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教案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汽化和液化教案(精选7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1

沸 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汽化要吸热,分为沸腾和蒸发。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二

.教学重点

沸腾吸热的探究过程。三

.教学难点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四

教学方法:

探究

实验

讨论

归纳

总结 五

实验准备:

温度计

酒精

酒精喷灯

烧杯

铁架台

石棉网等。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识

1.汽化的概念

2.液化的概念

初步了解出汽化现象可分为两类:蒸发和沸腾。新授课

1、由生活实例设计情景提出问题。

学生在家中都烧过开水,观察烧开水的过程引入问题:(1)当水被烧开,也就是水沸腾时,同学们发现有什么情况?(2)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

(3)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水温是不是继续升高?(4)水熬干后,水去了哪里? 2.进行猜想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对水沸腾现象和特征进行猜想,学生讨论思考。

3.设计实验

(1)按图4.3-2安装试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上升至90摄氏度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温度值,将所记录数据计入表格。

(3)仿照晶体熔化曲线图,在图4.3-3作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4.回答前面所提的问题。

(1)水沸腾时,水底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结论: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2)水沸腾需要加热。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该液体的沸点。

结论:液体沸腾的条件:(1)不断吸热

(2)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3)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结论: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该液体的沸点

师:看课本小资料87页几种液体沸点数据,查出水的沸点。并与实验得出的水的沸点进行比较。

结论: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强有关。

应用:(1)高压锅内的压强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100摄氏度。

(2)高原地带的压强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地带的温度低于100摄氏度。七 小结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2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3 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和液化 4 沸腾的概念 5 沸腾的条件 6 沸腾吸热 7 沸点的定义 八 作业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学生自己动手做)九 教学反思

通过对自己设计的这堂课的思考,这堂课可能会在这两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对汽化的两种方式理解了,但因练习量不够会存在暂时无法解解释生活中相应现象的的问题,这需要在后面的课中进一步巩固。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2

【摘 要】 为更好地对液化天然气浮式储存再汽化装置(LNG-FSRU)进行有效的海事安全监管,确保LNG码头安全生产,提升该设备的生产作业效率,通过分析国外LNG-FSRU的安全监管特点,梳理LNG-FSRU海事监管的重点环节,并分析LNG-FSRU的储运生产事故类型,分别从靠泊期间的安全监管、装卸作业环节的安全监管、安全应急等方面提出LNG-FSRU海事安全监管对策,为我国未来LNG-FSRU的推广使用提供海事安全监管依据。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浮式储存再汽化装置(FSRU);海事安全监管;靠泊;装卸

0 引 言

2013年12月,我国首个浮式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海油天津LNG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该项目是我国首次采用液化天然气浮式储存再汽化装置(LNG-FSRU),引起业内广泛关注。LNG-FSRU既可作为LNG运输船舶,又有替代陆上LNG储罐的功能。LNG-FSRU装置相比陆上常规LNG接受终端的优点有:(1)可以直接利用国际上先进的LNG-FSRU技术以节约投资,提高供气的灵活性;(2)占用填海陆域面积小,节约填海用地时间,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可尽快实现供气,满足当地用气需求;(3)尤其适合环境敏感地区或人口稠密地区;(4)设备大型化,舱容一般为25万~35万m3,能够接受更大容量的LNG运输船舶;(5)改善港口、航道的安全性,方便选址和搬迁,在施工和运营管理上较灵活,有助于确保陆域财产、生命安全,属于环境友好型工程。

LNG-FSRU作为我国LNG码头以前从未出现的生产运营设备,有关其海事安全监管的各级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我国目前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诸多安全监管手段和措施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海事安全监管实践中,有必要对LNG-FSRU安全监管的特殊性进行梳理和研究,提出LNG-FSRU海事安全监管对策,有助于海事部门在实际监管中有的放矢,提高监管效率,保障码头水域的生产安全。

