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学名师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家教学名师(精选8篇)

国家教学名师 篇1

陆俭明 丘维声 吴思诚 祝学光 方福前 范钦珊 李砚祖 申永胜 吴庆余 袁驷 王 琪 梅凤翔 余永宁 张常群 刘庆昌 舒 华 李 健 金炳镐 顾 沛 朱光磊 王其亨 张 静 曹之江 林木西 高占先 王永岩 孙玉华 宋天佑 孙正聿 姚建宗 蔡美花 田克勤 邓 军 刘敬圻 蔡惟铮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河北北方学院 内蒙古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大连外国语学院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延边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少实 段富津 张锦池 陈纪修 陆谷孙 洪嘉振 郑树棠 华泽钊 陈信元 俞丽拿 范从来 卢德馨 王守仁 胡寿松 于洪珍 曾 勇 赵振兴 杨 进 朱晓进 林正炎 吴秀明 陈国良 李尚志 余恕诚 郭祥群 王耀华 胡援成 刘建亚 张正斌 朱德发 房绍坤 李梦如 石云霞 汪存信 姚端正 龚非力 李元杰 郑用琏 刘连寿 万后芬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音乐学院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郑州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蔡自兴 文继舫 杨鹏程 邓东皋 王金发 王声涌 秦秀白 陈 群 桑新民 黄希庭 吴鹿鸣 彭启琮 万德光 曹广福 欧阳钦 史启祯 冯博琴 马知恩 陶文铨 梁昌洪 刘文西 钱伯初 邹逢兴 康 颖 朱松山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美术学院 兰州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第二届2006年 姜伯驹 蒋绍愚 许崇任 韩大元 傅水根 郝吉明 王玉凤 张晓林 王 越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杨祖荣 纪越峰 张 沅 王静爱 张 颂 沈四宝 金铁霖 杨圣敏 程 鹏 吴恩惠 路 紫 董常生 梁希侠 孟长功 娄成武 翟玉春 石玉秀 杨丽珠 张先治 李 勇 孙利天 张奎良 唐朔飞 游 宏 李 璞 范康年 袁志刚 沈祖炎 乐经良 孙麒麟 房鼎业 周小燕 左玉辉 蒋永生 王惠民 王心如 汪受传 尤启冬 马景仑 何莲珍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音乐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音乐学院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陆国栋 杨启帆 肖瑞峰 程福臻 沈明山 孙世刚 杜天真 赖大仁 高英茂 于良春 董树亭 王 玮 关绍康 樊明文 郭齐勇 李征航 陈孝平吴昌林 张献龙 周益春 柳礼泉 陈启元 罗学港 唐凯麟 黄天骥 丁彦青 孟勤国 何玉林 顾 宜 李甘地 王喜忠 易思蓉 黄廷祝 陈代文 庞皓 刘甫迎 项 昭 崔运武 朱有勇 桑达多吉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西藏大学 唐宗薰 何雅玲 王兆安 孙肖子 赵逵夫 旦 正 王玉炯 曹连莆 王雪琴 张生勇 洪延姬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青海民族学院 宁夏大学 石河子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第三届2007年 阎步克 张恭庆 陈 岳 龙翼飞 华成英 柳冠中 钱 易 陈后金 左铁镛 韩伯棠 杨 屹 郑光美 刘德海 佟家栋 郁道银 元英进 尹贻林 王建华 王爱玲 朝伦巴根 刘 军 刘永泽 李玉林 滕利荣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音乐学院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中北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张福贵 柳海民 张家骅 王焕定 王洪斌 陈思和 顾 牡 王如竹 季 浏 戴国强 沈坤荣 徐士进 戴先中 王 炜 杨孝平姚文兵 霍剑青 施蕴渝 朱士信 汪青松 张 馨 朱传喜 刘桂真 王育济 王 燕 牟志美 张子戌 马费成 赵 林 王建枝 刘 泉 胡亚敏 文卫平张亚林 李宇峙 白解红 王庭槐 骆世明 莫 雷 谭 兵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安庆师范学院 厦门大学 南昌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湘潭大学 中南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海南大学

黄格胜 侯一平张兴国 龚 晖 黄润秋 田平安 段昌群 宁平葛文杰 宋保维 傅丰林 邹志荣 杨晓阳 王乃昂 张建龙 边传周 谢 苏 成 虹 吴英绵 黄春波 邓国良 刘雨棣 季永青 关俊良 李学锋 吕景泉 赵明生 宋清龙 施 凯 李波勇 黄蔚雯 邱葭菲 胡颂恩 李双江 方永刚 李 军

广西艺术学院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云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美术学院 兰州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解放军艺术学院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空军工程大学

第四届2008年 温儒敏 邓小南 王稼军 陈信义 励杭泉 蔡美峰 王昆扬 毛振明 荣朝和 高晓虹 王 珊 焦永和 陈 洪 冯亚青 汪 波 肖红叶 杜彦良 吕 明 李志义 崔福德 周光辉 尹景学 李 冀 于修平魏 琴 蒋有录 张联盟 罗以澄 刘耀林 陈传尧 曹凑贵 黄立宏 赖明勇 官春云 石 鸥 蒋述卓 李 萍 詹希美 赵克森 詹怀宇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石家庄铁道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山东大学 济南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黄维义 何向东 孙才新 曹顺庆 陈武勇 殷孟波 冯晓云 周平房 喻 刘三阳 马建章 孙 毅 吴 坤 赵春晖 张锡勤 郑时龄 乔守怡 杨国荣 郁崇文 卢家楣 林志新 钟 秦 吴镇扬 武清玺 夏锦文 沈其荣 应义斌 吴 敏 王万良 杨善林 林亚南 黄志高 戚万学 李 华 耿国华 史仪凯 周又和 李承祖 王元元 应大君 广西大学 西南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云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大学 同济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

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王艳国 李 辉 王永安 王 彤 朱 珠 顾 京 眭碧霞 高建宁 金文兵 孙敬华 黄克安 曾照香 杨 文 郭桂义 朱光力 林若森 马乃祥 刘建超 杨金华 丑武江

天津职业大学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工商学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英才学院

国家教学名师 篇2

国家级教学名师(以下简称为“名师”)自2003年首次评选以来,已经评选了四届,共评选出400名教学名师。1由于名师在评选条件、评选程序和拟表彰人产生的办法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所以,评选出来的名师在教学和科研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都代表着我国本科教学质量的最高水平。研究和探讨名师成长过程中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名师的成功,对名师的成长、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政府和高校如何营造适合名师成长的氛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2对介绍和描述名师个人生活史的文献资料或传播内容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以特殊的视角来揭示影响教学名师成长过程的因素,总结和概括名师成长的规律,以期对教学名师的成长和培养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和成因的编码

本文借助CNKI数据库、报纸杂志(如江苏工人报、中国大学教学、北京教育等)、网络(如各研究型大学的教务处网站等)等搜集到43篇3介绍名师个人情况和成长经历的相关文献,在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按照本文研究的需要归纳出影响名师成长的因素。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关键事件三项指标,为了尽可能准确、真实地总结和概括影响名师成长的具体因素,又对各类指标进一步细化,具体如下:

第一,个人因素,分为责任心、教学反思和研究、人生态度、口才、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宽博的知识结构、学习经历等指标。

第二,环境因素,分为学校环境、领导支持、老教师引领和指导、同事或团队的帮助、教学互动、教改、课题研究等指标。

第三,关键事件,分为教学的挫折、自尊的伤害、特有的经历、第一次上课等指标。

需要说明的是,43篇文献中有一些不是名师本人所写,而是高校的宣传部门、教务部门、记者或者名师身边的人,出于宣传学校或名师的目的,经过采访名师本人写的关于名师教学成果、科研情况、教学经验和个人故事的介绍。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论文采取了两种措施:对于名师本人写的文章,在“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项指标中依据文章的内容来判定,如“到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进修的经历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我在上清华的时候,有一位数学系的老教授,给了我深刻的影响,直到现在还影响着我。他讲课讲得非常好,他教学的神态、教学的效果包括当时教学的形象,到现在我都记得很清楚。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我觉得我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对自己学科的热爱、对自己学科的研究有所深入、对学生有亲近和负责的态度、有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四点缺一不可”;对于他人写的文章,前两项指标的判定,则主要依据文中名师所谈到的对自己教师专业成功有影响的人和事,如“某老师坦言,学校的良好的学术氛围和领导的热情关怀对他的成功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某老师认为,促使他走向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不断对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事件,是以书面形式或口头讲述的记忆鲜明的事件的描述,4“关键事件能刺激教师新的行为与新认知的形成,对教师的自我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塑造作用”,5因此本文把关键事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分析。对关键事件这一指标的判定,主要根据文中名师记载和陈述的印象特别深刻,对其成长和成功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甚至直接促使其成功的重大事件。

