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情况调查报告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就业心理情况调查报告(共9篇)

大学生就业心理情况调查报告 篇1

初教本文一班孙国庆1117034119

如今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困绕大学生的主要难题。也是迫于这个压力,对大学生就业情况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查。近几年来,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每日为找一份工作的奔波。就业,已经成为了毕业生人生转折的一个重要转折。

就业,已经成为政府、学校、个人三者共同面临的难事。

一、我区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困难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大学生对09年就业形势感到严峻。

2、无经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道门槛。

3、大学生择业观念有所转变。

4、招聘会依然是大学生就业方式首选。

5、大学生就业愿望与现实不符。

6、大学生自主创业“想说爱你有困难”。

7、基层就业为越来越多大学生接受。

8、大学生期望工资不因“寒流”缩水。

9、就业指导和能力培训“呼之欲出”。

(二)存在困难及原因

1、企业就业岗位有所减少。

2、机关事业单位和基层服务岗位有限。

3、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4、毕业生及其家长乃至社会就业观念和择业意识存在偏差。

5、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

6、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

7、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

8、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由此看来,就业问题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的调整自己,采取积极适应社会的态度才能在当今社会上曲申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二、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基本趋势调查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

三、毕业生就业的窘态

1.就业变得务实

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是否对眼中的理想工作放低了要求?调查显示,整体来说,毕业生的就业变得更加务实。30%的求职者认为理想的工作就是在有前途的行业里谋职;15%的毕业生并不要求高薪资,而是强调公司有激励员工的良好机制;要求专业对口、能学有所用以及要求薪资、福利好的毕业生分别有19%和17%;另有10%的毕业生认为在优秀的企业就职就是理想的工作;另外有9%的毕业生期望能在有意愿的城市工作,并有落户指标。

2.薪资期望并不高

虽然近半毕业生对薪资要求不高,但他们在择业过程中,薪资因素所占的比重又是多少呢?据中国人才热线调查显示,毕业生最看重的是单位如何,选择这一因素的毕业生占47%;薪资高低成为就业因素的占28%;其次,单位门槛高低和竞争激烈影响就业因素的分别有14%、12%。不难看出,虽然毕业生的薪资期望不高,但仍是左右他们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3.最大困难是无工作经验

在调查中,毕业生反映不管采用哪种求职方式,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有工作经验,41%的毕业生选择了此项;认为英语水平不佳、专业能力不强和求职技巧不够影响到就业的毕业生分别是17%、15%和16%;还有11%的毕业生受困于学历不高。在就业困难面前,毕业生又会采用哪些就业策略呢?52%的毕业生会用真诚和实力打动对方;计划尽早找工作、先别人一步的求职者有11%;强调自身有良好的学院或专业背景的求职者占5%;认为有必要加强求职技巧训练以顺利就业的占14%;此外,还有10%的毕业生打算采用各渠道就业以及包装好简历等方法求职。

有专家称,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时代进入到大众化时代,即社会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大众化,而精英岗位将被少数有经验、有能力的社会精英和大学精英占据,一般毕业生离校就能抢占职业的最佳据点已不太可能。大学生如果仍固守着过去精英时代的思维方式寻找工作,将眼光紧盯福利待遇好的国有单位,非大企、名企不进,非机关单位不中,非大城市、省会城市不留,薪酬待遇低于多少免谈„„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就业挫折。

毕业生应该认清现实,降低就业期望值,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

四、毕业生就业心态要调整

1.“先就业再择业,先求生存再谋发展”。

毕业生寻求的第一份工作,不应对薪酬、单位性质、工作地点要求太高。关键是找到一个比较合适、可锻炼自己的机会。毕业生最缺的是工作经验,“先就业”是为了能早些进入社会磨练自己,同时让社会对自身能力作一番检验,提高自信心。“再择业”则是在解决了生计问题,站稳脚跟之后,寻找更加适合自己和更有发展前景的良机。需要注意的是“再择业”不可太随意,否则会让自己迷失方向,难以实现自身价值。

2.“不管城市大小、单位性质如何,适合自己就好”。

大城市固然有十分广阔的发展机会和美好前景,但竞争也更激烈,而且“居大不易”,在大城市生活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很大,未必适合每一个人;许多中小城市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急需大量人才,并制订了许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只要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未尝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就单位性质而言,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各项福利比较齐全,但薪资水平稍低,工作相对墨守成规;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薪资水平相对较高,开拓性和挑战性较大,但福利可能不完善。毕业生只有搞清楚这些,对照自己的需求,权衡利弊,才不会迷失方向。

3.“充满信心与希望,永不言放弃”。

毕业生在面临着严峻就业形势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经济时代所赋予的各种机遇。完善的人事代理服务使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可以“先落户、再就业”;机关、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招考工作人员,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公开、公平与公正的求职机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各类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工作岗

位„„所有这些都为毕业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毕业生只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不懈地努力追求,就一定能创造出辉煌的人生。校门离企业有多远?现在大学生在就业时普遍缺乏就业力,企业总是抱怨大学生不“职业”,分歧使大学生与企业间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阻碍大学生就业。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大学生缺乏就业力操心。

五、大学生应有的心态

1、〖积极求职心态三要素〗

【乐观向上】现在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无不剧烈。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如果在激烈的竞争中,没有乐观向上的拼搏精神以及强烈的进取欲望,是很难获得成功的。相反,如果是一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求职者,那么成功就一定指日可待。

