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与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标记与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

标记与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 篇1

一、引言

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及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直接反映社会生活和使用者的思想与价值观。性别歧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反映在语言上。对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内涵及相互间的影响。语言中的标记现象极为普遍,任何一种语言都有着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标记现象存在。标记现象既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特征,也是社会生活与文化因素的产物。国内学者对标记理论的研究始于80年代,迄今为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运用标记理论对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所做的研究不多见,本文拟就此作尝试性的论述。

二、标记理论概述

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由布拉格学派的音位学家首创于20世纪30年代。标记的概念最初是由音位学家特鲁别茨柯依(Trubetzkoy,N.S.)在他所著的《音位学理论》(Principles of Phono/ogy")一书中提出的,“一对音位对立中,其中一个成分的特点是具有标记而另一个成分则没有这种标记。”标记理论最初仅仅用于对音位成分的分析,现已广泛运用于语言、语法、语义、语用、心理语言学以及应用语言学等诸语言学科的研究中。

标记理论是运用有标记的和无标记的这样一对概念来分析语言成分的。标记理论认为,在一对语言单位中,当其中某一个单位被认为是缺少与其相对单位的语言特征(语音,语义,语法)时,那么这一单位便被认为是非标记单位(unmarked),而与其相对的语言单位就是有标记单位(marked)。一般来说,无标记项的分布范围比有标记项的大,无标记项的意义比有标记项的宽泛。例如,就英语名词的“数”这一语法范畴而言,复数形式是有标记的,一般要在词尾加.S这一标记,单数形式则是无标记的,不加.S。在lion和lioness这一对语言单位中,lion既可指雄性,也可指雌性,是无标记的,而lions则是有标记的,只指雌性。

Lyons(1977)将标记分为形式标记(formal marking)、分布标记(distributional marking)和语义标记(se.mantic marking)。

形式标记是从外部形态的角度描写语言的,一般只局限于形式相关的对立项中。在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中,具有某种特定的外部特征或标记的为有形式标记,没有这种特征或标记的为无形式标记。英语中的形式标记通常表现为派生(defiv~ion)和屈折(inflection)。派生是通过添加词缀来表示的,例如,lion和liones。屈折是通过名词变格或动词变位来表示某种语法特征的,英语中的屈折是用后缀来表示的,例如,work与working,所以lion和work没有形式标记,lioness和working有形式标记。

分布标记是从语用范围的角度分析语言的。在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中,有时有标记项与无标记项并不等量,通常有标记项在分布范围上要比无标记项小。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对立可以是一种包容关系,即有标记项肯定了某一特征,无标记项对这一特征即不肯定也不否定。例如,在mall和wonl811这一对立中,man具有泛指性,既可指男性,也可指包括女性在内的人类,i118/1是无标记的,分布范围比较广。woman只用于指女性,是有标记的,因而分布范围受到了限制。

语义标记与分布标记一样也是根据分布范围进行定义的,只不过语义标记专门研究词义之间的差别,而不是研究语用范围的分布。在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中,语义上有标记的词在词义上比语义无标记的词具体,语义无标记的词的语义范围一般要比语义有标记的词宽泛。例如,在dog和bitch这一对立成分中,bitch在语义上要比dog具体,因为bitch只能专指雌性,而dog既可指雄性也可指雌性,语义比bitch宽泛,因此bitch有语义标记,dog 无语义标记。

上述三种标记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结构进行描述。通常在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中,无标记项比有标记项更重要,使用频率更高,属于具有肯定价值的范畴,有标记项则属于具有否定价值的范畴。下面我们运用上述理论分析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三、英语词汇的性别标记与性别歧视 人类从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男女在社会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男性在生产劳动和各种其他社会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与人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男女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的差异必然在语言上有所反映。而且,男性是语言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语言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性别歧视现象。英语是一种有性别的语言,性别歧视在英语中最明显的表现是词汇,下面我们运用标记理论分析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词汇的构词、语义及语用范围上的表现。

1.阴性名词的形式标记 从词汇的外部特征来看,英语中具有性别区分特征的一对对立词中,阳性名词一般是无标记的,而阴性名词往往是有标记的,是在阳性名词后添加词缀构成的。例如,阳性名词:editor heir usher comedian aviator 阴性名词:editress heiress usherette comedienne aviatrix 这些有性别区分的对立项中的阴性名词都是从阳性名词派生而来的。英语中很多阴性名词都是通过对阳性名词添加前缀或后缀的方法构成的,就连female这个术语都是由男性male派生而来。阴性名词所带有的形式标记如.e88,.ette,.enne,rix等常含有微不足道,无足轻重,或卑微低下的涵义,所以,由阳性名词派生而来的阴性名词与其相对的阳性名词相比处于从属的和次要的地位。长期以来,男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宰地位,人们认为外部世界属于男性,女性的天地则缩小到家庭。一些以.er,.or结尾的用来指人或职业等方面的名词,实际是中性词,但是人们常将它们看作阳性名词。所以,如果是男性从事某种职业,在行业名称前从来不需要冠以男性标记(男护士,男保姆除外),但是,如果是女性从事某种职业,常需在职业名称前面加女性标记来区分性别,如,a wol doctor,a woman scientist,a lady lawyer等,似乎女人从事这些职业就偏离了常规,她们的职业范围只能局限在家庭。英语词汇的形式标记是性别歧视现象在语言上的直接反映。

2.阴性名词和代词的分布标记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还表现在名词,代词等的语用范围上。在分布范围上,英语中的阳性名词或代词一般是无标记的,具有泛指性,阳性名词或代词可指代阴性名词或代词或性别不明的人,而与它相对应的阴性词却不能指代阳性词。阴性名词或代词是有标记的,在分布范围上从属于阳性名词或代词。下面的例子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阳性名词man不仅指男人,还可以作为“人类”的总称,在分布上没有标记。句子All men ale created equa1.中的men指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如果用women替换men,句子将失去原义。woman只指女人,分布范围小,是有标记的。英语中许多表示职业的名词是以man作后缀的,尽管干此项工作的有许多女性,例如,chairman,spaceman,spokesman,post.1l姗,salesman,milkman,businessman等。用男性词泛指所有的人忽略了女性的存在,使女性的身份在语言中被隐没,似乎整个人类只由男性组成。据《圣经》上记载,上帝用泥捏造了世上的第一个男人Adam,又用他的肋骨捏造了第一个女人Eve,所以Adam 说“Now this,at last— —bone from my bones,flesh from my flesh!This shall be called woman,for from mall was this taken.”(The New English Bible,1995)词源学的研究也表明,woman一词是由wife of man(男人的妻子)合成的,可见女人的附庸地位由来已久。Man 虽然在语法上包含女性,但是在具体形象中却是排斥女性的,如果妇女见到门上标有man only的标牌就会明白这是排斥她的。

同样,英语中的代词be,his,him指男性,但是在不知所指人的性别时常用它们来泛指任何人,在分布上是无标记的,而she,her只能用来指女性,在分布上是有标记的。Spender(Spender,1980;158)在描述此类现象时说:“Now she represents a woman but be is mankind.If she enters mankind she loses her.self in be.” 请看例句:

Everyone should do his best. He who hesitates is lost.

