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中心思想(精选8篇)
2011年6月1日
材料供参考,如有错误,请及时与庄老师联系更改!
《龙的传人》本文叙述了中国人与龙的密切关系,介绍了有关龙的传说及人们赋予龙的象征含义,抒发了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作者作为龙的传人的骄傲与自豪。
《大人们这样说》这首诗以“龙”为主线,用“奶奶、爷爷、爸爸、妈妈、老师“这背些大人们的口吻,讲述了各个时代“龙”的含义,突出了新时代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内涵,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叶公好龙》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叶公的人,表面十分喜爱龙,可是见到真龙却吓得面无人色,失魂落魄。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口头上说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支言行不一致的人。
《乐山龙舟会》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乐山龙舟会的三大系列活动,即龙舟夺标、抢鸭子竞赛、放漂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乐山龙舟会规模宏大、喜气洋洋、精彩纷呈的特点。
《神奇的书》这是一首短小精悍却富有哲理的诗。作者以形象的比喻,简明的特点,热情讴歌了书的神奇、书的魅力、书的美丽,以及书带给我们的震撼。
[本课还应注意仿写] 《忆读书》本文作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列举了她的一生所读书的大量篇目,介绍了读书的好处,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走遍天下书为侣》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比较的手法阐明了“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观点,具体地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书的热爱之情。[读书笔记的写法:摘录式、体会式、提纲式、批注式] 《我的长生果》这是一篇散文,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和作文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启发我们,要把醉心读书与深入实践结合起来。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登飞来峰远望,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同时也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题西林壁》描写诗人通过从不同角度(横向、侧面、远望、近看)看庐山所呈现的不同姿态,说明了一个为人处世的哲理——对事物应全面分析,不能片面理解。
《牛和鹅》课文通过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一颗螺丝》文章紧紧围绕一颗螺丝向我们展开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我”的朋友三年之内由一个五金零售店的小老板变成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五金商店的老板,许多人都以为这只是幸运而已。而当我亲眼目睹了他是怎样对待一个只买三角钱螺丝的顾客时,终于明白了他成功的秘诀。从而告诉我们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用目光倾听》这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话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的教导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同时也用核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
《信任》课文写了“我”和先生到一个无人看管的桃林,自己摘桃子,自觉付钱的故事。赞美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美好品质,同时抒发了被人信任的喜悦之情。
《修鞋姑娘》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地为“我”服务,起初受到“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感动的故事,赞扬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美好品质。
《九色鹿》这是一篇神话故事,写了九色鹿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一个落水者,却被落水者出卖,最后忘恩负义者终受惩罚的故事。赞美了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的优秀品质,谴责了落水者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
《凡卡》文章通过19世纪后期沙俄时代一个由农村来到城市做学徒的九岁儿童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叙述了他遭受的种种摧残,揭露了当时社会统治的黑暗,反映了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命运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种子的梦》作者运用浅显、形象、人性化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种子的梦想。抒发了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新生的寄托。
《对岸》描绘了“我”想象中的一片恬美神奇的乐土,勾画了孩子们渴望自由,渴望无拘无束的生活,向往未知世界的情感。在这令人神往的景象描绘中,寄托了诗人的美好愿望与追求。《职业》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诗,它用儿童的眼光写出了“我”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几种职业的向往。表现了“我”对呆板、传统教育的反感以及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渴望。
《古诗二首》——《秋浦歌》描绘了一幅瑰丽壮观的秋色冶炼图,赞美了冶炼工人乐观、忘我的劳动态度与不怕苦和累的精神。——《悯农》这首诗对农民的辛劳与悲惨的命运进行了真实和深刻地描写,表达了诗人北师大版第十册语文课文中心思想
2011年6月1日
材料供参考,如有错误,请及时与庄老师联系更改!
对当时农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三个牧童把浑浊的泉水弄干净,并砌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十年后,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亲身找到了幸福的故事,说明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
《劳动的开端》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谋生道路的经过,反映了旧社会穷苦人民生活的困难。
《崂山道士》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囚歌》这首诗写叶挺将军在敌人暗无天日的监狱中终日忍受着敌人的残酷迫害,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
《晏子使楚》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在与楚王三次斗智中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为了他的尊严》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头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嗟来之食》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说明人的尊严比生命还重要,赞扬了他为维护尊严而斗争的精神。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本文是一篇古希腊神话,主要讲了普罗米修斯这位人类伟大的朋友为了帮助人类能够过上温暖、幸福的生活,不惜承受宇宙之你宙斯的残忍惩罚,将火种送给了人类,表达了人们对天神普罗米修斯英雄行为的赞颂、钦佩、感激之情。
《奇异的激光》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章,作者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法,向我们描述了激光的特点,展现了激光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突出了激光的“奇异”所在。
《灯光》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灯塔》通过展现灯塔在恶劣的环境中毫不动摇的形象,表现了灯塔毫无畏惧、忠于职守的精神。
《西门豹治邺》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活见鬼》文章主要写了有两个人雨夜互相怀疑对方是鬼,结果闹出笑话的事。故事告诉人们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
《鬼是一棵矮杉树》文章通过写来头从第一次值夜哨时因害怕鬼而尿了裤子,到第二次主动申请到坟地里值夜哨并勇敢戳鬼的经历,刻画了一个由害怕鬼到勇于克服胆怯心理、不怕鬼的小战士形象。赞扬了小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敢于战胜自我的勇敢精神。来头的经历也告诉了人们,世界上根本没有鬼,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试胆量》通过记叙校长组织同学们一天夜里到寺院和墓地进行试胆量的游戏,告诉我们无论干什么事,开始可能会因为害怕不敢做,只要敢于实践,实践之后就会变得勇敢坚强起来。同时告诉我们“鬼”并不可怕,也肯定了校长教育孩子消除胆怯心理的方法巧妙。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并将期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少年旅行队》是一组散文诗,它由《出发》《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旅行者之歌》六部分组成。该组诗以少年旅行队的远足旅行为线索,写了旅行队队员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抒发了队员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在生活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美好心愿。
一篇课文,如果你要把它讲明白透彻了,可以讲的内容很多,从字词的识记到课文的朗读,从作者的创作心理到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从写作方法的研讨到中心主题的提炼,从字句的分析到整篇文章的赏析,紧紧张张一周的时间,还觉得不够用。一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大约五到八篇课文,如果每篇课文都精讲,那么一学期下来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就只能大胆地取舍教材了。
一是根据整册书的安排体系和安排意图,对一册书的六个单元进行取舍,比如到了四大古典名著的阅读单元,学生可以一口气把课本上的几篇课文统统读完,也就两个课时的时间,如果教师再分析内容之类的,学生就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感觉,因为他不知道原著的整个面貌,所以我的策略就是引导学生读原著,当然读书的方法还是要给他们讲一些,利用两周时间快速阅读完一本名著。在学生读书的空隙,我到网络上搜集一些名著方面的练习题,测试一下他们阅读的效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扩大了,相对来说比教师整天讲讲写写的效果强多了,教师也从中得到一定的喘息时间。
如新闻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放手叫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教师没有必要管得过死,不用老是不放心学生记住了没有理解了没有等等。现在的人们每天生活在新闻里,国际的国内的身边的,到处都是新闻,教师只要把新闻的五要素给学生讲明白了,学生完全可以读新闻,分析五要素了,然后安排学生写写新闻,这样教学相长,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在现实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就讲个不停,学生完全自己能弄个明白的为什么教师非要把住不放呢?
