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预防教育教案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艾滋病预防教育教案(通用8篇)

艾滋病预防教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5个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学生自主发言

2、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学生小组讨论

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呼吁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一)什么是艾滋病

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请谈谈你们自己的看法。(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小组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三)艾滋病预防措施

1、刚刚我们总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家想想我们该怎样来预防艾滋病呢?

2、小组讨论总结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1、小组讨论: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有什么危害?

2、小组代表发言

三、课外延伸 大屏幕展示测试题

(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3)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4)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5)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

四、布置学生家庭作业:

艾滋病预防教育教案 篇2

1 活动及策略

1.1 加强部门协作, 促进政策实施

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黑龙江省卫生部门与省教育厅、团省委等部门进行紧密协调, 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在高校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的方案和实施办法, 动员高校的领导、教职员工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 调动了高校志愿者开展防艾宣传的积极性, 形成一批健康教育师资及志愿者网络, 逐步建立了防艾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长效机制。

1.2 营造支持性校园社会氛围

良好的社会、校园支持性环境对于在校师生、员工艾滋病问题的认知及反歧视态度的树立有着重要的作用[2]。我们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及艾滋病烛光纪念日, 联合各高校志愿者开展规模较大的防艾宣传活动。在平时也组织高校学生在校园、社区发放宣传材料、红丝带, 开展义卖、志愿者招募、演讲比赛、防艾反歧视义演、防艾影片放映、办防艾图片展等系列宣传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008年由教育、卫生等部门牵头, 在省内高校、社会开展“预防艾滋病、反对歧视”作品征集活动。共收集文学类、平面设计类、宣讲类、舞台剧、影音等作品600余件。作品涉及安全性行为、关爱、志愿者以及艾滋病相关社会问题等主题, 无论从作品数量、质量和公众关注程度来看, 活动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 倡导大学生树立“理解、关爱、反歧视”意识, 使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到广泛普及, 促进青少年行为改变, 为开展校园艾防工作建立起支持性的校园社会氛围。

1.3 同伴教育及知识技能培训

同伴教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目标人群的艾滋病干预实践。同伴间年龄相仿, 共同语言多, 增加了亲切感和可接受性。参与性知识教育方法气氛轻松、活跃, 从而保证了同伴教育的良好效果。在培训中, 开展了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同伴教育基本方法和个人自我保护技能的培训及方法探讨, 有效提高了高校同伴教育者开展同伴教育工作的能力, 建立起了坚实的防艾同伴教育网络,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知识知晓率及个人安全防护技能。

1.4 建立志愿者与阳性社区间的纽带

多次组织各高校防艾志愿者来到黑龙江省感染者组织的“丝路驿站”及农垦总院“爱心家园”探访感染者。高校志愿者们与HIV感染者建立了联系, 形成了义务帮扶伙伴关系, 与感染者们一起包饺子, 给他们送去温暖, 鼓励感染者重拾信心, 乐观生活。志愿者走上街头义卖, 为感染者们筹集善款。在活动中志愿者能更深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及需求, 更多的了解国家政策为感染者带来的积极改善, 以及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2 结果及成效

多年来, 一系列的校园防艾反歧视健康教育活动, 已逐渐成为黑龙江省向公众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开展政策倡导、建立多部门艾滋病防治合作关系、开展社会动员、增强社会小组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活动中, 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团队相互配合, 使得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 同时也极大锻炼和提高了防艾志愿者的工作能力。

高校的防艾宣传活动, 赢得了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达到了促进高校师生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预防艾滋病、加强反歧视宣传、减少歧视艾滋病患者的目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到了95%以上。通过活动动员了更多志愿者加入到艾滋病防治的队伍。目前黑龙江省约有4万多名大学生先后参与了校园防艾活动, 形成了坚实的省内高校防艾志愿网络。防艾宣教系列活动多由媒体全程参与, 以高校为依托向全社会提出倡议并推广, 营造了关爱和谐的社会氛围, 增强了HIV感染者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 促使志愿者、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同关注和抗击艾滋病。

3 经验及体会

3.1 准确切入, 开创新局

高校防艾宣教工作初期, 要找准合适的切入点。利用大学生青少年的特点, 由团委、青协等青少年组织来配合开展活动。高校防艾宣教系列活动, 大多都是由省内各高校志愿者自行策划、组织的。活动吸引了大量在校生参加, 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主动性, 开阔了同学们的思路。活动宣传力度强, 参与者接受知识快, 深入人心。

3.2 点面结合, 注重实效

在高校防艾健康教育中应坚持做到点面结合, 将经常性宣传和重点宣传结合起来, 既注重日常防艾相关知识的培训, 也要做好国际艾滋病日、国际烛光日等重大纪念日的防艾宣教活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教形式, 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参与意识。

3.3 加强协作, 坚持经常

省教委、团省委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积极参与, 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高校防艾工作格局。提高了高校各界对防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防艾宣教力度, 充分调动高校志愿者开展防艾宣传积极性, 建立高校防艾工作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思维活跃, 这对高校宣教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要求更高, 但高校的宣教活动也有其他宣教工作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然而, 高校学生流动性大, 很多健康教育师资容易流失, 如何保持宣教工作的连续性, 如何针对高校特点保障政策的持续性, 更全面地开展工作, 如何发展具备防艾社会责任感的志愿者骨干, 建立高校防艾志愿者及师资网络, 确保高校防艾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持续规范发展, 将是应当正确面对和探讨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亮, 罗佳伦, 吴玉华.黑龙江省艾滋病疫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6, 22 (4) :128-129.

