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管理经验工作总结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教学管理经验工作总结(精选8篇)

学校教学管理经验工作总结 篇1

近两年来,我校在区、镇教育局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本着“让每一位师生开心、快乐、有进步”的办学理念,真正做到了让教师享受参与管理过程的开心快乐,让师生享受管理成效带来的进步,学校在管理、教育质量、社会声誉等方面实现了稳步提升,基本实现了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现将近两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衡量利弊,大胆实行封闭式管理

2010年秋季开学初,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半封闭管理对于整个学校的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为了扭转部分学生因为被个别品行较差的外宿学生影响而纪律性较差的被动局面,同时为了防范外宿生在放学或上学途中受社会不良青年的教唆而做出不尽人意的事,也为了外宿学生放学或上学途中的人身安全,我校参照其他学校的做法,开学后就向学生宣布了进行封闭式管理的打算,并且就此问题征求学生及其家长意见。在征得绝大部分学生及其家长同意的基础上,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用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实现了学校从半封闭管理到全封闭管理的过渡。实施这种管理模式,我们很欣喜的看到很多家长对我们做法的支持,但是也有部分家长持不理解的态度,对于那些不理解的家长,我们的老师都予以耐心的解析,而傅校长也亲自接访了100多位家长,并得到全部家长的支持。

通过两年多的全封闭管理,我们认为,此举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校外的违纪现象发生,减少了学生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让学生更安心地学习。而且使原来外宿的学生能通过学校的熏陶来培养集体观念,增强纪律观念,规范日常行为,让学生学会自主安排学习生活,自主处理人际关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二、加强学校中层行政班子建设,让中层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011年秋季,新的一届行政班子经过竞岗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每一个行政岗位都更换了人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对学校中层行政干部的进行培训,让这些新班子成员很快就熟悉了自己的业务工作,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出色完成任务。

新的一届行政班子在工作当中都能注重相互协作和沟通,和气一团,勤恳工作,积极进取,在教师当中留下了好口碑,树立了好榜样。

我校的行政班子建设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的原则。学校行政领导坚持逢周四下午召开一次行政会议的制度,贯彻“集体领导,会议决定”的要求,做到大事研究,中等事讨论,小事通气。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富有凝聚力的教师团队

近年,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管理理念上,我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凝聚群体力量,倡导团结合作的团体意识,营造健康和谐的绿色人际环境,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想方设法让每位师生工作、生活在这个大集体中感到开心、快乐且有进步。在管理方法上,注重树立典型,发挥示范、榜样作用;着意人文关怀,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注重沟通,凝聚情感;善于包容,着眼发展。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具体操作如下:

(一)以活动为载体,增强教师凝聚力

学校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学校在学年初组建了教师的羽毛球队、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等,在学校范围内开展各项比赛活动,还经常组织教师篮球队和足球队外出交流切磋球技。学校还组织教职工积极参加社会捐助活动,如“爱心捐款”,“慈善日捐赠活动”,通过参加慈善活动,倡导一种互助精神,体现了教师的良好师德。此外,学校还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组织一些集体的外出活动,如盈香春游、从化、德庆秋游等。

通过各种活动,充实了教职工的业余生活,使教师的身心得到放松,让大家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增强了凝聚力。

(二)竭力营造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近两年来,我校坚持教师学科循环教学,坚信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90%以上的教师都能够连续跟班任教,这样,为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锻炼自我的平台。

我校还坚持平衡分班,不搞尖子班或实验班,使教师能够在公平的环境里竞争,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努力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学期末的各项评优评先,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教师的业绩为主,扩大受表彰教师的范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最后,学校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对于那些参加各项竞赛、在大考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以及教师,我校善于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国旗下讲话、学校广播等形式进行大力表彰,定期召开师生表彰会,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校园正气。通过标榜,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有利于营造团结、和谐、上进的校园氛围。

(三)注重培养年青教师,让教师彰显个性

我校十分重视校本培训,努力创建平台,让教师尽彰显个性。近年来,先后有多位教师做了讲座。如,梁汉文老师作了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的讲座,谭月欢老师的如何进行了听课、评课的讲座,杨玉燕、杨友强、严雪香、周建华和杨碧霞等老师作了班主任的经验交流讲座;谭秀华、苏玉红、谢雪莲、朱甦燕老师作了个人教学经验的讲座;黄丽艳老师作为八年级的英语备课组长作了备课组工作的经验交流讲座;陈建嫦老师作了如何辅导英语学困生的讲座等等。我校还开展课题研究等专业技术培训,我校的区宝莹和叶趣兴老师在外出学习一个星期回来,为全校老师们开展了一场课题研究的经验交流讲座,提高了教师的对课题的认识。此外,不少的年青教师在我校承办区教学研讨公开周或者是校际教研交流活动之际,主动承担学科公开课和示范课的任务,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挑战自我。

近两年来,学校在有限的财力下,鼓励、支持老师参加各类型的培训班和培训活动,参与各类型的竞赛活动。其中到省外(广西、云南、江西、北京)学习的共有10多人次,参加省组织的学习有20多人次,市组织的活动有60多人次参加,区组织的活动,我们尽量让更多的人参加。教师每次学习回来以后都会在科组内作学习汇报,并上交学习总结资料。

同时,我校也坚持“请进来”的做法,近两年来,我校特地邀请了北师大安文铸教授到我校进行以“一个人民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为题目的专题讲座;还邀请了教科陪中心副主任莫希礼为全校师生开展题为“谈‘秘诀’与‘捷径’,成文明健康才”的讲座。

四、群策群力,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入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抓常规,重细节,建设高效课堂是我校教学管理的方法和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一)注重细节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1)加强早、午、晚读、教案和作业批改的检查。教导处经常组织人员不定期对语文、英语、思想品德等科目进行早、午、晚读的检查,相关科目的早、午、晚读做到了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了有落实,有质量,有效果。同时也对教师的“讲学稿”学案和学生作业批改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做好记录和信息反馈。

(2)为规范各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镇教育局领导、学校行政领导、教师进行不定时、不预约的随堂听课的制度。学校要求教导处行政人员、科组长一学期听课至少要在20节以上,其他学校行政领导要达15节以上,教师至少要10节以上。本学期开始,镇教育局的领导每周都会到我校进行听课的教研活动,我们还不定时邀请我们的退休教师回校听课及其他指导工作。通过这些做法,促进了教师认真备课和上课,实现高效课堂。

(3)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挖苦、不歧视学生,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讲究教育的策略和方法,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认真落实每位教师跟踪一名学困生的帮扶工作,尽最大努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二)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提高课堂效益,教研氛围得到明显的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1)向课堂要质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针对区教科培中心对我校进行调研时再次反馈的情况,结合我校实际,要求教师要坚决杜绝“一言堂”或“满堂灌”现象,做到讲、练、评相结合,原则上一节课之中教师的授课时间不超过25分钟,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自学和练习,同时要求教师的“讲学稿”学案必须和上课的内容一致,不能学案是一套,讲课内容是另一套,切实做到提高课堂效益。

(2)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的交流,促进共同提高。虽然教无定法,但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互相之间是可以交流和学习的,可以触类旁通的,因此我校每个学期都要求各科组推荐1-2位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写他们的教学经验或者是教学心得,在科组进行讲座或交流。

(3)加强对科组的管理,提升科组的活动质量。行政领导挂钩到有关科组,并参加相关的科组活动,提升科组活动的质量。

(4)加强集体备课,建设高效课堂。提倡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要求明确每次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注重进度、目标、重难点和练习题的统一。集体备课要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做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通过集体备课,科员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探求最好的教学方法,建设高效课堂。

(5)加强课题的指导和管理。已开题的相关课题组继续做好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含校本“草根”课题),每学期各课题组要开一节有关课题的汇报课,同时做好相关课题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6)发挥名教师(或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学校鼓励各位老师要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努力成为学校、镇或区级名教师(或骨干教师),名教师(或骨干教师)还要做好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五、以创“**市德育示范学校”为契机,使德育工作的走向规范化,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去年,通过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顺利通过了“**市德育示范学校”的评估。学校德育工作继续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实现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我校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细则》、《优秀班主任考评方案》等有关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网络机制,进行分线管理,分级落实,齐抓共管,德育工作人员做到分工不分家,既团结协作,又能独立地开展工作。我校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每天检查登记,每周小结公布,每月汇总公布,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狠抓班级管理,强化学校德育工作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班级建设、班级规划等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1)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中学班级量化考评细则》、《**中学班主任管理制度》、《优秀班主任考评方案》等规章制度,并打印成册发放到每个班主任手中。

