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教学设计范文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周庄》教学设计范文

《周庄》教学设计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周庄的“水韵”之美。【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周庄的“水韵”。【教学设想】

2、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教学安排】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背诵“第二次游周庄”的语段。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三次游周庄”的语段,掌握景物描写的顺序、特点;体味作者的感情及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可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并学会运用。【教学工具】 触摸式一体机 【教学过程 及内容】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蕴涵。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那么,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遗址的旅游胜地,如果没有水,也是一种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点韵味。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画家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2.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2)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初步体会周庄的“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给下列生字注音

炫 目 仲

水 谛

黑 黝 黝

(1)学生以推火车的形式朗读生字词,对错误读音,全班一起纠错。(2)全班齐读两遍,一分钟速记。2.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多媒体播放周庄的相关图片,老师泛读课文,配以《春江花月夜》的古筝轻音乐。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勾画出喜欢的语句。思考:周庄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充满了诗情画意——水韵)

3.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朗诵自己喜欢的语句,老师对朗读稍加点评。

(三)二读课文,深入分析

1、第一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悠然”是什么意思?照应本段中的哪个词语?

3、第二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4、周庄的河道、桥有什么特点?

5、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 明确:(1)本段描绘了一幅在水中驾舟摇橹时,水中出现的倒影的美丽画面。

(2)“悠然”是悠闲的样子,照应“不慌不忙”。

(3)本段第一句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引起读者的思考——在周庄小河泛舟如何有诗意。

(4)河道窄,桥拱形,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5)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4.写作练习

(1)以句式“周庄真美,美在 ”和“我喜欢周庄的 ”为例,进行仿写。

(2)作品展示,学生读自己的句子,找出个别典型事例,全班展示。5.试着背诵文章地4段

(四)小结

周庄,一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古镇,真是让人向往,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细细去品味周庄的“水韵”之美。()作业布置

《周庄》教学设计范文 篇2

关键词:周庄;“土布”;传承;创新

1 近代周庄“土布”的相关概述

1.1 周庄“土布”的定义

周庄“土布”俗称“老粗布”,是指在近代机械化大生产之前,流传于周庄农村地区的手工纺织布。[1]主要是以棉花为原料,采用不上浆工艺,用简单的脚踏木制斜梁织布机手工织造的布。由于纺织的机器工艺简陋,其织出的花纹主要是条格形的几何纹样。说其“土”主要是因为它是农民利用自己手纺的土纱再手工织制而成,自织自用,具有质地结实,经穿耐洗的特性。

1.2 周庄“土布”的分类

周庄“土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白坯布,旧称白货;另一类是花色工艺土布,旧称蓝货;花色工艺土布主要包括色织土布、印染土布和挑花土布。

(1)色织土布。色织土布是先将纱线进行染色处理,然后再利用彩色纱线进行织布的一种土布,[2]它的外观表现方法就是使用事先经过染色处理的纱线,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纹样图案,以不同的组合排列方式安排经纬纱线进行交织,其中又分为经显花和纬显花两种织法。经显花,是以纬线为地,以经浮线构成图案花纹的织造方法。纬显花,是以经线为地,以纬浮线构成图案花纹的制造方法。

(2)印染土布。印染土布,是以土布坯布为底,在织造好的布上利用天然染料染色的一种土布。根据不同的印染加工处理,分为夹缬、蜡缬、灰缬、捺印,最终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亦有差异。

夹缬,是用两面图案纹样相同的木刻版将织造好的土布坯布夹在中间,然后放到染缸中浸染上色的一种方法。取下夹板后,与夹板相接触的地方未被染色,从而呈现出刻版所雕刻的图案纹样。图案始终是对称的是夹缬土布的特点。

蜡缬,是在织造好的土布坯布上用蜡液绘制出图案,经过浸染后用沸水除去蜡质显现图案的一种方法。在染布的过程中由于蜡质冷却破碎会产生冰裂纹,这种冰裂纹具有隨机性和不可复制性,是区别于机织土布的特征之一。

灰缬,与蜡缬较为相似,将用混合物制成的防染剂(俗称“灰药”)通过雕刻好的镂空花版涂到土布坯布上,浸染后晾干除去灰药即可得到图案。

捺印,是利用事先制作好的印花刻版或者印戳模具,直接在土布坯布上盖印图案。纹样搭配和布局可随匠人意图随意发挥、变化多样有较强的趣味性是捺印土布的特点。

(3)挑花土布。挑花土布,是在织造好的土布坯布上手工绣制花纹图案的一种土布。其表现方法是用彩色纱线按照布面的经纬纹理,通过不断地挑绣出相同的单位纹样来组合构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形式上有单面挑花和双面挑花两种,单面挑花正面是图案,反面呈现出直线排列的针迹。双面挑花,则正反两面纹样相同,但颜色上相反、相同皆可。挑花土布的特点首先是材料用具简单、绣制方法较易,只需具备针、线即可,随时随地都能挑花,小孩子亦能学会;其次是构图灵活多变,图案不拘泥,表现力强,但需严格根据经纬向来绣制。

2 周庄“土布”的审美特征

2.1 周庄“土布”的材料质地美

周庄土布以“土”为特色,而这里所说的“土”并不是土布面料粗糙,而是土布质地的自然美。首先,周庄土布选用的天然纤维棉为基础材料,织出的土布面料不仅粗厚、坚牢,还舒适、透气、保暖和环保;其次,周庄土布采用手摇单锭纺车纺纱,手纺纱质地粗松、捻度略曲且富有弹性,经窄幅木机的人工打纬织造,加上棉花本身的特性,织出来的土布具有粗犷与精细并具的自然韵律与材料机理美感;再次,周庄土布在人体活动的过程中与身体产生轻微摩擦,促进了皮肤血液的循环和加强了皮肤的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健康。

2.2 周庄“土布”的色彩视觉美

周庄土布的色彩来源于民间色彩,在长期的民俗民风影响下,不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还具有很强的民间象征性和装饰性,有其独特的搭配规律,体现了织造者的审美倾向及心理需求。

首先,周庄土布具有很强的象征性。红色、蓝色、白色、黑色是土布中最常见的色彩,它们都有着多种象征意义。红色,周庄土布中的红色多用于婚嫁、逢年过节,象征着幸福、美好、喜庆、欢乐,还有辟邪之意;蓝色,周庄土布中的蓝色通常为靛蓝,即五色中的青色,有生命繁衍之意。再者,自古以青为服用色的人们一般地位不高,亦有平民之意;白色和黑色,周庄土布中的黑色和白色运用的比较少,象征着阴暗与死亡。

