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公开课教学设计简案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9加几公开课教学设计简案(精选10篇)

9加几公开课教学设计简案 篇1

秦州区五里铺中心小学

叶兵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投影片、九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谈话引入。(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加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三、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2.想一想,填一填。

3、算一算。

4、连一连。5.总结归纳

四、游戏——我要回家

五、课堂小结。

六、课外作业:做一做第3题

板书设计:

9加几

《9加几》教学设计

授课学校:五里铺中心小学

传承与创新作文教学简案公开课 篇2

玉林师院附中

姚春宇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引述材料,说清楚自己的观点;

2.学习使用论据,说得有理有据;

3.练习旁批,从论点与论据角度去点评他人作文,尽可能提一些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

二、导入:播放《叮咚咙咚呛》中尚雯婕与李谷一争论的视频片段。

三、学习引述材料,明确观点;

1.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概括材料,既不能照抄,也不能只字不提材料。如:

在央视《叮咚咙咚呛》节目中,歌手尚雯婕将传统与时尚结合,将花腔渔鼓《要荆州》与《夜之缪斯》结合,这样的做法得到了主持人的点赞,也引起了评委李谷一老师的不满,更引得广大网民围绕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这个话题争论不休。

传承与创新似乎是最有争议的一个话题,对于主持人和李谷一的看法,我更倾向于前者。

今日央视的一套节目中歌手将法语和渔鼓结合,这引起评委的争论,网上更是热烈讨论,我认为外国文化适当融入中国元素还是有利的。

2.评讲作文的审题立意,列举错误的立意,此题正确的立意应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间的关系”。

此文可从“主持人”“李谷一”“我”三个角度进行审题,角度不同,立意不同。

“李谷一”:我赞同李谷一的看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就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为什么?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更自信。如果为迎合他人而丢失自己,那永远登不上世界舞台。

“主持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真的只应恪守本分,时时遵从传统,不能有一点点的改变吗?

不,应该要创新!为什么?因为文化也像生命体一样,需要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来维持活力,这血液便来自创新。中西结合,古今结合,中国元素与外国元素相借鉴,现代艺术元素与古典文化底蕴相融合,是能取得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的,所以我赞同尚雯婕的做法。“我”:死守传统文化一定好吗?虽有继承,没有创新,好比有水而无鱼,不过一潭死水;一味地创新就好了吗?只是创新,抛弃继承,好比有鱼而无水,不过是涸辙之鲋。所以,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是鱼与水的关系,两者都不是简单的“拿来”,粗暴地“拿来”尽管可能博得一时的眼球,可却也会落下或肤浅与无聊的骂名,这样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是难以有长久的生命力的。

四、学习使用、积累论据。

1.交流分享:小组谁的论据比较好?他的观点是什么?用了什么论据来证明他的观点,再次问,此论据能不能证明此观点?

2.师生点评、展示优秀论据,引导学生要养成善于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多读书,多关注时事新闻„„

五、教师点评学生范文,教会学生旁批点评;让学生练习旁批,对教师“下水”作文进行点评。

六、今天,你学了几招!

第一招:引述材料,提出观点。

第二招:从阅读、课堂、时事新闻中积累素材,用做论据。第三招:假设有一个人在听你讲,说服他!第四招:常用议论文结构模式。第五招:多问“为什么”“怎么办”!

七、作业:

1.练习旁批,从论点与论据角度去点评他人作文,尽可能提一些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

2.我的作文升格,使用2个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重写本次月考作文。

3.可采用议论文结构模式来写。

9加几公开课教学设计简案 篇3

大二班 戴启丽 2016年2月28日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学习探索空气的方法。

3、激发探索欲望,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活动准备: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乐、袋子、气球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1、教师示范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幼儿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

(二)引出“空气”存在这一物理现象。

1、教师示范杯子斜斜地放进水里,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

2、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 教师小结:斜斜地放杯子在水里,杯子里面的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没有跑出来,所以毛巾是干的。

(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教师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

2、幼儿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看看谁捉空气最快?(表扬幼儿)

3、教师引导幼儿将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无颜色的。

4、教师引导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捕捉空气,袋口张开,用小鼻子闻一闻,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去摸一摸空气。教师小结:空气无味道,是摸不到的。

(四)周围捕捉空气,加强对空气的认知。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别的地方去捉空气好不好?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

2、教师请小朋友自由发言,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的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再一次说明空气是存在的且流动的。

(五)与空气宝宝做游戏。

1、教师请小朋友们玩吹气球的游戏,想一想,怎样让气球变大或者变小。

(六)保护空气,争做环保小卫士。

1、教师请幼儿将嘴巴和鼻子捂起来一会,让小朋友来说说是什么感觉?