1 国外LNG-FSRU的海事安全监管

1.1 安全监管的一般性要求

LNG-FSRU主要用于对LNG进口需求量较大、用气需求比较迫切、对陆地接收终端审批较严格的地区,同时由于其灵活性,也适合于短期供气的市场。目前,大多数LNG-FSRU的建造方式是通过对现有LNG运输船舶的改装来实现的,但LNG-FSRU应用的范围大多在LNG进口国,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使用LNG-FSRU的国家尚未针对FSRU出台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对其安全监管的一般性要求也与LNG运输船舶几乎相同。

从国际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来看,国际海事组织(IMO)对LNG-FSRU安全监管的前提是将其视为LNG运输船舶,必须按照现行LNG运输船舶的国际公约、法律法规进行监管。此外,由于LNG-FSRU又与一般的LNG运输船舶在技术上存在差异,LNG-FSRU在技术上必须符合国际上船级社入级检验标准的要求。

挪威船级社(DNV)和法国船级社(BV)较早介入LNG-FSRU相关的业务领域,其中挪威船级社2011年出版的Floating Liquefied Gas Terminals Offshore Technical Guidance OTG-02和法国船级社出版的Classif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Offshore LNG Terminals已经成为国际上有关LNG-FSRU技术安全和入级检验的规范性标准文件。

1.2 安全监管特点

挪威船级社Floating Liquefied Gas Terminals Offshore Technical Guidance OTG-02对LNG-FSRU的安全监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LNG-FSRU属于大型浅吃水船舶,受风面积大,因此,在港停泊和作业期间受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船舶靠泊的稳定性存在风险;

(2)如果发生危险情况,紧急疏散的难度大,因此,通常的做法是LNG-FSRU在港停泊和作业期间,必须安排拖船进行值守;

(3)船旗与营运许可存在矛盾,大多数LNG-FSRU是由船舶所有人租用给能源企业,但如果悬挂外籍船旗,可能会与LNG码头所在国的沿海运输权发生冲突,因此,需要转换船旗国。但是,根据目前世界上船级社的实际操作,此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2 LNG-FSRU储运生产事故分析

2.1 在码头装卸作业时发生事故的类型

2.1.1 LNG泄漏事故

LNG船上货罐、FSRU附属设施发生的泄漏;LNG卸船作业过程中卸船臂、卸船管线发生的泄漏;LNG管道上阀门、法兰及丝扣等发生的泄漏。

2.1.2 火灾/爆炸事故

LNG泄漏到地面或水面上形成液池后,被点燃产生的池火;LNG管道工艺设备等因介质泄漏而被点燃产生的喷射火;LNG泄漏后经蒸发、扩散,在开阔地带形成可燃性蒸气云,然后遇到点火源而引发的闪火;障碍/密闭空间内LNG蒸气云被点燃产生的蒸气云爆炸事故;LNG容器由于外部火灾烘烤或其他原因,猛然破裂时可能引发的火球事故等。

2.1.3 设备事故

LNG船损事故;泄漏的低温LNG对设备设施的损坏;高压及低温设备、管道因存在质量缺陷而导致的损坏、破裂事故等。

2.1.4 污染事故

船舶载运的LNG为冷冻液化状态,LNG泄漏到海面将会发生急剧汽化,最终将全部转化成天然气进入大气环境,而不会在水体造成污染物残留。但是,当载运船舶或工作船舶发生碰撞事故而造成船舶燃油泄漏,则会发生污染事故等。

2.1.5 其他事故

卸船臂上的大块冰块掉落砸伤作业人员的物体打击事故;低温LNG以及液氮对人体的冻伤;高浓度的天然气造成人员窒息事故等。

相对而言,LNG泄漏事故和火灾/爆炸事故是LNG-FSRU在LNG码头装卸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2.2 在航行中发生事故的类型