其次,周庄土布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织造者们并不懂得色彩的原理,也不懂得色彩搭配原则。通常都是通过他们自由发挥,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色彩组合,最终目的或许只是为了图一个“鲜”字,正是这种“鲜”体现出周庄土布色彩的装饰性。

再次,周庄土布的色彩具有独特的搭配规律。周庄土布的搭配形式有多种,主要有以原色为主色调的鲜艳悦目的强对比形式、以复色为主色调的朴素含蓄弱对比形式、以黑白为主色调的沉稳内敛强对比形式。

3 周庄“土布”的传承与创新

张冬阁先生说:“什么事物完全死守保持原汁原味,它就不能发展,那就发展不了。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停地改变,但是总的根不变就行了。”[3]周庄“土布”的传承与发展也要遵循这样的道理。要用现代形式美法则去重新组构原有的传统表现形式,还要保留土布原有传统的表现形式。在保留土布原有的简洁、朴素、自然基础上,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周庄“土布”传承与发展的核心是设计创新。在设计思路上,结合周庄“土布”的织造特点,进行系列归纳,将“土布”产品细化,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

首先,在土布面料肌理的设计方面,将土布“土”的质地和不同的纹理组织结构相结合,更符合现代时装发展的趋势。其次,在面料图案花纹的设计方面,是纯色还是多色,是几何纹样还是动植物纹样等等,配色上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色彩是否具有层次感等;另外,在服装款式的变化上,从消费者本身的需求出发,把握整体风格统一的同时注重细节设计,选择适合的装饰工艺手法。再者,从工艺手法上制作方面,可以运用扎染、蜡染、刺绣、编结、提花等手段,对“土布”进行加法设计,使设计产品具有更强的观赏价值,民俗感觉更加突出。

4 结语

周庄地区的“土布”种类繁多,在材料质地、色彩视觉和纹样造型方面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是周庄地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且它承载着我国几千年男耕女织的传统民俗文化。现代任何机器织布都无法取代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及情感价值。

周庄地区的“土布”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在保留周庄“土布”原有材料质地、色彩纹样的基础上,保留传统土布织造的精华,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设计出符合现代时代特色、审美观念的土布产品。

参考文献:

[1]陶煦.周庄镇志[M]. 2012.

[2]张文斌.服装材料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88.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抓住“水韵”,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体会出作者对周庄古风新韵的赞美之情。

3、引发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的思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赏析语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真正领悟到水乡周庄的古典情韵和当代的价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周庄代表性的几幅画面,并配合古典乐曲。

2、教师解说:

古老的石桥横跨在小河上;斑驳的老屋静默在河岸边;质朴的木船和云影、飞鸟徘徊在平静的河面上,这就是周庄。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那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这些图片带着我们一起领略了周庄的美,但我想不管是画家画笔下的周庄,还是摄影家镜头里的周庄,都没有文人笔下的周庄美。今天这节课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随着著名作家赵丽宏那唯美的文字,走进周庄,感受它的曼妙,品味其中的水韵风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思考:你觉得本文的标题恰当吗?为什么?(作者为什么把题目定为“周庄水韵”而不是“周庄之韵”或“周庄之水”呢?)

【明确:作者以“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一句为“经”,概括了全文景物特点,领起文中作者行踪,“诗意”一词与题目相呼应:“‘周庄水及与之连在一起的事物有何韵致?’--‘充满诗意’”;“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一句为“纬”,交待了文章所写内容范围,连缀起了全文所写景物。作者以“周庄‘水韵’”为题,实在是再恰切不过了!在这两句话的统领下,作者又分两部分完成了整篇文章的写作:在文章前三自然段,作者先介绍了对周庄的整体印象;四至六段详细描述了自己三游周庄的见闻。无论是整体印象还是具体描述,都是围绕着“周庄的水及与水连在一起的事物”来写,都体现了“在小河里泛舟富有诗意”这一特点。“韵”字词典上有三个解释:⑴好听的声音⑵韵母⑶情趣,这里我们可以将题目解释为:周庄之水的情调趣味。】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章,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几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每次游的印象分别是什么?哪一次游最深刻?

作者三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次 数 时间 观察角度 作者印象 景物特点 详略

第一次 仲春

雨中 视觉(色彩)

水墨画

恬淡宁静

略写

第二次 冬天

雪后

视觉(色彩)

听觉(声音)

版画

色彩鲜明

万般柔情

略写

第三次 春夜

旅游节 视觉(色彩)

如梦境

多姿多彩

详写

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文章重点描述了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那1-3段有何作用?去掉可不可以?

【明确:1-3段是写周庄给人们的总印象。

第一段侧重于水:“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搅动。倒映在水中的……都被……搅碎,碎成……”。本段出现了“石桥、楼屋、树影、云彩、飞鸟”,还有“木橹、水面” 景物琐碎繁多但绝无杂乱之感,反倒显得错落有致、情趣横生。这当然要归功于包容万物的“水”。是“水”给其它景物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风采的、共同的舞台,--这些景物都被“倒映”于水中。而那支弯曲的“木橹”却充当了舞台指挥的角色,各种景物在它的指挥下舞动起来:它轻轻地在水中一搅,便将这些影子“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最后一句比喻“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漾动的水面景色的同时,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前面这些景物只是一处处彩色的点缀,点缀于水光之中,使水变成了“彩”带。同时水也使这些景物更加灵动,更加鲜活。小河泛舟的诗意,也因此而生。

第二段侧重于“桥”:在小河里泛舟,一个接一个的、古老的、形态风格各异的石桥以及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都成了船上人眼中一道道动人的风景--这不正是卞之琳的诗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古老的石桥,诗意的风景。

第三段侧重于“人家”:水饶有兴致地将街道楼宅分隔开来,桥又执意地将其连接起来,多么巧妙而又有趣的配合!“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的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一句将水上人家特有的生活状况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水上的人家,诗意的生活。

三段文字,三首小诗“流水,小桥,人家”,在这里,作者将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进行了生动的演绎,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以最温柔的情愫、最清新的笔触殷殷地捧到读者眼前。

全景介绍已毕,作者将镜头转向自己先后三次游周庄的见闻描述。第四段首句概括:“我曾经三次游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交代了游览次数,游览方式和所获印象不同。也明确领起下文三游周庄的内容。

三、品味语言,欣赏周庄:

不管周庄景有多美,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对周庄是一往情深,三次游周庄对周庄的喜爱是溢于言表,她将周庄的水韵描绘的如画一般美丽,我们不禁要问:作者是如何把这美景描绘出来,把这其中的韵味传达给读者的呢?自由读文,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的优美传神的语句,与同学交流,说说这些语句美在何处?

