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情况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精选8篇)

固定资产管理情况 篇1

自 查 报 告

根据双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X政办发[XXXX]19号)文件精神要求,我镇对学校资产处置情况进行了一次集中的清理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

接到文件后,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召开了党委会议进行研究和布置。成立了专业队伍,具体负责核查此项工作。专业队伍由镇农经站和中心校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全镇所有的教育资产(重点是教育用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和核实。

二、自查情况

我镇未合并村屯前共有教学点XX处,随着村屯合并和各村屯适龄学生的减少,我镇现有教学

点XX处。

经调查核实,我镇除所在地中心小学以外的X处闲置教育用房,已有X处于XXXX年末前由村委会处置,X处XXXX年末前由村委会处置,X处XXXX年由市教委处置。

其余的XX处现仍存在教学点的教育用房,经调查核实也已在XXXX年末前由村委会处置,和农户的合同已签定,钱款已经交齐,只等教学点撤并后交由买方使用。

三、处置原因

由于税费改革前多种因素造成了村级债务过大,同时由于多数村级教育用房在最初建设时政府投入不足,基本村村存在农户集资办学的情况。为了化解村级债务,解决公益事业(特别是通村路),村级配套资金问题,致使村民处置闲置教育用房的呼声越来越高,村级通过村民议事程序将教育用房进行了妥善处置,解决了困扰村级偿还

债务,支付公益事业配套资金等难题,平稳了村民情绪,缓解了村级工作压力,改善了村屯交通状况,有利于村级经济发展,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经调查核实,我镇村委会处置教育用房的时间较早,并且均用于了偿还村级债务和公益事业投入,没有随意处置的情况,群众反映较好。

根据文件要求,我镇还将由纪检、农经部门对各村处置的教育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纰漏,真正用到村级急需解决的事情上,做到处置好,使用好,监督好。

固定资产管理情况 篇2

1.1 闲置资产的定义及管理要求

CMGD对于闲置资产的定义是:闲置资产是指已停用一年以上, 且不需用的, 或者是已被新购置具有同类用途资产替代的资产。对于闲置资产的管理, CMGD在日常使用状态检查审批及后续实物处理均做了具体的要求:

(1) 定期核对上报。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根据资产性质不同, 定期每半年向相应的固定资产专业管理部门上报本部门闲置资产明细表并注明固定资产的闲置状况。

(2) 对口部门核查再利用价值。相关专业管理部门进行核查, 根据核查结果做出决定。

(3) 分级审批。固定资产专业管理部门将固定资产闲置报告上报部门负责人或公司管理层, 由其对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进行审批。审批结束后, 固定资产专业管理部门将审批结果交财务部进行账务处理。

(4) 明确后续保管部门及工作流程。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将固定资产移交物流配送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入库封存并负责后续管理。如闲置资产可再利用, 经资产专业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 可办理出库手续或进行资产调拨,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1.2 目前闲置资产的管理现状

从CMGD对资产日常管理规范流程来看, 对于闲置资产的管理是比较全面和具体的, 那么实际的情况如何呢?

首先是公司物管部门方面, 对于申请闲置物资入库管理的工单, 严格审核资产信息完整性、状态审核情况以及后续使用计划等关键资料。对于资料有缺失的, 视资料缺失严重程度区分处理。如缺失资产条码信息, 资产身份不明的, 不予入库;尚有使用价值的闲置资产必须提供后续使用计划方可办理入库;无使用价值的闲置资产必须完成系统报废审批流程方可办理入库等。但尽管如此, 库存中仍然积压了大量无法及时处理的闲置物资, 追踪其积压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 待报废的闲置资产迟迟未得到报废批复, 只能暂时封存在仓库等待处理;其二, 闲置类别的资产在公司内存有的数量已经非常饱和, 原定通过其他部门领用再利用消化库存的计划落空。面对日益积压的库存积压资产, 物管部门不得不在物资流转率等指标上强调对物资所属部门考核。

反观物资所属部门, 在资产信息保全、资产报废批复以及在库物资流转率考核的多重压力下, 清理闲置资产的积极性大受打击, 在存放空间足够的情况下, 更愿意默认设备为在用状态一直闲置, 直到折旧年限过后再申请资产报废。

目前GMGD的在册资产以十万级起计, 但登记为“闲置”状态 (指成功申请闲置入库的资产) 的资产却只有一千多条, 实际上有更多的隐性闲置资产隐藏在“在用”设备的队伍中。隐性闲置资产的存在, 使得公司无法如实估计价值, 资产难易发挥其真正的效能, 而大量低效能资产的闲置, 也挤占了公司运维资源。

2 闲置资产管理瓶颈的原因分析

有成套的管理规范, 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屡遇瓶颈,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接下来我们分别从外在和内在两个维度进行剖析:

2.1外在原因

(1) 资产数据丢失、残缺严重, 影响闲置资产入库管理进度。在物资所属部门办理闲置资产入库时, 因资产条码脱落无法确认资产身份的情况非常普遍。在CMGD, 资产条码号是识别资产身份的关键字段, 资产条码号是识别资产身份的关键, 如果缺少资产条码号将无法辨认资产信息。资产条码号的丢失影响了对资产身份的辨认, 影响了入库办理的进度, 甚至无法正常入库。

(2) 报废流程繁复, 周期过长。目前CMGD的资产报废申请需要经过地市和省两个审批流程, 地市公司完成审批后上报至省公司, 省公司需要经过专业部门审核及财务部门审核两个环节后完成报废批复, 资产方可进行报废处理, 资产报废的最终决定权全部集中在省一级的公司。以一个正常的资产报废流程算, 中间如不存在退回修改的情况, 从发起到最终批复处理, 最短的时间需要半年以上。在省公司在审批资产报废时, 经常会出于资产是否折旧完毕、物理使用年限等考虑驳回申请, 而闲置的资产报废多属于技术淘汰的情况, 绝大部分在财务账面尚未折旧完毕, 获批的比率非常低。

(3) 缺乏共享平台, 不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提高闲置资产的再利用。一个地市的闲置资产为另一个地市急需, 但目前对于资产共享却缺少全省范围甚至全国范围的信息共享平台, 地市的闲置资产只能在本公司内寻找再利用的途径。

2.2 内在原因

(1) 投资规划、采购不合理, 存在大量重复采购、或低效使用的情况。按照CMGD投资项目管理的要求, 所有的资产采购必须经过投资立项、采购申请的环节方可采购。但目前在这两个前段把关的环节却缺少对重复采购的审核, 并未优先考虑消化闲置资产的利用途径, 重复采购物资, 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2) 管理规范与实际工作出现脱节情况。如省公司专业部门对于资产报废进行专业会审时, 于拘泥于折旧年限或常规的物理使用年限, 未考虑技术进步引起的技术型淘汰。另外, 目前的资产报废审批权限全部集中在省公司, 其中相关环节繁多等也与实际的工作效率需求产生冲突。

