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党的作风建设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习近平论党的作风建设(精选8篇)

习近平论党的作风建设 篇1

[摘要]十八大以来,我党十分重视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和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将作风建设贯穿始终,党的作风建设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传承,是怎样一步步形成、发展的,这是文章主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风;作风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299

1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

党的作风简称“党风”,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与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在中共党史上,最早提出“党风”这一词的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毛泽东指出作风是党员个人的形象,更是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它包括工作、思想、组织、生活、领导等各方面作风。随后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中共七大上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总结了自建党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三大作风”,“三大作风”形成以后就构成了我党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后来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骄不躁、求真务实等作风实际上都是以“三大作风”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三大作风”建设贯穿我们党的建设的始终,贯穿着整个党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下面我们一同来回顾作风建设的历史,走进这段历史。

2党的作风建设发展的历史传承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将作风建设贯穿始终。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加强作风建设的历史。党的作风建设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1921―1949年)是党的作风建设初步形成阶段;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1949―1978年)是党的作风建设曲折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是党的作风建设深入推进阶段。

21新中国成立前:党的作风建设的初步形成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战争血与火的考验中探索、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作风构成了我党作风建设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党之初,我党就把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全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总结“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并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是我党作风建设最核心最主要的内容,是党的作风发展的优良传统。后来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坚决地践行三大优良作风,才使得他们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戴,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了全中国。

22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曲折发展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已经认识到党的作风建设已面临新的考验。1949年3月我党在西柏坡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的进攻”。[2]并且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七届二中全会这两方面内容的提出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的作风建设指明正确方向。我党自始至终坚持和践行“三大作风”和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我党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新的形势,党为了巩固新生政权,继续坚持和践行“三大作风”和“两个务必”,并且对于出了作风问题的党员干部严厉惩治,尤其是共和国反腐第一案即刘青山张子善案发生后,严厉惩治案发人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给全党上下在作风建设上敲响了警钟,毛泽东称:“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1953年8月12日)选录自《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关于张子善、刘青山事件(节录)。”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的蔓延,加强了作风建设,进而在这一时期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局面。但是随后党的政策路线在整体上出现“左”倾错误,例如“三年大跃进”提出发展经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违背了当时的客观实际,也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出现了脱离群众的情况。随后的“文革”十年间,党的作风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党的作风建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停滞不前,错误的政治运动严重背离了我党“三大作风”的正确方向,党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23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党的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阶段

随着“文革”的结束与时代的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I导集体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提出从当时的实际出发、改革开放,同时提出在新时期恢复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党在当时非常重视作风建设,既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又提出了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的作风。1980年陈云同志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3]后来邓小平强调指出:“我赞成陈云同志讲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由此可见,党风问题已经成为当时我党非常重视的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必须重视。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当时国外政治思潮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冲击,使党风建设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治党务必从严,并且一再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继续努力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并且提出了具体的细化的目标要求。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自觉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在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强调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要夯实思想之基,坚定理想信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想有正确的行动,必须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做指导,我党历来重视思想建设,并且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问题、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指出:“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4]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的问题,要有理想,有信念,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有共产党人好的作风。与此同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更要加强制度建设,必须加强对官员手中权利的约束和制约,必须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始终坚持把立规矩、定制度时刻放在心上并始终践行,只有这样党的作风建设才能取得重大成就。

3结论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多年风雨历程,从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传承中可以了解到只有加强作风建设,党风好,党风纯正,老百姓才能拥护党。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传承,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以史鉴今的作用,了解到我党只有始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我们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才能向好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3-1094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3

[4]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13

[5]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习近平论党的作风建设 篇2

一、艰苦奋斗九十年,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积累的基本经验

1.确定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从严治党,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1)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团结不同社会阶层的劳苦大众, 广泛建立统一战线。领导和团结一切有生力量, 共同致力于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 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解放和建设新中国。

(2)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党的工作取胜法宝和优良传统, 克服官僚主义等错误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尊重规律, 尊重人民, 大胆探索, 勇于开拓, 善于总结。

