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课堂实录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课堂实录(推荐6篇)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课堂实录 篇1

一、激趣引入

师:儿时,在这条西河上,行驶着几艘渔船。其间,许多鸬鹚立于船头,像列队的士兵,待渔人一挥竿子,它们就纷纷下水捕鱼。今天,我们也要认识另一种善于捕鱼的小鸟,它外行小巧,色彩艳丽,这就是——翠鸟。(板书课题强调翠的写法)

二、质疑问难

师:一起深情地叫叫它的名字。

生:翠鸟

师:同学们请看,一只只小翠鸟已经飞到了我们的课堂,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下面就跟着老师的指挥棒开火车来读一读。(一生读,其他学生跟读两遍)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翠鸟的活动特点。

2.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学习文章前,你想知道有关翠鸟的哪些知识?

生:我想知道翠鸟的颜色。

生:我想知道翠鸟怎么捕鱼的。(板书:捕鱼2.3)

师:刚才那位想知道翠鸟什么颜色的同学,我想告诉你,颜色只是外形的一个方面,希望你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该生点点头)(板书:外形1)

生:我想知道翠鸟住在哪里?(板书:住处4)

三、明课文结构,择学习内容

师:现在大家带着这3个问题去读课文,一组一个自然段;想想解决这三个问题,该分别学习哪个部分?(生分小组读1—5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生1:要知道翠鸟的外形,应该学1自然段;要知道它怎么捕鱼,应该学3自然段;要知道他的住处应该学第4自然段。

师: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

生2:不同意,第2自然段也是写捕鱼的。

师: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2:因为第2自然段写翠鸟捕鱼时在等小鱼。

师:你很细心,善于思考,我同意你的说法。(师随即在板书上注明段落归属)

(故作神秘状)师:我们先学习哪个部分好呢?(众生开始持不同的意见)

师:谁说得有道理,就遵照谁的意见,好吗?

(生思考、作答)生3:我说不出什么道理,就是想看看翠鸟长什么样。

师:你很诚实,其实你已经说出了道理。

生4:因为我首先看到第1自然段,我们应该按书上的顺序来学。(众生笑)

师:她说的好像也有道理。

生5:我想先学写翠鸟外形这部分,再学写捕鱼的部分,这样我就可以研究一下翠鸟为什么善于捕鱼。(师带头鼓掌)

师:翠鸟善于捕鱼不假,你的回答证明你更善于思考。

师:我们就遵照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先学习描写样子的段落。

四、共同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第1自然段;

(一)引导读懂这段话。

师:自由朗读这一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翠鸟的颜色很鲜艳。

生2:我读懂了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

生3:我读懂了翠鸟的外形。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3:它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和鲜艳的羽毛,还有透亮灵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

生4:我读懂了作者用爪子、羽毛、眼睛、嘴来写翠鸟的样子。

生5:我读懂了翠鸟的颜色有三种。

(师:哪三种?)

生5:橄榄色、赤褐色、浅绿色。

生6:我读懂了翠鸟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二)出示板书:

1、书上用了哪些词语来写具体翠鸟的样子的,请同学们填空。(课件展示)师:你发现所填的词有什么规律吗?(生思考)

生1:有很多表示颜色的词。

师:都有哪些呢?

生1:红色、橄榄色„„

生2:还有一个“又尖又长”是描写形状的。

2、研读句子。

师:你喜欢翠鸟吗?(生点头示意喜欢)

师:你用什么语气来读你喜欢的部分呢?自己练一练,试一试。[片段] 生1:我准备用赞美的语气读2、3句。(生读)

师:想赞美它什么?

生1:我赞美它漂亮。

师:你也读得漂亮。

生2:我用羡慕的语气读第2句。(生读)

师:你羡慕它什么?

生2:我羡慕它的颜色多,很鲜艳。

生3:我准备用喜欢的语气读第1句。(生读)

师:不好,你没抓紧苇秆,快掉下来了。(众生笑)能再试一次吗?(生再读)

师:这一次就安全多了。

(生4受到启发):我准备用小心的语气来读第1句(生读)

师:你因何而小心?

生4:我怕掉下来,读到这儿时,我的心里很紧张。

师:真是个感情丰富的孩子。

(三)引背这个段落

(课件出示翠鸟挂图)根据板书和挂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背诵这个部分。

学习第2、3自然段

(一)明结构

师:对想知道翠鸟怎么捕鱼的孩子,现在可以来精神了。自由读2、3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

(出示板书)过程:(等待)→()→()

(生读后,作答如下):(等待)→(叼鱼)→(飞走)

师:有不同的填法吗?(生继续作答):

(等待)→(捕鱼)→(飞远)

(等待)→(疾飞叼鱼)→(贴着水面飞走)

(一生突然举手):老师,我觉得应该是四个空才对,因为还有“蹬开苇秆”这个过程。

(师停顿了几秒):说说你的答案。

生:(等待)→(蹬开苇秆)→(似箭叼鱼)→(贴着水面飞走)

师:你的建议很及时也很有说服力,不得不令我佩服,我用最真诚的掌声感谢你,感谢你的勤于思考。(众生也鼓掌)

(二)研读句子

师:研究一下2、3自然段的句子;找出自己读得最好的,理解得最透的句子与小组内同学交流。(生读,汇报,交流,共同研究。)

师:谁愿意把你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与大家分享。

[片段一]

生1:我读第三自然段第3句:翠鸟蹬开苇秆„„叼起„„贴„„飞远了。

师:说说自己理解。生1:读这句时要快一些,因为不“快”小鱼就跑了。

师:还有补充吗?

生2:读这句时还要读重一点、,有力一点,因为这里面有许多表示动作的词。

师:能说一下表示动作的词吗?

生2:蹬开、飞、叼起、飞远(师示意学生加上小黑点)

师:你能读吗?

生2:能(生2读)

师:两个孩子的回答都很精彩,不但读得好,还总结出了翠鸟捕鱼时的两大特点——快而有力。

师导读:假如我是一只小鱼,一只机灵的小鱼,你们是翠鸟,(众生微笑)28只翠鸟(学生人数28名),你们已经三天没吃“饭”了,现在食物就在你眼前(生不由自主用舌头添嘴唇),你们可别让我溜了。来!“快”而“有力”。(生齐读,达到了预期效果)

[片段二]

生1:我准备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生3读:小鱼悄悄地把头„„)这个句子要读得轻一点,如果读大声,会被翠鸟发现。

师:还有补充吗?

生2:我觉得“悄悄地”三个字还应该更轻更慢一点,因为小鱼很机灵,一点声音都会吓跑它。

师:有道理!你来试试。(生4读)

(师导读):现在我成了一只翠鸟,一只眼睛锐利的翠鸟,你们都是小鱼(众生笑)。大家齐读这个句子,一定要注意轻一点,柔一点,小心被我抓住(众生作惊恐状)。

(生读,效果到位)

[片段三]

生1:我打算读第二自然段的第2句。(生读:他一动不动地注视„„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1:这句话读的时候要轻要慢。因为翠鸟在等待小鱼,如果弄出很大的声音,小鱼就不会游到水面上来。

生2:前面说小鱼很机灵,哪怕是很小的声音,它都能察觉到,翠鸟不敢吓它。

师:的确如此!任何一只动物等待猎物时,都会很小心谨慎。来!翠鸟们,(师的语气顿显轻柔)一只小鱼就要出现,不要惊动它。“它一动不动”——预备读。(效果不是很好)

师:再“轻”一点、“柔”一点,小鱼就在你脚下。(这次达到预期效果)

[片段四] 生:我读2自然段的第1句。(生读:翠鸟叫声清脆„„又轻轻地落到苇秆上了。)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

生1:他读得有气无力的,“疾飞”是很有力量的。(生1作范读)

生2:他们都把“一眨眼”读得慢,应该读快一点,因为是很短的时间。(生2范读)

师: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都来读一读`。(生读)

(师发现“清脆”一词学生难以感悟)

师:▲▲,你会鸟叫吗?(生点头,学鸟叫)

师:怎么像乌鸦的嗓子一样沙哑?(众生笑,另一生再模仿,叫声逼真)

(师抓住这一契机范读,领读,很好地领会到词语意境)

五、学习翠鸟“住所”的部分

师:这部分很容易理解,谁来试着朗读一下。

(生读)

师:怎么像个十几岁的渔翁?听老师朗读,看看老师像多少岁的渔翁?