艾滋病预防教育教案 篇3

[关键词]同伴教育;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同伴教育作为一种同伴互助的方法,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贝尔(AndrewBell)和传教士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采用的“导生制”教学——教师们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学生,并将其培训成可以督导其他学生的“班长”,被学者们认为是最早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同伴教育。此后,同伴教育迅速在全球的社会发展领域发展起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澳大利亚、美国、瑞士、荷兰、印度等国向全世界介绍了同伴教育在预防艾滋病领域的研究经验。

1.同伴教育的概念界定

同伴教育在教育界中属于新兴的教育方式,许多学者认为用它可以来影响人的认知,从而改变人的认知习惯,它注重实际操作,注重价值观的引领,注重学习者的自身体验,从而解决特殊问题。Varenhorst(1984)认为,同伴教育是由接受过培训且接受在教育过程中监督的学生来执行的对他们价值观、行为引导的过程,要求教育对象年龄相近;Amy Medley(2009)等学者认为同伴教育干预措施是指在小组中或同伴一对一的形式下与目标人群分享人口的、风险行为的艾滋病毒或艾滋病信息;Sussman(1973)认为,同伴教育是指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和督导的学生,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的交流方式,对需要帮助的朋辈提供倾听、支持或咨询服务。

目前,同伴教育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但同伴教育有明显的特点。Michael Shiner,1999认为,同伴教育应具备三个特征:同伴组成、明确的干预目标和预设的操作方法、干预中的同伴教育者角色。Tuner G.,1999等学者同样认为同伴教育的基本原理并不清晰,但是以下十点可以用于定义同伴教育:(1)同伴教育比其他方法成本效益更好。(2)同伴是可靠的信息源。(3)同伴教育会为参与者增能。(4)同伴教育利用已有的分享信息和建议的方法。(5)同伴比专家更能够传递信息,因为人们通常与他们的同伴一起辨认信息。(6)同伴教育者通常担任积极的模范角色。(7)同伴教育让提供同伴教育者受益。(8)同伴提供的教育是可接受的而其他的教育则不可以。(9)同伴教育能够被用于教育那些传统方法难以接触的人群。(10)同伴们通过持续的交往、接触加强学习。

通过前辈们对同伴教育的概念的阐述,笔者认为,同伴教育是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年龄相仿,教育者在价值观传导、生活经验的传递、认知行为、思想观念上对被教育中以正面的引导。

2.同伴教育在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同伴教育在我国真正发展起源于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中国红十字会为预防艾滋病而推广的艾滋病同伴教育项目,引发了一大批学者开始同伴教育的系列研究,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大学生、中学生、妇女、青少年、吸毒人员、流动人口等群体的艾滋病预防教育。目前,此方法在我国多个省市用于开展艾滋病的预防教育活动。

国内不少学者做过我国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的现状:霍楠等,2011认为我国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体系不全、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不正确、大学生缺乏从事防治艾滋病相关事业的积极性。张琼华,2013认为:教育者在方法的选择上不能做到上下兼顾。导致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受限;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缺乏必要的尊重和信赖,导致教育的失败;在教育方式上保守,不能真正掌握同伴教育的方法;教育资源的整合不足。王继承等,2014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日益复杂化,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的脱节化,教育效果的碎片化。戴玲2007认为:同伴教育是改变人们行为特别是青少年行为的有效方式, 是全世界艾滋病预防的主要措施之一。

性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普及程度远远低于需求,许多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性早熟,性知识缺乏,学生学习性知识处于“无师自通”的状态,依靠互联网,影像资料,信息的正确性有待考究。在许多学生对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知识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学生不能正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知识的,对婚前性行为普遍持肯定或无所谓态度,男男同性恋性行为成快速上升趋势,从社会人员延伸到在校大学生,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笔者认为,除了知识的传授,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的预防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讨论

运用同伴教育进行艾滋病的预防教育在我国已实行了若干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经过文献的研究,和自身工作的实践,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同伴教育主持人水平不一,难以确保每次的培训效果的统一。性教育在中国仍然处于灰色地带,存在有些地区、有些教育决策者不敢放开开展此项活动。同伴教育是通过同伴的角色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存在许多复杂的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不同地区的受教育者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在实际开展活动是,活动内容的选择,效果的评价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也为我接下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继承,许天娇,朱玉霞,朱敏敏.2015《美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教育学理论 研究》.

[2]罗玲,彭少峰.2015《同伴教育研究评述》,《社会工作》2015年第1期.