用SPSSforWindows13.0对上述三项指标的18个变量进行了频次统计和交互分类统计分析。

三、影响教学名师成长的因素

(一)影响教学名师职业成功的个人因素

名师的成功也依赖于自身的努力。那么,名师们是怎样通过个人的努力走向成功的?或者说名师们是如何看待他们成功的影响因素的呢?论文对影响教学名师成功的个人因素做了分析,见表3-1。

从表3-1可知,责任心、教学的反思和研究、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宽博的知识结构是影响名师职业成功的四个主要因素。

名师的责任心包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所从事学科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等方面,43位名师都把责任心看作是影响自身成功的因素。这说明责任心是名师职业成功的前提条件,也是名师成长中的首要影响因素。

教学的反思和研究包括认真备课、旁听观摩、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许多名师都认为“边研究、边教学、不断反思”是走向成功的制胜法宝,这与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强调的教师的行动反思有助于教师的发展的结论是一致的。6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究竟其相关度有多大是一个被长期争论的话题。7由表3-1中可知,81.4%的名师认为,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可以融合的,他们把教学和科研的融合看作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这一结论和有关研究结论8一致,说明了在我国一流大学中,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是呈正相关的。宽博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名师对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包括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涉猎,这种“文史哲不分家、数理化相通”的知识结构,也是名师职业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人生态度、学习经历和口才在一定程度上对名师的职业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严谨的治学、淡泊明志、积极乐观等人生态度,去海外进修、留学、做访问学者和跨专业进行学习、研究的学习经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

(二)影响教学名师职业成功的环境因素

教师的成长动因源于内还是源于外,这个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难以达成共识。从表3-2可以看出,所有的名师都把个人的成功归之于自身的努力,这说明,后天的个人努力是影响教师成功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

虽然内因是名师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是正如表3-2所示,参与课题研究、导师的引领和帮助、教学互动、参与教改、学校环境、同事或团队的帮助和领导的支持等外因对名师的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绝大多数外因不是名师成长的主要因素;但是有一点不同,课题研究作为外因,却对名师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一流大学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功能更加突出,尤其是科研功能,因此,才有课题研究对教学名师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结论。

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参与课题研究,不仅可以使得名师站在学科的前沿,及时把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提升其科研能力,夯实其专业基础;而且,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名师们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其知名度,这也构成了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导师引领和帮助对名师的教育信念、教学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名师的这些导师又都是学科的大师,因此“名师出高徒”效应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学互动的影响表现在教学相长,特别是名师在和学生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灵感和碰撞出的科研火花。

参与教改表现出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新教材的编写,这是名师成长的又一趋动力。

学校环境对名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良好的校风、学风,较高的学生素质和相关的优惠政策。

同事或团队的帮助对名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相互的照顾、经验的借鉴和学习、彼此的鼓励等方面。

另外,领导在创造机会、制定政策和精神鼓励等方面的支持对名师的成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关键事件对教学名师成长的影响

“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过去的经历和经验的影响,但是,并不是过去所有的经历或经验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只有一些重要的事件或称‘关键事件’才会对教师专业发展起重要影响,促使教师对个人的教育信念、行为进行反思、重组和改变”。9 23位教学名师提到了他们人生经历中的关键事件对自身的影响。

从表3-3可以看出,名师们提到最多的关键事件,即自己刻骨铭心的经历,只有13次,仅占30.3%;其他关键事件,诸如,第一次上课、教学挫折、自尊受伤害的次数则更少。这些数字似乎说明,关键事件在名师成长过程中并不占有太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对关键事件提到的总次数、关键事件的作用和关键事件的本质进行分析思考后,就会重新认识关键事件对名师成长的影响作用。

在记录43位教学名师的相关文献中,共有23位教学名师详细地、深有感触地讲述了对自己的成功产生巨大影响的关键事件,这一数字占总数的53.5%,超过了半数。可以说,关键事件已经在内心深处震撼了名师,如果没有这些关键事件的发生,也许就不会有名师今天的成功,因此关键事件对名师坚定理想、找回希望、弥补不足等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不论是刻骨铭心的经历、第一次上课,还是教学挫折、自尊的伤害等关键事件,都发生在名师从事教学生涯的初期。

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许多教师在从事教学生涯的初期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要经过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而能否帮助他们顺利地解决这些挫折和困难,会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是否能有所成就。这一结论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结论相一致,即“相比较其他生涯阶段而言,初任教师面临的挑战更为艰难,获得的挫折感也更多。尤为重要的是,此阶段(特别是最初三年)的教学经验,会深刻地影响其后的专业发展品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去留”。10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第一,在影响名师成长的诸多因素中,自身的后天努力是名师成长、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从事课题研究会给名师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其他外因对名师成长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恩师引领和帮助、教学互动、参与教改、学校的环境、同事或团队的帮助、领导的支持;在诸多内因中,责任心、教学的反思和研究、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宽博的知识结构是影响名师职业成功的四个主要因素,人生态度、学习经历和良好的口才,对名师的成长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第二,刻骨铭心的经历、第一次上课、教学的挫折和自尊的伤害等关键事件,对名师的成长,虽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却是极为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启示

名师成因条件的研究结论表明,影响教学名师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师自身的努力,所以任何一个教师,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注重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努力学习学科知识、端正人生态度、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都有可能成长为名师。

研究结论还表明,除教师自身努力外,课题的研究、导师的引领和帮助等外因以及关键事件等诸多因素,对名师的成长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名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它也是学校环境和教育制度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所以国家和高校在名师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在出国进修、课题研究等方面重点关注和照顾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并在制度和政策上予以保证。学校层面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基金,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去进修学习,以开拓他们的国际视野;国家层面应该在课题的立项、申报、审核、评价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青年教师,从而使他们在科研中成长。

第二,对新进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时,要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爱,着重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心。

第三,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和教师助教制度的实施,实现“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在教学团队里,青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和准备后,可以考虑让他们通过先教一节课,再教一章课,然后再教一门课这种“滚动教学”的形式,实现科研向教学的转变;对于具有博士学位的新进教师,可以给其讲师职称,但是应当让他们跟着老教师从事两到三年的助教工作,从而使他们在学习和模仿中成长。

第四,国家和学校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关研究结论表明,“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教师的发展并非总是一种正向的成长过程,而是有停滞、有低潮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如何依据教师发展阶段的特点,给予教师适当、适时的协助和教育,使教师自身蕴含的潜能不断发掘出来,继续发展成长,这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11因此,国家和学校要为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那些需要长时间研究才可能出科研成果的教师和那些长期坚持为本科生讲课、不断探索教学模式的教师,各大学在对他们进行考核时,要敢于打破一年一考核的惯例,充分信任他们,允许他们以研究进展报告和探索进展报告的形式作为考核的科研成果。

第五,对教师职业初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教师的成长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职业初期,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学校和学校领导要通过和新教师谈心、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并解决新教师工作中的困难;对于新教师在工作中犯的错误要多鼓励、少责备。

第六,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对名师的成长具有较大的影响,而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科研基础是实现两者融合的重要基础,因此,研究型大学应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机制,在政策导向上引导青年教师在积累一定的科研基础后再从事相关教学。教师在进行一定时期的教学和科研后,高校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对于那些教学能力较强且热爱教学工作的教师,可让其专门从事人才培养工作;而对于那些科研能力强的人,可让其专门从事科研工作,成为高校内的专职科研人员。

摘要:在对介绍和描述名师个人生活史的文献资料或传播内容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后天的个人努力是名师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但参与课题研究、导师的引领和帮助、教学互动、参与教改等外因对名师的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名师们认为责任心、教学的反思和研究、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宽博的知识结构是影响他们职业成功的四个主要因素;关键事件对名师坚定理想、找回希望、弥补不足等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名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同时也是学校环境和教育制度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关键词:教学名师,影响因素,内容分析法,关键事件

注释

11.教学名师自2006年起由三年评选100名改为每年评选100名,且兼顾高职院校,鉴于本文对普通高校的研究需要,本文只从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名师称号的200位名师中选取43位名师作为研究对象。

22.内容分析法作为一种对具有明显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它建立在对现有的文献资料或传播内容的定量分析基础上,旨在揭示传播内容背后隐藏的不为人知的人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有助于把定性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33.43位名师涉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20余所一流大学。

44.(美)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大学教师的技巧--论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信任和回应[M].周心红,洪宁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55.

