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前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精选7篇)

学前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篇1

学前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学前教育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最佳的发展环境和机会,虽然教学的内容并不一定和现实生活相一致,但是为孩子们今后进入更高一级的教育提供了可以学习和模仿的经验。

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比起其它时期,孩子在5岁之前是形成性格、个性发展和基本生活态度的重要阶段。因此,孩子应该有更好的条件去成长和发展。

目前,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家庭把孩子的健康和营养放在了第一位,这个并不是错误。错误的是,大家都忽略了在儿童心理上的辅导,而让其心理发育并不良好。我们并不会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父母,但一个完善的学前教育应该包括孩子的身体、心理和其它福利。

学前教育提供的内容: 关心孩子的身体发育。预防和治疗保健措施。良好的卫生环境。充足的户外活动。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防止疲劳和刺激。

提供幼儿与同龄人的社交。

有机会小范围接触社会,学会分享与合作

感到父母和老师在安全的照顾着,但不要让他们产生依赖。

有机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

对周围环境的最初经验:花园,树木,动物,昆虫和鸟类的生活。

认识周围看到的事物如何工作:汽车,消防部门,水泥搅拌车,新的建筑施工。了解一些家用电器。

培养基础的审美和文化经验,丰富孩子的生活。让他认识自己优秀的地方

让他听到美妙的音乐,并给他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学会节奏感和完美。

由他挑选自己认为好看的照片,以及优秀的文章 让孩子使用颜料和物品进行创造

对其它物品的实验和学习: 这些物品是孩子的工具和书。提供锻炼和娱乐的场所

让他对自己的玩具发挥想象力 模拟清扫家庭的游戏。简单木工的游戏。

海报和粘土,图画书,鼓和其他简单的乐器。培养艺术情操的图画,乐器。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会分组和团体合作。共享自己的物品、玩具。

南宁家教网 http://

学润家教网 http:// 利用社会机构和资源。家长参与幼儿学校。

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态度,有利于孩子今后进入正式学校和社会的生活 学习和享受美味的食物。

接受正常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不会害怕医生的检查 养成健康的性意识

对周围事物显示出热情和感兴趣,不会产生害怕和怕生感。

学会融入社会群体,懂得与成员共享,有秩序的社会行为,不害怕失败,懂得在自己认识的范围内去处理和解决问题,并接受由此造成的后果,有责任感。在家庭和学校有足够的安全感。

幼儿学校必须配备熟练和训练有素的教师。

学前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篇2

在操场上, 学生们欢呼、跳跃得像一只只小鸟, 在每一位教师眼中, 他们都是最美的风景;在课堂上, 学生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 更像夜空中的星星, 让教师满怀憧憬。 教师心中的爱、喜悦与平和让师生关系始终保持着一份童真。

教师和学生交流后, 学生如同花朵沐浴春风, 在阳光的滋养下, 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花朵的成熟绝不仅仅是美丽, 学生们的成长也绝不能只掌握一门技术, 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君子。 所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 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 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 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 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 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 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 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 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 ”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师直接向学生表达赞赏、传递情感甚至批评的机会都越来越少了。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 我们要坚守什么? 一方面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回归教育本质, 不断追寻教育本源。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新时代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也绝不仅仅是知识。 过去, 除了用半导体收音机接收外界信息外, 学生只能听教师讲授;而现在, 知识传播方式很多, 如计算机、手机、网络、图书馆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 我们更要尊重互联网发展的规律, 尊重教育的规律, 尊重学习的规律。 尽管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但它却无法取代教师。 教师的爱、关心、气质以及人格魅力有时胜过千言万语, 甚至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 都会改变学生的成长轨迹。

在“互联网+”时代, 人们对速度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渴望。 但教育却是滴水穿石的过程, 它需要教师执着地坚守, 用心地呵护, 真诚地付出。 如此, 教师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发展, 这种影响可以通过信息、互联网来达成, 但却不能忽略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心灵与思想的碰撞。

什么内容是女性时尚杂志最爱 篇3

台湾市面上的中文女性杂志市场,可划分为欧美体系的国际中文版和台湾本土刊物两大体系。根据PC home Online“2003女性消费大调查”调查结果,女性消费行为中流行信息的主要来源,以媒体亲近度最高为网络(48.17%),其次为杂志(20.76%),可见杂志影响女性消费行为,杂志已成为购物参考重要来源。

近来女性时尚杂志在销售表现方面,依据出版年鉴(2004)所列七大类杂志销售状况,流行时尚类2002年销售量为17.21%、2003年销售量为20.35%,2004年销售量增长至21.79%,且销售排行榜前五名均为女性时尚杂志类,可见女性时尚杂志已成为杂志中的主流。女性时尚杂志销售逐年成长的趋势,显现读者追求时尚潮流及美的知识的欲望提高。

