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2024-1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精选8篇)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篇1

为什么ISO9000族标准能有效地完善质量管理?

第一,ISO9000族标准适应了组织完善质量管理的需要。任何产品或服务都是通过规范或技术标准来体现顾客需要的,但是如果提供和支持生产的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就不可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关注,导致了ISO9000标准--质量体系标准的产生。

第二,ISO9000族标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ISO9000标准的基本概念中,特别强调了过程控制,即ISO9000族标准是建立在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换句话说,所有产品(服务)质量也都是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形成的,要控制产品质量必须控制过程,控制过程体现了预防为主这样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

第三,采用ISO9000族标准,可以使质量管理规范化,质量活动程序化实施ISO9000,就要建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对各项活动的范围和目的、做什么、谁来做、何时做、何地做、如何做、采用什么设备和材料,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等都做出详细的规定,作到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实现从“人治”到“法制”的转变。

第四,实施ISO9000族标准,建立自我完善机制 一个组织实施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后,可以具有自我完善的功能。标准要求在建立质量体系后要按要求不间断地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这样就能作到对质量有效地控制,能对质量持续地实现改进。

ISO9000标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吸取了百年来世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精华,它又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的市场适应能力,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篇2

1 相关研究和实践综述

对于教学质量的控制,古今中外涌现出了许多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尽管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但就其本质而言主要体现为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机制等层面进行优化设计或更新,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授(不是简单的传递或传输)活动,具有非常典型的过程性。这种过程性突出地表现为该活动构成的多环节性、不同环节的时续性和相互关联性、传受双方的互动性,以及主体行为的自然延伸性。高校教学活动的这种过程性及其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启示我们,在控制和提高教学质量时,除了要在上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外,更要特别注意从教学过程的角度去发挥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将普遍应用于企业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用于高校教学管理活动,正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应该说,运用ISO 9001到高等学校的做法近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尝试。陈慧(2006)从管理原则和系统构成的角度阐述了借鉴ISO质量管理思想、构建教学监控体系的认识;刘智元(2001)从功能角度分析认为,开展教育质量ISO认证,有利于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树立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王宏达、元凤江和周钰等(2004)认为,运用ISO9000标准进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非常必要,还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和教育服务过程进行初步设计,为高校质量管理提供了可资选择的新路。当然,除了完全正面的赞成之外,学者们也非常严谨地对ISO 9001在教育领域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纪剑鸣(2001)从行业定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等3个层次论述了高校构建ISO 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动因和必要性;Ralph.Q.Lewis和Douglas.H.Smith (1994)认为,不能将ISO 9000直接移植到教育领域。他们在对ISO 9000系列标准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应从ISO 9001标准的20个要素中提取12个与教育过程有关的要素,组成高等教育的质量体系;赵中建(2001)则就教育领域是否要建立质量体系和进行认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建立依据ISO 9000思想同时引入TQM思想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学校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并真正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可以这样说,所有这些已有的研究中,都对ISO 9000应用于高等教育持完全赞成的观点,这无疑为该标准体系在我国高校的不断尝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而那些在一定程度上持谨慎态度甚至保留意见的研究和观点,则为该体系在教育这个特殊行业的运用提供了有所扬弃、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并最终促进教学活动规范化、科学化和教学质量日益提高的重要思想指引。在实践方面,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引入ISO 9000系列标准方面走在各国前列。英国率先使用ISO 9000族标准来保障高校教学质量,BS 5750就是该国于1987年公布的;美国在1992年就有220所高等院校采用该标准,其中包括哈佛等名校;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分别有139所、263所和123所教育机构已通过国际认证。在我国,自上世纪末以来,先后有上海海运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陆续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他们的尝试为该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试图在上述已有研究、分析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学校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构建和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分析其构建和运行情况,并就一些有可能成为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的共性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

2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构成

2.1 ISO 9000系列标准运用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我们知道,ISO 9000系列标准最初适用于加工类产品的质量管理,后来被逐渐应用推广到诸多行业,包括服务业,几乎已经成为一个通用的标准。在ISO 9000系列标准框架内,“产品”被定义为“活动和过程的结果”。而高等学校的产品满足这一定义,高校的产品一是教育服务,二是作为教育服务结果的学生知识和能力,以及修养等的提高,学生是前一产品的受体和后一产品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被看作学校的产品。依据ISO9001标准的基本思想,要保证学生这一特殊“产品”的教育质量,必须使所有影响教育质量的每个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全部环节上都受到控制。基于这样的思路,就可以将ISO 9001标准的20要素按照人才培养的教育特点移植过来,设计出学校的质量体系结构要素,这构成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运用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可行性。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二级学院对质量和标准化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加上国内外高校的先期探索和尝试,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行性。

2.2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2.2.1 体系建立的依据

经管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是GB/T 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及学校教学培养目标。这里我们特别强调体系建立依据的非唯一性,即:依据不能是单纯和原始的ISO 9001:2000,而还要包括已经包含高等教育特有元素的培养目标。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地融合两大依据将直接决定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2.2.2 体系建立的组织程序和制定主体

经管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组织程序为:由行政院长结合学院教学培养目标要求,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对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做出决策并任命主管教学副院长为体系的管理者代表。后者接受前者授权依据GB/T 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负责日常贯彻、实施、保持和改进等;体系本身的建立则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学院办公室、教务员、标准化研究所、质量管理系等部门和人员共同制定并由管理者代表审核。制定主体构成的专业性和代表性决定了体系本身的科学性和完备性。

2.2.3 体系的定位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贯彻“以教学为中心”的存在和运行原则。它适用于学院所有与教学相关活动的质量管理,是学院范围内教学质量管理的纲领性和法规性文件。

2.3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

根据ISO 9001标准的要求,经管学院文件化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由3个层次构成。

2.3.1 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是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是一个组织质量体系文件化的结果,是质量体系运行的依据。质量手册共分九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强调了学院的教学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我们的教学质量方针定位为:先进的标准、精密的计量、卓越的质量。先进的标准强调各项教学工作都要有标准,而且要高标准严要求,各教学子部门和全体教职工要有自己的标杆;精密的计量指各项教学管理工作都要依据标准进行严格检查,对照标杆判别与所追求目标的差距;卓越的质量则指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要采取持续改进的措施,不断优化以实现教学质量的卓越。质量目标则规定了学院在教学评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优良比例、学生毕业率、毕业生学位获得率、学生就业率、教学事故发生率,以及校级重点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数量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水平。其余8个部分分别规定了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的测量、分析和改进等。