例句中的everyone和he虽然指不同性别的人,但是人们在习惯上仍然用阳性词。这种表达方式忽略了女性的存在,使她们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事实上,阳性代词作为共性代词的做法早在上世纪就已经法定化了。英国国会于1880年通过法令规定在议会内部用he来指代男女两性(张爱玲,1995)。

像man,he,his这样的男性名词和代词在英语中的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常被用来泛指男女。男性词的泛化现象是性别歧视在语言上的又一表现。

3.阴性名词的语义标记

英语中一些并不带有形态标记的词却含有明显的语义标记。在具有性别区分特征的对应词中,阳性名词在语义上具有泛指性,无语义标记,而阴性名词在语义上更具体,有语义标记。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语言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产生新的词汇或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或缩小词汇所指语义,蕴涵语义,情感语义。语义的演变并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受社会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它反映出人们社会态度及其观念的变化。在语义演变过程中,许多阴性名词与相对应的阳性名词相比都发生了语义降格,例如,阳性名词:President ambassador governor mayor peer 阴性名词:presidents ambassadress governess mayoress peeress 这些对立词中的阳性名词与阴性名词在语义上并不是完全对应的。阳性名词单纯表示社会地位、头衔,而带有形式标记的阴性名词除了指与阳性名词的含义相对的女性外,还可以表示婚姻关系,带有“— — 的夫人”(the wife of)的含义,给人以一种“夫贵妇荣”的感觉,似乎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只能依附于男性而存在。阴性名词的语义降格正是性别歧视在语言上的表现。

语义的演变也使许多原来只能指代具有高贵身份和地位的阴性名词发生了语义泛化,可指社会各阶层的女性,例如,lady原指高贵、文雅的贵妇人,现可指普通妇女,而与之相对应的词lord仍保持原意。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阴性名词不仅表现出由褒义到贬义的单向变化趋势,其中许多还带有淫秽的语义色彩,而与它们相对应的男性尊称词却仍然保留着原有的语义尊严。例如,governor是总督或统治者,行政机构的掌权者,而governe~则指受雇于富人,地位低下的家庭女教师;master指有技能,有权利的男人,mi~ress指在经济、生活等方面依靠男人的女性,情妇;sir是对男子的礼貌称呼,含义为先生,大写首字母为爵士,madam常被用来指妓院的老鸨;bachelor指无忧无虑,生活快乐的未婚男子,spinster指性格孤僻,相貌丑陋,岁数偏大而嫁不出去的老处女。现在人们常用c— r wonlan作为委婉语代替spinster,或用bachelor gid指代单身女孩,这与bachelor的肯定含义有很大的关系。既使是同一个词,用于男性和用于女性在语义上也有很大差别,指男性时为褒义,指女性时就可能变成了贬义。例如,professional指男性时是从事受人尊敬的职业,且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指女性时可能含有street d之意;tramp指男性为无家可归,无业可就的流浪汉,指女性时为妓女;easy指男性时含有性格随和,容易相处之意,指女性则水性杨花。同一个单词与男女不同性别的词汇搭配,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在与男性词汇搭配时常含有褒义,至少不带有贬义色彩,而与女性词汇搭配时,却往往带有贬义色彩,例如,call boy为戏院里招呼演员上场的人,call d是应召女郎,妓女;a loose man指言行不严谨的男人,a loose woman意为生活放荡的女人。据统计,“妓女”的同义词在英语中有500多个,对应的男性名词仅有65个(Fasold,1990:113)。这500多个“妓女”的同义词,往往是由一般表示女性的词汇降格而来。

四 避免英语中性别歧视的方法 妇女在法律上,政治上早巳取得了和男子平等的地位,但是在人们的思想上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男尊女卑的观念,这必然在语言上有所反映。英语中阳性词是无标记的,具有泛指性,阴性词是有标记的。然而标记不是语言中固有的,它是语言自身演化的结果,是语言使用者心理和社会现实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地位的提高,语言也在发生变化,为了消除性别歧视,在语言交际中要注意:

1.在形式上要避免使用带有女性后缀的词,或前置修饰语woman,lady,madam,而使用男女均指的中性词。例如,用没有形式标记的中性词author代替有形式标记的阴性词authoress。

2.在分布上避免使用he,his,him泛指男女,而用he or she;s/he,his or her,him or her分别代替he,his。him。也可以用不定代词one,onese~等来替代单数第三人称。在非正式英语中,当先行词为 .e~body,eye.one,somebody等合成词时,也可采用复数人称代词代替单数人称代词,这是由于复数人称代词没有性的区别,无需对阳性和阴性的人称代词进行选择。

还要避免使用由marl组成的复合词来泛指男女,如果知道性别就分别用man组成的复合名词指男性,用woman组成的复合名词指女性。如果不知道性别或泛指则使用无性别歧视的中性词,如,用humanity替换mankind,用supervisor替换foreman,用artificial或synthetic替换man.made,用chairperson或chair替换chairman等。

五、结语

标记现象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特征,但不是造成语言性别歧视的直接原因,男女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的不同,性别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必然在语言上有所反映。英语是一种有性别的语言,许多词汇都有性别歧视的烙印。英语中的阴性词无论是构词,语用范围还是语义都带有十分明显的性别歧视的标记,对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分析有益于我们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正确地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LyoIls.J.1977.&mara/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rubetzkoy,N.S.1969.n 洳ofPhono/ogy[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盖淑华,2OO2。标记理论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86—88。孔庆成,1993。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两面观[J]。<外国语>,(5):15—19。

刘晓天,2001。从标记、大小、褒贬看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J]。<外语与外语教学>,(5)。穆风良、李秀萍,1998。英语中的性歧视与中性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5)i17—19。潘建,2001。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1)。王立菲,1991。关于标记理论[J]。<外国语>,(4):30—34。

标记与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 篇2

关键词:语言,标记,性别歧视

1. 引言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折射出不同的文化、习俗以及不同的意识形态。因此, 要想深入地研究性别歧视就决不能忽视语言这一重要因素。英汉两种语言中, 绝大多数与男性相关的名词都是无标记的 (unmarked) , 而有关女性的名词大多是有标记的 (marked) 。引入标记理论 (Markedness Theory) 是分析研究语言所折射的性别歧视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运用标记理论, 主要从形式、分布和语义这三个层面对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进行分析研究。

2. 标记理论

标记理论在语言学, 尤其是结构语言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标记”这一概念首先由布拉格学派提出, 主要用于语音方面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扩展, 该概念逐渐延伸到词汇学与句法学领域中。后来, 乔姆斯基和韩礼德对其进一步研究, 并分别将其运用于语义学和语用学等研究领域之中。

标记理论认为许多语言现象分布不均。一些语言形式普遍常见, 而另一些则较为特别;一些语言形式处于核心地位, 而另一些则处于边缘附属地位。一个无标记的语素形式的使用频率通常比一个有标记的语素形式的使用频率要高, 一个无标记的语义的使用范围也比有标记的语义的使用范围要广。对一个词汇来说, 标记与否主要体现于该词汇是否由词缀构成, 或者其意义是否被限定。如果该词汇被标记了, 那么它的使用范围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 在英语中有“dog”和“bitch”这两单词。虽然这两个单词都指的是“狗”, 但其具体用法有所差别。“Dog”覆盖的意义更为广泛, 它是所有狗的总称;“Bitch”则局限于指母狗。因此可以说“bitch”在意义上是有标记的, 而“dog”是无标记的。总的来说, 无标记的语素形式不仅使用范围广, 而且所表达的意义较为中性;有标记的语素形式不仅使用范围受限, 而且隐含特定的感情色彩。

英国语言学家Lyon (1979) 进一步将“标记”分为三种类型, 即形式标记 (formal marking) 、分布标记 (distributional marking) 和语义标记 (semantic marking) 。形式标记指的是在语言形式上的标记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一种语言表达在形式上有所变动, 从而有其独特性, 那么该语言表达是有标记的;如若没有形式上的变动, 缺少独特性, 那么该语言表达则是无标记的。例如, 在“work”和“worked”这一对词中, “work”很显然是无标记的, 而“worked”已被“-ed”这一后缀标记。分布标记同语言表达的分布范围与频度相关。例如, 在“man”和“woman”这一组词中, “man”的使用频率明显比“woman”要广。“woman”只能代表女性, 而“man”则能代表整个人类, 因此说“man”是无标记的而“woman”是有标记的。语义标记与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密切相关, 意义具体的表达是有标记的, 而意义笼统的表达则是无标记的, 正如上面所提及的“dog”和“bitch”这一组词, “dog”意义笼统, 是所有狗的统称, 因此是无标记的;“bitch”的意义已被限定, 因此是有标记的。

3. 形式标记与性别歧视

语言形式中的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名词的构词、排列顺序以及称谓上。首先, 语言形式中的性别歧视体现在名词的构词方式上。在英语中的actor与actress, waiter与waitress, master与mistress等对应词中所有表示男性的名词均无附着词缀, 但有关女性的名词均被添加了“-ess”这一后缀。事实上, 在英语中, “-ess”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后缀, 专用来指代女性, 例如, “prince-princess”、“governor-governess”、“host-hostess”等。“-ess”这一形式差别导致对女歧视的语意。以“governor-governess”这一对词为例。“Governor”指的是一个州的州长, 而“governess”指的仅仅是过去在富人家当家庭教师的女性。“Master”与“mistress”之间的差别更大。“Master”可以指一家之主, 可以指硕士生, 还可以指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的大家, 所有的这些意义都是正面的, 只要是一个“master” (不管是上述的哪个意义) , 在社会上势必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与敬仰。但一个“mistress”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尽管最初“mistress”仅仅是指未婚的女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该词逐渐被强加了很多负面的意义, 其中最广为熟知的意义是指“小蜜”。由此可见“-ess”这一后缀在一定程度上贬低了女性。