【坦然面对】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基本素质,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只要自己付出了努力,就肯定会有收获,哪怕是拿钱买教训,吃亏长见识也是值得的。有这种心态的求职者,在面试时就会不怕挫折和失败,还会大大增强面试时的自信心,这样在应对主考官的提问时,也会回答自如、理直气壮。即使遇到比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强的竞争者,也不会自惭形秽。有了这种积极的求职心态,求职者一定会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耐力,努力去寻找理想的工作岗位,直到成功为止。

【不卑不亢】有这种心态的求职者的明显表现是自信,他们知道现在的应聘是双向选择,用人单位有权利去选择毕业生,而毕业生同样也有资格和权利去挑选一个适合自己专业和特长发挥的用人单位。有了这种想法后,求职者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不卑不亢的态度,这样求职面试时可能产生的恐惧、紧张心理就会消失了,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

2、〖健康求职心态三要素〗

【客观】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经常会使用SWOT分析工具。在进行职场定位前,毕业生可以做一些职业生涯测评或给自己设计一个问卷,比如“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弱势是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哪些威胁”、“什么样的工作让我有成就感”等问题,综合SWOT因素,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

【务实】毕业生对就业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尽管择业是双向选择,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为零的大学生来说,选择自由更多的一方是用人单位。因此毕业生要转变观念,克服一步到位的思想,“一切从零开始”、“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再择业”,况且早期的人生磨砺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从容】学成就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个毕业生的美好愿望。但是切忌急于求成,因为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的成长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尽量能在第一份工作中多积累一些经验和今后有用的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让成长的喜悦盖过对职业的“不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从容的心态,真正静下心来,思考自己适合做什么,适合在什么样的企业工作,应该有怎样的调整等。当你得出结论后,剩下的事情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起飞平台和怎样起飞,这就相对容易了。

3、〖适应是基础〗

谈到就业与求职心态时,现在很多大学生确实对自己定位过高。其实,一张毕业证书只是标志你完成了学校规定的阶段性学习。工作后,大学生们就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知识需要补充,因此到基层去学习锻炼是有必要的。走上工作岗位

大学生就业心理情况调查报告 篇2

本文就针对石家庄高校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情况进行调查。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深入到石家庄高校内部, 通过访谈等形式对毕业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对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当前石家庄市高校心理学毕业生主要进入到企业、学校、部队、监狱、法院等多个行业领域。其中, 进入企业公司的学生比例占据37.09%、进入到学校就业的学生主要占到17.51%。并且对这些学生进入相关领域的具体工作岗位进行调查, 获得以下结论:进入学校就业的学生从事的具体工作大多为教学、心理咨询或者行政等;而进入公司以及企业的学生主要的日常事务则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 具体大致是实施人员招聘、录用、离职等工作, 或者对员工开展培训以及管理等。此外, 进入公司企业的还有从事销售方面的, 主要是开展企业宣传以及企业市场推广等工作。还有一些进入到监狱领域内的学生, 则主要是对监狱内的一些罪犯进行心理矫正。这些被调查的毕业生当前的工作状态都处于稳定情况。但是对他们进行深入访谈, 发现有些人并不满意当前工作, 并且有转工作的意向。

二、石家庄市高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 学校方面

1、专业方向设置同质化

目前的众多高校专业方向设置趋于同质化, 这就直接制约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石家庄高校亦是如此, 离去其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大多设置“心理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可以说和大多数的其他地方高校该专业方向的设置雷同。这样就导致该地区心理学毕业生在毕业后, 完全没有专业优势, 在竞争市场中无法显示其特色, 导致就业情况不乐观。

2、课程体系不完善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我国对于教育界的关注程度日益深刻, 并且也不断地探索研究教育新体制, 研发教育新课程体系。在多年的关注意义及发展之后, 心理学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其课程体系也实现了大的跨越, 可以说是已经基本成型。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众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变革, 在这种环境下, 传统的课程体系逐渐显示其落后性, 无法与现实环境相协调, 导致了石家庄高效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瓶颈。

3、教师队伍及教学方法

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开展必不可少的两大主体。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 教师往往要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因此, 这就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才能够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正确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并且高效传输知识, 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获取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够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但是对目前石家庄高校心理学专业的教师队伍进行调查, 发现教师队伍存在职称偏低、双能型教师偏少的问题。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缺乏主动改革教学方法的意识, 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这就使得学生无法高效获取知识, 进一步制约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 最终导致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社会的需求。

(二) 社会方面

1、金融危机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带来强烈的冲击

2008年的金融危机确实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 当年就业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水平, 这与金融危机造成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萎缩有相当大的关系。企业作为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的渠道, 企业的不景气导致对大学毕业生需求数量的减少。金融危机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在经济复苏之前, 大学毕业生就业较往年难上加难。

2、毕业生质量下降影响就业

高校专业设置雷同已成为当今教育界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可以说是专业布局问题, 即专业在各大高校的设立分布超过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同一专业方向的高校过多, 而各高校又同时在扩大该专业的招生规模, 使得同一专业方向毕业生过多。在就业岗位一定的情况下, 必然产生激烈的竞争, 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 一定程度上导致毕业生质量下降, 使得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困难。

