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社会主义特色教育(通用8篇)
—石阡县白沙镇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白沙小学是一所镇级中心完小,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1190人,47名教职工,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有44人,地级骨干教师3名,县级兼职教研员2名,全体教师朝气蓬勃,勇于进取,是学校发展的希望。“风雨兼程数十载,桃李飘香代代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几经风雨,几经变迁,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如今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有专用的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远教室、会议室。近几年来,学校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列,2005年被评为“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全省少先队红旗大队”、地区“双优文明学校”、“全区少先队红旗大队”、“红领巾爱路护路先进集体”、2006年被地区评为“十佳德育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三无两有先进学校”、“两室”工作先进学校;2010年被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2011年获“地级绿色学校”“县级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称号;2012年被县纪委评为“廉政文化进校园‘六个一’先进单位”,全县优秀少先大队;2013年被石阡县委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学生近30人在全国英语竞赛中获奖,教师近600篇论文在县级以上获奖,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其他工作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落实到常规工作之中
1、坚持升降旗仪式。每周一升旗时,大队部成员按各自分工,检查各班校服、红领巾穿戴情况,并做好记录。值周班级做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榜样”学习,对全体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里健康教育等,塑造典型,激发同学们的上进心。
2、努力抓好学校卫生工作,环境卫生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好坏的基础。为此,学校始终把这项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并落到实处: 设立红领巾文明监督岗,成立整脏治乱卫生工作小组,每天早晨、中午两小组负责检查各中队的卫生保持情况、乱丢乱扔情况以及领巾佩戴情况,进一步引导、规范队员们的不文明行为,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做好两操,每天早上下第二节课后便是课间操时间,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20个班级按顺序出操,到达指定位置。做操完毕后,各班整齐有序地退场,回到教室后再自由活动。学校领导巡查,班科老师监督,使集合集会有了一定的规律性。
4、上好主题班队会,一直以来,各中队都把主题队会当作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结合我校原先的德育子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相继开展了主题鲜明的队会活动。少先队安排主题队会观摩。同学们用快板、诗朗诵、问答、儿歌、小品等各种形式来阐述队会主旨,感恩教育、礼仪教育让他们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5、每月结束后,学校按时公布各班班级考核情况,评选出先进班级,无尘班级,并给予奖励,对有疑问的地方,大队辅导员老师耐
心地向各中队辅导员老师解释,力求公平公正。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还能促进班主任老师搞好本班班级建设。
二.坚持每月一次德育活动,加强学生各方面教育
我校始终以“4+2”特色教育活动为主旨,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的长期关心与指导下,始终把活动当做一条生命线,我们相信只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真真正正地受到教育。
如:3月的“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教育。少先队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站等阵地宣传学习雷锋精神、事迹,举办德育教育讲座。学生通过教育获取各方面对自己有益的知识,讲法制、重安全、守纪律、讲文明,时时不忘做一个遵纪守法,懂礼貌的好学生。4月,“爱祖国,爱家乡”主题教育。清明节组织学生参加祭扫烈士墓活动,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5月,“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为纪念国际劳动节和红五月活动,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少先队组织开展“争做文明好少年”演讲比赛。6月,“我健康,我快乐”主题教育。为庆祝六一儿童节,举办文艺汇演、游园活动以及“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十佳歌手比赛;9月,组织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10月的感恩教育;11月开展体育运动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浓烈的校园文化熏陶,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三、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使其健康成长
近两年来,我镇贫困山区父母外出打工率不断上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造成子女在行为,道德、心理上缺少教育,把孩子寄养在老人或亲戚家中,管理上松懈、溺爱、娇生惯养,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我校留守儿童有140人左右,对他们的教育,尤其是养成教育便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去年3月份,学校对留守儿童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并暗地里让大队部成员协助。一月下来,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卫生行为、生活 行为、礼仪行为、师生、生生交际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针对此类情况,学校立即要求各班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还在团市委、团县委的支助下建立了“七彩教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过程,我们只有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不断地深入,不断地重复,才能出经验、出成果、出人才,才能达到活动目的。因此,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此教育活动,争取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改革创新, 开拓进取, 十八大以来我省高校党建工作取得新成绩、新进展
各级党委和各高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高校党的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 为全省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明显。
全省高校紧紧围绕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 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摆在学校育人首位,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组织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广大师生的“三个自信”更加坚定。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组织开展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观摩教学活动, 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和工作载体, 有效发挥了理论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导作用。健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工作氛围日益形成。
(二) 党风廉政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 全省高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整改突出问题, 强化制度建设, 完成共性问题专项治理事项703项, 修订制度1096个, 新建制度902个。省纪委和省委高校工委组织举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两个责任”宣讲会、座谈会。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两个责任”, 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机制, 加强理想信念、廉洁自律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通过处理信访案件、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开展行风评议、“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检查、科研经费专项检查等措施, 营造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氛围。
(三) 领导班子建设有了新加强。
认真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注重班子运行情况的分析研判, 调整充实了一批高校领导班子, 一些优秀干部得到任用, 提高了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注重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武装, 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加强教育培训, 组织高校领导干部参加培训研修, 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不断提升。
(四) 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规范。
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加强党组织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主动适应教学科研新的组织方式, 探索支部设置形式, 扩大党组织的有效覆盖。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新要求, 控制总量, 优化结构, 师生新党员质量不断提高。目前, 全省高校共有基层党组织1.1万个, 党员25万人, 其中, 在岗职工党员7万人, 占教职工总人数的55.8%, 学生党员16.6万人, 占学生总数的10.3%。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 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五) 高校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旗帜鲜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加强重点人和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 依法加强对境外资金和非政府组织资助的监管, 积极防范敌对势力和宗教对校园的渗透, 大力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认真做好不稳定因素排查和矛盾化解工作, 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不断强化值班制度、信息报送制度、舆情分析研判制度、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落实维稳工作片会制度, 建立健全维护稳定长效机制。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 全省高校保持了26年的总体稳定, 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看, 十八大以来, 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 质量明显提升, 结构更加合理, 内涵建设成效显著, 协同创新计划扎实推进,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转型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为三大国家战略实施和“四个河南”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全省高校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还有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 亟待解决。一是高校党的建设进展不平衡, 有的高校存在“重发展、轻党建”现象, 没有把党建工作摆在应有的地位部署推进。二是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 存在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严、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一些教师党支部功能弱化, 政治学习成了业务研究。三是意识形态这根弦绷得不够紧, 有的缺乏政治敏感, 对各种渗透警觉不高, 对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够。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在基建、招生、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的腐败案件和师德师风问题时有发生。这些现象虽然是少数和支流, 但严重损害了高校声誉, 影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坚决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 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
当前, 世界格局深刻调整,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 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
