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选7篇)

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1

第1课时

课题:《

1、中外雕塑作品欣赏(中国雕塑作品部分)》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雕塑作品的形式、内容、表现手法,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

2、学会简单的美术术语,并正确地使用美术术语对雕塑作品进行简要的评述。

3、感受雕塑艺术的多元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中外雕塑作品的欣赏,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简短的美术术语对作品进行评述。教学教程:

1、观看感受。

教师组织教学,以8至10人为一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交流、观看课前准备、搜集到的雕塑作品(也可以教材上的雕塑作品)。

2、观察颤别

教师对第一个学习环节作小结归纳,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本提供的范图。

3、认识欣赏。

教师就课本提供的范图,引导学生如何从内容到形式认识、欣赏作品。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欣赏:艺术形式、内容题材(主要是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

4、感悟评述。

(1)教师讲授本课的知识。

(2)学生之间共同就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一起欣赏、评述课本范图作品。教师巡堂,适时参与学生的欣赏评津学习活动。

(3)教师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谈一谈自己对课本上某一幅作品的认识与感受,如作者在雕塑作品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问题,画面表现的形式,属于哪类画种,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东西,受到了什么启发等。

(4)教师课堂小结。

第2课时

课题:《

1、中外雕塑作品欣赏(外国雕塑作品部分)》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雕塑作品的形式、内容、表现手法,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学会简单的美术术语,并正确地使用美术术语对雕塑作品进行简要的评述。

3、情感目标:感受雕塑艺术的多元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中外雕塑作品的欣赏,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简短的美术术语对作品进行评述。教学教程:

1、观看感受。

教师组织教学,以8至10人为一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交流、观看课前准备、搜集到的雕塑作品(也可以教材上的雕塑作品)。

2、观察颤别

教师对第一个学习环节作小结归纳,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本提供的范图。

3、认识欣赏。

教师就课本提供的范图,引导学生如何从内容到形式认识、欣赏作品。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欣赏:艺术形式、内容题材(主要是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

4、感悟评述。

(1)教师讲授本课的知识。

(2)学生之间共同就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一起欣赏、评述课本范图作品。教师巡堂,适时参与学生的欣赏评津学习活动。

(3)教师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谈一谈自己对课本上某一幅作品的认识与感受,如作者在雕塑作品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问题,画面表现的形式,属于哪类画种,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东西,受到了什么启发等。

(4)思考:通过学习,中国雕塑和外国雕塑有哪差异?(5)教师课堂小结。

第3课时

课题:《2.为书籍添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文插图及其运用。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作文插图练习。

3、作品设计能新颖、独特。作文插图。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不同形式的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欣赏、评述,认识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的作用、构思与构图的特点和变化多样的表现形式。

2、欣赏、评述书籍封面与插图,学习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感受。

教学教程:

1、教师讲述书籍封面与插图的作用。

好的书籍封面和精美的插图不仅以其艺术魅力感染读者,同时准确传达书籍的主题内容,帮助读者了解书籍的内涵,增添阅读兴趣。

2、讲述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构思特点。

它以最简洁直白的视觉形象传递书籍深邃的主要内容,表达文学作家的思想情感,补充、延伸、拓展书籍文字的内涵。

3、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构图特点。

封面设计必不可少的三个元素:文字(书名、作者、出版社、小标题等)、图形、色彩按一定的形式美法则组合、安排,构成一个完美谐调的画面。

4、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的表现形式。教学目标:

1、了解作文插图及其运用。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作文插图练习。

3、作品设计能新颖、独特。作文插图。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不同形式的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欣赏、评述,认识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的作用、构思与构图的特点和变化多样的表现形式。

2、欣赏、评述书籍封面与插图,学习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感受。

第4课时

课题:《2.为书籍添彩》 教学教程:

1、导入新课。

2、思考,交流。

(1)把你最喜欢的书籍封面或插图给同学们看一看,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它有什么艺术特色。

(2)说一说封面与插图对书有什么作用。

3、学生习作:

为你喜欢的书籍或作文构思一幅封面或插图。

第5课时

课题:《

3、身边的雷锋》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欣赏、分析教材中以“学雷锋”为主题的精彩范例。

2、了解、认识人物画创作的基本常识。初步掌握人体基本比例与人物动态表现要点。

3、培养团结互爱、热心助人的高尚情感,提高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和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了解人体的比例规律,初步掌握人物动态的基本画法。

2、学习、掌握人物画创作的基本技能和步骤。教学过程:

一、赏析学雷锋主题画优秀范例,简介人物画创作。赏析过程:

(1):赏析画面表现的主题内容。(2):赏析画中人物动态、心情。(3):先关环境背景的衬托。

二、学习人体比例图和人物动态图及其画法。

三、总结。

第6课时

课题:《

3、身边的雷锋》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欣赏、分析教材中以“学雷锋”为主题的精彩范例。

2、了解、认识人物画创作的基本常识。初步掌握人体基本比例与人物动态表现要点。

3、培养团结互爱、热心助人的高尚情感,提高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和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了解人体的比例规律,初步掌握人物动态的基本画法。

2、学习、掌握人物画创作的基本技能和步骤。教学教程:

一、学习人体比例图和人物动态图及其画法。

二、学生习作:

你知道“学雷锋日”是几月几日吗?以“助人为乐”为主题创作一幅画,注意人物的动态和画面安排。

三、学生尝试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第7课时

课题:《

4、学一点儿透视知识》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2、初步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教学教程:

一、导入新课

准备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引导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二、讲授新课

1、透视的初步知识学习。

思考: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哪些透视现象?

2、线的造型功能有哪些?(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抒写人的情趣;(7)气质。

三、课堂小结。

第8课时

课题:《

4、学一点儿透视知识》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并适当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初步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教学教程:

二、收集一些表现景物的图片,运用本课学到的透视知识,照着图片画一画,注意要画出透视效果。

三、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第9课时

课题:《扎染》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掌握扎染与蜡染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其表现的欲望。教学重难点:

1、对扎染与蜡染艺术的美感体验及表现技法的掌握。

2、自主表现与创造力的体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丝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丝巾,看它与其他丝巾有什么不同?

2、小结:这种效果是进行了扎染的方法制作的。你想了解我们民间扎染艺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并制作。板书课题——扎染剪贴。

三、新授

你们认为这种染色美吗?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扎染,撮起或折叠的被印材料经过紧紧的、不同花色的绑扎或缝扎,在用色浸染时,紧皱处不能渗入色水,就可以在材料上留下有趣的花纹。你们想学吗?下边我们一块来欣赏老师是怎么制作的,教师示范:

(一)撮扎:

1、将纸撮起

2、用毛线缠绕

3、沾色

4、干后打开

1、将纸折起

2、毛线缠绕

3、沾色

4、干后打开

让学生欣赏电脑里的扎染作品,学生边观察,教师边介绍。并让学生谈一谈这些作品美之所在。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注意事项:等颜色干后再打开,以免色纸损坏,打开时一定要仔细。

第10课时

课题:《扎染》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感受扎染艺术的形式美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2、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扎染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对扎染艺术美感的体验。

2、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的作业。

评析上节课的作品,给学生予表扬鼓励。

三、欣赏课本:课本上这些美丽的画就是用我们上一节课的作品剪贴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做法。

四、教师示范。

在示范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培养他们表现的欲望。

1、思考。

2、选材。

3、剪贴。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小结。

第11课时

课题:《绣球》 教学目标:

认识绣球的民族风情,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难点: 认识绣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入课题。

2、板书课题《绣球》。

二、新授

(1)了解绣球的简单历史:绣球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名族的吉祥物。(2)了解绣球的意义:绣球原是男女定情的信物,而如已经成为传递友谊、富贵、吉祥和平安的象征。

(3)简绍关于绣球的传说

抛绣球传说很久以前一户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美丽善良的阿秀也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但有钱有势的恶少要娶阿秀为妻,阿秀誓死不从。当恶少得知阿秀爱的是阿弟时,他贿赂官府,将阿弟判了死刑并关进地牢,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哭瞎了双眼。于是阿秀为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装满了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阿秀用所有的钱,买通了狱卒,地牢里见到了阿弟,阿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见,等醒来时,已躺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壮乡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后来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

三、想一想

绣球的结构都有哪些:抛绳、图案或字(一帆风顺,一路平安、称心如意、幸福美满、万事顺意?..)、流苏。

四、课堂总结。

第12课时

课题:《绣球》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纸材设计制作方法,并用剪贴或绘画的方式装饰。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模拟绣球的造型,用纸材设计制作一只等边十面、是四面体或二十面体绣球,并且给予装饰。

(2)对球体面的装饰变化做创新。教学难点:

(1)纸造型激发的掌握以及球体造型的准确性。(2)球体的面造型级创新。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对绣球的认识。

2、动动手。要求:

1、小组分工合作。

2、准备卡纸、白纸、双面胶、剪刀、水彩笔、铅笔等。

3、选用对比、同类色进行制作。

4、尝试在绣球上设计一些具有传统意义的图案。

二、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从绣球图案,颜色搭配,玩抛绣球游戏。

三、说一说,课文拓展

1、还能用什么来制作绣球? 纸、布、泥塑、塑料等等

2、向远方的客人到来送个什么图案的绣球和话语最合适呢?