[3]林国南.2005.《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实施及评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霍楠岳,日失,宋兴怡,徐选国,姜峰.2011.《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中的实践模式》,《医学与社会》第24卷第1期.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篇4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 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本教案适合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班级大小: 本教案适合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班级大小: 中专一年级(约 50 名学生)教学材料清单: 教学材料清单: 多媒体电脑、大屏幕、联合国公告标语内容、艾滋病相关资料内容、正常人与艾 1 滋病患者各种行为的图片 教学概要: 教学概要: 提出什么是艾滋病,引出艾滋病传染的三大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自行讨论预防 艾滋病的措施,并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艾 滋病人的意识。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由学生自我小结这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师生互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大家讨论交流,发表不同的见解,回家后把所掌握的知识向亲戚朋友宣传。教案使用建议: 教案使用建议: 班级学生数不超过 50 人,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围坐在 4 张拼在一起的桌子 周围(利于小组讨论),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课前搜集与艾滋病相关的资料,如传染途径、预防措施、流行现状、危害,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意义及途径。教师活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点,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并准备相关材料,如图片、教师活动: 测试题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大屏幕展示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武器。艾滋病如今对世 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设计思想:新课程倡导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要求学生课前 搜集资料,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共同 讨论,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艾滋病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 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材料(教学预测及对策:作为中专一年级学生,对艾滋病的概念并不陌生,鼓励学生 大胆讲述,教师给予指导,起到复习作用)学生总结得出: 艾滋病的全称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 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 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2(设计思想: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 并且运用已获取的知识。让学生整理自己搜集的知识并通过讲述的方式表达出来,可 使学生学会自学、自解、自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师: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 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 的主要传播途径。生: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教师小结:艾滋病传播的三大主要途径(大屏幕展示)1、性接触传播:(1)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2)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3)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2、血液传播:(1)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 行为;(2)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3)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3、母婴传播:(1)母婴传播的概率在 25%~40%之间;(2)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3)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设计思想: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 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纠正,帮助学生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自身已掌握知识的认识及运用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掌握 知识,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三)艾滋病预防措施 师:刚刚我们总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家想想我们该怎样来预防艾滋 病呢? 生:讨论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如下(大屏幕显示):

1、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使用安全套。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3

4、关爱下一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5、救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流行现状: 师:各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指派一名同学公布收集的最新数据(教学预测及设计思想:每个同学所收集资料的侧重面不同,鼓励学生大胆讲述 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和教师间、学生和学生间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健 康信息、彼此的经历和经验,相互促进提高。)教师概括小结:(大屏幕展示)

1、自 1981 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 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感染者 95%在发展中国家。

2、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呈蔓延之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 显示,200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0万,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 3950万,同时全球又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3、80 年代艾滋病流行几乎不涉及妇女和儿童,而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感 染 HIV,他们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到 2010 年,如果艾滋病的传播末得以控制,那 么,在流行严重的地区,艾滋病将使婴儿死亡率增加 75%,使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增 加一倍还多。

4、卫生部通报显示:①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我国自 1985 年发现 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 2006 年 10 月 31 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 183733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40667 例;死亡 12464 例。②三种传播途径并存。③经性途径感染呈上升趋势。④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另外,感染者的流动、大量人口流动和性病疫情上升等是造成艾滋病蔓延的重要 因素 艾滋病危害: 艾滋病危害: 危害(通过案例,以叙述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 危害。如: 艾滋病孤儿的生存现状、国家青壮年劳动力的丧失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艾滋病人由于疾病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治疗艾滋病所需昂贵的药品等等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设计思想: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艾滋病不仅是 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家庭造成极大影响,而且也对社会造成极大 影响,预防艾滋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教师概括总结如下:(大屏幕展示)4

1、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 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社会上讲,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

2、对家庭的危害、①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②使家庭经济状况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 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对社会的危害、①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 质下降,国力减弱。②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 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③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 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五)窗口期和潜伏期概念 师: 同学们,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和理解,如何来定义艾滋病的窗口期和潜伏期? 生:相互之间交流查阅的资料 教师小结后,大屏幕展示: 窗口期: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 到体内产生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段时间称为 窗口期。在窗口期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检测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呈 阴性。窗口期的长短个体有差异, 一般 2 周到 3 个月,我国目前各疾病控制中心普遍 认可的窗口期是 3 个月。在窗口期虽检测不到 HIV 抗体,但体内已有 HIV,因此窗口 期同样具有传染性。潜伏期: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出现临床各种表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艾 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极大,这可能与入侵艾滋病病毒的类型、强度、数量、感 染途径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健康状态、营养情况、年龄、生活和医疗条件、心理因素等有关。一般为 6~10 年。在此之前,他们从外表上看上去与健康人一样,可没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自己并不知道已感染上艾滋病,但潜伏期也具有很强的 传染性。

