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面临创新困境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硅谷面临创新困境(推荐5篇)

硅谷面临创新困境 篇1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由撰稿人诺亚·戴维斯(Noah Davis)在分析硅谷女性创业者为何融资困难的原因后认为,这与性别歧视关系不大,主要因女性创业者数量不足。以下为文章的全文:

去年春夏季,The Muse联合创始人和Inc评选出的“科技界值得关注的15位女性”之一凯瑟琳·明秀(Kathryn Minshew),一直在努力为The Muse筹集资金。The Muse是关注女性就业者的招聘网站,当时每月增长率达到30%,2012年6月忠实的月活跃用户为25万。

她将她自己、另一位创始人——她在麦肯锡公司工作时认识的——和The Muse网站推荐给她能找到的所有风险投资家、天使投资者、熟人和朋友。该公司有坚实的基础、吸引人的故事和充满激情的团体,但融资却不顺利。

有次,这位创始人通过电子邮件被引荐给一家风投公司的主管,该主管的助手给了回复。她表示:“我们被明确告知,如果我们被以某种方式引荐给一位风投合伙人,并将我们转给助手处理,我们应该这样回复„非常感谢。我很想和你谈,但我现在埋头一项产品,我只能跟有决策能力的人谈‟。”

她就如此写了一份回复邮件,在发送之前,她拿给五位也是企业创始人的5位男性朋友看,他们认为语气很合适。但她从该公司助手得到的回复却令人震惊。她表示:“我遭到沉重打击,回复的语气是„不要太自以为是,小女孩‟,而且还出现了第二次。”当她将这个回复给其他男性创始人看时,他们对邮件的肆无忌惮感到惊讶。他们从未收到过任何用这种语气写的类似邮件,也无法理解回复邮件为何反应如此冷酷和生气。

寻求现金支持

在联系了超过200家VC后,The Muse最终从Y Combinator、500 Startups、Great Oaks Ventures以及其他投资者那里募集了120万美元。但与哪怕是筹集种子资金的其他公司相比,这也是耗时长、艰苦和近乎绝望的过程。在每个转折点,明秀都发现自己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即她是一个女人,像很多同样为女性创业者一样,在筹集资金上有更多的阻碍。

明秀对诺亚·戴维斯表示:“当事情很难时,你就会认为对每个人都难。但

去年经历的事,有一些情况下,不能忽视的是如果我是一个人情况会非常不同。”当努力筹资时,明秀不得不小心自己的态度。她称:“我在友好、冷静和柔和地进取上做得越自然,似乎就会做的越好。但要领导一家公司必须足够强硬,同时又不能太强硬以至于被其他人视为坏人,这很难平衡。”

“友好”和“柔和”同时也“积极”的概念,说明了女性在争取多数风投和天使投资者支持上,可以工作的领域有限。有时男性投资者无法了解明秀和她的联合创始人追求的概念。

她表示:“我碰到一位风投合伙人,他说„是的,我昨天了解了下该网站,但说实话,对我来说根本没吸引力‟。现在回过头来想,我当时应该回头看他然后说„不吸引你没关系。因为这不是为你而开发的‟。他明确表示,他之所以与我们见面,是由于有9个人(他们认为应该见我们)引荐。”

有次,一位值得信赖的人甚至建议她在团队中增加一个人以提高该公司的“可信度”。明秀称,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你不会忘记这种(态度)”。这种态度在竞争激烈的风险基金世界里非常普遍。一些整体性的和公开的因素结合,阻止了女性创办的公司与男性同行获得同样融资权。虽然这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新创企业举步维艰

虽然女性创业融资存在一些特殊的挑战,但很多困难与男性创业也是共同的:即获得风险资金几乎每个人都极其困难。孵化器的上升和创业成本的下降,使争夺资金的公司越来越多。

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对The Verge的阿德里安娜·杰弗里斯(Adrianne Jeffries)表示:“我们看到融资挑战无处不在,即使我们投资组合公司中最好的公司也是如此。”据普华永道和NVCA的研究,虽然对初期阶段投资的总额为2001年第一季度以来最高,但对资金的竞争却最激烈。道-琼斯VentureSource的研究称,2012年消费者互联网公司融资额下降了42%。一些高调IPO的失败也打击了市场。

另一个问题是连续创业者。成功的创业者常常在退出他们第一家风投投资公司后,又会开始建立公司。这限制了首次开办公司的创始人——无论男女——因为VC游戏完全由封闭网络控制。天使投资者或风险资本家常常更愿意投资给那些之前建立过公司并成功带来回报的人。

融资困难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开办小企业都受制于资本缺乏。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在一系列演讲中都提到这个问题,很多组织在努力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去年6月Ewing Marion Kauffman Foundation推动创新行动副总裁莱萨·米切尔(Lesa Mitchell)对《纽约时报》表示:“(妇女)由于缺乏融资途径,筹集的资金比男性少70%。”

这个问题也蔓延到高科技行业。戴安娜项目(Diana Project)发现,风投投资的公司里管理团队里有女性的只占5%,而新罕布什尔大学风投研究中心称,2009年获得风险投资的创业公司只有9.4%为女性运营。道-琼斯VentureSource在另一项研究中也发现,2010年融资的创业公司中只有6%的公司CEO为女性,只有7%有女性创始人。

尽管女性在财富500强企业中担任CEO的占不到5%,但2012年她们占商学院毕业生的31%(10年前为26%),2008年女性获得的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学位占18%。部分问题是风投界的结构。巴布森学院创业学教授和高盛万家小企业项目全国学术主管帕特丽夏·格林(Patricia G.Greene)表示:“风投的流程是基于网络,基本上投资的是他们认识的人或认识的人认识的人,关系非常紧密。”