生:八十岁。

师:那好,你们都来当一回八十岁的渔翁。(众生笑,模仿教师语气读)

师:老渔翁的话,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们应该爱护所有动物。

生2:翠鸟的家原来在陡峭的石壁上。

生3:翠鸟捕鱼要飞这么远,很辛苦!

生4:那个孩子想捉一只翠鸟,说明翠鸟的确很漂亮。

六、揭示主题。

师:听了老渔翁的话,孩子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自由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读懂了我们感到很惭愧,不好意思。

生2:我从“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真希望它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读懂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带着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读一读最后一段。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课堂实录 篇2

师: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 景色秀美, 其中, 三峡就是我国著名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课前, 我们简单了解了三峡, 现在, 有一位三峡老爷爷特别想带我们去三峡游览, 他可是生在三峡、长在三峡的哟, 对三峡十分了解。孩子们, 就让我们跟随老爷爷的步伐, 一起去三峡看看吧!

播放视频:三峡风光 (1分钟)

【创设情境】

师:这就是老爷爷的家乡, 你们看到了什么, 它们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呢?

生1:我看到了很多山, 很多水, 山很高, 水很深。

生2:我看到了张飞庙, 还有丰都鬼城, 它们让我觉得害怕。

……

师:看来三峡真是名不虚传, 一个短片, 就让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那更何况是生在那儿、长在那儿的老爷爷了。可是老爷爷现在不在三峡, 他跟随三峡移民的大军, 离开了三峡。当我问他想对三峡说些什么的时候, 他饱含深情的朗诵了一首诗, 这首诗就是《三峡情》。

师:请孩子们齐读诗题。 (两遍)

师:看到这个题目, 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老爷爷的情况, 你有什么问题?

【从诗题和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 给学生的学设置疑问, 给教师的教埋下伏笔】

生1:老爷爷为什么要朗诵这首诗?他到底想说什么呢?

生2:三峡又不是人, 它怎么会有感情呢?

生3:三峡情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啊?

二、初读全诗, 学习生词, 初步感知《三峡情》

师:孩子们很会开动脑筋, 问题提得好, 带着这些疑问, 请孩子们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顺诗句, 并看看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自读。

师:一起告诉老师, 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四小节

师:哪位小朋友来读第一个节?其它小朋友要仔细听, 一会儿要做小小评论家, 来评评你同学的朗读哟。

【学生读评, 让学生学会倾听、评价, 纠正字音】生读生评。

师:这一小节里面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呢?

生:叶笛。

师:哪个孩子来帮帮她, 告诉我们大家叶笛是什么?

生:叶笛就是用叶子做成的笛子。

师:你很聪明, 知道用分一分的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叶笛。 (展示牧童骑在牛背上用叶笛吹奏的图片)

生:竹篙是什么东西呢?

生2:竹篙就是用竹子做成的可以撑船的工具。

师:非常棒, 看来同学们见识很广, 来, 我们来看看竹篙。 (展示小孩子用竹篙划船的画面)

师:孩子们,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 我们读通了第一小节, 让我们把竹篙、叶笛的意思读进诗句里面吧。

生齐读第一小节。

生读, 生评第二三四小节。

……

三、重组诗文, 指导朗读, 体会三峡景色美

师:刚刚看短片时, 同学们发现三峡有很多美丽的风光, 那你们知道老爷爷最留念三峡的什么风光吗?在诗中找一找。

生:三峡雨和三峡云。

师:请孩子们找找, 看看诗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三峡雨和三峡云, 把它们勾出来, 并想想它们是怎么样的, 老爷爷为什么会留念?

【学生自己重组诗文】

学生边读边做批注。

生:我勾了第一小节的诗句“三峡雨, 三峡云, 故乡的景, 故乡的云”我想正因为这些云和雨是故乡的, 所以老爷爷才这么想念。

师:说得很棒, 孩子们, 月亮啊是故乡的最圆, 星星是故乡的最亮, 这云和雨呀也只有故乡的才最值得留念。来,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读出留念之情。

生齐读。

生2:我勾了“细如丝, 柔如锦, 洁如玉, 白如银”我觉得那里的雨和云很洁白很干净。

生3:我也勾了这几句, 我觉得写得很美。

师:那你能从这些诗句里面体会到老爷爷的留念吗?

生:能, 因为它们都很漂亮。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漂亮, 这种留念呢?

生1:读得轻一些, 慢一些。

师:谁来试一试?

生1试读。

生2试读。

师:老师也来读一读 (师示范读) 。

师:好, 孩子们, 请看大屏幕,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 读出云的洁白如玉, 读出雨的细与柔, 读出三峡云、雨的美丽, 读出老爷爷的留念。 (师领读)

板书:风景 (云、雨) 美留念

【结合对文本的分析, 通过学生试读, 教师范读, 教师领读等多种方式, 在朗读中体会景色美, 感受留念情】

四、图文并行, 读想结合, 感受三峡生活乐

师:同学们, 天晴的三峡, 蓝天白云, 绿水青山;下雨的三峡, 细雨蒙蒙, 云雾缭绕, 这一切都让老爷爷怀恋, 可是他更怀恋的是在这云里雨里的童年时光。孩子们, 找找, 哪些诗句写了老爷爷的童年生活?

生:齐读“从小爱在云里走, 口吹叶笛赶羊群, 从小爱在雨里淋, 手挥竹篙驾船行。”

生:老师, 为什么他们会在云里走呢, 他们又不是孙悟空?

生:他们为什么喜欢淋雨呢, 不会感冒吗?

师:孩子们很会发现问题, 来, 老师先给你们看看图片, 结合图片你来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 (展示云雾缭绕, 雨雾蒙蒙的三峡图片)

【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让学生直观了解三峡云雾缭绕的景致】

生1:是因为那里雾很多, 看起来像到处都是云。

生2:他们那儿下的雨很小。

生3:山很高, 高到云里边去了。

生4:雨下得很多, 他们要干活, 不能撑伞, 所以只能淋雨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哈哈…… (全班笑)

师:孩子们很会思考问题, 确实是这样的, 三峡云多雾多, 山又高, 所以经常像走在云里一样。而三峡雨水充沛, 细如丝, 洁如玉的雨, 淋起来啊还很舒服呢。孩子们, 请闭上眼睛, 听老师朗诵, 边听边想象画面, 去三峡的云里面打个滚, 雨里面洗个澡吧。

【教师示范读, 学生闭目听, 边听边想象, 带学生进入情境, 真切感受三峡生活的快乐】

师示范读。

师:睁开眼睛, 孩子们,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山羊在吃草。

生2:我看到了, 老爷爷在吹叶笛, 声音很好听。

生3:用竹篙撑船的一定很好玩, 我也好想试一试。

……

师:同学们想象丰富, 老师看到了这些:蓝天白云下, 小男孩正在快乐的吹奏着叶笛, 羊群们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吃着青草;细雨蒙蒙中, 小女孩正在悠闲的撑着竹筏, 绿水倒映着青山, 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孩子们, 你们觉得这样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1:自由自在。

生2:很快乐。

生3:很好玩。

生4:很美。

师:老爷爷就是这样自由快乐地长大的。板书:生活乐留念

师:带着这份快乐, 让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诗。

生齐读。

五、回味诗句, 深情呼喊, 领悟热爱思乡情

师:同学们, 三峡的云和雨是这么的美, 三峡的生活是这么的快乐, 可是老爷爷却离开了三峡。在他乡, 老爷爷常常独自站在山顶向着自己家乡的方向眺望着眺望着……孩子们, 你们觉得老爷爷会想些什么呢?

生1:他会想家乡。

生2:他会想他的叶笛、羊群, 他撑船用的竹篙。

生3:他会想三峡的云三峡的雨。

生4:他想回家。

……

师:他会想他是否还能吹响曾经吹过的叶笛, 他会想羊群是否还能听懂他的呼喊, 他会想曾经用过的竹筏是否还在, 他会想“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他会想:生齐读“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 (配乐) (读三遍)

【全文教学高潮, 三峡情的背景音乐和反复朗读加深孩子的情感】

师:孩子们, 老爷爷是想家乡, 想回家, 可是他毕竟已经离开, 你们觉得他心情怎么样呢?

生1:伤心。

生2:难过。

生3:后悔。

师:他为什么伤心难过呢?