2.2.1 碰 撞

若碰撞为主动方,则受损部位很可能为船首,破舱的可能性较小;反之,LNG运输船舶被他船撞击,货舱部位受损的可能性较大。

2.2.2 搁浅/触碰

在船舶进出港航行和靠离泊时,横向风对船舶操纵影响最大,会对船舶操纵造成困难,尤其是在船舶压载时,很容易导致船舶发生操纵性搁浅。

搁浅/撞击事件造成的严重性要小于碰撞事件,因为搁浅船舶有相对较小的机动速度,并且当船舶偏离正常航线或可能发生搁浅/撞击事故时,海事部门能及时警告船舶,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事故造成的严重性后果。

2.2.3 火灾/爆炸

根据LNG运输船舶机舱、生活区、货舱等不同场所,将火灾/爆炸事故分为3种情形:机舱和生活区起火或爆炸,火势蔓延到货舱的可能性小,因而不会造成LNG特有的风险后果;压缩机房是货物区域最有可能引发火灾的区域,火灾有可能会破坏货物围护系统,进而导致LNG泄漏,最终可能致使船舶无法获救。

3 海事安全监管对策

3.1 LNG-FSRU靠泊期间的安全监管

3.1.1 停泊状态的监管

(1)由于LNG-FSRU常年停泊于港内,除了与LNG运输船舶一样需要保持船首朝向出港航道方向之外,区别于普通LNG运输船舶的环节是对于船舶“备车”状态的要求。总体来说,LNG-FSRU无须在港内一直保持备车状态,但当LNG-FSRU从LNG船舶接卸货物时,需要提前使其保持备车状态,以便于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离开码头泊位。同时,在LNG-FSRU进入备车状态之前,需要由船方或其代理人通知海事部门其船舶在港状态的变更。

(2)由于港口的潮差会影响LNG-FSRU系缆的安全,需要在码头规划建设中考虑港区防波堤的布局,以保障LNG-FSRU的系泊安全。

(3)由于LNG-FSRU长期系泊在码头,船体易附着海洋生物而影响航行性能。船方需要定期对船体附着的海洋生物情况进行检测,若其影响船舶航行,需进行清除。

(4)在LNG-FSRU停泊期间,梯口应安排人员不间断值班,机舱保持正常值守,梯口和甲板每班的值班人员至少由2名船员组成,且至少有1名船员为高级船员。值班人员应根据潮汐、装卸货、打排压载水情况及时调整缆绳,使船舶始终保持良好系泊状态。

(5)禁止无关人员上船。除海事部门、安全监管部门人员的日常登船检查之外,其他因公共事务上船人员应由代理陪同。

3.1.2 安全警戒区的监管

《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范》有“液化天然气船舶在港系泊时,其他通行船舶与液化天然气船舶的净距不应小于200 m”的规定,建议对LNG-FSRU的安全警戒同样适用该规定。为了确保静止安全区的实现,LNG-FSRU装置和LNG运输船舶同时在泊时,应采用1艘海巡艇和1艘消拖两用船警戒的方式;仅LNG-FSRU在泊时,采用1艘消拖两用船警戒的方式。

3.1.3 船舶修理时的监管

针对LNG-FSRU停泊期间船舶设备的检修作业,分两种情形进行监管:

(1)LNG-FSRU在接卸LNG作业、再汽化生产作业以及向陆上输送LNG气体期间,根据IMO《国际海运危险品货物规则》,不得进行船舶动力和操纵的检修作业,不得进行热工作业(包括主副机吊缸作业、锅炉检修作业、焊接等明火作业及敲铲油漆)等影响货物安全的操作和维修;禁止供应船/车进行加油、加水作业。同时,码头应具备船岸的应急切断装置控制点,以便在发生泄漏时迅速切断货物装卸。

(2)在接卸、汽化、输送作业之外的LNG-FSRU闲置期间,可以进行船舶设备的检修作业,但必须向当地海事部门进行报备,海事部门必须派人登船进行现场监督;同时,安排1艘消拖两用警戒艇进行警戒。