一是意识形态领域呈现新的复杂局面, 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面临新的挑战。我省高校意识形态领域虽然主流态势积极向上, 总体上趋势向好、平稳可控, 但问题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 切实巩固并坚守高校这一思想文化重地,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二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 引导广大师生统一思想认识、维护和谐稳定的任务很重。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既对经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也需要包括高校师生在内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一个大的转变, 统一思想认识, 提振发展信心。与此同时,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 许多改革任务正在向面上铺开, 向纵深推进, 各种矛盾集中呈现, 两难甚至多难选择增多, 现实社会问题与思想认识问题相互叠加, 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高校师生的思想感受和切身利益。我省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 人多、矛盾多、热点多, 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然在思想领域中反映出来, 极易引发高校师生思想波动, 影响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和谐稳定。破解这些新问题新挑战, 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 更好地统一师生思想, 凝聚共识, 更好地维护高校稳定。
三是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和舆论斗争的主战场, 有效掌控网上舆论主导权面临严峻考验。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舆论聚焦的热点在网上, 舆论引导的难点在网上,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目前, 我国网站近400万家、网民6.3亿, 我省网站总数超过17万, 网民超过5600万, 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大部分信息都是从网上获取, “每日必网”“无网不在”已成为青年学生的真实生活写照。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随时随地随手传播信息成为常态。海量信息中夹杂的虚假消息、错误言论、戾气情绪、政治谣言, 甚至攻击党和政府、歪曲党史国史、贬损国家民族等歪理邪说, 不但直接冲击主流思想舆论, 而且也直接冲击高校师生的思想。抓好高校党的建设, 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占领教育引导的阵地和制高点, 能否应用好互联网对高校师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育, 是一个关键点, 这是我们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
四是我省高等教育步入了由规模发展向内涵提升的新阶段, 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 我省高等教育以改革发展为主题,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深化改革, 优化结构, 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普通高校增加到129所, 高等教育总规模增加到276万人, 毛入学率提高到34%,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应该看到, 我省高等教育总体上还不能很好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全面加快高等教育的建设发展,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创新思路理念, 创新方式方法, 以工作的新成效促进办学质量的新提升。
面对当前高校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命感和责任感, 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办什么大学、怎样办大学这一根本性问题, 切实担负起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三、突出重点, 明确任务, 确保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 围绕中心, 突出重点,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工作力度, 积极主动作为, 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今年高校党建工作任务, 具体讲, 就是“六个加强”。
(一)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贯彻落实中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全面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要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要持续抓好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 使讲话精神成为高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思想罗盘和行动指南, 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和研究阐释, 加强对思想理论领域问题的辨析和引导, 坚持用中国理论来阐释中国实践, 用中国实践成果来印证理论、制度正确, 增强道路自信,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民族复兴中国梦这一精神旗帜在全省高校师生中牢牢树立起来。二要着力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 一定要有韧劲、长期抓, 在融入贯穿结合上下功夫, 在落细落小落实上见成效。要加强党史国史、国情省情和形势政策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要充分利用主题教育、道德实践、典型选树、校训育人等载体, 丰富校园文化, 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 外化为自觉行动。要组织高校学生成立“大学生宣讲团”, 利用节假日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 做到以学促用、以用促学。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尤其要注重挖掘中原作为中华文化发祥地的优质传统文化资源, 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 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 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三要积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用好新兴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介, 大力推动网络育人。要加强校园网建设, 切实把网上舆论引导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 推动广大高校师生成为网络空间全面清朗起来的一支重要力量。成立高校校园网站联盟, 参与教育部“易班”推广实施计划和大学生在线示范引领工程, 打造网络互动社区和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 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及校园微信公共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要加强网络评论员和信息员队伍建设, 培育一批网络名编辑、名网站、名栏目、名作品, 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 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 积极传播网上正能量。四要切实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加强对课堂教学、讲座论坛、学术交流、社团活动以及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的管理, 对场地、人员、内容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健全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备案和可追溯制度, 引导广大师生带头坚守底线意识。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 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 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 决不允许各种违犯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 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 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 确保课堂讲坛风清气正。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严禁在高校传播宗教、发展教徒, 严禁在高校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以及散发宗教类宣传品。落实中央要求, 按比例配齐懂维吾尔语的辅导员, 切实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二)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打造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高校领导班子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 决定着科学决策水平和事业发展方向。要大力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 使高校领导班子既“强而有力”又“廉而有为”, 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把讲政治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建设第一位的要求, 坚定政治立场, 增强政治意识, 明确政治责任, 恪守政治规矩,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同心同向, 与省委保持一致。强化高校领导班子的理想信念教育, 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 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组织开展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 在联系实际、注重实效上狠下功夫, 真正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抓工作的成果。二要提高办学治校能力。高校书记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人, 既要讲政治, 还要懂教育、敢担当。要研究掌握教育规律, 牢固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不断提高把握方向、谋划发展的能力, 提高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能力, 提高服务基层、服务师生的能力, 提高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能力, 真正成为办学治校的行家里手。三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切实把握好“集体领导、党政合作、科学决策”三个关键点, 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书记校长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 充分听取和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班子成员要认真执行集体决定, 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要树立大局意识, 增强团结, 大事讲党性、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讲气度, 有胸怀、能包容, 切实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三) 加强制度建设, 把依法治校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 努力构建上下贯通、相互衔接、务实管用的高校党建制度体系。一要继续抓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的贯彻落实。要抓好《实施意见》的学习培训工作, 省里要举办培训会, 邀请相关专家对《实施意见》进行阐释解读。各高校党委要把《实施意见》作为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 采取多种形式学习研讨, 准确把握精神实质。要抓好实施细则制定工作, 这次会议印发的我省《指导意见》, 对高校制定细则的原则、依据和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省里指导意见, 结合各自实际, 抓紧制定自己的实施细则。要强化考核督导, 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届中、换届、年度考核和巡视工作的重要内容。二要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加快高校大学章程制定进度, 加强章程核准后的执行机制建设, 明确执行监督机构, 确保章程真正发挥作用。加快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科学划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发挥学术组织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以管理重心下移为突破口, 划分好学校与院系的权责界面, 充分调动院系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三要把制度作为从严治党、依法治校的硬约束。制度建设的成效, 取决于制度的制定, 更取决于制度的执行。经过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 广大党员干部敬畏、遵守、执行制度的好氛围逐步形成, 但还不牢固, 不浓郁。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思想深处强化法治观念、纪律意识和制度自觉, 依法依规办事, 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加强监管, 织密群众监督之网, 把制度执行的全过程置于阳光下, 坚决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