(2)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以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德育专干为成员的考评和检查小组,每日做到“四查”,即查集会和早操、查课间、查考勤、查早晚读,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之中。

(3)健全学生组织。建立健全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4)上好每周的班会课。要求班主任认真上好每周的班会课,要有主题,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并做好班会记录,及时上交政教处。

(5)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

(6)每学年至少召开了一次家长会,进行家校双向反馈。

(三)以“三谭”德育特色为主线,开展德育培训,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我校继续秉承明城革命“三谭”的优秀品质,开展以“三谭”为特色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坚毅顽强、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把“三谭”德育思想渗透到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受教育。

学校加大团队干部、班主任的专业化建设。确立了专业道德理念培训、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能技巧培训等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如:和荷城中学结对子,两校互派老师参加班主任经验交流),加大对团队干部、骨干班主任的培训,使德育队伍校本培训制度化

(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加强对学困生的跟踪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缺乏家长和社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充满智慧与挑战的工作,家长和社会的参与是必须的、必要的。近年来,我校已经对明城镇7个村委(居委会)进行了沟通和家访,并受到好评。

(五)加强实践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治、自律性,寓学于各类活动中

我校一直注重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展了以“交通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教育”、“成人与成才”等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七年级学生春游,组织团员到“三谭”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及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组织学校的志愿者到校外进行服务活动等,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邀请镇派出所和交警部门同志来校作各类的法制报告;组织学生每天下午放学后观看有意义的电影;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活动,如:每天对学生开放室内的兵乓球室,举行校运会、文艺晚会,班级篮球赛、以及其他各项的体育锻炼活动。设置学科和学校宣传橱窗,让学生及时了解了国际、国内及校园大事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社团扩大规模(我校现有有规模的社团活动有文学社、剪纸社团、书画社团、合唱社团以及其他的体育活动社团等),无论在小组数量,人员都增加,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加社团活动;各场室定期开放,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舞蹈室等,让学生坐得下来,活得愉快;各年级各学科都积极开展各类型的竞赛活动。

“开心、快乐、有进步”这一个办学理念在实践中给了我信心。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学生乐学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精神风貌有了很大改观,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养成,初步形成了校园整洁、环境优美、学生举止文明,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局面。

新学年,我校将继续抓好我校独具特色的大课间学生的长跑活动,通过长跑活动调节学生的节奏,增强学生的体魄;继续举行“读书节”系列活动,要求全校师生参加,活跃师生身心;各科组结合本科组特点,每学期每年级要继续大力开展学科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六、体卫、安全、创文等工作齐头并进,发展态势良好

学校领导亲自督促全校“两操、一课”的进行,以推动学校的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我校重视体育工作,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量并开展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和文艺晚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学生体锻达标率为98.3%,体育合格率为98.4%。去年,我校学生参加**区初中生田径比赛中,获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真贯彻卫生局和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按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在这几年里,全校师生平平安安,无重大事故发生。学校内外环境稳定。卫生工作常抓不懈,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基本形成。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我校把安全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制订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整改。安全制度健全,措施得力,三年内未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在创文工作中,由于本学年行政人员变动大,因为我校重新成立创文工作小组,并且把创文工作明晰责任,落到实处。

七、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学校办学成绩突显

近年来,我们本着“让每一位师生开心、快乐、有进步”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上学年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在去年的校长论坛论文评比中,傅铭辉校长的论文获得省三等奖;参加**区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全校有7个教师的论文获得区一等奖,15人次获二等奖,8人次获得三等奖;姚蔚、杨清佳老师参加**市的班主任工作论文评比,都获得二等奖;严静华、梁水添、严程江老师参加**区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比,均获得二等奖。教师赛课的成绩也非常喜人,夏玉好老师在“全国中小学公开课电视展示活动比赛”比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区一等奖,区宝莹老师在**区初中数学说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区静仪老师在**区中学语文说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并获初中语文教师第一名,同时在“**市课例征集”中,有2位老师获得二等奖,3位老师获得三等奖。在这个学年,**区英语科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校的陈建嫦老师获得了区英语教研组的肯定和好评。在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科目的优质课比赛中,我校的伍海玲老师获得一等奖,其他三位老师获得二等奖。

教育教学中,我校涌现出一大批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有很深造诣的名师,谭秀华、夏玉好老师被聘为“**市资源骨干教师”;而刘爱环、区宝莹老师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区级先进个人16人次。

学生方面,获得市级以上的荣誉称号有3人次,区级以上的有5人次。在全国基础教育英语综合能力竞赛、省四届读书活动、第六届学生书信征文、党成立90周年市征文、“母亲节”征文、区中学生英语口语表演大赛、区中学生现场作文比赛等活动比赛中,我校捷报频传。其中,在2011年11月举行的**区初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有13人次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受到镇政府的表扬;参加**区第八届少儿花会话剧比赛和合唱比赛,两项均获得了三等奖。在**区的初中英语口语比赛中荣获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同类学校中占第一名。通过这些活动、竞赛,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今年,我校九年级参加中考,成绩喜人,总平均分居区同类学校第二名;八年级参加区统考统改,中考科目总平均分居区同类镇级第二,其中语文和数学平均分第一,英语、物理平均分第二名;七年级也进步十分明显,很多科目都有很大程度的进步。

八、存在问题与展望

我校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措施主要有:

1、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陈旧(平台),维护缺乏资金保障,已经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展望新建学校能为教学提供强大硬件支持,使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迈上新台阶。

2、我校的优质课题比较少,科研成果还不突出。课题研究需严格按照各课题实施方案开展研究,高质量完成结题工作,让科研成果服务于教育教学。

3、学校办学特色还需进一步深化,今后结合本校“三谭”资源实际,以教育科研促发展,在德育方面办出自身特色。

回顾我校近年的办学历程,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有许多缺点与不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办学的经验教训,我们依照教育规律,按照明城镇人民的需要来打造学校的发展蓝图,继续充分发掘自身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学校整体形象,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市**区**中学

学校教学管理经验工作总结 篇2

1 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办学61年来, 学校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被授予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重庆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十佳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一系列荣誉。培养出了以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的高文清、2011年五一奖章获得者罗安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与此同时, 随着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

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继续深入

学校虽然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改革工作还不够深入。在促进校企资源共享、文化融合, 实现教、学、做统一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还需要继续做好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按照企业用人标准继续构建学校、行业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1.2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继续加强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学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 学校还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队伍结构, 不断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能力, 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3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有待继续健全

随着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不断深化, 学校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健全, 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实现校企之间的“合作双赢”。

1.4 社会服务能力需要继续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学校还需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 增强学校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综合能力。

2 改革之路——国家示范校建设全面启动

2011年,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以全市第一名的佳绩成功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计划建设项目”。2012年6月, 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三部委批准学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示范校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2.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人才培养基础

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为此, 学校积极适应产业变革的需要, 坚持以不断深化的校企合作为基础, 构建“教产一体化”、“阶段式工学结合”、“校企融合,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企业、教室和车间、校长和厂长、教师和师傅、学生和学徒、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招生与招工、育人与增效的有机融合。

围绕人才培养改革这一中心, 学校对实训场地进行了调整和改建;广泛开展市场调研, 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 重构课程体系……在示范校建设战鼓敲响的同时, 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 为学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教学改革提供坚强保障

