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法题库(推荐8篇)
一、判断题(40题)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辖区内所有居民建立健康档案。(x)
2.健康体检表的主要用药情况中,西药填写商品名,中药填写药品名称或中药汤剂,用法用量按医生医嘱填写。(x)
3.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7位编码制,第三段3位数表示乡镇(街道)。(x)
4.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7位编码制,最后5位数字表示居民个人序号,由建档机构根据建档顺序编制。(√)
5.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1年内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
6.动态使用记录中建档时健康体检是属于符合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之一。(x)
7.主要用药情况中:“不服药”是指医生未开具处方。(x)
8.主要用药情况中:“不服药”是指医生开了处方,但患者未使用此药。(√)
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承担为个人建立规范化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10.已建档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时,接诊医生应调取其健康档案、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11.常住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接受医疗服务时应询问了解健康建档或更新内容。(√)
1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负责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3.健康档案的监督与管理由县以上专业机构负责。(x)
14.自愿与引导是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原则。(√)
15.使用居民健康档案要保护服务对象个人隐私。(√)
16.文化程度指截至建档时间,本人接受国内外教育所取得的最高学历,而不是现有水平所相当的学历。(x)
17.居民身份证号是建档居民身份识别。(√)
18.以县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x)
19.健康档案管理要配备必需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达到“八防”管理标准。(√)
20.中医药服务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21.健康体检表中医体质识别相关内容由医务人员填写。(x)
22.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x)
23.足背动脉搏动是糖尿病患者必检项目。(√)
24.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和代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25.居民健康档案涉及疾病名称应遵循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
26.居民健康档案编码最后5位数表示居民个人序号。(√)
27.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内容齐全、完整就可认定为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x)
28.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健康体检表填写空项、漏项或错项3项以内健康档案视为不合格。(x)
29.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涉及日期类项目按年月日顺序填写。(√)
30.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以常住人口为基数。(√)
二、单选题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服务要求是(B)。
A.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B.健康档案的监督和管理
C.健康档案信息更新
D.健康档案保存
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原则是(D)。
A.自愿
B.人人必建
C.引导
D.自愿与引导相结合3.以下重点人群居民健康档案表单内容需要更新的是:(B)
A.高血压患者随访记录表
B.健康体检表
C.孕产健康管理记录表
D.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记录表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户籍居民数Ⅹ100%
B.健康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档案总份数Ⅹ100%
C.健康档案建档数=建档人数/辖区常住居民数Ⅹ100%
D.健康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Ⅹ100%
5.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下列哪个时间内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C)
A.3个月
B.半年
C.1年
D.2年
6.以下哪项是一般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时不作为免费检查项目?(A)
A.空腹血糖
B.血压
C.生活方式
D.运动功能
7.下列哪项不是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途径?(D)
A.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建立
B.开展疾病筛查、健康体检时,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建立
C.开展入户调查工作时,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建立
D.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疗卫生服务记录中提取有效信息建立
8.在考核老年人和慢性病病人健康档案合格率时,如果(A)项未填则一票否决为不合格档案。
A.血压和空腹血糖
B.体温和脉搏
C.血压和体质指数
D.足背动脉搏动和空腹血糖
9.健康档案在使用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C)。
A.姓名与年龄
B.电话号码
C.个人隐私
D.以上都是
10.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B)位制编码。
A.16
B.17
C.18
D.19
11.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以(A)为单位。
A.村(居)委会
B.街道
C.县(市、区)
D.省(市)
12.居民健康档案中将(A)作为身份识别。
A.身份证号
B.社保证号
C.户口证号
D.其他证号
13.家庭健康档案内容包括(D)。
A.家庭基本信息
B.家庭成员信息
C.家庭主要问题
D.以上都是
14.居民健康档案填写根据身份证的出生日期按照(C)顺序填写。
A.年(4位)、月(1位)、日(2位)
B.日/月/年
C.年(4位)、月(2位)、日(2位)
D.以上都不是
15.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人群年龄(D)。
A.>60
B.≥60
C.>65
D.≥65
16.居民健康档案糖尿病患者必填检查填写项目(C)
A.血糖
B.血压
C.足背动脉搏动
D.以上都是
17.抽查的健康档案使用率指(A)。
A.抽查的健康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的档案总份数*100%
B.抽查的健康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的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总份数*100%
C.抽查的健康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档案总份数*100%
D.抽查的健康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总份数*100%
18.既往史包括:(D)
A.疾病史
B.手术史
C.外伤史
D.以上都是
19.关于工作单位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应填写目前所在工作单位的全称
B.离退休者填写最后工作单位的全称
C.下岗待业或无工作经历者须具体注明
D
以上都是
20.体育锻炼是指(A)
A.有意识地为强体健身而进行的活动
B.因工作或其他需要而必须进行的活动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21.白酒1两相当于(B)
A.黄酒6两
B.啤酒1瓶
C.葡萄酒3两
D.果酒5两
22.以下哪项不等于1两白酒(C)
A.黄酒半斤
B.葡萄酒4两
C.啤酒3两
D.果酒4两
23.体质指数的计算方法正确的是(D)
A.身高的平方(m2)/体重(kg)
B.体重(kg)/身高的平方(cm2)
C.身高的平方(cm2)/体重(kg)
D.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24.现存主要健康问题包括(D)
A.脑血管疾病
B.眼部疾病
C.心脏疾病
D.以上都是
2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B)
A.骑自行车上班属于运动
B.从不吸烟者不必填写日吸烟量、开始吸烟年龄、戒烟年龄等
C.每天饮酒8两葡萄酒,则直接在日饮酒量处填写“8”
全面开展《条例》的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以及标语牌、宣传栏等, 采取专题讲座、现场咨询、赠送《条例》读本等多种形式, 广泛深入宣传《条例》。组织开展《条例》的学习、培训工作, 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带头认真学习《条例》, 组织好本部门的学习活动。
有序推进城乡规划的制定工作
按照《条例》的规定, 做好各类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严格按照《条例》, 加强对城市中心区、旧城改造地区、近期建设地区, 以及拟进行土地储备或者土地出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工作。按照《条例》规定, 做好规划的审批和备案工作。严格遵循城乡规划制定的原则, 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严格本单位的人员及图章管理, 确保城乡规划编制质量。
严格城乡规划的管理和实施