本文就Sugar甜心、ELLE girl、大美人、Ray(瑞)、e’f东京衣芙五本杂志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了解台湾杂志的市场状况。

研究调查结果统计

今年一月到三月之间,五种女性时尚杂志内容篇幅比例列于表1,内容排行前两名均高占篇幅1/4,为流行时尚与美容保养类,分别占全体总页数的26.8%及26.76%;接着为其它信息类(12.34%)、专栏信息类(11.77%),均分别占约1/10篇幅;再次为服饰配件类(5.12%)占约1/25篇幅,其后美发造型类(4.36%)、名人时尚类(4.44%)与服装类(3.81%),均不到1/25篇幅。

《sugar甜心》比例为53.73%与《Ray(瑞)国际中文版》的最高比例28.66%,皆为流行情报类占篇幅最多。《大美人》比例为52.24%、《e'f东京衣芙》比例为28.89%两者皆以美容保养类居多,而《ELLE girl(中文版)》则以专栏信息类,比例为21.28%。

由图1可见,美容保养类、流行情报类明显高出其他的类别,其次为专栏信息类与其他信息类,其余类别则篇数比例较低。以杂志内容占篇幅最高的两类进行比较,《Sugar甜心》以流行情报类篇幅比例最高(52.73%),其次为美容保养类(14.08%),两类相差高达38.65%、《大美人》以美容保养类(52.24%)篇幅比例最高,次为其他信息类(12.65%),两类相差高达39.59%,两种杂志第一、二类差距较大,内容着重于单一类别,采取编成类似工具书的方式。《ELLE girl(中文版)》以专栏信息类(21.28%)与流行情报类(19.6%)篇幅比例最高,两类仅差1.68%,《Ray(瑞)国际中文版》以流行情报类(28.66%)和美容保养类(23.37%)篇幅比例最高,两类仅差5.29%,《e'f东京衣芙》以美容保养类(28.89%)和流行情报类(23.74%)篇幅比例最高,两类仅差5.51%。这三种杂志第一、二类差距较小,内容均着重两个类别。

先合同义务的内容是什么 篇4

摘要:所谓先合同义务,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合同成立之前所发生的,应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各自承担的法律义务。

先合同义务又称“前合同义务”或“先契约义务”,是指在要约生效后合同生效前的缔约过程中,缔约双方基于诚信原则而应负有的告知、协力、保护、保密等的合同附随义务。那么先合同义务的内容是什么呢?

先合同义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协力义务

即缔约双方共同尽力促成合同缔结成功的义务。“在契约缔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导致合同最终不能成立的情况。如发现新的伙伴、提出新的要求等,不断的修改协议会导致合同的缔结无限期的拖延,要求对方出让某些利益或使对方承担更多的债务等。若当事人一方无力或无意缔约的情况下,恶意谈判或恶意终止谈判损害对方的利益并且该行为有证据证明的,这就违反了协力义务。

告知义务

即情报提供义务,其包括:不向对方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的义务,这是告知义务最基本的解释。如不欺诈的义务,不作错误陈述的义务等。合同订立之前重要事项的告知义务。使用方法的告知义务,主要指产品制造人应在其产品上附使用说明书或向购买人告知使用方法。瑕疵告知义务。即对物品的缺陷和不安全因素有告知义务。对于某些特殊的合同,如保险合同、公司认股合同、广告推广式买卖合同等,其中的一方当事人,必须负责详细陈述各种与合同的有关的情况的正面义务。

保护义务

即在缔约过程中当事人应当善尽必要的注意义务,相互促进,保护对方人身及财产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不得滥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胁迫对方,对对方施加不当影响或利用对方和无经验或急迫需要,而取得不当利益。即近几年在我国法院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中类似消费者在商场内行走或乘坐电梯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日渐增多。如果不在缔约过失责任中规定保护义务,而要用侵权责任的规定,就会在举证责任方面存在困难,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因此有必要完善先合同义务的立法。

保密义务

即对缔约谈判过程中知悉的对方的个人身份、财产状况、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信息不得向外界泄露或擅自使用。由于缔约过程中“当事人为缔结契约而相互接触磋商之际已由一般普通关系进入特殊联系关系,相互之间建立一种特殊信赖关系”。因此,了解了对方一些局外人不可能知道的情况。按照诚信原则,不得泄露和不正当使用,否则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以诚信原则为依据的先合同义务,远不止以上几种。在具体实践中,基于诚信原则的弹性,还有更多的具体义务。如照顾、忠实义务等。因此必须深刻认识诚信原则并用其衡量才能保证法律的公正。