2.3.2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执行教学质量活动的具体方法,它是教学质量手册的展开和具体化,并使前者中原则性和纲领性的要求得以落实。经管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程序文件包括:教学管理文件控制程序、教学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教学质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教学计划制修订程序、不合格项控制程序、顾客满意度测评控制程序、教学任务落实程序、课程设计(实习)控制程序、毕业设计(论文)控制程序、新专业申报程序、专业实习控制程序、师资队伍建设控制程序、课程建设控制程序和专业建设控制程序等,可以说涵盖了日常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

2.3.3 文件汇编

文件汇编属于体系第三层次文件,是程序文件的展开和细化,在功能上作为支持性文件而存在。包括课程建设细则、毕业设计细则等10多项文件。

3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审核

中国计量学院经管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自2005年12月开始全面运行,所有的教职员工和学生都作为体系内的行为主体而存在,所有的教学相关活动都作为体系的约束和控制目标而开展,整个教学管理和教学运作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范化、组织化和严谨性,教学活动进入了一个无需过多交易成本的制度控制阶段。体系运行近5年来,经管学院的教学质量呈现出了预期的积极效果:建成了质量管理学国家精品课程一门;建成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等省级精品课程两门;建成管理学原理等校精品课程3门;建成标准化等校重点课程22门;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就业率均达预期目标;教学事故发生率不断下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优良比率显著提高;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国家和省级挑战杯、电子商务大赛、课外科技创新、财会信息化技能大赛,以及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参与率和获奖率明显上升;此外,所在单位还获得全球首届唯一的“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

经管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持续运行的同时,按照规范化要求不断接受第三方审核(外审)。我们目前已经分别于2006年6月、2007年7月、2008年7月、2009年9月和2010年9月接受了中国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公司进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的5次外审活动,即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初审和数次监督。初审在于确认受审核方在拟认证范围内的管理体系与审核准则的符合性;几次监督在于确认受审核方在拟认证范围内的管理体系与审核准则的持续符合性。目前上述环节已经通过,当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领域,接下来还要接受扩大认证范围审核,以及认证复评。

4 对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作中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4.1 关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标准与创新的关系

众所周知,ISO 9000体系的构成要件及本质特征是系列化的标准,以GB/T 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基础建立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当然也不例外。它的构成单元也是诸多的标准,包括所有教学相关活动中的各种程序标准和实体标准。一直以来,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强调标准就意味着放弃创新。事实上,这种观点更多是出自于直觉或推测。实践表明,标准和创新可以并行不悖,也可以相辅相成。那么,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标准和创新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通过实践和思考,我们认为,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标准和创新之间通过以下方式形成了相互促进的正向作用关系。

4.1.1 标准为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保证

如前所述,基于GB/T 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起来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其主要构成内容是各种标准。这些标准要么是程序标准,要么是程序标准作用对象的实体标准,而实体标准是对教学活动诸环节最基层要素的规范要求。一般而言,这些标准并不直接控制和干预教学内容本身,相反它恰恰是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服务的。这样以来,由于这些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标准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使得广大教师可以从以前烦琐、不断变化,以及随意性很强的事务性活动中解放出来,将节省出来的宝贵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内容的不断巩固、凝练、深化和更新、用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创新,而所有这些都将有利于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1.2 标准为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制度动力

基于GB/T 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但是一个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它同样体现了教学活动中责、权、利辩证统一的制约和协调机制。体系中的三大层次文件和两类标准的各自本质要求和相互作用,对所有教学相关人员的教学相关活动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制度推力,促使教学相关人员不断思考、勇于创新,实现体系质量目标。例如,在我院的体系运行实践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测评满意度,教师们摒弃了以前独立作战或者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松散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创新性地形成了以课程群为战斗堡垒的QC小组,性质相近、内容承接紧密的课程组成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形成一个QC小组,QC小组成员定期就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前沿动态、相近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协调处理,以及授课心得等进行讨论交流并形成记录。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们反映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明显增加、照本宣科、内容重复的现象大为减少。学生们的目光也已经不是只停留在对前人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简单识记和掌握上,而是逐渐把视野放宽到对专业新事物的认识思考和思维方法的获取上来。从这个意义上看,体系的运行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1.3 创新活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标准的更新和修订,为进一步的良性互动打下基础

教学相关活动包括:教学管理和教学本身既是对体系、对标准的实施,也是对体系对标准的检验。在教学创新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原有的实体标准明显滞后过时,或者程序标准存在逻辑欠缺,这种发现将直接推动现有不合理标准的更新换版。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QC小组的教师互听课项目中听与被听双方的相互意见反馈和答辩机制,就是对原有听课制度单向评价做法的科学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毕业设计答辩前成绩的指导教师和同行四重盲审(指导教师-成绩-同行-成绩)制度也是对此前本科毕业设计成绩给定制度的改进。这些既体现了创新对标准的正向反作用,也体现了ISO9001标准持续改进的原则。

4.2 关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客观作用

我们认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不能因此而盲目地夸大这种作用。从本质上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严格运行,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教学管理活动本身的效率,教学管理活动和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完全遵从管理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管理效率的提高并不必然对应着效益的提高,如果管理的方向是符合管理对象自身客观规律的,则管理效率的提高直接导致效益的提高。相反,如果管理的方向违背管理对象自身客观规律,那么管理效率的提高只能加速效益的下滑。因此,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发挥对教学质量提高的促进作用,一定要强调体系建立的宗旨是真正切实为教学服务的,是以教学为中心的。体系的内容是尊重高等教育和教学活动基本规律和特点的。非但如此,由于高等教育所提供产品的物质载体——学生的能动性和差异性,还要求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处理好原则和权变、一般和特殊的关系,防止简单机械地搞一刀切做法,使体系的运行流于形式,沦为为管理而管理的体系。如果这样,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存在和运行就在功能上丧失了意义。因此,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但要保证其出发点的教学中心性,还应该是动态的,是一个不断调整和扬弃的过程。

