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共10篇)
步入信息网络时代以来,教育正受到网络媒体的强烈冲击。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1)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素材的整合、融入,演示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思想感情和道德行为。
(2)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
二、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为实现小学音乐的教学要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2.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3.运用多媒体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的创造美
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美。
三、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1.在欣赏教学中,多媒体能实现视、听同步。2.运用多媒体可以使乐理课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3.在视唱、练耳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使视唱、练耳的教学更加规范、容易,并且可以代替教师的部分工作。4.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多声部音乐教学中,可使各个声部单独或同时播放,充分发挥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教学作用。
四、多媒体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旨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音乐学习的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音乐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于段,有其优越性。如果我们只追求形式,盲目使用多媒体,效果会适得其反。当前,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多媒体功能被弱化的问题:
1.将多媒体当作投影仪、录音机来使用。忽视了多媒体动画与视听结合的功能,多媒体辅助教学名存实亡。
2.缺乏从教学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多媒体运用的形式单一。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没有从教学的角度进行设计,而是孤立地使用课件,弱化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环节方面。新授课一般包括复习、导入新课、新授、练习和巩固五个教学环节,但是有的教师只将多媒体运用在某一环节,没有形成“导入—反馈”的教学形态。
(2)教学内容方面。多媒体必须在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教学内容离不开乐理、欣赏、视唱、声乐。许多音乐教师教学时,只重视对欣赏、唱歌教学的设计,而忽略对各个教学内容上的的设计。
3.过分追求声像效果,淡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多媒体集声、像、动画于一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片面追求花哨的视听与动画效果,导致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上,而无法使学生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涵的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教材和录音机等教学工具,指导学生学习音乐。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厌烦心理,教学效果也很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调动起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如果学校能提供钢琴、电子琴等音乐教学设备,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扩大其知识面,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例如,学生在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后,使用音乐器材来进行练习,比单纯地跟着教师一句一段地学习乐曲更有效果,更能欣赏到音乐旋律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用声音作为载体,把音乐饱含的情感艺术美渗透到学生的内心。音乐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蓝调等,不同种类的音乐还包括不同情感的音乐风格。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音乐类型,能不断扩大自己的审美空间,在多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中发现更多的艺术美。比如,音乐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体会其中不一样的情感表达,以及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和社会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学生只有达到精通弹唱的音乐水平,才能达到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比如,《小星星》这首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利用音乐器材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学生要抓住这首歌曲的旋律和特点,把《小星星》改编成另外一种风格的和弦。此外,不同的乐器弹奏的方法不同,学生改编的旋律也会风格各异,但是这小小的创作过程,也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发挥。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相关的乐理知识,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平台,进一步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故事及相关作品。此外,网络上提供了大量的音乐制作软件,学生可以通过软件上的虚拟钢琴来弹奏音乐,而不再局限于只能用音乐器材来练习。所以,信息技术给予了学生学习音乐更多的渠道,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高中音乐教学要考查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的成绩。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的重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例如,音乐学科考试中,考试分为乐理和音乐创作两个部分,理论和实践的成绩分别占总分的50%。其中乐理主要考查学生对乐谱、节拍及和弦几个部分的理解;音乐创作主要考查学生对操作乐器的熟练程度、写词及改编等。
●结语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步入信息网络时代以来,教育正受到网络媒体的强烈冲击。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可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多媒体音乐教学
多媒体音乐课利用了多媒体计算机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具有突破时空的局限,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扩大容量的特点,使音乐语言和文字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以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多媒体音乐教学不仅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绪,同时也增强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还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并且也陶冶了学生的精神情操。
二、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1.深化德育和美育
(1)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素材的整合、融入,演示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思想感情和道德行为。
(2)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
2.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通过多媒体,学生得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等看得明明自自,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3.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把板书和习题制作在课件中,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
三、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为实现小学音乐的教学要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2.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3.运用多媒体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的创造美
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美。
四、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1.在欣赏教学中,多媒体能实现视、听同步。
2.运用多媒体可以使乐理课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3.在视唱、练耳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使视唱、练耳的教学更加规范、容易,并且可以代替教师的部分工作。
4.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多声部音乐教学中,可使各个声部单独或同时播放,充分发挥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教学作用。
5.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乐器教学中,会使教学更形象、生动,视、听兼备。
6.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师板书、学生课堂书面练习的反馈等变得方便快捷。
7.多媒体技术中电脑音乐对写谱问题提供了方便。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活跃学习气氛,拓宽授课方法,增大信息量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多媒体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音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旨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音乐学习的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音乐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于段,有其优越性。如果我们只追求形式,盲目使用多媒体,效果会适得其反。当前,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多媒体功能被弱化的问题:
1.将多媒体当作投影仪、录音机来使用。忽视了多媒体动画与视听结合的功能,多媒体辅助教学名存实亡。
2.缺乏从教学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多媒体运用的形式单一。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没有从教学的角度进行设计,而是孤立地使用课件,弱化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环节方面。新授课一般包括复习、导入新课、新授、练习和巩固五个教学环节,但是有的教师只将多媒体运用在某一环节,没有形成“导入—反馈”的教学形态。
(2)教学内容方面。多媒体必须在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教学内容离不开乐理、欣赏、视唱、声乐。许多音乐教师教学时,只重视对欣赏、唱歌教学的设计,而忽略对各个教学内容上的的设计。
(3)课堂教学类型方面。常用的音乐课型有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等。现在的多媒体对讲练课进行设计,对其它课型很少问津。多媒体对其它课型同样能起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视听结合、信息量大、节奏快的特点,帮助学生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同时也强化对学生进行唱、奏、听能力的训练,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3.过分追求声像效果,淡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多媒体集声、像、动画于一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片面追求花哨的视听与动画效果,导致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上,而无法使学生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涵的教学内容。
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仅靠技术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还是要认清教学规律,把握先进的教学理论,从教学思想上着手。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只是为教学思想服务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实践中,不要一味地移植一些时髦的教育技术,而是要在教学法的指导下,从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内容的编排到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才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绪,同时也增强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还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参考文献:
[1]郑建民.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音乐欣赏中的应用[J].青海教育,2005,(04).
