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管理(共8篇)
主讲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杨沐
第一部分;课程介绍
主持人:今天下午的自主选学培训,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杨沐教授,杨老师是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中国合作项目的协调人,也是高级研究员,杨教授曾经做过政府官员,当过民办大学的校长,还当过香港上市公司的CEO,经历十分丰富。杨沐老师在新加坡工作多年,对新加坡非常了解和熟悉,所以今天下午的专题讲座就是《新加坡城市管理经验》,大家欢迎杨沐教授。
杨沐: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交流一下对新加坡的城市管理经验的看法。我到天津来过多次,最近两次来是因为天津是新加坡生态城的合作项目,天津与新加坡交流也越来越多,我想天津的干部你们对新加坡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关于新加坡的城市发展经验,大家都知道这个在世界是比较受关注的,就是新加坡在城市发展管理的方面有很多独到的地方。
在开始以前我们简单的讲一下概念,什么叫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指城市的一个对象,以城市的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现代的管理理论、经济理论、社会理论来对城市、政府、市场和社会,在城市发展中的互动、协调进行引导和服务。广义的城市管理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我们一般讲狭义的城市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就是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城市的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城市的时期;第二,城市的建设;第三,城市的管理。这三项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实际上是在互相影响。新加坡的基本情况。新加坡是一个国家,大家都知道这个国家是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面积是710平方公里,人口500万人。新加坡地方很小,人口构成华人占74%,马来人占14%,印度人占9%,其他占3%。平均每户人数3.6人,平均国民收入是3.5万亿美金,在世界上是处于比较高的位置,比美国的GDP高,在亚洲也是第一位。平均受雇人数(2007)月收入是3670新元,现在大概4000新元左右。新元和人民币目前的汇率是1:4.95,最近新币的升值快于人民币的升值,过去几年都在1:4.5-1:4.9之间浮动。新加坡城市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这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也是新加坡为什么管理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加坡城市里面82%是居住在政府的组屋里面,80%是自己拥有组屋,2%是租住组屋。这就是为什么新加坡会发展成这样的基本情况。新加坡的发展变化。在座的各位领导可能也去过新加坡,你们现在看新加坡很好,是大家公认的管理好、环境好、污染少、秩序好,实际上40年前,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新加坡不是这个情况,我提供三张照片,你们可以看到新加坡居民居住的地方实际上非常拥挤,也是有很多破烂的小屋子,居住很拥挤,新加坡的农村非常简陋,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已经是高楼大厦,即使不是在居住区也很漂亮,像公园一样。这个变化是如何造成的?是大家非常关注,也是非常有兴趣的问题。新加坡在城市管理上已经在全球获得很高的声誉,连续十年被各种国际评选为最适合亚洲人居住的城市,在世界上也是排名前列。仅次于北欧、瑞士几个城市,在欧美进行问卷调查,大家公认新加坡是全球生活水平层次最高的城市之一。新加坡在1965年建国的初期就被定为花园城市,现在被定为“花园中的城市”,这个城市本身在花园之中。在上个月新加坡举行了三个世纪行的的活动。第一个会议叫世纪花园城市周。来了十几国的城市管理专家、十几国管理专家、十几国的规划专家。讨论研究如何将城市建设的像花园一样。这是第三年举行,以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主办方就是新加坡。第二个会议叫“世界爱水周”。世界护水,城市护水,居民护水,来的是一些管理水源的专家,也是一些城市管理专家。一会儿我们会介绍到新加坡在城市的用水方面,城市的废水循环使用上措施非常好,这也是在新加坡举行,也是由新加坡主办。在这个会议上同时也签下了几十亿美元的合同。中间有几个大合同也是新加坡公司和中东的一些国家进行海水净化,进行污水循环处理这两个大项目。第三个会议叫世界城市峰会。现在有一个世界城市概念,很多城市都想发展为世界级的城市,世界城市峰会就是在世界层次上都有代表参加,在这个会议上今年是第一次,以后会每年一次,每次都会评选一个城市,获得“李光耀城市之奖”,由新加坡提供资金来奖励。今年选出来的是西班牙的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很古老,但通过规划重建重新恢复了活力。
新加坡城市发展不仅得到了世界承认,而且由于新加坡的地位和经验,新加坡获得了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与优势。新加坡举办与城市有关的活动,进一步扩大它的影响和它的经济发展方向。比如找到一些投资国家,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吸引更多的会议。所以大家会看到城市发展经济的本身也在为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带来进一步的利益。新加坡的管理经验。新加坡的城市管理主要有哪些经验?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讲法。我最近去研究,我比较欣赏7月30号新加坡的马宝山部长在上海的一个研讨会上发展总结了新加坡的三个城市经验。第一,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始终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中心;第二,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始终非常重视长期规划,城市发展中想到的不是三年、五年,而是更长期,只有长期的发展才能为未来发展提供好的空间,获得持续发展;第三,新加坡城市发展经营的重要理念就是利用好市场的力量。政府利用自己的政策,使得这个政策能够引导市场,往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三部分。新加坡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他讲了一个例子,新加坡水价的管理是非常有特点的,通过对水的价格管理来促使老百姓能够节约用水、爱惜用水,也促使新加坡的供水工业最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他只讲了这三条,我今天的介绍不是按照这三条来讲而是按照规划、建设、管理与再规划、再建设、再管理这个思路来讲,把这个速录讲完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一看马宝山部长讲的三个经验,是贯穿在过程中间是这三条的基本经验,讲一下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的主管部门 历史的经验表明一个发展好的城市,往往都有强势的政策在执行,强势的政府是有想法、有实力、有规划能力的,不是软弱无力,什么事情都跟在市场的后面随着市场走,如果只是跟在市场后面这样一个城市,往往是发展不好的。如果要城市发展的好,政府一定要发展在城市的前沿,有前瞻性可以看到未来。新加坡在城市发展中作为强势作用,主要开发自己的几个部门。;
第一,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新加坡有国家发展部,在国家发展部里面马宝山是部长,他到天津来过多次,这个项目是中国天津与新加坡的生态城建设的具体负责机构,也就是新加坡的国家发布部,国家发展部下面有一个机构叫市区重建局,这个机构是具体负责城市规划的,负责城市规划有一个重要的专家叫刘泰德现在他已经退休的,他在中国多个城市的巨大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仅是中国,在十几国的工会也起了很大的影响力。在过去几十年以来,他是长时期的领导过新加坡的重建工作。
第二,就是建屋发展局。有82%的居民住在组屋里面,建屋发展局本来一开始是负责新加坡的政府组屋,跟中国的经济使用房叫法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稍候我们会具体介绍一下房子的形式和具体内容。一开始刘泰德负责房子的所有住房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以后他逐步从这些岗位上退出来,把更多的地方转让给市场。
第三,环境主管部门环境与水资源部。这是管理整个环境,但是新加坡管理中水的管理是处于核心地位。因为我刚才讲新加坡是城市国家,水源是新加坡非常宝贵的稀缺资源,稍候我们具体的研究一下。新加坡的花园城市理念。新加坡在六十年代就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念。“花园城市”的理念不是新加坡最先提出来的,而是早在十八世纪时期欧洲人有了这种想法,也是欧洲国家先提出来的,提出来之后欧洲国家也进行了一些实践,但是新加坡是一个在亚洲把这种想法实践的比较好、比较特殊的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为北纬1度,在赤道边上,国土面积为710平方公里,非常炎热。现在的平均温度降了2-3度,降温的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的绿化做得非常好。如果有机会到新加坡的朋友很容易就可以体会到。无论你到出租车上,还是在居民区访问或者去商务区,在新加坡到处都可以看到树叶。目前新加坡绿化覆盖率为90%,在住房面积里面绿化面积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会儿我们会讲到一些具体指标。吴庆瑞在新加坡被称为“经济发展之父”,我非常荣幸,在1992年到新加坡的时候,为他做了两年的事情,听他讲过很多关于新加坡的历史,也讨论过新加坡的具体问题。所以老一代领导人首先提出了这个想法,而且非常强调在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中就要实施这个想法,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在报纸、杂志上都可以看到,在理论界都有这个看法,不仅是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这样。“先经济发展,后社会治理”、“先经济、后环境”、“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这种讲话是非常普遍的,首先经济上去了,让GDP提高10%、20%,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但是新加坡不是这么做。新加坡一开始就在发展中看到了社会问题,而且不仅是建设了这么多组屋,同时注意到了要把新加坡的城市环境治理好,把绿化做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兼顾社会。我们看到东洋的很多国家,例如菲律宾、泰国,在发展中社会冲突、矛盾越来越大。比如贪污腐败、人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冲突越来越多,但是新加坡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关注了这些社会问题。他使社会问题在发展中逐步缩小,而不是逐步变大,这已经超出一个城市管理范围,并且牵扯到社会经济,从大环境来说对城市管理非常重要。新加坡的历史进程 新加坡的城市发展中规划的历史进程,首先是建国时期指标提出比较低,只提出了人均8平米的绿地指标,因为当时条件比较差,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比较少,所以首先要见缝插绿,大力发展城市的空间立体绿化。