4.3 关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质量目标设定问题

如果说包括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本身在内的各种教学资源构成了高校教学方程式的约束条件的话,那么质量目标就是目标函数。给定约束条件下的目标函数最大化表现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我们和其他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来看,体系中质量目标的设定更多情况下要么被定位于使学生具备国家规定的毕业资格,要么被定位于各种类型选拔性或资格性考试的通过率,以及毕业率、教学事故发生率等。我们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后对此进行了冷静的反思,认为上述目标固然可以作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而存在,但还谈不上全部,甚至不能成为主要目标,这些目标充其量只能算做内部控制目标。高等学校的产品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供给所提供的服务,包括:知识工具、知识加工、传授活动,以及为学生提供的相关服务等,即教学服务产品;二是指将学生智力、技能的增加,即人力资本增加部分看成是高校的产品,称之为学生产品。因此,高等学校中的直接顾客是学生——接受教育服务的人,最终顾客是学生的家长——出资供学生接受教育服务的人和学生的就业单位——出资购买学生产品的组织。既然高校产品的接收方不止学生本身,还包括家长和社会用人单位,那么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内涵当然应该更宽广了。它应该包括:学生走向社会时所应具备并能适时呈现出来的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适应社会的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与应变能力。但这些目标往往没有能够在体系文件中很好地表现出来,而这又是能够真正反映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东西。除了目标设定的范围和主次问题之外,质量目标实现程度的可测性和测试方式也需要加以研究。这是因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侧重不尽相同,测试标准和手段不会千篇一律,而且,作为高校产品物质载体的学生,只有离开学校走上社会才能真正算做“产品下线”。在这种情况下,对产品质量(教学质量)的衡量在时间维度上就不同于其他行业,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所以上文所提内部控制目标的达到与否难以完全承担起测定教学质量的重任。这也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应该着力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总体上来看,将ISO 9001标准用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国基本上还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已有的实践既为我们提供了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益启示和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正确、客观、冷静、全面地认识ISO 9001标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路和方法。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对高等教育和教学规律的认识,正确理解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相互关系,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握ISO 9000标准在不同情况下运用于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条件和作用过程。在尊重客观规律、理顺管理思路、兼顾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有所扬弃地让ISO 9001标准这一在众多行业和领域中为质量建设攻城拔寨的武器,在高校教学质量建设中迸发出更亮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刘智元.ISO认证: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新思路,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1(6) :59-61.

[2] 王宏达、元凤江和周钰.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J],2004(5) :22-25.

[3] 纪剑鸣.高校构建ISO质量保证体系的动因,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1(12) :53-56.

[4] 陈慧.高等教育引入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研究,复旦教育论坛[J],2003(5) :70-74.

[5] 赵中建.质量体系认证适用于学校教育吗,上海教育[J],2001(11) :18-22.

[6] 徐向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范畴、原则与体系,高等理科教育[J]2004(1) :40-45.

[7] 赵伟建.ISO质量体系要素在高等院校中的运行,教育发展研究[J],1999,素质教育专缉:164-167.

[8] 孙娇燕.引入ISO 9001质量保证标准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航海教育究[J],1998(4) :1-4.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篇3

关键词:ISO 9001标准;高等教育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09)03—0078—03

高等教育的质量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对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将ISO 9001质量保证标准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相应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及监控方法,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质量体系建立的可行性

ISO 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质量管理标准,其中ISO 9001是涵盖面最宽、使用范围最广、通用性最强的标准。其基本思想是“质量形成于生产全过程,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的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ISO 9001标准有20个要素,分别对影响质量的各个关键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将产品定义为“活动和过程的结果”。将ISO 9001标准移植到高等教育中来,学校的“产品”就是“教育活动和过程的结果”。具体地说,通过四年本科教育,培养出“知识、能力和素质”均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这就是学校的“产品”,是有生命力、有能动性的特殊“产品”。

ISO为高校的质量意识确立了国际标准。美国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育管理及国际认证,到目前为止,美国就有包括哈佛等名校在内的220所高等院校采用ISO 9000标准。北美、欧洲和亚洲分别有139所、263所和123所教育机构通过国际认证。英国标准学会质量保证委员会(BSI)于1995年2月颁发了《教育和培训领域的管理体系申请ISO 9001的指南》。在中国,近年来,武汉交通科技大学、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大连海事大学等将ISO 9000标准应用于普通高等学校,促进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ISO 9001标准的基本思想给我们启示:要保证学校学生这一“产品”的教育质量,必须使影响教育质量的每个因素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上都受到控制。因此,可将ISO 9001标准的基本要素按照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移植,构建出符合学校特点的质量体系要素(见表1)。

二、质量体系应用于教育质量的监控

將ISO 900l质量保证体系移植应用于高等教育管理与质量的监控,有利于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和一套比较科学的质量监控方法。

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系统主要包括:质量监控队伍的建立;质量监控点的设置;定期的质量审核。

1.质量监控队伍的建立

根据ISO 900l标准的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建立一支权威、精干、高效的质量监控队伍。校长要在校内委任一名有经验有威信的管理首席代表(可由教务长或教务处长担任),专门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并代表校长监督质量体系的运行。同时建立一支专兼职的队伍,由在职或离退休的专家、教授组成。督导员在首席代表的组织下,负责整个学校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的监控,不仅要做好质量体系文件的管理,而且负有评估、检查、调研、接受各方面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的认定等职能,并通过调查、信息反馈和协调沟通等方式,协助各部门负责人监督所在部门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敦促相关部门做好质量投诉问题的处理,同时还要参加学校其他部门的内部审核。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教学信息收集、反馈和教育教学检查指导组织。这支队伍对于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是必不可缺的。

2.质量监控点的设置

高等学校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是各类教学管理文件,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建设管理规定;课程建设管理规定;教材建设管理规定;实验室建设管理规定;学生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守则;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细则;学生考场规则;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科研成果管理和论文、专著统计及奖励办法等。这些程序文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件的执行过程中设置质量监控点,不仅明确某项质量活动的职责、权限及工作流程,而且要求在该项活动过程的质量监控点上都要保留质量记录,以便通过检查质量记录来监控程序文件的执行情况。例如,在“课堂教学”“程序文件中,可分别设置“听课记录”、“学生对教师评教记录”等质量监控点。再如,在“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程序文件中,可分别设置“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评审记录”、“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记录”、“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检查记录”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等质量监控点。通过检查这些质量记录,便能对课堂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实施监控。

3.定期的质量审核

ISO 9001标准要求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以此检查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内部质量审核由督导员组成审核组进行。审核组根据学校质量体系文件,定期检查质量记录,现场听课、观察实验、毕业论文检查,到各院系巡查等,验证质量体系文件的执行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写出书面报告,被检查单位必须查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和完成期限,督导员在期限到达时,对整改措施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内部质量审核通过后,还要定期接受外部认证机构或上级主管部门的复审。通过这些措施,便能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必将有力地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教学资源质量的控制;生源质量控制;培养方案的质量控制;考试与考核的质量控制等。