二是在一个单元里头,现行的北师大版教材,安排的序列先是精讲两篇,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对学生半放半扶地学习几篇文章,最后是学生自己根据教师前面的思路,去学习剩下的课文。
还有一点,古文的安排要科学合理,散文和诗词的比例要适当,这样学生就有时间去背诵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比例不合理不科学,那么学生背诵的时间就没有了,这样对古文的学习也就成了蜻蜓点水式的了。比如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下册一半课文是古文,一节课学生读都读不了几遍,要想把课文弄明白就得几节课,这样教学进度就慢了,期末考试了你的课文还没有讲完,那怎么行呢!所以,这个就成了教师的负担,如果不取舍教材,即使讲得口干舌燥也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个时候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很重要了,没有大胆取舍的精神,教学就是失败的。
上面谈的是舍的方面,下面就谈谈取的方面吧。我还是倾向于古文诗词的教学,老祖宗留下的都是经过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精华,尤其是那些短小精悍的诗词,就那么几个字,包含的内容却十分广阔,表达的情感是那么的强烈。阅读的时间长了,能把人真正带进艺术的殿堂,带进一个至善至美的境地,让人忘记一切,身心处于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这是艺术魅力所在的地方。所以,我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训练。我经常在黑板上用书法的格式把诗词抄录上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同时也接受书法艺术的熏陶。有时候,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我的“大作”特别欣赏,坐在那里如痴如醉,完全进入艺术的天地。在今天这个开放的年代,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人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物质财务丰富了,但是对艺术的追求逐渐式微。这也就导致学生势必会受到物质享受思想的影响,比的也是手机车子衣服票子,对于艺术的东西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有责任教育学生学会两条腿走路,人不能眼里只有银子,还得有其他的内容。所以,古典文学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我们要从中学会杜甫的忧国忧民,李白的洒脱豪放,也能学到易安居士的委婉断肠。总之,古典作品的字数不多,可它的容量足以包容高山大海,日月星辰,宇宙万物。
我们提倡学习古典作品,还不能忘记与之伴随的书法艺术。中考高考明确要求书法艺术的内容必须要涉及,而我们的试卷里,仅仅是学生把规定的一句话抄写到田字格里,这是一年级就学的常识,怎么能算是书法艺术呢?所以这个问题急需要我们探讨研究,到底怎么才能真正地把我们的书法艺术瑰宝让学生了解,并让他们能自觉地去学习它,继承它,传承它。
现在学生的书写,越来越像天书了,我经常说他们越来越像草书家张旭了。我记得20年前的学生,模仿教师的字迹,三年初中下来,那个字真叫人佩服,可以说能以假乱真了。我们那个时候提倡教师三字一画,必须要达标过关,普通话倒不是重点。所以,教师的书法和绘画的基本功相当好,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在这方面几乎空白,就是美术学院毕业的教师,其艺术功底也欠扎实。现在学校里写字写得好的还是那些四五十岁的老教师,如果这部分教师退休了,学生就真的看不到漂亮的书写了,这样,传承书法艺术也就成了空话了。所以,在继承古典的方面,我们的现行教材,急需要改进,加大这方面的内容,当然政策的引领必须要配套,否则广大的教师钻到绩效工资的怪圈里出不来,一切都是个零。
关键词:语文教学;版本;教学体会
为了搞好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深造打好基础,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和心得与大家分享。
1.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材充分考虑七年级学生的成长特点。在每个单元中,在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身心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选材突出实用性和趣味性。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从小学向初中的过渡阶段,教材的编排要继承小学生的趣味性,也要突出初中生的角色转变,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编排却较好地做到了这二者的和谐统一。
2.北师大版语文教材选材充分兼顾选材内容的多样化。在选材过程中,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注意各种不同形式内容的穿插交互,注意多种层次教学内容的规律安排。如,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共40篇精彩的文章,安排方式让教材内容多样化,让题材丰富多彩,增加了形式的多样性和阅读的积极性,让初中语文教学充满乐趣。
3.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材突出扩散性思维特点。按照新课改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能力,文章不再局限于一个问题只能有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大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水平和层次感。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不再设有传统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理解得当便给予肯定和鼓励。
4.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强化对教材本身内容的解读和语文知识的温故知新。在各个单元的学习中都加强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使学生在反复的阅读过程中增加语文语感,加强和语文内容的深化和认识。北师大版语文教材课后的读写环节能加强学生的读写认识,有利于知识点的巩固和知识点的储备。
可见,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充满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一部适合初中学生特点的优秀语文教材。
参考文献:
[1]冉启蒙.高效语文课堂学习的三个维度[J].现代交际,2013(02).
[2]王晶晶.刍议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J].现代交际,2013(2).