[2]张思镜.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戏剧,2006,(05).
[3]韦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初探[J].音乐天地,2008,(07).
内容摘要:当今音乐教学不再是唱唱歌曲、听听音乐那样枯燥和被动,信息技术也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学科,而是一种能给学习方式带来根本变革的工具型学科。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音乐教学的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加强了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示范性,融视听为一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知识生动化,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了学生理解音乐的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能深刻地理解音乐形象,感受音乐内涵,亲切、自然地表现音乐,满足了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要求,培养了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音乐教学 创新整合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一定高,有的教师死扣教材,造成学生机械模仿的现象,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在思维空间的扩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正逐步走进课堂教学,成为现代信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载体。一种全新开放的教学模式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正与各科教学进行整合,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尤其在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音乐活动和游戏中,情绪盎然的学会音乐知识,提高了欣赏美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的整合即“使用多种电教多媒体组合优化的音
乐课”,就是在音乐课中运用多种艺术形式结合音乐课教学内容整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扩大容量。它使音乐语言和文字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以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容量,加强了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示范性;它融视听为一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它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知识生动化,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它拓宽了学生理解音乐的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能深刻地理解音乐形象,感受音乐内涵,亲切、自然地表现音乐;它满足了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要求,音乐审美力得到培养。事实证明:采取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比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更有效果,音乐课堂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更加富有魅力。
魅力一: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学生的注意力聚焦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学得好与不好,兴趣是关键。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即便是像音乐课这样富有艺术魅力的课堂,如果缺乏生动,缺乏形象,音乐的魅力同样无法展现,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了。在音乐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将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引人入胜,那么学生自然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自始至终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例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曲时,首先我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学校到处张灯结彩,并布臵会场举行文艺演出的场景,让学生猜猜要过一个什么节日,以此引起他们的好奇,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在学习歌曲这一环节中,我再将根据歌词意境制作成的种种情景展现在学生眼前:草木葱茏,鲜花开放,鸟儿高歌飞翔,小朋友们尽情欢畅•这样的情景把学生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意境之中,学生们的情绪很快被吸引而高涨起来,原本学唱歌词的单调现在变得有趣且有活力;接下来在给歌曲伴奏、创编这一环节,我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自编伴奏和动作,然后用多媒体分段播放歌曲,使
每个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艺,这样学生不仅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还乐在其中,乐不思蜀呢!
魅力二: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学生得到眼耳口的享受
一直以来,学生对单一地听老师演奏、范唱或放录音磁带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往往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教师也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充满美感的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不仅能自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使学生饱眼福、耳福与口福,满足学生眼耳口的需求。如学习《小小雨点》一课时,我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雨娃娃顽皮地从空中落下,和花园里的花儿跳舞,和池塘里的鱼儿嬉戏,和土壤里的种子说悄悄话等动画,使学生感到既新奇又兴奋,在视觉上得到愉悦的享受。在欣赏《月儿高》这首民乐合奏的乐曲时,为了让学生对民族乐器有更多的了解,能分辨各种民族乐器的音色,且对于合奏乐曲的艺术效果有清晰的认识,于是我不仅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形象直观地介绍了各种民族乐器及它们的发声效果,还播放了《月儿高》中几种相关乐器的独奏曲让学生欣赏,然后再过渡到《月儿高》这首民乐合奏曲中,从而满足了学生听——辨——赏的享受过程。在音乐活动课《金梭与银梭》中,我同样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通过唱、说、朗诵等各种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时光的理解。
魅力三:信息技术的利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音乐在一般人的认识里也许就是一种声音,但实际上它所包含的知识范围很广。在小学阶段,学生需了解的音乐知识包括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音乐结构、音乐体裁、乐器的认识等等,而这些连大人都觉得无趣的音乐知识,如何让孩子乐于接受呢?最好的办法还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势,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比如在音乐欣赏时,常常会介绍作曲家和歌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只以教师介绍为主,学生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知识量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的弊端,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这些相关图、文、声资料分别呈现给学生,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还能从中了解更多音乐知识。除此外,信息技术 的利用对学生其他方面的知识也有着一定的拓展作用。如学习一些少数民族歌曲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舞蹈、乐器、体育运动等剪辑成小影片,在音乐教学中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对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魅力四:信息技术的利用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对音乐教学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还对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阿细跳月》的音乐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感受这首民族乐曲的特色,我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了有关云南彝族阿细人的资料和音乐舞蹈音像,以此加强学生对《阿细跳月》这首节奏明快、欢乐热烈的乐曲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在篝火舞蹈的感染下自编热情洋溢的动作,在音乐中律动。
魅力五:信息技术的利用促进了情感效应的发挥
在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才能让音乐教学收到实效,否则将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信息技术在音乐课中的运用很好地促进了这种情感效应的发挥,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受到爱的教育。比如,学习《七子之歌》一课,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有关封建社会腐败落后,将我国土地割让给帝国主义列强,人民受尽凌辱的短片,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情感体验,真实地感受到人民被迫离开自己祖国的痛苦,接着在《七子之歌》深情的歌声中,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自心底油然而生。
魅力六:信息技术的利用引导学生的艺术创新