第13课时

课题:《纸塑造型》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逐步养成独立操作的习惯,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能力和态度。教学过程:

一、欣赏纸塑,激发兴趣。

展示纸塑,启发讨论:这些纸塑是怎样做成的?它是什么?

二、学习制作的方法。

1、引导学生想一想,互相议一议:自己准备做什么?想用什么方法来做?

2、请学生分别讲一讲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创造性的回答。

3、教师边小结,边示范难点。

三、课堂总结。

第14课时

课题:《纸塑造型》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初步学习“拧、斯、拼”纸的基本技能,通过“拧、斯、拼” 等动作的发展,锻炼手臂肌肉及手指活动的协调性、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交代要求,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学生顺着一个方向拧纸,并且要拧紧,提醒幼儿运用拧、撕、拼等各种方法。

2、提醒学生用订书机要注意安全,用绳子绑的时候要有松有紧,选择的绳子粗细可以不同。

3、评价活动,结束活动。

指导学生将纸塑挂起,引导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说出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三、活动延伸。

1、将剩余的报纸放入美工区内,让幼儿自己制作。组织讨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制作纸塑?

2、提议小朋友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用废旧报纸进行制作。

第15课时

课题:《自己动手做浮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1、了解浮雕。

2、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生答:想)

2、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这不仅有中国的雕塑还有外国的,看还有我们家乡的雕塑呢!

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教师拿同学以前做的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本地特有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3、揭示“浮雕”的概念

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

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小结

第16课时

课题:《自己动手做浮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2、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1、制作泥浮雕。

2、制作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制作泥版浮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那怎样做呢?来看书上下方的步骤图,请同学说出制作泥版浮雕的步骤,师生共同演示制作一条鱼的泥浮雕

制作泥版浮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4、画形象。

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画形象时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制作漏印版画时制作的形象。

5、堆出大的形体;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生答:用搓、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

6、塑造形象局部;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装饰的方法?

这一步实际上就是绘画过程中的精细描绘。我们要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

二、创作、评析

1、分小组讨论你打算怎样表现泥浮雕 选出代表谈一谈想法

2、小组合作、实践

3、评析作业

将小组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请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其他小组可提宝贵的意见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作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

第17课时

课题:《为作文画插图》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习作文插图知识,了解插图的运用。

2、通过创作,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要求在作文的关键段落画插图,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2、怎样用形象来表现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主要形象。(可以在作文的关键处画插图,也可以先画图,再按照图画来进行作文,还可以边画边写,形式不拘。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人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看中外名著吗?说说都有哪些名著是你喜欢看的。师:现代大文豪的作品你们喜欢看吗?老师就比较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他塑造的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孔乙己、阿Q至今还留存在我的脑海中。同学们在读一些文章时,脑子里是不是也会出现一些有关主人公的画面呢?

将文章中的主人公形象及相关情节画出来,添加到文章里,这就是插图。

二、小结

第18课时

课题:《为作文画插图》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会单幅插图及连续插图的表现方法,作品设计新颖、独特。

2、通过创作,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要求在作文的关键段落画插图,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2、怎样用形象来表现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主要形象。(可以在作文的关键处画插图,也可以先画图,再按照图画来进行作文,还可以边画边写,形式不拘。

教学过程:

一、出示鲁迅、歌德的插图作品。

师:许多大文豪也喜欢为自己的作品画插图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作文

插图。

二、欣赏作品。

1、师生欣赏,教师简介。

2、学生体会、感受。

3、讨论。

二、课堂小结。

第19课时

课题:《写意头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头部比例,了解正面、正侧面、半侧面时的不同变化。学习用线描 的形式进行人物头部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头部大体比例,掌握线描写生的要领。

2、如何让学生克服胆小、谨慎心理,较正确地把握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勾画。

3、向同学们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法律知识。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欣赏了很多画,谁来告诉老师,那些画主要画的是什么?都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回答后小结:对了。都是画的人物面部头像,是用单色的线条勾画出来的。(板书:线条)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用线描的形式画人物头像。(板书:写意头像)

二、讲授。

我们要把人物头像画好,首先得了解人物头部的比例,也就是眼睛、鼻子、嘴、耳朵等在头部所处的位置。

1、讲述正面头部比例的大体划分。(出示图片)

儿童的眼睛在整个头部长度的1/2以下;从头顶到眼睛的1/2处,是头发的下缘线;鼻 子的底线正好在眉毛到下颏的1/2处;嘴则在鼻子到下颏的1/2处。两边的耳朵是眼睛到鼻底线之间的位置。

再看脸的宽度,以眼睛为单位来量是五个眼睛的宽度。鼻子、嘴在脸宽度的1/2处,是脸的中心线,左右对称。

同学们,两个同座的相互从正面看一看五官是不是在这些位置?

2、引导观察正侧面和半侧面的五官比例变化。

当我们头部转动,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各部分比例也就有些不同了。请1名学生上台,引导观察。

正侧面:眼、鼻、嘴上下比例位置不变。只看到脸部一半,耳朵在鼻子与后脑的大约 1/2处。

半侧面:眼、鼻、嘴上下比例位置仍不变,五官因头部转动产生缩形变化,鼻嘴不在脸的中间处了。

三、课堂总结。

第20课时

课题:《写意头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头部比例,了解正面、正侧面、半侧面时的不同变化。学习用线描 的形式进行人物头部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头部大体比例,掌握线描写生的要领。

2、如何让学生克服胆小、谨慎心理,较正确地把握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勾画。

教学过程:

一、演示、讲述写生步骤与方法。(选一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写生,教师边画边讲)

1、整体观察:(板书)先认真观察所处角度头部比例与脸形的整体特征,在画纸上作整体安排,确定头部大小与位置。面部朝向的前方位置要多留点空白,如脸朝左时,左边多留点空白。

2、落笔成形:(板书)(1)画脸形:

大胆果断地用长线勾画脸的轮廓线,不能用断断续续的线条画。运笔要慢、稳、准。保持线条流畅、肯定,不涂改。(板书:流畅、肯定)(2)画头发:

根据所画人物的发型,用长线勾画头发。(3)画五官:

确定五官比例位置,边看边画,依据看的五官形状用线刻画。不能凭脑子里印象画五官,要多观察每个人的五官细部特征,画出不同处,人物就会逼真、生动。

3、概括取舍:(板书)主要抓住头部动势,细致刻画五官表现个性特征的部分。如:双眼皮、嘴唇形等。次要部分可少画或不画。如:小雀斑、衣服花纹等。

二、学生写生练习。

1、看书欣赏,了解作业要求。

2、同座的两个同学为一组,先后相互画对方。

3、各画8分钟。

三、展示,评价。

四、课堂总结。

第21课时

课题:《图腾柱》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图腾和图腾柱柱的知识,感受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

2、关注、尊重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1、引导和启发学生感受图腾柱的特点。

2、大胆想象,设计出形象新颖别致、色彩鲜艳的图腾柱纹样。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学习用具、课前准备材料的情况

二、激趣导入:

展示教师一组作品引出课题《图腾柱》

向学生简单简介图腾柱的来源及有关的人文知识和环境。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关注图腾柱。

三、出示图腾柱图片,观察并讨论其特征 什么是图腾柱?(图腾柱就是把图腾弄在柱子上)

1、引导学生观察图腾柱局部图,总结柱上人物特征——夸张变形。

2、欣赏组图,观察并表述五官的不同表现形式。3﹑学生分小组讨论。

4﹑鼓励学生大胆畅想,汇报讨论结果。

四、课堂总结。

第22课时

课题:《图腾柱》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纸制作一件图腾柱作品。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3、关注、尊重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1、引导和启发学生感受图腾柱的特点。

2、大胆想象,设计出形象新颖别致、色彩鲜艳的图腾柱纹样。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教师和学生一起赏析卡纸和彩色纸的拼贴效果及制作方法。

1、用图片指引学生自己发现制作方法﹑制作的步骤。

2、重点分析引导运用色卡纸、彩色纸的各种技巧等。

3、分析图腾柱颜色搭配特点。

4、分析图腾柱的造型特点。

三、图腾柱设计: 要求:

1、单独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创作。制作方法不论,制作一个图腾柱。

2、制作过程中要分工合作。

3、用刀时注意安全。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注意时间的把握。

五、评价与展示。

把各小组作品展示成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学生可以谈谈自己在创作中的感受、收获、发现的新窍门,新方法。

六﹑拓展与延伸。

展示用卡纸做的手工作品,让学生感受艺术的多种表达方式,鼓励学生课后自己也可以动手试着做一个。

第23课时

课题:《美丽的铜鼓》 课型:欣赏及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铜鼓基本知识及美的内涵,掌握基本的铜鼓图案规律。

2、掌握剪纸、漏印技法剪刻、印制铜鼓图案的方法。合理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铜鼓并体验乐趣。

3、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接受优秀的民族文化,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了解铜鼓的基本知识,学习剪刻铜鼓图案的通花样板和漏印铜鼓纹样,并制作有新意的小铜鼓。

教学难点:

1、如何根据铜鼓纹饰的规律剪刻通花样板,并印制花纹。

2、掌握鼓面、鼓身、鼓腰、鼓足和立体雕像的制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以三月三为主题引入铜鼓话题。

三、讲授。

1、请解铜鼓的基本知识。

(铜鼓主要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在欢度新春、庆丰收或祭祀之日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它外形线条很美,鼓面上的精美图案更令人赞叹不已,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智慧和才智。)

2、请同学们欣赏铜鼓图片,并观察铜鼓身上的花纹都有什么特点?