70年代有一些钱,制订了道路的绿化规划,加强环境绿化中的彩色植物的应用,不仅要有绿颜色还要有红颜色。强调了人行过街要有天桥、停车场都要绿化好。80年代进一步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实现机械化和计算机化管理。90年代发展更多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21世纪建立连接全岛,沿着周边建立一个绿色的人行通道。通过这几年努力,现在已经做了一半,还有一半没有建设完,以后新加坡的周边都是沿着海边上,完全可以散步、走路。为了实现这样的规划又建立了很严格的法律保障。比如《公园与树木法令》、《公园与树木保护法令》等一批法律法规先后出台。对所有的树都进行了登记、注册、管理。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新加坡的法律特别是罚款是非常严格的,西方有一句话叫“新加坡是一个Fine country,意思是很美好的国家,但是新加坡也是罚款很重的国家。新加坡在它的规划、实现中严格的按照法律执行,所以它的罚款是比较严格的。损害树木、公共财务都要重罚。90年代发生一个例子,有一个美国小孩,马路上停着一个车子,他损坏了那个车子,结果对他判刑要打六鞭子,美国总统克林顿就写信给当时的新加坡总理请求免除处罚。新加坡总理考虑了美国总统的信件,也考虑了新加坡的法律,考虑到新加坡未来长期保持美好国家的需要,同意免除三鞭,打三鞭。最近又发生了一个事件,有两个白人,一个是瑞士人在新加坡金融企业工作三年,还有他的朋友从英国过来,他们两个人新加坡偷偷溜进新加坡的地铁总仓,偷偷跑进去用喷气罐头完全按照他们的设计将一列地铁涂抹了一幅画。新加坡发现之后就开始追查,后来查出来之后把瑞士人抓住,但是英国人已经离开新加坡,所以没有抓住,正在准备对他起诉。对于瑞士人现在正在法庭审判,还没有正式结案,但是据说至少要捱两鞭。新加坡通过严格的法制保障,使得新加坡的绿化、社会秩序都经营的比较好。新加坡的严格法制传统来自于另外一个原因,新加坡从很久以前是英国的殖民国家,它沿袭下了英国的风俗。所以新加坡不仅是没有破坏、没有废弃的法律国家,而且新加坡的领导人都是带头遵守法纪,完全按照法律进行各种活动。
新加坡整体城市规划是以市区重建局负责,现在的整体负责主要分为几个区,一个是南部中区,是现在最大的商务区、滨海湾,还有商业中心(CBD)也在滨海湾边上。北部郊区是住宅工业区,现在的北部未来可能将火车站搬到那个地方,进行改造后也会成为一个住宅商业区。西部是原工业区的所在地,以后也会变成商业区,现在在跨国企业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CBD地区。东部是住宅商业区、中部主要是水源和森林保留区,还有一些高档住宅区。四,新加坡整体城市规划。这是新加坡目前的一个规划图,它的商业区在中南部,新加坡的规划是分点状的,最主要的是中边南部,而且西部是一个点,东部也是一个点,东边基本空着。新加坡面积不大,也就是七百平方公里,香港是一千二百平方公里,但是新加坡有一个特点基本都是平地,新加坡最高的地方是150米,新加坡大部分地区都很适合建造房子,而香港30%是山地,所以新加坡可用来建设房子的土地很多,但是新加坡最早就严格制定,不随便卖地,把土地留给未来,这是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新加坡的规划指导思想,在1965年就已经形成了,并且一直按照这个思路在执行。新加坡规划管理的特征是重建局发展将用地的地区进行分类,按照土地使用的属性,与中国向近,如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商业用地、金融管理,主要运用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来调控,新加坡控制很严格,当时我讲到了新加坡严格性,新加坡立国之初就坚持的,这种建设的严格型还可以举个例子,新加坡城市的建设高度。你们现在去新加坡会发现有三栋楼非常高,现在三栋楼是一样高的。新加坡反对互相攀比,所以他们制定一个标准,这就是新加坡规划是城市的管理重点。新加坡有严格的管理规划,严格的按照法律制度规划管理,所以新加坡的规划做的比较好,也按照规划做。城市管理的建设部分首先要讲核心,城市发展建设的核心是新加坡的居民住房建设的重要核心、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核心。城市发展建设如何形成也是新加坡领导的理念,新加坡领导的理念就是“居者有其屋”,住房子的人民应该有自己的房子,现在很多人都提出了租房的思想,别的国家先不谈,新加坡首先要有自己的房子。第四部分,新加坡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居民的住房建设。李光耀的理念是从上一辈的老人灌输给他的。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认为拥有财产的人才会对财产负责任,才会对这个国家负责任。李光耀一再强调要使大部分老百姓,住房子的人要有自己的房子,他们有了自己的房子,就会对房子负责任,对自己的财产负责任,对这个国家负责任,不敢随便做破坏性的行为。组屋制度的由来 组屋是由政府来造房子,不是新加坡自己发明的。“居者有其屋”这个想法是李光耀首先提出的,但是组屋制度不是新加坡首先制订的,实际上是从英国传到新加坡的,新加坡在1965年立国,但是1960年就开始建屋发展局,当时就给一些殖民地的官员造房子。当时新加坡建立的时候是100万人口,但是大部分人是没有房子的,大部分人都是住的“城市贫民窟”,所以新加坡政府建立之后就大量进行组屋制度,当时发生了两件比较大的事情。第一件,1961年组屋开始建设,组屋建设完成之后,很多老百姓不愿意搬离他们所建的贫民窟,当时1961年的时候,在冲突之间发生了一场大火,这个火势非常大,死伤一百多人,贫民窟被烧掉了,烧掉之后很多居民不得不搬离了贫民窟。1964年新加坡华人和马来人发生冲突,携带刀子上,互相砍伤,跟中国去年发生的暴力事件差不多,死伤26人。后来这个事情平息之后,新加坡在发展组屋之间又加入一些原则,所有新建设的组屋按人口比例分配给华人、马来人、印度人。新加坡以后的组屋都是按照这个原则分配,这个原则将所有的种族都照顾到。另一方面也非常有效起到了作用,将本地居民的聚集区全部分散。本来新加坡在以前有一千多块小印度,现在这些历史点在都变成了旅游点,这样就把新加坡比较特殊的种族问题按照比例来分是很突出的,但在1964年以后,新加坡就再也没有闹过这么大的民族冲突事件。所以组屋制度有效的帮助政府实现了民族和谐。这个和谐理念我们后面还会看到,在城市管理中采取了很多办法。组屋的类型;新加坡政府的房子里面有很多类型,有二房式、三房式、四房式、五房式等,最多的是二房式、三房式、四房式,二房式的标准面积按照2006年的标准也不相同,身高是新加坡重要的一个组屋群,它的二房式45平米,三房式65平米,四房式是90平米,这是2006年的售价。下面是2006年的平均收入,新加坡有一个公积金制度,凡是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就可以有公积金,就可以非常容易的买得起房子。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是1992年到新加坡的,当时刚到新加坡的时候给我的工资很低,他们都看不起大陆的人,所以月薪只有三千新元,第二年我就买了房子,当时市价是20万新币,当时首付1万新币,其他就可以按月来付,因为我当时的年级比较大了,所以只能按照12年的还款期来算。12年之内公积金按照我当时的工资水平可以提供给我12万新币的钱,所以12万是由我公积金付的钱,所以不需要我拿钱出来,12万拿出来之后我付了7万,还剩5万,我就从银行来贷款,银行贷款按照每个月来扣,当时的利率是比较高的,按照当时的利率水平,我们每个月还款大概1000元到1200元。当时我买了一个四房式90多平米,当时我在市场上租一个房子,每个月付租金也就是一千到一千二元左右,但是我买房子所还款,十年以后这个房子100%就为我所用公积金还款,我当时的工资标准,每个月的公积金就可以还我每个月房租,到现在差不多20年了,经过这20年市场房价已经涨了,当时买的是20万,现在市场价格大概是将近40万,首付大概是两万到三万,好一点的是四万到五万。新加坡一般毕业的大学生都可以拿两千五,如果是新加坡的技术学校毕业的只可以拿两千,只要大学毕业生有诚心完全有能力买得起房子。所以房子问题到现在为止在新加坡没有买不起的,所以没有这样一个社会冲突。实际上在1980年新加坡住组屋房子的人口已经达到73%,1985年达到84%,在1965年刚成立,1965年有一百万人,很多人没有房子住,到1985年很多人有房子住,大部分人都住在政府组屋里面。从1986年到现在,每年还在建设政府组屋,主要卖给新加坡移民的人数。新加坡刚成立是一百万人,我1992年去的时候是一百万人,现在是五百万人,四年增加一百万人。所以要让这些新增人口同样可以在新加坡买得起房子,住房问题到现在还没有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新加坡比较早就解决了社会问题,这是造成新加坡城市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加坡的比较贫穷的老百姓,或者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没有钱的时候会买一些户型比较小的房子,收入高了以后,他可以把这个房子卖掉,在市场上换大一点的房子,逐步的变大。在这几个房型里面需求三房式、四房式是最大的,这是新加坡整个组屋的各种房间的比例。
新加坡发展局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实际上来自几个方面,第一是政府给;第二是银行金融机构,从银行机构里面贷款一部分;第三是通过市场,通过老百姓买房子,付钱给他,而得到钱。通过这样逐步变大,解决了新加坡资金短缺的问题。土地售卖计划(PPT)这是土地分配使用率的问题,我举两个地区榜鹅和义顺,我们看到这两个居住区里面住宅占50%至55%,空地和绿地是非常重要的。榜鹅是10.8,义顺是4.2%,每个地方学校、体育休闲工业机构、商业机构,新加坡发展里面就有这个思路,尽可能让老百姓上班地点跟老百姓的居住地点靠近,减少老百姓减少在上下班上花的时间,使老百姓生活更休闲。我在新加坡的公司里面也做了多年,在新加坡瑞士银行和新加坡的实体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新加坡的老百姓到公司工作,家里到公司一般都需要20分钟左右时间,如果大于这个时间他们接受不了,这样会使生活质量高一些,我们都知道在纽约、东京都有一些人上下班要花费三个多小时,这些人的生活质量实际上是比较低的,而新加坡一开始通过规划、住房设计、土地安排使用的方向是比较合适的。对土地的售买新加坡政府有严格的控制,新加坡也通过这种严格的控制,在比较早的时候,新加坡把大面积土地都收到政府的手里面,新加坡政府在比较早的时候就完成了这个过程。所以使90年代到现在,新加坡用地的矛盾比较少,因为当时比较早的把土地收到政府手里面,因为当时的价格比较低,也比较容易购买。新加坡政府强调一个原则,他可以把土地购买的使用价格是土地的增值,新加坡认为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应该属于国家,所以国家有权通过土地执行法令,以原始的没有开发的土地来征用土地,用一组基础设施工厂用房,所以按照这个原则处理,新加坡比较早的实现政府为一些土地价格争论所引起的冲突。
四、新加坡的住宅分类;新加坡的住房有几大类,我刚才说82%是政府组屋,有一部分不是住社在政府组屋,新加坡住宅大体分为三类,第一,富人区的独立式或联排式花园洋房;第二,房地产商开发的私人公寓;第三,政府出资为普通收入居民建造的组屋,(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组屋)。按照这种房子的分类,地契也分为三种,一种是永久地契、999年地契、99年地契,房地产开发的楼盘有99年与999年两种,私人独立式的洋房都是永久地契。但是要买独立性的洋房要有一个条件,一定是新加坡公民。我们报纸上看到李连杰买了两千多平米的大的花园洋房,李连杰跟利智有一个已经是新加坡公民了,后来有些朋友跟我说有可能两位都是新加坡公民,也就是说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人,新加坡欢迎他们到新加坡来,这些人可以买新加坡的房子,但是要经过新加坡政府的批准。这个是私人住宅,这种房子一般来说要几千新币。这种是新加坡的私人开发商的楼房,也是80平米到150平米之间的大小,现在的市场价格也是一百万新币左右,边缘地区的可能是八九十万,但是比较好的地区都要上百万。这是比较早的组屋,像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建造的组屋,下面都会配有娱乐中心,休闲中心。这个是九十年代建的比较新的一些组屋,这个是新建的一些高层,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最高的是12层,现在建设的是50层最高的有80层。这个是今年推出的水景组屋,跟私人的组屋差不多,这是水景组屋中的房型设计,这跟中国市场上的楼盘房型差不多,都很漂亮。我这样写的原因主要是让大家了解新加坡组屋,绝对不是中国概念的廉价房,新加坡组屋非常漂亮,居住条件非常好,这是60年代比较早的组屋,外形不好,如果重新装修也是比较好的,所以从70年代、80年代第一批组屋也过去30年、40年了,所以说组屋的条件比较好。
