、完整;上门服务人员定期轮换;严禁违反事前审批、双人办理、换人复核、定期轮换、按期对账的原则开展上门服务业务。10.遵循实名制及单位账户管理规定,严禁违规设立及使用控制账户;严禁违规激活不动户;不准开立非实名制账户;不准违规开立、使用异地结算账户。
11.严格执行内部账户操作规定。对挂账业务,分析挂账原因,按照规定期限,进行销账处理,保证客户资金正常、安全入账。
12.严格执行代理业务操作规定。严禁违规代客服务、严禁违规代客保管重要物品。
13.严格执行账务处理规定。严禁未经授权或无合法记账依据,擅自在各类核算科目中记账。
14.养成良好操作习惯。不准脱离视频监控区域办理现金(尾箱)的交接、核点;不准临时离开工位不锁定或退出系统操作界面;现金箱(柜)不加锁;章、证、压、印鉴卡等重要物品不入箱(柜)上锁保管;不准在工位及现金尾箱内存放柜员私人物品;
15.严格执行会计资料管理规定。不准伪造、变造、毁灭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相关会计资料;
16.严格执行客户信息保护规定。不准擅自对外办理客户账户信息查询(法律有规定的除外)、泄露或修改客户信息;
1、注册资本认缴制与实缴制的区别
新公司法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也就是,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有另行的规定以外,取消了公司股东(发起人)应当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期限内需缴足出资、投资公司在五年期限内需缴足出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一次性足额缴纳出资的这几项规定。转而采取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等,并且记载于公司章程。
认缴制与实缴制不同,实缴制是指企业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是多少,该公司的银行验资账户上就必须有相应数额的资金。实缴制需要占用企业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投资创业,降低了企业资本的营运效率。认缴制则是工商部门只登记公司承诺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不需要登记实收资本,且不再收取验资证明文件。认缴登记制度无需占用企业资金,可以有效提高资本运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2、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好处
取消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取消首期必需出资百分之二十以及剩余注册资本必需在2年期限内到位的要求、且不再要求提供验资报告等将使设立公司更为便捷,设立成本更为低廉,这也将更好的鼓励个体以及大学生进行创新,不断几次个体经济的发展,也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整体的创新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会议强调,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就是要按照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原则,创新公司登记制度,降低准入门槛,强化市场主体责任,促进形成诚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会议明确了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 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 事项。二是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报告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使企业相关信息透明化。建立公平规范的抽查制度,克服检查的随意性,提高政府管理的 公平性和效能。三是按照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由地方政府具体规定。四是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注重运用 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手段,将企业登记备案、报告、资质资格等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与纸质营业执照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将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的“黑名录”,向社会公布,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限”,提高企业“失信成 本”。五是推进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降低开办公司成本。在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实行由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并对缴纳出资情况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的制度。
亮点摘录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
●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报告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
●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由地方政府具体规定。
●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将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的“黑名录”。
●推进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
解读
最低注册资本不限一元钱也可开公司
虽然有限责任公司3万元的最低注册资本已经比较低,但仍然有一定门槛。进一步取消注册资本限制后,一元也可注册公司,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院长、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赵旭东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门槛后,理论上1元钱也可以注册公司。但 是这个门槛不是决定公司规模的条件,一般来说在公司注册时还是要考虑公司实际运作的需要,要保证公司能够正常运作,比如在香港地区和美国,法律上1港元、1美元也可以注册公司,但实际上公司的注册资本还是要能够保证设立时公司能够正常运作。
放宽住所登记条件住宅或可登记公司
赵旭东表示,在法律上,公司需要有交易相对人能够联系到、法律文书能够送达的地址。
除了有些公司在实际运营中需要有与其经营内容、范围相适应的场地条件外,一般的公司住所条件可以放宽,以自然人股东的住宅作为公司住所,从法律功能来看能够满足需要,从安全性、便于联系等角度看,可能比要求公司一定要在写字楼租个办公室更加便利。
注册资本改认缴登记节省资金成本
在目前的注册资本实缴制下,股东需将资本缴到规定的账户下,在完成繁琐的验资手续之前,这笔资金不能动用。也因此导致一些验资机构与投资人串通,以垫资方式验资,或出具虚假验资报告等,滋生大量 “两虚一逃”(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违法行为。
改为认缴制后,首先节省的就是验资成本,其次则是资本不必被绑定在固定账户下很长一段时间,这也有利于节约成本。
赵旭东认为,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后,还应该建立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机制,对于公司股东认缴和实缴的资本要有登记公示制度,对实缴资本要有真实性要求,如 果虚假登记实缴资本,也应该承担虚假出资的责任。至于股东以实缴资本还是认缴资本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学界仍然有不同讨论,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企业年检改报告公司可避免折腾
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报告制度,这一点已在广东深圳、珠海开始试点。在广东等地实行的商事登记试点中,商事主体无需进行检验,而是向商事登记机关提交包括登记事项、备案事项、注册资本实缴情况、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在内的报告。
证监发行字[2007]500号
各上市公司,各保荐机构,各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
为规范上市公司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的编制行为,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0号),我会制定了《关于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的规定》,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报告指引》(2001年4月10日证监公司字[2001]42号)同时废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关于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的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上市公司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的编制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0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上市公司申请发行证券,且前次募集资金到账时间距今未满五个会计的,董事会应按照本规定编制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对发行申请文件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截止日的最近一次(境内或境外)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并就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作出决议后提请股东大会批准。