师资队伍是培训一流人才的重要保障。在示范校建设这一载体下, 学校不断加强教师培训力度, 构建校内培训与赴企业实践结合, 市级培训与国家级培训结合, 国内培训与出国培训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教师培训体系;完善机制引导、鼓励全校教师进修学历。努力建成一支既能教书又能育人, 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 既有高技能人才又有能工巧匠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赴德国研修, 赴澳大利亚研修, 到苏州, 到上海, 到企业车间, 到高等院校……带着提升素质、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一位位机械高级技校的教师走出校门, 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去学习先进职教理念, 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仅在2012年, 学校先后有37人赴国外研修, 32人参加国家级、市级各类培训;64人参加“教师技能提升计划”。师资素质稳步提升, 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2.3 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为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学校在原有的与ABB (中国) 有限公司、上汽集团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重庆格力电器有限公司、重庆探矿机械厂、重庆大江工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开展校企合作的基础上, 不断深化合作内涵, 积极引入企业的生产文化、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发展文化。2012年共组织在校生1557人到市内外企业开展了社会实践。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 教学质量与服务能力实现“双提升”

借助示范校建设这一载体, 学校积极抓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这三项工作, 实现了教学质量和服务能力的两个提升。

3.1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 学校先后承办了全市第一至五届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近三年, 共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各类竞赛奖项293个。毕业生“双证”获证率和当年就业率双双达到98%, 就业稳定率达95%以上。

3.2 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学校秉承“立足巴南, 服务重庆, 辐射全国”的思路, 近三年来, 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毕业生近6000人, 开展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近10000人。其中为巴南区内及区属企业输送毕业生1124人, 开展巴南区失业人员培训9期、巴南区在岗农民工提升培训3期, 共计培训、鉴定1050人。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质量树立品牌, 以改革创造明天。如今,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正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向着“重庆一流, 西部领先, 全国闻名”的发展目标, 昂首前行。

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是富民兴渝的重要战略, 也是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化的需求。笔者结合所在单位工作实际, 就如何加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介绍一些经验和做法。

学校管理经验浅析 篇3

[摘 要]学校是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维持学校各项设施正常运行的人员共同组成的“半封闭式”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健康运转需要家长、社会各方的友好支持,需要各科教师求真务实的工作,更需要学校管理层的宏观调度。其中的每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得以开展的重要保证。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简要分析学校管理的经验,以供服务于教学岗位的学界同仁参考指正。

[关键词]学校管理 环境 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85

整体而言,学校的管理环境包括校园内的管理和校园外的管理。

一、学校内部的管理

舒适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各项活动得以展开的首要前提。校园是包括学生、教师在内的校内人员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的课内外的教学活动都在这里展开。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对于教师而言,校园是他们和学生共同学习、工作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营造舒适的适于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要简单地栽植一些绿色植被,更需要能够结合校园当地特色以及教学进行栽植。学校主要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四个层面进行整体设计,规范学校环境、规划布局、建筑、绿化、人文景观等物质层面的建设,使校园环境文化能与当地独特的区域历史文化相结合,从而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不断丰富教育内涵。

优秀的师资是学校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条件。教师无疑是培养学生、和家长沟通的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教师在校园里担任的角色不断增多,不仅仅是要课上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也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还要做好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才能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在年轻教师入职培养的时候,学校不应只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完成情况,更应该注重培养课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家长是配合学校继续完成学生学习任务的重要人员,学校教师要培养自己与家长协调沟通的能力,这一点对于班主任而言尤为重要。

及时的医疗救助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必要保证。学校占地面积较大,一般多分布在远离市区和居民区的城郊地带,在一些服务型机构的辐射范围以外。然而,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学生的免疫能力较弱,换季的温差变化都容易导致紧急性的疾病发生,紧急的医疗救助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医生不只是在紧急情况下发挥效用,更应在平时开设相关的卫生教育课程,预防季节性的疾病。

另外需要注意的情况是,饮食的卫生是关系学生健康的重要一环,也牵动学校、家长的心。从食材的购买到餐具的消毒杀菌都需要学校后勤和食堂服务人员的严格把关和辛勤付出。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身体成长需要,注重膳食营养搭配。

二、学校外部的管理

校园的外部环境对于学校而言同样重要。重中之重就是校园周边的安全问题。校园的周边环境复杂,虽然大部分校园远离市区,处于城郊,但也有一些校园处于车流繁多、交通复杂的地域,这就需要学校的工作人员为学生上下学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安全的周边环境是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前提。学生是学校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安全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学生家长希望学生在学校获取新知,同时需要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周边环境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学校相关的保安人员配备应齐全,具有处理应急事件、引导学生趋利避害的能力,同时也需要他们能够及时发现、排除周边安全隐患,为学生安全上下学保驾护航。

构建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校园管理的重要课题。学生从家庭到学校实际上完成了从父母到教师手中的一个“转交”过程。学校、教师对于家长而言就是一种保障,家长对于学校寄予全部的信任。对于家长而言,只要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为孩子的健康、快乐地学习服务,他们自身也愿意配合学校、教师开展工作。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是学校运行管理的重要课题,关系学校的正常运作,也能够敦促学生在校外继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家长成为了解学生成长、帮助学校完成教学工作的“帮手”。要做到学校与学生家长的互动协调,学校方面的动员不可或缺。一方面,需要学校、教师与家长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随时向学生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心理成长状况,另一方面需要让学生家长担负起监督、辅导学生离校后的活动,随时给学校和教师以信息反馈,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本身的成长。

舒适的校园环境、优秀的师资、健康的饮食卫生环境等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而校园周边的安全环境、与家长的良性互动又能够及时为学生的校外生活保驾护航。除此以外,及时处理学校与周边社区的矛盾纠纷、及时疏导学生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也需要学校付出更多的努力。

学校特色管理经验总结 篇4

“什邡市洛水慈济小学”原名“什邡市洛水小学”。|“5.12”地震前,学校由两所村点校、一所中心小学组成。师生员工1200名。2010年3月,学校搬进了由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捐建的新的校舍,更名为“什邡市洛水慈济小学”。新学校芳草茵茵、绿树成林,新教学楼巍峨典雅、具有浓郁的中国建筑风格和人文气息。“新学校、新面貌”。学校以搬入新的校舍为契机,提出了“创新学校管理 建设特色校园”,实现学校高品质发展的目标。在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方式下,什邡市洛水慈济小学焕发了勃勃生机。

一、制教:运用各种法律法规,制定学校各种管理制度,管理校园。

原来的洛水小学有三个教学点,三个教学点的总面积不到13亩,村点校没有功能室,中心校的功能室也极其简陋,比如音乐室只有一台脚踏风琴。在原来的学校管理中,往往人情大于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随意性很大。2010年3月,学校搬入了由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捐建的新的校园中。新的校园各功能室齐备,各班增添了电脑、液晶点射、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学校也有原来的三所整合成了一所。学校的设施设备有了大的提升,且规模也有所增加,这就需要学校首先建立一套制度来管理,用来强行约束学校人员的行为,保证学校的基本运转程序,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制教”, 也就是依“法”治校。这里的法既包括国家的宪法、法律,国家关于教育有关的方针、政策,也包括学校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制”教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

基本特征之一。

首先在国家“大法”下依法治校。学校不稳定,不和谐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处在没有严格依法办事,法律意识淡薄。学校搬入新校园以后,我校更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武器,强化以校治校,依法治校。认真做好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制精神,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师生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在教与学的实践中自觉守法用法,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学校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制定精细的管理制度。面对新的校舍,学校整合的具体情况,我校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依据《中国爱生学校标准》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下,制定了我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人。用制度来约束人、规范人。如制订了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的《洛水慈济小学学生一日常规要求》、《洛水慈济小学星级班级评比办法》、《洛水慈济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要求》,规范教师行为《洛水慈济小学考勤管理制度》、《洛水慈济小学师德目标责任》、《教师值周管理职责》及《洛水慈济小学高级职称评定办法》、《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使教师、学生的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新学校运行中,管理中的随意性减少了,讲人情的少了。师生们都能按照规章制度行事。

二、境教:为学生的发展创设适合的环境,来达到教育管理目的。“环境能影响人、环境能教育人”。环境的教育首先是物质环境的教育,“学校的建筑要力求体现某种风格” ;其次是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的形象、个性、风貌,往往通过校园精神文化表现出来”,学校正努力通过这两方面的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首先,搬入新校舍后,学校对建筑向师生们进行解读,如:学校的主体建筑的顶部是一个大大的“人”字结构,每天迎来送往师生,警醒着师生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过厅的大圆柱时刻提醒学生要做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教学楼梯的两面墙壁在建筑的允许范围内形式“镂空”,响应减碳运动,减少电能的使用,铺地的连锁砖寓意着人们之间要“手拉手,相亲相爱”等,通过对建筑的解读让冰冷的建筑温暖起来,让她活起来。