生:因为他想家乡, 思念家乡。

师:请看黑板, 孩子们, 三峡云三峡雨让老爷爷留念, 三峡的生活更是让老爷爷回味无穷, 可是老爷爷却不在家乡, 那孩子们, 这三峡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 老爷爷到底想说些什么呢?

【照应开头, 强调思乡情】

生: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板书思乡情

师:刚才有孩子说老爷爷会后悔, 是啊, 离开这么美丽的家乡是应该后悔, 可是老爷爷不后悔, 他说是因为三峡移民才离开的家乡。孩子们, 为什么因为三峡移民离开家乡就不后悔了呢, 老爷爷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思考, 课后孩子们可以与我进行交流。好了, 孩子们, 让我们带着对老爷爷最深最真的祝福,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祝福老爷爷平安幸福, 祝福天下所有离开家乡的人快乐美满。

【教师设疑, 学生自己领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六、欣赏歌曲, 背诵全诗, 再次感知《三峡情》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 老爷爷感动了!他呀, 不是别人, 就是这首诗的一位作者, 他为《三峡情》谱了曲, 他要将他心中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传唱。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会唱的孩子可以一起唱唱。孩子们在优美的《三峡情》歌声中结束此课。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课堂实录 篇3

开心园地

一、我会拼、我会写。 (5分)

lùzhū liúliàn xiānnèn mánglù xùnsù

( )( )( )( )( )

pútao jīngyíngshǎnshuòzànyángbiānfú

( )( )( )( )( )

二、我能为形近字找朋友。(5分)

罪 ( ) 偷 ( ) 篇 ( ) 喉 ( ) 峰( )

罚 ( ) 愉 ( ) 编 ( ) 猴 ( ) 锋 ( )

三、睁大你的慧眼,划出括号里正确的字。( 4分)

爱 ( 带 戴 ) 安 (详 祥 )锻 (炼 练)( 联练 )系

( 提 题 )纲 ( 栏 拦 )杆( 原 元 )谅漂 (浮 拂 )

四、我能把字写的漂亮,工整。(3分)

石匠和商人消除了隔阂,成了真正的好朋友

快乐积累

一、我在课外积累了很多成语,能写出下列成语。(5分)

1.五条带反义词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五条带动物名称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选择合适的词语。(4分)

柔软 柔和

1. 李老师讲课时目光总是那么( ).

2. 沙发非常( ),坐上去真舒服.

发现 发觉

1. 我的同桌( )桌椅坏了,主动带工具到学校来修理.

2. 等到他( )上当时,明明已经跑的无影无踪了.

三、我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同,我会选择正确的意思。( 4分)

白A.像霜或雪的`颜色 B. 清楚,明白 C .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D .没有效果

1. 他的衣服真白. ( )

2. 今天你又白跑一趟. ( )

3. 经过公安的调查,案件终于真相大白了. ( )

4. 请给我倒一杯白开水好吗? ( )

四、我能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小羊吃掉了嫩草。(改成“把”字句)

2.天空中挂着圆月。(把句子写的更生动、具体)

3.小明生病了。小明没有来学校上课。(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4.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五、日积月累 。(7分)

1. 在课内外我积累了很多的名言警句,我知道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句)

2. 在本册中,我背诵了大量的优美段落,我最喜欢的一段是

——————————————————————————————————————————————————————————————————————————————————————————————————————

六、排列句子。 (5分)

(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阅读冲浪

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小短文。

(一)

乌鸦真不明白,百灵鸟为什么能够唱出那么动听的歌来。人们一谈起百灵鸟,都会称赞它。乌鸦想:我要是能像百灵鸟那样,有一副天生的嗓子,那该有多好啊! 乌鸦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去找百灵鸟(请教指教),求百灵鸟帮它达到目的。

百灵鸟告诉乌鸦 要想有一副好嗓子 唱出(美妙美丽 )动听的歌声 得每天清早起得早早的 不管春夏秋冬都要坚持练习这样长期不断地练下去 一定会获得( 成功成就 ) 乌鸦还没听完百灵鸟的话,就怏怏(yāng yāng)地飞走了。

害怕困难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 (3分)

2. 给下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

称(chēngchēn )赞 坚持(chíchǐ)能够(gòugào )

3.给第二自然段没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4. 怎样才能有一别好嗓子呢?百灵鸟是怎么说的,用笔在短文中画下来。(3分)

5.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你写下来. (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一股溪水

一股(gǔ)溪水从山涧(jiàn)流出来。里面的水滴哗哗地吵个不休。大家不愿在一起流,要分散开来流。

山上的松树听了,劝告它们:“你们不能分散呀!你们只有团(tuán)结在一起,带着充沛(pèi)的力量向前流,才能流到大河,流到海洋,如果分散,你们都完了。”水滴们不听松树的劝告,还叫嚷(rǎng)着:“别听这老糊涂(tú)说瞎(xiā)话,它懂个屁(pì)!准是看到我们活泼带劲地奔跑,它妒(dù)忌(jì)啦,想害人!”

水滴们哗哗地吵得更厉害了。后来在一块大岩(yán)石前溅(jiàn)散开来,分成数条细流。水滴们高兴地嚷着:“好啦!好啦!只有分散,我们才不受约束,各显才能,各干各的事业!”甚至有的水滴认为细流不好,要彻(chè)底分为水滴才妙。

可是不久,它们有的被太阳晒干,有的被泥土吸收了……总之,什么都没有了。

1.把下面词语要求写下来。(4分)

告诉 不休 分散 高兴 气愤 不停 集中 劝告

近义词:( )—( ) ( )—( )

反义词:( )—( ) ( )—( )

2. 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分)

( )的岩石 ( )的松树 ( )的力量

( )地嚷 ( )地奔跑 ( )地吵

3.我能联系上下文,知道下面词语的意思.(4分)

约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妒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读懂了什么?请写下来。(4分)

妙笔生花 从中选择一个写下来。(20分)

1. 童话是我们的最爱,在我们的眼里,小动物,植物和物体都一样有思想,会表达.我也要拿起笔,让他们在我的笔下活起来.我给大家来编一个童话.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掌握常用的文字和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教学目标

㈠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要求学生认210个字,写300个字的识字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启发他人;鼓励互相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巧。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㈡阅读教学

⒈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练习。词、句练习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理解和积累。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渐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练习要有层次。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继续加强默读的指导,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出声音。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画出重点,标出疑问。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主动提出疑问。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加强评价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客、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完成课文学习的任务。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通读课文发散思维;参照课后提示问题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再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一两个重点的、有价值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多元的方式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略读课文的教学不要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

㈢口语交际教学

⒈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练习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进行交流、讨论。

⒉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中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还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层次性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提升。

3.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

㈣习作教学

⒈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对习作的畏难情绪。

⒉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

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要培养学生真诚表达的习惯,不要养成随意编造,不要说假话、大话、空话的毛病。作文评价要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社会责任感等。

㈤语文百花园教学

“语文百花园”中的“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及“语文大课堂”的教学应该注意:“语海畅游”中的字词句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交流心得收获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本册教材要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1.识字与写字

(1)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认识211个生字,会写299个生字。

(3)继续练习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5)继续学习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3.习作

(1)留心观察,展开想像,乐于书面表达。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写感谢信。

(3)能够在习作中合理地运用收集的资料。

(4)能够有顺序地安排文章内容,并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继续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5.综合性学习

(1)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

1、生词卡片。

2、课件。

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

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梳理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

(问题梳理:

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片: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解疑步骤:

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

“嗵——嗵——嗵!”“冬——冬——冬!”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五、教学反思: 瀑 布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3.背诵课文。(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够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背诵全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发出的声音很大,景色很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

1、瀑布)(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2.理解词语。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好像 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2。检查读书情况

(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

(2)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在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基础上,师再问:主要写了瀑布的什么?从而引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板书:远——近)3.学生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质疑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

(1)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2)怎样朗读才能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现出来? 4.本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请听(播放课件:瀑布的声音。)你猜出来了吗?(生猜。)

2、板书:瀑布怎么了?少一部分,谁来补充(瀑的右下部分,和水比较。)瀑布是水,但不是一般的水,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

3、谁来说说瀑布与我们平时见过的河水、江水有什么不一样?