(3) 实际管理工作中, 不同线条的管理要求冲突, 并未很好地协调好指标考核的矛盾关系。为了更好地明确管理责任, 更好地落实各项管理要求, CMGD各专业线条都会针对本线条内的关键业务制定管理规范和设定考核指标, 但是在制定规范和设计指标时, 并未充分考虑业务流程挂线条流转的具体情况, 难免出现管理要求冲突、指标打架的情况。

3 解决建议

(1) 加强投资规划立项和采购计划的管理。要管住闲置资产的源源不断新增, 最初应该从资产产生的源头开始管理, 即把好投资规划立项管理与采购计划管理两道关口。投资立项时要做好利旧与新购方案的投资收益分析比较, 选取经济效益高者。而在采购申购的审批环节, 应优先考虑消化闲置库存物资, 再考虑新购, 减少重复采购。

(2) 提前介入闲置管理环节。防微杜渐, 预防要提前, 因需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库存、物流管理, 通过优化订单管理、强化计划配送、控制库龄等手段, 缩短物资仓储的滞留时间, 加速流转。如, 工程物资按需采购, 按施工进度分配配送;日常按库龄定期清理, 鼓励其他项目对超库龄警戒线物资领用, 对采购闲置时间过长的, 设置相应的通报或考核机制等等。

(3) 修订管理规范。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 对现有的管理规范进行修订或补充, 根据目前的管理现状, 以下几个方面是重点修订和补充的内容:

(1) 适应移动通信行业技术更新频繁、设备淘汰快的趋势, 建立技术型淘汰报废的审批标准和相应流程, 为相关部门的审核提供依据和指引。

(2) 审批按价值、技术或功能等条件把资产按重要程度划分为若干等级, 对于重要程度低、对产生敏感度低的资产, 其报废审批权可适当下放至地市, 以加快报废审批的效率。

(3) 对于资产记录不全、信息残缺的情况, 应补充制定相关的处理流程, 把这部分游离在系统外的资产纳入管理, 实现闭环管理。

(4) 加强管理规范和考核指标相互融合性。各专业线条制定管理规范及考核指标时, 需充分考虑业务流程跨专业流转的情况, 协调专业间的管理需求, 规范和指标相互融合。

(5) 严格执行资产闭环管理, 确保资产信息的完整性。如通过定期巡查及时补贴脱落条码号, 维护好资产信息;建立资产台账快照的资料库, 为资产信息的核实和追溯工作提供支撑等。

固定资产管理情况 篇3

银登中心的成立

银登中心的成立,是监管部门落实国务院“盘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具体举措;是契合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构建规范化、阳光化的信贷资产流转市场,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升级,推动金融创新的需要。银登中心在信贷资产流转市场中主要承担着三个方面的职能。

一是实现信贷资产流转的集中登记。2015年7月1日,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信贷资产流转集中登记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108号),明确所有信贷资产及其对应受益权的转让都必须在银登中心进行集中登记。银登中心通过配发全市场统一的资产代码,为流转交易提供公允的记载,也为二级市场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是致力盘活存量信贷资产。银登中心作为监管和市场之间的沟通桥梁,严格落实监管政策要求,充分了解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促进信贷资产流转市场建设,在盘活信贷存量资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统计监测。银监会2015年108号文和2016年82号文中明确提出,信贷资产登记中心严格履行日常监测和统计职责,服务于银监会的非现场监管要求,定期提交登记情况报告。为此,银登中心构建了信贷资产统计监测系统,并为监管部门安装了统计监测终端。通过定期向监管部门推送监管报表,帮助其及时了解和掌握信贷资产交易流转最新动态。

银登中心的主要工作

为推动信贷资产流转市场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银登中心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平台金融基础设施的职能,在制度建设、系统开发、市场监测、业务开拓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强化制度建设

银登中心建立了信贷资产流转试点的基本交易制度,并组织签订了信贷资产流转的“主协议”,为信贷资产流转工作稳步开展提供了保障。为落实银监会108号文和82号文的相关政策要求,银登中心在2015年7月和2016年6月相继出台了《银行业信贷资产流转集中登记规则》、《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规则(试行)》、《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信息披露细则(试行)》,以及《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操作规程》,涵盖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信息披露、市场监测与报告等各个环节,确保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业务规范、高效、有序地开展,极大地增强了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规范化。

(二)完善系统支持

银登中心开发建设了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系统,逐步形成了包含集中登记系统、资产流转平台和统计监测系统的综合系统架构。其中,集中登记系统用于对流转标的及其基础资产要素信息、市场参与者账务变动情况进行记载;资产流转平台支持协议转让和挂牌转让两种流转方式,可帮助市场成员寻找交易对手与优质资产;统计监测系统基于集中登记系统和资产流转平台的业务数据,全面、及时地为监管部门提供多维度的明细数据、统计信息和相关分析报告。业务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为银登中心业务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支持与技术保障。

(三)推动业务创新

银监会82号文出台后,银登中心相应提出以不良资产收益权为基础资产的结构化信贷资产流转业务,为银行处置不良贷款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自2016年下半年起,银登中心试点开展了银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9月6日,江苏银行首单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顺利落地,为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开辟了新的途径,得到了监管部门和市场机构的好评。银监会副主席曹宇在2016年全国城商行年会中指出对于信用风险,当前支持多种方式化解不良。通过信贷资产流转、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等方式减少增量,通过信贷资产流转平台批量转让不良贷款,利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他还特别提到江苏银行通过银登中心开展了首单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认为是很好的尝试。

(四)着力市场开拓

我国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成员还需要不断培育,业务还有待开拓和创新。为此,银登中心先后组织了多期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业务培训交流会,并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传达监管要求,了解市场诉求,与市场机构之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经过两年多的市场培育,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场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银登中心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业务稳步推进。截至2016年9月末,在银登中心开立的信贷资产登记账户已达576户,其中国有商业银行5户,政策性银行2户,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76户,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196户。

银登中心的未来规划

未来银登中心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将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交易系统、创新金融产品,更好地为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服务。

(一)推动服务创新,引领信贷资产流转市场规范化发展

一是推出更丰富多样的交易模式。在已有的交易模式外,将根据市场成员需求,逐步推出新的交易模式。二是探索建立做市商机制。引导一些市场上成熟、有经验的金融机构主动在市场上为信贷资产提供报价,逐步建立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三是研究建立资产评级和估值体系。为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进一步扩大投资者范围,银登中心正在研究适时建立信贷资产的信用评级机制、估值体系等,提高信贷资产风险定价的科学性和专业化水平,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度。四是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包括评级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保险公司、信用增进公司等,由市场成员在创设产品或交易时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和组合,增强市场规范化和灵活度。

(二)推动系统创新,为市场提供高效、安全、便利的系统支持

一是构建新一代信贷资产登记流转系统,在新系统中,可以支持客户更为灵活地构建基础资产包、设计结构化产品、满足不同投资人的个性化需求。二是提供DVP结算功能,进一步提高结算效率,保障交易双方的资金和资产安全。三是交易系统功能进一步升级,引入双边报价机制、交易撮合功能等。

