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方案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方案(精选15篇)

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方案 篇1

每个人都是伴随着故事成长起来的。美丽的童话、动人的传说,往往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许多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了提高孩子的表现能力,提供一个学说话、敢说话、会说话的氛围,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园特举行了故事表演活动。

一、活动目的

1.积极参与大胆表现自己,体验表现自我的乐趣。

2.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勇气,能生动有声有色的讲述故事。

3.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

二、活动主题

“精彩故事我表演”

三、活动时间:2013年4月

四、活动地点:活动室

五、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布置有讲故事气氛的环境。

3.准备丰富的幼儿讲故事材料,如:各种动物头饰、道具

六、活动流程

1.教师讲话

2.教师介绍在讲故事中的注意事项及要求

3.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故事,并按照故事分成小组

4.幼儿根据故事内容,选择道具、头饰以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5.教师小结,评选“小小表演家”

七、注意事项

1.在活动中不能影响其他班级的常规教学及安全工作。

2.在活动中幼儿阅读材料及大的故事挂图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方案 篇2

一、选好故事素材

在儿童故事中,有适合幼儿读的故事,还有适合幼儿听的故事,而在适合幼儿听的故事里面,又有适合一般欣赏的、适合幼儿语言讲述的和适合幼儿复述的故事。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地为幼儿选择好故事,在每学期初,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选好故事素材。

1.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

三岁多的幼儿,心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征,语言对他们虽然也起着一定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但单凭语言来理解事物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进行小班故事教学时,应尽量选择接近幼儿生活的内容,选择幼儿所熟悉的事物形象,使其感到教师讲的像他们所做过的或见过的事情,引起听故事的兴趣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除此之外,在讲故事时,还要使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讲有关小朋友的事情,就要给小朋友起上名字。另外,还可以选些有关小动物的故事,因为小班幼儿对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等小动物特别感兴趣。故事内容情节应简短,但语言和情节可以重复,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增加故事内容也应随之更加丰富。

2. 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幼儿故事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故事,它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情节生动,富有儿童情趣,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一个好的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熏陶,可以为幼儿的行为、品德提供榜样。因此,在选择故事时应注重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全面地认识幼儿故事的教育性,不是单纯地认为,为幼儿写的、讲的每一个故事都必须含有品德教育的内容,而是认识到凡是一切对幼儿成长有益的作品,都应视为思想内容好、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二、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美”化故事

1. 备课时“吃透”故事。

选择教材是讲好故事的基础,分析和熟悉教材是讲好故事的前提。在故事确定以后,反复阅读故事,做到能背诵。在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掌握故事的情节结构,分析故事的段落、层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语言特点,找出关键性的词句,即重点、难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练习试讲故事,这一点对新教师尤为重要。在讲的时候,注意自己的发音、语速、语调,有真情实感。

2. 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生动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具、结合声情并茂的讲述、丰富的肢体语言能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从而使之聚精会神地倾听,使他们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如果教师在讲故事时过于呆板,前后语调没有变化,那幼儿听起来就索然无味,甚至不愿意听。为此,教师更要在正确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

(1)形象的语调。过高的音调会造成幼儿情绪紧张;过低的音调听起来感到吃力。要学会在故事教学中如何运用声音的高低。一般来说,表达气愤的语句,声音自然要高一些;表达愉快的心情,声音比较爽朗,也自然也高些;表达愁闷的情绪,声音则应比较低沉。

(2)恰当的语速。一般来说,欢乐、愉快的情节应当讲得快些,悲哀、苦闷引人深思的地方应讲的慢些。我在给幼儿讲故事时,开始时会稍慢一点,给幼儿轻松平静的感觉;但过慢也会使幼儿感觉疲惫,因而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如果讲得快了,会妨碍故事的理解。总之,我们只有深入地体会故事内容以及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然的语速将其表达出来。

(3)重点字词。在讲述故事时还应注意每个句子的重点字词,它标志着句子的重点,所以准确地说出来,可以使这句话的意义表达的更清楚明确,易于被幼儿所接受和理解。在分辨重点字词时,不仅要根据本句的意思,还要结合上下文语句的意思而定。只有深入地体会作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变成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恰当地掌握这些变化,进行有声有色的讲述,使幼儿受到感染,并从中接受教育。

3. 合理运用辅助教具。

幼儿的学习离不开玩教具,这与幼儿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有直接关系。对幼儿而言,有了玩教具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变得更轻松、更有趣,会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欲望,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自由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故事教学中常用的教具有挂图、木偶、贴绒、头饰、动物玩具、幻灯片、磁性教具、桌面主体教具等,这些鲜明、生动、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具能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故事,提高幼儿听故事的积极性,加强故事的教学效果。

在故事教学中,教具的运用要适当,一般讲新故事时,教具不可用得太多。小班幼儿可以一边讲、一边出示直观教具。在每次组织故事活动中我都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来选用玩教具,在选用时既考虑玩教具在哪些环节来使用,又考虑到如何运用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切忌因为选用玩教具的种类过多,或选用样式不当而起不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或是因为选用不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4.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倾听环境。

为了使幼儿能集中注意,在讲述故事前,尽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环境应安静、整洁;没有多余的物品分散幼儿的注意;座位的安排使全体幼儿能清楚看到教师的表情动作。

上课后,先组织幼儿安静坐好,稳定他们的情绪,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营造一个安静、便于倾听的教学氛围。在讲故事之前,一般用有感情的语调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以饱满的情绪、真实的情感、生动而形象的语言,使故事的内容在幼儿的头脑中呈现出一幅幅图画。为此,一方面要尽量运用故事的原文来讲,以保证文学作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虑怎样把书面语言变成更易理解的口头语言。

在讲故事时,一般不向幼儿提问,特别是那些内容丰富的,情节曲折、紧张的故事,否则会影响作品的效果。在故事讲述结束后,如还有时间,可以提一些问题,检查一下幼儿掌握故事内容的情况,加深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给小班的幼儿讲故事时,要注意照顾他们理解事物的特点。三四岁的幼儿,主要是靠具体形象,以直观形式认识事物。我们给他们讲故事时,应讲得具体,可用一些拟声动作,图片、直观教具帮助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三、复述故事,融入故事情境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幼儿除听教师讲故事外,有些好的故事,幼儿还须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复述。复述故事在幼儿早期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帮助幼儿理解书面语言,提高幼儿的讲述水平。复述是教师首先教给幼儿的一种讲述形式,是幼儿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对文学作品的再现。

小班的幼儿要到后期才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复述短小的故事。复述前首先选好适合幼儿复述的教材。给幼儿讲的故事中,不是每个故事幼儿都能复述,选择故事篇幅比较短小,情节生动并有适当的重复,结构简单、对话较多的作品。题材应为幼儿所熟悉或易于理解,能够唤起幼儿想象和情感的,如《会走路的鸟窝》《妈妈的心》《萝卜回来了》《小羊和狼》等一类作品。

在幼儿独立的复述前,要先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如围绕作品进行谈话,了解幼儿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记住主要情节和顺序,记住主要的词和句子,还可以利用提问或提问下的分段复述,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减少开始复述时的难度。对幼儿的复述要有总的评价,以启发幼儿复述的兴趣和提高复述的质量。

四、情景表演,发挥幼儿创造力

在幼儿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可启发幼儿用游戏表演的方式重现故事的内容。表演游戏是幼儿通过对话、动作、表情来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扮演角色,发挥想象,表现故事情节,从而发挥其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情景的创设对幼儿的故事表演水平极为重要,设置与内容相符合的情景,更有利于增强故事表演的趣味性,激发幼儿表演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故事表演中,让幼儿在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语言的美。这就会促使他们去学习、模仿,体会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更美。

幼儿园故事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幼儿园;故事教学;方法

学龄前儿童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较低,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内容简单易懂、趣味性强、生动活泼的故事,对幼儿进行语言、智力和情感方面的教育。这样幼儿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接触儿童文学,发现其魅力。

一、开展故事教学的意义

1.具有德育意义

幼儿处于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故事教学是较为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故事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并且将生活中的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故事中的鲜明形象感染幼儿,让幼儿从故事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2.提高语言能力

