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培训小结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麻风病培训小结(精选12篇)

麻风病培训小结 篇1

为了在学校里普及麻风病的的防治知识,使广大学生对麻风病防治知识以及麻风病报病十大线索有所了解。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麻风病患者及畸残者这一特殊群体,支持麻风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普及麻风病防治、消除麻风歧视。我院于2012年4月25日下午3:50在冯三一中多媒体教室举办“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现将培训情况小结如下:

本次讲座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室设备,采用幻灯片播放麻风病知识课件的方式,重点介绍麻风病传播方式、临床表现、早期发现十大线索以及防治方法。现场共发放各类宣传单48份,受教人数48人。

此次讲座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使他们更加重视麻风病,关心关爱麻风病人,了解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培训结束后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麻风病知识的知晓率达100%。

麻风病培训小结 篇2

2013年年初, 由于公司组织机构调整, 在“三集五大”体系改革对培训中心的定位和方向不够明朗、要求不够清晰、任务不够饱满的情况下, 广大干部职工思想一度波动较大, 迷惘和担忧溢于言表。随着冀北公司的独立运作, 随着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 管理培训中心孕育而生。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广泛调研、深入思考、集体研究的基础上, 迅速明确方向, 找准定位, 从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入手, 强化责任和使命, 综合分析发展现状, 积极谋划未来发展。强调要以“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首要任务, 提出了“三个下功夫”、“三个紧紧围绕”的工作思路和满足“三个要求”、做到“三个对接”、实现“质”的提升的指导思想。上半年, 在中心党委的坚强领导下, 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 顺利完成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方案制订、动员准备、新模式导入三个阶段性目标。举办各类培训班57期、3876人次, 16220人天。完成会议接待服务工作55项, 会议接待服务人数4176人次、9112人天。完成鉴定及考试15期, 7522人次、9769人天。“两手抓、两不误”, 广大干部职工精神饱满, 队伍和谐稳定, 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管理培训中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明确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

管理培训中心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 按照冀北公司党组“明确定位、创新理念、健全机制、突出合力、强化责任”的新要求, 通过深入调研、沟通、分析和思考, 科学决策, 迅速明确了“三个下功夫”和“三个紧紧围绕”的工作思路, 为探索中的管理培训中心指明了方向。“三个下功夫”:一是在培训研发上下功夫, 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三是在培训宣传上下功夫。“三个紧紧围绕”:一是紧紧围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来思考问题, 围绕新体制、新机构、新定编、新定员来思考问题。二是紧紧围绕中心新的定位来思考问题, 要围绕管理培训中心新定位,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三是紧紧围绕冀北公司党组的要求来思考问题, 要加强对公司领导讲话精神的学习, 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执行, 切实增强落实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 为统一思想, 进一步推动中心各项工作, 新一届领导班子及时提出要满足“三个要求”, 做到“三个对接”, 实现“质”的提升的指导思想, 作为广大干部员工的行动纲领, 也是检验下一步工作的标准。满足“三个要求”:一是满足“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要求;二是满足公司党组的要求;三是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做到“三个对接”:一是实现和公司职能部门对接;二是实现和公司业务对接;三是实现和中心自身的管理和岗位对接。其目的是实现中心内质的提升, 达到内质外形协调持续发展。

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按照公司关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 借助良好的发展态势, 定方向、理思路、抓关键,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中心领导班子和改革小组成员发扬中心善打硬仗的优良传统, 加班加点, 不分白天黑夜, 不分工作日还是休息日, 连续作战, 全力以赴, 深度探究“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 先后召开各类会议29次, 方案修改20稿, 形成实施方案并一次性通过审核。实施操作过程积极稳妥, 环环相扣, 衔接有序, 在短短10天时间就完成了最艰难的中层干部、管理岗位、培训业务岗位的人员配置工作, 中干空岗、主任培训师竞聘上岗工作, 完成新模式导入, 顺利进入磨合整改阶段,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初战告捷,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 得到了中心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赞誉。这项工作之所以按节点顺利完成并取得成功, 主要得益于指导思想明确, 得益于组织保障有力, 得益于方案严谨务实, 得益于班子求真务实。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整体工作推进中, 领导班子充分发挥整体合力, 攻坚克难、勇于担当、高度负责、不辱使命、率先垂范, 在改革过程中充分相信职工, 依靠职工, 广泛征求意见, 倾听职工诉求, 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心与心的交流。这项工作的成功更得益于职工的理解和支持。管理培训中心的职工是一支识大体、顾大局的队伍, 绝大部分职工经历过多次改革和转型, 面对改革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广大干部职工深深地爱着这片热土, 盼望中心一天比一天好的心情十分迫切, 都真诚希望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心再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 在这次改革中, 大家积极倡导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 确保了管理培训中心“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功。

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在制度建设方面, 规范周碰头会、周工作例会和月度工作会制度, 通过让中层干部参加公司电视电话会议和碰头会, 及时传达会议精神, 通报中心管理、培训和服务情况, 准确将中心党委的决策部署贯彻到各部门, 执行力和管理穿透力不断增强。成立“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规章制度等专项管理委员会, 深化研究有关中心发展的各项专题。制订管理培训中心制度梳理方案, 拟修改制度140条, 拟建立规章制度12条, 部分制度已修改完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 中心根据机构调整对管理信息系统界面进行调整, 进一步明晰工作责任, 优化业务流程, 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公文处理全过程网上流转, 结合中心业务实际, 逐步扩展了协同办公系统应用范围。在财务管理方面, 中心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细化分解指标, 清晰界定责任, 完善预算编制和审批, 严格预算执行与控制, 强化预算分析与评价;完善成本分析体系, 加强成本管理。在风险防范方面, 中心扎实开展清产理财效能监察、车辆清理整顿、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等专项排查治理, 消除了薄弱环节。