(3)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党开展一切工作和科学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没有自身的任何特殊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4)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以民主之上有集中、集中之下有民主统一党的思想、意志和行动, 完善集体领导、民主商议与决策等制度, 充分调动和发扬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自觉修正错误,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 确定“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原则, 严格选拔和规范党的选人、用人制度。

党的建设与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党员, 尤其是党员干部。严准选人切实关系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执政能力和群众威望。

(1) 徳才兼备原则。严格干部的选拔程序, 坚持德才兼备, 重视对干部与人才的教育、培养与锻炼, 重在德才能识等全面考察, 大胆选用, 同时注意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

(2) 严格党的工作纪律。纪律是铁。共产党没有任何个人特权与特殊利益;党的各级组织与党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党的工作纪律, 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保证党的队伍纯洁性, 坚持源头预防和从严从重查处各种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行为。

(3) 坚持实事求是, 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党员和领导干部须带头学习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实事求是, 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 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 反对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坚持正确行使权力, 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 艰苦朴素, 密切联系群众, 关心民众疾苦;坚持和维护民主集中制, 等等。

3. 重视不断加强和发展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创新。

这是党一贯的执政理念, 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青春活力的源泉和力量所在。

(1) 马列主义思想。马列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中国近代史就是进步和爱国人士为探索救国道路、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历史, 最终找到了马列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 实践证明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

(2)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她使得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对“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3) 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 实行改革开放, 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根据新的发展要求, 集中全党智慧, 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她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开拓创新使党寻找到了许多执政法宝

1.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

批评与自我批评, 是我们党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的纪律的有效方法。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 虚心接受民主党派、人士和社会民众的监督, 增强党的执政实效;开展党员的自我分析、批评, 增强党的执政自觉性, 及时修正错误, 为民造福。坚持从团结出发, 做到自我批评要诚恳, 相互批评要中肯;坚持实事求是和“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对我们的侵蚀, 及时纠正缺点, 最终达到统一思想、增进团结、共同提高的目的。

2.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以人为本, 坚持问政为民、问需为民、问计为民, 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 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正确的利益观, 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利益为重, 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不为私心、名利和物欲所累。

3.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工作法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凝结, 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基础。毛泽东同志曾精辟地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实事’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因素构成的系统。”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些论述说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 就其本质而言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三、党的建设今后的努力方向

1. 不断加强和深化党的理论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

十七大对党的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 强调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明确了思想、组织、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布局, 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和团结和谐的马列主义政党为目标, 确立了六项重点任务。不断加强和深化党的理论创新, 不断加强和深化党的工作机制创新,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理论联系实际,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党建设中的难题, 善于用创新的思路寻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途径, 努力做到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巩固执政地位, 完成执政使命。

2. 提高党性修养, 永葆党的先进性。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请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这是对党员、干部今后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忠实履行职责使命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重要途径。“真正的共产党员, 日常工作看得出来, 个人利益让得出来,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带头讲党性, 强化党性锻炼, 着力保持政治的坚定性, 坚定信念, 坚持学习, 增强宗旨意识, 强化责任意识;始终坚持带头重品行, 提高道德修养, 着力保持品德的纯洁性, 坚持自觉做到慎微慎独, 正确看待权力, 夯实道德基础, 身体力行, 切实转变作风;始终坚持做好表率, 树立良好形象, 在实际岗位上努力学习, 学以致用;按章办事, 遵纪守法, 无私奉献。

3. 加强权与利的监管, 预防和惩治腐败。

权力观问题说到底是个世界观问题,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对一个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大影响。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权为民所用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使用权力时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防止渎职和滥用权力等。切实加强对权力腐败的预防与惩治的制度建设、思想宣传和惩处力度等, 既要严格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工作, 又要鲜明地提倡和树立廉洁奉公的典型, 预防与惩处并举。

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党的实践说明: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锐意进取, 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 求真务实, 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今后我们既要在生活上艰苦朴素, 又要在工作上有所作为;既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又要有昂扬的精神状态, 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带动干部、影响群众, 充分展现党是人民利益代表者的光辉形象。

参考文献

[1]唐之享.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论.长沙:红旗出版社, 2005.9.