其次学校对各班级及校园的布置达到教育的目的。各班对自己的班级进行了布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各班的名称、班训,形成了各班各具风格的班级文化。学校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内容装饰校园:在楼梯的墙壁上、教室门前挂上了孩子们的作品,在二楼功能区的过道上,开辟了“静思语”长廊,我们还将空洞的说教变为孩子们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温馨提示,贴在走廊上、厕所的洗手池墙面上,时刻提醒孩子们,比如“慢步轻声过过道”等,在教学区空旷的地方设立“小书吧”,招募“书香小志工”自主管理书籍。让这些日积月累侵染学生。

第三,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学校的形象,个性、风貌往往通过精神文化表现出来。搬入学校新校舍后,根据我我校的实际确立了“以人为本 关注心灵 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说好话 做好事 存好心”的三好学生,学校通过规范典礼、各种仪式,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搬入学校后,学校的开学典礼、散学典礼、五月感恩典礼、六月艺术节以形成固有的仪式固定了下来,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学校还依托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在洛水的服务中心,在学校开展了“环保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

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是一个志业于包括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的慈善机构组织。学校请来来自台湾的志工,给孩子们讲环保,教孩子们做环保。现在学生们不但在平时的垃圾处理中做到了分类,自己的平常生活中也以节能、低碳为标准。少先队大队部还开展了“环保小卫士”的评选活动,每周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彰。面对干净、整洁漂亮的学校,我们提出了做“一个文明、懂礼貌”的慈小人。学校在进入新校舍前就对学生进行入住“新校园”的学前教育,持续开展了“两声”教育(轻声走路、轻声说话),问好教育(对师长、对客人的问好),就餐礼仪教育(用手势告诉饭菜的用量和一些信息)等,“一所真正优秀的学校,他的文化一定是一种行动文化。她融合在学校每一位师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中。有时,学生一个礼貌的举止、随手捡起一张废纸就是一种文化”。如今走到什邡市洛水慈济小学里,你会看见校园绿树掩隐、干净整洁;学生大方、活泼又不失礼貌,会主动的向老师、客人问好。你还会看见无论年级的高低,学生们都能自若的将垃圾放到指定的位置。

第四,设立各种兴趣小组,培养孩子们的各项特长。搬入新校舍后,我校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书法小组、科幻画小组、经典诵读小组等各项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这些兴趣小组的成立丰富了我校的第二课堂,也使孩子的其他才能得到了锻炼。

第五,对学校安全工作加大了力度。“安全、健康和保护”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学校根据《中国爱生学校标准》,扎实开展学校安全工作。

1、学校新的教学楼设计合理,两层楼,设计标准抗八级地震。教学楼一共有四个通道,保证了学生能很快的从教学楼里撤出。

2、学校专门开设了《生命与安全的课程》,并利用周仪升旗、班队活动、晨会等时间读仪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每学期进行一次预防地震、火灾、突发紧急事件的演练,并请派出所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请相关单位协助学校开展安全工作(如:请交警排查学生乘坐交通车辆安全的检查、请医院医生对学生进行疾病预防、卫生知识的宣传)。

三、身教: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其达到教学管理目的。“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在搬入新学校之际,我校就向全体教师提出了“身教”的理念。通过教师对自身的要求、学校对教师相关要求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学校综合实力跻身我市小学前列。

首先,创设和谐氛围,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我校是由两所学校

整合而成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1+1,由于之前两个团队的价值观,教师之间相互不够了解,就会使教师们离心离德,各自为政,就会使团队成为“一盘散沙”,失去战斗力。为此,我校把“以人为本”贯穿工作始终,学校领导主动和广大的教师谈心,学校在今年每月为过生日的同事举办一次集体生日会,开展教职工运动会,教师节为老师赠送小礼品等。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之间加强了了解,促进了团结,增进了友谊,形成了同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得人心,暖热心、稳人心的工作提高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次,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教师主人翁责任感。搬入新学校之后,我们首先从思想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对教师形式任务,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教师意识到:我们这所学校是由包括台湾慈济人在内的所有爱心人士的爱心汇聚而成的学校,面对此我们没有理由懈怠。这么美丽设施设备一流的教育教学环境,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应该有所提高。使广大的教师心中树立了“学校就是我的家”、“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与学校兴衰共荣辱的观念。学校还通过建立竞争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身”教,影响着孩子,也关系着我校学习型团队的建设。首先学校能在《中国爱生学校标准》下,积极主动的为所有儿童提供入学机会和创造平等的教学条件,并且所有的教师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学校还制定了“三级”教师培训方式。第一级:上级培训。根据市教育局及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各种培训。每次学校派出的参加市级以上的各类培训要求教师写出

培训后的心得体会,并在必要的时候,将培训内容在本校内对本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第二级:校本培训。形式一:学校以年级、学科为单位,成立教研组,各教研小组定时开展教研活动;形式二:由教导处、德育处等相关处室牵头,定期对全校教师开展关于班级建设、班主任工作、安全、课堂教学等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的培训;形式三: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骨干教师指导一名青年教师,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帮扶一名青年教师,通过传、帮、带,让我校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从而提高学校整体的师资水平。第三级:自我培训。学校购买一定数量的专业书籍,让教师在课余时间学习,每期完成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我的教育故事。鼓励教师坚持写反思和教学随笔,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的研究。

最后,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有效的活动能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从搬入新学校后,我校开展了教学常规督导工作,每周通过抽签的方式检查督导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学校还举办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评比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与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学校结成对子,派出教师到北京学习;与来自台湾的教育同行交流互动,向他们取经。

灾前的洛水小学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在灾后短短的时间里,学校创新了管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2009年学校荣获什邡市教学管理一等奖;2010年学校舞蹈队获德阳市首届中小学舞蹈大赛一等奖;2010年学校合唱队获德阳市中小学合唱比赛“三等

奖”;什邡市第九节中小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该节目还被推荐参加“四川省童心向党”活动;2010年学校运动队在什邡市中小学运动会中获小学组第5名得好成绩,向上一级体育学校输送了两名运动后备人才;我校教师的《关于脚跟泥的调查报告》获什邡市二等奖;6名学生的科幻画、科学小报在德阳市获奖,12人的科幻画、科学小报在什邡市获奖;在什邡市教育局2010管理技能年的活动中,一名教师获得全市赛课一等奖;3名教师分获片区一等奖和二等奖。教学质量检测连续三年荣获片区第一名。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篇5

几年来,广灵县教育系统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对学校安全管理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从未发生过重大校园安全管理责任事故,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营造了全民支持教育、维护教育的社会氛围

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育,在发展教育上不遗余力,将教育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力促教育公平,力保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特别是从XX年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县委、县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力度是空前的,首先是在全县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累计投资2亿元新建、改扩建16所规模较大学校,单体建筑34幢,在每个乡镇建设了一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有效改善了乡镇办学条件,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第二是每年划拨近80万元的专项经费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费提供作业本;第三是从2011年开始为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学生提供生活资助,两年来已累计发放资助金200余万元,受益学生1300多人次;第四是2011年实施了校长聘任制,为11所寄宿制学校高薪聘请校长;第五是实施“慈善救孤”工程,保证了全县146名孤儿有学上。第六是组织县公安、司法、综治办、工商、文化、卫生、防疫等部门不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网吧、游戏厅、音像店、违章建筑、游商小贩、社会闲散人员对学校、师生的危害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为发展教育凝聚了人气、鼓舞了士气,营造了浓厚发展教育、维护教育和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为广灵的教育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在思想认识上打牢基础,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没有保障,就谈不上成功的教育!因此,我们始终站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重视学校安全管理,狠抓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将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教育教学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经过几年的摸索,初步建立了县局与学校“两级管理”,副局长、科室主任、学校校长“三级负责”的管理网络,形成了教育系统和学校内部的两大责任体系。一是全县教育系统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县科教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常务副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体制,局长对全县学校安全负有主管责任,分管副局长负有分管责任。并按照副局长划片包乡镇,科室按乡镇包学校的方式将各校的安全管理责任分解到领导组中的每个人,并在每年年初按照责任分工与乡镇中心校长、初中九年制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签订责任书,负责对责任范围内学校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二是学校内部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乡镇中心校长与辖区内各小学校长,独立中小学、幼儿园校长与学校内各职能科室、班主任、科任教师按照“一岗双责”要求签订责任书,将责任层层分解,任务逐级到人,并与年终考核、评优、评模、评职称挂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2011年起考核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敷衍应付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对造成安全事故的一律一票否决。同时,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建章立制,完善了有关安全教育、道路交通、饮食饮水、用电用火用气、学生宿舍、集合集会、楼道疏散、疾病防控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总之,这两大责任体系的建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构建了点面结合、人人参与、整体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强化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此外,我们还非常注重学生保险的宣传和投保工作,积极拓宽学生安全保障责任范围,每年学生意外伤害保险投保率达到90%以上。2011年开始实施的校方责任险投保率达到100%。为学生的生命安全再筑一道保障屏障。