(三)推动产品创新,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融资需求

一是推动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规范化与阳光化。目前,非标准化债权市场规模越做越大,有的还脱离了监管视野,隐藏着巨大金融风险,中心平台将致力于这类非标资产发行、交易过程的规范化,并将这类金融资产重新纳回监管视野之内,成为满足实体经济合理融资需求的金融工具。二是继续推动银行业不良资产流转方式的创新。2016年全国城商行年会上,在谈到城商行的风险处置时,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强调要按照市场化、法制化方向,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研究扩大不良资产受让主体,推进不良贷款批量化处置,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果。银登中心将继续稳步推进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工作,为商业银行探索一条方便高效、依法合规的不良资产处置新渠道。

作者单位: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登记部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情况调查与思考 篇4

一、我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止2009年末,全区共有185个村、80个社区,村级资产总额1225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9064万元,林木资产682万元,资金2510万元(其中货币资金2330万元,短期投资180万元)。全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主要有两大特点。

(一)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从全区140个抽样调查村(社区)的结果看,有96个村(社区)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或机构对集体资产加以管理,并明确了规定,占

69%;有99个村(社区)集体资产的出租、发包等通过了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占71%。普遍推行了“村财镇管”制度以及集体资产使用审批制度,并定期公示,设立民主理财小组和两委会同时监督管理;“一事一议”工作也开展较好。

(二)群众受益效果明显。从调查的结果看,群众从村集体资产中得到的了实惠。抽样调查中有85个村(社区)的集体资产资金投向了道路、水利、饮用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占61%;有37个村(社区)的集体资产资金主要用于帮扶困难群众和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和科技培训等方面,占26%。此外,征地补偿资金分摊到户、村级社保深入民心、卫生教育设施完善、公共设施得到维护等,集体资产为民服务效果越来越明显,群众受益落到了实处。

二、我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经营和积累,我区的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在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壮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我区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的大环境下,仍有部分村(社区)存在集体资产管理

工作中制度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群众难信任的情况。在调查中发现,有13%的村(社区)没有任何规章制度对集体资产加以管理;31%的村(社区)没有专设管理机构;19%的村(社区)管理决策由村委会或村社干部决定;有21%的村社存在不良债务,其中的90%都表示无法解决;甚至有个别村(社区)还存在产权不明、家底不清、资产流失的情况。

(二)集体经济增收困难。抽查的140个村(社区)中,从收入渠道看,有54个村(社区)集体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占39%;有52个村(社区)集体资金主要来源于出租、发包等收入,可持续利用效力差,占37%。从效益的发挥上看,有54%的村(社区)近三年集体资产收入与往年相比持平,16%的村(社区)甚至出现下滑的现象。79%的村(社区)选择把现有集体资金存入银行,只有5%的村(社区)考虑用于投资发展,虽各村对资产壮大均有一定的构想,但迄今为止,资产盘活成功案例太少。

(三)发展受到多重制约。从村(社区)组织内部来看,受村社干部任期和发展意识不够新的影响,村社干部普遍展思想不解放、思路难打开,倾向于短期规

划、短期投资,在资产盘活的过程中被动运转,追求短期效益,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从外部发展环境来看,缺少上级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政策扶持,集体资产管理缺乏现行区域发展的适宜规划,在所调查的140个村(社区)中,全部都表达了加大扶持力度的要求。

三、对管理和壮大我区农村集体资产的几点建议 问题找出来了,就要想办法解决好,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加强制度管理。一是建立集体资产产权界定和登记制度。要明确界定集体资产所有权,划清集体资产、国有资产和其它资产和界限,认真解决各种产权纠纷,对已经明确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登记,并发放产权证书。二是建立集体资产流转和评估管理制度。凡是涉及到集体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的事项,均要履行民主讨论,开展评估和向上级集体资产管理机构报告。三是建立集体资产年检和报告制度。做到掌握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了解集体资产增减变化和保值状况。四是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所有村都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召开民主理财会议,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区、镇、村各级农

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对集体资产进行强有力的监管。

(二)加大扶持力度。要因地制宜、分类进行支持和引导。在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村(社区),政府可引导其大力发展村级企业,在启动之初适当无息投入资金给予帮扶,使其成立村企一体化的公司,实行公司化动作,壮大集体经济,比如,慈云镇凉河村成立的原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在运行。在德感、双福和珞璜三大工业园区所在的村(社区),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政府出台统一政策,无偿划拨一定面积(5-10亩)的土地,由村(社区)集体规划建设标准厂房或商业用房,可出租或自办企业,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持续后劲,避免征地完结后出现空壳村。在东西部和南部山区经济薄弱、条件落后的村集体,可在基地设施建设、扶贫开发、产业发展上给予扶持,通过农业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三)探索发展新路。可借鉴苏州的经验,在农村经济存量相对较大的村,大胆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股权化改造试点。结合当前的户籍制度改革,尝试发展村社股份合作组织来盘活集体资产,将农民的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股权置换成股份合作社的股权,让农民成为股东,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最终实

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5

三是产权交易入场制度:规定了土地产权交易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则。要遵循自愿、诚信、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严格按照申请登记、挂牌公示、咨询洽谈、公开竞价、签约成交、结算交割、交易鉴证和变更登记等程序进行,确保交易行为依法规范运作,防止国有、集体产权权益受到侵害。

四是产权交易资金管理制度:明确了凡国有产权交易收益均属政府性收入,其资金必须全额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截留、挪用、侵占等违法违纪行为。

五是产权交易备案审查制度:明确了所有国有资产转让处置的呈批资料、审批文件等必须报市监察局备案审查,并在审查批准后方予公布,使国有资产转让处置的整个过程都在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充分利用电子审批监察系统实现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情况的动态监管。

(四)组织清产核资,全面摸清家底,为实施国有资产统管夯实基础。

首先是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城市经营的副市长担任,成员单位由纪委、监察、财政、审计等组成,积极稳妥推动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其次是制定《xxxx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印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全市政府性资源经营权、使用权清查工作的通知》,全面开展资产清查。按照“单位自查、主管部门核实、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接收或登记”三个步骤,对全市国有资产实施全面的清查,通过清查核定资产,明晰产权,与资产评估工作结合起来,对没有入账的或账面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的土地、房屋、建筑物重新评估,核实价值。并要求资产使用单位将全部土地证、房产证移交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统一接收管理。真正摸清了国有资产“家底”,为科学、规范管理国有资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成效

一是规范了资产管理行为,强化了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人的地位,避免了政府所属职能部门、单位随意、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二是利用资产统管平台,对资产实行统一管理、配置、调剂使用,降低了行政成本,盘活了闲置资产。

三是规范了国有资产经营性收益的管理,杜绝了国有资产流失,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是通过资产统管,提高了国有资产产权观念的认识,促进了廉政建设的有效发展。

五是实施了城市经营理念,吸引了众多外商和民营企业在xxxx投资置业。

近年来,xxxx市“三个五”城市建设品位显着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日趋完善,20至xxxx年,xxxx市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xxxx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xxxx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1.38亿元,财政综合增长率居全省第六;在全省67个县(市)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排名中跃居第三名,实现了历史新突破。