3.1.4 污染物排放的监管

由于LNG-FSRU常年停靠码头内,因此,辖区海事部门必须对其污染物排放和接收进行监督管理,避免对港口水域造成污染。

LNG-FSRU在港停靠期间应遵守海事部门关于船舶污染物排放和接收的规定。当地海事部门需按照船舶的监管方式对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残油、含油污水的排放和接收,以及船舶油舱清洗、船舶垃圾的排放和接收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与此同时,由于LNG-FSRU长期停靠港内,又有别于一般的LNG运输船舶,在污染物的排放和接收环节上,应按照海事部门的要求,定时、定点进行排放和接收。

此外,当LNG-FSRU进行装卸、生产作业时,严禁排放污染物。因船舶作业引起的污染物排放和接收的暂停,船方应通知海事部门,并由海事部门重新安排时间进行污染物的排放和接收。

3.1.5 船员管理

目前,我国在天津港首次引进的LNG-FSRU属外国籍,并且雇佣外籍船员,因此,涉及到外籍船员的管理问题。海事部门应遵循IMO的《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的规定,对LNG-FSRU的船员适任证书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应按照《STCW公约》配足所有相关的合格船员,船长、高级船员或普通船员的证书应有缔约国签发,证书上的文字应为英文。

同时,考虑到在LNG-FSRU常驻船员中的外籍船员有下船的需求,当地海事部门应负责海员出入境证件签发工作和非船员办理出入境证件的审批工作。

3.2 装卸作业环节的安全监管

3.2.1 LNG-FSRU作业现场的监管

针对LNG-FSRU的装卸作业现场监督,主要体现在对以下几个环节的监管。

(1)在装卸过程中,为防止周边其他船舶进入安全警戒区,需要配备消拖两用警戒船进行警戒,防止发生碰撞事故;

(2)海事部门协同港口管理部门和企业做好船岸衔接的检查,防止装卸作业环节LNG泄漏事故的发生;

(3)装卸作业期间,LNG-FSRU不得进行与船舶修理相关的作业。

3.2.2 极限性作业条件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禁止LNG-FSRU进行装卸作业,具体是指:风速V风>15 m/s;横浪波高H4% >1.2 m,顺浪波高H4%>1.5 m;横流流速V横≥1.0 m/s,顺流流速V顺≥2.0 m/s。

3.3 安全应急

3.3.1 事故警戒区

当发生LNG-FSRU汽化设施事故时,应以LNG-FSRU为中心设置一个最小半径为100 m的警戒区,并紧急通知附近所有船舶和可移动设施迅速撤离,疏散警戒区内无关船舶及人员,对事故现场附近海域及陆地发布警告,由海事部门实行海上交通管制。

3.3.2 应急事故处置程序

(1)码头业主单位应在接到LNG-FSRU事故报警后,立刻核实险情,收集相关信息。

(2)一旦核实,拉响警报,关闭LNG-FSRU的全部生产设备,通知相邻泊位停靠的LNG运输船舶尽快离泊;进一步收集险情基本信息和救助要求,对险情进行初步评估,上报当地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3)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在接报后,应立即根据险情通知相关单位到现场进行戒备和救援,指定现场指挥,按照险情报告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和通报。

(4)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秘书组通知当地急救中心派出急救队伍。

(5)码头负责人配合搜救力量,迅速转移工作区域内相关人员,避免或延缓险情的进一步恶化。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3

1.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来源:学|科|网]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重点

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教学难点

利用用“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几种常见情景:

夏天,游泳的人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果有风吹过,甚至会冷得打颤;而坐在岸边未下水的人却觉得很热,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制造金属工具时,为增加工件的硬度,将烧红的工件放入水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声,并在水面上冒出“白汽”,这其中经历了哪些物态变化呢?秋天,草木、石块上出现的露是怎样生成的呢?在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许多,你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吗? 问题一:住在非洲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使用电冰箱保鲜食品,人们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内罐与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湿润的沙子,食品放在内罐中,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在沙子上洒水,罐口放上湿布。

思考问题:

(1)经常在沙子上洒水是为了什么?(2)放在干燥的地方是为了什么?