[2]中央组织部组织局五处.入党知识问答.北京:新世纪党建杂志出版社, 2003.5.

[3]王宏, 李一林, 林建安编.新编预备党员培训教程.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9.6.

[4]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 2007-10-21.

[5]湖师大中共党史教研室.贺龙同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

论党的三大作风与儒家文化精神 篇3

关键词:三大作风;儒家文化;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自我批评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153-02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长期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1945年,经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已经形成了新的工作作风,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新作风,三大作风既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集中结晶。具有悠久传统的儒家文化突出体现着经世致用、关怀民瘼和反躬自省的文化特质,在哲学思想层面体现着实践理性,而在道德情怀层面则表现出丰厚的人文意蕴。毛泽东同志自幼深受儒学的系统教育,儒家精神价值因素经深沉积淀而形成为其内在品格,因而,毛泽东同志能出类拔萃地引领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党的三大作风的凝练,既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升华,同时也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的结晶,是两者有机结合的生动体现。

一、理论联系实际与儒家实学传统

理论联系实际,是指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要同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反对脱离具体实践的教条主义和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的经验主义这两种错误思想倾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既是精髓也是活的灵魂。毛泽东同志对这一核心思想的提炼,既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论有准确深入的认识,也是他能比其他人更能好地把握以儒家优秀文化精神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华,并融会贯通加以有机整合。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成长的湖湘文化环境,是儒家实学一脉船山学派的根基所在,故能陶冶出务实求真、敢于担当、勇于进取的可贵品格。

寻根溯源,“实事求是”作为一种经典表述,最早即由汉儒提出。在自然与人道之间侧重以人为本,不语怪力乱神,求真务实,关怀俗世人生,显然是东方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的一个特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发挥其灵动结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基本特质的优长,对汉代古语“实事求是”进行了脱胎换骨的点化:“‘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的创造性新解,既传承了儒家文化传统中“事即物”、“是即理”的基本观点,又能因应历史在革命新时期的最新发展,对“实事求是”这一古语做出了切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创造性新解,空前拓展了“实事求是”这一传统命题的科学内涵与应用外延,使之成为深刻体现中国共产党品格的全新学风与思想路线。

由此可知,毛泽东同志借用“实事求是”这一古语,经过妙手点化,出色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一步。如果离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准确理解,如果缺乏对儒家“经世致用”实学传统的深刻认同和把握,这一步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正是毛泽东同志在充分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实现了这一科学阐释。此后,经由毛泽东同志持续不断地积极倡导,自延安整风起,中国共产党终于牢固树立起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此后才能够摆脱教条主义的长期精神桎梏,开创了现代中国革命史上思想解放的一代新风。

二、密切联系群众与儒家民本思想

密切联系群众,是指要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最密切的联系,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保持向人民负责和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党的群众路线表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群众路线与密切联系群众的新作风其实是本质一致的不同表述。群众路线作为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一切政党根本区别开来的一个显著标志。可以说,群众路线既是中国共产党多年民主革命实践的升华,同样也是毛泽东核心价值精神的结晶,是中国儒家传统深厚的民本思想对毛泽东培育滋润荟萃而成的文化硕果。

由儒家集其大成的先秦民本政治思想,所体现的远不止于对下层百姓遭遇的同情怜悯,而是将这种具有古朴的人道主义遗风的价值关怀提升到了政治观念的高度,将“民”确立为“邦”之根本,深刻地认识到了“民”所具有的决定邦国盛衰存亡命运的巨大力量。历经两千多年的浸染,儒家民本思想已经深入地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深刻地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作为系统深入接受儒家文化教育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志士仁人,毛泽东同志毕生都自觉秉持古代士子所坚守的民本道统,并努力践行这一道统。毛泽东同志既是旧秩序的反抗者,又是新社会的领导者决策者和执政者,其个人地位历经种种变迁,但贯穿其一生各个不同阶段全部政治实践的核心政治信念却从来没有变化——这就是体现儒家思想精华的“民为邦本”。以高度的非凡自觉始终坚持站在底层立场为民众说话,始终坚持以解除民生疾苦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使命,这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始终如一从不变异的理想追求,也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心灵深处的价值情怀。毛泽东同志一生不断强调要“关心群众生活”,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等等,若论文化渊源,无疑与传统儒家“心忧天下”、“情系民生”的价值精神有前后相承的关系,而荀子关于“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思想,更可谓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本土源头所在,脉络历历,清晰可见。