三、在常规管理上狠抓落实,将安全管理融入学校日常工作之中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繁杂的工程,这需要长期而细致的工作,贵在坚持,重在常规。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从细处着手,在重点上下手,狠抓了一日安全常规管理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工作安全、健康发展。首先是制定规范。我们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指导学校制订了“学校安全管理一日常规”、分职能科室、组织的“一日安全常规”、“教师安全一日常规”、“学生安全一日常规”、“住宿生安全一日常规”,从各个时段对安全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让管理者、教师、学生知道我该怎么做,做什么,管理工作和个人行为得到很好的规范和约束;然后是监督执行。安全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在一天的时间里面面俱到,我们主抓了门卫管理、值班巡查、隐患排查整治、安全教育、特殊人群监控五方面的工作。

门卫管理和值班巡查。我县有80%的学校设立了门卫室,最少安排一名门卫,再配备几名值班教师,专兼结合,全县共配备专职保卫人员48名,兼职保卫人员80人。每天领导带班值班,严格执行来客登记制度,严禁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做到了“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每所学校都成立了校园安全巡逻队,巡逻分时段、分场所进行,上学放学时间、课间活动时间和夜间是重要的三个时段。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和有住宿生的学校,还增加了夜间的巡查。1000人以上的学校最少成立两个巡逻队,24小时不间断巡查,全县巡逻队达到180支。今年4月份以来连续发生外来人员伤害学校师生事件之后,我们按照 5月3日和13日中央维稳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200人以上的学校,都成立了安保处,加大了门卫的管理力度和巡查力度,寄宿制学校在学校重要部位都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门卫室统一购置了电警棍、塑胶狼牙棒等器械,增派了值班人员,领导全天带班值班。包括保卫人员工资此次投入共计38.1万元。

隐患排查整治。全县所有学校都成立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小组,按照《山西省学校安全日志》要求,“日排查周小结”,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建立台账,隐患整改做到“五个一”,即“一个隐患、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一定消除”。同时,还对校园内存在的矛盾进行排查调处,及时化解各种影响稳定的人际间矛盾。

安全教育。据分析,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通过教育和预防得到避免的。因此,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安全、法制教育工作,将安全、法制教育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进行统一部署,基本达到了“有计划、有部署、有成效”的目标。保证每班每周安排一节,由班主任兼课,做到了“课时、教师、教案、笔记”四到位,从2011年下半年,我们新增了“测试”环节,并作为教师的考核指标。

重点人群监控。近几年,全国发生在校园内的安全事件证明,做好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监控和疏导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建立了教师、学生安全信息档案,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和特殊心理或者其他心理状况异常等特质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备案登记,重点对他们进行监控和帮扶教育。

对于这五方面的工作我们大致分三条线进行:第一条线是管学生,查到校,查纪律,纠正危险行为,由班主任、科任教师、门卫、值班人员执行;第二条线是查隐患,查建筑物、设施设备隐患,查备案问题学生、有心理疾患的教师、学生动向,查教师有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无“一岗双责”执行不到位问题,查校园周边的不安全因素,由值班人员和巡逻小组执行;第三条线是抓纠正,对查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治,小问题由发现人现场解决,大问题和事件交由相关责任科室解决。在一日安全常规的执行过程中,我们重点强化了教师的管理环节,因为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是教师,便于沟通的也是教师,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适时、适地教师的视线中,能够做到及时制止和矫正学生的危险行为,还能够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动向,特别是未到校学生情况,便于发现隐患早处理。同时,还利用班级组织的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和互相约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可预见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在发挥职能作用上创新,加大学校安全工作监督指导力度

学校安全工作千头万绪,安全形势千变万化,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时刻都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为此,我们结合地域特点,立足县情,强化工作指导和督查,努力做到了“点面结合,齐头并进”:

及时研究部署。召开会议是信息沟通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我们规定全县教育系统每年年初召开一次学校安全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的学校安全工作,奖惩兑现,安排部署新一年的工作;每学期初召开一次学校安全工作分析会,通报近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补充;每月县局学校安全工作领导组召开一次例会,研究近期学校安全工作,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几年来,我们每年召开的有关安全工作的专题会议不低于20次,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传达上级精神,部署工作任务,确保了工作的及时有效。各校则紧扣我局的工作安排,由政教处牵头认真抓好校内日常安全管理,及时向我局反馈情况,并坚持把创建平安校园与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班级(学生)评比等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成效。

强化督导检查。县局学校安全工作领导组,按照分工采取“定期督查,突击抽查,重点检查”方式,每月保证深入所包乡、校,进行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查落实、找隐患,定措施、抓整治”,并帮助学校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开展与安全相关的各项工作,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扎实实。我们十分重视学校安全隐患的排查,开学、期中、期末三个重要时期都派出了由局领导带队、各股室干部参与的校园安全工作检查小组,深入到学校就饮食、饮水、交通、消防、用电、危房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拉网式的排查,真正做到了“排患务尽”,不留死角。平时则由包乡镇科室人员下校明查暗访,对于发现的问题都当即向校方一一指出,并责令整改。对于排查出的重大校园安全隐患,我们除了向学校口头指出和责令整改外,还专门以教育局的名义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学校限期整改,并实行跟踪督办,严格验收,对措施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学校,我们严肃追究一把手的责任。如2011年安监部门和教育部门组织的两次安全大排查工作中,我们就整改了40多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了安全管理中的“定时炸弹”,并对3名校长进行了诫勉谈话,确保了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开展专题活动。我们利用“安全教育日”和“法制宣传教育日”及重大节、假日,还有今年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的“安全教育周”,通过应急演练、主题班会、队会、国旗下讲话、板报以及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形式,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安全、法制常识和强化了安全、法制意识。每年都邀请团县委、妇联、关工委深入到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专题活动。今年,按照201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加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要求,我们将演练安排从每学期一次,调整为每季度一次,结合季节特点开展应急演练,力求演练的实效性,让每位教师、学生明确自己在应急预案中的位置和作用。今年,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的应急演练达到了80%,通过演练,使教师、学生掌握自救自护技能,正确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做到“正确判断、及时疏散,避免拥挤、快速逃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中伤害。

完善法制副校长制度。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2011年我们重新聘任37名法制副校长,并明确法制副校长每学期在校活动不少于2次。每年,我们还组织协调开展了“警校共建”活动,还经常邀请干警、专家为师生开展法制宣传讲座,不定期开展消防、水灾、重大疫病防治、伤病救护、野外生存、交友防骗等各种安全知识的讲座,补充了学校教育的单一性、局限性的不足,全面增强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降低了师生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学校安全管理,校长和班主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对安全工作的认识程度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在校长、班主任、教师及其他管理人员中加大了安全培训力度,这也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面,2011年我们做了初步尝试:2011年1月23日至29日组织了88名全县中小学校长参加了 “北京师范大学广灵县教育家型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8月2日至6日组织了50名全县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班主任高级研修班暨励耘援助计划班主任培训”,其中涉及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效果也较为明显。在7月20日至29日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专题远程培训”工作中,我们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成绩也不错。利用这些资源,县科教局准备在下一学期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集中开展学校安全工作“二级”培训,力争管理人员、教师培训全覆盖。