《9加几》教学设计 篇4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情境图。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它是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是下面几节课的进位加法和下册学习退位减的重要基础。用进位加的加法解决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加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学生根据主题图(箱子里有9盒饮料,箱子外面有4盒饮料,一个小朋友提出“一共有多少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动手操作,会用“凑十法”等多种方法计算9加4,体会算法多样化。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在计算中的方便与快捷,能正确计算9加几。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转化思想。

(四)学习重点

掌握“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

(五)学习难点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任务1】

(1)计算下面各题。10+2=(),10+6=(),10+9=()。(2)说一说,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任务2】

预习教材第89页,思考下面的填空。

观察两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1)寻找信息,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运动会赛场)

师:运动会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师: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参加?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这些运动员准备了好多牛奶。(多媒体出示牛奶图)

思考1:关于牛奶,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箱子里有9盒牛奶,箱面有4盒牛奶,一共有多少盒牛奶呢?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思考2:这个问题你准备怎么解决?(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回答)①生1:1、2、3„„

12、13依次数。②生2:从9数到13接着数。

③生3: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的凑十法。师:这几种方法,哪种最熟悉?

师:第3方法叫“凑十法”,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方法。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解决9加几的新问题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沟通不同方法间的联系,突出要研究的重点。】

3.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1)动手摆一摆

活动1:学生用“苹果”代替“牛奶”,把“凑十”的过程动手摆一摆。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学生边汇报课件边演示:

思考3:为什么要拿1个放到盒子里? 思考4:这个1是从哪里拿出的?(2)填写框架图,再现计算方法。

揭示:从4里分解1和3,9+1=10,这种方法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

强调:10个一转化成1个十。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过渡,逐步脱离实务操作,借助框架图理清计算的过程,夯实每一个环节。】

(3)回忆,形成表象

师:请闭眼回忆9+4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把具体的思维利用头脑再现的方式形成表象,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学习。】

(4)巩固方法(课件)

箱子里有9个橙子,外面有7个,一共有几个橙子?

①看图说信息,找问题。

②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

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7被分成了1和6,一个橙子进入盒子里。)

(5)归纳算法

黑板呈现的算式:9+4

+ 7

思考5:观察:这两个算式和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计算9加几的加法,见9想1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解成1和几。用10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也就是将9加几转化成好算的10加几,这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新问题。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体验“凑十法”,在说一说与画一画的活动中,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4.应用新知,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①卡片抢答。

9+3=

9+5= 9+9=

2+9= 7+9= ②写一写:P91,做一做,第1题。要求:先独立解决,再汇报交流想法。(2)灵活练习

商店里,小象有1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商品? ①9+8=17 17>14 不能买。

9+5=14

14<15 可以买。

8+5该怎么计算呢?下去后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我们今天学习的凑十法来探究一下8+5=?

②适当延伸:观察9加几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5.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经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学习的是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把9加几转化为10加几来计算,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体会。

(三)课时作业 1.填一填。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1。考察学生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2.看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

【答案】9+4=13 4+9=13 9+6=15 6+9=15 【解析】考查目标1、3。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猜一猜。

下面的星星有两堆是红红剪的,你猜红红最多剪了几个?最少剪了几个?

《9加几》教学反思 篇5

今天听了梁老师这节《9加几》的数学课,感到梁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态度亲切自然,很有亲和力,学生学的开心,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开课伊始创设了一个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喜洋洋与灰太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这节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梁老师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把9凑成10”有个清晰的`印象。再让学生从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并且,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加深认识。

现在也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第二:在做练习:

9+1=10 9+2=11 9+3=12 9+4=13 +5=14 9+6=15 9+7=16 9+8=17 9+9=18

《9加几》教学反思 篇6

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10加几口算的铺垫下,我出示小猴吃苹果的情境图,学生观察并列出算式9+4后,我直接揭题,并提问:怎么算,看图能不能算出来?想不出的可以请小棒帮忙。由于这节课教学环节紧凑,因此在这一部分,我根据第一次试教后的体验稍调整了设计,将情境引入设计得更简洁,尊重他们的认知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也为后面的教学留足时间。

接着,自主探究,明确算法。问题提出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借助小棒操作,摆出9+4,想想怎样操作可以得出结果。学生经历自主操作、同桌交流之后,全班汇报。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我尊重学生不同的算法并给予肯定,可以是一个个数出来的,也可以是小棒摆,4个里拿1根和9根凑成10,加上外面的3根,一眼可以看出来是13。面对后一种方法,我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圆片,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大家。到这里,就重点推出“凑十法”,让学生用小棒跟着一起摆一摆,感受凑十的过程,然后用算式表示出凑十的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学生在小棒操作感知后,有了凑十的体验,说算法时自然就会说了。为了规范学生的算法,我将过程分成了三步走,方便学生记忆,也体现对一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通过语言的模仿补充不仅规范语言还能更方便地建构新知。在这一环节,学生资源的生成较多,对资源的处理能力我还欠缺,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课前做好教学预设,做到课上能充分利用生成资源。