“做事情倾向熟悉的东西。那就是白人男性电脑天才。”

投资或不投资一家公司常常靠直觉。你相信这个人吗?投资者寻找的是更年轻、更好、更聪明的自己。这是人的本性。投资者常常是年长的白人男性,因此被投资者是年轻的男性白人。种子基金500 Startups的创始人戴夫·麦克卢尔(Dave McClure)表示:“做事情倾向熟悉的东西。那就是白人男性电脑天才。我认为正在取得进展。现在有棕色和黄色人种的电脑天才在获得资金。”

这不是公开的性别歧视,只是心理偏向。艾利莎·拉莫斯(Alisha Ramos)在读哈佛大学时曾写过有关女性融资的本科论文,现在她担任了一个品牌的顾问。她同意麦克卢尔的观点,并发现,虽然她采访过的很多女性都坚信性别不是问题,但“整个生态系统都非常男性化。我认识到,最终还是存在某种性别偏见,即使他们没有意识到。”

偏向男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如何看待特征上存在固有的差异。

mediabistro.com的创始人、2007年以2300万美元出售了该公司的劳雷尔·图比(Laurel Touby)表示:“我不想指责男人,但几乎就是语言不通一样。他们看任何事情都是男人有信心,女性有魅力。他们可能认为男人有领导能力,女性只有魅力。他们向领导力投资,但不会给魅力投资。”(披露:本文作者当时是mediabistro.com的职员)

“如果我是男人,你会称其为魅力。如果我是男人,你也会称其为领导力”

当图比试图为她的公司融资时,潜在投资者给她列出很多问题,她意识到这些是男人不必回答的问题。图比不想被特殊对待,她表示:“如果我是男性,他会说我有成为成功企业家的一切。但因为我是女人,他认为事情不同,这是很不正常的。我以男性的方式回应了他。„如果我是一个男人,你会称其为魅力。如果我是男人,你也会称其为领导力。但我是女人,别让我骂人‟。他最后承认可能戴了有色眼睛看她。”

图比依然称她的回答是“100万美元备忘录”,因为那人最终投资了100万美元。谢丽尔·科隆德(Cheryl Kellond)亲身经历过这种可能是无意的偏见,当时她在准备成立Bia Sports,该公司首次为女性开发和销售GPS运动手表。为了融资她见了一些风投公司,但他们无视她有关女性运动员需要专为她们生产的设备的看法。

她表示:“我谈论运动和跑步,我所说的一切都被质疑,有一次我停了下来说,„你知道什么?你描述的是现在市场的空白。你问的是Garmin正在做的事,这就是一半的市场为什么在观望。你问的问题恰恰证明了我的观点。如果是我高大、英俊的丈夫在谈论相同的市场细节,你们可能就没问题了。”

此外,当科隆德找到一个愿意听她说话的投资者,她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她表示:“我们碰到很多次„让我拿给我妻子看看,问下她怎么想‟。我不想让投资者什么事情都与他的妻子商量。”最后,她转向群众融资网站Kickstarter,后来筹集了超过40万美元,Bia Sports已投入运营。

虽然公开的性别歧视比较少见,但还是出现了。格林称:“我认为(风投)的担心是(妇女)最终要怀孕并回家当家庭主妇。我们常常听到这种看法。我真的不认为有很多次听到„小女人做不到‟,但我认为他们真正担心的是„如果我投资这么多钱给你,我怎么知道你会成功?‟”

解决方案

没有单一的、简单的答案,而是分几部分来回答。首先是意识。男性风投资本家不会从女性的角度看世界,但他们不这么做是克服无意偏见的第一步。这需要对话,像这样的故事和很多其他故事,以及其他的更不寻常的情况。Nemessanyi称:“我想知道哪些风投有女儿。他们看世界是不同的。”

另一步是提高女性风投资本家的数量。风险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在美国12%的天使投资者为女性。(事实上,行业需要更多的多样性。同样的研究发现,少数族裔风投资本家只占4%)。另一份报告得出结论,2011年Midas List名单中只有两个女性,其中风险投资公司的女性职员平均只占8%。

“他们看我时,我感觉他们不知道要和我在一起能做什么。”

但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如同风投公司倾向于投资自己一样,他们雇佣那些看起来像他们的人。出售mediabistro.com后,图比一直试图找在一家基金公司的工作,但事实证明即使对经验丰富的和成功的女商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挑战。她表示:“我在与顶尖人才竞争。公司必须照顾下我才能进去。我看起来不像他们。我不是银行家,没有相同的背景。我没有相同的目标,生活经历也不同。他们看我时,我感觉他们不知道要和我在一起能做什么。”

女性天使投资者也能在解决问题上起到部分作用。娜塔莉亚·奥贝蒂·诺格拉(Natalia Oberti Noguera)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创立Pipeline Fellowship。目前在纽约市、波士顿、旧金山和华盛顿特区提供的为期6个月培训班Pipeline Fellowship,是教授参与者如何评估公司和创始人。在课程结束时,每位妇女都要承诺投资5000美元到一个女性运营的盈利性社会风投项目。

最后,女性创业者都需要男性和女性的支持者。例如,37 Angels、乔尼·威尔逊(Joanne Wilson)、本·霍洛维茨(Ben Horowitz)(他在博客中使用女性人称)、“The Lean Startup”的作者埃里克·赖斯(Eric Ries)和戴夫·麦克鲁尔(Dave McClure)。