(六)艾滋病病毒检测意义及艾滋病病毒检测途径 师:有人认为,既然艾滋病无法治愈,查出来也没有用,因而不愿意进行艾滋病 病毒检测,这种认识对吗? 生:集体讨论 教师小结如下:(大屏幕展示)(1)减少担忧;(2)早期接受观察治疗;(3)及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向艾滋病的发展; 5(4)及早采取措施保护家人,防止将病毒进一步传播给他人。检测途径: 大屏幕展示)(大屏幕展示 检测途径: 大屏幕展示)(目前通常的检查办法是到当地的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血液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如抗体检测呈阳性反应,表明这个人已经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 4-8 周后(一般不超过 6 个月)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所以怀疑自己可能 感染了病毒,应尽早去做检测。检测的结果若为阳性,应在 3-6 个月后再去医院复查。我国省、市级卫生防疫站、皮肤病防治所、各大医院都可以进行。目前艾滋病病 毒抗体检测已成为各地血站或血液中心的常规检测项目。关于对检测结果的保密问 题,国家有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和其家属。不得将病人和感染者的姓名、住址等有关情况公布或传播。

三、课外延伸

1、大屏幕展示正常人与艾滋病人各种行为的图片,如握手,拥抱,亲吻等。

2、大屏幕展示测试题 判断:(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2)性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4)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6)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7)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5)安全套既可以避孕,又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同学们看了前面的图片,可以判断(1)是错误的。那么以下几道呢? 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老师引导总结如下(大屏幕展示):与艾滋病人一起工作、吃饭、握手、拥抱甚至同居一室,都不会染上艾滋病毒,所以艾滋病的恐慌是不必要 的。并且还不应对艾滋病患者避而远之,而应该给予关爱;(4)(6)(7)是错误的,其余正确。

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 篇5

学校:丙麻中学

教师:郑青春

日期:2012-10-25

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

初一167班班主任 郑青春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艾滋病有那些危害,确保学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完成学业,并为国家预防艾滋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艾滋病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四、如何预防艾滋病

五、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径的顾虑 【教学过程】

一、点入话题

师述:请同学们想一下你们见过的艾滋病人会出现的症状和在社会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谈谈你自身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

(请一至三个学生描述)生答(略)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

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

(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请同学们展开探讨这一话题。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四)、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1、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2、加强治安管理。

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有艾滋病的妇女应避免怀孕。

3、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4、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精液。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库。

5、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钠液消毒。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6、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①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②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③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④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员;⑤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⑥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

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四)、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经的顾虑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三、课堂讨论

中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

结论: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2012年预防艾滋病教学计划

丙麻中学九年级167班班主任 郑青春

2012年10月25日

2012年预防艾滋病教学计划

一、教学任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意识和自觉抵制毒品侵袭与预防艾滋病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决定把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为班级学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班级德育教学计划之中。

二、预防艾滋病教育目的和要求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对艾滋病毒有一个基本的整体的认识。并通过他们对全社会形成预防艾滋病的宣传进而使全社会形成预防艾滋病的共识。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51名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知之甚少。特别是他们年轻,由于我们地方相对闭塞,学生对艾滋病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教学难度应该是比较大的。

四、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预计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使预防艾滋病教育深入开展,具体计划如下:

1、每周一节预防艾滋病知识课,以期把预防艾滋病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2、定期举办预防艾滋病教育宣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园内带领学生观看宣传画与科普知识信息;关注学校宣传栏制作预防艾滋病专题板报等。

3、利用班会课、思品课,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预防艾滋病预防知识;广泛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预防艾滋病系列丛书用各类宣传教育报刊、杂志用各种宣传资料,包括各种宣传挂画、教育挂图和预防艾滋病科普图书等,以期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4、注重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协作的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预防艾滋病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1、艾滋病的原因与危害

2、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余4个阶段

3、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4、艾滋病的预防

5、艾滋病的检测余监测

6、国家对艾滋病的防治办法

7、初中学生应该怎么预防艾滋病

8、观看有关纪录片或者教育片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通過本教學,讓中學生了解什麼是艾滋病,艾滋病傳播途經及預防措施,艾滋病有那些危害,確保學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の狀態,積極面對學習生活,完成學業,並為國家預防艾滋病行動做出應有の貢獻。

【教學內容】

一、什麼是艾滋病

二、艾滋病の傳播途經

三、艾滋病對社會の危害

四、如何預防艾滋病

五、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の途徑の顧慮

【教學過程】

一、點入話題

師述:請同學們想一下你們見過の艾滋病人會出現の症狀和在社會中帶來の負面影響,然後談談你自身是怎樣解決這事の。

(請一至三個學生描述)

生答(略)

二、授新

(一)什麼是艾滋病?

