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反思改进方案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教学反思改进方案(通用8篇)

体育教学反思改进方案 篇1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心,进入课堂

我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要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近几年,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的教育教学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多次参加了校内教研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稿,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实践表明,这种分工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我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近几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绕、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

三、夯实基础是搞好教学工作的根本。

美国有一位总统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中国的基础教育,美国的高等教育。这充分说明了多年来在全国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全国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去夯实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对于形象性、趣味性、多元性的新课程,我们在看到它的优势的同时,我们更不应忽略数学教育中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位学生设计了一个数学积累本,让学生把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算理等作一个细致全面的总结与记录。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知识的衔接,达到了温故而知新,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储备。

四、做与说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发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历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为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做与说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例如,我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大量的实践各种类型题之外,还充分利用课堂与课下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先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然后让他们把自己对每题的分析与理解表达出来。起初阶段,固然浪费一定的时间,但久而久之,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形成一定的交流氛围,当学生找到一定的组织语言的规律和分析的思路时,学生就会很容易把自己的思维内化为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班级内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能把题讲的如同老师一样清楚透彻,而且凡是能独立分析讲解题的同学100%的数学成绩相当出色。为此,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解题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学生分析理解题意并进行表达的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做与说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反思改进方案 篇2

一、捕捉成功之处

将教学中达到教学目的的教法、恰当的措施、条理清晰的板书、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思想在课堂的渗透等,在教学后及时记录下来。在教研活动中加以交流,同事之间互相切磋,将有共性之处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以便日后教学中运用。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再别康桥》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一下就被感染了,很自然地进入到诗歌学习。学生身临其境,情感得以熏陶,教学效果自然就有了。再如另一位老师教《都市精灵》时,设置欣赏环保宣传片《我是一只小小鸟》的教学环节,然后设计思考下列问题:短片中快乐的小鸟为什么要流泪?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林中的小鸟真正快乐起来?学生立即活跃起来,如一只只小鸟,各抒己见。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课文的主题也丝丝相扣。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普通话的训练,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声情并茂的朗读会让课堂增色不少。当然不仅仅是普通话、朗读方面的培训,其他方面的教学基本功也不可偏废。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实我们更要关注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切实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完全参与到课堂,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二、梳理不足之处

人们常说教学是艺术,是成功及遗憾的艺术,再精彩的课,回头反思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课后对教学疏漏、失误之处进行回顾和梳理,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剖析,在今后教学中吸取教训,加以完善。例如:在教《幽径悲剧》时,如果单纯让学生自己阅读,体会课文主旨,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便会变得着急,责怪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实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情的需要,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也就是说,教师的指导、点拨要恰到好处,点到为止。适时,就像教师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学生尽力跳了还是够不着时,教师只需给他一个台阶,让他继续摘;绝不是直接把桃子放到学生手里,也不是坐视不管、视而不见,而应“该出手时就出手”。教师可以加以点拨,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者的写作风格,便于学生疏通文意。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说:“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教师可设置讨论题,如:怎样看待“愚氓灭美”的事实?从中可悟出什么道理来?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一点:作者用“毁于愚氓之手”来概括藤萝的悲剧,这是非常慎重、准确而发人深思的。文章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风劲吹,国家建设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到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既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又密切联系课文的重点语句;既有老师的点拨,又有学生的自主讨论,课文的主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和知识之间就像隔着一层窗户纸,教师有时轻轻一点就会使学生豁然开朗,给学生呈现出一个充满想象、充满灵性的瞬间。

三、体会机智之处

顾名思义,所谓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能迅速、准确、灵活、恰当地做出判断、处理,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一种综合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课堂的深入和师生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灵感迸现,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期而至、突如其来的,若不及时捕捉,便会烟消云散,让人后悔不已。例如:一位老师讲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让学生体会诗人笔下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忽然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诗人笔下又是鸡又是狗的,脏乱不堪,我觉得毫无美感可言。”学生坐下去后,老师发现下面有人在窃笑,还有的点头表示赞同。怎么办呢?这个时候,老师灵机一动,顺着学生思路说:“是呀,我也有这样的疑问。诗人笔下的景物再平常不过了,可他为什么会觉得如此美好呢?哪位同学可以揣摩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这样的见解老师都没有贸然予以否定,学生说话的欲望顿时被调动起来,思路也被打开了。