第五部分做好社区服务的基础。我现在看一些专家写一些文章,新加坡的组屋看起来比较好,但是不是中国借鉴。他提了两条,第一,新加坡使居民住在简陋的房子里面,使老百姓享受不到新加坡的良好发展。我觉得写这种文章的人是没有到新加坡好好的看房子,新加坡经过了三十年,很大一批老人都愿意居住组屋里,因为居住条件目前非常好,非常方便,有私人组屋配套设施,还不可能像组屋那样方便。我是从1992年到现在一直住在组屋里面,我感觉组屋非常好。另外这个学者还批评说新加坡组屋没有市场,把市场的格局赔出去了,越来越的引进市场机制,现在政府已经允许私人开发商建设私人组屋,新加坡光靠政府设计,可能速度太慢、太呆板,引进私人住宅可以有更多的创新意识。这里我列了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组屋不同时期的条件,我们可以看到组屋区的变化实际上是非常快的,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居民住公共房的比例是最高的,香港有45%,伦敦还有23%,悉尼只有5.5%,拥有住房也是比较低,新加坡是比较高的。如果把住房的价格月收入相比,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家庭六年的全部收入就可以买房子了,香港需要二十年,英国也需要七年,所以你新加坡买房子是很容易的,知道你有工作,人均收入也比香港挣的多。所以住房在新加坡城市建设里面非常重要,因为让老百姓住好了,城市的其他建设发展才会比较容易,城市管理里面,新加坡也是首先做好对组屋的管理。市政理事会机制的好处。新加坡对组屋的一开始全是政府做的,是由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来去做。现在新加坡新实行的制度,由市政理事会管理。新加坡把这些组屋闲置着,没有五年也有八天,新加坡把选区的管理工作交给议员来做。五到六个选区可以组成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叫做市政理事会。市政理事会由议员负责,每个议员指定区居民,由50-60人组成。通过这个理事会新加坡政府感到有几大好处,第一,摒弃了传统的靠政府管理市政的模式;第二,减少了政府开支;第三,增强了议员和选民的联系,议员的选票支持率直接和看得到的工作实绩挂钩;第四,让居民自己决定所需的生活环境,提高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第五,社区让人有活动空间,可以提升渠道;第六,增加了竞争和各组屋区的多样性。刚才我们说组屋都是非常简陋的,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组屋管理方式是不一样的,新加坡组屋的管理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市政会把专业管理抛给公司来承包。你们去新加坡会看到房子跟香港的不一样,香港的房子很破烂,新加坡的房子虽然比较老,但是都是粉刷一新的,新加坡政府要求每四年要粉刷一次,而且严格的按照这个制度走,所以你们去新加坡每个地方去看,虽然是老的房子但是看起来也是新的,管理费用主要是来自本区,政府一般补贴10%。
二、组屋的软件服务;软件服务主要建立民众联络所,这个有点像中国的居委会,但是它和中国的居委会不同,民众联络所主要就是组织和实施社区中心的各种活动计划,吸引居民参加,举办各种活动中心、夏令营也可以为老人提供一些免费的医疗服务。新加坡的医疗服务在各个社区都有,新加坡每个社区里面都有门诊所,但都是收费的,在民政管理所里面可以为老人提供免费服务。这种社区中心是由人民协会来管理,人民协会是通过法律来定下来的,由人民协会培训这样的管理员,也通过这样制度,通过人民协会与社区管理的制度,加强了新加坡的执政党、人民行动党跟老百姓来联系,所以说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为什么在五年都能赢得选举。新加坡正式成立的时候就开始执政,执政之后没有临时选举,每次发行都每次选举执政之后没有赢人民行政党赢的人。赢有很多原因,重要的原因也是由于人民行动党对人民协会的影响力,人民协会对社区中心的影响力,使人民行动党与社区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给组屋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通过这样一些活动给组屋创造一些良好的居住环境。新加坡的设想基本上都跟工作环境相连,所以在组屋的基础上来设计城市的住宅规划,城市的商务区、城市的活动中心,这个思路就是说每几个组屋组成一个邻里,由几个邻里由组成一个组团,先这个思路正用到和天津合作中心生态城里面。每个邻里中心都设有儿童游乐场和小型商店,每个邻区中心都设有购物商场、银行、诊疗所等服务设施,每一个市镇中心都建有百货公司、超市、图书馆、影剧院和邮政局。这些使生活在中心生态城的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比较高。
三、组屋的垃圾处理
这里是新加坡相应的一些措施。比如垃圾处理、用水需求、其他的需求措施,都是跟住宅管理相连在一起的,你们到新加坡都会有体会,新加坡没有蚊子,这是很奇怪的,新加坡处在一个热带地区但是没有蚊子,这是由于新加坡的管理制度做得好。新加坡的建设住房建设队都要想办法承诺,你的社区要管理好垃圾,不许有蚊子,新加坡还会对家庭进行定期检查,这些工作新加坡做的非常细致,组屋区通过公交跟地铁相连,使每个住宅下面都会有公交车,公交车就会通到地铁站,地铁站也是一个公交中心,所以换乘公交是非常方便的。新加坡不需要载车,新加坡整个车辆大概是五六十万,对老百姓来说,坐公交和地铁是非常方便的,但是由于小区的快速发展,共同交通出现一些拥挤问题,比如现在坐地铁上下班的人数,最新的报道每天达到100万人次,所以在上下班的高峰有些地铁上已经出现了拥挤,针对这个问题,新加坡正增加地铁的建设,通过这样新加坡把城市管理跟老百姓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你们看到这些线都跟老百姓的社区联系在一起,这几年建的地铁建设比较快,所以在过去两年全球经济在困难时期新加坡在加快地铁的建设,新加坡政府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到若干年之后,新加坡的老百姓如果不坐公共交通,也可以15分钟走到附近的地铁站,正在设计这样的一个模式。我们可以看到组屋建设和城市规划管理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大家知道新加坡比较小,刚才说到五六十万汽车不是很多,新加坡中南部的交通当时就出会比较拥挤,当时新加坡出现一个系统叫电子付费系统,将电子探头安装在汽车上,你要通过怎样的关卡进入中央商务区就要收费,通过这样的办法增加小汽车上下班的成本,让增加成本收更多的钱去设置公共交通。新加坡小汽车的拥有量以前就很高了,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以后很多老百姓也想买车,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需要,而是表明自己是有车阶级,所以这种管理思路下新加坡的管理很漂亮,在中部的一些水库跟保留的很好的树木,由于这样的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会感觉很好,每到星期
六、星期天人们就会到附近的公园休息。新加坡的垃圾处理、废水处理都做的非常好,使空气有一个很好的质量。新加坡有一些绿色的角落小孩子可以进行玩耍、互动,老人可以休息。这是新加坡的中央商务区和几个银行。这是其中的三个高层。这是新加坡老的房子,经过翻修之后,也保持的很漂亮,这是新加坡的商务区。这是新加坡最新建设的综合娱乐城,也就是新加坡的赌城,就是美国金沙投资公司建设的滨海港湾综合娱乐中心,从上面看过去就是中央商务区,这是新加坡规划非常漂亮的城市。这是新的的著名旅游点圣淘沙。第六部分,改善新加坡的供水条件,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杨沐:我们前面以组屋为中心,讲了新加坡的设计、规划、维护管理三个过程,这个过程到1981年新加坡就完成了一个循环,80%的老百姓住在政府组屋里面,今后的20年就把组屋的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再循环。进入这个世纪之后,新加坡又找到一个新的中心点,这个中心点就是水利。新加坡的供水管理体制。在中国天津水利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水利在新加坡更是一个问题,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小岛,新加坡在成立之初,它的水源首先是从马来西亚开始,所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制定两个供水条件,一个是60年,一个是100年,这两个条件保证新加坡的供水,但是新加坡在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甚至最近几年都会与马来西亚发生一些零碎的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就考虑到自身的水供水的脆弱性。如果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关系不好,新加坡如何生存下去?所以新加坡就会想,如何另寻水源,就跟印度尼西亚交谈,他们就谈到一个方案,新加坡帮助印度尼西亚发展靠近马来西亚的两个岛屿,帮助那两个岛屿发展水源,把新加坡的外资企业搬过去,引导过去帮助这个地区的发展。另外就是建设一条水管,保证新加坡的一部分供水,从印度尼西亚保证新加坡的供水。但是这个方案做了没几年,苏哈托就下台了,这个供水就停止了,所以新加坡就找了一些新的方案,开辟新的水源。
二;新加坡的供水新来源 现在新加坡提出它有四个水源,马来西亚是其中一个,我们来说一下这个体制如何形成的,新加坡管理水资源有这样几个体制,环境跟水源。底下有两个部门管理水资源,第一个是新加坡的供应事务局,第二个是国家环境局。国家环境局主要是管理环境保护的,新加坡供应事务局,主要管理两个事情电和水,十年前,新加坡把电划出去了,变成实有化,所以公共事务局代收水电费,公共事务局集中管理水资源,把如何管理水资源作为自己最大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就把水的管理形成一个整体性管理,把水变成一个循环,把海水变成天上的云,天上的云降水变成地表水,把地表水变成水库的水,水库的水经过加工变成可用的水,经过老百姓运用之后,就变成了废水,废水进行处理,又变成新生水,这是第一个方法。用新生水作为自己的重要来源,第二个方法就是把海水淡化,把海水淡化是人们的梦想,新加坡经过两年的努力,已经初有成效,现在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引进新的技术,使成本降低。这样就找到三种大循环的思路,找到三种新的供水水源。第一,收集雨水;如果一些国家没有专门的措施,雨水只有10%是被利用的,其他90%都是回到海洋里面,但是新加坡政府现在通过修建了很多蓄水池,利用很多河流来做蓄水池,现在新加坡总土地上三分之二的地表上面的雨水已经作为蓄水来源,三分之一还没有被控制住。新加坡前两年耗资约3亿新元的滨海蓄水池已建成,工程提供蓄水、防洪和水上休闲等三大功能,是新加坡第一座建在城区内的大型蓄水池。第二,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正在成为扩大获得水源的重要途径。第三,新生水技术;现在下水道的100%污水通过先进的双向渗透膜和紫外线消毒技术处理以后成为新生水,新加坡新生水已经可以实现再饮用。新加坡的水资源管理做的比较好,所以我们看到新加坡的老百姓跟其他国家的老百姓不一样,别的国家喜欢喝瓶装水,新加坡社会上宣传的是“自来水不比瓶装水差,甚至会比瓶装水更干净”。我们刚才说三分之二的雨水已经都收集起来,新加坡每年的降水量是2400毫米。新加坡的水源之一,新加坡50%的水源已经被利用。现在新加坡准备建立第16个水库,使新加坡有更多的水源。水源之二,从马来西亚进口。这个方案政府决定从明年到期之后就不延续。新加坡努力制造,在十年、二十年之间,甚至可以不需要马来西亚的供水,自己供水。水源之三,新生水,他有新加坡整个管道,通过这个管道流到循环水处理场,形成一个完善的废水循环系统。水源之四,海水淡化。这是在新的淡水场开幕式上的一个照片,在新加坡的水资源很有竞争力,上个月开的会议,准备建立一个新的淡水场。这种供水水源新加坡感觉还不够,除了四种水源之外,还要加上三种办方法让老百姓有节约水的意识。