第一、教学资源质量的控制

ISO 9001标准中,“过程控制”这一要素对应于高等学校则为“教育过程的控制”,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素质培养等的控制。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和教材。因此,教育过程控制的主要方面是对教师和教材质量即教学资源质量的控制。高等学校教学资源质量的控制必须建立二个制度。(1)必修课程主讲教师审批制度。本科课程的主讲教师要进行审批,要求各院系每学期中期填报本科课程主讲教师任课审批表。主讲教师必须由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教授、副教授都必须讲授本科课程,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学期至少为本科生讲授1门本科课程或不低于32个学时(教授特别是名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不仅把他们的治学方法,敬业精神和卓著成就传授给学生,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明确奋斗目标),并要求每学期结束前,各教学单位将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报教务处审查,经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方可实施教学。(2)必修课程高水平教材选用制度。要求主讲教师优先选用曾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和新出版的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鼓励教师及时总

结教改经验,编写具有自己特色的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新教材,成績突出者学校给予奖励。这个制度既能保证对全国高水平教材的开放性,提高教学质量,又能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提高教材编写质量。

第二、生源质量的控制

ISO 9001标准中“采购”的要素对应于高等学校则为“招生和录取”。高校生源的质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质量,而毕业生的质量又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把好生源质量关尤为重要。对生源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有两个,一是对自主招生质量的控制,要严格按照标准自主招生,实行笔试加面试全面考察制度;特别要注意招收具有特长的创新性人才。二是对大范围面上的招生录取工作的监控,严格录取标准,要注意招收那些个性突出,具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学校招生小组要加强对各院系录取工作的控制,凡不符合标准的考生任何人均不得录取,以确保生源质量符合学校的要求。

第三、培养方案的质量控制

ISO 9001标准中,“设计控制”的主要思想是在进行产品设计前,首先明确“设计输入”的内容,并对设计输入进行评审和验证,以确保产品的设计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这一思想移植到高等学校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即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能力与素质培养方案的制定。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之前,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培养方案力求创新性、前瞻性、多样性,体现时代要求,突出学校特色。对于华南理工大学这样的“985”高水平研究性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探究知识、整合知识、应用知识和传播知识,为国家培养“三创型”(即创新、创造、创业)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好之后,应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审查所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否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是否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之后,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估,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四、考试、考核的质量控制

ISO 9001标准中,“检验、测验和试验设备的控制”这一要素的主要思想是检验设备的准确度与精确度必须满足产品检验的要求。将其移植到高等学校就是学生考核标准的控制。建立一套全面的、科学的、准确的考核标准,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因此,重点要抓好考试、考核的管理和考核标准的控制。考核标准不仅要规范理论考核标准的要求,而且要制定各实践环节的考核标准;抓好试题命题质量,把好试卷质量关,规范课程考核内容、知识点和考核目标,建立试题评估指标体系。对试卷的印刷、保密工作严加控制。抓好考场纪律,严肃考风、考纪,要求主、监考到位,巡考到位,领导到位,各尽其职,形成合力。同时,加强课程考核成绩管理的监控,对考核标准和考核记录按有关要求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责令整改,使学生考试、考核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建伟等.ISO 9000:2000认证通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韩民春.教育国际化与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43—44.

[3]孙娇燕,徐奇繁,孙洁.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1):47—50.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篇4

ISO9000族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制订,后经不断修改完善而成的系列标准。现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此标准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我国等同采用ISO9000族标准的国家标准是GB/T19000。

一般地讲企业活动有三个方面组成:经营、管理和开发。在管理上又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ISO9000族标准主要针对质量管理,同事涵盖了部分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范畴。

具体地讲ISO9000族标准就是在四个方面规范质量管理:机构:标准明确规定了为保证产品质量而必须建立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权限。程序:企业组织的产品生产必须制定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质量手册、质量体系操作检查程序。过程:质量控制是对生产的全过程加以控制,是面的控制。从根据市场调研确定产品、设计产品、采购原料,到生产、检验、包装、储运,其全过程按程序要求控制质量。并要求过程具有标识性、监督性、可追溯性。改进:不断地总结、评价质量体系;不断地改进质量体系,使质量管理水平呈螺旋状上升。

通俗地讲就是把企业的管理标准化,而标准化管理生产地产品及其服务,其质量是可以信赖的。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益处

1ISO9000标准是世界各国统一遵守的质量标准,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都把其作为签订合同的主要要求之一。通过认证就意味着获得了一张标明稳定的高品质的产品身份证和一张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篇5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国际标准化组织TC/176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中核心标准,规范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公司。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什么?证实公司产品或服务有能力满足顾客需要;2 不断提高公司质量管理以增强顾客满意。公司实施ISO9001的作用?

1、采购控制

帮助公司建立一套完善对供方选择和评价的方法,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满意的产品。

2.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以服务顾客为中心,建立完善的制度化管理体系,建立公司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持续改进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3.顾客满意,开拓市场

准确的识别顾客需要,并不断满足顾客需要,争取超越顾客期望和增强顾客满意,扩展顾客网络。

4、树立品牌企业形象

通过ISO国际标准化认证,公司具备了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能力,从而取得顾客的信任,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促

进了业务的发展。

5、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WTO世贸组织的加入,商机已无国界,由于我国ISO9001认证已取得了国际互认,因此也就为通过认证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开辟了通道。现在大多数国外厂商和在国内企业进行业务洽谈时,明确要求供方要通过ISO9001认证。随着中国加入WTO,各行各业将进一步推进国际标准化进程,ISO9001认证工作会变得十分迫切。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篇6

根据公司的统一安排,我有幸与单位同事一起参加SO9001-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培训的内容前期主要为管理观念及指挥原则二部分,首先针对ISO9001-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观念及指挥原则)赖老师进行详解,对重要条款以及变化条款着重分析讲解;

通过二天紧张培训,使我认识到:ISO9001-2008标准是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先进企业质量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科技的迅猛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顾客对产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保障的要求和期望日益高涨起来,促使企业必须关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带领全体人员参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并通过PDCA的管理模式持续改进,才能不断提升车间的综合管理水平,才能创造出一流的的产品,提升车间价值。

作为企业的员工,要想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唯有不断学习,做一个 “学习型”的员工,珍惜每一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篇7

1中小型化工企业的管理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大量增加, 行业覆盖面广, 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在充分考虑中小型企业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十分必要。中小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 在管理上有如下特点:

1.1管理职能多元化, 工作人员身兼数职

中小型企业在机构设置上, 很多不设任何职能管理部门, 只按职能的个人分工, 以个人负责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这是由于厂小, 管理人员少, 不可能像大、中型企业那样设有许多职能管理部门。