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体会

(一)加强资产营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近年来,xxxx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资产统管、融资运作、经营生财、滚动发展”的经营理念,抢抓机遇,突出重点,通过运用存量固定资产投资,加大资产营运力度,积极盘活闲置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例如在2015年底,xxxx市通过招商引资,将本市闲置多年的140亩土地,以高出底价2.7倍的3.54亿元成功转让,盘活了该地块并实现了保值增值。

(二)加强经营性资产监管,按市场化运作规范资产交易行为,提高了资产经营效益。重点加强和规范经营性资产公开招租行为,通过推行公开招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经营(出租)增收创收。其中招租创收比较突出的有市工商联辖下位于城区中心仅40平方米的商铺,原来年租金仅1.8万元,通过向社会公开竞投招租,年租金额达到6.05万元,增收4.25万元,增幅达到3.36倍。市金叶公司辖下位于龙江路约120平方米的3卡商铺,原年租为13万元,通过向社会公开竞投招租,年租金额达到近76万元,增收63万元,增幅达到4.3倍。

(三)着力整合资产资源,挖掘资产融资潜力,推动文化优雅之城建设进程。以资产统管为平台,充分利用资产的融资能力,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为加快城区街道建设、旧城区升级改造,扩大新城区规划、改善投资环境,完善路网、电网、管道、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固定资产管理情况 篇6

报告

县财政及国资经营管理中心要依法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督,定期搜集资产、财务和企业经营方面的报表资料,督促企业如实反映生产经营情况,指导、帮助企业搞好经营管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配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我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汇报,日前,财经工委同志在黄幼钧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教育局、区资产经营公司、西溪湿地经营管理公司、之江文创园、文新街道等XX个单位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就我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及评价

近年来,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照省、市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了我区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根据财政部门的统计,截止XXXX年底,我区XX家行政单位的资产总额为亿元,其中固定资产为亿元;XXX家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额为亿元,其中固定资产亿元。全区XX家国有企业(XX区XX家,之江X家)资产总额亿元,所有者权益亿元。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注重了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在管理体制上做到了有人管事,区财政局国资科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部

分国有企业进行监管,区资产经营公司、西溪湿地经营管理公司、之江创意园开发有限公司以及相关主管单位分别对下属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需纳入产权交易的国有资产进行公开处置。在管理制度上做到了有章可循,从XXXX年开始,我区先后出台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以及房产登记与租赁、处置等细则;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监督管理规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等规章,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国有资产的管理要求和方法。

(二)加大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区政府深入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开展全区性房产调查,在清理登记各类房产的基础上,对部分无产权证的房屋探索实施了西湖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内部登记制度。落实国有企业资产重大事项监管权利,严格审核国有企业重大事项,依法推动西湖投资有限

公司增资、蒋村新区建设有限公司XXX%国有股权的挂牌转让等工作。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全面推进政府采购,依法处置纳入产权交易的国有资产,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审计部门先后开展了镇街和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计调查,提出具体的审议建议并督促落实整改。各镇街和行政事业单位也采取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数据库,实施内审监督、强化绩效考核等措施,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三)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调研的情况看,XXXX年-XXXX年,区资产经营公司通过规范经营性房产管理、做强国有品牌企业、优用存量资产等形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分别达到%、%和%,国有资产(含公司所属出资企业及其权属企业)经营收入也从万元增加到万元,实现三连增。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委托拍卖中介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公开拍卖,三年共累计交易XX批次,成交金额万元,国有资产增值

XXXXX万元,增值率达%,特别是石龙山南侧废弃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矿石销售权项目、西湖啤酒厂建筑物拆除承包权和原厂生产设备拍卖项目,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值。我区还对建设局原天目山路XX号第X、XX层房屋,区民政局原体育场路XXX号四层房屋进行产权证移交,逐步做大做强我区国有全资企业的资产。

二、我区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区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资产规范管理的意识不够强。一是重视程度不足。从调研的情况看,不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存在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重资产数量、轻资产效益的思想,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二是产权意识淡薄。不少单

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房屋资产有多少,是否具有产权,是什么性质的产权,存在哪些风险所知不多;对有的资产为什么没办产权证,什么历史原因造成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模糊不清。三是责任落实不到位。从调研的情况看,虽然我区所有镇街都设有资产经营管理办公室,但在资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管理职责分散和多头管理的情况,对日常资产管理监督缺乏集中性和统一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无人负责,或由其他岗位人员兼顾、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延续性。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相对较弱。一是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较为突出。虽然通过全区房产调查和资产统计报表,掌握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基本信息,但仍然存在部分单位上报数据不够全面,漏报、少报的情况,特别是一些没有产权证的房屋和占用、借用资产。不少单位和镇街的内部台账对拍卖、处

置的国有资产没有及时清理核销、调整账务,对财政新形成的国有资产没有及时入账,存在国有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卡不符的情况,静态账、账面账较多。二是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数量较大。根据财政的资料显示,全区XXX家单位上报的XXXX处,面积万平方米的房产中,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达到XXX处,面积约为万平方米,占全区房产总面积的%。而从部门看,教育系统的XXX处学校场所,总建筑面积XXXX亩,未取得国有土地证的有XXX亩,占%;校舍面积XXXXXX平方米,未办理房屋产权证的XXXXXX平方米,占%。卫生局机关及XX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X家公共卫生机构的房屋面积XXXXX平方米,其中有房屋产权证的有XXXXX平方米,占%。根据财政局的分析,未取得产权证的原因包括未缴纳土地出让金、验收未通过、资料不全、政策及历史遗留。三是经营性资产管理不够到位。部分单位的房屋租赁未进入区公共资源

交易平台,存在私自协议出租、出借房产的情况,这其中既有部分单位执行我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的自觉性和敏感性不足,未主动上报房屋公开招租的原因,也有我区国有资产处置的督促检查机制尚未形成,监管力度不足等因素。四是资产整体回报率不高。有些单位和镇街由于经营性资产面积小、分散等原因,有部分土地、房屋被闲置,或使用绩效不高。还有部分土地、房屋的租赁期限过长,租赁价格过低,从调研看,不少房屋的租赁合同租期长达XX年,甚至有的房屋租期要到XXXX年,租金每亩只有万/年,且每五年增租X%,这明显低于市场价。

(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绩效不高。一是政企职责不明晰。我区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建立的管理型职能的国有企业,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政府的工作任务,并未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缺乏市场经营管理意识和责任。全区XX家国有

企业的类型,既有事业单位类,经营类的,也有建设平台类,融资担保类。企业的经济性质既有有限责任公司,也有全民所有制、国有独资公司,甚至还有集体企业。由于国有企业法人结构复杂,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不彻底。

二是管理责任难落实。国有企业的人员编制较为混杂,公务员、全额事业、差额事业、企业合同工、临时工等都有,员工事业企业两种身份,工资两头靠的情况也有存在。国有企业与主管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也较为混乱,存在主管单位变相占用国有企业资产或国有企业无偿使用主管单位国有资产的情况。