55.姜勇.个人生活史与教师发展初探--一种解读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3):5.

65.姜勇.个人生活史与教师发展初探--一种解读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3):5.

76.胡定荣.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对特级教师人生经历的样本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6,(4):65.

87.代蕊华.高校的教学、科研及其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0,(1):94.

98.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三类教师都认为教学与科研主要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见顾丽娜,陆根书,施伯琰.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实证分析[J].教学研究,2005,(4):2.

109.姜勇.个人生活史与教师发展初探--一种解读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3):5.

1110.操太圣,卢乃桂.高校初任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3):52.

国家教堂名师风采 篇3

2000年以来,冯晓云教授主持主研了“切实提高电气工程类学生_T程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等7项国家级教改项目,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均为排名第一;主持的“电力牵引控制系统”课程获同家级精品课程称号;主持的“电气T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主持的“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主持的“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编的《交流传动及其控制系统》教材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冯晓云教授作为我国轨道交通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领域的著名专家,主持完成铁道部重点项目3项,主持主研完成国际中标项目等产学研项目10余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科技支撑谢幕项目2项,在研项目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2005、2008年分别获得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二等奖各1项。

在国家级教学名师冯晓云教授的带领下,电气工程学院一大批热爱本科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以提高电气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逐渐形成了以“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为特色的教学团队。

团队成员长期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996。2000年,改革的重点是注重基础、拓宽々业口径,按电气大类培养人才。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了改革试点班,并出台了全新的大类人才培养方案。

2001~2005年,以提高电气工程类学生的T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上述教学改革成果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自2006以来,团队成员以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为指引,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践与创新,主持主研国家级教改项目4项、四川省教改项目5项,面向国家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电气T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指引下,创新性地构筑并实施了“一个方案,两条主线,三个支撑,一个机制”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克服了西部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等困难,建成了国家级电气工程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国家T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了“高电压技术”、

“电力牵引控制系统”等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出版了《电力牵引供变电技术》等7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关键技术丛书》等5部国家重点图书,主持了18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国家教学名师 篇4

[ 作者:王凌云来源:华图面试教研室更新时间:2007-12-29 ]

【调整字体:】

1.关于博物馆,有人认为它是非营利性的组织,应该由政府来拨款维护,而有人则不这么认为,谈谈你的看法。

答:博物馆是陈放历史资料和文物的地方,能够给大众提供一个学习历史的较为直观的场所,并且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这些公共场所。政府作为人民的政府,拨款维护博物馆这些公共场所,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忠诚于历史;而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应该认识到自己对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延伸来说,现在的迎奥、创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都是在不断的提高全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在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中构建和谐统一,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应该担负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责任,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为自己、为社会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2.现在许多大城市房价偏高,使很多老百姓买房变得困难,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房地产热?

答:目前,许多城市的房价已经超过了工薪阶层的购买能力,往往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起一平米的房子,而在房价逐月甚至逐日升高的情况下,很多人又不得不将自己多年的积蓄用于买房,并且在银行巨额贷款的压力下,成为房奴。

目前房地产热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国家的土地面积有限,人口众多,人口平均住房面积较为紧缺;其次,一些房地产商囤积居奇,恶意的哄抬房价;建造豪华住宅或利用其他服务,增加房价;第三,政府部门对房地产用地实行拍卖,在一定何程度上也提升了了房价;第四,由于房价的逐日升高,买房人买房成挤堆现象。

同时,我们也能看出政府和国家的领导人,正在努力的改变现在房地产热的情况,例如:严格要求房地产商建造的中小型住房占总面积的90%,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投入力度,包括温总理去新加坡考察组屋的经验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秩序规范,每一个人都会住有其所。

3.举例谈谈,你在生活中如何增进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的感情?你这些经验和技巧对以后的工作有什么帮助?

答:我认为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关系到一个人是否成功,是否能够很好的提升自己的素养。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喜欢和人交往,和同宿舍的在一起,可以增进感情,并且在离家的日子里,相互关爱,宿舍是自己一个在学校的“大家”,帮忙提水、打饭,谁生病了相互照顾,节日一起出去HAPPY等;和老师、同学在一起,谦虚、热情是很重要的,谦

虚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不断的完善自己,向老师经常谈心、请教问题,可以逐渐的领悟成熟,热情的参加很多活动,不仅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还能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等等。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和工作能力,积极的向前辈和同事学习,热情的参加集体活动,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的情况下,积极的承担其余的工作,我相信如果我有幸成为一名公务员,一定会构建一个和谐而积极向上的处室环境。

4.如果你的一个跟你很要好的同事,在工作中出现了重大失误,而这件事情只有你和他知道,你如何处理?

答:工作中出现了重大失误,对于单位肯定有很大的损害。首先,我认为一定要积极的采取相应的补救办法,将失误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小;其次,在工作中应该保证原则性,不会因为这位同事和我很要好,我就包癖他,这样只会让结果变得更糟;第三,事后,要和这位同事进行沟通,因为和我要好的同事,一定也是位通情达理、认真工作的人,相信他会理解我的做法;第四,与同事一道总结这次失误的教训,认真的进行反思,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类似的事情。

5.村里有两家因为宅基地问题发生械斗事件,你是村支书,如何处理?

答:这是一起紧急事件,我一定要保持冷静才能处理好。首先,我会通知当地的公安部门协助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其次,与两家积极的进行沟通,若情绪较为激动可由双方各选一名代表,了解具体的情况、问题的根源和主要矛盾,以便妥善的解决;第三,要在坚持原则性和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处理此次事件;最后,要找寻问题的根源,可能是政策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还是因为自己平时的工作存在某些漏洞,认真的进行反思,避免以后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6.谈谈自己的对所报职位的优势和不足。

答:我所报考的职位是办公室科员,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枢纽部门,关系到整个单位的协调运转,对于年轻人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场所,不仅可以熟悉整个单位的工作,还能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繁杂的工作中,辨别轻重缓急的能力等,所以我致力于报考办公室科员这一职位。

在我大学学习期间,积极参加了学生会的新闻部和宣传部,除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以外,更大程度上加强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因为是针对全院的新闻,一定要了解同学关注的热点,所以要经常和同学进行沟通,慢慢的不仅认识了很多朋友,更重要对是学会了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06年参加工作以来,有幸一直在行政部门聘用,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已经能熟悉

各种公文的写作和流程,也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同时,也更加鉴坚定了自己报考这一职位的决心。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比如我的性子比较急,计划性不是很强等,我想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争取做一名让组织放心、领导信任、群众满意的公务员。

7.压力题,你是一个自信的人吗?刚才你表现得很不自信。

答:自信源于客观的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所处环境的辩证统一所得出的结论,太高估自己那是自负,太看低自己,那是自卑。从小到大,只要是自己认准的目标,首先这些目标不仅包括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还有自己对能力的评估,一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完善的计划,尽心尽力的努力等等,当然,最后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态,能够坦然的面对结果。今天可能是因为我对于这一职位的热爱,表现的过于激动,没有得到各位考官的认可,但是就像刚才说的那样,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不会因为今天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失败而垂头丧气。对于自己的结果一定会认真总结经验,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帮助。

8.你为什么要报考公务员,你认为自己的性格符合公务员吗?

答:公务员这一职业一直是我的理想,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真正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在实现自己的价值的同时,更大的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我的性格中继承了父母坚韧、单纯的一面,从小在他们的熏陶中,始终保持一颗淡定从容的心,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积极向上;与朋友宽容相处,学习别人身上的长处,完善自身;在工作中,我的领导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处室稳重,认真负责,我们在他的批评和指导下,不仅努力的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还养成了平时抓紧学习的好习惯。如果我有型幸成为一名公务员,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自己踏实肯干的优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使自己的价值在组织、领导和群众的认可中得以体现。

9.你的朋友和亲人对你的评价,你认为客观吗?

答:他们对我的评价是否客观,我认为这和我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以及选择朋友的标准有很大的关系。我的性格中继承了父母坚韧、单纯的一面,从小在他们的熏陶中,始终保持一颗淡定从容的心,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积极向上;对于朋友,我喜欢待人谦和,有原则性的朋友,他们并不会天天和我在一起,总是在我沾沾自喜的时候,冷静客观的给我分析,在我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安慰我,给我信心和勇气,敢于指出我的错误,虽然在当面很难看,但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朋友。所以,他们对我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一个热情、坚定、稳重,但有时候又有些毛躁的乐观女孩!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有着他们的相伴,我的路会越走越稳,越走越明亮。

本文转自[华图教育] 转载请注明

太阳名师教学实录 篇5

第一课时

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师:敢积极发言吗?