[3]杨开贵.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语文教学三维日标[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
1.《养花》:本文作者通过写自己的养花经历,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2.《山中杂记》:本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的生活情景,写出了他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乐趣,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3.《长城赞》:本文通过描绘长城起伏奔腾、气势磅礴的雄姿,赞美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抒发了作者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长城的赞美之情。4.《索桥的故事》:本文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对民间百姓善良、淳朴的爱心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造福百姓的人的敬意。5.《我站在铁索桥上》:本诗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从而激起我们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6.《你,浪花的一滴水》:本文以歌颂雷锋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雷锋的怀念和敬仰之情。7.《金色的鱼钩》:本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8.《白衣天使》:本文是一篇介绍南丁格尔的人物传记,通过讲述南丁格尔为护理学一生创下的伟大功绩,表达了作者对执着坚毅、无私无畏、用爱心和恒心为伤者带去福音的白衣天使的敬佩之情。9.《野草》:本文通过写植物种子神奇的力量,赞颂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比喻人们要有顽强的意志,鼓励人们克服阻力,奋发向上、勇于斗争。10.《琥珀》: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也是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他在科学上的价值。11.《矛与盾》: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为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12.《鹬蚌相争》:本文讲述了鹬蚌互相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翁从中得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互相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13.《小抄写员》:本文通过记叙小学生叙利奥默默忍受父亲的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签条挣钱养家的故事,赞扬了他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14.《大自然的秘密》:本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描写了海龟离巢后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揭示了自然生物的生存之道。15.《当代神农氏》:本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心钻研杂交水稻,成功培育并使世界为之震惊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袁隆平无私奉献、不计得失的科学精神感到歌颂和崇敬之情。16.《一个这样的老师》:本文记叙了怀特森老师利用“故弄玄虚”法教给学生“新怀疑主义”方法的故事,表现了他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对我的深远影响和对老师的敬佩之情。17.《詹天佑》:本文通过记叙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表现了他杰出的才干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8.《可爱的中国》:本文通过对伟大祖国壮丽河山的描述和对侵略者的鞭挞,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和远大抱负。19.《城市的标识》:本文通过描写树是城市唯一的标识,提醒人们保护我们城市的生态环境,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喜爱和感激之情。20.《学步》:本文通过记叙作者看着自己的孩子学步时摇晃、踉跄和摔倒的情景,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祝福和期望。21.《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本文作者从老师的角度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们依依告别的情景,描绘了师生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了作者对学生的热爱之情。22.《我们上路了》:这首诗描绘了我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际遇顺逆交错,但要坚定信念,勇敢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第二部分:古诗:
1.《四时田园杂兴
(一)》: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释:白天锄草,夜里纺线,农村男女各干其事无闲暇。孩子们还不会种田织布,也靠在桑树下学习种瓜。中心:通过描写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2.《四时田园杂兴
(二)》: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解释:夏天四五月的田野梅子金黄,杏子肥嫩,麦穗花儿雪白,菜花少了。白天时间长,庭院篱边行人稀少,满园是蜻蜓展翅、蝴蝶戏飞。
中心:通过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3.《蝶恋花 答李淑一》: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解释:我失去了杨开慧,你失去了柳直荀,他们的英魂轻轻飘扬到九重霄。请问吴刚有什么特殊的东西,吴刚捧出桂花酒来招待他们。寂寞的嫦娥也喜笑颜开,舒展开宽大的袖子,在万里长空中,为两位烈士的忠魂翩翩起舞。忽然传来人间已经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消息,他们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像天上降下的倾盆大雨。
中心: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战友、亲人的深切悼念之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不朽精神。4.《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释:清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轻扬的尘土,旅店外的杨柳显得更加青翠。奉劝您再喝尽这斟的满满一杯的美酒,要知道西行过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中心:本诗描写了送别时作者对朋友的不舍与担忧,表达了他们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5.《别董大》: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释:漫天黄云,太阳被笼罩的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不晓得您美妙的琴音。
中心:本诗描写了送别诗作者对朋友的劝慰和鼓励,表达了他们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
第三部分:名言:
1.生活的美妙就在于它的丰富多彩,要使生活变得有趣,就要不断的充实它。——(苏联)高尔基 解释:在生活里时常出现许多的乐趣,我们要发现这些乐趣,然后不断的创造乐趣,使生活变得充实起来。
2.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幸福。——(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解释:我们做好事才会感到快乐,这是人生中最可靠、也是唯一的幸福。3.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法国)蒙田
解释:我们对生活关心的多,付出的多,获得的快乐就多,反之,获得的乐趣就少。4.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姜女庙
解释:这幅对联利用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描绘了海水涨落,浮云长消的景象,显示了自然界变幻多姿的景色。本句最普遍的读法是: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5.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 解释:青山很幸运,因为他们可以埋葬忠烈之士,供人敬仰;白铁很无辜,因为他们被铸造成奸佞之人,被人唾骂。
6.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云湿黄花。——黄兴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解释:七十二名烈士英勇奋战、为国献身;全国人民表达了对烈士的悼念之情。7.中流砥柱,力挽狂澜。——秋瑾
解释:作为国家的中流砥柱,要努力挽救国,将不国的混乱局面扭转乾坤。
8.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黄宗羲 解释:作为大丈夫,是看事情的是非对错,不是看对个人的利害关系;看是否顺应时势,不管结果成败;做事不看眼前,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9.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捷克斯洛伐克)伏契克
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解释: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既然他们不能同时获得,那我就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既然他们不能同时获得,那我就选择大义。11.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12.生命苦短,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英国)莎士比亚 解释:生命即使很短,但是我们创下的功绩可以使我们流芳百世。1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解释:好事有时会变成坏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1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解释:君子讲究协调和保持自己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会协调。15.时间是一切冲突的治愈者。——(德国)蒙森
解释:所有的矛盾和冲突都会随着时间的冲突而化解。
16.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毛泽东
解释:科学本身需要实事求是,我们必须怀着诚实的态度研究科学,这样才能获得真理的认识。
17.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难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德国)马克思
解释:在科学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会经历许多失败,只有不怕挫折的人才能有所成就。
18.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国)爱因斯坦
解释:想象力是人思考问题的工具,如果没有想象力,社会将停止进步和发展。19.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解释:人生得到一个充分理解自己的真朋友就足够了,在艰难困苦的人世间,我们将共同怀念彼此的珍惜。
20.春天把花开过就告别了,如今落红遍地,我却等待而又流连。——(印度)泰戈尔 解释:春天随落红悄然而去,人们对春天不舍和等待。
21.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 解释:童年的真实就好像在梦里一样,回忆童年使人感动、欣慰得流泪。
22.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法国)巴尔扎克
解释:童年是一个美好的时期,那时的孩子像花一样美,像果子一样甜,他们聪明活泼,对任何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
23.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欧阳修
解释:君子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力行的是忠信,所珍惜的是名节。24.善良之情应当在童年扎下根来。——(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第四部分:资料袋:
1.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它的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2.范成大:南宋著名诗人,诗中多表现农村田园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3.冰心: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谢婉莹,他的作品大多数为儿童所写,如《小桔灯》、《寄小读者》、《繁星·春水》等。
4.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修建的烽火台和城墙组成,历代君王都进行过加固重修,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6000公里,被称为“万里长城”。5.巴金: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有《家》、《春》、《秋》等,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6.雷锋: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曾被毛主席题词“为人民服务”,并受民众敬仰。
7.南丁格尔:护理学奠基人,护理学教育创始人,被人们称作“白衣天使”。生日为国际护士节。8.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害怕多种物质,极其珍贵。9.《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及其弟子的作品集。10.《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一部史书,记录了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11.《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的作家亚米契斯,根据自己儿子的日记改编加工而成。
12.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历经十年的时间潜心研发杂交水稻,最终成功,成为世界上一大奇迹。13.詹天佑:中国杰出的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曾任清政府命令修建京张铁路。
14.方志敏: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曾被国民党叛军抓住并扣押,1935年8月英勇就义。15.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齐名“高岑”,代表作有《燕歌行》等。16.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被人称为“诗佛”。代表作均为田园诗,有《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17.相思鸟、橄榄树、曼陀铃:观赏鸟,体态小,色彩鲜艳;常绿乔叶,常用叶子代表和平;弹拨乐器,琴声清脆美妙。
第五部分:课后问题
1.老舍先生怎样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答:他觉得花开的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养花还可以增长知识;劳动中体验乐趣;夸花,赏花,赠花收获乐趣。
2.这两首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答:第一首描绘了农民紧张而又忙碌的劳动生活,通过对孩子学种瓜的描写,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和童趣;第二首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通过篱边无人经过和昆虫纷飞作对比,体现了田园之乐。3.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动物?我从中感受到哪些乐趣?