4、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的。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谁还记得描写瀑布的古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你感觉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或者眼前出现了什么?老师有个建议:在说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觉得„„;我感觉„„;我认为„„。

3、哦,你们想象的真丰富,想不想自己也来读读课文呀?好,请同学们打开书72页,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诗。

4、请同学们自由读小诗,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三、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以学生为主体,他们说喜欢哪小节,就从哪一小节开始学起。)

第一小节

读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觉得你读出来了吗?再读读。指名读,评议。

2、作者用什么比喻瀑布的声音的?(生答)

板书:叠。边板书边说:“看,浪涌上了岸滩,‘又’一个浪涌上来,‘又’一个浪涌上来。”你从“叠叠”这个词看出了什么? 生答:浪很大,一个压过一个,声音也很大,一阵紧接一阵。

师: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什么样的声音。(播放课件:句子)

3、想不想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呀,我们来听听。(海浪声、松涛声)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板书:激动)

第二小节

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1、读第二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你们互相说说为什么喜欢。(同桌互学)

2、汇报。指读,评议。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千丈’说明山高而陡,瀑布壮观。白银是瀑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让我们来看看。

师:是啊!瀑布太美了,太壮观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

比较:“衬”和“挂”用哪个好? 查字典:“衬”是衬衣的意思,是贴身穿的衣服,衬托外衣的。引申为“衬托”的意思。诗中“青”衬托“白”,(播放课件)青白相互映衬,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让我们再读读诗人精心挑选的文字吧。再读这小节。

指名读,评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两个“!”,你此时有什么感想?(惊讶,板书)让我们也来感受感受惊讶的情景吧。(播放课件)

第三小节

刚才我们只是从远处望见了瀑布,最美的景色还在后面,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小节。请你自己读一读,学一学。把你读懂的和想象到的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1、自学。

2、汇报:指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没风和有风时瀑布的样子是不同的。没风时像“珍珠的屏”,有风时“如烟、如雾、如尘。”读一读。

生:“仰望”说明瀑布是从很高的地方倾泻下来的。

师: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瀑布从很高的山上流下来,水碰到石头上,溅起很多的小水珠,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珍珠,许多连在一起就像一座珍珠的屏。)(课件:屏)

师:如果你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你会说什么呢?(齐读前两句)

师:这时忽然吹来一阵风,会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样呢?(如烟、如雾、如尘)

师:你能读读吗?指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课件:(瀑布的图片)创设情景:

师:瀑布从千丈青山直泻而下,被风一吹,溅起许多的小水珠,那些轻飘飘的,纷纷扬起,像烟;那些密集一些的,迷迷蒙蒙的像雾;那些细小飞散落下的像尘。这样美丽的景象,如人间仙境。你此时的心情如何呢?(陶醉)作者的心情呢?板书:陶醉

还没有看见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然后远远的看到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叶圣陶老爷爷被这美景陶醉,我们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带着陶醉的情感一起读读小诗,能背诵的可以不看书。背诵小诗。

四、总结全文 体会写法

师: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创造出这么美的奇观呢?(大自然)你还听过或见过哪些景象是大自然的杰作呢?(生答)

小结:学习了《瀑布》你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答)

是啊,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惊叹作者用词的精辟,更惊叹这创造神奇美景的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吧。

五、布置作业:

(1)选词填空

一道 一道道 一阵 一阵阵 一朵 一朵朵

一()闪电 一()白银

一()风 一()歌声

一()浪花 一()浪花

(2)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3)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4)写一种物品的声音或样子。

附板书设计

声 浪涌、风吹 远 雄

瀑布 色 一道白银 伟

形 珍珠的屏 壮

烟雾 尘近丽

六、教学反思: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资源朗读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

二、介绍作者(用投影片将作者情况演示出来)。

三、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1、听录音,听示范朗读。

2、随录音磁带播放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3、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句子的意思,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四、用投影仪演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①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② 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是: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院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五、有感情地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1、老师范读,指导有节奏,读出重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

a、有柳树,有美丽的,各色的花。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浓郁的花香。

六、学生讲完后,自己动手设计,画画。

1、将满园的春色展现出来(打在投影仪上)。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来描写园中的春景。

编儿歌或诗:老师示范

春色满园绿青苔,鸟语花香蝶蜂缠,花红柳绿笑开怀,红杏出墙引客来。

七、背诵诗句。

八、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作业: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喜悦(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柳笛和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 资源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自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 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

提示: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

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作业:

1、认真读书,认识8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什么事及本文的写作顺序。

1、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

2、按总分方法记叙的。

二、交流自学的收获,提出不懂问题。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 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1)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4、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5、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

4、柳树赫榆钱

第一部分:全文总起 第二部分:童年趣事 第三部分:吃榆钱

六、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构字特点。

2、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

3、积累成语及名句。

4、通过阅读短文,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5、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积累并运用 阅读与写作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畅游语海,先看有趣的汉字。

1、认识“”旁和“束”旁,说说它的由来。

2、读有“束”旁和“”旁的字。

3、说一说怎样从字的含义上区分“束”和“”旁的字。

二、导语: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

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

三、积少成多

1、读读成语,发现这些成语都有什么特点?

2、这些成语什么意思?能用来描写春天的哪些特点?

3、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成语,说一说,再积累下来。

4、把名诗句读一读,说说意思,再背下来。

5、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名句,再积累下来。

四、阅读平台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和同学交流看法。

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

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

(1)评价不要脱离课文内容,要边读边体会重点语句,谈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6、句式练习: 夏天的风应该是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把“秋天”这句话也改写成“因为„„所以”的句式。

7、品读全文。可以运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8、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句子。

四、作业:

1、抄写有“”旁和“束”旁的字。

2、积累词语名句。

3、背诵诗句。

第一单元作文——花的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搜集资料,加大对花的了解的力度。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3、围绕有关花的内容写一段话。把这段话写清楚,写具体。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花的图片、花名、花的用途等资料。并提前布置下面内容:

1、要求学生观察家里、公园、街道上的花。完成表格的填写。观察记录

花名 观察顺序总体印象局部印象 赞美

样子——颜色———姿态——气味——用途

2、查找有关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鲜花盛开。无论走在繁华的街道还是僻静的小区;无论是在绿色的田野还是小小的花坛,都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让我们感到万紫千红的春天正悄然而至,它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二、交流预习内容:

1、你看到了什么花,请说说你的观察感受。

(要求学生介绍花名、花的姿态、形状、颜色、长势等)

2、还可以把有关花的花期、用途等资料做介绍。

三、出示图片,指导写文

1、出示图片 迎春花 桃花 月季 樱花 玉兰花

2、指导写文。怎么介绍这些花呢?

迎春花:

(1)出示文字片在“迎春花”图片的下边。(2)读描写迎春的例段。想想这段话是怎么介绍的?

(例段要求:从形、色、姿态几方面介绍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的。)

桃花:

(1)出示文字片在桃花图片下,读例段。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桃花的?

(例段要求:花名传说、用途、生长地、生长期、花期)月季:

(1)出示文字。读一读例段。

(2)这段话与刚才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例段要求:是从赞美花的精神、作用的角度写的。)

3、小结介绍花的角度:

(1)可以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气味等几方面写。

(2)还可以从花的传说、花的学名、花的生长地、生长期、花期、用途等方面介绍。

(3)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

(4)赞美花:

可以从花的特点谈如耐旱等。从花的精神、花的用途、它带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赞美。

4、怎么写

(1)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又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安排的。

出示月季花文字片,读一读,研究写得好在哪儿?