三是收益绩效不高。根据XXXX年的国企年报,全区XX家国有企业共亿元的资产总额,亿元的所有者权益,主营业务收入为亿元,利润总额仅为XXX万元,净利润仅为XXX万元。这其中的原因包括国企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目标责任考核不落实等。四是发展后劲乏力。受资产总量偏小,经管人

才缺乏,投融资困难以及政策因素影响,我区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后劲不足。当前,我区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资产主要体现在房产上,主营收入也主要以房产租赁为主,资金积累缓慢。西溪湿地的主营收入以观光游产值(门船票收入)为主,旅游延伸产业发展和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不足,以及湿地三期的竞争也给西溪湿地发展带来阻力。

三、工作建议

结合这次调研发现的问题和掌握的情况,我们就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夯实国有资产规范管理的基础。一是要强化国有资产规范管理的意识。国有资产是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履行各项职能、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物质保障。区政府及各相关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职责,自

觉依法管好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二是要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区国资办、镇街资管办、行政事业单位以及主要资产管理部门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尤其是各镇街资管办,要认真落实岗位、职责和人员,切实强化本级及下级单位的资产管理与使用情况的监督。各行政事业单位和代表政府掌管资产的单位,要明确资产管理的兼职机构和专职人员,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和维护。

三是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要根据省市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我区国有资产购置、配置、验收、使用、处置、评估和统计等一系列配套监管制度,督促各单位建立完整的账卡,加快推进我区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管。要建立资产保值增值的指导机制和考核机制,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研究制定国有资产管理违规行为责任追

究制度。各镇街、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工作,准确及时上报资产变动及增减变动情况。四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力度。要探索实践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建立涵盖区本级到各资产主管部门的政府公共资产管理网络,强化对资产数量、质量和使用的监控,为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一是要开展清产核资。区政府有必要组织财政、审计、监察、住建等部门,对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镇街、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清产核资调查,进一步梳理我区国有资产的保有数量、主要类型、资产质量等情况,理清资产的产权归属、管理与使用情况;掌握资产经营和收益入账情况,摸清家底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台账和数据库。

二是要加强房产管理。特别是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区国资办要会同相关

单位,认真梳理分析原因,充分论证办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对能采取措施补办手续领出产权证的房屋,要及时排定计划时序,明确责任要求,落实人员经费,强化跟踪考核,督促早办快办。对无法办理产权证的房屋,要探索发放内部登记证等形式加强监管。要加强闲置房产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撤并后的存量房产、可利用的闲置房产,区政府可集中管理或授权国企统一经营管理。

三是要突出保值增值。要严格执行《西湖区公共资源交易办法》的规定,国有资产的出让、租赁及承包均应纳入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资产的优用和效益最大化。镇街的经营性房产涉及到招商引资引税,在根据房产的地段、年份、设施等情况合理制定租金的基础上,妥善处理税源培育、税收效益与资产保值增值的关系,建立健全租赁进入退出机制和公平竞争机制,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经济效益。要

加强合同管理,研究制定房产租赁合同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权责条款和合约期限;对现存租赁期限过长的合约,相关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产收益。四是要提高监管效能。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突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产权变动的监督,规范和完善非税收入的管理,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监管水平。

(三)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业绩。一是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改革。要按照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思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我区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要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和梳理国有企业资产家底,杜绝国有资产占用、借用情况,防止出现国有资产流失。要梳理国有企业的经济性质,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明确政府作为出资人依法享有的各项股东权利和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规范国有公司运作。要防止和避免出现更多行政性、管理型的国有公司。

二是要发挥国有资产的整体优势。要盘活存量资产,在保证政府需要的前提下,对零碎、收益差或者闲置的资产资源,应采取对外出售、部分转让、资产置换等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尽快盘活存量资产。要优化资产资源配置,通过整合经营性资源、优质资产以及股权优化、债券发行等形式,打造几个具有规模效应、资产质量良好、现金流及利润来源稳定、财务形象和未来预期良好的投融资平台,并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做强做大国有资产规模,提高资金募集与运营能力。

三是要加强监督管理。要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强公司法人内部结构治理,形成权力决策机构(董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和经营管

理者之间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切实维护出资人的权益。要依法对国有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督,督促企业真实反映生产经营情况,分析、指导、帮助企业搞好经营。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定期审计制度,加强对企业的财务审计和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监察机关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四是要提高经营绩效。通过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的要求,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要着力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充分尊重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加强投资监管,完善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制度,区别不同行业,确定经营利润收缴比例,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建立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突出国资保值增值率、经营业绩等方面的绩效考核,企业的经营实绩与管理层的报酬直接挂钩,真正

调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运作效益。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及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XX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报告》的安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要求,为了了解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本月XX日至XX日,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代表、财经委有关人员,到区财政局、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国有资产是指由财政投入形成的、以提供服务为目的的、各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如:房产、土地、实物资产等。经调查,至XX月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纳入集中统一管

理的共有XX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亿元(不含区政府新办公大楼和区国防指挥中心),其中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亿元,各行政事业单位占用亿元。

(一)管理机制。XXXX年成立了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由政府区长兼任国资委主任,国资委下设办公室,由区财政局局长兼任国资办主任,主要工作职能是:负责全区国有资产的监督工作,依法对区属国有控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督,组织实施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清查、评估、划转、纠纷调处等工作,指导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区委研究决定,于X月成立了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行使区政府授权范围内(集中统一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国有资产投资、营运和管理职能。

(二)资产存量。我区国有资产的主要分布,根据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区财

政局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了清查,据初步统计,截至末,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万元,其中:行政单位万元、事业单万元、区国投公司万元;我区国有资产的主要类型,土地、房屋及建筑物万元(其中房屋万元),交通运输设备万元,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万元,电气设备万元,办公家具万元,专业设备万元,图书及陈列品万元,其他仪器及文体设施万元;我区国投公司监管的国有房产按其经营形式分为经营性房产和非经营性房产两大类,总房产面积达XXXXX㎡,其中经营性房产面积XXXXX㎡,非经营性房产面积XXXXX㎡,经营性资产在全区国有房产总量中所占份额达%。

(三)运管机制。我区在全面掌握国有资产总量、存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经营、使用,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益途径,提出了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房产集中统一管理和经营,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总价值万元 的房产授权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管理,从而打破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界限,将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达到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变死钱为活钱的效果,既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主要工作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区国有资产总量也在不断上升。如何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区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营运,对实现国有资产资本化、存量资产货币化、行政事业性资产市场化、资产效益最大化的管理路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三年累计实现房产经营收入XXXX万元。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集中统一管理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区委常委会还专题研

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座谈了解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确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协调,财政、审计、国土、建设等部门密切配合。区政府及时召开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各单位一把手要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意义,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确定专人承办的工作机制。通过会议,统一上下思想,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营运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统一政策,规范操作。一是适时出台《关于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实行统一管理的通知》(梅政办XX号),对集中统一管理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统管范围、管理办法、工作步骤、工作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统一了政策,明确了任务。二是对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区属