广灵县学校整体状况良好,基本保持了安全、平稳态势。目前,主要面临的最大安全隐患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溺水。我县是一个多水的县区,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有一大景区,两大水库,水域面积非常大,每年都有溺水事故发生;二是交通隐患。广灵县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农业县,山多、沟多,学校布点分散,在133所学校中将近有二分之一的学校地处山区,道路交通隐患严重,还有受到县域经济的制约,学生乘坐的车辆“五花八门”也是威胁学生安全重要因素。这两方面的隐患问题,我们主要在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上着手,尽量避免;三是学校食堂。广灵县共有寄宿制学校17所,食宿学生达到6000余人,占到学生总量的五分之一,安全压力较大。今年,17所寄宿制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都达到了标准化,但是管理模式比较滞后,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在新学期,我们将严格按照《山西省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基本要求,对学校食堂进行规范整治,力争达到管理标准化。

六户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篇6

彰显管理特色创建和谐校园

突泉县六户中心校

2013年5月

彰显管理特色创建和谐校园

六户中心校是一所拥有99名教职工、953名在校生、533名 住宿生的寄宿制农村小学。几年来,“校安工程”使我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学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面临发展机遇,学校高度重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确立了“以人为本,规范管理,特色育人,创建和谐校园”的学校管理目标。本着以管理求和谐、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的宗旨,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一、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和谐校园的基础

我们抓住“校安工程”--校园扩建、校舍改建的契机,精心设计了学校远景规划,努力使学校的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目前校园占地34176平方米,新建楼房9000多平方米。宽敞的校园、标准的校舍、舒适的住宿环境和良好的办公条件使师生和家长们感到了惊喜,改建后的我校成为了全县唯一一所为所有住宿生免费提供行李的规范化管理的农村寄宿制小学。

二、注重文化建设,提升和谐校园的品位

1、注重文化意识的熏陶,谱写和谐校园的主旋律

我们确立了“建设标准化、管理科学化、质量最优化”的办学

理念和“追求智慧的教育、成就智慧的教师、发展智慧的学生”的办学目标。确定了“敬业乐群求实求是”的校训和“勤奋创新和谐文明”的校风以及“乐学善问自主实践”的学风。提出了“全面 + 特长”的学生评价目标和“爱国、责任、诚信、感恩”的德育目标。加强了墙壁文化、橱窗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注重文化内容与教育相结合,使校园处处都能彰显育人功能。

办公楼走廊精心布置,班级文化有特点,墙壁上展示的都是学生的书法、绘画、剪纸、手工、手抄报等作品,室外的长廊、凉亭、喷水池、桃园等都使学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熏陶和艺术感染。

2、创建书法教育实验学校,呈现和谐校园的宗旨精神

我校是区级书法教育实验学校。为扎实开展好此项工作,我们制定了写字教学实施方案,开展了写字教学的教师培训和师生书法指导、竞赛活动及写字教学的交流研讨和观摩课、汇报课活动。广泛征集了教师书法练习的心得体会、写字指导教学随笔、写字指导教学反思和写字指导典型课例分析材料。目前已有100多幅学生书法作品和40多幅教师书法作品在全区中小学师生硬笔书法大赛中获奖,书法教育的研究呈现了我校师生积极向上的风貌,提升了校园文化精神品位。

3、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打造和谐校园的魅力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让师生在诵读优秀诗文中获得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我们开展了“书香校园”的创建活动,学校编著了《百首优秀诗文•百句明理格言》,作为师生课外阅读积累背诵的读本并积极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这不仅提升了师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也促进了师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凝聚了我校师生的情感,凝聚了和谐校园的活力。

三、创建“平安校园”,确保和谐校园的平安

1、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第一的理念

首先,按要求开设了安全教育课、健康教育课;其次,每学期都有法官进课堂和法律知识讲座;第三,配备了专职的安全保卫人员和兼职的保健教师,执行了学生定期体检制度;第四,每学期都

要组织学生开展自救自护的演练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安全制度健全,保障措施到位

首先是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安全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其次是责任保障。学校与班主任签订责任书,落实了班主任为学生安全责任人,明确职责,各尽其职;三是措施保障。学校采用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校讯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安全知识,明确家长应负的安全责任,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安全管理网络。

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安全教育实效性

每月都要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和讲座活动,每月出版一期家长报,每周都利用宣传窗口进行安全知识的进行宣传教育。班班都召开安全主题班队会,都要召开家长会,还定期发放有关安全教育的宣传单,实现了家校共同育人的局面。

四、提升队伍素养,激发和谐校园的活力

1、健全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学校广泛征求教职工的建议,通过教代会制定了《学校管理制度手册》。全体教职工能够用规章制度约束和督促自己的言行。

2、加强班子建设,实现管理人文化、责任化。

3、培训班任业务,实现队伍知识化、年轻化。

我校着力建设一支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学识渊博,具有人格魅力的师资队伍。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通过一系列的业务培训等活动激励青年教师无私奉献。营造了会干工作,肯干工作,干好工作的良好氛围。

和谐校园是文明的校园,也是健康向上的校园,更是师生学习

和生活的乐园。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学校管理新思路,荣获了“第三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今后我们将更加群策群力,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彰显学校管理特色,为创建更加和谐发展的校园而努力。

学校教学管理经验工作总结 篇7

学校心理学是德国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迄今国内教育界对德国教育心理学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心理学服务的发展状况了解、评价甚少。心理咨询与辅导是德国教育系统服务的重要内容,如今学校心理学服务人员在德国已经赢得了非常积极良好的公众形象。德国开展学校心理学服务工作的基本经验,为我国学校心理学发展和创新心理服务载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德国学校心理学服务工作的基本职责

(一)学校心理学工作人员的发展现状

2009年3月11日,一名年仅17岁的学生在德国斯图加特市附近小镇温嫩登的一所中学制造了震惊整个德国的校园枪击案,造成包括枪手在内16人死亡。这是德国历史上伤亡人数较多的校园枪击案之一。德国一些教育心理专家认为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的重要原因是:为校园服务的心理专家太少,不少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心理疏导与关怀。此外,一些学生沉溺于暴力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

2010年3月11日,巴登一符腾堡州州议会在与州议会各党派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的学校心理危机预防项目,同时,计划将学校咨询教师数量和学校心理学家职位数量翻一倍。学校心理学家职位的扩充从2010年至2013年分为三个阶段,咨询教师的培训也于2012学年开始逐步增加。2013年至2014年期间,德国全职的学校心理学家数量共计1276人,与学生比为1:8617,与学校教师的比例为1:635。

2014年11月,德国召开第21届学校心理学联邦大会,主题是“新的学校世界一—对学校心理学提出的挑战”。德国心理学家职业联合会(BDP)主席Michael Kraemer指出:“1973年由州文教部长联系会议和联邦一州一委员会建议的学校心理学家的最低数量是5000名学生至少配备1名学校心理学家,而根据最新的调查情况,16个州中只有3个州达到了该数量要求。”大会指出了学校心理学家严重短缺的问题,认为学校需要更多的心理咨询方面的服务力量,否则难以应对未来学校教育的挑战。大会同时决定,将为学校心理学家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机会,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更多实用的方法和支持。此外,大会发布了关于德国学校心理学人员现状的最新调研结果并提出融入学校新挑战的学校心理学家的“职业形象”,为德国学校心理学的继续大力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框架规范。

以2013年巴登一符腾堡州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结构与数量情况为例,学校心理咨询人员主要分为政府部门层级的心理方面的学校咨询师、教育局层级的学校心理咨询处的学校心理学家、各个学校层级的咨询教师,三个层级的心理咨询人员在工作上紧密关联,进行伙伴式合作。该州政府部门心理方面的学校咨询师数量增加到18位,学校心理咨询处的学校心理学家数量增加到194位(2011年为127位,2012年为174位),学校咨询教师数量增加到1600位。

(二)各层级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工作任务与职责

德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由联邦层面的德国心理学家职业联合会下属的学校心理学分会统筹,各州设立相应的学校心理学州联合会,州及下属的教育局和学校形成了学校心理咨询的执行系统。以巴登一符腾堡州为例说明州及其以下各层级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任务的概貌(见下图)。