(从运用修辞方法上;从运用好词佳句上;从表达情感上。)

(2)运用多种写法。

(3)小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使人像看到了花一样,带着喜爱之情写,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

四、提供资料

1、有关“花”的词语。

清香、怒放、绚丽、娇嫩、浓艳、盛开、鲜艳、幽香、花瓣、花蕾、花蕊、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白花吐艳、花红柳绿、群芳斗艳、香飘万里、花枝招展、鲜花怒放、百花盛开

2、部分花的资料、例段

例段一 春天,满树粉红色的桃花可好看了。如果你仔细一看,每朵桃花四个瓣,花蕊是黄白色的,还有一股清香味,真是使人赏心悦目。我爱桃花,不仅在于它美丽,而且在于它预示着未来的收获。

例段二 我家的前后左右都是鲜红的樱花,一树树、一簇簇,鲜艳欲滴。每一棵树干都戴着一顶美丽的王冠,花枝随风摇曳着,活像 一群快乐的姑娘,做着各种婀娜的姿态。青绿的细枝被一个个精巧的花球儿,挂得弯了腰。我盘亘流连,爱心欲醉,忍不住攀了一枝细细端详,每个花球都是由几十朵樱花组成,软绒绒的,红彤彤,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盛开的花朵落落大方,异彩流光,花瓣一瓣挨着一瓣,托着芽黄的蕊,朵朵都像一个个小酒盅,那酒盅里宛如斟满了春天醉人的美酒。那欲开还未开的蕾口未启,就像熟睡的婴儿张开鲜红的小嘴,可爱极了。再看,在那鲜艳的花球底下,还有几个嫩绿的小叶芽,它们也探出尖尖的小脑袋,向人们报告春讯呢。

五、写一段话

1、围绕“花”写一段话。

2、写好后和同学交流。

3、班级评价。

六、修改后抄写在本上。

七、批改后记;

翠 鸟

一、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翠鸟的外形,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及捉鱼的本领,体验翠鸟静立、飞翔的美感,懂得爱鸟、护鸟。

(二)认识本课14个生字;理解“疾风、注视、逃脱、锐利、荡漾”等词语,并能逐步运用;初步理解准确运用动词的表达效果。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感受翠鸟的美;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翠鸟图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四人小组自学。

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指导训练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第1、2 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 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

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

(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6、训练朗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 ——6 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在大自然里,因为有了翠鸟,有了各种各样的鸟,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羽毛,它们的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多少美感和生趣,而且许多鸟为我们人类做了很多好事。我们一定要保护鸟类,你们准备怎样保护鸟类?)6、齐读。

四、总结全文,借助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先看静态,主要观察翠鸟的外形特点,色彩鲜艳小巧玲珑; 再看动态,疾飞注视,蹬开、叼起、飞起„„这一系列的动作观察的仔细深入。

在描写中,作者抓住翠鸟一动一静两方面的特点,既写出了翠鸟的外表美,也写出了它动作快捷捕鱼本领高。一动一静,恰到好处。这样的描写来源于作者按顺序抓住特点的细致观察,在写作中是值得学的和借鉴。

五、指导背诵习让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活动:等鱼 贴、飞、停、注视等

捉鱼 蹬、飞、叨、贴、飞 喜爱 住处:隐蔽

六、教学反思:

6飞吧,海鸥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面临、一抹、乖巧、仿佛、欢愉、淡水、喂食、斩钉截铁、属于”等词语。2.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如何关爱动物。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该如何关爱动物。

【教具准备】 海鸥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又见过海鸥呢?说说你见过的海鸥。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鸥的课文。(投影海鸥图片。)3.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生字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理解:课文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观察图画中的海鸥 : 小组汇报课前准备的有关海鸥的资料。

4、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1)、同桌互相合作识记生字

(2)、互查识字情况 学生开火车读生词,让学生说出难写的字并说出记字方法。如:“佛、属”

5、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一火力读

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2、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一)从外形体会海鸥的可爱。

1.出示海鸥图片,说说海鸥是什么样子的。2.找出课文中描写海鸥外形的句子。3.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句子,可以读一读,也可以画一画。4.学生汇报。

5.指导朗读,提示画海鸥时注意:浑身雪白,翼尖灰黑。

(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1.默读课文。想:友人怎样喂小海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有着一种默契 ”?

①学生汇报,打出句子。(课件)②读句子,评议。③联系上下文谈体会。2.小组合作学习。

①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说喜欢的理由。②学生汇报

③师指导朗读,并讲读书方法。

3.读中质疑:“霍然而起”“绕室徘徊”是什么意思?

①师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词语方法: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联系上下文等。

②学生用动作演示,理解词语意思。

4.发散思维:友人与海鸥的深厚情谊真令人感动。此时,你感受到什么?想给大家说什么?(生畅谈,师总结。)5.组织讨论:“它应该属于大海”应怎样理解?

二、总结升华,拓展训练

1.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爱护小动物,人与动物应该和睦相处,关爱他人等。)2.说说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海边弥漫着海洋的气息,和海鸥交上了朋友。

弥漫、气息、一抹、乖巧、歇脚、触摸、欢愉。

三、教学后记:

7蚂蚁的救助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2、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 演示稿(文字片、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

(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

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③④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归纳板书

蚂蚁的救助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用力 互相关爱

奋力 互相帮助

继续 衔舍身相救

3、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选做题。

2、积累词语。

3、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

8*大象保姆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0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增 强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 意识。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象的资料。

2、演示文稿(大象图片)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

1、谁知道大象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事?

2、大象很聪明,能帮人们干这么多的事情,课文里一头大象担负起了照看主人小孩的工作,这位保姆工作的怎么样?让我们走进这一家人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1、读书,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自己说一说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1、理清课文层次

哪些内容是写大象保护主人娃娃的内容的?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

2、出示自学提示:

(1)为什么作者先写把黑熊踏成肉饼,再写对主人忠心耿耿呢?

(2)大象是怎样保护主人娃娃的?都写了几幅场景,哪部分最使你感动?

3、默读课文,先自学再组内交流。

4、同学交流,读中感悟

第一部分:

1、小组汇报自学提示第1题。

2、教师小结:大象凶猛对敌、亲切对人。

第二部分:

1、分组汇报自学提示第2题。

2、帮助学生理出几个场景。

30(1)观察课文插图画的内容和课文哪一部分是相对应的?能归图画拟个名字吗?

第二幅图画:猛撞大树,踩狗抛尸(读书上相应内容)

第三幅图画:舍身相救,感激不尽(读书上相应内容)

(2)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没有相应的插图,如果让你画一画,你怎么画,给它起个题目。

(3)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①把最感动你的内容读出来。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②指名读,进一步体会。

(4)在理出几个场景的基础上,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质?你有什么想法。

2、本文为我们描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勇敢、忠诚的大象,让我们感到的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动物朋友呢?(请一两个同学说一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朋友对待。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8、大象保姆

猛撞大树 踩狗抛尸

(勇敢、忠诚)奋勇搏斗 身负重伤 舍身相救 感激不尽

六、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别声母不同的词语。

2、了解“心”字作为部首的汉字的特点。

3、练习查字典。了解词语的不同意思。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说话要清楚、要有条理,说话要具体。

6、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围绕标准评议自己,评价他人。教学重点、难点:

做到说话清楚,要有条理,要具体。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搜集有关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录音等。)

2、教师准备一些动物图片、录象片段等。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区分声母不同的音节,读准字音

二、懂得“心”字作为部首的汉字的特点。

三、练习查字典:(穷 顶)体会在词语中的不同意思,学会运用。

四、收集古诗词

1、读一读文中的古诗,说 说古诗大意。

2、背诵古诗,理解意境,试着画一画。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默读短文,思考回答。2交流答案

六、开展“动物明星评选会”

(一)、激趣引入:

1、导语:同学们,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的翠鸟,的海鸥,的 蚂蚁,的大象。

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与人类和睦相处,帮助人类做事的动物明星。(教师演示动物图片或录象,并用一两句话从外形、生活习性、特有技能几方面加以介绍。)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动物明星评选会。通过你们的介绍要评出全班的十大动物明星。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力求使你介绍的动物成为“明星。”

2、介绍方法:

32(1)要想介绍这些动物,你想从几方面介绍。

(2)归纳小结:可介绍外形(包括形状、色彩、大小、体态、叫声等)

可介绍生活习性(吃、住、玩、喜好、性格等)

可介绍特有技能

可介绍有关它的传说。

可以抓一方面介绍,还可以把几方面结合起来介绍。

(二)、小组交流,进行评议:

1、公布评议条件:说话清楚、有条理、介绍的具体、内容比较丰富,有意思。

2、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推选组内2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评选明星。

1、推选主持人。

2、分组交流。

3、全班评议。

4、投票选举明星。

5、宣布评选结果。

第二单元作文——制作动物档案卡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应用文——建立档案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归纳整理资料。教学准备:

1、进一步丰富补充口语交际时准备的材料。

2、再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资料。(或评选的班上十大动物明星的资料。)

3、教师提供部分内容。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在上节的口语交际课上,评选出了班上的十大动物明星。这节课我们准备给这些明星建立一份档案。请同学们看屏幕。

出示:动物小档案的图表

我们怎么填写好这份档案呢?