演唱歌曲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曲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例如:我在处理歌曲《保护小羊》时,播放Flash动画,我是这样激发学生情感的:“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天气非常的晴朗,花儿张开了笑脸,小草随风舞蹈,几只小羊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兴高采烈的来到草地上,他们有的在吃草,有的在顶角,玩的可高兴了……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演唱第一乐句?”学生看着美丽的动画情不自禁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出了第一句。接着画面上突然出现了三只狼,小羊边跑边叫,小鸟急得拍翅膀,正在这时大象来了,举起了长鼻子;狗熊举起了大手掌;小刺猬、小猎狗都来了,最后三只狼叽哩咕噜滚下了山坡。学生禁不住欢呼起来……演唱热情极为高涨,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力,同学们还创造性地使用了自制打击乐,如用铅笔有节奏地敲小盒模仿小羊的温驯,用手拍书、用筷子敲纸盒等模仿各种动物,边演唱边敲击,培养了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
我在教学《小动物唱歌》的最后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大森林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好多同学喜欢扮演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起伏有致,好似鸟儿在树林中尽情地对答歌唱;有的同学扮演可爱的小猫;有的同学两手指竖起放在头顶,扮演可爱的小兔子;有的扮演小树在微风中随风摇摆等等,他们边演唱
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人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贾光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已更为广泛。它是科学技术与美术学科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计算机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备课和授课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更为美术教育带来了一次教学上的革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体现了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面就谈谈我在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过程中的体会。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当教师把一张空白画纸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时,一些学生明明有很多想画的内容,可就是无法用画笔用画面表现出来。因此美术既让人觉得亲切,又让人觉得遥远。小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同样面临着种种困惑。那么,如何让学生不再觉得美术是那样高不可攀呢?我认为,在美术课堂中巧用多媒体可以让教学方式取长补短,和谐发展。
传统的美术教学有着许多不适合现代教学要求的地方,导致美术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现代教学媒体运用美术教学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的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的作用于人。非常好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前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使用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它的优势无需赘述,每一位身在美术教育第一线教师都有这方面的许多体会与感悟。然而,在参与美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得法也很重要,使用不当反而事倍功半,具体在使用中注意以下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问题一:缺乏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对话 解决策略:多创造人与人真实对话的机会。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减少了课堂内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对话。教师要依靠与学生对话,才知道学生的大致情况,才能根据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来创设教学情境。问题二:亲身体验的缺失
解决策略:多创造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
很多人都说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们视觉的盛宴,很多图片,包括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都可以临场感极强的方式出现在欣赏者的面前,在电脑前点击鼠标,就可以纵览古今中外古今经典美术佳作,近到河南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远到卢浮宫、古根海姆美术馆,只要网站上有的藏品都可以尽收眼底,还可以把作品放大缩小,有的甚至还可以三维演示,让观众体验真实的临场感。而且不用担心闭馆,只要高兴,随时都可以欣赏、评鉴。既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艺术信 息。也可以进行长时间深入细致地研究。但这种美术体验同时也带来了缺少亲身体验的问题。学生上网所“看”的只不过是别人已经处理好的图片、媒体、声音等资料,所获经验也不过是间接经验,此时涉及的仅是“看”这一感觉。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多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视觉艺术作品的机会:不仅把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视觉艺术体验场所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扩展课堂,同时学生们制作的、学生和教师收集的美术 作品都可以不定期在校园内外出。
问题三:图片优先化的欣赏方式带来对文字信息的忽略。解决策略:让学生重新重视文字资料。
人类的信息形式有两种:图片与文字。在教育尚未普及的年代里,人们阅读信息是以图片为主的,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接受文字信息。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视觉体验大大地丰富 了,可以近距离的欣赏很对形式的艺术作品。问题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减弱。
解决策略;注意学生自主动手创作或制作美术作品能力的培养。此消彼长,学习美术课程中其他内容的时间就会缩短,泥塑、版画、立体构成等内容都需要学生花费较多时间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信息技术能力增强的同时,可能会压缩这些内容的学习时间,其他动手能力自然会下降。解决此问题的策略为: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创作或制作美术作品的能力。如版画、泥塑、纸艺、篆刻等。众所周知,学生的综合能力强会使他们受益终生,而其中动手实践能力也是相当重要也实用的方面,这个观念早就被广大教师们所接受并在美术教学中加以实践,希望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这个问题,也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到美术制作的实践中去。
三、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的应用:
1、课前构想: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主要通过挂图、书本和录象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通过计算机的图、文、声、象并茂的特点,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制作课件,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课堂操作: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和教具的准备上颇费心思,如小学课本的《美丽的鸟儿》、《瓶罐穿花衣》、《船》和《戏曲脸谱》等,教师既要准备大量的图例,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难点问题,学生练习、反馈的时间明显不足,在不能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则明显降低,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编制中,我们紧抓重点、难点,将原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主动探讨为主,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3、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
四、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需要不断完善: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对于多媒体教育技术软件的开发,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我现在所想到的还有以下一些:
1、教学活动中,怎样更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直观教学不要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
濮阳县化肥厂职工子弟学校 李红玲
摘要: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构建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情境 激发兴趣
一、为什么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叠加。整合是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部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合的过程。它指的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的整合,即各学科互相联系的加以学习。在这一整合过程中,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和有机的结构。它不是将不同学科相加在一起,而是将课程看成了一个整体,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整合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强调各个学科领域的区别的界限,从而防止各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是为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针对目前中学数学课程存在的一些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将数学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或多个要素,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的基本原则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一)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