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在培训项目及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根据公司“可靠、可信赖”的品牌形象要求, 确立了“培训质量可靠, 培训服务可信赖”的建设目标。组织召开6次培训项目及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 统一和规范了管理、运维等五部分的内容和格式, 完成资料的统一编码。结合能力维度和能力标签, 利用项目开发积累, 梳理完成10个管理培训项目、7个内部课程与课件, 为培训品牌手册的制定和培训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培训研究方面, 主动服务跟进公司改革发展, 学习研究“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深刻理解“两个价值最大化”的内涵, 开发形成相关讲座和课件2个、音像资料1套, 编写“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学习手册, 组织“三集五大”相关培训。在培训课程开发方面, 以《中国电力与能源》课程开发为标志, 拉开了管理培训中心课程开发的序幕, 完成方案的制订, 课程框架和提纲的编制, 形成4个标准课件, 组织2次专题试讲, 开展2次实践培训。在培训宣传上, 利用公司信息平台, 及时报送宣传稿件59篇, 被采纳44篇, 加大了核心业务宣传力度。

队伍建设稳中求进。在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为满足“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 中层干部交流力度较大, 能够从中心发展大局出发, 服从组织安排, 迅速转变角色, 履职尽责, 以高昂的斗志投入新的工作, 是经得起改革考验的管理团队。在培训师队伍建设方面, 通过“三集五大”改革, 为培训师和年轻人搭建成长平台和发展空间;通过听、评课和导师辅导活动, 锻炼年轻培训师队伍;通过“三集五大”岗位适应性培训, 提高培训师的岗位履职能力;通过组织外出培训和学习, 提高培训师的业务水平。

党群工作卓有成效。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组织庆祝建党、建团活动, 开展职工思想动态调研, 召开座谈会、恳谈会, 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 统一了思想, 提高了认识, 增强了凝聚力, 确保了改革期间工作不断、秩序不乱、思想不散, 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服务保障扎实有效。在培训服务方面, 高质量地完成了国网十大领军人才选拔, 审计部依法治企专项检查集中培训等高规格的考试和培训, 公司级各类会议、考试、培训和鉴定等工作, 以“真诚、热情、周到”的服务充分展示了培训服务的窗口风采, 赢得了公司领导和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在校园建设方面, 完成校园地下管网建设改造三年规划, 水、电、暖安全运行无事故。绿化、保洁、维修工作持续改进创新管理, 完成春季校园绿化, 完善校园文化设施, 持续保持培训服务环境的优化。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 强化重点工作落实, 建立维修、绿化及保洁计划完成情况反馈制度, 深化物业维修标准化管理。培训服务管理、物业管理、安全管理、车辆管理基础工作扎实, 为中心正常运转提供了优质的后勤保障。

麻风病培训总结 篇3

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为继续有效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巩固防治成果,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深入了解我区肠道传染病的现状,实施有效干预,根据《卫生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加强贵州省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合作协议》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我院于2012年3月召开了本院及西航片区医务人员麻风病防治工作培训会。

一、培训时间:

2012年3月19日、2012年3月20日

二、培训地点: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行政楼三楼会议室

三、参会人员: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全体医务人员 西航片区各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参加会议共计102人)

四、培训内容

会议由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教科汪河科长主持。会上汪河科长传达全区麻风病防治会议要求,并通报了当前麻风病防治工作情况,对我片区2012年麻风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乡村医生麻防工作职责及线索调查等内容进行了培训。陈文谦院长在会上还提出了几点工作意见:一是强化措施,提高认识,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强领导,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三是加强村卫生室内涵建设,预防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会议还通过贵州省卫生厅下发的《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光盘学习了麻风病的防治知识。

五、培训结果:

会议结束后对参加会人员进行了麻风病知识的测试(共有98人参加测试),测试合格率达80%以上,培训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对麻风病的防治知识与培训前相比显著的提高。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麻风病培训小结 篇4

为了更好地做好艾滋病、性病、麻风病的防治工作,我们汶阳镇卫生院于2014年2月13日在二楼大会议室对全院职工和全镇乡村医生进行了艾滋病、性病、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本次培训会期一天,参训人数近百人,培训完毕进行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测试,测试成绩平均85分以上,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今后更好的开展艾滋病、性病、麻风病防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结人:杨凯

创业培训小结 篇5

我很荣幸参加了微企2011年第十二期的SYB创业培训,我们共有80名有着创业愿望的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对于我们每位有梦想创业的青年,现在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压力,更要面对社会环境对我们实现梦想的巨大考验。此次培训当中的很多人,或许自己、或许家人、或许朋友,已经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无限商机和市场残酷的竞争带来失败的风险。

创业初期是一个很艰难的时候,是一个考验智慧和毅力的时候,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或许这是从逆境之中开掘希望之石的最佳时机;这是一个相当艰难的时候,但更是我们携手共渡难关的时刻。不管现在境遇如何,我们微企像一个大家庭,在路上温暖和关怀着我们!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学到了以下几点:一是学习创业理念,当前越来越多下岗职工通过扶持实现创业,创造了财富。创业,不仅是实现就业,要转变观念,树立创业精神,鼓起创业勇气,增强创业魄力,实现对人生的追求和自身价值。二是学习创业知识,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学习创业需要的条件、相关政策及法律等知识,避免在创业过程中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每个人的创业梦想插上有力的翅膀。三是学习创业的技巧和本领。通过学习和交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运用技巧和本领,在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和日新月异的行业中追求最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挖掘第一桶金。