规范城乡规划“一书三证”许可制度。城乡规划许可必须在城乡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 对确需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进行独立选址建设的, 应严格按照《条例》规定进行办理。在《条例》所明确的“一书三证”的适用范围、许可要件、许可程序的基础上, 进一步细化、优化本市“一书三证”的核发程序和流程, 提高行政效能。对违反选址意见书分级核发管理规定的, 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进行处罚。严格规划条件的管理。根据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规划条件, 并作为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规划条件组织项目建设;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应当按照规划条件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照规划条件进行建设工程设计。全面开展建设项目规划核实工作。按照《条例》规定, 细化规划核实的程序及要求, 切实做好建设项目规划核实工作。规范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的规划管理。严格按照《条例》规定, 加强对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的规划管理。不符合条件的, 不得办理临时建设许可。对于未经批准建设、未按批准内容建设以及到期未拆除的临时建设, 必须依照《条例》规定进行处罚。
加强城乡规划制度及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制度。按照《条例》规定, 调整城市规划委员会人员组成, 开展专家和公众选聘工作, 优化市城市规划委员工作规程。进一步优化城乡规划公示制度。根据《条例》规定, 尽快建立并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 明确其作为议事机构的职责, 规范人员组成、审议程序、表决方式等;要结合当地城乡规划工作实际, 进一步细化城乡规划公示方式、场所、内容等规定;对本市现行的与《条例》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规定进行清理、修改。加快城乡规划队伍建设。针对城乡规划管理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尤其是镇、乡、村规划管理机构和人员缺失的实际情况, 积极争取本级政府及人事部门的支持, 充实城乡规划部门人员, 配备、引进和培养规划专业技术人才。
严格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作用分析
城乡建设是现阶段的国内的重要任务,并不断为社会各界所重视与认可。城乡建设涉及的内容广泛,需要结合地区和人们的实际需求,科学的展开整体布局与规划。城乡规划是提高城乡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城乡规划可以有效的对城乡的资源和空间进行分配,促使城乡建设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有效的提高了城乡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借助城乡规划来加快城乡建设的速度和水平,推动国家的城乡统筹全面发展。
一、城乡规划的概述
城乡建设不但要完成城乡建筑的建设与设计,还需要科学的对城乡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促使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推动城乡的科学发展。而城乡建设,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科学的对城乡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促使城乡建设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积极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与全面发展。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城乡规划涉及的内容日渐全面,在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科学的对城乡的建设与发展进行规划。促进城乡资源可以得到全面的统筹与发展,提高城乡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结合城乡人口密度,科学的对城乡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规划,促进城乡建设更加合理有效。发挥城乡居民的监督与参与作用,使城乡居民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城乡建设中,促使城乡建设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城乡规划还将对城乡的未来发展和经济结构等进行调整规划,促进城乡经济得到全面的提升,积极实现城乡的可持续性发展,并全面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落实。
二、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
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推动城乡建设的质量与效率,促使城乡建设更加符合人们生活的实际需求,推动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城乡规划为城市建设提供法律基础
城乡建设在实际过程中,需要遵循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城乡建设基础任务,从而使得城乡建设更加符合城乡居民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提高城乡建设的可靠性。传统的城乡建设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始终影响城乡建设的质量和城乡建设的水平,许多城乡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城乡建设需求。而城乡规划,可以有效的为城乡建设提供法律基础,城乡规划法是近年来新出台的关系到城乡建设的法律法规,具有极强的约束能力,站在城乡建设全局的角度,科学的对城乡建设的职能划分、城乡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规范,有效的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情况和生活情况。而且,城乡规划法中对城乡建设中危害城乡居民基本利益和权利的因素进行控制,促使城乡建设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推动城乡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的调控作用
城乡规划对城市建设具有宏观和微观的调控作用。因为城乡建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到了城乡的政治、经济,还包含了科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宏观调控方面,需要国家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城乡建设能够与现阶段国家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发展势头相符合,满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需求。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城乡规划,对经济和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控,协调城乡建设中的经济体系结构和社会发展方向,科学的对城乡的资源分配、空间利用、城乡基础设施布局等进行调控,促使城乡建设的可持续性。微观调控方面,在满足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的对城乡建设的细节进行调控,通过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设,突出城乡建设中的人性化设计。
(三)科学统筹城乡资源,推动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的城乡建设中,城乡规划需要站在城乡建设的全局角度,科学的对城乡的各类资源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应用计划。合理的空间布局是确保城乡建设有序、环境整洁、特色鲜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可以对城乡的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对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科学的设计,从而建设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城乡规划还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进行统筹规划,促进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可以降低城乡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
(四)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缓解城乡两极分化
通过对农村资源的有效开发,提升农村的创业热潮,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推动城乡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促使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最大限度的缩短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缓解城乡两极分化的现状。合理的城乡规划可以使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到城乡建设中,提高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缩短城乡教育、文化等的差距,推动城乡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三、结束语
城乡建设主要致力于广大农村的改造与建设,以及对城乡的地资源、自然资源等的合理利用。通过城乡建设推动城乡的经济发展,缩短城乡的经济、文化等差距。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是站在全局的角度,科学的对城乡建设进行规划指导,促进城乡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现代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伟.浅谈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2,13:72.
[2]纪冬梅.浅议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价值[J].科技创业家,2014,03:167.
[3]孙施文.重视城乡规划作用,提升城乡治理能力建设[J].城市规划,2015,01:86-88.