教学机智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经过艰苦磨炼和用心领悟才能形成。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做出反应,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教师需要积累各方面知识,俗语说:“厚积才能薄发。”

四、抓住创新之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让课堂教学得到有益的补充和完善,还可以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例如:钱先生教《故乡》,学生问:“本文中的‘我’和《一件小事》《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中的‘我’是否都是鲁迅本人?如果是,为什么各有不同形象?如果不是,为什么本文中的‘我’名叫‘迅哥儿’?”这些问题不仅显示了学生理解思考的深度,也标志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只要教师对这些问题稍微加工润色,比教师自己闭门造车设计问题要有益、有效得多。再如,教学《愚公移山》时,学生上课时提出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面对如此高大的山?愚公是不是要移山,能不能想其他办法?教师及时鼓励学生思考,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愚公形象就越来越清晰了,也就更好地把握寓言的主题。

教师要通过鼓励使学生由不敢提问到乐于提问,由不善提问到善于提问。教师要呵护学生的质疑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质疑,产生新的领悟和见解。即使学生的质疑行为与教学内容相去甚远或问题提得毫无意义,教师也要先给予鼓励,赞扬他敢于发问、勇于质疑的勇气,之后再给予点拨、启发。可以说,教师每一句鼓励与宽容的话,都会给学生带来质疑的力量,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展现个性。

教学反思不仅仅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也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点拨、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是否已经最优化,是不是已经很完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我们最应该反思的是学生在课堂的表现,看看学生得到什么,学到什么。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但并不与教师的导向对立。教师任由学生“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让学生随意讨论,一堂课很快过去了,可是许多知识点根本没有提到。教师在课堂中导向的作用也是不可偏废的,要把握课堂的节奏和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少提示,多让学生探索、交流,即便说错了也无妨,某种程度上“错误”也是资源,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及改进 篇3

关键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反思及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380-02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面对从童年走向青年的初中生来讲,培养他们具有各种能力,使之毕业后能适应社会,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作者所任教的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周边很多村庄相继富了起来,有些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市重点中学,我们这里的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分数段拉得很大,个别好一点的学生,有八、九十分,差的只有几分,一个班成了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特后进生的联合体。

过去笔者在教学中,总是根据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再根据经验,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教学要求,采取教学措施,长长短短一刀切,好好孬孬一锅煮。课堂上搞“一言堂”,不管学生爱听不爱听,听懂没听懂,一个劲地讲深讲透,一讲到底。结果尖子不“尖”,差生更差,中等生呆滞,搞的多是低效劳动,甚至是无效劳动。笔者深感再用这种方法教下去没前途。学校靠质量生存,而教师要靠学生的成绩说话,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传授知识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数学思想,学会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数学素养。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我进行了反思和做了一些改进措施。

一、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制约着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后进生的转化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感觉后进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思维能力滞后。小学数学主要是四则运算,单向思维,只问结果,不问原因。学生一进入初中,知识内容发生了变化,但思维能力跟不上,造成了学习上很“吃力”。

2、后进生“死读书”和“不看书”。死读书型的学生可谓“用功”,他们什么都记,甚至书上的例题也记,这类学生初一数学成绩还可以,进入初二就不灵了;不看书型的学生,平时除了听课,做作业外,不注意看书,上课听多少是多少,需记住的知识没记住。

3、对学好数学信心不足。这些学生长期数学成绩上不去,经不起心里挫折,产生自卑感,出现兴趣倾斜。针对后进生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培养他们抽象概括地能力,运用数形结合教学,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次,培养正逆思维能力,运用反例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总结,发现某些数学知识结构的互逆性。第三,在教学上开展情感教学,语言亲切,平等待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积极鼓励。同时设计坡度教学,在进度上先慢后快,在内容上先易后难,引发兴趣教学,提出新颖问题,激发兴趣。运用直观引发好奇心,提倡一题多解诱发求知欲。

总之,由于非智力型后进生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久而久之,慢慢养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因此,对他们一定要施以爱,要克服偏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即“偏爱”他们,要像农民对弱苗那样,给他们多一点保护,多一点浇灌,使他们和其它幼苗一样,能茁壮成长。