Jespersen (1964) 指出阳性名词通常都是无标记的, 既可以是阳性的也可以是中性的, 指代范围既包括阳性也包括阴性。但阴性名词几乎都是有标记的, 因此只能指代阴性。阳性词汇是正宗的标准语言词汇, 而阴性词汇仅仅是变体, 处于从属地位。为什么英语要以阳性语言词汇为标准而置阴性语言词汇于从属地位呢?最可能的解释是英语国家文化深受《圣经》的影响。《圣经》告诉人们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就了夏娃, 女性被称为“Adam’s rib”, 仅仅是男性的一部分, 因此从属于男性。男性名词“mankind”可以指整个人类, 但“womankind”没有被用来指代整个人类。“Kingdom”是一个由国王统治的国度, 但世上没有一个国家被称为“queendom”。鉴于以上种种原因, 英语中的“女性”名词派生于“男性”名词成了一条构词的潜规则。

同样的, 性别歧视在汉语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孙汝建 (1997:19) 说:据统计在汉语中大约有100多个汉字是由“女”字旁构成, 其中贬义的有35个, 中性的18个。以“娱”为例, “娱”即意味着“玩”、“享乐”。其偏旁“女”表明女性是男性的娱乐对象与工具, 这体现了对女性的歧视。

也许有人会举出例子反对以上观点, 例如“widow”和“widower”这一对词。根据标志理论, “widow”的确是无标记的, 而“widower”是有标记的。如果仅仅从这个角度来否认以上说法就太过肤浅了。因为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不难发现有标记的“widower”事实上也反映了性别歧视。从字面意义来说“widow”是指一个寡妇, 而“widower”意为鳏夫。在现实社会中, “寡妇”被使用或提及的次数远比“鳏夫”来得多, 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 失去妻子的男性可以随时再结婚, 但女性受到社会中隐形的压力, 大多不会在丈夫去世以后立刻结婚。而一个鳏夫再婚以后就不再是“鳏夫”了, 所以提及“鳏夫”的几率也就小很多。

其次, 性别歧视还体现在词组的次序上。当阳性词语与阴性词语放在一起的时候, 通常阳性词语被置于前面, 例如, “father and mother”、“husband and wife”、“brother and sister”。在汉语中这一情况也存在, 如“男女”、“子女”、“爹娘”、“公婆”、“夫妻”等。

性别歧视也体现在两性的称谓上。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绝大多数体面的工作都是以男性为主导的, 因此英语中很多职业的头衔最初都是阳性的, 如“律师”、“医生”、“总统”和“经理”等。如果其工作人员正好是一个女性, 那么就得在这些称谓前加一个“女”;在英语中则要在“lawyer”、“doctor”、“president”和“manager”前加一个“female”、“lady”或“woman”。一谈到地位较低的工作时, 首先跳入人们脑海的必定是女性形象, 例如“护士” (nurse) 、“打字员” (typist) 和“保姆” (babysitter) 等。如果一个人说他的亲戚是个护士, 人们即刻联想到的是这个亲戚是一位女性, 这种无意识联系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社会因素的影响。

称谓的性别歧视除了体现在职业方面, 还表现在家庭婚姻变化上。未婚女士会被称为某小姐 (英语中叫做“Miss X”, X是父亲家族的姓) , 但当她结完婚后就会被叫做某夫人 (英语中叫做“Mrs.X”, X是丈夫家族的姓) 。这一称谓的变化实则体现了对女性的歧视。而在英语中, “woman”是由“wife”和“man”结合而构成的, 一旦女性结了婚她就成了“woman”。

4. 分布标记与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除了体现在语言形式上, 还体现在语言分布上。分布标记主要取决于使用频度和使用范围。“he”和“man”是英语中两个典型的分布标记。相比较而言, “he”和“man”的使用频度和范围要比与它们相对应的“she”和“woman”的更高、更广。英语里“man”和“mankind”都可以被用来指代整个人类, 而“woman”则由“man”所主导, 从属于男性。在很多英语谚语中, “man”和“he”被用来指代所有的人类, 例如:“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Everyman is to his own taste.”等。同“man”一样, “he”也是一个包含意义较广的词汇, 它最基本的意义是阳性第三人称单数。早在1880年的英国, “he”就被官方规定用来指代全部的人类;美国1977年出版的《美联社文体》 (The Associated Press Stylebook) 一书写道:当不确定所指人的性别时一律用“his”来表示。在英语中, 用“he”代表整个人类的情况无处不在, 例如:“He that travels far knows much.”,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英语中, “Mr.”也很能体现性别歧视;无论年龄多大、从事何种职业、结婚与否, 只要是一位成年男性都可以被称为“Mr.”。但要是说到一位女性, 情况就复杂得多:未婚的女性要被叫做“Miss”, 已婚的则用“Mrs.”。在英语这一伟大语言的几百年历史里从未出现过由哪个词可以与“Mr.”完全相对应, 直到女权主义的崛起, “Ms.”才应运而生, 可以用来指代所有成年女性。

汉语中也有类似情况。汉字中“他”指男性, “她”指女性, 而“它”指代动物或没有生命的物体。单从其字形上来看, 其所隐含的性别歧视也很容易被发现。“他”是由“人”和“也”组成的, 而“她”则是由“女”和“也”构成。很明显, “他”使用的范围和意义涵盖范围均广于“她”;“他”可指整个人类, 而“她”只局限于指女性, 因此“他”是无标记的, 而“她”是有标记的。当用于指一群女性时可用“她们”, 但只要其中有一位男性就必须用“他们”。这一现象就体现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另外一个很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先生”与“小姐”。在汉语中“先生”的使用范围极广, 而且大多数都体现了说话人对这位“先生”的尊敬。除了作为对全体成年男性的总称之外, “先生”还可被用于很多场合。当谈及某人的丈夫时, 人们可以说:“某某的先生。”妻子向别人介绍自己丈夫时会说:“这是我先生。”“先生”还可以指老师, 不管这位老师是男是女, 都可以被称为先生;“先生”还可指在某一领域中有极高声望的人, 如女作家冰心就被人们尊称为“冰心先生”。在汉语里, “小姐”原先是与“先生”相对应的, 是对年轻女性的称呼,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其隐含意义发生了变化, “小姐”这个词也就很少用于正式场合了。现在未婚的女性大多会被称为“女生”或“女孩”, 岁数稍大的职业女性则多被称为“女士”, 已婚的女性可被叫做“夫人”或“太太”。同“先生”这一正式称谓相比, “小姐”、“女士”、“女生”、“太太”和“夫人”等无不体现了对女性的歧视。

5. 语义标记与性别歧视

语言本身并没有任何歧视性质, 但由于人们在语言里强加了一些隐含意义, 语言就被赋予浓郁的感情色彩了。因此, 语义的变化并不是语言本身造成的, 而是受到了社会与文化双重因素的影响。另外, 语义的变化也能反映人们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总体态度。总的来说, 英语中的阳性名词在意义上更加笼统, 因此大多都是无标记的, 而阴性名词大多有比较精确的意义, 因此是有标记的;无标记的阳性名词通常带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 而有标记的阴性名词通常隐含有较为负面的意思。