一、命题指导思想与考核方法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园艺、林业等自然科学技术和建筑文学艺术高度综合的一门应用学科。具体研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美术、制图(设计初步)测绘、花卉、观赏树木等为基础,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园林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所以必须做好该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作业、考试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来提高本课程整体教学质量,促进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为此特制定本试题库。
课程特点分析:教学过程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法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进行要求。属于了解层次的考试所占分值较轻;属于理解层次的考试时所占的分量较重;属于掌握层次的是我们考试的重点,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重点掌握。
(一)试题库共分五部分:
1、名词解释:65题
2、填空:65题250个空。
3、判断题:50个
4、选择题:50个
5、问答题:100个
6、论述题:5个
7、作品分析题:3个
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体现2、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尺寸感觉。
2、节奏: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
3、韵律: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有感情色彩的律动感,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
4、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5、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6、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或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7、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8、园林布局:由园林设计者把各个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的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之为园林布局。
9、静态风景:游人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内所感受到的景观。
10、闭锁风景:当游人的视线被四周的树木、建筑或山体等遮挡住时,所看到的风景。
11、开朗风景:在视域范围内的一切景物都在视平线高度以下,视线可以无限延伸到无限远的地方,视线平行向前,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12、花镜: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也有花径之意。
13、绿篱:耐修剪的灌木或小乔木,以相等距离的株行距单行或双行排列而组成的规则绿带,是属于密植行列栽植的类型之一。
14、孤植: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时,称为孤植。
15、列植:乔、灌木按一定的直线或缓弯线成排成行的栽植。
16、色相:指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相貌特征,即颜色的名称。
17、明度:指色彩深浅和明暗的程度。
18、纯度:指颜色本身的明净程度。
19、借景: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20、对景: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线端点的景物叫对景。
21、框景:就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隙,把远景范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这种造景方法称为框景。
22、夹景:当远景的水平方向视界很宽时,将两侧并非动人的景物用树木、土山或建筑物屏障起来,让人从配景的夹道中观赏风景,称为夹景。
23、障景:利用遮挡的方法将劣景屏障起来。
24、点景:利用其它形式如对联、石刻等增加诗情画意,点出景的主体,给人以联想,还具有宣传和装饰等作用,这种方法称点景。
25、平地:园林中坡度比较平缓的用地统称平地。
26、花坛:在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种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观花、观叶与观景的园林植物,从而构成一幅富有鲜艳色彩或华丽纹样的装饰图案以供观赏,就称之为花坛。
27、花境:也叫境界花坛,即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称为花境。
28、绿篱:是耐修剪的灌木或小乔木,以相等距离的株行距,单行或双行排列而组成的规划绿带。
29、孤植: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
30、对植:一般是指两株或两丛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左右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法。
31、说明书:说明建设方案规划设计的思想、建设规模、使用土地的范围﹑面积、建设条件等。
32、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
33、道路分级:是决定道路宽度和线型设计的主要指标。
34、道路总宽度:也叫路幅宽度即规划建筑线(红线)之间的宽度。
35、分车带:又叫分车线,车行道以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通常高出路面10cm以上。
36、交通道:为便于管理交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设施。
37、人行道绿化带:又称步行道绿化带,是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
38、分车绿带: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也称为隔离绿带。
39、防护绿带:将人行道与建筑分隔开来的绿带。
40、基础绿带:又称基础栽植,是紧靠建筑的一条较窄的绿带。
41、安全视距:是指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时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距离。
42、视距三角形: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叫“视距三角形”。
43、行道树:有规律地在道路两侧种植用以遮荫的乔木而形成的绿带,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最普遍的形式。
44、街道小游园 ;在城市干道旁供居民短时间休息用的小块绿地。
45、花园林荫道:与道路平行而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为带状街头休息绿地。
46、步行街:城市中专供人行而禁止车辆通行的道路。
47、高速公路;是具有中央分隔带及四个以上车道立体交叉和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专供车辆快速行使的现代公里。
48、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常常是公共建筑集中的地方。
49、居住区:广义就是人类聚居的区域;狭义讲是指由城市主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
50、覆盖率:用地上栽植的全部乔灌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花卉、草皮等地被植物的覆盖面积占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51、公共绿地:指人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
52、道路绿地:道路两侧或单侧的道路绿化用地,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的不同进行布置。
53、组团绿地:是直接靠近住宅的公共绿地,通常是结合居住建筑组布置,服务对象是组团内居民,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就近活动、休息提供场所。