在这次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老师教的仔细,我们学的认真,决不带着疑问离开教室,有的同学为了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甚至暂时放弃了自己那一摊子百废待兴的工作,因为大家不想辜负培训老师的每一滴汗水,想让自己在学习的艰辛中收获喜悦。通过培训,大家掌握了系统的创业知识体系,清醒地看到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市场形势及创业环境,学会了如何去组织、计划、实施和做大做强等,更难得的是学会了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决策思维模式,创业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我对我的广告公司和培训项目有了更深刻的总结,我总结了“四要”

一、要生存。在梦想和现实冲突之时,生存是第一需要的。创业之初,特别是在极度困难的时候,企业要先学会活着,而后再考虑成长,但是梦想的目标是确定的不能变。

二、要学习。在危机中学习,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利用这个时期有针对性地学习,苦练内功,积蓄团队力量,提升内部管理,为危机之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三、要关注。要特别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利用有利的政策,随时调整企业策略。

四、要总结。仔细总结过往的经验,并思索未来发展和经营模式。

麻风病培训小结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整理陇南市1949—2009年间所有的麻风病人资料、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麻风病人的诊断标准和方法按照《麻风病防治手册》的要求进行,人口和地理资料来自陇南市统计局,有关数据均按统计学方法处理。

1.2 有关技术标准及说明

1.2.1 麻风病分类:

采用马德里分类法。1953年在马德里召开的第六届国际麻风病大会,在以往分类的基础上正式把界线类麻风病列入分类,共4个类型,即瘤型(LL)、结核样型(TT)、未定类型(Ⅰ)和界线类型(BT或BL)。

1.2.2 治疗方案:

1986年以前以氨苯矾(DDS)单疗为主,1987年以后采用联合化疗方案(MDT)。

1.2.3 治愈标准:

采用DDS治疗者,以福州会议制定的《麻风病临床治愈标准》判愈;采用MDT治疗者,少菌型以WHO制定的停药标准停药监测,多菌型至细菌阴转后停药监测。

1.2.4 复发:

判愈后若出现细菌阳性,皮损活动或/和出现新皮损时即定为复发。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陇南市1949—2009年麻风病累积发病2 154例,占全省同期累积发病数(4 877例)的44.12%,其中男性1 510例,女性644例,男女之比为2.34∶1,LL型1 569例,TT型504例,BT型39例,Ⅰ型42例,LL型占总病例数的73.03%。累积治愈1 581例,总治愈率为73.40%,死亡571例,外迁及下落不明的23例,累积复发129例,复发率为6.02%,复发再愈112例。2009年全市还有现症病人12例,其中LL型8例,TT型4例。

2.2 时间分布

陇南市1949—2009年间麻风患病率以1965年为最高,随着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总患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见表1。

2.3 人群分布

陇南市1949—2009年间麻风病人男性多于女性,具体人群分布情况,见表2。

2.4 儿童麻风病患病情况

1949—1989年全市共发现儿童麻风病患者200例,其中传染源明确者152例,占76.00%,不明者48例,占24.00%,传染源明确者,家内传染98例,占64.47%;家外传染54例,占35.53%。其家内传染与血缘关系情况见表3。1992年后没有发现儿童发病。

3 讨论与分析

3.1 防治效果与流行趋势

3.1.1 发病动态:

陇南市麻风发病以1949年为最高,随着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总发病率的呈缓慢下降趋势。1949—2009年总的下降幅度为99.44%,与本省和外地下降幅度大致相似[1]。

3.1.2 患病动态:

建国初期,因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发现病人不充分,加之单疗治愈率较低,患病率在1965年以前呈上升趋势,之后则缓慢下降,1965—2009年总下降幅度为92.14%,患病率的消长变化趋势与我市防治工作的进展程度相一致[2]。

3.1.3 发病性别分布:

全市2 154例麻风患者中,男性1 510例,占70.10%,女性644例,占29.90%,男女之比为2.341,与全省性别比(2.4∶1)相近。

3.2 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

3.2.1 簇集性分布:

陇南市麻风病主要分布在气候潮湿、植被丰富的文县、武都区和康县的南部及两当县和徽县全境,在这些地区内呈典型的簇集状分布,局部地方呈高度性集中。如徽县有170例病人主要分布于银杏等8个乡镇,占全县总病例数的68.27%,其余分布于伏镇等3个乡镇,另外有7个乡镇无麻风病。从银杏乡情况来看,11例病人中有8例集中发病于峡门行政村,占该乡病人总数的72.73%;文县麻风病患病的自然村仅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10.25%,发病十分集中。

3.2.2 型比值高:

型比高可作为评价防治效果的依据之一[3]。陇南市麻风病LL型占72.84%,LL型与TT型之比为3.101,可见LL型比例较高。由于LL型病人排菌量大,传染能力强,治疗时间长,比TT型更难以治愈,因此型比高已成为我市消除麻风危害的潜在隐患。

3.2.3 发病年龄右移: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年龄有增大的趋势,故发病年龄右移是流行得到控制的指标之一[4]。另外,儿童麻风病患病其家内传染与血缘关系以父母构成比最高。3.2.4不规则服药和耐药使患病率升高。由于近年来流动人口务工人员大量的增加,使传播机会增多,流动人口的不确定因素使不规则服药和耐药病人增加,导致患病率升高,如文县的2名外出务工者因不规则服药而难以治愈。