生:敢。

师:我现在要提课堂上的第一个问题。不管问题有多难,不管你会不会答,你都敢尝试一下的,请举手。(学生陆陆续续举手)举得不痛快。放下手。后面犹犹豫豫的同学见到前面的同学举手了,他不举有点不好意思,才把手举起来,所以举手的动作有点犹豫。现在你们想好,敢尝试就把手举起来(学生马上举手)哎,我还没让举手呢,不敢尝试你就老老实实地不举,好不好?

生:好。

师:谁敢尝试我的第一个问题?(众学生马上举手)你来告诉大家我们今天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今天我们讲的是第十课,课题是《太阳》。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我看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是吧?

生:对。

师:你们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想读咱们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了,想不想读了?

生:想。

师:想读,就听我提要求——“各自放开声音读一次”。谁听出来了,我这句话有几个要求?我要求你用“先总后分”的办法来回答我的问题。

生:这个问题一共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各自”,第二个是“放开声音”,第三个是“读一次”。

师:内容没错误,但是不能说“这个问题一共有三个问题”。应该是“这个问题一共有三个要求”。谁能再说一次?

生:老师一共提出了三个问题……

师:(打断)提出了三个要求。

生:第一个要求是……(学生思考,教师对他耳语)第一个要求是是放开声音。(众笑)各自……放开声音……

师:(打断)第一个,各自。

生:第一个是“各自”,第二个是“放开声音”,第三个是“读一次”。

师:大家听懂没有?

生:听懂了。

师:好啦,听懂了就按要求做吧。(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师:读完了?

生:读完了。

师: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谁想站起来读?(学生陆续举手)好了,停止举手。刚才举手的同学还举起手来,没有举的不能举了。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机会是你自己争取到的。你举手不果断,机会就让给别人了。在课堂上你想说话,就得快点举手。犹犹豫豫就没有机会锻炼了,听清没有?举手不果断就没有发言权了。

生:听清了。

师:现在举手的同学站起来。没有举手的不许站,你没有权利。好,站起来的同学读第一段,读完了就坐下。第二段谁想读就赶快站起来,站起来就读,包括现在站着的同学。自己争取机会。现在开始。

(站着的学生一齐朗读,读完后教师马上说:“坐下,读第二段的赶快站起来,接着读。”全体学生站起来,一起读完第二段)

师:好,都坐下,不要再站了。为什么不站了呢?大家都起来读过了,就不这样读了。我现在想给一些同学特殊照顾:谁觉得自己平常朗读基础比较差?举手。有没有差的?有,我就给你一次机会。(无人举手)这样吧,特别

再想练一练的举手。好,举手的站起来,一起读第三段,开始。(学生读完第三段)

师:咱们作一个人哪,不管你是现在学习还是将来去工作,都要有自信心。什么叫自信心呢?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经过努力把工作做好。有这份自信,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现在我问:谁敢举手表示一下,我是全班读课文最好的?好,你第一个举手,请你读第四段。(学生读文)

师:读得确实不错。你先别坐下,他现在站在奥运会第一名的领奖台上,谁要比他读得好,你就站在台上,他坐下。谁能把他读坐下?(学生争着举手)

师:好,你来读下一段。(学生站起来读第五段)

师:(问读四、五段的两个学生)你们俩个谁觉得自己应该坐下来,就自己坐。(众笑)两个都不坐?那我可不客气了,(指刚才读第五段的学生)你该坐下来。哎,你先别坐,你得坐得明白是吧,第一,读错了一个字;第二翻页的时候不痛快,读到快该翻页了,就该事先准备好。等读到那一句时,马上把页翻过来接着读,中间就不至于中断。你没有提前做好翻页的准备,所以你读到这句的时候中断了。接受不接受这个意见?(生:接受)好,你先坐下。(指站着的学生,问大家)谁能把他再读坐下?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好,你来。我有一个条件,你要读不坐下他,罚款。罚款十元。(众笑)行不行?行?那你带钱没有?(众笑)没有?没带钱你为什么说行?(众大笑)那你先读,下课再说,你一定要把他读坐下。(学生开始读第六段)

师:非常遗憾,语速太快,缺乏节奏。那罚款怎么办?这次给你免了,因为你勇气可嘉,行吗?坐下,找一个女同学把他读倒。(女生开始读第七段)

师:把句子中的“它”字读得再低一点,再重读。(女生重读)

师:这回该谁坐下?(学生指男生)

师:都认为他?好啦,你这一届的朗读冠军当完了,你该坐下了。(学生争着举手要读第八段)

师:咱们大家读最后一段,把她读坐下好不好?

生:好。

师:拿出精神来,开始。(学生一齐朗读最后一段)

师:(问女生)这回你坐不坐?该坐下了,大家把你读坐下了,但是你也跟着一起读了,所以把你读坐下的其中也有你自己。是吧?战胜别人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最困难的。你今天尝试了,非常好。刚才你们读到课文最后的“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开头的“一句话”三个字,在这儿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生:这一句话概括了……

师:(打断)我说的是“一句话”三个字,在句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就是说没有太阳,就没有这个世界了。

师:没说清楚。

生:这三个字起一个总结作用。

师:对不对呀?

生:对。

师:能够在句子中起到总结作用的,除去“一句话”这三个字,还有什么词?

生:还有“可以这样说”。

师:“可以这样说”,可以可以。

生:还有“总之”。

师:“总之”,变成四个字是什么?

生:“总而言之”。

师:还有什么?

生:“说来说去”。

生:“总的来说”。

师:“总的来说”,还有吗?咱们试一试吧,我说这个带有总结性的词,你们读下面的句子好吗?

生:好。

师:先按书上的。“一句话”,读。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总之——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总而言之——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不管怎么说——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总的来说——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再听,综上所述——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还有一个词,也是带有总结的意思,你们注意啊,你说什么?

生:这个词是“反正”。

师:对了,注意:“反正——”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刚才这些词是不是都是起总结作用?

生:是。

师:对了,所以你们想,咱们汉语是非常丰富多采的,一个意思能用不同的好多词来表达。还想不想读课文?

生:想。

师:这回大家默读。拿出一支笔来,做两个工作: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认真思考,哪讲了什么事,你明白了,就把它划下来;哪里有疑问,就画个问号,懂了没有?

生:懂了。

师:读了这么多次课文烦不烦?

生:不烦。

师:对了,你要想学会阅读,就得读,没有别的办法。一边读,一边认真思考,这是唯一的办法。(学生默读,勾画)这么多的同学都划完了,咱们试一试,你先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师:这是从那个传说里读懂了,是吧?

生:是。

师:你说这传说的事是真的假的?

生:假的。

师:哎!这就奇怪了,这篇文章是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的东西可不能来半点虚假。可是为什么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先讲一个假的故事?

生:因为……

师:没考虑好。

生:因为他是一个传说。

师:为什么要先写传说呢?有什么内容就直接写什么多痛快!

生:因为他先写传说,把太阳引出来,然后再介绍科学知识。

生:我觉得应该是先吊吊读者的胃口。

师:吊一吊读者的胃口?有意思。一开始你们读这个传说,觉得挺有意思是吧?有意思就愿意往下读,这叫“引人……”

生:“入胜”。

师:(问刚才回答的同学)你读的课外书多不多?

生:您说的是读什么课外书呢?

师:各种课外书,博览群书。(生无语)谁读得多?(学生争着举手,指一个学生)你说你读得多,我考考你,敢答应吗?还是那样,考住了罚款!(众笑)

生:以后再给您?(众大笑)

师:以后再给我,行。第一个问题,天上十个太阳,射下九个去,射太阳的这个人是谁?(对大家)别人不许说啊!

生:后羿。

师:后羿的太太叫什么?

生:嫦娥。(在别人的提示下)

师:那他妻子呢?

生:嫦娥。

师:他夫人呢?

生:嫦娥。

师:怎么都是她呀?

生:太太、妻子和夫人都是一个意思。

师:对。那我问你,后来嫦娥去哪儿了?

生:月亮。

师:去月亮了,她在月亮上住的那个别墅叫什么名字?

生:广寒宫。

师:哎呀,真的考不住你啦,那就别罚款了!你看,多读书就是懂得多。好了,谁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太阳非常大。

师:非常大,有多大?

生:有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比得上一个太阳那么大。

师:对,有一百三十万个地球那么大,对。这是你的收获,把它写到黑板上去。谁还读懂了?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非常热。

师:嗯,非常热,有多热?