3、师归纳铜鼓花纹:

(1)几何纹:包括熟悉的云纹、雷纹、还包括由点、线、面等等元素组成的图案。

(2)动物纹样

(3)人物劳动及娱乐场景。

四、讲授铜鼓纹样规律。

鼓面中间的叫“太阳纹”;在太阳纹周围向外扩散的是“弦线”;弦线之间的圈带叫做“晕圈”;在晕圈中雕刻美丽的花纹图案直至鼓身。

五、请授漏印技法。

1、确定所印的鼓面及纹饰大小。

2、利用折、画、剪的方法做出通花样板

3、用颜料进行漏印。

六、学生作业。

用漏印法,尝试印出铜鼓面或鼓身纹样。

七、讲评学生作业并归纳总结,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第24课时

课题:《美丽的铜鼓》 课型:手工制作课 教学目标:

1、理解铜鼓图案美的内涵,掌握剪纸、漏印技法剪刻、印制铜鼓图案的方法。合理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铜鼓并体验乐趣。

2、通过创作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观察、思考、动手、创造和审美的能力。

3、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接受优秀的民族文化,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剪刻铜鼓图案的通花样板和漏印铜鼓纹样,并制作有新意的小铜鼓。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铜鼓纹饰的规律剪刻通花样板。掌握鼓面、鼓身、鼓腰、鼓足和立体雕像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出示铜鼓模型,引情激趣

在我们国家的广西呢,不仅有优美的风景,动听的山歌,诱人的美食,还有老师手上拿的这个很有民族特色的铜鼓。

大家觉得它漂不漂亮啊?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同来学习制作这个课程。(板书:美丽的铜鼓)

教师出示铜鼓模型,问:同学们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铜鼓?它的作用是什么?归纳。

(铜鼓主要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在欢度新春、庆丰收或祭祀之日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它外形线条很美,鼓面上的精美图案更令人赞叹不已,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智慧和才智。鼓面中间的叫“太阳纹”;在太阳纹周围向外扩散的是“弦线”;弦线之间的圈带叫做“晕圈”;在晕圈中雕刻的花纹图案有水纹、圆圈纹、锯齿纹、云雷纹和动物立体雕像等。)

教师:看了这么多铜鼓,也了解了这么多,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铜鼓啊?

三、指导与创作。

今天,老师就教同学们制作这个铜鼓的方法。同学们要大胆思考,当一回小设计师,好好想下等会自己做的时候铜鼓上应该设计什么纹样呢?

1、教师拿出铜鼓模型和采用不同方法制作的铜鼓鼓面图案让学生观赏,引导学生大胆进行思考设计

2、教师示范,用一张正方形白纸折叠成三角形,用剪纸的方法剪出铜鼓通花纸印版,并在黑板上画出简略过程。然后介绍用民间手工漏印铜鼓图案的方法并示范。

3、教师讲明要求,提醒学生用剪刀时小心,注意安全,保持教室清洁。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评价与鼓励。

五、教师讲评学生作品做总结,并择优展示。

刚才我们用身边的纸做出了铜鼓的鼓面,同学们制作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也很认真。你们知道么?在同学们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要把一句话送给了你们。

这句话就是:巧巧手,多动手;大眼睛,细心观察,多动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句话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美化我们的生活。

第25课时

课题:《风雨桥》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风雨桥的建筑形式和造型特色,了解民间建筑的艺术成就。

2、学习用钢笔淡彩的形式摹写或写生风雨桥,掌握钢笔淡彩的技法。培养学生写生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风雨桥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用钢笔淡彩的形式摹写或写生风雨桥。

教学难点:画面构图取景的合理性和建筑透视原理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教师展示风雨桥图片,让学生欣赏风雨桥。

2、教师提问:风雨桥的长廊上为什么会有顶?风雨桥与什么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有关系?风雨桥属于什么建筑形式?

3、学生分组讨论探索。

4、教师讲述风雨桥的建筑艺术成就。

二、发展阶段:

1、教师从桥梁功能上与学生一起分析风雨桥的使用功能:方便两岸交通;走在桥上可以遮风避雨;桥上的长廊保护桥面的材料不受风雨的浸蚀,延长桥梁的寿命;造型独特,外形美观。

2、教师采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三、强化阶段: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讲解钢笔淡彩的方法步骤:

在画纸上用直线定出构图构思。在画纸上定出风雨桥大致位置,注意构图饱满适度。画风雨桥的大体结构,注意风雨桥各部建筑的大比例和透视。画出风雨桥的结构细节。在完成的钢笔画稿上上淡彩。

第26课时

课题:《风雨桥》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钢笔淡彩的形式摹写或写生风雨桥,掌握钢笔淡彩的技法。培养学生写生能力和造型能力。

2、通过绘画创作风雨桥作品,了解我国桥梁建筑文化,感悟风雨桥与劳动生活的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风雨桥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用钢笔淡彩的形式摹写或写生风雨桥。

教学难点:画面构图取景的合理性和建筑透视原理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作业阶段:学生进行风雨桥钢笔淡彩画创作。

二、评价阶段:

1、作品展示

2、评选最佳作业。板书设计:

钢笔淡彩的方法步骤:在画纸上用直线定出构图构思。在画纸上定出风雨桥大致位置,注意构图饱满适度。画风雨桥的大体结构,注意风雨桥各部建筑的大比例和透视。画出风雨桥的结构细节。在完成的钢笔画稿上上淡彩。

第27课时

课题:《皮影》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皮影的造型及表演特点。

2、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实践能力。

3、提高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弘扬中国的皮影艺术。

3、向同学们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法律知识。教学重难点:

1、用卡纸等坚实的纸张模仿皮影的造型和制作特点,做一个人物。

2、做一个能动的皮影人物。教学过程:

1、欣赏。

学生说说自己对皮影及皮影戏表演的整体印象。

2、讲述。

教师或学生介绍皮影在我国的发展史。

3、探讨。

出示典型范作(静态、动态),学生观察后说说皮影中的人物、动物是怎样动起来的?哪些地方可以动起来?

4、制作。

(1)建议: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人物进行创作;注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6、总结。

对学生的创作优缺点及努力的方向进行点评。

第28课时

课题:《皮影》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实践能力。

2、提高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弘扬中国的皮影艺术。教学重难点:

1、用卡纸等坚实的纸张模仿皮影的造型和制作特点,做一个人物。

2、做一个能动的皮影人物。教学过程:

1、讲评。

讲述上节课作品的优缺点,本节课要改进的地方。

2、交流。

要求学生说说如何更好地表现皮影人物。

3、表演(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进行表演和观看)。(1)学生自由组合表演队,协商好角色分配、表演内容、台词安排等。(2)表演队上台表演。

4、评价。

(1)让观看表演的小观众评价哪支表演队最出色,讲明原因。(2)评出“最佳表演队”。

5、拓展。

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皮影艺术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向同学、父母讲讲你所了解的皮影知识。

第29课时

课题:《陶俑》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体验泥工的乐趣,了解汉代陶俑的造型特征。

2、抓住形象特征,运用概括方法,塑造人物。

3、观摩和评论同学的作品。教学重点: 人物动态造型。教学难点: 人物神态的塑造。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欣赏

1、欣赏《陶俑》图片,并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是什么人物?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

2、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特点,模仿表演人物动作。

3、比较陶俑中的人物造型与现实中的人有何区别。

二、分析与感受

1、了解人体大致的比例关系,坐姿与立姿的大体比例。

2、陶俑的造型很夸张,然而夸张的的重点在哪几个地方?

三、课堂总结。

第30课时

课题:《陶俑》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体验泥工的乐趣,了解汉代陶俑的造型特征。

2、抓住形象特征,运用概括方法,塑造人物。

3、观摩和评论同学的作品。教学重点: 人物动态造型。教学难点: 人物神态的塑造。教学过程:

一、制作与指导

1、学生讨论制作步骤,先整体后局部。

① 团块捏塑:塑造人像时,可先仔细观察人物动态,然后按照人体结构的四大部分用大团块来处理,分别塑头部、躯干、四肢等有动态的造型,各部分要接牢,整个比例大小要相配。

② 拼接:处理局部细节,采用拼接、添加等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尝试。

二、展示与评价

1、交流制作经验:小组先讨论,对他人作品发表看法。

2、各小组选代表发言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对有创意的作品加以表扬和鼓励。

第31课时

课题:《银闪闪的饰品》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学习银饰品设计应用的乐趣。

2、了解银饰品在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结合剪纸和绘画的方式,做一件漂亮的银饰品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运用材料设计制作银饰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少数民族节日活动的图片。

2、教师问:“你参加过少数民族节日活动吗?穿过少数民族服装吗?”

3、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引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展示银饰品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2、教师问“你喜欢什么样的银饰品?”

3、“你想做一件什么样的银饰品?”