奥贝蒂·诺格拉表示:“在某些方面,我认为进行这种对话的戴夫·麦克鲁尔突破了这个限制。不仅有女性谈论。越来越多的男人都在谈论,使得这种商业案例更加突出。这不止是性别和女权主义问题。”明秀表示,当凯西布莱克成为天使投资者时,对The Muse的兴趣开始上升。这位Hearst Magazines的前任主席开始让天使投资者和其他投资者关注。没过多久这些创始人获得了120万美元。

金钱万能

投资于妇女创办公司的最大原因是机会。投资组合中约20%为妇女创办公司的麦克鲁尔称:“肯定有很多(公司)可供选择。”拉莫斯发现,过去十年高科技领域有超过125家成功IPO或出售价格超5000万美元的公司,有女性联合创始人或高管。

这种变化将缓慢出现,但终将来到。真正重要的是成功,而成功意味着金钱:大的融资、大的退出或大规模IPO。以前有一些,但不够多。那一刻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每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创办公司获得成功。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明秀完成了一轮融资。转折点是增长和日益增长的预期。The Muse成为风投公司无法忽视的企业,谁经营公司不重要。对于风投公司来说,唯一比签署糟糕协议更糟糕的是错过新的重要机会。明秀表示:“在300万人面前摆谱比在7万人面前摆谱要难很多。”群体的力量可以帮助女性创业者实现未来。

硅谷面临创新困境 篇2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

1. 我国汽车行业自2002以来增长状况

自2002年之后, 我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 轿车需求量开始迅速攀升, 并成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 我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到2009年, 我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 不仅如此, 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过了日本和美国的总和。自2006年以来由日本汽车工业保持的世界第一的位置, 在2009年也被我国取代。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产销总量分别达到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 同比增长48.30%和46.15%。

2010年, 在“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 我国汽车工业延续2009年发展态势, 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汽车产销快速增长,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 汽车出口逐步恢复, 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 市场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 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2010年, 汽车产销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 同比增长32.44%和32.37%, 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

2011年以来, 我国汽车产业增长步伐放缓, 汽车市场整体趋势向淡, 但同时也是理性回归。2011年1-5月, 汽车产销分别为777.97万辆和791.62万辆, 同比增长3.19%和4.06%, 增幅较2010年同期分别回落52.4和49.19个百分点。

2.我国汽车企业的组成群体及竞争状况

在我国市场, 生产商形成了两个群体。一个是外资品牌与我国国内企业组建的合资公司。这些合资公司主要是生产国外设计的汽车, 通常以欧洲、日本或韩国款式为基础, 根据我国社会富裕阶层的口味做了调整。第二个群体是独立厂商, 即吉利、奇瑞、长城和比亚迪等我国企业家自创的公司。这些公司与国外汽车生产商一般没有关联。它们生产自己设计的产品, 打自己的中资品牌, 出售更便宜的汽车。

国内品牌约占我国汽车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并且已设定一个2015年国内品牌占据44%份额的目标。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占据其余份额。合资公司天生专注于国内市场的销售。而独立厂商的策略是效仿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韩国, 也就是先作为廉价品牌进入市场, 然后逐渐地提高产品质量, 达到成熟品牌的水平。随着本土汽车厂商与谋求增长的中外合资公司展开关系其生死存亡的搏斗, 最严酷的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出现在低端市场。

我国汽车企业面临自主创新困境

经济发展的实质不是一个简单地提高资本积累率的过程, 而是一个获得技术能力并在技术不断变化的条件下把这些能力转化为产品和工艺创新的过程。技术能力成长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清楚地说明为什么自主创新关系到我国发展的基本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但也面临着非常严重的问题, 如果不转变依靠粗放消耗资源和低端加工贸易的增长方式, 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就会逐渐枯竭, 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实现以技术能力成长为动力的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 而这种需要恰恰暴露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即我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动力不足——大多数民族企业至今仍然没有技术研发活动, 而是依靠引进技术、依靠加工组装别人的产品或低水平复制原有产品进行生产。这种状况使我国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只能靠价格竞争, 并经常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而更长远的问题是, 在市场越来越开放的条件下, 没有技术的企业可能根本就无法生存下去。因此, 只有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 才有可能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

自主创新计划的目标是让我国企业加快速度上升到科技阶梯的更高端。这个计划本来应该是有助于我国企业消化、吸收外企开发的自有技术并进行再度创新的。人们对自主创新计划的几乎所有评估, 都把它界定为一个有输有赢的设想──赢的是我国企业, 输的是外国跨国公司。但我们的分析说明, 自主创新政策对我国自身也起到了反作用。它并没有诱导科技巨头以更快速度把尖端研发工作转移到我国, 而是产生了刚好相反的作用。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家外资所有的研发实验室。但这些实验室几乎全都是首先注重将国外形成的创新成果进行本地化改造, 而不是针对全球市场开发尖端科技和产品。

我国汽车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 即通过出让部分国内市场以换取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 希望通过与国外建立合资企业, 引进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技术, 通过消化、吸收来逐步形成自主技术开发能力, 并尽快跟上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步伐。尽管这种战略实施近20年来, 对我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外资企业获得了很大市场份额 (甚至垄断了我国轿车市场) 的同时, 国内汽车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却进展缓慢,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严重的技术依赖, 我国汽车产业面临“技术空心化”和“支柱产业附庸化”的危险。

