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总裁提名奖(精选3篇)
——聊城大学“十佳优秀学生提名奖”个人事迹材料
聊城大学“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事迹材料
——环境与规划学院 XX ‚追求卓越,全面发展‛
【基本信息】
XX,女,汉族,1990年4月出生,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本科专业2008级1班学生,曾担任环境与规划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 现担任环境与规划学院2008级1班组织委员。10—11学年学习成绩班内第3名,综合测评班内第 1名,班级人数44人。
一、坚定理想信念,献礼和谐社会
该生思想上积极进步,努力向党组织靠拢,2008年12月就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于2010年6月份光荣的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2011年6月份正式被党组织接纳为中共党员。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该生努力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由学校和学院党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时刻以一名优秀学生党员的标准
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状况,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把为党的事业奋斗当作自己最高的人生追求,真正起到了一名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该同学接过上届老学生党员党员服务队的大旗,2010年暑期和其他学生党员一起,来到八一社区,宣传低碳生活、夏季防雷防电常识。寒假又与其他党员服务队队员一起来到昌华社区给老党员送来新年祝福,并得到《聊城晚报》记者的跟踪报道。建党90周年,组织带领学生党员到孔繁森纪念馆主动接受党性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员干部优良传统。
二、努力拼搏,勇于创新,提高综合能力
生活的艰辛让她明白大学学习机会是如何的来之不易。‚勤能补拙‛是她信念,当别地同学混迹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时,图书馆成了她的最爱。深入专业学习,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她专心、高效率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该同学连续三年学习成绩均名列前茅。2008—2009学年学习成绩班级第三,综合测评班级第三;2009—2010学年,学习成绩班级第一,综合测评班级第三;2010—2011学年,学习成绩班级第三,综合测评班级第一。
在学校组织的科技文化创新活动中,一方面她组织学生会自己的部承担学院分配的项目,领导团队成员挤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另一方面,由该同学牵头组织领导
其他四名同学撰写的《一分利汽车美容公司》在‚聊城大学‘挑战者’杯创业计划书‛评比中荣获三等奖。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及在学校科技创新中的突出贡献,该生连续三年获得一、二等奖学金,校级单项奖,院级单项奖,并于2009—2010学年荣获国家奖学金。
三、绿色实践,传递爱心,彰显青春魅力
1、重走长征之路 共建绿色之桥。
‚绿野协会‛是几年来团中央及农业部重点扶持的学生社团。该生作为学院社团理事长,她积极探索‚绿色长征‛新的特色活动,加强协会自身组织建设。‚绿色长征‛活动是由北京林业大学、新一代研究院共同发起的青少年生态环保活动。环境与规划学院在成功参加了第二届和第三届‚绿色长征‛活动的基础上,绿野协会积极争取,又获得了‚绿色长征 低碳生活‛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接力活动的参与权,成为‚绿色长征‛京杭运河团参与团队之一。
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本次活动在各方面取得了更多新的突破和进展:多种途径,双管齐下,大力推进青年志愿者服务的主阵地作用;创新活动形式,注重活动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全力加强宣传力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提高活动本身的环保性。主要以‚低碳生活‛主题宣传、重工业污染科考调研、生态体验,徒步行走,林业生态调研等形式展开。聊城大学获全国青少年第四届‚绿色长征,低碳生活‛最佳组织高校,全国青少年第四届‚绿色长征,低碳生活‛《倡导生态文明,践行低碳生活》日记三等奖,全国青少年第四届‚绿
色长征,低碳生活‛论文三等奖。该生也荣获全国青少年第四届‚绿色长征‛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2、传承‚图书漂流‛,关爱留守儿童,构建书香校园。
2010年,该生成为寒假社会实践的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她所负责的‚图书漂流‛本着‚关爱留守儿童,温情溢满校园‛的宗旨和同学们一起将从学校和社会征集的1000余册图书整理分类后在市区广场进行了多次图书漂流。2011年1月,她又走进凤凰工业园小学,和同学们一起将征集来的图书分发给孩子们,并带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地理课。《中国教育报》对此次活动跟踪报道,她和孩子们的笑脸一起被刊登在了《中国教育报》第二版的中心位臵。