答:写了马、小狗、小猫、小鸟和昆虫,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他们的特点分别是温驯、驯良、活泼、快乐和可爱。
4.课文中怎样描写小鸟一家相亲相爱的情景?为什么重点描写他们?
答:课文从父母精心培育儿女和儿女长大之后不忘父母两方面来写的。作者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写下去,自己对小鸟打交道最多、观察最仔细、最喜欢的是小鸟,自然要重点描写。5.上下联分别从什么角度赞美长城?
答:上联从时间起笔,写出了建造长城历经的艰苦劳动,写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了长城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6.索桥有什么故事?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
答:索桥的故事就是“何公何母”的故事。作者所说的就是一颗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7.作者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答:看到的是二郎山的云雾和大渡河的白浪;想到的是我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战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无畏的激烈的战斗场面。
8.读了这首诗,你对“一滴水”有哪些新的理解?
答:一滴水意味着雷锋既微小又年轻,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平凡生活中,雷锋精神在于以小见大,我我们要用朴实的行为证实伟大的人生真正内涵。9.你认为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答:他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人。“金色的光芒”指的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不朽精神,老班长留下的鱼钩虽然普通,但所有人都将从这个故事中受到鼓舞。10.“金色的鱼钩”是课文的线索。前面四个自然段写“做鱼钩”,后面呢? 答:5-22自然段讲用鱼钩;23-34自然段讲藏鱼钩。11.你佩服南丁格尔吗?为什么?
答:佩服,因为他不贪恋舒适,坚持理想,毅然选择护理专业,并无私无畏的投入工作,对伤员有爱心、认真负责,凭借高超的组织才能创办了护理学校,拒绝了官方的一切物质招待,严格自束,积劳成疾,舍己为人,为护理学奉献了一生的心血。12.作者为什么赞颂小草的力量?
答:作者是想通过赞颂小草,其实人们面对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克服一切阻力,奋发向上,鼓励人们勇于斗争。
13.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答:形成琥珀必须天气热、松鼠老、松脂正好包住两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长时间埋在海底。
14.课文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场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
答:琥珀里两只小虫的形态和人类在海滩上发现琥珀的故事是真实的;通过真实的故事推测出琥珀形成的故事和地壳变动等环节是想象的。15.这首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对战友和亲人的深切悼念之情,对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不朽精神的赞美之情。16.你能用这两则寓言故事来解释“矛盾”吗?
答:第一则中矛盾指一个人说话或行为互相抵触的现象;第二则指的是为了保护某方面的利益而失去了其它的利益,造成的隔阂、嫌隙。
17.从描写叙利奥心理活动的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我感受到叙利奥是一个懂事、善解人意、体贴父母、有责任心的孩子。充分表明了他深爱着自己的父亲,同时也希望得到父亲的理解。他默默忍受父亲的责备,表明了他对父亲强烈的爱。18.用线条或图形表现叙利奥和父亲的情感发展。
19.如何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答:人类需要与大自然中的生物和谐共存,不能刻意去更改他们的生活规律,这样会给大自然带来大灾难。
20.课文中那些场面使你感到震惊?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答:成群的幼龟出巢后被食肉动物捕食的场面令人震惊,作者通过一系列词语来说明当时的惨不忍睹的场面和我们的补救措施。
21.我实际没有看到大海,却说看见了大海,这矛盾吗? 答:不矛盾,因为这里的大海是指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继父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我看见了大海是指我融入社会生活中之中去,感受到了继父的爱。22.课文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决心发明、刻苦学习;2.顶住压力,反复研究;3.历尽辛苦,终于找到;4.不顾**,终获成功。
23.怀特森老师给每个同学不及格,目的是什么?
答:他想让同学们吸取教训,不要轻易相信一切,要学会质疑与探索,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和毅力。24.凯蒂旺普斯在我的同学中代表什么? 答:它代表质疑与探索。
25.詹天佑接受修筑铁路任务时,面临着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对待的? 答:困难是帝国主义者用讽刺来阻挠和工程非常艰巨;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26.人们为什么称诺贝尔是“炸药工业之父”?
答:因为他不顾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研究了多种炸药投入到生产中去。
27.“朋友”指的是谁?方志敏对朋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答:在这里朋友指全国的民众。作者表达了对改变凄凉现实的急切心情,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对全国民众的信赖和殷切希望。
28.课文是怎样描述中国目前的景况和将来的景象的? 答:作者运用了并列句式和对比的方法。
29.这两首诗描写的情境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首诗描写的是黄云漫天,北风呼啸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与激励;第二首诗描写的是下雨过后旅舍外杨柳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担忧。30.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 答: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想号召人们自觉的保护树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引发读者思考。31.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城市的雷同?
答:写出城市的雷同,目的是突出城市的标识是树的不可置换性和不可替代性,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心。
32.你怎样理解“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这句话?
答:作者第一次说是因为爷爷的毡靴坏了又补,补了又坏,在孩子心中好像永远都不会消逝一样;第二次是因为爷爷关爱事物。珍爱毡靴的故事留在我的记忆中,爷爷内心深处朴素、永恒的爱影响着我。33.你从《学步》这篇寄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答:寄语指饱含寄托与希望的话,读完之后体会到,我们的点滴成长的进步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凝聚着他们的爱;走好人生之路是要付出艰辛和代价的,走好人生之路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34.父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着儿子学步的,又是怎样表达的?