产品开发能力是汽车工业技术的核心, 具备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是汽车产业实现自主发展的关键。作为汽车工业的后起国家, 我国企业不仅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工艺,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产品研发技术, 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 逐步形成自主的产品开发能力。通过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发展模式, 我国汽车企业的制造、管理、营销水平虽大幅提升。但是在合作中, 跨国公司在汽车整车以及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总成的设计开发领域, 却一直不赞成或阻碍合资企业开展实质性的研发工作;在技术转让费、关键设备及零部件供货价格等方面, 也提出了较为苛刻的条件。即使目前对外合资汽车企业基本上都已建立了研发中心, 但这些研发机构大部分的功能只是在做国产化配套和生产准备工作, 很少开展实质性的开发活动。虽然近年有少数合资企业在外方的支持下开始进行一些开发的尝试工作, 也只是对一些产品的局部改进, 离整车开发的距离还相当遥远。对汽车企业来说, 以零部件国产化为代表的生产技术能力和自主产品开发是两种不同方式的知识积累模式, 前者主要包括在给定产品设计条件下的制造能力 (以生产活动为主) , 知识的积累主要通过“干中学”实现;而后者包括集成多种技术设计出新产品的能力 (以研发活动为主) , 知识积累主要取决于“研究中学习”。进行国产化的努力与产品开发层次上的技术学习在内容和性质上根本不同, 两者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所以国产化的任何进展都不代表产品开发技术能力的增长, 没有“研究中学习”知识的积累, 企业的技术能力也只能停留在复制模仿阶段。

解决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困境的措施

1.应当推出支持自主品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政府应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等杠杆去引导。对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的企业, 应在融资、税费征收等政策上予以倾斜, 支持自主品牌的研发。对那些不属于自主开发的企业和项目, 可取消政策优惠;对那些重复合资的企业和项目, 可在政策上予以限制;对那些长期依赖国外的企业和项目, 要予以限制。

2. 培育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建立以市场激励为中心的激励机制。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创新的动力不足。因此政府必须对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给予支持, 建立以市场激励为中心的激励机制, 以激发和调动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国内汽车企业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加快科研体制的改革, 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动员大多数开发类研究院所向企业化转制, 通过市场化转制, 使科研机构与企业、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技术创新的目的更加明确, 经费更有保障。

4. 重新界定政府在科研活动中的职能。一方面, 国家应该继续稳定和加强基础研究、公益性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研究, 为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科技发展构筑平台。另一方面, 政府应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引导和资助, 集中相当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 利用行政手段和市场竞争结合的方法, 采取联合攻关的形式, 对汽车产业若干重点技术领域进行重点研究。

5. 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政府应在研发经费投入上面给予大力的政策支持, 大幅度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政府不仅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科技投资力度, 而且可以通过财税、金融政策的调控, 促进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

6. 建立产业性技术平台。对于那些前沿的、具有广泛外部效应的亟待研究的技术, 应由政府指派特定的科研部门来实施, 以便为社会提供技术上的公共产品;对于汽车产业通用技术, 可以由政府出面协调, 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分工协作, 建立共享数据库;对某些投资昂贵的创新实验设备, 政府可以整合现有资源, 投资或者参资建立行业公共实验室、前瞻技术实验室等。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 (如补贴、减免税收、制定合作框架等) 来促进各参与主体积极自愿的合作, 减少技术联合体中诸如文化、行为等的冲突摩擦, 减少合作的交易费用。

摘要:在我国汽车合资企业中, 中方是受制于外方的, 中国只是国外汽车品牌的代工厂。据有关调查显示:从车型引进、生产线设备采购到零部件采购, 合资企业外方往往能够赚取到其全部利润的80%, 甚至更多, 而中方只能获得较低的利润。发展自主品牌, 才能让我国汽车工业不受制于人。目前, 我国自主品牌面临自主创新的困境, 严重阻碍了市场竞争力, 采取措施使汽车企业摆脱自主创新困境, 提升产业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

硅谷面临创新困境 篇3

关键词:中国文化;困境;创新发展

一、文化的含义与主要特点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它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探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1.文化的含义

所谓文化,就是指人们在自然界某种社会环境下参加某种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同时以其为基础,通过采用某种方式表现出对精神生活的享受和追求,继而使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不难看出,社会实践受到文化的影响、社会实践所获得成果的基础性意义是文化主要强调的内容,从而表现出人们的精神主旨,即自由意志和生存意志的互相统一。

在当今社会中,文化具有两层含义,第一,文化是指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劳动而获得的成果,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同时还包括人类的各种行为,因此,总体而言,文化就是一种虚拟思维模式,它能够反映出人们所看到的实际物体;第二,在认识人的基础下,站在具体的角度来进行说明,其实文化就是指人类通过虚拟的思维模式而表现出的一种精神文化,包括很多不同方面的内容,如社会制度、人类价值观、道德观等。 然而,不管我们从文化的狭义含义还是广义含义中进行思考,人化是文化强调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人类生存方式的构成要素。

2.文化的主要特点

第一,文化具有创造性。在人类出生以来,就具备一种本能,即创造能力,创造能力对人类文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包含了文化的各个方面。在人们长时间的劳动,能够获得文化成果,只要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均被列为文化的范畴中。

第二,文化具有历史性。文化是人类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劳动而获得的成果,它不是人类想象出来的东西,文化和人类生存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文化是某个时期中的一种动态特征,它和人类生活是互相适应的。人类历史中的每一个阶段,随着时间的不断沉淀,继而出现该时期独有的文化。

第三,文化具有整体性。文化是对很多内容的一种统一、整合,它不是分散的一种事物,因此,在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会在不断和社会融合共处的进程下,不断发展自己。在某种生活活动范围中,文化是人们一致认可的原则,文化代表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第四,文化具有多样性。在世界所有地区,无不存在文化,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在中国古代,中国女性要缠足。通过利用不同区域的文化,能够使文化特征得到很好的证明。