第一就是要让老百姓省水;第二,认识到水资源的价值;第三,让老百姓认识到有水资源的享受,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这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用两种水价鼓励节约用水,这在很多国家都已经被采用了,这是新加坡采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新加坡居民每个月如果用到40/立方米是一种水价,40/立方米以上又是一个水价。每个月用到40/立方米是1.11元新元,后面还要增加几个费用,一个是水资源保护税,每一立方米的水都要加一种税,还要加上处理水循环所需要加在上面的费用,还要再增加一种水资源卫生专用费。通过这样的价格使老百姓有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这个思路可能对中国很有启发,但是现在中国水价还是很低,尽管中国水资源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提价,但是老百姓反映很大,可能影响到老百姓的基本费用,但是非加不可。新加坡做这个比较早,使用这两种价格,而这两种价格再与电费加在一起,我自己感觉新加坡老百姓的压力不是很大。三;倡导居民节约用水。在90年代,我跟儿子一起住的时候,我们每个月的水电费是80-100新元左右,现在一个星期不在家,大概每个月50新币左右,所以这个收费与收入的占比是很低的。如果这两种价格以后老百姓节省水资源的概念是非常强烈的,而且老百姓会不需要瓶装水,像上海、北京很多老百姓都是用瓶装水,这会给老百姓的费用增加很多。如果能够保证做到自来水安全使用,可以给很多白领家庭节省很多费用。另外鼓励每个家庭节约用水,提出了一个口号“节约十升水”,这个节省水里面特别提出的是节约厕所用水。在新加坡普遍推广使用抽水马桶,一种是小解用水,一种是大解用水来使水减少。另外提醒老百姓如何在洗脚、洗澡方面节约用水。另外鼓励每个机构节约用水10%。比如洗车机构,要求每次用水能够节省10%。励使用新生水,设立用水效率基金来提高整体效果。新加坡开展全民ABC爱水,节水活动。新加坡在环境意识上面建立“花园城市”让更多新加坡的居民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现在是新加坡的大学与其他的公司合作来开展水的研究和开发活动,使海水淡化的效率更高。另外新加坡在这个基础上准备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世界的水中心。我们以前说中心城市的概念是金融中心、经济中心、另外新加坡现在提出了自己的水中心。新加坡把管理水的水平提高,把节约水的水平提高,循环水、污水处理的水平在提高,使新加坡成为这样的水中心。每年新加坡举行全世界的爱水周,使新加坡在世界上树立这样的地位。新加坡在过去几年爱水活动、节水活动,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使新加坡增加了一个软实力,利用这种软实力,新加坡向中国、中东出口他的水技术,推广供水服务。另外还要增加新加坡的实力,使新加坡找到更多发展的路子,包括与天津的生态城合作。新加坡希望通过与天津的生态城合作,变成一个苏州工业园品牌。大家知道苏州工业园引进技术,引进外资对发展公园的管理非常好,越南、印度、老挝也在建设,印度也希望在这些地方建设成像苏州工业园这样的工业园。
四、提倡建立绿色环保型社会 新加坡希望与天津的合作比较成功,但是世界上很多地方搞生态城,很多生态城成本非常高,像阿科桑地(音)生态城,全部是绿色高空,他已经花了几十亿美金,准备全部花销上百万的美金,比如上海的生态城,崇明港的生态城英国公司帮助设计,他的设计思路发展中国家没有办法享受的。他的目的就是为的就是吸引有钱人去住,这种生态城可能很好,但是这个生态城是针对发达国家,针对普通老百姓不适用。所以说要搞一个对老百姓有帮助的生态城。我们刚才与在生态城工作的领导交流了一下,天津生态城的第一个楼盘已经出来了,价钱比较高,商界希望价钱高一点,但是新加坡希望这个生态城有会令人满意,综合世界新兴国家的一些地方,都能重复这样的路子,重复这样的样板,这不仅是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世界的贡献,对新加坡的贡献,这是新加坡的一个总路。这个路子比较实际,普通老百姓都认为对的,普通老百姓都买的起住得起,我知道这样做起来很难,但是一定要想办法走这个方向,如果走成功了这是非常棒的,新加坡目前来说在水资源方面做的比较成功。新加坡如果从面积、人口来说,在世界上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印度尼西亚说的,新加坡为什么了不起?它只是一个小红点,很多中国官员到新加坡参观,看了感觉很好,新加坡只有五百万人口,我们是十三亿人,如何跟我们比,新加坡很小。很多印度人也会这么说。最近几天有一个印度的学者在新加坡访问,说不要把新加坡看作一个国家,如果看作一个国家是没有办法生存的,为什么不把新加坡看成一个城市,整个比印度大的城市不多,中国也就十几个,二十几个,如果有一大批城市,中国有上百个城市,印度如果有上百个城市做的像新加坡一样,无论是新兴城市还是各方面都会得到多少益处? 新加坡没有什么了不起,新加坡跟苏州工业园合作五年了,一些新的官员比较傲气,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与苏州工业园有一些问题,新加坡这次跟苏州工业园合作,苏州工业园一直是新加坡的精英,使这次在新加坡与天津的生态城合作中,新加坡更值得中国学习,新加坡在小地方上面,做得细做得实,我觉得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新加坡有82%的人口住在组屋里面,这在中国是不可重复的,这是我非常同意,而且不必要,但是他的思路就是可以重复的,李光耀“居者有其屋”的思路就是这样。中国杜甫的唐诗《茅屋为秋风所迫》“安得天下寒士尽开颜”这个思路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所以这个就是中华民族的老思路,为什么不能重复这个思路呢?做法可以有所不同,中国各个城市有一些不同,天津的做法与上海不同,但是所有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思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地方居住的权利,每一个都应该有生存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发展的权利,这些东西是最基本的。这些东西是最值得学习的。新加坡的建设思路一步一步的走出来,李光耀一再说,新加坡的人种是有问题的,74%是华人,这些华人是从广东、福建、海南过来的,这些地方都是中国在文化方面比较落后、偏远的一些地区,都是在贫穷的地区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到新加坡来的都是穷人。李光耀看中的江南这些人种比较好,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比较差的人群,在新加坡领袖的领导下,扎扎实实的做事情,也在西方世界中间打出一片天地,使世界看到以华人为主的世界也可以搞的漂漂亮亮,也可以搞的非常有秩序,也可以搞的大家遵纪守法,也可以搞的有创造力,也可以搞得在各种城市管理上做的比西方城市好。这种思路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思路是值得学习的。我相信只要中国的一些城市,像天津与新加坡建设生态城,能够运用中国的能力建设苏州工业园,虽然中国人的大脑与西方没法比,但是中国人利用资源的优势在中国能够更好的发挥广大,这才是非常有意义的。谢谢大家。
新加坡城市固体废物由新加坡国家环境局(NEA)直属管理,NEA开发出了先进的针对新加坡的废物管理系统。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和人口稠密的新加坡,一个有效的包含废物收集和处理的管理系统至关重要。
1 新加坡城市固体废弃物现状
新加坡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新加坡的固体废物的产量在过去几十年显着增加:从1970年每天1260吨增加到2015年每天8402吨,增长了大约7倍。每年的垃圾产生量也呈逐年递增式增长,如2014年产生垃圾751万吨,2015增加到767万吨,增加了15.9万吨。
由于新加坡国土面积较小,没有足够的土地来填埋城市垃圾,所以主要的可燃垃圾都是通过焚烧的方式处理。1999年到2015年新加坡的固体废物处理的最新统计数据见图1。
其中,回收的废物量从2014年的447万吨增加到2015吨的465万吨,2015年整体回收率为61%,较2014年的60%略有增加。导致回收率增加的原因是由于木材、废金属和园艺废物回收增加。从表1可以看出2015年新加坡固体废物分类及质量以及回收情况。
2 固体废物处置基础设施现状
通过固体废物填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加坡国内垃圾处理的要求,将固体废物焚烧技术引入国内并加以推广迫在眉睫。NEA采用垃圾焚烧发电(WTE)的方式,可以减少90%的垃圾量。1979年,第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今天,在新加坡境内的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包括、端士、圣诺哥、端士南和吉宝西格斯端士(KSTP)4个垃圾焚烧厂,和实马高填埋场。
在对固体废物的收集之前,对新加坡的固体废物管理从家庭和企业开始,可回收物被分类出来回收处理,延长可回收材料的使用寿命。残留的固体废物,收集和发送到各废物焚烧发电厂。焚烧减少了约90%的固体废物的体积,并产生蒸汽,运行涡轮发电机发电。
2.1 固体废物焚烧设施
KSTP采用了先进的设计、建造、拥有和经营的模式,在2009开始投入运行,来代替新加坡第一个已经成功运行30年,并于2009年8月关闭的乌鲁班丹垃圾焚烧发电厂。
圣诺哥焚烧电厂在2009年9月剥离出私营成分,被重新命名为圣诺哥垃圾发电厂(SWTE)。
固体废物焚烧的减量化,长期以来帮助了土地稀缺的新加坡减少垃圾填埋场的需要,因此创造了一个可持续的废物管理框架。
2.2 端士海上中转站
来自于垃圾焚烧电厂的灰渣和非焚烧固体废物被运到端士海上中转站,端士海上中转站是一个独特的设施,它允许固体废物可以直接从运输车上卸到长长的驳船上。特别设计的拖船将驳船上被覆盖的垃圾通过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运输到30千米外的实马高垃圾填埋场。
2.3 实马高填埋场
实马高垃圾填埋场在1999年4月投入运营,是目前新加坡唯一的垃圾填埋场,占地350公顷,预计将满足该国的固体废物处置直到2035年的需要,甚至更久。在2015年,垃圾填埋场每天平均接受2282吨来自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灰渣和非焚化废物。
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过程中采取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确保沿实马高岛西部海岸的珊瑚礁保持基本完好。两块再植的红树林依旧兴旺,这可以从外滩远远看到。
3 城市固体废物管理
3.1 公共垃圾收集管理
NEA授权公共垃圾收集公司(PWCS)通过公开投标的形式服务于新加坡国内7个地理区域。招标对通过资格预审的公司开放,中标公司与政府签订运行合同,为各地区提供废物收集服务,合同期限为7~8年。这包括家庭回收计划的家庭可回收材料的收集。
各个PWCS的服务热线也公布在政府网站上,便于客户反馈信息和投诉。
新加坡将垃圾处理费完全公开化,在网站上可以查到7个地区的垃圾收集处理费。以前,新加坡各个地区之间的废物收集收费是不统一的,2012年7月开始,新加坡环境局分阶段实施统一废物收集收费标准,目前已经逐步推广到新加坡的各个地区,全岛居民的垃圾收集费用已经统一了。
在网站上可以查阅到详细的收费标准说明和统一时间计划,并且还可以查阅到实时更新的政策,以及处置大件物品、花园废物和死宠物等的政策。
3.2 一般垃圾收集管理
在新加坡,一般垃圾的收集公司(GWCs)也需要国家环境局授权。GWCs主要服务于商业及工业楼宇。相应等级的GWCs被授权去处理某个类型的垃圾:
(1)A类:无机垃圾(建筑垃圾、弃土、树干、废弃的家具、电器、木包装箱、托盘等大件物品),和属于住宅的与其环境卫生公共法规定的楼宇所属物。
(2)B类:有机废物(来自家庭、贸易和工业厂房、市场和食品中心等食品和会腐烂的垃圾)
(3)C类:污泥和油脂(污泥来自于水处理电厂、油脂分离器、水封式厕所、污水处理厂、化粪池,和从船舶和飞机卫生便利来的垃圾)
GWCs授权的申请、更新和续约可以直接在网上完成,通过单一密码获得在线服务。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GWCs年牌照费为175美元。网站上可以查阅到许可证申请的标准列表,GWCs的安全指南副本也可以在网站上下载。对于收集和再循环处理废物的公司的联系方式也可以在网站上查询到。
没有环境局授权的一般废物收集有效授权,就不能收集固体废物。在网站上可以下载到全部的GWCs名单和授权证书副本。作为勾臂车和集装箱进入焚烧厂/端士海上中转站安全强化的一部分,自2014年7月1日起,所有的勾臂车和集装箱必须经认可的车间检验。感兴趣的车间可以在网站上申请认证。经认可的车间必须满足网站上环境局的检查清单模板要求。