3.3 防治策略

本研究显示,目前陇南市的麻风病防治策略总体是有效的,但为了尽早达到消除麻风病危害的目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继续落实“四早”策略。采取疫点调查、线索调查和皮肤科筛查等措施,多渠道发现病人并及早治疗。二是密切监测疫情,关注流动人口。利用现有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进行麻风病患者的登记、治疗和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流动人口发病情况的专项调查,进行病人追踪,彻底治愈麻风病人,阻断传播途径。三是加强麻防队伍建设。追踪访视麻风病人及外出务工麻风病人,落实MDT方案,严防耐药和不规则治疗现象的发生。四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形成群防群治格局。利用“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等宣传活动,以“麻风可防可治不可怕”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麻防工作的认知和关注,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让社会关爱麻风病人,为麻风病人回归社会创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刘作圣,叶建君,熊昌富,等.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县(市)开展消除麻风运动的效果评价[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7):571-572.

[2]丁忠普,魏中和,蔡亮,等.湖南省消除麻风运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10):840-841.

[3]陈贤义,李文忠,陈家琨.麻风病防治手册[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3-72.

乡村医生培训小结 篇7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我院进行相关培训,本次培训于4月11日下午14时在镇政府三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副院长主持。

会上××院长简要回顾2013年的卫生工作,总结各项工作开展的情况以及对2014年的卫生工作做出安排。

××人大主席传达了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政策。

2、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服务质量。

3、明确职责分工。各培训人员认真学习,并展开深入广泛的交流,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做了传染病防控的培训,主要内容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及手足口病主要预防控制措施,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本次会议起到良好的效果。

××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期货培训小结 篇8

首先我要感谢公司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系统的培训机会,07年从学校毕业出来工作到现在,这是第一次能有这样系统的、较正式的培训。以前在学校学习的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这次的培训却是绝对注重实际运用的,是邀请多位期货公司的分析师、研究员将他们多年的期货工作经验总结,倾囊相授,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和其他的培训学员有一个不同点,那就是我参加工作的时间较长,我毕业工作已经五年半了,我对自己现在的选择有更明确的目标性,那就是多多学习,将自己原来的“杯中水”倒空,给自己一个新的工作机遇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我在进化轻公司之前,是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五年多的金融证券工作经验,让我成就了前期的工作成绩,但是也看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在原来的公司,我基本什么岗位都做过:做过市场部助理,和市场部经理一起创建了客户经理营销团队;呆过客服部,参与客户服务语音系统上线的初期工作;还在交易部的交易柜台直接接触客户,做好客户的一线服务工作。我原来是身兼交易部、融资融券部、期货部三个部门的工作,很多人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辞职,这个问题,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希望能摆脱我当时的惰性,希望自己能让自己重新燃起学习的激情。我还年轻,我不想让自己就这样为了工作而工作。我希望能有工作和自我发展两者相促进的机会。化轻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所以我之前的感谢,不是形式,是我真正的心里话!

麻风病培训小结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地区与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我国麻风病流行一类、二类地区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西、贵州、湖南、四川9个省各抽取1~2所有代表性的麻风病防治机构,对机构内所有麻风病防治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其中,麻风病防治机构主要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机构、麻风病院以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其他负责机构[2]。麻风病防治人员主要指在麻风病防治机构内从事麻风病防治管理、诊断治疗、辅助检查和护理康复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现场问卷访谈的方法对麻风病防治机构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问卷是在参考国内外人力资源调查研究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由课题组人员自行设计[3,4,5],经现场试用和课题组专家的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薪酬待遇、职业期望、离职意愿、业务能力和继续教育等方面。

1.3 数据录入与分析

课题组成员将调查数据录入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多因素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通过对我国麻风病流行一、二类地区的9个省份的17个麻风病防治机构的157名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年龄(38.24±9.71)岁,其中女性占55.41%。对当前工作表示满意的仅为59人,占37.58%;有离职意愿的有87人,占55.41%;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平均(10.13±9.70)年。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100人,占63.69%;高级职称有24人,占15.29%;专业技术人员共142人,占90.45%;管理和其他类人员16人,占10.19%。所在机构层次为县级35人(22.29%),市级54人(34.39%),省级68人(43.31%),详见表1。

在福利待遇方面,认为收入与同单位类似人员相比较好8人(5.10%),同等83人(52.87%),较差66人(42.04%)。对教育培训与业务能力的调查显示,157人中有60人(38.22%)至今未接受过任何麻风病防治相关的培训,接受培训人员的时间也有较大的差异,平均为(36.66±76.38)d。对麻风病防治工作认为在本单位重要性低的有102人(64.97%),职业前途欠佳的有98人(62.42%)。认为该职业收入低的有77人(49.04%),认为专业狭窄晋升难的有56人(35.67%),技术要求高的有30人(19.11%)。对职业未来的期望是增加个人收入的有87人(55.41%),提供学习机会56人(35.67%),晋升政策倾斜54人(34.39%),增加麻风防治工作经费25人(15.92%)。其中对参与麻风病防治的141名专业技术人员的访谈,认为对重症麻风病人(麻风反应、神经炎、药物不良反应等)能独立处置的28人(19.86%),能及时诊断并转诊的42人(29.79%),不能诊断和处理71人(50.35%)。

2.2 离职意愿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是否有离职意愿作为应变量(有=1,没有=0),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职称、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年限、单位级别等10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结果显示:年龄、职称、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年限和激励措施是麻风病防治人员产生离职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职称较高、年龄在31~40岁组人员的离职意愿更为强烈,这可能与此类人员的自我成就较高和正处个人事业发展高峰有关,见表3。