生:有一段课文说太阳表面的温度是六千多度。

师:好,把这些写到黑板上去,谁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太阳离我们虽然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我们才能生产我们的用品。假如没有太阳,那一切都不能生长了,我们再不会有一个人活着。

师:你把你这一段话概括成四个字。

生:没有太阳就……

师:(打断)四个字,太阳和我们的……

生: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师:四个字。

生:非常密切。

师:什么非常密切?

生:关系密切。

师:对,写到黑板上去。谁还读懂了?

生:我读懂了,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

师:因为它有杀菌的能力,所以它还有什么作用?

生:还有……预防,治疗疾病的能力。

师:预防、治疗,两样。你能用两个字把这两样都说出来吗?

生:治病。

师:治病?没有把预防说进去。从“预防”、“治疗”这两个词中各提出一个字就行。

生:预治。

师:哪能“预治”呀,“预防”提出一个什么字?

生:“预”字。

师:提“防”字。治疗呢,提出什么字?(学生有说“治”有说“疗”)应该提出治疗的“治”。“防治疾病”是吧?我再问你,你知道太阳为什么能杀菌吗?

生:因为太阳的光线非常热,所以它能杀菌。

师:不对。

生:因为太阳光放射紫外线。

师:对了,太阳光有七色光谱。知道哪七色吗?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在红的外面有红外线,紫的外面呢?

生:紫外线。

师:紫外线就能杀菌,不但能杀菌还能杀人。(众笑)你们不信吧?

生:信。

师:现在南极上空已经形成一个臭氧空洞,大量的紫外线由于没有臭氧层的阻隔,直接照射到地球上,对人的伤害是很大的。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澳大利亚,已经警告最南端的一些城市的人们,从上午十点钟到下午两点钟,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好不要外出,防止太阳紫外线的强烈照射。你的妈妈、你的姐姐涂防晒霜,也是为了预防紫外线的伤害。紫外线能够杀菌,但是人类破坏了臭氧层,紫外线对人类也就有害了。(指一个学生)你去写“杀菌”、“防治疾病”。谁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中心温度大概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多倍。

师:写到黑板上去。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

师:到黑板上写上这点。

生:我还知道煤炭和太阳有很大的关系。

师:怎么回事?

生:因为没有太阳,植物就没法生长,没有植物就没有煤炭。

师:怎么没有植物就没有煤炭?

生:因为课文上写……

师:用你自己的话说,别用课本上的,把课文内容变成你自己的知识。

生:就是植物……

师:远古的森林怎么样?

生:远古的森林非常茂盛。

师:怎么样了?

生:埋在地下,过了很长时间就变成煤炭。

师:对了,随着地壳的变动,比如地震啊、泥石流啊、滑坡啊,把森林埋在地底下了,下面可是高热、高压,长年累月它就变成什么了?

生:煤炭。

师:好,坐下,还有没有?

生:我还知道了,没有太阳,我们人类就没法生存。

师:不但人类不能生存,上面还说什么不能生存?

生:动物、植物都不能生存。

师:动物和植物加一块叫什么?

生:动植物。

师:动植物,有一个简单的提法:生物。生物的生存状态叫什么?有一个新词。生存状态叫什么?

生:生态。

师:对,叫生态。它们的生活环境叫生态环境。地球上这么好的生态环境是谁帮助形成的?

生:太阳。

师:(对刚才回答的学生)那么,你到黑板上写“形成生态环境”。(对刚才说煤炭的学生)刚才你说煤炭的形成,这个煤炭也包括在太阳形成的生态环境这里面了,是不是?

生:是。

师:好啦,还有没有?

生:我还知道了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师:说得对。

生:我还知道,雨水、雪跟太阳也有一定的关系。

师:对了,书上说,地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变成了云,云后来变成了什么?

生:云后来受冷以后,就变成小水滴。

师:变成雨了,那么遇冷就变成什么?

生:雪。

师:这是云、雨、雪,看看下一段还能形成什么?

生:还能形成风。

师:对,云、雨、雪、风都是地球上的什么类型的变化?——这些变化归哪个局管?

生:气象局。

师:是气象变化。没有太阳形不成气象变化对不对?去写上“气象变化”。

生:还有,人步行日夜不停地走要走三千五百年。

师:把这句话非常非常简单地说出来,步行,多少年?

生:步行三千五百年。

师:对,把这句话写到黑板上去。

生:我还知道坐飞机去至少需要二十年。

师:对,也写上去。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是个大火球,会发光会发热。

师: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写到上面去。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的中心温度比表面强。

师:是表面温度的……

生: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师:你看看黑板上,如果还没有,你就上去写,如果有了你就坐下。(学生坐下)

生:我还读懂了,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如果没有太阳,烧暖炉也不能,因为没有太阳就没有煤。

师:对呀,你也不可能去烧炉子是吧?谁还有?还有最重要的一句话谁说?

生:太阳还可以控制我们哪个地区冷,哪个地区热,就是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这个地区就非常热,哪个地区吸收的热量少,这个地区的天气就非常冷。

师:你刚才头一句说太阳能控制冷和热,太阳怎么控制?

生:太阳晒到地面,有些地区……

师:要晒都晒了,怎么就有地方冷,有地方热了?你不是说控制?怎么控制?说不明白了是吧,你们将来学地理的时候,就会学到这个。太阳晒到地球上,因为地球是圆的,有的地方太阳光是直射,有的地方是斜射,斜射的地方就冷,直射的地方就热。比如赤道部分太阳直射,它就热,两极的地方是斜射,所以它就冷,明白了吧?还有吗?

生:我通过读课文还知道了世界上的万物都需要太阳。

师:哪些是万物,你举个例子。

生:比如各种植物,还有鸟、虫、兽类。

师:黑板上有没有?有,你就坐下,没有,你就上去写。(学生看后坐下)

生:我还知道,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师:是啊!刚才咱们念“一句话”、“总之”、“总而言之”不就说的是这句吗?“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去,写到黑板上。

(到此,学生的第一次板书已经完成,下面是板书的照片模拟图)

(此处略)

师:同学们,课本上告诉我们的科学知识,大家都自己读懂了,而且写在了黑板上,那咱们这课书已经学完了。

生:还没有。

师:还有什么没学?是不是还有疑问?

生: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还没有做。

师:你看看“思考练习”里哪个题还不会?

生:还没有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当下咱们先不背,下课再背,这个留作课后作业。

生:我们还没有说查到的资料。

师:还没说查到的资料,这个先不说,刚才你们读书的时候我看到了,每个同学都有资料,查了好多资料,这样那样的,非常好,咱们课堂上先不说。

生:还有课后的第一个问题还没有……

师: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你读出来。

生:第一个问题是“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

师:那你到黑板上去找一找,肯定有。(众笑)

生:我不知道为什么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如果钢铁碰到了大火球,为什么会变成汽呢?

师:为什么钢铁到了太阳表面就会变成汽,你们

知道吗?

生:知道。

师:你来说,说错了还要罚款。

生:因为普通的火球没有太阳的温度高。

师:我问的是为什么太阳的温度那么高?

生:因为太阳……

师:答不出来了,准备钱吧。(众笑)你们听说过原子弹吗?

生:听说过。

师:原子弹爆炸时非常厉害吧,周围几十公里都寸草不生。太阳内部就像原子弹一样,长年累月,不断地进行热核反应——这位同学要急着说什么?

生:太阳会发光会发热,因为它里面含有氢原子,然后它们互相作用,形成了钛原子,就能同时发出光和热,太阳就是用原子来作……作燃料的大火炉。

师:他把热核爆炸又解释了一下。至于究竟是什么原子,又变成了什么原子,你再好好查查资料。总之就是原子的裂变反应,关于这个,咱们说不明白,以后再学好吗?

生:好。

师:将来你们当了物理学家,我老了,躺在病床上,你们去看我的时候,先放下给我买的礼物,像苹果什么的,再给我讲这个故事好吗?(众笑)

生:好。(大笑)

师:还有没有绝对新鲜的?再找一个同学。(学生争着举手要发言)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了太阳,所有的庄稼、树木才会发芽、开花、结果?

师:这个问题新鲜。

生:没有太阳,为什么就不能开花结果了呢?

师:植物、草、庄稼是什么颜色的?