(四)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推进高校党建工作重心下移。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必须重心下移, 形成大抓基层、严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一要切实加强党性教育。注重思想入党, 是发展党员工作的根本要求, 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保证。高校知识分子集中, 青年人多, 发展党员必须解决好思想入党问题。要把认真学习党章作为党性教育的必修课, 使师生党员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自觉把学习成果内化为信仰的力量, 筑牢自身成长的思想基础。要把党性教育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让广大党员在实践中经受锻炼, 增强党性意识, 提升党性修养。二要强化基层组织功能。优化院系基层党组织设置, 选好配强院系党组织班子, 特别是书记和支部书记。要像抓学科带头人那样抓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 使他们在党务上有能力、业务上有建树、师生中有影响。要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力度, 把基层党建经费纳入财务预算, 逐步建立党组织活动项目化管理机制和基层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要统筹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党组织建设, 找准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 不断推动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途径方法的创新, 通过优质服务将广大师生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要健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规范党委参与决策制度, 出台《向民办高校选派党组织负责人的意见》, 选好配强民办高校党委书记。三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高校党组织“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定期分析等组织生活制度化、常态化, 切实解决组织生活平淡化、随意化、庸俗化的问题。学校领导班子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带头过好党内生活。要探索建立院系级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 解决好院系和党支部层面党内生活流于形式、质量不高的问题, 使党内民主氛围活起来、政治生活质量高起来、党员身份意识浓起来。
(五) 加强作风建设, 扎实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
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 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解决实际问题, 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推进高校事业创新发展上, 让广大师生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抓作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 一刻都不能停顿。一要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总体部署, 始终保持反“四风”高压态势, 堵塞漏洞、健全制度, 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抓好整改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 对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和领导干部整改措施进行盘点分析, 防止曲终人散、束之高阁、推诿扯皮、反弹反复。要坚持教育与实践并重, 一手抓“四风”整治, 一手抓经常性教育, 正风肃纪、久久为功。二要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首位, 落实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严格执行师德“红七条”底线要求, 确保高校教师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大力开展以“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学术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活动, 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青年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 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国情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要健全师德考核, 把政治标准作为教师聘用的基本标准, 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职务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 努力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要继续开展全省教育系统“感动中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激励全省高校教师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三要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党委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纪委执纪问责的监督责任, 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所在。要认真落实“两个责任”, 特别是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 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要坚持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 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责任的机制。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 不论在什么岗位、分管什么工作, 都要责无旁贷、理直气壮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这既是新要求, 更是新常态。
(六) 加强对改革的领导, 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教育要发展, 根本靠改革。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关键是看党委的领导能力强不强、力度大不大。一要高度重视改革工作。高校党委必须把改革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首位, 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书记、校长要勇于站在改革的前沿, 围绕改革思考问题、谋划措施、协调关系、破解难题, 带头为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作出表率。要尊重科学, 遵循规律, 避免犯颠覆性的错误, 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有序推进。二要扎实推进改革。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要不断完善上下联动、各方协同创新的改革推进机制,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协同创新、人事制度改革等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带动其他各方面改革。三要营造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坚持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 准确把握和妥善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要注重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 做好改革的思想动员, 大力推广和宣传改革探索中的典型经验, 让广大师生理解改革、拥护改革、参与改革, 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现在, 2015年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 关键是抓好落实。一是强化责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高校党委要负总责, 党委书记必须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 校长要负起抓党建的重要职责, 其他班子成员要切实抓好分管领域的党建工作。对于落实责任不力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要依法依规进行问责, 做到有责必行、执责必严、失责必究。二是形成合力。高校自身要统筹资源、整合力量, 坚持党政共同抓、党群合力抓、上下联动抓, 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积极主动加强与党委和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协调配合, 健全完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的联动机制, 形成高校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三是务实重干。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 顶层设计要实, 工作举措要实, 督促检查要实, 力戒形式主义, 不做表面文章。要把握节奏、掌握力度、保持韧劲, 对确定的目标和认准的事情扭住不放、一抓到底,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 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地落实, 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买什么
重点考虑、优先安排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
“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一个基本原则。特别是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的项目,将予以重点考虑、优先安排。”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应当根据政府职能性质确定,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这位负责人介绍,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应当是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服务事项。比如,政府新增或临时性、阶段性的服务事项,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应当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不属于政府职能范围,以及应当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不得向社会力量购买。
《办法》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本级政府的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政府职能转变及公众需求等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纳入指导性目录的服务事项,应当实施购买服务。应当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的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性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性服务、技术性服务和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项。
“《办法》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和重点,指导性目录也更加细化具体。这将有利于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加快社会急需的养老、家政、社区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有助于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尽快补上“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
怎么买
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
《办法》明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费随事转,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择的方式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放宽市场准入,凡是社会能办好的,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力量提供服务的承接主体,则包括在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划入公益二类或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办法》明确提出,政府购买服务应当与事业单位改革相结合,推动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
“健全购买机制,完善购买程序,是解决好‘怎么买’的关键。《办法》对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都作了严格规定,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确保整个过程公平公正。”白景明说。
《办法》规定,购买主体应当根据购买内容的供求特点、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按照方式灵活、程序简便、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结果评价的原则,组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购买主体应当保障各类承接主体平等竞争,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承接主体实行差别化歧视,并及时向社会公告购买内容、规模、对承接主体的资质要求等相关信息。同时,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
承接主体则应具体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前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记录,信用状况良好,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承接主体应当按合同履行提供服务的义务,认真组织实施服务项目,按时完成服务项目任务,保证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主动接受有关部门、服务对象及社会监督,严禁转包行为。
“对于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坚持费随事转这一点很重要。”白景明解释说,一些事业单位本来就有财政拨款,当这些单位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时,财政支出账需要算清楚。不能既要财政拨款养人办事,又要财政掏钱买服务,防止出现“两头占”的情况。
如何才能买得好
建立综合性评价机制,确保购买服务效果和资金使用绩效
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2015年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比例,要达到公共服务项目资金的30%左右,有条件的部门和地方可进一步提高比例。