如图所示,各层级的心理咨询人员分重点进行合作,共同在以下五大方面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工作,即:学校质量发展和保证,对教师和学校监督者的支持和咨询,咨询教师的培训、进修和实践伴随,个案和紧急帮助,学校生涯咨询。以下分别阐述各层级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具体工作领域与职责。

1. 心理方面的学校咨询师的职责

心理方面的学校咨询师是在政府机构从业的心理学家,一般必须获得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硕士或理科硕士文凭。他们在学校支持系统的各个团队中(包括学校心理学家、咨询教师、学校发展专业咨询师、预防负责人员和案件讨论组)起着引导性的作用。他们领导学校上级监管部门的危机干预小组,在危机情况下调配学校心理学家。除此之外,他们尤其为以下目标群体提供支持:学校、学校专业人员和领导人员、学校咨询人员和支持人员。心理方面的学校咨询师为这些目标群体提供咨询、监督、辅导、培训、进修等服务。与目标群体进行商讨后,他们既能够根据自身的现有资源提供服务,又能够根据对方的即时需求提供支持。可提供服务的主题领域主要涉及学校人员发展、领导心理、团队发展和团队工作、与师生进行交流与谈话、提高教师的自我责任和自我效能、处理学校矛盾、处理危机情境和威胁情境、学校人员的工作保护和健康保护、工作场所压力的克服、评价和反馈、社会学习和社会预防(如暴力)等。

2. 学校心理学家的职责

学校心理咨询任务由在各教育局学校心理咨询处从业的学校心理学家来具体担任。成为学校心理学家的前提是取得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具备组织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学校心理咨询处工作的学校心理学家,主要任务是:帮助教师和学校监管部门解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开发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咨询方法,根据文教部的指示参与学校实验;设计咨询教师的培训方案并且每年在上级学校监管部门的委托下实施培训;负责咨询教师的进修和监督;在克服学校的危机情境中,尤其是在伤亡情况下,为政府机构的危机干预小组提供支持和帮助;运用心理咨询方法帮助那些在学校生活或者在社会和情感方面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学生;为所有学校生活的参与者提供咨询;为来访者就第二条教育路径的问题提供信息和咨询;为克服校内矛盾提供咨询和支持。学校心理学家可提供服务的主题领域主要有:学生的学习能力、注意力和学习动机,学校的社会关系,学校环境中学生行为方式,处理学生考试恐惧和逃学等问题,克服学校矛盾和危机,社会学习、暴力预防和处理学生学习困扰情境,与师生进行谈话与合作。

3. 学校咨询教师的职责

对于特殊的咨询任务,学校上级监管部门安排相关学校教师,使其接受额外的咨询教师的培训。咨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学生克服学习、动机和注意力领域中的困难,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如何克服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困难的咨询,例如考试恐惧、学校恐惧和逃学等问题;为来访者提供信息资料,在选择教育路径的信息课中与其他教师共同合作;与职业咨询者、青少年职业辅助者和行业协会的教育培训咨询者共同合作,帮助职业学校的学生克服教育培训中具有挑战性和困难的情境;与职业咨询者和学业咨询者共同合作,提供关于职业定向和学业准备方面的咨询。

二、德国学校心理学服务工作的基本特点

近年来,德国学校心理学发展迅速,在探索实践和服务管理中逐步形成适切自己文化的工作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服务价值取向积极化

在德国教育体系中,传统的心理咨询是为少数有问题的学生提供服务,开展补救性、矫治性工作,而忽视对绝大多数正常学生的帮助;而现在德国教育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学校心理咨询是“为学生成功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服务的。心理服务实践要坚持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主张,凸显主体性和发展性,通过系统专业的心理服务工作,促进个人的情感、生计、道德、认识、审美等各个方面的积极发展,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助力。

2.心理服务目标任务具体化

在德国心理教育咨询的体系中,心理方面的学校咨询师、学校心理学家和学校咨询教师紧密合作、分工明确。他们共同为所有学校生活的参与者提供支持,重要的目标群体是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学校监督与管理者,他们所提供的咨询和支持是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心理教育咨询体系中工作人员的任务领域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成绩问题、异常行为、社会困难、矛盾冲突和其他教育心理主题的咨询;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培训、进修和继续教育(尤其是有进修和咨询任务的教师);教师和学校领导的辅导和监督(尤其是有进修和咨询任务的教师);在预防和克服学校危机情境中提供支持。

3.心理服务内容方法综合化

德国地区的学生服务中心承担学业指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咨询服务工作,咨询服务范围包括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学习咨询和职业生涯指导等,涉及学习障碍、考试焦虑、人际交往、情感困惑、时间管理、性格问题、环境适应、网络成瘾、物质依赖、神经症等方面,其中,学习障碍、考试焦虑两者咨询比例占五成。在心理服务工作的预防观察阶段和辅导评估阶段,心理咨询的工作方式一般有个别谈话、团体辅导、专题讲座、网上咨询等,同时将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系统疗法、积极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4.心理服务进修培训常态化

学校的咨询教师接受的各种教育与培训形式基本一致。针对咨询教师的特殊需求,可以在某个主题上进行培训或进修。例如,给新咨询教师提供防止学生网络暴力上瘾的信息,了解学校内防止学生网络暴力上瘾和防止暴力的环境条件,开发能够得以实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预防暴力的教学内容,等等。培训既提供理论理解上的内容,也提供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践。除此之外,也提供认识个人能力和工作边界的机会。培训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整体性学习和自我经验导向的学习,并使得先前的经验和知识能够得以应用。通过系统应用的交流阶段,由参加培训的学员基于咨询教师的视角对已完成的过程进行分析。行动导向培训方式的目标是获得进入心理服务主题的“感性认识”。

5.心理服务工作网络社会化

德国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置比较规范,以“有限责任”为前提,以社会心理服务网络为支撑。社会工作者是除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外一个重要的社会支持主体,他们根据每个学生的社交圈建立起一个联系网络,通过观察学生的社会关系网,全面了解每个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安排心理辅导或寻求社会帮助。心理咨询工作通常由得到政府或慈善机构资助的社会或学校的咨询中心开展,服务是免费的;心理治疗在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进行,服务费用由病人的保险机构支付。从服务对象来看,心理咨询服务对象为正常人群,而心理治疗的服务对象是有明确诊断的病人。[1]

三、德国学校心理学服务工作的基本经验

近年来,德国学校心理服务工作具有科学针对性和实践可行性,为德国学校心理学事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国家自主构建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

1.构建层级式服务体系

德国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大致划分为三个层级。一是学校咨询教师的服务。学校心理服务体系的第一个层次是学校的咨询教师提供的学校生涯咨询和个人辅导等,具体涉及学生心理、学业和就业等方面问题的解决与挑战的应对。咨询教师主要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提供服务满足其学业、个人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学校心理学家的服务。各教育局的学校心理咨询处的学校心理学家为教师和学校监督者个人以及学校咨询教师的培训、进修与实践伴随提供服务与支持,并在特殊和危急情境下对学校和个人提供帮助。三是学校咨询师的服务。学校咨询师为学校发展提供全面的服务,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学校咨询师,他们为学校与师生个人发展、教育质量保障、矛盾冲突解决、领导人员辅导和学校心理咨询处监督提供服务。

2.注重系统化模式设计

学校心理学服务不能失去对教育活动的系统设计和完整认识。德国学校心理学服务的系统化模式设计,首先体现在心理服务体系管理上的系统化,不仅对心理服务活动本身进行管理与支持,而且对提供心理服务活动的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的设计管理与质量保证,如对心理咨询人员的培训、进修、实践伴随,教师健康方案的开发与实践等。其次体现在心理服务教育理念上的系统化。系统化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使知识多样化,并提高教师、家长控制儿童教育和心理问题的能力。在德国的学校心理工作中一直流行着学生中心和个体咨询的模式,而系统咨询作为一种更先进的模式,充分体现并适应了德国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传统。[2]系统化服务试图通过设计课程、优化教与学的结构和方法来提高和纠正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校的合作,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从而减少那些高度个体化的设计所造成的时间与资金上的浪费。系统化模式作用的实现取决于下列活动:提供适应个人学习能力和困难的方法;介绍自我激励学习的方式以及各种技能的实践方式;通过引进团体动力技术和自我观察技术提高学生的社会学习,引进“以学为中心”和“开放教育”的理念,引进不同的强化和行为塑造技术。[2]