毛泽东同志在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理论,用于指导中国革命成功后的国家政权建设,虽然晚年实践中有失误走偏现象,但他终究是积极升华了民本思想传统,并使之适应新时代的历史发展要求,实现从传统民本思想到人民主权思想的创造性转型,这样的创造性转型,显然具有20世纪风云变革的特定时代特色与毛泽东同志熔新旧学丰厚修养于一炉的鲜明个性风格,无疑在旧时代的历史中,是从来没有做到的;即使是民本思想激荡的鼎盛之世,也是人们完全无法想象的。

三、自我批评与儒家克己修身精神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指经常反省和检讨工作,在检讨中发展民主精神和民主作风,既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要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要讲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注重讲求克己修身,努力倡导个人修养,这是深具特色的儒家文化传统。两千多年来,努力讲求克己以达致修齐治平的道德自觉,随着儒学政治化的深入影响,畅快渗透浸润而成为民族血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民族性格,在立身处世诸方面对中国人有着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自我批评思想,与理论联系实际和密切联系群众一起构成三大作风,都是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理论升华,同时,若考其思想源流,则自我批评无疑更多是对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新发展,是一种创造性的继承与升华。

作为个人生命主体的一种自觉活动,克己修身是指个人为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而进行的自我反省、自我改造和自我超越的过程。儒家克己修身的道德修养理论,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以克己修身的个人道德修养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二是以“内自省”的方式作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通过自省以发现和改正错误。如果一日一“省”而犹不足,则应该而且可以做到“吾日三省”。“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圣贤之所以难能可贵,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犯错,而是在于错而能改。可以说,儒家文化体系中,已就其道德修养方式——“克己修身”的目的、要领与方法等等,提出了比较全面精当的认识,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有特色自我纠错理论体系。这也是儒家文化传统中最有价值的思想遗产,理应得到批判继承。

毛泽东同志倡导自我批评,是在继承儒家个人道德修养理论的基础上着眼于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并且体现出创新与超越。只要认真对比,两者的目的、内容、标准,与实践的关系和适用范围都有较大的不同。儒家的克己修身,毕竟还是以个人为局限,而毛泽东则着眼于革命实践的需要和时代前进要求,把自我批评的方法推广运用于更多更广泛的领域。直至今天,自我批评仍然是党的组织和人民进行自我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方法。

要而言之,考察和比较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三大作风与儒家传统文化精神两者的异同,可以得出如下判断:儒家优秀文化传统正是三大作风的思想渊源之一,后者批判地继承了前者,并且是对前者的扬弃和超越。今天,我们应该更自觉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以三大作风为代表的现代革命传统,使之为当代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垒.儒家伦理价值的现代观照[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2):60-66.

[2]王垒.儒学渊源与毛泽东的文化选择[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0,(3):10.

[3]王垒.毛泽东群众路线与传统民本思想简论[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0,(9):11-12.

[4]王垒.毛泽东自我批评思想与儒家克己修身[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1(10):12-13.

[5]王垒.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与儒家经世致用[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1,(12):10-16.