三、课堂总结。

第32课时

课题:《银闪闪的饰品》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设计一件简单的银饰品,并能合理运用材料装饰美化它。

2、了解银饰品在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结合剪纸和绘画的方式,做一件漂亮的银饰品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运用材料设计制作银饰品。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强化阶段:

1、展示银饰品实物,让学生摸一摸,感受一下。

2、学生讨论银饰品的制作方法。

3、师生共同总结银饰品的制作方法。

二、进入制作阶段

1、学生制作

引导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和银色的包装纸做一件小饰品。引导学生将饰品组合,设计出新的饰品造型。把自己制作的小饰品戴起来展示。

2、教师巡堂指导

三、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2

一、理读文路, 走入文本

所谓理读, 就是寻找式地读, 清理式地读, 整理式地读;就是梳理文本的思路或特点, 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实课文教学要求的、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其他内容, 把它们罗列出来, 以确定学习过程的“对话”思路。《桥》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 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 极富韵味。但课文所蕴涵情味, 思想内涵却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因此, 我采用理读文中语言, 引导学生走入文本:1.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为了使学生读有方向、读有收获,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多读几遍课文, 并借助字典自学生字词, 注意读准“咆哮、狞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生字新词, 并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为读通课文扫清障碍。2.读熟词语, 感知大意。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中, 先让学生圈画出描写洪水 (咆哮狞笑放肆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 、人们 (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和老汉 (拥戴清瘦揪出沙哑 豹子) 等词语, 再分组朗读, 引导学生理清文路, 并选用这三组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读懂句式, 认识人物。这篇课文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增强了表现力。教学时,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桥、洪水、人们、老汉的比喻句、拟人句并分类重组, 再细加指导朗读。如“山洪咆哮着,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水渐渐窜上来,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让学生边读边想, 把洪水形象化, 在脑子中形成表象, 感受洪水的凶猛;在读到“村庄惊醒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时, 我让学生用成语形容当时村民逃难的情形和心情, 体会人们的惊惶失措;之后, 通过对比朗读文中描写老汉的句子, 初步认识老汉镇定如山的形象。

一篇课文, 经过这样的理读, 无形之中增加了知识的含量, 增加了知识的厚度与深度, 现出了知识的斑斓色彩, 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提炼课文的精髓, 同时也为品读课文找准了切入点和对准点。

二、品读文意, 深入文本

所谓品读, 就是在阅读中对课文着意揣摩、体味, 抓住文章的精髓, 读出深度, 读出韵味。语文课堂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 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 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 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在教学《桥》这课时,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充分的思想沟通、情感交流, 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 领悟文本的思想蕴味, 体会文本的行文技巧, 并在言语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文本言语, 掌握一定的言语规律, 我以“老汉”为切入点, 以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段为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文意:1.自主朗读, 感知重点。让学生抓住描写老支书的句子自主朗读、自主思考、自主解决。学生通过读、思、找、画、议等一系列阅读活动, 大都能明白课文主要是写老汉的无私无畏、临危不惧、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风貌。2.赏析朗读, 理解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文章重点, 我着力引导学生朗读、咀嚼、品味关键字词句段上, 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引导学生从“他像一座山”进行个性化朗读, 读出不同的理解。有时, 即使是同一个字, 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在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如课文的两个“吼”, 学生有的读出生气, 有的读出批评, 有的读出命令, 有的读出威严, 有的读出不容争辩……通过个性化的理解, 学生读出重点词语的意思, 读出字里行间的感情色彩。3.配画朗读, 内化重点。即在抓好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 我渐次播放与以上重点语段相关的课件, 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指导学生通过读、听、看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理解、快速内化。通过这样的设计, 不仅激活了语言文字, 还积蓄了学生内心的情感, 使语文课达到了“享受语文”的目标。

三、悟读文境, 融入文本

所谓悟读, 就是解读文本时, 要潜心会文, 去抓住作者的思路, 体会作者的心境。具体表现在对文本一拍即合的呼应, 一种心心相印的认同, 一种怦然心动的体验, 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悟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个目标, 我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指导:首先, 创设情境, 为情感体验奠基———我让学生观看山洪暴发、人们惊慌失措的录相, 营造紧张氛围, 借此为学生潜心会文、表情达意奠定基础。其次, 重点引读, 为情感触发助力———第一次引读:“当人们惊慌失措时, 木桥前, 没腿深的水里, 站着……”学生动情接读:“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引导学生描述:这是一位 () 老汉。然后我通过说的训练, 引导学生走出文本, 走近老汉, 从而使老汉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深深地扎下根。第二次引读:“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伍, 依次从老汉身边跑上木桥。老汉突然冲上前……”学生深情地接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读后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是一位 () 的老汉。第三次引读:“最后, 只剩下了他和那个小伙子。小伙子……”学生接读:“推了老汉一把,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猛然间, 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读后学生由衷地称赞:这是一位 () 的老汉。教师的导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功效, 学生在读中情感得到了升华。通过以上读的训练, 学生情感激奋, 心融文本, 言出心声, 读出了真情, 读出了意境:那位老汉为了村民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就如同一座生命之桥, 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最后, 反复诵读, 为情感升华添翼———课文结尾三句话, 完全可以合并为一个自然段, 作者写了三个自然段, 是为了让读者有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让读者为老太太难过, 从而更加敬仰老汉。这样的特点, 教师要点给学生,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高贵品质, 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的精妙, 领悟作者为什么以“桥”为题, 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3

[摘 要] 《桥》这篇课文内涵丰厚,情节险象迭起,悬念暗藏潜伏,人物个性鲜活,结局豁然悲壮。教学设计时遵循课文的叙述特点,从山洪危急之势入手,再现危急,追求蓄势而发。借势入境,在险境中复活老支书个性,塑造老支书形象,实现顺势入境。在老支书与桥的联系中设疑,设疑解义,诠释文题内涵,升华学生情感。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注重势、境、情的融合,层层推进,随势而就,顺境而生,让学生视觉与情感在文本的客观图景中与作者的主观情思相碰撞,再现情境现场与人物形象,构建道法自然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 教学设计;随文蓄势;借势入境;融境释义

《桥》这篇课文以山洪暴发的情势为线索,紧扣“桥”的人文内涵,以迅猛的暴雨,狂飙的山洪,窄窄的木桥为事态场景。以人群惊慌地过桥为情境,抓住老支书指挥人群过桥脱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最后以老支书与儿子的牺牲为结局。故事题义内涵丰厚,情节险象迭起,悬念暗藏潜伏,人物个性鲜活,结局豁然悲壮。课文在表达手法上巧妙地在场景渲染中蓄势,在人物对比中塑造,在事态叙述中设伏,体现出势、境、情的统一。教学设计时遵循课文的叙述特点,以读为主线,以联想为主导,以体验为主轴,从山洪危急之势入手,再现危急,追求蓄势而发。借势入境,在险境中复活老支书个性,塑造老支书形象,实现顺势入境。在老支书与桥的联系中设疑,设疑解义,诠释文题内涵,升华学生情感。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建随势而就,顺境而生,道法自然的教学风格。

一、在随文蓄势中感知课文

根据各种因素的相互影響在语言铺陈中随文蓄势,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层层渲染中再现危急,既交待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又为后面人物的出现提供了富有情境感的背景。《桥》一文的前五个自然段中紧扣“危急”,从雨势之大、山洪之猛、人群之慌、桥窄之危四个角度进行蓄势。“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造成“百多号人你拥我挤的疯狂与惊慌”。在山洪狂飙与人群惊慌之下,一句“窄窄的木桥”为危机埋下伏笔。形成危机相叠,势势相逼的场面,勾勒出危机四伏的客观环境。这种危急之势的铺陈与积蓄,在老支书指挥人群过桥时,又生动地烘托出老支书的坚毅、镇定、果敢的形象,体现出客观描述与主观烘托的统一。教学中,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遵循课文由远及近的叙述顺序,围绕危急之势,紧扣关键词、句,抓住雨势之大、水势之猛、慌势之乱、窄桥之危,让学生在初读中读懂文意,把握突发事件的形成要素。让学生在扣词扣句进行联想的基础上再读,读出画面。眼中有画,心可入境。在学生对语言描述的情境获得危急感悟的同时,进行再品读,采用多样化与个性的朗读,运用气息控制、节奏与声调变化等朗读方法的指导,品味中读出暴雨、洪水交织的声势感,读出事态发展的紧迫感,读出人群在灾难逼近时的恐慌感。依势推进,层层渲染,顺势而入,在朗读声中外化紧张之态,再现危急之势。

二、在借势入境中塑活形象

故事场景不仅仅是为了点明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在追求表达手法的主观需要。人物传神的表情、语言、动作描写蕴含着人物鲜活的个性,只有在情境的烘托与渲染中去解读人物,才能让文学表现的人物个性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复活为丰满的人物形象。文章在描述老支书指挥群众时,着力从他的凝重和愤怒表情、不容置辩的话语、果敢有力的动作三方面,集中笔墨围绕老支书的鲜活个性,进行形象化的精神刻画,语言简洁明快,巧妙把老支书的鲜活个性与闪亮的党性浓缩在“他,像一座山”的形象化描述中。教学中,紧扣“他,像一座山”,联系人群之慌的情境,结合“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乱哄哄的人群……”的慌乱情势,从老支书站立桥头的姿势与神情中读懂老支书像大山一样无畏、沉稳的个性与党性;联系水势之猛的情境,结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的情境渲染,从他指挥人群过桥时的嘶哑喊话与冷冷的反驳中,读懂他像大山一样无私而博大的胸襟与党性;联系刻不容缓的危急情势,结合“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的紧迫情势,从他把儿子从人群中揪出的动作读懂他像大山一样威严而深沉的父性与党性。让学生在情境与情势中,从人物个性入手,读中联系情境,读中联想情势,读中人物比较,读中揣摩心理,把人物话语的焦虑与果断,人物神情的凝重与威严,人物动作的迅捷与有力等形象要素读活,由外向内,点滴积蓄,层层塑造,从感受人物形象走向感悟人物境界,从感受人物个性走向感悟人物党性,多维度地感悟“他,像一座大山”的深刻内涵,最终实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复活的人物个性,体验出人物崇高的党性光芒,也为下一环节的融境释“桥”之义奠定基础。