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撤离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
(三)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三、构建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科学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课程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标准》中所呈现的理念,为今天的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一个方向: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工作实际,在每节课开始,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特殊的情境中,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动脑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设疑学生脑海里熟悉的图文:如何测量大树、旗杆、铁塔的高度?讲应用题时,可设疑:市场经济中的应用问题。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学习兴趣。教学中还可以选取商品打折、银行计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题,这些情景新颖的应用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又如:在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课中,以贴近人们生活的商品销售“折扣”为情景,设计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二)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验证结果
还是以讲解直角三角形课程为例,为了证明a+b等于c,我头一天给每一名同学留了作业,让每一名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画2个直角三角形,先用直尺或三角尺测量a+b的长,还有c的长,当然在练习本上计算a+b与c的值很繁琐,利用电脑Excel进行计算。在第二天讲课并交流实验结果时发现,先用直尺或三角尺测量的a+b近似等于c,这说明测量存在着误差,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是近似于,是一种模糊数学。
这一过程中,电子表格Excel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分析实验结果、探索性的数学活动
2中去。整个操作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结合信息技术和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设疑质问。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巧妙设问,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适度,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脱口而出,或者本身就是一个无效的设问,学生盲目地用是或非应答,在热闹的表象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学习积极性。甚至养成习惯后,会人云亦云,不知所云。如果问题太难,缺乏相应的铺垫,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那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不敢回答回题,望而却步。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做到难易适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入问题情境,获取学习体验。适用,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就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教师应该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分层次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把应用性水平的提问和分析水平的提问交给中等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回答;把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这样设问的对象既是面向全体,又能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思辨的机会。
目前,多媒体教学尚处在尝试阶段,教学软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还不能做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时候。此外,我们对这些软件的了解还很不深透,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去琢磨,去研究,去尝试。为此,才能完善我们的教学,才能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学音乐新课标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价值”中写道: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时间中展现,我们需要掌控好时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人的听觉器官是感受音乐的重要条件,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我们需要对聆听者进行有效培养和引导;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都与情感有直接关系;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我们需要分析和解构作品,需要学习对象的参与和体验。
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一切不能脱离“基础音乐教育”的范畴,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符合基础阶段音乐教育的内在特征和规律运行,教师必须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和准绳进行教学活动。构建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技术,以直观形象与视听结合的形式对音乐构成进行全新的诠释,使教师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深刻的变化,从而打开学生学习音乐的通道,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新时代教师。
教育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之相适应,正如“水涨船高”的道理。我们要从一个个“教育传统”不断走向一个个“新时期、新阶段”,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以往,音乐教师的教学经验信息都是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或者通过培训来获得的。然而,时过境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研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教育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电视机、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设备,进入了我们的办公室、教室,这一切的教育现状变化要求我们的教育方式要与之相适应,要求我们成为有信息素养的新时代教师。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二)教师要掌握利用Internet搜索教学信息资源来更新、辅助音乐教学的能力。
我们要学会查找相关的音乐教育专题网站信息,学会在相关的网络平台讨论、交流、共享音乐教学信息,学会在网上收集、分析、整理、下载音乐教学信息。当教师的教研及资源的交流比较贫乏、薄弱、单一时,教师就很有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通过计算机网络去获得音乐教育教学资源,练就自己对网络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并且可以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放到学校的网站或者其他网络平台上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共享。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应积累资源、共享资源,这样在平时的音乐教学工作中,就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可以和其他教师交流教学方法、教学心得。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可以开拓眼界,通过音乐课获得更多的音乐信息。可以说互联网成为我们传播教育信息的首选,功效超过其他的传播媒介。所以,新时期的音乐教学离不开网络信息的支持和传播。
(三)教师要学会使用相关的电子教学设备、网络教学工具,辅助和提升音乐教学。
从最初的一张嘴、一个黑板、一台录音机、一本教材、一张备课办公桌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室、网络备课室、上网络教研、软件教学、视频教学等,“信息化”的功能在不断地强化和深入到音乐教学当中,提升教学效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进行学习和培训,以适应未来的教学环境的变化。现在,一间普通教室已经无法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磁带、CD和示范教学光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子化、数字化的教学资料(CD、VCD、DVD、Flash等),并依照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通过设计、整合、优化,最后通过操作展台来实现构件间的功能切换,从而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当然,这里的操作,我认为只是音乐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全部,也不可能成为全部。
以上三点均为新时期教师必备的信息素养,需要教师努力自我学习,或通过培训来获得。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课堂教学,适应新时期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
有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之后,在音乐课堂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辅助音乐教学,需要教师思考和探索。