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分组讨论,怎么填写。

每组选择一位动物明星,大家试着填写。

2、分组展示,全班评议。

(1)评议要求: 填写清楚;能通过档案看出这种动物的特点,使人了解这种动物;语言清楚明白;内容比较具体。

(2)各组通过屏幕展示明星资料图表,全班按要求评议。

在评议中发现优点,发现问题,随机指导。

三、大胆创新,发展思维。

1、还有么形式可为动物建立档案?

建立档案袋

(1)把同种动物当案卡片放到一个袋里。(了解这类动物的特点。)

(2)把有关一种动物的文字材料、图片、光盘等资料放到档案袋中,外面贴上这种动物的档案卡片。(了解这一种动物各方面的信息。)

制作不同形式的档案卡片,如: 名称类别出生地帮助人们的故事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其它

2、你准备采取哪种形式做?

第一种:把班里十大动物明星做成档案卡片放入档案袋中。

第二种:为自己喜欢的任意一种动物制作档案。(把有关图片、文字等放入袋中,袋外贴档案卡片。)

第三种: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分类建档案卡片。

如:飞禽:鸽子、黄雀、黄鹂、麻雀

走兽:虎、狮、豹 家禽:鸡、鸭、猪、牛等

昆虫:蝴蝶、蜻蜓、蜜蜂

宠物:猫、狗等

四、布置制作,评选最佳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

2、全班展示

3、评选最佳,进行表扬。

4、分小组出一期小报“我喜欢的动物。”

张 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15个,要求掌握的词语10个。

3、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教学难点:

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及功能,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准备:

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将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认识几个有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是谁呢?讲述了他们哪些发明创造呢?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会学到哪些学习方法?我们赶快打开书,自己读读单元导读吧!

2、自由朗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引导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即学习方法)

二、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张衡的?

(2)说一说课文大意。

①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③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④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

⑤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2、全班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自由读)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3、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梳理。

①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③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④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

⑤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读三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词语:“杰出”。

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

(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著名、有名)

(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3)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4)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

(5)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3、小结: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构造怎样?是怎样准确预测地震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他经过研究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什么样?它能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张衡的?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

①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它怎样测定地震?

②请看图介绍地动仪的样子,讲一讲它是怎样预测地震的?

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①指名指图说说。

②评价说的是否清楚明白。

③再指名说一说,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

④你觉得地动仪的构造怎样?(造型精巧、精致、造型别致)

⑤同桌看图说一说。

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让我们介绍给别人吧。

⑥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3)教师小结:作者首先介绍了地动仪像一个大酒坛,然后具体地介绍了每一部分的构造特点,准确地运用了动词,把地动仪的外形特点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写写自己喜欢的小物品。

(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谁来说说?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吗?

如果——————(9什么方向)发生地震,地动仪的————————。

37(5)张衡的地动仪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呢?我们继续学习。

2、学习第五-七自然段:

(1)自学提示:

①默读课文,想想地动仪是怎样预测地震?

②用自己的话讲讲地动仪预测地震过程。

③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记述的?(事情的发展顺序)

④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2)全班交流,说说事情的全过程。

(3)体会词语:议论纷纷。

①议论纷纷什么意思?

②人们会议论什么?假若你就在这里,你会说什么?

③看来人们对张衡的地动仪持怀疑的态度?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④读读第七自然段。

大伙儿这才心信服。

⑤读读,你有什么感受?理解“才”的意思。

⑥对比第六自然段,再来读一读。你觉得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

(4)同桌的两名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这件事。

3、学习第八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2)“卓越”是什么意思?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回顾全文,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2、总结全文,出示古观象台的图片,介绍浑天仪,阅读“学习链接”。

张衡研究出了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3、请你对张衡说

一、两句话。赞美他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仿写,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1、再次读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己总结写法。

3、说说你打算写什么小物件?它有什么特点?(笔袋、铅笔盒、芭芘娃娃„„)

4、指名说,同桌说,再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1、读句子,选择词语填空。

2、完成选做题。

3、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发明地动仪最早

杰出地动仪的构造功能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造型美观

卓越准确地预测地震

六、教学后记:

10捞铁牛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3.学会本课生字词.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教学重点: 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媒体设计:字卡,浮力实验器具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二.看书听朗读录音.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字幕)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四.动手实验,加深理解。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五.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六.作业。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铁牛被水冲走--------------怀丙叫水送回 摸清地点 备船装沙

准备工作 并船搭架 两头拴牢

打捞铁牛 铲沙 划桨 拖上岸

六、教学后记:

11寓言两则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及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解决办法:通过活动及投影演示突破本课的难点、重点。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解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果。

3.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读第一段。(提问)(1)课文讲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2(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

4.学第四段。(重点段)

(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宝、剑、指”这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组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熟字,独立认识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几个字要做重点指导。

号:上下结构,上边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

慌:左右结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忙”字的右半边,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急:由“、彐、心”三部分组成。“彐”第二笔不出头。

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二)指导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1.先让学生看思考题背诵。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

(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事?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个人先怎样?后说了什么?

2.再去掉思考题背诵,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3.最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观察谈话: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一)初读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

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游戏巩固识字。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44(强调自读自学,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掌握。通过交流丰富识字经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朗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如: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抓住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联系农夫的表现,进行鲜明的对比。从强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四)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你还知道什么寓言?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

45(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问题设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融合学生个性化的见解,丰富了语文积累,促进了学生想像能力、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抓住生字特征,加强范写指导,自主写字评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二、教学后记:

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一试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启发。

2、通过教学培养和增进学生的自渎自学课文的能力。

3、学习本课会认的6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

1、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意思。鼓励学生自读自学课文,参考提示要求全面了解文章意思。

(1)课文写的是谁?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

(2)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篇。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1、自学生字新词,认清字形,把读音读正确。

2、抽读字卡、词卡。

课文里新词语,仔细体会它们在句子里的意思。

3、检查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不会的生字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3)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

1、出示第一幅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3、分角色读读。

4、思考:车厢里的乘客会怎样想?

5、假如你就是一名乘客,你会怎样做?布斯是怎样想的?

6、小结:正是这件事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产生了研制扫地机的念头?

学习第二部分: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依据课后提示自学课文)

2、根据课后的默读提示自学课文:

布斯的研制工作陷入困境的时候,妈妈说的话对他有什么启发?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再说说自己对“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理解句子:“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压进去呢?”

(2)妈妈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①读读这段内容,体会布斯的执着精神,妈妈对儿子的关心。

②小小的木塞在别人眼里那么不起眼,为什么给布斯那么大的启示 ③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④再次通过朗读来体会布斯为了研究“扫地机”到达了痴迷的程度。

⑤从“木塞”——“龙卷风”——“吸灰尘”,这一连串的想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3)教师小结:妈妈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却给了布斯巨大的启示。

(4)如果是我,也只能想到如何把木塞压进去,怎么也不会和“龙卷风”联系到一起,布斯不但想到了这些,还联想到了什么?

①读读这部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②出示第二幅图,看看布斯在干什么?文章中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③默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描写布斯动作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品质。

(放找蒙趴吸取)

④放声朗读,体会布斯的执著精神。

(5)你觉得布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部分:

1、齐读课文。

2、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对布斯说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这件事对你思考问题有什么启发?

2、把你的想对布斯说的话写在书上。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六、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围绕标准评议自己,评价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做到说话清楚,要有条理,要具体。

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绘制自己想发明的物品。(文字、图片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单元里认识了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了解了宋朝的和尚怀丙,利用巧妙的方法打捞陷在淤泥里的铁牛,英国的布斯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研究最终研制出吸尘器的故事。其实,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人类的许多梦想变成了现实,请看屏幕——(人类科技成就录像)

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从没有停止对新事物的向往,正是科学家们的这些奇思妙想,才有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发明。“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引发奇思妙想,发明了著名的牛顿定律;瓦特呢,看到水壶里的水烧开了,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来了,想到了水蒸汽的力量,发明了蒸汽机„„所以,数学家高斯说:“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自己的“奇思妙想”。

2、理解题意“奇思妙想“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

(2)审清题意,理解“奇思妙想”的意思。

(3)简略地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

3、介绍方法、内容。

(1)如何有条理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物品。

(2)依据学生发言,归纳小结:

讲清自己想发明物品的名称

可以介绍外形(包括形状、色彩、大小等)

可以介绍特有功能、用途

可以抓一方面介绍,还可以把几方面结合起来介绍。

二、小组交流,进行评议:

课前同学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通过画画、模型等形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表现出来——好,请举起你的作品!