三、在融境释义中升华内涵

象征是作家运用形象化的事物对情、义、理等抽象化的人文内涵进行形象化的诠释。如何在形象与抽象之间建立链接点,让学生从人物形象感悟人文抽象,实现顺理而明义,就成了教学的关键。《桥》这篇课文依托“桥”这一形象化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巧妙地借助老支书临危赴难、舍生取义的党员形象,构建出党与群众的生命之桥、联系之桥。由于“桥”的象征意义深刻,五年级学生缺乏对象征手法的感性认识,如何让学生在理解上从“窄窄的木桥”过渡到老支书用生命在党与群众之间架设“生命之桥”,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运用学生在感悟人物形象后形成对老支书的崇敬之心,直接碰撞悲壮性的结局——“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引发学生对老支书牺牲的悲痛之情,顺势创设问题:“群众成功脱险了,老支书和他的儿子却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在危难时刻,是什么让老支书选择群众,放弃了自己和儿子逃生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文本信息和自己的阅读感悟畅所欲言。老师以“责任”作链接点,从老支书的选择代表党的选择,他的责任就是党的责任这一角度,顺势引导,实现老支书与党的结合。学生明白老支书代表着党形象之后,再次整合文中的句子,形成“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一背景描述,以桥的不同意义作链接,再次创设问题: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窄窄的木桥轰然倒塌,但是另一座桥却在群众的心中高高架起。那么,群众心中的桥又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激励学生再度思考。老师根据学生的感悟随机点拨、归纳,自然而然地从“窄窄的桥”过渡为视责任如泰山的“生命之桥”、党联系群众的“精神之桥”,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感悟。依托感悟,抓住“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的结尾,老师运用课堂语言进行情感渲染,如“为了群众,老支书永远离开了他们。如果你们是前来祭奠老支书的群众,此时此刻,你们定是泪流满面,百感交集,那么又会对老支书说些什么呢?”用写出群众的心里话作为小练笔,升华内涵,外化情感,实现读写结合。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语文教学设计时尊重文本,遵循作者的作品立意与表述方式,注重势、境、情的融合,层层推进,随势而就,顺境而生,让学生视觉与情感在文本的客观图景中与作者的主观情思相碰撞,再现情境现场与人物形象,构建道法自然的教学风格。

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4

周 次 内 容

第一周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第二周 精细的描写、色彩的对比 第三周 让色彩动起来 第四周 台历、挂历的设计 第五周 衣架的联想 第六周 拼贴添画 第七周 我的牙刷 第八周 便签盒的设计 第九周 在快乐的节日里 第十周 卡通

第十一周 电脑美术

第十二周 山水画、花鸟画 第十三周 雕塑之美

第十四周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 第十五周 昨天、今天、明天 第十六周 科学创新生活 第十七周 刻在砖上的故事 第十八周 农舍小景

第十九周 舞起牛二灯多快乐 第二十周 羌族云云鞋

第1课: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隐性目标: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二学生交流资料:请2~3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齐白石。(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介绍)三引导欣赏:

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他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故事)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5.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

四、小结:

第2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隐性目标: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猜猜看: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马蒂斯擅长什么?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观察与比较1.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何特点?(简练)比较马蒂斯《金鱼》毕加索《多拉玛尔肖像》高更《静物》。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四、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五、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第二节

一、学生创作

二、作品点品亨利·马蒂斯(1869-1954)法国画家,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青年时代曾在巴黎装饰美术学校学习,1895年进巴黎美术学院,从象征派画家莫罗学习,后受后期印象派的影响,并吸取东方艺术及非洲艺术的表现方法,形式“综合的单纯化”画风,提出“纯粹绘画”的主张,1906年后的作品,造型夸张,多用单纯的线描和色块的组合,形成装饰感的画风,追求装饰和形式感,是马蒂斯艺术的本质。他也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他是现代派雕塑的先驱者之一,其雕塑作品追求简洁、结实的风格。

第3课 精细的描写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能用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与表现,感受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体会线描画的精美、细致,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组织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的方法。难点:组织线条的方法,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自己身边的物体、作业本、彩色笔或勾线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分析:1.出示门采尔的素描《两个中国香炉》简单解释素描的含义,区分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2.对比:出示图片:葵花》及修改图。那一幅更精美?为什么?回忆: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3.通过欣赏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4.你认为,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教师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请学生再画出几种。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

三、安排静物写生 教师指导作画。学生完成写生。

四、展评与小结 重点评价线条的组织与细节的表现。

第四课、《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导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讲授新课: 结合图片分析:

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

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一180。的色彩为强烈对比。4.山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 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9.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10.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课后小结:

第5课 让色彩动起来(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教学准备 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 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大桥》。

(1)介绍画家 野兽派画家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这是画家时断时续的追随野兽派时期代表作。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我们用对比色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彩纸?学生讨论:如表现风景,可以选择红色的底纸,用绿色的纸剪贴一些树,再用其他对比色剪贴一些形象„„

4、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色彩还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师引导学生感受如何对比色纸剪出有动感形象。

三、布置作业 利用对比色制作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学生作画。

四、展示组织学生作品展并评价

五、小结 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水粉画。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

第6课 台历、挂历的设计(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2、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制作台历或挂历。

3、通过收集、欣赏、讨论、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彩纸、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设计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款挂历,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学习演示课件或对比观看各种新旧挂历。

2、通过新旧台历、挂历的对比,你从它们的造型设计、色彩、功能和选用的材料方面发现有什么不同?学生观看,以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并回答问题。总之,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台历和挂历的外观设计装饰性越来越强,在功能上也越来越讲究多用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深入研究 以组为单位,把本组学生带来的最有特色的挂历或台历介绍给大家。

4、小结:从以上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挂历和台历不仅是记录时间的工具,而且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5、提问

(1)台历和挂历最基本的结构包括哪些?

(2)仔细观察你们带来的日历,看看在日期的设定上有什么不一样?(3)如果让你们在日历上来注明时间,你们会有哪些创新?

(4)如果我们为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设计一款台历,那么你认为哪些时间应当强调出来

三、布置作业

1、根据奥运会运动员的需要,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件台历或日历。

2、利用现有的纸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进行创新设计。

3、解决问题:(1)创作构思

(2)互相启发拓展思路,避免作品千篇一律。(3)确定制作方案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第7课 衣架的联想(1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中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

2、利用生活中最普通的衣架,通过联想、想象、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3、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会综合使用材料,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 根据衣架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通过联想、想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衣架形状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 制作材料、衣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映教学课件。提问:

1、观察作品是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

2、选用了哪些辅助材料?

3、作品有哪些创新表现?(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毕加索《牛头》,分析“奇思秒想”。

2、启发学生根据一个衣架进行联想。

提问:根据这个衣架你联想到什么?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3、组织学生看书分析书中作品。

提问:你喜欢哪件作品?说说理由。作品是利用哪些辅助材料制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把你的设计想法与同学交流。

三、布置作业 请你根据准备的衣架进行联想,利用多种辅助材料制作新奇有趣的作品。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形状。

2、选用恰当的辅助材料。

3、鼓励“奇思秒想”。

五、展示作品

六、小结 设计能体现奇思秒想,制作精细巧妙,使用辅助材料,作品有创新表现,美观。

第8课 拼贴添画(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画的基本技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 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添画制作。教学难点 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教学准备 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教学课件)

1、示各种纸材。

2、据纸材设计拼贴内容

3、拼贴方法。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纸材的肌理和花纹图案。

2、组织欣赏交流。

(1)书中第16页毕加索的作品拼贴画《吉他》。(2)学生优秀作品。

(3)分析拼贴方法和添画方法。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

3、师演示剪纸添画和撕纸添画。

(1)提示作业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选纸材——构图——剪纸或撕纸——贴——添画。

(2)添画部分要注意与画面的内容和色彩协调一致

(3)观察学习制作方法,了解剪纸拼贴和撕纸拼贴的基本方法。

三、布置作业

1、巧妙利用纸材拼贴一幅作品进行适当的添画。

2、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巧妙利用纸材,创新设计表现主题,添画与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协调一致。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欣赏用废旧印刷品制成的艺术作品。用巧手变废为宝,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

第9课 我的牙刷(2课时)

教学目标: 显性:

1、了解牙刷的种类、结构及特点,认识功能与牙刷样式的关系。

2、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功能 独特而实用的牙刷。隐性:

1、感受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2、养成良好的护齿习惯。

教学方案: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观察欣赏法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探究不同的牙刷,大胆想象,设计不同功能的牙刷。教学难点:为自己设计出有个性的牙刷,其样式为功能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牙刷是我们的好伙伴,你现在用的牙刷是什么样的呢?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发言)教师小结:保护牙齿,就要常刷牙,用牙刷也很有讲究的。不同的牙刷有不同的功能。

二、新授:

1、有很多同学不满足于市场上出售的牙刷,想要自己设计一把特别的牙刷。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想法吧!