54、公园: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是室外休息﹑观赏、游戏、运动、娱乐,由政府或公共团体经营,为保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国民教育素质、并自由享受的市政设施。
55、体育公园:是市民开展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性质的公园。
56、纪念性公园:是以当地的历史人物﹑革命活动发生地、革命伟人及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而设置的公园。
57、屋顶花园:是指将各类建筑物的顶部栽植花草树木,建造各种园林小品所形成的绿地。
58、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园林绿地规划是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即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园林绿地设计是指对某一园林绿地(包括已建和拟建的园林绿地)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对园林要素即山水﹑植物﹑建筑等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组合。
59、园林风格:是指每一个园林绿地所具有的自己的独到之处﹑鲜明的创作特色﹑鲜明的个性。60、园林艺术: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术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61、对称: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形成左右或上下在量上的均等。
62、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延伸,是事物的两部分在形体布局上的不相等,但双方在量上却大致相当,是一种不等形但等量的特殊的对称形式。
63、对比:对比是比较心理的产物。对风景或艺术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加以组合利用,取得相互比较、相辅相成的关系。
64、协调:是指各景物之间形成了矛盾统一体,也就是在事物的差异中强调统一的一面,使人们在柔和宁静的氛围中获得审美享受。
(二)填空
1、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是科学依据、社会需要、功能要求、经济条件
2、园林规划设计包括: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
3、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适用、经济、美观”。
4、园林的自然美的共性有变化性、多面性、综合性。
5、艺术美的具体特征是形象性、典型性、审美性。
6、从形式美的外形式方面加以描述,其表现形态主要有线条美、图形美、体形美、光影色彩美、朦胧美等五个方面。
7、根据园林的布局形式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三大类。
8、园林构图的素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体、和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其建筑、构筑物和广场等人为景观。
9、突出主景常用的方法有:主景升高、中轴对称、对比与调和、动势集中、重心处理及抑景等。
10、根据人们在观赏景物时,其垂直视角的差异可划分为平视风景、仰视风景、和俯视风景三类。
11、人对园林色彩的感觉主要有对色彩的温度感、色彩的距离感、色彩的重量感、色彩的面积感、色彩的运动感五个方面。
12、借景有远、邻、仰、俯借四种方式。
13、地形的表现方式有:等高线表示法、标高点表示法、蓑状线表示法、模型表示法、其它表示法。
14、平地可作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草地、建筑方面的用地。
15、水在园林绿地中的作用提供消耗、供灌溉用、影响和控制小气候、控制噪音、提供娱乐条件。
16、按水体的形式,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三类。
17、亭在园林中常作为对景、借景、点缀风景用。
18、园路按功能可分为主要园路(主干道)次要园路(次干道)和游憩小路(游步道)。
19、雕塑在园林中有表达园林主题、组织园景、点缀、装饰、丰富游览内容、充当适用的小设施的功能。
20、公园建设工程中种植工程总造价包括三部分(苗木购置费;草皮购置费;苗木、草皮的挖掘、栽植费用)。
21、公园建设工程中工程设施总造价包括五部分(园林建筑、购筑物及小品;公园道路广场;水景工程;照明设施;各项工程设施施工费用)。
22、公园规划设计费按整个绿化投资的(3%-6%)这一标准收取。不可预见费按整个绿化投资加公园规划设计费的(5%)计算。
23、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类型:放射环形道路系统、方格形道路系统、方格对角线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
24、根据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交通特征和功能可分为城市主干道、市区支道、专用道。
25、城市的主干道是城市的大动脉、可分为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干道及区镇干道。
26、根据不同的种植目的,道路绿地可分为景观种植与功能种植两大类。
27、城市道路绿化形式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及其他形式。
28、交通岛俗称转盘。
29、行道树常用的种植方式有树带式、树池式两种。
30、树池式种植行道树其池的边长或直径不得小于(1.5米),长方形的短边不得小于(1.2米),长短边之比不超过(1:2)。
31、树池式种植行道树,从树干到靠近车行道一侧的树池边缘不小于(0.5米),距车行道缘石不小于(1米)
32、一般在可能的条件下绿带占道路总宽度的(20%)为宜。
33、般来说,为了防止人行道上绿化带对行车视线的影响,其树木在一般干道的株距不应小于树冠直径的(2倍)。
34、一般干道分车带上可以种植(70厘米)以下的绿篱、灌木、花卉、草皮等。
35、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植物时,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米),宜选低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6、分车绿带的种植方式分为封闭式种植和开敞式种植两种。
37、街道小游园绿地大多地势平坦、可设计为规则对称式、规则不对称式、自然式、混合式等多种形式。
38、复杂的立体交叉一般由主干道、次干道和匝道组成。
39、高速公路的横断面包括中央隔离带(分车绿带)行车道、路肩、护拦、边坡、路旁安全地带和护网。
40、广场按使用功能分为(集会性广场、纪念性广场、交通性广场、商业性广场、文化娱乐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广场、附属广场。)
41、广场按尺度关系分为(特大广场、中小度广场)
42、广场按空间形态分为(开敞性广场、封闭性广场)
43、广场绿地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有排列式种植、集团式种植、自然式种植三种。
44、居住区用地由居住区建筑用地、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和广场用地、公共绿地组成。
45、居住区建筑布置形式有(行列式布局、周边式布局、混合式布局、自由式布局、庭院式布局、散点式布局)。
46、居住区绿地的类型有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化四大类。
47、居住区小游园平面布置的三种形式是规则式、自由式、混合式。
48、居住区公园服务半径以(800-1000米)为宜,居住小区中心游园服务半径以(400-500米)为宜。
49、居住区绿地设计的六大原则包括(可达性、功能性、亲和性、系统性、全面性、艺术性)。
50、组团绿地的布置方式有开敞式、半封闭式、封闭式;从布局形式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类。
51、公园设施主要有造景设施、休息设施、游戏设施、社教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
52、中国将公园分为9类(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体育公园、风景名胜公园、居住区公园等)。
53、公园面积大小要根据周围环境,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体、植被)公园性质、活动内容、设施安排等进行分区规划。
54、公园出入口一般分为主要出口、次要出入口、和专门出入口三种。
55、园路布置应考虑回环性、蔬密适度、因景筑路、曲折性、多样性等因素。
56、公园中广场的主要功能供游人集散、活动、演出、休息等。其形式有自然式、规则式两种,由于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集散广场、休息广场、生产广场等。
57、屋顶花园规划设计原则是适用、经济、安全、精美、创新。