先合同义务存在于缔约过程,其起止时间分别为“要约生效”与“合同生效”。作为合同附随义务,先合同义务之产生与存续依赖于缔约行为及当事人对合同生效之期待。先合同义务突出的特征在于义务的法定性与附随性。先合同义务法律制度的价值在于体现民法衡平、正义的理念与诚信精神。在司法实践中,往往案件的情况较为复杂,每个人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您存在“2015起诉离婚要多少钱”、“涉外婚姻如何离婚”等问题,小编建议咨询最好的专业资深律师,他们都精通专业的法律知识,拥有丰富的办案经验,能为你排忧解难,为您提供最好的资深律师咨询。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篇5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我国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只有广泛倡导和遵守社会公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必须要有的精神支撑顶梁柱。社会公德涉及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依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信念的力量,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们的言行,起着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重要作用。社会公德如何,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单位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一个人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弱,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素质。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也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而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呢?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体会到社会公德规范,然后在生活中把这些符合公德规范的言行举止给表现出来,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具体来说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很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忽视,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的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与此同时国家要注重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是道德生活领域的重要的范畴。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力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大学生在增强自己社会公德意识时还要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切不可空谈。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我们可以从实践中体会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遵守社会公德的人物和事迹,他们倡导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等中华传统美德,他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社会公德能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让人与社会更融洽,让人与自然更亲近。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把志愿服务社会当作一种志向。在无偿献血、捐献骨髓、保护环境、学雷锋、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等社会活动上,我们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表现出了我们应有的奉献精神。通过参与这些活动, 可以深刻感受社会公德的力量,发现人民群众的伟大, 增强志愿服务观念, 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进而增强我们的道德意识, 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当然,个人公德意识的形成不仅仅与学校的教育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社会有关联,人总是处在一定的氛围之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 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因此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是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人人讲道德讲礼貌的氛围中, 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所以要真正培养起好的社会公德意识还是需要来自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我们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美德。我们中华民族素称“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遵守、讲究文明礼貌的好传统。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己自制等精神。而这些高尚的精神不是那么容易形成的,任何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不是仅仅依靠认识就能形成的,也不可能只是一时的情感冲动,而是一种坚定的意志的凝结。当人们选择和坚持某种道德行为,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表现自己的道德情感时,难免要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只有意志顽强的人,才能坚持原则,自觉地履行道德义务,否则,就会放弃原则,成为一个对社会无用的人。所以我们要坚定意志,自觉承担遵守社会公德的责任,并自觉地践行。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期望化为提高自身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践行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

10汉语言文学2班 黄海燕

什么是好的教育叙事 篇6

这是一部让人心有所系、心有所念的书, 看似非学术性的品鉴, 恰恰是缘于它的教育叙事特征。在作者敞开的教育叙事的空间, 我们也得以进入其中, 心有所系;在作者沉浸于移步换景的沉吟与沉思时, 我们往往会似有摭拾, 心有所念。

教育是实践的, 教育的最高智慧是实践的智慧。在教育领域, 逻辑、理论、科学的进路固然重要, 但其功能和作用也十分有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景, 更多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实践的情感、智慧、经验、思想的表达与阐发, 积累与分享, 更多要依靠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的叙事和反思。叙事和反思之所及, 并没有规范的逻辑体系进行自我划界, 不同于我们通常所知的“学科”形态。但是, “一个并没有特定界限的领域仍然是一个领域” (伊哥坦语) 。这个领域是情境——体验的、生活——实践的, 其边缘地带往往是模糊的、迟疑的, 或者干脆有时就是敞开的。窦桂梅在这部书中呈现给我们的域外访问的“教育视界”, 就是这样的“没有特定界限”的领域——正如她在序言中说的:“‘视界’有多大, 世界就有多大。”

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窦桂梅域外教育考察过程中写下的随笔性的文字。她在考察之后总是会很快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体现了作者优良的职业习惯和优秀的职业素养。她在序言中写道, 曾经带学生前往欧洲演出, 因为“忙于照顾学生”, “当时的一些见闻和感受, 也没有时间及时记录, 似乎没有留下什么, 现在提笔有些时过境迁了”。“时过境迁”的感受, 也从“反向”看出这部书生动地反映了教育叙事和反思的特征、要求:情境与故事, 不是外在的研究对象, 作者在情境中体验与反思, 作者是故事本身的参与者。

正是作者能够沉浸于她的“教育视界”, 才有了真实的感性“沉吟”与理性“沉思”。

这部书中, 作者绝不贸然地去抽象概括什么, 对场景与细节有着感人的教育热情和教育敏感。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访问, 因为学生快要放学了, 但“我们”还在提问, “校长非常着急……再看她的脸, 红到了脖子根儿。但出于礼貌, 校长还是没有打断我们”。校长对孩子们的惜护之心跃然纸上。显然作者也深深感动了, 将“校长的脸红了”作为小节的标题。作者问一位进修中文的女孩在学校6年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女孩想了想, 没有做出回答, 但是这种无声的回答更让我们感到真实”。其中, 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教育情境的细节精微而可贵的教育理解。