董事会应保证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第三条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在提请股东大会批准前应由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的相关规定出具鉴证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以积极方式对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是否已经按照本规定编制以及是否如实反映了上市公司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发表鉴证意见。
第四条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应说明前次募集资金的数额、资金到账时间以及资金在专项账户的存放情况(至少应当包括初始存放金额、截止日余额)。
第五条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应通过与前次募集说明书或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信息披露文件中关于募集资金运用的相关披露内容进行逐项对照,以对照表的方式对比说明前次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投资项目、项目中募集资金投资总额、截止日募集资金累计投资额、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或截止日项目完工程度。(《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对照表(参考格式)见附件一》)
前次募集资金实际投资项目发生变更的,应单独说明变更项目的名称、涉及金额及占前次募集资金总额的比例、变更原因、变更程序、批准机构及相关披露情况;前次募集资金项目的实际投资总额与承诺存在差异的,应说明差异内容和原因。
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对外转让或置换的(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在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中已全部对外转让或置换的除外),应单独说明在对外转让或置换前使用募集资金投资该项目的金额、投资项目完工程度和实现效益,转让或置换的定价依据及相关收益,转让价款收取和使用情况,置换进入资产的运行情况(至少应当包括资产权属变更情况、资产账面价值变化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和效益贡献情况)。
临时将闲置募集资金用于其他用途的,应单独说明使用闲置资金金额、用途、使用时间、批准机构、批准程序以及收回情况。前次募集资金未使用完毕的,应说明未使用金额及占前次募集资金总额的比例、未使用完毕的原因以及剩余资金的使用计划和安排。
第六条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应通过与前次募集说明书或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信息披露文件中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效益预测的相关披露内容进行逐项对照,以对照表的方式对比说明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最近3年实现效益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实际投资项目、截止日投资项目累计产能利用率、投资项目承诺效益、最近3年实际效益、截止日累计实现效益、是否达到预计效益(《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现效益情况对照表(参考格式)见附件二》)。实现效益的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应与承诺效益的计算口径、计算方法一致,并在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中明确说明。
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无法单独核算效益的,应说明原因,并就该投资项目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的影响作定性分析。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累计实现的收益低于承诺的累计收益
20%(含20%)以上的,应对差异原因进行详细说明。
第七条 前次发行涉及以资产认购股份的,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应对该资产运行情况予以详细说明。该资产运行情况至少应当包括资产权属变更情况、资产账面价值变化情况、生产经营情况、效益贡献情况、是否达到盈利预测以及承诺事项的履行情况。
第八条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应将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公司定期报告和其他信息披露文件中披露的有关内容做逐项对照,并说明实际情况与披露内容是否存在差异。如有差异,应详细说明差异内容和原因。
第九条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鉴证报告均为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申请文件的必备内容。
发布单位:
发布时间:2014-10-19 18:55:45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贯彻省委《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关于认真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意见》,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财经秩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4年10月15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
为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严肃财经纪律,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严格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
(一)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统筹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建立将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应统筹使用的资金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机制,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
(二)规范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应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要及时下达提前通知转移支付指标,并将上级下达的转移支付和补助下级的转移支付全部纳入本级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提前细化预算编制,将年初预算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实施绩效目标管理,将绩效目标作为项目设立和预算安排的基本依据。实行项目预算滚动管理。
(三)严格预算执行。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及时下达拨付资金,建立预算执行进度考核机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硬化预算约束,预算执行中除救灾等应急支出通过动支预备费解决外,一般不出台增加当年支出的政策。必须出台的增支政策,应先通过部门调整支出结构予以解决。部门无力调剂确需追加预算的,应按照“一事一报”的原则和财政资金审批权限严格履行报批程序。
(四)严格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各级政府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作为结余资金管理。预算单位上一年预算的结转结余资金应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对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可按规定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
二、严格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五)严格专项资金设立。新设立专项资金,部门应编制行业规划、提出可行性报告,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批准。未经上述程序和同级政府批准,不得新设专项资金。凡能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不得设立专项资金。
(六)清理整合专项资金。按照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总体要求,全面清理整合专项资金。取消执行到期、功能模糊、绩效不高的专项资金,归并用途趋同、投向重复、规模较小的专项资金,调整政策对象交叉、区域范围重叠的专项资金,并对归并整合形成的专项资金重新梳理界定资金使用方向,结合工作重点动态调整具体项目安排,确保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推进实施。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