没有职能管理部门的企业能否适应现代化标准质量管理的模式?宣贯ISO9001:2008标准是否一定要设置职能管理部门?ISO9001:2008标准没有明确提及组织的职能部门的设置问题, 但在标准的5.4.1条款和5.5.1条款中分别提及“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 这表明, 一个组织那怕人员很少, 即使只有几个人, 其职能是有层次的, 有层次就有分工, 有分工就要规定其职责和权限。为此, 对中小型企业而言, 是否设立职能管理部门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职能的分工有人负责, 有职能部门担任某项质量管理体制职能, 或者只有一位主管人员担任某项质量管理职能, 关键要看是否“组织内的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设立质量职能部门与设立质量主管只是个名称问题。ISO9001:2008标准对质量职能部门设置与否有很大的灵活性, 要依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而定, 可完全取决于组织自身的要求。

1.2管理的狭窄性

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的规模小、人员少, 管理人员更少, 管理面不像大、中型企业那样具有全面性和层次性;在管理内容上亦没有像大、中型企业那样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这些企业可以没有月度或年生产计划, 但有以销定产的每天生产任务安排;可以没有专职的产品质量检验员, 但每位管理人员可以是产品质量检验员;可以没有设备维修计划或设备完好率的检查, 但机台出现故障时却有修机人员修理;谈不上什么产品质量报表、生产计划完成报表, 也没有什么生产调度会议、质量分析会议, 在内部信息沟通方面也没有一定的形式, 而是有什么问题就去解决什么问题, 问题解决了, 不会留下什么记录。在管理上, 往往有许多被遗忘的角落, 离ISO9001:2008标准条款要求相距甚远。对于如此管理狭窄的中小型企业, 能否宣贯ISO9001:2008标准?宣贯ISO9001:2008标准的组织要否具备一定的基础管理条件?这是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贯标的组织要否具备一定的基础管理条件?ISO9001:2008标准中没有作出规定, 只是要求组织“应按本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形成文件, 加以实施和保持, 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否则, 不得声称符合本标准。标准又指出, ISO9001:2008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也就是说, 不管组织的基础管理条件是好是差, 只要在贯标后能够按照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文件符合标准要求, 即具有符合性;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后, 能够按照文件要求去实施, 即具有实施性;实施后又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即能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并能满足顾客要求, 具有效果性。如能达到上述“三性”要求, 即使是在贯标前管理基础差的企业, 在贯标后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也是可以贯标的。由于管理基础差, 在贯标过程中, 工作难度要大很多, 要在管理思想、管理理念或管理习惯等方面有一个大的转变, 特别是最高管理者要下决心, 在贯标的行动上要体现有效参与。最高管理者的贯标动机是什么, 是为单纯拿证而贯标, 还是为真正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提高产品质量、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使企业质量管理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而贯标, 思想认识要十分明确, 并有足够的有效投入, 贯标才有望取得成功, 搞徒有形式的贯标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1.3管理的依托性

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的力量薄弱, 有许多管理职能从自身企业分离出去, 有的依托于社会去承担, 有的依托于所属集团公司去担当, 自身只有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的职能, 许多决策来源于集团公司。这种管理模式, 在许多乡镇企业比较普遍存在。既不是独立经营的法人组织, 又要按一个独立组织的资格去建立各实施ISO9001:2008标准的重量管理体系, 如此能符合要求吗?对此问题, ISO9001:2008标准对“外包”的控制有明确规定。

在标准“4.1总要求”中规定:“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 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就是说, 对委托企业外的质量管理职能, 要按此标准条款规定的质量活动要求, 控制其“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例如, 本组织的原料由集团公司负责采购, 如何实施对其“外包过程”的控制呢?首先, 本组织要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 并由本组织定期实施对供方的评价;评价后确定“合格供方名录”, 并将“合格供方名录”报送集团公司采购部, 集团公司采购部必须从“合格供方名录”的单位中采购原料;“采购信息”由本组织提供给集团公司采购部, 集团公司采购部必须按“采购信息”所提供的要求采购原料 (包括对原料质量要求的信息) ;原料采购回厂后, 按“采购产品的验证”要求由本组织对原料进行验证。集团公司必须按“任职要求”聘用管理人员, 使“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

1.4管理的直线性

由于不设管理部门, 作为最高管理者的厂长, 往往对各项管理工作包揽在身, 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工作, 事无大小, 厂长事事亲力亲为, 造成在管理上形成一种习惯, 职工有什么事, 直接找厂长解决, 有的主管人员形同虚设, 厂长更易形成家长式管理。这种做法要在宣贯ISO9001:2008标准过程中得到改变, 向八项质量管理原则靠拢, 否则, 将严重阻碍贯标工作的进行。

现要按ISO9001:2008标准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中小型企业, 虽然厂小, 人少, 无论从劳动分工、协作关系、职能层次来看, 还是从生产手段、劳动工具、设备来看, 都是现代化生产力特征的企业。企业既然要贯标, 管理思想还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旧轨道上, 是走不通的。贯标, 首先从思想上贯标, 并要从最高管理者做起, 只有“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相结合, 改变旧的习惯, 建立职责分明、管理有序、分工合理、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的工作秩序, 使企业最高管理者从日常的事务堆中走出来, 抓好企业方针、经营战略、发展、技术进步、用人等方面的大事, 做头脑清醒的企业领导者, 如此发挥的作用会更大些。

1.5兼职的多样性

在中小型企业, 不但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 一人要担负多项管理职责, 身兼数职, 甚至要不分是干部还是工人, 要能上能下, 既是管理人员, 又是工人, 一专多能, 适应性强, 这是中小型企业的一大特点, 也是一大优点。缺点是由于兼职多, 管理工作难以做到“专、细、精、深”, 往往能完成任务便可, 谈不上对管理范围的活动做到有系统和有条理的分析, 甚至连基本的统计数字都没有, 对要求以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为决策依据的质量管理原则是没有做到的, 这违背了ISO9001:2008标准的原则。如何在兼任多项工作 (不可能专职管理) 的情况下, 又能做到掌握基本情况, 做些必要的产品质量信息、过程控制信息、质量管理体系信息、供方信息、顾客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分析, 为持续改进提供可靠的数据, 这是要解决的。

如何解决其矛盾呢?正确的解决方法, 一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要配备必要的和不可缺少的管理人员, 并尽可能配备充分些;二是对管理人员采取培训、考核等办法,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 提高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三是要合理界定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要管到什么程度、要抓住管理的要点, 管理的范围也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按ISO9001:2008标准要求的管理活动已是很充分了, 也是很有效的。要熟悉该标准, 按标准要求去做是最经济、最有效的, 在兼职多的情况下, 加强基础管理是可以做到的。四是要积极推广应用电脑管理现代办公工具, 提高工作效率。