(一)使用多媒体,积极引导和整合音乐课堂的“视”“听”要素,提升音乐课堂的学习效率。
实验心理学家特瑞揭示了各种信息来源与人类的学习和记忆的关系。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94%的信息量是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由此可见,多种媒体作用于人的视听觉器官,能大大增强人对信息的摄入量和增强信息的记忆率。而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的视听和技术,能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美。优美的旋律、动心的节奏、诗化的意境,会形成音乐氛围特有的美感,流动变幻的旋律会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这样学生就能体味到音乐那不可阻挡的魅力,就能进一步把对音乐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美的升华就会随之而生。我们要通过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的视听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可以依据教材,收集有关的图像、声音、文字信息,通过幻灯片及其他软件的播放运用,充分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直观”地参与、体验其中,再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引导,这样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辨别能力,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能力,对音乐的实践、创造能力,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对多元音乐文化的了解都是很有作用和效果的。
(二)使用多媒体,把“体验”和“情感”相结合,提升音乐课堂的审美功能。
“体验式教学”是指学生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当中,并亲身经历其中,能在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并能让学生在亲自思考、参与和体验中领悟知识,即把学习过程“个人化”。在此当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特性,那就是行动性和情感性的把握。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鲜活、多类别、多形式的课堂素材和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舞蹈、小组协作、表演、歌唱、模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参与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但是在体验中不能忽略了情感因素,我们始终要把情感因素蕴涵在各个环节的体验当中,不能为体验而体验,体验完了就完了,要把体验活动作为情感的载体,把体验活动过程情感化。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表达,这样既能检验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又能让他们更透彻地吸收知识。例如在上苏教版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一单元歌曲《我爱我的家乡》一课时,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歌词中“最高的山峰,宽阔的海洋,古老的宫殿,最长的城墙”,把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出来,然后引导、提示学生,我们的家乡溧阳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再把天目湖、南山竹海、长荡湖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大家,引导学生把这些地方的优美的风景描绘出来,编成歌词,填成旋律唱一唱。这样既让学生欣赏到了美景,又让他们编歌词赞美了家乡,让学生感受到作为溧阳人的骄傲,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在网络信息化的新阶段,要关注“学”与“教”的关系,要引导和处理好当前音乐课堂出现的新状况。
过去,音乐信息资源似乎唯音乐教师独有,学生能够收集到的有关音乐信息的资料很少,可是,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打破了这种局面,有些学生家里已经有了宽带电脑,有了家庭卡拉OK,有了CD随身听、MP3播放器,等等,有些学生还在校外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和培训。我们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收集相关的音乐,并将学生收集和推荐的资源作为教学的参考和补充,达到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志食.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的若干思考.福州市凤乐小学.
关键词:音乐教学;信息技术;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90-01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学校的教学课堂。信息技术图文、声形并茂的特点可以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许多便利,尤其是它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滲透力极强的特点,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达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是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这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音乐知识的传授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片面的、空洞的、枯燥的,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件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所以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环境,将相关的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则更有效地浓缩了时间和空间范围。学生兴趣的产生,源于好奇心,是经过有趣--乐趣--志趣逐级而发展的。运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模唱不是太感兴趣,一开始模唱便开小差,但是模唱是学好歌曲,唱准音的必经之路。让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能够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希望不但能听到自己的模唱,更希望能看到。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于是我请上了课件——五线谱大师,把学习内容放在上面,流畅的旋律即清晰明白又引人注目,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孩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精力也立刻集中到了学习上。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在此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学生即直观形象的看到了旋律的走势,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具体、形象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学习效率直线上升。
二、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生具有好动和善于模仿的特点,容易被具体的场景所感染,较易产生兴趣。儿童的情感特点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这一特点,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将游戏、音乐、歌谣、游戏图片、音乐相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美好的感受。开发音乐感知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式的学习。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教学歌曲《过新年》一课中,我搜集了一些新年图片配以鞭炮声在导入中展示给学生,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在学习巩固阶段,我为学生伴奏音乐,大屏幕上是礼花绽放等动态画面,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挖掘孩子们在音乐表现上的创造潜力。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老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信息技术还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一些我们在课本和身边找不到的资料,音乐教育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网络都可以提供给我们,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在教学民族歌曲的时候,我感觉:单纯的学唱歌曲本身,学生很难体会到各个民族的特点,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于是在教一个民族的歌曲时,我就从网上多搜集一些同民族的歌曲,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学生不但可以从多媒体上听到音乐,他们也可以用电脑制作属于自己的音乐,这就是说,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我把制作音乐的软件安装到多媒体上,学生调出五线谱,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处在发展音乐技巧、掌握音乐知识和树立对音乐的态度的关键时期,学生调出五线谱,然后把音符放到五线谱上自己认为合适的位置,他们极易被新生事物所吸引,并且能以批判、比较的方式对事物进行理性的思考。学生还可以为自己的音乐创编歌词,一举两得。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不断渗透信息技术的教育,多媒体的使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对学生而言是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将多媒体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音乐学科知识为载体,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才应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以学生素质提升和培养综合能力为基本过程,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育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音乐学科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我们要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有利助手,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培养能够运用艺术语言表达丰富美好的情感和进行文化交流的健康个性,然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音乐教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味的以图象直觉取代音乐感知,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所以不仅需要短期内的实践和总结,更需要长期的学习和探索。这就要求我们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职员工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勇敢地去探索去变革,通过最好的教学方式来教育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峰,浅谈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小学教学参考. 2016(12)。