(三) 个人方面

1、期望值过高

现在, 很多毕业生的眼光停留在大型国企、外企及事业单位上, 许多人热衷于报考国家公务员, 更有甚者把择业范围圈定在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城市, 对月薪抱有很大的期望。然而, 大部分学院毕业生所选择的就业单位还是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 能进入大中型国企、外企及事业单位的少之又少。过高的期望在现有的就业岗位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于是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2、自信心不足

自信是一种重要的品格,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树立一定的自信心, 对于他们参加双向选择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自信更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一种必然要求。但是相当部分心理学毕业生表示对自己没有信心, 有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 认为自己就读的学校名气不大, 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不是很看好, 反映在就业中, 就是不敢参加大型人才交流会, 不敢正面推销自己。特别是在与名牌院校同专业学生一起竞争时, 不能看到自身长处, 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家, 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主动败下阵来, 从而丧失了许多机会。只有少部分同学表示自己在找工作中有信心。缺乏信心的根本原因在于毕业生在校期间缺少锻炼, 各方面的素质达不到社会的要求。

3、诚信缺失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倾向于实用性, 以解决就业为第一目标, 对诚信教育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往往涉及很少。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反思能力, 同时缺乏理性思考和分析选择能力, 也容易使他们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做社会本质, 从而导致诚信观念缺失。这样, 不仅会影响毕业生自身的求职, 对周围同学甚至今后几届毕业生的求职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同时还极大地损坏了当代大学生文明向上的形象。就业市场上存在伪造、提供虚假的就业自荐材料, 招聘过程中聘用“枪手”拔高自己, 与用人单位恶意毁约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还将导致用人单位对其所在学校产生本能的排斥感, 影响学校的声誉, 污染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四) 用人单位方面

用人单位也是影响石家庄高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另一大因素, 主要表现在过于追求眼前利益以及对心理学认识存在误差方面。

1、用人单位过于看重眼前利益

由于企业过分重视眼前利益, 而不注重对人才的开发以及培养方面, 使得在选用了人才后, 往往只将其作为带经济利益的工具, 盲目的增加劳动力, 提高员工的使用效率。受这种用工模式的影响, 某些企业公司会利用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 刻意低薪吸纳大学生, 使得毕业生就业情况很难往好的方向发展。

2、用人单位对心理学专业认识存在误差

一些用人单位对心理学认识不深入且存在一定的误差, 认为心理学与本企业相关性不大, 不能为本单位提供相应的贡献, 继而安排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岗位工作, 降低了专业对口率。

三、对石家庄市高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的对策分析

(一) 学校方面

1、合理设置专业方向, 确定科学的培养目标

专业方向设置雷同以及不合理是制约高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 学校方面必须要针对该原因采取相应的、操作性强的措施。首先, 专业设置不合理, 与市场需求无法适应是学校教育的致命弱点。因此, 必须对其进行改进。通过对市场对心理学专业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找出心理学专业在市场中的重要应用方向, 继而进行专业方向的设置。此外, 具体设置中, 学校以及教育界有关人员必须要充分树立创新意识, 要实行错位发展, 尽量避免与其他高校产生雷同,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方向体系, 提高本校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 从而提高就业率。

2、整合实验课程,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打破现行的普通心理学实验、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统计实验等按照理论课程设置实验课程的模式, 尽量减少验证性、单学科的实验, 增设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及科研创新性实验。另外, 安排校内实训, 在确定了培养目标、设置好专业方向的基础上, 应注重相关实践条件的建设, 如校内的实验设备、场地和校外的实习、就业基地。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基础上, 让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 建立一支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双能型”师资队伍。同时, 聘请行业高级人才为兼职教师, 补充在职“双能型”教师的不足。应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 探索并实践研究性教学法、案例教学、体验教学法等,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 社会方面

1、建立、健全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制度

人事部门应按照各地区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依据最新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信息、重大项目建设人才需求信息等, 采取宏观和微观相对应的人才规划和预测方法, 预测出主要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人才需求量, 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权威性人才需求目录。在此基础上, 建立大学毕业生需求信息库, 部署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引导高校按需设教、科学设教, 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 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2、重视灵活就业, 拓展就业渠道

社会有关单位必须要提倡灵活就业模式, 以避免传统就业模式造成的就业难现象。为了实现灵活就业, 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为其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应引导社会各类媒体对灵活就业进行正面宣传, 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使大学生树立看到灵活就业的良好发展前景, 从而一定程度上选择灵活就业。

(三) 个人方面

1、高校毕业生自身应转变就业观念

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是高校毕业生当前必须面临的困境。而作为毕业生本人首先必须要能够勇敢面对这些压力, 并且从入学开始就要对自己的就业方向进行确定,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几年的高校学习中, 要充分结合市场需求, 来不断完善自身, 最终实现目标。

2、“淡化”心理学专业意识

当前阻碍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这些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心理学专业以及其就业方向, 心理学专业意识较强, 使得对心理学专业就业方向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 这就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门槛。他们必须要淡化心理学专业的意义, 牢固树立“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的理念, 以此作为就业的重要支撑观念。此外, 淡化心理学专业意识, 并不是指可以随意且盲目的择业, 而是指在满足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条件下, 去寻找心理学有关行业以及自己能够胜任的就业突破口。

(四) 用人单位

1、企业单位管理者必须要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众多的企业单位管理者必须要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 来高效、合理的开发人力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实际效益,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2、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制度

在实际的运作中, 有关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以及着力于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而且还要结合绩效管理以及薪酬管理制度。绩效管理以及薪酬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提高自我管理上水平, 实现自我发展必不可少的制度保障。这项制度不仅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利益, 也会直接有利于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从而进一步改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在具体实施中, 可以通过绩效管理等制度, 为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实现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1[1]曾莉, 熊丽娟.关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反思[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4 (7) :113-117.