习近平论党的作风建设 篇4

--贯彻群众路线在学校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近一段时间通过认真学习中宣部组织选编的《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系统学习了党内卓越的领导人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到我们党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源泉,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一、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后来列宁把群众观点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深刻的历史哲学原理之一。他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毛泽东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科学论断,为我党创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

二、群众路线在学校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群众路线及其工作方法在当前学校建设中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在全面建设国家示范“应用型”本科的过程中,要坚决摒弃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腐败现象,都需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进步群众,加快“应用型”本科建设步伐。具体表现在:

1.坚持群众路线思想有利于加快“应用型”本科建设

学校今年3月申本成功,加快“应用型”本科建设的任务要靠群众去完成,经验要靠群众去积累,新事物要靠群众去创造。(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没有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参与,“应用型”本科建设难以深入下去。为此,我们要时刻关注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自觉地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每项学校重大方案的制定应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执行过程中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保证“应用型”本科建设向纵深发展。

2.坚持群众路线有助于学校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学校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键在于摆正领导者和群众的关系。毛泽东认为群众中蕴含着极大的智慧;他主张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就要到群众中去调查了解这个问题的历史和现状;他甚至提出了“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论断。这些论断告诉我们,党员干部要承认群众的智慧,到群众中去,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这样才能最终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从而提高决策质量,提高决策水平,提高基层党委的执政能力。

3.坚持群众路线有助于学校领导干部克服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同群众的关系

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都是从思想动因开始的,所以反腐倡廉必须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当前,重温并学习群众路线,有利于克服学校领导干部消极腐败现象,密切同群众的鱼水关系。

4.坚持群众路线能够通过群众工作巩固和树立学校领导的公信力

领导的公信力,说到底是领导班子治理能力的问题,是解决学校建设中公共焦点问题的能力问题。或者换句话说,是领导班子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问题。而正确的决策往往都是通过走群众路线而做出的。只有决策正确,代表最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决策才能深得民心;如果决策失误,违背民心,这就有损于领导班子的公信力。所以,群众是通过领导决策来认识领导班子带领大家加快“应用型”本科建设的伟大事业,只有领导班子决策正确,群众才会对事业充满着热情,进而增强对领导班子的认同与支持,从而巩固和树立学校领导的公信力。

三、新时期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

密切联系群众,不脱离群众。新时期该如何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我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要身入基层,关注民生。密切群众就要身入基层,走出文山会海,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和对我们工作有意见的同志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听取他们的意见,就一定可以拉近干群距离。

二要深入民心,排忧解困。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群众最讲实惠,不需要干部对他们讲大道理,也不需要干部和他们不疼不痒地套近乎,而是希望干部能根据他们工作中的合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一个群众的事情,对于全局来说可能很小,而对群众自己来说,则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有的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工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三要心系群众一家人。就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敢于把自己的政治前途同群众的命运绑在一起,带着真心、带着感情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谋实利。

习近平论党的作风建设 篇5

篇一:学习《论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心得体会(81)

第八十一期

2014年3月22日

学习《论党的群众路线

---重要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经过近一段时间对《论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的学习,感触颇多。本书摘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通过系统的学习,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只有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深入宣传党的群众路线,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我们各项工作之中。通过对《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的系统学习,我认为要做好当前的群众工作,一是应该深入群众,关注民生。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二是深入群众,解决民困。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部能根据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一个群众的事情,对于全局来说可能很小,而对群众自己来说,则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有的还是急事、难事。三是心入群众,维护民利。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每一位人民公仆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总之,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以人民为主体,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闫婷)

篇二:学习《论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学习《论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自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教育,使我对这次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四风”的危害。现总结以下心得体会: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升级和活力的重要源泉、坚持党的这一根本工作路线。”要深入群众,就是要走出机关,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我们的工作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吃上放心的动物食品而保驾护航、处理养殖、检疫问题时要做到角色转换,需及时沟通听取他们的诉求,认真对待他们提出的意见,以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工作。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建立实实在在的制度。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是根本。该做的马上做,该改的马上改,不能等待观望。只有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才能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巩固下来、坚持下去,才能最终实现不断改进、真正提高。

作为一名党员的我,通过撰写工作简报、记学习笔记、认真思考、深刻剖析,并对照自己在六年多工作经历,我对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习上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学习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