以“spinster”和“bachelor”为例。《朗文字典》对“bachelor”的解释是“被认为是合适的丈夫人选的未婚男子”;而对“spinster”的解释有些歧视意味, 即年龄较大的未婚女子, 错过了结婚年龄, 结婚可能性较小的一类女性。在汉语中, 也有与这两个词相对应的说法, “bachelor”意为“单身汉”, “spinster”等同于“老处女”。如果一个单身汉刚好又是一个有权有钱的人, 那么人们就会叫他“钻石王老五”或“金龟婿”。“spinster”永远没有这样的待遇, 如果一个女性是一个“spinster”, 那么就会被认为她性情古怪或身心不健康, 尽管她实际上是一个乐观开朗、自信大方的人。“Professional”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也能体现性别歧视。“He is professional.”这句话是说这个人在工作方面很专业。但若说一位女性很“professional”其实就是暗指这位女性从事一些不正当的行业。以汉语中“小姐”一词为例。最初“小姐”是专用来指古时候一些王公贵族或官宦人家的女儿, 随后“小姐”是指年轻的未婚女性, 现在“小姐”泛指那些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女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 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现象也不断涌现, 与之相伴的是大量的新术语, 例如, “biological father-biological mother”、“natural father-natural mother”、“birth father-birth mother”, 在以上这些词组中父亲与母亲占有同样重要的位置, 但在下面的一组词中就体现了性别歧视。例如“working mother”就没有与之对应的“working father”, “single mother”比“single father”更为普遍, 有“unwed mother”之说却很少有“unwed father”, 以上这些不对等词汇的出现主要是由社会上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所直接导致的。传统上男性是家中的顶梁柱, 赚钱养家是男性的专利, 而女性只能做男性背后的女人, 主要任务是管好家务事。女性不被鼓励在职场上建功立业, 因此以前很少有“working mother”这一说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走出家门到社会上工作, 因此出现了“working mother”这样的表达。同样, “single mother”这一表达的出现体现了社会上传统的观点, 即夫妻离婚后孩子应该由父亲抚养。事实上, 尽管单身母亲抚养孩子要遭遇更多的艰辛, 但随着女性独立性逐渐增强, 离婚女性抚养孩子成了社会上不争的事实, 因此出现了“single mother”这样的表达。“unwed mother”的出现反映了社会上的极度的性别歧视。未婚却有小孩的女性会受到社会上其他人的指责而未婚的父亲却不会受到同样的谴责, 有“unwed mother”却没有“unwed father”这种说法表明了社会对男性更为宽容, 而对女性较为苛刻。

6. 结语

综上所述, 语言是一面镜子, 折射出女性在整个社会中真正的地位。语言证明了女性所受到的歧视。语言上的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语言形式标记、分布标记和语义标记方面。造成这一系列歧视的根源不在语言本身, 而在于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然而, 体现性别歧视标记语的不断使用和扩充能强化和加剧对女性的歧视。因此, 语言性别歧视中的标记现象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性别歧视标记语对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负面作用应该得到深刻的认识。曝光和拒用性别歧视标记语是文明人公共的责任。通过全社会不懈的努力, 性别歧视问题会逐步被解决, 语言歧视现象也能逐渐消失。

参考文献

[1]Jesperson, Otto.Language[M].The Norton Library, 1964.

[2]Lyon, G.Semantics[M].Cambridge:CUP, 1979.

[3]Wardhaugh, Ronald.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 Press, 2000.

[4]李福印, 杨桦.从词形与词义看性别歧视[J].外语学刊, 1997, (1) :29-34.

[5]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

[6]张爱玲.论女性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J].外国语, 1995, (1) :18-21.

标记与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 篇3

关键词 词汇学 语义学 性别歧视

一、词汇层面的性别歧视

(一)男性词汇的过度使用

这一问题,主要反映在代词的泛用方面。所谓通用代词,即那些有同等的可能来代替男性、女性的代词,如:he、she、his、her、himself 以及herself。但是在语言学的现实中,这些词汇通常都被男性词汇代表。例如:(1) 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2) If anyone comes, tell him I will be back later.

通常情况下,“he”, “his”, 或者“him” 可以用来指代一些诸如each, everyone , someone, anyone等之类的不确定代词。而“she”, “her”, “herself”这类的词却无用法。

(二)词序

在词序方面也反应着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通常当男女同时出现时,那些代表男性的词汇总是放在女性词汇的前面。这种女性第二的现象反映了性别歧视者的态度,即男性优于女性。例如:husband and wife, son and daughter, king and queen, Adam and Eve.

(三)姓名称呼语

英语中的姓名命名反应了社会的重男轻女特点,而这一现实又反映着,也加深着两种性别见社会不对等性的特点。

女生常常用到阴柔特性的名字。例如:

Flowers----Rose, Rosalind and Lillian; Jewelry----Pear, Jade, and Judy;

而男性名字常与宗教,专业以及战争,这些描绘权利、智慧和力量的词汇。例如:

War---- Herman, Victor and Walter; Profession----Smith, Carpenter, Longman;

二、语义层面对女性的贬低的性别歧视

(一)具有性倾向的女性词汇

Schulz报道了两个调查者的研究发现,这两个调查者收集了多余500个的prostitute的同义词,诸如fallen woman, shady ladies等;而对于男性嫖客则只有65个词汇,如:goat, customer等。

(二)语义搭配

在英语中,一个词被用来指代性别时往往有不同的内涵。例如:

Imposing

a. He is imposing. b. She is imposing.

a句的意思是“他很令人印象深刻,很讨喜”,但是b句则有“她令人作呕,不招人喜欢”的意思。同样的词在描述不同性别时语义却发生了变化。

Loose

该单词本是中性词汇,可指男性、女性。但是在“a loose woman” 这一搭配的意思是行为不检,关系复杂的女性;而“a loose man”则仅表示随便、懒散的男性。

(三)隐喻中的性别歧视

语言,尤其是隐喻,来源于现实社会。描述女性的词汇有很多,但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有不同的含义。

(1)食物隐喻

有些食物被用来指代女性,诸如:crumpet (松脆饼——性感女人),tomato (西红柿——漂亮女人), peach (桃子——漂亮女人)

(2)动物隐喻

尽管有些词也含有对女性的歧视,但仍经常用到。例如:hen (母鸡——爱管闲事的女人), crone (老母羊——干瘪的丑老太婆)

语义层面对女性的诋毁,造成女性自卑心理形成;女性词汇总有负面指代,也是的女性遭到贬低。

三、消除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一)创造新的相应单词

Miss.和Mrs.指明了婚姻状况,而Mr.却无此分别。但是一个新创的词Ms.来指代女性,没有了婚姻状况的暗含,成了Mr.的对应词汇。同样的词汇还有salesman,saleslady, housewife,househusband, bride,bridegroom等。

(二)中性词的普及

中性词汇的普及正在发展之中,不久hero-heroine这样的词汇将逐渐消失。而下列中性词汇将普及,humanity将代替mankind, artificial代替man-made, police officer代替policeman。

(三)避免男性代词的泛用

该方面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1)用复数代词"they", "them"来代替不必要的男性代词;(2)用一些不含性别歧视的代词或表达。如:用 “one”代替“he”。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四、结语

不管从男性词汇层面,还是语义搭配层面,英语语言中存在许多的性别歧视现象。而本文作者认为对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语言歧视对女性的伤害。因此,从不同层面仔细认识这种性别歧视现象,以及寻求减少甚至消除语言歧视的现象是有一定意义的。

本论文是2013年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项目(2013-ZY-15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单文波.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因素探析[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

[2]谢元花.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其社会文化内涵[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探析 篇4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探析

语言性别歧视是性别歧视的重要形式之一.英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主要包括:称谓形式中的歧视;词汇的不对称性;语义所指方面隐含的贬义色彩;男性词的`泛指现象;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其他方面.这种性别歧视现象有着深刻的形成原因,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运动的发展和妇女地位的提高,人们正在采取各种方法来消除或改变这种现象.

