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家乡发展提建议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给家乡发展提建议(共4篇)

我给家乡发展提建议 篇1

——蚌埠发展之我见

爱国爱家,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的美德,我自然也能不例外。自从08年离开家乡,来到重庆学习,我关心家乡发展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强烈。每每看到外面世界的变化,自己总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的家乡。也许自己的一些想法,无法改变整个城市的发展大局,不过我还是想写一写,说一说我对蚌埠发展的建议和浅陋之见。

说到发展,我们不得不回顾蚌埠的过去。蚌埠是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双墩遗址和禹墟的发现,表明在蚌埠这块土地上,远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此生息繁衍。据《凤阳府志》记载,蚌埠乃“古采珠之地”。古渡盛产河蚌,船舶聚集曰埠头,“蚌埠”的称谓由此而来。自夏朝以来,蚌埠及所辖县经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至宋、元、明、清,区划多变。1947年1月1日设市,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蚌埠是安徽甚至是中国最早通火车的城市之一,1911年连接天津和浦西的津浦铁路的通车,改变了蚌埠这个小渔村的面貌。铁路和淮河这条黄金水道改变了蚌埠的历史,让蚌埠成为了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建国初期,中央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自身的区位优势加速了蚌埠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一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项目进入到蚌埠,比如纺织类的一毛、二毛,食品加工类的肉联厂、食品厂,还有重工业类的滤清器厂、船厂、汽车零部件加工厂等等。

想要发展好,就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和短处。

一、首先,分析一下蚌埠的优势。(蚌埠市同皖北诸市的优势比较)

1、在科技方面

蚌埠市科技力量非常雄厚,有38家国家、省驻蚌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其中有6家国家级驻蚌科研院所,分别是玻璃工业设计院、华东光电集成电器件研究所、机械工业第一设计院、40所、41所、淮河水利委员会。蚌埠市市属各类企事业单位共拥有中、高级以上技术人员13000人。据2004年有关统计数据,当年蚌埠市市专利申请136项,居皖北六市之首,远远高于其它五市之和(淮南市42件,淮北市12件,其他城市更少)。2004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226家,其中技工贸收入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39家,千万元以上的企业18家,亿元以上企业3家,全市民营科技型企业技工贸收入近10亿元。200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收入超过50亿元,在皖北居首位。

2、农业方面

蚌埠市地处南北交汇处,资源丰富、农业品种齐全,农产品加工基础雄厚。人均占有粮、棉、水产资源在皖北地区最高。2004年末,农民人均收入在皖北位列第一。仅粮油方面就有丰原生化、花园油脂等大型粮油加工企业。2004年油料产量37万余吨,在皖北六市第一。水产品产量近10万吨,位居皖北首位。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皖北第一,并在皖北地区起着水资源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国家气象局正在蚌埠市建设淮河流域气象中心。

3、工业方面 蚌埠市属老工业城市,工业门类齐全,传统的五大机(起重机、压缩机、拖拉机、柴油机、机床)等在省内及国内都有着较大影响。“九五”末和“十五”以来,蚌埠市加工制造业主要发展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玻璃深加工以及卷烟、纺织、酿造等传统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优势突出,其中,列入统计的大型企业6家,中型企业35家,上市企业有丰原生化、方兴科技、环球药业、安徽水利等4家,这些数字在皖北均居首位。2004年的工业、建筑业分别位居皖北六市前矛。

4、商贸方面

蚌埠市历史上就是皖北商贸重镇。据统计资料,2004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2万余人,高于两淮。第三产业增加值89亿多元,位列皖北六市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亿元,相当于淮南淮北两市总和。2004年进出口总额2亿4千多万美元,超过皖北其他五市的总和。邮电业务总量、移动电话、国际互联网用户在皖北六市均名列前矛。

5、交通运输方面 蚌埠面向长三角,背靠中西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经济腹地十分宽广。拥有纵贯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沪铁路一等客站,华东地区一流的大型货运编组站及最大的集装箱货场。蚌埠站日接发客车320列,从蚌埠乘火车可直达国内绝大部分省份和城市。已开工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在蚌埠设站,蚌埠站也是京沪高铁和未来京福高铁的交汇站。连接省会合肥的合蚌城际快速客运专线同步建设,届时2小时可达上海、3小时可达北京、半小时可达合肥。北京-福州、南京-洛阳两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联长江,通大海。蚌埠距合肥骆岗国际机场130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70公里。市内4C级新机场即将开通民航班机。优越的区位将促使蚌埠发展成为东南沿海的经济技术与中西部地区的能源、原材料等互补优势传接与融合的“接力站”。

6、文教卫体方面

蚌埠市共有高等院校10所,其中地方高等院校6所,军队高等院校4所。总量全省内仅次于合肥。地方高等院校在校学生4万多人(不含军校在校生)。2004年底,省市级示范中学、示范特色中小学、实验小学已达30所,居全省前列。全市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居全省先进水平,居皖北之首。全市有中等专业教育学校和职业教育共49所,其中4所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有一批省重点建设的示范学校、示范专业、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全市各高校和重点中学与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课题机构,每年都有一批科研成果问世。