2.3 工作满意度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满意与否作为应变量(不满意=1,满意=0),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职称、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年限、单位级别等10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越高、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年限越久对当前工作越不满意,这可能与身边取得相应职称人员在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明显优于麻风病防治人员有关,见表4。

3 讨论

国内长期以来,开展对麻风病防治机构服务能力的评价研究不少,但对于麻风病防治队伍人力资源状况的研究尚少见[6]。因此,了解我国麻风病防治人才队伍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适宜对策,对于我国麻风病防治服务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组对9个麻风病流行省份的17个麻风病防治机构开展抽样调查,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麻风病防治队伍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麻风病防治人员个人素质方面存在文化程度低、专业类别杂以及高文化程度、高级职称人员匮乏的情况。从麻风病专业防治服务能力的自评情况来看,我国麻风病防治人员的业务能力还有提升的空间。在职业认同感方面,无论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是皮肤病防治机构和麻风病院,此次被调查对象认为在本单位的重要性偏低(64.97%),认为麻风病防治职业前途欠佳(62.42%)。主要原因可能与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其他疾病防治任务的人员在经费支持上获得相对较容易且多、在皮肤病防治机构中的其他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开展其他皮肤病门诊等医疗行为提升收入有关。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单位对专职从事麻风病防治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64.97%)。

本次多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年龄、职称、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年限和激励措施是麻风病防治人员产生离职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职称和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年限还是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此次调查发现,愿意继续从事麻风病防治的人员仅占44.59%,与牟鸿江等在2008年调查贵州麻风病村248名麻风病防治人员愿意继续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仅占36.29%的状况有较大改善[7]。然而,相对于其他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离职倾向而言,麻风病防治人员的就职意愿较弱[8]。离职意愿的产生除了通常认为的对于麻风病防治职业前途表示担忧的原因之外,职称较高人员及年龄在31~40岁者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和新的岗位事业发展前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个人具备麻风病防治服务的能力不足也是对继续从事麻风病防治服务意愿不够的影响因素,单位对于麻风防治工作重视不够导致相关激励措施不足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离职意愿。这些因素提醒麻风病防治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需要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稳定麻风病防治队伍。从工作满意度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来看,高级职称人员对于对当前工作满意度与初级职称人员差异明显,此类人员为我国麻风病防治人力资源的关键人群,在保持我国麻风病防治科技实力和麻风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总之,卫生行政部门尤其是卫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要对麻风病防治事业和职业发展前景进行战略性思考和前瞻性展望,更要深刻认识到我国彻底消除麻风病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程。政府在具体政策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强化“事业留人、薪资留人、感情留人”的麻风病防治队伍人才战略方针,不仅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科研环境,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其工作创新的积极性,更要注重适应目前麻风病防治的现实需求、发展趋势以及国家麻风病科技的长远目标[9]。对各级防治机构自身而言,一方面要不断加大麻风病防治人员日常诊疗业务培训的广度和深度,提高麻风病防治人员的业务能力,如加强皮肤病诊治能力的培训、同意皮肤病防治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皮肤病的日常诊疗工作以提升技能和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应出台职称晋升方面的倾斜性政策,保障防治机构内部从事麻风病防治人员职称的优先解决,确保麻风病防治业务骨干的服务能力得到更多肯定与认同,如个别地区推出专门针对麻风病防治人员的晋升通道政策(高级职称资格特别注明麻风病防治,相应条件较其他人员适当放宽)。当然作为个人而言,要树立对于麻风病防治职业前景的信心,注重自身在新形势下麻风病防治能力的提高,确保具备较高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造就一支高效防病、控病的麻风病防治人才队伍,如期完成《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的目标和任务,切实履行我国在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全球目标过程中的国际义务。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2〕61号)[A].2016.

[2]张国成,严良斌,沈建平.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工作指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付幸幸.员工职业期望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4]王琤.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职业期望的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5]尤黎明,刘可,张利峰,等.我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调查研究(测量工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26-2028.

[6]Mpyet C,Dineen BP,Solomon AW,等.在尼日利亚东北部麻风病村庄开展白内障手术的覆盖率和困难[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5,1(11):20.

[7]牟鸿江,李进岚,包夏,等.贵州省麻风村现况及管理人员意愿调查[J].贵州医药,2011,35(3):221-224.

[8]赵鸿锴,姚华.乌鲁木齐地区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组织承诺及离职倾向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6):634-637.

教师培训小结 篇10

方得始终

——合肥市第二届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小结

合肥68中学 高坤勇

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为期一年的合肥市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和学习活动即将结束。在这一年多的培训和学习中我们既有聆听专家的讲座,也有赴青岛考察和观摩全国顶尖英语教育者的风采,也有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也有专家的现场点评和理论指导,还有圣诞节嘉年华体验式培训等等多种形式。我们还与来自不同学校的同仁一起交流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也让我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现在我将整个学习期间的收获与感想作如下小结:

一、专家引领,理论支撑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英语语言认知的传授和教育,更应该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自我的探究和实践。尤其我在听了安徽省教科所杜效明教授所讲述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之后,我才理解英语教学不仅在于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文化品格、文化思维的传授和提升。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知识素质,品德修养和行为取向。其实我们学习语言也是通过这一窗口观察和欣赏其他不同世界不同民族自有的观点和风景。所以我们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仅在教学“术”上要有所提升,更应在教学的“道”上更有作为,给予学生更多的熏陶和点拨。而这些必然要有专家的指引和理论的支撑,所以,只有自身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提升,才有底气站在山上。而只有站得足够地高,才能看得足够远,才能高瞻远瞩,遇见未来。