生:绿色。

师:对,就是因为它是绿色的,绿色的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阳光,然后经过它身体内部的一些变化,制造它所需要的营养。(学生插话“产生叶绿素”)不是产生了叶绿素。它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所以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大车间。我们到森林里去散步,觉得空气清爽,因为那里的氧气比较多。但要注意,在夜晚没有太阳的时候,植物就会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你们回家告诉父母,睡觉的房间里不要养花。到了晚上,它会跟你争夺氧气。明白没有?好了,不说了。所有课文上的内容,大家基本上都了解了,把课文上讲的都写在黑板上了,那么咱们不用讲了,下课吧。

生:不行。

师:你们自己学了那么多的资料,课文也都明白了。你们还想学什么?

生:我想学分段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生:我想请老师把这个课文再讲得更细些。

生:我还想把我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师:那你说说什么问题?

生:就是小水滴为什么能在空中飘浮呢?

师:你想象的“小水滴”不是形成云时的小水滴,形成云的小水滴其实是雾状的,你看过雾没有?

生:看见过。

师:大雾起来了,到处是灰朦朦的。那是什么东西?都是非常非常微小的小水滴。能不能飘浮啊?

生:可是它是液体呀!

师:是啊,因为它是雾状的。你去过有瀑布的地方吗?

生:没有。

师:你学过《瀑布》这篇课文吗?

生:学过。

师:瀑布落在地上,溅起了无数细微的水花,作者说它像什么?“如烟、如尘、如雾”。那个小水滴细到什么程度?细到如烟如尘还如雾。烟和尘能不能飘浮? 生:能。

师:如雾,雾能不能飘浮?

生:能。

师:就是这个道理,你再好好想一想。我想问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我要大家把手里的课本都交回来,然后我再给你们发一张纸,上面印着什么呢?(指黑板上的所有板书)就是把黑板上现在所有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印下来。我说:“同学们读吧,这就是《太阳》!”你们读得懂读不懂?

生:读不懂。

师:为什么读不懂?这不是你们把课文上的内容写在黑板上的吗?你们反而读不懂了?

生:因为这样太乱了。

师:太乱了,缺少什么呢?

生:顺序。

师:对啦,没有顺序,东一句、西一句。那么咱们给它理理顺序好吗?

生:好。

师:我们就按照课文的写法,第一条应该是什么?谁看出来了?

生:第一条应该是“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

师:对。(在板书中该条旁边标出①)这是第一,谁看出第二个,就跑上来标序号,不用举手了。下面都是这样,一直标完。

(此后,学生争先恐后自动跑上来标序号)标出的结果是:

⑴太阳离地球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⑵步行去太阳要三千五百年

⑶坐飞机要二十几年

⑷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⑸太阳是个大火球

⑹太阳表面温度有六千度

⑺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⑻关系密切

⑼形成生态环境

⑽产生气象变化

⑾杀菌防治疾病

⑿没有太阳就没有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下面,我再给你们发一张纸,就按照你们标出来的顺序,⑴⑵⑶……挨着印下来发给你们。我说“读吧!”这次能读懂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还不能读懂?

生:它没有互相连接的词语。

师:没有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吧?大家注意,咱们举个例子。第⑴,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板书“(1)一亿五千万公里远”)第⑵,步行要三千五百年。(板书(2)“步行三千五百年”)第⑶,坐飞机要二十几年。(板书(3)“飞行二十几年”)大家细心看,这三条实际上都说了一个什么情况?一个字。

生:远。

师:(指板书)这是什么关系?前面一个,后面三个。

生:是不是……总、分关系。(较犹豫)

师:对,是总分关系。咱们今天先不说它总分关系。打个比方:这⑴、⑵、⑶三条好像是三个少先队员,这个“远”在前面领着它们,它是什么?

生:老师。

师:不是,不是,是小队长。一个小队长领着三个少先队员。注意了,(指黑板)你们写的这一片里面还有好几个小队长。有的就在黑板上面,有的在黑板后面藏着,你们能找到吗?第一个小队长叫“远”。还有哪些小队长?

生:还有“大”。

生:还有“热”。

生:还有关系。

师:关系怎么样?

生:密切。

师:对了,关系密切。四个小队长都找到了。你们把“远、大、热”还有“关系密切”都放在一起,让它们比一比,是不是一边高?

生:不是。

师:谁高些?

生:“关系密切”。

师:对,“关系密切”高一点。“远、大、热”都说的是太阳本身,而它(指“关系密切”)它不但说了太阳,还连上谁了?

生:地球。

师:对,连上了地球。关系是指谁和谁的关系呢?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所以它显然要比别的小队长——

生:高。

师:对。在四个小队长中它高出一些来。这样,它还能当小队长吗?

生:不能。

师:提拔了,该当什么了?

生:中队长。

师:对了,它在课文后半部,我们可以说它是第二中队长。那么这“远、大、热”三个小队长就不能有一个中队长管管它们吗?那么这个中队长该叫什么名字?

生:叫“特点”。

师:“特点”,写在小学课本里的,是一些很深奥和很难懂的特点吗?

生:不是。

师:都是普普通通的特点,那么叫什么特点?

生:平常特点。

师:没有这么说的,但你的意思我懂。

生:一般特点。

师:对,第一中队的中队长,应该叫什么名字?

生:一般特点。

师:中队长都有了,该不该有个大队长?

生:该。

师:大队长叫什么名字?

生:太阳。

师:对啦。大队长就叫太阳(众笑)懂了没有?

生:懂了。

模仿名师教学 篇6

河里乡中心小学

霍家伟

记得有一次听课,台下一听课的青年教师只听了一会儿,便不屑一听地说:“这课是模仿xx名师的课,我早就听过了。”所以听起来,他也就心不在焉,甚至与周围其他同事窃窃私语。我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模仿名师怎么了,模仿不也是一种学习吗?”看看我们所崇拜的名师,像薛法根、窦桂梅等,哪一个不是从模仿起步,逐渐提升自己的素养,而逐渐成长起来的呢?薛法根老师为了提升自己作文教学的能力,甚至直接搬用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给学生上过,从中学习到了许多课堂智慧语言,使自己的课逐渐受学生欢迎。这有什么不好呢?我窃以为:青年教师想快速成长,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模仿名师:

一、参阅名师的教学设计,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科学,更流畅。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拿到教材备课时,往往无从下手,要不就是比着学校发的现成的教案书抄教案。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或报刊杂志,查找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来作为参考,特别是那些课堂实录更值得我们研读。王菘舟老师曾说过:“好课磨它千遍也不厌倦。”许多名师的课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课融汇了他们的思想和许多人的智慧,在我们研读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较弱的时候,不妨多看看他们的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和流畅。

二、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悟得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喜欢中国功夫的老师知道,在内功方面,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吸纳”,我们看那些武打片中,师傅在临死前,把自己的功力全部传输给自己的徒弟,使自己的徒弟的功力大增。我们切不去追究真假,但是“吸纳”一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多学习他们的课堂评价语言,看他们是在怎么组织教学,把教材难点行云流水般一个一个击破的,经常模仿,我们就会从中“吸纳”他们的课堂教学功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通过模仿,感受名师的教学艺术

我觉得学习书法的一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学习书法的初始阶段,大多要描红与仿写,我觉得模仿课就类似于描红与仿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这种模仿还是需要的。通过对名师课堂的模仿,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名师的教学艺术。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名师的课堂,站在技术层面上演练名师的经典手法,简单移植和照搬名师的教学技巧与方法,而应该不断地去感悟思索名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因为教学情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如果我们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对象,把名师的一些具体“招式”从整个教学情境中剥离出来,生搬硬套,其效果自然不理想。

四、通过研习,揣摩名师的教学思想

对名师课堂的模仿只是迈出了向名师学习的第一步。只有真正领悟名师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不断地叩问课堂的真谛,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始终站在以学生生命发展为终极目标的阵地上。然而,名师的教学思想往往蕴藏在其精彩课堂技术的背后,需要通过课例研习,解构课堂表象,才能切身体会到。我们可以通过观摩课例、选择视角——组建小组、学习理论——专题研讨、反思自我三步实践流程对名师的课堂进行多维解读、深入探究。从名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入手,考察名师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追求。也就是说要透过外在的“形”学到内在的“神”,即名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同时,还要学习名师是如何将“形”“神”结合,达到以“神”御“形”、以“形”显“神”的。