该生积极探索‚图书漂流‛活动新模式,先后与其他成员通过成立爱心捐助室、制作贫困儿童艰难求学历程和感人事迹图片展,在全校范围内发起图书漂流爱心捐赠的倡议书,举行大型捐赠仪式和爱心衣物募捐活动,并且组建‚漂友‛队列。‚图书漂流‛是环境与规划学院创立的传统项目。此项活动曾将募集到的大量图书、衣物、资金等送至青海边远山区的小朋友们手中,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曾多次报道。该同学积极探索‚图书漂流‛活动的新模式,先后与其同学在校内外认真组织募捐活动十余次,将收集来的书籍统一分门别类进行编号,制作漂流卡,组建爱心服务宣传队,走入市区周边及偏远中小学开展爱心捐书活动,将收集的书籍统一制作‚漂流号‛和‚漂流信息‛,使管理细致有序。最终该生荣获院级社会实践单项奖,2010年寒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11年暑期‚三下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四、立足本职,甘于奉献,用于承担责任
1、热爱集体,服务同学。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该生满怀热忱,任劳任怨,立足本职,勇于承担责任,始终以广大同学的利益为重,从不以权谋私,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和其他学生干部一起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在任学习部部长期间,为帮助老师敦促同学们课上学习,本着‚奉献学院服务同学‛的宗旨,该同学组织开展了课堂学习笔记比拼,大学英语四六级交流会,‚考研接力,学长说‛等一系列的活动。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英语角‛、‚三笔一画‛、‚学习娱乐双响炮‛层出不穷的形式,让同学们在竞技中成长,在欢乐中学习。
同时,作为一名组织委员,与其他团支部委员一起认真且高质量的完成校团委和学院分团委分配的任务,组织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团日活动,例如观看红色影片、‚党旗映团徽,献礼建党90周年‛主题团日活动。尽职尽责,真正起到了学生干部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团支部其他团干部一起带领广大团员做好团支部建设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该同学热爱集体,工作积极主动。实习之际,该生又组织同学开展完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河南小刘庄收入分
配机制的讨论》调查报告。在调查阶段,该生积极发挥合作精神,走访小刘庄村民。作为组长,为使同学们的实践报告有深入探讨的意义和社会价值,该生更是倾注全部力量。此次调查活动磨练了同学们的意志,也提高了她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
2、能力知识‚双提高‛,争做优秀支教生。
聊城市‚双提高‛工程实施的开局年,该生有幸成为一名支教老师,于2011年2月—2011年7月在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顶岗支教。褪去学生的稚气,带着初为人师的喜悦与激动,张颜走上了讲台,当看见一双双对知识渴求的眼眸,她更加感受到自己这半年支教的责任。该同学教三个班的地理和环境科学课,和一群叛逆的孩子一起学习和进步。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温和的小老师,她的宿舍里总是堆着用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赖着不走的学生。半年的支教生活,有过艰辛有过泪水,经过她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三个班地理都在期末取得了很大进步。
五、自强不息,用心感恩
她将自立自强的性格带到了大学生活中来,来自农村的她没有对家庭经济状况的一句怨言,感恩父母给予生命的权利,感恩国家和社会让她拥有在大学读书的机会。她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勤工助学,发传单。虽然很苦很累,可是她心里却是甜的。班里共有14位家庭经济困难同学,每次在申请助学金的时候她总是一推再推,将机会留给别的同学。有人说她是不好意思,爱面子。不管大家怎么说,每年
暑假她都会在学校勤工助学,兼职家教,每天为十几块钱的工资奔波疲惫。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历练,该生拥有一颗自强的心,有一股自信的魅力,更拥有着一种博爱的心胸。
何方礼事迹简介
何方礼:男,中共党员,现任武警**总队来宾市支队政委。
主要奖励
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09年被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中国儿童慈善奖;2011年被评为中国慈善30年感动人物;2012年获中国五四青年奖章; 先后荣立武警部队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2013年被自治区表彰为自治区道德模范(助人为乐),2015年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提名奖。
主要事迹
何方礼凭着执著的信念,把爱国为民作为自己不懈追求的目标,用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他20年如一日致力于瑶乡致富。
镂刻不停圆就女童读书梦
刚入伍时的何方礼在部队发起少吸一包烟,圆一个红瑶女童读书梦的倡议,得到所在部队官兵的大力支持,使已经停班的红瑶女童班又开班了。在当战士的3年中,何方礼靠微薄的津贴,积攒500多元,个人资助6名红瑶女童读完了小学。
呕心沥血铺设瑶山致富路
为帮助当地偏远山区群众致富,何方礼经常和战友进山搞扶贫支农活动,给瑶胞们送去果树苗、农药、化肥、锄头、铁铲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多年来他不断资助和帮助瑶民风金德老人脱困。他发起建设 种养示范园,带领瑶民利用科技致富。红瑶群众的人均收入由1995年的100多元增加到2010年的2200多元。
危难时刻当好瑶山守护神
2003年某晚,何方礼为了保护一名群众,只身与七、八个人手持棍棒和羊角刀的社会青年搏斗,身中数刀。2004年7月,何方礼受命带领20名官兵在和睦镇中学参加抗洪抢险,转移学生行动时,一段危墙突然倒塌,把他的左小腿砸得血肉模糊。但他只是经过简单处理,依然在第一线指挥。