“偏爱”后进生,能更好地沟通师生的感情,密切师生的关系,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障碍,有利于教师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能使教师更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正经受着猛烈的冲击,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课堂教学的形式已有很大突破,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研究学生“怎样学”这一课题。著名教育家瓦尔德曾经说过:“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好的老师讲课,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发。”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克服目前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为了最经济地、最优化地进行教学,教师应转变教风,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的是让学生自觉上路,主动入门,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从而达到开发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同时懂得自学的重要性,为今后做好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学生自学前,笔者结合自学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兴趣,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可以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进行讨论,或向教师提出疑问,在理解后进行记忆,做一部分练习题,检查是否真正理解,校对改错练习题,通过对练习中的错误纠正,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自学知识,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这样教材中较容易的内容,通过自学就可以理解了,不懂的问题同学们也能积极思考,展开讨论,注意带着问题听教师上课。

三、在教学的重点上注意设问

1、设问的深度要面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提问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不应为提问而提问,这就要求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学生回答之前必须经过一个思考过程。问题太容易,学生没有兴趣,或简单地回忆就答出,不利于锻炼思维;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出,失去提问的意义。在新授课中,开门见山提出有趣的问题,设置一个悬念或矛盾,让学生有“欲进不能,欲罢不甘”的之感,而后在逐步引导下充分调动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解决后,学生心理上自然会产生一种愉悦感,一种快乐的体验,从内心培养了兴趣。

2、提问要先易后难

在教学中要针对问题的大小难易,合理安排提问,当学生答错时,要多通过反面提问,让学生经过比较,认识到自己答案中的矛盾,并寻求正确的结论,必要时还可以追问,连环式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3、要有备而问

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是预先想好的,甚至是对哪些人提问事前也考虑过了,是全班提问,个别提问还是综合提问等。对不同学生的回答,要采用不同的态度来评价,或抑或扬,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要使学生过后感到“我现在明白为什么我的看法不正确”。

四、准确把握每堂课的小结

小结是每堂课的必备环节,尽管是短短几分钟,它的作用却不可忽视。一堂课,不管它的导入多么引人入胜,主题部分的闡述多么精彩纷呈,如果没有充分挖掘出小结的功能,也算不得是好课。

小结内容强调重点,指明关键,提出要求。使学生获得鲜明准确的知识。如果一节课重点比较明确,也可请1~3位中等生或后进生自己写在小结笔记本上。然后指定起立作答,要求说明本节课学了什么,重点是什么,对自己来说难点是什么。再对学生的小结进行评论,概括地引出小结的全部内容。也可用图表小结法,主要是讲概念、公式、定理以图表的形式概括出来,形象直观,呈现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结合我校实际,笔者认为数学课堂结构可以做以下的尝试:

1、预习(五分钟),在预习前,带着教师提出的要求,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2、引入新课(两分钟),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3、讲授新课(十五分钟),采用启发式,抓住关键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基础知识,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算技能。

4、课堂巩固练习(七分钟),主要检查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好、中、后进三类学生中发现问题,做重点指导。

5、课堂作业(十二分钟),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课内完成,不得拖延,要有错题纠正本。

语文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 篇4

河东寄校蒋志斌

从学生的成绩和对试卷的分析来看,考试难度不高,与课本的联系比较密切,比如基础知识方面的考察,学生大多能够得到分数,课内文言文阅读也是我们平常学习和复习时强调的重点。作文命题既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但是,试题考察的课本内容也比以往要详细,尤其课外的阅读题设计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由于平时针对性练习较少,得分不高。从试卷情况来看,也反映出教学过程中许多的欠缺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字词重视程度不够。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我对基础字词的复习指导不够,从课堂整理到作业的布置虽然有所侧重,但是检查的力度太小了,虽然时间比较紧张,但是我必须要明白能够牢固掌握的毕竟是少数学生,不能对学生太过放松,他们现在的学习自制力还是比较差的,我不能对他们以高年级的身份来看待,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大字词检查力度,严把学生字词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复习字词时总觉得十分枯燥无味,时间一长就有懈怠的心理,因此我以后要注重灵活教授,创造有利于学生记忆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来学、积极来学。

2、几次的考试反映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薄弱,课内文言文的阅读得分情况较好,可见平日里在这一方面多侧重一下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课外的阅读题普遍得分不高,一方面学生看到长的文章总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做这类阅读题缺少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平常对于阅读理解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阅读课利用的不好,虽也强调学生多读书,但是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他们自制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进行自觉地阅读。虽然说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培养提高的能力,但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分析能力较差,需要我们给予适当到位的指导。所以,今后我要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平日的讲课和复习时,都要加大对阅读的重视,在讲解练习题时,要有计划性的教给学生做阅读题的方法,同时充分利用好阅读课和手里的自读课文,切实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