蚌埠市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7万余册,在皖北六市位居第一,比其他五市之和高出近10万余册。花鼓灯、泗州戏两个艺术项目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传推荐名单。

蚌埠市有2所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医疗机构的总数量、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病床数量等均位于皖北六市前列。

医学科研和学术活动、医疗技术水平列于皖北之首。蚌埠市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一直位居全省前列水平。长期以来竞技体育水平仅次于合肥位列全省第二位,并为国家和省输送了一大批体育人才。

7、人才方面

除了现有的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各方面拥有的各类人才之外,还有各高校每年走进社会实习的研究生、大中专学生数万人。市有关方面应当重视这一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办法,吸纳这一大批实习生,使他们进入全市各行各业参与创业,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二、我们再来看一看蚌埠的不足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政策的倾向发生较大的变化——省政府着重扶持皖江地区和省会合肥的发展,蚌埠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没有利用好地缘优势,更没有在内生方面做好工作,失去政策的扶持以后,发展一直迟缓。

还有就是蚌埠人的意识中,自我的成分还是很浓,抱着过去的成绩,常常不能面对现实和未来。过多的埋怨并不能换来城市的发展,珠城人民需要改掉好逸恶劳的恶习,认认真真地找到自身的不足,埋头苦干建设我们的家乡!

蚌埠曾经在安徽排名靠前,现在已经被芜湖、马鞍山等省内的兄弟城市丢在身后。原因在哪里?芜湖、马鞍山抓住了长三角的制造业转移的机遇。芜湖的汽车制造、马鞍山的钢铁制造以及与汽车火车相关的钢铁制造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由于芜湖、马鞍山相比蚌埠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原有的工业基础很便利地接纳了长三角的资本技术管理。制造业的转移这个趋势由世界发达地区转向长三角,长三角地区由于空间饱和、生产成本增长与劳动力工资成本的升高向毗邻地区转移。芜湖和马鞍山的领先正是得益于这一趋势。蚌埠虽然没有抓住收益高的项目,但是仍然有思索的空间。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与长三角或世界的制造业对接。像现在的汽配项目、滤清器项目等。制造业中钢铁、汽车制造业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看看现在各城市发展争相争取钢铁汽车项目可见一般。蚌埠能拿到钢铁、汽车项目吗?这不太现实,不过可以在汽车制造延伸产业动动脑筋。

我对于蚌埠未来发展的一些见解:

1、整治城市人文自然环境

战国时期,孟母三迁的原因就是他们所居住的环境,不能让孟轲安心学习。由此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人文自然环境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单说自然环境,蚌埠还是不错的。地处淮河中游,蚌埠市地处淮河流域,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处于秦岭——淮河天然气候分界线上,淮河以北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淮河以南是低矮的丘陵。蚌埠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矿化普遍,矿产资源丰富。蚌埠市山水相连,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众多。正是应了那句话“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说蚌埠的环境不好,其实主要是指蚌埠人的城市环境和市民素质需要大力提高。别的不说,在二线城市都已经很少见的闯红灯、随地吐痰的行为,在蚌埠依然时有发生。行人在街上乱扔垃圾的现象仍不能杜绝。在保护环境这一方面,蚌埠人真的需要向近邻徐州、合肥学学了!如果我们的城市给外界的印象就是脏乱差,那么发展就永远是痴人说梦!还有就是那个让毛主席老人家都十分费神的淮河。“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不是一句空话,希望治淮委员会和地方海事局的那些人能还淮河本来的面目!

2、找准城市定位,紧跟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随着合肥和沿江城市的发展,以及苏北整体划入长三角、济宁等一批鲁西南城市跳跃式地发展,二十年前还处于区域领先地位的蚌埠,需要重新定位,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未来十年到二十年,蚌埠不应该单打独斗,而应该依托城市群的协同发展、统一对外来做大吸引力,比如珠三角,长三角。因此,蚌埠需要考虑3个层次的组团发展,从大的来说要融入长三角,中的来说打造合芜蚌,小的来说推出沿淮城市群,联合淮南、淮北、凤阳一同发展的“大蚌埠”概念。另外,在协同发展中,要注意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不能盲目地、低水平地的“融入”,应该强调主动性更强一些的“嵌入”这个词。并按照皖北核心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并努力成为淮海地区的“新核”。把握好政策,坚持特色,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1、两淮一蚌战略:2006年,安徽省提出两淮一蚌战略。“两淮”为淮南、淮北,同为重工业城市,“一蚌”为蚌埠市。两淮的煤矿资源储量十分可观,淮北地区的农业也是一大优势。蚌埠借助交通方面的便利,可以将两淮地区的矿藏和粮食资源,运往沿海沿边消费地区,发展物流业。

2、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2008年底,谋划已久的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破茧而出,这是全国唯一的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12月28号,科技部在征求国家有关部委意见,并报国务院同意后,正式批复同意将推进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这三个地区几乎囊括了安徽省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蚌埠应该结合政策,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学园区,实现GDP最快最大限度的产出。