方法指导:大家可以用刚学完的《济南的冬天》我们一起总结的欣赏品味语言的方法来品味。

品味语言的方法:借助修辞手法品味

抓关键词语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品味

抓看似不合情理的词语品味

答题方法:删词法、换词法

【1、第一段画面欣赏---

“悠然搅动的木橹把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天上的云彩和飞鸟搅碎后的美丽画面。”

----周庄水美:倒映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

----泛舟水乡,充满诗情画意。有形有色,有静有动。

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船划过、被木橹搅动的河面比作“在风中樣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河水波动、倒影模糊纷杂而又闪亮的特点,突出周庄的水柔美动人的韵味。

“悠然”一词,还有“不慌不忙”一词准确传神地表现了船行的闲适和缓慢,突出周庄泛舟时恬静闲适的意境。

说“搅”不说“划”,因其能体现出动作的轻柔和心情的悠闲;说“漾动”不说“飘动”,可见动作轻柔,对应“搅动”,整个画面随波起伏,有静有动,变化无穷,以致于没有人能描绘出它的美来。

2、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

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这样语气更肯定,不容置疑,从而更加强调了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富有诗意。

3、引用“相看两不厌”表现周庄处处皆风景,满眼都是画的意境。

4、特写镜头中,一只木橹搅动河水。随着镜头的拉伸,我们的视线延伸到周围:石桥、楼宅、树影、云彩、飞鸟,还有美丽似绸的水面……就这样,我们走进了周庄,它的温婉和谐的气氛让人不忍打扰……这个画面式的开头一下抓住了读者,夺人眼球,让人印象深刻。在自己的作文中学习使用。

例句:第四段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雾笼罩的周庄比作水墨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细雨蒙蒙的周庄清雅、恬淡、朦胧、浪漫的美感,突出周庄蕴含着古朴的韵味。

2、“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

“飘忽”有捉摸不定的意思,准确表现石桥和屋脊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轻巧而灵动的意境。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头带面纱的少女形象,朦胧、绰约、富有魅力。“飘动”写出雨雾的特点,突出仲春时节小雨的美妙动感。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雪后的周庄比作版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雪后初晴,斑斑积雪下的周庄与周围景物色彩对比鲜明,明丽耀眼的特点。突出周庄蕴含着古朴的韵味。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重叠的水声比作“江南丝竹”如人般“裹着柔情”“如诉如泣”,从视觉、听觉角度生动形象地表现小雪初融时发出那种悠扬、婉转的声音,突出冬天周庄的水温婉、细腻、缠绵、富有柔情,别具韵味。也可以看出雪后的周庄别有一番韵味。

5、为什么无法模仿----丝竹只能模仿水的声音,却描绘不出其中的韵味和意境,“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籁之音。

6、水声----水声怎么重叠?一个是听觉,一个是视觉,这里所用的是通感,仿佛水声尽在耳旁,且触手可及。另外,这句话还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然而不论是“江南丝竹”,还是裹着的“万般柔情”都是一个目的:为了表现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突出小雪后的周庄韵味深长,意境优美。这些清新可人的语言不仅将当时的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对这些景色是多么喜爱,因为他的感情在这些抒情性的语言中已溢于言表。

7、“阳光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其中“穿破”表现出雪后阳光强烈,直射大地,融化积雪;“抚摸”一词,又把阳光拟人化,生动地表现阳光虽然强烈,但绝不刺眼,突出阳光的温和、轻柔,给人以舒适感,展现出雪后的周庄在阳光的下万般柔情。

例句:第五段

1、“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写春夜河上所见到的七彩斑斓的礼花,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乡的绚丽多姿。把焰火映照下的河水比成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此时河水绚丽、斑斓,烘托出节日周庄的七彩梦幻意境。

2、“那花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

-------管弦声“飘绕不绝”,这个“绕”字将丝竹之声写活了,因为“绕”完全是主动的行为,而不是客观的,能够主动飘绕河面该是怎样地富有灵气呀!不禁让我们想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句话来。

3、“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

-------“飞”、“划”,读到这句话,我们不禁感叹这两个字所用之妙:星星的光亮是静止的,它们能透过夜的黑暗给我们带来一束束暗红的光亮,但在作者的眼里它们仿佛是突然飞出来的,而且在飞上天空的同时还划出了一道道暗红的光线,就像冲天而起的萤火虫,这种想像是何等丰富。

四、小结主题:

1、通过赏析语言,我们更佩服作者,几个画面从不同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从多角度描述了周庄水的独特韵味。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旅游节上的周庄----七彩梦幻油画

2、为什么详细写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有没有提到周庄的人?你如何理解最后一句?

前两次描写周庄古朴的美,突出其悠久的历史,第三次描写周庄梦幻时尚的美,突出缤纷的现实,周庄古老的建筑,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古朴的民风与五彩缤纷、改革开放的现实,在周庄的河面上交相辉映,我们看到古镇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五、结语:

最后,让我们伴着古朴的音乐和同学们甜美的声音,再次享受作者唯美的文字,感受周庄的水韵,为它美好的未来而祈祷祝愿。

六、作业

请同学们阅读《绝版周庄》体会它与本文描绘周庄的异同之处。

板书设计

悠久历史

第一次-仲春雨雾笼罩-----朦胧诗意的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雪后初晴-----明丽柔美的版画

第三次-春夜旅游节上-----神奇缤纷梦幻童话 --缤纷现实

人与自然的和谐

《周庄水韵》教学反思 篇4

《周庄水韵》是一篇语言、情境优美的散文,庄最美的是水,也是作者迷恋的,在学生已经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逐步加深自己的审美体验,从而体味“水韵”的内涵。

1、感悟周庄的美

审美第一步让学生整体感知审美对象。首先,整个过程运用幻灯片辅助,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各种具体的表象,使学生更好也更主观的产生各种审美感受。接着我让学生运用文学中通感的手法,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个角度,将周庄想象成各种事物,有的将周庄比喻为一位古典美女、一曲柔和的乐章、一首婉约派的词等等,不同经历、不同思想、不同文学功底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审美结论,课堂异彩纷呈。