各行政事业单位除了用于办公、教学、医疗卫生的房产外,所有房产从X月X日起,其所有权无偿划归区国投公司,为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顺利开展提供纪律保障。三是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区纪委、区监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区国投公司制定和完善了《区房产租赁经营制度》、《区房产修缮、改(扩)建管理制度》、《区房产对外投资、担保及贷款制度》等XX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我区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

(三)先易后难,有序处置。一是拟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统管工作中资产清理、审计核实的范围、时间安排以及报表的报送方式、要求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对各种资产的管理进行了规范,对产权过户等工作作了安排;二是为了确保区属行政事业

单位国有房产清理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组织实施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理工作,区国投公司印制了《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理登记表》,并对清理的范围、时间要求、报送要求作了明确规定;三是将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齐全的XX处房产及时办理房产证、土地证的过户手续,对把两证不齐、无证或权属不清、资料遗失的XX处房产要求区国投公司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补齐有关资料,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适时办理产权移交工作和房产过户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基本经验

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改革,有效地解决了多头管理、资产部门所有、福利待遇贫富不均三大难题,取得了较好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理顺体制。吸收外地的经验,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和相互

制约的原则,重新划分区国投公司、财政局和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职责,建立以财政局为总负责、国投公司为主体负责收益管理、审计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的管理体制,理顺了工作关系,规范了工作程序,为实现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提供了体制保障。

(二)突出重点。以资产产权完整移交和统一经营为重点,推进资产管理改革工作。区政府做出了《关于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实行统一管理的通知》和限期完成资产清理、产权移交工作的规定。仅用短短X个月时间就解决了资产家底不清、办公用房标准不一等难点问题,打破了资产部门所有的状况,为实现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抓住关键。改革过程中,牢牢抓住组织领导和完善实施方案等关键环节,确保资产管理改革落到实处。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制定了国有资产清理移交、权属变更、集中管理三阶段工作方案,规定了各阶段的时限、内容、要求、目标和相应的处罚措施,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为实现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主要体会

我区在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使用方面,通过区政府健全机构、明确职责、管理到位、运作有序的有效作为,在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方面实现了三个有利:

一是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及时出台了《关于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实行统一管理的通知》,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区国有资产管理纳入了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有利于集中资金办大事。,国投公司共组织国资经营收入万元,通过政府科学有序的安排,调剂了万元用于区政府办公大楼、区国防指挥中心的基础设施投入,调剂了XXX万元用于购置

优良房产,使我区国有资产逐步转入优质化。

三是有利于监管资产转让行为。国投公司自组建以来,始终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把资产评估和产权交易关,对所有不良资产的处置严格实行阳光操作,扼制了产权交易环节的违规行为,使我区国有资产的处置实现了公开化。

五、主要问题

当前国有资产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新旧国资监管体制交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既表现为历史惯性的遗留问题,又表现为新体制建立还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资金不足,发展乏力。这几年,国投公司在认真做好房产管理工作的同时,虽说也在积极探索其他投资渠道,但因国投公司的资产主要体现在房产上,没有自有资金,也没有政策性项目,又不适合进行竞争性领域的投资经营,~ 26 ~

所以在其他方面投资经营方面一直未能有效开展,进一步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大。

(二)人才匮乏,管理滞后。三分经营,七分管理。不论是资本的运作,还是市场监管,不论是企业生产,还是企业销售,它们都离不开管理,特别是懂技术、懂专业的人才管理。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我区国投公司的员工,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开拓创新精神不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益。

(三)总量偏小,融资艰难。我区国有资产总体规模较小,只有亿元(不包括资源性国有资产),其中经营性资产亿元,区国投公司几经周折、想方设法也仅融资XXX万元,加之房产租赁管理事务繁杂、工作量大,上下级主管部门责权利不相匹配,争取资金、创先争优渠道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资经营责任单位投融资积极性。

六、工作建议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政

~ 27 ~

策性很强、涉及领域广的课题,财政部已于X月XX日公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也将于今年X月X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管好国有资产最终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就必须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篇大文章。

(一)统一认识。要注重宣传,加强教育,充分认识国有资产在公共资源中的重要地位,要熟悉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克服重视资金、轻视资产,重视资产购置、轻视资产管理,重视资产数量、轻视资产效益的现象,努力增强全民国资意识,搞好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最大限度在发挥国有资产的效应和作用。

(二)完善机制。完善政府投融资管理机制。建议政府出台《区推进国有资产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

~ 28 ~

骤、体制和机制,建立起稳固、统一、高效、规范的投融资平台。建议成立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财政局(国资办)、发改局、审计局、监察局和国投公司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作为政府投融资管理的决策层。成立投融资管理中心,作为政府投融资管理的执行层。成立投融资监督委员会,由财政(国资办)、监察、审计部门作为政府投融资管理的监督层,依据职能分工,加强对政府投融资的监管。

(三)谋划发展。要突出中心,立足发展,做大做强国有资产。突出抓好四件事。要大力抓好国投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深层次地研究国投公司的发展问题,既要有一个遥望可及的远景目标,又要有分步实施的方案,一步一步向目标迈进;要大力抓好资本运作。加强国有资产的整合利用,对确实没有价值的大胆处置,对能够调剂使用的加强调拨,对闲置的国有资产千方百计启动盘活;要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国投公司这一

~ 29 ~

平台,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加大与名优企业对接的力度,大力引进名优企业参股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进一步优化配置国有资源;要大力抓好协调服务。发挥国投公司的优势,加大与政府部门的协调力度,全力以赴帮助解决园区建设、企业发展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国资委员会要做国投公司的娘家,资本运作的专家,协调服务的行家,安全生产的管家,切实当好出资人。

固定资产管理情况 篇7

《增值税暂行条例》(简称《条例》)对一些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有明确的规定,而增值税转型后,《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13号)等文件相继出台。笔者结合实例,针对非正常损失情况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如何转出这一问题作一剖析。

一、如何理解财税[2008]170号文件第五条规定的内涵

《条例》第十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五)本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

财税[2008]170号第五条规定:“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条例第十条(一)至(三)项所列情形的,应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所称固定资产净值,是指纳税人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后计算的固定资产净值。”

按财税[2008]170号文件第五条的规定,我们是否可以将《条例》第十条“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替换为“购进固定资产”而得出相应的以下三项规定呢?“(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固定资产;(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固定资产;(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固定资产[注:与固定资产非正常损失相关的主要是第(二)和(三)项内容]。”

目前,绝大多数纳税人都是这样理解的,并且从财税[2008]170号文件的行文时间关联来看,这样理解似乎也没有什么错。但笔者认为,这样理解存在以下问题:

《条例》第十条“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中的“货物”本身包含“固定资产”,并没有把固定资产排除在货物之外。《条例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条例第一条所称货物,是指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气体在内。”很显然,固定资产是属于“有形动产”的。《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条例第十条第(一)项所称购进货物,不包括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不含免征增值税项目)也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简称“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前款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