2、(课件出示,欣赏分析)小小牙刷在细节上作了那些精巧的设计?比一比,它们的头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这样设计?这里的设计起什么作用?它的把为什么是弯弯曲曲的?它的颈部为什么是弯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A、三个大小尺寸不同的牙刷,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使用。B、多个刷头,更全面的清理牙齿。C、刷柄,与人的手形相吻合,防滑。D、刷颈,弯曲而有弹性„„

三、学生活动:我的牙刷我做主 设计要求: 以人为本,突出创意,美观大方,材料环保。

四、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来评价。

第10课 便笺盒的设计(1课时)

教学目标

1、纸盒、塑料瓶、纸筒本身有多种造型,经过加工、变形便可以千姿百态、巧妙的组合、装饰为生活所用,具备新的使用价值。

2、学习书中的便笺作品,了解纸盒加工变形的方法,掌握组合装饰的方法,完成便笺盒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便笺盒的设计,提高立体思维、组合加工及工艺制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纸盒的加工、组合,与便笺盒的实用价值相关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 作品的实用、美观、新颖、牢固。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盒子、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纸盒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包装盒的区别(外观、形状、色彩)。

二、讲授新课

1、布置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便笺盒作品.小组分析研究书中10余件便笺盒作品,并分别介绍喜欢的理由。

2、提问:便笺盒有哪些用途?放在何处?应有哪些设置?

3、布置小组确定制作的材料,结合用途进行设计。

三、布置作业

1、用废旧纸盒、纸筒、塑料盒及身边材料,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实用美观的便笺盒。

2、要求:实用、新颖、美观、耐用。

3、按照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便笺盒的制作。

4、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作品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分别介绍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不足及修改建议。

五、小结 废旧材料还可以做什么?与其他的材料相比有哪些好处?

第11课 在快乐的节日里(2课时)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节日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气氛,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进行构思表现

2、了解刮蜡画纸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节日场面。

3、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 选择色彩和有特色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教学难点 能比较丰富的运用刮刻版的艺术语言。教学准备 油画棒、牙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接龙游戏:迅速的报出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这些节日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吗?

(1)看到这些节日名称,你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哪些形象?(2)这个节日中最典型的装扮和活动是什么?(3)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

(4)你们小组能为同学们表演一下吗?

(5)你认为用什么颜色(一种或几种)最能表现当时的气氛?

2、涂好彩色底色与黑色底色色刮画纸是怎么制作的?

3、绘画时应注意什么?

4、根据学生的创意介绍构图、疏密关系、明暗关系等。

三、布置作业 利用油画棒涂底的方法,与人合作独立完成制作一幅表现节日题材的刮刻版画。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新挑战:由此你又想到了哪些新的美术创作方法?

第12课 卡通——动起来的漫画(2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多种形式的漫画卡通作品,认识漫画卡通的一般表现规律和表现特点。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及对多种美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2、学习绘制有特点的卡通造型。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体会卡通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欣赏和评述活动对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对“卡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 运用卡通造型手法进行创作。教学准备 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了,教师请一位同学帮忙关一门。假想一:同学不太明白老师的意图,但还是把门关上了。假想二:同学很高兴的站起来,跑过去关上了门。

二、讲授新课

1、快速示范两幅小品卡通。作品一:学生高兴的站起来。作品二:跑过去关门。

2、引导学生分析:

(1)卡通为什么叫动起来的漫画?(2)都在哪些方面可表现“动”?

3、引导学生分析“表情之动”,教师及时归纳学生分析整理的造型信息。

4、查找资料,小组归纳:

(1)你找到多少种卡通的表情?

(2)这些表情都代表了人物的什么神态?

(3)表情为什么这样夸张?不画得这么夸张可以吗?(4)我们在画夸张的表情时应注意什么?试着画一下

5、引导学生分析“动态之动”,教师结合实例分析并示范几个卡通作品,例如:孙悟空奋力挥棒、机器猫垂手无奈、《花木兰》中的小蟋蟀奔跑逃命等。

6、卡通与漫画有什么区别?教材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卡通漫画作品,它们都有哪些艺术特色?

三、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卡通形象,创作出它下一场景的动作表情变化。

四、展示作品 组织“电视台优秀卡通动漫节日展播”活动。

五、小结 欣赏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卡通作品。

第13课 电脑美术——巧用卡通形象

教学目标:

1、学习素材的多种处理方法和合理应用,学习图形处理软件的导入、设计和合成功能,认识利用电脑进行设计创作的特点。

2、注重对设计内容的梳理和选择、归纳,按设计的需要进行重新组合变化,形成最终的设计成果。

3、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如何更好的运用电脑图形处理的功能与自己设计所需要的内容有机的结合。

教学难点:对图形处理软件中“矢量”概念的认识及对矢量图形素材合理的使用。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各种类型的电子贺卡,请同学说出喜欢的类型,说出其中最吸引你的部分。

2、讲授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电子贺卡这么受欢迎吗?”学生回答原因。“那么,这些漂亮的贺卡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借助电脑美术手段将喜欢的卡通形象巧妙运用在电子贺卡上。教师讲授如何制作电子贺卡。

(1)明确设计主题

(2)选择合适的制作电子贺卡的动画软件(3)灵活运用卡通形象和艺术字

(4)根据主题为电子贺卡配上好听的背景音乐(5)将电子贺卡放到局域网或互联网上。

3、课堂讨论与实践。请学生们以组为电位,利用卡通形象,根据所选的创作主题设计制作一张个性突出、美观实用的电子贺卡。

4、作业展示与评价。在局域网上展示创作成果。

5小结: 指出优点及不足,将作品整理成电子贺卡的主题资源网站,以备后用。

第14课 山水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1、引入:展示画。说说两古作品有什么不同?

2、讲授新课: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做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古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这两副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中锋表现的?哪些地方用的是侧锋?(3)这两副作品你喜欢哪一副?说说喜欢的理由。

(4)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生活中是否见到过?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3、实践: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学生创作

展示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小结

第15课 花鸟画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教学难点: 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教学过程:

1、引入: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3)出示课题——花鸟画。

2、讲授新课: 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3、组研究: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2)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 中锋画翅、尾——短线

4、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5、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6、展示: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7、小结

第16课 雕塑之美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 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 图片、雕塑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引入: 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2、讲授新课:

(1)看书,提出问题: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几副雕塑作品,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大类?为什么?分成中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外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四大类。

(2)你怎样区别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呢?

(3)整理收集的资料。请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要求分类。

(4)提出问题:怎样欣赏一件雕塑作品? 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在欣赏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雕塑作品可以分成几大类?你能在展板上或书上区别出这几类吗?

(5)欣赏: 采用讨论的方式,请学生依据自己带来的雕塑作品资料,畅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6)欣赏书中作品:引导学生赏析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赏析中国现代和外国现代雕塑作品。

3、作业:学生整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小结。

第17课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

教学目标: 通过考察活动,学生了解人类的发明与创造是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体现。2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简单的考察报告。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会探索乐趣,认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美,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伟大之处。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以科学考察的方法找到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事例。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夹子、报告表、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1、引入:出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并与普通画法的作品进行对比。介绍点彩派及修拉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作品中蕴涵着科学。

2、讲授新课:用刚大镜观察细胞切片,体会微观世界的美。提问:怎样表现出有秩序的美?在其他的自然界中或生活中,你能发现蕴涵的科学美与艺术美吗? 能找到表现方法吗?

素材:宏观世界:城市中建筑的变化,如体育场、桥梁、房屋、亭、塔等。

微观世界:病毒与人类抗衡的演变图,不同的细胞切片,有意菌、植物的生长资料、蚕宝宝生长过程等。

3、创作交流:引导学生针对观察对象进行讨论、分析和表现

4、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在校园或社区中考察,并举行小型科学与艺术报告会。

5、小结。

第18课 昨天、今天和明天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初步了解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中外美术作品。

2、了解艺术与科学是如何完美结合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代表着一个时期的先进水平,二者是相铺相成、密不可分的。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实例,充分体会到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想象,创作一副能体现艺术与科学想结合的作品。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文字材料及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1、引入: 艺术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它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试着来分析一下,课件中的图片都属于哪些范畴?

2、讲授新课: 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给大家看这些图片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一般的建筑材料都选用木头或石材,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形与材料既新颖又独具匠心。编钟的造型受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影响。唐三彩的烧制需要1100度的高温。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的外形是参考了物理中的原子结构。

3、你还能为同学们介绍哪些艺术与科学的实例?

4、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方法分析《三彩骆驼载舞俑》、《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建议以自己的掌握的知识,利用美术语言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创作:展开想象,完成一副“22世纪的„„”为命题的创作设计图。

6、展示作品:将学生作业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7、小结

第19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教学难点: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教学准备: 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 教学过程:

1引入:学生讨论并回答。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3、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4、启发创作:

(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5、作业要求: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6、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劳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缝补衣服的方法。

2、通过劳动,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准备:针、线、布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周总理的睡衣》讲述了一件怎样的故事?