故事教学一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词汇积累,二可以让幼儿从中学习正确的表达习惯。当幼儿在听故事时,会自觉地对故事中的词语进行储存,并且在听的过程中,幼儿还能注意到怎样将词语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3.扩大知识面,提高想象力

幼儿的好奇心很强,总爱问“为什么”,这是幼儿主动求知的表现,也反映了幼儿知识面有待拓宽的问题。故事教学能够丰富幼儿知识,满足幼儿好奇心理。故事是知识的一种载体,不同类的故事中蕴含着各种知识,幼儿在听故事、学故事的过程中会进行思考和评价,进而会促进幼儿想象力的提高。

4.激发学习兴趣

故事作为幼儿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幼儿对故事情节产生疑问时就表示他们对故事产生了好奇,这时教师加以引导,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故事教学的方法

1.问题设置法

在幼儿故事教学中,提问能够起到引导作用,提问贯穿在故事讲解的各个环节中。首先,在故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幼儿产生好奇,进而专心地听故事的详细内容。其次,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思考。当教师讲完一个故事时,可以提问学生:“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你喜欢故事中的人物吗?说说为什么。”这样幼儿对听的故事有了简单的概括,同时将自己对故事中角色的看法结合内心的体验表达了出来。再次,当教师讲完故事时,可以让幼儿试着根据提示问题对故事进行续编。如,讲了《狼来了》这个故事,教师让幼儿继续想象:“放羊的孩子以后还会说谎吗?”“后来人们会对放羊的孩子说些什么?”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故事教学有助于幼儿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提高。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变换提问方式,针对故事的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同时提问的次数要合理,以免让学生产生厌烦。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性。面对不认真听讲的幼儿,教师不能再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注意,这样会破坏故事的连续性,影响其他幼儿的兴致。在提问时要注意时间间隔,讲述一遍故事提问两个问题就可以了。

2.分组讨论法

组织讨论法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分组,围绕故事内容的理解或者续编故事进行的讨论。分组讨论的方法在大班中运用较多。讨论法建立在幼儿对故事主要内容有基本理解的基础上,是为了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涵,调动幼儿情绪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幼儿在理解故事的重点或者难点产生疑问时,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发挥想象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讲《爱笑的小花》这则故事时,教师在讲完后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天天想要采小花的时候外公是怎样劝小花的?”“天天为什么没有摘走小花?”“你想和小花做好朋友吗?那你应该怎样做呢?”教师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和难度的增加,引导幼儿通过讨论明白爱护花草的道理。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幼儿从故事中获得启迪,受到道德和情感的教育。

教师在运用分组讨论法时,要注意引导幼儿进行总结,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多采用鼓励、表扬的形式,让他们敢于发言。

三、故事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选择有趣的故事

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要选择语言生动活泼、内容有趣的故事,这样幼儿才会对故事产生兴趣,并且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述,从而进行积极思考,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2.选择的故事难度要适当

针对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应当选择适合幼儿理解的内容,否则会引起幼儿的厌烦情绪,教师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或者低效的。

3.增强课堂互动

让幼儿一味地坐着听、说,他们一定坚持不了一堂课,因此教师要在故事教学中为幼儿创造参与的机会,可以通过表演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

总之,作为幼教工作者,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故事教学,采用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发挥故事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晓露.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及实践[J].学周刊,2014(4).

幼儿园学篇故事的活动方案 篇4

语言活动:救小兔

活动目标:

1、根据所提供的`线索大胆地想象多种救小兔的办法。

2、积极参与讲述活动,学习创编比较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制作动画课件或图片

活动过程:

1、看动画课件或图片:草地上有哪些动物?你觉得它们好象在干什么?心情怎样?

2、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小兔掉进黑黑的洞里,心里怎样?请小朋友先来安慰它。

3、小兔在大家的鼓励下变得勇敢起来,你觉得它自己会想什么办法?你会帮它想什么办法?

4、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活动延伸:

幼儿园教师讲故事比赛方案 篇5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语言教学技能,加强教师普通话基本功训练、增强教师为幼儿讲故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促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特举行本次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14年6月12 日

二、活动形式

故事比赛。按抽签次序依次讲述故事。

三、参赛对象

40岁以下的教师。(40岁以上教师本着自愿原则)

四、比赛要求:

1.教师自然大方、语言有感染力、普通话标准。2.故事内容重点突出、内容清晰。

4.讲故事过程中可以插入音乐,表演、课件PPT等内容。5.脱稿讲述。讲述时间不超过5分钟。

五、比赛评分标准

1.形象(20分):服饰得体,举止自然大方,仪表端庄,体现幼儿教师的精神风貌。

2.普通话水平(40分):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讲究讲述技巧。3.讲述技巧(30分):紧扣故事情节,讲究故事技巧,富有表现力。语感丰富、语速处理得当,能打动听众。

4.讲述内容(10分):脱稿讲述。

5.辅助手段运用(+10):如肢体动作、课件等的运用恰当。

幼儿园故事教学 篇6

(一)准备活动

认真分析故事内容,研究所要教学的内容(单词或对话),有针对性地创设比较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

(二)情景创设或背景铺路

幼儿英语故事活动需要精心创设环境、恰当使用教具,否则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1.在创设故事活动环境时,教师可根据内容的具体要求布置教室。2.在进行故事活动前,教师可采用唱英文歌,或用游戏复习单词或句子,或是问一些与故事内容有关的简单问题,以导入故事情节。3.故事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幼儿了解故事,减少学习障碍。

(三)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可以采用录音、录像或口述等方式,通过语言、音乐、图画等视觉与听觉的多方位输入,使孩子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大致的、生动的了解。在感知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思考,并激发孩子去想象。

(四)扫除语言障碍

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法帮助孩子解决故事中出现的新单词、新句子。

1.教师可利用先前准备的各种实物、图片,借助手势、眼神、表情等帮助孩子再次感知整个故事,同时也要调动孩子动用各种感官来体验故事。

2.可让孩子表演故事中角色的动作或模仿声音。

3.可在故事情节关键地方,让孩子预测故事下一步的发展。

4.可在关键词句出现的地方,停下来让孩子猜测词义或句意。

(五)设计各类帮助幼儿理解英语故事的活动

1.听和做:让孩子们扮演故事中的某个角色。

2.听和表演:让孩子们表演故事。

3.听和辨认:让孩子们边听故事边指出故事中对应的图画。

4.听和反应:孩子们听老师讲故事,听到老师讲错时让他们拍手。

5.听和着色:让孩子们听从老师的指令给故事海报图颜色。

6.听和画画:让孩子们画出小红帽篮子里的三件东西来。

7.听和制作:可以让孩子们描慕并动手制作某个角色的面具。

(六)设计表达英语故事的活动

1.念小诗和唱歌。

2.词汇游戏。

3.练习新的发音。

4.尝试自如地说。

5.回答问题。

6.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说。

(七)学习故事后的延伸活动阶段(演故事、编故事)

对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7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是一种以想象、夸大、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形式。童话能够充分体现出幼儿性、创造性和想象性。它是奇特、美好、想象的虚设故事, 通过无限的幻想, 脱离时间和空间的拘束感, 将那些本来平淡无味的现实生活幻想成美好的理想意境, 让儿童感受到很多的快乐, 迎合儿童在该年龄阶段的成长需求。虽然每一位学者对童话的含义拥有不同的诠释, 但是仍然能够从中寻找到相同之处:从体裁的角度来看, 童话是“故事的”;从内容的角度来看, 童话是“想象的”;从作用的角度来看, 童话是“娱乐的”。所以, 通过对前辈学者们的众多观点整理之后, 我得出的童话含义是:童话是诗性美和想象美相结合的文学形式, 它通过放飞想象的翅膀, 跨越时间空间的约束, 展现给儿童真、善、美的纯净感情, 让儿童获得无穷的愉悦。

(二) 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

童话是幼儿文学作品欣赏的主要部分, 也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 是师生间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充满理解的、建设性的欢乐交流的过程。幼儿园童话教学就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以童话故事欣赏、改编为中介的互动对话过程。