1.6任职的近亲性

中小型企业多为乡镇企业或民营企业, 在其创建与发展过程中, 由于创办者的乡亲观念根深蒂固, 在人事安排上, 任人唯亲的牵亲带故现象比较普遍, 能否处理好在管理上的人事关系, 对企业进步、工作改进是至关重要的。

1.7制度的空白性

在与质量有关的管理制度方面, 中小型企业普遍缺少ISO9001:2008标准所要求的文件控制, 质量记录, 管理评审, 销售合同评审, 选择和评定合格供方, 内部审核等特有制度。中小型企业贯标, 在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方面 (尽管可以减少) , 要认真考虑, 既不能照搬大、中型企业那样, 有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 又不能什么规章制度都不要, 应做到既符合ISO9001:2008标准的基本要求, 能方便操作, 又不被繁琐的规章制度所束缚, 使企业的质量管理有条理, 注意实际效果。

1.8基础的薄弱性

中小型企业的技术管理比较薄弱, 表现在许多技术管理工作没有进行。例如:设备如何管理、工艺如何管理、产品质量如何管理、运转操作如何管理、技术资料和档案如何管理等技术管理工作既没有制订一套科学管理制度, 实际也疏于管理, 有些连基本要求都没有做, 凭的是经验操作或口头传授, 出了问题再去解决, 没有系统方法, 预防为主, 数据说话等的科学方法。通过宣贯ISO9001:2008标准, 在不增加人员、设备等资源情况下, 能否加强基础管理、减少坏机、稳定质量、提高管理水平, 可以从贯标后的实践检验, 如达目的, 贯才算是成功的。

以上所列举的中小型企业在管理上的不足之处是与大、中型企业比较而言较为突出的。中小型企业也有自身的优点, 中小型企业的厂长都是亲自抓产品销售和生产计划安排的, 特别重视对市场信息的了解, 与顾客有密切的联系, 重视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意见, 并亲自安排生产, 经营比较灵活, 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品种变换易, 正所谓“船小好调

头”, 能做到“朝令夕改”, 随机应变, “机构小、层次少”反而能适应快速市场变化的要求。

2中小型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特点

根据ISO9000的要求, 对中小型企业来说, 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及人员职责、程序文件 (至少包含ISO9001:2008提出的应形成文件的6个程序:4.2.3文件控制、4.2.4质量记录的控制、8.2.2内部审核、8.3不合格品控制、8.5.2纠正措施、8.5.3预防措施) 等写入质量手册是适合的。

组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 就ISO9001:2008提出“应规定”、“应确定”、“应制定”、“应识别”要求的条款, 考虑是写入质量手册还是形成相关的作业指导文件。

ISO 9001:2008规定应形成记录的有:管理评审 (5.6) 、能力、意识和培训 (6.2.2)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7.2.2) 、设计和开发输入 (7.3.2) 、设计和开发评审 ( 7.3.4) 、设计和开发验证 ( 7.3.5) 、设计和开发确认 (7.3.6)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7.3.7) 、采购过程 (7.4.1)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7.5.2) 、标识和可追溯性 (7.5.3)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7.6) 、内部审核 (8.2.2)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2.4) 、不合格品控制 (8.3) 、纠正措施 (8.5.2) 、预防措施 (8.5.3) 。

除以上要求外, 组织可根据需要, 再增补所需的记录。所以, 中小型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可以由一本质量手册, 几份作业指导书和体系运行的质量记录所组成。已获证的中小型企业在进行2008版标准转换时, 也可以按以上方法修订质量手册, 大大简化组织的文件。中小型企业理解和实施ISO9001:2008标准时要考虑的几个主要特点。

2.1文件要求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 本条款的应用主要是看结果。例如, 对同一活动 (或过程) , 如果询问不同的人, 能得到一致的回答, 说明这一过程已被识别;如果他们的操作也一致, 说明过程也能受控。这时, 可能就不需要给出成文的准则和方法。

2.2质量目标

一般中小型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 产品较为单一, 质量活动较少, 制定一个或几个能实现和可测量的总目标也是可以的, 但内容应符合标准要求, 关键是看能否确保目标的实现。

2.3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产品实现的策划

5.4.2条款对中小型企业来说, 主要从结果上判定。标准虽然要求必须进行策划, 但并未要求形成记录, 故企业可采用会议记录等方式作为证据。如果企业能有效地实现目标, 则说明实施了预先的策划。

7.1是产品实现的策划, 是操作性的策划, 也可以说是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一部分。大型企业通常可以用质量计划、工艺流程图来表示, 而中小型企业则表述方式各异。如果是生产定型产品的中小型企业, 对同一过程的运作和控制, 不同的人不仅回答相同而且做法也一样, 则说明该中小型企业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策划, 而且在运作中也实现了这一策划。

2.4职责、权限和沟通

由于中小型企业人员少, 组织结构相对简单, 一人可能承担多个岗位的职责, 还会出现采购、检验、生产和产品交付由同一个人完成的情况。这时的判定标准是:该人员确实具备承担不同角色的能力, 并能履行其职责。

另外, 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少, 管理者代表可以由该企业的经理亲自担任。或者说不设管理者代表职位, 由最高管理者直接履行管理者代表应承担的职责。这样便于最高管理者掌握体系的运行情况, 对体系持续改进也有好处。

中小型企业人员少, 内部沟通的方式可以非常简单, 如碰头会、布告栏甚至电话沟通等。只要效果好就行。

2.5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并不要求一定要有程序。中小型企业的领导层可能只有经理一人, 故可用碰头会或其他方式进行。这里最主要的是看管理评审活动已实施的证据, 所以必须有记录。

2.6资源管理

中小型企业在实施这一条款时与大型企业不同, 中小型企业可通过分包或聘用兼职人员、招临时工、租用或租赁设备等方式获得资源和技能的补充。中小型企业不同的岗位或质量活动可能由同一个人来完成, 所以对人员的要求较高。由于中小型企业资源有限, 通常通过使用外部资源弥补这一不足。这样, 对中小型企业来说, 对外包的控制就至关重要。

2.7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中小型企业的销售合同形式可能多种多样, 如书面订单、口头协议或电话定货等。评审的方式也灵活多样, 如可记录订货的细节并向顾客复述, 获得顾客的确认, 也可将记录传真给顾客确认。由于生产量小、人员少, 对定单的评审可采用经理在定单上签字作注释的方式完成。

2.8设计和开发

由于设计人员相对较少, 中小型企业产品的质量特性也相对简单, 设计和开发的策划通常不必太复杂。通过绘制一个设计的流程图并规定设计的步骤、职责就可以了。中小型企业可将一些简单产品的多次设计评审合并为一次, 也可将产品设计和开发的验证和评审 (如在图纸阶段) 、设计和开发的验证和确认 (如经过试用后的样品或产品) 合并或简化一并进行。