作 者:苏子恒 SU Zi-heng 作者单位:郑州广播电视学校,河南,郑州,450002刊 名:黄河科技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NGHE S&T UNIVERSITY年,卷(期):10(2)分类号:H31关键词:英语语言 性别歧视 表现形式 原因

浅谈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篇5

2134122463 环境科学 徐琳桢

摘要:女性就业中的不平等性尽管不是一个新问题,但近几年越来越引起妇女界的关注。就业的不平等问题实质上是性别歧视问题,它不仅会大大影响妇女群体的整体素质及其可持续发展,而且必将制约社会文明的发展。本文首先陈述了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分析了我国女性就业不平等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如从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并推进就业立法,明确政府职责,提高女性整体受教育程度,完善自我等方面提出了我国了女性平等就业的对策。关键词:就业歧视;女性就业;反就业性别歧视;对策

随着中国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女性解放运动的推进 , 女大学生、女研究生日益增多。但这些通过无数平等的无歧视的考场选拔出来的女性佼佼者们 , 却不得不面对就业市场上的种种歧视。在学习上 , 女生的成绩不比男生差 , 不少院系经常是女生的成绩排在前列;在活动上 , 女生的组织能力和参与积极性也都很高。但在择业时 , 男生的机会却总是多于女性。本文正是带着这一疑念 , 拟从性别、市场、政府诸因素的分析中 , 揭示职业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 , 并努力寻找解决对策。

一、绪论: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世界女性就业人数的增长是近来尤其是20世纪8O年代以来的趋势,之前从来没有如此多的妇女积极参与经济中来,女性劳动力(加上就业和失业女性)在2003年是12亿,而在l993年是10亿,2003年,全世界只有63:100的女性与男性劳动力比率,目前全球男性的平均就业率超过80%,而女性则为60%,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2O07全球妇女就业趋势报告》指出:全球妇女就业率正处于历史上的最高点,去年全球女性就业人数创历史最高水平,但女性失业人数也处于历史上的最高点,达到8180万人;她们大多从事的是农业和服务业中的低生产力的工作,所领取的报酬也少于同一工种的男性;(2007)劳工组织在《妇女就业趋势报告》中所引述的证据还显示,女性与男性的工资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大多数地区和许多行业从事同一工种的女性赚取的收入要低于男性,通常说来,女性收入至少要比男性低10%,即使是在一些女性传统行业,如担任护士和教师,两性收入平等也未做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女性就业问题,为了保障女性在就业方面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从法律上确立了女性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权利。因此,女性的就业平等权的研究在当今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

(一)女性就业歧视的定义

简单地讲,女性就业歧视实际就是指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或明或暗的歧视手段,使女性在就业中丧失与男性平等的择业机会及待遇。另外,联合国在1979年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也对“女性就业歧视”作出了一个权威的定义,即“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或任何其它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以上关于女性就业歧视的两个概括式定义各有其侧重点,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强调了两性在就业机会和待遇的不平等,而联合国的定义强调的是权力和基本自由的不平等。

(二)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相关数据

05年全国妇联牵头进行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职场中的女性权益仍在遭受侵害。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再就业较男性困难,49.7%的女员工认为再就业时受到年龄和性别歧视,比下岗男员工高出18.9%;18至64岁人士的就业率,女性比男性低6.6%。城镇就业女性的年均收入大约是男性收入的70.1%;从收入分布看,城镇就业女性年收入低于5000元的占47.4%,低收入的女性比男性高19.3%,而年收入高于1.5万元的女性为6.1%,中等以上收入的女性比男性低6.6%。城镇男女收入的差距与就业状况和职业层次直接相关。女性较多地集中在收入偏低的职业;在相同职业中,女性的职务级别又比男性偏低。女性在各类负责人中的比例占6.1%;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占22.8%,但这两类职业中,女性收入占同类男性收入的比例仅为57.9%和68.3%,低于平均水平。

(三)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几种情形 1.偏见对待

多数用人单位直接表明不招女性,偏见在未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就已经产生。例如,2004年鞍钢集团提供的近10个专业,20多个招聘名额,竟没有一个招女生的。对此,招聘单位认为,从体力、适应性上来说,一些工种显然更适合男性,况且,女生就业后立即面临结婚、生育等问题,也会延误最佳工作时间。

2.不平等对待

企业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标准,虽然招聘女性,但是要求“形象好,气质佳”或签订“禁孕条款”。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女职员在一定期间内不得怀孕已成为不成文的规矩。这说明当前大部分用人单位的企业目标还只是停留在以商业利润为中心的目标群,而其中不包含有社会目标。也就是说企业在追逐利润的同时,没有兼顾社会道义和社会责任,所以才会有“禁孕协议”的出现。

3.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即间接性的不公平。女性想要获得更高的待遇和职位,就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在一些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女性在中高层以下发展空间很大,升职加薪的机会很多,然而,平等竞争呈金字塔形,往往做到部门主管已是事业的“顶峰”,在考虑诸如总经理职务人选时,尽管女性的业绩远高于男性竞争对手,结果却是男性胜出。

三、我国女性就业的不平等的原因 1.女性的自身因素

首先是生理方面的原因。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生理差异,大多数女性在体力和精力上往往不及男性。这就使得女性在一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中根本无法与男性竞争。此外,女性还承担着生儿育女的任务,怀孕、生产、哺乳都会造成她们正常工作的中断,从而使得她们在一些要求持续工作的行业中无法与男性竞争。

再者是女性的心理弱点。大众网心理学家认为,女性在事业上容易失败,其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最常见的四种是: 过分的优越感;爱情取代事业;同性的嫉妒心理;不善于创造。社会认为女性不如男性,她们就心甘情愿接受这个事实,女性的这种自卑心理也导致她们在工作中谨小慎微,不敢迈开大步独挡一面,或是在竞争中干脆退缩。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女性的砝码往往向家庭倾斜。特别是结婚以后,女性会更多地沉溺于家庭生活,从而淡泊对事业、理想的追求。这也是阻碍女性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2.受教育方面的原因

虽然现在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受“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女性受教育机会和程度仍明显低于男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低的传统产业在逐渐萎缩,科技含量高的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后者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是受过高等教育。在受教育水平上落后于男性,导致就业困难。3.用人方面原因

虽然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为用人单位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但更实质的原因在于:首先,女性特殊的生命周期(生育后代)和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使企业预见到这些因素将潜在的影响到女性的数量、减少所雇女性的工资等。其次经济改变力企业的命运机制,企业的兴衰和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女性职工生育费用和生育带薪产假必然增加所在企业的经济负担,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最后,企业受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影响,用人单位预期女性的实践能力不如男性。

四、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女性综合素质

1.家庭方面:要提高女性综合素质,家庭必须增加教育费用的支出。在城市,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城市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在家庭只有一个教育投入对象的情况下,城市女童自然得到与男童相同的教育机会。但在农村,情况却不容乐观。一些封建残余思想仍然影响着农村的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很根深蒂固,加之监管力度不够,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导致近年来农村女童的义务教育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要使农村女性得到平等的教育,在农村地区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

2.社会组织方面:要提高女性综合素质,社会组织必须提供一切有利措施。一是要确保男女享有同等的终身教育机会,保障女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利用网络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女性接受终身教育提供条件;鼓励和支持女性参加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各层次的学历教育;增加女性出国出境学习考察和培训进修的机会。二是完善和实施对外来劳务女工的“再社会化”培训,将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城市生活基本知识、安全生产、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知识列入各级各类企业新招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将外来劳务女工的再社会化培训作为基本素质教育的内容,并对企业进行督促、检查。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妇女学校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以多种形式每年定期组织女性参加文化、科技、法律等知识的学习,防止和杜绝文盲现象的发生。

(二)成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执行机构,加强执法和监督的力度

在我国,各级劳动监察部门和各级妇女组织这两个专业化的执行机构在保护妇女劳动权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问题依旧层出不穷。通过借鉴国外的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效法美国建立“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这样专门的执行机构,切实协助劳动者开展反对就业歧视的诉讼或者维权活动,提供畅通的法律援助渠道,通过实施事前预防措施和事后补救措施双重策略,将保证女性的平等就业权落实在实处。

(三)用人单位要废除男女不平等的选拔标准

用人单位必须严格遵照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一视同仁地为男女提供同等的就业、升迁机会,并实现同工同酬,平等地保障女性就业权利,使劳动力场的竞争建立在才能和知识的基础上,杜绝为的、性别的因素对女性就业的影响。用人单位要摆脱先人为主的性别选拔标准,要在应聘者享有平等竞争机会的前提下考察应聘者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和特征来进行优胜劣汰。如果特殊行业有特殊需要,对应聘者的年龄、身高确有要求,应履行公示的原则,把限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予以充分说明。

(四)健全女性就业的社会化补偿体系

生育保险制度是我国对女性就业进行社会化补偿的一个制度选择嘲。但1994年颁布实施的生育保险制度,仅在有限的范围内和程度上发挥着作用。要充分发挥生育保险在促进两性平等就业方面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一方面要建立社会统一的生育保险制度,把所有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都纳入其保障体系内,既有利于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还有利于降低用人单位因生育原因在接纳劳动力时而排斥女性的可能。另一方面要运用政策和法律手段切实保证生育保险基金的拨付、管理和增值,逐步统一并适当提高生育保险金的拨付标准,使生育保险金制度成为能被所有单位接受,能为妇女带来保障的有效制度。在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妇女平等就业的基金。女性在生育和家务劳动方面的付出是社会总劳动组成部分,仅仅因为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造成女性所承担的比例大大超出男性,进而导致了女性在就业市场遭遇到不平等的对待所以,从公正的角度考虑,需要建立一个面向整个社会的“人口再生产基金”,基金主要用于对生育期问的女性进行经济补助,基金来源可由国家的财政投入、各类经济组织交纳、按一定比例从个人收入中收取等三个方面组成。