3、作文方面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是一部分学生写作时缺少真情实感,完全是拼凑字数,因此得分偏低,今后,对作文进行指导时,仍需要再三的强调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的问题,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如日记、摘抄等要常抓不懈。

针对语文教学的不足,我设定了以下一些改进措施和对策:

1、抓住课堂教学,向课堂要效率,要成绩。平时积极备好课,设计好教学内容与环节方法。

2、积极用小组合作教学组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做好对小组长的培训力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抓好课内文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多设计一些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课外文章阅读能力,争取一周训练四篇文章。

4、积极设计好语文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每周读一本好杂志,每周进行一次自主练笔,对优秀文章进行展览。

5、加强写字训练。利用专门字帖进行临摹练习,强调平时的各科作业的规范、整洁,提笔即是练字始。

6、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监控,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批注与做读书笔记。对于必读篇目必须读完,积极向学生推荐好书好文章。

7、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自主预习、积极思考、自主写作、书写规范认真、做好错误整理(错题集)、积极阅读等。

体育教学反思改进方案 篇5

上坊小学

李建明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本人所任2011-2012学年小学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理想,就我所教班级而言, 在全县统一质检中“一分两率”相对于其它学校或班级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摆在我的面前。结合学生实际与自己不足之处做如下反思自查,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不断优化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我在教学中一向喜欢强调“师道尊严”。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 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使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样,教师才真真正正成为了学生的良朋知己。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二、采用趣味化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还是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从而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才能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三、有效巧施教法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2 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要利用这种心理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就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四、精心用“活”教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教师要改革学生作业形式,作业要突出应用性操作。只有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也就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以往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

总之,在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篇6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

①学前读。我教给学生“预习三步法”;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读课文,划生词,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三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②学中读。学习课文离不开一个“读”字,但“读”时也不能毫无目的、方法,一味“让我们读一遍”、“让我们再读一遍”,这样只能变成“老和尚念经”。如何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应注意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我经常尝试这些方面:①范读引路。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丰碑》等课文,当录音机中低沉浑厚的男声一响起,学生便自然而然被带进了庄严肃穆的情境中;而当我在《江南好》的配乐中为学生范读《桂林山水》时,学生又仿佛身临“舟行碧波,人游画中”而陶醉。②情景描绘。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当唯一疼她的奶奶,小女孩日思夜想的奶奶再次出现在她眼前的时候,她会怎么喊?”在这样的描绘诱导下,学生很自然地喊出来:“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③感悟比较。我在课上经常这样引导学生:“你学得这段文字该怎么读?先自己练读一下。”“谁来读一读?为什么这么读?能说说你的看法吗?“有没有补充?有没有不同意见?谁再来读一读?”

个人读、小组读、引读、分角色读、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样的读法也为学生的读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

③学后读。课文学完,应强调对精彩片断的熟读成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欧阳修讲述作文之道时曾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二、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标准》强调应建构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觉得,“探究”的核心在于一个“问”字。“疑”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究的动力。报载,某地开公开课,请了外国专家来指导。课始,老师设计得滴水不漏,学生答得完美无缺。课毕,上课与听课的老师松了一口气,外国专家却不置可否,第一句话是:“为什么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呢?”

是啊,长期“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渐渐丧失“问”的能力,以至我们课堂上出现了教师再三鼓励,学生无人提问,只好继续“师问生答”的尴尬局面。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在学习与探索中进行了尝试。

(1)使学生敢于提问。要努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打消学生怕问错、怕嘲笑的心理疑虑。不论好与坏,不管对与错,只要学生敢问,愿问,都应给予肯定和赞扬。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能走过场,搞形式。简单的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对理解重点有帮助的可放在学文时探究、指导;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向学生说明或日后再想法解决。