问题二: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张开的手上的水很快变干,这其中原因是什么,你能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吗?

问题三:吐鲁番盆地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天山东部的一个典型封闭式内陆盆地。由于距离海洋较远,且周围高山环绕,加以盆地窄小低洼,潮湿气候难以浸入,降雨量很少,蒸发量极大,故气候极为酷热,自古即有“火州”之称。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有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涝坝几个部分组成。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的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思考问题:“坎儿井”为什么能够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

林则徐设宴请传教士。席上自然少不了云南名食——过桥米线。这过桥米线是将蔬菜、米和肉片加入鸡汤,用砂锅煮熟的。徐府家人揭开砂锅锅盖,只见锅内汤面上浮着厚厚的一层油,却不冒一丝热气。这传教士见此汤颜色诱人,香气扑鼻又当是一道凉汤,迫不及待地舀来一勺,倒入口中,只烫得嘴不能合,十分难堪。林则徐连忙招呼:“我尚未来得及向阁下介绍此汤,实在失礼,多有得罪。”

那传教士烫得嘴不能合的原因是什么?

按照教材3.31的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么解释这些变化?想提出什么疑问?你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

学生交流: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设计说明:该实验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所用塑料袋要透明,且尽量薄,使滴入的酒精清晰可见。为了使塑料袋排尽空气,可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

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个类似?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体的液化和汽化现象。

推进新课

一、沸腾

创设情景: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壶里的水会沸腾。

你在家烧过开水吗?水烧开时你发现了什么呢?对于沸腾现象,你了解哪些?你能描述一下沸腾现象吗?

归纳小结:

物理学中把液态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沸腾。实验探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进一步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水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怎么样?

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

根据学生情况提出: 要进一步研究沸腾现象,还需要通过实验仔细观察。

重点观察:(1)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明确了实验目的,让学生根据需要确定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

说明: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应尽量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节省时间的方法:①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但为了便于观察,水还应有相当的深度(约10 cm左右),所以建议用小号烧杯,或使用大号试管(水约150 mL)做此实验;②实验中用热水进行加热;③从开始加热起至95 ℃左右,必须在烧杯或试管上加纸盖,95 ℃以后将纸盖拿掉;④拉长酒精灯灯芯同时剪断烧焦的灯芯,在灯芯中加入细铜丝,使火焰比较猛烈;⑤注意调整酒精灯和石棉网之间的距离,用酒精灯温度最高的外焰加热。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特别说明:注意实验中要告诉学生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和温度的变化;要记录当水温升高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 min;实验后要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实验记录表格如图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绘制“温度—时间”图象。

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书本“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中标出相应的坐标点,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

(2)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绘制的水沸腾的“温度—时间”图象。

交流评估: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 ℃,这时教师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给予鼓励。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可能是实验使用的温度计存在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本地的气压不是一标准大气压。

交流、讨论:

①水沸腾时,你从水中和水面各看到什么现象?水中气泡内的气体是从哪儿来的? ②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吗?

③曲线上的哪一段表示水沸腾前的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 曲线上的哪一段对应水的沸腾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 ④根据观察的现象,结合图象分析液体沸腾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

(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2)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沸点。学生活动:观察“几种液体的沸点”表,练习查表 一些液体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①酒精的沸点是多少?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开水的温度?

②你实验所用的温度计里的工作物质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温度计? ③液态氢的沸点是-253 ℃,表示什么含义?常温下的氢是什么状态?