政府购买服务,怎样确保这些钱花到实处、花出效果?
《办法》要求,购买主体应当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专业咨询评估机构、专家等专业优势,结合项目特点和相关经费预算,综合物价、工资、税费等因素,合理测算安排政府购买服务所需支出。承接主体应当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台账,接受和配合相关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绩效评价。
同时,推动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专业机构组成的综合性评价机制,推进第三方评价,按照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短期效果评价与长远效果评价、社会效益评价与经济效益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选择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
另外,要对承接主体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行为信用记录纳入年检(报)、评估、执法等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弄虚作假、冒领财政资金以及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承接主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列入政府购买服务黑名单。
我县隆重召开庆祝第24个教师节
暨教育先进表彰大会
本报讯(记者宋明德文/图)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昨日是我国第24个教师节,我县广大教育工作者集聚一堂,欢庆佳节,共谋酉阳教育事业发展大计。
上午9时许,我县庆祝第24个教师节暨教育先进表彰大会在酉师校多功能会议室隆重举行。市教委副主任黎德龙,县领导陈勇、李方宇、张世模、黄朝忠、刘毅、张献强、杨清海、石强、郭文荫、陶中强等和来自全县各乡镇和直属学校的600多名教育工作者在主会场参加会议。
会议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陶中强主持。
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方宇在致辞中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全县79万各族人民,向百忙之中带着对酉阳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怀,亲临大会指导工作的市教委黎主任及市教委各位领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工作的全体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曾经为酉阳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教师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我县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激流飞歌立潮头,图志扬帆正当时。李方宇指出,当今世界,发展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在全县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全面落实“四件大事”,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林牧富县、旅游兴县、环境立县”四大战略,加快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时刻,更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更需要加快教育的发展。他希望全县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要切实按照“办人民满意教育”、“当人民满意教师”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以全新的教育思想、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育方法、全新的教育手段,积极投身教育
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在思想政治上、道德修养上、学识学风上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良好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时代要求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毅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对2007~2008学年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的决定》。
陈勇、李方宇、张世模、黄朝忠、刘毅、杨清海等为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发了奖状和证书。
市教委副主任黎德龙在大会上讲话,他首先对我县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他说,今年4月,市委交办给酉阳“四件大事”后,酉阳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确立了“工业强县、林牧富县、旅游兴县、环境立县”四大战略,发展思路清晰,推进措施有力,酉阳一定会成为渝东南一颗璀璨的明珠。
黎德龙说,酉阳县委、县政府如此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推动酉阳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重振酉阳教育雄风,办出人民满意教育。他希望我县教育系统的全体工作者,要树立四种意识。一要树立危机意识,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二要树立机遇意识,抓住全国、全市、全县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良好机遇;三要树立发展意识,努力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四要树立创新意识,探索“穷县办大教育”的新路子,增强基础教育竞争力。
黎德龙表示,市教委将从六个方面全力支持酉阳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是大力支持酉阳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二是大力支持酉一中创建市级模范中学;三是大力支持酉阳职业教育中心创建全国重点职业教育中心;四是大力支持酉阳的教师队伍建设;五是积极支持我县创办一所大学;六是经常深入酉阳,支持酉阳教育事业发展,重振酉阳教育雄风。
最后,县委书记陈勇发表了重要讲话。
陈勇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兴则社会兴,教师是推进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我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计得失,默默耕耘,潜心教书,精心育人,对教育工作倾注了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劳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值得全社会尊敬和爱戴。在此,我再次向尊敬的人民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特别向不畏艰苦,扎根偏远山区的广大教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你们是贫困山区义务教育的脊梁,你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陈勇指出,我们召开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重振酉阳教育雄风,再铸酉阳教育辉煌,把酉阳打造成渝东南教育中心,把酉阳建设成武陵山区教育高地。为此,陈勇讲了四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抚今追昔,形势逼人,重振酉阳教育雄风势在必行。一方水土、一方人文。酉阳历史悠久,建县制2200多年,曾是800年州府所在地。酉阳教育源远流长,这片山青水秀的宝地曾孕育了早期革命教育家赵君陶,赵女士育才半世纪,桃李芬芳满天下。酉阳教育曾誉满川东南,名振巴渝地,酉阳曾名校荟萃,人才辈出,友邻学子,纷至求学。回首过去,酉阳教育历史辉煌;正视现实,酉阳教育优势不在。
第二,面向未来,坚定信心,重振酉阳教育雄风机遇难得。当前,国家教育投入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为重振酉阳教育雄风提供了极大机遇。为实现“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战略定位,重庆市出台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与教育部签定共同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协议,重庆市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为重振酉阳教育雄风提供了强大支持。我们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为,重整旗鼓,再展酉阳教育雄风。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加快酉阳发展为己任,主动融入酉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大潮中,切实肩负起重振酉阳教育雄风的历史重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动自发,艰苦奋斗,真
抓实干,共同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办好“四件大事”,实现酉阳经济社会新跨越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第三,沉心静气,真抓实干,重振酉阳教育雄风正当其时。要激发办学活力。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必须坚持公办教育、民办教育“两翼”齐飞,“两轮”齐转。要打破体制机制约束,增强学校内部活力和发展动力,鼓励学校集聚优质教育资源,办好特色班,让酉阳摆手舞、酉阳民歌进校园,传承土家文化,彰显民族特色。要提升教育水平。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决刹住买卖生源的歪风,规范招生秩序。同时,要树立学校品牌,大力推进名校、名师、名教和特色校园、特色课程、特色管理工程。坚持“普高与职高并重”,围绕酉阳的经济社会发展,走校企结合之路,大力培养酉阳本土人才。要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优质高中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酉一中市级模范中学建设和酉二中、酉三中、酉四中扩高工程建设;加快钟多中学和酉阳职教中心建设进度;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全县教育城域网、校园网及边远地区数字卫星接收站(点)、数字电视教学收视系统以及光盘教学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推进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加快创办高等教育层次的“酉阳学院”。突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建设。要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学校干部队伍选拔任用机制,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积极推进福利制度改革,加大对有贡献的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综合运用社会环境激励、工作目标激励、职业荣誉感激励等多种手段,构建人才精神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参加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为教师创造更多施展才干、实现人生抱负的舞台,让教师各显其能,各尽其才。建立学校校长岗位津贴和高寒边远村小教师岗位津贴和奖励制度,建立教师奖励基金,提高对教育教学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奖励额度,积极推进教师周转房建设,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推进城乡互动帮扶机制,鼓励有志青年到边远山区支教,为重振酉阳教育雄风建功立业。
近年来,乐陵市委党校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有关要求,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每年在圆满完成省市调训任务的同时,在县(市)级党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500余人次。工作中,我们结合乐陵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现结合我校的实践活动,就县级基层党校干部培训教育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并深入探究。
一、当前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主要问题
(一)培训平台存在“三大不足”问题。目前,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当地各级党校。然而,基层党校特别是贫困地区相当一部分党校师资力量缺乏,骨干教师后备储备不足,教学资源单一,教学知识陈旧,教育质量不高。同时,由于党员干部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党校基础设施老化,教育设备落后;党校教师进修机会过少,知识更新难以跟上形势,教学也难出效益。因此,当前基层党校亟需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断改善干训基础条件,打造先进的干训平台,切实提升干训水平。
(二)办学机制存在“三大管理”问题。随着社会形式的快速发展,基层党校的管理模式及办学体制距离时代要求和现实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尚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行政化管理。县级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事业单位,同时又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但在具体管理上多是沿用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办法,从事行政事务的多,从事教学业务的少,没有完全打破旧的框框。二是计划性运作。有些基层党校,往往是满足于坐等办班,仍然坚守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办学模式,在自身发展上“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等着组织部门送人来,靠着财政拨付保运转,守着培训经费过日子”。三是任务式教学。为了培训而培训,为了教学而教学,纯粹以完成任务为教学目的。
(三)培训实效存在“三重三轻”问题。我们认为,基层党校在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方面,主要存在“三重三轻”:一是重理论,请实践。基层干部培训机构举办的绝大多数培训班,主要是进行课堂理论教学,缺少或很少开展户外实践活动;二是重抽象,轻实例。教师在教案准备上,往往是就书论书,不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案例分析,举一反三;三是重宣教,轻实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是一种枯燥的政治理论灌输,没有重视和关注学员学习的实际效果。