五、结论

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需要多方面配合,多角度进行,本文主要叙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即完善我国反女性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通过对我国在反女性就业歧视的法律建设存在的不足,我们看到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是处于讲原则、喊口号的空白状态,我们应该加快我国反女性就业歧视的立法进程,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让法律在促进男女平等就业的实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女性获得平等就业的机会,以发挥她们的个人价值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克俭,贾玲.当代女大学生择业与女性平等就业的调查与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2):3-4 [2]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 [3]崔田田.论我国女性就业平等权的立法完善.学位论文 , 2011 [4]徐林清.女性就业的行业一工资倾向与性别歧视.期刊论文,2004,(04). [5]庞惠.当代中国女性就业平等权的研究.学位论文 , 2009

标记与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 篇6

摘 要 由于受到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应扮演的角色即使在现代社会仍然饱受争议,在各行各业都存在着男性对于女性的性别歧视现象。这种性别歧视现象也广泛的存在于新闻报道所使用的语言当中。本文试图从性别歧视在新闻报道中的不同表现入手,探析如何避免歧视性语言的出现。

关键词 新闻语言;性别歧视;平等意识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7-0012-02

新闻语言自人类社会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闻语言是文字在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编码方式,而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在编码过程中语言所要表达的意图发生改变或遭到误解,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不同层次方面的语言歧视。在所有已知的语言体系当中,性别歧视可以说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种语言歧视现象。在新闻报道中的性别歧视一般是指在不是必须的情况下,在能力、秉性及职业等多方面将女性和男性加以区分或强调。语言性别歧视的表现

1.1 男性中心论

汉语是一种有性别的语言,这种性别首先就体现在人称代词和部分名词的选用上。在中文的新闻语言中的男性中心论主要体现在选用词汇的词序和语义上。首先,在长期以来形成的语言习惯当中,几乎所有有关男女性别的词汇都是男先女后,例如兄妹,夫妻,男才女貌等。在男性为主的社会里,社会结构概念和人们的认知角度都倾向于男权化,人们的经验结构随之也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势,从而对词序产生强制作用。其次,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如果新闻当事人包含两种性别,在代词的选择上多数会选用男性的“他们”来笼统涵盖当事人的性别。如果在不确认当事人的性别情况下,新闻报道中多数习惯选用“他”而不是“她”。这种词序的安排和笼统包含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潜移默化的给读者造成了一种以男性为主体的认知。再次,在语义上的歧视主要体现在一般和男性相关的词汇都是中性词汇或隐含褒义,而女性相关的词汇则大量含有贬义。我们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娘炮”、“寡妇”“女流之辈”等词语都过分强调女性性格特征中负面的一部分,认为软弱、贪婪、充满消费欲望是女性的共同特征和代言词。另一方面把女性看作是男性的附属品,只有具备了男性性格中坚毅的品格的女性才是杰出的。如中国网一则标题为“埃及著名交际花被捕 系军方领导人赛西的狂热粉丝”报道,在标题中使用了“交际花”这一词语,交际花多指旧时在社交场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含有轻蔑意义,虽然现代有时也用来指代妩媚且交际能力强的女子,但是此处用在新闻标题中过分强调女性的交际特征,并且在文中使用了诸如“恶毒”“放荡”等形容词对其进行描述。看看新闻网的一则新闻标题为“赵丽颖吃醋陈晓约袁珊珊 撅小嘴当场变身母老虎”。“母老虎”这一词语也含有贬义,多用来形容泼辣剽悍的女人,出现在标题中表达的是对女性的一种刻板印象。诸如此类词汇在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而且往往是隐蔽的,甚至是连女性本身也难以察觉其中的歧视意味。

1.2 女性外貌特征强化

在新闻报道中女性的外貌特征常被放大或强化,把可观赏性作为女性最重要的社会价值之一。“蛇蝎美女”、“性感尤物”、“红颜祸水”等用来形容女性的词语多数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美貌与否都是以男性的审美标准为尺度进行评判。“女神”、“小花旦”、“女汉子”等词汇在新闻中的频繁出现其实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歧视现象。多次担任总理记者会首席翻译的张璐也因为其才华外貌出众而出现在各大新闻报道中,而这些新闻报道几乎都在标题中给“张璐”这个名字冠以“美女翻译”的修饰性定语,相对于她的才华,媒体在报道当中首先提及的却是她的端庄典雅。以下是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所使用的一些标题。

“总理记者会美女翻译张璐迷翻网友” 中国青年网

“美女翻译张璐现身总理记者会 依旧高大上 ” 扬子晚报

“两会美女翻译引关注 冷艳干练神似赵薇” 新快报

可以看出,女性出众的外貌才是能够吸引大众的话题,相比之下女性的才能和学习力经常在报道中被淡化或忽略。

1.3 女性角色标签化

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新闻报道中,女性的角色往往更容易被标签化,教师、护士、家庭主妇等作为传统的女性角色被广泛认可,而对于身居要职声名显赫或是独树一帜的女性大肆报道,似乎女性的成功或失败相对于男性来说都是异常的。英拉作为泰国历史上第28位总理,她的上任与职务解除都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题材。而在所有与英拉有关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会见到“首位女总理”、“美女总理” 等词汇的出现,而且绝大部分会作为定语出现在新闻标题中。在有关女性政要的新闻中,媒体更关注的是她们的性别,容貌与家庭等因素。这种对于国际政要的女性身份的特殊强调,实质上是对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一种不公平对待,因为在整个社会的整体认知中,“总统”“总理”等一般被默认为男性词汇,而实际在语言学中这些词语是中性的,并没有性别标记。包括像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韩国总统朴槿惠、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女性国际政要在许多报道中所扮演的都是一个“突破自我”的女性形象,因为这与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冲突。再来看一些新闻标题:

“铤而走险骗钱财 家庭主妇成囚犯” 法制网

“温州大妈聚众吸毒 寂寞是主因” 中国妇女报

“贪官情妇成高危人群 为何还有女人趋之若鹜往上扑” 中国网

不难看出,在这些新闻标题中,无一不把女性的社会角色标签化,在人们的意识中,已经形成这样的一种思维定式:女性的角色应该是母亲,所有女性的身上都散发着母性的光辉,生儿育女是每个女人必须经历的人生过程;女性的角色应该是家庭主妇,洗衣做饭操持家务是女人在家庭生活中理应承担的责任;女性的角色应该是被称为“白衣天使”的护士,长相姣好,轻声细语的呵护每一个病患。在有关贪污腐败案例的报道中,“情妇”、“小三”、“二奶”等词语更是成为高频词汇,把官员贪污腐败的发生与女性的作用联系起来,夸大或强调女性在此类案件中的负面影响和作用。这些词汇的选用都是语言性别歧视的一种体现。结论

人们对于周边生活世界的认识大多数是来自大众传媒,新闻文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建构。所以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应该正视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树立平等公正的思想观念,摆脱刻板印象带来的影响,无论是在议题选择上还是遣词造句上,都应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感受和利益。对于每一篇新闻报道都要仔细斟酌其所运用的词语是否有言外之意,是否是在真正客观公正的反映某个社会现象或问题,要在不断的新闻实践基础之上总结经验和方法,提高对可能出现的语言性别歧视的敏感性,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更加温和客观的传播方式体现出大众传媒对于社会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标记与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 篇7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当前我国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2

(一)就业性别歧视的界定...................................2

(二)进入劳动力市场方面的歧视.............................4

(三)被动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歧视.............................5

二、目前反就业性别歧视立法不足.............................6

(一)从立法层面上看.......................................6

(二)从执法层面上看.......................................7

(三)从制度层面上看.......................................8

三、完善就业性别歧视的立法设想.............................9

(一)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9

(二)建立专门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机构......................10

(三)建立健全女性生育社会补偿的生育保障制度..............10

(四)明确用人单位歧视女性劳动者的法律责任................11 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3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规范的不足与完善 内容摘要:本文对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规范不足和如何完善做了分析。从就业性别歧视行为的界定;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目前反就业性别歧视的立法不足;以及反就业性别歧视的设想等四个方面做了阐述。

