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在心中(教师中心稿)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梦,在心中(教师中心稿)(精选7篇)

梦,在心中(教师中心稿) 篇1

一“木”是树,二“木”才能成林,初二的“梦”的那一“木”,我们知道是艰辛的,是曲折的。因为它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枕戈待发的一年,它也是我们青春躁动,最不稳定的一年……我们师生的一棵棵“木”能否成“林”,就要看我们能否脚踏实地,相信自己,能把握住“梦”的方向。

开学一个月了,我们仍继承了初一“以诚为本,踏实做人,以勤为径,快乐学习”学风;并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来“正心修身”;用换位思考和宽容博大来力求做到“宽容理解”;以同学间,师生间,老师间的互帮互助,来达到“同舟共济”,“力争上游”目标。

一个月了,面对初二,面对这个决定我们中考能否成功的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在我们年级有这样一批学生,他们虽有失败,但失败,在他们眼里只是成功的调味品,他们从不把失败称之为失败,他们豪爽的说:“暂时的失败比暂时的成功要好得多。”他们跌倒了,笑着爬起来再“奔跑”,而且跑得更快!我们年级有曹野,胡悦莹,谷冉辉等20多名同学,在年级月考中前进20名以上,他们笑对失败,展望成功!他们就是我们初二年级学生中“追梦”的领跑者。

人们常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同学们的进步,年级的稳定,离不开老师们辛勤的帮助,离不开老师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体弱有病,但仍坚持负出,不请一节病假;课上她高容量,高质量地教学,课下她细心辅导,她已经把许多曾经自认为与数学无缘,学不好数学的“低能儿”,培养成成绩优秀的数学天才,她就是我年级的优秀数学教师:赵红艳老师;我们年级还有做事果断麻利,谈笑间,外语难题“灰飞烟灭”的,风趣高效的----葛桂玲老师;有在沉静中,孕育诗情画意,在年级壁报上为我们展示风采,绘我们成功画卷的肖老师;我们还有谈笑风生,无私奉献,语数外全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的潘老师;我们更有铮铮铁骨的,汗撒操场,心系同学们未来的体育王老师;我们有更多的老师在默默付出,不思回报,他们是于新老师,柳老师,李影老师,蔡老师和杨梅老师。有了他们,更是有了他们这一颗颗无怨无悔的铺路石,同学们走在求学的路上才能更沉稳更踏实,同学们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长,更远。

感谢老师们,感谢同学们,有了优秀的你们,有了我们师生的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相信,同学们一颗颗茁壮成长的“木”,定会成“林”,我们老师的“夕阳”定会托起这一片郁郁葱葱森林,我们追逐“梦”一定能成功!

梦,在心中(教师中心稿) 篇2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张辅良        0931-3237439

邮编:730010                           邮箱:zhfl1965@sina.com  zhfl1598@163.com

象征是古典诗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再次是主要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如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的是秋风萧杀,百花凋零,唯有傲霜挺立的.菊花却精神百倍,方兴未艾,长安城里遍地黄金璀璨,清香弥漫;实际上,诗人是以菊花盛开象征起义的最后胜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和信心,显得含蓄隽永并意味深长。

再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只是个象征体,目的在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

还如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造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何必”两句更表达了诗人这种性格特点。

梦,在心中(教师中心稿) 篇3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张辅良        0931-3237439

邮编:730010                           邮箱:zhfl1965@sina.com  zhfl1598@163.com

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有所思想,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入手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例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宋人范希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此诗的佳处,正在于运用主客移位的手法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再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往今来,漂泊异地的游子,羁縻他乡的旅人,读这首诗时,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艺术力量来自于它的.质朴、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同时,也来自于它的超乎寻常的“主客移位”表现手法。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梦,在心中散文 篇4