2、品味周庄的水

通过前面的初步的审美体验,同学们得出了周庄的美在于水的结论。语言是美的载体,培养审美素质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语言审美能力。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于是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水的句子,反复朗读、品味。同时播放与课文文字相对应的图片,让同学们体味水乡韵味和情趣。这时,学生们的审美体验进了一个层次,是该迁移运用的时候了。于是我提出了要学生口头描写图中景物,要求不能与课文雷同。刚开始学生们有点胆怯,慢慢地举手的人多起来,兴奋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周庄的一幕幕图景。这时,我将课堂思路转回文本,让学生思考“周庄水韵”的“韵”的内涵,在前面的基础上,学生们轻而易举拿下了文章最难的问题,并且获得了自己的体验。

在这一个环节中,学生们将外在美的体验通过产生共鸣转化为内在拥有。

3、讨论周庄未来

课外查阅资料得知周庄已经慢慢开始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了,联想许多美好事物被现代文明蚕食的现状,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展示两幅未来周庄图,一幅古朴典雅、小桥流水、青瓦白墙、木橹轻摇,一幅高楼大厦林立。让学生讨论哪个更适合周庄的未来。拥有了前面美的体验,学生们都明白,应该保护我们的原生态文明与文化。

《周庄》教学设计范文 篇5

1、图文结合,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自主去感受周庄的独特秀美,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学难点

感受周庄独特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揭题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就是说苏州、杭州像天堂一样美。在这样美丽的城市之间,有一个令人神往的水乡古镇,这就是周庄。(出示课题:江南水乡--周庄)

2、出示搜集的周庄图片,并说说自己的印象及感受。

二、复习新词,指导朗读。

刚才我们从图片上对周庄有了一定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这个江南古镇,透过字里行间,来感受周庄的美。

出示词语:静静流淌 古朴典雅 崭新华美 900余年气势非凡飞檐朱栏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油然而生 宁静 秀美

指导朗读:

导语:老师从同学们对词语的朗读中听出了周庄的美。台湾著名作家三毛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踏上周庄的土地,即便是曾经周游世界的我,也不免神情激动、眼泪汪汪。充分表现了他对周庄的热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三毛这样的热爱周庄呢?快速阅读课文,快速找到课文中哪一句话充分写出了人们热爱周庄的原因。

我们喜欢周庄,喜欢他那独特的水乡风光;我们热爱周庄,热爱他那久远的历史和文化。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人们喜欢周庄的原因。(板书:独特的水乡风光久远的历史文化)

读书有三个层次:正确、流利、有感情。谁可以有感情地把这句话读出来!(挑两个,评价。)

指出:有感情朗读就是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味道!

三、细品课文,感受水乡之美

(一)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理解和感受一起踏上周庄的土地,先来领略一下他那独特的水乡风光。

蓝天下,一条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水中倒映着白墙灰瓦的房屋;传统的古朴典雅,现代的崭新华美,摇曳于小桥流水,一切是那么宁静、秀美、和谐。

1、指名读,教师评价。

2、抓住重点词语再来读。

3、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古朴典雅、崭新华美、摇曳于小桥流水、)

4、看完图片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再读。)

5、那么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带着感受再读)

6、领会和谐。这么多的朋友聚在一起,会不会打乱河水的美呢?

(二)、领略了河水的宁静、秀美和和谐,让我们换一个地方,一起进入大都市。

对于久居大都市的人来说,那种水泥丛林给人的压迫感,会立刻消散,油然而生水一样的轻松和畅快。

1、出示图片。

2、亲身实践一下压迫感。

3、再来一点噪音。

4、谈感受。(带着感受再读,读出这种感觉。)

5、现在我们想干什么?(回到江南水乡)

6、出示轻音乐、图片。看完之后谈感受。(再读。)

7、有了这种感觉,所以作者说:“我们喜欢周庄,喜欢他那独特的水乡风光;我们热爱周庄,热爱他那久远的历史和文化。”

(三)、导语: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面的一朵睡莲,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他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1、默读第三段,用--画出从哪些地方你可以看出周庄的历史很久远。

据考证,周庄已经有900余年的历史。小河上静卧的几座名桥也大都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2、读出这些句子,指导读出数字。

3、抓住重点数字再读。

4、从这些数字中,你有什么样的体会?(结合感受再读)

5、导语:有水的地方就一定有桥,周庄尤以福安桥而出名。

A、出示句子。

这座桥的周身四侧都建有桥楼,遥遥相对,气势非凡,是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璧建筑。现在桥楼依然保存完好,飞檐朱栏,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B、读,指出哪些词语读得好。

C、重点读。

D、气势非凡是什么意思?(结合图片理解气势非凡和立体型桥楼合璧建筑。)读出这种气势。

E、结合图片理解“飞檐朱栏、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意思。

F、看完图片之后,谁愿意再来读一遍。(读完之后,教给学生一边想一边读的方法。)

G、这种建筑的文化我们在什么地方看过?你想对建桥着说些什么呢?(带着这种赞叹再读。)

H、看到了这久远的历史文化,难怪作者说:“我们喜欢周庄,喜欢他那独特的水乡风光;我们热爱周庄,热爱他那久远的历史和文化。”

(四) 教师小结

《江南水乡--周庄》以它独特的水乡风光和久远的历史文化征服了太多的人所以作者说:“周庄是的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2、再次进入周庄。(图片展示)。其实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有很多这样的美景。

四、拓展延伸,探究性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背诵。

2、制作“旅游记录”,记录下自己旅游过的地方的景物及感受并与同学一起分享。

附:板书设计

江南水乡--周庄

独特的水乡风光

热爱

久远的历史文化

周庄烟雨中 篇6

正是烟雨空漾的天气,衣裳在空气里就湿漉漉的了,眉毛头发也在不知不觉中湿了。绕着水乡人家的都是河汊,抱着周庄水镇的,都是湖。前前后后是水,左左右右也是水,周庄,像从湖里滋出的一张荷叶。