(2)使学生善于提问。“敢问”是基础。当学生头脑中充满一个个小问号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让学生问得有价值,有水平。我觉得关键在于教师的示范引导。如孙双金老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时,有学生问“居然”什么意思?解答了意思后,孙老师便趁势引导:“除了这个问题,还可以围绕这个词提哪些问题?”学生思索后,有学生问:“我们种花生就是为了收花生,现在收花生为什么用‘居然’呢?”一位女生说:“我认为从‘居然’可以看出落化生这种植物生命力强,不需要侍候。”孙老师再次引导她把这个体会变成了又一个问题:“从‘居然’一词可以看出落花生具有什么品质?”两度巧妙的引导,使学生的提问从浅层次的词语理解跃到了探究文章内涵的高度。

平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词句处、理解的疑难处、内容的关键处、与实际生活的反常处提出问题。

三、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授、解”皆用“口”也。于是多少年来,教师便在讲台上担当了滔滔不绝的角色,而学生也习惯于抬头听,低头抄,成了一个知识的“闷罐子”。叶老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教师说应是为了不说,或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说。如何让学生“说”起来?我觉得要满足学生的欲望,增强学生说的信心,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

①宽容民主促“说”。要让学生“说”起来,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教师可以是“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但决不能成为课堂上的“演说者”。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学生能讲明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者。其次,师还要容许学生说话时的奇思妙想,标新立异。学了《草船借箭》,学生可以喜欢诸葛亮,但也可以喜欢周瑜、鲁肃,甚至曹操。冰雪融化了,可是溪水、江水、海水,但也可以是“春天”。人教版教材大大增加了写批注,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的练习,不也正是一种凸显个性与灵性的“说话”形式吗?

②形式多变练“说”。让学生乐说、会说,教师还须设计多种灵活生动、贴近学生实际的说话形式。读了《迷人的张家界》、《索溪山谷的“野”》等写景文章,让学生说说“导游词”;学了《向命运挑战》、《走向生活》等文章,可以让学生当当小记者,来个“走近名人”的专访;《晏子使楚》、《景阳冈》等文,更适宜排个课本剧。当产品推销员推销《新型玻璃》,做体育解说员解说《田忌寒马》;执话筒现场报道《开国大典》,设计公益广告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我们在旁边静静倾听,你会发现,原来学生可以说得如此精彩!

体育教学反思改进方案 篇7

一、当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监控教育质量,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1]。然而, 目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却远未达到此目的, 评价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 评价因素单一。大部分高校仅把“学生评教”作为考察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 这样做是欠妥的。其原因是:除了评价者因素外, 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还存在其它许多因素, 如评价项目、评价场合、评价时间、评价课程、评价专业等。

第二, 缺乏统一问卷。各个高校采用自己设计的评价问卷来评价教师教学水平, 是否科学值得商榷。另外, 各个高校采用不同的评价内容和题目, 造成了各个高校教师教学水平难以比较, 不便于高校教学水平质量监测。

第三, 评价时间局限。各高校一般均要求学生在学期中或学期结束前对每个任课教师进行评分, 再对每个教师的所得分数进行加权。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评估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其原因是:参与评价的一些学生碍于期末考试教师评分的压力, 往往不会作出如实评价, 一些学生害怕给教师打低分造成“自己”低分, 往往都给高分。另外, 许多高校教师会在评价前对学生实施“分数承诺” (给学生高分) , 所以很可能造成学生评价失真。

第四, 学生数难确定。到底多少学生参评才能保证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可靠性呢?没有统一和科学的规定。一些高校规定1门课程的参评学生数不得低于10人, 但此规定并无科学理据。

第五, 分数合成困难。大多数高校合成分数采用如下做法:一位教师担任多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按不同课程统计;一门课程不同班级由不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按不同教师统计;一门课程不同班级由同一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按一门课程合班统计。这种合成分数的做法缺乏科学性。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始终面临的一对矛盾。一方面, 一些教师长期不从事科研, 学术水平低、知识陈旧、创造力低下;另一方面, 一些教师关注科研, 但对教学投入不足, 教学中敷衍应付。在高校的职称评定中, 长期存在着“一手硬, 一手软”的情况, 即科研 (项目、经费、论文) 是硬指标, 教学 (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 是软指标。在许多高校, 教师只要科研水平高, 就踏上了“快车道”, 许多教学好的教师却没有这么幸运。究其原因:对于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评定比较容易量化, 但不易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二、概化理论应用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优势