似火真情激起社会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王成善教授在地学教育和科研领地已经走过了32个春秋,他说要为中国地质科学教育事业,扎扎实实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一纸“证明”、一句话和一辈子的地学人生
1977年,成都地质学院为应届毕业生王成善办好了留校手续,但他坚决要求到自己上大学前曾经工作过的西藏去。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找医院开证明,“证明”自己适合去西藏工作。从那时起,王成善就决心把自己的地质人生绑定在青藏高原上,并沿着这条路走过30多个年头。
青藏高原是地球科学的天然实验室、是全球环境变化的起搏器,国际上每年召开一次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国际学术研讨会,但连续14届却没有一次在中国开。王成善说:“不服气!青藏高原在中国,中国的科学家应该有发言权”。他联系一些科学家连续三届申请,终于争取到2000年在中国召开这个重要学术会议的举办权。王成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报撰文提出的青藏高原率先从中部隆起的新观点受到了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美国《科学周刊》和《NatureChina》等重要刊物专门对此文作了评述,《中国国家地理》将其列入“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之一,同时他最早提出的“大洋红层”概念以及“白垩纪大洋红层与富氧作用”已成为近年来国际地学界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通往白垩纪的“金柱子”将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王成善教授是较早关注地质历史气候变化的地质学家。他领衔申请的研究地质历史上快速气候变化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科联批准,目前正在顺利进行中。
2006年,王成善担任973计划项目“白垩纪地球表层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和“松科一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经过几年努力,获得了2485。89米的岩心!2009年,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总部又批准了以他为首席科学家的新项目,接下来的“松科二井”将获取大约4500米的岩心,并与已经完成的“松科一井”将构成全球首个近乎完整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专家称:“松科一井”和“松科二井”是研究白垩纪的“金柱子”,将为进一步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由于这个973项目研究成果突出并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2011年他所申请的“晚中生代温室地球气候-环境演变”国家973项目在激烈的竞争中又获得批准。连续两次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这在中国科学界是比较少见的。
培养人才永远是教师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2004年他的学生我国青年地学家胡修棉成功申请到首个青年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2009年,他的学生刘志飞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刘志飞是沉积学专业中涌现出的第二个“杰青”,他之前的那位获得者就是他的老师王成善。2012年他的另外一个学生唐菊兴获得国家特等奖,在人民大会堂中央领导亲手将沉甸甸的获奖证书授予了他这个学生。
王成善教授是我国地学教育名师,截至到2012年,他从教已经有32个年头了。20多年来,他从未间断带研究生。王教授年年上青藏高原,他的研究生几乎都有在青藏高原的工作经历。2001年,他和同事主编的《沉积盆地分析原理与方法》被国务院学位办推荐为全国百部研究生教材。2006年、2007年,王成善教授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用专业知识与行动投身抗震救灾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地质专家咨询组”,王成善是组长之一。5月16日,王成善赶赴成都,通宵撰写了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科学分析材料。翌日,他应邀参加四川省组织召开的抗震救灾研讨会并做学术报告。当晚,应国家科技部联络组和四川省科技厅要求,连夜撰写了对地震发展趋势的分析报告。
2008年下半年,青川县发生了“山上冒烟;河里冒泡”的情况,老百姓认为要发生更大地震,人心惶惶。王成善和他的同事立即赶到现场,实地研究后认为,受地震影响,山上冒“烟”是温泉流出、河里冒泡的是天然气外溢,飘散在空中的轻雾是硫化物,这是地震后应力释放的一种表现,并非发生新的大地震的先兆,他的研究有效地稳定了民心,并为开展震后地学研究积累了宝贵资料,同时也体现了王成善教授作为地质学家对于祖国建设的奉献精神和赤子之心。
多年来,王成善教授的研究足迹遍及北极、阿拉斯加、阿尔卑斯山、亚平宁山等世界主要地学研究区域„„在他身后,留下了“白垩纪大洋红层与富氧作用”、“西藏特提斯演化、大陆碰撞、高原隆升与沉积响应”等前沿科研成果和中国青年科技奖、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地质学界最高荣誉奖李四光奖、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一系列荣誉„„。这一系列的荣誉不仅折射出王成善教授坚定的信念,强烈的事业心,更浸透了他在讲台耕耘所洒下的汗水,饱含了他一心发展地质科学教育事业所付出的心血。
【事迹材料总裁提名奖】推荐阅读:
脱贫个人事迹材料申报材料07-11
师德师风先进事迹事迹材料10-07
交警事迹材料05-24
救火事迹材料06-27
个人事迹材料10-02
军训事迹材料10-06
尊师事迹材料10-07
队长事迹材料11-01
退休教师先进事迹_事迹材料10-19
孝星事迹材料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