(七)转变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合理界定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以产业引导基金、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间接方式为主的财政支持体系,推动直接投入向间接扶持转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引导企业资本、民间资本重点投向高端成长型产业、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建立完善公共领域社会投入机制,积极推行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八)规范资金分配下达。全面实施专项资金绩效分配,建立科学、公开、透明的分配决策机制,主要采取竞争立项、因素测算、规划分配、据实据效等资金分配方法。严格资金分配下达时限,收到上级补助资金后,应于30日内分配下达。本级财力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应于同级人代会批准预算后的60日内分配下达。
(九)严格资金使用管理。资金使用单位应对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挪用,不得改变资金用途和分解项目支出,不得超范围、超标准支出专项资金,不得以任何形式和名义发放与争取和组织实施项目有关的奖励、补贴等。
(十)强化激励约束。将专项资金管理作为部门政府绩效管理和市县财政运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严格评价结果运用。建立考核评价与资金安排挂钩机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次年预算安排和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三、严格国库资金管理
(十一)规范各类账户管理。规范财政专户管理,全面清理现有财政专户,一律不得新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和监控,清理撤销不符合规定设置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
(十二)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预算单位的所有财政性资金应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收付范围。完善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机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必须于2014年底前全面恢复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权和财务管理权。加快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现金管理,合理调节国库资金余额。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严格实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十三)规范财政借垫款管理。全面清理已经发生的财政借垫款,应当由预算安排支出的按规定列支,符合制度规定的临时性借垫款及时收回,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借垫款限期收回。加强财政对外借款管理,严禁违规对非预算单位及未纳入预算的项目借款和垫付财政资金。
四、严格政府债务管理
(十四)严格规范债务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将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其中:一般债务收支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项债务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完善债务管理考核问责机制,将政府性债务作为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评估债务风险状况,对超过预警线的市县及时进行预警提示,坚决守住风险底线。按照“谁举借、谁偿还”原则,明确偿债责任,编制偿债计划,妥善处理存量债务。
(十五)实行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部门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扩大编制范围,完善制度机制。规范权责发生制核算,严格核算范围,控制核算规模。
五、全面公开预算信息
(十六)公开政府预决算。全面公开经同级人代会和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并按经济分类公开。
(十七)公开部门预决算。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单位)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除涉密信息外,部门预决算支出应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并按经济分类公开。在此基础上,逐步将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十八)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除涉密信息外,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并对增减变化原因进行说明。同时,部门“三公”经费决算应细化公开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经费总额等信息。
(十九)公开其他预算信息。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深入推进其他预算信息公开。除涉密信息外,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按项目按地区公开。公开基层政府专项支出分配情况,重点公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卫生和“三农”等专项支出。有序组织公开本级政府债务和部门(单位)政府债务情况,并结合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逐步公开地方政府资产负债状况、收入费用情况等。结合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工作实际进展,积极推进绩效预算信息公开。除涉密信息外,公开本级制定的所有财税政策和规章制度。
六、严肃财经纪律
(二十)严禁违规乱发钱物。严格执行国家津贴补贴政策,一律不准自行新设津贴补贴项目,一律不准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标准和扩大实施范围,一律不准自行扩大有关经费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发放津贴补贴、奖金和福利,一律不准发放有价证券和实物,一律不准发放与争取专项资金有关的任何奖励。强化预算约束,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津贴补贴预算。严格执行工资直发规定,津贴补贴不得发放现金。全面规范会计核算,不得用非津贴补贴科目核算发给个人的津贴补贴。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及时纠正违规支付、乱发津贴补贴等行为。严格决算审查,对超标准、超范围列支津贴补贴的不得纳入决算批复。
(二十一)加强专项资金监督。建立全过程专项资金监督机制,严禁虚列支出,严禁挤占挪用和骗取套取财政资金。重点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社会关注度较高、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发展专项资金、涉农资金、扶贫资金、教育科技和文化等领域专项资金监督,加强项目投资评审,推进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分配管理公开透明。
(二十二)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坚持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确定的原则,全面清理规范越权减免税、先征后返政策等财税优惠政策。凡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一律停止执行,立即整改。
(二十三)实行资金风险综合防控。各级财政、审计、监察、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切实防范资金风险。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对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督。审计部门要将重点领域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监察部门要依法严肃查处财政资金管理领域违纪违规行为。机构编制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机构编制及财政供养人员基础管理的监督。预算单位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加强资金风险动态防控管理,并将具体责任细化落实到岗位和个人。
(二十四)严格违纪违规问责惩戒。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严肃追究违纪违规责任,严格逗硬处罚处分。对发现的违纪违规行为,要坚持将处理事与处理人结合,将内部通报与公开曝光结合,严厉惩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惠州市农村资金规定】推荐阅读:
24-惠州市教育局07-09
惠州市绿道管理办法11-23
惠州市环境科学学会业务范围11-12
惠州的历史07-02
惠州游作文09-17
惠州建筑标准10-29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07-06
惠州学院高等数学07-11
惠州旅游产业规划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