概化理论是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之一, 可以解决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存在的上述问题, 其理由如下:第一, 概化理论可以一并考察评价多个因素。第二, 概化理论可以开发科学的标准化量表。第三, 概化理论可以分析不同时间对评价的影响。第四, 概化理论可以探讨最佳的评价学生数。第五, 概化理论可以合理利用各种权重指标合成全域分数。相对于经典测量理论, 分析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 概化理论具有如下优势:一是能够根据不同情境进行可靠性分析;二是运用多元概化理论可以对问卷评估指标的权重作出最佳估计;三是可以预测在一定的问卷评估可靠性下需要多少参评学生。

国内外学者已将概化理论应用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国内使用概化理论分析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 有待发展和推动。罗发友、王记志和刘友 (2002) 运用概化理论, 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测评问题进行设计, 定量研究评分者因素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测评信度与一致性的影响, 并研究减少评分者人数的可行性[2]。杨志明和张雷 (2003) 认为教学测评的数据符合概化理论的研究设计, 但情况相当复杂, 因为所涉及到的观测全域与概化理论中的观测全域的概念有所差别, 但当需要进行教学评价或已经就教学评价的结果做出决策之后, 其决策的可信度问题是应该重视的[3]。黎光明等人 (2004, 2009) 针对一个属多元嵌套不平衡设计教学人员测评方案, 运用多元概化分析, 估出测量目标及侧面的方差协方差分量、探索控制误差的方法, 并为改进不同情形下教学人员测评提供实际参考价值[4]。

国外学者使用概化理论分析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相对成熟。Kane, Gillmore, 和Crooks (1976) [5]用概化理论进行教师水平评价方面的分析, 认为学生侧面数的样本容量以10~20位为宜, 因为样本容量超过20个以后, 概化系数的增加量十分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当参与教学评价的学生人数少于10个以后, 其测评信度或可靠性程度会随着人数的减少而大幅度地变小。Crooks和Kane (1981) [6]曾通过改变评价量表中项目容量的方法, 对Gillmore等人的研究数据进行重复研究, 发现课程效应的数值令人满意, 表明课程效应在不同设计下的效应是不同的, 教师是造成课程评价结果不一致的因素, 即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这门课程是由谁来教, 但这又与教师主效应不影响课程质量水平顺序的情况相混淆。Pratt (1997) [7]研究中的概化理论研究设计是把教师和课程合为一体作为测评目标。这种联合体可以称之为教学事件, 研究发现教师和课程的主效应不再被区分。Chang和Hocevar (2000) [8]发现影响教学评价数据的因素中测量条件可以区分为5个方面, 分别是教师、课程、学生、项目和场合。Dolmans, Wolfhagen, Scherpbier和van derVleuten (2003) [9]研究发现, 当学生数为理想状态时, 基于一门课程教学评价的概化系数也能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0.60或更高) , 将课程作为测量目标与教师作为测评目标相比, 发现任教同一门课程的教师数量比课程数量对概化系数影响更大。

三、概化理论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改进

使用概化理论, 能够在以下方面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作出改进, 包括找出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主要因素、编制适合国内高校统一使用的评教问卷 (量表) 、考察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最佳时间、确定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少学生参评人数、探索评价分数的合成方法等五个方面。

(一) 找出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主要因素。

对于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概化理论分析, 测量目标是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 测量影响因素可能包括学生、班级、课程和专业等。概化理论可以一并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好或坏, 水平高或低, 不能仅凭大学生的评分, 而应将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综合起来考察。因为大学生还不成熟, 他们对于教师的评价还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大学生在校时对教师的评价和毕业后对教师的评价可能会大相径庭。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不仅是评价者, 可能还包括班级、场合、项目、课程和专业等其它影响因素。概化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隐藏侧面 (hiddenfacets) 对测量目标的影响, 忽视隐藏侧面可能会夸大概化系数 (Brennan, 2001) [10], 需探测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可构建若干设计, 如i× (s:t) 、i× (s:t:c) 、s×t|c、i×[s: (t×c) ]等, 考察因素在不同设计中的影响效果, 若影响效应较小, 则可忽略不计, 若影响效应较大, 则是主要影响因素, 可认为是影响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因素。