二、认识自我,重塑自我

“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希腊和后来的哲学家喜欢引用来规劝世人。今天仍然警醒着我。一年多的培训学习和反思,我觉得既是不断学习和总结的过程,更是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的历程。“cogito, ergo sum(I think, therefore I am.)” 这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s)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今天也一直拷问着我的内心,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学习的目的就是遇见最好的自己。而本次培训和学习的目的就是在今后的自我教育教学实践中,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结合教学实际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同时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新动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三、研学课程 拓展课程

去年暑假期间基地安排在安徽师范大学为期一周的培训,天气很热,我们学员的学习氛围更热。在学习期间,其中孔维晟教授渊博的学识,王瑜讲师的专业的教学理论,还有欧阳俊林老师有关课堂教学的理论等等对我的英语教学帮助很大。

英语教学的很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上,通过设计适当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在人际交往中,采用恰当的交际技能,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感情,建立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当然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很多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活动作为任务留给学生课外完成,比课本上的练习更容易理解。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的体会,学习和运用语言,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对单元话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这些我们必须对我们的教材和课程进行二次加工和变革,或者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辅助,包括现代化多元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深层地、更接近于真实情境下的习得目标语言。也可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电影、名人或者歌曲,让他们主动加入课程的拓展和学习,其实浸泡在英语的环境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课程的一部分,快乐学习,成长自己。

摄影培训小结 篇11

1、现在社会上常用照片的比例一般是16:9;

2、熟悉相机的基本按键功能(常用按键比如:ios键是感光、模式AV—光圈优先,自动曝光);;

3、白天拍照时不用调光圈,夜晚拍照时需要调大光圈(注:调大光圈的意思是让更多光线射入,数值越大代表光圈越大);

4、拍照时最好以“平视”或“仰视”的视角拍,意图:凸显主旨,营造“高、大、上”的氛围感,俯视图一般不用。注:如果拍照技术还不熟练,那么每个角度都多拍几张,事后可以万中取一;

5、拍照注意:土地最多占下三分之一;景色布局可以为左/右三分之一;

6、层次感拍照:一边东西多,一边东西少;

7、活动现场拍照

(1)抓拍:在人物有动作和面部表情时抓拍,尽量把主旨(人或物)居于图片的中间部位,尽量拍全图,不要把“过客”拍进去,意图:突出照片主旨;(2)在周围有想要入景的东西时也可以采用“三角形”分法来布局;(3)在拍集体合照时,把人的肢体拍全或者从膝盖以上拍照;

(4)在周围环境混乱的情况下:照片拍摄—前实后虚,把主旨(人/物)居于中间部位;

8、宣讲类拍照

(1)现场人数众多,拍全图,把宣讲人和被宣讲人都拍上,可以位于现场最后位置拍摄,也可以在宣讲台一角拍摄;

(2)拍摄时要注意宣讲人与其他人的互动,在人物之间有互动、表情等时抓拍;(3)如果找不到理想的位置,可以多移动,或者让宣讲人配合自己稍稍移动;

9、平时多练习拍照,慢慢培养对于景色布局的美感。

10、闪光灯的使用

(1)光线充足时:基本不用闪光灯

麻风病培训小结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麻风病患者相关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和竹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麻风病防治资料, 竹山县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秦巴山区区域人口等基本情况来源于十堰市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并检索国内麻风病相关文献, 查阅秦巴山区区域麻风病发病情况。

1.2 病例的诊断、分型和畸残的分级

1.2.1 诊断

(1) 皮损伴有麻木或暂时无麻木; (2) 周围神经粗大; (3) 皮损组织液查到抗酸杆菌; (4) 皮损活检可见麻风特异性病变。临床上必须符合2条或2条以上诊断标准, 才能确诊为麻风病。麻风病的复发诊断标准为患者经过规则疗程的抗麻风药物治疗达到临床治愈或病情静止后又出现以下之一者: (1) 出现新皮损, 且面积扩大和数量增多, 无明显急性炎症反应; (2) 皮肤查菌阴转后又出现阳性或菌量比以前增加2+以上。新发现或复发病例的诊断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承担。

1.2.2 分型

根据WHO技术报告将5级分型归纳为皮肤涂片细菌阳性的多菌型 (MB) 和细菌阴性的少菌型 (PB) 。MB包括细胞免疫力低的瘤型 (LL)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 (BT) 、中间界线类 (BB) 和界线类偏瘤型 (BL) ;PB包括未定类 (I) 、结核样型 (TT) 及部分界线类偏瘤型 (BT) 麻风。

1.2.3 畸残分级

按WHO (1988) 标准分为0、1和2级。畸残率以2级畸残者计算。

1.3 发现方式

1.3.1 普查

在本地开展的全民普查和过滤性普查发现的病例。

1.3.2 疫源地接触者检查

对密切接触者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而发现的病例。

1.3.3 报病

包括患者自报、群众和医务人员报告。患者自己主动以可疑症状向医疗、麻防、防疫单位或普查组就诊或申报, 要求排除或确诊的病例。

1.3.4 皮肤科门诊就诊

患者到医疗单位或麻防专业单位的皮肤科门诊就诊而确诊的病例。

1.3.5 线索调查

经过麻防专业机构有组织地主动开展线索调查而发现的病例。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不同方式发现的麻风病患者与病期、畸残的关系进行统计, 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并对不同发现方式的费用进行统计比较;利用发病率、发现率和患病率等评价指标对竹山县麻风病疫情进行汇总、整理,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秦巴山区竹山县麻风病流行特征