(四)教学过程面临“三大矛盾”问题。由于受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基层党校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目前面临“三大矛盾”:一是教学矛盾。总体上来看,存在教与学、学与用脱节现象,有的干部存在着“要我学”的思想,“学时激动,归来浮动,实际不动”,最终导致学与不学一个样。二是工学矛盾。有的班次与中心工作相冲突,导致培训计划难以落实。作为重点培训对象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由于工作、事务繁忙,会议应酬较多,很难集中一段较长时间参加培训,这给办班的组织、管理也相对增加了难度。三是供学矛盾。学科设置多年一贯制,缺乏多元培训意识,片面强调政治理论培训,忽视专业知识、新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随着形势发展,干部培训发展趋势越来越注重规模化、前瞻性,注重个性化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等,由此培训需求的多样性、灵活性与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
(一)思想认识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部门抓干部教育培训的主动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观念上的模糊,导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本上是组织部门在牵头党校具体抓。有的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搞不搞与自己无关,纯粹是组织部门和党校的事情。二是个别干部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安于现状,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不能把参加教育培训真正摆到应有位置,认为抓具体业务和经济建设才是硬任务,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抽不出时间学习,因而参加培训不积极、不主动。工作中摆不上位置,对干部重使用轻教育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师资力量不足。县级党校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非教学人员多,教学人员少;低职称人员多,高职称人员少;低学历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少;全能型人员多,专业型人员少;骨干教师流失多,高素质人员引进少。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机会少,往往是关门办学、闭门备课;二是由于经费不足,教师进修及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少,思想不够解放,理论无法拓展,往往是封闭的教员面对的是开放的学员;三是少数教员不能适应新形势,抱着老方法、老腔调不放,故步自封,面对信息化社会,显得力不从心。长此以来,使得县级党校教学人员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
(三)教学手段不活。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一是理论知识学习多,注重能力培养少;二是共性化培训多,个性化教学少;三是单向灌输式教学多,双向互动式教学少;四是课堂理论教学多,现场实践教学少;五是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多,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少。
(四)管理机制不全。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和学员的学习考核考评机制不健全,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相对松散,教师授课好与不好一个样,学员学与不学一个样。
(五)干部学风不正。有些干部把进党校学习视为个人升迁的一种途径,当作是“认认人、养养神、串串门”的一个好机会,因而不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而是花在社交活动上,如有的热衷于搞层层慰问,沉湎于觥筹交错之中;有的相互吃请,迎来送往,严重影响并败坏了党校校风。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三主作用”,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命力。我们认为,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需求、大规模培训轮训干部的新要求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部署,县级基层党校在坚持正确办学思想、突出党校姓党基础上,如何把着力点放到围绕中心、贴近大局、创新定位、增强服务上来,这可以说是县级基层党校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基。因此,我们经过认真调研和深入分析提出了“三主二中心一熔炉”的基本定位思路,得到了县委领导和上级领导充分肯定。“三主二中心一熔炉”,即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的主阵地、农村党员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党员干部终身学习服务中心、县级党委政策调研中心;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事实证明:抓住了基本定位这一牛鼻子,不仅激活了党校快速发展的整盘棋,而且以其主动奋发有为赢得了有利于党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
(二)建立“四项机制”,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活力。为适应新形式、新任务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应重点建立以下“四项机制”:一是要建立财政补贴机制。建议参照公办学校的财政补贴政策,将各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全额预算,以确保各年度教改、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经费得到保障,让基层党校从“办班收费、收费办班”的困境中彻底解脱出来,一心一意忙教学,聚精会神搞教研;二是要建立教学奖励机制。各基层党校要建立健全教学和科研工作考核及奖励制度,对优质课件进行表彰奖励,以进一步调动教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三是建立干部培训动态考评机制。实行干部学时学分管理制度,以推行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为契机,完善“学用结合”、“不培训、不提拔”以及奖优罚劣制度,激发学员参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培训档案,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在岗定期进修制度,把干部学习和运用理论指导工作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强化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的重要内容。四是要启动后勤改革机制。要深化后勤改革,按照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社会化”的思路,实行行政管理机构与经营服务实体分离、管理与服务职能分开,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命令式后勤管理方式,将后勤服务按照市场化的路子实行社会化经营。
(三)满足“四大需求”,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吸引力。要有效提高各基层党校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应重点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因需施教”。干部培训要出成效,必须摸准学员的思想脉搏,区分层次、区别对象,根据学员的知识需求来确定培训内容。今年,我校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了新教学布局,即着眼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和培育执政作风,坚持理论够用、能力为本的原则,着力提升学员的政治鉴别能力、统筹发展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市场驾驭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谐构建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等。二是要“因时施教”。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培训时段,集中培训的时间和时机都要精心选择,培训时段要因人而异。如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应尽量避开农忙时节。三是要“因地施教”。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研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课题,根据不同班次需求,科学设置不同专题,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体现党校特色、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如今年上半年的培训中我们设置了“十二五规划”、“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现代传媒”、“提升干部执行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规划”、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时期社会管理等专题讲座。四是要“因人施教”。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办学要结合实际,分类、分层次实施培训,什么层次的干部需要什么知识,就安排培训什么方面的内容。培训内容要解渴、管用,不能空对空。为有效落实教学新布局,我们采用训前调研、集体备课、课后考评、异地培训、远程教学、基地实践、流动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效增强培训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活力。实践启示我们:作为基层党校,过去干训工作之所以调训难落实难,难就难在理论满堂灌收获实效难。通过教学布局改革,教学方式为之一新,教学资源充分展示,联系实际更加凸现,使学员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能力得以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大大提高。
(四)运用“四大手段”,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合力。一是构筑联合办学的基地网络。要按照整合资源、借助外力、打造特色的思路,建设新型干部教育培训阵地,最大限度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要着力建好主渠道,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在学科建设、教学体系、科研能力和师资力量上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建立稳定的市(县)外培训基地,有组织、有计划选派干部“走出去”,起到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借鉴经验、加强交流的作用;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延伸和拓展干部培训基地,起到缓解工学矛盾,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作用。围绕重大时政问题,开设“流动课堂”,及时组织宣讲团深入农村、学校、医院、企业“送课上门”。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与闭路电视网络整合,基本实现远程教育“户户通”。二是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要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满足不同层次干部教育培训需要的师资队伍的目标出发,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对现有教师队伍,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采取挂职锻炼、进修深造、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开展业务竞赛、定期组织学员评课评教等措施,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要拓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的来源,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大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市(县)外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作为客座教师。在此基础上,要构建开放的、高层次、跨区域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网络,在一定区域内对师资力量实行自由流动,实现师资资源共享。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和“填鸭式”的封闭式传授模式,把读书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被动接受与主动思考相结合,采取“理论学习——实地调研——座谈讨论——演讲交流——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激发干部参加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开展模拟式、情景式、案例式教学等,把理论学习与现场体验、总结思考结合起来;开展双休日课堂和干部论坛等,提高干部的参与程度。四是尝试市场化运作。树立市场导向观念,在培训干部过程中,实行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通过做强“培训产业”聚集资金。近几年来,各级党校不断适应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顺应党政干部期望素质、能力提高的新需求,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教育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党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也存在培训对象“一锅煮”,培训内容“一篇稿”,培训模式“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等问题,教育培训方式简单、陈旧,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校干部培训工作,解决党校培训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完全符合、不完全适应的问题,必须加快教育培训方式转变。本文拟结合国资委委党校实际,就县级党校如何加快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谈几点看法。
一、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目标