学生活动:“纸锅烧水”,它的实验现象出乎学生意料,可以很好地说明由于水的蒸发吸热,使纸的温度低于着火点,纸锅也能够烧开水。

二、蒸发 情景创设:

(1)盛夏酷暑,奇热难熬,防暑降温,全靠风扇。思考问题: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

(2)农民们经常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把粮食放在通风处摊开来晒,这是为什么呢?(3)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身上擦酒精,这样能使病人的体温很快下降,这一过程包含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答案:(1)人吹风扇时,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所以降低了人体的温度,人会感到凉快。(2)这样做可以提高粮食中水分的温度,加快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增大了表面积,从而加快了粮食中的水分蒸发,使粮食干得更快。(3)通风处能加快酒精的蒸发,酒精蒸发时吸热,使病人的体温降低。

归纳小结: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小实验:

(1)酒精擦在手背上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现象:擦酒精的皮肤有凉的感觉,吹一口气,感觉更凉。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酒精蒸发时要从人的皮肤上吸收热量,使皮肤感到凉;吹气时,酒精蒸发加快,吸收热量更多,皮肤感觉更凉。

(2)取两支温度计,先观察它们的示数。然后在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浸了酒精的棉花抹湿,再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现象:用浸了酒精的棉花抹湿过的温度计示数下降,温度降低。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酒精蒸发时要从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示数下降。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从周围吸热,温度下降。所以液体蒸发有制冷作用。拓展探究:怎样使湿衣服干得更快一些? 学生讨论交流:对比以下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第一幅图: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第二幅图: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第三幅图: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得越快。学生讨论交流教材图3.35事例:

(1)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是因为水蒸发带走了许多热量。

(2)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不能靠身体出汗来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增加蒸发量来散热。

学生交流讨论:比较蒸发和沸腾两种现象,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液化

刚才讨论了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那么物质能不能从气态变成液态呢? 情景创设:

(1)人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 ℃的开水烫伤厉害,为什么?

(2)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缓慢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儿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3)火箭发射时,为了保护发射底架,需在发射塔底部修一个大大的水池,为什么?白色气团是什么?(4)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屋里来,眼镜上立刻会有一层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怎样产生的?

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些现象包含了什么物理知识?如何去解释呢? 演示实验:电热器烧开水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个实验,杯里的水已经开了,从导管口喷出了什么?再认真观察导管口附近有什么特征?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在导管口位置什么也看不到,在离导管口一小段距离的位置才看到“白汽”,同学们看到的“白汽”到底是什么呢?冬天嘴里会呼出“白汽”,而夏天却不会,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先跟老师一起用汤勺做两个小实验。

学生探索实验:

1.先观察汤勺的凹面,然后用嘴对着汤勺哈气,再观察,比较有何不同。2.将汤勺的背面用打火机烧一烧,再用嘴对着汤勺凹面哈气,观察是否有变化。学生讨论原因:第一次是嘴里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勺子凝结成的小水珠;第二次勺子温度较高,水蒸气不会凝结成小水珠。

结论:(1)将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2)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液化。

提出问题:我们把热的水蒸气放入冷的环境中使它液化的方法称为冷却法。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

想一想: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什么方法将石油气变成液体装在钢瓶里的呢? 通过压缩气体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这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称为加压法。这种方法使气体的贮存和运输变得更方便。生活、生产中常用此方法使气体液化。(如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液态氢等。)归纳总结:

(1)将气体液化的方法:①冷却;②加压。(2)液化的特点:①气体液化时会放出热量;②液化时可以提高周围环境的温度;③环境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开始提出的情景问题,能否用液化知识解释:(1)因为100 ℃的水蒸气在皮肤上要液化而放热,所以人会烫得更严重。

(2)哈气时,由于比较缓慢,口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液化而放热,所以人会感到暖和;而用力吹气时,会加快手上的水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所以人会感到更冷。

(3)水汽化时要吸热,所以可以保护发射底架。大量的水蒸气离开水面后,再次遇冷而液化,所以有大量的白汽出现。

(4)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凝结成的。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篇4