在试一试的练习中,学生基于对算法的理解,独立圈十、填算法,在学生资源对错的辨析中,我尊重学生想法的反馈,这种反馈对于已经掌握算法的学生是一种有条理的内化认识的过程,也为没有掌握算法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第三板块:巩固练习,掌握算法。我设计的练习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最后一题找规律的练习,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提升,学生在探究中发现9加几的得数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几小1,为此更方便学生利用规律口算9加几。但是,由于时间把握不足,在讲解这一题时较为仓促,没有进一步解释少掉的1是和9凑成了十,较为遗憾。

9加几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81页,9加几.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自主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会9加几算法的多样化,并学会自主选择合适的算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主动参与、交流和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9加几算法的多样化,并正确计算。教具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动手操作,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让人不用数一看就知道你摆的是十几,可以吗?(学生摆小棒)师:谁上来摆一摆?

学生摆出一捆零几根,并根据摆的小棒说出两个算式;再叫几个同学说一说同桌摆的是十几,并根据同桌摆的说出两个算式。教师评价:同学们说的真好,为自己鼓鼓掌。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活动双手,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复习前面学习的十加几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活动二:自主合作,互动交流 师:同学们喜欢运动吗? 生:喜欢。

师: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行运动会,老师带领大家去看一看吧。(出示大屏幕上的运动会场景图)

老师讲解,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的思想教育。

师:今年的运动会马上要举行了,老师班里的同学纷纷报名参加,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题,课件出示:参加跑步和投沙包的一共多少人? 师:谁会列式?

生答,师板书:9+6=(对于能说出得数的同学给以表扬)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的9加几的进位加法。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喜爱的运动会场景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师: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计算9+6呢?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学生摆出9根绿色小棒,再摆出6根红色小棒,和同桌交流算法)老师巡视指导,给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并对有好办法的同学给与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三:展示交流,引导点拨

师:谁上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算法呢? 同学们上台交流,老师板书。可能想出的算法:(1)一根一根的数出来(2)9 + 6 =15 把6分成1和5,1和9凑成10,10加5等于15(3)把9看成10,10+6=16,16-1=15 对于第一种算法,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如果数太大了就不好算了。对于第二种算法,老师补充“凑十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鼓励评价孩子,随时让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适时点拨释疑。)

学生交流完后,老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师:想不想听一听老师最喜欢哪一种算法? 生:想。

师:老师最喜欢“凑十法”,因为9和1凑成10以后,再用10去加剩下的数,就好加了。

师:刚才的问题,还可以怎样来列算式呢? 生:6+9=15 师:你怎么这么快算出得数来的? 生: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老师及时给以表扬。)

(设计意图):让学生上台展示,锻炼学生的动口动脑能力,并在展示过程中体会算法多样化,最终优化出自己喜欢的一种算法。

活动四:巩固练习,反馈矫正(1)师: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笑脸,算一算一共多少笑脸吧!

解决第一题:9+7=16,7+9=16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出来的。(2)圈一圈,算一算

师提示:你用什么办法让人一眼看出是多少只呢?学生圈出10只,然后列式计算出得数。(3)摘苹果

老师说算式,学生说出得数,并摘掉相应的苹果作为奖励,再让两个同学比赛摘苹果,看谁摘得多。

师教育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分给好朋友,与朋友一起分享。(4)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在充分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挥。(5)去超市买两样物品,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会“凑十法”的优越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老师特别高兴,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同学们积极动脑,积极回答问题,表现特别棒。能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吗? 生各抒己见。

师: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小秘密,计算9加几的得数都有规律,课下认真动脑,相信这个秘密很快被你发现。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对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回顾,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意识。

板书设计:

9加几

9+6=15(人)

6+9=15(人)(1)一根一根的数(2)9 + 6 =15 把6分成1和5,1和9凑成10,10加5等于15(3)把9看成10,10+6=16,16-1=15

教学反思: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

1.面对真实的认知起点。设计复习题时主要侧重10加几的口算,让学生体验10加一个数比较简便,从而为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做好铺垫。

2、创设问题情境,鼓励算法多样化。从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教学中我注意将“9加几”的计算置于学生熟悉、生动的生活背景中,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条件,重视提供多种算法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在操作、交流等活动情节中自主探索,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同时注重对算法的优化。