3、中部崛起政策:蚌埠市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怀远县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

3、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

一个城市不怕落后,就怕没有特色。现在中国的城市的发展陷入了一个怪圈,那就是城市规模越大越好,城市的楼房越高越好,最后变成千城一面。所以蚌埠的发展不能落入旧窠。蚌埠有一别名——珠城,叫做珠城,那是因为这里曾经盛产珍珠,所以我觉得应该把珍珠再请回来。不过短期内要在淮河里养珍珠很有难度,我认为应该利用张公山大塘和龙子湖发展珍珠养殖业,等到发展到一定规模,可以将珍珠产业纳入到旅游业,吸引游客。此外,蚌埠还要坚持商埠的发展,远近闻名的太平街、二马路小商品市场依然要继续扶持,这方面应该学习义乌的经验。人们说蚌埠人会吃会喝会玩,所以说娱乐业我们一定不能落后。蚂虾街、地委(交通三巷)、张公山新村、百货大楼后面的那条街,等一大批饮食街都应该好好规划,做成即卫生又有档次的小吃街。蚂虾这道珠城的特色菜,我们20年前就该学习国外,举办一年一度的“蚂虾节”,借此进行的一系列周边活动将带来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而且还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蚌埠的玉器产业也是全国有名的!去年建成的玉器城,希望未来能有比较好的发展,进一步带动蚌埠玉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按照“优势产业形成支柱、新兴产业形成雏形、传统产业形成特色、重点产品争创品牌”的思路,进一步做强做大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及机械装备、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三大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形成产业支撑;积极培育科技含量高的电子信息、新材料及新能源两大新兴产业;继续优化卷烟等传统产业。这里面就要着重强调丰原、华光、八

一、滤清器厂、烟厂、酒厂等几大实力雄厚的企业,我们还应该利用得天独厚的科研资源(玻璃工业设计院、华东光电集成电器件研究所、机械工业第一设计院、电子40所、41所,十余所高等教育院校),加快企业集群化、产业集群化步伐,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带动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充分发挥蚌埠市农产品深加工和生物化工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重点打造全国性的以生物技术为依托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形成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科研、加工、交易中心。同时,努力创造良好创业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张经济总体规模,提高工业化水平。

4、二是完善皖北综合交通体系。

皖北地区承东启西、传南接北,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梯次转移,必须交通先行,加快建设快捷通畅的综合运输通道,发展大商贸、大物流。蚌埠市市是皖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建议,以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为契机,加快水蚌复线改造,规划建设蚌淮(南)高速、睢明高速以及固镇、五河高速连接线,建设蚌埠市新港(二期),加快推进蚌埠市作为支线航班的前期工作,明确蚌埠市的组合交通枢纽地位。在加快快速交通网络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快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努力把蚌埠市建设成长三角加工制造业沿京沪线向北转移的前沿阵地、农产品供应基地、短途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和产业工人输出基地。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建设“两淮一蚌”重化工业走廊。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重要抓手,以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存量招商为重点,加大对港台、日韩等亚洲地区以及苏浙沪等长三角等重点地区的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的投入,加快开发区和各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开发区和各类园区对项目的承载能力,使开发区和各类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保持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在省级开发区中的领先地位,建成1-2个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县级开发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扶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不断拓宽发展空间。

5、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向世人宣传蚌埠

蚌埠曾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新石器时期的双墩文化、禹王庙、垓下古战场、明皇陵、明中都、白乳泉、汤和墓等诸多历史人文景观都汇聚于蚌埠,此外张公山公园和龙湖边上的桥头公园都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近邻凤阳境内的韭山洞、狼巷迷谷也都是国家4A级景区。利用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之已有的交通条件,发展旅游业十分有必要。突出重点的进行景区建设,县郊地区应该将禹王庙和垓下战场作为建设的重点,市区则应该好好利用张公山和龙湖的两个公园以及淮河。淮河的北岸应该学习兰州,建设滨河公园,并开发上游的淮河三峡旅游资源,建设形成具有蚌埠特色的淮河旅游风景区。淮海地区一直都缺少一个大型的主题游乐园,现在市里已经筹备,在燕山路建设一座可以媲美芜湖方特乐园的花鼓灯嘉年华。我觉得这一方案非常好,因为它不仅满足了周边人民的娱乐需求,也将安徽的传统文化——花鼓灯融入其中。

我给家乡发展提建议 篇2

1 加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额度

我国农机工业经历了10余年的快速发展,农机保有量迅速上升,同时,需要报废的老旧农机数量也逐年攀升,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老旧农机超龄服役的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曾有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在用的农业机械中使用10年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占30%,小型拖拉机占50%以上。时至今日,这种现象并未得到缓解。

以陕西省为例,作为陕西省南郑县农机推广与监理中心的高级工程师,秦海生表示在陕西省老旧农机服役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就拿小四轮拖拉机来说,报废期限是10年,但20年的机器都还在跑。这种超龄服役的农机,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占40%,而在丘陵山区则占到一50%以上。”