仰望星空,我似乎听到那希望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的梦想。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真理,听到了“亦手心之所善兮,虽久死其犹未悔”的爱国之志。屈原一生平仄,却为民所思,忧国之道,从他身上无不体现出为国计名声而想的爱国之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超脱的杜甫,这是杜甫在咏叹,这是杜甫心中的梦。杜甫漂泊一生,却忧民忧世,以至于身受重病,却依旧心怀天下,可谓洒脱自己,超脱自身。听,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而乐”的爱国之心,是范仲淹在向人们诉说着他的人生大潮,炽热之情。他那无惧艰险,敢为人先,忧国忧民之心,无不令人敬佩……

仰望星空,我似乎感受到热爱中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梦想。有一位深爱中国的贤者,他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他,是余光中,用那情深意切的文字,拨动了没一个炎黄子孙的心弦。他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徐悲鸿曾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当他对洋学生大声说:“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那时,他将心中的梦想变成行动,将自己化成一颗明星,播撒着中国的梦。华夏儿女的铮铮铁骨不正是千年来传承的中华气概的吗?……

仰望星空,我似乎触摸到强国富民,促进中国科学发展的梦想。一棵天然的杂交水稻,一份胸怀完美的社会责任,他,就是袁隆平,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悔的.人。他为国为民,为了科技,为了祖国,不知洒下多少汗水,不知遇到多少困难,最终他完成了杂交水稻,完成了他心中的梦……有这样一位老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了出来。他用自己近一个世纪的经历,书写一部宏伟的卓着功勋!――闵恩泽。他与石油科研在第一线工作,他就像催化剂,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他们使国家富强,他们使中国向前跨进,他们更是一颗永恒的中国梦悬挂在夜空之中。

仰望星空,我似乎望见那宣扬国威,绽放中国别样精彩的梦想。他,是李宁,一个创造了体育奇迹的“体操王子”。他曾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获得了六枚金牌,一句“只要有理想,肯付出,一切皆有可能。”的话加固了他的梦想,成就了自身的价值,绽放出了中国梦。

中国梦,漫长,悠久,宏伟而光彩夺目,像一滴滴水珠折射出五彩的斑斓,而在这无数的星星中我望见了最鲜活最明亮的一颗星星――青少年的梦。

仰望那颗星,光线柔和、纯洁,却带有着更多的活力。我望见了那希望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的梦想。展现出了寒窗苦读,向着知识不停追逐的当代青少年。他们的脸上绽放出激情,他们的肩上担负起重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那一双双澄澈的的眼睛饱含了对梦想的憧憬。

梦在前方徘徊,梦在前方游动,望着这前方的道路,如何前行呢?

一丝闪光从天际划过,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壮志,像一轮明月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映衬出璀璨的星空。屈原、杜甫用可歌可泣的文字,传递着他们的梦想;余光中、徐悲鸿用坚定的信念,诠释了他们的梦想;袁隆平、闵恩泽用科技,证明着他们的梦想……然而,这一切的一切无不都露着他们的兴国之梦,爱国之志。

梦想的实现,道路的坎坷,曲折,但那一个个中国梦吸引着当代青少年前进。

看,青少年寒窗苦读,钻心于科学研究,这是向梦想拉开了风帆;那富于创造,新颖的点子,是向梦想发出了号角;那心中怀有着的一颗闪亮的星,是向梦想挥舞着旗帜……

梦在心中,路在脚下 篇5

马克·吐温说:“不要放弃你的梦想,当梦想没了后,你还可以生存,但虽生犹死。”我坚信人生并不是一场孤独的远航,我们在人生路上拥抱理想获得向上的力量,收获我们最高尚、最真诚和最伟大的理想。最初,我们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但一切光辉,却都是从这里出发的。

民族梦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我国的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美好的“中国梦”的任务。我们的民族梦,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实现。

共同举杯邀月,把酒问青天,在浩瀚的天际留下中国的足迹,这便是中国飞天的梦想。西域的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壁画给予我们最真实的诠释,而我们却从未实现飞天的理想。飞天梦,这是一个古老却拥有激情的民族相恋几千年的梦想。而如今,“东方红”、“两弹一星”工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都在这片沃土上激情点燃。神十问天,九州腾飞,带着古老民族熊熊燃烧的热情问鼎太空,圆千年梦想。