58、屋顶花园绿化布置形式有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按所用植物材料的种类分为地毯式、花坛式、花镜式。按其周边的开敝程度分开敞式、半开敞式、封闭式。
59、屋顶花园的植物常见种植方法有孤植、绿篱、花境、丛植、花坛。60、屋顶花园花架所用地的建筑材料应以质轻、牢固、安全为原则
61、屋顶花园按使用要求分为(游憩性屋顶花园、赢利性屋顶花园、科研性屋顶花园)。62、工矿企业绿化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环境恶劣、用地紧凑、保证生产安全、服务对象4个方面。
63、防护林因其内部结构不同可分为透式、半透式和不透式三种类型。
64、防护林可根据污染轻、重的两个盛行风向而定,其形式有两种:一是“一”字型,一是“L”字型。
65、常见屋顶花园防水层基本可分为柔性防水材料和刚性防水材料两种做法。66、各类建筑的屋顶一般在设计中有两种类型即上人屋顶和不上人屋顶。其荷载分别为50kg/m2和150kg/m2。(三)判断题
1、园林的范围比绿地更广泛。(错误)
2、中国古典园林以规则式为主。(错误)
3、我国最早的园林雏型是商周的“囿”。(正确)
4、寿山艮岳是山水宫苑的范例。(正确)
5、居住小区中心游园主要供小区内居民就近使用,服务半径一般为100-200米。(错误)
6、小游园平面布置形式可以分为规则式、自由式和混合式三种。(正确)
7、根据大学校园绿地的功能划分,一般可以将大学绿地分为教学科研绿地、学生生活区绿地、教职工住宅区和学生活动区绿地四种类型。(正确)
9、医院中绿化面积应该占医院总用地的50%以上。(正确)
10、园林美是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高度统一。(正确)
11、园林美是形式美内容美和的高度统一。(正确)
12、对称均衡就是静态均衡。(正确)
13、规则式园林的水体裁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正确)
14、“一池三山”的形式最早出现在汉上林苑(正确)
15、中国园林从周朝开始,经历代发展,不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宅院,均以自然山水为源流,保存至今的皇家园林如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等都是自然山水园的代表作品。(错误)
16、园林是一个既有动态景观又有静态景观的空间,动态景观是满足人们“游”的需要,静态景观是满足人们“憩”时观赏,所以园林功能就是要从 提供“游憩”方面来考虑。(正确)
17、亭在园林绿地中既有景观作用,又有使用功能,它常作为对景、借景、点缀风景用,也是人们游览赏景,纳凉避雨,休息的好去处。(正确)
18、医院绿化应选择一些能分泌杀菌素的乔木,如雪松、白皮松、银杏等作为遮荫树,供病人候诊和休息。(正确)
19水景大体分为动水和静水两大类。(正确)
20、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建筑、园林开欧洲建筑、园林之先河,直接影响了法国等国的建筑园林风格。后来法国吸取了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其造园艺术中,对欧洲园林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错误)
21、元、明、清时期,我国园林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园林,如北京的西苑三海、圆明园、清漪园等,达到了园林建设的高潮期。(正确)
22、据统计,我国目前多数高校绿地率已达25%,但与国家校园绿化面积应占全校总面积50-70%的规定,还有一定差距。(正确)
23、白色、绿色均属中性色。(正确)
24、夜光园植物配置可选用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正确)
25、水中的倒影属于俯借。(正确)
26、漏景可通过漏窗、疏林来透视风景。(正确)
27、污染性大的工厂宜布置在盛行风的下风向。(错误)
28、污染性大的工厂宜布置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正确)
29、图案式花坛又称模纹花坛。(正确)
30、花坛的大小最大不超过广场面积的1/5。(错误)
31、模纹花坛宜选择生长缓慢的多年生、耐修剪的观叶植物。(正确)
32、花景可分为单面观和双面观花景。(正确)
33、孤植树可作观赏的主景。(正确)
34、丛植的植株株数一般不超过15株。(正确)
35、三株丛植最大的一株树应稍远离。(错误)
36、列植就是指乔、灌木按一定直线和曲线成排成行的栽植。(正确)
37、自身缠绕的攀援植物具有吸盘。(错误)
38、园椅、园凳的高度宜在50M左右。(错误)
39、园林规划设计的成果是设计图和说明书。(正确)40、橙色系色相给人一种宁静感觉。(错误)
41、不透式防护林宜布置在离污染源近的地方。(错误)
42、水生植物宜沿池岸布置一圈。(错误)
43、水生植物的布置宜有疏有密,时断时续。(正确)
44、门诊部建筑一般要退后红线10-25M,以保证卫生和安静。(正确)
45、综合性公园里的动物园宜布置在下风向或河流的下游。(正确)
46、屋顶花园宜选择耐荫性植物。(错误)
47、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布置植物高度不超过70CM为宜。(正确)
48、学校大门的绿化以建筑为主体,绿化为陪衬。(正确)
49、建筑的北侧宜选用耐荫性植物。(正确)50、建筑的入口两侧可栽植凤尾兰。(错误)(四)选择题
1、关于园林规划描述正确的有(A、B、C)
A 从广义讲,园林规划就是发展规划,由园林行政部门制定。
B 从狭义讲,园林规划就是具体的绿地规划,由园林规划设计部门完成。C 园林规划有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之分。D 狭义的园林规划就是园林绿地设计。
2、关于园林绿地设计含义理解正确的有(A、B、C、D)A园林绿地设计是一个微观的概念。B 园林绿地设计是以规划为指导。
C园林绿地设计是园林设计者利用园林要素对园林空间进行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园林环境。
D 园林设计的成果是设计图和说明书。
3、属于园林构成的要素有(A、B、C、D)
A 山水地貌。B 道路广场。C 建筑和构筑物。D植物和动物。
4、园林规划设计不同于林业规划设计,除共同考虑的问题外,还应考虑的问题是(D)A经济。B技术。C 生态。D 美。
5、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园林规划的特殊性,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时应符合的要求有(A、B、C)
A 先确定主题思想。B发挥生态效益。C 应有自己的风格。D 应以建筑为主。
6、园林规划设计的作用有(A、B、C、D)
A保证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和巩固。B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园林绿地建设费用的依据。C园林绿地施工的依据。D 园林绿地建设检查验收的依据。
7、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有(A、B、C、D)
A科学依据。B社会需要。C功能要求。D经济条件。
8、园林设计的适用原则所包含的意思有(A、B)
A因地制宜,B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C美观。D 个性化。
9、关于园林规划设计原则描述正确的有(A、C、D)
A 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B美观是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C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D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美观。
10、关于园林美描述正确的有(A、B、C、D)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搞好城乡规划工作。
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合理进行城乡建设。
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
遵守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加强规划管理,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大力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城乡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手段。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自觉遵守城乡规划。
认真执行规划法规,严格实施规划管理。
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创造优美人居环境。
城乡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都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服务规划管理。