如此多的老旧机器上路作业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安全事故。据秦海生估算,监理站处理的农机安全事故中,有超过50%的农机事故都是由于机器老旧造成的。

2015年,陕西省被列入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试点区域。虽然补贴政策激励了一部分用户来报废老旧机器,但总体效果却并不明显。秦海生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国家的报废更新补贴额度过低,农民不舍得报废。

“虽然现在我国的经济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升,但在农村还有很多地方经济条件很差,农机是他们的主要生产资料,如果报废的话,按照目前的补贴标准,报废1台小四轮只补贴800元左右,而他们再新购置1台的成本远远高于这些,因此农民能用就会凑合着用。”

补贴额度过低直接抑制了农民的报废意愿,因此秦海生认为,这是农机报废更新政策需要首先着力解决的一点。“在全国,需要报废的农机数量更多,如果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在全国铺开实施的话,补贴额度还是应该提高一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民更新意愿,拉动农机工业的发展。”

那么,应该如何推进农机报废更新的进展?

一方面需要调动农民进行报废的积极性,扫清报废更新中存在的障碍;另一方面需要控制报废机器回流市场,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回收企业资质认证制度以及再制造制度。

在调动农民报废积极性方面,秦海生认为可从3个方面着手。

首先,提高补贴额度。农民继续使用老旧农机是因为还有经济价值,那么补贴额度的制定就应该以老旧农机的剩余经济价值来计算。也就是参考农机残值,由购置价减去折旧价得到农机残值,取残值的百分比得到报废补贴额。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农民很少关注折旧的问题,因此,可以参考不同使用年限二手机的价格,设定补贴额度。“比如,1台使用了10年的小四轮在农民间交易可以卖4 000元,那么报废补偿可制定为2 000元,这样的话,再加上废铁价值,农民就基本可以收回残余价值。”秦海生举例。

第二,报废和更新脱钩管理。目前的报废更新政策联合实施,农民只有购置新机才能享受补贴,但很多农民报废旧机后,并不需要购置新机器。他们或者进城打工、或者改行做其他行业,报废更新政策的捆绑实施,限制了老旧机器的报废来源。

第三,放宽报废牌证要求。由于牌证制度近些年才开始实施并完善,很多多年前购买的老旧机器均是无牌无照,上牌率很低。而无牌照的农机则无法办理报废更新手续。因此,为促进老旧机器的报废更新,只要达到报废标准的农机,都可以进行报废处理,并给予补偿激励。

2 精准农业纳入国家战略

农业生产方式应该如何转变,也就是说,在几十年后,我国农业生产应该怎么进行?

2015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粮价下跌波及了全国几乎所有农民,玉米、小麦和水稻3大主粮出现自2006年实行托市政策以来的第一次全线断崖式下跌,其中,玉米价格下跌幅度更是达到了20%。这场粮价下跌大潮令不少农民损失惨重,并由此影响到农业产业链条上的其他行业。

与粮价下跌对应的是农业生产带来的面源污染。目前,农业已经超过工业,成为我国面源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在西北干旱地区,污染源主要是农膜污染;在南方,最严重的是畜禽粪污染;在中东部地区,农药化肥的污染问题突出。

无论是粮价下跌还是农业面源污染,都与我国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农业资源高投入相关。资源高投入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我国粮价倒挂,库存攀升,最终促发了粮价大跌;粗放式生产造成了我国农业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导致了农业生产成为面源污染第一污染源。

故而,是固守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继续期望由高投入带来高产出;还是寻找新型耕作模式,降低农业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这已成为我国当前农业发展必须做出的抉择。

据粮食局统计,2015年,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和大米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低1.18、0.92、0.62和1.14元/kg,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比国际市场粮价平均高出30%。

粮价倒挂使得我国粮食进口量逐年攀升,国产粮库存高居不下。2014年我国粮食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t,2015年前三季度,又比2014年同期增长74%。大量的进口粮入市,造成国产粮入库,2015年库存量达到2.197亿t。

然而,尽管市场上国产粮处境艰难,但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却仍在继续增加。据统计,2006—2013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棉花和大豆生产成本年增长率在11%~13%,截至目前,仍在上升。

与此对应,农民的种粮净收益逐年减少。2014年农民净收益10 230元/hm2,比上年下降2.4%。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只占24.6%。在国际粮价低走的影响下,若想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必须降低生产成本。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都存在着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其中化肥、农药和水资源浪费尤为突出。

目前,我国3大主粮化肥利用率仅有35.2%,而美国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为50%,欧洲为65%,比我国高出了15~30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仅为36.6%,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50%~60%的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在40%左右,也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低了20%。

农业资源的浪费,造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显示,全国农业源的总氮和总磷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的57.2%和67.4%,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此外,农业资源的过度投放,造成了土壤退化。以东北黑土为例,由于农业种植广泛施用化肥和农药,黑土层已由20世纪60年代的60~70cm,下降到20~30 cm,有些地区有机质含量更是减少到了1.5%,并仍在以每年0.1%的速度减少。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了关于精准农业的研究与实践,但经过近20年的发展,精准农业发展局面仍未打开。