党校既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又是党培养、培训干部的学校。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校各项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找准位置、发挥职能作用。培训干部是党校的重要职责,培训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党校事业能否科学发展。因此,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以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为目标。近几年来,国资委委党校坚持围绕中心、贴近发展、按需培训的原则,紧紧围绕国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加快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转变,按照主要领导干部重点培训、后备干部强化培训,急需人才抓紧培训、基层干部抓紧培训的要求,全方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为国资委“上项目保卫定出成绩”,提供了坚强的人力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以调整干部培训结构为重点
党校加快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要把调整教育培训结构作为重点。一是要调整党校培训班次结构。近几年来,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我校逐步构建起以主体班次为重点,以国资委入党培训、干部轮训、党统培训班次为补充的四条线的培训新格局,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优化主体班次设置,不断拓展和拉伸主体班次,在开齐办全的前提下,按需设班,进一步突出专题培训。二是调整培训模式结构,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坚持内外结合、横向联合的培训模式。所谓内外结合,就是把校内常规班次培训模式与校外宣讲模式相结合,把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
三、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党校培训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同志指出:“教学质量是党校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重要体现,是党校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提升教学质量的极端重要性。近几年来,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不断出现,教育培训渠道日趋多元化,党校培训受到严峻考验,同时,学员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越来越高,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实践经验丰富,因此,各级党校只有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加快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突出党校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发挥在干部培训、轮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党校教育培训的吸引力。特别是县级党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学方式方法陈旧,教学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因此,加快转变培训方式,必须坚持以提升培训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我校积极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年”活动,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干部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按照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素质和能力提高缺什么就学什么的要求,使教学内容贴近组织要求,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员需求,推进县委、县政府的决策,系统进讲稿,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开展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灌输方式。同时,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我校作为国资委党统教育基地。
三是坚持教学相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进人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通过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到上级党校跟班听课,积极开展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选聘上级党校、高校专家、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专业人士、优秀基层干部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克服了党校自身师资队伍不足问题。全面体现学员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学员为本,适应学员在素质、能力、学历等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化区别,加大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交流力度,把学员上讲台作为学员必修课,排入课程表,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夯实党校科研工作这个基础。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会有高水平的教学,作为县级党校要更加突出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认真研究党校培训规律,研究党校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五是努力提高党校信息化水平,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党校培训中。六是认真打造示范班,引领培训质量全面提升。今年,我校把科级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作为示范班次,通过示范引领,努力形成“打造一批、引领一片、带动全面”的局面,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
四、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把党性锻炼贯穿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党校是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党员领导干部净化灵魂的神圣殿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要突出党性教育特色,必须把党性锻炼贯穿于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学员在党校培训,党性觉悟是否得到提高,是检验党校培训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来,我校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始终把增强学员党性锻炼作为转变培训方式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上突出党性教育的内容,在管理上突出党性教育的要求,在活动上突出党性教育的安排。一是坚持灌输的原则,把党性教育贯穿到教师教与学员学的全过程。干部进党校培训,都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党性教育,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员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坚持从严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学员党性锻炼的规章制度,把党性锻炼贯穿到党校培训管理的全过程。三是严格组织生活,把党性教育贯穿到党性分析和党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学制较长的班次,我们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学员不论职务高低,都要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组织生活,自觉服从管理。学员在党性分析中,做到了敢于“揭短”、“亮丑”,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参加党校开展的党性锻炼活动。四是严格对学员的考核。自2005年以来,我校就制定了主体班次学员考核办法,会同组织、人事、考审办等部门,把学员在党校表现情况进行量化管理,学员党性锻炼不合格的不能结业。如:我校目前正在举办的科级干部培训班,开班以后,我们先后组织学员进行了理论测试、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写出了党性锻炼计划并开办了学习园地、开展了四天的军事训练、组织学员到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学员进行党性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员的党性锻炼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五、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把严明培训纪律、加强学风建设作为重要保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就曾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所以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对十四岁以下的儿童的教育来说,起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古语就说“父母耕读子孙贤”、“上梁不正下梁歪”,可见家长是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不影响着孩子,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家长学校应运而生。它是联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是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阵地,是提高家长育儿教子水平的重要场所,更是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良好平台。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把家庭教育作为全镇各中小学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升家长家教理念,提高家长家教水平,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回顾这几年来我镇的家长学校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我们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机制,确保教育的长效性
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何,办学质量、效益如何,关键在管理,重点在机制。为此,各家长学校着力加强了家长学校机构的健全,制度的完善,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师资建设等工作。
一是健全机构
各校家长学校门口悬挂家长学校铜牌,并设有家长学校办公室,办公室内张贴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单,如各年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名单”、“家长学校组织名单”等,由校长、教务人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街道或村委代表等构建成家庭教育的网络结构。学期初,由每班选出一个家长代表组建家长委员会。并召开“家长会”,商量、讨论学校有关事宜。定期对“家长学校”进行授课,聘请交警队队长或派出所所长担任法制副校长,认真组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教育活动。同时,学校把家长学校的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每周的校长办公会都将家长学校的当前工作作为会议的商讨内容。二是完善制度
在家长委员会领导下,各家长学校不断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每年评选出优秀家长给予表彰和奖励。制定了《家长学校活动方案和实施细则》、《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家长学校制度》等规章制度。
同时,还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制度。学校将家长学校工作的内容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中,也列入先进班级、年级的评比条件。这些都充分调动了教师办好家长学校的积极性。
三是印发家校联系卡,密切家校联系
一直以来,家长学校十分重视加强家校间日常的联系。印发家校联系卡,向学生家长公布孩子所在班级的各课任老师的住址、电话号码,以便家长向老师反映情况,获取信息。为了防止个别后进生逃学,在联系卡上还印上了课程表及作息时间表,使家长容易掌握孩子动向,便于检查孩子作业。同时,家长学校又通过班主任收集各家长的住址及电话号码,以便各课任老师及时向家长反映问题。经过双方努力,家校双方配合得更加默契。
四是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家教水平。
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是办好家长学校的保证,为此,我镇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家长学校工作并兼任老师,学校其他领导和从学校选拔出来有丰富教学经验、有声望的优秀教师任家长学校的专职教师。同时我们每年还聘请校外司法、交通、公安等部门担任家长学校的兼职教师。同时,各中小学面向学生、家长,开展师德问卷调查、开设校长信箱,对教师的言行、上课及对学生的关爱程度征求家长意见,并收集整改。学校还把家长满意度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依据,二、摸准病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一是问卷调查。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家长学校创办之初,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家长中普遍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即“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体能轻心理”。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困难和问题时,要么手足无措,要么简单粗暴,要么漠不关心。而有些家长虽然很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却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方法。