3.提供全员化参与服务

学生是学校事务的核心,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由教师、家长和校外伙伴机构共同伴随。所有普通教师、咨询教师和学校心理学家组成了学校咨询的主要成员。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提供咨询服务也是他们的任务,是教师教育中重要的能力要求。例如,在德国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的教师教育标准的第七条标准中就提到,“教师诊断学生的学情和学习过程,有目的地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咨询”。对于咨询教师来说,他们不仅提供心理方面的辅导,也提供诸如学业、就业等其他方面的辅导。大多数咨询教师是由普通教师通过培训和进修获得相应的资格而成为咨询教师。成为咨询教师后,除了上课(主业)之外,他们也承担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从普通教师到咨询教师再到学校心理学家,他们各自所承担的咨询与辅导服务工作也越来越多。除了学校内的咨询人员外,校外的各类社会工作人员也为学生提供各类辅导和咨询,校内外的咨询力量汇聚形成整体化的咨询服务网络。

4.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德国教育改革需要数量足、高素质的学校心理学人员,专业化队伍建设成为德国学校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在德国,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是心理学、医学或教育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并在心理诊所工作五年以上,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1]学校心理学家已经成为一种非常专业化的职业,他们是职业的心理学实践者。学校心理学家培养计划包括100小时的专业学习,分两部分:一是心理学基础,包括研究方法、生理学、差异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二是应用部分,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另外,德国的学校心理学家还必须是学校某一学科的教师,这就要另外增加50-80小时的学习。训练结束后,受训者要在中小学校或心理服务中心进行两年的督导下的见习工作。[2]由于学校教育工作涉及面广泛,学校心理学的专业工作者角色必然相应多元交织,扮演着心理健康的保健者、学习生活的辅导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思想品德的引导者、心理潜能的发掘者和心理发展的促进者等角色。

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说过这样一句话:“从认识别人到认识自己。”借鉴德国学校心理学服务发展的有益经验,我们要理性反思我国学校心理学实践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心理学服务发展的中国化进程。加强学校心理服务的专业队伍建设,明确心理教师任职资格的专业标准,优化学校心理师资的专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心理教师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推进心理辅导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建立适切中国文化、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教育服务体系,[6],这应成为我国学校心理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应然追求。

参考文献

[1][4]陈阳.德国高校心理咨询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2(9).

[2][3][5]王宏方.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学校心理现状简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1).

韩国职业学校办学经验值得借鉴 篇8

中韩两国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情况基本一致,主要招收不能上或者不想上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培养三年,然后送到企业就业。那么韩国职业学校是怎样从人的终身发展角度出发,处处彰显“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呢?主要体现在办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办学目标的举措上。比如:韩国顺天工业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为:“把学生培养成为个性人、技术人、创造人、合作人、健康人”。首先,注重“健康人”的培养。韩国职业学校注重学生的体质锻炼,体育教师人数特别多,能够安排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该校2012年在校生1212人,有10位体育教师,除了传统的球类,还能够开设跆拳道、拳击等六大类特色课程。学校还开设音乐课、美术课,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作用。其次,重视学生学业的全面发展。比如:注重文化课与专业课设置的平衡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又一大亮点,韩国职业学校对文化课的教学很重视,不因个别学生有学习困难,或者技能强化需要课时而全面降低文化课的教学难度、减少文化课的课时,确保了学生终身发展必要的文化素养。为了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到企业顶岗实习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内,而且严格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执行,一般为1~4个月。这项规定与江苏省2012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精神是一致的。再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技术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也比较多,下午4:00放学后,各类学生俱乐部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韩国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有良好的传统,从幼儿园到大学,社会实践活动非常频繁,组织严谨。在参观时,以学生小组为单位,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记录,较好地发挥了通过实践活动亲近自然与社会的作用。就职业学校而言,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让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与操作岗位是一大特色。

韩国职业学校组织结构更具有现代性、开放性,职业教育管理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的优点就是通过拓宽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级来提高工作效率。韩国职业学校实行专业系(部)二级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系主任由资深专业教师担任,有相应的管理权责,主持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设施设备的采购、使用与管理,招生与就业,洽谈校企合作事宜,较好地实现专家治教的理念。二是组织结构体现职业教育特点。这里重点要介绍的是学校设置的两个部门:一是校企协力部,相当于校企合作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由校企协力部统筹管理,该部把学校所有的校企合作事项编制成项目来实施,并负责落实相应的专项经费,包括学生顶岗实习、为企业员工举办培训等。另一个是技术部,相当于我们的实训处,负责学生校内外实训统筹协调工作,技术部负责人也是由资深专业教师担任,能够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出质疑,并监督实施的效果,还能够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参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三是第三方参与管理。韩国职业学校注重外部力量对组织发展的作用,家长委员会、校友会对学校的决策影响很大,许多活动均要邀请家长委员会、校友会的负责人到场,并优先向来宾介绍,学校工作也要听取家长委员会、校友会、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现代学校法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组织结构的开放与包容,能够帮助职业学校科学决策,扩大社会影响,并提升毕业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价值认同。

坚持办好自己的特色专业、提升特色专业的品质、巩固特色专业的优势是韩国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核心思想,这与政府的强力统筹、学校的价值坚守密切相关。一是专业布局分工合理。比如举办专门的商科学校、工业学校,以利于集中专业资源的优势,优化专业资源的配置。对于人才市场新需求,各校主要基于自身的办学基础条件,在已有的专业群或专业链上进行课程内容的拓展,没有一哄而上抢办热门专业。二是专业设置能够主动对接国家支柱产业。比如:韩国的电子、机械、生化、汽车产业依靠技术创新,在国际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顺天工业高等学校共开设了机械、电子、生化、建筑、土木、汽车等六个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吻合度较高,对接顺天工业集团、Juam工业联合体、现代钢管株式会社等现代制造业企业100多家。三是课程设置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对接。韩国人才需求趋势表明,单纯技能型人才需求渐少,技术、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渐增。职业教育已从单一的技能训练开始向技能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发展。比如:庆北职业专门学校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先后增加了系统化控制、汽车机械电气化技术、电子通讯、电子自动化等课程,以适应地区产业生产技术需求。韩国职业学校专业开发与支柱产业对接,吻合度的提高不是靠增设更多的专业,或者拆分专业方向,而是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减相应的课程模块,力争跟上技术与管理的进步。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是实践导向,需要职业教育能够提供必要的实习实训条件。中韩两国在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保障上没有显著差距,我国东部地区部分职业学校的条件装备甚至比韩国职业学校还要好。韩国顺天工业高等学校的实训设备数量不多,这与学校各专业规模小也有密切关系(六个专业的学生人数分别为307人、206人、199人、199人、195人、106人),但比较齐全,通用性强,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技能训练机会。有的设备略显陈旧,但还在使用,不同的设备满足不同训练要求。如顺天工业高等学校学生在数控设备上编程、电工作业、修理汽车时,都有教师在边上指导。从培养模式来看,韩国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能较好地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理实一体、做中学、做中教,基本克服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状况,充分体现实训室、实验室、实习车间就是职业学校主课堂的理念。韩国职业学校非常注重实习实训的有效性,有观点认为,韩国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组织下的课堂实习较多。笔者认为这个观点是片面的,量的问题一是要看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是否基于专业学习的需要,是否得到有机统筹;二是要看校内外的实习条件与管理能不能都达到预设的效果。从我国的经验来看,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和内容也要根据培养需要确定,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放羊”。校内实习只要安排合理,有满足实习需要的条件,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大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的今天,在校内能够开展技能提升的情况下,减少顶岗实习时间,提高顶岗实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确保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韩国职业学校推行实践导向,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习惯,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非常强,对教师的每一个指令都能及时大声回应,看不到自由散漫的现象。遵章守纪是企业非常看重的素质,这一点常常被突出技能训练的我们所忽视。■

上一篇:文艺晚会主持稿的开场白和结尾下一篇:装饰工程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