关键词:就业性别歧视 妇女 劳动力平等就业

Abstract: This paper on the employment of sex discrimination and lack of legal norms to do an analysis of how to improve.From the acts of sex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defined;employment status of the Sex Discrimination;the current anti-sex discrimination legislation in employment inadequate;and anti-sex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such as the idea of doing four.Key words: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women labor Equal Employment

一、当前我国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

我国当前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就业性别歧视在理论研究方面,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方面,都显得很薄弱。①现实中,理论研究边缘化、没有形成共识。在缺乏平等就业文化意识和法制的情况下,女性平等就业权正面临着不断被摧毁的危险境地。②

劳动力供大于求,在一个时期以来,一直是普遍情况,加之当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就业已经成了社会的突出矛盾,而本来就普遍存在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突出。而且在不断的被扩大化。女性就业如同雪上加霜。这种状况,与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对立。

就业性别歧视越演越烈,女性就业难上加难,已经成了相当突出的社会问题。切实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依法规范企业的自主用工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就业性别歧视的界定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就业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本途径,平等就业,是平等权利的重要部分,只有实现平等就业,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平等。《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四十八条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①李雄:《平等就业权的提出》,《河北法学》2008年6月第26卷第6期 ①平等就业权的正面研究仍然是被“边缘化”的,平等就业权的研究还未达成共识的时候,创设制度层面的反就业歧视法制,无疑是非常困难的。②忽视平等就业权本身及其运行规则、实现途径和救济制度等基本问题的关注,„.平等就业权应有的基础地位就会被摧毁。其导致的问题就会累积到危及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严重程度。平等就业权,这个既具有朴素的平民清结,又关系到职场民主化、多样性和机会平等等具有社会正义和法律意义的重大课题,„.应当成为理论思考和制度设计的着力点。②李雄:《平等就业权的提出》,《河北法学》2008年6月第26卷第6期 在缺乏平等就业文化和法制的情况下,平等就业权正面临着不断被摧毁的危险境地。

等的权利。《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法》第十二条、《就业促进法》第三条都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性别„„不同而受歧视。《妇女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从上述法律规定来看,男女平等就业,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消除性别歧视,是我国的重要立法思想之一。

要实现男女平等就业,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应当对什么是就业性别歧视,哪些行为属于就业性别歧视,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否则,就无法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就业,就是一句空话。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就不能得到保障。

国际劳工组织在195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规定推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是指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而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平等待遇,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的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视为歧视。联合国在1979年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公约》认为,所谓对女性的歧视,是指“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别、排斥或限制,其影响或其目的均足以妨碍或者否认妇女不论以婚未婚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①

男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权,除了法律明确规定的某些特殊工作,比 ①张华贵、郭艳艳:《论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制》,《法制与经济》2008年第4期 “国际劳工组织在195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规定推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是指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而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平等待遇,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的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视为歧视。联合国在1979年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公约》认为,所谓对女性的歧视,是指“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别、排斥或限制,其影响或其目的均足以妨碍或者否认妇女不论以婚未婚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这是一个关于性别歧视的权威定义。

如“矿山井下作业,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等”,① 不能招用女性外,其他任何对女性就业不平等的对待,都是就业性别歧视。

要讲男女平等就业,还要讲在限定范围内允许区别对待。允许对女性就业的区别对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法律有明确规定不适宜女性从事的行业、工种或岗位;第二,具有特殊内在要求的工作,不适宜女性;第三,因为女性的特殊原因,不能从事的工作。这三个条件中,第二和第三是客观情况,第一条是对客观情况的肯定和限制。是否具有特殊内在要求的工作,不适宜女性;是否因为女性的特殊原因不能从事该种工作,不是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必须要有法律明确规定。②

综上,就业性别歧视,就是指:只因为性别的原因,在女性就业的全部过程中,对女性的区别、排斥或特惠,使女性在就业前和就业后,遭遇到的明显的和隐蔽的、直接的和间接的与男性不平等就业的规定和做法,法律明确规定的、具有某些特殊内在要求的工作、因为女性的特性原因,而与男性区别对待的规定和做法,不视为就业性别歧视。

(二)进入劳动力市场方面的歧视

现在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性别歧视,是普遍现象。

首先,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性别歧视具有必然性。企业的目的 ①张华贵、郭艳艳:《论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制》,《法制与经济》2008年第4期 综合以上各种观点,„.就业性别歧视是指;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而取消或损害就业方的机会平等或平等待遇,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的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明确那些工作不能找用女工。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了某些工种或岗位不得招用女工。如矿山井下作业,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等等。这些规定是出于对妇女自然生理条件的考虑。在这些岗位不招用女工不构成就业性别歧视。如果没有法律的特殊规定而不招用女工,就属于性别歧视。②李雄:《平等就业权的提出》,《河北法学》2008年6月第26卷第6期 用工自主权限制平等就业权法定情形的基础上,用工自主权对平等就业权的限制只能“到此为止”,„其他情形与行为都是非法的,或者是不合理的。

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无可厚非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员工能够尽可能多的为企业创造利润。希望招用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员工。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方面,男性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生育和家庭对企业的影响大大小于女性。第二,退休年龄大于女性,享受养老保险晚于女性。第三,体力及承受艰苦环境的能力大于女性。由于男性具有这些优势,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首先选择男性。企业趋利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企业不可能自觉自愿的选择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在大多数行业的就业方面,就自然形成对女性的歧视。

其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歧视手段各种各样。用工权完全掌握在企业手里,企业处在绝对的支配地位,而被招工者处于绝对被支配地位。用不用,企业一句话就确定了。企业自主用工权被无限的扩大了。很多企业在招收女性方面,设置苛刻条件,采用刁难手法,或者使用隐蔽方式拒绝女性应聘者。①

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救助苍白无力。“劳动者就业,不因性别不同而受歧视。”这些原则性的法律规定,显得苍白无力,根本无法阻止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性别歧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性别歧视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相当严重。

(三)被动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歧视

在用工是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对已经招用的女性员工,在法律明确限制下,或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不能明目张胆地以女性做为理由辞退女性员工。但是,很多企业采用变通手法排斥女性,迫使女性被动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比比皆是。在企业革新、转产、结构调整、企业重组等变革中,裁员下岗,大多是女性被裁,逐步削减女 ①郭毅玲:《关于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思考》,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月第28卷第3期 有许多单位虽然表面上没有对性别作出限制,但在录用时采用各种隐蔽的方式和手段故意刁难女生,提高条件。

性员工。在安排岗位方面,有些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把脏、累、险或夜班的岗位安排给女性做,甚至把有空气污染,有辐射或有毒害的岗位安排给女性;在工资和福利待遇上,同工不同酬,以及拖欠工资,不能享受相同岗位的福利待遇;在管理规章制度上,比如不许请假,不许结婚,或不许生育等,①否则视为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而解除劳动合同;保护措施上,降低或取消对女性特有的保护性措施,使女性容易遭到侵害;在晋升和提拔使用上,排斥提拔使用女性员工。林林总总的变通手法,企业可以任意使用,使处于绝对劣势的女性员工,难以招架。很多女性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被迫无奈,自行退出劳动力市场。或靠丈夫养活,或从事更差的工作,这类情况普遍存在,“下岗女工”成了庞大群体。使很多女性丧失了平等就业权。

二、目前反就业性别歧视立法不足

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完整的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男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规定,分别在宪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和就业促进法等诸多法律当中得到体现,这些法律规定,大都是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弱。到目前为止,法律没有对就业性别歧视行为作出明确的范围界定,也没有认定规则。难以起到遏止就业性别歧视的规范作用。反就业性别歧视的立法明显不足。

(一)从立法层面上看

从立法层面来看,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没有一部专门的,完整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保护妇女平等就业的法律规定,分散在各法律当中。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保护妇 ①郭毅玲:《关于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思考》,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月第28卷第3期 即便女生被用人单位接受,也往往受到一些苛刻的条件限制,如;“单身条款”、“禁孕条款”等歧视性条件,使女性必须在工作与结婚、怀孕之间做出选择。„.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也因此陷入尴尬和无奈的境地。