而这所有的辉煌,皆是中华民族循着梦想,一步一步地行进。我们的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青年人的梦。

我的梦 当我踏进河北农业大学的校门口时,满脑子想的并不是为如何脱离父母的束缚而欢呼一场的场面,不是如何干以前不曾干过的那些所谓的“青春里最该疯狂的事”,更讽刺的是也并不是如何享受我的大学生活。过去种种,历历在目。几个月前挥汗如雨、夜以继日努力学习的情景如昨日般清晰。回首高考再战,结果依然不理想的现实;回想被录取专业为十大红牌专业,父母借钱筹集学费的情景。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卑微到尘埃里,我没有能力替他们分担哪怕一点经济上的负担,甚至不能给他们精神慰藉。我突然觉得很无力,但是我清楚地了解我心中有坚定的理想。身上有的,还有对大学的期待和家人的期望。

2013年,我步入河北农业大学。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流动教室、学生会、团委等新事物。在辅导员老师、学长、学姐的指引下,我开始慢慢的融入这个新环境。我并不是一个内向的人,最初却分外怯于参加各种招新活动。直到学姐对我说,你参加这些活动并不是为了加学分,不是为了谋求更高的职位,而是在仅有的四年的大学生活里,与更多的人交流,向他们学习更优秀的素质。参加适量的活动去开阔自己的眼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去计较结果如何,因为为自己目标奋斗的人是高尚的。因为有坚定目标的人是值得尊重的。大学生活,过得是自己的充实。我的心里燃起了梦想,我所要做的便是做好自己在社团中所能做好的,并且做到最好,不计结果,只为锻炼自己,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我立志要在大学生活这幅画卷上,抹下精彩的一笔。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在大学这条成长道路的起点处,我就像在空中旋转的落叶,没有着力点,像在水面的蜻蜓,只能顾影自怜。但我明白,即使上一秒对着现实发出多少声叹息,下一秒我也必须重新站起来向着自己的梦想奔跑。记不起在多少个早晨对着天边的月亮报之一笑然后上课去,记不起在多少个晚上接到舍友催着回宿舍的电话然后奔回宿舍。但在每一条独自行进的道路上,心中的孤独感总是被一种庞大充实感所替代。我知道,要想实现如芭蕉叶上的露水一样渺小的梦想,自己必须如大海般拥抱更多江河海洋。要致千里,若不积跬步,何谈梦想。所以无论我多么希望在社团工作和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我也始终明白,即使身在大学,我的身份也终究是学生,我还是要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在学习上,我不敢懈怠,从来都是认真对待,自主学习,努力做到每一节课都认真听讲,以务实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业。毕竟,我不想辜负的太多。无论是爸妈的期望还是自己的理想,我都不想辜负。苦心人,天不负。终于,我以专业第二的成绩转专业到机电工程学院学习,并在第一学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在活动中,我鼓励自己尝试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种活动,迎新活动、方队表演、英文小品、英语竞赛、辩论赛等活动不仅提高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也极大地提高了我与人沟通的能力。学期末,我获得了社会优秀活动奖。另外,学校提供了岗位允许我们勤工俭学,让我们为家庭减轻了一些经济负担。在工作中,我与一起工作的同学一次次协作完成了任务。在假期里,我当家庭教师来赚取学费。这一件件的事情虽然小,但每一件都是我在行进路上踏下的印记,循着梦想的足迹,一步步前行。我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我已经抓住了梦想的尾巴了,而我自己付出的所有努力,便是通向梦想的道路。

梦,在心中(教师中心稿) 篇6

福建省龙岩一中石文美

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实践能力,开发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等特点的新型校本课程体系,10月,龙岩一中领导带领部分教师到上海、苏州等地学习考察,并着手开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由教研室牵头,多方准备,发动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开展宣传动员、制定规划、调查研究、试行开设、小结反思等环节的工作,不断探索实践,为课题实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月,龙岩一中校本课程正式开设。政治老师开设的校本课程《通俗哲学》首场讲座揭开了新的序幕。20暑假,教研室汇编成《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校本课程教学大纲》,并提出--的《校本课程开设目录》,共提供了60门课程,让同学们选择学习。