答:作者用第二人称叙述手法,写出了对儿子的欣喜与担忧,赞美与期望。35.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答:是一群理解老师、热爱老师、天真可爱的孩子。
36.“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和“风、雨、雷鸣电闪”各比喻什么? 答:相思鸟比喻美丽的爱情;金孔雀比喻美好的事物;橄榄树比喻和平的生活;曼陀铃比喻高雅的情趣;风雨雷电比喻前进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的考验。
第六部分:拓展知识
1.成语:
有关于英雄品质的:舍己为人 奋不顾身 无私奉献 救死扶伤 忠贞不渝 精忠报国 兢兢业业 助人为乐 不屈不挠
有关于科学精神的: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永无止境 知难而进 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 坚忍不拔 足智多谋
八字成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六字成语:有志不在年高 百思不得其解 真金不怕火炼 打肿脸充胖子 井水不犯河水 天有不测风云 2.名言、古诗:
有关精神:奉献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奉献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毅力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爱国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实践5.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
实践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有关名著: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子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老子 其他:爱国1.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母爱2.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立志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珍惜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
立志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3.人物品质:
1.李冰父子、丹柯、何公何母、都江堰工作者:无私奉献,造福百姓,舍己为人。
2.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爱憎分明,公而忘私,具有钉子精神,艰苦朴素。
3.老班长:为他人着想、关心同志、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乐观向上。
4.南丁格尔:有爱心、善良、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人道主义精神,执着坚毅、无私无畏。5.苏武:矢志不渝、坚贞不屈、热爱祖国、不怕困难。6.叙利奥:有责任心、关心体贴父母、孝顺、懂事。
7.继父:关心下一代、无私高尚、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的胸怀。8.甘罗:机智勇敢、不畏强权。
9.袁隆平:迎难而上、勇于进取、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探索、兢兢业业、忧国忧民、献身科学。10.怀特森老师:敢于挑战权威,相信科学,标新立异,教育有方,大胆创新。11.詹天佑:一丝不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大胆创新、杰出爱国、卓越才干。12.诺贝尔:严谨、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热爱科学、勇于探索。13.方志敏:热爱祖国、坚贞不屈、仇恨敌人。
第七部分:文言知识
《矛与盾》 鬻:卖 者:的人 誉:夸耀 莫:没有
之:代词(它)或:有的人 子:你的
陷:刺穿、穿透 何如:结果如何 弗:不能 应:回答
《鹬蚌相争》
曝:晒太阳
喙:鸟类动物的嘴 禽:通甲“擒”
第一课时
一谈话释题。
1.同学们见过船吗?你知道的有哪些船?这些船在哪儿行驶?
2.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一种有趣的船,它在什么地方呢?(示题:小小
的船)
3.“小小的船”是一首儿歌,请同学们看图。(出示幻灯)问:图上画
了些什么?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笔划出课文里的生字。(头、尖、里、坐、见)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1.指名看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5 个生字的读音。
2.说说课文共有几句话?
(1)学习第1 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出示挂图)
①弯弯的月儿是什么样的?(两头尖尖的)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月亮和小船都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它们的
形状很相似。小小的船”在这里指真的小船)
③为什么说月儿是“弯弯的”,不说是“弯的”呢?(叠词“弯弯”比
“弯”的程度大一些,表示“很弯很弯”。)那么,“小小的”和“小的”
有什么不同?(借助上面已学知识理解新词)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么一只可爱的小船,你们喜欢吗?(用喜爱的语气
来读)
(2)学习第2 句。注意“两头尖”字音。
①这个“小小的船”指什么?(指“月牙”。月牙儿两头尖尖的很像船,
所以把弯弯的月儿当作船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学习第3 句。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教案(三)
太阳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太阳卡通图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师: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
学生自由猜谜。
(贴上太阳)
师:下面,我们就伴随太阳的升起,一起去欣赏那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主题图及全文)
点评:教师通过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范读课文。
(课件演示内容)
学生边听边看。
点评:课件逐字演示课文内容,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对课文中的每个字有了初步认识。同时,课件配音是童音,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聆听课文,不觉产生一种亲切感,很快地入情入境。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师: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试着用借助拼音或问问同桌的方法解决。
学生自学课文。
师:谁愿意带大家读读。
学生带读。
师:同桌互读。读对了给对方画一个小太阳
点评:反复地读课文,既是熟悉课文的过程,更是随文识字的重要途径。在读文识字过程中,教师注意渗透学生合作和评价的意识。
四、强化识字。
1.文中识字。
学生带读、跟读。
2.卡片识字。
学生多种形式读(指名、分组、男女生)
3.游戏识字。(猜字游戏)
点评:识字有层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文中识字到文外识字,每一个层次的教法都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
课间操:《上学歌》
今天,外面艳阳高照,让我们在太阳底下跳个舞吧。
五、课内外结合,复习巩固课内知识,深入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师:现在,大家休息一下。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相传,从前有十个太阳。他们每天轮流出现在天空,所以人们每天只看到一个太阳。有一天,十个太阳觉得太没意思了,他们一起跑到天空。土地烤焦了,禾苗晒死了。人们没法活了。于是,人们请来会射箭的天神来到人间。要他教训教训这十个太阳。
(出示后羿射日图)
你愿意当后羿,做个射日的英雄吗?
(出示十个太阳)
我们不用箭,用我们的智慧来让小太阳消失。只要把小太阳出的难题回答出来,小太阳就会消失。谁来试试?
课件内容:
(1)太阳:还有一个什么名字?
(2)猜谜语:两个人手拉着手,是什么字?
(3)跳:用这个字组个词。
(4)草: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5)森: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6)照:请你带着大家读一遍这个字?
(7)叫:用这个字组个词。
这是一篇凝聚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的文章,教材通过对龙的传说、龙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以及龙的象征意义的描述,赞颂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意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读中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录音机录音带图片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龙的传人》,教师问:
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②关于龙,你都知道些什么?(教师组织学生用简短的语言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龙的资料。)
③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
2、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组织学生欣赏歌曲,交流课前通过读书、上网、看电视等多种方式收集到的有龙的的图文资料,这样丰富了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将课堂延伸至深课外,使其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检查认读。
3、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既提出了阅读教学首要的、也是必要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又抓住了重点设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此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享受个体认知的快乐,意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品质。]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学生以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两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边读边在书上批注感悟,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读完后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2、小组内汇报交流:先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一起讨论。互相交流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课件出示在不同时期文物古迹中龙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其样子的不同,深入理解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传说中的动物。
(2)理解图腾的意思,讨论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把龙当作崇拜的图腾?