艾滋病の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AIDS),是一種由逆轉錄病毒引起の人體免疫防禦系統方面の疫病。

人體處於正常狀態時,體內免疫系統對機體起著良好の“防禦”作用,抵抗各種病原體の襲擊。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後,人體の這種良好防禦系統便會受到破壞,防禦功能減退,因而這時病原體經血行及破損傷口長驅直入。此外,身體中一些不正常の細胞,例如癌細胞,也同樣乘機迅速生長、大量繁殖起來,發展成各類癌瘤。也就是說,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現為免疫系統受到嚴重損傷,機體抵抗力下降,以至誘發嚴重感染和一些少見の癌瘤。

艾滋病自198年進入我國至今已有近萬人為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據有關部門推測,在今後幾年內艾滋病發展趨勢是:發達中國家是呈下降趨勢,而發展中國家則呈急劇上升趨勢。

(二)、艾滋病の傳播途經

、性接觸傳染

由於艾滋病病毒存在於感染者體液中,男女不潔性行為可以導致艾滋病病毒迅速傳播。目前,性接觸傳播已成為最主要の傳播途徑。

2、血液傳播

目前通過輸血傳播艾滋病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一些非洲國家和地區是一個亟待解決の問題。幾乎大部分非洲國家,主要以非志願獻血為主,他們大多是青壯年,都處在性活動高潮の年齡段,這意味著他們所提供の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の機會。將這些血及血液制品輸給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汙染の注射

器及針頭是通過血液傳播艾滋病の重要媒介。

3、母嬰傳播

患有艾滋病或攜帶有艾滋病病毒の孕婦可通過胎盤將艾滋病病毒直接傳染給胎兒子,另外還能夠在產前、產程中(出生時通過產道)和產後(通過哺乳)感染新生兒。

(三)、艾滋病對社會の危害

——請同學們展開探討這一話題。

艾滋病是一個健康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問題,社會中の每一個成員都有可能成為艾滋病流行の直接或間接受害者。艾滋病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都造成不可忽視の危害。

、艾滋病對個人の危害。

生理上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發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狀況就會迅速惡化,患者身體上要承受巨大の痛苦,最後被奪去生命。心理、社會上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會產生巨大の壓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會の歧視,很難得到親友の關心和照顧。

2、艾滋病對家庭の危害。

社會上對艾滋病人及感染者の種種歧視態度會殃及其家庭,他們の家庭成員和他們一樣,也要背負其沉重の心理負擔。由此容易產生家庭不和,甚至導致家庭破裂。

因為多數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處於養家糊口の年齡,往往是家庭經濟の主要。當他們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額の醫藥費時,其家庭經濟狀況就會很快惡化。有艾滋病病人の家庭,其結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兒無人撫養,或留下父母無人養老送終。

3、艾滋病對社會の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強の20-4歲の成年人,而這些成年人是社會の生產者、家庭の撫養者、國家の保衛者。艾滋病削弱了社會生產力,減緩了經濟增長,人均出生期望壽命降低,民族素質下降,國力減弱。社會の歧視和不公正待遇將許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會,造成社會の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遭到破壞。

4、艾滋病對兒童の影響

艾滋病使千千萬萬の兒童淪為孤兒,使千萬無辜兒童被迫承受失去親人の痛苦,還要經常忍受人們の歧視、失學、營養不良以及過重の勞動負擔。

艾滋病是我們人類共同の敵人,要消滅艾滋病需要全社會の共同努力,需要培養預防艾滋病の社會責任感,需要從“我”做起。

(四)、艾滋病の預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無特效藥。但是,只要采取一定の預防措施,是可以減少其發病率の。

、加強艾滋病の監測檢疫。

由於我國對外開放政策の實施,與國外人士交往日趨頻繁,隨之入境の人數也急劇上升,這就要求衛生檢疫部門,對入境人員進行嚴格檢查,對艾滋病抗體陽性者,堅決不允許入境。

2、加強治安管理。

嚴格取締賣淫和嫖娼活動,對與外國人及外籍人員發生性接觸の婦女應做艾滋病抗體の檢查。堅決杜絕與艾滋病抗體陽性或艾滋病病人發生性接觸,患有艾滋病の婦女應避免懷孕。

3、消除靜脈濫用藥物の現象

特別是靜脈藥癮,不共用針頭、注射器和藥物。不共用牙刷、剃須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汙染の物品。

4、加強血液制品の管理

對所有供血者,都要進行嚴格の抗體檢測、凡抗體陽性者應堅決禁止供血、血漿、器官、其他組織或精液。特別要加強對進口血液制品の檢測,禁止被汙染の血液制品入庫。

、嚴格消毒,避免醫源性感染

醫務人員在接觸艾滋病病人時,應穿隔離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過の針頭和醫療器機刺傷皮膚。避免直接和病人の血液、體液、汙染物直接觸。病人の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鈉液消毒。病人收屍體需用料袋封包後火化。病人の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廢棄物品都需要裝入密封塑料袋內處理或燒毀。

6、對危險人群進行密切の監測,彩集血清進行檢測

我國目前重點檢測對象是;①應用過國外進口の血液制品の病人,特別是1981年至1984年期間應用過進口の第Ⅷ因子の血友病病人;②與來華の外國旅遊觀光者或國外留學生有過性關系者;③長期駐華の外賓、留學生來華の旅遊觀光者(尤其是從艾滋病高發國家來の);④我國長期駐外人員、勞工(特別是輸過外國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員;⑤某些邊緣地區の少數民族;⑥對艾滋病病人及與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の接觸者。

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識,做好宣傳工作

(四)、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の途經の顧慮

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過唾液、淚液、汗液、握手、擁抱等接觸或昆蟲傳播の,說明艾滋病病毒不會通過日常生活接觸而傳染。艾滋病病毒也不會通過空氣、飲水、食品、以及未消費の餐具、衣服被褥、貨幣等物品而傳染。一般也不必擔心與艾滋病病人握手、輕吻或共用電話、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旅遊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會傳染艾滋病。各種家養動物不可能攜帶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過動物の咬傷,抓傷而傳播。

三、堂討論

中學生怎樣才能真正預防艾滋病?