二、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1.西方文化渗透的冲击

在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使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人们之间交流方式的增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沟通也越来越频繁,其中重要的一种实力就是文化。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为形成全新的殖民主义,将文化视为一种软实力,将本国的文化渗透于他国,制定和时代相适应的文化战略。目前,我国文化的自主性比较差,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同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 ,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的不断发展。

2.文化贸易的严重逆差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2014年前6个月中,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总额约为100亿美元,和2013年相比下降了越8个百分点,在相同时期中,核心文化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约为0.5%,在文化出口中,文化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0.2。

3.文化顺应时代发展中的难题

我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沉淀,形成了底蕴丰厚的文化,例如世界著名的四大科技发明、琴棋书画、道德观念等,众人无不赞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文化得到不断的升华,在全世界不同文化中,我国文化是最为成熟、完美的。然而,当今时代,年轻一代不再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逐渐忘却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精髓,优秀文化成果未能充分利用,所谓文化的时代性,主要就是体现文化应该一直处于动态状态中,一直走在文化道路的前方,不断优化自我、提升自我,以此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其普适性并不高。因而,需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如何适应这个变化着的社会,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以实现中国文化的發展。

三、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主要对策

1.保证文化的完整性,实现文化外交的战略

一个国家要想保证文化的完整性,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自我防范机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出现文化退化的现象发生,对外来文化的破坏进行坚决抵抗,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我国的制度文化,使我国文化存有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地球村的状况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时刻保证文化的完整性。因此,我们要根据我国文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文化的创新性,这样提高我国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

(1)加强文化领域的领导,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仍然没有制定出文化软实力长期发展规划,致使中国大部分地区不能很好的明确文化发展的目标。为此,我们应该通过相关实践,根据中国当前的国家文化形势,制定科学有效的文化长期发展规划。我们对文化进行划分时,可以按照民族、区域来进行,在此基础上,确立科学的文化规划和发展政策。

(2)借助明星效应,打造文化品牌

当前我国文化要成功占领国际国内市场,必须拥有自身独有的品牌。第一,一个文化企业打开国际文化贸易的关键在于要成为文化市场的主体。一个文化企业只有拥有自身独有的品牌和知名度,才能顺利立足于市场,得以生存发展。因此,为确保我国文化能够顺利打开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文化企业必须创造自身的文化品牌。第二,打造我国文化品牌,必须走创新型道路,而非采用政府出资宣传文化这种传统道路。按照我国文化在宣传、生产、消费等方面的规律,有助于我国文化品牌的创立,例如,我国已经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孔子学院,这就是一种非常创新性的品牌工程。第三,在文化贸易市场中,名人效应是打造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通过名人效应,能够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文化消费观众。一般而言,一般人都是通过名人效应而产生对该国文化的兴趣。因此,在对文化贸易进行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充分利用名人效应,通过在文化名人的作用下,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从而推动中国的文化顺利进入国际文化市场。

(3)注重文化投资管理,创造文化产品

文化产业,包括不同形式的商业演出,如演唱会、话剧、舞台剧等,还有各种影视作品、图书等。文化产业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观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因此,文化市场具有非常乐观的前景,通过创造文化产品,不仅能够使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得以满足,还能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要对文化产业给予高度重视,使我国文化发展变得更为全面、多样化,推动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追求,推动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2.构建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1)健全文化投资管理机制

为从本质上来说创造文化产品,应该不断健全文化投资管理机制。为加大文化产业的投资,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建立健全的资金筹集体制,包括民间资本参与、相关企业对文化产业的一种融资等。还应该不断完善文化保险制度,将文化产品、文化企业纳入其中。在对风险实现可控的基础上,为更好地使保险企业资金发挥自身融资的作用,文化保险企业可以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

(2)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一个国家要想摆脱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约束,在自身文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本国政府的大力协助和支持,需要高素质、优秀的人才。第一,开设相关文化专业,不断培养文化专业人才。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好,而学校是我国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为不断满足文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各大高校应该开设相关的文化专业课程,进而不断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化专才。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偏重于文化传媒理论,对文化经济、贸易方面的专业课程却很少开设。我国应该高效运用高校培养人才途径,在高校课程中增添文化经济、文化贸易、文化艺术等,这样才更有助于文化高级人才的培养,才能不断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第二,将非文化领域人才转变为文化贸易人才。尽管我国没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贸易经验,但是我国却拥有很多其他领域范围内的高级优秀人才,包括高级国际贸易人才,这些人才具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经验。因此,我们可以将非文化专业人才转变为文化贸易专业人才,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为满足我国对文化贸易专业人的高度需求,我国相关文化部门应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不断培训非文化专业人才,为这些人才提供更多的和国外文化机构进行沟通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邀请国外高端贸易专业文化人才培训我国的文化贸易专业人才。

3.确立文化产品的销售策略,实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为使我国文化产业能够走出国门,我国主要采用的措施为运用国外发行公司代理、举办国内外文化产业博览会。尽管这两种措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很多约束。例如,尽管应用国外发行公司代理,不需过多成本,其风险也不大,但是这种措施不能获得可观的利润。因此,只有改善文化产品的销售措施,才能推动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第一,增强文化市场的调研。和市场物质产品相比,文化产品具有完全不一样的性质,加入目标市场和文化内容在价值观、审美观方面完全不同,在这情况下,该文化产品要想立足于目标市场,其难度是非常大。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区域的文化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了解,有效对文化进行宣传、发行,才能确保我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第二,运用多样化的文化销售措施。如为加深人们对产品的认识,在目标市场开展各种相關产品推广活动的活动营销方式。目前,大部分企业为了能够使自身的品牌能够走入大众的眼界,加深大众对自身品牌的认识和了解,经常开展各种品牌推广活动,运用各种大众易于接受的产品销售方式。第三,建立海外俱乐部。在文化产品销售过程中,我们可以成立海外俱乐部,招揽越来越多的文产品粉丝。