二是关爱“留守”
我们农村乡镇,很多青壮年家长长年在外打工,本校名学生中,有人的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则更多,使许多孩子成为“留守学生”,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家庭教育档案,记录着学生家庭的状况,并成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由家长学校分配专人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关爱他们,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
三是开设专题
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家长,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类型家长学校,以提高家长学校实效。
1、新生家长学校。每年举办新生家长培训班,传授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明确怎样做好孩子入学准备工作,知道怎样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毕业生家长学校。根据六年级和九年级毕业班的特点,专门举办毕业生家长学校,重点作“怎样的毕业生才是合格的毕业生”、“临近毕业学生的心态分析和我们应注意的问题”、“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等讲座。
3、后进学生家长学校。在这一专题家长学校中,我们十分注意方式方法。做到:①不告状;②不在会上批评孩子的错误;③不责怪家长教育无方。请他们来谈认识,分析孩子前后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孩子的现状及双方配合的策略,使家长放心而来,满意而去。
三、创新形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我镇各中小学大多是农村小学或初中,学生家庭居住分散,家长打工的多,流动性强,农活季节有忙有闲,必须创造条件尽量的方便他们参加学习培训。因此,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
一是自学形式
通过教材《中学生家庭教育读本》一书的学习,家长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一些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
二是开办家长培训班或讲座集中学习
我们利用农闲时间把家长集中起来,系统学习教材,听讲座、专题报告、经验交流等。
三是教师走访家庭,送教上门
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师走访家庭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家访,并写好家访记录。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教方法,同时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有效调整学校教育。
四是家长会形式
我校每学期要召开一到两次家长会,各班主就利用这一机会与家长更有针对性的共同探讨。让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理论有一定的提高。
五是交流家长育人经验。
家教教育的榜样作用在众多家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为了倡导正确的家教方法,家长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让他们现身说法,在座谈会上交流育子经验和做法,同时,优秀事迹材料和经验总结刊登在校报《携手》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评选来树立榜样,促进全体家长素质提高。
四、办好家长学校面临的困境和反思。
家长学校的开办,进一步密切了家校联系,拓宽了德育途径。几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家庭教育不断趋于科学规范。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慢慢地认识到几百年的育子经验如“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到了今天,未必能奏效。在平时教育子女时,他们已经知道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从而更新了家庭教育观念、改进了家庭教育的方法、培育了良好家庭教育氛围。同时,学校管理水平也不断迈向新台阶。家长学校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机会和途径,有了这种机会和途径,家长们可以坐下来讨论学校管理,为学校管理出谋划策。作为学校,也有了广泛听取学生家长意见的机会,根据家长的意见,分析、综合,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学校管理,从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然而,在家长学校的办学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的全面提升。
1、家教误区,根深蒂固。
现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片面性,对学校教育产生着负面影响,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思想在家长头脑中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1)注重智育,轻视
德育;(2)重视书本知识学习,忽视生活知识和技能教育;(3)重视孩子的特长培养,轻视孩子的全面发展;(4)重视智力因素开发,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5)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2、打工潮的形成,造成隔代监护局面,为家长学校的开办带来不利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学生家长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爷爷、奶奶监护孩子,大大地削弱了对子女的教育。
3、家长学校专业化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家长学校授课的大部分教师都是由学校的各科任老师兼任,没有通过家长学校知识专业化的培训,同时还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家长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去,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4、家长学校的现有办学条件亟待改变。
由于各校财政状况不一,对家长学校的投入不一。家长学校又没有专门的办学经费,部分学校缺少举行大型家教活动多功能室。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家长学校的扩大及发展,影响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活动的主动性。
5、少数学校和家长对家教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家长和学校把家长学校授课活动与家长会混为一谈,认为家长学校活动无非就是家长到校听听孩子考试分数,了解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接受老师的几声批评。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不足,直接导致家长对家长学校工作的忽视。
6、完善的家长学校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从整个大环境来说,各级家长学校从校长到教师都是兼任的,没有明文批任的校长,也没有经专业培训的教师;没有专门的场地,也没有专项经费作保障;没有自上而下独立的体系化管理,也没有明确一致的激励机制……这些都是家长学校前进的绊脚石,都将有待改进。
教子尚须人品高,树直还需勤培育,孩子的成长,不仅是家庭的事、学校的事,还是全社会的事,只有综合教子的合力效应,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几年来,我镇各中小学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家长们从不太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到理解、支持,而且有的能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全体学生在家长的密切配合教育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活泼、大方,整体素质得到较快的提高。
我校的前身是一所挂在半山腰、占地一亩半、百名师生的庙宇小学。1964年,我任校长后,搬迁到年久失修的粮油加工厂。面对破烂不堪的厂房,带领师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劳动建校,用教育局给的8000元钱,建成左云县第一所农村中学。为实现创办更好的农村教育的理想,1975年又带领师生以50把铁锹、8辆小平车起家,在一面千亩荒山上移山平地500亩,挖运土石百万立方米,一立方米一立方米地铺,可以铺往北京一个来回。创办了股份制实体经济,尽管占的股份很少,但已实现利、税、费4亿元,按千人学校算,人均创造财富40万元。一边办学、一边创业、一边建设,自筹资金上亿元建成当时左云县标志性的新时代小学、中学、职业技术学校,同时还为两个贫困乡镇援建了两所小学,去年又开工新建更漂亮的第6所学校。累计培养、培训了各类人才5.2万人,使农民的后代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命运。
我们历经艰难,理想、信念不变。征战了半个多世纪,攻克了长期困扰农村教育的“地位低、体制障碍、经费困难、条件简陋、教师待遇低、住房难、留不住好教师好校长、学生基础差、上学难上学贵、教育质量低”10个方面的难题,并把这些难题转化成为独特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改写了农村教育的历史。
51年间,地方财政为我校基本建设投资234万元,年均不到5万元。照此推算,创办5个股份制实业、建成6所学校、培养培训各类人才5.2万人、实现利、税、费4亿元,节约教育投资2亿元,需要1000多年。从建校、办厂、兴学育人与社会效益来说,半个世纪干了一番躺在国家怀里等、靠、要十个多世纪才能干好的千秋基业,书写了一个个教育神话。告别了一个政府包不了、学校活不了的时代,翻过了一页教育穷、穷教育的历史。这是一首投资最小、效益最大化的教育史诗。
1983年率先创办了免费职业教育,不懈实施“创造可与城市学校相媲美的优质教育资源,办好适应农村教育需求,适合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学校;教好每个学生,不让学生的身心受伤害,不让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失学,不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掉队,让学生走上学习做人、学习做学问、学习做事情的人生正道”的优质教育工程,解决了一方农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农民子女都能享有近便、省钱的优质教育。这为农村教育完全能够办好开创了范例。
我校生源是没钱进城的农民子女,起点低、基础差,然而我校的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始终在循序渐进地稳步提高。入学率、升学率、普及率一直名列全县前茅。中考总均分在全县所有参加考试的学校中多半是前一、二名;职业培训每年4000多人;县运动会十连冠。
我校毕业生升学有后劲,就业有本领,创业有精神,不少人成为大同地区靠创办实体经济挖掉穷根、改变命运的领头雁。这是对农村教育、创业教育的最好回报。这是只有遵循科学的教育思想,采取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教育教学方法,付出超人的心血,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
在为子孙选择好学校就是选择好大学、好前途、好命运的时代潮流中,我们不仅自己的子女就读于自己创办的草根学校,而且还把家在城里的孙子、外甥也叫回这所农村学校上学,这表明我们对农村教育的虔诚与自信。
在社会转型、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中,不少农村学校人去校空,我们这所山区老学校却越办越好,这充分说明农村教育完全能够办得更好。关键要有四宝:特别重视农村教育的各级党政一把手是宝中之宝;特别好学习、特别爱创业、特别会办学的好校长、好教师是国之宝;自主创业、自主办学、自主创新的办学体制,自主创业、自主生财、自主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与人师型的人才呕心沥血办教育,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专心致志抓经济、搞建设,诚实型、服务型人才尽心竭力搞服务这样一种人尽其才、各司其职、协调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是传家宝;具有多重思维、多种常识的一校之长,抓学习、出主意、用贤才,抓思想、把方向、搞服务,抓经济、兴教育、育人才,是生命之宝。有了这四宝,再穷、再苦、再难的教育也完全能够办得更好。
我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个草根教育家,三次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受到邓小平同志、胡耀邦总书记、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朱镕基总理、李岚清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获得108项奖励。这不光属于我们这个超常付出的群体,也属于新中国的农村教育。
201 1年10月23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看了我们写给他老人家《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企盼》的信后,作了明确的批示:“马文有校长和综合技术学校的办学事迹,十分感人。对目前学校安全工程存在的困难应予解决。请山西省政府商财政部办理。”
199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太原晋祠宾馆专门接见我时说:“我用两个休息日,看完了以你们为原型拍摄的两部电视剧,很感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你们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办教育,难能可贵,像你们这样的人才难得……”
2007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新华社一份呈报材料上批示:“今年教师节前要宣传一批像马文有这样献身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好典型。”
同一天,国务委员陈至立批示:“感谢马老师献身农村教育45年所做的突出贡献。马老师的办学精神值得大力弘扬,办学路子值得大力推广。”
2007年9月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率团慰问学校。
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村教育工作者和农村教育的殷切关怀与高度重视。还有省、市、县的领导们都在关键时期为我们解决了关键问题,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他们的政绩自然会名垂青史。
在学而优则仕思想深深烙印在全民脑海中的国度;在人人最想做官、最有本事的人做官、全民最羡慕做官的大潮中;在我的同学绝大多数都工作生活在大中城市,有的是将军级、有的是省部级、有的是厅局级的干部,在同时期的全国劳动模范、人大代表都早已被提拔重用;在几千名大学生竞考一个公务员岗位、几十个博士生竞考一个县处级职务的激烈竞争中,我先后10次婉谢提拔做官的机会,两次主动把校长职位请县委书记兼任,自己甘愿当副校长,践行了温总理有志于教育的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的教诲,死心塌地地坚守农村教育,表明了我们献身农村教育的执著与自觉!