結論:懂得有關艾滋病方面の知識、每個人做到潔身自好最為重要

四、堂小結

艾滋病预防教育教案 篇7

(一) 有利于转变大学生的性健康观念,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大学生正处于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的年龄段, 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大学生作为青壮年中的特殊群体, 属于性活跃人群, 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弱势人群, 针对该人群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预防AIDS的有效措施。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对全国大学生群体预防艾滋病的调查发现: 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基础知识 (包括艾滋病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知识和病毒检测知识) 的掌握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平均正确率为67.5%。 对师范大学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 师范大学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基本掌握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但对于一些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会传播艾滋病回答的正确率较低;93.8%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88.5%的学生愿意学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可见, 大学生已经有了部分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但是不理想, 需要在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

(二) 有利于为基础教育培养一支禁毒防艾的师资队伍。

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的使命, 在高师院校开设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 通过参与式教学、同伴教育等多种教学方式, 一方面, 向大学生传递健康的教育理念, 使其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危害及传播途径, 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待艾滋病的正确态度。 另一方面,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参与式教学、同伴教育教学方法在艾滋病教育中的运用, 为将来走向教师岗位, 在艾滋病教育中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全面提高我省中小学骨干禁毒防艾师资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培养复合型教师, 为从根本上提高禁毒防艾教育工作的水平打下基础。

二、高校进行艾滋病教育的模式

(一) 申请和建立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申请、审批等一系列程序, 各学校可以将“防艾禁毒”课程列为全校的必选公共课程, 规定学时学分。 与此同时, 学校开设的课程中有一些与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 如《微生物》、《遗传 》、《人体解剖生理学 》、《环境与卫生 》, 让学生从生物学上了解艾滋病知识内容。 以上情况表明, 高校具备在开展健康教育中, 通过选修课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 提高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条件。 由于预防艾滋病知识中有许多生物科学知识, 中学生物教师通常会被学校分派担任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任务, 而师范院校的学生出去后很大一部分是要服务于基础教育的。 基于此, 师范院校可以由从事教育学的教师担任《防艾禁毒 》课程的教师, 从教育的角度, 提高学生对不良生活行为和高危行为的抵御能力, 使学生毕业后形成辐射作用。 因而, “增设专门课程”是可行的。

从教育的角度, 进行艾滋病预防教育, 可以渗透生物学课程的内容。 例如在血液的组成和输血的内容中, 可渗透血液安全、无偿献血的基本知识;不去无行医执照或无消毒措施的街头诊所、美容院等场所打针、输液、穿耳、文身等, 不与他人共用牙签、剃须刀及其他有可能刺破皮肤、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等;在讲授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时, 可描述艾滋病病毒的主要特征来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和性病。 在讲授男女生殖系统、 胚胎发育时, 可以渗透性生理发育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艾滋病、性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和不传播途径, 以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侵害的能力。 使师范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能正确应用知识进行判断、解答与艾滋病相关的问题;形成自觉关注与艾滋病相关事件的心理倾向, 自觉参与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二) 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讲座。

可能每个学校有不同情况, 有些学校可能不能“增设专门课程”。 对此, 我们可以以讲座形式让学生了解有关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介绍国内外及本地区的艾滋病流行趋势,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预防与研究工作的进展, 使学生意识到形势严峻, 明白自身责任和学习的意义。 在讲座活动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张贴讲座宣传海报、制作红丝带佩戴、发送宣传小册子等。 通过讲座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艾滋病在国内外的流行现状、趋势及其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 掌握什么是艾滋病毒, 什么是艾滋病, HIV与AIDS的区别, 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及主要的临床表现;HIV/AIDS的传播途径和不传播途径, 吸毒与艾滋病、无偿献血的知识,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能正确应用知识进行判断、解答与艾滋病相关的问题,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三) 开设网络课程。

网络教学在信息制造、储存和传递方面有特殊优势, 既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不足, 又克服了像广播电视教育师生之间交流不足的缺点; 既为学生提供了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又为协作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设网络课程, 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 教师除了要掌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知识和一定的教学技能之外, 还要吸收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 不断地学会应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 这样可以对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给予快速解决。 另一方面, 网络学习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生应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和通讯手段, 共享各种资源和服务。