加强规划管理,促进城乡经济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各类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乡规划。
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的作用。
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的作用。
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统筹作用,有效调控和引导城乡发展建设。
坚持规划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服务创新、不断提高城乡规划水平。坚持城乡规划“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方针。
参与城乡规划,共创和谐社会。
全民参与规划,了解规划,共同维护城乡规划。
依法建设光荣,违法建设可耻。
拆除违法建筑,建设美好家园。
科学制定城乡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
规划编制公示,规划实施公开,规划监督公开、规划处罚公开。规划连着你我他,顺利实施靠大家。
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案情简介:某房地产公司于2004年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违法在城区开发一处住宅楼,某局于2010年以在城区进行建设未经批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一款:“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的规定,对该房地产公司处以罚款处罚。
对该行政处罚有两种意见:
一、不同意处罚。理由:一是超过行政处罚追诉时效。案件发生在2004年,按照《中华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违法行为二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的规定,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二是《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中所讲的“违法建设”是指正在建设的工程,不包括已经完工的工程。本案属于已经完工的工程,不能再实施处罚。
二、应当处罚。理由:一是城乡规划法中所指的建设应该是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行为。其中建筑物行为包括正在建和已经建成的行为。二是当事人的建设行为在当初未经批准情况下进行的,至今该行为仍未经批准,所以违法行为仍然存在,处于一种继续状态,所以它属于《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有连续和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因此执法部门应该追究其违法行为的责任。
法理评析:
一、如何理解《城乡规划法》中关于“违法建设”的含义 “违法建设”是行政管理习惯的常用概念,但在国家立法层面并无“违法建设”的专属概念和相关定义。在法律上,“违法建设”这一常用概念对应违反规划行政许可规定的行为,并且对应违反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和建筑管理规定的竞合性违法行为。《城乡规划法》明确“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规划法律,“违法建设”一般界定为“在规划区内违反规划法律的建设活动”。第一违法建设是影响“城乡空间布局”的活动 “建设活动”是行政管理习惯的常用概念。在国家立法层面,建筑法确立了“建筑”的法律定义,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它与违法建设的“建设”所指向的意义并不同一。前者包含建造和安装两类行为,后者一般不包括安装行为,同时建设活动含义也超越“建造”在结构学上的意义,建设活动除土木结构的结构学意义外,还包括社会文化和社会美感布局诸意义。鉴于规划活动的目的在与“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在规划控制角度的建设活动,“违法建设应当是指影响城乡空间布局的活动。规划控制所称的空间布局,应当是指建设物和构筑物的空间布局。第二违法建设是违反城乡规划许可的建设活动,违法建设是违反规划控制导致空间结构改变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修建活动。规划控制针对对于没有合法规划许可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违法建设要么没有取得规划许可,要么超越规划许可,是违反规划许可的工程建设活动,而违章建筑是违法建设行为的物质后果。第三违法建设是竞合性违法行为。违法建设既是是违反规划许可的工程建设活动,也是违反建筑法律管理的建筑活动,还是违反土地管理法的活动,是竞合性违法行为。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违法建设可能不具有土地使用权,根据建筑法律法规的规定,违法建设因不具有合法的规划许可,也不可能具有合法建筑许可。“违法建设”不仅是规划控制的事务,也是土地管理和建筑管理上的事务,在法律上违法建设对应规划法律管理、土地法律管理和建筑法律管理几个行政管理领域。
二、如何理解《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处罚时效的问题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1、行政处罚的时效,是指行政处罚主体对违法行为人实施行政法律追究的有效期限。如果超期就不能再实施处罚。主要有两种:(1)对多数违法行为而言,处罚时效为2年。如果行政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行政执法主体发现,并启动调查、取证等执法程序,就不能再实施处罚。(2)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是指与行政处罚法规定处罚时效不相同的按法律规定。如《治安处罚法》规定时效为6个月,《税收征管法》规定时效为5年。行政处罚时效计算方法: ① 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② 违法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如何理解连续违法行为与继续违法行为。(1)连续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数次实施了同一种性质完全相同的违法行为,也违法行为人连续实施了数个独立的同一违法行为,且这些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同一个法律规范。如行为人在相隔不长时间内多次套购少量外汇行为或多次实施盗窃少量公私财物的行为。连续的违法行为是行为构成了数个独立的违法行为,但这些数个行为性质完全相同。在实施处罚时不是对这些违法行为分别处罚,而是按照屡次违法从重处罚。(2)继续违法行为,是指一个违法行为发生之后,行为及由此造成的不法状态一直处于持续状态。如隐匿文物、窝藏赃物、非法存放枪支弹药、违法建设等。继续违法行为虽处于持续状态中,但实质上只是一个违法行为,只能合并处罚。违法建设是影响“城乡空间布局”的活动 违法建设是违反城乡规划许可的建设活动
一、加强城乡规划法律细化工作, 健全相关配套法律
立法是实施城乡规范法的前提和基础, 法律的实施首先要制定法律, 没有法律, 无法可依。有了法律, 如果比较粗放, 也会有法难依, 甚至钻法律漏洞。城乡规划法的法律细化工作是指制定出完备细致的法律制度, 使城乡规划的各方面都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因此, 保证《城乡规划法》的有效实施首先要保证做好城乡规划法律本身的细化工作。国家立法机关要做到健全配套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 通过一个逐步完善, 逐步严密的过程健全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为此, 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第一, 构建完备、协调的城乡规划法规体系。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绝不是一、两部规划法规所能涵盖的。因此, 必须强化规划法规体系的建设。规划法规体系应包括垂直体系和平行体系。所谓垂直体系就是指建立以《城乡规划法》为主体的从国家到各地区、到各城市的层层相关的法规体系。这其中包括与各级规划法规相配套的解释性、实时性的细则。平行体系是指《城乡规划法》隶属于行政法律体系, 要与其他行政法律、法规相协调并在实施细则中明确反映出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
我国在城乡规划法系的平行体系方面, 先后制定了多部国家级法律和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 法律构建已较为完善。目前, 对于我国城乡规划法律的细化工作来讲, 关键是城乡规划法系的垂直体系的构建, 由于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对空间规划 (如省域、市域、县域规划) 还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因此, 各省、市、自治区要跳出部门利益的窠臼, 以《城乡规划法》为依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结合各个地方具体情况, 颁布与之相对应的城乡规划管理条例、技术标准和实施办法, 逐步形成一个国家、省市自治区和城市的3级城市规划法系的垂直体系。