对GWCs要求的许可条件包括要确保顶部敞开的集装箱不外溢。对GWCS增加觉悟和提高安全意识的公告也可以在网站上查询到。
超载可能会损坏车辆的底盘,并影响其在转向和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这损害了司机和其他行人的安全。顶部开口集装箱过载不安全公告和废物收集运输车过载不安全公告都可以在网站上查询到。
3.3 非法倾倒管理
非法倾倒任何种类的废物都是一种严重的罪行,它对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境内非法倾倒状况,为了防止非法倾倒,新加坡政府采取举报机制,如果公众成员发现非法倾倒,可以打电话联系环境局呼叫中心,并提供发现非法倾倒的日期、时间和倾倒的地点,车辆注册号,举报人的名字和联系电话,并且对举报人的信息给予以最严格的保密。
4 启示
对于我国目前现存的迫在眉睫的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在参照新加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寻求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4.1 长期合理规划
新加坡目前的固体废物垃圾处理设施包括4个垃圾焚烧厂和1个填埋场。4个垃圾焚烧厂可以焚烧新加坡境内回收后剩余的全部固体废物,1个垃圾填埋场用来填埋焚烧后的灰渣和回收后的非可燃固体废物,并且垃圾填埋场可以服役到2035年甚至更久。所以,新加坡的垃圾处理设施规划比较合理且规划期长远。我国应该根据地域和城市建设规划情况,合理规划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的位置、容量和数量,尽快摆脱垃圾围城的困境。
4.2 高回收率
新加坡固体废物回收率在2015年达到61%,且呈逐年增加趋势,这就大大减少了固体废物的焚烧和填埋量。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在大多数城市还处于试行状态,绝大多数的固体废物都是不经过专门的回收而直接被运到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不但浪费了大量资源,还占用了焚烧设施和填埋空间,所以我国今后应该加大垃圾分类回收的推进力度。
4.3 规范管理
我国与新加坡的国情差异大,不能盲目照搬其做法,但在“结构转型与城镇化”领域面临的问题是共性的,出现的困境是相似的,在引导人口流动的理念上有着相通之处,在大中城市管理的技术层面上也有借鉴意义。
要坚持大城市管理与中小城市“拓围”并举。在借鉴新加坡城市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还要充分挖掘中小城市和中心城镇的承载潜力,逐步拓宽其功能定位、市场渠道,形成与邻近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群、城市圈。
要从控制人口规模转向提升人口质量。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是许多大城市的通常举措,但是,在限制外来人口的同时,必须提高本地人口的就业能力和质量,使之不断适应大城市的竞争压力。既要通过吸引高端人才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也应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分流人口。
要从解决人口就业转向产城融合发展。解决人口就业不仅是解决基本生计问题,而应不断提高工资待遇和公共福利,这些都要依赖产业的转型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高附加值和劳动者技能水平,逐渐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摘自中国发展观察《城市人口流动管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全国自贸区建设的雁阵模式
“雁阵模式”最早是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在解释东亚增长奇迹时提出的。他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东盟其他国家,东亚国家和地区通过产业的依次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整个地区的经济腾飞。在“雁阵模式”中,日本是雁首,亚洲四小龙是雁翼,东盟其他国家是雁尾。
上海自贸试验区力促形成自贸区建设的“雁阵模式”,能极大地推进“自贸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以雁阵编队飞行的大雁,能够有效利用编队形成的有利的空气动力变化,飞行的距离要比具有同样体质而单独飞行的大雁多70%。
从国际自贸区建设的经验来看,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都不止一个,大多形成了自贸区建设的“雁阵模式”。建有自贸区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形成了包含多个自贸区的“雁阵模式”,一则能够与各自的地理位置、功能定位、产业特点等更好地结合,二则自贸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能够更好地推进自贸区的发展。
——摘自东方早报《全国自贸区建设应取雁阵模式》
海上丝路城市间需兼顾竞争与合作
目前,海上丝路城市间的竞争已悄然展开,如何进行合理分工,如何构建沿线城市间的合作协调机制,各地应该好好谋划。
合理分工可体现为区域上的分工。海上丝路历史悠久,中国海上丝路沿线城市和东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联系非常密切,有的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地缘关系的远近始终是不同城市的特色所在。比如,宁波与日本、韩国的经贸文化往来更多,而泉州、广州则与南亚国家更近。可根据历史与东盟国家的交往现状,加强原来优势,形成分工。海南、广东、福建主要是面向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其中福建与南太平洋国家有长期的经贸往来积累的人脉和合作关系,可以与此区域国家对接。浙江、江苏、山东应多与东北亚对接。
城市间可在功能和产业上分工,各有侧重。21世纪海上丝路,经贸虽是重要内容,但倡导的是经贸、金融、文化、互联互通等全方位的合作,具有多元性。各地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功能和产业上的区分。
有竞争就会有合作。竞争更多是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合作则需要政府主导,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更有效协调利用资源,实现多方受益。
——以滨海旅游综合体、名胜世界以及克拉克码头为例近日,笔者与海南旅游投资商赴新加坡考察城市旅游,本次考察重点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城市重大旅游项目的引擎带动,城市老旧城区的文化复兴与更新以及城市旅游的国际化营销等。重点考察了四个旅游区域和项目,包括总投资300亿人民币的圣陶沙名胜世界以及全球第四个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新加坡环球影城;拥有28自然观光景点的圣陶沙岛;美国金沙集团投资超过400亿人民币的Marina购物娱乐综合体,每年接待300万游客的驳船码头和克拉克码头城市文化复兴区域等。考察归来,感触颇深,新加坡虽是一个国家,但从城市旅游发展角度来看,它又是一座旅游城市,每年吸引1000万游客。所以,笔者从城市旅游发展的角度,以四个具体的项目实例展开介绍,探讨有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滨海金沙——超大商业购物娱乐综合体
滨海金沙是在新加坡三条河汇集到出海口处的一片公共绿地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发展成一座超大商业购物娱乐综合体。项目总投资达到70亿美元。目前金沙主要以酒店住宿、购物、会展中心和综合娱乐为主。从国际一线品牌的时装和化妆品,到其他特色的零售购物,以及珠宝首饰等一应俱全。金沙项目欧美游客占到50%以上。金沙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大厦顶层观光和无边界游泳池。支付20新币可登上50多层的观光平层,向北可以看见新加坡CBD区域的天
际线以及主城区,向南看见新加坡河流以及外海区域,甚至看见印尼的巴淡岛,是观赏新加坡城市景观的良好位置。整体而言,金沙项目的工程施工比环球影城更为细腻,无论从地面铺张、景观配置还是建筑设计方面都是如此。
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驱动的典型
新加坡环球影城总体布局局促,整个布局呈环形一共包括7个主题区域,为好莱坞大街、马达加斯加区域、遥远城市区、纽约大道区、科技之城、埃及文明区和失落的世界。中间是一个人工湖,把7个区域串起来。比较经典的项目是水上世界表演以及史瑞克4D电影和过山车。环球影城有3条主线,第1条是游乐主线,第2条是餐饮主线,第3条是购物主线。弄清楚了这几条主线,就清楚里面的所有骨架了。总体而言,环球影城的项目以亚洲人居多,和我坐侏罗纪水上世界的6个人,有3位是来自印尼,其余2位来自日本。不难理解,亚洲人的消费习惯和欧美人还是有很大的文化差异。
圣陶沙岛——观光旅游的乐园
圣陶沙除了名胜世界之外,其他的自然观光景点、餐饮和酒店设施也非常丰富。按照新加坡旅游局圣陶沙地图提供的信息计算,圣淘沙岛上有28处自然观光景点,65家精致餐饮、咖啡和饮品店,6家精致礼品店和各景点内的旅游商品店,以及不包括名胜世界4座酒店在内的另外10家四星和五星国际品牌酒店。3个海滩都以大众观光
为主,但还是有明确的细分定位,东边的西乐索海滩以热烈激情的沙滩酒吧和餐饮为主,适合观光游客和年轻运动;西边的丹戎海滩和巴拉湾海滩相对安静,增加许多儿童设施和度假酒店,适合家庭观光与度假游客。
驳船码头和克拉克码头——城市文化传承与再生的典范
驳船码头和克拉克码头都是新加坡河岸的核心区域,驳船码头是100多年前新加坡开展对外贸易的核心区域,是新加坡最热闹的地带之一,紧邻CBD区域。驳船码头商业街有100多米长,以商业餐饮为主,约30多家各种形式的店,以海鲜、西餐、音乐餐厅和小酒吧为主,含有少量的工艺品零售,主要建筑形式以南洋骑楼建筑为主,建筑形式比较统一,但是建筑色彩相当鲜艳,绿色、红色、白色、黄色……值得一提的是驳船码头的商业味道比较浓厚,整个街区几乎以餐饮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设施和公共停留空间,克拉克码头在驳船码头靠北,克拉克码头是新建的城市文化区域,主要业态包括三部分:餐饮、零售和小型办公。餐饮超过70%的营业面积,餐厅约60家,零售店5家,办公空间8家左右。但是公共空间比较大,游客可长时间停留,并欣赏对岸的风景。此外,街道两旁的景观设置和店铺设置,形成强有力的城市活力效果。
从以上几个旅游区域和旅游项目的介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值得借鉴的经验。
重大旅游综合项目带动城市旅游发展
这几年,新加坡政府花大力气来创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以前的城市公园观光和消费已经不能够满足国际游客以及周边地区竞争的需要,所以,必须靠重大的项目甚至新的国家旅游政策来带动旅游发展,滨海金沙和名胜世界两个项目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两个项目的投资商均具有良好的国际旅游大型旅游综合项目的投资和运营实力,而这两个项目的总投资额共计超过700亿人民币。这对国民总数不到500万人口的新加坡来说,从税收收入增加、基础设施提升、拉动消费以及就业甚至国际形象等都是一个很大的直接效应,这两个项目直接就业人口1万左右,间接拉动就业人口在5万左右。可以说,以这2个项目为带动的旅游经济直接推动了新加坡经济GDP最近3年以接近20%的速度发展。这对于城市化的中国,在满足人口消费需求增长的今天,对于城市政府的主导者,需要引进和发展什么重大的旅游项目,将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不要盲目追求旅游项目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旅游项目的质量。
老旧城区的文化复兴与更新助动城市旅游发展