二、影响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 幼儿教师对童话价值的理解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 传统文学观是影响童话教学的最主要的内因。在一篇文章中, 不仅需要包含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信息, 而且还要能体现出一定的人生道理。只有具备这两点条件的文章才能被称之为好文章。而站在阅读者的立场上来看, 是否由一篇文章中领悟到人生道理, 才是读书的主要目的。显然, 这种传统的文学理念实际上是对文学的功能论述。幼儿教师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束缚, 于是将童话故事也当成是承载道理的媒介, 在童话教育中忽视了对童话审美的认知, 而侧重于道德教育上的培养。

(二) 幼儿园童话教学环境创设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详细说明:“环境是最为关键的教育资源, 加强对教育环境的建立和使用, 能够帮助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取得理想成绩。”教育工作不能够与教育环境分离, 教育环境会对幼儿发展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所以幼儿园教育活动想要获得理想的教育成果, 需要加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作。幼儿园教育环境主要涵盖教育的物化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物化环境的主要内容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场地、教育设备等;人文环境的主要内容为幼儿园的校园风气、班级风气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三) 家长对幼儿园童话教学的支持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这不仅仅体现在家长在言行举止要教导幼儿。在幼儿童话教学上, 幼儿家长不能单纯依赖幼儿园, 也要承担一部分的童话教学责任。因为幼儿一天的生活中, 在家庭所处的时间很长, 家长完全可以在闲暇时间或者是睡觉前为幼儿进行童话教学。幼儿家长在家里对幼儿进行童话教学是在幼儿园基础上的一个扩充, 能增加幼儿的知识含量、扩大幼儿的见识。因此,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幼儿童话教学, 家长应该大力支持和配合。

三、提高幼儿园童话教育质量的建议

(一) 幼儿教师需真正领悟童话教学的价值

童话故事, 包含了人类对世界的体会与感受。成年人应通过通俗易懂、浅显的语言向幼儿进行讲解各种人生哲理。对于幼儿来说, 童话的教育意义显而易见。正常的幼儿园童话教学, 应该是在快乐、轻松、游戏、充满幻想的氛围中进行。因此, 幼儿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童话教学的本质, 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 幼儿教师要重视童话的审美情趣, 不要过分强调“说理”, 而要从童话的审美特征上着手, 从童话的情感与审美体验的角度进行引导, 使幼儿在童话故事的学习中感受到幼儿教师语言里的优美和画面感。另外, 教师还要多多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童话作品, 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童话的体验和理解。

(二) 幼儿园需塑造支持型环境氛围

幼儿园教师应该相互交流经验, 密切教师之间的合作。这样的经验互动活动能够有助于教师消除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 也能够让教师获得不同类型的启发。幼儿教师之间的彼此分享, 也能够塑造教师间的和谐氛围。这种氛围能够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反省, 以主动的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经验互动的过程中, 才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加强彼此间的教育合作。

幼儿园可以在幼儿班级的角落里设置图书角, 多放置关于童话方面的书籍。幼儿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主动来选取感兴趣的童话书籍进行阅读。图书角在设置上可以考虑增加一些经典动画片形象的贴纸等, 就会增加幼儿的阅读兴趣。此外, 幼儿教师可以每天选取一名幼儿为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 并配合这名幼儿所讲故事的内容准备一些头饰、玩偶、玩具等用品, 为幼儿提供一个快乐、轻松的氛围。这样既能锻炼讲故事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又能调动其他幼儿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三) 幼儿园需积极促进与家长之间的合作

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童话教育开放课, 让幼儿家长到课堂中旁听;也可以筹划亲子表演活动, 邀请幼儿家长与幼儿一同完成角色扮演。另外, 幼儿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以及家庭练习册的方式, 指导幼儿家长挑选恰当的童话书, 从而让家长在家中对孩子进行积极的童话教育。

四、结论

很多幼儿园都进行了童话教学活动。而且, 幼儿教师也早已了解到童话给予幼儿成长的积极推动性作用。但是, 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是应试教育, 幼儿园教学目标上也会存在功利性, 不注重开发幼儿的情商, 对童话教育目的的制定、内容的设置、教育的方式以及教学的评估都会侧重于对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现实教育中, 幼儿家长也只希望幼儿学会更多的知识, 忽略了对幼儿感情世界的培养。幼儿园和家长只有改变目前的这种想法, 真正正视童话教学的作用, 幼儿园童话教学的质量才会得到质的改变。

摘要:通过对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的研究, 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实践中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开展情况, 从而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而这些认识将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幼儿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本文从童话故事的概念入手, 通过分析影响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质量的因素, 从而对幼儿童话故事教学质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以期提高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童话故事,童话故事教学

参考文献

[1]邹晓明.童话教学:让儿童徜徉于美的世界[J].江苏教育研究, 2014 (17) :49-51.

[2]高映建.童话教学的价值取向及策略浅探[J].江苏教育研究, 2014 (20) :18-19.

[3]刘守昌.培养幼师生幼儿文学素养的策略[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3 (1) :84-85.

[4]沈利华.基于童话资源的幼儿体验式阅读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 2013 (16) :72-75.

[5]邹一军.走进儿童心中讲童话——简析低年级童话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 2013 (9) :48-49.

谈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故事教学 篇8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故事;教学培养

音乐对人的情绪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幼儿来说,通过优美音乐的熏陶,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力,因此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故事教学,对提高幼儿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一、让幼儿快速进入角色

角色表演创设是开展幼儿音乐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在角色表演创设中,幼儿可以根据角色的特点,互相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样就大大加强了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幼儿的沟通能力。同时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建立,让幼儿来演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幼儿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教师在编排音乐故事时,应充分考虑音乐与故事情节的协调性,故事角色不能超过四个,故事情节变化不能过于复杂,情节和角色转换应具有明显特征,从而使幼儿能够做好迅速转换,另外,教师还可以在音乐故事教学中加入适当的声效,使音乐故事表演更加的生动。

例如,在《踩脚印》一课中,主要学习的是《小鸭小鸡》这首音乐,故事主要讲述的是鸡妈妈带小鸡去小鸭做客的故事。教师在编排音乐故事时,共创建了两个角色,一个是鸡妈妈,另一个是小鸡,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音乐故事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向幼儿讲解了游戏内容及玩法,教师说:“鸡妈妈今天要带小鸡去小鸭家去做客,但是去往小鸭家的路途中,要经过一座独木桥,鸡宝宝一定要安全通过独木桥。”其次,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引导幼儿按照顺序排队走,然后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说:“这座桥只能走过一只小鸡,我们有这么多的鸡宝宝,怎么办呢?”这时,幼儿就开始讨论、分析,回答说:“一个一个地过。”教师说:“你们真聪明!开始过桥吧!”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终于所有幼儿都走过了小桥。最后,播放《小鸡小鸭》的音乐,这时幼儿不仅和教师学习这首歌,并且跟着教师跳了起来。

二、让幼儿更加专注地体验音乐

角色扮演能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音乐,因此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加专注地体验音乐,就应做好音乐欣赏环节,通过韵律活动,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以及理解。但是对于幼儿来说,韵律活动是一项复杂且难度较大的活动,所以为了做好韵律活动,可以围绕四个环节开展,即“听”“说”“玩”“演”,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音乐之前,首先,教师应为幼儿讲演故事,故事内容应与音乐有关,同时必须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故事。在讲演过程中,要适当借助图片、声音、动作进行故事展示,从而使故事讲演更加生动、自然,加深幼儿对音乐故事的理解。其次,在学习音乐时,教师可以根据音乐制定图谱,幼儿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图谱,同时幼儿也可以根据图谱,做出相应的身势,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走走走》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在学习这首音乐之前,为幼儿讲《娃娃走路的故事》,在讲故事中,教师演示了娃娃的走路,并通过对娃娃声音的模仿,为幼儿讲非常精彩的故事。音乐故事演讲之后,教师开始播放《走走走》这首音乐,并鼓励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向故事里的娃娃一样,一边唱一边走,使学生在动动跳跳之中就学会了这首歌曲,而且让幼儿体验了故事中娃娃这个角色。

三、让幼儿自由地抒发情感

为了让幼儿自由地抒发情感,幼儿在学习完音乐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音乐故事进行表演,而且由幼儿自己进行组织音乐表演,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予帮助,正确引导幼儿进行编排,完成音乐故事表演。

例如,在学习完《热面包》歌曲时,教师为了能够让幼儿自由地抒发情感,加深对该歌曲的理解,让幼儿自主编排音乐故事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幼儿的提问,如,卖面包都需要什么道具?厨师的装扮是什么样子的?等等,这样就可以帮助幼儿确定音乐故事表演的角色以及相关的道具,其中表演道具包括一顶厨师帽、两个小面包和一个大面包以及两个托盘,同时教师也参与到表演当中,扮演买面包的人,由幼儿扮演厨师,这样可以进一步拉近幼儿和教师之前的关系。在表演过程中,为了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让幼儿进行热面包的叫卖,并且声音必须洪亮,吐字必须清晰,与教师扮演的面包人进行沟通。在完成表演之后,教师提问幼儿的感受,如,你觉得卖面包辛不辛苦?怎么辛苦?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充分表现出幼儿的情感。

总之,为了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故事教学,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合理构思音乐教学故事,加强音乐教学故事和音乐的匹配性,提高幼儿对音乐故事教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进而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故事教学的有效提升,因此笔者相信,通过对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故事教学的不断探讨,一定会促进幼儿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张秀丽.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J].学周刊,2015(23):237.