昨天讲《汽化和液化《时,我准备先从“蒸发”和“沸腾”的实例引出这两个概念,然后再概括出它们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从而引出汽化。可是我发现,这样讲起来让学生难理解,还不如直接给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然而再举例引出它的两种方式。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我试图引出“因素”之前渗透“控制变量法”,即观察每幅图时不仅说出不同点,还要说出相同点。可是我发现,这样讲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在后面两个班上课时,我改为学习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之后,再回过头观察“相同点”,从而引出“控制变量法”。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容易多了,也节省了不少时间。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篇5

第1页

共2页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监利县龚场镇廖池中学 张良丰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

1、演示。

在一个透明塑料袋里滴几滴酒精,系紧袋口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再拿出来。你观察到塑料袋有什么变化?

2、教学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3、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猜想和假设]: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第2页

共2页

[设计实验]: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灯(加热)、火柴(点燃酒精灯)、烧杯(盛水)、烧杯盖(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表(用来记时)。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分析和论证]: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作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使学生较好地了解沸腾的特点,知道沸腾的条件。[评估]:让学生回顾操作,评估探究的各个环节,你认为这些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请提出来,最好能说出改进的措施。本实验可能因使用的温度计质量问题,以及本地的大气压影响使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结合小数据括号中的“在标准大气压下”作简单说明。

4、教学沸腾相关知识

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看〖小资料〗,了解几种液体的沸点。

5、教学蒸发相关知识

(1)蒸发的概念及特点。(2)体验蒸发致冷的作用。

(3)联系生活经验,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的气流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6、试一试。

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三、小结

比较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汽化的两种方式。

四、练习

五、讨论

如图,在大烧杯里放入水,再将一个装水的试管放入大烧杯内,然后给烧杯加热,大烧杯中的水能不能沸腾?试管中的水能不能沸腾?

六、结束语

新教科版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篇6

汽化和液化

(一)中江县白果乡初级中学

蓝建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沸腾和蒸发。(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以及沸腾的条件。(3)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致冷。(4)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知道他们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总结概括出沸腾时的温度特征和沸腾条件。

(2)通过经历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把生活和物理联系起来,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所蕴含的物理道理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2.教学难点:利用汽化吸热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教学设备和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汽化:

方案一:

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白果学校的老师(用酒精棉球在黑板上写“白果”两个字),很高兴来到凯江中学。今天有点小紧张,同时,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我又感到很开心,相信同学们这节课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老师:咦,黑板上的几个字怎么啦? 学生:消失了。

老师:到哪儿去啦?

学生:变成气体了。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汽化和液化〉我们将像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板)

方案二: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我先来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在透明的保鲜袋里滴入几滴加入少量红墨水的酒精,挤掉里面的空气,放到透明的容器里,将烧好的开水淋到保鲜袋上。引导同学们观察。

老师:同学们看到保鲜袋有什么变化? 学生:保鲜袋鼓起来了。里面的液体变少了

老师再把鼓起来的保鲜袋放入冷水里,引导同学们观察: 学生:保鲜袋又变瘪了,里面液体变多了。教师:物质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汽化),也可以由气态变成液态(液化)。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及汽化定义)。

二、新课教学

(一).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汽化现象,如晾衣服、烧水时大量气泡产生、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杯子里的水放久了就变少了等。(多媒体呈现典型例子烧水时大量气泡产生、晾衣服)引导学生归纳: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板书)

(二)沸腾

1.播放水沸腾(透明容器)的视屏。激励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大量的气泡产生。(2)你想到了什么?--------沸腾的水为什么要冒泡?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是不是水温越来越高?水变少了吗?去了哪里?

提出为题: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是不是水温越来越高?