新加坡河这片区域是新加坡城市最先发展的地方,所以,这一片成为新加坡的历史文化区域,地理位置较好,但是建筑相对老旧,地面狭小,所以,对驳船码头和克拉克码头的改造成为新加坡城市文化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邀请国际知名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专家先后对新加坡河域进行城市规划更新和克拉克码头的商业业态定位和
建筑设计改造。同时,征求市民的意见,共同为这些片区的发展献计献策。现在,这些片区重新焕发生机,当地政府对区域的更新规划和建筑立面改造后,成为了夜间生活的集聚地。
国际化营销推动城市旅游发展
1.推行英语(作为母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并以英语进行教学,英语教育又以英国的剑桥水准为考核标准。
2.在课堂上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和周围的同学交谈或喧哗,不得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不可以在课堂上做无关学习的事情,比如看小说,玩手机,听MP3等;不能将无关学习的物品带入课堂内,比如食物。饮料、电子产品等;如果发现,学校有权对电子产品进行没收,并等到“O/A”水准考试结束后再还给学生。
3.新加坡的私立大学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得染发,不准佩戴耳钉或耳环;不可以穿着过于暴露的衣服,不可以穿着拖鞋上课。
4.学生不可以在校就读期间谈恋爱,男女学生更不可以在校园里有过于亲密的行为,否则学校有权提出警告。
5.新加坡移民厅要求留学生每月的课堂出勤率有严格的要求,一次不去上学老师就会给你发警告信,如果继续缺课,那么学校就会向移民厅申报,取消学生证。
6.遵守新加坡当地的法律、法规,在私立大学就读的学生不准外出打工。
7.新加坡的教育内容彰显出浓重的中华文化,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 “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继承和发展。
8.学校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增加更多的创意,各学校立足本校实际发展自己的特色,学校活动异彩纷呈。
9.“O”水准和“A”水准考试由教育部连同英国剑桥出卷和改卷,水平与国际接轨,受国际承认。
10.实施“少教多学”。“少教多学”强调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的数量到教与学的质量的转移,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启示性分析:
□ 刘朝金 王任意
公4的然代里年现有化新加坡是东南亚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海岛国家,面积,人口280万。它虽然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弹丸之地,的历史,却已发展成为一个经济腾飞、政治清廉、社会代化国家。我们总的印象是:新加坡环境清洁美丽,交序,社会安定团结,法纪政纪严明,人民安居乐业,是法治国家。
一、新加坡交通运输概况 年停界海吐箱到近成列目有常如在通区地0亿接还服新巴明每区人7空航提1海运方面,新加坡是国际海运、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目前(1999,下同)有六个大港区,160多个轮船泊位,最大的巴西班让码头能同时泊30多艘远洋巨轮。至今,新加坡已开通400多条海上航线,通往世各国800多个港口,每年进出船只10多万艘,货物吞吐量3亿多吨,港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00多亿美元。1998年新加坡港口的集装箱吞量达1510万个标准箱,超越香港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其集装的装卸速度达到每小时220个标箱,创造了世界纪录。新加坡港务集团1998年已连续10年获得“亚洲最佳集装箱码头”的大奖。新加坡在两年还将投资70亿新元在巴西班让码头再兴建26个泊位,待整个工程完后,新加坡港口一年可装卸约1800万个标准箱。世前汽顺曼8规到铁公5与在务加士公界,车畅谷0则城市线里0市三四坡的路方面,据1989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新加坡公路系统和比利时并第一。新加坡公路四通八达、快速通畅,为世界最优秀的交通网络。新加坡公路总长2976公里,其中有高速公路8条、共109公里。近70万辆,平均7人有一辆车。新加坡虽然地小车多,但其交通非,很少发生交通堵塞现象,市内道路平均时速30公里,而其他城市才5公里,伦敦15公里,香港16公里。岛内的高速公路时速一般都公里以上。另外,在新加坡路上很少见到交通警察,人们自觉遵守交。
市公共交通方面,新加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服务,地铁提供从各住宅区、商业中心及各旅游点的快捷交通服务。目前,有南北和东西两条,共48个车站,总长83公里。并且正在投资50亿新元兴建长2的地铁东北线,2002年即可投入使用。全长约6公里,耗资达800万新元的樟宜机场地铁线2001年完工后,樟宜国际机场将直中心相连,乘地铁来往市中心与樟宜机场之间只需30分钟。此外,个住宅小区兴建无人驾驶、无人售票的轻轨客运系统。新加坡的巴士通八达,同一条路线通常都有多种巴士服务定时穿行。值得一提的是,的地铁与巴士服务衔接得很好,在主要的交通集散点设有地铁与公共换乘站,给搭乘地铁或巴士的乘客带来极大的方便。
641.4万平方独立以来仅有3稳定、风尚良好通发达,管理井一个花园式的现民航方面,新加坡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航空枢纽,1997年数据表,在新加坡有68家航空公司运营,航线联系52个国家的133个城市,周有3118架次航班降落(同期我国只有国际航线通航31个国家和地的57个城市)。1997年新加坡樟宜机场旅客吞吐量25174344次(世界排行第28位,亚太排行第5位),但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达2399228人次(世界排行第6位,占总吞吐量的94.5%),新加坡航枢纽地位可见一斑。新加坡的航空货运业也十分发达,设在樟宜机场内的空货运中心面积达47公顷,是一个24小时运作的自由贸易区。该中心供一站式的服务,从飞机卸下的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前后只需一个小时。997年樟宜机场共装卸1336254吨空运货物,世界排行第10位。
二、新加坡交通管理的主要特点和成功经验 特点一:EDI系统在港口的应用 数开填过程贸划化在成初年已D生也1包E位量极作多据展写程的易整、没仅只用突I产使0括D,新交的多约高商个自加坡港口运作效率高是和新加坡政府较早地推广采用集装箱运输电子换业务(EDI)密不可分。新加坡的EDI业务是1989年以后。在此之前新加坡的出入口申请的审批过程是以纸张单证为主,必须份格式不同的申请表格人工呈送到贸发局、海关、商检等部门,整个需要4天。1989年新加坡政府决心推行EDI工程,实现贸易过 效化。由经发局和电脑局共同主持,并由处理文件的有关政府机关、会、运输商会、配货商会等单位代表一起成立了一个领导委员会来规系统。6个月完成了规划和设计,并随即实现了文件传送电子化、无纸动化,使得集装箱的报文在呈报之后能
有人为干涉的情况下在网络中自动流通处理。这样一份报文由呈报到完需要15~30分钟时间,且减少了数据的人为错误。新加坡EDI最接受了50名试点用户试用三个月,马上显示出明显的竞争优势,第一户量便增加到800个,相当于每周增加30个。到1995年用户数破了1.3万户。早在1992年,超过90%的出入口申请都已通过E进行。现在,每天处理的DEI文件超过2万份。经统计,客户总体的力提高了30%,成本相对下降了50%。由于货物抵岸后能马上通关,客户的仓储成本大减。EDI的成功运用,为政府和贸易商界每年节省亿新加坡元的费用。此外,新加坡的海运行业也充分运用EDI来进行预定港口设施、船泊位、清货时间和海事服务等业务。新加坡全面推广I的结果,进一步确立了新加坡的世界级贸易中心的地位和运输中心地其集装箱吞吐量每年都名列世界前茅。
对此,深圳运输部门也早有认识。为进一步提高深圳港口集装箱的吞吐,提高深圳集装箱运输的能力和效率,市运输局从1995年开始也在积推动EDI业务在港航企业中的应用以及和海关电子报关系统的互联工,并于1999年正式投入运作。但上网应用EDI业务的港航企业还不。
特点二: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
纽一通局通交费保新加坡交通部的任务,是促进和发展新加坡成为世界一流的交通运输枢,它监管电信和邮政的发展;将新加坡发展和保持为一个主要的航空枢纽,个国际海港和航运中心,以及努力提供一个世界水平的陆路交通系统。交部的政策由具有独立自主权的部门——气象服务部和四个法定局——民航、陆路交通局、港务局、远程通信局来施行。同时交通部紧密地和公共交协会一起给经营者发证及批准提价申请。其中陆路交通局及其附设的公共通委员会集车辆注册管理、拥车证、交通规划、交通管制、交通政策、规征收、行业管理等职能为一体,为公共交通的科学、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证。
综合的交通管理,确保了使新加坡交通系统成为能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世界水平的交通运输服务和枢纽,增强新加坡经济竞争力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目标的实现。
比较之下,深圳市交通运输的管理虽然相对内地而言较为综合,但管理职能相关部门仍有港务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公路局、建设局、广深铁路公司等,职能交叉现象严重。
特点三:注重规划
早在1967年至1971年,新加坡政府便邀请联合国专家团进行城市整体规划SCP(1972~1992),同时制定1991~2000年规划,并开始实施。城市整体规模中首先并着重考虑交通规划,确保了交通用地和设施。SCP中已经包括了地铁规划。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时,新加坡已经建有四通八达的快速公路以及运行不久的现代化的地铁,公共交通服务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不再有交通不便的感旷,考虑到不能无限制地修建快速公路和地铁,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初把重点放在管理需求量上面。其目的是 建生多很体列提5市的交造活种大积车高0区主通一素类,小用镇比0是干的个世界级交通体系,政府的发展规划的重点是如何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质,交通规划也必须以这个为前提。为了有更多的土地发展高质量、的民用住房,政府将放慢快速公路的建造步伐,而把精力放在载客量而用地比较少的地铁上面。同时,也将把对环境影响很小(噪音低,)、建造费不是很高的轻轨列车作为下一步交通建设的重点来抓。轻轨地很少,灵活性很大,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大大地改善镇区的交通情况,区人们的生活素质。较之下,公里,道一个狭长道路目前需要。深路的只圳网地有道密带深路度,南交为其路通1东和
基础设施仍然.23公里/平西流向的交通笋岗路等,密
不方需度足公求远。里相远深,当不圳远突够
市现有远低于出,而,通行
道新完能路加全力
里程约2坡。深圳连接东西不能满足不工程,系统要接的道仅如此,深圳交通设计理念也不够先进,不够系统。交通是一个系统道路网的改善必须系统地加以考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整个能协调。如:华强北立交、雅园立交极其宏伟,投资较大,而与之连路通行能力却不够,妨碍了立交通行能力的充分发挥。
特点四:把交通管理和交通政策作为一项国策 新往和货统。交外来投加坡制定陆路交通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保持交通顺畅,以方便人们来物运输。其目的和宗旨是为国人建设一个具有世界水准的城市交通系通顺畅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素质,吸引资。有效率的交通系统是国家经济繁荣的因素之一。
主要交通政策有:①全国性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蓝图;②公路收费系统;③车辆拥有与商用管制;④中央商业区交通管制;⑤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⑥卫星定