2[2]孟维杰, 张晓书.基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 31 (11) :141-144.

大学生就业心理情况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 问卷调查 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1.4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及时了解和反映2011年西安市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近期开展了专项问卷调查。

样本简介

本次调查涉及应届大学生调查以及发放大学生创业贷款金融机构调查两个方面。在应届大学生调查中,涉及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以及西安财经学院6所院校,随机选取了200名应届大学生。其中,男性占45.5%,女性占54.5%;本省生源占55.5%,外省生源占44.5%;城镇学生占58%,农村学生占42%;被调查学生的学历以本科和硕士为主,分别占48%和47.5%,大专生和博士生分别占1.5%和3.0%;所学专业以文史类(50%)和理工类(32%)为主,农医类和其他类分别占1.5%和16.5%。

基本情况

1. 就业形势较去年有所好转

调查显示,毕业后打算参加工作的学生占比最高为64.5%,打算继续深造学习和自主创业的学生分别占25.5%和10.0%,在选择参加工作的学生中,有65.9%的学生已经找到工作,并与用人单位签约,超过八成已签约的学生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表示基本满意,就业形势较去年有所好转。目前尚未找到工作的学生也表示随着金融危机阴霾的消散,经济日趋回升,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毕业前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还是有很大的机会。

2.大学生就业选择趋于理性

主要体现在:一是就业地点逐步向二线城市转移。以往大学生毕业后首选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就业,但受一线城市消费水平过高、工作压力过大以及房价较高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考虑到二线乃至三线城市工作。问卷调查中,有50%的学生就业地点选择了西安,选择其他三线城市或地区的学生也占到23.1%,相反,选择珠三角地区、北京和长三角地区的学生分别仅占14.4%、6.8%和6.1%。二是薪酬期望值落入合理区间。调查显示,尽管仍有19.5%的学生表示4000元以上才是最低薪酬标准,但这类学生主要以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主。另外,有40.3%的学生表示可接受的最低薪酬为2000元~3000元,还有20.8%的学生可接受1000元~2000元的薪酬标准。与以往相较,目前大学生对工作薪酬的预期趋于合理。

3.学校对自主创业指导明显加强

为解决就业渠道单一化的问题,各大院校均加强对自主创业方面的指导,有63.7%的学生表示所在院校提供过自主创业指导,只是对指导的满意度还有待提高。被调查的学生表示最希望能通过亲身实践和老师授课、相关讲座,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他们最希望得到创业贷款、创业培训指导、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关于资金筹集方面,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合伙创业,这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和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的门槛较高,审批时间较长,往往容易错过项目发展的最好时机。

4.大学生自主创业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近几年,西安市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0年,西安市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余额为2124.7万元,而至2011年一季度,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942.5万元。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贷款主要投向现代服务业、电子、文化创业产业。对于大学生创业贷款,中国银行西安分行和西安银行都给予了极大的利率优惠,其中中国银行西安分行大部分贷款都执行零利率,西安银行大部分贷款都按基准利率执行。

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见和建议

1.转变观念,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努力提高社会竞争力

一方面,大学生要改变“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的传统就业观念,在择业时不能仅仅偏爱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待遇好的地方,而歧视偏远落后的地方。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作就应该予以考虑。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大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要具有随机性、灵活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并在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使自身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2.疏通就业信息渠道,建立良好的就业机制

目前,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投简历和学校举办就业招聘会,但这两个途径都会造成信息不对称,并存在一定的就业风险。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等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根据企业反馈的信息,培养专业对口、基本功扎实的毕业生,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关部门应建立一个良好的就业机制,净化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使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更加透明、更加丰富。

3.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

大学生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自主创业也是大学毕业生展现才干、体现人生价值的又一平台。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除了指导、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就人际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借鉴大学生创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机遇和风险,理性对待自主创业。另一方面,政府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便利,如:开辟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政策,包括创业孵化基地、公司注册、贷款担保、税费减免、贷款贴息、政策培训以及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优惠措施等,对大学生创业实行“一站式”全程服务。

4.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

2010年底,西安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工作的通知》,2011年2月,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技局、财政局、人民银行营管部联合下发《西安市大学生创业贷款实施办法》,这些文件都明确指出要为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政策上的便利和资金上的支持。西安银行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的主要力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缩短贷款审批周期,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并视情况破除公司需运营一至两年才能发放贷款的硬性要求,根据企业成立初期项目可行性情况考虑发放贷款。西安银行开办大学生创业贷款不仅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资金支持外,未来更多的是要引导大学生创业企业树立正确的诚信和合法合规意识,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和提升经营状况。同时强化风险控制,有效过滤具有不良倾向和目的贷款,建立健康可持续性的创业融资支持和引导机制,推动大学生创业贷款长久稳健运行。

参考文献:

[1]吴松河.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和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0(7).

[2]陈国政.国外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11(3):65-69.

[3]金耀武.新形势下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对策[J].黑龙江史志,2009(11).