2、政治敏锐性不高,学习思考和洞察力待加强。思想上的重视程度显得被动和滞后。需要扩展见识、开拓眼界、创新思维。

3、群众观点树立不牢。说话、办事,处理问题,有时不能做到角色转换,有急躁思想。“热情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耐心服务、文明服务”落实不到位,服务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思考的多,下力气去解决的少,想法多,行动少。有时心浮气躁、对事急于求成,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开拓进取精神仍然不足。工作热情有所降低,安于现状。工作不够主动积极,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大胆工作的思想树立不牢固,工作中没有亮点。

为了更好的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扬长避

短,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打下基础。我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和奋斗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素质。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具体标准。要做一个合格的党员,把工作做好,就必须注重学习。因此我会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自我加压,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群众路线每个星期均要安排固定的自学时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同时我还应根据工作需要和自己实际,坚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扩展知识面。

2、牢记党的宗旨,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服务是我们的天职,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要真诚地帮助群众,把他们的难处当作自己的难处,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

3、积极主动地开展自身业务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提高业务水平。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资料来源:http:///data/xdth/

篇三:学习《论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

学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

汉寿县新兴中学王珍科

2014年3月27日至3月29,我校全体党员教师在学校党支部的组织下集中学习了《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材料。通过相关学习培训,我对这次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四风”的危害。现总结以下心得体会:

一、我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每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维护民利,就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马克思指出,人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依归。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树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人民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群众工作当成家业,带着真心、带着感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实利。

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的工作就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

础和力量源泉,我们的事业就会生机盎然。

二、我的不足:

1、学习上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学习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强。

2、群众观点树立不牢。说话、办事,处理问题,有时不能做到角色转换,有急躁思想。“热情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耐心服务、文明服务”落实不到位,服务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工作中常有畏难情绪。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思考的多,但下力气去解决的少,想法多,行动少。有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考虑问题还不够周全。

4、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安于现状,缺少开拓进取的精神。

三、我的目标:

为了更好的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扬长避短,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打下基础。我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和奋斗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素质。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具体标准。要做一个合格的党员,把工作做好,就必须注重学习。因此我会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自我加压,认真学习,勤于思考。每个星期均要安排固定的自学时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同时我还应根据工作需要和自己实际,坚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扩展知识面。

2、牢记党的宗旨,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服务是我们的天

职,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要真诚地帮助群众,把他们的难处当作自己的难处,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

习近平论党的作风建设 篇6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

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4月19日主持召开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党的建设战线做好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习近平强调,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中央有关部门党组(党委)要进一步紧急行动起来,坚决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恪尽职守、克服困难,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抗震救灾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习近平指出,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中央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抗震救灾决策部署,结合各自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指导、参与、支援和配合抗震救灾工作,行动迅速,部署及时。当前,抗震救灾正处在关键时刻,任务艰巨而繁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对于夺取抗震救灾胜利至关重要。组织战线要继续组织和动员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带头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以多种方式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成为灾区人民的坚强后盾。民政战线的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在想方设法安排好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上充分发挥作用。卫生战线的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在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切实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上充分发挥作用。教育战线的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在救治受伤学生、抚慰灾区学生心灵、尽早恢复灾区教学秩序上充分发挥作用。交通运输和水利、电力、电信战线的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在抓紧抢修因灾毁坏的基础设施,尽快实现灾区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上充分发挥作用。各条战线的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都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

浅论党的理论创新与执政伦理品格 篇7

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 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在治党、治国实践中更加鲜明地塑造并展现出了自己先进的执政伦理品格。

一、善政求新:遵循历史规律、坚定理想信念

执政党的执政伦理品格与自身的存亡、兴衰命运相联, 并决定着国家、社会民族的命运与发展方向。如果一个执政党不具备时代要求的执政伦理品格, 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石, 从而被其他政党所战胜以至取代, 或者失去生命活力和动力而自行灭亡。从科学理性的视角看, 党的创新理论所揭示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伦理品格, 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大国的执政党, 是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之中, 自觉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始终保持了善于执政、勇于创新的先进品格。