周庄河汊上泊着可以租用的乌篷船。近看,那船是实在的,远看,可就化在细密而又无痕的烟雨中了。真正坐在船上,才算是知道水乡呢。船儿款款地贴着水镇人家的窗根儿摇,穿过一个桥洞,又穿过一个桥洞,风景明明暗暗。船儿咿咿呀呀地自说自话,船儿赶着一群又一群湖鸭。忽然间。船儿打了一个横,竟然进了人家的院子,人家的厅堂!说是那人家姓张,张家厅堂高高筑在水上,可见爱水爱到了什么程度。行船在厅堂,船娘和厅里的熟人打着招呼,沏春茶的声音都听得见。水镇,水船,水乡人,远客,一下子就成了一个温馨的整体,一个很大的家。

在周庄,真好:在乌篷船上,真好。我这个北方汉子浮躁的心,放下了,在水中溶掉了。湿漉漉的水雾营养着脸呢,一双干涩的老眼,水灵灵的了,涩苦生刺的舌根,荡漾着凉丝丝的水波了。试试嗓音,喉咙里跑出了湿软湿软的音节儿。撑船的船娘问我:“向左呢,还是向右?”左边是桥,右边也是桥;左手是水乡,右手也是。我就请船娘随意。是啊,随意,前边的船娘,后边的船娘,青莲包头藕荷兜,都随意。

粉墙鸟瓦和小桥流水构成的周庄,船的梭织连成的周庄,是一种禅境。是物化了的精神的田园啊!这种禅境,不是古佛青灯下的“禅”,而是一种“平安家园”的感觉,那么凡俗,那么自足,让人随便想些什么就想些什么,让人眷恋,让人相思,让人散开胸中的积郁。

我在张家厅堂品了一阵阿婆茶。

我在沈家天井看了一阵独自绿着的一株芭蕉。

我登上不知姓氏的小姐的绣楼,对着绣花的绣幔和雕花的牙床,发了好一阵果……

周庄!周庄!水做的小镇,水做的骨肉。我觉得浑身轻松,也觉得自己一下子就变得很温柔很温柔了。不是么?船儿和船儿磕碰了,相对一笑;船儿和船儿在水巷狭路相逢了,让开就是。

周庄当然不是世外,周庄当然也有历史。离镇二里的太史淀,枯水时可见古井数口,水丰时烟水茫茫,一澄如天。便是说,平静和泰然之下的周庄,也藏着说不尽的沧桑。周庄水域春秋时期见有记述“摇城”,北宋元祜元年得名周庄,2500年的旧事,900岁的高龄,多少风风雨雨骚扰?可是,在周庄的粉墙上、拱桥上,人们是见不到沧桑变化的碑刻和文字痕迹的,周庄不把“周庄”写在脸上,甚至不挂在心上。如此不动声色地面对沧桑和历尽沧桑的不动声色,该是大师级的修炼吧?风雨就是风雨,沧桑就是沧桑,芦花还是白就白了,菜花还是黄就黄了。船还是船,桥还是桥,周庄还是周庄。无论庙堂之上,朝野之间,怎样的人来人去。云起云飞,周庄乡民创造的温馨、宁静、平和、淡泊,以及在平淡宁馨中所包容的博大和深刻,是永恒的。

一切都是匆匆过客!诗朋、酒侣、名士、富豪、官宦、贵胄,都是过客,惟有水镇人家创造的水镇永恒,周庄永恒!我想。

船儿在水上漂着。我在船儿之上躺着。

我抱着周庄烟雨,周庄烟雨抱着我。

2周庄水韵教案 篇7

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理清思路。

3.研读课文,品味准确、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研读品味准确、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过“黄 山集中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

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 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介绍背景知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

周庄水韵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等阅读障碍。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明确:主要写作者游周庄的所见、所闻、所感。

② 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阅读这两部分,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6):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四、精读文章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思考:

① 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印象是什么?

② 语段中描绘了哪些画面?

③ 作者对此有何评价?

(以下为板书)

周庄(总体印象):“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 事物。”

画面

评价

① 水中倒影:波动似绸

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② 小河泛舟:富有诗意

③ 整体布局:井形河道,古镇为一体。

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古桥、小舟、行人、游客,古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1.画出文章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并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美。

2.搜集周庄、同里等江南水乡的图片和描写江南水乡的诗文,体会景物之美 和语言之美。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

周庄水韵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第二部分。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作者游览周庄共三次,印象分别是什么样的?

提示:第一次去周庄,是在“仲春”时节,“天下着小雨”,蒙蒙春雨,让作 者觉得这“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是冬天,一夜的小雪过后。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 明对照,交相辉映,“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 同为画,但韵味不同。作者写第二次到周庄较前一次详细一些,写了“令人目眩” 的色彩,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水声描写 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美妙动人。

第三次游周庄,悬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正是周庄的旅游节,到处都充满了节 日的欢乐气氛。作者“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这一夜的景象,使作者感 到如梦幻、如童话一样神奇美妙。

作者写第三次夜游周庄水乡。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由岸上写到水上,坐 船夜游,描绘水中的朦胧景色。再写小船经过拱桥,船摇过桥洞,最后到古镇尽 头。然后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 写至“地上”。

三、仔细体会揣摩语言,完成课后第二题。

明确:

1.写冬日白天的雪景,着重从滴水、流 水的声音方面来表现周庄之水声充 满柔情。

2.写春夜河上所见到的五彩斑斓的礼花。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乡 绚丽多姿。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

周庄水韵

四、朗读背诵。

朗读并努力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一段文字。

五、模仿写句子。

模仿“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 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这句话的形式,写一句话。

美丽的周庄作文 篇8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丽的周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的周庄作文1

五一劳动节到了,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了周庄。这里有的是“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的美景。

妈妈告诉我,周庄始建于1086年,也就是北宋元祐元年,现存建筑多建于明清两代。我惊叹不已:“哇,眼前这白墙黑瓦的小屋子竟然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些小房子挨挨挤挤地建在水边,水绿油油的,里面还有许多小鱼小虾。向远处望去,能看见几个小黑点在慢慢移动,那是鸭子在捕鱼呢!

小房子的屋顶盖着灰黑色的瓦片,有的房檐下还高高地挂着红灯笼。有些房子是两层的,飞起的屋檐,木制的雕花窗框,看起来古朴又华丽。岸边的房屋倒映在碧绿的河水中,微风拂过,水面荡起层层波纹,水里的房屋也随着风儿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我登上了小船,船娘摇着橹唱起了甜美的歌。我沉醉在这优美的歌声中,静静地欣赏着眼前一处处移动的水乡美景。河边耸立着一棵棵高大的树,树叶翠绿翠绿的,树下的黑色屋顶上落着枯黄的树叶,这是去年秋天大树留给这里的回忆。

啊,这里真是太美了。我爱周庄!