[4]汪青,何小玲.“90后”大学生创业意识及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2).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 陕西西安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4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的611万,预计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xx年85万人,到20xx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

3. 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

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篇5

72081012汪月圆

前一段时间,我在我哥的帮助下,在我市淮安市师范大学,就一些大学生做了有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问卷调查。

调查

问卷部分是

1.你所在学校()专业()年级()2.所获学历:()

A.专科B.本科 3.性别():A.男B.女 4.籍贯:()

1.你选择就业,是因为()D.电力、石化等能源业

A.家庭经济影响E.新闻出版业

B.早就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F.房地产业

C.考研压力过大G.医药食品业

D.其它原因()H.旅游交通民航业

2.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I.制造业

A.形势严峻,就业难J.政。府机 关

B.形势正常K.其它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7.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

D其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A.企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

A.学校就业指导不够.信息量少力或者专业技术人才,对应

B.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届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

C能力不足优势难以发挥B.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D其它因素,请列出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

4.面对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您对 C.应届毕业生不具备符合企业

“自己创业”的态度是?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

A.可以尝试经验,没有竞争力

B.非常可行D.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

C.不可行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

D其他E.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

5.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缺乏的主要因素是: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

()F.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弊端太多,不注重提高

A.经济基础学

B.实践经验生的综合能力,不能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和职

C.政策支持业

D.关系网 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6.当你选择工作时,你最想进入的行业8.对于就业,你认为需要什么条件()是:()A.学习成绩

A.IT与通讯业B.个人能力

B.金融、证券、保险业C.关系

C.商贸业D.老师推荐

E.个人机遇B.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F.其它原因,请列出C.坚决不接受

9.您觉得自己在就业求职的过 13.你对到农村基层工作的看法是?()程中,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A.工作后的待遇不够优厚

A.学习成绩B.能很好的锻炼自身能力

B.专业技能C.政府的编制经费有一定问题,C.实习经历自己今后的良好成长与发展得不到保障

D.考试证书/技能认证D.对基层工作完全没有兴趣

10.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14.你最希望从哪个渠道获得这个企业的招

A.北京聘信息()

B.上海A.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C.广州、深圳B.求职网站

D.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C.招聘会

E.中部大中城市D.校园宣讲会

F.西部大中城市E.专业媒体

H.其它 F.其它

11.你对这个行业的选择主要是基于:()15.您对求职薪酬的考虑(试用期后的工

A.属于朝阳行业,前途远大资):()

B.该行业收入较高A.800-1000元

C.与自己的专业对口B.1001-1500元

D.创业机会大C.1501-2000元

E.稳定D.2001-2500元

F.其它E.2501-3000元

12.如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小 F.3001-4000元

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能否接受()G.4001-5000元

A.乐于接受H.5000元以上

学生答案:

1.BD DBCDBDBCABCBECDDCE BAB ACEB

2.DACAABAFABCDE BABD ABDCEG

3.AABABDFCCDCABAC

4.BBCABHACFBCEBCDBDBC BDCF

5.BBCABHACFBCEBCDBDBC BDCF

6.BC ABCCBDBCABCBECDDBE BAB ACEB

7.DDDDBAJKBCBCBACD CE BBAF

8.BACABKCDBCDEBDBDBE BCAE

9.BABAABCD BCJ ABCABCEBDBE BCCC

10.BABCBJAAFBCEBDEA BCADF

11.CABCAAGKBFABEBBDCF BAACFB

12.BABCABBFABBCBHAC BBCC

13.BABCABGJABDBEABCD CDE BE BBAEG

14.BACABJABBDBECCE

15.BACABKCDBCDEBDBDBE BCAE

16.DABAAKCBBDAABEE

17.BABABAFEBDCCBCE

18.BABABDFEBDCE BBCE

分析

调查完后,我对接受问卷18位大学生回答做了分析

约70%的大学生认为你选择就业,是因为早就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几乎所有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 ;60%的大学生认为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65%的人认为可以去尝试着去自己创业;50%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实践经验,限制了他们的自主创业;关于薪水75%的认为应该在2500—4000之间,大部分大学生选择了相对稳定的行业„„

那么引起诸多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有哪些呢,经调查得知

1.悲观情绪心理。此种动理状况主要出现在就业的去向是回生源所在地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生,或一些在学校受处分学生身上。

2.不满情绪心理。不满的对象可以是其周围的任何事物或人群。及实际情况而不同。3焦虑情绪心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面临着种种剧烈的心理冲突该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使这些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深感困惑,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

(一)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不一样。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是由于在城市长大的背景,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建议

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调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价值观基本定型的时期,也是就业观开始形成的时期。人的价值观不仅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努力方向,而且决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人生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的就业观,则是大学生对未来人生道路选择的风向标,就业观树立得合理与否,将直接决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才能在就业过程中科学地分析就业形势与自我特征,冷静妥善地处理就业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2.学会评价自我,合理定位。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的自我评价越接近实际,自我产生的心理障碍就越少,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强。反之,过分地高估或低估自我,就会在实践中出现焦虑、紧张不安以及狂妄自大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心理调适,就必须帮助大学生学会合理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要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结论、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自我评价的参照物来对比,如果对比结果趋于一致或接近,那就表明自我评价是合理公正的,反之则说明自我认识不够客观,还必须修正。

3.要提高自身抗挫折的能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面对挫折,大学毕业生正确的做法是:平静地正视挫折,冷静地接受事实,正确地分析原因,以求得问题的解决;面对挫折要学会改变认知,进行自我安慰,在求职应聘失败后及时分析原因;面对挫折还要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轻松自信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三)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学校要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列入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必须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保障;要充分利用高校的知识资源,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让大学生在大学的各个阶段去体验就业“危机”的存在,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加以调适。