1、宣布评议条件:

(1)讲的内容要符合要求,不要讲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的事物,要讲通过自己想象产生出来的想法。

(2)讲的时候,说话清楚、有条理、内容比较具体,语句通顺,有意思。

2、分合作小组交流,推选参与全班交流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依照顺序交流奇思妙想。

(2)根据评选条件推选参与全班交流的同学。

三、全班交流,评选“奇思妙想”之星。

1、选择三名学生在全班交流。

2、全班同学依据评议条件评议。

(1)这个同学哪里说的好?

(2)你哪里还没有听明白,可以问问这个同学。

(3)你能够帮助他修改一下讲的不清楚,语句不通顺的地方吗?

13山村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章中的优美的语句。

2、读懂课文,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山村的早晨》,(教师板书课题)大家要特别注意一下晨字的写法,可以跟着我一起来写这个字。2.齐读课题。

3.在你的心目中,山村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简要说自己心中对早晨的印象)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山村的早晨。(播放课件,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引导学生来欣赏美丽的山村画面。)

5.山村的早晨实在是太美了!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的感受再来读一遍课题。

6.当我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古代诗人邵雍曾经写的一首诗,名字叫《山村》,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7.那么现代诗人盖尚铎笔下的山村的早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8、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意思。

9、指名朗读文章 纠正读音,识记字形。

10、把课文读通顺。

二、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按字形结构分类,注意不同结构字的特点,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指导“揉、缤、幅、裙、梳”,上下结构的字重点指导“舞、盈、拳、羞”。

2、先示范书写,再主学生练习写。(注意笔画正确,注意各部分的搭配)

3、组织交流学习生字的记忆方法。

三、再读课文,达到熟练。

1、自由读课文,读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课堂实录 篇5

第一课时

师:大家很喜欢音乐,那么,今天老师为大家找来了一首很美很美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后,说说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地方。(播放《天堂》乐曲)

师:大家说说歌中写的是什么地方? 生:(齐)草-----原!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正确,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十三课。(师板书课题《草原》),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笔下,草原有什么特点,草原上的人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一起听一遍《草原》配乐朗读,再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感觉草原很大。生:我感觉草原很美。生:草原上的人很热情、好客。生:草原上的物产很丰富,风俗很独特。

[自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采用欣赏音乐、听朗读,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但在激趣上总觉不够,显得有些平淡。] 师:大家说得很好。让我都很想亲自去草原看看,亲自感受一下草原的乐趣。你们想去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充满激情)请同学们自己把心带到草原中,去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景象?(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段,作者写出了哪些景物? 生:天空、小丘…… 生:羊群、骏马和大牛……

师: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写草原,主要抓住了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下面,请大家闭上眼,听老师读课文这一段,同学们脑海里想象作者描写的景物,结合你平时所见的这些景物形象,让它们在你的脑子里展开一幅幅画面,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自评:课文是生学习的版本,但它最应该属于作者的感受。而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的感受,这才是教学的方法,或者说教学艺术。让生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想象,自我感觉是一种较好的将作者----作者的作品包蕴的东西----读者联系起来产生共鸣的方法和手段。](读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是怎样写草原的天空的? 生:“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师:为什么说“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生:草原上的空气,非常清新,又没有污染,不象我们城市,受工厂废气浓烟污染,都看不见天空了。(掌声响起)生:说明草原上的空气非常干净,草原一带山清水秀,所以感到清鲜。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体会说得太形象了,而且说明大家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非常关注生活,老师认为我们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中来。好,那作者为什么要在“清鲜”和“明朗”这些词前加上“那么”呢?能否换一个词语?

生:“那么”可以换成“非常”、“很”。生:还可以换成“多么”。

师:大家将换成的句子读一读,看意思有没有变化? 生:没有变化。

生:老师,这样一换,意思是不变,但好象表达的感情变了,变得没有那么强烈了。

师:你能不能给大家说明白些?

生:作者用“那么”表达的感情是对草原无比喜爱,喜爱到了极点一样,而其它的词却没有这种感情了。(掌声又响起)

[自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用词的准确、精炼、贴切。此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换词比较,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让学生明白写作时用词怎样才能准确地表达情感。但在引导保护环境上似乎不够,却又怕牵扯太多。] 师:面对此景,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生:“总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 师:是啊,作者初入草原,面对草原的明朗天空、清鲜空气,真是------,看大家能用什么词形容作者此时的感受?

生:心情开朗。生:心旷神怡。生:神清气爽。

师:好,非常好!那么,天底下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师:你从“一碧千里”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生:大草原都是绿的。生:大面积都是绿的。

生:“碧”就是青绿色,“一碧千里”是说“整个草原全是青绿色的,一眼望不到边。”说明草原又绿又大。

师:你们认为谁体会得最好?说得最具体? 生:第三个同学。

师:为什么又说“而并不茫茫”呢? 生一时接不上来。

师引导:我们可以利用刚才这位同学的办法去试试:他是怎样理解“一碧千里”这个词的呢?请刚才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讲吧!

生:老师,我是通过查字典来理解的。师:对啊!我们也可以学学他吗?

(学生急不可奈地拿出字典查起来,不一会儿纷纷举手)生:“茫茫”是“模糊、朦胧的样子”那么这句是说“草原虽然很大很大,但是并不模糊。

生:也可以说站在草原上可以看到很远,而且又很清楚。生:与上文的“明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连起来,使我想到草原很洁净,没有什么东西遮挡视线,所以作者才看得清,看得远。(掌声响起)

师:说得真好!我们就是应该这样联系上下文来体会。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羊群、大地和小丘呢?

[自评:对学法的指导,是高年级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此举尚可。] 生:作者把草原的大地比喻成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喻成绿毯上绣着的白花。

生:小丘像一幅美丽的中国画。

师:大家读得很仔细。请大家看看黑板上的一幅图画(师出示图画,指认“羊群”和“小丘”。点拨“绿色渲染”就是“用绿颜色涂画的”,“墨线勾勒”指“用墨线把物体的轮廓勾画出来”)依据图画及文中内容,请大家谈谈,“绿色渲染”和“墨线勾勒”分别指什么?

生:绿色渲染说明草原这幅画的基本色是绿的。生:绿色渲染还是说草原上都是绿的。

生:不用墨线勾勒说明草原上的小丘和平地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生:不用墨线勾勒说明小丘和平地连成了一个整体。

师:这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请大家再读读第三句,就会明白。生:(齐读)“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师:草原上可谓“放眼处处皆绿色”。请大家找找,看哪个词写出草原这“绿”到底是怎样的“绿”?

生:“翠色欲流” 师:那是怎样的“绿”呢? 生:绿得快要流动。

生:是说绿的颜色很浓,好像要流出水来。生:不仅说它绿得浓,还说它绿得鲜艳,光亮亮的。生:对,因为草原上很洁净,草上没有什么灰尘和污染物,所以是这样,绿得鲜艳耀眼。

师:大家一个比一个体会得深刻。面对如此宽广、美丽的大草原,假若是你来到了它上面,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

生:在草原上痛痛快快地跳上几圈。生:在草原上美美地睡上一觉。生:在草原上无拘无束地纵情高歌。生:骑上一匹马,愉快地奔跑。

师:好,这都说明大家在草原上心情愉快、高兴。我们还是来看看作者此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吧!

生:很高兴,因为他想吟诗。

生:很留恋,舍不得离去,因为他站在那里“久立四望”。生:作者还无比陶醉,从“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看出,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骏马和大牛来写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说明草原很美,连马和牛都吸引了。这样更突出了草原的美。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主要写草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感受。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

生:我觉得还有从整体到部分的写法。师:(鼓励地)何以见得?

生:作者先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是总写草原给人的印象,而后面写平地、羊群、小丘这些都是分写。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就应该这样大胆发表个人的意见。好,我们之所以对草原有这么美好而深刻的感受,就是得益于作者的细心观察和巧妙的表达,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看看作者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

生:句子中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的手法。生;观察很有顺序。

生:每写完一处景物,就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使人受感染。生:抓住静态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使人印象深刻。师:是啊,正因为作者注意了这些,所以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草原简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好,下面让大家见见真实的草原风光吧!(师放录像:《草原风光》)学了老舍笔下的草原,也见识了真正的草原风光,面对如此美丽的草原,你心上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我向往这样的景色。生:我想亲自去看看它。

生:草原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祖国多可爱啊!