首先,适宜我国的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尚未明朗。2000年,国家计委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了我国第一个“精准农业”项目,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精准农业示范区。此后,又在陕西、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建立了多个试点基地。但这些试点却大都未取得成效,也并未探索出适合我国的精准农业发展模式,更没有进行推广。

第二,精准农业项目发展单一。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精准农业包含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专家决策和数据存储等多项技术,但在这众多技术中,目前在我国得到发展的仅有卫星导航及其衍生产品——激光平地和自动驾驶。而即便是导航市场也仍处于萌芽阶段,仅在黑龙江和新疆等地有所应用,市场尚不具规模。

第三,应用区域单一。目前,仅有新疆和黑龙江等具有大规模土地经营面积的区域存在精准农业生产意识,其他地区尚未有过接触。比如,在新疆尤其是生产建设兵团,初步建立了精准灌溉体系,节水70%左右。但在中原地区,大田灌溉仍以大水漫灌为主。

多年发展仍未打开局面,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传统耕作观念根深蒂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再加上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缓慢、农业数据存储不完善以及低端农机长期占据市场,这些都导致了精准农业在我国的实施举步维艰。

传统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所存在的弊病在近两年已经越来越凸显,粮价下跌、面源污染、黑土流失不会是终点,生产方式的转变已经十分迫切。将精准农业纳入国家战略,推动其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

第一,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精准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数十年的发展才可形成体系。因此,可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分步分区域推进精准农业各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国家层面统筹发展。

第二,加快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信息和数据是精准农业的支撑,而在我国这方面几乎仍处于空白。将我国各区域农业生产情况汇总,建立数据库,记录气象、灾害和产量等信息,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第三,培育一批农业服务机构和专家体系。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基本凭经验进行,播多少种子、施多少化肥和农药都是农民凭经验决定,致使浪费严重。可培育一批专业的测土配方公司、产量分析公司及农业气象监测公司,多方面服务于农业。

第四,加大农田监测科研投入。农田监测是精准农业实施的第一步,而目前农田监测仅在红外测产、氮含量监测等方面有所研究和应用,其他诸如在线土壤养分检测、作物水分含量分析以及病虫害分析都仍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有待发展。

3 建立农业信息系统,为农民种植提供决策依据

近日,粮价改革被提上日程。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北京表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其中,玉米价改先行。

此次改革重点在于粮食价格和补贴相分离,由市场机制调节粮食价格。也就是说,在不久的未来,粮食定价将由市场决定,国家对粮价的干预将被弱化。这意味着,将来农民要想达到收益最大化,必须依据市场情况制定种植规划。

然而,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业产品市场信息以及种植信息在我国却极不完善,造成农民信息来源单一,不能对市场进行准确判断,从而形成了种啥赔啥的局面。

在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资金较少,农民很难及时获得准确、全面的需求信息和科学的分析指导,只是凭借经验和不完整的信息碎片,决定生产的品种和数量。

这造成了农民往往在听到某个种植项目比较赚钱之后,一拥而上,导致市场过剩,价格一落千丈,远比不上原来“听说”的价格。

曾经疯狂的大蒜便是最典型的例子。2010年由于山东大蒜主产区遭遇倒春寒,致使单产降低,供应不足,从而引发了大蒜价格一路疯涨,甚至一度贵过了优质五花肉的价格。受到高价影响,不少农民扎堆儿种植大蒜,相关统计显示,2011年大蒜主产区种植面积较2010年增长20%~30%。由于供应数量突增,导致某些地区2011年大蒜价格下跌了50%左右。

除了2010年和2011年的大涨大跌,直至目前,大蒜价格仍不稳定,每年蒜价波动范围颇大。

大蒜价格的大涨大跌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种啥赔啥的现象在我国十分普遍,农民收益得不到保证。

2015年12月,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上表示,2016年将调减玉米种植面积66.67万hm2 (1 000万亩),到2020年调减333.33万hm2(5 000万亩)。政策性的干预调减,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玉米高库存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玉米现阶段存在供过于求的局面。

除了玉米之外,我国其他粮食作物同样面临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存在“结构性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情况。比如,大豆存在结构性短缺;小麦强筋麦和弱筋麦国内没有能力生产,而中筋麦又过剩;水稻面临籼稻多、粳稻少这样的结构性问题。这导致了在现有的国产供给中,有500亿kg的粮食是无效供给。

因此,将市场需求与农民种植规划相结合,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而两者的结合就需要农业信息作为桥梁,由信息来反映市场需求,农民通过信息制定种植计划。

建议:

第一,建立农业信息系统。创建全国农业信息数据库,包含农业种植情况、生态环境数据、农业技术和农资流通数据、农产品价格及流通数据和土地流转数据等。并形成严格的定期发布机制,令农民种植规划有据可依。