(3)①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
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③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
(4)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交流,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为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创设平等的机会。教师点拨时抓点带面,点上着力,次要内容以读代讲,一带而过。重点内容反复品读感悟,让学生在研读品味中生情,大手笔处理教材,以学定教。]
(四)、感情朗读,升华认识。
教师过渡: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是因为我们向往和追求自由完美,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
3、播放歌曲,学生跟唱,引发情感共鸣。
[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将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深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培养。]
(五)、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龙的资料,创办专题读书笔记。
[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深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一个空间,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播放课件(欣赏与龙有关的图片):在工艺美术作品、建筑名胜、影视歌舞,岁时节令、婚丧礼仪、服饰冠履中,龙都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盘旋、腾越、奋飞等多种形式,弘扬一种纵横江天、浩然宇内的民族大气。
播放课件:(欣赏民族管弦乐《金蛇狂舞》)
这首民族管弦乐曲是聂耳于1934年根据江南丝竹《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他亲自指挥乐队演奏,灌成唱片,广为流传。乐曲寄寓了作者对新中国美好
前程的坚定信念,表现了乐观主义的精神。
龙的精神是团结凝聚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奋发开拓的精神、与天和
谐的精神。
播放课件(与龙有关的词语):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争虎斗 卧虎藏龙
虎踞龙盘 龙潭虎穴 龙凤呈祥龙精虎猛 降龙伏虎 画龙点睛 龙马精神 矫若游龙 龙舟竞渡等
播放课件(欣赏歌曲《龙的传人》)
教师: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有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气概。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一脉相连,都以“龙的传人”自豪。《龙的传
人》20年前曾在中国广泛流行。歌曲具有丰富的内涵,形象鲜明,富有想象
力。感情从较为深沉含蓄转为振臂疾呼,富有历史感和号召力。
学生分析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演唱歌曲。要求感情投入地演唱歌曲,唱出华夏游子对祖**亲刻骨铭心的爱恋。
一、探究背景
当学完组合图形面积后, 学生明确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是转化为基本图形的面积, 然后运用加减原理计算。笔者随手在黑板上画出图1,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厘米) , 反馈结果却出现了两种方法。
解法一: (5+2) ×3÷2-2×3÷2=7.5 (平方厘米)
解法二:3×5÷2=7.5 (平方厘米)
对全班50人的统计结果如下:解法一占76%, 而且都能解释为什么这样算, 就是把组合图形面积转化为梯形面积减去空白三角形面积, 这与刚学习的组合图形面积解法相吻合 (转化为基本图形面积来计算) , 这也是笔者所期望的;解法二占24%, 当时笔者心中一紧, 而学生的解释是:两块阴影部分是三角形, 底的和是5厘米, 高都是3厘米, 因此3×5÷2=7.5 (平方厘米) 就是阴影部分面积。听后, 笔者马上调整教学, 出示求图2阴影部分面积。由于有图1的基础, 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7.5 (平方厘米) , 统计分析如下。
生1:设图2下底为3厘米, (5+3) ×3÷2-3×3÷2=7.5 (平方厘米) 。 (统计有28人, 其特点是假设的下底数据不尽相同, 明显是受图1第一种方法的启示, 举例说明, 实现转化, 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生2:阴影部分是两个三角形, 单独求面积各自的底未知, 但是它们底的和是5厘米, 高都是3厘米, 因此3×5÷2=7.5 (平方厘米) 就是阴影部分面积. (统计有20人, 其特征是是对解法二的消化, 根据两个三角形之间的联系, 实现转化)
生3边画出图3边解释:假设空白部分的顶点在下底上, 它的位置移动后, 与原来的三角形面积一样大,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也不变, 3×5÷2=7.5 (平方厘米) 。 (有2人, 这是运用图形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进行等积转化)
以上三种方法虽然思维层次各不相同, 但难能可贵的是都蕴含了转化的思想。笔者趁热打铁, 再一次引导学生归纳解题关键是运用转化的方法分析解答。接着出示图4比较甲和乙面积的大小, 图4乍一看缺少条件, 不能解答, 但此节课有了前面的铺垫, 学生自然运用转化的方法解答, 一种是举例说明, 一种是等积转化, 在小组合作中通过讨论验证, 一致得出甲与乙的面积相等。因此, 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完美结合时, 教学是多么的轻松美妙!
二、“转化思想”遭遇尴尬
数学知识本身非常重要, 但它不是决定因素, 真正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是数学思想。但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 转化思想方法的渗透究竟要进行到什么程度, 许多教师感到模糊不清。
(一) 教师忽视渗透“转化”思想
经常听到教师长吁短叹:“这么‘简单’的题目, 我都讲了n次了, 学生还是不会做, 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当学生反复出现同样的错误时, 教师不是从自身查找原因, 却归罪于学生, 殊不知是教师在教学中就题论题, 忽视了数学思想的渗透。
(二) 学生缺乏“转化”意识
往往在练习后会听到学生埋怨:“太难了, 这道 (几道) 题老师没有讲过!”例如:“汽车从甲地到乙地, 每时行40千米, 返回每时行60千米, 求汽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这一题绝大部分学生列式为 (40+60) ÷2=50 (km) , 理由是汽车来回开了两次, 只要用两次的速度之和除以2, 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如果学生紧抓速度=路程÷时间, 就会发现关键是两地路程未知, 只要假设路程为具体数据, 转化为普通行程,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注重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的结合, 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转化思想”应用策略
(一) 化新为旧
即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 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来解决。
例如,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教学片段:
复习商不变性质:4÷3= (4×□) ÷ (3×□) , 16÷8= (16×□) ÷ (8×□) , 学生回忆商不变性质。
继续填写: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学生用商不变性质推导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 (0除外) , 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此时, 学生甲提出了不同的解法:分数除法也可以通分。
教师一听马上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其实我是带着质疑的口气, 而其他学生更是哄堂大笑)
这位学生不慌不忙地走到黑板前, 拿起粉笔, 认真地写了以下两个算式:
师:真棒!大家也能像他一样用自己的方法计算8÷4—5吗?
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得出四种方法:
师:如果让你选择, 会用哪一种方法?
学生各执一词, 不能有效地把握各种方法的特点并自觉进行算法优化。对此, 笔者立即选择了三道习题:
经过比较与讨论, 学生发现四种算法中, 算法 (3) 是特殊解法, 必须在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情况下适用。而且有的学生发现算法 (4) 的算理与算法 (1) 相同, 经过整理, 算法 (4) 过程如下:
受到以上算理启发, 学生又对算法 (2) 进行推导:
这时, 学生发现三种算法其实都可以转化成8乘4/5的倒数来计算, 体验到“甲数除以乙数 (0除外) , 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的优越性——这是最基本的算法, 也是最容易的。
当面对“分数除以整数”这样的新问题时, 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对未知问题作出合理的解答。学生用了转化的方法——除法转化成乘法、分数转化成小数等等, 这些想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体现了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鼓励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把新知转化为旧知, 主动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有更多的探索余地, 获得的也不仅仅是数学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终身受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知识盘点:五年级教材用“化新为旧”策略解决的内容情况
(二) 化繁为简
即指导学生尽可能想办法, 使具体问题变得简单一些。如这样一道题:“某厂甲车间有工人180人, 乙车间有工人120人, 从两车间共调出50名工人支援新厂, 余下工人因工作量增加, 每人每天增加工资20%, 因工种不同, 现在甲车间工人每人每天工资60元, 乙车间工人每人每天工资48元。已知工厂每天所发工资总额与以前相同, 甲车间现有工人多少人?”本题给出的数据较多, 关键是要从中找出有用的数据, 找出单位“1”, 然后再求出不变的总量, 再利用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只要用甲车间总工资除以后来甲车间每人每天的工资数就是甲车间现有的人数, 列式为60÷ (1+20%) ×180÷60=150 (人) 。
(三) 化隐为显
有时解决一个问题的条件似乎不具备, 即呈隐性状, 但解决另一个问题的条件是具备的, 呈显性状。这时, 教师可根据这两个问题间的关系, 将求隐性的问题甲转化为求“显性”的问题乙。如图5: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阴影a的面积比阴影b的面积大23平方厘米, BC的长度是多少? (π≈3.14) 三角形ABC的面积未知, 似乎无法求出BC的长度。但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想:阴影a的面积比阴影b大23平方厘米, 也就是半圆 (图5) 面积比三角形ABC大23平方厘米, 半圆的面积是3.14×10×10÷2=157 (平方厘米) , 则三角形ABC面积是134平方厘米, BC=134×2÷20=13.4 (厘米) 。
知识盘点:五、六年级教材“化隐为显”策略解决较难空间几何问题的内容情况
(四) 化抽象为具体
“综合与实践”的设置是教材改革的一大亮点, 也是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都觉得“综合与实践”里的知识很抽象, 难以理解, 尤其是到了中高年级, 中等生学起来更吃力。事实上, 在学习“综合与实践”的知识时, 画草图可以化抽象问题为形象, 从而使难题简化。
如教学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 有个头, 从下面数, 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许多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理解, 觉得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画草图来解题。
(1) 假设全部是鸡
教师在黑板上画图:
那么就有×2=16只脚, 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
师:那多出的脚是谁的, 怎么办?