故事表演屋教学方案 篇9

1、引导孩子大胆、积极地参加表演活动,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2、能和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在表演中能学说扮演角色的对话,学会和同伴愉快的合作游戏。

故事内容:娃娃、蝴蝶美美和毛毛丑丑、拔萝卜、受伤的小青蛙。

1、创设春天的情景,春天的背景,池塘的情景。

2、头饰:春娃娃、柳树、桃花、布谷鸟、蝴蝶、毛毛虫、蜜蜂、老婆婆,小狗、小姑娘、小猫、小老鼠、小鸡、小鸭、小乌龟,丝巾、蝴蝶翅膀、红裙子、黄裙子、绿裙子各一条,小推车一辆。创设情景、故事录音。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表演节目吗?你会表演什么节目?今天,我们好看的节目表演给小朋友们看,好吗?

师:这是谁?春娃娃急急忙忙要去找谁,它对布谷鸟说了什么?对柳树、桃花又说了什么?集体练习对话,进行故事表演。

2、师:春娃娃来了,看谁也来了?,有一天,蝴蝶在飞的时候遇到了谁?它对毛毛虫说了什么?毛毛虫听了怎样?谁来劝毛毛虫,集体练习对话,进行故事表演。

3、师:这么大的萝卜是谁种的?老爷爷请了哪些人来

拔萝卜,是怎样请的,集体练习对话集体练习对话,进行故事表演。

4、听“呱呱”谁在叫?小青蛙为什么叫?小青蛙受伤了,那怎么办?谁来帮助它,小鸡说什么?小乌龟说什么?集体练习对话集体练习对话,进行故事表演。

幼儿园故事活动教案 篇10

多媒体课件黑板一块,上面画有苹果树。

二、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分别请幼儿到黑板前摘苹果。

2、当大家都摘不到苹果时,请幼儿想想办法。

(二)、学习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一遍。

2、结合多媒体课件,边讲故事边提问。

(1)、故事里想吃苹果的小动物都有谁?

(2)、小乌龟摘不到苹果怎么办?

(3)、小动物们最后吃到苹果了吗?

(三)、讨论:怎样才能摘到苹果?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小动物还差一点才能摘到苹果,怎么办?谁可以想出好办法来?

2、教师小结。

4、让幼儿完整观看故事,教师再选择孩子们想到的某一种办法编成故事结尾,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评析:

在活动中,我首先创设“摘苹果”的情景,让幼儿体验想摘苹果却又摘不到的过程,为学习故事做铺垫。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增强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幼儿帮小动物想办法,怎样才能摘到苹果呢?让孩子们进行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幼儿由于有了开始时的体验,思维更开阔了,孩子们为小动物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我选择了孩子们想的其中一种办法,编成故事的结尾。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不但学会了遇到困难时要积极想办法,同伴间要互相帮助,想象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理解童话内容,感受童话中动物互相关心的气氛与真正互爱的情感,知道团结合作才能克服困难的道理。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并喜欢模仿动物的对话。

浅议幼儿学习故事教学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学习故事;三个环节;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学习故事”

所谓“学习故事”,其实是一种评估工具,它是由新西兰的一位女性发明的。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工具,很多国家都已经使用了这个工具。这个学习工具通常是通过一系列文件(包括观察性记录)来记录幼儿学习中的故事。还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就是寻找幼儿能够做的事情。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的故事帮助幼儿树立自己的人格认同。所以,学习的故事和评估的目标,就是要记录有价值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的点点滴滴。这对于教师也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料。学习的故事所用的是叙述的记录方式,记录的是幼儿能够做的事情,以及他们学习的过程。“学习故事”的目的不是评判幼儿学习情况,而是倾听幼儿的心声,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二、学习故事的三个主要环节

一是注意:注意发生了什么,幼儿的兴趣、想法、特长是什么。二是识别:识别什么学习有可能发生。 三是回应:如何支持和拓展幼儿接下来的这种兴趣、想法或特长。

三、学习故事的灵魂

抓住学习故事的灵魂——教师心中要有幼儿,要善于挖掘幼儿真实的想法和兴趣,并能解读在此基础上萌生的一系列“精彩”的学习。教师要主动地走进幼儿的内心,去体悟幼儿的想法、思维。

四、如何在学习故事中发现幼儿的精彩

1.静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耐心等待精彩的出现

第一天进活动室,我看到点点安静地坐在教师的椅子上,其他幼儿都在各个区玩。她所在区四五个幼儿正兴高采烈地玩冰球游戏,而她却默默地看着,双手不知所措地玩胸前的标牌。我第一感觉是:这孩子有什么问题。考虑到学习故事的三个过程,我提醒自己——注意,发生了什么。我耐心地等待,直到建构区滚出一颗玻璃弹子,她立马跳下椅子捡了起来,用胸牌包裹它,又坐回椅子,把一匹精致漂亮的小红木马拿在手上。大家玩得热火朝天,玻璃弹子不停地滚出来,她就不停地捡,被同伴们的游戏热情感染,终于说“QQ,给。”男孩更来劲了,一边向对方扔弹子一边喊“发射”。教师说:“这样玩不安全,换一种玩法。”于是她把捡到的弹子放在盘子里并把它藏在茶杯箱上,说“这是秘密基地”。

第一天,我对点点的印象是:安静、平和、守秩序,能在集体中听教师或其他人讲话,当听到“这样游戏危险”时,能马上停止游戏并把危险的源头“弹子”收藏起来。当捡起第一颗弹子后微笑一直洋溢在她脸上,会和同伴交流,有好朋友。我们尝试着用学习故事的理念评价她,认为她是一个积极、快乐的孩子。

2.关注幼儿行为的细节,准确识别和解读幼儿

在“学习故事”的研究中,不在于有那么几次精准地解读幼儿,更在于努力解读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教师的改变。看到幼儿在学习和看到值得记录的幼儿“学习故事”是有一定区别的。幼儿的学习随时在发生,但并不都是值得和需要记录的。我们不要过于看重“完成幼儿学习故事案例”这一结果,而应更多地关注、读懂幼儿的变化过程,关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收获的观念与行为的变化。

第一天的观察没有发现“精彩”,希望通过自己的改变,跟点点积极地互动,成为她学习的亲密伙伴,来了解她真正的兴趣,推动她主动学习的发生。对照《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逐渐明确,我们和点点的关系是“一起工作的伙伴”。

第一天,我们关注到点点“能做的”和感兴趣的是阅读(因为她自发地两次走到阅读区坐下来看图书)以及她手上的小红木马。

第二天,她用了半小时画了一张“ 我和跑男的合影”的画。整个过程专注、安静、熟练、流畅,我们都很喜欢她的画作,建议她做一个画框,她说“回家再做”。说实话,点点画“和跑男合影”的情况中规中矩,并不属于“精彩”时刻。但这匹小红马又一次出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因为这匹马昨天和今天总是在她身边。正是这一行为的细节,我们解读到她最近真正感兴趣的是这匹小红马。我们就一起观察起这匹小红马,发现这匹小马没有眼睛。她就立刻找到剪刀和粉红色的纸剪了起来。不一会儿,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匹跟昨天完全不一样的小马。她告诉我们,是“小马宝莉”。