2.1.1 流行强度

1965—2012年共发现麻风123例, 发现率以1965年最高, 当年开展全民普查时发现41例, 发现率12.27/10万。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 发现率逐年下降, 按5年平均发现率比较, 以1965—1969年最高, 平均发现率为3.12/10万;2005—2012年平均发现率为0.13/10万, 与1965年相比下降了98.94%。发病率以1955年发病最多, 年发病率3.90/10万, 1965年后疫情逐年下降。按5年平均发病率比较, 以1955—1959年最高, 平均发病率为1.63/10万;以后每阶段逐步下降, 2005—2009年为0.17/10万;2010—2012年为0.07/10万, 与1955—1959年相比分别下降89.57%和95.71%。患病率以1970—1974年最高, 年平均患病率为13.15/10万, 以后逐步下降, 2010—2012年下降至0.28/10万, 见图1。

2.1.2 地区分布

疫情分布于全县17个乡镇, 以东南部4个乡镇最多, 其中柳林乡居首位, 占39.84% (49/123) ;文峰乡次之, 占10.57% (13/123) ;田家乡和深河乡各占7.32% (9/123) 。

2.1.3 人群分布

在123例病人中, 最小年龄4岁, 最大年龄74岁;以20~39岁发病较多, 共发病52例, 占42.28%。男性发病78例, 女性发病45例, 男女比为1.73∶1。发病职业主要为农民, 占83.74% (103/123) ;其次为学生 (15例) 、散居儿童 (4例) 和教师 (1例) , 分别占12.20%、3.25%和0.81%。

2.1.4 型比、畸残率

MB 48例, PB 75例, 型比0.64∶1;Ⅱ级畸残54人, 畸残率43.90%。

2.1.5 传染来源情况

家庭内传染55例, 占44.72%;邻居亲朋好友传染者55例, 占44.72%;传染来源不明者13例, 占10.56%。家庭内传染中, 上辈传给下辈的43例, 同辈相传的7例, 隔辈相传的5例, 分别占78.18%、12.73%、9.09%。

2.2 麻风病患者发现方式及费用情况

1965年开展第1次全县普查, 以后对重点疫区、疫点自然村、重点学校进行了8次专业普查, 每年1次线索调查, 以及每年1次治愈者复查和患者接触者体检及实行报病有奖措施等, 截止2012年底, 累计发现患者123例, 其中早期患者占28.46%。普查、线索调查、疫源地接触者检查、皮肤科就诊和报病奖励发现患者数分别占发现总数的42.28%、20.33%、19.51%、13.82%、4.07%;以疫源地接触者检查早期发现患者的比例最高, 且畸残率和费用最低。见表1~3。

注:a与接触者检查比较。

2.3 治疗情况

对MB患者强制入院隔离治疗, 对PB患者因家庭困难的可在家隔离治疗。在家患者由专业或兼职人员定期送药上门, 监督患者服药, 并定时检查服药情况。对送药人员年终考核后落实报酬。

在治疗过程中, 1982年以前主要采用氨笨砜 (DDS) 加中草药治疗, 直到细菌转阴、临床症状消失为止;1982—1986年底, 部分MB型患者采用DDS加利福平 (RFP) 或DDS加利福定 (RFD) 的方案治疗;1987年后普遍采用WHO推荐的麻风病联合化疗 (MDT) 治疗方案。对MB患者采用RFP+DDS+B663 (氯苯吩嗪) 治疗24个月或直到细菌转阴。对PB患者采用二联化疗 (RFP+DDS) 治疗6个月, 治疗方式由原来单纯入院隔离治疗转为院内外结合治疗。

对历年治愈患者及其亲戚、周围人群, 坚持1年1次的定期复查及健康检查, 随着患者的迁移和住址的变动, 采取跟踪调查, 尤其对MB患者基本上做到终身监测。经过随访和跟踪调查, 在123例患者中, 除愈前死亡和外迁10例外, 其余113例中治愈111例, 治愈率98.23%;现症监测2例, 占1.77%;复发2例, 复发率为1.77%。

3 讨论

3.1 防控效果分析

解放后, 秦巴山区所辖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按照“积极防治, 控制传染”的原则, 采取了“查、收、管、治、研” (即调查发现患者, 收容隔离传染源, 管理麻风院村, 治疗、科学研究) 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1958—1965年期间, 先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麻风病调查, 建立健全各级麻风病防治机构, 培训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加强院内外患者治疗, 开展流行病学、中医中药、临床治疗及基础理论科学研究等, 麻风病防治工作呈现了飞跃发展的势头[5,6]。区域内的竹山县于1959年着手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 1964年建立麻风病院, 并开始收治患者。1965年开展第1次全县普查, 以后对重点疫区、疫点自然村、重点学校进行了8次专业普查, 每年1次线索调查, 以及每年1次治愈者复查和患者接触者检查及实行报病有奖措施等。对发现的MB麻风病患者强制入院隔离治疗, 对PB患者因家庭困难可在家隔离治疗。在家患者由专业或兼职人员定期送药上门, 监督患者服药。为保证防治措施的落实, 1990年1月成立了竹山县麻风病防治协会, 各乡镇成立麻风病防治领导小组, 同时广泛宣传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 先后举办麻风病防治学习班20期, 印发麻风病防治资料20万余份, 播放麻风病防治科教片46场, 利用有线电视、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 使广大干部居民了解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 逐步消除社会对麻风病患者及专业人员的歧视和偏见。通过采取上述措施, 使麻风病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部分县市已达到或即将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竹山县已从一个中度流行区降为散在发生, 于2000年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7]。