4.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认同

(1)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习近平在2014年2月中央政治局学习的讲话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要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保持理性的态度,在确保我国自身独有的文化优势不受冲击下,吸取外国文化有价值的成分,不断开拓视野,打开胸襟,抓住有利时机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并将中国优秀文化与世人共同分享。学习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蹋,不断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外交方面充分发挥自身文化的作用,使我国文化在国际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

(2)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建立和规范礼仪制度,组织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建立我国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建设、发展与我国社会舆论一致的文化,坚决维护我国文化不受破坏,真正实现21世纪中国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邱明丰.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与重建. [J]中国文论话语.时代文学(上),2010(5).

硅谷面临创新困境 篇4

孕育创新的源泉在哪里?本文主要从产业内技术创业和企业内公司创业两方面展开分析。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东南部、由十几所大学和几千家高技术公司聚集的硅谷工业区不仅孕育了信息技术的研发,同时也孕育了信息产业的大型跨国公司。硅谷技术密集、产业聚集的成功模式成为各个国家发展高科技产业竞相模仿的对象。硅谷的成功早已经超出了技术创新的领域,创业、创新集群的模式已经拓展到不同产业并且不断多样化。

尤其在我国,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也已经成为促进工业化发展和吸引外部资金的成功模式。培育产业区内具有优势、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创新集群成功的重要标志。

从企业的角度,创新集群内大企业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公司创业,也就是大公司各层管理者开拓创新——发现新市场、占领新商机、甚至领先新领域的代理人创业。

在创新集群近20年来的发展中,中小企业在技术创业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是大公司技术革新的补充,在某些领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独具优势。

本文从美国创新集群不同产业大公司和中小企业发挥的不同作用,不同产业创新集群的分布特点出发,认识技术创业并不断拓展成为大公司、繁荣区域经济的优势。进一步比较大公司管理者公司创业的组织格局,以提出国内创新集群促进技术创业和公司创业的启示。

1 美国企业创新集群的产业特点

美国是二战后科技创新产业集群比较成功的国家,并且在21世纪后,美国在高科技风险资本投资领域仍然较为繁荣[1]。在1990年代美国高就业、高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率时期,高科技产业的繁荣增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表1和表2提供了美国主要创新产业和地区创新集群的创新数量比较。表中的创新数量主要依据3方面:企业对某一领域研发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某一领域的中间产出,如发明、专利等;创新产品或者成果的直接产出[2]。

由表1可以看出,在投入较高的产业和一些传统产业,大企业的创新数量高于小企业;而在新兴与电子技术相关的产业和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的产业,小企业的创新数量高于大企业。

注释:大企业和小企业创新数量加总不总是等于总创新数量,因为一些创新不能依照企业规模来分类。

表2所列出的产业基本代表了美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创新产业。一些产业创新频率较高的地区往往也是发达大城市、并且大学及研究机构聚集的地区。一些地区在若干相关产业均有较高的创新频率。如:达拉斯Dallas - 农业贸易、化学工程、生物医学;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 - 化学工程、办公机械、高科技计算机;阿纳海姆圣阿尼亚Anaheim-Santa Ana -办公机械、工业机械;波士顿Boston -高科技计算机、生物医学。

这些地区虽然不一定是美国最发达的地区,但却是产业研发创新聚集和中小企业聚集且具有活力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基础资源及核心竞争力不在于进出口贸易,不在于广阔的市场需求,而在于重视技术创新。

但仅仅技术创新不能代表产业的兴盛和繁荣,科技创业要转化为商业运作更要重视公司内部创新。这里要强调近几年讨论较多的公司创业。

2 公司组织与公司创业的内部创新

产业内创新从美国创新集群分析,突出体现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增多和技术创新区域聚集和研发聚集。企业内创新更多体现在公司组织变化和公司创业。

公司组织的变化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而变化,但组织的功能也随着公司经营变化而变化。

业务经营已经超越了1990年代的信息管理理念,信息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再造、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等信息系统应用已经深化为不同职能不同架构的业务应激机制和跨部门的创新机制。

1990年代以后,公司组织的变化突出的表现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大型垄断公司随着规模扩大,组织结构经历了U型单一事业部向多部门M型结构转化和向网络组织演化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学领域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成果不断广为接受,如1991年科斯由于企业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1999年诺斯在新制度经济学领域,2009年威廉姆森由于治理结构研究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践更是走在了前面。

摘自:Alfred D.Chandler,Jr.(1986),“Managers,Families,and Financiers”,in Mary B.Rose(1995),Family Business,UK: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pp.20-48.