师:大家都说出了心里话,我也有同感。其实,我们的祖国本来就是一幅巨图,土地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幸福安康。现在,请同学们用无比喜悦的心情,再自由朗读这一段,争取指导它背下来。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草原的辽阔及秀美,那奇丽的景色真是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想不想知道草原上的人怎么样?

生:想(迫不及待)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你想了解那些问题。

生:(自由读课文,在书上批注)

师:老师看你们学得这么认真,很想与你们交流一下,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师:谁来说一说?

生:学了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知道每个自然段都写什么?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写了迎客、相见、款待、话别。

生:我想,我们应该知道蒙古人民为什么到几十里外来欢迎远客?

生:这说明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他们之间情谊深重。师:你说得真棒,谁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明白蒙族人民有那些风俗习惯。生:(争先恐后的汇报搜集到有关蒙族风俗习惯的资料:喝好茶、吃手抓肉、赛马、摔跤、住蒙古包……)

师:你们刚才表现得真棒,那么读了这部分内容,假如你是远方的客人,你是兴奋、激动还是感动?能谈一谈你们的感受吗?可以用你喜欢方式去表达,可以唱一唱、说一说、演一演、还可以跳一跳。

生:(自由组成合作组,进一步体会真实情感)

师:老师已感受到你们的兴奋了,谁来汇报一下你自己的感受? 生:我读迎客这部分时,觉得很兴奋。师:你读一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

生:(抓住重点句子,读“走了许久——快了,快到了”)表现了看到河的惊喜及急切的心情。师:(适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赛读、自由读)

生:主客在蒙古包外想见的场面令人激动,我们是用表演的方式体会到的。(生抓住重点句“你说你的——民族团结互助。”表演想见一幕)

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表演。)生:主人热情款待,会使客人感动。(学生表演敬酒、吃肉、唱歌)

生:我还感受到了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师:(指导学生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那么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呢?你们大胆的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生:(参阅资料,练说、练写)以诗歌、歌曲等各种形式赞美草原…… 评析: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课堂实录 篇6

1.学会本课生字“玉”、“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知道鸟岛的特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的感情,进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玉”、“密”的写法。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鸟岛的热闹。

教学难点:

体会正是因为人类能与鸟和平共处,才使小小的鸟岛闻名中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验

(一)检查生字词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神奇的地方——鸟岛。今天我们继续游览鸟岛,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2.多媒体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3.指名读,相机正音评价,并给多音字组词。

4.齐读词语。

(二)回顾第一小节内容

师:小朋友们词语读得真棒!上节课我们不光学习了词语,还初读了课文。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鸟岛吗?

生:喜欢!

师:这神奇美丽的地方在哪儿呢?谁来填一填?

多媒体出示:()湖()有一个叫“()”的小岛,那就是()的()鸟岛。

师:填得非常准确!我们一起来填一填吧!

(齐读第一小节)

二、视频导入,整体感知

师:青海湖鸟岛闻名中外,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多媒体播放青海湖鸟岛视频)

师:说说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只看了一遍就看出了这么多,你们真了不起!那课文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2、3两小节,注意读书的姿势。

(生自由读书,师巡视指导)

三、精读感悟,突破重点

(一)精读第二小节

1.多媒体出示第二小节

师:现在正值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去鸟岛能看到什么呢?

(指名读第二小节并评价)

2.师:老师这里有三个句子,谁来读读看?(多媒体出示)

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一群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一群一群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师:你们觉得哪一句用来形容鸟岛最合适?为什么?(生交流答案)

师:老师还有疑问,第二句说“一群鸟儿”不是也表示鸟儿很多吗?(生回答,师指导朗读,读出鸟儿的多)

师:这里的“陆续”能不能去掉啊?(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陆续”就是一群鸟儿飞来,过段时间又有一群鸟儿飞来,一个接一个,一群接一群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文中再来读一读吧!(指导读第二小节)

师:谁来读好这一小节的第一句?(指名2人读)

师:看来鸟岛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吸引了这么多的鸟儿来这里——我们来看看吧!(多媒体出示:鸟儿筑巢的图片)

师: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鸟岛就变得生机勃勃。让我们做一次回家的鸟儿,捧起书,开开心心地读一读第二小节吧!(齐读第二小节)

(二)精读第三小节

过渡:春天大批的鸟儿来到岛上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到了六月岛上会是什么景象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谁来读?

(多媒体出示第三小节,指名读)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儿。

师:恩,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来到了岛上,猜猜看,都有哪些鸟儿?

生:喜鹊、麻雀(留鸟)、燕子、大雁、丹顶鹤(查查候鸟的资料)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多!鸟岛上啊,栖息着十几种活泼可爱的鸟类呢,来看看吧!

(多媒体出示:鸬鹚、鱼欧等鸟的图片)

师:这些鸟儿种类繁多,形态色彩各不相同,就叫做——各种各样。岛上的鸟儿共有十万多只呢!春天的时候,他们从四面八方都赶到这里来相聚,真不愧为“鸟的世界”!谁能通过朗读把这鸟的世界带到大家面前的?(指名读并评价)

师:除了各种各样的鸟儿,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2:密密麻麻的鸟窝。

师:书上怎么说?

生: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多媒体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师:恩,你读得真好!特别是“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读出了它们的意思。谁还能像他这样读一读的?

师:我似乎有种密不透风的感觉。鸟窝真多呀!

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3:我还看到了鸟蛋。

(多媒体出示: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师:鸟蛋怎麽样?

生:很多,而且有玉白色的、青绿色的。

(多媒体出示:鸟蛋的图片)

师:鸟蛋不仅多,颜色还很美呢!有的像玉一样白,有的青中带绿,十分漂亮!再看这个窝里还有一只刚刚从蛋壳里孵化出来的雏鸟呢,多有趣啊!这么多漂亮有趣的鸟蛋,谁来读读?

(指名读,指导读出鸟蛋的多)

师:这一段没有一个“多”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感受到了一个鸟的世界。六月的鸟岛真是热闹非凡!谁能读出这种热闹的感觉来?

(指名读第三小节)

(三)精读第四段

过渡:鸟岛真热闹呀!各种各样的鸟儿,密密麻麻的鸟窝,窝里窝外到处是鸟蛋,小朋友们,如果此时你就在鸟岛,你会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来看看游客们都是怎么做的吧!谁来读读这一小节?(多媒体出示第四小节,指名1人读)

师:从“伸手”和“随处”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伸手”:鸟很容易捉了,说明——鸟多。“随处”:鸟蛋太容易拾了,说明——鸟蛋多。

师:可是——(引读:却没有人去碰一下)

师:因为——(引读: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师:对呀,鸟是人类的朋友,从游人的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游客不光喜欢鸟,而且爱护鸟!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一读第四小节!(齐读第四小节)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谁给我们大家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句子: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指名读)

师: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原因是——

师:老师想把原因放在句子的前面说,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出示: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师:小朋友们看,这两句话虽然顺序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其实呀,在我们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这种带有原因和结果的句子。比如说:周老师刚才表扬了大家,因为大家书读得很棒!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因为大家书读得很棒,所以——”

生:周老师表扬了大家。

师:谁来学着说一句?

生1:我们没有做早操,因为今天下雨了。

师: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因为今天下雨了,所以我们没有做早操。”

生2: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我帮助了别人。

师: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因为我帮助了别人,所以今天我很开心。”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正是因为人们的爱鸟护鸟,所以这鸟岛成了鸟儿的世界,鸟儿的乐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鸟岛,去看一看各种各样的鸟儿,密密麻麻的鸟窝,五光十色的鸟蛋吧!捧起书,用朗读再现这壮观和谐的奇景吧!鸟岛,预备读!(齐读课文)

四、练写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玉、密

1.指名认读。

2.讲解“玉”。要点提醒:最下面一横要写得长一点,不能漏了一点,竖要竖在竖中线上。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玉“

3.讲解“密”。提醒注意点:笔画比较多,在书写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一些,“必”的这一撇要长一点儿。

4.师范写,生描红。

五、总结全文

上一篇:2018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教材变化对比分析(首发)下一篇: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