以前,我们可能会千方百计地引导点点给“和跑男合影”做个相框,但对“学习故事”的研究,使我们改变了做法。一边看着她给小马做眼睛一边想着“什么样的学习有可能发生”。在使用了“指挥式的教学策略”失败后,改用了非指挥式的,如认可她给小马贴画上眼睛,我们说“小马看上去精神多了”;她给小马做条围巾,“哦,原来是做围巾啊,想得真周到!”来自于教师的真诚回应,使她感受到她的心声被听到了,而且教师在鼓励、表扬她。教师的积极回应让她能有信心继续活动。

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并从幼儿的语言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能让幼儿感受到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

3.争取适时有效的回应,选择合适的推进策略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的回应与推进策略不仅仅是“回应什么”的问题,还包括“怎么回应”。每一名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是带有特殊“个人烙印”的,当教师对幼儿可能获得的新经验做出识别,明确了该活动中幼儿经验的“最近发展区”,就应当联系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已有经验、学习品质和学习风格上的差异,采取有效的回应策略。

两天的观察,我们了解到点点不仅安静、平和、守秩序,而且喜欢画画,对画人物的技术很熟练。作画时果断、流畅,更像是对一幅完整作品的默写。而对小红马的装饰倒是出于教师质疑“这匹马怎么没有眼睛”后的即兴创作。整个创作过程中,教师和点点之间不断有对话交流,最后,终于明白她做的是《小马宝莉》儿童影视剧中的音韵公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点点是主动的学习者,她和教师一起学习新事物。

基于对点点活动中细节的观察和识别,我们捕捉到了点点非常喜欢小红马,第二天,我们及时提供了有关《小马宝莉》的图文资料,她果真如获至宝,说明我们的回应很有效,为后面学习活动的开展作了准备。

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点点比较喜欢我们使用 “合作建构”式的教学策略,如我们发现“小马怎么没有眼睛”时,聚焦在《小马宝莉》上,鼓励她回忆小马宝莉的认知经验以建立连接;为她提供完成任务的必要支持材料——收集小马宝莉的彩色图文资料;提供小马宝莉的图书,将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汇总;通过阅读,向她展示细节、新词汇;提议画三匹小马;介绍一个任务、想法,如“由你接下去读书给我们听”;挑战自己,从熟练的画人到学习如何画一匹马等。

五“学习故事”在幼儿园的意义

1.改变教育的出发点,实现儿童观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幼儿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一个权利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潜能和天性,而不应该把幼儿当作某一技能的培养目标。

“学习故事”关注幼儿自发的学习,记录幼儿的学习行为与方式,使幼儿表现出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自信和能力。从 “学习故事”的特点里,可以看出教师“尊重幼儿”行为的实现,同时教师也会有新的定位,教师和家长共同对幼儿进行评价,形成“家园共育”的新模式。

2.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快乐成长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是每一名幼师的目标和追求。但是大多数幼儿在集体游戏时表现得并不快乐,要他们参加的集体游戏可能自己并不感兴趣,同时还要担心自己做不好受到教师的批评、小朋友的嘲笑等。

故事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篇12

一故事对于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幼儿喜欢听故事, 并且在故事情节的感染下乐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对幼儿以故事的方式进行教育, 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的心灵是纯真的, 幼儿的心灵世界又是丰富多彩的, 他们充满好奇, 具有强烈的探究事物真相的心理诉求。通过故事教育活动, 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 满足幼儿猎奇的心理。在故事教育活动中, 他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 树立审美观念, 增强审美意识, 培养道德素养,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故事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1. 开展故事教育活动,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是通过故事教育活动, 培养幼儿正确发音的习惯。教师在给幼儿讲故事时, 要坚持使用普通话, 要注意利用体态语言来表情达意, 让幼儿通过视听理解故事的意义。教师也可以借助图片、实物以及动作的配合, 向幼儿展示发音的基本要领, 让幼儿反复模仿与体验。因为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比较短的, 所以一味地讲故事, 会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 教师可以采取动静结合的策略, 根据故事情节改编成游戏, 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语言交际, 教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发音, 对发音准确的幼儿进行肯定与鼓励, 对于发音不到位的幼儿进行反馈与矫正。这样坚持进行, 就会促进幼儿养成正确发音的习惯, 为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二是通过故事教育活动, 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教师给幼儿讲故事, 要力求做到直观与形象。教师可以借助手势、表情来解释一些词汇的含义, 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词义。例如像“悲伤、愁眉不展、哭泣”等词可以用表情来辅助诠释它们的含义, 像“捡拾、手舞足蹈、飘落”等词可以辅以动作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也可以通过视频对话、图片展示帮助幼儿理解词义。这样, 幼儿在听故事、讲故事中, 可以不断积累词汇, 提升表情达意的能力。

三是在故事教育活动中, 教师可以用精彩的故事情节感染幼儿, 激发其讲故事的欲望。让幼儿复述故事是故事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故事的复述训练中, 教师要精心安排词语、句子与段落, 让幼儿在复述中能够语言连贯、叙述完整。

2. 通过故事教育活动,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怀

毋庸置疑, 故事具有陶冶幼儿性情、激发审美情感的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故事, 利用现代多媒体的呈现引领孩子进入一个唯美的童话世界, 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激发其热爱生活与自然的感情。例如, 教师在故事教育活动中选取了《小云朵》这一富有童真童趣的诗歌故事, 引领幼儿吟诵与体味, 并且配以轻柔的背景音乐。孩子们沉浸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反复吟诵, 多媒体视频不断呈现天空云朵变幻多姿的梦幻情景, 孩子们视听结合, 边欣赏边体味。之后, 让幼儿根据自己平日观察的飘有云彩的天空, 发挥自己的想象, 模仿诗歌的语言来表述。这样孩子的想象更加丰富, 有的说云可以变幻成一匹匹野马, 忽而又变幻成一只只公鸡, 后来变幻成熊猫、小猴等等。故事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跟随蔚蓝天空下的云朵自由飞翔。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交流与训练的机会, 教师让孩子在同伴间互相交流, 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同伴听。幼儿怀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 畅所欲言。在交流过程中也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故事教育活动,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动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幼儿开始, 让故事在幼儿的心灵深处播下创新的种子, 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大量的童话故事, 都渗透着创新的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挖掘故事中的创新因素, 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在讲述此类故事时, 可以根据幼儿好奇的心理创设疑问情境, 启发幼儿思考,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讲述故事《司马光砸缸》时, 教师可以先创设疑问情境:当小伙伴在玩耍过程中掉进水缸, 我们应该怎么办?可以先让幼儿想一想, 说一说, 让幼儿展开充分讨论, 以启发他们的想象。最后通过讲故事, 让孩子了解司马光急中生智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必然会受到启发, 对司马光机智解救小伙伴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再如, 在讲述《曹冲称象》这则故事时, 可以先让幼儿通过多媒体展示感受象的庞大, 启发幼儿思考:在没有计量器具可以称出大象重量的情况下, 应该采取怎样的办法来称出大象多重呢, 由此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还要处在形象思维的阶段, 只是通过听故事, 只能在思想上有肤浅的感受。因此, 教师还要适时地进行模拟实验, 加深幼儿的理解。如可以让幼儿观看视频后, 通过教师的引领模拟实验, 让幼儿切身感受到曹冲称象的智慧。通过这种类型的故事, 可以点燃孩子内心深处创新思维的火花, 从小渗透创新意识, 为他们将来以创新的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4. 通过故事教育活动, 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