美丽的周庄作文2

那是20xx年的暑假,我和妈妈去上海姑姑家做客,姑姑带我们去周庄一游。

走进周庄,就好像走进了一幅画:小桥、流水、人家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淳朴的民族风情,冠绝江南,有着“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

我们首先跟着导游姐姐来到最有名的双桥。这双桥顾名思义就是两座连起来的桥。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这两座桥不仅形状不同,而且它的长度也不同,一个又大又圆,一个方方正正;一个高高长长,另一个矮矮短短,两座桥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导游姐姐又带我们参观了沈厅,听导游姐姐介绍:这座园林曾经的主人明朝富可敌国的商人——沈万三。沈厅里房间很多,院子里鹅卵石铺的小路在假山、奇石、花草中曲折迂回。大厅里摆放着金光闪闪的“聚宝盆”,大家争先恐后地摸着聚宝盆,希望可以把财气带回家。

来到周庄,不能不吃的就是“万三猪蹄”它圆滚滚,油亮亮的,让人看一眼就会咽口水,咬一口肥而不腻,细腻可口,入口即化。

时间过得真快啊!夜幕降临了,此时周庄的景色更美了,家家户户门前的红灯笼亮了起来,让美丽的周庄又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上有天堂,下月苏杭,中间还有个周庄。”周庄的美,等你来欣赏。

美丽的周庄作文3

苏州城里有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名字叫周庄。

周庄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远远望过去,一大早周庄被一层薄薄的雾笼罩着,就像一颗被纸包裹住的糖,等雾气散去后,你就可以走进周庄。周庄的房子都是沿着河建造的,河上有好几座桥,每座桥都有自己的名字,如丰收桥、幸福桥等,早上摇船的大妈们身穿蓝色布衣边摇船边高唱民歌,嘹亮的歌声响彻整个周庄。河边一棵棵柳树像一位位美丽的仙子,风一吹柳树飘动起来,远远望过去像仙子们在梳妆打扮着,过路的游人们纷纷停下了脚步,被这景色深深地迷住了,情不自禁地拿出照相机记录下这美丽的风景。

周庄不仅景色迷人,还是吃货们的天堂。沿着石阶走过去,你会发现很多各式各样的小吃,闻着香味会让你垂涎欲滴,周庄有个招牌菜叫作万三蹄,它其实就是猪蹄,厨师们会把这个猪蹄烧得很透,然后再浇上秘制的酱汁,绝对让你无法阻挡,那么为什么叫万三蹄呢?请听我简单的介绍吧,以前周庄有个大名人叫沈万三,他不仅仅家产万贯而且热于助人,生前他很喜欢吃猪蹄,他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喜欢吃的猪蹄取名万三蹄,希望在吃这道美食的时候能够想起这个名人。“家有筵席,必有酥蹄”就是这么流传下来了。

周庄是个旅游胜地,它蕴藏着很多的“宝藏”,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也想去周庄看看呢?

美丽的周庄作文4

白居易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对江南水乡风韵赞美之句,让我对江南充满想象。金秋时节,家人带着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江南水乡--苏州周庄。

走进周庄的大门,我就被美景笼罩下的周庄吸引住了。河从门前穿,船从河上过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周庄有许多的.石拱桥比如有双桥,富安桥、外婆桥等等。真正的桥河相依。岸边的垂柳和灰白墙黑瓦的房屋倒映在河里。一条条小船从河上穿过,坐在摇橹船里,欣赏着碧水环绕的周庄,不时传来船娘好听的吴语小调。此番景色,韵味十足,让人们尽情的陶醉在这风景美如画,人在画中游的周庄。

踏着青石板路,岸边的建筑都是古色古香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沈厅,沈厅是富商沈万三的故居,看着它的建筑,在这里听到关于沈万三的传说。怪楼带给我不一样的刺激体验(隐身人、幻听阁、小人国、变形人)。岸边形形色色的商铺,游人如织的道路,无不一一在展现它的魅力。苏州刺绣让我大饱眼福一番。不仅有好玩的,还有那香味扑鼻的万三猪蹄。

夜晚下的周庄也是非常动人的。古镇在朦胧的月光照映下,显得格外宁静。点点灯光照在小河上,像天上的小星星。

江南鱼米之乡,小桥流水人家。周庄名副其实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它使我流年往返!

美丽的周庄作文5

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的周庄,那可是世人皆知。

湛蓝的天空在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异常美丽,让人心旷神怡。远看,房子一座座如鱼鳞般整齐;近看,街道上的行人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小桥、流水、人家不断映入眼帘,一只小船慢慢消失在远处的迷雾中,只留下摇船阿婆的歌声在人们耳边飘荡。河边的柳树枝随风飘动,绘出一幅优美的画卷。我不禁思索:以前,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蓝天白云下,一只小鸟打破了宁静,飞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一条条小鱼自由自在地嬉戏,人们聚在河边洗衣裳,一条条小舟伴着渔歌驶向远方,这就是最完美的答案了。

周庄引人注目的是那传统美食。每一口都回味无穷,使人把烦人的事通通抛到脑后,细细品尝它的味道。最令我赞叹的是红烧巴鱼,巴鱼皮肤上有一根根小刺,但肉质鲜嫩可口,那颜色令人垂涎欲滴。还有万三蹄、袜底酥饼、阿婆菜等特色小吃,都令人回味悠长。

夜晚,河上到处都是光彩夺目的花灯,河上有大型的花灯表演,把黑夜照得灯火通明,桥上早已观者如堵。我仿佛看见辛弃疾挥笔写下的那首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美丽的周庄令人流连忘返,它是江南的一颗璀璨明珠,我爱周庄!