3.2 流行因素分析

3.2.1 经济贫困

秦巴山区辖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6省市的80个县 (市、区) 。国土总面积为22.5万km2。2010年末, 总人口3 765万人, 其中乡村人口3 051.6万人, 少数民族人口56.3万人。集革命老区、大型水库库区和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区于一体, 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以下简称“片区”) , 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中涉及省份最多的片区。

片区内地形复杂, 洪涝、干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多发, 是我国六大泥石流高发区之一, 因灾致贫返贫现象严重, 因病致贫问题突出;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总县数的90%;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2%。劳动力文化程度低, 技能和经营能力不足。医疗卫生条件差,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 人均教育、卫生支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8]。片区内的竹山县属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省级特困县。全县农业人口占87.56%, 当地经济基础薄弱, 东南部乡镇土地贫瘠, 群众的卫生环境、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尤其是居住条件差, 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多。研究结果显示, 竹山县麻风病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青壮年患者 (20~39岁) 占所有病例的48.62%, 说明男性及青壮年社会活动范围广, 劳动强度大, 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多[1]。这些因素是导致竹山县东南部乡镇高发, 且男性发病高于女性、青壮年农民发病为主的重要原因。麻风病家庭内高发是其流行特征之一, 文献[9-11]报告麻风患者家属发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非麻风的家属。竹山县1955年后发病的123例麻风病患者中, 经家庭内和邻居亲朋好友传染者各占44.72%。提示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是主要监测对象。

消灭麻风病的过程受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卫生习惯和社会重大事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经济发展对疾病的影响特别重要[8]。本研究结果, 秦巴山区麻风病流行与群众经济条件、文化卫生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经济、文化、卫生等条件差的地区发病较多。随着经济的好转和政府防治工作的加强, 使麻风病患者得到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 疫情也迅速下降。

3.2.2 地理环境

巴山区西起青藏高原东缘, 东至华北平原西南部, 跨秦岭、大巴山, 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 间有汉中、安康、商丹和徽成等盆地。片区内的竹山县东南部地区属高山、二高山地区, 地势高差大, 坡度陡, 切割深。人们多居住在山脚下或峡沟处, 阳光少, 空气湿度大, 适易麻风杆菌生长也是导致麻风多发的原因之一。

3.2.3 患者未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

解放初期, 麻风病防治机制不健全, 过去积压的患者未被及时发现, 造成疫情传播。竹山县发现的123例患者中, 家庭内传染和邻居亲朋好友传染者各占44.72%, 说明传染源的积累致使接触者感染发病是导致麻风流行的重要原因。

3.3 竹山县麻风病发现方式及费用分析

麻风病例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不仅对控制麻风感染的传播是重要的, 而且对于麻风畸残的预防和控制亦具有重要意义。从发现方式与所需费用的关系中分析, 在麻风病防治工作起步阶段, 竹山县采用以普查为主, 发现了大量积压的麻风病患者, 并进行了隔离治疗, 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源, 保护了人民健康, 成效显著。然而, 这种普查方法存在耗时和价格昂贵的缺点。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 尤其是在麻风病达到国家基本消灭标准的地区, 这种普查方式已经不相适应。

本调查结果显示, 在5种方式中, 以普查费用最高, 皮肤科就诊发现患者的费用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门诊医疗工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所消耗的卫生资源。但这种方式发现患者的比例较小, 且中晚期患者比例较大, 畸残率也较高。线索调查发现病例的费用和畸残率仅次于普查。疫源地接触者检查不仅能及时发现早期病例, 有效预防畸残的发生, 且费用最低。与洪宝营等[12]报道的相似。提示疫源地接触者检查和线索调查仍是发现麻风患者的主动方式。

综上所述, 门诊及报病所耗费的资源虽然很少, 然而从发现患者这一点而言, 是相对被动的, 从实践经验来看, 比较适合麻风病流行程度较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麻风病防治知识普及程度较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较强、麻风病防治工作基础较扎实的地区;线索调查虽然费用较高, 但发现的患者高于其他3种方法。因此, 疫源地接触者健康检查和线索调查仍是发现患者的主动方式, 即适合麻风病低流行区域, 也适合麻风流行重点地区及麻防工作尚未覆盖到的地区。总之, 4种方法应因地制宜采用或实施。应坚持主动与被动发现相结合, 在注重皮肤科和专业门诊发现病例的同时, 积极开展线索调查和密切接触者检查, 以早期发现患者, 及时控制传染源。

4 结论与建议

疾病的发生可能与接触传染源的强度和频率有关, 即与进入人体的麻风菌数量有关。在居住、卫生、劳动条件差的贫穷落后地区, 只要有传染源, 就可能存在较大强度、较高频率的接触, 导致发病率上升[13]。全国解放初期, 秦巴山区大部分县市属麻风病疫情高流行区, 经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和科学防控, 麻风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目前, 部分县市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 但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 大部分县市麻风病疫情还较严重, 仍属于国家麻风病流行一 (四川、重庆) 、二类 (湖北、陕西、甘肃) 地区[6]。

麻风新病例2级畸残率是病例发现工作的一个敏感指标。本次调查显示, 竹山县麻风病例畸残率达43.90%, 高于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说明病例发现延误与当地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人群缺乏麻风病防治知识有关[8]。提示加强麻风患者的早期发现, 降低畸残率仍是竹山县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麻风病培训小结】推荐阅读:

麻风病预防知识教案07-20

上一篇:妇联两癌筛查工作总结下一篇:文书档案管理课程作业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