现在的幼儿多为家庭中的独生子女, 他们在家庭中备受父母及长辈的宠爱, 缺乏合作的环境与意识。而团结与合作能力只能在集体环境中才能形成。部分幼儿在园中常常表现出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遇到问题不喜欢与伙伴共同解决, 甚至与小伙伴发生冲突。因此, 从小培养幼儿的团结与合作意识势在必行。例如, 教师在故事教育活动中给学生讲《蚂蚁搬家》的故事, 让孩子认识到蚂蚁虽然弱小, 但是只要团结协作, 仍然会战胜体形比自己大很多倍的庞然大物, 给幼儿的心灵以深刻的启迪。在讲述《三个和尚》这个故事的时候, 教师播放动画故事片, 让孩子带着问题观看并思考:“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怎样才能有水吃?”看过故事片后, 让孩子们进行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幼儿自然会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教师要结合现实中部分幼儿缺乏与小伙伴合作的意识, 说说以后应该如何做。当幼儿在游戏中发生冲突时, 教师也可以运用团结合作为主题的故事给幼儿以启示, 使游戏在合作中顺利完成。

5. 通过故事教育活动, 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

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 是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目标, 也是全面提升幼儿素质的关键环节。幼儿故事中有许多可以向幼儿渗透科学意识的素材。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较为曲折的故事情节, 可以使孩子明确由蝌蚪演变为青蛙的过程;给孩子讲《蚯蚓的故事》, 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惊叹于蚯蚓在地下的默默“耕耘精神”, 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让幼儿了解科学家及宇航员的故事, 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勇气。生动有趣的童话科学故事, 很容易吸引幼儿。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可以引导幼儿对故事中涉及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 使幼儿能够利用已有的生活常识建立与新知识的联系, 培养良好的科学意识。

6. 通过故事教育活动, 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习惯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是使幼儿从小懂礼貌, 学会处事、学会文明待人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礼仪传统, 形成了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礼仪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 应该从幼儿开始传承与发扬。例如, 教师结合《孔融让梨》的故事, 使幼儿懂得礼让的道理;通过讲述长辈的故事, 让幼儿产生尊重老人、热爱父母的情感;通过讲述《三个小熊的故事》, 使幼儿产生对熊宝宝的同情, 从而让孩子懂得不经允许是不能乱动别人东西的道理。让幼儿领悟故事的道理之后, 教师还必须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加以落实与强化, 将故事精神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把故事精神落实到日常实践中, 才能强化幼儿的文明礼仪意识, 养成尊老爱幼的传统文明习惯。

总之, 教师在故事教育活动中, 要认真挖掘故事本身的教育因素, 确定明确的教育活动目标, 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科学意识、文明礼仪等教育。同时, 要注意把故事教育活动与游戏及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阳.寓言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状况及策略[J].文学教育 (上) , 2013 (1)

故事大王比赛活动方案 篇13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是民族魂宝,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而文明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小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小学生在古今中外文明礼仪故事的熏陶下健康快乐成长。

二、活动主题:

以“文明礼仪”为主题,三、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唤醒学生对文明礼仪的重视,使学生在一个个文明礼仪故事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良好的礼仪生活、行为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为学生实现中国梦——民族的复兴与强大,成为今天能够志向高远、刻苦学习,明天可以担当重任、造福人民的人。

四、参赛对象(1----3)年级

五、活动形式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

班赛: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同学在班内进行比赛。每班选拔两名同学参加校内比赛。校赛:组织各班选派的选手进行校赛。选拔一名选手参加市里比赛。

六、活动要求:

1、各班班主任于4月11日将本班推荐参赛选手姓名、故事题目上报德育部。

2、参赛选手的仪表大方、自然、得体。参赛选手必须在3---5分钟内脱稿独立完成。3、4月16日上午第二节选手到三楼德育部抽签确定选手比赛的出场顺序。

4、评奖方式: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其他选手获得三等奖。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参加全市故事大王比赛。对获奖的指导教师年末评比量化加分。

七、评分标准:

1、思想内容:故事主题明确,富有童趣和感染力。(3)分

2、评议语调:使用普通话,口齿清晰,表达流畅。(2)分

3、动作表情:语言生动形象,表情丰富自然,有感染力。(3)分

4、仪表台风:着装整洁得体、举止大方。(2分)

八、活动时间:2018年4月16日

九、活动地点:会议室

小班故事活动设计方案 篇14

小班故事活动设计方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清楚地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愿意克服困难,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活动准备 图片、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聆听故事开头。

提问:咪咪很胆小,故事的开头是怎样讲咪咪胆小的?

(不敢自己出门,总是要妈妈陪)

二、看图片完整倾听故事。

1.猫哥哥和小伙伴不等咪咪就先走了。妈妈怎样鼓励咪咪自己出门去?

(别害怕,也许路上会碰到小伙伴们)

2.咪咪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帮助幼儿重点欣赏第九小节至最后,理解咪咪的心理活动变化

3.被萤火虫吓了一跳,心里想:一定是伙伴的眼睛;

看见树叶上露珠映出的月亮光,心里想:一定是小伙伴躲在树上。

4.咪咪走着走着,为什么会觉得一个人出门没什么可怕?

(黑暗里到处是自己的伙伴)

5.咪咪回家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他已经是只勇敢的小猫了?

(他自己敢在黑夜里走路了)

三、谈话:你怕黑吗?

1.你敢一个人留在黑暗的房间或在黑暗的地方走路吗?

2.你希望自己成为勇敢的孩子吗?怎样才是勇敢的孩子呢?

3.引导幼儿回忆自身的事例进行讲述。

附:咪咪

咪咪是只胆子很小的猫,他的伙伴们都开始学捉老鼠了,他还不敢自己出门呢。

“妈妈,你陪陪我,我怕!”咪咪常这样喊着。

“这么胆小怎么行呢?”猫妈妈和小伙伴们都很着急。

猫哥哥想出一个好办法,悄悄地告诉了大家。

晚上,风儿轻轻地吹着,咪咪 靠在妈妈身边听她讲故事。

“咪咪,快,快!”伙伴们冲进来,大声喊道:“山那边正开联欢会呢,我们都去。”说完,小伙伴们就走了。咪咪急了:“等等我呀。”可伙伴们都走远了。

“你自己去吧,咪咪。”妈妈亲切地说:“别害怕,也许路上会碰到伙伴们的。”

咪咪太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参加联欢会了,他终于自己出门了。“呀,那是什么?”咪咪被一只萤火虫的亮光吓了一跳,“噢,一定是我的伙伴,一定是我伙伴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

咪咪不怕了,又向前走。他不停地向四周望去,希望再碰到伙伴们。

“嘻,那儿有闪闪的亮光,一定是我的伙伴躲在树上呢!”咪咪笑着说。其实,那是树叶上的露珠映出的月亮光。

咪咪想,我的伙伴们到处都有,一个人出门没什么可怕的。他走呀走,走到了山那边。可那儿冷冷清清的。“一定是来晚了。”咪咪只好往回走。回家的路上,咪咪一点都不害怕了,他知道自己已经是勇敢的小猫了。

回到家,咦,家里挤满了小伙伴。“哈,联欢会正在家里开呢。”咪咪高兴地喊着。猫哥哥把一束鲜花送给他,祝贺他变成一只勇敢的小猫。

小班故事活动设计方案2

活动目标:

1.感受动画片的情节,乐于倾听同伴的讲述。学习用大大的、香香的、甜甜的等句式来说一说姥姥的礼物。

2.尝试看动画与同伴合作模仿角色进行讲述。

3.迁移经验进行创造性讲述。

活动准备:(1)制作后的《姥姥的礼物》动画碟片。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卡片十张。

活动过程:一、识动画片中的角色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我们来看看是谁呢?

引入活动主题。(看动画片一)(幼儿讲述.)二、段讲述动画片的内容。

1.师:喜鹊叫,姥姥提着大包和小包,这是谁的姥姥呢?她要去谁家呢?你想知道吗?(看动画片二)现在你知道她是谁的姥姥了吧?

乐乐看到姥姥来了,心里怎么样啊?

乐乐很想知道姥姥给她带来了什么,你想知道吗?

我们先来猜猜姥姥会给乐乐带什么?(启发幼儿讲述)你的外婆来看你会给你带什么?

(幼儿讲述)2.姥姥给乐乐带来了什么礼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看动画片三)师:谁会来说一说姥姥带来了什么。

出示相应图片(请幼儿讲述)谁会用好听的话把姥姥带来的礼物说一说?

(请幼儿来说一说)3.姥带来水果,还带来什么呢?请接着看动画片.(看动画片四)谁会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这两个礼物?