美丽的周庄作文6

也许是为了印证前世的一个久远而神秘的梦境,也许是历经风雨沧桑的双桥系的故乡的回忆,在这样一个素淡的冬日里,我来到了令我魂牵梦绕的周庄。周庄这个人间仙境仿佛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让多少人的梦延展……

来到冬日的周庄,只见它缺少三月的花红柳绿,梁燕呢喃的热闹,也少了游人如织的喧哗,这反而还原了周庄婉约阴柔,淡泊宁静的本色。

来到周庄,沈厅不得不看。沈厅,这座当年江南首富沈万三后裔的私宅,七进五门楼,房屋百余间。相互连接,形成庞大的走马楼,为江南之最。粉墙黛瓦,厅堂陪弄,亭台香榭,临河的蠡窗,入水的台阶水乡古镇的神韵在不经意间一波一波地荡漾开来。

周庄是水的故乡。“镇为泽国,四面水环,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周庄碧水三千,如果说船是流动的音符,那么一座座古朴典雅的石拱小桥就是最和谐的旋律,桥因船生,船为桥行。

周庄:江南孤儿 篇9

对耳熟能详的景色的“染指”,一向不是个讨巧的写法。当看到“师生同题写周庄”的标题时,是抗拒的。如何还能写出新意?怀疑中夹杂着一丝丝的好奇,还是进入了正文。可是,就是不一样啊。阅读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得到的心灵滋养是不同寻常的。不论是“师”的反省,还是“生”的凝重,都如一口大钟叩击着我的心弦。这让我明白:即使再熟悉的题材,即使再平常的话题,总也是写不尽的。所以,周庄啊,写不尽,也不需要写尽。

(肖 尧)

我知道我也“来晚了”,江南,曾经到处都是周庄。“破四旧”刚刚收回利刃,房产开发的大刀就一路砍杀而来,斩草除根。在惊恐、狂呼、哀告、瓦砾、残肢、残垣、泪水掩护之间,周庄侥幸成为了孤儿。

她悄悄地抬起头来,身边已经没有了长辈双亲、姐妹兄弟,相伴的只有一身伤痕与乡亲默默的悲悯。

掩住她的是一位旅美的中国画家陈逸飞,也许是为了慰藉在艰难环境中的思乡之心,他凭着记忆画下了一幅《故乡的回忆》——那是冬天的周庄,苍凉萧索,古老的双桥透着沧桑与持久的通达。他是广义的江南人。

江南人大多不喜欢看周庄,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水乡,甚至比周庄更大更繁华更端庄秀美。然而,异国的漂泊者、精神的孤儿,想起了周庄,想到了周庄的双桥——但愿人生也可以双向横渡。

美国石油大王哈默把此画买下,送给了邓小平,于是双桥成了江南的名片。周庄,她终于安全了。环环相扣的偶然终于挡住了急速逼近的推土机这巨大的屠刀。

古老的苏州如果没有开出现代化的干将路、莫邪路,周庄可能出不了彩,至少没有这么大的名气。屠杀了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脱颖而出。周庄是剩下的水乡,剩下的江南,剩下的温润文化。

作为北方人,我理解水乡存在的意义,尤其当北国陷入风沙与困顿之时,我们还可以做一场杏花春雨的翩然江南梦。秋风塞北、沙尘平原之间,我们需要水乡小船、粉墙黛瓦来平衡中国的温度与湿度,平衡文化的守望与回望。

金钱经济的屠杀将水乡斩杀殆尽之时,逃脱的孤儿还有心情继续书写诗意吗?她的外围一直大兴土木,在汹涌弥漫的商业红尘的包围里,周庄还能明眸善睐吗?

那年大年初二,我到周庄,高大古老的梅树越过了粉墙,花枝在黛瓦间如金色阳光一般黄艳艳地怒放,一路微香。还好,周庄的风韵还在。

双桥上常常拥挤不堪,他们是争相祭奠逝去的水乡还是争相看望幸存的孤儿?或者就是猎奇?能来看看就好,至少,大家记得这个水乡孤儿。

相传,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富商、江南首富沈万三最后也成了孤儿,再也没有回到故乡周庄。朱元璋大力推行专制式国有经济模式,沈万三被流放云南。而《吴江县志》说:“张士诚据吴时,(沈)万三已死。”但中国人愿意相信前者,这种残忍,朱皇帝当然做得出来。现在的沈厅,是由沈万三后裔于乾隆七年建成的,它是标本,储存着周庄早年的富足传说与流风遗韵。

漂泊半世的三毛最后爱上了周庄,如同我们穿过车水马龙的苏州一路向南突遇周庄便立刻爱上她一样。她爱周庄的外柔美而内宁静。江南的水,不大也不小;江南的人心,于是相对温和。

当年的南社诗人们也爱周庄,柳亚子、陈去病等人在迷楼上痛饮酣歌,慷慨高唱。江南水乡,总是有风骨的。著名的宣传家、教育家叶楚伧的故居完好,周庄的水,也能让他身材魁梧,心雄燕赵。迷楼尚在,依河傍桥;一杯黄酒,一怀水色,一派迷离。那时的他们,不孤不独,正吹着清新豪气的民国风。而那时的周庄,亲人们都还在。

这个秋天,我再次走进周庄,周庄被富丽堂皇的新建筑包围得更严密了。如同幸存的孤儿被严格地看管起来,只因奇货可居。

周庄的水,很静,但渐渐不再与外界畅通;这水,也将面临“百年孤独”吗?在波光绿意中,我在一闪念间,恍然看到北方干旱的故乡。

一只黄白相间的大猫,趁游人还没有涌来,在民国的树下,晒着明朝的太阳,放心地横卧在叶楚伧故居二门的清朝的门槛上。这才是久违的江南、应有的周庄。

(苏州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游周庄 篇10

刚进周庄,我就看到一块牌子上写着:有一种生活叫周庄,有一种美味在水乡。看来这真是一个有得看、有得吃的地方,正合我意。果不其然,古街两边的商店里挂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精美的苏州刺绣,有画满了周庄美景的图画,最吸引我的是那飘着香气、色泽红艳的万三蹄了。马上买一个尝尝,真是入口即化,美味极了。

周庄是一个水乡,小河上有很多古老的桥,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双桥”了。因为它的样子很像古代人用的钥匙,所以又称“钥匙桥”。真正让这座桥出名的是有位叫陈逸飞的画家,把双桥绘成油画,这幅画被美国总统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爷爷。从此周庄和双桥就驰名中外了。

到了周庄一定要坐一下这里的小船。可是坐船的人好多呀,为了坐上这小船我足足排了半个小时的队。坐上小船,妈妈一边给我拍照,一边听着船娘的吴歌小唱,欣赏着水乡风光,真是心旷神怡!