三亚市荔枝沟中学
罗英琴
蔡开瑜
摘要: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物质平台和教学环境,课堂上将其与教学进行整合已蔚然成风。实践中我们看见,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和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丰富了语文课堂的资源和形式,它便捷、快速、灵活、大容量的优势不可阻挡的渗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整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整合 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物质平台和教学环境,课堂上将其与教学进行整合已蔚然成风。实践中我们看见,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和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丰富了语文课堂的资源和形式,它便捷、快速、灵活、大容量的优势不可阻挡的渗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整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我们有必要了解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目前主要指以计算机为核心,包括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简单的说,就是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语文学科的教与学有机的融合。”(语出《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一书第八章,倪文锦主编。)
那么,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以便更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呢?下面从现代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三个方面的整合具体谈谈。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着重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教学中要达到这目标,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识字”。要让学生懂读、会写汉字,且能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字义。学生没有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想把语文学好那是纸上谈兵。
借助信息技术凸显所要学习的汉字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的各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掌握。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时,可用音频范读字音、用课件标注拼音和突出字形中需要注意的部分、用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生字书写的笔顺、还可以利用网络指导学生对生字字义进行查询,这一切操作都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识字。而识字时同步用投影机投放学生的书写,则可以促进学生的写字水平。
引导学生识字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设计课件,例如认读《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中的生字“阖”,可以先展示“阖”字,学生认读后才点击展示拼音“hé”,在巩固学习时也可设置自定义退出,可退出汉字也可退出拼音;明确字义时也可采取类似的方式教学,目的就是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最快的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随文学习生字时,教师可在用多媒体展示文段的同时以增大字号或加粗或选择不同字体颜色等形式将要学习的内容重点标示出来,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达到认读识记的教学目的。随文学习生字效果最好,因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读字音字义更容易理解识记。以鲁迅的《社戏》为例,文中“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
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性,是本家。”和“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两句话里有生字“行háng”和“撮cuō”,“行”主要是认读音,“撮”除了认读音还要识记字义。两个生字的字音字义在具体的文句中很容易辨别理解,特别是“撮”字,在这个文句中学到立刻就会明白其字义就是用“两三个手指取物”,若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学生理解其义是有难度的。这样随文学习生字,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容易理解识记,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生字的乐趣。
说到识字的乐趣,还有更好的做法。请学生做小老师,挑选自己喜欢的生字介绍给同学,包括介绍如何记忆,如何组词,如何造句等,都可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主动性。还有就是教师如若能通过网络查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那课堂学习氛围将更浓厚,学生兴致会更高,效果将更佳。例如学习“采”字,就可通过网络查找到百度百科,了解到和此字更多的知识,特别是当学生了解到“采”的造字法和古文形体时,一定会表现出浓厚兴趣的。“采”的造字法和古文形体如下图所示:
通过网络查找学生开了眼界,了解到“采”为会意字,“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真的觉得识字的过程有惊喜、有意思、有吸引。
如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识字,除了让学习的过程更生动、有趣、有效外,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进而深深的喜爱上汉字的。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语文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后优势明显,课上会出现更多的图画、音乐、视频、相关文字等材料,课堂的容量变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可获取更多的信息,对了解文本内容、领悟思想、体会感情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很好的达成了教学任务。
1、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丰富了阅读教学内容。以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一文为例,在精讲本课时就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图画、音乐、视频、相关文字等材料运用到课堂上,使文本更直观,学生更多角度、更多感官获取信息、认识世界,进而发展了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阿里山是很美,但单靠文字的描述发挥想象还难让学生体会到其美丽。这时,只要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阿里山风光图片,那么美就不再是煞费苦心想象中的事物,它在眼前,变得触手可即。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播放《大海啊,我的故乡》、《高山青》两首课文里提到的歌曲,让学生真确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进而体会两岸人民希望融合起来的愿望会更有同感心。播放歌曲时若选择视频文件,如韩宝仪演唱的《高山青》MV,其背景是以阿里山的风土人情为创作背景的,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其间阿里山旖旎的自然风光动态十足,欢快的歌曲配上和谐的背景,给观众强烈的听觉和视觉的享受,从而对阿里山的美有了更深切的领会,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油然而生。如果学生还想了解有关阿里山的更多的资料,皆可当堂利用网络查找再展示给学生阅读,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整合了的课堂给了学生更高效、更自主的选择机会,将课堂内容延伸得更深更远。
2、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很好的突出教学重点、降低难点。有一些文章,例如《凡尔赛宫》、《苏州园
林》等,教学时使用多媒体展示和文本相关的图片,可以很好的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形象,帮助学生对说明的对象有直观的认识,降低了难点。而有的文章,例如朱自清的《春》,运用多媒体则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学效果非常理想。笔者在教授本文时,运用ppt制作了概括全文内容板书的课件,如图所示:
本课件板书与传统的黑板板书对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给板书设置了美丽的颜色,使整个板书看起来如一朵盛开的春花般美丽,这样的视觉享受是传统的手写板书所达不到的。此板书不仅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练的概括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掌握了文章的结构,还将春天的美含蓄的表现出来,引发学生对美丽的春天有了更多的想象。