作者域外教育访问的叙事中, 不时有她所任校长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接应, 有与国内教育教学的比较和思量。在具体情境的观察、体验中, 作者对许多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有了深一层的感悟和思考。《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一文, 是作者考察了英国教师的专业要求, 并与《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要》中教师专业要求相接应后的所感所悟。在这种相互映照中, 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教师这个职业中, 我们永远修炼!”这样的叙事过程中的理性“沉思”, 在文本中有深有浅, 有隐有显, 时时生发, 让人不禁凝神驻足。感知和考察国外学校安全意识及措施时, 对我国学校在这方面欠缺的忧思隐然可见。在考察日本教师负担时问出:“对比中日教师, 负担都重。只是, 我们疲于奔命所承担的那些, 有价值吗?”

本书几乎没有学术性的结论, 但常见给人启示的“格言式”的吉光片羽;没有逻辑链条串起的论证, 但常见让人跟着感悟、跟着感动的生动细节以及真诚、真实的赞叹、疑惑和感慨。“事”与“思”自然地连接在一起, 有不少近乎是“事”、“思”和“诗”的融合了。尤其是第三辑“乌克兰教育随笔”, 作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字里行间都能触得!

这是一部优秀的教育叙事作品, 是一则教育工作者教育反思的范例。当作者都能在梅西百货采购时从打折里看到“道德教育元素”的时候, 我们看到什么是教育者的生活, 什么是教育者的教育生活。过一种教育生活, 是教师职业性的真正体现。叙事与反思, 是通往教育生活的一条需要教师自己踩踏的山径, 这条路总是有花草相伴、溪流相随, 总是在这里或那里给予我们新的景象, 就像作者在本书中给我们打开的“教育视界”一样。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 篇7

良好的教育是着眼于人品的提升和人性的改善,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天性,放大学生的潜能,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必须成为他们的榜样。

在康德看来,“有两种人类的发明是困难的——就是政府艺术和教育艺术。”我的理解是,政府艺术与教育艺术的臻致完善是困难的,任何寄希望一夜之间就能实现变革,或者通过一种方式的运用就可实现改变的想法是荒唐的、可笑的。

康德在谈及教育功能时说,“教育最大的秘密便是使人性完美,这是唯一能做的”,“改善人性完全在于良好的教育”。换个说法,能使人性慢慢变得完美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

人“经过教育继续改善人性,提高品格,使人性具有价值,是非常可喜的”。遗憾的是,现实的教育除了做练习,还是做练习,即便是打着素质教育旗帜的各种各样的“教研”与“教改”,其指向几乎都是考试效率与升学指标,很少有着眼于人品与人性的。

或许有人会问,现实既然如此,我们在这里妄谈良好的教育,不是做梦吗?我要说的是面对这样的现实,教育人更应当去寻找实现改善人品与人性的良好教育的路径与方式。如果身在其中的我们都放弃了良好教育的梦想,要不选择“同流合污”,甘心沦为“帮凶”,要不就是在悲观与恐惧之中“苟延残喘”,那么教育还有什么前景可言呢?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就当面对现实,不畏艰难,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出力所能及的改善。至少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一味地听从他者的摆布,而是要努力思考教育,改善自己的课堂。

身为教师,我们必须看到当下行政力量推广教学模式对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准带来的负面效应。硬性规定一堂课里教师只能讲多少分钟,学生讨论、活动一定要占多少时间,不仅会导致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浅薄和虚假,更为可怕的是会慢慢导致教师对教材和文本的浅阅读,对课堂教学的伪研究。最终必将弱化教师的教育技能,窄化他们的视野,使得教师丢弃教育的初心,使得教育在应试与功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立足于人的教育只能是在确定大致的目标后,让人们各自去努力,而不是要求所有人用一种方式达成一个目标。教育不是工业化生产,不是制造标准件。用大工业时代的理念来做教育显然是不可能提升人品改善人性的。如果教师看不清这一点,自然会在时下纷乱的教育“改革”中迷失。

教育是渐进的,没有完整的基模,也就是说教育的方式与路径必须是变化的,好教师自然能根据具体情境自由选择和运用教学计划与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互相商讨、独立思考的习惯。既然是习惯,它的养成就应当有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用当下的表述就是“教育是慢的艺术”。只不过康德看得更透彻,这渐进可能是几代人的。因为人的天赋不可能自行发展,要发展人的天赋就需要教育,教育不只为现在,更是为将来,所以必须给他们比现在好的教育,好教育不仅是劝人向善的,更是助人向上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让教育家办学”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上一篇:白鸽我爱你作文下一篇:森林音乐会作文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