下船之后,我们又去了其他几个景点,张厅、沈厅,每一处景点似乎都在讲述着一段故事。

周庄水韵(教案) 篇11

周庄水韵(教案)

(说明:十年没有上讲台上过课了,11月23日,化半个小时当堂备课,给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与骨干教师们上示范观摩课,颇受好评――以此阐明中国教育信息化到底有多远?答案是:半个小时。若所有的教者都能用半个小时备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DVD交互式资源,其媒体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其有效教学将会渐入佳境。将此教案录于此,备忘。)     《 周庄水韵》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 执教  远文 【教学目标】 1、感受水韵,体味语言,体会情感,熏染江爱山水爱家国之情。 2、了解学习时空顺延交错,移步换景,多角度多侧面融情于景的状物方法。 3、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学会生动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整体感悟,自身探究,凝练概括,由此及彼。 【教学设想】 1、利用DVD交互式教学资源,直观引导,感性激发,走进课堂,走进周庄,走出课堂,走出周庄。 2、示范引导,直入画面,融入画面,构筑画面,牵引画面。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为什么呢?因为“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同学们有谁还记得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今天,我们要带领大家去一个非常古雅清幽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去处,好好地游览品味一番,这就是“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巷道”的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播放VCR1――周庄底蕴(1′30) 二、整体感知 1、我们知道,看一个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我们是先看他的整体形象,还是先盯着他的某一个眉眼不放?当然是要先看整体。我们读书观文也是如此。先整体再局部再回归整体。现在,大家快速默读著名作家赵丽宏的《周庄水韵》,看谁看得最快。有不懂的字词随时记下。(时间1分钟) 2、检测字词:播放光盘字词训练(测三个字词) 3、谁能够用几个词说出对这篇文章的大致印象?请告诉大家。(2分钟)   (古朴清幽 雅静 沧桑 斑斓 炫目 闲适 悠闲 热闹 水波荡漾 波光闪闪) (播放VGR2――周庄景观1′) 4、作者曾几次到周庄?总体印象是什么?(三次小桥流水人家 )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油画  河水、波光、倒影、石桥、行人、小舟,古雅幽美,充满诗情画意 5、集中展示四幅画面:   总图(1-3) 听读第一自然段:流水图  古雅平和悠闲如绸  静动结合 形色结合 诗意 齐读第二自然段:小桥图  富有诗意  相看两不厌动人景象 (播放VGR3――水光桥影1′50) 生读第三自然段:人家图  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播放VGR4――粉墙黛瓦1′27)   流水图水中倒影――美丽 周庄水乡总体印象小桥图  小河泛舟――诗意   人家图  整体布局――巧妙  三、细品探究 1、周庄美丽的风光吸引作者几次游玩周庄,近距离接触、欣赏周庄。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与周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亲密接触的。请同学们速读第四自然段。   次数 时间  观察角度  作者感受 特点 详略安排 第一次游览 仲春雨中 视觉(色彩) 水墨画 恬淡宁静 概括写 第二次游览 冬天雪后 视觉(色彩)听觉(声音) 色如版画  声似音乐色彩鲜明  万般柔情 略写 第三次游览 春夜旅游节 视觉(色彩) 光带、梦境 多姿多彩详写 2、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1)本段的结构形式是什么? 讨论后归纳:总分的结构形式。第一句话先总括三次去周庄,每次的印象各不相同。后几句话分述前两次去周庄的印象。 (2)学生从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等方面,重点分析本段写得较精彩的一两个句子或表现力较强的词语。(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从中点拨) 参考:① “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周庄令人目眩的色彩,却仍旧蕴含着凝重的历史韵味。②用词丰富。雪融化的声音用“滴、淌、渗”等动词形容,不单调,足见作者文学功底。③“抚摸”一词用得极为准确,把阳光拟人化,突出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以舒适感。 3、听读第五自然段(重点) (播放VGR5――课文赏读4′12) 讨论、归纳: (1)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哪些景物? 参考: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节日夜景,如岸上的彩灯、倒影、花船、丝竹管弦之声、礼花等。 (2)细读第5自然段,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旅游节欢乐气氛的。 分组讨论后归纳:作者先由岸上写到河中。写河中景物先写河中倒映的光带,再写河中张灯结彩的花船,写船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再写到小船划到古镇尽头所见的景色和突然看到的缤纷礼花,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欢呼声。有条有理,顺序井然。 (3)这样的描写与作者所要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参考:文中描绘了节日夜景下五彩缤纷的周庄,表现了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及对改革开放的讴歌之情。 (4)作者为什么写三次游周庄?第三次为什么详写? 要点: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这正表明周庄景色情韵深深吸引了作者。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故而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文章的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小结:文章的第二部分,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详略得当,充分体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也表现了周庄这个古镇在改革开放后的勃勃生机,更表现了周庄人民的幸福生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总结。 (1)学完《周庄水韵》,请同学们谈谈这个“韵”字的含义。(各抒己见) 参考:古朴,宁静,清幽,柔美,多姿多彩……最主要指的是一份柔美。   四、作业布置  播放VGR6 思考练习  【板书设计】     流水图水中倒影――美丽 周庄水乡总体印象小桥图  小河泛舟――诗意  人家图  整体布局――巧妙  三幅画面 第一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略) 第二幅――冬天冰雪初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略详) 第三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油画  (详)             附: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有选择地点拨归纳小结的方法: (1)、描写景物方法多样。 ※提问:前面春冬两次游周庄,作者差不多已经写完了周庄的(“桥”)和“水”,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时,作者又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有什么作用? ※释疑参考: §移步换景法。第三次游历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精神和请调与上两次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夜游节日梦境般的周庄”,除了写石桥、流水,更重要的还是抓住“水景”着墨,特别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之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且具有对外开放的意识。  §烘托渲染写景。文中还写了小船划到古镇的尽头时幽静暗淡的环境。――衬托出镇上节日的礼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斓、摇曳生辉的.光带,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听到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作者巧妙地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呼、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虚实结合,前后照应。第二次,第三次都写了“江南丝竹”声,但一个为虚写,一个为实写。 (2)、写作顺序有条有理。 ※提问:作者写第三次游历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参考提示:作者写第三次夜游周庄水乡,以时间先后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再写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然后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写至“地上”。 ※要求学生按照作者写作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找画出最能表现周庄“水韵”的语句,与第四段比较,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A.张灯结彩盛大旅游节日的周庄总的印象: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B.坐船夜游,移步换景,进入周庄“梦境”: §“……小船在平静的诃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 §“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船摇过桥洞,……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诃面上飘绕不绝……” §“我们的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小结:如果说“第二次游历周庄”,写冬日白天的雪景,着重从滴水声、流水的声音方面来表现周庄

 

上一篇:工作总结百度上传版下一篇:瓦斯抽放泵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