第二,统一农业信息并共享。目前农业数据分布零散且存在矛盾。农业部门可率先开放数据平台,引导并协调相关部门开放数据。并由农业部门牵头,整理现有数据,消除矛盾,初步构建农业信息共享平台。

第三,规范信息采集流程。制定统一的信息调查程序,并制定法律法规,保证全国农业统计在调查方法、调查项目、调查时间和调查口径等方面的一致性、可比性、唯一性和权威性。

第四,加大农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财政可分拨至农村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形成完善的信息网络,并进行技术推广和在线应用,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共享。

4 农机合作办理应宽进进严审

近年来,随着全国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各地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合作社也成为了财政补贴和农村金融等重点支持的对象。可是看似光鲜的外表真的就没有一点问题吗?显然不是。“两会”期间,我们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和留言,诉说了自己办合作社困难的事情,经过梳理几条意见建议,希望能把行业的心声传达出去,让农机合作社成为农民真正的赚钱工具。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2点。

第一,普通农民申办难。国内申办专业合作社涉及工商、公安、税务、质监、银行和农业等多个部门,审批手续十分复杂。下面笔者就整理了合作社申办的整个流程。

一个合作社流程下来,跑了不下6个部门,盖许多个章。而且,凡是到这些地方办过事的也知道,这些“衙门”不是你一趟能跑完的,稍稍碰上点很小的问题、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材料,你就得去个三四趟,而且有些地方,恐怕还会遭遇“指标没了”“现在不能受理”等一系列难题。

可见,农机合作社想要办下来流程是很麻烦的,这些审批对农民来说,实在是过于繁复。

第二,部分合作社“变了味”,空壳运行。

真正想办合作社的农民面临审批难的问题,而在现有的合作社中却存在部分空壳运行的情况,挂着合作社的牌子,享受着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购机补贴政策,却并未实质性地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地方只要随便拉上一批人,在空闲地方搭几间房子,便可成立所谓的合作社,然后借助该平台将套取的政府补助资金转到私人腰包。

在涉农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核、批准和验收等各个环节,虽然均有系列制度规范保障,但在一些地方并未得到严格执行,出现假冒申报、虚假审核等问题,一些农村地区甚至产生了“下面有人操作,上面有人帮忙,上下两方面都得钱”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造假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5点建议,总体来说就是“宽进严审”。

一是缩减审批环节。可参考由审批制到注册制的转变,减少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时的审批程序和审批环节,减少审批的行政部门。在减少审批材料的同时加强审核力度,适时开展实地调查。无关紧要或是不必要的环节及材料可以适当省去,开通合作社便民通道,集中办理相关手续。注重实体调查,对社员名单、办公场地、注册资金和经营规模等要素进行实地调查,适当放宽合作社申请人条件。

二是加强后期审核,建立退出机制。加强合作社的动态监管,建立发照后的联合勘验回访机制。在合作社成立之后,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明察暗访,及时掌握合作社经营状况,考核其农业相关的生产经营情况,并与财税政策和农业补贴的获得比率挂钩。对套取扶持资金的要坚决予以取消。对不经营、不服务和不按章程规范运作的,加强督促检查,提出整改意见,促其规范发展,拒绝整改的,建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撤销其营业执照。依法取缔、注销无实际运作、无发展潜力、无创收能力和无带动作用的"空壳社”。

三是改变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不再以绝对数量作为考核地方农业和农机合作社建设水准的依据,改变个别地方政府以数量充政绩的不当行为,加强对合作社质量的考核,如作业面积、涉农经营的产值、种植作物和粮食产量,购进农机的情况等。

四是进一步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明确监管负责部门,加大项目公示力度,建立“黑名单”机制。进一步加大涉农项目的公开公示力度,同时健全内控制度,杜绝内部操作。实施项目支持,落实项目主管部门的责任。制定财政支持农民专业作社资金的管理实施办法,规范专业合作社补助资金申报条件、标准和扶持方式。将恶性套用财政补贴资金的合作社纳入“黑名单”,并不得纳入示范社评定和政策扶持范围。

五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力量监督,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其中的违规行为,并将检查情况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5 职业农民等培训应尽量市场化

“两会”期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5日在经过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时说,农民工进城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农村的地谁来种和怎么种的问题,要靠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把科技、机械和现代因素融入进去,发展现代农业来解决。

韩部长的发言,再次说明了中国农业的未来要一靠新型职业农民。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国家首次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既然是职业农民,那么,这就不再是一个阶层,而应当是一个职业。而职业,就需要职业化,需要更高的职业水平。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曾经拥有8亿人口,而根据国统局2014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在2014年总人口约为13.7亿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4 91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 86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在这6亿农村常住人口中,还有大批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到城市打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资源日渐稀少,人才也是日益凋敝。

未来粮食谁来种?国家给出了答案——新型职业农民。

2012年在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的同时,国家也了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提出在3年内,选择100个试点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左右。在此之前,农机行业里也有“阳光工程”系列培训,旨在培养职业化程度更高的农机手。