总结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模版] 篇6

10级 体育系 三班 付云霞

前言:

大学生就业即是个人问题,又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薪金期望,学生的区域性差异,就业难得原因,求职途径和个人素养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解决就业问题提出来一定的个人看法。

从刚入学时的青涩到之后的迷茫,再到感受到人在社会中的的压力。就业总是现在谈论最多的话题。然而关于就业却又显得迷离朦胧。在课余时间做了份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小调查,旨在对就业心理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新闻上一直在报道大学生就业压力之大,专家也表示“将有六成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大学生生面对就业又是怎样认识的呢?从此次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窥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我们要从多方面考虑。艺术类考生较其它专业更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神的愉悦。故对薪金的要求屈于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之下。更是因为艺术专业的特精殊性,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发掘,或

许一件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就会为之带来可观的收入。但是艺术类专业在学业上的花费较之其它专业更多,并掌握更加明显的技能,所以一部分学生对薪金的要求高的比重也较大。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薪酬的取向集中在1500—2499。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是当代大学生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低于此的话既不符合其多年的知识积累,也不符合多年得学习费用。高于此的话又不适应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现实和用人单位的低成本诉求。

二、城乡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薪酬期望、就业单位以及就业态度方面都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明显高于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薪酬期望大都集中在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来自城市的学生高于来自农村学生,在薪金期望2500—3499阶段来自城市的学生也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而在薪金期望3500以上,来自城市的学生却远高于农村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由于受教育经历的不同、生活状况的不同和所处背景的不同,农村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城市学生更为严重。由于经济环境的差异,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担负着更大的压力。高昂的学费使农村家庭忍受重负,所以学业有成的农村学生更期望尽快找到稳定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和自身的生活困苦状态。而来自城市的学生不一样,更注重兴趣和自身的价值发挥,所以其初次就业有更多的灵活性。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区域上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

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却又更多的灵活性。这也是农村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于城市大学生的表现。城市大学生对生活环境和发展前景要求更高,农村学生却更注重工作的稳定性。

调查显示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都青睐国企和政府部门。来自农村的大学更愿意接受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较之倾向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但是国营企业和政府部门却是共同的期望。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实践经验

缺乏实际经验和技能是大学生就业难得重要原因。由于学校培养机制的有待改善和

教育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学都是严进宽出,毕业生质量得不到保障。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拥有实际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人数过多,而中国的经济模式却是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大学生学无所用。造成产业结构意义上的大学生过剩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四、求职途径

在求职途径上,现场招聘会成为主流,上网和亲友介绍也占有一定份额。但只有少数人原则报刊和上门推荐。这种求职模式的僵化,对大学生向企业展示自我产生了一定阻碍,不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

五、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这个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缺乏实践是当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障碍。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就业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更过的就业岗位是关键。从调查结果上看,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无论是区域还是就业单位性质都有趋同的现象。囿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挥其才能的就业岗位。应该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高的经济产业。逐步改变中国的发展模式,以人才和创造力带动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依靠廉价的制造业。

二、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

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不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从自身上应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并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在求职过程中就会拥有更高的自主权。而对于自身就业兴趣和就业单位选择则间自主性会大大增强。应有多源话得就业方向和人生诉求,否则便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和憧憬。

二、大学生和用人但未见应有更流畅和广泛的沟通

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沟通很不流畅。大学应该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研究 篇7

一、就业心理现状与分析

1. 专业满意度一般, 专业对口不苛求。

专业满意度是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喜好程度。调查指出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到很满意的只有7%, 对自己的专业感到比较满意有36%, 而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度一般的却占到52%之多, 另外5%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到不满。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为一般, 很多学生反映当初对所选专业的理解和实际学习后的感觉不太一样。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宣传引起一定的思考。针对目前就业难的现状, 如果就业只是局限在专业对口的范围内, 势必是难上加难。面对工作是否一定要与专业对口的问题, 6%学生认为工作要与专业对口, 28%的同学认为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是普遍现象可以适应, 60%认为专业不对口会给就业造成困难, 但是可以克服。这说明学生在专业对口与否的问题上有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可以相对理性地看待。其实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优秀人才, 除了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之外, 自身个性特长与职业是否匹配也是非常重要。

2. 求职自主意识强。

调查的对象中54%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19%认为就业形势很严峻, 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迫于就业形势的压力, 很多学生甚至在大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就业的问题。目前获的就业信息的渠道较多, 选择网络的占了绝大多数为55%, 其次是通过现场招聘会为22%, 再次是通过亲友介绍占10%, 还有5%学生选择了报纸, 另外8%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 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多元化, 多数学生不再仅仅依赖学校分配或是家长帮忙, 而是已掌握就业的主动权, 主动上网或是参加招聘会寻求就业信息, 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