(二) 编制适合国内高校统一使用的评教问卷 (量表) 。

目前各高校通常是根据一定的评估体系自编问卷在网上或现场发放由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价, 然后由教务处根据各个指标的分值求取平均分来表示教师的教学水平。缺乏统一的问卷 (量表) , 既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 也不能比较各校教师之间的分数, 量化数据的功能性和适用性大大削弱。因此, 开发一套科学的经过标准化的“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量表”势在必行。根据不同情境对问卷 (量表) 进行可靠性分析, 有利于问卷编制, 也能保证编制出的问卷 (量表) 的信效度, 并给出具体指标。在找出主要因素的基础上, 编制适合国内高校统一使用的评教问卷 (量表) 。问卷 (量表) 需考虑多个维度和高校的实际情况, 区分不同的分问卷, 如教师用、同事用、上级用、文科用等。

(三) 考察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最佳时间。

通过分析场合 (occasion) 这个因素对概化理论方差分量模型的贡献, 探讨评估场合和评估时间是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置四个时间段来考察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时间效果, 分别是开学初 (time1) 、学期中期 (time2) 、学期结束 (time3) 和下一开学初 (time4) 。将四个时间段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 主要参考指标为无效问卷百分比、学生实际愿意作答的态度以及教师评价分数效果的差异。这里面还要进行一个“教育实验”, 即考察不同时间段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效果差异。

(四) 确定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少学生参评人数。

通过构建不同研究设计, 在保证误差一定条件下, 预测出在减少学生人数的条件下多少学生数就能保证一般评估的可靠性。样本水平数的改变不仅会影响评价的局部可靠性, 也影响评估的整体可靠性。为了保证0.80的信度, 在不降低可靠性的基础上, 确定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少学生参评人数。另外, 是否需要所有学生都参与评分, 是随机抽取选择学生还是全部学生都参与评价, 目前的研究尚没有明确的结论。如果一定数量的学生就可以满足评价要求, 那么所有学生参与评价, 就显得多余。在保证一定评价效果之下, 如果能够减少学生数量, 那么就可以大大节省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资源, 不用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给高校减负, 节约成本。

(五) 探索评价分数的合成方法。

运用多元概化理论估指标的权重作出最佳估计, 克服人为规定权重的做法, 并给出对应的合成分数。评价问卷有若干个维度, 如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是相等权重好, 还是不等权重好, 需要进行探讨。当然, 可以通过改变权重计算合成的可靠性Φc, 找出Φc最大值, 得出对应的各维度权重, 即为最佳权重。然后, 根据最佳权重合成分数, 并使用最后合成的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分数, 标定教师教学水平, 并作相互比较。这种合成分数, 不同于目前采用的“简单”相加的方法 (有些学校采用每门课程的最终结果是去掉评价分数高分的10%和低分的10%后的平均分) , 原因是不同班级不同课程不同专业, 教师所得分数统一于一个量纲之下。根据心理与教育测量学可知, 处于同一量纲之下的分数, 其单位是一样的, 能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诚然, 若不能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就不能给出高校教师一个合成的可供比较的分数, 那么比较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只是无稽之谈。运用多元概化

四、结语

使用概化理论, 从科学的视角可以探究出哪些主要因素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 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在探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概化理论研究设计中, 分析信度或其它指标, 能够给出一个最优方案, 从而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更好地推动高校教师教学改革。

目前, 国内高校尚无统一的有关教师教学测评的标准化量表, 现实的情况是每个高校所采用的教学测评问卷各不相同。这也就是说, 各个高校用不同的教学测评问卷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所施测的问卷不同, 评价的方式和过程也不一样, 在学生人数和评价时间上就不能作出一个科学的规定, 这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实施带来了严重影响。然而, 对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基于概化理论的优势, 大多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概化理论能够为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提供借鉴、有效建议及改进措施。

摘要:目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存在着评价因素单一、缺乏统一问卷、评价时间局限、学生数难确定、分数合成困难等问题。使用概化理论, 能够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作出改进, 主要包括找出影响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主要因素、编制适合国内高校统一使用的评教问卷 (量表) 、考察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最佳时间、确定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少学生参评人数、探索评价分数的合成方法等。

关键词:概化理论,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反思,改进

参考文献

[1][4]黎光明, 张敏强.用概化理论分析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估[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9, (2) :68-73.

[2]罗发友, 王记志, 刘友金.概化理论在教学水平测评中的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 2002, (4) :61-63.

[3]杨志明, 张雷.测评的概化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5]Kane, M.T., Gillmore, G.M., &Crooks, T.J.Student Evaluations of Teaching:The Generalizability of Class Means.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1976.13 (3) :171-183.