然而,职业化培训工作由政府牵头,其真实效果如何,恐怕要打上一个问号。

以农业大省山东为例,山东省日前也公布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2016-2020)》,计划从2016年开始,在全省整体推进,到2020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万人,初步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和会经营,具有新理念、新技能和新觉悟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山东的具体措施有:一是优选培育对象,以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返乡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村干部等为主要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二是细化培训分类,丰富培训内容,运用“农民田间学校”和“模拟训练课堂”等模式,现场开展专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培训;三是建立实训基地,2015年省首批认定挂牌200处“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的基础上,2016年开始逐步扩大范围,到“十三五”末建成覆盖全省、分产业、分区域和分类型的实训基地体系。

从上述举措来看,措施主要还是“分派任务”的形式进行,考核标准主要是数字化的。

一场培训,效果是不是好,很难用量化的标准来考核。因此,既然是职业培训,就应该有受培训者自愿选择,用脚投票。如果培训切实有效,有培训需求的农民自然会选择真正有效的课程接受培训,而政府强行“摊牌”的各级培训考核指标,则很可能将“阳光工程”搞成“面子工程”。

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职业农民培训市场化。既然是职业培训,就应当是市场行为,应尽量交由市场进行。政府负责培训机构资质的审核,以及对培训结果的考核。可建立相关的准入、监管和考核标准,规范各类培训机构的行为。对市场行为中培训机构欺诈、误导农民的,可建立相关的法律规章,对不法者予以惩戒取缔,充分保障农民权益。

第二,建立针对培训机构和农民的财税和补贴机制。对于有意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农民,可以考虑建立适当的补贴机制,鼓励其参加职业培训。对承办职业农民培训的市场法人和接受培训的农民和农业组织,可考虑在税收上予以减免政策,以促进职业农民培训行业快速发展。

第三,避免机械化和数据化的政绩考核。既然是市场化,可以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考核职业农民培训行业的发展情况,并针对职业农民培训的体量、发展速度做出相应政策调整。应避免政绩化、指标化的考核,对于建成XX数量的培训机构、基地,认证XX数量的挂牌等不合时宜的考量标准,应尽量规避。

6 农机出口或援助应建立标准体系

2013年,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3 571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而出口方面,全国农机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310.81亿元,占比不到10%。

到了2015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了4 283.6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7.39%。然而,出口数据方面,共查到两组数据:一是1一9月全国农机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08.14亿元,累计同比下降0.7%;二是据海关统计,201 5年前三季度中国累计出口各类农机装备164.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5.3%。

按常态估算,无论取信于哪一组数据,2015年我国农机出口超过300亿元都是有难度的,可见农机出口在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呈现严重的下降趋势。

农机工业总产值在增长,而出口值却在下降(请注意,是净数值,而不是趋势),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我国农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二是我国农机行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

在对外援助项目上,中国近年来进展平稳。2015年初,中国援助非洲国家的200台雷沃谷神联合收割机成功发运。2015年7月,中国政府援助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267台一拖YTO-X904拖拉机项目举行交接仪式。2015年9月,雷沃又一单涵盖1000台中大功率拖拉机、2800套农机具以及其他生产设备,总货值高达1亿多元人民币的援建货物发运。

在出口上,国内龙头农机企业也频有斩获,如中联重科农机的前身奇瑞重工,曾在2013年和2014年拿下两单出口“大单”,分别为埃塞俄比亚政府总额逾1.1亿美元的农业装备出口订单和波兰订购的1 050台套耕王牌拖拉机订单。2015年,山东五征集团对媒体表示,公司出口非洲市场的机动三轮车总数已超过7 000辆,并在毛里塔尼亚、科特迪瓦和马里等国新建或筹建三轮车装配厂。该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姜卫东表示,五征从2013年开始真正重视非洲市场,认为该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从农机出口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国际农机市场始终是处于下降趋势的,作为生产资料的农机,本身的行业需求体量并不算大,而新兴市场的农机需求,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政治环境、农业政策以及农民的职业素养。

在欧美等传统市场,中国农机出口的竞争力主要集中于欧美农机企业舍弃的小型、低功效和低利润的那部分产品,而在亚洲、非洲和中南美洲等新兴市场,中国农机则面临农业发展慢和专业农民人才匮乏等难题。

据调查,一些援助农机到达被援助地后,当地人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如废品一样长期闲置一旁。援助农机缺乏后续的售后服务支持和操作使用培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农机故障频发,维修上当地人却又难以进行。

对于新兴市场,尤其应当注重品牌与当地市场的共同成长,然而,无论是企业频频拿下的“大单”,还是各种类型的“援助项目”,在后续的市场开发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却都不尽理想。如果缺乏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有规划、有战略、分步骤和可考核的体系和措施,无法形成“合力”,打出“组合拳”,长远来看,国家在对外援助上的大笔投资、企业在出口上的努力,都有可能“石沉大海”,无法出现持续累加的成效,影响国产品牌在国际上的信誉和声望。