五、通过比较,生成自己的教学思想

一味仿效,跟着别人的思想走,容易导致课堂陷入“跟风态”、“流行秀”的误区,也容易使教师忽视自己教学思想的生成。忽视了自己的教学思想,不能巧妙应对课堂意外,往往会产生尴尬的局面,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我们可以通过“我与名师作比较”活动,让名师课例成为生成自己的教学思想的专业力量。“我与名师作比较”活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不同名师同一内容课例的比较研究。将不同名师的同一内容课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不同名师对同一个课的不同处理,感受不同名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差别以及教学理念差异,这样,更能看出可学之处和可改之点。二是名师课例与自己课例的比较研究。将自己的课例与名师课例进行一番比较,找出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在比较中学习借鉴名师的成功做法,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我与名师作比较”活动,让教师用批判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名师课例,在比较中学习借鉴,在学习借鉴中生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自己的好课观、优课观。

名师之所以成名,名师的课堂教学之所以“好看”,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与人生修炼,具备厚重的文化底蕴,而这种文化底蕴则不是通过听其一节两节课就可以积淀下来的。因此,学习和借鉴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不能只是想着学一些简单的招式套路,不能只是想着学一些纯技术性的操作策略,不能只是想着学一些模式和技巧。而要学名师的根本,学习支配他们的教学行为的思想、理念、教育价值观。同时,还必须广泛阅读,潜心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鉴别能力、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厚重自己的文化底蕴上下功夫。否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和借鉴,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和突破,一句话,不可能有真正的务实高效的、有自己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

国家教学名师 篇7

课堂教学可观察、分析的点虽然很多, 但其核心绕不开“教什么”“如何教”两个问题, 它们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意义的学习。下面我们就从这两点分别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名师“教什么”的思维地图

“教什么”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教学目标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2], 即教学之后学生在行为、心理、情感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状态。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利用教材内容将课程内容的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材料, 就是被具体分解了的一个个课程内容的组件 (详见表2) 。

(一) 名师确定教学目标的思维地图

由表2可知, 10位名师的目标, 除“理解作者情感”一项上大多较为接近外, 其余显现了较大差别, 因而有必要对他们确定及输出教学目标的过程做进一步探讨。

1. 名师确定教学目标的思维地图

通过对10节课课堂实录的反复研究及与10位名师有针对性的交谈, 发现他们确定教学目标的首要依据是语文课程目标, 其次是学情、文体、教材、教师自身等。在他们看来, 语文课程目标是“过滤器”, 帮助教师滤除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教学目标;而学情、文体、教材、教师自身等则是“生成器”, 帮助教师生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观察还发现, 语文课程目标是他们确定教学目标时都共通遵守的准则, 而学情、文体、教材、教师自身等, 他们则或选其一, 或选其二, 侧重点有所不同。如程翔主要选取学情, 黄厚江主要选取文体, 刘金玉则主要选取教材, 黄玉峰则主要选取自身。至此, 可以尝试勾勒出名师制定教学目标的思维地图 (见图1) 。

以上名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共同思维取向启示我们: (1) 确定阅读教学目标时, 首先要依据语文课程目标, 其次还要考虑学情、文体、教材、教师自身等因素。 (2) 确定阅读教学目标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我国语文课程目标采用的是宏观的、整体的描述, 它不等同于课时目标, 因而课时目标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学情、文体、教材等进行细化、具化。这就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同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不同班级、不同教师出现一定差异是正常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学情、教材、教师自身等因素有所不同。当然, 这种差异应该在合理范围之内。

2. 名师输出教学目标的思维地图

教学目标确定之后, 有6位名师采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学生展示, 其描述目标所采用的核心动词主要为“理解”“把握”“感受”“认识”“欣赏”“学会”等;有4位名师则没有任何展示。我们也尝试描绘出10位名师教学目标输出的思维地图 (见图2) 。

以上名师输出教学目标的思维共同取向启示我们: (1) 阅读教学, 无论或显或隐, 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2) 教师在自身明确目标的同时, 最好通过一定方式让学生知晓教学目标,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师生的课堂活动聚焦。 (3) 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还没有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名师在描述教学目标时, 大多采用笼统、宽泛的行为或心理词汇, 其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并不明确, 其落实结果也往往不易检测。

(二) 名师确定教学内容的思维地图

1. 名师选择教学内容的思维地图

概括归纳可知, 10位名师的教学内容实际主要集中于以下五点:“文本内容、写作目的、写作手法、散文体式、杨绛散文”, 即“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如何表达、普适表达、个性表达”。总体看, 十位名师选择教学内容的路线主要为:由内容到形式, 由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到散文写作的特殊规律 (见图3) 。

以上名师选择教学内容的思维共同取向, 至少可以给予我们两点启示: (1) 选择教学内容时, 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要并重。深入理解内容, 必须研究形式;研究形式, 必须结合内容。 (2)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注意散文的文体普适特征, 乃至散文作家的个性写作特征。

2. 名师解读文本的思维地图

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有密切关系, 下面进一步对名师们解读文本的过程进行分析。

文本解读的出发点。10位名师对《老王》在教材中的功能定位可为三类: (1) 经典, 如秦晓华、黄玉峰、程翔等; (2) 例子, 如黄厚江、曹勇军等; (3) 材料, 如余映潮、刘金玉等。不同出发点, 教学内容选择的侧重点亦有所不同。当作经典的, 侧重文本内涵的挖掘;当作例子的, 侧重阅读延伸;当作材料的, 则侧重阅读策略指导。

文本解读的过程。10位名师在引导学生解读《老王》时, 过程基本相似, 都由老王入手探讨作者的“愧疚”之情, 这基本符合散文阅读的本质规律。散文本质上“是一种包孕情感的自述”[3], “教学散文就要深究‘我’之‘情’怎样统摄人、事、景、理”[4]。

文本解读的结果。虽然解读的过程基本相似, 但10位名师文本解读的结果却大不相同, 可概括为以下6种观点: (1) 反思帮助和关爱不够。如刘金玉, “愧疚在对老王的态度上”。 (2) 反思情感距离和冷漠。如黄厚江, “当年的杨绛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来看老王的, ……应该说是五四以后一百多年来, 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在改这个东西, 但是这样一种距离消除很困难”。 (3) 反映社会问题。如程翔, “真正应该愧怍的是政府, 是那些当官的, 不是杨绛”。 (4) 展现知识分子的良知。如秦晓华, “它不仅是对老王善良品性的一种赞颂, 更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5) 反映知识分子冷漠。如黄玉峰, “作为‘多吃多占’的知识分子, 更要想一想自己对弱势群体的责任!!” (6) 赞美老王品性。如董旭午, “表达自己的愧怍, 表达对老王的这种淳朴、真诚和善良的感恩和赞美”。

经过以上分析, 我们也可以大致勾勒出名师解读文本的思维地图 (见图4) 。

以上名师解读文本的思维共同取向启示我们: (1) 对选文在教材的功能定位不同, 直接影响教学内容选择。因而对于选文功能, 教师一定要有准确、合理的定位。 (2) 散文阅读关注的核心应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 阅读教学内容选择会受教师个体阅历和经验的影响, 因而教师要尽量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

二、名师“如何教”的思维地图

“如何教”从具体内容而言, 关涉到教学活动的问题;从整体来看, 则关涉到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是精心安排的支持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外部事件。教学方式是指教学主体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措施和方法, 是教学活动的动态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从整体上考量教学过程, 对教学活动进行全局性的统筹规划, 内在地规定着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一) 名师教学活动的思维地图

我们将名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按L.W.安德森的认知目标分类标准“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进行分类、归纳后发现: (1) 在《老王》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安排或设计的理解、分析及评价等活动较多, 而记忆、运用及创造等活动则很少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阅读教学偏重于读的活动, 而对于迁移运用, 尤其是写的活动涉及较少。读写结合问题, 仍然是当下阅读教学重点要研究的问题。 (2) 初中名师安排或设计的教学活动多集中于理解, 而高中则多集中于分析和评价。由此可见, 初、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差异。

(二) 名师教学方式的思维地图

依据教师为达成目标而采用的措施和方式, 十位名师的教学方式可概括归纳为四种, 即学情展开式、问题展开式、支架展开式、板块展开式。 (1) 学情展开式。如程翔, 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疑难问题”展开教学。 (2) 问题展开式。如黄玉峰, 依据课前提出的“老王为什么在临死前支撑着病体送鸡蛋香油给杨绛家”“杨绛理解了老王的心事没有?”“你从文章中读出了什么?”等三个主问题展开教学。 (3) 支架展开式。如黄厚江、曹勇军, 首先为学生提供阅读文本策略和方法, 然后展开教学。 (4) 板块展开式。如余映潮, 依据“表达作用欣赏”“铺垫手法欣赏”“详写部分语言欣赏”“课文意蕴欣赏”四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活动板块展开教学。其思维地图见图5。