图1中哈佛大学企业史研究者钱德勒对欧洲近代垄断公司的M型组织描述同样适用于当前的大型跨国公司,图2中典型美国大型公司的管理层级结构是当前欧洲和日本学习和借鉴的治理模式。

英美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体现在大量引入外部董事的决策监督结构,也体现在管理层级的公司创业体系。如美国高科技企业创新大量体现在新产品推出和全球市场开拓上,以微软等软件科技企业为代表,企业内部跨产品跨职能部门和跨业务的网络矩阵结构协作,使得不同规模的创新企业都能实现不断新产品推新和全球市场定位。

公司创业体现在如表2中新兴产业创新企业的各层管理团队协作与战略执行。公司的长期战略不再仅仅是高层治理的前瞻,基层的业务经理和职能经理随时也会有改变产品战略格局的创新。

3 产业研发科技创业的启示

纵观美国高科技创新集群目前诸多跨国公司在创业之初,主要来源为大学研究者创立中小企业和大公司研发和管理者自行创立中小企业两种类型。表2中科技产业集群的聚集地同时也是大学和研究机构聚集地。

国内工程研究机构不论是大学还是研究院所,利用研发条件进行中小规模高科技产品的生产、销售已经是由来已久且很普遍。但是自行创业并成长为大公司的情况并不多见。

注释:CEO(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OO(总裁,首席运营官Presicent,Chief Operating Officer),EVP(执行副总裁Executive Vice President),GVP(集团副总裁Group Vice President),DGM(分区域总经理Division General Manager),TMT(分区域高管团队Division Top Managemant Team),SBU(战略业务单位,跨职能团队Strategic Business Unit,cross-functional team),Function职能单位,如工程、制造、市场、销售等Engineering,manufuacturing,marketing,sales,etc.

摘自:Vijay Sathe(2003):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Top Managers and New Business Cre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综上分析,提出如下启示:

第一,国内大学的聚集地同样应该学习如美国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条件那样,成为科技创业的聚集地和创新集群的成长温泉。分析国内工程科研院所,之所以创业频率较少、尤其是规模创业更少,缺乏领先科技的创新条件当然至关重要。更重要的也在于:公司创业的职业经理人环境和条件并不发达。

公司创业的核心在于职业经理人和经营者的创新同样提供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在规模成长中的必要条件。

因此,国内经济开发区、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在重视招商引资的同时,同样应该重视孕育大企业。大型公司规模成长的意义已经超出了自身创造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的范畴,大公司同样促进技术创业和公司创业。尽管很多技术创业和公司创业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但是大公司提供了这样的温床。

第二,鼓励促进技术创业和公司创业,更要鼓励企业内部的研发和创新。

国内大量的以技术创业的事例,创业之后公司的生命周期就依赖于市场,公司内部缺乏持续的研发和创新。而发达国家无论是大型公司还是中小企业,研发和创新都是企业成长的重要投入。

并且大量的创新是各类企业依据市场完成的。国内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研发存在脱节。一方面企业的持续研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大学、科研院所的研发往往仅限于中小规模生产投入。创新聚集在于这二者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产业创新需要重视大企业利用市场地位的带动和中小企业新领域的开拓产品,研发和产业的聚集更需要创新环境和创业环境的孕育。无论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全球运营的新兴高科技中小企业,跨国投资设立分支机构的战略必然是选择创新和研发的聚集地,因此技术创新相对产业创新同样有聚集效应。

摘要:从产业层面对美国科技产业集群搜集资料分析创新聚集的行业特点和地域特点;从企业层面分析公司创业和管理层治理结构对于内部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尽管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更需重视大企业内部公司创业和技术创新的孕育。

关键词:创新集群,公司创业,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 HALL B H, LEMER J. The Financing of R&D and Innovation[D]. NBER working paper No.15325, 2009

硅谷创新的雨林法则 篇5

农业与雨林

首先让我们来对比一下农业和雨林。在雨林里,什么东西长出来完全不可预测,总会有新的物种冒出来;而在农田,地里的野草往往会被拔掉。如果地里种的是玉米,那么所有的蒲公英都会被铲掉。

为了提高农田的产量,农民会采用最好的肥料、农药与耕种方法。控制程度越高,产出就会越高;那么,在雨林里,如何设计一个生态系统来鼓励杂草的产生呢?雨林是一个具有独特品质的环境。你必须“控制”一些要素,譬如阳光、温度、空气、土壤中的营养素等。这些都有可能催生新的动植物物种。仅仅多种植一些树木,创造不了雨林,也复制不了雨林。

在雨林,最有前途的生命形态以一种不可预测的方式出现在非常富饶的环境中。农作物在田间生长得最好,而杂草在雨林里生活得最好。

举例而言,苹果iPhone手机在农田里面生长得最好,它在富士康的生产线上,一切都是精准可控的。但是在苹果iPhone手机的设计阶段,当苹果的设计团队坐在一起讨论创意的时候,他们全然不知道最后的成品会是怎样的。他们只是让这个想法自然成长,于是就做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所以,不要去控制一些想法,让它自然而然地成长。这就是硅谷的思维方式。如果你想要复制硅谷的成功,关键是要复制硅谷的这种思维方式。

65%的创业公司失败,都是因为人的因素。为什么大部分地方都不能复制硅谷的成功呢?就是因为复制不了人。世界上所有的创新,归根结蒂都是人的创新。如若解决不了人的问题,最后也就解决不了创新的问题。

创新雨林的7个法则

每一片红木林在它的生命周期里都可以释放出数十亿的种子。只要有一颗种子成为大树,雨林就得以继续生长。所以,尽管种子在发芽的阶段有很多,但是一旦成长到大树阶段,竞争就异常激烈。只有少数几棵大树能够占据有利位置,吸收更多的阳光,一路茁壮成长。