3. 择业趋于理性化。

对于选择企业最看重的因素, 有64%的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个人发展前途, 有24%的学生是选择薪酬待遇, 7%的学生选择了家庭情感因素, 3%的学生选择了工作地点, 2%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调查表明学生的个体意识渐渐加强, 非常注重个人发展, 没有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39%的学生起薪的要求是2000~2500元, 34%学生要求在1500~2000元, 16%要求2500~3000元, 7%可接受低于1500元, 仅有4%学生要求3000元以上。根据近几年高职学生就业情况来看, 大部分学生对薪资的期望值符合常理。谈到就业区域的选择时, 绝大数学生还是倾向于发展机会较多的经济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机会多, 比较重视人才, 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好, 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学生们首选经济发达地区作为工作地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择业地区过于集中, 势必会导致就业难度增加。当面临在大城市求职困难时, 33%学生表示乐于接受小城镇, 有55%的大学生表示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另外9%的大学生表示坚决不接受, 剩下3%是无所谓的。可见多数学生已经形成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并能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 愿意从基层做起。

4. 就业准备不充分, 职业规划模糊。

据调查74%学生只有大概的就业方向, 并没有做过系统的职业规划, 已有系统规划占13%, 完全无规划占13%。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或者说不具备规划能力, 这也说明学校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还不到位, 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了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迈向成功就业的第一步, 在校期间里, 学生还要为今后就业做各项积极准备。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并不能做好相关准备, 分别有34%和31%的学生会担心没有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没学好。学生就业准备不充分还表现在对企业用人标准不了解。46%学生认为企业最看重个人能力。据了解, 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和社会经历固然对用人单位很重要, 但是许多单位更看重个人品质特别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们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普遍有偏差。

二、就业心理教育对策与建议

1. 加强就业指导, 培养健康就业心理。

学校就业指导并不只是高年级学生享有的专利, 也不是毕业前的“面试技巧”讲座, 就业指导应当贯穿整个大学生活。一年级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 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 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趋势和发展前景;二年级提升个人职业素质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等;三年级做好择业准备, 引导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 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 忌讳好高骛远[1]。

就业指导的同时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就业心理, 加强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 把以人为本的就业心理指导理念贯穿到就业指导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为学校, 作为教育者, 有义务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社会目前的各种形势, 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 培养学生忍受磨难、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教会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并学会自我调适, 使他们不失自尊、自信, 能够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 正确看待挫折, 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合理的规划并逐步付诸实践[2]。

2. 树立荣辱观, 开展诚信教育。

目前普遍共识的就业观念———先择业后就业, 从整个社会来考虑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就业压力, 但也会引发了诚信问题。高职生频繁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方面造成用人单位的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学校在用人单位中的形象, 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建立诚信档案, 严格控制毕业生违约。高职学校的诚信教育, 要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者荣, 见利忘义者耻”的荣辱观, 使学生明白“利在义中, 利在信中, 利在诚中”的真谛。

3. 加强职业技能培养, 增强就业信心。

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高职院校需深化教育改革,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以社会需求、岗位需求为根本, 通过工学结合、产学结合、顶岗实习, 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多样方式进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一方面解决企业自身人才培养的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前对社会对企业有所感知, 尽早地进入就业的状态, 缓解心理压力。通过校企合作, 培养学生“工作经验”, 尽早掌握企业需要的基本技能, 同时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促进高职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 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提升高职生的就业信心, 实现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3]。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 本文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调查, 分析了当前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 并提出做好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莹, 陆旸.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研究与工作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 2012, (8) .

[2]秦自洁.高职文科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困境与破解——基于对常州高职院校文科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9) .

大学生就业心理情况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求助 专业心理援助 影响因素

一、研究意义

近年来,关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同龄青年组常模,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心理问题发生旅。发生在大学生中的恶性事件及自杀率有上升趋势。面对这种局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教育界高度的重视,各高校也纷纷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解决心理问题,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从中了解对心理咨询具有积极态度的求助者的人格和动机特点,使咨询师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帮助策略;另一方面,寻找到阻碍大学生施加有效影响的切入点,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促进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心理问题,并且通过对寻求专业心理援助态度消极的人所具有的心理特点的掌握,对于设计更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春、北京、成都、西安、长沙、广州六市九所高校的6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72份,有效率88%。其中男生263人(46.0%),女生309人(54.0%)。大一158人(27.6),大二133人(23.3%),大三152人(26.6%),大四129人(22.6%)。文科生332人(58.0%),理科生240人(42.0%)。重点院校240人(42.0%),普通院校332人(58.0%)。被试生源分布全国29个省或直辖市,其中重要城市20.2%,其他城市26.9%,县城20.2%,农村32.7%。

2.测量工具。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求助影响因素问卷》。问卷经过试测与修改,内容效度采用专家评定,结构效度以因素分析结果为指标,解释的变异量为64.87%。对问卷的内部一致系数进行计算,α信度系数为0.59.

3.数据处理。回收问卷经过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

1.求助情况。被测试的对象中,接受过专业心理咨询的只有30人,占总人数的5.2%。其中73.3%的人,是在尝试了其他办法以解决问题效果不佳,才选择心理咨询的。有50.0%的同学,在咨询前心理问题已经持续了半年以上,甚至多年受此问题困扰,才选择了专业的心理援助。

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大学生中,61.8%的人曾有过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有57.4%同学目前正在存在着心理困扰,其中有22.7%的人心理问题持续半年以上,甚至数年反复出现,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却没有寻求专业心理援助。但是,有51.3%的学生产生过心理咨询的念头。

如上表所示,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求助对象多为身边朋友、家人等非专业心理援助,而较少选择作为专业心理援助的咨询师。

2.自变量

(1)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独生子女、生源所属城乡、家庭经济状况、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等被试的基本情况。