纵观世界历史, 人类从野蛮时代跨入现代文明时代, 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以文艺复兴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 以机械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革命, 以民主和宪政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模式的建立, 建立了现代文明发展的三大基石;20世纪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运动, 无产阶级执政党开拓进取, 创新前进, 使得世界面目焕然一新, 把现代文明的发展提升到了实践理性的高度, 迫使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发展。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盛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尤其是苏联、东欧共产党在领导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生严重失误, 导致执政地位丧失的教训, 表明以往社会主义运动的成功在于其执政党顺应历史潮流, 勇于创新, 坚持自己的先进品格, 其失误恰恰也在于执政党在时代大潮中迷失方向, 陷入理想信念迷茫状态, 丢失了自己领先潮流的先进性。

在新世纪全球一体化, 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中国共产党善于执政、进取创新的胆识和魄力从何而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提出的党的创新理论, 鲜明地提出并确立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等核心内容, 从而在各个方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先进性。

从党所提出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到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 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人类文明发展潮流, 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视野中, 把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内在统一起来, 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代表人类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始终”而不是“一时”的“代表”, 提倡“先进”而摒弃“落后”的文化, 将善于执政的要求与创新进取统一起来, 实现了遵循历史规律与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机统一, 在总结人类社会和政党建设的历史规律中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在坚持科学的理想信念的成功实践中获取创新进取的动力, 从而为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注入了新的活力, 构筑起国家和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这一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创新品格, 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品格的灵魂与核心, 而且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鲜明地确立了国家民族进步的标志, 使党和人民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执政为民:谋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民本主义思想源远流长。仁者爱人、仁政、重民、惠民、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等思想精华在史籍中屡书不绝。尽管由于受历史、阶级的局限, 历代统治者从来没有真正、彻底地实行过这些主张, 但这些人类文明的思想结晶仍然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和重要的历史价值。

胡锦涛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2]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下, 中国共产党的全体党员和干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始终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儿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 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 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勤勉执政, 谋利于民这一始终如一的价值追求, 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将通过自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切作为, 最充分的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现“小康”“富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勤政富民不是小富即安, 而是富而思进;不是仅有物质生活的富裕, 而是在发展生产力、实现物质生活富庶的同时, 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指引, 实现人民群众政治文明和民主权利的丰富和完善, 实现道德文明、精神文明的更高追求, 实现精神文化生活的更加丰富和满足。中国共产党正是以这样的执政伦理观念和价值目标为导向,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 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并进,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健康向上、持续发展的轨道胜利前进, 在强国富民的社会目标实现的伟大历史实践中, 展现自己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伦理品格。

三、廉洁立信:坚持执政党自执政能力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分析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明确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中强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思想教育, 健全相关制度, 提高执政效率, 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坚决反对骄傲自满、铺张浪费。从中央做起, 改革会议制度, 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简报, 切实改进文风。严格规范和控制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干部搞调查研究, 要注重实效, 轻车简从。”[5]

实干兴邦, 实干利民。一心为民的执政党就要讲实话、出实招, 办实事, 求实效;就要实实在在地办好顺民意、暖民心的实事、好事, 不搞那些形式主义、欺世盗名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就要在治党治国的实践中, 表现出知行统一, 言行一致, 身体力行的实践品格。古人云:“口能言之, 身能行之, 国宝也;口不能言, 身能行之, 国器也;口能言之, 身不能行, 国用也;口言善, 身行恶, 国妖也。”[6]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执政党, 就是要在自己的执政实践中更有成效地崇国宝, 敬国器, 选国用, 铲国妖, 真正做到口能言, 身能行, 言行一致。

求真务实, 取信于民, 永远要注重执政党的自身建设, 同腐败现象作不妥协的斗争。“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坚定不移地反腐倡廉, 大兴廉洁自律之风, 才能坚守克己奉公之节, 批判和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坚决清除腐败现象。广大干部和党员做到自重、自省, 自警、自励, 拒腐蚀, 永不沾,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爱戴的先进代表, 才能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起到执政党应有的表率作用。

“人心齐, 泰山移。”在新的世纪, 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 完成祖国统一,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不仅要求全党要深刻认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而且要求全党在实践中紧紧把握执政为民这个最根本的要求, 以自己的模范行动, 取信于人民群众, 切实化解社会转型中的各种复杂矛盾, 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同心同德, 万众一心,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奋斗, 真正实现社会整体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7月2日第一版.