[6]Crooks, T.J., &Kane, M.T.The generalizability of student rating of instructors:Item specificity and section effects.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81.15:305-313.

[7]Pratt, D.D.Reconceptualizing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1997.34:23-44.

[8]Chang, L., &Hocevar, D.Models of generalizability theory in analyzing existing faculty evaluation data.Applied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2000.13 (3) :255-275.

[9]Dolmans, D.J., Wolfhagen, H.P., Scherpbier, A.J., &van der Vleuten, C.P.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in Guiding Small Groups.Higher Education, 2003.46 (4) :431-446.

体育教学反思改进方案 篇8

关键字:中专体育 现状 改进措施 评价 创新

随着中专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中更加关注如何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也更加的趋于合理化和多样化,体育课程的管理体系也逐步的规范和完善。在教学方法上更加关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这些成就取得的同时,作为中专老师我们也必须面对教学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改进,以期可以更好的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

1、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分析

1.1教学观念落后

西方国家的体育教学早已经开始倡导“健康体育”、“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这些观念了。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仍然主要是以“竞技体育”的教学观念,这种教学观念已经在老师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了,并且直接体现在教学方面。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则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出发,更加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身心健康。而在竞技体育之下,则是如何能够培养运动人才,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也主要是侧重运动技能的培养,将学生的体育学生放在了评价学生是否学好了体育的重要位置。

1.2体育教学缺乏创新

通过对本校及周边兄弟学校的调查分析,发现在中专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还有着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中突出表现在教学的目标过于单一,教学方法简单,教学的内容比较陈旧且学生学习的氛围不够浓厚。同时笔者还发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旧是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往往缺乏创新能力。

1.3评价机制不完善

中专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自信心有着十分大的关系。分析目前我国体育成绩的评价标准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因为地区以及身体状况的差异往往在体育考试中屡屡受挫,这使得这些学生很快丧失了学习体育的信心和兴趣。很多中专学生在现行评价标准之下,基于体育成绩的压力,很多都被动的参与体育课程。有些学生在考试的成绩合格之后,往往就不再进行体育锻炼,这忽视了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不利于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2、中专体育教学的措施分析

2.1加强体育老师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一个学生来讲,创新同样可以给予其智慧之光。但在中专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不断了解科技发展的老师,才能具备比较强的创新能力,也才能够培养学生进行用于探索。因此老师的创新意识,往往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首先应该明确树立自己正确的教学观念,不断的参加继续教育,接受新的观念,同时鼓励老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学术研究。在教学中学校要给予老师进行创新教学的空间,鼓励老师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观点,敢于采取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进行体育教学,从而更好的开展创新课堂,培养中专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

现阶段的中专体育教学往往都是集体进行,强调过程的纪律性和统一性。一般在教学中往往是采取分组轮换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是却没有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来进行教学,不利于中专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积极性的创造和发挥。中专生往往处在青春期,都有着很明显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因此老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身高、以及性别等情况来进行分组教学,同时也可以采取让学生来自由组合的方式来进行分组教学。同样,老师也可以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设计出难度阶梯式的训练项目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选择练习,这样不仅仅可以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爱好了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

2.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般传统的体育课程分为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以及结束部分,这种重复单一的课堂过程,往往会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感觉厌倦。中专生正处在青春期,比较活泼好动。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计划,比如在教授篮球技能时,切忌不断重复一板一眼的动作示范,可以通过比赛投篮、上篮、传球等方式,增强同学之间的竞争性。让学生可以在真正的感受体育课程所带来的愉悦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健康体魄的目的。

3、小结

中专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重要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评价方式,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丰富体育课的课堂内容,从而有效的改善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看法,最终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学校要完善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价制度,注重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的办法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来。

从客观上讲,和以前相比,我国的中专体育教育的确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从长远看,我国的体育教育不论在教学理念或教学方式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在实践中善于观察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进步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高燕华,林昭绒,冯娟.高校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現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6(06)

[2]魏金城.全面培养重点发展 锻炼意志提升素养——体育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24)

[3]陈 成.由“老人要捧,小孩要哄”想到的——谈中学体育课堂中的激励教育[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24)

[4]蒋宜芳.基于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24)

上一篇:我的妹妹“小蛮”下一篇:神奇的魔术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