第二, 法律细化要重视程序性法律规范。按照法学上的关于法的分类的一般原理, 将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是其中的主要分类方法之一。以“一法一条例”为代表的我国原城乡规范法律制度是不重视程序性法律规范的, 原《城市规划法》共6章46条, 但涉及程序性法律规范的仅有4条 (第21条关于城市规划分级审批的规定, 第31条关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规定, 第32条关于建设工程规划分级审批的规定, 第38条关于工程竣工资料的规定) 。虽然, 以《城乡规划法》为代表的我国现行规划法律制度逐步重视程序性法律规范起来。但是, 鉴于我国长期以来“重实体, 轻程序”的传统, 在法律细化过程中尤其要强调程序性法律规范的制定。正如哈耶克所说:“正是对这些程序性保障措施的尊重, 才使得英语世界能够将中世纪的法治观念维续下来。”如果缺乏程序性保障措施, 法治就难以延续。强调程序法律规范的制定, 要明确一些“刚性”指标非经法定次序, 不得变更, 这样可以对具体规划设计和建设项目进行有效规划控制。当然, 必须同时在程序上保证这些实体内容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 以便保障规划意图得以贯彻。
二、真正使公众参与制度落到实处
《城乡规划法》规定了公众参与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前公众参与缺乏法律的支持和制度上缺乏保证的漏洞, 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体现。这些进步虽然是令人可喜的, 但是这绝不说明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就一定能发挥实效和真正起到作用, 由于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相关措施还不健全, 公众参与从总体上看, 仍有可能继续停留在形式化的表象运作阶段。这说明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来说, 落实公众参与制度的对策有以下内容:
第一, 培育城乡社会的自主性, 建构合理的公众参与组织形式。公众在参与城乡规划的过程当中, 因为个人所代表利益的片面性, 参与力量的微弱性, 实际所能发挥的参与作用有限。虽然有法律来保证公众参与权, 即便是公众能够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思路和举措也很难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公众的参与过程很可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形式和走走过场, 这样的公众参与根本不可能发挥实质性作用。一方面, 要由政府承担起培育市场自主意识的责任, 通过家庭、学校和各种舆论工具等社会化途径, 强化市民的世俗化倾向, 从而使公众在自主意识增强的基础上, 主动参与城乡规划。另一方面, 要根据我国城市政治、文化传统的实际情况, 在不改变我国现行行政体系及不增加机构的前提下, 促进和培育各种社会组织的成长, 构建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非政府组织, 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全居委会和村委会的功能, 搞好社区和农村管理。
第二, 要扩大公众对于规划的决策权和影响力, 提升公众的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只是停留于规划的表层, 例如周边楼层的高度、道路的走向、市政和共建配套的布置等, 这种表层的参与是不可能深入到城乡的发展目标、规模和功能定位等深层的规划活动的。要改变参与的事情仅仅只是那些涉及自身直接利益的行为, 要从全局的角度来把握利益, 要能提高到公共利益的角度来参与规划, 改变以前的那种“自家打扫门前雪, 哪管他人瓦上霜”的行为, 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形成一个多数社会公众参与的局面。
第三, 落实公众参与必须加强其他配套改革。公众参与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公众如何参与规划又是一个如何行使公民权的问题。所以, 公众参与是和我国的民主化进程紧密相关的。其中, 政治民主化、政务公开化是公众有效参与的政治前提和基础。因此, 政府管理部门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方法与社会公众合作, 减少规划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 增强城乡规划透明度。
三、完善规划监督的刑事追究责任
从法理学的角度看, “权力 (权利) -行为-责任”的框架, 是法律对权力或权利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主要模式。这一模式要点包括:首先, 设定合理、合法的权力或权利是法律监督的前提;其次, 人的行为是法律监督控制的对象。对于超出合法权力或权利范围的行为和违反正当程序的行为, 要予以处罚, 即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尤其是刑事责任。
法律规定了义务性的内容之后, 一般就应当有一套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如果法律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如责任惩处太轻、过于原则化, 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落实制度, 则在实践上就会使得制度上的追究很难被落实。而一旦违法行为人可以逃离法律的追究或者法律的追究不能够起到威慑的预防作用, 那么这个法律也就形同一纸空文。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在第6章用了12个条文的内容专门针对近年来城乡规划建设中的违法行为所出现新特点, 规定和完善了相关法律责任。这种新变化相对于以前无疑对《城乡规划法》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但是, 现在的责任追究内容仍然不够有力和具有威慑性, 正如加尔文所说:“倘若一个公共秩序 (国家) 为骚乱所扰乱, 由这种扰乱所产生的邪恶就必须以法案来纠正之。若不以胜于通常的惩罚, 使人生畏惧之心, 则一切人道必将崩溃。”所以, 要完善规划监督的刑事追究责任。
具体来说, 分析《城乡规划法》之后不难看出, 现在的责任追究的方式主要表现为:通报批评、行政处分、吊销资质证书、承担赔偿责任等等, 即便是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在刑事责任立法方面的内容也是有缺失的, 全法只在第69条笼统的规定了“违反本法规定,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规划法缺乏对关于严重违法者如何进行处理的刑事责任条款, 并且在刑法中也没有设定相应的罪名, 那些因违法建设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的责任人便不能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城乡规划法》的一个缺陷。完善规划监督的刑事追究责任可以首先从以下方面操作:
第一, 从刑事责任的立法方面来看, 首先, 可以将违反城乡规划的犯罪行为分为两类:明知故犯的犯罪行为和知错不改的犯罪行为。前者针对在实施违反行为之前已经知道行为的违法性, 并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主体, 后者针对事前虽不知道行为的违法性, 但在规划管理部门指出后仍拒不停止违法、改正过失并导致严重后果的犯罪主体。但是, 无论那种行为, 最终都属于知法犯法、后果严重的犯罪行为, 都应受到刑罚的惩处。其次, 立法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必须跳离只是停留在对规划立法缺乏刑事责任制度的危害性和建立该制度的意义上进行讨论的现状, 不能仅仅只是把工作停留在呼吁和宣传的阶段, 必须在理论上对刑事责任方面的立法进行分析和论证, 更重要的是要拿出具体的立法技术和定罪量刑的措施。
第二, 对违反规划法行为的刑事责任的追究需要一个由轻到重的顺序。首先, 可以将规划部门责令停止建设的时间看作一个分界, 在此之前的行为只视作违法, 此后的建设行为, 就构成犯罪;其次从违法建设的规模和造成的危害来看, 可以规定一个量化的界线, 界内视作违法, 而界外就构成犯罪, 量化了标准, 法律就有更好的操作性。
综上所述, 现行《城乡规划法》是一部起点高, 内容科学完善的法律。所以, 利用以前我国城乡规划的经验, 以现行《城乡规划法》为依托, 只要能使现行《城乡规划法》得以很好地实施, 我国就能开创城乡规划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沈宗灵.法理学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2]、周旺生.立法学[M].法律出版社, 1999.