三、网络教学是艾滋病教学模式的趋势

(一) 网络教学教学的展望。

全球信息网络化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途径, 并促进了网络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 网络课程教学以其优越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 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大学生防艾禁毒网络课程既提供了基本的艾滋病知识, 又提供了大量毒品知识, 更提供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机会和场所,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内容更丰富多彩, 形式更多种多样;更贴近学生心声, 学生更易于接受, 受教育面更广等优势, 同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链接相关网页, 扩展、丰富教材内容, 插入图片及视频, 把科学性、理论性、教育性、 可视性有机结合起来, 有效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师资不足, 难以理解、形式单调等问题。 在高等院校必将是一项前景广阔、投资少、收效大的全新教育模式。

(二) 利用网络进行艾滋病教育教学的构想。

各高校可以利用已有的教学网络, 设置专门的禁毒防艾教育网络页面, 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经验, 设置禁毒防艾教育课程的模块。 在此, 我们认为, 禁毒防艾教育课程结构应包括以下方面:课程内容、测验与考试、作业、自测系统、讨论、邮件、聊天室、日历、我的成绩、我的进展10个功能模块。

1.课程内容。 该模块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课程、教学视频等内容。 教学课程以章、节、目三级结构的网页形式, 用适量的多媒体素材展现。 主要内容有: (1) 艾滋病知识总论; (2) 艾滋病流行现状; (3) 大学生与艾滋病预防; (4) 艾滋病的危害; (5) 艾滋病的实例; (6) 预防艾滋病的政策法规等。 2.测验与考试。 网上测试部分, 包括单元测试、综合考试等, 提供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实时反馈, 达到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学评价的目的。 3.作业。 教师适时布置作业, 设置完成期限, 学生通过下载和上传作业, 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之一。 4.自测系统。 这是学生在线自我测试系统, 不记录成绩。 5.讨论。 类似BBS论坛, 可以发表文章或评论。 6.邮件。 网络课程的内部邮箱, 支持群发邮件。 7.聊天室。 各种主题聊天室, 类似于QICQ功能。 8.日历。 提供整体课程信息和进度安排。 9.我的成绩。 实时显示学生成绩记录。 10.我的进展。 形象显示学生各个部分的学习进展及未完成部分。

艾滋病预防教育教案 篇8

(一)加强孕期保健

对艾滋病感染孕妇及家庭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其本人和家人对艾滋病以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识,充分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对本人及胎儿、婴儿的伤害,使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

对于要求终止妊娠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应尽早实施人工流产手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决定终止妊娠者提供人工流产服务,并给予有效的避孕方法指导和提供相应的服务。

为要求继续妊娠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提供常规孕期保健、监测和随访,建议并鼓励孕妇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并为感染孕妇提供特殊心理支持和综合关怀服务。

给予优孕、优育、孕期保健及孕期哺乳准备,孕产期抗病毒药物应用、产后婴儿喂养等问题的咨询和保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

产前避免进行羊水穿刺、胎儿镜等有创性检查。

感染孕产妇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监测和指导。

了解孕产史、有无并发症和合并症、既往分娩方式等,了解其他疾病史和药物(尤其是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

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预防和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

(二)提倡住院分娩

在孕期提供充分的咨询以使孕产妇及家庭了解住院分娩时对保护母婴安全和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作用。

倡导住院分娩,鼓励所有孕产妇尤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

为所有住院分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自愿咨询和检测、母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安全助产、避免产时损伤性操作、产后保健和婴儿喂养指导等服务。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处理

(一)预防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考虑到药物的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目前对尚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推荐使用的预防用药方案如下,各地可根据孕妇及当地实际情况选用。

方案一(推荐用药):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AZT+NVP联合用药)

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毫克,口服,每日2次,至临产。

分娩过程中每3个小时AZT300毫克,口服,至分娩

结束。

孕产妇临产后服用维乐命(NVP)200毫克,若孕妇服药24小时后仍未分娩,则于临产后给予重复剂量维乐命200毫克。若选择性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应在手术前2小时服用维乐命200毫克。

新生儿在出生后72小时内一次性服用维乐命2毫克/千克(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最多不超过6毫克(或混悬液0.6毫升)。

新生儿出生后服用AZT每6小时1次,2毫克/千克,如果母亲用药时间满4周或4周以上,婴儿用药1周;如果孕妇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应持续

6周。

方案二: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AZT方案)

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毫克,口服,每日2次,至临产。

分娩过程中每3小时AZT300毫克,口服,至分娩

结束。

新生儿出生后服用AZT每6小时1次,2毫克/千克,如果母亲用药时间满4周或4周以上,婴儿用药1周;如果孕妇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应持续

6周。

方案三: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AZT+3TC联合

用药)

孕妇从妊娠36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毫克+拉米夫定(3TC)150毫克,每日2次,至临产。

分娩过程中齐多夫定300毫克每3小时1次+拉米夫定150毫克,每日两次,至分娩

结束。

产后产妇齐多夫定300毫克每日两次+拉米夫定150毫克每日2次,持续用药1周。

新生儿齐多夫定4毫克/千克每日2次+拉米夫定2毫克/千克每日2次,持续用药

1周。

方案四:分娩期+产后新生儿(维乐命方案)