位的士服务系统;⑦交通监视系统;⑧停车管制系统;⑨“天空开放”。展不发出使、仅与的用由于新加坡政府深刻认识到“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一直致力建立一个向社会提供高效、舒适、快捷、顺畅的交通运输体系。该须规划、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稀缺的土地限制车辆自然增长达到一种平衡。因此,新加坡交通管理系统中两措施是:车辆拥有与商用管制;建立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公共交通。
于体的项市发系开突民车的自然需要以此来控辆拥有与商用管制。其基本做法是通过发放拥车证来有效地限制车辆增长。由于新加坡地方小,政府对车辆是实行严格控制的,私人购车投标的方式先取得拥车证。由于每年发放的拥车证数量有限,政府以制车辆的增长,以使交通情况不至于出现车多为患的局面。
建设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在提供可靠、舒适、价钱合理服务的同时,还为市民在使用中真正体现出换乘方便、信息系统先进等服务。
三、新加坡交通管理的几点启示 新充满活人们生峰期仍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短短30年即发展成为一个力、欣欣向荣的发达国家。但新加坡的陆路交通并没有因经济的发展、活水平的提高而出现严重阻塞现象。新加坡市区交通在早晨和傍晚高可达时速30公里。
启示之一:交通规划和建设与整体土地利用的完美整合
土地利用是交通出行的直接发生因素,不同的土地利用必须有与其相适应得年要各利划资总预四的到代策种用成数长计通交根起略土便为十度到八通设施。只有交通设施和土地利用达到完美的协调,才能使交通问题本的解决,并促进土地的良好开发。基于此,新加坡从20世纪70就将“整体的土地使用和整体的交通规划”作为交通建设和管理的首,并聘请世界银行专家制定了全国性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蓝图,围绕地使用规划了便捷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铁路(地铁和轻轨列车)网,并捷的交通网将各土地使用区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得土地利用和交通规一个相互适应的和谐整体。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政府先后投亿元建设交通干线、高速公路及地铁系统,到1994年,该国道路已达约3000公里,占全岛面积的11.8%,几乎和住房占地一样多。2010年,道路占地将会增至14%。未来还计划发展轻轨列车。达的交通路网为交通顺畅提供了先决条件。
圳早期虽进行过详细的规划,但由于对远期的预测不够,实施又不够城市设计理念保守,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的土地利用不能很好。一方面,交通改造过频,投资加大;另一方面,改造不系统,交通不到根本解决。深严格,地协调问题得启示之二:使公共交通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人期这策等质汽限其,严量尽管人均收入在亚洲是较高的国家(仅次于日本),但目前新加坡拥有私车的家庭不到1/3。新加坡居民市内旅行60%由公共交通完成,高峰更高达70%以上。而在欧美一些城市中,这个比例只占3%~26%。中的奥妙就在于新加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如首创拥车证,增收车辆进口税、注册费、附加注册费、路税、汽油税格控制私家车的增长,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减轻道路拥挤,提供高的公共交通,鼓励公共交通成为主要交通工具。1.加强对公共交通的监管
成立公共交通委员会加强对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如:私人公共汽车公司的营业、票价的制定、线路的选择、时间的选择都要经过公交委员会的批准。
2.采取巴士优先措施
具体包括:增加巴士交通流,设立公共汽车专用道和专用高效车站,提高公共汽车的营运速度,使公共汽车的快速便捷成为可能。
3.建设地铁
自1984年开始,新加坡政府投资约50亿新币修建地铁83公里。目前,还根据城市的发展将地铁继续延伸。
4.冷气巴士
增加公共交通的投入,所有的公共汽车采用空调车。5.巴士和地铁联合售票
巴士和地铁相互衔接,形成综合公共交通系统,方便运输方式的换乘。提的车不高问等够深,题;;圳市政府近几年虽然加大了公交的投然而由于高峰期需求较大而使公交服:公交线须进一步优化;公交营运应公交车辆的档次需进一步提高,增大大、中巴士的智能卡不能通用等。
入务更冷,水科气公平学巴交降地士服低调的务水平。主要度,如比例;
得有大公到以站交
了较大的下几方面车、直通车辆总量启示之三:强有力的交通需求管理 区著特色题的办反其道别,法而于也是行其是采之他新取,城加修采市坡建取,交和有强通提力有发供的力展更措的和多施交管的,通理交对需的通交求成基通管功础需理经设求是验施加新。以以加通满严坡常足格
交通发一些城交通需的控制
展市求和和解。管
管理的显决交通问而新加坡理,从而使在其他大城市曾出现的交通问题在新加坡得到根本的解决。
1.控制车辆的增长,对车辆拥有权进行控制
具体包括征收可以调节车辆拥有的海关税、附加注册费、路税、燃油税和采用拥车证系统。
2.车辆使用的控制
具体包括:强制性车辆定期检查、设立交通管制区、周末用车、优先附加注册费、拥车证和强制性终止注册。
3.科学的交通管理
具体包括:设立交通管制区、计算机化的区域交通控制、可调式交通控制系统和黄方框交叉口。通际够车管情灵费深理况活,圳近几年来,虽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引进了先进的电子监控水平得以提高,然而在具体设定电子设备计算参数时不能很相符而没有发挥更大的效益。再者,交通管理的手段和策略,也使得本已不足的道路显得更加紧张。如:路边泊车,只不论任何道路是否处于高峰时段都可泊车,这是不科学的
设备,交好地与实单一,不要交了停启示之四:依法治市,贵在坚持 依二0开就这“理一法是多口坚样关,个新治应年子持深的系违全加坡是世界上有名的法治国家。“依法治市,贵在坚持”,这是新加坡国取得成功的关键。“坚持”有两层含义,一是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排除其他因素,特别是人情因素的影响。曾经带领新加坡人民闯过3风风雨雨的前总理李光耀和现任总理,都有个极好的作风:执法“不”,不讲情面,不因人而异,不搞“下不为例”;做事情不做则已,一做到底,自始至终不放松,非做出成绩不可,绝不宽容触犯法规者。圳依法治市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同新加坡法治城市相比,差距甚远。在深圳,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人情执法”、执法”、“任意执法”、“以罚代刑”还相当普遍,市民违法抱有侥幸心法后想方设法逃避法律的制裁。要使依法治市工作有较大的进展,有面的推进,关键是领导带头,持之以恒,真抓实干,一抓到底。
四、借鉴新加坡经验,推动深圳市交通管理与发展的建议
(一)制定今后几年培训计划,组织深圳市、区、镇部分运管干部分期分批前往新加坡培训 我利用新织深圳统的培们认为,新加坡有很多治国的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深圳应充分加坡现有的培训和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建议在两年内组部分交通行政管理人员赴新加坡进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通过系训,会使深圳交通执法人员的管理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增创体制新优势
深圳要借鉴新加坡科学、高效的交通管理体制,在现有的大交通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的管理体制。要根据全国机构体制改革的总要求,遵 循经制托特验,区,在适交通运输管理的基本规律,借鉴境内外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的成功按照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化的要求,改革特区内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体特区内构建一个机构设置合理、精简、高效,以现代化管理手段为依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科学化、规范
化、法制化和专业相结合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系,达到转变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管理效能的目标。
(三)学习新加坡全面开放的发展战略,大力拓展深圳交通运输业务 公路客货运输方面,要协调发展高速公路客运,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要巩物以发展客速运货箱展抢今增航深快增速引实采建固流综 立发中合客运服务承诺制,提高公路客运竞争力,提高实载率和经济效益。要在展客货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物流业务。市委、市政府把建立区域性心作为深圳未来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提出要以海港、空港为枢纽,运输网为依托,大力发展物流业。这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机遇。要制定物流业包括公路货运、水运、空运、铁路、仓储业的产业政策,抓好铁路运站、华南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东湖汽车站、南山汽车站、盐坝高公路、坪西一级公路等一批主枢纽货运场站和路网的规划建设,逐步建立作高效的物流管理机制,积极建立并拓展与现代物流相适应的货运市场及代市场。公路、铁路、水运、民航,都要发展各自的优势,大力发展集装运输及相关的业务,拓展物流业务。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部门,要努力拓国内客运市场,提高运输工具的现代化水平。铁路部门要把发展长途客运、占国内市场作为 后加运圳件加发更现用的竞输机分运展多码E发展重点加以重视;进一步发挥铁路优势,提高列车速度和舒适性,争力;增加与外省市城市间的直达列车及集装箱运输能力。水运和民部门要把重点放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努力发展国际航线、国际航班。场要加快建设与发展国际、国内航空货运业务相配套的海关监管仓、拨中心、国内货运村、国际货运村及扩建机场码头等;鼓励航空公司力及设施,大力拓展航空客货运市场,推动深圳国际航空货运业务快。深圳航运要加强与国际航运市场的联系,发挥深圳的航运优势,吸班轮挂靠深圳;抓好EDI项目的推广实施工作,争取在两年时间内,头、船公司(乘运人)、船舶代理、货代、仓储等集装箱运输企业全面DI技术,实现单证的无纸化操作,提高深圳航运业的竞争力。
(四)大胆引进新加坡公交发展政策和管理经验,继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适应城市未来的发展和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公交工作的指 示总适网作提道汰精体度络,高、速神规引和启公机度和公交优先、公交为民的方划》,提高公交覆盖率和公交进竞争;建成500个新型候车亭功能;大力发展智能用深圳交通运输通信专网,共交通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场、停车收费的交通一卡通,逐步将
针服旋交开最;,务转通展终加
近期内要抓紧出台《深圳市公共交通水平;完成第二公交集团的组建工作,式站牌架和站钟,完善公共大巴服务,尽快完成“交通一卡通”的开发工卫星定位系统(GPS)试点工作,实现城市公交、地铁、高速公路、隧快新一代冷气中小巴的投放及旧车淘跨特区的公共中小巴转换为大巴,在宝安、龙岗两区实施“村村通公交”,切实满足老百姓对公共交通的需求
(五)继续加强交通特别是口岸交通的综合治理 狠车辆驻口的安业的市抓运政管理,整治非法营运行为,重点加大对出租小汽车拒载、异地点营运、车辆乱停乱靠等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车站、机场、港全管理,制止公路“三乱”行为,整顿机动车维修行业和驾驶培训行场秩序,确保深圳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的形成。