(2)个体心理变量。包括心理健康控制源(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处理问题的自我效能,作为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对社会成见的担心程度、对心理学的接纳程度、性格(分为内倾和外倾)、生活满意度、当前情绪状况等变量;还包括个体对心理咨询的认知,主要指对咨询当事人的态度和对心理咨询的评价。

(3)影响大学生心理求助意愿的主要因素。为探讨各影响因素对个体求助意愿的共同作用,加入研究中的所有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为从众多自变量中筛选出对求助意愿有显著影响作用的因素,所以选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结果见表2

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为,对心理学的接纳程度、作为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处理心理问题的自我效能以及对咨询师的评价是影响对求助意愿最重要的因素。处理心理问题的自我效能越低,求助愿望越强烈;对心理学的接纳程度、作为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和对咨询师的评价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寻求专业心理援助。该模型可以解释因变量31.7%的变异。

四、讨论与建议

1.关于求助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有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也长期存在,大学生也不会轻易寻求专业心理援助,即使产生了求助意愿,也不会轻易转化为求助行为。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求助对象多为朋友、家人等非专业心理援助。只有个体认为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时,才会尝试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此结果与以往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

2.关于影响因素。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对各方面影响因素的独立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还将所有变量放在同一水平上进行了综合分析。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无论哪方面因素都不是独立影响个体的行为的,而是与其他影响因素互相作用,联合产生影响效应的。

人口统计学因素的所有变量都没有进入综合分析的求助意愿回归方程。这说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预测力小于个体心理变量。当人口统计学变量单独作用于因变量时,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与其他方面变量同时作用时,预测力就被削弱了。

个体心理变量在综合分析,对心理学的接纳程度、作为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和对咨询师的评价解释率有所上升,处理心理问题的自我效能解释率有所下降,认为当事人是精神病人一项没有进入回归方程。说明在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加入下,对各变量所发挥的预测作用都有所影响,因此解释率有所改变。

五、结论

1.加强心理教育和宣传,让大学生能正确看待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在必要时能主动寻求专业心理援助,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2.将各方面影响因素的自变量同时作用于因变量可以更有效的对求助行为进行预测。人口统计学变量的预测力小于个体心理变量,两者同时作用于求助意愿时,前者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3.综合分析的结果为,处理心理问题的自我效能越低,求助意愿越强烈;对心理学的接纳程度、作为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和对咨询师的评价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参考文献:

[1]余晓敏.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2]江光荣,王铭.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80-184.

[3]梅锦荣,隋玉杰.大学生的求助倾向[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4):210-215.

[4]江光荣,夏勉.心理求助行为:研究现状及阶段-决策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888-894.

大学生就业心理情况调查报告 篇9

随着大学生毕业生的增多,以及考研热,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最近又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人才堆积导致就业难上加难,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了河北工业大学在校生对就业问题准备的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 80%的大学生都是在大三大四将要就业时候才开始关注就业信息,30%想要自主创业,但都最需要资金,40%打算继续深造,8%打算出国留学,而且高达90%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素质最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人素质,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相当重要,他会决定你能否在将来的竞争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方向做出正确判断.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并不是很好,大多数大学生都不能充分的准备就业,导致就业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一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高学历、高工资。这已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许多人认为高工资一定有较高的学历为基础。高学历、高工资潜在的也对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影响。通过本次的调查统计的图表如下。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的工资应在3000元以上。大学生对工资均有较高的期望值。

4.各企业选人挑剔

由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中发布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3)。总体来看,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总体出现短缺的情况,第三季度,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职务人才求人倍率分别为1.5倍、1.7倍和2.37倍,高级技能人才短缺情况较为严重。报告认为,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高级技能人才十分短缺。

报告指出,从求职人员学历看,由于中国当前特殊的产业结构和层次制约,以及大规模的高校毕业生压力,目前不同学历的求职人员就业形势分化较为明显。第三季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求人倍率为1.08,高中为1.09,职高、技校和中专为1.34,大专为0.96,大学为1.04,同时第三季度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51.4%,这反映出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仍然有较大压力。

同时,绿皮书也指出,从劳动者技能等级看,第三季度,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52.7%,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员、中级技能人员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为45.1%。从求职看,51.7%的求职者都具有某种技术等级,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员、中级技能人员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为46.5%,技能人才的供求主要集中在初级、中级技术人员。总体来看,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总体出现短缺的情况,第三季度,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职务人才求人倍率分别为1.5倍、1.7倍和2.37倍,高级技能人才短缺情况较为严重。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校漂族的增多直接说明就业问题。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首先,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迎接新的挑战。相信一句话:平平淡淡的一生干不出什么丰功伟绩,只有不断在挫折与困难中磨练,你才会成长,才会使你的人生达到生命的制高点。

大学生应有的心理准备

及时转换自我角色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深入了解自身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这需要我们冷静来思考。对自己充满足够自信要做好准备在就业遇到各种困难,困难是只阻碍你成功的绊脚石,但他也是是陪伴你走向生命制高点的经之路。在面对困难时只要我们能挺过来,那就是你又一次跨越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峰,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失去自信,只有你充满自信,你才能够跨越这制高点。

大学生就业虽然严峻,但我们也不用担心,因为社会是不会淘汰有能力的人,只有社会残渣才被社会所遗弃,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同样在社会中存在,只要我们是社会的优良品种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上一篇:遇见的作文400字下一篇:做冰糖葫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