以上名师教学方式的思维共同取向显示: (1) 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 教师要对课堂活动进行整体的、精心的构思和安排, 将零散的教学活动用主线贯穿起来。教学方式运用是否精巧, 往往是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和教学思维品质的显现, 是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显性区别。 (2) 教学方式不是教师活动展开的方式, 它要依照学生的阅读活动设计, 如以上四式都是基于学生阅读的需求或方式而设定。 (3) 同一节课, 教学方式可以不同,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无定法”。但是“教无定法”并不等于“教学无法”, 教师要善于选择或创造精巧的教学方法, 以促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三、对名师散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以上通过对10位名师《老王》课堂教学过程的分项观察和分析, 提炼了我国最优秀语文教师散文阅读教学的“本土化”经验。下面, 再试从整体上对此项活动提出几点思考。

(一) 名师课堂研究的价值

名师课堂教学研究的价值, 不在于提供可模仿和复制的教学范本。它的价值, 首先在于通过研究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过程, 发现普遍性的、源自真实课堂的教学经验或规律, 促使广大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或改进。其次在于通过提炼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或做法, 为广大普通教师提供可以学习的、鲜活的教学规律。当下我们许多教育理论, 要么是通过纯粹的逻辑演绎得来的, 要么是通过借鉴国外所谓“先进”的教育理念得来的, 而这些理论在碰触到我国的具体情况后, 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通过名师课堂教学提炼出来的教学规律, 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普通教师容易接受的规律。

(二) 散文阅读教学的重心

散文阅读教学的重心, 不在于文本解读的结果, 而应在于文本解读的过程和方法。“文章一旦被组进语文教材, 它就不再是一般的文章, 它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文章转化为‘课文’。……课文不同于文章……处在教材这个更大的背景中, 它的功能因这背景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第一, 文章的功能是传达一种信息的, 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而作为课文的文章, 它的功能是作语文教学的‘凭借’。……第二, 读文章的目的很明确, 那就是了解文章的内容;而读课文的目的却肯定不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内容, 而是了解文章表达内容的方法。”[5]由上面第二部分第二点的分析可知, 10位名师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是有差异的, 而且差异还不小。有的人也许认为这样的散文教学结果存在很大的问题, 其实不然, 散文阅读教学没有方法和策略指导才是最大问题。如大家现在都已知道, 读散文需要关注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但是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又怎样找寻呢?观察10位名师的课堂, 发现大多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如果教师提示学生, 想要关注散文的情感, 可以重点关注文章的“文眼句或中心句”、“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文章的标题”等, 情形也许就会大有改变。

(三) 阅读教学的主体

阅读教学是师生基于文本充分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对话过程中,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基于自身的阅读经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策略, 帮助学生超越自身阅读经验而获得新的阅读感受或结果, 而非提供规定的阅读途径让学生达成与自己相同的阅读感受或结果。名师因自身具备了较高专业素养, 往往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得较为深入的阅读结果, 但是他们也往往容易将自己的“深读”或“新读”结果, 当作学生阅读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从10位名师的课堂来看, 他们很多都希望学生与自己的认识一致, 或者说, 都希望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这就反映出, 在我们当下的阅读教学课堂中, 学生还没有真正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体。因而无论是名师还是普通教师, 都要真正转变旧观念, 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具体就是要做到: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出发, 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设置学习情境、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

参考文献

[1]汪曾祺.当代散文大系总序[J].当代作家评论, 1993 (1) :8-9.

[2]钟启泉, 汪霞, 王文静, 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57.

[3]王彬.散文的本质与文体异化[J].创作评谭, 2010 (1) :4-7.

[4]李卫东.散文河里有规矩——浅谈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J].中学语文教学, 2012 (3) :16-18.

聆听名师教诲 借鉴教学长风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示范课;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61-02

2013年12月7、8两天,学校选派我到北大附中云南实验中学参加昆明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为期两天的会议,聆听了四位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及其讲座。

一、12月7日上午,韩军老师

韩老师是全国著名中学语文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

韩老师上了《背影》的示范课,他带来的讲座是新语文、新课标与高效课堂。

无论是示范课还是讲座,韩老师都在为我们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者传递一个信息“文本要静心地去读,读出自己最接近作者的原意”。

在讲座中韩老师指出当前老师们的三种不好的现象:“1、文本解读不够,多媒体来凑;2、文本解读不够,煽情来凑;3、文本解读不够,外加来凑。”我觉得这些现象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尤其是课文太长的时候,放一个课文录音,少则十多分钟如《绿色蝈蝈》(13分钟),多则三十多分钟如《皇帝的新装》(35分钟)。一节课只有45分钟,可是一个范读就占去了很多时间,那么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就会少得可怜。如此少的时间怎么可能练就学生的真本事?

韩老师说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树立的观念是:“1、文本不厌千回读,千回都有千回新;2、语文教育乃情怀,悲悯博大显真魂;3、上课应试本一事,备课就是备考分;4、且深且新且有趣,语文乐趣抓心魂;5、语文课堂要瘦身,语文再长一课论;6、语文观点乱纷纭,咬文嚼字和准本;7、枝繁叶茂成大树,多颂文言扎深根。”

讲座中,韩老师紧扣朱自清和《背影》来分析语文教学的心得:用心、用情才能把语文教好。

二、12月7日下午,吴丹青老师

吴丹青老师,著名特级教师,曾任初、高中语文教师,现任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学生发展研究中心语文科研员,兼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国培计划”中西部远程培训项目2011年度北京大学初中语文学科网络培训中,担任教学团队核心成员。

吴老师上的示范课是《用色彩描绘,用声音表达》,她带来的讲座是为“写”而“读”----诗歌教学漫谈。

吴老师的示范课及其讲座都是围绕诗歌来展开的。用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来评析诗歌教学,上了戴望舒的《雨巷》的示范课。在课上吴老师教我们如何去教学诗歌。在备课的时候,你要明白三个问题:这首诗歌是什么?教什么?和像什么?诗歌的美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在教学诗歌的时候要注意五个步骤:朗读——体会抒情性、韵律美和节奏感;品位——咀嚼精美隽永的语言,掌握字词的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你和音乐性;联想、想象——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仿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模仿,学会诗歌;知人论世——挖掘诗歌的深层意蕴。

诗歌教学贯穿初中语文的始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诗歌教学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具体去体会诗中的画,领会诗的内容,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吴老师无疑为我们上了一节诗歌教学的成功的示范课。

三、12月8日上午,程翔老师

程翔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首都师大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附中语文副校长。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高初中教材编写工作,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一等奖获得者,主要著作有《语文教改探索集》、《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等,曾应邀到全国各省市及香港、澳门、马拉西亚作报告并执教公开课,深受好评。

程老师为我们带来《伤仲永》的示范课,他开展的是谈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

在示范课上,程老师一直都是处于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到课文里面去学习,抓住朗读,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从对课文的无知到知的提升,包括文言文的字、词、句、篇的理解,都是在程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的。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在课堂上,让学生学有所得。

程老师的讲座是从回答参会教师的疑问开始的,参会教师平时的教学疑问在程老师的讲座上得到答疑。综合程老师的发言,我从中得到以下的启示:1、对所教内容的把握要准确、深刻。只有你准确深刻地把握好所教内容,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知识。2、善于积累自己的课堂作品,分析研究并组织发表。积累课堂作品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要对所教文本做深入研究,拒绝浅尝辄止,多而不精。3、要看教育研究的杂志。看别人的教学教研成果,能够成为自己教学理念上的支撑,更全面地掌握课程教材教法。4、课堂教学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推敲,这样就能明白自己的定位。5、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组织教学和启发引导。课堂上老师千万不要奉送答案,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展示学生思维变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学习的本质。6、学习的发生:学生产生问题——老师引领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明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懂文本的意思还需要研究学习的本质。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教什么和怎样教。8、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学会说半句留半句,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9、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对学生的关爱,语文课应该是情感的绿洲不该是情感的沙漠。一个老师要学会爱护学生、保护学生,老师要不断地去强化学生的信心。

程老师的讲座无疑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他讲座的内容涵盖了教学、教研、课内、课外,从各个方面给予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有力的指导。(下接第62页)

(上接第61页)四、12月8日下午,赵谦翔老师

赵谦翔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称号及香港的宁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育硕士导师,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吉林省教育学院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客座教授。

赵老师上的示范课是《曹刿论战》,带来的讲座是母语的悲哀。

读,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读,贯穿整堂课。通过自读,抽读,教读,带读,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融会贯通。老师始终扮演导学的角色,让学生学习、领会、品味文言文的特色与魅力。

上一篇:如何树立个人品牌下一篇:琼海市规划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