(六)加快交通法规建设步伐 深继区快区则经义圳在法规建设方面,新加坡的“法治”经验无疑是很值得学习的,我们要续加快交通法规建设的步伐。除做好已报送市法制局审查的《深圳经济特机场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电信通信管理条例》的协调工作,争取尽出台外,还要起草《深圳经济特区道路货物运输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郊线大巴营运管理规定》,修改《深圳经济特区出租小汽车管理条例实施细》,并开展《深圳经济特区公共中小型客车营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深圳济特区路政管理条例》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以尽快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市场经济要求的综合交通法律体系。(七)抓好交通执法工作,重点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深圳和新加坡在法制建设方面的最大差距。应加强对市、区、镇交通部门的执法状
况进行全面检查,找出执法不力的原因。属于法规不便操作或不够全面的,尽快组织修订;属于执法不力的,要明确提出执法要求,限期达到执法目标,否则坚决追究有关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提通法步责高邮治规任继续围绕依法行政、依法治运这一中心,进一步抓好交通执法制度建设,文明执法水平。在编印《深圳经济特区交通行政执法案例选编》和《交电行政执法依据汇编》的基础上,举办专门学习班,明确依法行政、依运的法律依据,总结近年来贯彻执行《行政处罚法》的经验教训,进一范执法行为,使全系统的行政执法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明确、文明执法,为深圳交通邮电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八)深入研究深圳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市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促进深圳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要题今输的代求和后体前化建广新的系列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市是在江总书记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后,广东省委给深圳人民提出的一个新课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先行官的交通邮电行业,无疑是首当其冲的。工作中,关于“交通一卡通”的开发、第二公交公司的筹建、综合运的完善等一系列的改革与发展工作,均应争取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真正起到“窗口”、“示范”和“排头兵”的作用,推动深圳实现现范市的进程。
CPG集团介绍
CPG集团的历史可追溯到1833年, 前身是新加坡政府公共工程局, 是新加坡建国以来城市发展建设的专业咨询机构, 也是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及建筑工程领域领先的咨询与管理服务公司。目前, CPG集团在全球设有20个分支机构, 项目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2 500余名雇员。其主要代表工程有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国会大厦、最高法院、杜克-国立大学医学研究生院、新加坡樟宜机场以及在建的卡塔尔新多哈机场等。截至2011年6月30日, CPG集团的总资产为2.01亿新元, 净资产为1.41亿新元, 净利润为1 726万新元, 营业收入为2.54亿新元, 存量合同4.2亿新元。
CPG集团在中国也有许多优秀作品, 在中国多个建筑设计的招标及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主要设计作品包括: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新航站楼的设计咨询顾问、新加坡驻华大使馆、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西安阎良航空基地的园区总体规划及苏州白洋湾后勤园总体规划等。
CPG集团的生产经营情况
CPG集团是亚太区领先的基础设施及建筑咨询与管理服务公司, 其所专注的领域包括设计与工程咨询服务、物业管理服务、项目管理服务以及施工监理。这四个分支代表了CPG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其主要服务的工程类型有市政基础建设、复合型建筑 (包括医院、学校和机场等) 、商用住宅以及环境工程建筑。
CPG集团在新加坡及海外完成了多项重大公共及私人的工程发展项目。新加坡本地市场是CPG集团最大的收入来源, 在2011财年收入中占比为86%。此外, CPG集团业务拓展至亚太地区较多国家, 在印度、中国和越南均设有公司, 其业务还拓展至菲律宾、卡塔尔、澳门以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其中, 为卡塔尔新多哈机场提供建设服务是目前在中东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业务。
强强联合实力收购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主要经营范围涵盖咨询、规划、设计、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专业承包、环评和节能评价等。
本次收购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主业扩张的重要举措。符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自身战略, 也将会进一步提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营业务实力, 协同效应显著。目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世界工程设计企业中排名70名左右。由于本次收购CPG集团的顺利完成, 通过各项数据的直接汇总,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即将进入世界工程设计前50名, 进而借助CPG集团的国际业务平台和经验, 迅速拓展业务领域, 走向国际市场。此外,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还可以吸收CPG集团成熟的国际化管理理念和经验, 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 全面提高企业效率。
此次收购的成功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综合实力的体现, 也是企业深厚的文化积淀、雄厚的人才基础、坚实的经济实力以及出色的历史业绩等方面的集中体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诚意与实力赢得了CPG员工的广泛认同与积极响应, 使其最终得以在激烈的国际竞标中胜出。
新加坡,这个面积仅比纽约市略大一点的国家,人口却已经达到了540万,空间危机也因此在这里显得紧迫起来。
于是这个城市国家开始向上建设。这里的公寓楼已经高达70层,同时,很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土地都被收回重新用于建造住宅,海岸线也在不断的填海造地过程中向外推进,为了创造出更多可用的土地。
然而,在未来15年内,新加坡人口预计还将增加150万。因此这个全球最拥挤的地区之一所面临的选择似乎与它的空间一样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开始考虑创新的解决方案:进行地下建设,打造一个广阔的、相互连通的城市,其中包括购物中心、交通枢纽、公共区域、人行步道,甚至还有自行车道。
“新加坡很小,不管我们将来是不是会有690万人,寻找新的陆地空间的需求总是存在的。”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地下空间中心临时主任赵志叶(音译)说,“利用地下空间一直是新加坡的一个选择。”
和以“向天空发展”为理念的高层建筑相比,地下空间有着自己的优势。空军基地和机场对附近区域建筑物的高度有严格限制,因此在这些区域,开发商无法建造更高的建筑项目。而填海造地所能创造的土地也非常有限。目前,填海造地的面积已占新加坡国土总面积的20%,但由于海平面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不断升高,这些土地实际上非常脆弱。
由于空间紧张,在新加坡,很多老旧地产项目和军事营地已经关闭,从而使这些土地可以重新被用于住宅和工业地产项目开发。
地下工程在新加坡并不新鲜。目前,新加坡已经有大约12公里的地下高速公路和大约80公里的地下交通线路;而在市区,地下排水系统和城市地下通道也都是常见的地下设施。
现在,新加坡要更往前迈进一步,开始打造一个名叫“裕廊岩洞”(Jurong Rock Caverns)的巨大地下石油仓库。这个项目竣工后,将释放约0.6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6个石化工厂。
另一个正在规划中的项目是地下科学城,其中有40个互相连通的洞穴,用来打造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数据中心和研发实验室。这个科学城预计占地0.2平方公里,位置将在新加坡西部一个科学公园地下30层。建成后,这座地下科学城将为4200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工作空间。
“如果你把地下空间都充分利用起来,会发现很多设施和建筑都可以移到地下。”赵志叶说,“最开始,人们对于在地下生活和工作可能会有心理上的问题,不过只要我们能有合适的照明和通风系统,人们可以逐渐接受在地下工作生活的想法。”
地下建筑项目的成本通常是地上项目的3至4倍,这不仅因为建筑本身成本更高,还因为需要进行大量土地调查。
在最近的一篇博客文章里,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许文远(Khaw Boon Wan)谈论了在日本和加拿大建造的大量地下人行步道和购物中心项目。
他还指出“新加坡完全有可能创造地下交通枢纽、步行路链、自行车道、公用企业、仓储和研究机构、工业企业、购物区域和其他公共空间”。
“我们越早开始这个过程,就会学习得越快,也就越容易实现这些计划。”许文远说。
不过,在美好设想之外,公众对在地下工作和生活的想法还是有些怀疑的。
“这么多年来,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从小村庄里搬到了高高的政府公寓里居住。”69岁的退休会计谭约瑟(Joseph Tan)说。他说的那些“小村庄”就是传统的马来村落。“我们刚刚好不容易适应了在这些高楼里居住,现在政府又计划让我们住到地下去。在我这个年纪,我只希望住得舒服一些。”
退休教师翁胜利表示老一代的人们可能很难接受住在地下的概念,主要是因为受到迷信思想影响。
“为什么活着的人要到地下去生活?”他反问道,“人通常只有去世之后才会回到地下。”
打造地下基础设施的趋势使城市规划者有了更宏大的计划,他们开始考虑是否有更多的活动可以在地下进行。包括挖掘地下隧道和“裕廊岩洞”等在内的多个项目已经全面铺开。
在新加坡最古老的两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国立新加坡大学,研究人员已经为它们在地下找到了适合建造运动场所、图书馆和大讲堂的地方。根据两所高校的研究成果,也许有一天,很多学生会在地下游泳池游泳,或者在地下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然而,尽管目前已经有了很多项目,新加坡的地下开发仍处在早期阶段。
作为南洋理工大学地下开发研究团队的一员,赵志叶表示未来还要进行广泛研究。
“如果我们真想走到地下去,那将会是很大的一笔投资,而且需要综合研究及精心规划。”赵志叶补充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做得还算不错,至少如果未来还有对空间的需求,我们知道还有走到地下去的这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