孕产妇临产后服用维乐命(NVP)200毫克,若孕妇服药24小时后仍未分娩,则于临产后给予重复剂量维乐命200毫克,若选择性剖宫产,应在手术前2小时服用维乐命200毫克。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一次性服用维乐命2毫克/千克(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最多不超过6毫克(或混悬液0.6毫升)。若新生儿服用维乐命1小时内呕吐,则应重复服用维乐命一次。

(二)选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用药方案

选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用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孕产妇自身,孕产妇及丈夫以往是否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及用药时间,可能产生的耐药性及毒副反应等因素。

(三)艾滋病感染孕妇的处理

如有条件应定期对艾滋病感染的孕妇检测CD4细胞及病毒载量,随时观察感染水平。

孕早期,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或CD4细胞<350个细胞/立方毫米者(仅一个条件符合即可),应建议终止妊娠(<孕14周)。

自愿继续妊娠,如有抗病毒治疗指征(CD4<250个细胞/立方毫米或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仅一个条件符合即可),应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但使用时间必须在孕14周以后。

抗病毒治疗原则

对于妊娠期间HIV阳性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必须同时考虑两个相对独立但是又密切相关的问题:其一是针对HI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另外是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对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必须权衡抗病毒药物对孕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用药方案

参考“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的要求,推荐用药方案:

用药标准:CD4<250个细胞/立方毫米或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

nlc202309051502

推荐使用AZT+3TC+NVP,AZT+3TC+EFV

若仅有AZT可采用单一用药方案:自孕14周开始服用,AZT100毫克/次,

5次/日。

HIV的垂直传播可以发生在任何CD4水平

AZT在母亲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时对于减少围产期传播具有独特作用。因此在抗病毒治疗方案中,如果妊娠妇女的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不论CD4计数是多少,都应该给予AZT。如果无法进行病毒载量的检测,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由于AZT对预防母婴传播有较强的作用,如果该方案不含AZT,应考虑将一种NRTI改为AZT。如果某孕妇还没有进行抗病毒治疗,确定开始治疗的时间和选择治疗方案时一定要考虑母婴传播和母、子安全的问题。三联的抗病毒治疗应推迟到妊娠3个月后(妊娠>12周),可以不考虑当时的CD4细胞

计数。

产后应继续抗病毒治疗,并在产后6~8周进行CD4细胞计数测定。如果CD4<350个细胞/立方毫米,则应使用安全的方式停止抗病毒治疗。

(四)哺乳产妇的抗病毒治疗

母乳喂养造成HIV垂直传播的危险性很高,因此应避免哺乳并使用配方婴儿食物。如果母亲仍要选择母乳喂养,则要在整个哺乳期其进行抗病毒

治疗。

妊娠和非妊娠妇女采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相同的,但是要考虑以下

3点:

使用AZT替代d4T(d4T会增加妊娠妇女的肝毒性,AZT则对母婴传播有较好的阻断作用)。

应避免对基线CD4>250个细胞/立方毫米的妊娠妇女使用含NVP治疗方案(增加严重肝毒性的风险)。

因为会造成孕妇严重的乳酸酸中毒,应避免d4T和ddI的联合使用。

(五)妊娠期间禁忌的抗病毒药物

依非韦伦(Efavirenz,EFV)具有潜在致畸性,因此不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和没有有效避孕措施时使用。育龄期妇女应在开始EFV方案治疗前进行妊娠检测。对于那些已经服用EFV的晚期孕妇,应告知可能存在的危险。

由于妊娠时两种NRTI(如d4T/ddI)的联合使用可增加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故在妊娠期应该避免。

(六)避孕药对抗病毒药物的影响

不希望怀孕并且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妇女应采取有效、合适的避孕措施。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抗病毒药物,尤其是NVP、EFZ和PI类药物和激素类避孕药存在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将对两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产生影响。因此,使用安全套是非常重要的,并应大力提倡。

安全分娩

(一)阴道分娩

阴道分娩时应避免增加传播机会的产科损伤性操作,如宫内胎儿头皮电极监测、会阴侧切术、产钳或吸引器助产等。

如果出现胎膜早破或临产早期出现胎膜破裂,应积极处理,缩短

产程。

(二)剖宫产分娩

择期剖宫产可降低母婴传播机会,在有条件地区可以选择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但由于剖宫产可能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目前尚不主张在条件有限地区将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作为剖宫产指征。临产后的剖宫产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没有明显作用。实施择期剖宫产术同时应按照所选方案正确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三)新生儿产科相关处理

新生儿出生时应及时清除新生儿皮肤黏膜、鼻腔、口腔等处的母血、羊水及分泌物。清理呼吸道时避免咽喉部黏膜损伤。

新生儿出生后注意保暖。

清洗新生儿时手法应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皮肤和黏膜。

新生儿脐带处理严格消毒。

上一篇:援藏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下一篇:设备科绩效工资二级分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