6月,由福建省特级教师、龙岩一中教研室主任黄恒振老师任课题组长的《龙岩一中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正式启动,市教委下文列入市重点课题,同月,省教育学会下发了科研课题立项认定书,正式确定它为省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学校在组织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同时,209月,学校制定了《龙岩一中校本课程开设规范》,对学校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室、总务处、各年级等职能部门的任务,对教师开发课程的职责、义务和操作程序,对学生选择学习的要求,以及成绩的.考核评价等管理问题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向全校老师颁发。

从--开始,学校又把校本课程统一纳入到学校选修课的开设,归教务处管理,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专题、有课时。在全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下,龙岩一中校本课程走上了有序的规范之路。课题设计合理,实验方案落实,研究中做好了各阶段的研究计划和总结、研究过程的活动记录、原始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问卷调查等工作,为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结果分析及总结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实践出成果。在实验过程中,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许多校本课程的资料,至7月时,已编写出教材《邓子恢校友光辉的一生》1种,汇编讲义《闽西民间文学》、《异域采风》等22种在校内交流使用,开设《字里乾坤》等选修课已超过100门。同时,学校建立了一套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规范,积累了课题管理和研究的经验;教师逐步树立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育科研意识大大增强,教研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学生兴趣校本课程的开设,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高涨,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方法,提高了效率,培养了综合素质,促进了全面发展。

月26日,市课题管理小组组织验收组一行6人,对省课题、市重点课题《龙岩一中校本课程建设》进行结题验收。验收组听取了课题负责人的结题报告,召开了部分教师座谈会,查看了有关档案材料。验收组综合了多方面的情况后认为:该试验课题新、起步早、管理规范、成果丰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我市其他课改实验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

梦,在心中(教师中心稿) 篇7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重视讲怎样开头与结尾、选材与谋篇、详写与略写、过渡与照应等,这是必要的,但情感因素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

情感,也称“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对世上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文章,是作者思想素质、感情素质、思维素质、表达素质的综合体现。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文章是心灵的产物。

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准确而生动的表达,必须靠真挚的情感去体现。情感是认识的催化剂。情感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世界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和源泉。但是,情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激发、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向纵深发展,丰富人的认识内容。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被认识的事物必然受情感的影响:平凡的`,神奇了;抽象的,具体了;无情的,含情了;平面的,立体了;呆板的,活跃了;无生命的,有生命了。如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自然界的风雨花草都是那么多情:“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下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唱着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读了这些,谁不和作者一样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呢!有些学生的作文枯燥无味,就是因为认识事物时没有兴趣,缺乏情感。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古人说“言为心声”。好的文章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没有感情就写不出好文章。我们读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朱自清的《背影》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等,无不为作者的那些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所打动。如果对写的人物缺乏真切情谊,对写的事物无动于衷,对写的景物没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感,那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这些情感,必须在日常生活和作文训练中加强培养。

培养学生情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思想和情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观察、体验、分析、认识社会生活的结果。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现实。从写作目的讲,应引导学生对社会及自身某些热点问题进行思索,展开讨论,用文章解决现实问题。如《“非典”的警示》《写在“神舟5号”升空之时》等。从写作内容说,教师给学生出题要“切近他们的见闻,借此培植‘立诚’的基础”(叶圣陶)。如果学生自拟题,则引导学生“问自己对那个题目是否了解得比较确切,感受得比较深刻”(叶圣陶)。从训练途径说,除了写文章,还要读文章,评文章,办法是组织同学们读报、议报、评报、集报,让作文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写作前,“要让他们想清楚然后写”(叶圣陶),要求他们写真情实感。写作后,老师在讲评时坚持把是否表达了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放在评价标准的首位。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情感的一些尝试。

1、讨论――追求真理,学会做人

吕叔湘先生说:“写文章不仅仅是一个写的问题

上一篇:生物化学学习要求下一篇: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