[3]、蒋勇.关于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的几点思考[J].城市规划, 2008 (1) .
[4]、 (英) 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M].三联书店, 1997.
[5]、吴茜, 韩忠勇.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经验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1 (1) .
[6]、周旺生.立法学[M].法律出版社, 1999.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实施关系
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能够清楚的认清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直接的关系,同时采取一些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就能够很有效的促进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这两个方面的共同发展。近年来,我国分别在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实施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的研究,但是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不利于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和城乡规划的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这二者关系的研究,在不断的分析和研究中促进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实施这两者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一.土地规划管理作用分析
1.1确保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对国有土地进行固化,可在空间结构和经济结构范围内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可增进地区与产业之间的协调性买现人、土地、经济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土地规划与管理,既可以保护基本农田的使用面积,还能够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条件,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化的土地利用環境,科学、规范的土地规划与管理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1.2 加强土地用途管制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均土地面积少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对土地用途进行管制可以在土地管理法和相关条例的约束下,按照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性质进行分类。如将土地资源分为农田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环境保护用地等,这样能够限制和引导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利用在经济建设、耕地保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之间建立平衡点,达到既保护又发展的目的。
二.实施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不合理的使用土地,会对规划的实施造成影响。一方面,现有的土地无法满足建设的需要,农村耕地面积不断的减少,但是建设面积却是一直在扩大。很难控制村庄、城镇和其他非农业用地的情况。另一方面在现行土地的规划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普遍的存在征用土地的行为,对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远远低于土地本省的价值,导致土地的收益上存在不足,让农民的利益受到破坏。土地在市场中的价格和征用的价格存在很大的悬殊,使得土地不规范的流失,土地的使用权也变的模糊不清,导致土地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伴随社会的发展,物价在持续上升,很多的农民不得不进城务工,农村的土地得不到利用无法发挥其价值。城乡规划不仅能够带动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能帮助区域人民发家致富。现在土地竞拍的方法给房地产开发商们有目的的抬高土地价格提供了机会,建筑商们也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没有合理规范的使用土地,这样的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之间就会产生矛盾,阻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
由上述可知,就我国目前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实施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承认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引起了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之间的矛盾。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此提出了几点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为这两方面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3.1 以土地管理为核心,推动城乡规划的科学发展
增减挂钩政策是村镇建设项目中用地规划中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帮助调整城乡结构,提升城乡经济发展。在城乡建设中在用地中增加挂钩能够增加农村土地利用率,将农民的居住情况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将城乡布局进行优化,在保障耕地正常的情况下缓解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中可能和一些农民的意见出现冲突,为了化解冲突就必须建立土地规划和管理的政策,对增减挂钩政策的效能进行明确,也让土地使用和城乡规划更加有序的开展。
3.2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城镇建设用地有序扩张
目前的土地规划有新区扩张和旧城改造两种模式。对城市扩张进行控制加强土地利用率。像是开发区、小城镇可以通过扩张的方法进行城乡规划,在大中城市土地资源缺少在使用上要进行控制,对新区扩张和旧城改造进行协调,对当地城乡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控制建设用地量,对规划方案中的经济结构和土地用途进行重点研究,在实施规划之前对发展的重点和用地的类型进行区分,落实集中产业和集中居住等方案实施情况。
3.3 拓展土地规划的深度,在规划与实施之间搭建桥梁
对于一些不完善不合理的土地规划方案会影响城乡规划的发展,造成城乡建设和土地储备方面的战略性和欠缺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基础设施不足,降低城市功能,对城市生态进行破坏等情况。为了有效的提升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的实施效果和整体质量,需要制定完善的土地管理规划,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储备的引导作用和调控作用,加强土地调控在宏观层面上的意义。将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之间的联系为中心,将功能作为依据促进城乡规划的实施。
3.4 “两规”协调性发展
伴随经济体制的不断增长,规划管理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出新的规划方式来适应目前的形势。这样也就应运而生了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规划等新型的规划方式。在这种特殊的经济体制下需要建立“两规”发展机制,并且在实施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建立起环节制度化和沟通信息化的模式。为了保障两个规划在实施中的协调统一,可以采用一下措施:
(1)建设区内的建设项目需要在审批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为前提的情况下进行。
(2)城市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和活动场所,也是丰富人们精神文明和弥补人们人文资源的重要地区,有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和大量的水资源保护地带在土地利用中都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城市规划建设区进行限定。
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存在的关系十分的密切,二者息息相关。然而,以上仅仅只是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几点主要关系,事实上,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很多。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只要认清一点,只有加强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这两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结语:综上所述,无论是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还是城乡规划实施工作,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经过研究后,我们能够发现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认清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土地的管理以及城乡规划的实施。所以,我国相关部门的人士应该加强对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关系的重视和研究,使得两者能够协调统一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土地的利用率,保证我国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杨保军,陈鹏.制度情境下的总体规划演变[J].城市规划学刊.2012(01)
[2]李晓江.总体规划向何处去[J].城市规划.2011(12)
【城乡规划法题库】推荐阅读:
城乡规划法测试10-12
《城乡规划法》考题答案06-19
城乡规划法实务操作09-30
贵州城乡项目规划11-04
城乡统筹规划案例11-04
城乡规划调研报告10-21
市政府实施城乡规划法工作情况汇报06-26
城乡规划2017工作总结06-08
《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