3、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书中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感及说话的能力,进而理解文章内涵体会情感。语文阅读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落实朗读的学习目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标要求朗读一律使用普通话,读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晰。但由于地域和民族方言的影响,许多老师和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尽人意。这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介入朗读教学,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教师可到网上搜索和朗读有关的优秀音频文件或视频文件作为范本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听。音频文件有声音无图像的特点可以集中学生的听力,激发对文字的想象能力,完成对文本的再创造;视频文件音像结合,画面生动,形象直观,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秀的朗读文件通过抑扬顿挫的声音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其正确的断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其恰当的感情拿捏帮助学生更好体会文本情感。作为范本,优秀的朗读文件也能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水平。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可以为作文教学建设起虚拟的交互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发表见解、互通信息、沟通情感、互相学习、共同协作的空间,一旦写作有了读者、具备了交际的实际意义,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师要利用计算机带学生走出有形的课堂,走进更广阔的无形的网络学习空间,把作文教学从传统的狭小的天地里解放出来,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1、建立班级写作资料库。资源库的建立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使其拥有一定的材料积累,这样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文章也能因为见识的增长而写出广度和深度。但现实中要建立纸质资源库会受到场地、财力、保管等多方面的限制,教师若能带领学生在网上建立,则不受以上因素限制,还能实现现实中所达不到的做法,例如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自由的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更有用的资料并添加入库,供更多的读者使用,使群体在有效的阅读中作文都有进步。
2、建立班级作文qq群。作文qq群,是教师为学生搭建的一个作文发表交流学习的平台,教师经营好这个平台,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在群里,可以就某篇文章某个话题做专题讨论,相信这时学生将会一改在教室中的拘束而畅所欲言的。或将学生的文章上传到资源共享区,可满足学生互相学习的需要。也可鼓励学生开通个人qq空间,在空间里发表文章,互相阅读文章、点评文章,切磋写法等。教师也要开通自己的空间,在空间里发表下水文,或是挑选优秀文章来发表供学生阅读交流。
3、建立作文博客。此处,笔者认为较理想的做法是带学生到教师的教研博客里来。现在,网络博客热热闹闹,但凡是个人都可开通自己的博客,但有很多博主的写作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教研博客至少在文章的“质”方面较之有了更多的保证。教师将学生带入教研博客领地里来,开通博客,在这里经营写作的天地,发表文章、请教老师。在教研博客里,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位老师,而是无数的老师,在有无数的老师的大教室里学习,学生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交流,建立起固定的交流群体,定能激发写作热情,学习效果应该不会差。
此时,为避免学生盲目逛博客耗去不必要的时间,也为了给学生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博客,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介绍优秀的博客、优秀文章,发动学生一起来推荐,并定期在班里交流逛博客的心得,将所得分享,以此促进学生更积极的利用网络进行写作训练。
4、制作优秀作文简报。教师定时将学生和课外优秀作文精选出来,写上评语,用word格式制作成简报。此制作过程简单、便捷,不受纸质简报的繁琐和财力的约束。然后,教师将制作好的简报放在班里的电脑上供学生随时阅读。
优秀作文简报的制作可以弥补学生不具备上网条件的不足、弥补学生不具备上网时间的不足。精选出来的文章对指导学生作文具有示范性,弥补了学生不具备甄别文章能力的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后,作文教学就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网上丰富的资源、多样的写作形式,及时多向的交流评改,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作文的进步。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后我们看到,网络环境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它通过丰富资源的提供、良好交互平台的搭建,培养了学生“读、写、听、说”多方面的能力。但“整合”毕竟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又要努力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实践中要有耐心,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反思改进,使“整合”更科学、更合理、更和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实现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著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2年3月第1版
[3]《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倪文锦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年5月第1版 [4]《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促学生阅读能力发展》 易 佳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
文章阅读地址:http://lunwen.jiaoyu.139.com/index.php?s=/Index/oldThesis2
[5]《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郑美文 海口市海瑞学校
文章阅读地址: http://res.hersp.com/content/2949124 [6] “采”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40815.htm#1
第一作者:罗英琴
单位全名:三亚市荔枝沟初级中学 单位地址:海南省三亚市荔枝沟中学 邮 编:572022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1057420382@qq.com
第二作者:蔡开瑜
摘要:在配合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效教学的热潮至上而下展开。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得各学科都成为其体现价值的载体,并成为推动各学科有效教学的有力武器,其中英语教学尤为突出。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师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和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了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四种基本技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跨学科自主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有效教学;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研究;进入21世纪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各级学校教育领域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用于课程教学也得到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主要依靠多媒体系统、计算机软件、网络、音像资料、影视以及教师自己制作的各种课件等等。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其优势是明显的。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内涵。
在我们大力倡导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很多教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所指向的内容存有疑问。如果对其理解不透彻的话,更谈不上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合理且恰当的应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就是利用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内涵呢?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使并入,使一体化,使成为一体“。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何克抗教授谈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实现数字化学习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整合,可以构建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换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这是对两者整合的一个基本定义。我对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的理解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目的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英语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为了充分展示英语学科的风采、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的目的的有机地结合,而绝对不是简单地混合。