我与斯坦福大学的同学们一起,总结出来创新雨林的七条法则(见图1)。

第一,打破规则,追逐梦想。在农田里,那些最高的杂草总是最先被除掉。也就是说,那些追逐梦想、建立抱负、努力奋斗或者特立独行的行为都是傻子的行为。然而,在热带雨林里,要想茁壮成长,就必须接受和相信旧规则的打破和伟大的抱负是可以被接受的。

第二,敞开大门,倾听他人。你永远不可想象,门口那个穿着帽兜的男孩有可能是下一个亿万富翁。乔布斯也曾经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完成哈佛大学的学业,体味很大,有点神经兮兮。想想看,如果不是在硅谷这样一个地方,有人愿意搭理他吗?这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第三,诚信,并且相信他人。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信任是需要你去挣来的。然而,在硅谷,可能会比较奇特。在很短的时间内,别人就能够信任你正在做一件正确而伟大的事情。也许你今天跟某人喝了一杯咖啡,明天你们就展开了合作,合伙开了一家公司。这在硅谷并不鲜见。

第四,寻求公平,而非利益最大化。或许,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投资人,总是希望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多的股份比例。然而在硅谷,尽管投资人有能力更多地掌控它所投资的企业,也会尽量提醒自己不要这么做,因为热带雨林总是要求每个人都努力进行公平交易,而不是占对方便宜。一旦有人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关系很可能就会破裂、公司土崩瓦解、创新很可能就会失败。

第五,与他人共同尝试,并不断重复。在不能够预测结果是什么的时候,需要你大胆尝试,快速迭代。创新是一个不断尝试、失败、改正错误和进步的过程。它并不依靠一个完美的最初设计。因此,人们要学会无需追求完美,而是不断重复。

第六,犯错、失败,坚持。任何一家伟大的公司,在它成长的过程里面也会面临无数次失败。甚至每一家公司最后能够存活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错误和失败并不有趣,有时甚至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它们并不意味着事业的终结。热带雨林不存在真正的失败,只有学习、忍耐和坚持。

第七,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热带雨林规则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让爱传出去”——帮助别人且不求回报。世界上大部分的商业环境可能就是这样:你帮我一个忙,我帮你一个忙。然而在硅谷,很多人愿意主动去帮助别人,因为他们相信,某一天,人家也会来主动帮助我们。所以,帮助别人这种事,就像水一样自然流动,在硅谷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雨林和农田。对农田而言,它的规则是这样的:

第一,做好你的本职工作。

第二,对你的团队忠诚。

第三,和可信任的人一起工作。

第四,找到你的竞争优势。

第五,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第六,追求完美。

第七,回馈人家给你的好处。

这些词语听上去似乎不错。如果我开始告诉你硅谷的规则是这样的,可能你也会点头称是。但是如果细看雨林规则和农田规则,你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完全不同的。雨林规则是创造混乱、制造混乱,农田规则,则强调所有的事情都是可预测的。

从雨林到农田,难以跨越的鸿沟

简单地說,雨林规则是这样的(见图2):

第一,开放性。

第二,多样化。

第三,好的偶发事件。

nlc202309040452

第四,公平。

第五,实验。

第六,工作和玩一样。

第七,给予别人。

对农田规则做同样的简化,则为:卓越、忠诚、靠谱、成功、质量、精准、回报。

尽管左边和右边都是一些很美好的字眼。然后,有趣的是,一切新的主意、创新和想法都是从左边开始,等它慢慢发展、变大,就会往右邊发展。中间这条线实则为难以跨越的文化鸿沟。

大部分的小公司都是从左边开始,当它不能够跨越中间这条文化鸿沟,它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一家大公司,最后也就慢慢死掉了。大部分的大公司最后都停留在右边区域里,它们没有新的创新出来,最后变成了笨重、迟缓的恐龙。

硅谷之所以称为硅谷,是因为有很多优秀的创新企业,能够从左边区域跨越到右边区域。

如何创造一片雨林?

如果非要用一张图来解释(见图3),以时间为横轴,价值为纵轴。随着时间的增长,成本会降低,这已经被无数事实证实过。

随着时间的增长,对于用户的好处(价值)也在增长。中间那条线就是上面所讲到的鸿沟。左边区域是创新的状态,右边区间是生产线状态。图3说明了产品创新从早期研发到量产的过程。

随着成本的降低,人们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创新状态,变成一种零和的竞争状态。而随着价值的增高,一些新的行为模式也将产生。

在这里,我们需要讨论文化的设计:有没有一些工具,可以制造出来雨林效果?答案是“有的”:

工具一:从实践中学习。只有大胆尝试,去做产品商业化的实际工作,你才能够学到如何创新。否则,当你抠理论,期望从思考、阅读相关书籍中去学会创新,最后永远也学不会。

工具二:增强多样化。你得去创造一个环境,让一些有多样化背景的人多交流、沟通,创新才会产生。

工具三:颂扬行业楷模,并激励他人效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占整体人数10%的少数派观点,最后往往能够改变大多数人的观点。

工具四:建立族群间的信任。信任并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它来自于人们实实在在一起工作、共事,通过实际合作来建立。所以,要去创造一个个小的群组,让这个群组里的人可以互相信任。

工具五:建立社会反馈回路。要能够制造一个社会反馈系统,当系统里的人表现好的时候,有正向反馈;表现不好的时候,有负反馈。要通过奖善惩恶、透明的社会反馈机制来加强这一过程。在硅谷,大家很重视自己的口碑,口碑决定你的未来成功与否。

工具六:明确社会契约、公布行为准则。在Facebook的墙上有很多行为准则。什么样的行为准则是公司鼓励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反对的,这些东西都明明白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上一篇:快乐读书,健康成长作文600字下一篇:城乡规划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