[3]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2月19日第一版.

[4]《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习近平论党的作风建设 篇8

关键词:党建;群众路线;长效机制

前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当前我党最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党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目标的重要实现方式,对于这样一个优秀的党建活动形式,如何让其脱离举办活动的一次性形式,建立长效机制将党的群众路线工作长期有效的贯彻实行是党建工作的重点。

1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1.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简而言之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党和群众之间的血缘关系的党群关系。在群众路线实践过程中,要对那些不符合群众路线要求的行为、作风坚决抵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只有将这些严重影响党群关系的不正之风彻底杜绝,才能让党的工作做到群众中去,让党的行动更能代表人民,表现群众的心声,群众才会主动聚集在党的周围,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1.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是国家的行为主体,我们的党建工作只有围绕人民群众进行,才是符合历史的要求的、才是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才能保证我国的健康有序发展,才能保证群众对党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党的群众路线工作就是要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让中国的发展顺应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真正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和推动作用提升到国家建设的层面,促进我国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群众的支持是我党执政的根基所在,脱离群众党就有覆灭的危险,所以在党建工作中我党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融合在一起,让人民群众的意志成为党的意志、成为国家意志。

2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2.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加强我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执政党党的作风松散必然会导致党的战斗力下降、党的整体素质下降,在这样的形势下进行群众路线教育能够将党内的不正之风一扫而空,对党的队伍建设要求重新严格起来,让党的组织建设更加严谨、高效。

2.2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够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在国际社会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中,我党提出了“中国梦”的建设目标,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在这一梦想的号召下,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的开展整肃了党的队伍建设和作风问题,强化了我党的执行能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构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有序推进和深入发展。

3.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3.1.1以人为本原则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中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为本,以为人民服务为本,在活动中要切实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融合进来,在活动中做到“下得去,融得入,落得实”把工作做到群众中去,做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与群众面对面、心谈心、促膝而坐、促膝而谈,更要突出表现党员干部“接地气、到基层、为民众”的务实精神[2]。

3.1.2常态长效原则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并不是一种“走过场”的活动,而是一种长效机制,要在党建工作中实现常态化,让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的党的干部队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让党政机关对人民群众的重视和热忱成为一种常态。

3.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构建途径

3.2.1完善领导责任机制

制度的执行更多依赖于执行者的端正态度,所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重视领导责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各个党政机关的领导抓起,只有各级领导真正领悟了群众路线实践的精髓,并在领导工作过程中将群众路线坚决的贯彻实施下去,确保群众路线精神在党政机关中经久不衰,伴随并促进党政工作的发展完善[3]。

3.2.2建立健全管理鼓励机制

在群众路线实践过程中,健全鼓励机制就是要赏罚分明,一个路线和政策的实行是不可能光凭宣传就能贯彻的,必须要有严谨的制度跟进才能在实践过程中保证路线的正确性,对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就要严厉惩处,对积极的向上的思想要大力表彰,显示党中央在群众路线实践过程中的坚决态度[4]。

3.2.3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评价机制是对活动的效果最终的解释和考评,将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的优秀做法汇集成册,形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权利运行方式汇编,对那些将党的群众路线和党政机关日常工作完美结合的实例和做法汇聚起来,为以后的党政机关规章制度改进做参考。

结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针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新形势提出的新型政党服务理念,是面向政治现代化、面向政治未来的政党群众观,我们要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始终不渝的坚持。

参考资料:

[1]陈跃清,孙丹,于洋. 抓住四个关键 突出人社工作特色 吉林省人社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 劳动保障世界,2013,08:3-5.

[2]郑秀君.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 传承,2013,12:90-91.

[3]陈豪.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建立健全联系基层服务职工长效机制[J]. 中国工运,2014,02:4-6.

上一篇:在传承创新中成就特色学校下一篇:队列队形比赛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