也就是说,根据《条例》第十条的规定,购进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不得抵扣。但由于固定资产可能既用于应税项目,又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或者免税项目、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具体操作上难以划分可抵扣与不可抵扣部分,因此《条例实施细则》明确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也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不属于不得抵扣的范畴,即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的表述更加清晰地表明了“购进货物”的“货物”本身是包含“固定资产”的,是“货物”的应有之义。货物与存货的内涵不同,固定资产虽不属于存货,但也是货物。因此,将“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替换为“购进固定资产”没有必要,也不符合逻辑内涵。

另外,(一)和(二)项这样理解还不至于产生错误,但根据机械套用替换后的第(三)项规定来结合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就有点南辕北辙了。

例1:某公司为一般纳税人,2012年3月购入机器设备一台,其不含税价是375万元,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标明的增值税额为63.75万元,且认证通过后已作为进项税额抵扣。该设备预计可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率为4%,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其月折旧额为3万元。4月初该设备即投入了生产运行,4月末财产清查时得知,由于管理不善导致了由该设备生产的产成品因霉烂变质而全部报废。该产成品的制造成本为25万元,其中生产领用的外购原材料成本为10万元。

有人认为,根据财税[2008]170号文件的规定计算:不得抵扣的材料进项税额=10×17%=1.7(万元),不得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375-3)×17%=63.24(万元),所以,非正常损失部分进项税额转出=1.7+63.24=64.94(万元)。笔者认为,这样来理解和计算显然是一种误解。产成品霉烂变质且全部报废损失也只有25万元,而摊得的进项税转出额竟高达64.94万元,这有悖于《条例》和财税[2008]170号文件的精神。企业只需把非正常损失的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在购进时已经抵扣进项税额予以转出即可。

也有人认为,财税[2008]170号文件中规定的对存货所耗用的不得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计算公式存在不妥之处,并指出进项税额转出数应该是非正常损失的产成品成本中包含的已经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而不是固定资产净值,建议把计算公式调整为:不得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非正常损失存货分摊的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折旧×适用税率。

则例1中,不得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3×17%=0.51(万元),非正常损失部分进项税额转出=1.7+0.51=2.21(万元),较之前计算的进项税转出额少了62.73万元。笔者认为,这个观点与做法虽然合理,符合配比原则,但在税管实践中是不可取的。操作中要分别出来哪些固定资产抵扣、哪些没有抵扣,再把产品非正常损失所涉及的固定资产及其所摊销到的折旧逐项核算清楚,工作量大且无比繁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从成本、时间、精力上来看是不经济的,不具有可操作性。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与做法放大了财税[2008]170号文件第五条规定的内涵。事实上,《条例》第十条规定所强调的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均为相关不得抵扣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即最初计入进项税额抵扣的部分(亦即料工费三部分中属于“料”所对应的进项税额部分),至于后来生产经营中耗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所匹配的进项税额并没有涉及。因此,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固定资产价值包含的已抵扣进项税额不必考虑转出。

二、计算固定资产非正常损失进项税额转出时是否考虑剔除变价收入

一项资产发生损失,存在有变现价值和无变现价值两种情况。如有变价收入,根据财税[2008]170号文件和财税[2009]9号文件的规定,需要按适用税率或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问题是,在有部分转让价值即取得变价收入的情况下,该不该认定为全额损失呢?《条例》及其细则并没有明确,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正确领会增值税立法意图的前提下进行职业判断。

例2:某公司为一般纳税人,2011年6月购入原材料一批,其不含税价是100万元,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标明的增值税额为17万元,认证通过后已作为进项税额抵扣。2011年9月发现该批原材料由于管理不善导致霉烂变质,经过盘点清理后取得不含税变价收入20万元。

方法一:如果该公司按照100万元作为非正常损失,则进项税额转出=100×17%=17(万元);原材料变价收入还应缴纳增值税,其销项税额=20×17%=3.4(万元)。该事项公司负担增值税=17+3.4=20.4(万元)。

方法二:如果该公司按照80万元(100-20)作为非正常损失,则进项税额转出=80×17%=13.6(万元);原材料变价收入的销项税额=20×17%=3.4(万元)。该事项公司负担增值税=13.6+3.4=17(万元)。

对于存货非正常损失有变价收入情况下进项税转出额的认定,目前实务中普遍采用方法二,笔者也认同这一做法。

我们知道,增值税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中性,另一个是连续性。增值税的中性突出表现为不重复征税,即只对货物或劳务销售额中没有征过税的那部分增值额征税。如果取得的变价收入照章征收增值税,而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时则不剔除其变价收入,就使得同一纳税对象在购进时与处置时都征了增值税,这样势必造成部分价值重复征税。增值税的连续性是指随流转环节征税和扣税,销售方的销项税额同时也是购货方的进项税额,一环扣一环,宛如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条例》中对进项税额转出作出规定是针对那些因退出增值税流通领域而导致增值税“链条”中断的情形。而取得变价收入,说明存货并没有完全损毁,它仍然是以实物形态正常地进入到了下一个流转环节,这无疑是符合增值税连续性的特点的。因此,存货非正常损失在作进项税额转出时应剔除变价收入,即以存货成本扣除不含税的变价收入后的余额再乘以适用税率来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数。

那么,固定资产非正常损失进项税额转出时是否也应该剔除变价收入呢?笔者认为应该与存货一视同仁。因为存货与固定资产同属于资产,而且处置非正常损失的固定资产取得变价收入时同样要照章征收增值税,因此,固定资产发生非正常损失,其性质是和存货发生非正常损失应该是一致的。所以,固定资产发生非正常损失而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时也应该剔除变价收入。

例3:某公司为一般纳税人,2009年9月1日购进一台生产设备,其不含税价是200万元,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标明的增值税额为34万元,且认证通过后已作为进项税额抵扣。该设备预计可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2012年9月财产盘点时发现该设备因管理不善而毁损,造成报废。截至2012年9月累计已计提折旧60万元、减值准备10万元,另外在清理过程中,支付清理费用3万元,取得变价收入23.4万元(含税)。

则: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200-60-23.4/(1+17%)]×17%=20.4(万元)。

三、处置非正常损失的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是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还是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按照财税[2008]170号文件和财税[2009]9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分两种情况:如果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属于《条例》第十条规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或者是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如果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已按规定抵扣进项税额)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则减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笔者认为,处置非正常损失的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应分别情况参照此规定计算增值税。

仍以例3资料为例,变价收入如何交纳增值税,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一:如果在计算不得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时,固定资产净值中剔除了变价收入,则变价收入应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取得变价收入应交纳的增值税=23.4/(1+17%)×17%=3.4(万元)。由于计算不得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时剔除了变价收入,减少了进项税额的转出额,取得变价收入时再依率征税,体现增值税的特点,符合配比原则,而且总体上一出一进,没有增加税负。