4.姥带来的礼物摆了一桌子,乐乐可高兴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幼儿看图片讲述)乐乐收到这么多的礼物,她会对姥姥说什么?

(看动画片五)三、师:乐乐的姥姥带来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你的姥姥也会带来好多呢?

现在老师来做姥姥去小朋友家作客,我会带来什么呢?

(和幼儿进行模仿游戏)拿出图片,也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请幼儿和幼儿来做游戏。

四、今天的动画片好看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把这个好看的动画片讲一讲。

(看完整动画片)

小班故事活动设计方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故事《一朵云帽子》,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2、通过观看图片和表演活动,理解小鸟把云帽子给太阳公公戴的原因。

3、体验与朋友交流和关心他人的欢乐。

活动准备:

故事《一朵云帽子》的幻灯片,小鸟、太阳、云帽子、小草、小花、大树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引出主题。

1.师:谁来说说看你身上穿的是什么衣服?(裙子、短袖、短裤等)什么季节才穿裙子、短袖和短裤的呢?(夏天)2.师:夏天外出的时候,太阳照在身上很热很热,我们该怎么办呢?(戴帽子、撑伞等)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一朵云帽子》。

二、欣赏故事,初步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1.,师:图上有什么?(小草、小花、大树、云帽子)小草、小花、大树的心情怎么样?(很开心、很高兴等)在观察完图片后,教师讲述幻灯片一的内容。

2、出示幻灯片二,师:这幅图上小草、小花、大树的心情怎么样?(不开心、不高兴等)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们很热)那么请小朋友猜猜看,当小草看见云帽子时会说什么话?(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小朋友有没有猜对(教师讲述小草说:我戴、我戴)小花又会说什么话呢?大树呢?

3、出示幻灯片三,师:图片上的太阳公公怎么啦?(流汗了)它为什么会流汗呢?(热)瞧!谁飞来了?(小鸟)那小鸟看见太阳公公流汗会说什么话呢?(幼儿回答)我们来听听看,小朋友有没有说对(教师讲述画面内容)4、出示幻灯片四,师:太阳公公戴上云帽子后有没有流汗了呀?(没有)教师讲述图片内容。

三、教师打开幻灯片,带领幼儿讲述画面内容,在讲述对话的地方,采用放慢速度和等待的方式,引导幼儿大声的跟述。

师:接下来,我们来完整的听一听这个故事,好吗?(好)在听完故事后,请小朋友说一说,小鸟为什么要把云帽子给太阳公公戴?教师边出示幻灯片边完整的讲述故事。

师:故事讲完了,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小鸟把云帽子给太阳公公戴的原因。

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夏天到了,太阳照在身上很热很热,如果给太阳戴上云帽子,那么大地就会变得阴凉了,所以小鸟才会把云帽子给太阳公公戴。

四、故事表演《一朵云帽子》

请一位幼儿上来扮演道具太阳,其余幼儿则扮演小草、小花、大树和小鸟。教师讲解旁白,幼儿讲对话并表演相应的动作。

1、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好吗?(好)那么谁愿意上来做太阳?请小朋友想想看,如果你是云帽子你会怎么给太阳公公戴上云帽子?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

2、,出示贴有小草、小花、大树和小鸟的椅子,并一一做介绍。师:愿意做小草的小朋友站在贴有小草的小椅子后面,愿意做小花的小朋友站在贴有小花的小椅子后面,愿意做大树的小朋友站在贴有大树的小椅子后面,愿意做小鸟的小朋友则站在贴有小鸟的小椅子后面。当小鸟说完“云帽子应该给太阳公公戴”时,扮演小鸟的小朋友就要一起给太阳公公戴上云帽子,听清楚了吗?

五、结束活动活动延伸:

师:太阳公公有了一朵云帽子,可是很多很多小动物也想要云帽子,这里只有一朵,等会区角活动时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它们做一朵云帽子好不好啊?然后把你画好的云帽子给你喜欢的小动物戴。

小班故事活动设计方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在阅读时抓住故事主要线索的方法,欣赏并喜爱故事中丑小鸭的角色形象;2、让幼儿在倾听故事的同时能按线索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记忆故事主要内容的有意性。

3、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保护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4、对文学作品有兴趣,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活动重点:通过图画,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让幼儿感受丑小鸭的心情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丑小鸭》故事大图书一本、幼儿小图书人手一册、天鹅头饰一个、音乐磁带《天鹅湖》一盘活动过程:

一、情景设置,激发兴趣。

老师头戴天鹅头饰边舞边来到幼儿的面前,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出故事《丑小鸭》。

兴趣是的老师,通过老师的舞蹈和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对故事充满了遐想和兴趣。

二、出示大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1、展示大图书第一页:鸭妈妈正在孵小鸭,看着小鸭一个个破壳而出,它可开心了。

请幼儿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图中讲了什么意思?

2、展示大图书第二页:可有一只小鸭过了几天才出壳,模样又丑又土。

请幼儿说一说小鸭们长得都一样吗?不一样的小鸭能和他的哥哥姐姐们相处好吗?

3、展示大图书第三页:哥哥姐姐都认为丑小鸭太丑不愿意理它。

请幼儿说一说哥哥姐姐们为什么不喜欢丑小鸭?

4、展示大图书第四页:农庄里的鸡鸭和哥哥姐姐都欺负丑小鸭。

请幼儿说一说农庄里的鸡鸭喜欢丑小鸭吗?它受欢迎吗?它高兴吗?那它应该怎么办呢?

5、展示大图书第五页:丑小鸭在农庄实在呆不下去了,就离开了农庄。

请幼儿说一说丑小鸭还在农庄吗?它为什么离开农庄?

6、展示大图书第六页:丑小鸭来到一个沼泽地里住下。有一天,飞来两只大雁,他们正在捉弄丑小鸭,被猎人打了下来。

请幼儿说一说丑小鸭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从图上看它高兴吗?

7、展示大图书第七页:猎狗抓了一下丑小鸭没抓着,就走开了,丑小鸭认为猎狗都嫌它丑,更伤心了。

请幼儿说一说猎狗抓到丑小鸭了吗?丑小鸭为什么更伤心了?

8、展示大图书第八页:天冷了,一个老婆婆收留了丑小鸭,可老婆婆的猫和鸡又成天欺负它。

请幼儿说一说谁收留了丑小鸭?老婆婆的猫和鸡喜欢它吗?

9、展示大图书第九页:下大雪的时候丑小鸭被猫和鸡赶了出来,在水里快冻成冰了,幸好一个农夫救了它。

请幼儿说一说下大雪的时候丑小鸭被谁赶了出来?它冷吗?有没有人救它?谁救了它?

10、展示大图书第十页:可在农夫家没多久丑小鸭就跑了出来,不久春天到了,它看到几只白天鹅优雅地在水里游着。

请幼儿说一说丑小鸭一直住在农夫家吗?春天来了,它看到了什么?

11、展示大图书第十一页:丑小鸭很羡慕它们,当丑小鸭低下头时从水中的倒影发现自己也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请幼儿说一说丑小鸭喜欢白天鹅吗?可当他低下头时发现自己变成了什么?它是从那儿发现自己变成天鹅的?

12、展示大图书第十二页:大天鹅热情的欢迎它的到来,几个孩子发现了,高兴得大叫:“看呀!那只美丽的小天鹅,它是新来的!”请幼儿说一说天鹅欢迎丑小鸭变成的小天鹅吗?人们喜欢它吗?它高兴吗?请小朋友做一个既开心又幸福的表情。

通过大图书的层层展示,让幼儿边看图片边理解图片内容,同时联想故事的下一环节,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兴趣。让幼儿跟着故事内容的展开,深入理解丑小鸭历经苦难时的伤心,用它的悲惨遭遇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保护弱小的美好情感。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小天鹅,让幼儿感受丑小鸭的快乐心情。

三、听故事、看图书1、发给幼儿每人一本丑小鸭小图画书,幼儿边看边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读“丑小鸭”的故事。

2、提问:丑小鸭为什么么被别人叫丑小鸭?开始它生活的快乐吗?后来丑小鸭经历了那些危险?“丑小鸭”有什么梦想?它的梦想实现了吗?如果你看到一只“丑小鸭”会怎样做?