2、导入主题:衣服破了,也应该拿起针线自己动手缝补。

3、讨论:缝补衣服有哪几个步骤?

4、反馈:

(1)、穿针引线;

(2)、打结;

(3)、选取碎布片;

(4)、缝补。

5、用手针缝补衣物要注意些什么?

(1)、要选用合适的针线;

(2)、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3)、线步要均匀,针路要平直;(4)、缝补完毕后要打结。

6、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2、用布做小花鹿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学会缝制小花鹿。

2、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针线、剪刀、棉花、钮扣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讨论:读课文,看看步骤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交流:

1、制法:

(1)、画出图样;

(2)、缝制各部件;

(3)、塞满小花鹿;

(4)、装饰美丽。

2、注意事项:

(1)、缝耳朵时要小心;

(2)、塞棉花时要均匀、饱满;

(3)、不要弄伤手指。

三、自由缝制小花鹿。

四、展示制作成果。

3、收录机的使用

教学目标:

1、认清收录机的主要功能。

2、会使用收录机。

教学准备:收录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认识功能开关。

1、收音;

2、放音;

3、录音。

三、让个别学生到教台上讲解。

四、实习:

1、使用对讲录音。

2、对电台节目的录音。

五、交流实习心得。

4、晒衣架的制作

教学目的:

1、认识各种晒衣架的制作。

2、会制作一般的晒衣架。

教学准备:铁线、钳子、晾衣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晒衣架的各种款式。

二、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晒衣架。

三、讨论材料和工具。

1、铁丝;

2、塑料套管;

3、钳子。

四、讨论制作过程:

1、塑料管套好铁丝;

2、用铁钳将铁丝弯成形状;

3、拧紧接口。

五、自由制作,小组评议。

六、总结。

5、家具的保养

教学目的:

一、谈话:家庭里有哪些家具需要保养?

二、保养家具的方法:

1、放置在通风干爽的地方。

2、防止倾斜和摇晃,不能在顶部放置沉重的物品。

3、防止暴晒,及时修理。

4、竹制家具要注意杀灭蛀虫。

5、皮制家具要防止被尖硬或被发热的东西烧坏,烫伤表面。

6、金属家具要经常抹拭,多喷蜡防锈。

三、小组谈平时保养家具的心得体会。

四、让学生从家庭的家具保养意识到爱护学校公物。

6、青菜炒肉片

教学目标:

1、学会炒一些简单的家庭菜。

2、学会劳动,学会欣赏。

教学准备: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

青菜炒肉片经济实惠,营养丰富,烹调简单,是家庭常见菜式之一。

二、谈论原料:瘦肉、菜心、佐料

三、讨论烹调过程:

1、切肉片;

2、滚菜心;

3、起油锅;

4、炒肉片、炒菜心;

5、调味。

四、另一种炒法。(或实践炒菜)

五、小组讨论、总结。

7、酸甜黄瓜、萝卜的制作

教学目标:学会制作酸甜黄瓜、萝卜的制作。

教学准备:萝卜、黄瓜、酸甜酱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讲解方法:

1、酸甜黄瓜;

2、酸甜萝卜。

三、讨论、制作。

四、应该注意事项:不能用金属餐具,避免与酱发生反应。

五、小结。

8、发绿豆芽

教学目标:

1、知道绿豆芽的发芽方法。

2、学会发绿斗芽。

教学准备:绿豆、器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斗芽又嫩又脆,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人爱吃,自己学会发斗芽,可以不用上街买。

二、学习发斗芽的方法:

1、挑选新鲜粒大的绿斗;

2、浸泡绿斗,使其胀大;

3、晾起绿斗;

4、淋水。

三、鼓励学生回家做实验。

四、课后延伸:交流实验心得,写小论文。

9、学习野外煮食

一、教学要求:

1、学会野外煮食的方法。

2、会享受野外煮食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电脑。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春天风和日丽,正是春游的大好时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大家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我们可以组织野炊。

2.学习课文,思考问题:

(1)野炊要做那些准备?

(2)野炊时,怎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煮食工作?

(3)野炊时,要注意那些事项?(卫生、安全等。)

(4)

野炊过程中注意环保。

3.反馈:

(1)选好地点,火势均匀。

(2)取水方便。

(3)柴枝比较干燥。

4.小组讨论,联系“六一”儿童节,鼓励学生野炊,并说明注意事项,特别注意安全和环保。

5.小结:(1)野炊有那些好处?(2)野炊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板书设计:

第九课、学习野外煮食

选好地点,火势均匀。

取水方便。

柴枝比较干燥。

10、笔的使用和保养

一、教学目的:

1.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各种常用的笔。

2.教会学生保养笔,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毛笔、钢笔等。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笔是书写的工具种类很多。你认识了那些种类的笔?

2.学习课文:

(1)常用笔的种类有那些?

(2)怎样使用钢笔?

(3)怎样使用毛笔?

3.反馈:

钢笔的使用和保养:

(1)墨水适宜用固定的牌子。

(2)保护好笔尖。

(3)用塑料做的笔杆不能重压。(4)适时清洗。

(5)及时把笔套套上。

(6)防止跌落。

毛笔的使用:

(1)写字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笔。(2)开笔时用温水将笔稍浸泡片刻。

(3)用完及时清洗干净,套上笔套。

4.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十课、笔的使用和保养

1.钢笔的使用和保养。

2.毛笔的使用和保养。

11、学做小笔架

一、教学目的:

1.学会制作小笔架。

2.会欣赏文房四包宝。

3.培养学生爱动手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木板、锯、砂纸。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笔架既便于我们提笔又便于保持桌面的干净,一个美观的笔架还有很强的装饰作用,是我们传统的文房用品。

2.学习文章,讨论交流:

(1)笔架的种类:

金属笔架、陶瓷笔架、石头笔架、木制笔架等。

(2)木制笔架的制作材料:

小木板、白乳胶

(3)制作工具:

线锯、木砂纸(4)制作方法:

a.在木板上画线。

b.剧割。

c.打磨。

d.组装。3.注意:

(1)安全操作。

(2)尺寸准确。

(3)精细加工。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学做小笔架

1、笔架的种类:

2、木制笔架的制作材料:

3、制作工具:

4、制作方法:

12、学会使用吸尘器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吸尘器。

2、教育学生养成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

3、让学生养成正确使用用电器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吸尘器。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清洁工具不断更新换代,新型吸尘器使用方法简单、轻松、卫生。学习文章,反馈交流:

(1)吸尘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电机抽风成真空,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将灰尘等脏物吸进过滤。

(2)使用方法:边演示边解说,让学生示范。

a.打开吸尘腔的箱盖,装好灰尘袋。

b.接软管、钢管。

c.接适当的吸嘴。

d.接上电源。

e.按下开关,吸尘。

3、注意事项:

(1)一次连续使用不要超过20分钟。

(2)工作时不要把吸嘴对准人。

(3)注意用电的安全。板书设计:

a.打开吸尘腔的箱盖,装好灰尘袋。

b.接软管、钢管。

c.接适当的吸嘴。

d.接上电源。

e.按下开关,吸尘。

13、种杜鹃

一、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学会种杜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

3、培养学生审美观。

二、教学准备:

玻璃瓶、杜鹃枝、沙土、水。

三、教学过程:

1、电脑介绍杜鹃的特征:

原产于南美洲,又名三角梅,我国南北放均可引种。

2、杜鹃的生活习性:

喜欢高温、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

用富含有机质的山泥和沙质土壤栽培最好。

3、杜鹃的扦插方法:

春插在三四月,秋插在七八月;

壮实的枝条剪成8——10厘米长插入土壤。

4、杜鹃的管理:

定植株后3——6个月施氮肥为主;

7——9个月施磷肥、钾肥为主;

10——12个月施少量的磷酸二氢钾。

5、注意事项:

要使植株生长优美,关键在于修剪; 要及时摘顶;

根据花期,控制浇水。

板书设计:

杜鹃的特征:

杜鹃的生活习性:

杜鹃的扦插方法:

杜鹃的管理:

14、编织小网袋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编织小网袋。

2、培养学生动手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绳子、剪刀、直尺。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网袋,携带方便,用途很多,且可反复使用,有利环保。下面我们来学习网袋的编织方法。

2、材料和工具:

(1)细绳子若干。

(2)剪刀、直尺、铅笔。

3、编织方法:

(1)准备细绳,剪取相同长度。(2)固定袋口绳。

(3)对折细绳,排列整齐。

(4)用直尺量取网格距离。

(5)交*编织。

(6)逐层编织。

(7)收拢细绳,打结。

4、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编织一个网袋。

5、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编织小网袋

材料和工具: 编织方法:

15、扎制鸡毛键

一、教学目的:

1、教会学生扎制鸡毛键。

2、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和运动习惯。

3、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

鸡毛、皮革、金属片、剪刀、线等。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鸡毛键型小美观,踢法灵活自由。踢键是一项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有益运动。

2、扎制的材料和工具:

(1)鸡毛4、5根,长度9厘米。

(2)12×1.2厘米的人造革一条。

(3)铜钱或大小相仿的金属圆片两个。

(4)线0.5米。

(5)剪刀一把。

3、扎制方法:

(1)将鸡毛扎成一束。

(2)人造革剪口,穿入铜钱。

(3)插鸡毛束入人造革中间。

(4)用线缠绕,拉紧。

4、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踢键子的比赛活动。

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

扎制鸡毛键

将鸡毛扎成一束。

人造革剪口,穿入铜钱。

插鸡毛束入人造革中间。

用线缠绕,拉紧。

16、植树栽花

美化校园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植树栽花,美化校园的意义。

2、让学生了解植树栽花美化校园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审美观。

二、教学准备: 拔草工具和花草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校园是我们学习的好地方,校园美丽,学习环境将会更好,生活将更有情趣,身体将会更加健康。所以,我们要植树栽花,美化我们的校园。

2、因地制宜,精心设计:

(1)面积较大的学校:

一般选择学校的入口和建筑物的中心空地作为重点。

大门口可设计花坛或盆栽,种上各种绿色植物,使人感觉生机勃勃、清新愉悦。

建筑物中心空地设置假山或花坛。道路两旁种高大乔木。

(2)面积较小的学校。

设计校园小景或小花坛。

搭架设棚,种植攀缘植物。窗口种盆栽耐阴观叶植物。

(3)农村学校。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6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清课文条理,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的句子,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句?能背诵给大家听听吗?