2.9顾客满意

中小型企业顾客通常较少, 调查顾客对产品的满意情况可采用更直接和全面的方式, 如在采购时当面征求意见。

2.10内部审核

中小型企业的员工对日常工作非常熟悉, 审核的记录不宜太复杂, 记事本的方式也是可取的。由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层可能只有一两名人员, 建议采取请合作方人员相互提供内部质量审核的方式完成内审。

2.11产品的检测

要求中小型企业设置专职的检验人员不现实, 生产人员可以检查自己的工作, 每道工序的生产人员在确认自己的工作无误后再转到下道工序。

除此之外, 中小型企业可能会选择较为简单适用的统计技术, 持续改进应以日常小项目的改进为主。

总之, 中小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 选择适宜的条款, 规定适宜的质量活动。在实施方面, 要从关注产品的符合性、过程结果和体系的有效性出发。在审核方面, 要关注议程本身而不是有无程序, 关注体系的运作而不是有无文件的规定, 关注结果的有而不是有无记录。这样就可做到正确理解中小型企业如何准确实施ISO9001:2008标准的问题。

3中小型化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保障

3.1明确职责

中小型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体系, 首先要明确最高管理者的责任, 并在工作计划中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主要事项之一, 把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纳入到企业管理决策中, 承诺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及有关活动提供支持, 并保证履行职责。一般说来, 中小型企业组织机构简单, 有经验、懂管理和技术的人员少。因此, 为满足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要求以及为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就是要明确质量保证负责人的职责, 并选择合适的人选, 这样才能为企业各项职能的正常运行打好组织基础。选择质量保证负责人, 首先, 应考虑该人员在本企业的权威性, 如果没有一定的权威和地位, 质量保证负责人是不可能有效地实施这个重要职能的。其次, 选择质量保证负责人, 此质量保证负责人应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程序规则以及本企业产品适用的安全认证标准。

3.2慎重选择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是整个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过程中最关键的人物, ISO9000质量标准赋予其“确保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的重任”, 管理者代表的选择是否恰当, 直接关系到整个认证工作进展的顺利与否。对其基本的要求有几点:在该企业工作时间较长, 熟悉企业实际状况;担任企业重要岗位领导职务, 质量部门经理级以上人选最佳;具有工商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企业和员工中有威信, 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对质量管理的精髓能够融会贯通。一般来说, 选出的管理者代表还须在专业咨询机构帮助指导下进行工作, 这样才能使贯标在最大程度上具有实效, 而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 最高领导层亲自担任该职务是使贯标工作顺利实施切实可行的选择。

3.3重视全员培训及后期管理

ISO9000的所有标准程序文件、质量计划等都要靠人去执行。因此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 适应管理、执行、验证等工作的需要是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正常运行, 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首要因素。文件化质量体系的建立需要一批了解企业实际, 懂业务又懂标准的企业各级领导和骨干;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实施需要一批熟悉标准和程序文件, 能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实践的工作人员;所有的质量活动和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需要正确认识贯标的目的和意义。因此, 贯标应始于教育, 行于教育, 不断总结, 反复培训, 持续提高。在此基础上, 企业按期作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及高层管理者管理评审, 认证机构按照程序对获得认证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才能确保企业在认证后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目标得以实现。

3.4加强检验手段和设备的管理

一般说来, 中小型企业检验和实验设备不多, 或者根本就没有, 或者量程或精度等达不到检验或实验的要求, 或者根本没有经过计量就直接使用, 使检验结果不可信, 检验和实验流于形式, 因此也无法控制和判断各个工序产品的质量。国家对于实施强制认证的产品, 都规定了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的仪器和设备, 以及企业自身必须进行的检验和实验项目。因此, 企业应按照要求购置必备的仪器和设备, 并对用于测量产品质量的仪表要进行定期计量, 并且, 凡有计量标准的, 一定要按计量标准进行计量, 对工装夹具也应纳入正常管理。

3.5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绩效测量和监测是体系日常监督的重要手段, 其形式类似于传统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安全监督检查。为保证绩效测量和监测实施情况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绩效测量和监测要建立具体的制度, 规定检查的内容、方法、频次及相关人员的职责, 对绩效监测与测量结果的处理, 并保存监测与测量结果的记录。不同的企业, 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不同的风险水平, 确定监测重点和频次。企业应保存充足的质量监测记录, 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3.6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管理质量体系达到预期经济效果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充分认识质量改进的必要性和了解掌握如何进行质量改进, 这是通过ISO9001认证的企业的一项基本要求。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的持续改进原则所描述的是“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持续改进是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和有效性, 实现其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方法, 是组织的领导者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中小型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 深刻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 不断调整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质量管理是一个永恒的、动态的活动过程, 只有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坚持“持续改进”, 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满足顾客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期望, 经营管理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企业的总体业绩才能提高。

摘要:中小型化工企业在宣贯ISO9001:2000标准时, 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 去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本文提出的见解可供企业宣贯ISO9000族标准时参考。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贯标,理解,步骤

参考文献

〔1〕夏咏华, 杜德林.ISO与I AF联合发布ISO9001:2008认证工作计划[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08年 (10)

〔2〕田武.2008版ISO9001标准及其实施建议[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8年 (7)

〔3〕张公绪.质量工程师手册[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6

〔4〕马林, 罗国英主编.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新一版)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4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篇8

【关键词】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公路施工项目;质量计划;体系质量;过程质量;质量保证;审核;持续改进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ISO 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s in Highway Project, This essay analyses the reason and difficulty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It also gives the requirement and content of making quality pla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highway project. Further more, I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tha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an continue to be implemented, and the importance of auditing and improving.