我在交班之前,多方融资2亿元,兴办了大到诸如新建第六所学校、新办实体经济、翻修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校舍、加固了餐厅和小白楼,小到垃圾桶都换成了新的等66件实事。
建校以来,一贯坚持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坚持教育、生产、科技相结合。创办了农场、林场,种树100亩,校园绿化面积达60%;开展科学种田,为农村无偿培育优良品种16万斤,华北地区科学种田观摩会在我校召开。2011年又创办了万亩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做精做强现代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教育滑向两耳不闻窗外事、张嘴吃饭、伸手穿衣的今天,我校师生员工仍然坚持每年参加生产劳动20天,每个班级种一块试验田、一方树林、一片香花。半个世纪,年年如此,这在当代教育史上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上下求索中,弘扬了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创新、育人为本”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前人未曾走过或没有走通的学校办实业,实业兴学校,学校出三才(人才、钱财、物质精神财富),三才富社会这样一条教育、科技、经济三结合,三种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教育资源)齐开发,人才、钱财、物质精神财富一起拿的农村教育道路;攻克了前人未曾攻克或没有攻克了的教育穷、穷教育这一世界性难题。这是一种原始的教育创新,应该成为一种永恒的时代精神。
我们半个世纪坚守农村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不光是创办了5个股份制实体经济,实现利、税、费4亿元,建成了6所学校,培养了5.2万名人才,为国家节约2亿元的教育经费,更重要的是生动地再现了马克思“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不仅“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而且是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一光辉思想的强大生命力和伟大的现实意义。
多少年来,我们不懈努力,把学校办成了中西部农村教育的范例,树起一面中国农村教育的旗帜,铸就了农村教育的丰碑,成为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美丽缩影与鲜活的化石,回答了我国中西部农村究竟应该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这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样的人的问题,也就是中西部农村教育的方向道路问题。我虔诚地希望后来人要前赴后继,把她打造成中国甚至世界教育文化遗产。
靠自身的功能造血更有生命力;靠自己的骨头长肉更有骨气;靠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创造财富更光彩;靠公廉做事生存发展更把稳;靠上级领导重视与各界人士支持前进更神通;靠自主思想、自主创业、自主改革创新成功更神圣;靠全体员工同舟共济、不懈奋斗,发展农村教育经济,办好农村教育更有保证。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秘密武器。
51年间,我没有在教职员工家吃过一顿饭,没有收受过任何人的贿赂,没有贪占过学校、产业的钱财,带出一茬又一茬不贪污受贿、公廉做事的师长团队。各级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多次监督、审查,都没有发现人们所担心、所想象的经济问题,2002年,上级纪委经过两个多月的内查外调,查明事实真相后,他们对大家说:“我们查出一个共产党人的楷模,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应当受到保护。”
为冲破旧体制的障碍,创新办学体制;为发展教育经济、创办更好的农村教育,我们所承担的风险、想的问题、处理的难题、耗费的精力、绞尽的脑汁、跑的路子、碰的钉子、欠的人情债、丢的面子、招惹的是非、得罪的同志、遭到的打击、受到的迫害、蒙受的委屈、流过的汗水泪水血水,失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对于那种习惯于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来说,简直不可思议,更不会那样去做。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鼓励,获得了人民的口碑。
6位资深记者看了挂在半山腰的古庙,又看了如今的绿色学校,无不感慨地说:“你们以超人的心血,干了一番笑乾坤、泣鬼神的神圣事业,堪称奇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方向、一种希望、一种光彩的事业。”
原国家教育部副总督学郭振有说:“马文有是一位教育家,一位创造了农村教育奇迹的教育家。如果能有像马文有这样一批教育家,山西的农村教育,中国的农村教育就大有希望了。”
刘聪睿说:“马老师在农村教育改革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办学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他51年扎根农村,放弃许多升迁的机会,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山区教育。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情怀足以与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教育家相媲美。传播他的思想,公开他的事迹,意义重大,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了范例。”
我们这个团队经过51年的不懈奋斗,赢来这样的口碑,说明做官是一阵子,做人办教育是一辈子。
人们说我,思想不老、精神不倒、身体挺好,有生之年我还想做一点利国利人的事。
计划在左云新建一所标志性的幼儿园,在圣天万亩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农民子女兴建一所圣田幼儿园,一所田园小学。
建设好农、科、教一体化的山西圣天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学生创造实习场所,实现绿色食品(粮、菜、瓜、果、肉、蛋、奶)自给。
拍摄一部反映一群人为把农村学校办得更好而一辈子献身农村教育的精品电视剧。
筹备感恩还情事宜,拟在明年农村教育盛典时,特邀51年间关怀、重视、支持过学校的仁人志士,向他们偿还半个世纪欠下的人情债。感恩方式:颁发重教政德奖,学校付费到台湾观光,进入30集电视连续剧的角色……青史留名、树碑立传。
我这个人,生于忧患,长于磨难,源于学干,成于信念,历经磨难,信仰弥坚。半个世纪,几经风雨,几见彩虹,这般人生无比艰辛,其苦无尽;无上神圣,其乐无穷。
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进一步转变思路
按照十七大精神,我们确立下一步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主旋律,以学校内涵发展为着力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采取三大发展策略,实施教育工作思路的四大转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科学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实施三大发展策略:一是协调发展,加强学前教育,提升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重视成人教育,规范民办教育,促进我镇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二是均衡发展,努力办好每一间学校,在经费投入、设施建设和师资配备等方面促进学校之间的平衡,保障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三是内涵发展,实施师资队伍强化工程,构建规范、高效的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寮步镇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实现工作思路四大转移:坚持在继续推进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着重于学校软件建设的提升,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在争取教育质量继续提高的同时,着重于学校特色和教育品牌的确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的基础上,着重于通过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进一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着重于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夯实教育基础。
二、以“推进素质教育”为要求,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来实现。一是学校要确立一个好的办学理念,提升学校文化影响力,使之成为学校长远发展、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鼓励学校向特色方面发展,形成全体师生和社会认可的校园文化。三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由过去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四是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多方面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加大学校艺术教育的力度,大力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和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三、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宗旨,让所有孩子共享优质教育阳光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我镇现有公办学校18所,共有学生14809名。要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的布局,将15所小学合并成10所,科学地整合中小学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让全镇的学子机会均等地共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保证经费投入,促进设施设备和师资配备的平衡。通过等级学校与一般学校、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结对帮扶,促进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要充分发挥我镇现有10所省、市一级学校(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功能,努力培育一批管理科学、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绩效并举的优质学校,实现校际间优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管理经验的共享。
让外来工子女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我镇有民办学校13所,共有在校学生16453人。全镇30多万“新莞人”的子女在寮步镇接受教育的权利都得到充分的保证。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一方面,公办学校向“新莞人”子女敞开。目前,在我镇公办学校就读的“新莞人”子女有3813人,今后我们还要给“新莞人”子女提供更加多的学位。二是提高民办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指导民办学校加强内部管理,使民办教育上档次上规模,更加健康发展。
四、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推进我镇教育领先发展
我们初步采取三大措施:一是加大投入,促使学校的基础条件领先,争取在资源配置、建设水平、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上领先。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领先。我镇将继续提高教师本科率,加大培训力度,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方面探索新的路子;将继续加大对“名教师”“名校长”的培养力度,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校长和班主任全员培训;加大海外培训力度,促使全镇教师能有效地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三是强化学校管理,实现从硬件建设的投入向注重软件建设的提升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办好社会主义特色教育】推荐阅读:
怎样办好职业教育10-23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服务一方水土07-26
学习“马上就办,办实办好”心得体会09-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理07-2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小结07-09
社会公德教育总结07-17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06-2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07-13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