3.在探索规律中发展思维。在计算9加几的过程中,我不断引导学生探索计算规律。从课堂板书到组织学生操作和圈画,再到创设情景进行计算练习,以及最后的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逐步发现9加几的加法计算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特别是,设计了这一练习:9+=1,并让学生进行推算,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9加几的计算规律,同时又在引导学生探寻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品味到数学内在的简洁之美。

9加几教学设计 篇8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理解“凑十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潜力。

3、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4、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9加几的计算方法探究过程,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这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心里十分高兴。你们高兴吗高兴!那我们一齐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10以内的数能够分成1和几。

2、口算:10加几的口算练习。

3、出示学校开运动会情境图。

师:你们算的可真准确下面比一比谁观察的最仔细。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了3个小朋友在踢毽子。

生2:我发现了6个小朋友在跑步。

生3:我发现了7个小朋友在跳远。

生4:我发现了9个小朋友在跳绳。

师:谁还有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了个小朋友围着一箱饮料。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饮料着幅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盒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

师:你怎样明白的(我数出来的)我们一齐数一数。

二、探究体验

1、探究9+4的多种计算方法。

师:根据刚才观察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师: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9+4=13。

(2)组织学生独立试算在组内交流算法。

师:这位同学不仅仅列出了算式而且计算出了结果。都谁也算出了结果。那9+4是不是真正等于13呢请你们在认真的算一算,想好之后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1:我是数出来的。(一名学生到投影前演示)

生2:我是之后数的。(一名学生到投影前演示)

生3:我是用小棒摆出来的。(三名学生到投影前演示)

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4盒饮料,从4根里面拿出一根与9合在一齐就是10根。10加剩下的3根就是13根,所以9+4=13。你也就是把算式中的4分成了几和几

师:都谁也是用这种方法算的那你能不能看着算式说一说你的算法。

生:我是这样算的。4分成1和39+1=1010+3=13

师:你说的这种方法就是“凑十法”。

(4)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方法。

师:刚才无论是摆小棒还是看算式计算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都是把4拿出1个和9和在一齐凑成10,再加上3就等于13。大家真聪明,想出怎样多好办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生:我喜欢“凑十法”。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种

生:计算的很快

师:依次数是很麻烦。如果把它凑成10再算就比较容易了

2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1)根据画面提数学问题并相机解答。

师: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明白了图中一共有13盒饮料,那请你们继续仔细观察这幅图能不能再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生1:跳绳的和踢踺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谁会列式计算9+3=12

生2:跳远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解决

生3:跑步的和踢踺子的一共有多少人9+6=15你是怎样算的

生4: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9+7=16

(2)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棒,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这些算式前面都是9。

生2:都是9加几。

生3:都得十几。

师:都是9加几的算式(板书)

(3)学生自由出题巩固算法。

你们明白了怎样计算9加几的算式。谁能当小老师出几道像这样的题呢(板书)

三游戏实践,提高学生用心性

刚才几位小老师和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下面比一比谁做题最细心。

1、完成例题的书空填写。

2、完成“做一做”。

师:同学们,福娃听说这天咱们学习“9加几”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们喜欢吗(喜欢)如果你们能正确计算出福娃下面的算式它就会和你一齐回家的。

3、游戏。

四、汇报收获。

9加几教学反思 篇9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以下几点: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本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表达。

在教学例题时,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探索9+4的算法。第一,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列出9+4的算式;第二,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第三,给出凑十法的思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试一试”让学生在给出的图中圈出10朵花,再按凑十法的思路填空,从而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

第4题通过题组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每组上面一道算式就是下面算式计算时的思考过程。第5题让学生根据上题得出的规律填得数,再通过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算式的规律,进而会利用规律进行计算。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多次口述凑十法的思路,让学生熟悉掌握做题技巧,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9加几教学反思 篇10

本课开始我设计了闯关游戏,第一关复习了分与和的知识,将8、6、5、9、7等等数分成1和几,让学生进行填写,填写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都分出了哪个数。第二关则设计了:9+1=9+1+3=9+1+4=9+1+6=这些题目,同样让学生说一说都有什么?第三关:10+510+310+610+7第三关小结出:10加几就是10几为新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新课内容时,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说一说,盒子里有几个苹果,盒子外面有几个苹果,然后让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可以怎么样计算?这时,课前导入的铺垫已经做好,不难发现:我们计算10加几比较方便,将外面的苹果再拿一个放到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苹果,外面还剩下了3个,10+3就是13.多叫几个学生说一说放的过程。最后看着算式,说一说:看到9想到1,把4分成1和3,9+1=10,10+3=13.(在这个过程中,我叫了几个同学说一说,并要求一起说一起)。试一试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此时,揭题:我们计算9+几,可以先计算9+1,凑成10,再算10+几,这个方法就叫做凑十法。

上一篇:税费、贷款流程、过户流程下一篇:学校水电工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