女平等就业。

第二,现有的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比如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都原则性的规定了平等就业,与男子享有同等的就业权利。但是,缺乏具体详细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第三,现有的法律对什么是就业性别歧视,那些行为属于就业性别歧视,没有划定明确的范围。发生就业性别歧视的行为,没有具体的法律规范,针对具体的就业性别歧视行为,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就业性别歧视的行为,没有认定规则,无法做出判断。现有的法律对具体歧视行为,缺乏针对性。使用现有的法律,规范就业性别歧视行为,显得无从下手。

第四,有些对女性保护的法律条款,客观上起到了加剧就业性别歧视的作用。《劳动法》第六十条至第六十三条,《妇女权益保护法》二十六、二十七条等,都做出了对妇女保护性规定:比如,不得安排妇女从事某些强体力劳动,享受产假,哺乳期的待遇等。这些规定是对妇女就业的保护,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做这些规定的同时,缺少必要的补偿性规定,这些对妇女的保护规定,由企业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实现,没有象残疾人就业减免税收那样的补偿性规定。这种保护就缺少内动力。由于企业趋利的原因,就会尽可能少的使用女性,客观上起到了加剧就业性别歧视的作用。

(二)从执法层面上看

从执法层面上看,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就业性别歧视案件,由不同的机关受理,给执法带来困难。根据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就业性别歧视,属于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案件,不属于劳动争议范畴。而目前执法实行的是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的做法,发生员工和企业的劳动纠纷,首先进行劳动仲裁。但是,在就业后,哪些是歧视性质的纠纷,哪些是纯粹的劳动纠纷,需要经过审理才能分辨的情况,给立案和受理等带来执法困难。

第二,没有举证责任的规定。现在一般情况下,举证责任在原告方,按最高法院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的规定,只有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工龄、减少报酬等几项,已经形成劳动关系以后发生的纠纷,由单位举证。而劳动关系形成前就业性别歧视行为的举证责任,没有规定由用人单位负责。仍然是谁主张,谁举证,处于绝对劣势的求职者,受到就业性别歧视,没有办法取得证据。

第三,诉讼权利缺失。就业性别歧视,实际是对女性公平就业权的侵犯,虽然《就业促进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发生就业性别歧视行为,要起诉,证据无法搜集,歧视行为很难认定。困难重重,难以立案。遭受侵害的女性更难以胜诉。

第四,法律责任不明。《就业促进法》里的法律责任,多是针对中介机构的责任,对用人单位没有明确责任。即便出现严重的就业性别歧视行为,给求职者的公平就业权造成侵犯,使求职者造成身心伤害。对用工单位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没有明确,无法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三)从制度层面上看

从制度层面上看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没有设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执法机构。就业促法第九条里规定了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促进就业工作。但是这些部门都有各自的专门职责,不是办理反就业歧视的专业部门,不能形成有力的执行机构。也没有明确由劳动保障部门履行这项职责。遇到就业性别歧视的行为,各部门推 委扯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形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

第二,缺乏妇女就业保障性规定。反就业性别歧视,保护妇女平等就业,虽然是每个企业的义务,但这主要还是全社会应当承担的义务,要企业内部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承担本来应当由社会承担的义务,必然事与愿违。

企业使用女性劳动者达到某一比例,给予补偿。达不到者,则增加税赋的制度规定。目前缺乏这样的保障性制度规定。

第三,救济途径匮乏。遇到就业性别歧视的情况,大都是女性无奈承受。没有救济处理部门,找不到救济途径。

三、完善就业性别歧视的立法设想

就如何完善就业性别歧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一)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

在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将会在相当一段时期主导劳动力市场,自主用工权将被继续放大。就业性别歧视的情况越演越烈。对女性平等就业权的严重侵害,将是普遍而突出的社会问题。这种矛盾得不到遏止,必然阻碍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程。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已经迫在眉睫,即是维护宪法的尊严,也是保护妇女平等就业权的必要,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呼唤,更是法制义不容辞的责任。①

制定一部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完整的规范就业性别歧视的行为。详细划定就业性别歧视的范围。制定认定就业歧视行为的认定规则。将各种各样的就业性别歧视行为含盖在内,包括显形的和隐形的、直 ①李雄:《平等就业权的提出》,《河北法学》2008年6月第26卷第6期平等就业权保护遭遇了形形色色的尴尬境地。„..面对根深蒂固的就业歧视和顽固不化的自主用工权,即便是近乎理想的法律也无法带来“速溶咖啡”的效果。依法规制平等就业权与用工自主权各自的权利边界以及用工自主权对平等就业权的限制,不仅是法制的基本任务,更是时代的迫切呼唤。

接的和间接的、就业前的和就业后的。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明确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责任。

(二)建立专门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机构

建立反就业性别歧视的专门机构。完善该机构的责权机制,针对就业性别歧视行为,赋予该机构接受投诉、召开听证会、调查取证的权利。对行为人行为是否属于就业性别歧视,及其过错程度,作出认定和裁决。发布相关信息、解答就业性别歧视方面的咨询。进行就业性别歧视纠纷调解、根据就业性别歧视行为人的过错程度,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建议给予行政处理。

并给予一定的处罚权。对就业性别歧视行为进行监督和制裁。赋予倡导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认知程度。

(三)建立健全女性生育社会补偿的生育保障制度

产生就业性别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育。在生育方面,女性的生理特性,就是有较长的怀孕期,还有较长的哺乳期,哺乳期后,还有孩子的幼儿期。在这期间内,要占据女性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所在的企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必然会关注这些问题。

家庭承担生和育的责任,是不用质疑的,然而,女性在生育方面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再由女性承担就业的歧视,显然是有失公平。社会要发展,要实施国家的根本国策,生育是至关重要的。生育不但是家庭责任,同样也是全社会的义务。①全社会的义务,由某些企业承担,不和情理,也会产生对女性就业歧视。女性承担了生育责任,还要遭 ①周天枢:《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障碍与对策》,《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女性与法律研究 2008年第1期,总第78期 实行强制生育保险制度 生育不是女性个人行为,而是对国家和民族有利的社会行为。

受就业性别歧视,不但不公平,同时也是对女性平等就业权的侵害。

应当建立生育保障制度,由社会来承担生育的责任。比如,用人单位不论是否招用女工,都要按产值比例及时足额交纳生育保障费用,不但如此,招用女工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的,给予税收政策的优惠。相反,招用女工低于一定比例的,加大交纳税赋数额。招用生育期,而且生育的女工,给予企业更加优惠政策。规定女性享有优惠待遇的同时,还规定这部分责任由社会承担。取消由企业承担女性生育优惠待遇的状况。形成企业招用男性和招用女性,对企业的利益是同等的状况。企业就会自觉自愿的抛弃就业性别歧视,这样,就会从根本上消除就业性别歧视。

(四)明确用人单位歧视女性劳动者的法律责任

将自主用工权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承担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责任。明确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行为种类。明确就业前用人单位的缔约责任,落聘女性认为用人单位在招录过程中有就业性别歧视,用人单位就要承担没有就业性别歧视行为的举证责任,不能举证,视为就业性别歧视。根据过错程度,分别承担道歉、经济赔偿、确定就业、罚款、增加税赋、停业整顿,吊销等责任。对每一类就业性别歧视的行为,规定明确的责任,凡是发生就业性别歧视的行为,都有相应的责任。将就业性别歧视行为,纳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轨道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反就业性别歧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既要依靠现实社会的经济基础,也需要提高人们的认知。要依靠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厚实解决矛盾的经济基础。也要调整观念,增强人们公 11平、公正的意识,提高对就业性别歧视的关注度。

本文对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的不足,与法律制度的完善,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希望对提高保护女性公平就业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华贵、郭艳艳:《论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制》,《法制与经济》2008年第4期。

[2] 李雄:《平等就业权的提出》,《河北法学》2008年6月第26卷第6期。

[3] 郭毅玲:《关于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思考》,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月第28卷第3期。

[4]周天枢:《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障碍与对策》,《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女性与法律研究 2008年第1期,总第78期。

[5]尹海(令鸟):《论就业性别歧视》,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年。[6]陈敏:《浅谈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月。

[7]魏帅等:《我国的就业歧视及其法律完善》,《法学视野》。[8]陈鸿雁:《中美人力资源管理中“就业歧视”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9]余清华、付琼:《关于我国妇女就业歧视问题的立法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1)。

上一篇:新春短信的祝福语下一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