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故事,引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人手一册小图书的使用,使幼儿通过欣赏图书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通过图书上丑小鸭的表情感受丑小鸭的心理变化。同时,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更加关注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小班故事活动设计方案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感受故事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培养幼儿创编故事的兴趣。

2.引导幼儿学习看图讲述和自编故事,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Ppt:上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谁送你来幼儿园的?你是高高兴兴来幼儿园的吗?

2.你喜欢来幼儿园吗?在幼儿园里你会做些什么呢?

请幼儿互相说一说,为编故事做铺垫。

二、展开

1.出示图片1

引导幼儿说说妈妈送宝宝来幼儿园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老师启发引导幼儿看图创编故事。

(1)我们先给这个小朋友起个名字吧

幼儿讨论后决定叫什么名字。(红红)

妈妈送红红来到幼儿园后,红红给妈妈说了什么?

(妈妈再见)

(2)红红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做了哪些事呢?

3.逐一出示图片:

红红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了什么游戏?

准备吃饭时,红红做了哪些事情?

红红是怎么和小朋友玩玩具的?玩完以后怎样收拾玩具的?

红红吃简餐时想到了谁?

红红上课时怎样听讲的?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4.根据幼儿的回答积极引导幼儿创编出较完整的故事,有故事名字,有情节。

5.引导幼儿懂得,每个人都很棒,都能自己编故事。

对幼儿的创编进行鼓励支持,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6.教师评价,对幼儿在看图编故事过程中的积极表现,给予赞赏。

7.老师就图片创编故事。

三、延伸

将自己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方案 篇15

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引入恰好为我国的幼儿园课程生成提供了借鉴,有学者指出,“瑞吉欧方案课程可以说是幼儿园课程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有机结合的典范”。[1]幼儿园的课程生成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世界的过程”[2],重在强调生成。因此,作者从瑞吉欧方案教学入手,梳理其在课程生成方面的运行机制及生成特点,以期为我国的幼儿园课程生成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一、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课程生成机制与特点

1. 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课程生成机制

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课程运行机制蕴含于瑞吉欧方案实施的阶段中。瑞吉欧方案教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方案准备阶段或称起始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回顾儿童现有的知识和兴趣,确定儿童的兴趣所在。教师鼓励儿童采用语言或动作表达、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共享一些经历和回忆,并根据儿童所共享的信息和经历来确定儿童的兴趣,进而与儿童一起确定所要进行的主题。这个过程也是主题探索的过程和主题网络编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进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二是方案实施阶段或称发展阶段。确定了活动主题后,方案便可以展开实施。该阶段主要是为儿童提供新的经验和研究机会,使其获取第一手的直接经验。儿童在进入主题后根据其关注的不同方面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探寻事实的真相等,同时对客观的环境加以有目的的改造。这个阶段教师要做好详细和客观的过程记录,并鼓励幼儿自己记录所获得的信息。幼儿可以通过谈论、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对所进行的活动进行回忆并记录,以便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三是总结方案活动阶段或称方案评价阶段。在活动结束时,幼儿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多样化表达所展现出的作品,这时教师和幼儿可以对方案进行总结,对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工作。该阶段是对幼儿活动的记录与见证,更重要的是一个信息分享和展示的过程,并且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延伸出新的主题。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更加了解幼儿,而幼儿也对已经完成的方案活动进行了回顾,强化了幼儿的经验和技能。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与方案进行前后的状态进行对照。

从以上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第一,课程生成的运行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而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家长、教师、儿童或相关的主体都可以参与进来,而相关的可用资源也可以吸纳进来。第二,生成过程是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基础的不断建构的过程,且这个过程不是直线型的,而是螺旋式的过程。第三,课程的运行是以儿童的兴趣为基点进行探究的过程,注重以探究为取向,课程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恒定的。

2. 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课程生成特点

(1)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瑞吉欧方案教学课程“是一种计划性与随机性结合完美的课程。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即课程是‘三分之一的确定与三分之二的不确定的新事物’”。[3]瑞吉欧方案教学的课程生成的计划性,更多的是倾向于对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原理以及教师判断儿童兴趣点的判断依据,随机性则倾向于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的及时引导、修改、补充和调整。

(2)生成与预设不可分割,互为因果。不以预设,无以生成。通过对方案的前一阶段的总结和评估,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标和任务、幼儿兴趣、需要以及发展水平来预设新的课程,而在新的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又会生成新的课程。这样“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形成了一个不断循环反复、互为前提的过程。

二、瑞吉欧方案教学对幼儿园课程生成的启示

1. 课程生成的来源

瑞吉欧方案教学课程生成的来源主要有:一是儿童周围的生态环境中的事物,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的事物、现象等。二是儿童的兴趣、问题,也可以是儿童的想法。三是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是特定的关键期和发展特点,就会产生不同任务,而不同任务从不同的维度划分有不同的需求。四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五是教师所注意到的儿童的意外事件。六是社会、家庭对儿童的期望。在日常工作中,要与儿童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仅要对幼儿的游戏或活动做细致的观察和记录,而且还要重视环境对幼儿教育的相互作用。

2. 课程生成的原则

瑞吉欧方案教学课程生成的原则主要有:一是兴趣原则。兴趣原则是课程生成的第一原则。课程生成的第一步是获得儿童的兴趣点,明确儿童的兴趣所在,才能进一步探寻其兴趣背后的原因,并结合儿童的已有经验进行知识建构。二是探究原则。瑞吉欧方案教学主题及其主题网络的编制过程,甚至整个方案实施和实施后的评析都是儿童不断探究和求真的过程,因此,探究原则是始终贯穿幼儿课程生成的一项原则。三是平等协商原则。课程生成是师生在活动中以平等互动的对话形成的,并且是在互动对话基础上的平等协商。课程生成并不是以幼儿为中心或者由教师来主导,而是由幼儿发起并由教师来组织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互助的。

3. 课程生成的策略

(1)教师应树立课程生成意识。有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教师的“生成课程的意识淡薄,表现在过分拘泥于教学目标,缺乏随机生成的课程意识”。[4]课程生成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提高课程生成意识才能使教育活动进行得顺利、高效,选择的方法和手段才会更优化。因此,教师的课程生成意识在幼儿园课程生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时时树立课程生成意识。

(2)结合文化来生成。“课程来源于文化,如何定位课程与文化的关系,则构成了课程探究中的轴心原则。”[5]这证明了课程生成是建立在文化与个体经验上的衍生物。没有了文化和个体经验这个根,课程就无法称之为课程,从这一点上来讲,课程具有文化性。

(3)注重在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上生成。没有一个儿童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幼儿课程的生成,没有哪一个课程方案是凭空出现的,它都是建立在儿童已有经验上的,并且无法脱离儿童的兴趣。教师如果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并且有价值的事物时,要大胆地打破原有计划,调整原有的教育内容。

(4)生成离不开记录。记录在瑞吉欧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它是评估工具,同时也是方案活动生成的源泉。“记录关注构成理解的元素———观点、理论、假说、感情、实验、演绎、因果、想象、直觉、执行情况,以及经验、技术、知识和洞察力之间的关系,在试图知道某事时的认知过程。瑞吉欧的记录里随处可见这些元素,在记录中,我们看到记录、展现儿童的动作和互动可以揭示观点的起源,而且在与团体成员共享时,可以导致新的观点、问题和发现。”[6]因此,记录与生成互为循环。

(5)生成是发展着的课程。幼儿课程生成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兴趣原则,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生成的变化性、灵活性、发展性。这是因为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不可能一直停留于一件事物上,随着注意力和兴趣的不断转移,幼儿课程的生成方向和内容也随着转移。并且,“知识既非来源于主体,也非来源于客体,而是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即是活动的过程”。[7]在方案活动中,儿童正是在与人、事、物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认识上的不平衡,从而不断推动方案活动的发展,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发展着的方案,促进了新的教学方案的生成。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对幼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4(8).

[2]吴荔红.幼儿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关系及其处理[J].教育评论,2003(4).

[3]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夏如波.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5]郝德永.从本质主义到生成性思维——课程探究逻辑的后现代转换[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6]零点方案,瑞吉欧儿童.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中的儿童[M].朱家雄,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我心中的期盼初中作文下一篇:小学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