情况二:如果在计算不得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时,固定资产净值中未剔除变价收入,则变价收入应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取得变价收入应交纳的增值税=23.4/(1+4%)×4%/2=0.45(万元)。由于计算不得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时没有扣除变价收入,使得残料价值部分的进项税额也都一起转出了,此时再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看似优惠照顾,实际上增加了纳税人的税负,因为它没有了抵扣,对变价收入征收额即为税负的增加额。

参考文献

[1].李波.产品非正常损失后相关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如何确定.财会月刊, 2010;7

固定资产管理情况 篇8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 绩效管理 指标体系 管理水平

一、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什么是高校固定资产

所谓固定资产,具体指的是被所有者使用或者占有的资产。法律上将固定资产定义为可以用货币为计量单位,且是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料和资源,固定资产主要由流动的资产、固定的资产、对外投放资金以及无形的资产构成。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可以分为六大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二)固定资产没有性质上的具体划分

按照管理模式来说,大部分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是社会活动管理,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场所。另外,有一部分高校为民办单位和非事业公有单位,不排除它们会以经营获利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积极主动的为社会和国家提供文化、教育、科研等客观的服务和贡献是高校必须重视的任务。事业单位从属于事业和法人,而又与企业法人有所差异,具体深入到各单位中来看,情况则更为复杂。从实际上来说,一部分事业单位进行的是经营性活动,而以非营利为名则有失妥当。所以说,在日前情况之下,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在管理中并无非经营性和经营性的具体划分。

(三)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特点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着设备而存在,同时也会伴随设备的报废而失去价值,在其使用寿命之内应当按照计折旧情况进行适当补偿。但是高校中的固定资产往往经过了多次使用,反复科研、教学,而其实物形态却没改变。这样的话,高校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就会随着资产使用而逐渐衰退甚至消失,而这些损失都无法核算为固定成本。

二、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主要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过分依赖账物相符的管理方式

很多高等学校比较重视固定资产购置经费的预算安排和固定资产处置研究,在固定资产购置、处置前后,会制定严格紧密的审批程序和审计制度,保障实物管理帐套登记明细是否与财务帐套登记明细相符,极其重视账物相符问题,但是对那些已经形成实物性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却并不重视。例如集中管理问题、余缺调整问题、资源享用问题等。这就势必会使各个部门在设备进行重复购置,却从根本上忽略高校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产入产出,使用效率得不到提高。

(二)重采购、轻管理问题突出

近年来,高教事业发展迅速,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校园固定资产的添置与更新,因此每年开学时都会大量购置教学科研设备,并能按照品牌、型号、功能等技术参数要求做好资产实物验收,仔细落实帐套实物登记。但是在设备购入后,高校管理层却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设备使用效率不闻不问,对仪器的操作和日常保养维护也并不关心,责任心严重缺乏,而设备一旦出现了比较小的毛病,往往不予维修或粗略维修,这样势必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年限。

三、对固定资产进行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中的固定资产都处于不做成本实际核算,不实际计提折旧,无偿使用的状态下,这种模式使得固定资产在管理上产生了较大难度。但是如果能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就能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从而对固定资产进行逐步评价,进而完善设备的考核与管理,形成更为全面的、科学的资产评估模式与管理方法。而这里所说的固定资产的绩效评价对于管理者来说并不陌生,就是指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性的评价来主导其定量的考核,并对所有的相关资产进行更加充分的利用,尽量真实的、客观的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反馈与调整,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最终做到资源共享、集中管理和余缺调整。对于高校领导来说,也可通过绩效管理来对资产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并对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整。

四、如何构建绩效评价管理模式

(一)定性指标的完善

1、考核管理机构健全程度

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健全程度进行全面考核,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和高校决策者应当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

2、资产投入依据的制定

对资产的采购程序和采购渠道进行考核,考核其是否正规有效,管理模式是否合理,资金的投入和产出是否与科研课题相符。

3、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对购置而来的固定资产以及上级调拨的资产进行考核,了解其是否登记在账,而且账实是否相符,一定要做到家底查清、账实相符。

4、资产处置

对固定资产报批手续进行考核,资产是否报批,检查报废情况,对资产审批手续的健全程度进行考察。

5、维修与保养

对固定资产使用人员进行考核,是否对其进行定期的维修与保养,是否能及时的消除安全隐患,以达到降低资产故障率,延长使用期限的效果。

6、奖励与惩罚

对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和使用个人进行考核,奖惩措施是否有效,方案执行起来是否顺利,以及部门对资源损失处理制度是否恰当。

(二)定量指标的构建

1、部门固定资产率

部门固定资产率是一项结构相对指标,根据用途不同,高校固定资产可分为科学研究固定资产、行政管理资产、后勤服务资产等三类。所以说,通过对各个部门在固定资产上的占有率进行计算和数据分析,可以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金额在固定资产总额的占有份额进行了解和平衡。在这其中,科学研究部门的固定资产占有率可以对高校的固定资产配置的合理程度进行有效的反映,有利于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2、固定资产率

固定资产率指的是资产的结构指标,也就是固定资产总金额在资产总金额中所占的百分比。如果这项指标的数值越大,就说明该项固定资产在资产总金额中的位置越重要,这也是显示固定资产整体特征最基本的指标。所以说固定资产率是各个部门在对固定资产分布进行分析时使用最频繁的数据。

3、资产可用率

这项指标是一种相对的指标,能对固定资产进行完整的分析,具体是指已经投入使用的和还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在总金额中的比重大小,它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质量和作用,固定资产可用率越高,就说明可以使用固定资产越多。

4、资产更新率

固定资产更新率反映了固定资产增长和更新的速度,具体指的是新添的固定资产总金额在上一年固定资产总金额中所占的比率,能够确切的反映出高校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和使用效率。这项指标越高,就说明高校的硬件条件改善情况较为良好,反之这说明高校固定资产有待进一步更新。

五、建立绩效管理制度保障

(一)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打破各个单位部门封锁情况

对于高等学校的决策者和固定资产管理者自身来说,不但要在头脑中形成较为良好的市场经济意识,还应对陈旧的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型的绩效评估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和评估模式,希望能从根本上使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程度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在体制和观念发生了改革和转变以后,还要做的就是要打破旧的管理体制,使新模式深入人心。

(二)加强事业性固定资产在法律上的执行强度和监督力度

逐年逐步的提高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使用收益,避免资产的无故流失,为包括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估管理模式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另外,还应对绩效管理的主体、权限和考核方式等客观问题作出科学明确的规定。做到健全并完善登记、认定、使用、核算、处置、评估六位一体的法规体系,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提供操作规程,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六、小结

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体质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着设备而存在,同时也会伴随设备的报废而失去价值,因此应当对校园固定资产提供一个可操作的、量化的管理监控平台,从而更科学、高效地对教育资源使用和收益状况进行评定,从根本上为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提供数据依据。通过全方面、多角度的科学绩效管理,将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以最小的投入成本获取最大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丽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探讨——基于绩效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

[2]朱丽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探讨[J].经济视角(上),2012(5)

[3]彭云.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

上一篇:企业网络营销策略下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