生:多出的脚是兔子的, 每只兔子少2只脚, 把脚还给兔子。
(2) 把多出的脚还给兔子。
指名学生上台画图:
可以还给10÷2=5只兔子, 所以笼子里有5只兔子、3只鸡。
通过画草图, 不但让题中数量之间的抽象关系在生动形象的草图中变得一目了然, 而且完美地诠释了“假设法”。教学完该例题后, 发现许多学生在解类似的题时都喜欢用假设法。
知识盘点:五、六年级教材“化抽象为具体”策略解决较抽象问题的内容情况
本单元以英雄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记叙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可歌可泣的英雄们的动人事迹,讴歌了英雄们高尚的民族气节、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英雄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感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注意历史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力求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全面、深入地了解英雄人物。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赏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拓宽阅读视野,可自主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最后,应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一位或几位英雄人物的事迹,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办一份小报,在班级展出。
每课教学设计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与《苏武牧羊》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篇目。首先,学习时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其次,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再次,应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自主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
(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
(三)自主散读,加深理解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学生对话
探究《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以下简称“诗A”)与《苏武牧羊》(以下简称“歌A”)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差异所在。
(二)学生与教师对话
展示自己探究的结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的理由。
(三)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体裁与手法不同
诗A是一首现代自由诗。通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设疑(1~3节)时匠心独运,将雷锋比作“一滴”“渗透亿万人的心”的“小小的春雨”,来突出雷锋精神的巨大感染力;抒怀(4~6节)时妙语连珠,先将雷锋比作反射阳光的水,再将其喻为向党飞翔的鸟,又将其化作没有浪费光的灯,最后汇为化成雷的鼓声,从专门利人、干一行爱一行、艰苦朴素、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不骄不躁等方面,热情讴歌了雷锋精神;赞咏(第7节)时一唱三叹,将雷锋的足迹与“回音”“歌曲”联系起来,强调了雷锋精神的巨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歌A是一首歌词,音乐上仿照词调传统,作上下片处理。上片写苏武的遭遇和心理压力,先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再用正面描写来刻画;下片写思乡思亲的煎熬,从着笔苏武的角度说,前用实笔,暗示苏武归思正浓;次运虚笔,点染母亲、妻子对苏武的思念,表明亲情的呼唤也不肯使苏武屈服;后使实笔,颂扬苏武的爱国之隋、浩然之气的巨大的折服力。
2. 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角度,将雷锋比作一滴鲜活的水,小(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微小而年轻)中见大(雷锋精神的感染力、感召力是巨大的)。赞扬了雷锋站在平凡的立场上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伟大的真正内涵,反复歌咏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歌A则从爱国之心、民族气节和执著的信念与坚忍不拔之毅力的角度,摄取了磨难和思念两钼镜头。歌颂了作为民族英雄的苏武为捍卫民族尊严,抵威胁利诱,历艰苦折磨,守民族气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的精神。
3.意境与情调不同
诗A以喻创境,以情笼境,境叠情随,引人想像:反射阳光的水、展翅飞翔的鸟,没有浪费的光,刚敲响的鼓,音符、纤维、花瓣,与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诸多画面、场景相映生辉,又与人物的高尚的情操和诗人的怀念、敬仰之情水乳交融,创设了多个极富立体感和美感,能净化人们心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而又不乏内在联系和共性的意境;而这意境中透露的情调,则又深沉而不失昂扬,激越而不失坦诚,与境和情共同营建了恃的意象美和意蕴美。而歌A则以景创境,以情润境,境简情浓,给人感染:雪地冰天,鸣风飞雁,渲染了阴冷凄苦的氛围,饮雪吞毡牧羊之举与如铡以石之志相映衬,白发红妆的思念与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大节相衬,营造了两个画面感极强,能激荡人们心灵,牵动人们魂魄,独立而又统一的意境;而这意境流露的情调则于悲愤中透露出刚烈,于凄婉中展露出大气,于缠绵中表露出激昂,于抑郁中显露出坚毅,与境和情一齐打造了悲壮激昂、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歌乐之美。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苏武庙(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
1.你发现《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写作目的的不同之处了吗?