【Key words】ISO 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Highway Project;Quality plan;System quality;Process quality;Quality assurance;Auditing;Continuing improvement

1. 前言

近十余年来,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公路工程质量方面也存在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有相当数量的公路工程出现了早期病害。沙庆林院士指出,公路出现早期病害在施工项目管理上存在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公路施工项目中切实有效的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本文指2000版标准)是必由之路。

2. 公路施工项目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现状

目前我国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已普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业主主导下的监理制和承包制,参与施工项目的三方临时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管理体系,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质量管理当然也是在这个临时管理体系中进行的。

据调查,在参与施工项目建设的三方中,业主和监理绝大部分没有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也就是说没有按照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而承包商绝大多数已建立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认证,但也没有按照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施工项目进行质量管理,把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束之高阁,不针对施工项目编制质量计划,企业通过认证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项目脱节,不在施工项目管理中运行。因此,导致施工项目质量时好时坏,不能可靠的持续的保证质量,更谈不上持续的改进了,公路普遍出现早期病害就成了必然。

质量管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纯质量检查(“死后验尸”)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包含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目前我国公路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基本上处于最初期的“死后验尸”阶段。

3. 公路施工项目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难点

公路施工项目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难点比较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公路施工项目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时间短。我国公路施工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较工业企业晚得多,而且差别又很大,借鉴工业企业比较困难;目前绝大多数业主和监理组织还没有建立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就更谈不上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了。

3.2 公路施工项目的特点导致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困难。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一次性。(1)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组织是一次性的,从业主、监理到项目部这套组织机构都是一次性的,并且其人员也是一次性的,这就给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造成很大困难;(2)设计单一,施工单件。

3.2.2 公路施工项目点多、线长、面广、工程量大、参与单位多。一个公路施工项目的施工点很多,长度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沿线遇到的土质、地质、水文、气候和材料等千差万别。由于工程量大,参与的管理及施工单位很多,管理、技术、工艺和机械等水平参差不齐。

3.3 公路施工企业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不同于公路施工项目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公路工程具有期货的性质,公路施工企业在建立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时,涵盖了企业有可能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涉及的所有过程,它是备用质量管理体系,但对于某一施工项目而言并不一定完全合适和适用。因此,企业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向施工项目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过渡成为了瓶颈。

3.4 施工的落后性和人员的流动性给公路施工项目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带来很大困难。公路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手工作业,机械化作业受到限制,并且人员流动性很大,不像工厂里能够定岗定人,一个人在固定的岗位上干很长时间,对掌握、熟悉和运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方法、要求和程序十分不利,影响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高效的运行,严重时甚至导致其运行终断。

3.5 合格的质量管理人员缺乏。从承包商、监理到业主,真正理解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思想,了解其要求,掌握其程序,熟悉其建立、运行与审核方法的人员缺乏。

4. 公路施工项目运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困难的原因

导致公路施工项目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困难的原因很多,并且错综复杂,其主要原因如下。

4.1 承包商没有真正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思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最基本的原则,其规定:“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承包商(组织)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业主(顾客)的信任,拿到订单,曾积极的建立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谋求通过认证,来满足招标条件(事实上业主要求投标商必须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为投标加分,但是中标后绝大多数承包商并不在施工项目上运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这是“以自我为关注焦点”的思想的表现,违背了“一切为了顾客,一切为了让顾客满意”的基本原则。

4.2 没有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在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中,“领导作用”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承包商,承包商的最高领导者应牢固树立“顾客是上帝”的思想,全力支持其代理人--项目经理,推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施工项目上的运行;另一方面是指业主和监理,在我国已形成业主主导下的监理制和承包制,监理受业主委托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在业主、监理和承包商这套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的临时组织中,业主是最高领导者,监理是其代表,承包商是被管理者。因此,业主应发挥“领导作用”,按照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思想、要求和方法进行质量管理,推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活动中持续的高效的运行。

4.3 没有正确处理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的关系。目前公路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严把产品质量关,决不让不合格进入下一道工序,而产品质量是由过程质量决定的,不对过程进行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没有稳定的、持续的、高效的管理质量,不可能持续的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只对产品质量把关,事倍功半;对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同时把关,事半功倍。

4.4 忽视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强制性。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本来是推荐性的质量管理标准,但一经被合同采用就变成了强制性的质量管理标准,它是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目前我国公路工程施工承包合同都要求承包商按照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因此,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一样,承包商应该自觉执行;业主和监理应该定时或需要时对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符合性或有效性审核,检查督促承包商按要求执行质量管理标准,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4.5 管理体制和文化背景的差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在欧美管理体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中国的管理体制和文化背景与之差别巨大,并且在引进欧美管理体制时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此,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推行起来难度很大,这是推行难的根本原因。

5. 基于承包商已建立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计划的编制与实施要点

一条公路,参与施工的承包商往往很多,监理也可能不止一个,不同施工企业(承包商)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千差万别,并且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适宜直接应用于施工项目,如果各行其是,将造成管理混乱。因此,业主应组织所有承包商和监理,结合承包商(们)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针对施工项目的特点,编制统一的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以资各方共同遵守。

5.1 质量计划的编制要求

(1)与承包商(们)原有质量管理体系相协调,尽量采用适用的部分。

(2)满足合同规定的业主全部质量要求,确立组织(包括业主、监理和承包商)共同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3)要进行周密的质量策划。

5.2 质量计划的内容

(1)质量计划应用范围。

(2)施工项目的质量要求。

(3)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责。

(4)要素活动的控制。

(5)增补作业文件和相应的质量记录。

(6)检测的安排。

(7)异常情况处理。

公路施工项目质量计划要求具有针对性、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5.3 质量计划的实施要点。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在于最高领导者(包括业主、监理和承包商三方的),其强力和高效的推进,才能转化为全员自觉的、主动的和创造性的质量行为,才能形成质量管理方面的文化并根植于全员的脑海中,使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成为有本之木。

6. 公路施工项目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

业主和监理要安排有能力的审核员定期或需要时对施工项目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检查其符合性、有效性和效率,当发现有不符合或有效性差或效率低时,说明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问题或运行质量不合格,此时应像对待产品质量不合格一样进行处置,视具体情况整顿或停工整改,直至被确认满足要求为止。

7. 结语

公路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涉及很多内外部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就不可能稳定,所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标准加以规范。在目前众多公路施工项目中,质量管理工作往往只抓工程质量,却忽视了体系或过程质量。事实上,若体系质量不高,过程质量不好,工程质量也不可能好。任何组织都存在质量管理体系,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最先进、最科学、最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它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础,是根本保证;过程则是工程质量形成的条件,是制约因素。所以,为了持续稳定的有保证的形成工程质量,就要狠抓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和过程的管理,不但要建立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其持续高效的运行,而且还要加强审核,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的保证能力。

保证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业主、监理和承包商三方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有效的运行,不但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而且还可以促进公路施工项目进度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向文件化、程序化、规范化迈进,全面提高整个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 丁世民.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应用[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寿华.施工企业标准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4] 王海有,等.建筑施工项目标准化[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 柴邦衡.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 柴邦衡,吴江全.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 石澜,李芸,钱志锋.持续改进-有效支持[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

[8] 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国家通用教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9] 李为柱,李学方,周韵笙.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理解与应用[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10] 丛培经,等.实用工程项目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文章编号]1619-2737(2015)07-19-179

上一篇:校园教育安全的诗歌下一篇:生活中的收获初二作文