二、信息技术有利于新课的导入更简洁鲜明,内容丰富多彩。北师大版新教材每个单元的第一个步骤就是Warming up,目的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大胆思考,作用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如高一unit4 Cyberspacer让猜出叙述的影片名字,如果光猜就会失去Warmingup的目的了,关键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好能初步讲出这些电影与本单元的内在联系等。又如高二Unit19 Language中的Lesson3 Body language,既然讲到了肢体语言,各国的肢体语言有很大差别,而且很多肢体语言通过呈现得到了很好的解读。利用几个电影片段过几幅真实的图片,学生通过对影片、图片的视觉效果到思维的联想,很容易的学会这些生词,而且还非常感兴趣。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这些词汇的中文意思和读法,那学生即便学会了,也会觉得很乏味,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再有,教师利用多样化的多媒体演示手段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快速提高学生英语四项基本技能。
在英语学科教育中,听、说、读、写四者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说,这四种能力既是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也是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的训练方式和教学目标。以听力教学为例,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是靠录音机和教师本身来完成的。这种方式虽然起了重大作用,但仍有一些缺点:如方法单一,控制不便等。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弥补这些不足。我利用优盘存贮听力材料。优盘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等诸多优点。并且,软件及网络听力资源丰富,选择空间大大增大。多媒体的参与,有效地提高了听和读的质量。在课堂上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英语的情景与氛围,突出英语学习的形象性与动态感,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断激发他们听说读写英语的兴趣,利用反馈原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增强记忆,培养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都给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带来深刻的变革,为现代英语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等。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记忆85%,3天后仍存留记忆65%。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使用的黑板、粉笔、书本演进为计算机屏幕显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课件,一是省却了板书的时间,教师可以把讲课时的精力主要用于讲授、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参与这些对教学来说是更为重要的活动中,有利于提高课时效率与教学有效性。二是信息显示方式的多样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及影像等功能,比如,在北师大高中英语教材模块2 Unit3 Weddings中,导入时我插入了我自己的婚纱照,在展示婚纱照时,适时的播放婚礼进行曲,此时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过来,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展示了现代不同类型的婚礼,再一次在班里掀起高潮。在讲到Indonesian Weddings 和Greek Weddings时我把图片,声音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播放了一段非常典型的影片去展示Greek Weddings,学生兴趣很高!因此在教授其他知识点时他们更愿意去配合着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我也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使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有更多的选择,能更生动、逼真、纯正地表现某些内容,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教学方面的内容,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新的境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求知欲,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信息技术能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课堂里的主体地位。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改进灌输的速率。我们要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这恰恰符合反映人类学习过程的认识规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和运用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和学生互动,教与学互动,教师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教师又在此过程中吸收新的信息,教学相长。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就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手段方法,还要用来帮助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如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沟通交流,它就是主动学习的认识工具了。
五、信息技术是拓展课外学习空间的工具,为学习英语提供更多平台。
众所周知,学语言最困难的是:课堂上学了很多单词、词汇和句型,也背了大量的文章,但是真的在大段语言输出上,有很多困难了,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中学,不可能直接与外国人交流,纯英语环境的创设,仅靠传统的一笔,一书,一机,一人,无异于天方夜谈。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中国几代学英语人士的梦想部分地变成真实。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最大化,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前最常见的是学生交网友,QQ聊天。现在常见的是使用视频直接交流。我们可以领着学生到澳大利亚浏览;我们可以到英国人家去做客;我们可以与加拿大的学生聊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英美报刊,收看实时的英语国家的电视节目。我认为这就是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信息技术更易于促进教师合作教学,资源共享,发挥团队优势。
我们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其实按照现代教育的发展,单个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及教学策略等亦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一个年级的英语老师互相配合和合作。例如我们英语组十八位英语教师,每人重点准备一个或几个单元的内容,教师之间把每个单元的教案、网络课件和相关资料相互拷贝,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适当修改,极大限度的节省了时间、丰富了备课的思路。又如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什么素材或进行课程设计,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这样完全可以弥补个人的知识缺陷。
七、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实践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我们非常清楚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优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服务的工具。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用黑板,粉笔,课本,图画就可以讲清楚的,有些教师偏偏选用多媒体,不仅浪费资源,还浪费了精力。一会儿是别开生面的彩色图画、一会儿是动听的优美音乐、一会儿是动感十足的FLASH动画。好好的一堂课,结果成了一个杂耍的天堂。学生由于过多的沉溺于老师为他们设计的课件中,结果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信息技术的存在是人类的进步,可是如何使用它则决定了这一进步是否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如果一味夸大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则会造成学生和老师被其束缚,成为课堂的“仆人” ;而把它当成做秀工具也是无谓消耗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的热情。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要我们合理的、有度的利用好多媒体这种教学辅助手段,它的功还是大于过的。
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掌握和研究这一技术,将有助于促进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把理想的教学变为实际的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让高中英语教学的花开得更旺盛。参考文献:
[1] 劳耘.《利用多媒体优化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验研究》2006。
[2] 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2002第9期。
[3] 何克抗.《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8.6。
[4] 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育》2000.9。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
姓 名: 宋 慧 然
作者单位: 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推荐阅读:
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整合论文07-26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整合07-06
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06-13
浅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结尾的思考论文05-31
浅谈多媒体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06-26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07-25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11-06
我的音乐课堂09-11
音乐在体育课堂的运用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