《苏武庙》着眼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抒情寄愤,旨在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提倡心向故国。《苏武牧羊》侧重渲染环境之凄寒,利诱之动人,烘托人物志向弥贞,气节愈坚,不辱民族尊严的高洁操守和英雄行为。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明确]
2. 你还发现了《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对话之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 B手法 C意境 D情调 E角度 F结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1.请你收集雷锋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然后确立中心,自拟题目办一份手抄报。
2.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苏武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编写短剧本,准备在班级演出。
《金色的鱼钩》与《南沙卫士》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有诸多差异的记叙类文章。首先,要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寻找两篇文章的同中之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中的高尚精神品质和崇高思想境界,感悟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明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以下称《金色的鱼钩》为“文A”,《南沙卫士》为“文B”)的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对话,发现同中之异
小组讨论两文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同中之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
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事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塑造形象的侧重点不同
文A聚焦于老班长。通过老班长在长征过草地时,接受党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着力表现老班长舍己为群、鞠躬尽瘁、遇挫弥坚的思想性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老红军战士英雄个体形象。文B泼墨于驻岛官兵克服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困难,忍受常人难以想像的肉体煎熬和与世隔绝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受热忍渴,奉献青春,保家卫国的动人事迹,极力展示驻岛官员意志顽强、生活俭朴、以苦为乐、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较好地塑造了解放军某部英雄群体形象。
2. 选择材料的着眼点不同
文A着眼表现老班长英雄个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着眼选择“点”的材料来表现人物。做鱼钩、嚼鱼骨、找野菜、劝喝汤、献生命等材料的选择,都与老班长的一言一行有关,具体、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文B着眼选择“面”的材料塑造形象。赤膊劳动、盐水洗衣、雨中淋浴、高温桑拿、节水浇菜、倾情养花、苦心储水、慷慨献水等材料,虽然多为概括介绍,不求详尽,但典型而不乏感染力,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了广大官兵的美好心灵。
3.结构文章的方法不同
文A注重从纵向安排故事情节,全文以金色鱼钩为线索,按照故事的开端(1~2段)、发展(3~20段)、高潮和结局(21~32段),来安排情节,结构文章。文B侧重从横向组织结构,全文以“缺水”为明线,以“思想感情”为暗线,按照材料的性质和主次来确定行文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4. 表现人物的手法不同
文A重视在情节发展中来展示性格,塑造形象。全篇以正面描写为主,集中笔墨对老班长作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伴随着矛盾冲突的逐步激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文B注重围绕歌颂驻岛官兵的崇高思想境界这一中心来选择、组织材料,更多地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使直接展现驻岛官兵的英雄行为及其思想基础与间接表现人民群众对广大官兵的理解及英雄精神的巨大感染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白云道上送英雄(节选)
9月16日下午,听说最后一批从抗洪前线撤下来的抗洪官兵要经过白云大道,我们也汇入了这沸腾的人流之中。
白云大道两旁挤满了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甚至有白发苍苔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孕妇。人们都带着兴奋和激动的表情,焦急而又耐心地望着英雄们将要归来的方向。
一辆辆载着抗洪英雄的军车,终于在人们的等待中缓缓开来。每一辆车的车厢板夕嘟用大红条幅写着:“向人民学习”、“向人民致敬”的标语。战士们脸膛晒得黑黑的,身体消瘦,但个个都精神饱满地唱着“咱当兵的人……”那首军营之歌。公路两旁的人群不时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泪水湿润了每个人的眼眶,人们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向解放军学习!”“向抗洪英雄致敬!’抗洪英雄们也喊起“向人民学习”等口号。看着此情此景,我脑海里涌现出在电视中看到的抗洪将士们冒着炎炎烈日扛沙袋、堵决口,在滚滚洪水中舍生忘死救群众的场面。150多辆军车渐渐远去,夜幕降临。人们面向抗洪英雄远去的方向站着、议论着,久久不愿离去。
《红岩》(节选)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哟,你看!”
两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入春以来,这种虫引艮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长年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
小萝卜头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了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小萝卜头把虫子放进去。它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把盒子重新打开……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你发现两篇文章(以下分称文A,文B)在表现人物的方法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归纳]
文A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民群众和“我”的言行、心理来表现抗洪官兵的可贵的精神和不朽功勋;文B则以正面描写为主,直接写小萝卜头的言行、心理,展露牢房里的小英雄的乐观精神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2. 你还发现了文A与文B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对话后提示比较点]
A人物身份与所处环境 B主题与思想感情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我国战争年代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整理成一篇小故事,准备在下周班级的故事会上讲给大家听。
《白衣天使》与《祖国的召唤》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找准恰当的比较点,在探究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中人物情系祖国和人民,勇做巾帼第一人的可贵精神品质。再次,应扩展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文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
发现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概述内容后,小组讨论两文(以下分称“文A”、“文B”)的同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同异对析]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结果:
1.颂扬的人物异中有同
两人生活的国度不同:南丁格尔夜以继日地战斗在自己的国土上,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在远离故土的法国;两人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南丁格尔从事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居里夫人在科研领域耕耘。但是她们两个人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相似:都执著坚毅,勇敢无畏,热爱祖国,憎恶战争,渴望和平;她们的业绩都可与日月同辉:南丁格尔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护士,是护理
专业的创始人;居里夫人是镭的发现者,是迄今为止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巾帼第一人的杰出贡献和精神品质,都同样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幸福和巨大的鼓舞。
2.运用的手法异中有同
文A着眼用最短的篇幅概述南丁格尔一生的业绩,处理材料详略得体;文B侧重叙写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心系祖国,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事迹材料,重点突出。文A用倒叙手法,于开篇总写当代护理机构的完善,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引出讴歌对象及其业绩;文B则用顺叙的手法先概写她超越丈夫逝世带来的悲哀,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的殊荣,再集中写她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两文的写作手法有大相径庭之处,也有如出一辙之处。两文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文A正面叙写南丁格尔的言行和业绩,用士兵传阅的诗歌小册子和马克思的高度颂扬作侧面烘托;文B正面写居里夫人的忧喜和贡献,用波兰人民对她的支持、礼遇和波兰总理的赞誉作侧面托衬。两文都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英雄行为、精神品质及这种行为和品质的巨大感染力。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刘胡兰慷慨就义》《木兰诗》节选
略。(见人教版旧课本。)
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学生阅读后,教师作异多求异的引导]
1.你发现两诗文(以下分称“文A”、“诗B”)主题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后明确]
文A通过写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员刘胡兰无视敌人的威逼利诱,在铡刀下英勇就义的壮举,表达了对残忍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的无比仇限,深情地颂扬了刘胡兰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文B通过写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赞美了木兰的勤劳、勇敢、智慧和不慕名利的可贵品质,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你还发现了两篇诗文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B时代 C人物行为目的D手法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整理你所喜欢的一位女英雄的事迹材料,以“感悟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日记,然后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纵贯古今,横及中外,从不同角度讴歌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英雄个体或群体。本单元的综合活动宜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中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办小报,力求从收集、整理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的过程中,感悟英雄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接受美好的思想品质的熏陶,树立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舍身忘我、奋斗不息的远大理想。
[综合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英雄的影片、图片和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加深他们对英雄行为的理解,激发他们爱英雄、学英雄的情感。
2. 师生对话,明确做法
A组织学生讨论英雄的含义,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英雄。
B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下载、剪报、摘抄、访问等。
C明确选材方法:可以选一个英雄的言行事迹,也可以综合多个英雄的事迹。
D讨论所选文体:记叙文、诗歌、散文、格言、传记、读后感等。
E组织学习办报的一般知识。
二、操作
由各学习小组长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分工要明确,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办出特色。
三、操行评价
各小组小报办好后,在班级展出,让大家观览,然后组织同学从版面设计、书写、内容、效果等方面对各小组的小报作出评价。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中)
【北师大版语文中心思想】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分析11-04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案05-27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06-16
六年级语文上北师大版10-12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10-02
八年级语文下册 三峡教案 北师大版05-29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北师大版06-02
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背诵课文07-27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19
一年级语文上册《家》教案北师大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