猜想与假设:A、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可能不会升高。

B、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可能会升高。

师生互动讨论确认实验中要探究的问题:探究水沸腾与温度的关系,实验过程中观察沸腾前后声音变化、气泡变化、沸腾时水量变化。2.分组实验

(1)提问:实验中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水、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

回顾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提问:这些实验器材怎样安装?(从下到上)(3)同学们开始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提醒:实验中注意安全)3.分析论证:

组织学生讨论后,请同学举手回答问题:

水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烧杯底部附近有许多气泡产生,这些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水沸腾时: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烧杯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到水面破裂。将气泡中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去。

停止加热,水立即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4、实验结论:

液体沸腾的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5、分析水沸腾时温度-时间图像:比较它和晶体熔化图像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得出沸点的概念。

同学们学习课本中的“几种物质的沸点表”,特别注意水银、水、酒精的沸点。注意这些物质的沸点是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刚才的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吗?如果不是,怎么回事?

沸点与气压有关:简单介绍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总结: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三)蒸发

1、通过生活现象引入

(1)夏天游泳从水里出来,感觉比在水里更冷。-------蒸发致冷,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2)晾衣服,衣服干了-----蒸发现象。

夏天、冬天都能把衣服晾干。--------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3)一杯水放了一天,它蒸发了吗?为什么看起来没有变化?------------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结论: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比较沸腾和蒸发

3、、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为了使洗了的衣服干得更快,可采取哪些措施?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第五章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一)一、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

二、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1)液体沸腾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2)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2、蒸发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 ②液体的表面积

初中物理第一册液化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大自然和物质运动形式多样化的认识

2、知识目标:

(1) 认识液化现象

(2) 了解液化的方法

(3) 知道液化放热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液化现象

教学难点:

液化的过程

教学器材:

烧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小烧杯、玻璃片、水、禁药、注射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请大家举出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实例

学生举例:

水蒸气遇热升到高空,遇冷后变成液态的水落回地面,形成雨。冬季厨房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窗,变成了水。

教师活动

新课探究

教师:水蒸气遇热升到高空,遇冷后变成液态的水落回地面,这就是雨。冬季厨房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窗,变成了水。

我们做个实验观察这类现象。

教师:我们发现水蒸气吹到玻璃片上,有水珠在玻璃片上生成。这就是物质由气态变成了液态,叫液化。

需要指出的是水蒸气由管内喷出时,在管口外很短的距离内我们什么都看不到,管内部分的气体才是水蒸气。我们看到的雾状的“白气”是已经液化了的细小的小水珠成雾状。切不可把这些雾状物误认为是水蒸气。生活中大家见到人呼出的“白气”,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门口出现的“白气”,打开热水瓶盖子,瓶内冒出的“白气”等等,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成雾状。

大量的`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但是要使气体的温度足够低,需要非常复杂的低温技术。人们探索能不能使气体在常温下,或者在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实现液化?

教师:这个实验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所以,气体液化的方法是使气体的温度降到足够低;或者是气体的温度虽然没有降到足够低,但是只要温度降到一定程度,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教师:我们从实验中看到,水蒸气只有遇冷时才能液化。所以液化时放热。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原因就是水蒸气液化时放热,它比同温度的沸水放出的热要多。

实验1:烧瓶中装入热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时,水蒸气从瓶口的细玻璃管内喷出,吹到玻璃片上,让学生注意观察在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观察思考:烧瓶中装入热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时,水蒸气从瓶口的细玻璃管内喷出,吹到玻璃片上,让学生注意观察在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2:我们在这个注射器里吸入少量禁药,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口堵住,然后向外拉活塞,注射器中液态的禁药消失了,全部变成了气态的禁药。我们再推活塞,使气态禁药的体积被压缩,注意观察管内发生了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回答:

注射器内的气态禁药又液化了

学生看书举例:

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打火机内的可燃气体都是液态的,是采用在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液化的。液化后,气体的体积大大缩小,便于运输和贮存。

上一篇:大庆油田下一篇:梦想与青春同行(我的中国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