综上所述,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设计并建立农机援助标准体系。对于援助农机,可事先考察当地市场和农业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援助计划。在援助设备到达后,相关企业须建立售后服务队伍,组织相关培训,以保障援助项目切实有效。应建立对企业的援助项目成效考核标准。对于承担援助项目的企业,可考虑实施更多的财税减免支持,但应与援助的实际效果挂钩。

第二,设计并建立农机出口标准体系。国家应鼓励有实力的农机企业扩大出口业务,提前培育新兴市场。对于积极“走出去”的企业,可实施更为积极的减免税和补贴政策,并对企业培养海外人才、获得海外市场信息和市场对接上提供帮助。建立严谨、有效的企业出口考核标准,支持、鼓励和帮助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后市场建设。

推进农机报废更新的进展,一方面需要调动农民进行报废的积极性,扫清报废更新中存在的障碍;另一方面需要控制报废机器回流市场,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回收企业资质认证制度以及再制造制度。

传统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所存在的弊病在近两年已经越来越凸显,粮价下跌、面源污染、黑土流失不会是终点,生产方式的转变已经十分迫切。将精准农业纳入国家战略,推动其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

2015年12月,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上表示,2016年将调减玉米种植面积66.67万hm2(1 000万亩),到2020年调减333.33万hm2 (5 000万亩)。政策性的干预调减,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玉米高库存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玉米现阶段存在供过于求的局面。

不再以绝对数量作为考核地方农业和农机合作社建设水准的依据,改变个别地方政府以数量充政绩的不当行为,加强对合作社质量的考核,如作业面积、涉农经营的产值、种植作物和粮食产量,购进农机的情况等。

我给家乡发展献一计的优秀作文 篇3

建议一:现在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绿色的森林在我们的视线中,大片大片的消失。所以我建议家乡在建设的时候,可以多种一些绿色植物。因为植物可以净化空气、防风沙等用途,也起到美化家乡绿化的作用。

建议二:地球上的水资源很宝贵,但是现在污染严重,大量的水资源被工厂排放的废水给污染了,生活在水里的鱼虾们受不了被严重污染的水源,而大多死亡了,幸存下来的,很多都不能供我们食用了。所以我建议家乡在发展的时候,能不能让工业排放的废水,排到指定的地方,这样就污染不到我们生活中的水源了。

建议三:空气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人在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还能撑上一段时间,但是没有空气的话,短短几分钟之内就会死亡,但是这几年,我们在不断的伤害它,让工厂的浓烟污染它的心灵,汽车喷出的尾气把空气都呛得生病了,害得我们现在外出都要戴口罩。所以我建议家乡在建议的时候,能少引进一些会污染空气的工厂,汽车也和大城市一样,实行单、双号,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建议四:现在几乎家家都有一辆汽车,甚至二三辆汽车,汽车不断增加,发生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现在我们放学都不敢过马路了,因为有一部分的汽车根本不遵守交通规则。所以我建议管交通的叔叔、阿姨们能够想一些方法,好好约束一下这些人。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安全。

中班美工区活动:我给家乡拍张照 篇4

一、活动目标

通过剪、贴、画等方式,给家乡拍照,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资源包材料:操作卡《我给家乡拍张照》。2.剪刀、胶棒、绘画用笔。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交代美工区操作要求。

(1)自主观察操作卡《我给家乡拍张照》,猜测操作要求。

(2)自主操作,可两两合作,相互协助共同完成照相机的制作。

2.幼儿进区操作,沿周线剪下图形,实线处剪开,虚线折叠,制作照相机。教师巡回观察时,视情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实线、虚线是什么意思?怎样制作?遇到困难了吗?怎么解决?

3.幼儿展示作品,交流讨论:你的照相机要拍摄家乡的哪些地方?为什么?

4.户外散步:我给家乡拍张照。幼儿带着自制的照相机到户外取景拍摄。

活动反思:

王玉清:玩区域其实是给孩子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让他们身入其中去。进入这个环境中,需要接触伙伴,这就是合作游戏。可是如何让他们学会玩,快乐地玩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一个小小的建筑区中,难免会出现争抢积木的现象,并且它很普遍。即使在开始分配之前,你千叮咛万嘱咐不可以争吵什么的,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起来什么都忘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爱玩。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帮着孩子去解决问题,可是不曾想过这样的方式对吗?也许孩子也会有自己处理的办法,虽然不怎么周到,但在合作游戏中,让同伴折服的就是好办法。

王聪:每当孩子们进入游戏区,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他们有的看书、有的开心的搭积木、玩插塑……他们常常将搭好的积木拿给我看,并开心地告诉我自己搭的是大炮、飞机、宝塔……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快乐地玩着,我也很开心。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尽情地释放尽情地构思他们的奇思妙想。所以,每当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就会高呼“万岁”,很快就融入其中,尽情地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因为在这里,他们是区角的主人,伴随他们的是愉悦、快乐、兴奋和满足。培养了他们自我发展的兴趣,这也是我们最初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我们能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孩子。

上一篇:芦山中学2013年元旦汇演主持词下一篇: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个人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