[ 李白的《静夜思》、《古朗月行》、《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王维的《竹里馆》、《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历来,月亮被看作是皎洁直率的象征,是清纯高洁的象征,是离别的生发意象,许多大诗人对月亮都情有独衷,因此中国古代咏月诗数量巨大,内容丰富。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板书: 24、望月

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明确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 课文的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3、 划出初读课文时的疑难问题。(可以和同桌讨论)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学习朗读生字词语。

出示词语:

外甥 娥眉 瞳仁

镀 比喻 船舱

清辉 凝望 晶莹 云絮 剪影 不假思索 隐隐约约 绘声绘色

指名朗读,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提示注意点。

3、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收获,学生质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脉络 ,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把它读好。

提示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1、交流:(课文写了四部分内容)

一、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1-2)

二、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3-13)

三、月亮像什么——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14-20)

四、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21) ]

2、学生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朗读。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五、课堂练习

1、 用钢笔描红。(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2、 抄写词语

3、 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7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时写的一首古体诗。它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以凝练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 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具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这首诗巧用夸张、反衬的手法高度概括地表现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和战士们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种艺术性的缩小或夸大是领袖诗人那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襟怀、奇特的想象以及英雄胆略的自然表露。

【设计理念】

长征这段历史是特殊时期的历史事件, 学生在理解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及体会长征精神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将学生带入诗歌描写的情境, 使其感同身受, 就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因此, 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 就有助于学生领会全诗所蕴含的意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诗句, 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若等闲”等词语的含义。

2.能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感悟, 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军队, 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诵读诗句,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夸张手法的运用, 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 读诗句, 了解长征历程

1.图片导入

(出示一组长征图片) 同学们知道图片上展现的是什么情景吗? (板书:长征) 是的,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 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征就是征程、征途。长征就是长长的征途、漫长的征途。

2.初解长征

(1) 课前教师布置大家搜集资料, 了解长征。

(2) 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及相关图片, 教师简要介绍长征路线。

(3) 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毛泽东不但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而且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他一生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一首 (简介“七律”) 。

3.初读诗歌

检查通读情况, 相机纠正字音。再读诗句, 注意停顿和节奏, 读清楚诗的韵脚。

设计意图: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教师让学生简介长征的知识, 一是促进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二是促进他们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

二、品诗句, 想画面, 感受长征艰险

1.通过刚才的了解, 长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充满艰险)

2.诗句中有很多词句写出了长征的艰险。自由读一读, 画一画。

3.交流

(1)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逶迤”是什么意思?“五岭逶迤”呢?读到这些词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连绵起伏的山岭绵延万里, 红军战士穿梭其间, 一边防备敌人的追击, 一面又面临险恶的环境。)

“乌蒙磅礴”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高大巍峨的乌蒙山, 山势险峻, 头顶苍鹰盘旋, 旁边就是悬崖峭壁。)

学生说画面, 教师随手板画:连绵起伏的五岭、高大险峻的乌蒙山。

这山怎样的险?还是让我们看看毛泽东写的另外一首小诗——

(出示: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在这样的山岭中行走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 (自由交流)

(2)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出示金沙江图片) “云崖”说明什么?金沙水拍云崖, 怎么会让人感觉到暖呢? (教师简介金沙江战斗胜利情况:金沙江水流湍急, 两岸山峰陡峭, 敌人曾嚣张地说:“这里连一只鸟也休想飞过去。”但是红军足智多谋, 一面假装攻打昆明, 把敌人主力部队吸引开, 另一面趁机抢渡金沙江, 等敌人发现上当后, 为时已晚, 红军的主力部队已经顺利渡江, 他们只能望江兴叹, 我们没费一枪一弹就渡江成功, 战士们个个欢欣鼓舞。)

面对穷凶恶极的敌人, 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 (齐读诗句) “大渡桥横铁索寒”又是怎么回事? (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段)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学生交流)

再读四句诗, 感受长征的艰险。

(3) “更喜岷山千里雪。”看图, 想象红军爬雪山的情景, 他们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怎么理解“更喜”?

4.在漫漫长征路上, 不仅有枪林弹雨, 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 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境。再读读这首诗, 你能读出长征的重重险阻吗?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诗歌是抒写心灵的艺术, 诗歌之美在于它所描绘的生动的画面。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 联系自己的积累, 想象长征画面, 让学生真切感受长征的险恶环境。学生在走进文本、融入文本中用自己的心灵和文本交汇, 接下来体会红军的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就水到渠成了。

三、诵诗句, 悟诗情, 体会英雄气概

1.长征这样艰险, 可是毛泽东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表现长征的艰险吗?他究竟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请你再读读这首诗, 找找答案, 注意圈画出关键词语。

2.交流读书感受

(1) 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看出红军战士勇敢顽强的精神。

(1) 哪个词写出了他们的勇敢顽强?理解关键词“不怕”“只等闲”。

教师追问:他们不怕什么? (远征难。)

五岭逶迤, 他们———不怕!

乌蒙磅礴, 他们———不怕!!

金沙水拍———不怕!!!

大渡桥横———不怕!!!

岷山千里雪, 更是———不怕!!!

(2) 这是什么样的气概? (英勇无畏、不畏惧、勇往直前、藐视困难)

(3) 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语也写出了战士们面对万水千山时英勇无畏、藐视困难的气概, 是哪一个? (理解:只等闲)

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语, 请你快速找出来。

(2) 理解:“腾细浪”“走泥丸”“喜”“尽开颜”。

(1) 从“腾细浪”“走泥丸”中你看到了什么?在战士们的眼中连绵起伏的五岭就成了——细小的波浪。在战士们的眼中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就是———脚底的泥丸。这是什么写法? (夸张、比喻) 看, (教师随手将前面五岭和乌蒙山的板画改为细小的波浪、泥丸样。) 这样的山岭在红军的脚下, 你有什么感觉? (红军战士就像巨人, 就像巨神, 高山峻岭只不过相当于小小的浪花、小小的泥丸。)

(2) 我听出来了, 山再高我们不怕, 水再深我们也不怕, 我们笑着跨过高山, 这就是英雄, 这就是英雄的队伍。来, 让我们读一读, 感受一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3) 尽管面对的是———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金沙的水、大渡桥的铁索, 但是, 再艰难的路程我们都走过来了, 你看———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想想看:他们喜的是什么? (预设:他们喜的是——连绵的五岭、险峻的乌蒙跨过来了, 金沙江不伤一兵一卒胜利渡过了, 天险大渡桥也没能阻挡红军前进的脚步, 追击的敌人被远远甩在后面, 绵延的雪山、布满沼泽的草地都被战士们踩在了脚下。)

多么乐观的战士们!还有什么困难能吓到他们呢?想想看,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 当你看到追击的敌人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绵延千里的雪山踩在了脚下, 湍急的江水也被抛在身后。此时, 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你还会说些什么?

真是“红旗漫卷西风”啊!毛泽东看着欢呼的战士们心情怎样? (学生交流)

毛泽东就是饱含这样的胜利喜悦和革命热情挥笔写下了《七律长征》! (齐诵)

设计意图:列宁说:“缺失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 才能得到力量, 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教师层层推进地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 他们就能真切体会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乐观的精神。其间适时的诵读又将学生带入诗歌意境, 使其投身其中, 感同身受, 从而使学生感动起来, 最终实现作者、教者、学生心心相通, 情情相激。

四、议长征, 传承精神

1.后人这样评价长征——— (出示:“长征, 是宣言书;长征, 是播种机;长征, 是宣传队。”)

它向谁宣言, 在宣言什么?又播种什么? (预设宣言:红军打不垮!我们战无不胜!播种精神:英勇无畏、勇敢顽强、乐观、不放弃、不退缩、勇于挑战。)

2.今天的我们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五、课外阅读延伸

1.搜集毛泽东诗词, 特别是长征时期的诗词, 并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2.搜集长征故事, 举办一次长征故事会。

上一篇:班级新年联欢会班长致辞下一篇:赞扬老师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